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脑健康已成为一个波及深远的全球性问题
图片来源:Photo by Vesky/Unsplash
- 麦肯锡健康促进研究院估计,脑健康障碍每年给全球经济造成5万亿美元的损失。
- 如果不重点关注年轻群体,任何脑健康战略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 对脑健康的战略性投资可以为未来的繁荣奠定基础,否则,我们将面临经济衰退和人类潜能被浪费的风险。
脑健康问题已经超越健康问题的范畴,发展成为一项经济领域的紧急事件。各国领导人都认识到脑健康在劳动力生产力和经济稳定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因此,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上,脑健康问题成为了讨论的重点。目前,各方正努力将脑健康推选为七国集团优先议题,并将其视为推动创新和繁荣的关键因素。
目前形势已不容乐观。麦肯锡健康促进研究院估计,脑健康障碍每年给全球经济造成5万亿美元的损失,到2030年损失可能还要增加两倍。这些趋势证明,脑健康已是一项基本的经济要务。
然而,如果不重点关注年轻群体,任何脑健康战略都不可能取得成功。今天的年轻群体将成为未来劳动力中坚力量,但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认知健康的下降将削弱全球竞争力。只有大胆开展协同行动,联合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才能推动必要的系统性变革,保障全球劳动力的未来。
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
抑郁症、焦虑症和神经发育障碍等脑部疾病的年轻患者人数已经敲响了警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七名10至19岁的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患有精神障碍,其中抑郁症和焦虑症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大多数精神障碍在25岁之前就已显现,因此这一发育阶段至关重要。
人类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集中在幼儿期和青春期,因此这一时期对脑健康建设和最大化发挥认知潜能至关重要,最终影响个体一生的能力发展。
认知技能下降与人口结构变化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成人技能调查报告显示,全球读写能力普遍下降,算术能力停滞不前。虽然这些趋势在年龄较大的群体中最为明显,但即使是16至24岁的青壮年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技能退化。父母的教育水平加剧了这些挑战,在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中,子女面临更严峻的发展困境。
未来就业市场会更需要大脑技能,如创造力、情商和认知灵活性。世界经济论坛的《未来就业报告》显示,社会对这些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高收入经济体的人口老龄化更加剧了这种需求。然而,脑健康水平下降和教育体系逐渐过时,使许多年轻人难以应对这些挑战。
忽视青少年脑健康的经济代价
认知发展基础薄弱会限制生产力和创造力,直接威胁经济增长。对认知能力要求较高的行业,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金融和工程,已经出现了技能短缺的问题。虽然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全球青年失业率已降至13%,达到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经济的不确定性仍使三分之二的年轻人担心自己的工作保障。
最新的《全球杰出青年社区影响力报告》(Global Shapers Community Impact Report)显示,北美、欧洲和中东及北非地区有64%的年轻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不如父母那一代。尽管如此,仍有83%的人认为世界充满机遇,但仅有乐观的态度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具备认知工具和心理韧性,才能将这一愿景变为现实。
如果不迅速采取措施加以干预,这一代年轻人很有可能会对未来毫无准备,从而导致生产力下降、创新停滞和经济停滞。忽视对青少年脑健康投资的国家也将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落后。
打造面向未来的认知韧性教育
要让当代学生适应未来的职场环境,必须从根本上变革教育系统,实现现代化。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显示,当前劳动者39%的现有技能组合会在未来五年内发生变化或被淘汰。因此,要培养青少年的认知韧性和适应能力,制定全面的青少年脑健康战略必不可少。
这种变革需要多管齐下:整合神经科学驱动的学习方法,强调批判性思维能力,抵御诱导性数字技术对认知的影响。人工智能和现代信息系统正在重塑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因此我们也必须重点关注脑健康教育,开展认知训练课程,确保学生能够在全球经济中茁壮成长。
扩大青少年脑健康服务的覆盖面
脑健康素养应成为学校的标准课程,开展培养社会情感能力和认知韧性的综合计划。以德国的Dare2Care倡议为例,通过开办以自我意识和同理心为主题的讲习班,成功影响超过12000名年轻人。在这些基础上,推广针对青少年的脑健康服务至关重要。
为了防止长期社会和经济损失,我们需要采取多元化的解决方式,将早期干预计划、校本辅导和创新数字解决方案结合起来。重要的是,这些干预措施必须根据不同人群进行个性化调整。例如,Memnun等数字平台为有色人种提供专门的心理韧性培训,芝麻街工作室(Sesame Workshop)等组织用达里语和乌克兰语等语言为流离失所的儿童编写了符合其文化背景的材料。这些针对性举措也富有包容性,能够确保脑健康支持服务惠及所有青少年群体,不落下任何一个人。
为Z世代创造有益大脑健康的工作空间
新一代职场人亟需支持认知健康的工作空间,但大多数企业都未能满足要求。要保证未来的工作效率,企业必须重新规划工作空间,增加自然光,设置深度专注的安静区和可调整的协作空间,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心理韧性。这些有益大脑健康的理想工作场所应整合正念休息时间、符合自然生产力节奏的灵活工作时间安排以及减少认知负荷的数字极简主义。
企业应推行“神经包容”实践,适应不同员工的认知风格和感官需求,尤其是神经多样人士的需求。大多数组织仍然缺乏强有力的抗倦怠政策,如强制限制工作时间、强制离线时间和清晰的工作与生活界限。根据任仕达(Randstad)最新发布的《工作趋势报告》(Workmonitor Report),工作生活平衡已经超过薪酬,成为员工的首要诉求,但鲜有企业为此做出了调整。
雇主必须投资支持性环境,培养一支既有创新能力,又能在认知经济中保持竞争优势的韧性劳动力团队。
年轻人需要充分发挥潜力,应对日益紧迫的挑战。如今,青年脑危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挑战。通过对脑健康进行战略性投资,我们可以为未来的繁荣奠定基础。无所作为的代价不可逆转,如果今天不果断采取行动,我们未来就将面临经济衰退和人类潜力被浪费的风险。
Faissal Sharif
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家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