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浙江台州一个高中刚毕业的年轻人,靠蹬自行车到处给人照相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000元。
43年后,他的造车公司一年营收超过2400亿,净利166亿,稳坐成为中国车企TOP3梯队。
这个浙江台州“小伙”就是李书福,他的吉利汽车在2024年交出了有史以来最强的年度业绩报告。
吉利2024做的怎么样?
2024年全年,吉利汽车累计交付217.7万辆车,同比增长32%,大约每天可交付5929台车,不仅创历史新高,还超额完成了年初立下190万辆的Flag。
这也是吉利汽车首次跻身全球车企前十名(含沃尔沃在内为334万辆),成为第二家进入全球销量TOP 10的中国车企。
同时创新高的还有营收,吉利汽车2024年实现营收2402亿,同比增长34%。
盈利能力方面,首先吉利的全年毛利为382亿元,同比增长39%;毛利率为15.9%,比2023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逐渐开始回升。
同时营业支出也在增长,特别是在研发方面,吉利全年的研发费用为104.2亿元,同比增长33.4%。
尽管只占收入的4.3%,但在总支出的比重为36.4%,比2023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也能说明吉利为研发倾注了更多资源。
而支出增长并没有影响净利润,吉利的归母净利润实现166.32亿元,同比大涨231%,日赚4536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为85亿,同比增长52%。
现金方面,截至2024年末,吉利的净现金储备还有389亿元,同比增长40%,同样刷新历史纪录。
在头部的自主车企阵营中,拿出比亚迪、奇瑞、长城的数据一同比较,可以更清晰地感知到吉利过去一年的表现:
交付方面,吉利销量排在比亚迪、奇瑞之后,在长城之前。但除比亚迪外,吉利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显著更高。
而营收、利润方面,格局同样如此,比亚迪仍处于“断层领先”,而长城在销量相对低于前几家的情况下,仍保持与吉利相近收入和利润,“赚钱”能力相对更强。
△奇瑞未正式上市,IPO数据未包含全年,故这里不做比较
这主要和毛利率以及单车均价水平有关,吉利的单车均价相对最低,约为11万元,毛利率处于15.9%,也低于长城和比亚迪的20%左右。
不过,在绝对的交付和营收增长面前,这依然是一份吉利“史上最强”财报,一经披露就得到了市场的正面回应,当日股价上涨了1.45%。
更早之前,吉利内部也对去年的业绩表示高度认可,财报业绩会上,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表示,“市场验证了我们过去这几年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
很大程度上,这也鼓足了吉利今年冲新高的信心,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给出了内部预期:
2025年,将是吉利汽车真正彻底扭转颓势、重回发展快车道的转折之年。吉利已找准了自己的节奏。
什么节奏?
吉利2024年都做了什么?
能交出“史上最强”的财报,吉利旗下的各子品牌都贡献了力量。从2024年各自的累计销量上看:
吉利品牌交付167万辆,同比增长27%,其中吉利银河(含几何系列)去年交付49.4万辆,同比大涨80%。
极氪品牌交付22.2万辆,同比大涨87%,占总交付的10.2%,比2023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
领克品牌交付28.5万辆,同比增长30%,其中领克07、领克08 EM-P双子星,连续七个月销量破万。
其中最大亮点在于新能源汽车,2024年,吉利整体的新能源销量达到88.8万辆,同比大涨92%,新能源车交付量达到全国第二。
吉利全年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40.8%,比2023年足足提升近12个百分点;单月的国内市场渗透率已连续五个月突破50%,特别是在12月,新能源车型交付11.1万辆,同比增长93%,新能源渗透率已达到58.6%。
并且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吉利银河E5、吉利星愿、吉利银河星舰7三款产品投放,吉利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就已实现全面盈利,这意味着新能源已不再是吉利的烧钱业务,已开始贡献利润。
