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odong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26 Apr 2021 10:28:2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中国信通院&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国家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0) //www.otias-ub.com/archives/1236529.html Mon, 26 Apr 2021 10:28:29 +0000 //www.otias-ub.com/?p=1236529 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的有关任务部署,在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的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联合开展了数据资源调查工作,形成《国家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0)》。4月25日,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上,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发布了《国家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0)》,围绕数据资源生产、流通、存储、应用、安全的生命周期过程,对我国数据资源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一、数据生产

2019年,我国数据产量总规模为3.9ZB,同比增加29.3%,占全球数据总产量(42ZB)的9.3%。从数据产量的地区分布看,2019年全国数据产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为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和湖南。

人均数据产量方面,2019年我国人均数据产量为3TB,同比增加25%。从国内各省份情况看,2019年人均数据产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分别是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广东、内蒙古、西藏、海南、江苏和辽宁。

数据来源结构方面,数据资源主要由行业机构及个人持有的各类设备所产生,其中行业机构一直占据数据资源生产的主体地位。2019年,我国行业机构数据产量达到3ZB,占全国数据总产量的76.9%,个人数据产量占比23.1%。近三年来,行业机构数据产量占比逐年提升。

二、数据流通

(一)国家间数据流通

从境外访问我国境内的互联网业务类型看,2019年前20位应用中有11个是视频类,流量占比为87.9%。第二大类是电商类,流量占比为6.9%。从境内访问境外的互联网业务类型看,游戏类业务流量占比为36%。办公系统软件、数字证书类业务紧随其后,流量占比分别为25%、16%。

(二)国内地区间数据流通

2019年,我国月均互联网省际出口流量各省份均值为3EB。其中,排名前十位的省份是江苏、山东、广东、浙江、河北、河南、上海、湖北、湖南和福建。东部地区月均互联网省际出口总流量为49.9EB,占全国的53.7%,远超其他地区。

(三)政府部门数据开放

截至2020年底,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共上线142个数据开放平台,共开放有效数据集98558个,省级开放平台达到20个。从各省级开放平台开放数据集的范围和质量来看,开放数据集动态更新比例平均为15.7%;数据可机读率平均为75.8%;关键数据集覆盖率平均为38.6%;常见数据集覆盖率平均为69.9%;开放数据集部门覆盖率平均为73.2%。

(四)企业间数据流通

1. 工业企业间数据流通

工业领域央企方面,根据调研的15家工业领域央企数据,有13家存在企业间数据共享接口,接口数共计13406个,平均每家1031个,这些接口中约80%为集团内部不同企业间的共享接口。2019年,上述共享接口被调用次数共计9.76亿次。地方工业企业方面,根据实际回收的49家地方重点工业企业数据,有22家地方重点工业企业存在企业间数据共享接口,接口数共计3228个,平均每家147个。2019年,上述共享接口的调用次数共计9.5亿次。

2. 互联网企业间数据流通

根据调研的29家重点互联网企业的数据显示,有16家互联网企业建立了业务开放平台,占被调研互联网企业的55.1%。截至2019年底,在接入第三方企业和个人开发者数量方面,开放平台已累计接入超过450万家第三方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在开放数据规模方面,2019年开放平台向第三方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开放的数据规模超过20PB。

三、数据存储

截至2019年底,我国数据总存量约为332EB,占全球总存量(约2800EB)的11.9%。从数据存储的区域分布看,截至2019年底,全国数据存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为广东、北京、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上海、河北和湖北。从数据存储密度看,截至2019年底我国总体数据密度为0.035PB/平方公里,排名前十位的省份是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重庆和河北。人均数据存量方面,截至2019年底,我国人均数据存量为255.4GB。

从数据存储主体来看,我国个人端拥有最大规模存量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67.8%的数据存储于个人手机、电脑、移动硬盘等终端设备中,个人数据存量约是行业机构数据存量的2.1倍。行业机构数据存量占比逐年提升,2019年在全社会数据总存量中的占比比上一年提升4个百分点。

四、数据应用

(一)数字政府应用发展情况

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初步形成。从纳入政务服务事项的数量看,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作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总枢纽,截至2020年底已经陆续接入地方部门500多万项政务服务事项和1.1万项便民服务应用。从用户规模看,截至2020年12月,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达到8.1亿。

(二)国家级大数据应用示范试点项目情况

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共评选出200个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从应用领域来看,工业大数据融合应用类项目数量最多为90个,其中涉及制造业的项目数量达到53个,汽车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细分行业是热点应用领域。

五、数据安全

近年来,我国在数据安全领域加速推进立法工作,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先后发布实施或公开征求意见,逐渐填补法律和制度漏洞,最大限度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随着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对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数据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但是,我国数据安全保护形势依然较为严峻。根据CNCERT统计数据,2019年全年,我国累计发现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或实质发生数据泄露事件的数据库数量高达14120个。

来源:中国信通院CAICT

]]>
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华为、苏宁、正威列前三甲(附榜单) //www.otias-ub.com/archives/1115426.html Thu, 10 Sep 2020 06:34:10 +0000 //www.otias-ub.com/?p=1115426 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10日于北京举行。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在会上发布,华为、苏宁、正威列前三甲。其中,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营业收入突破8000亿元人民币,蝉联民营企业500强榜首、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首。苏宁控股集团居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首位。华为、苏宁、正威等10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

以下为全榜单:

来源:综合自中华工商时报等

]]>
一个理工屌丝男的本硕博十年大学生活综述 //www.otias-ub.com/archives/768332.html Tue, 04 Sep 2018 06:42:01 +0000 //www.otias-ub.com/?p=768332 作者:张亚辉(yahui_zhang1988

摘要

本文基于大量自身研究,对带屌丝属性的理工男的本硕博十年大学生活进行了全面总结,涵盖了体重变化、情感经历、个人追求等各项生理和心里指标。本综述研究充分表明,知识确实能改变命运,至于向好向坏,随缘、随机。

1. 引言

十年时间,可以让小伙子为人父,可以让小女孩为人母,可以让国家完成两个五年发展计划,可以让国际形势河东河西,然而,对部分20-30岁一时想不开读了博的高校青年来说,十年时间,就只够读个大学。因此,深入研究总结十年本硕博进程中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作者本身为研究对象,对作者本硕博十年进行了全面总结。各章安排如下,第二章简要介绍了研究对象,第三章至第九章对作者十年本硕博生涯中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回顾,全文总结在第十章给出。

2. 研究对象简介

本文作者为理工男,陕西凤翔人,生于1988/1989年(农历1988年底,公历1989年初,故作者在需要体现年龄大的场合说是88年生人,在需要体现年龄小的场合说是89年生人。然而,苍天饶过谁,近年来已经没有需要体现年龄大的场合了)。2008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开始本科生涯, 2018年6月获得巴黎萨克雷大学博士学位。其身长168±1cm,其体重飘忽不定,其气质偏向屌丝。本文研究时间段为2008年9月至2018年6月,以下各章内容皆涵盖在此时间段以内。

3. 体重变化

图1 体重变化趋势图

图1给出了作者大学十年间的体重变化趋势,显然,从入学开始体重即开始上涨,且一发而不可收,至2015年达到峰值(79kg)。随后,出国留学一年内体重突降至70kg左右,至今稳定在68kg。整体身材效果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体重下的体型效果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可知,人体摄入的所有能量等于人体消耗的能量(包括维持基本生理功能及运动)与存储在人体内的能量(主要体现在脂肪堆积)的总和。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增原理)可知,能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体内脂肪转化到体外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因此,减肥过程只有依靠减少能量摄入和增加运动消耗才能实现。

图3 不同阶段的饮食结构变化

图三给出了作者出国前后的饮食结构图,可以看出,本科硕士阶段,食物摄入主要以面条为主。面条是含糖量极高的碳水化合物,长期单一地、海量地吃面导致摄入能量过剩;加之这一阶段作者运动量极小(主要以走路为主),故而体重持续增加。博士阶段,身在国外无面可吃,午饭以学校供应西餐为主,晚饭以自己烹饪的各式家常炒菜为主,糖类摄入量大量减少,加之这一阶段经常参加篮球运动,故体重迅速降低。

特别的,由图1可以看出,在2012-2013年间,作者体重出现过局部波动,这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作者为失恋问题所困扰,食物摄入减少;其后出国交流三个月,日子凑合着过,饭菜凑合着吃,因此造成体重触底。然而当年回国之后,沉浸于祖国美食无法自拔,在体型上放飞自我,不出半年即吃出了作者历史上的最大吨位。

结论:肉来如山倒,肉去如抽丝。在饭量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合理改进膳食结构也有利于减肥。

4. 表白及恋爱经历

作者的表白即恋爱经历全部集中在本科及硕士阶段,具体情况在表1中给出:

表1 表白及恋爱经历

由表一可以看出,作者确实是个好人,这点被反复确认达4人 次。上述经历得出的主要结论有:I. 不宜短信表白,以免对方不回自己内心翻江倒海痛苦万分;II. 不宜编写程序表白,程序往往会破坏浪漫氛围;III. 不宜当面表白,以免下不来台。综合上述三点可以看出,在屌丝气息比较浓郁时,各种表白方式皆不可取。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3号恋爱经历表明,表白并不是获得爱情的充分条件。同时,3号恋爱经历也说明,即使在恋爱过程中,也不能一味地做好人。

此外,在本科硕士七年间,作者被妹子表白的次数总和为0。

结论:真诚、用心、执着等因素在追求爱情方面是毫无用处的。

5. 财务收支状况

图4 财务收支状况总结

图4给出了作者大学十年内的财务收支状况。可以看出,本科硕士阶段收入主要以奖助学金为主,其中大四阶段因获得大额奖学金最为宽裕。从支出方面来看,单身狗阶段支出水平不高,只有在研一恋爱时期,支出大涨幅较大,不过依然徘徊在较低水平。一个月几百块的恋爱经费,也难为当年那个和作者一起逛街的妹子了。因研一挂科缘故,研二阶段未获得任何奖学金,收入为0。对比收支关系可以看出,大一、大二、研一、研二均出现了入不敷出的被动局面,主要靠父母、兄长资助以及向好友老师借贷度过。博士阶段工资较为宽裕,不再有入不敷出的情况。从支出方面来看,博士三年花费逐年递增,主要花费在旅游、开车等额外开销上。

从收支情况对学业的影响上来看,本科较为简单,上好课考好试即可,与个人经济状况关系不是很大。研究生阶段各方压力聚集,然而科研最需要心无旁骛,个人经济状况对科研事业影响较大,所以出现了硕士阶段一事无成、博士阶段科研尚可的结果。

结论:广大硕博士研究生是科研一线的生力军,适当提高硕博士科研补助,十分有利于提高我国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6. 睡眠情况

作者本科、硕士、博士期间睡前活动在图5中给出:

图5 不同阶段睡觉前活动示意图

显然,作者睡前活动的变化真实地反映了智能手机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并最终达到了一种无招胜有招的睡前状态。从实践经验来看,睡前看书,越看越瞌睡;睡前看手机,越看越清醒;睡前什么都不看,则思绪万里,睡得着睡不着,就随机了。图6给出了大学十年间的失眠状况统计,失眠原因则在图7中给出。

图6 失眠状况统计

图7 失眠原因分析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得出主要结论:失眠归根结底在于能力不够而想得太多。减缓失眠可采用物理方法,例如睡前饮酒,不过鉴于存在健康风险不建议采用。从根本解决失眠问题,首要在于提高个人能力,使得个人能力与所思所想相匹配。其次也可调整心态接受现实,不过此条不适用于年轻人——年纪轻轻看那么开做什么。

7. 见到美女的反映

本科、硕士、博士阶段见到美女的反应总结如图8所示:

图8 不同阶段见到美女的反应

由上述示意图可以看出,不论在本科、硕士还是博士阶段,不论是害羞、猥琐还是淡定,作者始终秉持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传统美德,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来观察生活,实属难得。同时,又一贯地散发着浓郁的屌丝气质,至今尚无一次搭讪经历,正所谓人怂志短,堪称悲催。至于如何达到屌而不丝的状态,尚无经验可循。

8. 足迹分布

图9和图10分别给出了作者大学十年内的足迹分布。其中本科硕士阶段出行频率较低,且多为实习、面试等因公事务。唯二两次旅行目的地为青海湖和山西平遥古城。博士阶段出行频率较高,共走过欧洲、美洲等16个国家。

图9 本科及硕士阶段足迹分布

图10 博士期间足迹分布

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乍看为经济拮据(俗称穷),细想则为格局问题:与那点路费相比,青春年华何其珍贵。有钱有有钱的办法,没钱有没钱的办法,等到不缺钱的时候,才发现最宝贵的青春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走过国外许多地方,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依然陌生,不免为一大遗憾。

结论:天地有大美,趁着年轻就要多出去逛逛,当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9. 个人追求与理想

图11 十年前后个人理想与追求的对比

图11给出了作者在个人追求方面的演变过程,即由最初牛逼吊炸天兼济天下的胸怀,逐渐萎缩为不牛逼不吊炸天独善其身而不得的尴尬。十年一梦,那年在田野里憧憬着未来的那个小伙子,看着作者现在的样子,大概是鄙视的。但也应该不会太鄙视,毕竟还在路上。

10. 总结

本文全面回顾总结了了作者本硕博十年的大学生活,经验不多,教训不少,且所列皆为特定条件下的个人经历,其结论不可推而广之。若有雷同,纯属巧合;若能有借鉴意义,实属幸运。

致谢

这里作者特别感谢作者自己:去国三载,此心未老;板凳十年,热血犹存。若问作者近三十而未立、全部身家不过行李两箱是什么体验?作者答:够精彩,不后悔。

来源:yahui_zhang1988

]]>
2018数字旅游展:展位即将售罄,仅剩少额余位! //www.otias-ub.com/archives/759214.html Thu, 09 Aug 2018 03:56:52 +0000 //www.otias-ub.com/?p=759214 错过再等一年。离首届中国数字旅游展还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区别于国内其它旅游资源采购的展览,和每年一度的旅游业盛会“环球旅讯峰会”同期举行的“数字旅游展”专注于数字营销&科技产品的展示。9月19日-21日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举行,将前沿的创新科技与数字思维通过CDTS这个平台,呈现给数字转型浪潮下寻求突破的旅游企业。

预计将有超过2000位来自全球及中国的航空公司、酒店、OTA、目的地及景区、旅游局、旅行社、机票代理人、邮轮、租车、旅游科技&营销公司,以及投资机构的与会嘉宾和专业观众参加。他们主要负责高层管理、营销、电商、运营、销售、IT等职能角色,85%以上为具有决策权或建议权的中高层管理者。

有哪些买家企业参加?

来自在线旅游、酒店、航空公司、主题公园、景区、旅游局、交通出行等旅游企业的观众和买家,他们是市场,营销,电商,技术,产品等负责旅游科技/数字营销产品采购的决策者或建议者。

有哪些赞助商和展商?

作为国内唯一专注于旅游科技&数字营销产品展示的大型展览,本次展会已吸引超过80家展商参与。超过70%的展商为旅游科技及数字营销企业,其业务范围覆盖广告及内容营销、人工智能、数据监测及分析、用户体验优化、智能客服、酒店管理系统、第三方支付、B2B分销平台、忠诚度计划等。除此之外,参展企业还包括OTA及搜索引擎、酒店及非标准住宿、GDS、旅行社及代理人、创投机构等。 本次展会逾4000平展位即将售罄,仅余少量展位。

看看合作过的他们怎么说?

