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4月3日,马蒂·库珀(Marty Cooper)在纽约街头用一部大型“个人、手持、便携式手机”打出了第一个电话。
2023年4月3日,世界庆祝了第一次手机通话50周年,这标志着电信史以及人们沟通、工作和日常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最初作为一种只有富人和有影响力的人才能使用的笨重而昂贵的设备,手机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数十亿人使用的必备工具。
如今,手机普及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球超过50亿人拥有手机,超过38亿人拥有智能手机。
市场研究领域是手机产生重大影响的领域之一。
手机给市场研究带来了变革,快速且有效地触达大规模人群变得更加容易、成本更低。
派遣团队带着纸笔到现场,并部署大量数据录入员将纸质数据录入电脑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因为手机,一些过去很难或不可能进行研究的地区的研究成为可能,比如农村地区或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研究。
01 手机对市场研究行业的影响
The impact of mobile phones on the marketing research industry
1)实时、远程数据收集(Real-time, remote data collection)
手机的存在,使得快速且有效地触达大规模人群变得更加容易且成本更低。
2)更准确(More accuracy)
与传统方法(如面对面访谈或纸质调查)相比,手机使收集数据的方式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且答复率更高、数据更准确、质量更高。
3)高质量的数据(High-quality data)
基于手机的研究方法使研究人员能够以结构化和标准化的格式收集高质量的数据。
手机还可以在收集数据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应答错误,因为受访者可以在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被引导完成整个调查,从而减少了偏见和人为错误。
4)大样本量(Large sample sizes)
手机使得快速有效地触达大量的人成为可能。
在许多国家,手机普及率已超过人口的100%,其中智能手机的平均使用率约为其一半。
因此,研究人员能够从大样本量中收集数据,提高其分析的统计能力并提高其结果的准确性。
5)更广泛的数据源( Wider data offering)
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研究人员现在可以得到大量且种类丰富的数据,包括地理位置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用于洞察消费者的行为和偏好。
6)灵活性(Flexibility)
手机调研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众多选择。
例如,如果SMS(短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遇到障碍,调研可以转移到电话服务或消息应用程序,且不会对时间和成本产生重大影响。

02 手机调研的未来
The future of mobile research
随着数据采集中手机使用率的增长,基于手机的调研的前景也向好。
以下是一些参考资料和趋势,可说明为什么基于手机的调研会成为未来该行业的重要角色:
1)智能手机普及率提高
根据GSMA智库(GSMA Intelligence)(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的一份报告,到2025年,全球独立移动用户数量预计将达到59亿,同年全球智能手机普及率将达到80%。
这意味着更多的人会使用手机,研究人员能因此接触到更广泛的数据收集受众。
2)移动设备优先一代(mobile-first generation)的崛起
年轻一代越来越倾向于“移动设备优先”,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使用移动设备作为他们访问互联网的主要手段。
随着这一代人成为主要的消费者和决策者,基于手机的调研对于了解他们的偏好和行为至关重要。
3)科技进步
移动技术发展迅猛,5G网络和人工智能驱动的聊天机器人等创新越来越普及。
这些进步将允许研究人员能够实时收集更多数据,并将开启新的数据分析及其解释的机会。
4)新兴国家将增加对基于移动端调研的使用
发展中国家的在采用传统研究方法(如面对面访谈或纸质调查)进行调研方面,一直进展缓慢。
然而,手机在这些国家的广泛普及意味着基于手机采集数据的研究方法正越来越多地被使用。
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国家的消费者行为和偏好。
5)数据隐私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数据隐私法(如GDPR和CCPA)的引入,研究人员必须确保其数据收集方法符合这些法规。
基于手机的调查方法,如短信调查,通常比传统方法更透明、更安全,而这会使该调查方法在未来越来越受欢迎。
随着手机在人们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于手机的调研将成为了解消费者行为和偏好的关键。
这是一场越来越难以忽视的革命。
注:富兰克林·基布阿查(Frankline Kibuacha)是GeoPoll公司的数字营销和外展服务高级经理。
源自 | www.quirks.com
作者 | FRANKLINE KIBUACHA
原题 | Beating the deadline: Time-saving strategies for insights professionals
编译 | 张杉
题图 | 源自 pixabay.com
勺海公号原创译文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