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月,银行间市场总成交100.4万亿元,同比增长71.9%,环比增长3.8%。
- 其中,货币市场成交71万亿元,同比增长67.3%;债券市场成交9.4万亿元,同比增长70%;外汇即期市场成交3.6万亿元,同比增长31.3%;外币拆借市场成交折合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9.8%;外汇衍生品市场成交8.7万亿元,同比增长53.6%;利率衍生品市场成交2.3万亿元,同比增长249%。
一、银行间本币市场
(一)货币市场流动性总体宽松,利率中枢整体下移
1月,央行通过定向降准释放大量流动性。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7900亿元,通过中期借贷便利操作资金净投放1085亿元,净回笼资金共计6815亿元。但整体看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仍然延续宽松态势,资金利率整体下行。
月末,隔夜信用拆借和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收于2.63%和3.19%,较上月末下降29和223个基点。1天期和7天期银银间回购定盘利率分别收于2.58%和2.81%,较上月末下降22和63个基点。
Shibor除9个月和1年期的月末利率基本与上月末持平外,其余各期限品种降幅明显,其中,隔夜和1个月Shibor分别收于2.59%和4.13%,较上月末分别下降25和81个基点。
1月,货币市场共成交71万亿元,同比增长67.3%。其中,信用拆借成交10.6万亿元,同比增长74%;质押式回购成交57.8万亿元,同比增长65.3%;买断式回购成交2.5万亿元,同比增长90.1%。
从货币市场融资结构看,仅政策性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资金净融出方;资金净融入额排名前三位的机构分别是证券公司、城市商业银行和基金。
(二)债券市场交投活跃,收益率曲线呈陡峭化
1月,银行间债市收益率曲线表现出明显的陡峭化特征。在宽松的资金面以及机构新一年的配置需求共同推动下,债市短端收益率出现了较明显的下行;而中长端收益率则主要受国际债券市场收益率普遍上行的制约保持高位走势。
年初以来,在全球基本面表现较强劲以及油价上行带来的通胀预期和货币收缩预期的影响下,欧美中长期债券收益率普遍上行,这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国内中长端收益率的下行。
具体来看,银行间国债5年期以下的收益率降幅明显,1年期、5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收于3.52%和3.64%,较月初各下降27和13个基点;而5年期以上的国债收益率均出现微涨,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收于3.92%,较月初上升5个基点。1年期政策性金融债(国开行)到期收益率收于4.26%,较月初下降36个基点,而10年期政策性金融债(国开行)到期收益率则收于5.09%,较月初上升24个基点;1年期AAA级中期票据到期收益率收于4.98%,较月初下降19个基点,而5年期AAA级中期票据到期收益率则收于5.45%,较月初上升6个基点。
1月,债券市场成交9.4万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债券借贷成交1785.4亿元。从交易券种看,同业存单、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是成交占比前三位的券种,市场占比分别为40.8%、26.5%和14.8%。
(三)利率互换市场交易活跃,利率互换曲线亦陡峭化
同样受短期资金面宽松以及市场对长期通胀和紧缩预期的影响,利率互换曲线1月呈现陡峭化态势。根据交易中心利率互换曲线数据,1年期和10年期FR007利率互换分别收于3.58%和4.15%,较上月末分别下降12和上升3个基点。
1月,利率衍生品市场成交2.3万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普通利率互换成交2.3万亿元,债券远期成交3亿元。普通利率互换中,从期限结构看,1年及1年以下品种成交占比为81.6%,1-5年和5-10年品种成交占比分别为18.3%和0.01%。
二、银行间外汇市场
(一)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稳中有升,对美元汇率大幅升值
1月,国际美元指数持续走软,至月底已跌破89,全月跌幅超过3.6%,欧元兑美元和美元兑日元汇率分别达到1.24和108。
延续2017年底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回稳向好的态势,1月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月末中间价报6.3339,较上月末升值3.2%;境内人民币交易汇率收于6.2920,较上月末升值3.5%;离岸人民币交易汇率收于6.2992,较上月末升值3.4%。
由于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如欧元、日元、英镑均有不同程度的贬值,人民币有效汇率保持了相对稳定,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收于95.82,较上月末略涨1.02%。
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显著走强,这些因素既有外因,如美元走弱、非美货币走强等,也有内因,如国内经济基本面展现强大韧性、贸易顺差扩大、跨境资本流动形势明显好转、中美利差保持相对高位等。同时,金融监管、金融去杠杆的稳步推进也有利于提振人民币汇率。
(二)外汇市场成交量稳步增长,产品结构不断完善
1月,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成交17.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6%。其中,人民币外汇市场、外币对市场、外币拆借市场成交分别为122546亿元、714亿元和54182亿元。
人民币对美元即期交易共成交34742亿元,其中撮合交易成交13887亿元元,占比40%。与询价交易相比,撮合报价点差较窄,优势正在逐步显现,可以进一步提升价格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有助于提升境内人民币汇率定价权。
汇率衍生品市场重要性持续提升。1月,汇率衍生品成交8.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6%;外汇即期成交3.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3%。汇率衍生品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不含外币拆借)占比70%。
外币拆借业务日交易量突破500亿美元。1月中旬,外币拆借单日交易量突破500亿美元, 全月外币拆借市场日均交易2462亿元,同比增长2.2倍。
货币掉期稳步推进。1月,货币掉期交易 318.2亿元,同比增长56.2%。为满足市场需求,外币对货币掉期交易与人民币对澳元货币掉期交易也即将推出,从而进一步优化这一业务功能。
(三)C-trade功能优化,银行间外汇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
银行间外汇市场标准化外汇产品交易模块(C-Trade)自2016年12月推出潜在订单自动匹配功能以来,目前已平稳运行一年多。潜在订单自动匹配是指当因授信条件不足导致某会员市场最优价的可成交量为零时,系统会准实时地自动搜寻与交易双方均有授信关系的第三方会员成为“桥机构”。1月,C-Trade新增第三批桥机构,进一步提高了市场流动性,缓解了部分会员之间授信不足的问题。
为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促进银行间外汇市场区域交易发展,提高双边本币结算效率,自本月起银行间外汇市场区域交易开放扩大。经核准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通过交易中心交易系统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仅开展人民币外汇区域交易的境外参加行和清算行,可不再通过境内代理行模式开展该货币对的人民币购售业务,银行间外汇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
作者: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研究部
原文《2018年1月银行间市场运行报告》全文将刊载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中国货币市场》杂志2018.2总第196期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