真正有价值的会议是遵从三从四得的会议,三从是:从不随波逐流,而有独到见解;从不夸夸其谈,而是针砭时弊;从不一团和气,而是就事论事。四得就是:得到了知识;得到了朋友;得到了合作伙伴;得到了全球行业人士的关注。环球旅讯真正做到了以上这些!

——卢元,国双科技全国解决方案总经理

环球旅讯的系列峰会一如既往的高质量,这次航空会议中参会航司所展现的雄心令人激动,来自全球的创业公司们所展示的创新令人振奋;最新,最真,最深入,感谢环旅的伙伴们。

——徐诚赟,Google 旅游教育行业总经理

环球旅讯把自己的态度、标准和格局带到了航空营销这个渴求分享和创新的领域,为国内外航司和相关合作企业搭建了一个盼望已久的平台。非常高兴能够赞助并参加本次会议,两天的会议收获良多,我们明年再见!

——郭浩然,Datalex 中国区总经理

和环球旅讯合作给我们带来的价值远超过预期。与多家酒店集团达成了合作,更加坚定我们加深与环球旅讯的合作以及在旅游行业上的深耕细作。

——郭文亮,TalkingData前航旅&媒体事业部总经理

海量场景,海量机会 

一年一次,刷新思维,找到增长原动力。

在主论坛、创新专场、工作坊上,同行们都在讨论他们面临的问题,台下至少还有800家旅游企业揣着问题在找答案,这是他们的痛点。带着旅游企业的这些需求痛点,我们为科技和营销企业,提供了展位、个性化场景的品牌曝光、会议交流微信小程序、欢迎酒会、VIP晚宴等丰富的展示和深度交流机会,所有有心的旅游科技和营销企业,相信会大有收获。

展位和赞助形式咨询,请联系020 2882 9757或13560396094,我们会结合您的营销推广需求,为您量身定制个性化营销方案。点击这里 ,立即前往活动官网。

来源:环球旅讯

]]>
一场在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盛会,7月10号盛大开幕! //www.otias-ub.com/archives/746973.html Tue, 10 Jul 2018 08:26:27 +0000 //www.otias-ub.com/?p=746973 2018中国(成都)电子信息博览会于2018年7月10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届展会是在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由中国电子器材有限公司主办,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承办,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成都市博览局协办,致力于推动西部乃至全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2018中国(成都)电子信息博览会围绕“芯芯向蓉 数聚成都”的主题展开,展会面积超20000平米,汇集超7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现场展示超过1800件新产品与新技术,全方位地展示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沿。此外,展会还同期联手“2018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举办超过30场涵盖电子信息产业热门话题的同期活动,展示业界最新成果,探讨行业发展方向。


设立八个展区 全方位覆盖产业链

如今,新兴电子正在迅速崛起,其高成长性和巨大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企业在这条道路上披荆斩棘。专家指出,电子行业的众多新兴行业有望在本轮升级转型中脱颖而出,多层面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本届展会将重点设立半导体、大数据、军民融合、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测试测量、智能制造、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八个特色核心展区,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参展商,将带来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多维度、系统性地展示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的领先科技成果和产品。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行业的关键领域,应用范围包括安防、医疗、通讯、电源、汽车电子、电力电气、家电等电子产品全领域。本届展会参展企业众多,包括CEC、多维科技、威迪电子、四川永星、君耀电子、Mouser、盛凌电子等。该展区重点展示压敏电阻、静电保护器件、半导体放电管、强效放电管、陶瓷气体放电管、卧室电容器系列、安规薄膜电容器系列、马达电容器系列等各种类型的产品,呈现行业最新生产工艺和技术。


智能制造近年来逐渐开始替代传统制造,本届智能制造展区重点展示了3D打印、无人机、智能机器人、SMT及半导体设备等。届时,大族激光、天衡智造、堃琦鑫华、云制造科技、捷多邦科技等行业知名企业带来了全新的技术和产品。在智能制造展区观众会看到真空等离子清洗机、旋喷式等离子清洗机、等离子 + AF喷涂机、太赫兹分谐波混频器和倍频器、塑封引线框架钢带式高速镀锡设备、全自动半导体引线框架连续去溢料设备等智能化产品,领悟智能制造的优势和魅力。

军民融合是国家重要战略之一,推进成都乃至全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是展会不可忽略的一大目标。本届军民融合展区重点展示军用电子元器件、指挥控制装备、电子对抗系统、仿真系统及军事物联网。参展企业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成都中电锦江、上海复旦微电子、成都宏明电子、沈阳兴华航空、中航光电、贵州航天等。展会的举办符合我国军民融合的发展战略,帮助推进富国和强军的和谐统一。


大数据、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是近几年的行业热点话题,吸引了大量行业巨头的关注。本届展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包括迈普通信、中电数据、亨通光电、瀚荃集团、艾瑞智信、华为、一禾音视频等,群英荟萃,共同探讨国内外最新发展成果和科技前沿。


此外,诸多消费类企业也将携众多改变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新产品参加本次展会,包括北京京东方、金蝶软件、艾瑞智信等。现场观众可以体验目睹各类音箱,如无线智能便携音箱、无线智能家居音箱、无线智能旅行音箱和无线智能户外音箱,还可以亲身体验VR相关产品,不同玩家在游戏中的不同决定会获得不同的电影剧情走向,为人们带来更强的代入感和沉浸感。

1+1+5多场配套专业论坛


在展出最新的电子信息产业相关技术和产品之外,此次展会还配套了专业的论坛和活动,包括2018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2018中国(成都)半导体生态合作峰会、2018中国(成都)新型显示行业企业家峰会、2018中国(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军民融合高端论坛、第三届(成都)电源半导体技术论坛、中国西部智慧城市高峰论坛等多场峰会和论坛等,给与会者带来了更多探讨相关市场和技术的机会。在论坛上,行业大咖齐聚一堂,从资源、技术、人才等多个角度分享和探讨各个领域的发展,分享最新行业资讯,共话电子信息产业未来。

2018中国(成都)电子信息博览会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展示交流平台,成为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电子信息产业新风口已现,期待您与我们共享产业发展新机遇。

]]>
2017年度独角兽俱乐部解读:124家公司估值6000+亿美元,超一半被BAT收割 //www.otias-ub.com/archives/688366.html Tue, 06 Feb 2018 14:37:11 +0000 //www.otias-ub.com/?p=688366 经历了 2016 年的资本寒冬,IT 桔子(ID:itjuzi521)观察到 2017 年的资本市场变得更加理性。虽然有诸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新零售、人工智能等风口吸引资本的「疯狂注资」,但总体来看,投资人相比之前还是要更加谨慎。

不管是从 2017 年整个创投市场的轮次变化趋势来看,还是从活跃 VC 或者活跃天使机构的投资阶段变化来看,我们发现早期投资事件的占比相比前几年都有明显的下降。在大的风口方向仍然不清晰的情况下,投资人宁愿把钱投到一些能够明显看到回报的中后期项目上。这也使得大额投资事件频发,造成 2017 年的新晋独角兽公司相比往年增加了不少,而且那些早就成为独角兽的公司依然在一轮又一轮的融资……

这些独角兽公司们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拿到了最多的钱、得到了最多的关注,现在发展的怎么样呢?2017 年的《独角兽俱乐部》图谱是怎样的?此文为您解读。

截止到 2017 年 12 月 31 日,IT 桔子共追踪到 124 家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进入到《2017 年度中国互联网「独角兽俱乐部」榜单》的公司,他们的整体估值为 6155.35 亿美元,平均估值达到 49.64 亿美元。对比 2016 年的独角兽榜单,有 43 家公司新晋加入独角兽,占比 35%;有 15 家公司因为 IPO 上市、挂牌新三板、被收购、拆除 VIE 后更新估值、多年没有融资降低估值等各种因素退出独角兽榜单。

(注:2018 年伊始,就有「自如」和「曹操专车」等公司拿到大额融资,晋级到独角兽俱乐部,我们将放在下一年的独角兽榜单中)

在全部的 124 家独角兽中,有 50.8% 的公司与 BAT 有直接或间接的股权关系。其中,估值超过百亿美金的「鲸鱼」公司有 11 家,但有 10 家公司都和 BAT 有关,仅「大疆科技」至今仍然和 BAT 保持着一定距离。

相信随着这些独角兽公司接下来融资轮次的不断升级,被巨头接盘的占比还会提高。毕竟,目前市值不断攀升的 AT 战投会越来越活跃,他们希望通过投资并购降低自身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不管是小米还是「TMD」等新巨头的投资也会越来越活跃,通过资本运作能够强化自身的行业地位以及扩展业务边界。对于创业者而言,这可不是好消息,因为新老巨头的边界不断扩张,垄断优势越来越明显,创业公司很难与其争锋;对于投资人而言,有人接盘或有巨头接盘或许是好消息,但从投出更伟大公司的概率来看,可能也不是好消息。

声明:在这些上榜的 124 家公司中,对于部分公司的估值精准性,我们心存疑虑;同时应该还有少数几家满足独角兽条件的公司被我们遗漏。欢迎大家与我们一起「挤水分」、也欢迎一起推荐、挖掘那些遗漏的隐形独角兽。

2017年度中国互联网「独角兽俱乐部」榜单

《独角兽俱乐部》公司数据解读

  估值金字塔区间分布 :估值超 100 亿美元「鲸鱼俱乐部」现雏形 

从《IT 桔子 2017 年度中国互联网「独角兽俱乐部」榜单》估值区间来看,我们将其细分为 5 个阶段,做出了如上的估值分布金字塔。

其中,估值在 500 亿美元以上的公司有 3 家,100-500 亿美元的公司有 8 家。

总的来说,进入「鲸鱼俱乐部」(估值超过百亿美金)的公司达到 11 家,其中蚂蚁金服、菜鸟网络属于阿里拆分业务;陆金所属于平安集团旗下成员,并且股东中也有腾讯;京东金融从京东拆分出来,腾讯是京东的第一大股东;这 4 家都是含着「金钥匙」出身的企业。估值千亿美金的小米科技被云锋基金投资过,算是和阿里「沾点亲」。

另外,在新晋小巨头「TMD」中,美团点评和滴滴出行均与 BAT 有着直接的股权关系;今日头条虽然没有明显站队,但投资方中仍有新浪微博(阿里持股 30% 以上)。

新崛起的快手背后投资方包括腾讯和百度,先进电池、能源存储解决方案服务商「宁德时代」背后的股东包含云锋基金。11 家公司中仅大疆科技和 BAT 没有关联。

接下来估值在 50-100 亿美元的独角兽一共有 12 家公司,如同「鲸鱼俱乐部」一样,这 12 家公司中有 11 家与 BAT 挂钩。

它们分别是:微众银行、爱奇艺、链家网、口碑网、饿了么、摩拜单车、ofo 小黄车、威马汽车、蔚来汽车、WiFi 万能钥匙、优必选科技。

微众银行、口碑网直接来自于腾讯及阿里巴巴体系;链家网得到百度和腾讯的投资;摩拜单车被腾讯投资;ofo 小黄车被阿里巴巴投资;威马汽车、蔚来汽车均被百度和腾讯投资;WiFi 万能钥匙的股东猎豹移动被腾讯投资过;优必选科技拿过腾讯的投资。

这 12 家公司中仅有联影医疗和 BAT 没有关联,其背后股东大多数是国资背景的机构。

再接下来是 20-50 亿美元的区间,一共有 26 家公司,这个区间算是最典型的细分行业龙头聚集地,同时可能也是脱颖而出的创业公司所能达到的高点了,毕竟要实现 50 亿美元的突破,估计必然要与 BAT 挂钩了。

不过这 26 家公司中仍有 15 家有 BAT 背景股东,包括美丽联合集团(美丽说和蘑菇街合并而成)、同程艺龙集团(同程旅游和艺龙旅行合并而成)、微医集团、斗鱼 TV、一下科技(秒拍)、淘票票、猫眼微影(猫眼电影和微影时代合并而成)、旷视科技、商汤科技、喜马拉雅、满帮(运满满和货车帮合并而成)、土巴兔装修网等。

它们分别是目前在垂直电商、在线旅游、互联网医疗、直播、网络票务、人工智能、音频、车货匹配、互联网家装等垂直细分方向的龙头,可惜很早就被收编了。

相对独立一些的公司包括智车优行、柔宇科技、中商惠民等。

此外其他公司大多数是拆分发展的,包括淘票票、金山云、平安好医生、银联商务、首汽租车等。从 26 家公司分布来看,我们发现独立的创业公司分布也仅仅占比四分之一,算是有一席机会,但务必需要成为细分行业龙头,否则将会面临很大挑战。

最后是覆盖了最多公司的 10-20 亿美元区间,一共有 75 家公司,占到全部公司的 60%,可见大多数独角兽公司其实也只是刚刚达到底线而已。

对于这个区间的公司,可能下一步是最危险的,一方面是刚达到 10 亿美元边界,估值随时下跌可能性太大;另一方面如果业绩与现金流不太好的话,退出榜单的概率就更大了。

独角兽与 BAT 关联性解读:超过一半的独角兽和 BAT 有关联

在《IT 桔子 2017 年度中国互联网「独角兽俱乐部」榜单》中,有 50.8% 的公司与 BAT 有直接或间接的股权关系。

从前面的盘点中,我们发现估值越高的公司和 BAT 挂钩的可能性越大,尤其是估值要实现 50 亿美元的突破,大概率上都会和 BAT 有或多或少的关联。独角兽榜单中估值超过 50 亿美元的公司达到 23 家,其中有 21 家独角兽和 BAT 挂钩,占比超过 90%。

综合巨头拆分业务、「富二代」公司,我们对全部 124 家公司的背景进行分析,去掉 BAT 关联的、去掉巨头拆分业务融资的,仍坚持独立性的公司有 49 家、占比仅为 39.5%,包括大疆科技、美菜网、智车优行、触宝科技等,随着这些公司估值增长,相信后面被 BAT 收编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前的创业时代,坚守独立和成长壮大的公司,必然会更艰难。

结语

对于 2017 年,「焦虑」蔓延在整个创投圈,不仅是投资人在寻找下一个还未清晰的风口时充满焦虑,这些独角兽公司的焦虑感则更甚。过去的他们,曾经是市场上最明亮的星星,但到了现在,却在同样面临质疑。这 124 家独角兽中,大多数公司仍旧是亏损的、没有实现盈利;甚至相当一部分公司的商业模式如何、大家不太知道、想象力可能也有限。他们往后如何发展?我们真的不知道。

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如果独角兽真的是创业公司的标杆,那么他们与 BAT 巨头的关系到底应该如何处理?