除了特例比亚迪之外,吉利实际上是“上半场”节奏最稳健、进展最迅速、模式最可持续的玩家。
内部评价的那句“彻底扭转颓势”,可见也所言非虚。
这里的“颓势”,并非指直观上的销量滑坡,而吉利是在行业激烈竞争下的多重压力和挑战:
首先是价格内卷,大多车企过去都曾被卷入“以价换量”的怪圈,直接导致集团利润空间压缩。
其次,集团在转型过程中,品牌矩阵扩张出现了“资源分散”的苗头,特别是极氪、领克间存在市场重叠,如果不加以及时协调,很可能会因内部存在竞争而削弱整体火力。
在这个背景下,吉利当机立断,去年9月发布《台州宣言》,宣布企业进入战略转型全新阶段,这也成为吉利“扭转颓势”的关键转折——
吉利明确提出,应反对行业内非理性的价格内卷,实际上这一思路,和18年前吉利的《宁波宣言》一脉相承,不同之处在于现在更强调新能源时代的“融合”趋势。
具体实践,就是整合内部资源,例如将几何并入银河,领克并入极氪,形成百万级高端新能源集团的合力。
重新融合分配后,吉利推行了“两横七纵”战略架构:
吉利汽车集团与极氪科技集团为“横向”主体,整车架构、电子电气架构、智驾、超级电混、电池、智能座舱、电驱等七大核心技术为“纵向”支柱,以此达到技术共享、成本优化的效果。
从吉利2024年的表现来看,《台州宣言》的落地成效已经初现:
例如其EEA 4.0电子电气架构,可以覆盖旗下六大品牌,零部件通用化率达70%,可以缩短30%的研发周期。
以及从品牌融合来看,极氪和领克在三个月内迅速完成整合,两大品牌针对不同定位进攻市场,极氪负责“向上”的高端市场,领克负责“向宽”守住中端大盘,极氪还可以借助领克已有的海外网点售卖,节省大笔开拓市场的时间和资源。
这个新的合并集团——极氪科技在2024年的交付量超50万辆,新能源车销量超过36万台,排到了理想和鸿蒙智行之后的新势力第三。
且按照计划,今年极氪科技将目标年销定为71万台,集团整体冲刺271万交付量。
怎么实现?吉利已经亮出三张底牌:全域AI,智驾标配、以及出海。
在“下半场”的智能化比拼中,吉利已完成*全域AI布局,在技术架构、算力算法等方面都搭建起了完整体系。
智驾层面,和《台州宣言》中的“融合”思想相同,吉利今年的智驾也实现了大一统,集体采用与千里科技合作的统一方案千里浩瀚。
根据车型不同,千里浩瀚分为H1、H3、H5、H7、H9五个不同层级,实现标配普以及差异化需求,和比亚迪的天神之眼方案类似。
而智驾最核心的“三驾马车”——算力、算法和数据,吉利也做好了铺垫。
算力上,吉利联合阶跃星辰、千里科技、星纪魅族等科技伙伴,建立起算力资源超越万卡级别的星睿智算中心2.0,综合算力已提升到了23.5EFLOPS,“位居中国车企第一” (华为7.5EFLOPS,比亚迪2.3EFLOPS)。
算法上,吉利2023年发布自研星睿大模型,现在已率先与DeepSeek完成了深度融合,并与阶跃星辰联合开源了两款阶跃Step系列多模态大模型。
两款多模态大模型为星睿垂类大模型提供了更强大的场景理解、决策优化和持续学习能力。
数据上,吉利具备L2级智驾能力的车辆已超750万辆,位居中国车企第一,实际行驶数据累计百亿公里。
同时,吉利自研的AI-Drive大模型具备场景生成与规划能力,可以生成满足算法训练的的任意场景和数据,实现每小时生成“万公里级”的复杂驾驶工况,智驾训练效率提升了30倍。
最后一张底牌,也是多数车企今年竞相瞄准的外部增长空间——出海市场。
从2024年数据来看,吉利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出海成果,全年出口销量为41.5万辆,同比大涨57%,超额完成38万辆的年度出口目标。
而今年的出海目标,吉利将冲刺46.7万辆。特别是中东市场将冲击中国品牌销量第一。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吉利在财报中透露,今年将新增300多个海外销售及服务网点,预计到年底,全球渠道网点将超越1100家,进一步提升全球覆盖和售后保障能力。
同时,吉利还将加速推进KD(散件装配)制造布局,在印尼、越南、中亚、非洲等多个国家推进KD本地化制造,有效提高全链成本竞争力。
总的来说,吉利过去一年的表现亮眼,且无论是智能化布局,还是整合力量兵合一处、新能源加速转型,都已为今年销量、收入冲高的蓄满力。
但吉利今年也明确一点,就是不会放弃燃油车。
淦家阅表示,吉利始终认为,未来的动力形式是多元化的,尤其是海外,燃油车市场比重依然较大。
因此,未来吉利的燃油车板块不仅不会收缩,还会继续加强,更要加强燃油车的智能化发展——
不仅是“油电平权”,还要做“油电同智”。
自 量子位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