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经济研究院:研究显示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已经趋近于美国

全球经济研究和政府企业咨询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日前有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已经趋近于美国(如图1)。而两国之间单位劳动力的生产率相差悬殊,则丝毫未见改善(如图2)。

1458392564-8232-1x-1

1458392564-8400-1x-1

分析师Gregory Daco和Jeremy Leonard在报告中写道,中国的薪酬增长远远超过生产效率的增长,叠加人民币走强的影响,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只比美国低4%。

两位分析师还称,尽管美国制造业现在面临美元走强、页岩能源投资锐减的逆风,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制造业仍具强劲的竞争力。

这个判断是有依据的,如上图2,从2003年至2016年,美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生产率增长约40%,超过德国(+25%)和英国(+30%)。尽管同期印度和中国的产生效率已经接近翻番,但相较而言,美国单位劳动力的生产率仍然要比中印高出80%到90%。

不过,美国制造业前景亦隐现风险,其中一个就是美元继续走强对出口形成的压力。

彭博援引上述分析师续称,如果美元继续升值20%,将会削弱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并再度使中国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全球制造中心,也会增加日本制造业的优势。

在美联储稳步加息的预期之下,各大行对美元走势的预期显然十分“乐观”。

华尔街见闻昨天提及,高盛首席外汇策略师Robin Brooks认为,美联储虽然本月不加息,但仍将表达出会持续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暗示今年加息三次明年加息四次。美元潜在上升空间为10%至15%。

无独有偶,摩根士丹利也于本周二报告中指出,即使美联储本周按兵不动,且美元已经升值不少,美元依然处于结构性牛市中,还能再涨10%到15%。

来自:华尔街见闻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