BAT 战投是中国互联网创业公司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实力越来越强劲的腾讯和阿里,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最活跃的两家「CVC」,他们通过「买买买」在不断打造自己的商业帝国。创业公司是主动拥抱巨头、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还是坚持独立发展、力拼下一个伟大的公司?对于创业者、投资人们都非常值得思索。毕竟放眼过去十多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到目前除开 BAT 之外的第四极公司仍没有出现,到底是即将上市的小米,或者京东、网易这些公司?还是有其他异军突起的创业公司?还没有定论。

创业就像「打怪升级」,成为独角兽公司仅仅是晋级路上的一个里程碑而已,它代表的只是过去的荣耀和光环。如果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与利润、回归到商业的本质,独角兽公司们依然会面临段位下降的风险。在这场游戏中,想要成为最强王者甚至是荣耀王者的唯一路径就是——持续不断地创造价值源泉。

来源:IT桔子

]]>
新华:还在迷恋网购?2017年国人线下最爱买啥 //www.otias-ub.com/archives/673886.html Wed, 10 Jan 2018 03:23:25 +0000 //www.otias-ub.com/?p=673886

]]>
米宅米宅:28个热点城市最新房价地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673851.html Wed, 10 Jan 2018 03:14:11 +0000 //www.otias-ub.com/?p=673851 2017年12月热点城市房价地图,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成都、重庆、南京、厦门、武汉、郑州、苏州、合肥、福州、青岛、济南、石家庄、沈阳、昆明、西安、大连、海口、宁波、南昌、南宁、长沙、三亚。

注:因为统计口径有别,一个城市各个区域房价相差较大,所以,数据仅供参考。

说明:

1、本文中大致颜色为界,低于10000元为浅绿色,高于20000元价格越高红色越深。

2、本文中数据根据「中国房价行情网」发布的数据整理,特此鸣谢。

3、本文中数据为当月新建商品住宅的成交均价,不代表过去不代表将来,仅代表当下。

4、本文中的均价会低于区域内热门楼盘售价,但均价的构成不仅仅是几个热门楼盘,区域内所有大、中、小以及迷你楼盘都会统计在内,单位团购、延迟备案、阴阳合同、当月区域内高价盘无备案等均会影响价格,图中均价X1.2后更接近实际价格。

5、本文中部分城市的新区由于没有行政规划,且没有独立数据,数据则呈现在主城内。

注:部分城市均价数据暂未公布,可参考区域数据。

北京

63239元/㎡,环比上月-3.23%,同比上年+13.38%

成都

14740元/㎡,环比上月+1.07%

大连

福州

27525元/㎡,环比上月+2.11%,同比上年+44.66%

广州

30894元/㎡,环比上月-0.73%,同比上年+35.79%

海口

12762元/㎡,环比上月+3.19%

杭州

29522元/㎡,环比上月+1.50%,同比上年+39.70%

合肥

14783元/㎡,环比上月+0.05%,同比上年+1.45%

济南

17833元/㎡,环比上月-3.48%,同比上年+39.31%

昆明

10443元/㎡,环比上月+1.40%,同比上年+25.08%

南昌

10993元/㎡,环比上月+0.42%,同比上年+8.66%

南京

27763元/㎡,环比上月+1.76%,同比上年+15.72%

南宁

9908元/㎡,环比上月+0.30%,同比上年+32.07%

宁波

青岛

三亚

厦门

上海

52240元/㎡,环比上月-1.05%,同比上年+9.69%

深圳

沈阳

8449元/㎡,环比上月+3.11%,同比上年+18.59%

石家庄

15753元/㎡,环比上月-3.92%,同比上年+19.29%

苏州

天津

24842元/㎡,环比上月-2.29% ,同比上年+15.76%

武汉

18260元/㎡,环比上月+1.58%,同比上年+30.04%

西安

10436元/㎡,环比上月+2.09%,同比上年+47.90%

长沙

10251元/㎡,环比上月+1.38%,同比上年+34.88%

郑州

14604元/㎡,环比上月+0.40%,同比上年+14.99%

重庆

10351元/㎡,环比上月+0.66%,同比上年+41.22%

(来源:米宅米宅)

]]>
腾讯娱乐:2017白皮书电影篇-与“狼”共舞 //www.otias-ub.com/archives/668863.html Thu, 28 Dec 2017 07:57:19 +0000 //www.otias-ub.com/?p=668863

中国电影人,拿什么来与狼共舞?

2017年,《战狼2》的横空出世是如此耀眼,单片票房超过56亿,几乎凭一己之力,将年度总票房的KPI冲高至548.3亿的新纪录,这种突如其来的飞驰,让人们迅速把已经暴露的问题统统抛在了脑后。

但如果把时间线拉回新年伊始,从春节档算起,即使连网络售票服务费的“救命稻草”都算上,仍然放了一个哑炮。二月、三月两个月接连同比下滑,若不是四月的《速8》暂时打了一剂鸡血,这场“倒春寒”将更加严峻。

直到《战狼2》的出现,它以每天打破几项纪录的速度,刷新所有人对于市场活力和潜力的认识,也把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的数字强力拉回快车道。

当然,《战狼2》的意义还不止于数据,它让“主旋律”在当下中国电影语境中有了新的表意——不再是被动、凌空高蹈、与己无关,而是还可以用好莱坞的方式叙述,并且以现代性的、大众传播的方式,实现有效落地。

在这一年,资本的喧嚣正在减弱。那些赶着风口成立的影视公司们陆续关门;去年大热的“保底发行”玩法迅速失宠。“IP电影”数量以眼见的规模减少,“大IP+小鲜肉”的公式在市场上的吸引力愈发降低,曾经最吸引热钱、最轻易能打造出爆款的青春片则已经“销声匿迹”。

或许,观众的声音才是下一个风向标。记得那些刷屏了你朋友圈的电影们吗?《摔跤吧!爸爸》、《二十二》、《冈仁波齐》,年末的《寻梦环游记》和《芳华》。电影市场的角力,正在产生微妙而意义重大的转变:大众评分体系和社交平台的话题发酵,落幕时观众自发的掌声、走出影院时泛红的眼眶,都比资本和明星的背书更加真实可靠。

“与狼共舞”,并非只是博取谐音。电影这个行业始终是危险的名利场,机会、陷阱、野心、情怀……这些词语和它们背后的现实,既简单粗暴,又深不可测,它们在某个时刻会碰撞出光,在另一些时刻又指向覆灭。但它们正在跟越来越多的人产生关联,挑拨着投身于这个名利场中的人们心底的欲望。

来源:腾讯娱乐
]]>
伽马数据:中国二次元游戏市场将破160亿 //www.otias-ub.com/archives/645042.html Fri, 20 Oct 2017 10:11:57 +0000 //www.otias-ub.com/?p=645042 国内权威的游戏研究机构伽马数据最新发布数据称,中国二次元游戏市场将破160亿,上百家中国游戏公司已经布局。

在伽马数据官方微信号“游戏产业报告”上可以看到,其最新报告援引了App Annie的数据,并进行了深度分析了中国二次元游戏用户的几大特点,以下是报告全文:

《FGO》蝉联榜单,头部二次元产品创收能力强劲

前不久App Annie发布了9月份的《全球应用下载量和收入榜单》和《中国应用下载量和收入榜单》,榜单显示:9月份全球收入最高的产品是《Fate/Grand Order》(下简称FGO),《FGO》的全球收入排名继8月份连升5位登顶后继续蝉联,超过位列二、三位的《王者荣耀》和《梦幻西游》,展现出二次元游戏强大的创收能力。

国内市场方面,《阴阳师》凭借周年庆活动的收入拉动上升8位、再次进入收入榜单的Top 10。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去年同期App Annie发布的榜单,我们能看到去年9月《阴阳师》作为新游首次进入下载榜和收入榜的Top 10,这期间《阴阳师》虽然并未全程处于App Annie统计的收入Top 10,但也多次上榜,并长期处于iOS畅销榜前列,是国内二次元头部产品的另一代表。

此外,《阴阳师》的阶段性收入也是国内移动游戏中的翘楚。根据伽马数据的测算,去年《阴阳师》的收入在所有移动游戏产品排名第8位,作为一款下半年上线的产品,这样的排名也在头部新游中也有一定分量。

根据2017年第三季度伽马数据收入测算,进入移动游戏Top 10的二次元游戏有《阴阳师》,进入Top 50的有《阴阳师》《火影忍者》《圣斗士星矢:集结》《FGO》《崩坏3》《神无月》《十万个冷笑话:番剧版》,二次元头部产品的营收能力可见一斑。

跟进热潮,品类市场的广阔前景

说完最具代表性的重量级产品,我们也能发现当前的问题——一年过去,成绩最好的几个依然是去年发布的产品。今年的细分市场里,目前暂时尚无一款能比肩《阴阳师》《FGO》的游戏出现。

但尽管如此,二次元品类市场整体上依然也表现出不错的潜力,也出现了不错的新品。伽马数据即将发布的《2017中国二次元移动游戏价值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二次元细分品类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元。

而此前伽马数据发布的《2016年7~9月移动游戏产业报告》也曾指出——去年国内核心二次元用户或超8000万人、泛二次元受众的总人数可能突破3亿。这一广大人群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潜在的付费可能,还在于二次元受众普遍带有的这四大特点。

追求品质:二次元游戏受众往往追求还原度与立绘的精美度,客观上对于提升品类的美术水准有推动作用。

忠诚度高:二次元用户关注点除了游戏本身往往也包含了游戏的周边产品,二次元游戏周边产品也是游戏公司创造营收的一项重要来源。

社交互动:基于二次元文化,二次元用户乐于进行二次创作分享,大量同人创作、造梗等UCG内容能够增强游戏的话题性、热度。

沉溺虚拟:二次元游戏大多包含大量的收集和养成要素,宏观上来看收集养成要素对主流玩家同样有不错的效果,玩家习惯于从收集行为中得到的乐趣强化了游戏沉浸感,因此产品有机会实现更好的留存、付费。

用户的这几大特质,引得国内厂商纷纷跟进布局。据伽马数据统计,目前国内有二次元产品向布局的厂商超百家,其中上市游戏企业占到了16.1%,截至9月份,今年审批的二次元移动游戏已经超过100款,其中8月最多,有接近30款。

在布局的产品中,带有IP的二次元游戏占总量40.8%;拥有日本cv配音的二次元游戏占30.3%。二次元游戏对国内游戏产业的价值还体现在类型契合度上。伽马数据在Q1发布的《2017年1-3月移动游戏产业报告》中提到了国内用户的游戏类型偏好:卡牌、策略和角色扮演是最受玩家欢迎的三大类型。

而二次元受众偏好的三大类型(同时也是二次元产品分布最多)则是:卡牌、动作和角色扮演,和宏观游戏市场层面的用户倾向差别不大。

与主流类型的契合使得多数厂商不必在二次元游戏的品类研发上做额外投入,这也成为厂商再跟进布局时的便利之处。

当然,立绘、配音以及文本和画面风格等都是二次元游戏展现出差异化的特征,这一点不能不提及。自创IP的《阴阳师》、《崩坏》系列等都是凭借自身独特的人设和立绘等美术特色、专业的声优配音以及有代入感的剧情、文本来形成竞争壁垒的,此类元素也是一些跟风进军的厂商在二次元向产品研发时可能忽略的。这些在伽马数据的《2017中国二次元移动游戏价值分析报告》中也有提及。

二次元游戏的延展潜力:“反攻”日本市场的可能

国内的二次元文化与日本宅文化虽然不能完全划等号,但二次元文化也的确与日本宅文化、日式ACG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次元游戏可以说深受日式ACG作品的影响,尽管在传播的过程中不乏本土化的衍生、发展,但当前阶段,讨论二次元的概念还是多少带有些舶来品的意味。而将“二次元”单拎出来作为一种分类概念的做法,基本也只在国内有产业出现。这样的前提下,二次元游戏向日本市场发行,就有些“逆向输出”的既视感了。

游戏出海本没有太多的特殊之处,不过日本作为单用户价值极大的区域性市场,对各国的游戏厂商都有着不小的吸引力,也有国内厂商将产品带去当地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专精二次元品类的米哈游、偏重军事题材的华清飞扬等都是典型的案例。去年的话题性产品《阴阳师》发往日本后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畅销榜Top 30内。

而近几年日渐壮大的二次元游戏市场,也为类似的海外布局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在国内游戏产业增速整体放缓的前提下,此类细分市场的发展,可以为国内厂商拓展海外市场、丰富产品体系提供新的可能。

来源:36氪

]]>
9 张图带你看那一代老派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起落 //www.otias-ub.com/archives/644846.html Thu, 19 Oct 2017 15:27:48 +0000 //www.otias-ub.com/?p=644846

它们靠个人电脑上的工具起家,然后在移动互联网转型浪潮中逐渐掉队。

成立 13 年的搜狗终于要上市了。

上周五,搜狗向美国证券交易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纽交所上市募资 6 亿美元,上市估值约 50 亿美元。大概是目前微博的 1/5。

这对搜狗创始人王小川来说是个重要的节点。他曾经说过公司一天不上市,自己就一天不结婚。

上市不是终点,说过这话的企业家难以计数。而对搜狗来说,也确实不是终点。为了上市,搜狗说了一个类似百度的搜索广告加人工智能的故事。

到 2016 年,流量成本上升,搜狗利润下滑超过 40%。这还是在 38% 搜索流量由投资方腾讯提供的前提下。

但这依然是一个象征性的时刻,不只是对于常谈上市的王小川,也是对于曾经那一代特殊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360、迅雷、暴风、搜狗。它们诞生的时候门户都已经上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三巨头也已成形。

它们在 PC 时代的尾巴用软件抓住千万用户,又很快面对痛苦的 PC 向手机转型。它们错过了纳斯达克的互联网泡沫,也没等到创业风投崛起。它们靠体验出众的产品脱颖而出,又为了盈利成为捆绑软件的代名词。

搜狗是最后一个上市的。

注:2007 年阿里巴巴的 b2b 在香港上市。图中以阿里巴巴集团 2014 年整体上市进行统计。

2000 年代互联网快速普及,工具软件成了互联网入口

2000 年初,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市值总和约 10 亿美元。那时候是中国个人电脑和宽带网络迅速普及的阶段。对于刚接触到互联网的用户来说,门户是他们绝大多数人上网获取信息的第一站。

李彦宏 2000 年回国成立百度公司,最初的业务就是为几大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服务,按照搜索访问量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一年后,百度开始做独立的搜索引擎、开展竞价排名。

很快门户们就意识到自己培养了一个在线广告市场的竞争对手,并终止跟百度的合作。三大门户每个都启动了自己的搜索项目,但只有搜狐的搜狗活到今天。

百度则在 2005 年上市,股价当天涨了 300%,市值超过三大门户之和。之后随着 Google 退出中国,百度在中国一统搜索市场。

 

搜狗存活下来是因为它有一个跟别人具有差异化的产品,输入法。

不过,王小川说当时搜狗搜索已经非常被动,百度的成功上市把搜狗员工的热情消耗殆尽。搜狗,按照张朝阳的说法:飞机就开始摇摇欲坠要坠地了。

那时候他们就想到了做输入法。搜狗已经有了搜索,知道人们喜欢在搜索框里打什么内容,这些信息最后可以复用变成输入法的词库。这种认知源于王小川的技术背景。他高中时拿过信息科学的奥数金牌,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毕业后去了搜狐工作,在张朝阳的授意下组建搜狗。

输入法做出来之后,搜狗为了尽快扩大市场,还选择跟中国最大盗版 Windows 分发团队番茄花园合作。

大部分人都没有记网址的习惯,今天人们可以在手机上点击相应的应用,但十几年前去一个新网站最方便的办法,大概是只记住一个搜索引擎,然后在搜索框里敲几个字、最后跳转到目的页。

百度控制了搜索的入口,搜狗则逐渐占据中文输入法市场,基本上你能在每年的“装机必备榜”上看到它。

它的特点是词库大、还有字频记忆和联想功能,使用体验远好于 Windows XP 的默认中文输入法。Google 中国推出的拼音输入法也被发现盗用搜狗词库,之后删除。这在一个侧面说明搜狗输入法的技术能力。

