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个锅里装着的是口味变幻莫测。BAT越来越成功,可它们看起来也越来越焦虑。百度长于搜索,腾讯长于社交和游戏,而阿里长于电商,大家相安无事多年,偶尔也就小打小闹。进入2013,这种“你有我无,你无我有”的和谐局面被彻底打破,“没有也要占个坑”成为BAT的普遍做法。BAT的业务不断互相交叉,在大布局的指引下,或是通过资本运作,或是斥巨资搭建新的产品线,不断的渗透进互联网的各个领域。跨入2014年后,BAT在各领域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而谁能笑到最后现在判断还为时尚早。
百度:豪掷百亿为91
以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在谷歌退出中国搜索市场后用着有绝对优势。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尽管百度搜索依然保持在PC端的优势,但奇虎360这个后来者对它产生了威胁,而在移动端的百度搜索则面临更多的困扰,如何在移动端抢占更多搜索市场份额成为百度当务之急。除了搜索市场,百度在2013年积极开拓其他互联网领域,视频、手机应用、O2O等成为百度在2013年重点开发的方向。
技术发家的百度,目前除了在搜索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百度地图占据手机地图市场第一,以及新编进来的91与百度手机助手合并占领市场第一外, 在其他领域的优势看似没有过于突出的表现,视频领域的爱奇艺市场第二,在线旅游的去哪儿网规模第三,网络文学产品还屈居于盛大文学之下。在电商领域,百度象征性地推出百度微购;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则与华夏基金联合推出首款理财计划“百发”,在阿里跟腾讯掐架的电商和互联网金融领域,百度只是去凑个热闹,露个脸而已。
不过,在移动互联网布局偏慢的百度凭借其技术架构的优势正迅速赶上,旗下用户数量超过亿级的产品高达14款,包括百度云、手机百度客户端、百度手机输入法、百度地图、百度魔图、91助手、爱奇艺等,其中4款是在2013年收购而来。对百度而言,喜的是在移动端拥有众多入口,但忧的是如何把这14个不同的产品整合到一个大的平台,组合成类似微信的航空母舰。
搜索:以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在2013年遇到一点小麻烦,因为它在搜索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有可能被打破,推出不足两年时间的360搜索在2013年底获得23.1%的搜索市场份额(CNZZ数据)。尽管CNNIC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的百度在PC端和移动端搜索市场分别占有85.7%、89.1%的市场份额。而移动端的百度搜索则面临更多的困扰,奇虎360、搜狗给它带来的压力更大,如何在移动端抢占更多搜索市场份额成为百度当务之急。假如失去搜索市场的优势,对百度的打击无疑将是致命的。
手机应用分发平台:在2013年的资本市场,百度出手次数不多,但其中一笔18.5亿美元的交易造就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金额的收购案,即对91无线的100%收购。此次豪掷上百亿元获得91无线,对百度来说可谓多赢。艾瑞咨询认为,一方面91无线主要收入来自广告以及游戏联运,其相对成熟的模式将有助于在短期内提高百度的移动变现能力;其次是91作为应用分发平台,处于移动互联网的上游,是移动端的重要渠道,收购91无线将极大增强百度的移动应用分发能力,从而增强对渠道入口的控制;最后是从长期看有助于完善百度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圈。从另一方面来看,面对死敌360在搜索领域咄咄逼人的进攻,获得91无线后的百度拥有直接打击死敌的机会(360手机助手占据安卓市场分发平台第一,91手机助手占据苹果市场第一、安卓市场第二)。百度最新的数据表示,收购91后其分发优势开始凸显,已实现日均分发总量超过8000万,市场份额超过40%以上。91无线对于百度而言,或许算得上百度拿得上台面的移动互联网船票,尽管这张船票价格过于昂贵。
