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济指标
最新发展
- 2015年第四季,日本经济按季收缩0.3%,以年率计则收缩1.1%。在之前一季,日本经济按季扩增0.3%,以年率计增长1.4%。
- 由于国内需求停滞不前,加上外部环境挑战重重,日本银行于2016年1月29日宣布采取负利率政策,与现行的量化与质化宽松政策同时实施,令金融市场感到意外。
- 由于能源价格偏软、内需放缓,日本消费物价通胀近月徘徊在0%至1%。失业率改善,由2014年的3.6%下跌至2015年的3.4%。
- 2015年,日本出口按年下跌9.6%至6,249亿美元,进口则锐减20.2%至6,483亿美元。期内,日本的贸易赤字超过234亿美元。
- 日本是香港第三大出口市场及进口来源地。2015年,香港对日本的总出口为157亿美元,减少6.6%,从日本进口的产品总值下跌9.9%至334亿美元。
- 香港是日本食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地。2015年,日本对香港出口的食品总值达14.82亿美元,较2014年攀升33.5%,占日本该类出口逾24%。
经济现况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服务业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约75%,主要增长动力来自零售批发业、房地产服务及专业服务。农业及矿业的重要性逐渐下降,合计占国家收入约1%;工业占GDP余下比重。运输设备、食品饮料是日本主要的制造业。
2015年第四季,日本经济按季收缩0.3%,以年率计则收缩1.1%。2015年第三季经济按季扩增0.3%,以年率计增长1.4%。经济表现呆滞,主要原因是政府于2014年4月把销售税由5%上调至8%,导致消费开支疲弱;以及全球经济不振以致出口放缓。
日本银行于12月公布季度短观调查,显示大型制造商的景气指数(diffusion index) 维持于2015年9月份时的12 (正面读数显示乐观的制造商较悲观者多)。数字反映即使2015年第四季日圆回升,而且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情况备受关注,但是日本大型制造商的整体气氛仍然良好。
2015年,日本出口下跌9.6%至6,249亿美元,进口减少20.2%至6,483亿美元。美国是日本最大出口市场,在2015年录得11.5%的强劲增长(电动机械出口增长9.3%,而运输设备出口则增加14.5%)。中国是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虽然日本对中国的运输设备出口锐减14.6%,但是对中国的整体出口仅温和下跌1.1%。
由于能源价格偏软、内需放缓,日本消费物价通胀近月保持在0%至1%。失业率改善,由2014年的3.6%下跌至2015年的3.4%。
日本的零售销售于2015年第三季增长0.8%后,第四季下跌0.2%。不过,在2015年,家庭开支下跌7.3%,反映国内需求疲弱。由于经济增长停滞不前,日本政府已宣布把提高消费税的第二阶段计划推迟至2017年。
近年,进境旅游业成为日本经济其中一个亮点,惠及当地零售商、酒店及餐厅等。2015年,访日旅客总数达1,970万人次,增幅达47%。2015年,接近500万访日旅客是来自中国内地,相当于2014年的两倍多,其次是韩国(400万)、台湾(367万)以及香港(152万)。2015年,美国是第五大旅客来源地,访日旅客数目达103万,增长16%。
经济政策
自2012年以来,安倍晋三政府为重振日本经济,采取称为「安倍经济学」的三箭策略,包括扩张性货币政策、具弹性的财政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安倍晋三于2014年12月举行的众议院选举中大胜,在选民支持下继续推行「安倍经济学」。
由于内需停滞不前以及外部环境挑战重重,日本银行于2016年1月29日宣布采取负利率政策,与现行的量化与质化宽松政策同时实施,令金融市场感到意外。
贸易政策及发展
除被纳入进口限制制度的产品,例如化学产品及武器外,大部分产品均可自由进口日本,毋须进口许可证。香港出口到日本的大部分产品,例如成衣、玩具、珠宝、家具、钟表及大多数的电子产品都不受进口限制。
日本关税率表包括5种适用税率,分别是基本税率(General)、世贸协定税率(WTO)、特惠税率(GSP)、特别特惠税率(LDC)及暂定税率(Temporary)。除非有适用及较低的「暂定税率」,否则源自香港的产品一般按世贸协定税率征收关税。日本实施普及特惠税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征收较低税率或免税。香港已于2000年2月完全脱离日本普惠制的受惠行列。
2015年10月,12个环太平洋国家包括日本达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些经济体合计占全球经济约40%。该协定旨在降低成员之间的进口税及订立共同规则。根据该协定,日本将开放其农产品市场,而日本汽车和零件出口至美国市场可享有较低关税率。
截至2015年10月底,日本签署了15项自由贸易协定及经济伙伴协议,所涉国家包括新加坡、墨西哥、马来西亚、智利、泰国、印尼、文莱、菲律宾、瑞士、越南、印度、秘鲁、澳洲以及蒙古。而与东盟签订的全面经济伙伴协议已于2008年12月实施。此外,日本亦与其他经济体展开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包括加拿大、哥伦比亚、欧盟和海湾合作理事会,并磋商多项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包括全面性区域经济伙伴协议(RCEP)。
香港与日本在2010年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于2014年更新该协定。
香港与日本的贸易
日本是香港第三大出口市场。2015年,香港对日本的出口总额为15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跌6.6%。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电讯设备及零件(占18.4 %);半导体、电子管等(6.8%);玩具、游戏及运动用品(6.5%);钟表(5.5%)以及电脑(5%)。
另一方面,日本是香港第三大进口来源地。2015年,香港从日本进口的产品总值为334亿美元,下跌9.9%。主要进口产品包括半导体、电子管等(占20.1%);电讯设备及零件(10.6%);供电路用的电力器具(6.2%);电动机械及器具(6%)以及石油(原油除外)(5.6%)。
香港是日本食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地。2015年,日本对香港出口的食品总值达14.82亿美元,占日本该类出口逾24%。
日本在香港的经济活动
日本企业积极参与香港的经济活动。许多日本公司在香港设有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以管理他们在其他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内地的业务。截至2015年6月,在香港设有地区总部的日本公司共238家,而地区办事处则有447家。香港也有多家日资银行,当中包括三菱东京UFJ银行及三井住友银行。
日本是香港第八大直接外来投资来源地,紧随英属维尔京群岛、中国内地、荷兰、百慕达(群岛)、开曼群岛、美国及新加坡之后。截至2014年底,日本在香港合共投资2,265亿港元。
香港是区域贸易中心,地位重要,吸引了众多日本大型贸易公司和制造商在港成立采购或分销办事处,当中包括伊藤忠商事、丸红株式会社、三菱电机、双日株式会社、万代及Citizen等公司。多家连锁店及食品和饮料公司,例如无印良品、永旺、Uniqlo、A-1 Bakery以及日本萨莉亚意式餐厅亦在香港营业。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