类似搜狗这样,解决 Windows 系统自带软件太难用问题的还有迅雷、暴风影音、360 等一系列软件。

暴风影音的特点是支持的视频格式多、简单易用,在其他竞争对手跟它功能近似的情况下,暴风先入为主就是优势。不管是 rmvb、mp4 还是其他影音封装格式,只要下载暴风影音就能解决成了多数人的共识。

周鸿祎的奇虎 360 是它们之中最晚出现的。他早年忙于开发基于浏览器的各种插件,在许多用户不知情乃至不情愿的情况下,大量的流氓软件被强行安装进用户电脑。

在辗转了 3721、雅虎中国、IDG 等数家公司后,周鸿祎 2006 年接管奇虎、一年后推出 360 杀毒软件测试版,并依靠永久免费的策略,快速占领原先被卡巴斯基、瑞星、赛门铁克把持的杀毒软件市场。

搜狗、暴风、迅雷、360,这些公司当时在各自领域提供了最好的产品。

但最好的工具不等于能直接收钱,于是都做起了流氓软件

冯鑫是暴风科技创始人,他早年在雷军的金山软件做销售。

2005 年冯鑫辞职创业,成立了两家公司。一个是酷热影音,做播放器,另一个是做插件的公司,两三个月就赚了 100 万。拿到蔡文胜和 IDG 总计 300 多万美元融资后,冯鑫在 2007 年收购暴风影音并组建暴风科技。

豪杰超级解霸是暴风影音的竞争对手,它比冯鑫的公司更早进入播放器市场。界面简洁、功能少但占用资源小、支持的媒体格式多是用户对暴风影音早年的评价。相比之下超级解霸功能繁多、界面豪华、但占用资源多。

用户对暴风影音的另一个标签是万能。因为它几乎什么格式的影音都能播。对不愿意折腾软件的用户来说,暴风影音满足了他们的核心需求,使他们能感觉到它有巨大突破。

一件事大概可以说明暴风影音当时装机量之大。2009 年 5 月 19 日晚,中国电信的宽带网络发生全国性的故障。官方第二天公布了故障原因,认为暴风影音向电信所属 DNS 服务器发出过多请求,造成了此次故障。

但成为最好的工具不代表公司能直接从用户那收钱,视频播放器不具备门户、搜索引擎那样靠流量直接卖广告的能力。因此在商业化过程中,暴风影音选择产品体验向广告收入妥协,它们给产品添加大量弹窗广告,拖慢软件运行速度。当用户选择其他播放器为默认应用时,暴风影音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文件关联改成自己。

暴风影音界面。右边栏基本被广告填满。

这种违背用户意愿的做法却成了那一类工具类应用的共同点。比如广告最初是迅雷主要收入来源。它尽力将各种弹窗、页面广告铺满旗下的所有服务和程序 —— 迅雷主程序、狗狗搜索、迅雷看看、网页游戏、安全助手等等。

搜狗的做法是在用户安装输入法时默认绑定安装搜狗浏览器。以及,当用户在其他搜索引擎输入一些词汇时,经常出现搜狗输入法已经联想出了结果,但其并不在候选词中显示,而是在下拉栏中显示联想的结果、点击该结果会跳转到搜狗搜索。

这是王小川“三级火箭”的理论,即输入法带浏览器,再带动搜索,最后在搜索变现。其中每一级都是诱导用户使用其它搜狗产品。

在追逐增长和继续做一个好工具之间,这几个公司都选择了增长,牺牲了用户体验。

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大多数工具公司遇到严重转型问题,360 走的最远

今天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最大的问题 —— Google 提供最好的搜索引擎,亚马逊和阿里巴巴分别是全球和中国最大的零售平台。

早年的互联网也是这样。2000-2005 年是中国个人电脑和宽带网络迅速普及的阶段,网民总数从约 2200 万人涨到 1.2 亿、联网电脑数量从 900 万台跃升至 5000 万台。五年间,先是门户网站对上了对未知互联网充满好奇的用户,然后搜索和社交逐渐接管用户的注意力。

接下去在移动互联网起来前的空挡,做电脑工具的公司赶上了 Windows 用户体验糟糕的巨大机会。它们因为跟个人电脑绑定密切而大获成功,360 一度可以直接怼上腾讯,双方打了一场跟电脑安全软件有关的战斗。

2010 年,腾讯和 360 间的“3Q 大战”爆发。这场争斗始自 2010 年 2 月,腾讯推出跟 360 安全卫士功能几乎一模一样的电脑安全产品 “QQ医生”。作为回击,360 推出“扣扣保镖”对 QQ 软件进行去广告拦截等修改。

2010 年 11 月 3 日晚,腾讯提出在装有 360 安全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 QQ,要求用户“二选一”,目的在于利用多年来已经形成的社交关系控制力,停止兼容 360 安全软件。后来经工信部介入协调,两家企业软件恢复兼容。

双方商业层面的争斗一时停止,转而在司法领域开始新一轮的斗争。它们分别向对方提起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三场诉讼。其中腾讯诉 360 的两个不正当竞争案件获胜,获赔 500 多万元。而 2014 年 10 月,中国最高法院则驳回 360 诉腾讯不正当竞争的赔偿请求。3Q 大战正式告一段落。

不过 3Q 大战的那一年,正好也是智能手机在中国崛起的那一年。iPhone 4 那年在中国热卖,三星和 HTC 在这一年迅速夺走大半个中高端 Android 智能手机市场,小米带起一批中国智能手机品牌抢占千元机市场,手机厂们让 Android 系统占领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八成以上市场份额。

用户的注意力也从电脑转到手机上并再也离不开它,开始在手机上找到活力的互联网公司数不胜数。

2011 到 2012 的一年时间,Android 手机在中国的销量从 5000 万增长至 2 亿。但 Google 那时候已经退出中国,快速增长中的 Android 手机一下失去了官方应用商店。

2012 年,360 推出手机助手。接着百度、腾讯巨头也开始强势进入这个市场。2013 年,百度花 19 亿美元收购 91 无线,把原本应用商店市场份额最多的 360 挤到第二。一年后,再被腾讯应用商店挤到第三的 360 自己做起了手机。

在全球的 PC 软件公司向互联网服务转型里,在原有领域维持垄断地位的只有腾讯一家。转型后的 360 依旧很贴近用户,但它没有腾讯那样能让人每天对着手机看 90 分钟的应用。

即便熬过了上市,之后的运作也不容易

在中国互联网普及初期,下载软件扮演过相当重要的角色 —— 它们将网络上形形色色的资源通过自己传输到千万台个人电脑上。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网速还停留在 512k-2M,不像今天多数人的网络已经升级到 50M、100M。

抓住了中国宽带互联网在迅速普及趋势的迅雷,依靠更快的下载速度成为装机首选应用之一。

迅雷的技术优势是利用互联网上的其他服务器提供的资源进行下载,如用户下载一个软件,该软件在 A 网站存在,用户从 A 网站下载,同时 B 网站存在相同资源,则迅雷可以从 B 网站下载,迅雷自动为用户匹配下载速度最快的服务器。从用户使用结果上看,就是提升了下载速度。

而当时的领先者网际快车据说是因为创始人沉迷魔兽世界停止更新一年,市场份额被迅雷迅速占领。到 2006 年 8 月,成立三年的迅雷宣布累计用户数超过 1 亿,并提出 2008 年上市的目标。

2008 年,迅雷取得 1186 万美元广告收入、占比 70%。一年后迅雷推出了自己的会员系统,正式开始了迅雷系统的付费计划 —— 付费用户享受更快的下载加速并可以去除广告。会员系统上线以后,迅雷有了最为直接的商业模式,来自会员的订阅收入也逐渐取代广告成为迅雷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但 2011 年 IPO 失败是对迅雷的一大打击。

“当时对迅雷感兴趣的资本很多,但愿意买入的却很少。”程浩表示。

另一位创始人邹胜龙表示,2010 年底,迅雷开始考虑启动 IPO。2011 年 2 月,迅雷预路演时获得了 15-20 亿美元的估值,符合公司预期,所以迅雷开始正式筹划在纳斯达克上市。

但当时发生了一系列引发资本市场对中概股投资信任的事件。比如东南融通爆发财务丑闻、马云私下将支付宝股权从阿里巴巴转入他个人公司而引发诚信危机。迅雷自己也面临影视版权诉讼、以及投资人对它商业模式的困惑 —— 资本市场以为它是在线视频公司。

上市的承销商那个时候也说是否推迟一下上市。最后许多事情集中在一个时间爆发,促使迅雷撤回上市申请。迅雷因为中概股受到市场冷遇放弃上市,而它这一决定也成为中国概念股上市遇冷的标志性事件。

2011 年以后,迅雷为了顺利上市,开始处理版权问题、过滤色情内容以后,一部分对下载速度最有要求、最敏感的用户,就开始流向了竞争对手或者替代服务,比如 QQ 旋风或者网盘、在线流媒体服务。等待了三年以后,迅雷修补了遗留问题并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现在,能让用户加快下载的会员订阅服务仍是迅雷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迅雷想对外说的商业故事变成云计算以及手机短视频服务。

类似的,暴风科技和 360 的上市运作都不容易。

暴风科技也是 2010 年考虑上市的,它选择在国内上市。按照暴风投资方的说法,这么做的理由一是暴风的用户在国内,国内的投资者才了解暴风,美国人不了解暴风;二是当年创业板刚开始,上市公司估值非常高;三是暴风当时是盈利的,达到了国内上市的标准。

决定国内上市以后暴风就调整股权结构以符合中国证监会的要求。但在暴风递交 IPO 申请以后,证监会在 2012 年暂停所有的 IPO 。暴风只能等,并且还要继续保证利润每一年都能实现增长。

后来暴风科技 2013 年盈利出现了下滑。如果按照老的规则他们就不能上市了。但 2014 年底关于利润连续增长的要求被取消,暴风才得以在 2015 年登陆中国创业板。

周鸿祎的 360 在美国上市又退市。至于这么做的原因,周鸿祎在给员工的内部邮件这么表示:“360 目前 80 亿美元的市值,并未充分体现 360 的公司价值。”

80 亿美元大约是 360 市值最高时的 60%,是低了不少。但当时互联网已经往手机转型,除了腾讯、百度等巨头跟 360 竞争应用商店的生意,其他手机厂商也是既做应用商店又做安全中心。360 的商业模式在手机上确实遇到了大问题。

今天,它们说起了新的故事

现在,这些公司都有了自己的新故事。

“已经没有人会怀疑搜狗的生存问题了,唯一的悬念是搜狗是否能在搜索领域实现颠覆,是否能在人工智能领域引领重大的创新。”王小川在一封内部信中说。

这和百度的故事太像了,除了规模。

百度近年一直在宣传人工智能、O2O、自动驾驶方面的投入。但这些故事并不能改变市场对它的看法,一度因为广告增长危机股价大跌。当它广告收入回升、现金流稳定,市场才开始接受它的故事。

搜狗在广告客户数量和客户人均投放金额方面都远远落后于百度。

暴风影音软件还在更新,但公司已经在谈转型为互联网电视公司。它也像乐视一样通过一系列非上市关联公司投资虚拟现实、影视版权,做理财产品和小额贷款。另一个生态的故事。

迅雷说的则是热门的云计算以及手机短视频服务。它的股价只有上市时的 1/3。

就在搜狗招股书发出来不到一周,成立仅三年的校园分期贷公司趣店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募资比搜狗多一半,现在市值是迅雷的 30 倍。

来源 好奇心日报

]]>
从560万Facebook人际关系数据看传说中的子承父业 //www.otias-ub.com/archives/642175.html Thu, 12 Oct 2017 10:25:54 +0000 //www.otias-ub.com/?p=642175
当你走出校门迈向职场,择业时也许很难完全避免来自父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甚至还不是一时,而是打你一出生就已经开始了。“龙生龙凤生凤”,父母的职业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子女的职业呢?来自Facebook的两位数据科学家通过分析Facebook社交平台上的数百万条职业和人际关系数据,为我们揭示了父母和子女的职业代际传承关系的“真相”。

子女选什么职业,多大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影响?

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不只限于基因。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会为他们提供机会,还会为他们的职业道路提供建议。那么,孩子最终会和父母从事同样的工作吗?其他的兄弟姐妹也会选择一样的职业吗?不同的职业,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会有什么不同?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Facebook凭借自己的社交大数据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

Facebook分析了移除了身份信息后的两组相关的数据:一组是兄弟姐妹的职业选择,另一组是父母子女的职业选择。样本包括了英语语言区在Facebook上关联了各种家人、亲戚关系的这些人,当然这些人也都填写了自己的职业(但需要注意,这些信息都没有经过验证)。

Facebook把各类职业划分为几个主要类别,其中军事职业类别存在重复的情况,因为这个类别同时包括了雇主身份、职业分类以及过往的服役记录,而其他工作分类只是基于选择的职业分类。

由于数据不包括那些无法在Facebook上勾选的职业,因此它可能并不代表整体人口,但瑕不掩瑜,研究本身还是很有趣的。

下面这两张图展示的是父亲和儿子、母亲和女儿的职业关联度情况:

根据图片来看,子女和父母选择同一个特定职业的可能性,确实因职业而异。

Facebook一共收集了560万份数据,这些数据都来自英语语言区,且父母和子女都填写了职业信息。Facebook先计算了在给定父母职业的情况下子女从事某一职业的概率,比如,一个律师父亲有一个医生儿子的概率是5%。然后,Facebook还计算出这一概率相对于其他行业的情况是个什么程度。结果发现,在这个案例里,法律从业者的儿子比其他行业从业者的的儿子,从事医药行业的概率高4.6倍(律师们更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学医?)。

对学历要求较高的职业,父母子女间的代际关联度较高

在下面这张可视化网络图中,每个节点表示“职业-性别”的配对(蓝色表示男性,紫色表示女性),例如,标有science字样的紫色节点意思是“女性科学家”。

另外,职业标签都是缩写的。2个节点间的连线(以及箭头方向)表示父母是某一职业的小孩会在多大程度上选择另外一个职业(衡量的标准是和人群的平均水平的比较)。所有线条只有当比平均概率至少大2.5倍以上才会显示(线条越粗,意味着子女选择另个职业的概率更高。)。

通过这样的可视化网络,我们可以了解父母与子女职业之间的联系。比如说,从蓝色的military(军事、军队相关工作)和蓝色的protective service(安保类工作)间这条线可以看出,父亲在军队中工作的话,儿子比平均水平更可能从事安保类的服务(DT君注:至少比平均水平高2.5倍以上)。

通过展示这样一个关系网,并且使用力引导布局算法(force-directed network layout algorithm)去把那些代际关系比一般水平高很多的关系放在更靠近的地方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在上图的左侧,那些需要更高学历知识的职业会聚集得更紧密;另一方面,相对低学历需求的职业在右侧。

尽管相对来说,一个孩子很有可能跟随父母的脚步,但绝对百分比可能还是很低的。比如如果你的父亲在军队工作,则你入伍的概率是普通情况的5倍,这听上去非常夸张,但其实如果看绝对值,父亲是军人的儿子中,每4个儿子只有1个会选择入伍,也就是25%而已。至于父亲从事农业,渔业,林业的,只有3%的子女继承了这个行业,但还是比总体水平高出了7.6倍。

母亲是白领或者行政人员的女儿里,有20%会从事同样的职业,但这只比一般概率大了两倍。另一方面,如果母亲是医护人员,那女儿有8.5%的几率同样成为医护人员,并且这是总体的3.75倍。

我们也能看到跨性别的职业“继承”,例如:科学家父亲有一个科学家女儿的概率是总体的3.9倍,而律师母亲的儿子也干这一行的概率是总体的6.6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家庭背景,孩子进入某些职业的可能性会非常小。比如说,对于父亲从事法律的人来说,他们进入到建筑行业、维修、维护行业的可能性只是平均水平的85%。

除了父母,兄弟姐妹也会影响你的职业选择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兄弟姐妹们会选择一样的职位吗?