视频:百度在2013年的另一笔重要交易则是以3.7亿美元收购PPS视频业务,并与旗下的爱奇艺合并。百度在2012年底收购美国普罗维登斯资本所持有的爱奇艺股份,并成为控股股东。成立3年多的爱奇艺在视频领域的主要优势在于PC端,而成立8年的PPS在PC端和移动端均有庞大的用户数。移动视频市场已逐渐成为未来视频行业的主战场,此次百度重金收购PPS,看中的即是PPS在移动端的入口优势。
合并PPS后的爱奇艺,在易观智库发布的2013年Q3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广告收入份额中获得16.48%的市场,同年9月宣布移动终端流量首次超过PC终端流量,同时还与TCL共同发布TCL爱奇艺电视TV+。对于爱奇艺的前景,CEO龚宇表示在2014年的战略目标依然是抢占市场,并投入巨资购买综艺版权以及自制节目。短期内爱奇艺还无法为百度贡献一分利润,不过从长期来看,视频业务的前景让人产生期待。百度和爱奇艺,或将变成中国版的谷歌和YouTube。
O2O:除了视频领域,百度在O2O的布局业务也初步完成,其最终目的是基于地图打造O2O大平台。百度在2009年开发的百度地图取得令业界瞩目的成就,发展至今已能够与专业的地图导航公司高德相抗衡,随后百度在2011年设立百度团购,不过市场表现平淡,因此在2013年8月出手以1.6亿美元投资糯米网,获得59%股份。控股糯米网后的百度将借助糯米网相对强大的线下能力来增强自身的不足,通过其线下团队培育商户,未来逐渐把成熟的商户引入到百度的O2O大平台。百度与糯米网结合不久,在2014年1月百度再次宣布将收购人人网所持的全部糯米网股份,完成交易后的百度将成为糯米网的单一全资大股东,此次交易也表明糯米网与百度核心业务产生了明显的协同效应。
网络文学:百度在2013年的另一笔交易是以1.9亿元收购纵横中文网,百度在网络文学上的布局也已持续多年。文学领域上,百度在移动端有91熊猫读书,在Wap端有多酷书城,在PC端有百度文库,加上纵横中文网这个主打草根原创的网络文学网站,百度的网络小说帝国业已成型。在移动阅读逐渐成为网络文学抢夺制高点的今日,BAT同样在该领域有所涉足,而引入起点创始团队的腾讯文学的加入将使得网络文学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旅游:百度于2011年投资3.06亿美元的去哪儿网2013年在美国挂牌上市,上市当天就为百度带来超过14亿美元的账面收益。去哪儿网的成功,背靠着大股东百度为其提供的“知心搜索”以及不竞争承诺,而成功上市后的去哪儿网成为在线旅游市场能够与携程和艺龙鼎立的三巨头之一。不过,随着阿里对在线旅游的窥视,2014年的在线旅游市场将会看到更多的资本运作。
阿里:用钱砸出一片天
2010年前的阿里,在电商的繁荣中一切围绕着电商业务运转,不过在京东商城、苏宁等竞争对手的围堵下,加上看好移动互联网的前景,阿里借机转型布局移动互联网。尽管阿里在电商领域拥有无可匹比的影响力,但在其他领域却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发展步伐远远落后于百度和腾讯,因此挟着在电商领域所积累的优势,财大气粗的阿里以霸道之势在互联网领域跑马圈地,在大力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积极通过并购的方式来填补不足之处,用资本换取发展时间,社交领域、O2O、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成为阿里在2013年重点攻关的对象。
阿里在近几年还完成了金额不等的并购活动。从2011年7月投资美团网后,关于阿里并购活动就层出不穷,陌陌、快的打车、丁丁网、友盟、UC优视、酷盘等多个与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相关的公司背后都存在阿里的身影,尽管目前成效甚微,但经过近3年时间的布局,阿里帝国版图的轮廓开始逐渐清晰。
