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1 2021年各省(区、市)小龙虾养殖产量(单位:吨)
表2 2021年小龙虾产量超2万吨的县(市、区)
国联水产供图
国联水产 供图

(数据来源:盒马鲜生)

(数据来源: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信息采集平台)
湖北省现有小龙虾交易市场300多个,其中大型交易市场7个、小龙虾产地集散点600多个、村镇集散点600多个;物流运输线路不断开拓,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消费市场的小龙虾流通体系,其中潜江市以垂直电商交易平台“虾谷360”和物流服务平台“虾谷快运”为核心,建设了覆盖周边、辐射全国的综合交易中心,入驻商户500多家,可配送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3000多家终端。江苏省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加快冷链物流服务机构建设,盱眙县与顺丰、泗洪县与京东分别签订小龙虾物流业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盱眙县在建全球龙虾交易中心及冷链物流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小龙虾及其产品交易中心、冷库及物流配送中心,构建全程冷链配送体系。江西省各类物流运输组织达900多个,2021年新增120多个,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40多处,部分市场配有冷链物流设施,全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小龙虾产品4.2万吨。河南省潢川县农都小龙虾产业园在本地和周边县区试点建设分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分支机构,在信阳市8县2区提供农达快运短驳车免费服务,20条专线通达全国200多个城市,2021年鲜活小龙虾出货2.5万吨,累计交易额超6亿元。

(数据来源:美团)

(数据来源:美团)
2021年,盱眙龙虾先后入选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名单,获得“第二届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誉称号,根据第三方评定,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达215.51亿元,位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第11名。湖北省全力打造潜江龙虾区域公共品牌,发挥品牌溢出效应,推动品牌全省共建共享,根据第三方评定,潜江龙虾品牌价值达251.8亿元。江西省以鄱阳湖小龙虾产业集群为引领,推进鄱阳湖品牌建设,新增鄱阳湖小龙虾品牌专卖店30多家,达210多家,通过鄱阳湖品牌销售的小龙虾3万多吨。
2019—2021年,湖南省投资1000万元建设4个省级小龙虾规模化繁育基地,新增3家省级小龙虾良种场。江西省重点建设8家年繁育亿尾以上小龙虾良种繁育中心,2021年新增20余处具有一定规模的小龙虾繁育基地,全省已有220余处。此外,以稳粮和增效为导向,各地积极探索创新稻虾种养模式,加大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繁养分离、无沟坑等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和支持,2021年湖北省潜江市推广繁养分离模式5万亩,亩均效益3000元以上。江西省推广无环沟模式35万亩,2021年新增20万亩。安徽省积极推广霍邱县三流乡原生态稻虾种养模式,基本不开挖沟坑,综合效益显著。“稻虾+N”轮作/共作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如湖北省稻虾土憨巴、稻虾鳝模式,湖南省稻虾蟹、稻虾鱼模式,江苏省稻虾鳖、稻虾乌鳢模式等,均取得积极成效。池塘养殖方面,形成了池塘精养、蟹池套养、虾鳜轮养等多种模式,养殖效益进一步提高。
二是种业发展相对滞后。当前小龙虾苗种繁育以自繁为主,繁养分离、专池繁育、温室大棚繁育等方式占比较低。自繁自育、多代同田(塘)导致长期近亲繁殖及捕大留小负向选择,造成小龙虾规格小、生长速度慢、抗逆性下降等种质退化问题。小龙虾苗种繁育规模化、工厂化程度低,商业化育种体系、品质改良体系建设滞后,难以对小龙虾养殖生产以及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良种选育形成有力支撑。
三是加工业问题突出。小龙虾加工主要使用中小规格小龙虾,与鲜活小龙虾消费市场对大规格小龙虾的偏好形成有益互补,但当前小龙虾加工业规模小,小龙虾加工比例低,难以支撑产业稳定发展。小龙虾加工工艺和装备亟待升级,自动化生产水平不高,去虾头、剥虾等操作需要大量人工,加之小龙虾出肉率低、副产物多以原料出售等特点,加工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企业生产积极性。此外,小龙虾加工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如一些企业生产的冰冻小龙虾含冰量达到50%甚至更高,既造成资源和能源浪费,又影响了产业形象。
二是夯实种业基础。把握种业振兴发展机遇,推动小龙虾种业体系建设纳入各地种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小龙虾种质资源调查、良种选育及规模化苗种生产技术研发,加快小龙虾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培育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抗逆性好、遗传性状稳定的小龙虾新品种,提高规模化供种能力。开展小龙虾秋苗繁育、温室大棚繁育、春季抱卵虾生产研究,适应错峰上市需要。
三是补齐加工业短板。加强小龙虾加工新设备、新工艺研发,支持企业技改升级,推动小龙虾加工业向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转型。推广小龙虾“吃干榨净”产业链,加强小龙虾加工品质调控关键技术研究,发展便于食用的小龙虾加工产品和预制菜,推进小龙虾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向医药、化工、环保等领域拓展。建立完善从收储、清洗、烹煮、剥壳、调味、包装、运输到机械设备、产品工艺、质量控制的整套小龙虾加工标准体系,推动小龙虾加工业标准化发展。
四是推进集群化和全产业链发展。小龙虾优势产区要聚焦小龙虾全产业链发展,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龙头企业+各类经营主体”经营模式,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大基地建设,同时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布局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打造覆盖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全面提升小龙虾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