兄弟姐妹们不仅有一样的父母,对于双胞胎来说,他们还拥有相同的基因(对于同卵双胞胎来说,他们有完全一样的基因,对于异卵双胞胎来说,从基因上来说,他们和兄弟姐妹们没有区别)。但不管是同卵还是异卵,双胞胎都是从相似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尽管随着家里孩子数量的增加,父母的教养方式可能会产生变化,比如一个家庭中,对老大的教育可能比较严格,对最小的可能比较宠爱。但我们一般认为双胞胎受到的教养方式还是接近的。

为了分析兄弟姐妹的职业,Facebook收集了237万份数据。数据对象都是美国的同性别兄弟姐妹,并且他们在个人资料中填写了职业信息。

Facebook把兄弟姐妹分成三组,一组是同性别双胞胎,另一组是年龄相差不超过两岁的同性别的兄弟姐妹,第三组是大样本中任意两个年龄相差不超过两岁的同性别人士。他们将会比较这三组样本中从事相同工作的概率。不难看出第三组是参照组。

在第二组中,也就是年龄相差不超过两岁的兄弟姐妹间,有15%的几率选择同样的工作,这比第三组任意两个同性别同年龄的人选择相同工作的概率8.6%要高。但更惊人的数据是,双胞胎选择同样职业的概率是24.7%。

下面这些柱状图将这个结论按照职业和性别进行了更具体的细分(男性是蓝色,女性为紫色)。

如图,每条柱子有三种不同深浅的颜色。颜色最深最不透明的代表了基准线的概率。稍浅一点的代表了同性别的非双胞胎拥有相同工作的概率。最浅的代表了双胞胎拥有相同工作的概率。

第一张图是按照双胞胎从事同一类职业比例的大小来排序,第二张是按照兄弟姐妹间的大小来排,第三张是基准组。

总结来说,我们可以发现,来自一个家庭的成员倾向于选择相同的职业,特别是对于双胞胎来说。然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还是选择了走自己的道路,选择与父母或兄弟姐妹不同的职业。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备注

本文编译自Facebook研究博客(research.fb.com)文章《Do jobs run in families?》,文中图表均来自原文,DT君作了部分汉化。

来源:DT财经

]]>
胡润研究院:胡润百富榜2017 //www.otias-ub.com/archives/642166.html Thu, 12 Oct 2017 09:56:19 +0000 //www.otias-ub.com/?p=642166

许家印半年身价上涨2000亿,以2900亿首次登顶中国首富

 马化腾财富增长52%,超过马云位列第二,但大阿里系都有近50人上榜

 碧桂园杨惠妍超过前首富万达王健林,以1600亿位列第四

 香港上市的吉利李书福财富增长近800亿,以1100亿元首次挤进前十

 ofo 26岁的戴威成为第一个上榜的白手起家“90后”

 2130人财富20亿以上,总财富17万亿,平均财富涨幅是GDP 2倍,12.5%,前100名涨幅6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财富聚集地,共467位企业家上榜,其次是北京

 浙商第一次被粤商超越,粤商增加52人到284,浙商263

l  过去一年1184位企业家财富增长,其中348位新上榜。今年共有2130位企业家财富达到20亿元及以上,比去年增加74位上榜,总上榜人数比五年前翻了一倍,是十年前的近3倍,是15年前的20多倍。上榜企业家平均财富比去年上涨12.5%达到81亿元,涨幅是GDP涨幅的近2倍。前100名平均涨幅6成。胡润表示:“越是排名靠前,财富增长速度越快。”

l  59岁的恒大许家印财富几乎是去年4倍,以2900亿元首次成为中国首富,他是胡润百富榜19年来第12位中国首富,也是历年来财富最高的首富。46岁的马化腾财富增长52%,以2500亿元超越马云位列第二。53岁的马云及其家族财富缩水2%,以2000亿元退居第三。胡润表示:“中国的首富和二富仍然分别来自地产和IT行业,只不过今年许家印代替了王健林,马化腾代替了马云。”

l  3位企业家新进入前十,分别是财富达去年3倍多的碧桂园36岁的杨惠妍、“快递大王”顺丰王卫和财富几乎是去年4倍的吉利李书福李星星父子。

l  阿里系竟有43位股东上榜,比去年新增25人。胡润表示:“如果加上蔡崇信、前阿里系的滴滴程维和蘑菇街陈琪,大阿里系都有近50人上榜,99年我们第一次发榜时,全中国就找到50个人。”

l  “大黑马”药明康德李革及其妻子赵宁以280亿排名第87,药明康德承载着美国FDA七成的医药研发创新项目,药明康德也是榜单上除华为以外拥有博士员工最多的公司,超过8000个;还有几位“小黑马”:融创孙宏斌财富增长到去年的7倍多,以720亿排名第19;蚂蚁金服彭蕾财富增长到去年的4倍多,以400亿排名第48;今日头条34岁的张一鸣财富增长到去年的14倍多,以290亿排名第83;新上市的欧派家居姚良松以290亿排名第83。

l  制造业上榜人数占比仍然最高,达27.9%,先进制造,以美的蓝思科技为主,上升很多;房地产人数占比持续下降,但仍以14.6%排第二,房地产行业财富总额是上涨的;IT金融投资行业略有上升,分别位列三四;再次是医药行业,位列第五。新美大(原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以及庄闲游戏app官网 的代表ofo摩拜所在的社会服务行业今年上升最快。其他表现较好的还有教育新零售汽车食品行业。新能源传统零售表现不佳。胡润表示:“制造业绝对是中国企业家的第一大行业,有3成都靠这个上榜,其次是房地产,只有制造业的一半。”

l  100位“80后”上榜,比去年增加32位。其中有39位是白手起家的,比去年多18位,基本都从事IT行业。北大校友,新“教育大王”,好未来37岁的张邦鑫以400亿财富首次成为“80后”白手起家首富;其次是大疆37岁的汪滔,财富360亿元。

l  36位“85后”上榜,比去年增加18位。其中有6位是白手起家的,比去年多3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世纪华通32岁的邵恒成为“85后”白手起家首富,财富55亿元。

l  6位“90后”上榜,比去年增加3位。ofo 26岁的戴威以35亿财富成为第一个上榜的白手起家“90后”。

l  整张榜单平均年龄54岁,比去年大1岁。胡润表示:“中国企业家平均创业了24年,从29岁开始,44岁上市,50岁上榜。”

l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财富聚集地,共467位企业家上榜。北京仍然是最多企业家偏好居住的城市,300位上榜企业家居住在北京,虽然比去年减少22位;深圳进一步拉大与上海的距离,以223位排名第二,比去年增加28位。上海保持第三,173位,比去年增加11位。杭州保持第四,153位,比去年增加30位。今年人数增加最多的就是杭州,其次是深圳

l  从企业家出生地来看,粤商今年第一次超越浙商排名第一,比去年增加52人到284人;浙商有263人,比去年增加15人。排名第三的是苏商,有133人,比去年增加12人。

l  女富豪比例25.8%,比去年的24%略有上升,其中7成白手起家。杨惠妍重新成为中国女首富。

l  拥有话语权的比例连续两年下降之后,从去年的9.4%回升到10%,五年前上榜企业家拥有话语权的比例高达15%,十年前也是10%。213 位是全国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比去年增加19位,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增加26位到125位,政协委员增加11位到88位。另外有3位十九大党代表(山东“玉米大王”李登海连续三届成为党代表,还有湖北保健酒制造商吴少勋和伊利潘刚)以及9位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l  今年有麻烦的富豪有5位,还在狱中的、尚未宣判的、正在调查的、被监视居住的和下落不明或在国外的各有1位。盘古氏投资掌门人郭文贵潜逃国外,已不在榜单上。此外,肖建华据传协助调查,但没有正式新闻,肖建华仍然在今年榜单上,财富300亿元。胡润表示:“去年榜单上99.7%的企业家表现都是健康的。”

l  赵薇仍然是微博最红的上榜企业家,新浪微博粉丝超过8000万,王思聪超越马云第二红。

l  上榜企业家中公司去年纳税上百亿的包括:华为超800亿,中国平安746亿,恒大超450亿,万达317.5亿,阿里巴巴以及蚂蚁金服合计238亿。胡润表示:“上榜企业家去年一年纳税超过一万亿,占中国总财政收入的6%。”

l  上榜企业家的公司中拥有员工超过10万人的包括:泰康内勤2.7万人,外勤65万人,比亚迪19万人,华为超过17万人,万达15.6万人,美的13万人,顺丰12万人,恒大10万多。胡润表示:“上榜企业家共拥有员工超过1000万人,占中国总就业人口的1.3%。”

l  属的企业家今年表现有所进步,而子已经连续六年表现最好。表现退步。姓的企业家仍然最多,其次还是姓的,姓的仍然排在第三位。表现进步,表现退步的有

(2017年10月12日,深圳)胡润研究院发布《36计·胡润百富榜2017》(Hurun Rich List 2017, in association with 36G)。今年是胡润研究院自1999年以来连续第19次发布“胡润百富榜”,上榜门槛已连续五年保持20亿元。上榜富豪财富计算的截止日期为今年的8月15日,与去年一致。

过去一年1184位企业家财富增长,其中348位新上榜。今年共有2130位企业家财富达到20亿元及以上,比去年增加74位上榜,总上榜人数比五年前翻了一倍,是十年前的近3倍,是15年前的20多倍。上榜企业家平均财富比去年上涨12.5%达到81亿元。前100名平均涨幅6成。有946位企业家财富比去年缩水或没有变化,其中783位财富缩水。胡润表示:“今年我们找到2100多人财富达到20亿及以上,如果加上隐形富豪,中国应该有6000多人财富都在20亿及以上。”

十亿美金富豪人数从去年的594位增加到647位,领先于552位的美国。如果加上港澳台华人102位,大中华区现在有749位十亿美金华人富豪,而全球十亿美金华人富豪已经达到797位,占全球十亿美金富豪的36%(港澳台、海外华人以及美国的数字来自于《2017胡润全球富豪榜》)。如果加上隐形富豪,中国大陆应该有1900位十亿美金富豪。

港股上市公司今年表现优异。截止到今年8月15日,恒生指数比去年同期的不到23000点上升19%,到27000多点;上证综指比去年同期的3100多点上升4%,到3200多点;深证成指从去年同期的10800多点下降2.4%,到10500多点;创业板指从去年同期的近2200点下降了18%,到近1800点。从8月15日到发榜,上证指数只上涨了4%,对榜单数字影响不大。

36计创始人蒂玛秀儿表示:“36计很高兴和全球最大的富豪榜排榜机构胡润百富合作发布今年的胡润百富榜,胡润富豪榜已经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风向标。36计作为国内首家布局新生代企业家教育领域的公司,此次与胡润百富的合作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如果说富豪榜是对企业家创富结果的展示,那么36计的业务生态则是在企业家的创富过程中给予更多支持,实现知识资源、人脉资源、投融资源的全方位供应、价值传递与持续输出,全面汇聚中国未来新锐企业家资源,打造汇聚中国未来富豪的实战训练营。”

 

前十名

今年前十名中涉足IT行业的最多,有4位,人数和去年相同;涉足地产行业的比去年减少一半,到3位。前十名上榜门槛比去年提高41%,突破千亿达到1100亿。胡润表示:“今年我们全球富豪榜前100名门槛是830亿,前十名这些人都能上全球富豪榜前100名”。前十名平均年龄49岁,比去年前十名年轻5岁。前十名中住在广东的最多,有4位;其次是浙江,有3位,北京有2位,江苏香港各1位。

36·胡润百富榜2017》前十名

姓名 财富(亿元) 涨幅 年龄 公司
1↑ 许家印 2900 272% 59 恒大
2↑ 马化腾 2500 52% 46 腾讯
3↓ 马云家族 2000 -2% 53 阿里系
4   * 杨惠妍 1600 230% 36 碧桂园
5↓ 王健林家族 1550 -28% 63 万达
6   * 王卫 1500 47 顺丰
7↑ 李彦宏、马东敏夫妇 1250 28% 49、47 百度
8↑ 何享健、何剑锋父子 1150 47% 75、50 美的
8↓ 严昊家族 1150 15% 31 苏太华系
10↓ 丁磊 1100 10% 46 网易
10   * 李书福、李星星父子 1100 261% 54、32 吉利

来源:《36计·胡润百富榜2017》

↑对比去年排名上升 ↓对比去年排名下降 *对比去年新进入前十名

59岁的恒大许家印以2900亿元首次成为中国首富,他是胡润百富榜19年来第12位中国首富。恒大今年上半年成功引入两轮合共700亿战略投资,并迅速还清1129亿永续债,实现资产负债率下降至75.5%,同期股价增长近5倍。目前恒大以民生地产为基础,涵盖金融、健康、文化旅游等产业,总资产1.5万亿,年销售规模超5000亿,员工10万多人。许家印以12.4亿元捐赠额位列今年胡润慈善榜第三位,随后在今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恒大再捐4亿元。胡润表示:“许家印的财富增长主要是这半年,涨了2000亿,平均一天涨10亿,这是99年以来财富增长速度最快的一次。”

46岁的马化腾财富增长850亿,以2500亿元超越马云位列第二。近一段时间,腾讯股价接连创新高,今年的上涨幅度已经超过60%。微信合并月活跃账户数接近10亿。腾讯的成绩还得益于用户规模已经达到2亿人的游戏大作《王者荣耀》。今年3月,马化腾“牵手”全球最具活力的企业家马斯克(Elon Musk),腾讯通过旗下黄河投资以120亿元收购特斯拉5%股权。腾讯今年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市值已接近三万亿。

53岁的马云及其家族财富缩水2%,以2000亿元退居第三。阿里巴巴今年股价表现不俗,由年初的不到90美元上涨到目前的178美元,阿里巴巴市值突破三万亿。今年上半年阿里巴巴销售额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56%。蚂蚁金服的市值目前也突破4000亿元。阿里巴巴今年首次进入世界500强。阿里系今年有43位股东上榜。胡润表示:“虽然阿里股价翻倍,蚂蚁金服也表现不错,但马云在蚂蚁金服的股份从去年的35.5%下降到了1.2%,类似任正非,对华为拥有超低的持股。如果马云没有‘送出’他在蚂蚁金服的股份,他还是中国首富。”

36岁的杨惠妍财富增长1000多亿,以1600亿元从去年的第22名迅速上升,重回前十到第四。杨惠妍是今年前十名中唯一的女性。今年前三季度,碧桂园销售规模突破4000亿元。从8月中期业绩发布以来,碧桂园股价一路上扬。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的胞妹,杨惠妍的姑姑杨美容今年首次上榜。今年5月,碧桂园教育板块在纽交所上市。根据招股说明书,杨美容持有72%股份。

