显示型的Banner广告有哪些优势与弱点?若是要利用行动广告做好品牌行销,可以掌握哪些要点?
全球三大手机商都瞄准2013年推出新机,有的是照相与通话品质的再进化,有的是增加眼控卷动、浮空手势等酷炫功能。
当这些推陈出新的功能吸引使用者,也凸显他们的使用行为不断改变。虽然品牌都抓紧热潮,持续以不同行动管道接触消费者,但他们是“一边质疑、一边投入预算”。
动脑网站在《行动Banner广告不重要?》一文中,请行动行销经营者谈Banner的重要性。但也有企业却希望以黏性更高的方式接触消费者,提昇曝光、刺激销售。对此,动脑网站访问LINE台湾区副总陶韵智,请他以多年网路创业与经营的角度,提出不同看法。
“Banner已死?!” 横幅广告还能用吗
Banner可以说是最古早、最原始的网路广告。许多行销人试图将Banner放在手机版网页和app介面裡,陶韵智却认为,手机囿于萤幕大小,本来就不适合使用Banner,无论是麽样的讯息只是增加使用者浏览的障碍。“要做Banner不如给消费者整页”陶韵智补充。
看准传统横幅式网路广告效果有限,有代理商会结合搜寻广告。但陶韵智提醒,要确认利用智慧型手机上网的人有多少,才能预估效果。他建议广告主:“与其把搜寻预算刊登在这麽微乎其微比例的地方,倒不如想想其他办法”。
个人化或全面撒网 该如何抉择
“个人化广告”是以使用者日常的搜寻习惯为依据,推敲其习惯及喜好后,再投放使用者可能感兴趣的广告。陶韵智把可能购买产品的人,分为以下三类:爱用者、态度中立者、完全没兴趣的人。他认为“个人化广告或许可以吸引产品的既有用户,但那些看似没兴趣的人也不该就此放弃,毕竟他们也可能购买你的产品。“个人化广告”的概念很好,把行销的开口开到最大,广泛接触也是一个方法。两者之间该如何权衡,非常考验行销人的智慧。”
新载具新观念 原生广告是行动行销未来?
消费者讨厌广告,尤其是被品牌蛮横无理的硬塞资讯。延伸上述的个人化概念,陶韵智也表示“好的广告应该是不影响阅读体验,先跟消费者做朋友,在从它们喜欢的行为下手。”这和原生广告的概念可以结合。
身为即时行动通讯软体的经营者,陶韵智认为品牌经营官方帐号是好概念,无论是社群媒体粉丝页,或是通讯软体,都是消费者主动加入,品牌能自然的和大家交朋友,也可以收到想要的资讯,并主动传播。
陶韵智也透露,目前Line贴图上已经和多个品牌有良好互动,Line Camera未来也会推出品牌相框与贴图,让消费者挑选喜爱的品牌创意,并分享给朋友。最新的应用游戏LINE Play也像科技版的扮家家酒,玩家可依自己的喜好布置专属的空间。未来使用者可以在游戏中买Panasonic的电视、LG的冰箱、或可爱的大同电锅,藉此达到传播效果。相信和品牌结合度更深的创意,会陆续出现。
脱离不了Banner 也要给消费者“内容”
行动广告不可以停留在大声疾呼:买我买我,而是要建立真正有内容的广告。如果一样要使用传统的文字述说,请将角色从宣传者转为“顾问”。
不要只是夸口自己的产品有多好,应该试图提供对购买者有利的资讯,以一个产业专家的角度提供知识,解决买家的问题,从中建立品牌好感度。或者换新的方式,在游戏或其他消费者感兴趣的行为加入广告元素,让他们愿意主动投入。
而如果非要以现有的指标来衡量效果,他也不建议只看CPA(Cost Per Acquisition,每次行动成本),应该要把顾客终生价值(Lifetime Value)加入比对。“总而言之,品牌要小心被数据迷惑。要从消费者喜爱的模式来发展广告模式,才是真正有效的广告。”这是陶韵智给广告主们的建言。
via:brain.com.tw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