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森IQ:2022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

根据本次研究报告,发现当下汽车消费面临3大新趋势

1、新能源渗透率再度提升,销售渠道变革,线上和线下的协同将愈加重要。

2、二手车的购车均价下降明显,二手车用户对新能源接受度高。

3、消费者在再购中表现出较强的消费惯性和粘性,如新能源用户更倾向未来再购新能源汽车;线上渠道购车用户再购也更倾向线上渠道;使用消费信贷者再购时的信贷比例也更高。

 三大购车渠道渗透率发生变化, 根据类型不同,消费者对线上线下渠道各有青睐因素

01、根据尼尔森IQ研究表明,总体看,4S店依然是新车和车险的主流购买渠道;互联网平台渗透率迅速提升;电话销售快速下降。同时,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消费者对不同渠道的青睐点不同,并表现出各自的渠道粘度。比如,76.8%的燃油车用户依然是通过4S店买车,新能源用户中,线上渠道购车的情况已经过半,达到了54.5%,而去年,这一比例只有35%。然而,从实际生活场景中看,消费者的买车渠道,有相当一部分需要线上与线下渠道协同,不是非此即彼。

消费者认为,在店购买注重促销,而互联网平台有便捷与便宜的优势;电话销售会主动推荐且价格优惠。在车险方面,燃油车更依赖4S店购买,而新能源车和油电混动车型更青睐互联网平台。

尼尔森IQ认为,随着车市的发展和渠道变革的深化,二者的协同甚至彼此渗透可能会更加明显。

02、 汽车信贷受欢迎程度进一步提升,表现在不同的消费人群,不一样的消费渠道,信贷规模皆有所上升

报告针对贷款、售后回租以及融资租赁三种形式对汽车消费信贷进行研究。今年的调查数据显示,61.2%的现有车主会选择汽车金融产品,对比去年是58%。在将来有再购计划的用户中,信贷接受比例更高,有七成略多的人会接受汽车金融产品,可预测,信贷渗透率还会逐步提升。

从人群结构来看,80后和90后对汽车金融产品的使用率更高,有六成多。分渠道来看,网络和线下渠道渗透率均有提升,网络渠道提升尤为明显。

另据报告显示,各渠道的优势存在着明显差异。比如汽车金融公司与厂商财务公司的核心优势在于金融方案的设计能力以及汽车销售人员的主动触达效果,互联网平台则是占尽了便捷性和门槛低这两大优势。

03、新能源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车险并续保,对保险的需求呈现差异化特性

相比现有用户整体,在销售流程的影响下,新能源用户更依赖互联网平台购买车险及续保,从保障类型来看,新能源车用户认为车险最应保障三电系统,有四成左右的用户都对此有保障需求,纯电动用户相对更关注车辆损失,需求度较高,或与新闻中的电车自燃事故有一定的关系。

04、大部分消费者无再购计划,有再购计划的新能源消费者有明显消费粘度

总体来看,六成的用户未来一年并无再购计划(定义是未来一年打算增购或换购)。

分能源类型来看,再购用户中,绝大部分依然会选择新能源车,燃油车用户则一半坚持燃油,一半转为其他类型。这里显示出一种明显的消费粘性,尤其是新能源用户。我们在日常的消费者调研中也经常听到开电车的车主说:开了电车就回不去了。

无独有偶,再购用户中,购车渠道也会有较明显的使用惯性。现有线上购车者未来再购接近八成依然会诉诸线上渠道。

05、二手车购车均价明显下降,二手车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高

相比去年,二手车的购车均价下降明显,但新车价格稳定。二手车用户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会更高一些,有65%的人会更愿意去买一台新能源的车,其中增程式混合动力的比例稍高一些,其次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最后是纯电。二手车消费者选择新能源的理由与新车用户类似,用车成本、消费趋势和政策助推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同时,二手车消费者不选新能源车的顾虑也是与新车类似的,最主要是补能和安全方面的顾虑,此外,新能源的低残值和高售价对二手车消费者来说也是两个较为明显的消费障碍。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