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为什么全球制造业仍然离不开中国?

目前中美之间存在着种种挑战,而供应链问题也在持续影响制造商和消费者,因此出现了很多关于将全球制造业迁出中国的讨论。

但尽管如此,中美贸易在2022年还是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并且在不久的将来没有任何放缓的迹象。

虽然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时任总统尼克松领导下向西方国家重新介绍了中国,但直到2000年,美国才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这是一种允许外国获得最惠国待遇的法律称号,从而让中国在与美国进行贸易时获得与世界贸易组织其他成员类似的待遇。

此举加强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日益增长的作用。从那时起,世界上大部分的制造业基地都迁移到了中国,被低成本的劳动力和中国政府的有利政策所吸引。这些政策包括对基础设施和贸易能力的大规模投资。

关税与贸易战

中国的经济崛起让全球瞩目,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让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持续活跃。

2018年,特朗普在担任总统期间,援引《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对数十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由此,全球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开始考虑将制造业迁往亚洲其他地区的低成本目的地,如越南、孟加拉国和印度。

在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供应链混乱之后,人们呼吁实行“近岸外包”(例如在墨西哥为美国市场建厂)或将制造业回流至本国。

尽管压力重重,但很多企业仍未将生产转移至中国以外。为何如此?因为事实证明中国已掌握了制造业要领。

此次全球竞争力研究提供了审查制造业公司机密数据的机会。数据表明,虽然与生产相关的劳动力成本在其他市场(如孟加拉国)非常低,但当地的生产力也非常低。

相对于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中国的劳动力虽然标价更高,但生产力更为突出。在企业决定将生产迁离中国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小部分。

制造业的现实

我们采访了曾是我们的学生、现在在一家全球采购并生产消费品的公司担任高管的Joseph Eiger。他向我们阐述了全球制造业的运作方式。

以生产棒球帽为例:有些设计十分朴素,而另一些则更为繁琐,牵涉到刺绣和较为昂贵的面料。Eiger说:“虽然生产棒球帽与生产手机不一样,但它仍然相当复杂。”

中国制造业已经实现了高水平的产业集聚效应,拥有先进的制造生态系统。以连帽衫生产为例,不仅涉及到裁缝需要的纺织品,还包括各种装饰、染料、拉链、绳索和其他组装必需品。Eiger表示,在制造过程中,这些部件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已推出制造业相关战略,旨在保持制造业供应链并掌握制造流程每个步骤。目前中国进口和加工世界上大部分的棉花和羊毛,其中包括美国种植的约占世界总量35%的棉花。

随后,这些棉花会经过工序加工制成织物,再染色并缝制成各种服装和其他产品,最终向全球市场流通,包括作为成品出口到美国。全球纺织产品的生产体系已经形成了中国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涵盖了织物及其它各个组成部分的制造。

如果北美零售商希望将纺织品生产迁离中国,整个生态系统也必须相应调整。否则,他们需从中国采购原材料,再运到其他国家如孟加拉国进行最终生产。

极高的迁移成本

据事实表明,离开中国生产制造业的成本不菲,只要中国保持制造业生态的相对优势,便能在全球制造业领域占据重要市场。

未来我们会不会看到企业完全把生产迁出中国的转折点?我们认为相关条件是很难一夜之间突然转变为有利于其他国家的。

考虑到未来数年中,亚洲其他国家的制造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建设,可能会成为将生产从中国迁出的经济动因,但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本文作者

Walid Hejazi

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国际商务教授

Bernardo Blum

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副教授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