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书早已经是历史的传说了,就连用电子信箱发E-mail情书也显得很古老了。现在唯一还保留着的可能就是在课堂上偷偷传纸条,但对于女白领们来说,那也是早年读书郎玩的把戏。现在追求女性的主渠道已经变成了网络,特别是移动网络。对于追求你的人,你可以见不到他,但你很难躲得开他,因为网络提供了很多种让他不可阻挡地出现在你手机里的方式。
除了追求者的种种言语和文字表达方法翻新外,送礼物的传统套路也改为具有网络时代特点的新模式。送花可以到网上花店,挑选暗示意味深厚的花语卡片,由快递员代为送花上门,不具名的花束让人感觉神秘而又浪漫。那些本来没有什么情调的男人也可以凭借网络营造出这种让被追求者心动的氛围。
更有意思的是,追求者与被追求者的“编队”发生了令人瞠目的变化,过去那些追求者与被追求者大体上分为几个组别:男同学对女同学的追求、男同事对女同事的追求、相亲中认识的男人对女人的追求。现在情况变得复杂了:在微信上男大学生也许正在执著地追求着比他大十几岁的女白领,而女大学生正在被大叔不倦地进攻。更要命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并不知道通过网络向自己示好的那人到底多大年龄、做什么职业、长什么样子,甚至到底是否真的是个男人。
隐形-神秘型
做销售经理的Sally最近遇到了一个神秘的追求者。几年前,Sally和很多白领一样在微博的热潮中也开了一个自己的微博,还做了实名认证。由于是做销售工作,她经常在微博上发布一些公司产品的信息,向客户介绍产品的时候也不忘介绍自己的微博,在名片上还印着微博的网址。当然,在微博上也发了不少自拍的萌照和唱歌、聚餐及日常生活的照片,还有了上千的粉丝。后来她发现,一个网名叫“淡定1212”的人总是跟在她的微博后边评论,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他经常对Sally拍的照片评头品足,说得还挺有道理。Sally问他是搞摄影的吧?他说不是。Sally在微博上说生病了,“淡定1212”又关怀备至,还告诉她吃什么药,注意什么副作用。Sally问他是医生吧,他也说不是。时常发来的私信里,言语中明显有追求她的意思。Sally去翻他的微博,那上面有时事、体育、教育,养生,但都是转发,他自己写的内容却没有,也没有多少粉丝,无从判断他的身份。对于正处在婚姻危机中的Sally来说,这个神秘的追求者确实让她有几分心动,但是,她不知道在这神秘的面纱下面藏着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身份和什么样的面孔。
提醒 小心温水煮青蛙
女性对神秘的东西有一种天生的兴趣,尤其是在感情方面,神秘称得上是女性的隐形杀手。借用互联网的特殊功能,让被追求者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或只见其字不见其人,加上有节制地表达爱意,及时在细微处送上关怀,这颇具神秘感,也更容易获得情感上的回馈。而且比整天追在屁股后边说好话、献殷勤更有杀伤力。
虽然并不了解对方,也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子、什么年龄,但在这种形式下被追求的女性,往往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对方的肖像,并附加上自己日渐增加的好感。常常是你越想知道他的情况,他就越避而不谈,女性就越被这神秘兮兮莫名吸引,最后难以自拔。
要知道人世间任何奇怪的事情都是有缘由的,神秘的追求者也必有其保持神秘的缘故。他可能长得不够环保,也可能年龄很是夸张,还可能家有仙妻,总之,必定有某种导致“见光死”的因素。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使女性成为感情的俘虏之后,“见光”也能活下来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对于这种神秘的追求者,最好的办法是尽快掀开那神秘的面纱,在你还没有动真情的时候了解到他的庐山真面目,以避免出现欲罢不能的被动尴尬局面。
那是一个下雨的星期日,一早起床,欣悦推开窗户用手机拍了一张雨中的街景,自我感觉拍得很有意境,就顺手换成了自己的微信头像,还把个性签名改成了“周日窗外,秋雨淋淋”。没过几分钟,手机响起了熟悉的气泡声,微信收到了一条“附近的人”打招呼的信息:“相同风景,知是芳邻。”欣悦的微信里从来没有陌生人,对于陌生人的招呼或加好友的请求也是一概不理睬,但看到是邻居,又文绉绉回应了自己的话,没有多想就回复道“一样雨声,对面不识”。对方又复道“君不识我,我久慕君”。