63岁王健林及其家族财富缩水600亿告别首富宝座,以1550亿元位列第五,这是王健林五年来第一次跌出前三甲。万达商业将13个文旅项目91%股权以438亿元的价格转让给融创,融创孙宏斌今年财富增长625亿;将77个酒店以199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富力地产,富力张力今年财富增长3成。文化部分,院线仍然占王健林财富的40%。万达今年加速轻资产化。29岁的王思聪个人财富50亿,除了在万达集团中的财富,其自行运营的普思资本也因互联网直播经济的热潮而收益颇丰。王健林家族以6.5亿元捐赠额位列今年胡润慈善榜第六位。

47岁的顺丰王卫以1500亿财富首次登上胡润百富榜,位列第六。今年2月,顺丰速运借壳上市成功。去年顺丰营业收入高达57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8亿元,增长112%。

百度李彦宏马东敏夫妇财富增长28%,以1250亿元上升1位到第七。过去一年,李彦宏将发展重心围绕在人工智能(AI)上。百度今年第二季度营收远超预期,其股价在财报发布当天暴涨7%。在这之后,百度股价一路飙升近30%,市值突破5000亿元。今年9月,百度旗下爱奇艺宣布寻求2018年在美国IPO,希冀获得超过80亿美元估值。李彦宏妻子马东敏在今年年初重回百度,负责投资、人力资源和市场公关。

美的何享健何剑锋父子财富增长47%,以1150亿元上升2位到第八。最近一年,美的并购了日本东芝白电、德国库卡以及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完成并购后,库卡今年上半年机器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东芝的业绩也有所好转。智能化的加速推进,先进制造的加码,使美的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龙头地位。美的目前拥有约13万名员工。

苏太华系31岁的严昊及其家族财富增长15%,同样以1150亿元位列第八,排名比去年下降2位。这位“85后”企业家严昊今年带领太平洋建设以4900亿的年销售额连续第二年进入世界500强前100位,这也是太平洋建设连续第四次登上世界500强。去年年底,太平洋建设迁址乌鲁木齐,顺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需求。

46岁的网易丁磊财富增长10%,以1100亿元位列第十,排名比去年下降4位。今年正值网易成立20年,网易股价自上市以来增长了17倍,市值达2300亿元。丁磊在网易的持股比例高达44.4%,在中国互联网巨头中,类似丁磊这样对上市企业拥有超高持股的并不多。

54岁的吉利李书福和他32岁的儿子李星星财富大增近800亿,以1100亿元第一次进入前十。李书福超越比亚迪王传福成为新“汽车大王。”李书福主要财富来自吉利,去年吉利共计销售汽车近77万辆,公司年销售额达到537亿元,同比增长80%。自去年十月以来,公司股票从7元港币上涨到目前的27港币,目前吉利市值已超2000亿元。李书福是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跌出前十富豪

今年的前十名与去年有较大变化,跌出前十的包括被保监会撤销前海人寿任职资格并禁入保险业10年的宝能姚振华,业绩放缓的娃哈哈宗庆后和遭泰国天丝医药起诉的华彬严彬,另外苏宁张近东和泛海卢志强两位还是有所增长,只不过涨幅没能赶上许家印、李书福、杨惠妍等的高涨幅。

行业分析

 制造业,包括智能制造、机械制造、日用品、家具、塑料制品、家电、工业电器产品等,仍然是最多上榜企业家从事的行业,从去年的26.2%上升到27.9%,但财富比较分散。先进制造,以美的蓝思科技为主,上升很多。先进制造前50名门槛65亿,平均财富156亿。很多企业开始将高新技术融入传统制造业从而往智能制造转型。

房地产人数占比持续下降,从去年的15.4%下降到14.6%,但仍排第二,房地产行业财富总额是上涨的,房地产前50名门槛120亿,平均财富已达313亿。受限购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热度减少。

IT金融投资行业略有上升,IT人数占比从11.8%上升至11.9%,排名第三,金融投资人数占比从10.8%上升至10.9%,排名第四。很多庄闲游戏在哪 ,独角兽公司都来自于IT相关行业。IT前50名平均财富274亿。

医药行业也略有上升,从6.6%上升至6.7%。榜单上医药行业财富都有普遍较高涨幅。李革创办的药明生物在香港成功上市,药明康德也计划在A股上市。

社会服务行业今年上升最快,从2.4%上升到3.3%。目前很多受资本热捧的企业主营都是这一行业,譬如新美大(原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今年新上榜的摩拜ofo

其他表现较好的还有教育新零售汽车食品行业。新能源表现不佳,从2.1%减少到1.3%。传统零售表现不佳,使得整个零售行业人数占比从4.7%下降到2.9%。一些老牌零售企业、超市因经营不善倒闭,例如深圳新一佳超市债台高筑宣布破产。

文化娱乐行业上榜人数占比略有下降,从3.2%到3%,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2017中国大陆富豪行业分布

行业 2017% 2016% 2012% 行业首富 公司 财富(亿元)
1   – 制造业 27.9% 26.2% 20.5% 何享健、何剑锋父子 美的 1150
2   – 房地产 14.6% 15.4% 19.8% 许家印 * 恒大 2900
3   – IT 11.9% 11.8% 5.2% 马化腾 * 腾讯 2500
4   – 金融与投资 10.9% 10.8% 8.5% 卢志强家族 * 泛海 860
5   – 医药 6.7% 6.6% 5.8% 孙飘扬、钟慧娟夫妇 恒瑞制药、豪森制药 590
6↑ 资源 4.9% 4.5% 7.5% 王清涛 * 中融新大 575
7↑ 食品饮料 3.3% 3.3% 3.3% 宗庆后家族 娃哈哈 1000
7↑ 社会服务 3.3% 2.4% 4.1% 王卫 * 顺丰 1500
9   – 服装纺织 3.2% 3.2% 4.4% 周建平家族 海澜 400
10↓ 文化娱乐 3.0% 3.2% 2.3% 马化腾 腾讯 2500
11↓ 零售 2.9% 4.7% 4.2% 马云家族 阿里巴巴 2000
12   – 农林牧渔 2.5% 2.1% 2.5% 刘永好家族 新希望 425
13↑ 建筑 2.0% 1.8% 2.7% 严昊家族 苏太华系 1150
14   – 钢铁 1.7% 1.9% 3.2% 沈文荣 沙钢 250
15↓ 新能源 1.3% 2.1% 3.8% 朱共山家族 保利协鑫 200

来源:《36计·胡润百富榜2017》

– 对比去年排名不变 ↑对比去年排名上升 ↓对比去年排名下降 *对比去年新的行业首富

 居住地

居住地 % 人数(人数变化)
1   – 北京 14.0% 300   (-22)
2   – 深圳 10.4% 223   (+28)
3   – 上海 8.1% 173   (+11)
4   – 杭州 7.2% 153   (+30)
5   – 广州 4.2% 90   (+12)
6   – 苏州 2.5% 53   (+4)
7   – 香港 2.3% 50   (+12)
8↑ 佛山 1.8% 39   (+5)
9   – 宁波 1.7% 37   (+1)
10↓ 成都 1.6% 34   (-3)
11↑ 南京 1.55% 33   (+8)
12   – 东莞 1.5% 32   (+5)
13↓ 绍兴 1.46% 31   (+0)
14↑ 无锡 1.4% 30   (+6)
15↓ 重庆 1.36% 29   (+2)
16↓ 厦门 1.3% 28   (+1)
16↑ 天津 1.3% 28   (+5)
18   * 常州 1.2% 25   (+3)
18↓ 台州 1.2% 25   (+0)
20   * 汕头 1.1% 24   (+4)

来源:《36计·胡润百富榜2017》

– 对比去年排名不变 ↑对比去年排名上升 ↓对比去年排名下降 *对比去年新进入前20名

  企业总部企业家出生地地区首富

广东仍然是最多上榜企业家设立企业总部的地区,有457位,又比去年增加51位;北京仍为第二,有312位,但比去年减少30位;浙江保持第三,有306位,比去年增加28位;排名上升最快的是贵州宁夏,其次是天津新疆。对比去年,有17位新的地区首富。只有43位上榜企业家将企业总部设在大陆以外,其中,香港最多,有37位;美国第二,有4位;英国澳门并列第三,各有1位。

 

总部 总部人数(人数变化) 出生地人数(人数变化) 地区首富 公司
1   – 广东 457   (+51) 284   (+52) 许家印 * 中国恒大
2   – 北京 312   (-30) 46   (+0) 王健林家族 万达
3   – 浙江 306   (+28) 263   (+15) 马云家族 阿里系
4   – 江苏 192   (+5) 133   (+12) 张近东 * 苏宁
5   – 上海 181   (+11) 51   (+11) 郭广昌 * 复星
6   – 山东 113   (+6) 86   (-9) 张士平家族 魏桥创业
7   – 福建 74   (-6) 89   (+1) 许世辉家族 达利食品
8   – 四川 44   (-1) 54   (-3) 刘永好家族 新希望
9   – 河南 40   (+0) 45   (+2) 秦英林、钱瑛夫妇 * 牧原
10↑ 香港 37   (+8) 3   (-1) 王卫 * 顺丰
11↓ 河北 33   (-1) 26   (+2) 王玉锁、赵宝菊夫妇 * 新奥
12↑ 内蒙古 32   (+3) 24   (+2) 杜江涛、郝虹夫妇 君正
13↓ 湖南 31   (-1) 63   (+7) 周群飞、郑俊龙夫妇 蓝思科技
14↑ 天津 28   (+6) 11   (+1) 孙宏斌 * 融创
15↑ 湖北 27   (+2) 62   (+12) 阎志 卓尔
16↓ 安徽 26   (-3) 42   (+4) 吴绪顺家族 * 顺荣股份
16   – 重庆 26   (+1) 25   (+1) 蒋仁生家族 * 智飞生物
18↓ 辽宁 23   (-11) 33   (+2) 孙寿宽家族 * 嘉晨
19   – 山西 14   (-4) 17   (+1) 杨建新、樊梅花夫妇 跨境通
19↑ 陕西 14   (+0) 23   (+0) 史贵禄家族 荣民
21↑ 新疆 13   (+2) 5   (+0) 严昊家族 * 苏太华系
21↑ 贵州 13   (+3) 5   (+1) 姜伟家族 贵州百灵
23↓ 云南 12   (-1) 13   (+0) 赵宁家族 * 兴龙实业
23↓ 江西 12   (-1) 37   (+12) 李义海、李鑫父子 济民可信
23↑ 吉林 12   (+0) 17   (+3) 修涞贵、李艳华夫妇 * 修正药业
26↑ 宁夏 11   (+7) 2   (+0) 贾天将、东菊凤夫妇 * 天元锰业
27↓ 广西 10   (-3) 11   (-1) 冯小华 * 南华糖业
27↑ 海南 10   (+5) 2   (+0) 陈峰 * 海航
29↓ 黑龙江 7   (-2) 16   (+1) 朱吉满、白莉惠夫妇 * 誉衡药业
30↓ 甘肃 6   (-1) 16   (+1) 阙文彬 恒康
31↓ 西藏 5   (+0) 0   (+0) 雷菊芳 奇正藏药
32↓ 美国 4   (+0) 0   (+0) 张磊 高瓴资本
33   – 青海 3   (+0) 2   (+0) 肖永明家族 藏格钾肥
34   – 澳门 1   (+0) 0   (+0) 陈明金 金龙
34   – 英国 1   (+0) 0   (+0) 霍焱 卡普拉投资管理

来源:《36计·胡润百富榜2017》

– 对比去年排名不变 ↑对比去年排名上升 ↓对比去年排名下降 *对比去年新的地区首富

 特色事件

 庄闲游戏app官网   滴滴程维(财富165亿元)、ofo戴威(财富35亿元)和优客工场毛大庆(财富20亿元)成为庄闲游戏app官网 代表企业家。今年7月,ofo小黄车宣布完成由阿里巴巴领投的超过47亿元的E轮融资。李斌所投资的摩拜也在今年6月完成了由腾讯领投的超过41亿元的E轮融资。目前共享单车企业在各平台入口跑马圈地,继摩拜全面接入微信后,ofo在引入滴滴的产业投资后也在双方平台全线打通,更引入了阿里系的投资,在支付、信用等方面全面合作。今年9月,滴滴13亿元投资二手车平台人人车

财富最大涨幅  张一鸣身价暴涨1350%达到290亿元。今日头条去年营收增长5倍,超过60亿元。今年4月完成D轮融资10亿美元后在年中又融资一笔,估值22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建银资本等。

财富最大降幅  贾跃亭财富缩水95%到20亿元。从去年11月开始,乐视就频被暴出资金出现问题,直到今年7月,贾跃亭夫妇和乐视体系的三家公司的12.7亿资产被司法冻结。此时,贾跃亭已经将乐视控股持有的几乎全部乐视影业股权质押给孙宏斌旗下的融创,而《上海证券报》证实贾跃亭持有的99%的乐视网股份159亿市值被司法冻结。之后关于贾何时回国,如何履行债务责任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过去一年贾跃亭的新浪微博粉丝数涨到了1600多万。

重要的IPO  华大基因成功上市。珠宝领域周大生通灵珠宝成功上市。李革药明生物成功上市。百世汇通在美国上市。

私有化  香港上市公司百丽国际宣布私有化,银泰私有化。

 PPP项目  今年9月,浙江省政府与复星牵头的民营资本联合体正式签署杭绍台铁路PPP项目投资合同。民营资本联合体中也包括宏润建设陈爱莲吴良定夫妇的万丰。此次签约意味着民营资本在中国铁路投融资领域首次实现控股地位。

 陈发树  去年12月,新华都与云南省国资委及白药控股签署相关协议,以254亿元增资白药控股,获得白药控股50%的股份,间接成为云南白药第一大股东。截至目前,上市公司云南白药的市值已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

彭蕾  1971年出生,阿里巴巴18名创始人之一。2013年领导筹备蚂蚁金服,并出任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旗下支付宝已成为国内非银行支付机构的领头羊,日交易金额突破1700万元。2016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支付流水已赶超中国GDP,其中支付宝占市场份额的54%。另外旗下天弘基金2013年推出的首只互联网基金余额宝,今年6月底规模已达到了1.4万亿元,超过了招商银行去年年底的个人活期和定期存款总额,并直追去年中国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平均余额1.6万亿元。

孙宏斌  今年财富增长625亿。融创中国自去年以来,对外发起的收购案将近20个,总金额超过1300亿元。今年1月,花150亿收购乐视网、乐视影业、乐视致新部分股权,并于7月在贾跃亭辞任乐视网董事长后由孙宏斌出任乐视网新任董事长;同月斥资438亿接盘万达13个文旅项目。今年融创还以26亿元入股链家,获得链家6.25%的股权。

董明珠  带领格力大举进军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她的多元化战略一直备受争议。去年年底,在全资收购议案被股东大会否决后,董明珠以个人名义与王健林和其他三家企业宣布入股珠海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银隆,共同增资30亿,获得珠海银隆22%的股权,珠海银龙整体作价104亿元。