传统优势的电商领域其有淘宝网、天猫商城、阿里,这目前依然是阿里的最核心的业务;社交领域其拥有新浪微博、陌陌、来往、阿里旺旺,初步具备与微信抗衡的基础;O2O领域其拥有高德、美团网、聚划算、丁丁网、快的打车,布局已初步完成;物流方面是菜鸟网络以及与海尔电器合作的项目,还处于完善平台搭建的过程;互联网金融领域,其拥有余额宝、天弘基金、阿里小额贷款、众安保险,暂时在BAT中处于领先地位,不过微信2014年春节前在金融业务上发力令阿里这一优势大为动摇。在大数据方面,阿里同样有动作,天猫商城、淘宝等电商平台本身就是一个蕴含价值无限的大数据金库。在2012年7月阿里成立的聚石塔,就是专门为天猫商城、淘宝平台上的电商及电商服务商等提供数据云服务,随后一年,阿里以8000万美元收购的友盟,该公司主要业务是移动领域的数据统计和精准广告服务,同样是服务于阿里的大数据。
2013年的阿里主要有四笔重量级投资交易,一是在2013年4月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18%股份;二是在2013年5月以2.94亿美元收购高德软件28%股份,并成为最大股东;三是在2013年10月出资11.8亿元获得天弘基金51%的股份;四是在2013年12月对海尔电器投资22.22亿港元。
社交领域:阿里斥巨资入主新浪微博,其看重的是新浪微博超过5亿的注册用户,当中的活跃用户更有75%使用移动终端登录微博,被市场视为成功拿到移动互联网的船票。获得新浪微博后的阿里不仅填补其在社交领域的空缺,结合阿里优势业务后的新浪微博更是拥有与微信相抗衡的资本。在2014年1月7日,新浪与支付宝宣布全面打通微博与支付宝账号,联手推出微博支付。微博支付更为贴近用户,在巩固支付宝移动支付优势的同时,还能对微信支付进行打压。此外,阿里还大力培养自主开发的“来往”,不过在微信6亿用户面前,来往尽管得到阿里全力支持,但想撬动微信的市场难度极高。
O2O:阿里战略入股高德软件,则被市场看作布局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的重要战略投资。此前的阿里也尝试发展自身地图业务,2012年在淘宝本地生活悄悄推出地图搜,但在谷歌地图、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和腾讯地图(原腾讯SOSO)等包围下,留给地图搜的发展空间极小。阿里和高德的联手,目前看似一种双赢的局面。阿里的入驻,将是高德转型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助力,阿里不仅给高德带来大量资金,还有云计算、搜索和支付的技术,高德得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更大、更快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速度。高德在2013年一季度的地图用户已经达到1.16亿户,月活跃用户超过5600万,加上它占据中国手机地图客户端市场近30%的份额,高德拥有的庞大位置信息和数据与阿里拥有的商家和用户数据贯通后,或将能产生积极的化学效应。
在2014年2月11日,阿里再次传来重磅消息,阿里向高德提出收购建议书,拟每股21美元全资收购高德,此次交易涉及10亿美元,完成交易后的高德将成为阿里100%子公司。对此,阿里表示地理数据以及导航只是互联网的一个应用,而融合进阿里大体系后,高德将于阿里巴巴商业生态的基础上发展,由此所带来的业务及运营模式的创新,将会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把高德彻底纳入囊中的阿里,意欲把旗下的团购、打车、地图、电商等进行有效整合,彻底打通它的O2O产业链。
互联网金融:目前来看,阿里与天弘基金结合产生的效应最为明显。从2013年6月5日支付宝联合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到同年10月阿里控股天弘基金,再到2014年1月15日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宣布截至当天余额宝规模超过2500亿元,客户数超过4900万元,而天弘基金借此取代长期占据第一的华夏基金,成为国内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余额宝的横空出世不仅引发全民理财,更引爆互联网金融的热潮,各类企业纷纷跟进唯恐错失机遇,汇添富联手苏宁易付宝推出“零钱宝”,连三大电信运营商也摩拳擦掌意欲推出类似产品。余额宝的蛮横成长,还引发人们对商业银行未来吸收个人存款不足的担忧。阿里搭建的互联网金融帝国才刚崭露头角,这只是精彩的开幕而已。
