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谁操控着社交网络?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Facebook的世界里,用户或者为王,或者为鼠。本研究是同类研究中最重要,它分析信息是如何在社交网络中传播,是谁在传播信息。

关于思想,意见,和行为是如何在一个群体内扩散的争论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根据所谓的‘影响假说’,马库姆.格拉德威Malcolm Gladwell 在《翻腾点》这本书里推广了这一理论,少数有影响人士能催生最多的推广。例如:如果高中里最受欢迎的学生有了部iPhone,其他的学生就会跟着拥有,假说认为,这是因为酷学生的尾摆效应。但批评者认为,高度影响的个体只起很小的作用,真正重要的是,人们是否受新思想的影响。

争论从没有停止过,因为研究同类影响是出名的难。对现实世界的研究很麻烦,很少可以有控制实验,而且实验室里的社会实验非常昂贵,且涉及不自然状态。所以,研究者退到在线社交网络如Facebook上进行研究。这让追踪大群人的行为变得非常容易,而且第三方软件如apps,允许研究者与facebook用户进行免费虚拟交流。

要测试同类影响,希南.阿拉尔(Sinan Aral)和戴拉.瓦克(Dylan Walker),两位纽约大学斯特商学院的研究者,使用Facebook上允许用户给电影打分及评论的app。(在app所有公司的要求下希南和戴拉需保密本app 的名字,但他们承认它跟Flixster类同)随着用户与app接触,比如你给2011年的电影<生命之树>打五星,它随机选择你facebook上的朋友,通知他们你的打分,并提供该app的链接。越多的朋友在收到你通知后使用该app,说明你的影响越大。同理,在你收到该通知和使用该app间隔的时间越短,说明你受影响越大。

在44天内,8000名该app的用户给130万朋友,发出了40,000多条通知,大约有1000多名朋友使用该app。希南和戴拉随后建立了该app的通过大规模社交网络的‘感染’模型。如果‘影响假说’正确,主要的影响因素都该来自少数几个关键人物。

今天研究团队在《科学》上发文,现实似乎处于影响与被影响之间。两者都很重要,但感染取决于个人的特质。例如,30岁以上的人会比30岁以下的人更有影响力,同龄人只会对自己年龄组的人有影响。女性影响男性,甚于影响其他女性。但最惊讶的是,影响与被影响几乎从不发生在同一人身上。至少在facebook上,只有流行制造者与流行追随者。

来自伊利诺斯州,艾梵顿市西北大学的社会科学家,布莱恩.乌支Brian Uzzi说,该研究建立在‘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上’。他说,影响与被影响对在线营销而言会很重要,这不仅让相关公司可以预测你是否会喜欢某产品,还可以知道你是否是可以让该产品推广的人。然而,布莱恩认为,“要知道虚拟世界的影响是,取代,还是完善,还是独立于现实世界,我们还需要在现实世界做facebook上同一产品的另外的实验。”

via://article.yeeyan.org/view/219731/296872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