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营销:网商成功之道

SNS营销:网商成功之道

编辑推荐

《SNS营销:网商成功之道》相对于浏览一些互联网意见领袖的微博,其实我更乐意于去看一些极富创意的小人物的、草根的微博。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这种SNS的魅力是你在意见领袖那里无法体会到的,而且其实有很多意见领袖自己都无法体会到这种感受,因为他们始终放不下姿态,去做一个倾听者。 什么是社会化媒体,什么是六度分割理论,为什么消费者青睬社会化媒体,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优势是什么,社会化媒体的营销价值何在,如何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如何像星巴克、Zappos、戴尔般进行SNS营销,——《SNS营销:网商成功之道》给你所有答案!

目录

第1章 社会化媒体概论 1.1 SNS溯源 1.1.1 社会化媒体概论 1.1.2 三代社交网站 1.2 SNS的理论基础 1.2.1 六度分割理论 1.2.2 150度理论 1.2.3 复杂网络 1.3 社会化网络的发展现状 1.3.1 SNS的基本状况 1.3.2 平台化的发展 1.3.3 线上线下交互第2章 社会化媒体的本质 2.1 社会化媒体的社会性 2.1.1 人类需求理论 2.1.2 表现欲的激发 2.1.3 从众心理 2.1.4 社会化的瓶颈 2.2 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学基础 2.2.1 意见领袖 2.2.2 热媒介时代 第3章 社会化媒体的优劣 3.1 社会化媒体的优势特色 3.1.1 高效传播 3.1.2 精准诉求 3.1.3 稳定网络 3.1.4 成本低廉 3.2 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缺陷 3.2.1 舆论导向控制 3.2.2 客户关系维持 3.2.3 效果的预估 3.2.4 客户生命周期 第4章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 4.1 湿营销的趋势 4.1.1 未来是湿的 4.1.2 自由的吸引力 4.1.3 口碑的影响力 4.2 差异化发展 4.2.1 网站定位 4.2.2 应用创新 4.2.3 赢利模式 第5章 社会化媒体的营销价值 5.1 社会化媒体平台本质 5.1.1 社交圈 5.1.2 兴趣圈 5.2 多种营销价值 5.2.1 品牌塑造 5.2.2 公众形象 5.2.3 促销活动 5.2.4 舆情监督 5.2.5 客户维系 5.3 SNS营销案例展示 5.3.1 星巴克——最单纯的SNS应用 5.3.2 Zappos——在线的企业文化 5.3.3 De11——用心打动消费者 5.4 企业营销的应用 5.4.1 企业为什么使用社交媒体 5.4.2 美国企业社交媒体的使用统计 5.4.3 企业使用社交媒体的未来 第6章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选择 6.1 博客营销 6.2 微博 6.3 维基 6.4 影音分享 6.5 论坛 6.6 社交网站 6.7 问答类网站 第7章 社会化媒体的未来 7.1 移动网络的未来 7.1.1 移动网络的发展 7.1.2 解析LBS的繁荣 7.2 社会化媒体的潜力 7.2.1 客户信息的概念 7.2.2 平台信息的巨大威力 第8章 社会化媒体营销 8.1 社会化媒体优化(SMO) 8.1.1 SMO概述 8.1.2 SMO服务流程 8.2 社会化媒体营销流程 8.2.1 项目计划展示 8.2.2 麦包包Pink主题整合推广案例 8.2.3 绩效评估方式 8.3 Facebook付费营销案例 8.3.1 Facebook巨型平台的价值 8.3.2 Facebook精准广告的魅力 8.3.3 Facebook与四海商舟合作的广告服务 8.3.4 Facebook付费营销案例之BonPrix 8.3.5 FacebookPremiumAds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社会化网络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其精准诉求的特性。这一点无论是对单纯的大众还是对于网络营销者来说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毫无疑问,精准诉求的特点可以让信息传播的渠道更通畅、信息交互的效果更高效,信息传播的深度及持续性也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现象在社会化网络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以社交网站为主的社交圈及以微博为主的兴趣圈都是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的.比如之前的校内网就是以大学生用户为主,而类似的若邻网则是以企业白领为主,当然还有一些专业性的行业网络。而类似新浪微博的社会化网络则具有以兴趣聚集用户的特征,除此之外的视频分享网站、图片分享网站等,都是以群体特征的共性作为兴趣点,凝聚一群比较忠诚的用户的互联网应用。 那么,基于社会化网络中社交圈及兴趣圈的天然特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网络营销者都无疑获得了一片沃土,这种受众群体的精确分类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通道。当然,这种精准分类在国内社会化网络中的最强大应用其实并非人人网或者开心网之类的社交网站,而是以IM为平台营造全球第一大互联网人际网络的腾讯QQ。 我们以腾讯QQ为例,根据腾讯的官方数据,目前QQ大概拥有6亿左右的注册用户,而这些用户几乎覆盖了整个互联网上各个年龄段、职业、国别、性别、收入阶层、兴趣、爱好等人群。也就是说,在最初的用户接纳阶段,腾讯并没有将用户进行精准的分类,但是随着QQ功能的不断丰富,腾讯第一次明显地提供了将用户按照兴趣圈、社交圈进行精准分割的方式,那就是QQ群。图3.3所示为sNS社区示意图。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