本来是休息日无所事事中随意调侃一下,没想到从那开始和这位芳邻就成了微信上的朋友。他经常发来信息说“你的身材真好”“今天的衣服搭配得很好”一类的恭维。还有“我每次见到你心跳就加速”“昨天在梦中和你相遇了”一类的暧昧。欣悦能猜出他一定是从微信里看到了自己的照片,但欣悦查看他的资料,却什么实质的信息都没有。他长什么样?多大年纪?是单身还是有家等全然不知。这一幢楼里朝向街景的有几十个房间,面对这样的潜伏者真让欣悦捉急。想不再理他了,可是又怕错过了缘分,对于迈进大龄门槛的她来说,机缘也是很重要的啊。
提醒 把潜水员逼出水
很多人可能想不通:既然追求,还是邻居,为什么不大大方方地走到前面来正式交往呢?这种潜伏者其实是在享受着类似猫鼠游戏带来的快感。就像猫捉到一只老鼠,并不急于吃掉它,而是要把玩许久,看着老鼠想跑又跑不掉的窘态来品味自己的胜利。传统的交往方式很难有这样的机会,而在网络社交工具流行的当下,这样藏身暗处的追逐变得非常容易。
用这类潜伏式方法追求女性的男人并不一定怀有什么恶意,也不一定是坏人。从心理上来说,他们是那种自我意识很强,喜欢在关系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人,所以,当女性在明处他在暗处时,双方关系发展的节奏就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在他认为即使他到了明处也仍然可以掌控局面的时候,自然就会“弃暗投明”了。
但是,对于被追求的女性来说,这起码是不公平的交往。被追求并不意味着就处于被动的地位,她也需要主动地决定取舍,根据自己的判断及时地选择是应该终止关系还是应该促进关系发展。况且对于单身女性来说,对任何一个男性追求者都会从婚嫁的角度做出考量;对于已婚女性,更有理由慎重地把握交往的尺度。
遇到这样的潜伏型追求者,应该做的是把他从暗处逼到明处,要不惜以绝交、拉黑来胁迫。只要他不是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应该也会珍惜。如果他宁可绝交也要潜水不出,那把他拉黑则是正确的选择。
隐形三 急攻型
Lucia现在正被一个微信摇出来的男生追求。一周来,她每天都受到这个比她小好几岁的“男孩”的“进攻”。
她的老公最近被派往外地工作, Lucia每天晚上在家里独自发呆。老公天天晚上加班,发过去七八条微信,半天他才回一条。那天,无聊的Lucia一边摆弄着手机一边等老公的微信。捡几个漂流瓶,看一眼又扔了回去;搜搜附近的人,看看签名又退出来。她点开了摇一摇,使劲晃了一下手机,“咔咔”响声过后,出来了一串头像,她懒得去打开看,又退了出来。但随后手机响起了熟悉的提示音,她以为是老公回复的信息来了,结果却是一个陌生人打招呼。百无聊赖的她看了一下对方的资料,头像是个大学生模样,就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他聊了起来,果然是个刚工作不久的大男孩。得知Lucia是做HR的,男生说正好他有很多刚入职的困惑,要和Lucia通话。大概是因为觉得他只是个小男生,她不设防地跟他聊了一个多小时,还顺带说出了自己的境况。小男生听了以后马上表示要过来陪她,本来以为是个玩笑而已,可是接下来小男生天天都向她提出约会的请求,并明确表示喜欢上了她……
提醒 不可忽略的潜规则
在这个追求与被追求的案例中,年龄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应付这种以前根本不认识,只是在微信上发了几段话,在手机上聊了几句天,就死缠烂打,不在三天内把陌生人变成有情人誓不罢休的“强攻手”。
玩微信的男人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心理:你来玩摇一摇了,那你肯定是有想法的,如果你没想法,那你来瞎摇什么?这个前置的判断,就把在移动社交工具上摇出来、捡出来(漂流瓶)、碰出来(米聊)的女性都纳入了“有想法”的范围,所以追求起来就勇气十足地无所顾忌。要是女方表现得稍微热情一点,那“有想法”就被理解成了“有意思”。这也许正是微信、陌陌这类新型的社交工具在设计中所包含的潜规则。所以,如果没有开放到可以和陌生男人品尝情感快餐的程度,那就最好不要摇开这个手机上的“潘多拉魔盒”。
必须承认,由于社会分工细化,工作范围狭窄,人们普遍社交不够广泛,加上单身或者婚姻生活不如意等诸多原因,生活中有很多寂寞男女。大家需要去追求或被追求,来充实自己的情感生活,移动互联网和新型社交工具正是提供了这方面的便利。作为与互联网共同成长起来的80后女白领,你的缘分或许就在那些隐形追求者之中。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