物流:与海尔电器的合作,是2013年阿里的第四笔重量级交易。根据协议,双方将联手打造全新的家电及大件商品的物流配送、安装服务等整套体系及标准,该体系将对全社会开放。双方合作被市场认为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标志性事件,阿里的天猫商城将摆脱之前受制于大件物流和三四级城市物流的瓶颈,同时该合作还将与阿里2013年成立的菜鸟网络进行仓储等方面的资源整合,完成此次交易后的阿里成功搭建自身的物流体系。以电商起家的阿里,尽管近几年的大动作投资活动都在互联网上,但巩固自身在电商领域的优势才是立足之根本。
手游平台:腾讯窥视电商,是真正踩到阿里的尾巴,因此为了能给腾讯背后捅一刀,马云不惜违背当年绝不涉足游戏领域的承诺,高调宣布进军手游平台。当阿里在2014年月初宣布将推出手游平台时,立刻得到业内积极的响应,因为它从游戏分成到运营平台以及分拆模式上全力突破,打破手游产业被腾讯一家独大的格局。从宣布推出手游平台后不足20天时间,阿里就在它的“手机淘宝”和“来往”的安卓版客户端正式推出三款手游,从中可见阿里对手游早已垂涎多时。阿里能在手游产生多大影响,目前还不得而已,志不在盈利的阿里推出比腾讯更诱人的游戏分成比例,一心扮演着搅局者的角色,不过能够让腾讯不顺心,阿里何乐而不为。
说起阿里做游戏,就不得不提到与奇虎360的传闻。当年打死不做游戏的马云,也说过与奇虎360的周鸿祎绝交,且永远不与周鸿祎有任何业务往来,不过这一切在帝企鹅腾讯面前都是浮云。BAT之外中国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奇虎360在2014年1月卷入惊人传闻,即阿里将向360注入资金,而360的流量体系将纳入阿里巴巴的生态圈。尽管360对传闻给予否认,但在没有节操的互联网时代,这种传闻并不是没有存在的可能。360在PC搜索以及手机分发平台等领域具备优势,而这些正是阿里所欠缺的,同时360的平台将极大的增强阿里在手游领域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面对百度和腾讯两巨头的共同打压,势单力薄的360急需背靠其他巨人的胸怀来寻求庇护。两家联手各取所需,让人产生遐想。
在2013年一心谋求重新上市的阿里巴巴,“千亿美元”的帝国美梦由于资本市场的各种限制迟迟无法实现。在2014年1月26日,阿里斥资1.7亿美元入主香港上市公司中信21世纪,立即引发市场对其注资甚至借壳上市的各种憧憬,当天中信21世纪股价暴涨372%,阿里在资本市场的魅力可见一斑。在“万亿港元”即将成真的腾讯面前,阿里也不希望在这方面输给腾讯。
腾讯:“马”上有微信
把腾讯称为“模仿之王”豪不为过,只要被腾讯模仿过的公司,基本就沦落为帮腾讯做市场推广的广告公司。不过,模仿之后的创新才是腾讯最致命的制敌武器,如今腾讯最锋利的武器无疑是微信。近日,《彭博》亿万富豪指数最新排名显示,坐拥腾讯的马化腾晋升为内地新首富,身价超过130亿美元,而腾讯控股在香港的市值已逼近万亿港元。上述两组让人瞠舌的数据,一切都跟微信密不可分。当微信在2013年底被市场盛传全球用户超过6亿的时候,作为BAT的腾讯似乎有能力把这个排序变成Tab,当然这一切还言之过早。
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最逆天的存在,腾讯各种产品的推广速度具有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发展至今的腾讯,在社交领域市场称霸无敌手,在游戏领域的收入一骑绝尘,略感寂寞的腾讯因此把触角伸向电商、物流,并积极打造在互联网金融、O2O、搜索等领域的建设,但是染指电商的腾讯触及阿里的逆鳞,并引发阿里在互联网各领域对腾讯的反击。
社交:2013年的腾讯靠着微信出尽风头,年初国内电信运营商要向微信收费的传闻引发行业震荡,而收费的原因是微信占有大量信令资源,同时还直接冲击电信运营商在语音及短信上的收入。微信的强大,6亿全球用户足以说明一切,尽管马化腾谦虚的表示微信只是腾讯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的一张站台票,但这条船上或许就只站着他一个人。一票在手的腾讯,在2013年的重心都在围绕着微信,并努力推进其商业化,其暴露出对电商的野心,更是另马云直言感到紧张。
