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庞大的群体,前些年没人疼没人爱,标签一个接着一个,经常被看不起,被吐槽土里土气,赶不上新时代。
可在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大潮中,小镇青年的存在感却愈发强烈,故事亦愈来愈多。
命悬一线的微博,早在15年就敏锐发现用户下沉,随即迅速调整策略,把以时政、社会内容为主的内容转型为社交兴趣网络,更多地向基于三四线城市青年感兴趣的垂直细分领域。到17年,三四线城市的网民占了微博总用户的半壁江山,小镇青年成为了微博的主力军,凭此,微博重返互联网第一梯队。


在中西部的重庆,97年的二妹玩起了直播,在网络上聊天和唱歌,全新的职业方式让这个年轻的姑娘经历了家人,朋友,生活各方面的挑战,二妹几乎见证了直播的兴起和发展。小镇的年轻人和热血的移动互联网惺惺相惜,携手向前。



在今年夏天,小镇青年们的娱乐影响力出现了惊人的发酵。
现象级的综艺创造101中的火箭少女杨超越,就是小镇青年大大的胜利。根据益普索统计数据,杨超越的粉丝更多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年轻网民。“家境一般,能力平常,处境欠佳,对改写命运抱有强烈渴望“的杨超越本身即为非常典型的小镇青年。普通的她更能引起同样普通的小镇青年们的共鸣,《盛放》歌词里有一句:“喜欢看默默无闻的人,一个个闪亮。“就是对杨超越式胜利的最好诠释。
现在的小镇青年,早已不再是夹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模糊存在,他们已经从基础型消费转向了更高的精神需求。同时,他们以用更明确的消费倾向为自己添加新的注解。
这个近年来,最懂小镇青年的时间和收入分配的明白人,真正拾起了超乎想象的消费市场。
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后,流量红利日趋见顶,小镇青年的渗透率持续上升,手机几乎是三四线城市年轻人生活的必须品,渗透极深。


数据来源:亿欧智库,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作者:Cathy Chu 群邑智库经理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