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用于生成分析和图表的住户调查微观数据可通过世界银行在线统计工具获取。
能源价格在过去一年中飙升,这一趋势因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虽然预计2023年能源价格将下降11%,但即使这一预测成为现实,能源价格仍将比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高出75%。能源价格高涨使人民付出了严重代价,包括造成运输成本上升使食品价格令人难以承受,导致工厂停电造成必需品损失,缺电使儿童无法学习。
要应对高昂能源价格带来的社会经济后果,就需要知道能源价格上涨谁受到的伤害最大。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整合了72个国家119项调查的消费数据。我们对每项调查通过消费的十分位数来计算能源在总消费中的占比,并按照消费水平绘制出图表。
显然存在许多变量,其中一个原因是能源需求取决于特定国家的气候、能源价格、文化规范以及各国衡量能源消耗或总消耗方式的差异。但也能够发现一个共同的模式。从散点图中能够明显看出,消费水平非常低或非常高的群体不太可能将大部分消费支出用于能源。
如果我们借助散点图进行局部多项式拟合,就会发现平均每日消费为5至20美元的个人将超过11%的消费支出用于能源,而世界上最贫困和最富有的人的能源支出将近一半。从广义上来说,当能源价格上涨时,全球中产阶级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
这种模式意味着,在绝大多数家庭每天消费不到20美元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能源价格上涨对最富有人群的因素要大于对最贫困人群的影响。相反,在高收入国家,很少有家庭每天的消费低于5美元,能源价格上涨对最贫困人口的打击最大。
需求和机会的层次结构能够解释这种模式。最贫困的人将大部分资源用于营养,而且大多数情况无法获得电力和以能源为基础的交通方式。一旦营养需求得到满足,家庭通常会投入大量额外资源来满足此类能源需求。虽然处于全球分配顶端的家庭选用的能源也最多——他们有更多的汽车、更大的房子需要供暖、更频繁的航空旅行等等——但作为总消费的一小部分,额外能源支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了解谁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最大的另一种方法是从食品消费中进行抽象,并在分离出家庭总消费中的食品支出占比后再来看能源消费占比。随着消费水平的上升,食品在总消费中的份额会系统性地下降。最贫困人群将四分之三的预算花在食物上,而每天生活费约为50美元的家庭花在食物上的资源不到四分之一。我们能够选用这个模型来计算能源消耗在非食品消费总量中的份额。
该分析的结果表明,最贫困人群在非食品消费中的能源消费占比最高。低于2.15美元全球贫困线的个人将超过四分之一的非食品消费用于能源,而平均日收入超过50美元的个人将不到10%的非食品消费用于能源。从这个角度来看,最贫困人群也承受着高能源价格的巨大代价,高能源价格对最贫困人群的影响最大,无论其国家的收入水平如何。
政府能够借助采取正确的政策来帮助减轻能源价格上涨对贫困和脆弱家庭的影响。采用哪些政策工具因国家而异,取决于其选用的能源类型、财政空间等。从过去的能源危机中也能够吸取许多经验教训。政策选择涵盖将现有能源补贴更好地瞄准贫困人群,建立管理能源账单波动的机制等等。许多国家的共同点是高能源价格能够加速向绿色能源转型。
来自: 联合国贸易网络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