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财经:2016全球创投数据报告解读 根据IT桔子的《2016全球创投数据报告》,在目前已关闭的公司里,有四成左右是在2013年成立的;也就是说,创业公司成立三年左右,会有比较大的概率遇到危机。 (注:本文图表均来自由桔子空间主办的“桔说2016全球创投数据峰会”上,IT桔子发布的《IT桔子2015互联网创投数据盘点》。) 老乔看到这里,却没有泄气,还是想要继续创业。那么兄弟一场,作为数据控的DT君,打算通过大数据,给乔同学支一些招,希望他可以在创业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一些,创业融资,上市敲钟,赢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到时候可记得拉DT君一把啊! 1. 创始人的心理素质必须好,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老乔啊,创业路漫漫,其间一定有孤独寂寞冷的时候,但是不要灰心。要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你造吗,从2013年之后,投资规模都翻倍地在涨:2015年的投资规模比2014年增长197%, 2014相较2013年同样增长近200%。 这两年市场上资金充裕,大家都拿得着钱,你也可以!看好你哦~ 2. 天使融资并不难,别管其他的先入场再说 在你拿到种子/天使轮之后,别高兴得太早,因为早期融资总是容易拿到的,越到后面越难。 去年所有的投资中,有近一半是投在种子/天使轮的,而投在D轮的,只有1%。 不过也不用太灰心,因为DT君目测你今年是融不到D轮……(此时乔不湿头上有乌鸦飞过。) 开个玩笑别生气嘛,鸡血来了:据可靠消息,去年至少有10家公司完成3轮及以上的融资,加把劲努个力,说不定老乔你也可以。 3. 不要管你喜欢什么,选一个对的行业最重要 乔不湿仰起头深情地对DT君说:“前两点都get了,来点实的吧,我该开个啥公司?” Glad you ask. 去年最吸金的行业其实还是和钱有关的行业,比如金融,电子商务;汽车交通也是不错的~ 4. 继续漂泊去吧,选一个“创业-friendly”的城市 2015年,互联网行业新成立的公司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三个省份(三省合计占总体七成),其中北京占比最高,达到37%。 就知道你参不透这是几个意思。这组数据意味着,北京是全国最“创业-friendly”的地方:帝都创投基金多,人才供应足,孵化做得好,政府对创业的毕业生还有税收优惠! 所以,要真想创业,老乔你可曾考虑挪个地方?魔都看起来真的没有帝都靠谱,要不要考虑顶着雾霾北上呢? 5. 伯乐很重要,认准一个对的金主 接下来DT君教你怎么找钱,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现在市场上其实是不缺资金的,缺的是好的项目。 如果你选了一个热门行业,想法够牛叉,又能忽悠且路演时不紧张不结巴,你是有很大希望拿到大牌机构的投资的。 所以,如果被这些机构投了,你可能就要走向人生巅峰了! 6. 混圈子跟准“干爹”特别重要 如果老乔你走了狗屎运,混进了某些派系的圈子,那之后你就发达了。 DT君说的“大咖”是指BAT,Google、搜狐、网易之类的公司。这些派系的创业公司获投比例都超过了70%,远超平均水平。想抱大腿的,赶紧! 7. 如果活下来,你会成为一只高冷的独角兽 咱们这一行,把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称为“独角兽”。 2015年中国互联网公司中,大概有20只“独角兽”,其中一半以上拥有BAT血统。 “独角兽”集中的行业是电商、金融与汽车领域。DT君说什么来着?要选对行业! 长成“独角兽”要花多久?历史上来看,最快的9个月,最慢的……166个月。DT君说什么来着?要心理素质好,耐得住寂寞!平均来说,长成独角兽要花5年,FYI。 8. 再之后就是上市的康庄大道了,你想去扭腰吗? 截止2015年年底,在新三板挂牌(准上市)的TMT公司就有约1633家。 而真正上市的有16家。其中名气大的有万达院线、中文在线、昆仑游戏、暴风影音、窝窝团、读者传媒、中科创达、宜人贷等。这些公司多数还是会选择在内地上市。 9. 如果要上市,你得成为那1% 前景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要上市,你得先成为那金字塔顶的1%。 来源:DT财经 更多阅读:GEM:2017-2018年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杭州创业热度最强?数据显示持续两年超越北京上海GEM:2021年全球创业报告(214页)GGV:十几家美国企业服务公司走访研究Crunchbase:2017年Q1 美国创业公司共获得210亿美元风险投资Dealroom:2023年立陶宛创业生态系统美国初创公司一年内的失败率为27%科技创业公司那些上百亿美元的估值都怎么来的?2011-2012年IPO的技术公司上市时73%未盈利,60%收入过1亿美元Genome:为什么大多数创业公司会失败?web20share:2011年国内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初创企业【数据信息图】调查显示日本开发商扎堆虚拟现实 缺乏信心三星财报:2013年Q1三星电子营收476亿美元 净利润为64亿美元美国劳工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下降 耐用品新订单月率骤降10.1%调查显示芯片制造商和电子制造商无法找到足够的技术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