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O2O应更注重服务

       KV

       企业转型O2O必然性的话题相信大家已并不陌生,似乎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中,你如果没有点O2O意识,不懂点O2O格局,不了解几个O2O案例都不好意思出去说自己是做企业的。从今年年初起,被谈论最多的商业模式也就是O2O了,各行各业,都在忙着转型、布局,此景好似当年移动互联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翻版。

  转型无可厚非,毕竟拥抱变化、抓住先机才能在日后的争夺战中更具优势。但转型不可盲目,不能仅仅是趋之若鹜,要想清楚转型的目的、代价、过程,毕竟转型必然会引发阵痛,或长或短,但有正确的格局观,能够前瞻出可能的前景后,短期内的阵痛也是为了日后能更好的大展宏图。

  O2O的本质是连接,提升服务体验是关键

  目前来讲大部分企业正在做的事就是建立线上或线下的渠道,毕竟O2O模式里两个O一头一尾遥相呼应、相互配合,但实质上扮演“黏合剂”的to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如何能把线上的流量优势转至线下,又如何把线下的服务、体验搬至线上才是企业更应思考的问题。

  在相对传统的思维中,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的崛起使得消费者更愿意足不出户的通过网络购物,所以加大线上渠道力度,建立网购平台被一些企业设立为转型重点,但笔者认为其实际的本质并不在此,大部分的网购消费者选择在线上购物是因为体会到了便捷,浏览的便捷,物流的便捷,以及时不时的大型促销,各种的网络购物节带来的实质优惠等等,但究其本质,这不过是满足了消费者的欲望,但并不一定是满足了需求。为什么这么说?就笔者的亲身经历而言,经常会收到一些购物链接推荐,这些推荐来源于所谓的消费者大数据分析,以往在购物过程中所留下的种种痕迹,使得每天都在互联网中“裸奔”的我们,经常会收到一些物品推荐,然后忍不住惊叹,还真是我喜欢的类型,然后点击,购买,收货,评价,分享。可如此的强制性推荐的最终结果是同样或几乎类似的物品家里同时有好几件,探寻本质,它满足了我的喜好,但并不一定是我所需要的。

  再举一个例子,对于相对高值的物品来说,比如电脑、智能手机、大型黑白电等物品,笔者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网络看样式、对参数、比价格,最后到线下体验,购买,提货,使用。

  以上两个例子不代表全部,但很典型。当下的年轻人,他们时尚、潮流、是3C智能产品的重度使用人群,网络覆盖程度高,使用频次高,接受互联网信息的量大,同时他们也理性,接受教育程度高,追求个性化。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网络于他们只是工具,是获取信息的媒介,但并不代表网络能满足他们的心里期望和实际诉求。这时候线下的重要性就可以体现了。仍拿电脑来说,水货、山寨的物品屡见不鲜,意识深处对于品牌的认可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决策思维。其次是线下体验和服务。当你奔着某一品牌去的时候,该品牌的专卖店提供给你热情的服务,详尽的介绍,并负责提供售后服务,如此说来,完善的服务体系才是销售的保障。

  很多企业转型的时候切记不要本末倒置,以为给消费者提供了流畅的网络浏览体验和一定的促销力度就能留住客户。实际上在交易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服务。

  传统企业的本地服务优势不容忽略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下,电商企业和传统企业转型O2O的各自优劣势。

  很多说法认为,电商企业转型O2O更具优势,因为它们本身具有大量的流量,有人就不怕没有生意。但笔者却认为传统线下企业同样具备不可忽视的强大优势。比如完善的渠道体系,强大的库存管理能力,专业度高的服务人员,以及专卖店所在地区的先天性位置优势等等。

  借势资源,线上线下优势互补

  总的来说,不管是线上转型线下,还是线下转型线上,双方都需要取长补短,互相借势利用资源。电商企业具备的数据收集能力,信息流通能力,用户管理能力等方面更强,线下企业在渠道能力,库存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更强。只有当两方真正建立起联系,互相开放,抱团取暖,才能更好的借助资源,借力发力。

  当然不管你愿或者不愿意,O2O的大潮已经袭来,在这不进则退的市场中,消费者始终是中心,所以不管企业如何转型,准确抓住消费者的需求才是关键,在商品琳琅满目,品牌争相造势、促销的时候,留住消费者的唯一途径就是提升服务。所以无论是怎样的出血转型,别忘了把服务放在首位。

来源:亿欧网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