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如何成功应对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政策?

美国新一届政府推行上调关税等政策,可能会给亚洲经济体带来多元影响。这凸显出通过区域一体化和开放贸易构筑韧性的重要性。

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政策将如何影响亚太经济体?这些经济体又当如何应对? 

为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亚洲开发银行(亚行)最近基于不同的全球模型完成了两项研究,以估计潜在影响的量级。其中一个模型侧重于宏观经济,另一个侧重于贸易。 

第一项研究探讨了如果美国实施激进政策将产生何种影响,包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进口商品征收60%、对中国以外国家征收10%的关税,减少美国移民流入,以及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等。 

另一项研究探讨了关税政策的效应。该研究以对中国商品实施60%高额关税为基准,对比了多种征税方案:10%与20%两种税率的差异;全面征税与对自贸协定国免税的区别;采取报复性征税与放弃的后果。

亚行调研结果如何?

即便美方对中国商品实施60%的关税政策,其对华经济冲击依然有限。首项宏观模型研究显示,在新政府任期内,中国经济年增速仅下降0.3%。另一项贸易模型分析表明,影响更为微弱,这得益于中国可将贸易转向他国。相比首次宏观分析,后续研究预估的全球经济影响更为有限。若美方仅实施10%的关税增幅,冲击将进一步减弱。然而,随着美国对贸易失衡问题的进一步审查,不排除今年晚些时候更频调高关税的可能性。

中国对美附加值出口依赖度 

美国高关税影响不大的一个原因是,对美(直、间接)出口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在平稳下降,目前仅占中国GDP的3%。

美国激进政策对亚洲主要经济体GDP增长的影响

2025年至2028年的累积影响

特朗普总统首个任期的证据表明,中国能够成功调整出口方向,将部分贸易转向其他国家,而美国加征关税的后果主要由本国消费者和企业“埋单”。

其次,美国关税政策对亚洲其他经济体将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甚至,有些经济体或因获得以往中国对美出口的机会而加快增长步伐。

尽管存在上述趋势,但不宜简单推断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必然导致”零和”效应,即中国受损而亚洲其他经济体获益。究其原因,尽管近年来地缘经济呈现碎片化态势,但中国与区域各国通过贸易投资等方式,经济融合程度持续深化。

贸易研究还发现,如果美国对与其签订贸易协定的经济体免除关税上调,而对未签订协定的竞争经济体加征关税,那么将对前者形成利好。由于本地区大部分经济体未与美国签订贸易协定,因此难免会受到这种差异化政策的不利影响。

当地经济主体需谨慎评估对美实施关税反制的可行性。进口关税的提升会直接导致境外商品售价攀升,进而加大通货膨胀压力,迫使本土消费者支出增加。此外,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企业也将面临经营成本上升的困境。

对亚洲经济体而言,美国新一届政府通胀和利率政策的影响或许比关税政策的影响更为深远。

美方近期推行的加征关税、收紧移民、延长减税期限甚至加大减税力度等,均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预测美国将使高利率政策持续更久。这一趋势从大选后债券收益率的调整中得以印证。亚洲各国虽已减少美元负债,但面对美联储数据导向的政策,亚洲金融市场仍对美国利率和通胀的任何“风吹草动”保持高度敏感。 

美联储加息制约了亚洲央行降息刺激经济的余地,同时加重了高美元负债经济体的偿债压力。

鉴于美国未来可能进一步加息,我们的宏观模型预测,本地区货币将对美元贬值。

然而,货币贬值未必直接引发全面通胀攀升。据宏观经济分析,美国政策引发的利率上升及贸易壁垒将限制全球经济扩张与大宗商品消费,从而导致能源及农产品价格回落。

美激进措施对亚洲主要经济体(对美元)汇率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

2026至2028均值

新冠危机、原材料价格攀升及地缘经济碎片化等多重挑战下,亚洲新兴市场表现出了非凡的抗压能力。

这得益于本地区大部分国家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稳健管理。面对全球地缘经济分化加剧的现状,本地区多国政府仍坚持开放贸易与投资不动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

这一重要成就表明,本地区具备充分能力把握机遇,实现包容性增长,并保持抵御未来冲击(如美国新一届政府在预期之外的政策转向)的韧性。

本文作者

朴之水(Albert Park)

亚行首席经济学家、经济研究和发展影响局局长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