陈峰  海航陈峰今年首次上榜,海航另外还有5位股东也新上榜。海航是过去一年最具活力的海外并购大王。

过去一年大型国内投资并购

l  王健林万达商业将13个文旅项目91%股权以438亿元的价格转让给融创,将77个酒店以199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富力地产。

l  沈文荣沙钢股份宣布拟以229亿元和29亿元全资收购苏州卿峰和北京德利迅达88%股权。苏州卿峰核心资产为英国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Global Switch 49%股权。

l  32岁的张旭豪第一次大型并购:饿了么53亿元收购百度外卖

l  马云阿里巴巴斥资53亿元增持菜鸟。同时,阿里表示,预计未来五年将持续投入1000亿元,用于建设全球物流网络。

l  左晖链家获万科30亿元投资,获融创26亿元投资。

l  马云阿里巴巴入股陈发树新华都,双方将设立合资公司,交易金额未予披露。

l  张劲雪松控股旗下雪松文旅收购中国男装品牌希努尔。

 大型海外投资收购

过去一年,海航陈峰卢志强马化腾马云郭广昌是最活跃的“海外并购大王”。

l  美国陈峰海航旅游440亿元收购希尔顿25%的股权,海航集团400亿元收购美国IT产品分销商英迈。卢志强泛海宣布已完成对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主要资产的收购,另外,泛海拟斥资182亿元收购美国综合金融保险集团Genworth。马化腾腾讯通过旗下黄河投资以120亿元收购特斯拉5%股权。马云蚂蚁金服83亿元收购美国汇款公司速汇金(MoneyGram)。仇建平巨星科技拟8.6亿元收购美国百年制造品牌Arrow。

l  德国陈峰海航耗资360亿元成为德意志银行的最大股东。

l  英国梁建章范敏沈南鹏季琦创建的携程斥资120亿元收购英国机票预订平台天巡Skyscanner。张松桥中渝置地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以101亿元买下英国伦敦金融城最高楼利德贺大楼(Leadenhall Building),另外,中渝置地斥资25亿元买下伦敦写字楼One Kingdom Street。祥祺陈红天36亿元买下伦敦写字楼20 Canada Square。莱茵达控股高继胜18亿元收购英超南安普顿俱乐部80%的股权。

l  日本王剑峰均胜电子拟108亿元收购日本汽车气囊制造商高田的主要资产。

l  东南亚马云阿里巴巴将向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再投资67亿元。陈峰海航实业拟斥65亿元要约收购新加坡物流公司CWT。

l  印度郭广昌复星收购印度药企Gland Pharma 74%股权,这一交易是迄今为止中国内地医药企业所进行的最大海外并购案。

l  意大利叶远西广田控股拟斥资37亿元收购骊住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意大利幕墙企业帕玛斯(Permasteelisa)。

l  俄罗斯郭广昌复星11亿元收购莫斯科沃兹德维任卡(Voentorg)中心写字楼。

l  瑞士郭广昌复星携手七匹狼对正在挂牌出售的瑞士奢侈品公司Bally提出了收购报价。

十大快递人物  “快递大王”王卫今年以1500亿财富首次登上胡润百富榜。其他最具影响快递人物还有:菜鸟马云沈国军、京东刘强东、中通赖海松、圆通喻会蛟张小娟夫妇、韵达聂腾云陈立英夫妇、申通陈德军陈小英,以及苏宁张近东

 有趣点

少壮派

148位年龄小于40岁的少壮派上榜,比去年减少33人。其中71人是白手起家的,比去年增加7人。

浙江旭升股份徐旭东之女徐若桐和浙江闰土股份张爱娟之女阮靖浙是最年轻的上榜者,仅20岁;其次是中海达廖定海之子廖文,24岁。去年最年轻的是19岁。

上榜人数最多的公司阿里系仍然是上榜人数最多的公司,竟然有43位股东上榜(其中4位女性),比去年新增25人;其次是沙钢和今年新增4人的日照钢铁,分别有9位股东上榜;“养鸡大王”温氏和今年新增的顺丰,分别有8位股东上榜。海航中融新大也是今年新增的,分别有6位股东上榜。

上榜人数最多的公司

公司 人数
1 阿里系 43
2 日照钢铁 9
2 沙钢 9
4 顺丰 8
4 温氏 8
6 美锦能源 7
6 信威 7
8 鼎晖 6
8 海天味业 6
8 海航 6
8 九鼎 6
8 中融新大 6

来源:《36计·胡润百富榜2017》

阿里系43位上榜股东

姓名 财富(亿元) 年龄
1 马云家族 2000 53
2 彭蕾 * 400 46
3 曾松柏 140 51
3 韩歆毅 140 40
5 井贤栋 120 45
6 胡喜 70 37
6 屠剑威 70
6 阳振坤 70 52
9 范驰 55
10 樊路远 45 45
11 倪行军 42
11 赵颖 42 44
13 袁雷鸣 41 41
14 谢世煌 35 47
15 陈亮 34
15 黄辰立 34 37
15 徐蔚 34
15 俞峰 34
15 俞胜法 34 53
20 陆兆禧 30 48
21 郭树强 28
21 刘曙峰 28 47
21 彭政纲 28 48
24 邵晓东 27
25 蔡景现 26 41
25 方永新 26 44
25 孙利军 26 41
25 俞永福 26 41
25 郑俊芳 * 26 44
30 许寄 21
31 曾鸣 20 48
31 戴珊 * 20 41
31 姜鹏 20 44
31 金建杭 20 48
31 彭翼捷 20 39
31 邵晓峰 20 52
31 童文红 * 20 47
31 王坚 20 55
31 王帅 20 43
31 吴泳铭 20 43
31 武卫 20 50
31 俞思瑛 20 43
31 张勇 20 46

来源:《36计·胡润百富榜2017》

* 女性

 话语权:拥有话语权的比例连续两年下降之后,从去年的9.4%回升到10%,五年前上榜企业家拥有话语权的比例高达15%,十年前也是10%。上榜企业家中,213 位是全国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比去年增加19位,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增加26位到125位,政协委员增加11位到88位。

88位全国政协委员中,有7位是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许家印卢志强王文彪南存辉孙荫环刘长乐茅永红

另外有:

3位十九大党代表,其中李登海连续三届成为党代表,另外党代表还有吴少勋潘刚

9位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彦宏李河君徐冠巨苏志刚周海江潘刚许健康孙荫环茅永红

 社会影响力赵薇仍然是微博最红的企业家,新浪微博粉丝超过8000万;王思聪超越马云第二红。

姓名 新浪微博粉丝数(人数变化)(万人)
1   – 赵薇 8050   (+200)
2↑ 王思聪 2341   (+257)
3   – 马云 2271   (+158)
4↑ 潘石屹 1841   (+3)
5↑ 贾跃亭 1650   (+196)
6↑ 雷军 1515   (+161)
7   – 俞敏洪 1457   (+14)
8↑ 周鸿祎 1181   (+31)
9   – 徐小平 1170   (0)
10↑ 张欣 1013   (-2)
11↑ 王长田 883   (+4)
12↑ 江南春 824   (-3)
13↑ 史玉柱 788   (+9)
14↑ 李亦非 728   (-2)
15↑ 蒋锡培 698   (0)
16↑ 汪潮涌 533   (-4)
17↑ 蔡文胜 477   (-2)
18↑ 陈光标 474   (+4)
19↑ 李国庆 459   (+4)

来源:新浪微博人气排名,数据截止到9月28日

↑对比去年排名上升  ↓对比去年排名下降  -对比去年排名不变

 市值最大的公司阿里巴巴今年市值成功突破三万亿,腾讯也接近三万亿。胡润表示:“由于8月15日之后港股和美股股价波动较大,这张表上我们看的是10月6日的股价。”

公司 市值(亿元)
1 阿里巴巴 30100
2 腾讯 28400
3 平安保险 9900
4 华为 7500
5 百度 5670
6 蚂蚁金服 4000
7 京东 3670
8 恒大 3370
9 滴滴 3300
10 海康威视 2950

来源:胡润研究院

遇到麻烦的富豪

今年有麻烦的富豪有5位,还在狱中的、尚未宣判的、正在调查的、被监视居住的和下落不明或在国外的各有1位。另外,破产的有1位;去世的有3位。

还在狱中  国美黄光裕

尚未宣判  华美国际张克强

正在调查  鑫通白凤鸣

被监视居住  雨润祝义财

下落不明/在国外  盘古氏投资掌门人郭文贵因涉及多宗犯罪潜逃国外,已不在榜单上。

破产  李彬兰创办的新一佳欠债10.8亿,开始破产清算。

去世  江苏恒宝股份前董事长60岁的钱云宝去世,股份由其儿子钱京继承。甘肃大禹节水前董事长53岁的王栋去世,股份由其妻儿仇玲王浩宇继承。四川中光防雷前董事长79岁的王德言去世,股份由其女儿王雪颖继承。

此外,肖建华据传协助调查,但没有正式新闻,肖建华仍然在今年榜单上,财富300亿元。

离婚  湖南梦洁家纺创始人姜天武与其妻子伍静离婚,财产分割后不够上榜门槛。

隐形富豪

有些企业家将企业做到了很大,但因为复杂的股份结构而未能上榜,但他们同样值得尊敬。

管理层中的股东  由于隐身在职工持股会之后,今年我们依然无法评估海尔的张瑞敏、平安保险的马明哲的财富、华为的孙亚芳。但无法否认的是,以他们为核心的管理团队控制着大量的财富与资源。

吴小晖  不清楚他在安邦的股份。

徐文荣  不清楚他在横店集团的股份。

吴仁贵  不清楚他在华西村的股份。

庄启传  不清楚他在浙江纳爱斯集团的股份。

吴国迪  埃力生集团董事局主席,不清楚他的股份。

李晓华  不清楚他在华达集团的股份。

邓文迪  和默多克离婚后还不清楚能拿到多少钱。

另外,由于没有确切的资料,所以未能计算她们的财富,比如:因雇凶杀人而被执行死刑的富豪袁宝璟的第二任妻子卓玛;远洋的高彦明因目前航运行业整体萎靡,所以企业状况暂时无法判断。类似腾讯这样的公司,应该有很多员工上榜,但是从公开渠道无法知晓。还有一些比较大的独角兽公司,因为在国外注册,所以股份情况很难查到。

 企业家做慈善

浙江物流大王,传化集团创始人,56岁的徐冠巨及其家族今年以30亿捐赠额成为中国首善,目前以200亿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腾讯五虎”之一,46岁的陈一丹以22.5亿捐赠额连续第二年保持第二。地产大亨许家印捐赠12.4亿元排名第三。

 前十名慈善家

姓名 捐赠额(亿元人民币) 主要捐赠方向 公司 年龄
1 * 徐冠巨家族 30 社会公益 传化 56
2 – 陈一丹 22.5 教育 腾讯 46
3 ↑ 许家印 12.4 扶贫、社会公益、文化、教育 恒大 59
4 ↑ 卢志强 11.6 教育、扶贫 泛海 65
5 * 陈天桥、雒芊芊夫妇 8.1 医疗 盛大 44
6 ↓ 王健林家族 6.5 扶贫、社会公益 万达 63
7 ↓ 黄如论 4.54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扶贫 世纪金源 66
8 * 胡葆森 4.53 基础设施建设、教育 建业 67
9 * 杨国强、杨惠妍父女 4.46 扶贫、社会公益、教育 碧桂园 62、36
10 * 熊新翔 3.9 教育 博恩 49

来源:《2017胡润慈善榜》,统计了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的现金捐赠、和现金相关的捐赠、有法律效力的承诺捐赠

*表示对比去年新进入前十名 ↑表示对比去年排名上升 ↓表示对比去年排名下降 –表示对比去年排名不变

 富豪属相解读

属相 2017% 2016排名 首富
1 12.4% 1 张近东
2 10.4% 3 马云
3 9.5% 2 龚虹嘉、陈春梅夫妇
4 8.7% 4 严昊
5 8.4% 5 李彦宏
6 8.0% 6 许家印
7 7.6% 7 何剑锋
8 7.5% 8 王健林
9 7.2% 9 杨惠妍
10 6.9% 9 张志东
11 6.8% 11 马化腾
12 6.6% 12 方威

来源:《36计·胡润百富榜2017》

富豪姓氏解读

姓氏 2017% 2016排名
1 7.1% 1
2 6.5% 2
3 6.4% 3
4 5.6% 4
5 3.9% 5
6 2.7% 6
7 2.5% 6
8 2.4% 8
9 2.2% 9
10 2.1% 11
11 1.8% 10
11 1.8% 12
11 1.8% 12
14 1.7% 14
15 1.6% 15

来源:《36计·胡润百富榜2017》

全球十亿美金华人富豪分布

居住地 人数
1 中国大陆 647
2 香港 66
3 中国台湾 35
4 新加坡 13
5 泰国 8
5 美国 8
5 印度尼西亚 8
8 菲律宾 6
9 马来西亚 5
10 澳门 1
总计 797

来源:胡润研究院

 历年对比

总上榜人数比五年前翻了一倍,是十年前的近3倍,是15年前的20多倍。平均财富比五年前上涨50%,是十年前的近2倍,是15年前的5倍多。前十名上榜门槛是五年前的3倍多,是十年前的3倍,是15年前的近37倍。

今年前十名中涉足IT行业的最多,有4位,涉足地产行业的减少到3位;五年前,前十名中来自地产行业的最多,占到一半,其次是饮料和IT行业各有2位;十年前,前十名中来自地产行业的占到6成。15年前来自地产行业的占到7成。

对比五年前,财富增长最大的赢家基本都在今年前十名中,财富缩水最多的包括:三一梁稳根、日照钢铁杜双华、雨润祝义财、美特斯邦威周成建和中信泰富荣智健等。

2017前十名 2012前十名 2007前十名 2002前十名
姓名 财富(亿元) 姓名 财富(亿元) 姓名 财富(亿元) 姓名 财富(亿元)
许家印 2900 宗庆后家族 800 杨惠妍 1300 荣智健 68
马化腾 2500 王健林 650 张茵家族 770 许荣茂 62
马云家族 2000 李彦宏 510 许荣茂 550 孙广信 48
杨惠妍 1600 严彬 500 黄光裕 450 鲁冠球 46
王健林家族 1550 梁稳根 460 张力 420 陈丽华 45
王卫 1500 刘永行家族 450 彭小峰 400 刘永好 43
李彦宏、马东敏夫妇 1250 马化腾 410 荣智健 400 叶立培 43
何享健、何剑锋父子 1150 吴亚军家族 380 许家印 400 刘永行 38
严昊家族 1150 许家印 350 张近东 380 郭广昌 30
丁磊 1100 陈丽华 340 郭广昌 360 刘汉元 30
李书福、李星星父子 1100

来源:胡润研究院

历史数据

年份 上榜人数 十亿美金富豪人数 百亿富豪人数 20亿富豪人数 门槛(亿元) 平均财富(亿元) 首富 首富年龄 首富财富(亿元)
1999 50 0 0 8 0.5 荣毅仁 83 80
2000 50 1 1 11 3.5 荣毅仁 84 150
2001 100 0 0 19 5 15 刘永行、刘永好兄弟 53、50 83
2002 100 0 0 15 7 15 荣智健 60 70
2003 100 0 0 24 9 19 丁磊 32 76
2004 100 3 1 47 12.5 25 黄光裕 36 105
2005 400 7 5 81 5 35 黄光裕 37 140
2006 500 18 10 178 8 22 张茵家族 49 270
2007 800 106 65 447 8 42 杨惠妍 25 1300
2008 1000 101 50 444 7 30 黄光裕 39 430
2009 1000 129 75 576 10 39 王传福 43 350
2010 1363 189 95 772 10 39 宗庆后家族 65 800
2011 1000 254 129 1000 20 59 梁稳根 55 700
2012 1000 251 120 972 18 54 宗庆后家族 67 800
2013 1000 315 148 1000 20 64 王健林 59 1350
2014 1271 354 176 1271 20 64 马云家族 50 1500
2015 1877 596 333 1877 20 73 王健林家族 61 2200
2016 2056 594 342 2056 20 72 王健林家族 62 2150
2017 2130 647 400 2130 20 81 许家印 59 2900