O2O:以微信为中心,腾讯开始整合它的O2O业务。首先在团购市场,腾讯把旗下的QQ团购和参与投资的高朋网、F团三网合一,合并后以高朋网为统一品牌,QQ团购品牌继续保留。虽然腾讯在团购市场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但并没有取得太大成绩。随着微信推出其具有里程碑式的5.0版本后,并为其添加支付等功能,腾讯的O2O重心逐渐转移到微信上。不过令人略显意外的是,在微信里面附带的团购服务并不是来自高朋网,而是选择第三方的大众点评。
腾讯2013年在O2O领域的投资主要是嘀嘀打车,作为O2O完美结合的打车行业,在进入2014年后就开始火拼。在微信中使用嘀嘀打车或者直接用嘀嘀打车的APP,下车后用微信支付付款,该服务从2014年1月10日正式推出。在推广使用的的7日时间内,嘀嘀打车表示用微信支付的乘客超过百万单,嘀嘀打车补贴2000万元,并表示将追加2亿预算继续补贴使用的司机和乘客。对此,支付宝钱包和快的打车也表示投5亿元请全国人民免费打车。在O2O未来的BAT竞争中,借助6亿用户的微信,在添加微信支付和腾讯地图功能后,腾讯隐约已略占上风。
电商:微信让马云担心的地方,是它强大的用户效益能推广任何产品,包括电商这块阿里的命门。微信已开始涉及电商服务,不过品种有限,而且微信的电商服务还是依托在腾讯原有的易迅平台,说到底,电商还是腾讯的软肋。一心想插足电商领域的腾讯在2014年动作连连,在2014年1月15日,腾讯以15亿港元的价格认购华南城9.9%的股份,此次交易瞄准的是华南城提供的物流仓储服务,而这将填补腾讯在该领域的空白。腾讯跟阿里在电商的正面火拼,在2014年将会更加精彩。
游戏:在游戏领域,腾讯的收入早已抛离竞争对手。当微信首次尝试游戏领域推出的飞机大战,这款制作极为粗糙的小飞机引爆全民打飞机的热潮。品尝到甜头的微信此后陆续推出一些制作精美的游戏,其中一款《天天酷跑》据说月收入超过亿元,成为手游领域第一个破亿大关的产品。
搜索\输入法:2013年腾讯最大的一笔交易是向搜狗注资4.48亿美元,并将旗下的搜索和QQ输入法并入搜狗现有的业务中,交易后腾讯持有搜狗36.5%股份。此次交易搅和了死敌奇虎360在搜索领域进一步威胁百度的机会,不过也让腾讯转身变成搜索领域的第三,并将获得更多入口资源与想象的盈利空间。企狗恋的结合,产生的效应取决于双方的信任程度,磨合之路不好走。
互联网金融:多年来财付通无力抗击支付宝,余额宝的惊艳登场使得腾讯再次推出微信理财通要应对。在正式上线首日,理财通为用户派发1000万红包,不过由于抢红包的用户太多导致系统出问题。出师不利的理财通,面对早已获得先发优势的余额宝,前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在BAT三巨头中,腾讯的互联网布局可谓最为全面,互联网几乎没有腾讯不插足的领域,而且有一个最核心的产品——微信。早年的腾讯靠QQ辐射出一个新的生态圈,当前的微信已基本完成用户积累,不过还在继续寻求最佳的商业化出口。微信能走多远,腾讯就能走多远。
当市场在传言阿里跟360的“阿3”联盟,腾讯也有两个重磅级绯闻,一是与京东联婚,二是联手大众点评网。如果说“阿3”联盟能帮助阿里得到更多的入口来源以及补充在手机分发平台的劣势等,那么腾讯与京东的合作就剑指阿里的电商业务,对腾讯电商业务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对阿里的威胁也更大。不过伴随京东启动上市程序,这一传闻也告一段落。
在微信提供的“今日美食”中,出现的是大众点评网所提供的网购服务,而并不是腾讯旗下的高朋网或者QQ团购,舍弃自身业务而选择与它毫无关联的大众点评,两者的暧昧关系非同一般。谋求在五年内上市、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大众点评网,如果获得腾讯诱人的报价,再加上能与腾讯在O2O领域的强强联手,双方的联婚存在极大的可能性。当然,这些也仅仅限于市场传闻,腾讯如果能够成功与两则绯闻结成良缘,那么对它在电商和O2O领域都有质的提升。
via:新财富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