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人都在说移动市场大爆炸,不过看看那些精心设计的问卷调查,你就会发现应用开发商们正在试图找到购买转换率不尽人意的原因。
想想其实不意外,手机购物车的弃置率在97%左右。很多郁闷的开发商问我如何把这个数字降低。
我试图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不是以支付专家的身份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去探寻用户在整个支付环节中的需求及期望。
很多大牌支付公司引入了大规模运算解决方案以满足商家和开发商的需求。所以作为一名开发商,现在你尽可以享受简单易用的APIs(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友好的上手教程、操作费用降低的方法,所有这些因素都给开发商带来了很多便利。而这个等式中唯一被丢下的因素就是用户,他们貌似是被忽略的一群,即使他们才是在交易中手握大权的一方。
马斯洛需求层次是一个心理学原理,用来解释人类激励心理。这个层次架构于5层不同的需求。想要到达下一层阶,你必须先满足低一层阶的需求。
虽然离原型架构有些远,但是其中的一些原则仍然可以用来解释手机转换率中用户需求的影响。
基本需求:保持简单
29%的手机顾客放弃结帐是因为购买之前需要注册。
移动电商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我们不再仅仅是定位于那些早期使用者。为了能活跃于更广大的大众市场,基本流程需要变的简单明了。
很多应用商要求用户开账户,即使是一次性的购物。就好像跳入水前还需要先把脚沾湿。强迫用户注册并要记住一个新的密码会给那些本就对这次购买抱有疑虑的顾客带来巨大的门槛。
流程中每多一点复杂就给了买家一个停下重新思考的机会,也会流失掉用户中的冲动型顾客。这个需求明显要比对空气和食物的需求来的次要,然而它却是增加转换率的关键因素。
主要措施:设计一个简单的结帐程序,避免迫使用户创建帐户和使用密码。
安全:让顾客安心
42%的消费者在网站上中止或者放弃购买的原因是安全顾虑。
安全顾虑算是线上购物的头号障碍,在手机上也依然如此。不过,这算是一个概念的问题而非事实。今日的科技可提供的安全系数已是很高了。金融风险在实体商务世界也是存在的,但是只要涉及到手机付款,惧怕因素便立即显现而使用户更加警惕。光是使用一套安全的体系还不够;我们最大的挑战是要让用户觉得整个环节是安全的。
大部分本地应用的结账体验中的一个问题就是跳转到PSP(Python Server Pages即Python服务页)网页来完成交易。就在你的用户终于渐渐相信你的时候,你把他们拉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站点,将他们对购买的态度直接拉回到起点。这会引发很多疑虑,包括对于不熟悉的外部网页,安全系数,以及在返回应用时可能会出现错误。创造一个完全的本地体验会缓解这些疑虑,让你的用户安心。
主要措施:保持本地应用内付款;避免跳转到外部网页。
归属感:打造一个熟悉的环境
49%的手机买家不在智能手机上购物,只因一次尴尬的购物体验。
熟悉的环境会引出归属感。亚马逊结账的美妙之处就在于你可以是买一本书,一双鞋或者一台笔记本电脑,但是结帐程序总是一样的。通过创建这套付费标准化程序,消费者会感觉在一个他们熟悉的地方。
你的付费页面不需要多么精妙的设计;它只需看起来像是一个顾客付钱的地方,可以给顾客一种可信赖的感觉,并且与标准的付费惯例相契合。
另一种保持熟悉感和持续性的方式是允许用户储存信用卡信息。确保安全第一,并且达到PCI条例标准;如果需要提个醒,回到金字塔的第二层-安全感。
主要措施:打造一套流畅的程序,不询问用户以前已经给过的信息,也不要太过注重设计和特效。
自尊:由顾客引领
79%的消费者果断称,如果有比信用卡和借记卡更安全的付费选项,他们会更愿意在线上购物。
人们喜欢相信自己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若是你限制用户只使用一种付费方法,就传递出这样一条信息“听我的,要不然就别买”。通过提供多种选择,用户会更积极的参与到进程中,他们是最终作出决定的老大。
如果你是国际派,多种付费方式是必需的。有些国家的信用卡渗透度还很低,此时其他的方式是极为必要的。
主要措施:为你的顾客提供多样的付费方法,且要同你的地理和商业模型相契合。
自我实现:与顾客保持同步
63%的消费者选择手机购物的原因是他们可以在购物的同时一心多用。
今日消费者的大脑一刻都不得闲。手机用户希望成为一名精明的消费者,既要把事情做了,还要物美价廉,更要节省时间,因为时间就是金钱。通过为顾客提供高效的体验,会让他们感觉自己的选择很明智。
顾客比我们更快更聪明,他们期望我们能跟上他们的脚步。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可以留给顾客更多的时间去关注重大的抉择,正是这样的抉择成就了每个人的独一无二。
你的顾客都很聪明。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好处;他们会感激你的。
主要措施:时刻关注最新创意,以助你打造完美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结帐流程。
(via VB)
更多阅读: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