 历年上榜门槛

年份 10名门槛(亿元) 50名门槛(亿元) 100名门槛(亿元) 500名门槛(亿元) 1000名门槛(亿元)
1999 10 0.5
2000 22 3.5
2001 35 9 5
2002 30 12 7
2003 40 15 9
2004 45 19 12.5
2005 63 26 17
2006 110 42 30 8
2007 360 120 75 16
2008 200 100 68 17 7
2009 280 145 75 22 10
2010 330 155 95 28 15
2011 360 170 110 37 20
2012 340 150 105 35 18
2013 375 180 120 40 20
2014 450 200 135 45 24
2015 650 300 205 70 39
2016 780 305 220 75 40
2017 1100 400 265 80 45

 编制方法

胡润研究院收集了候选人的所有公开信息并进行反复交叉核对,使用市场价值来评估企业家拥有的财富。我们的信息来源主要有四个渠道:第一是所有重要的中、外媒体报道;第二是股市公告,包括国内和香港主板、创业板、新加坡、纳斯达克、纽约、多伦多、伦敦和悉尼证券市场;第三是实地采访,我们的团队走遍全国各地,采访企业家、记者和当地政府机关并参加相关研讨会;第四是我们十年来建立起来的遍布全国的有效信息网络和巨大的数据库。我们联系了榜上的大多数人以及其他许多最终没能上榜的人。我们不否认这张榜单会因为某种原因而漏人的可能。我们所指的“中国企业家”,是那些出生在中国并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人,而不考虑他们现在的护照或国籍是哪里。胡润研究院今年继续尽量拆分了兄弟姐妹的财富。

上榜富豪上市公司财富计算的截止日期为2017年8月15日,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比例按照1:6.7计算,港币与人民币的兑换比例按照1:0.85计算。

来源:胡润百富网

]]>
极光大数据:95后的freestyle,看重诚信,择偶不将就 //www.otias-ub.com/archives/641159.html Tue, 10 Oct 2017 10:32:24 +0000 //www.otias-ub.com/?p=641159 95后最看重的品德是诚信,爱国、尊老爱幼、孝顺、乐于助人等紧随其后

  • 一二线城市95后依靠社交圈和公众号获取信息,三线城市95后则主要靠搜索引擎
  • 追星看重文艺气质,不爱大叔御姐
  • 爱电影、爱综艺,也爱二次元,95后明显较前辈更热爱游戏电竞及动画动漫
  • 自信的一代,对前辈与晚辈的评价均不高
  • 近半95后受访者处于月入一蛆(5000元)或以下的状态
  • 95后婚恋观更谨慎也更悲观,不婚族比例达到18%,女生更倾向于不婚
  • 过半95后受访者希望5年内买房,但租房的接受度也高于前辈
  • 网购首先看评价,67.9%的95后购物会被商品好评度所影响
  • 95后女生择偶要求高过男生,最看重男方的身高与经济条件
  • 95后最爱的手机品牌是OPPO,vivo紧随其后
  • 出行首选大都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排名出行城市top5

获取PDF版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

199IT知识星球(原小密圈)已有1400+资深用户、3000+份最新最好的行业文档,欢迎您的加入!

]]>
企鹅智酷:2017中国手机消费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635223.html Wed, 20 Sep 2017 10:32:34 +0000 //www.otias-ub.com/?p=635223

]]>
极光大数据:2017年中国汽车后市场App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634960.html Tue, 19 Sep 2017 14:16:11 +0000 //www.otias-ub.com/?p=634960 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和销量逐年递增,以汽车配件用品、汽车养护、汽车维修、汽车保险销售等方面为主的汽车后市场也随之发展壮大,成为一条蕴含巨大商机的产业链。与之相对应的汽车后市场app也处于逐步增长、蓄势待发的阶段。公安部交管所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超过2.05亿,而极光大数据的报告中,汽车后市场app的整体渗透率仅1.9%,为1819.2万人,还不足汽车保有量的十分之一,或许预示着这个市场还拥有更加巨大的潜力有待挖掘。极光大数据发布《2017年中国汽车后市场app研究报告》,从行业整体、汽车维保、B2B汽配车品电商、车险等领域的渗透率、活跃度等方面入手,从年龄、地域分布、性别比例及兴趣爱好、安卓机型偏好等数据分析以上领域app的用户画像。

观点:

  • 增长迅速,潜力巨大,汽车后市场整体用户规模达1900万;其中,汽车维保市场达730万
  • 途虎养车8月市场渗透率达0.29%,DAU超过13万
  • 平安好车主日新增用户留存率超80%
  • 也许是最“man”的app类别,汽车后市场app男性用户超过八成,80后90后是主力军
  • 二线城市为汽车后市场app用户聚集地
  • 江苏同胞最关心爱车,江苏省汽车维保app用户全国占比最高

]]>
“网红”螺蛳粉真相:七分猎奇,三分真爱 //www.otias-ub.com/archives/632787.html Wed, 13 Sep 2017 10:55:17 +0000 //www.otias-ub.com/?p=632787

螺蛳粉的崛起,一场线上狂欢

2017年7月,#少女为螺蛳粉离家出走#成为了一条百万阅读量的微博话题。

起因是广西钦州一13岁少女离家出走,因为听说柳州螺蛳粉有名而独自坐车去柳州,最后没钱买票回程找民警求助,由此上了新闻……

闻螺蛳粉之“香”而来的,不仅是这位钦州少女。

在另一个半球的西雅图,大一留学生天天也和室友在寝室煮起了螺蛳粉:

今年莫名其妙就流行了起来,国外网站上抢疯了。我们一群人一起在寝室吃,外国人一开门以为我们在聚众煮(shi)。

和许多地方小吃一样,螺蛳粉的发源已不可考。据说在80年代初的柳州,有店家意外发现煮螺蛳的汤配以米粉味道特别鲜美,一经推出大受欢迎,螺蛳粉由此开始风靡柳州……但在相当长时间内,螺蛳粉都只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小众小吃。

不过,过去两年来螺蛳粉突然迎来了一场线上大爆发。不论是电商销量、搜索还是热议趋势,都是大幅上升。

富有争议的“臭”味让螺蛳粉自带话题性,经由各路B站博主的吃播视频、甚至明星微博助推,激发了许多人的感官好奇和体验诉求,进而让螺蛳粉一跃成为“网红”,并进一步转化为了电商平台上的真实购买。

(图片说明:左图为B站上各路博主的螺蛳粉试吃测评、右图为范冰冰为李晨煮的螺蛳粉;图片来源:Bilibili、微博)

目前,活跃在电商平台里的袋装螺蛳粉品牌超过了300个,销量最高的螺蛳粉品牌螺霸王,单日螺蛳粉的线上销量就在5万包左右。

在2017年上半年阿里零售全平台(主要是淘宝和天猫)的“方便面/粉丝/米线”类品牌销量TOP15榜单上,就出现了三家螺蛳粉品牌。

螺霸王2015年10月上线电商,该公司市场总监冯博文给DT君介绍,公司整个2015年总营收只有700万,但2017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了1个亿。

所以,在如此爆发有力的线上螺蛳粉市场背后:

  • 闻“臭”而来的螺蛳粉粉丝究竟是谁,他们因何被打动?
  • 这是一场集体猎奇还是一种新饮食需求的真实崛起?
  • 螺蛳粉的线上狂欢还能持续多久?

这些问题,DT君打算结合电商数据来一一探究。

90后“一己之力”捧红螺蛳粉

2017年,来自浙江的90后阿拉丁生平第一次网购了一箱螺蛳粉,

淘宝专门找的这个牌子(好欢螺)的螺蛳粉,因为朋友说好吃,推荐的。

如下图,结合时间变迁来看,阿拉丁这样的90后是这股螺蛳粉热潮的主力推手,2016年下半年起,他们的订单量占比超过了八成。

这些伴随互联网成长的年轻人,对于捕捉最新最热的网络热点具有天然的敏感度,对于新事物也富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尝试的勇气。

另一个互联网化程度较高的群体80后,则与90后一起包揽了几乎全部螺蛳粉网购订单。与他们相比,其他年龄段的螺蛳粉订单比例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与螺蛳粉消费者年龄结构变迁对应的,是学生党明显增长的订单量占比。2017年上半年,三分之一订单来自学生。同时,公司职员也是另一个螺蛳粉的主力消费群体,同期订单占比接近三分之一。

那么这些主力的90后、学生党又都生活在哪里?

这张螺蛳粉消费者的城市线级变迁图或许能给你一定参考。从下图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三线及以下消费者开始网购螺蛳粉,2017年才开始上瘾的阿拉丁就来自于浙江某县城。

猎奇少年与吃播文化

热购螺蛳粉的年轻粉丝们,对螺蛳粉的忠诚度究竟如何?

毕竟,螺蛳粉的“臭”并不是谁都能接受,在DT君的用户调研中,来自魔都新婚不久的80后王小羊就“控诉”说,“淘宝上买过,(吃完)两双筷子直接扔了……”

还得是数据说话。

如果把在近一年内仅购买过一次螺蛳粉的消费者看作是粉丝群里的猎奇分子,把同期购买螺蛳粉两次及以上的消费者归为真爱粉,那么我们从阿里销售数据中看到的结论是:真爱粉与猎奇分子是三七开分布。

即在近一年购买过螺蛳粉的消费者中,68%仅下单购买过一次,约17%的消费者在近一年内回购过一次。

所以猎奇者是谁?谁又是真爱粉?

我们再进一步对比各年代出身消费者的复购情况后看到:

论猎奇者(近一年内仅购买过一次的用户)占比,00后完胜,占比超过了八成。其次分别是70、50后,他们中超过七成消费者在近一年内仅购买过一次螺蛳粉。

相反,消费主力80、90中猎奇者占比相对较低,均不及七成。反过来看,即他们当中的真爱粉占比相对较高,均超过了三成:

而从职业来看,学生、个体户和工人中猎奇者的占比又略高过了白领们。反之,即公务员、科研人员和公司职员们中真爱粉占比相对较高。

00后、学生……咦,这不正是带火螺蛳粉的吃播节目围观群众的代表性身份标签嘛。

吃播其实就是博主们坐在家中网络摄像头前,向网友直播或录播自己吃饭过程,这种美食“综艺”形式最早兴起于韩国,后经搬运,在日本、中国走红。

(图片说明:拥有101万微博粉丝的娱乐博主山下智博和两位B站博主一起煮吃螺蛳粉)

中国最大的吃播节目集散地B站的董事长陈睿曾经公开表示,这个平台上17岁以下用户是绝对主流,接下来是18到24岁的用户,25以上的用户加起来不到10%。

而螺蛳粉的猎奇少年们,很多就是在B站、微博围观“吃播”节目后下的单,螺蛳粉的“吃播”弹幕里也经常可以感受到粉丝们跃跃欲试的心情:

(图片说明:美食博主“大胃王密子君”在吃播螺蛳粉)

博主们的带货行为也成功引起了品牌的关注,螺霸王在看到山下智博等博主的节目后开始与他们联系探索合作。

只不过,借助博主们触达这些00后之后,单纯好奇的尝鲜心理让他们可以很轻易地即兴下单,但要把他们转化为真爱粉,至少数据来看还有点难。

毕竟,这些还未成长定性的少年们,每天面对的互联网和社交圈诱惑太多,他们可能都没时间停下来去回味这碗螺蛳粉,就得去追赶下一波“网红”事件,去围观更多博主们秀出来的新鲜货儿。

相对来说,真爱粉占比较高的80、90后青年们可不一样。

逐渐安定的工作和生活,让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活品味和食性,一旦他们觉得某个食物符合胃口,就会真爱入坑。

生活在魔都的白领王女士,经不住周围亲友推荐,勉强下单尝试了一次吃了螺蛳粉。没曾想,这一试就喜欢上了它的味道,“我至今回购过3次,最喜欢它的味道,配料也蛮丰富。”

DT君问王女士她究竟啥时候会想要嗦一碗:

Whenever I crave for it

而另一位螺蛳粉拥趸上官的表白更加火热:

无法抵挡那种对味蕾浓烈刺激的向往,哪怕吃完以后会拉肚子,哪怕吃的时候头皮滚烫发麻,18度空调也阻挡不了汗液的分泌,但嗦螺蛳粉就是一种信仰。

螺蛳粉有点像臭豆腐,不喜欢的人避之不及,喜欢的人趋之若鹜。“我们感觉他们吃螺蛳粉初始的印记对他们的影响很大。第一次吃认可了,就会一直吃下去。”冯博文说。

这些真爱党,才是未来支撑螺蛳粉热度持续的中坚力量。DT君爬取了线上销量最高的三款螺蛳粉评论,发现评论文本中出现频率前三的词汇分别是:好吃、味道和回购。

真爱与地缘

螺蛳粉以臭闻名。这充满争议的味道,要从螺蛳粉的制作说起。一碗正宗螺蛳粉的诞生,熬汤、制粉和配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图片说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炒螺、熬汤、制粉和配料过程;图片来源:《纪录广西》)

炒螺蛳要用沙姜、八角、桂皮、南姜以及香叶、草果等等13种香料来炒;高汤要熬七八个小时;螺蛳粉的米粉也要求用陈年的老米做,更Q、更有嚼劲。

而这些前序都还只负责鲜,这最过瘾的酸辣还得靠最后爽口的配菜。

酸笋、油炸腐竹、酸豆角、萝卜干、花生、辣椒油,一切的配置都要恰到好处。其中的酸笋通常被认为是螺蛳粉臭味的来源,但也被柳州当地人视为一碗螺蛳粉里的精华所在。

(图片来源:《舌尖上的中国》第1季节目中称,酸笋是螺蛳粉最重要的辅料。)

正因为酸辣鲜爽烫缺一不可,所以在广西之外,能沉迷于这种口感的真爱粉,多半是重口味爱好者。

结合各省份螺蛳粉消费者回购数据可以看到,猎奇者占比排名靠前的,大都是与广西地理位置上相去甚远的北方省份。也许,在类似快手等视频直播风靡的东北,人们通过视频博主了解到了螺蛳粉并由此产生好奇大胆下了一单,但因为更爱面食且口味不对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而除了广西本省之外,真爱粉占比较高的分别是广东、陕西、北京、云南、湖南等省份,或为广西近邻,或为口味相投地区。爱吃油泼面子的重口味陕西人自然能够适应重口味的螺蛳粉,而云南、湖南人爱食辣爱嗦粉也是人尽皆知。

略为例外的是北京,不过想想这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群众,且大量是生活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里、愿意尝新的年轻人,入坑者众也能理解。

论网红食物的生命周期

80年代柳州夜市街头的一碗“螺蛳+米粉”,经过三十多年的改良,转身成为今天口味和配料足够精彩的袋装螺蛳粉,并借着社交网络的流行文化迎来了自己的爆发。

而且,作为一种速食食品,螺蛳粉的逆袭,还是发生在在传统方便面走衰的阶段:

“这个分量必须要说一下,简直是巨量,里面料不知道比康帅傅,统一等泡面高到哪里去,而且煮出来是一大盆,别怀疑,真的是盆,不是碗。”

“味道很好,已经代替家里的泡面了。”

不过,螺蛳粉的爆红,会只是一个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促成的热点事件么,这场线上狂欢真的可持续吗?

业界并不乐观。

在另一个畅销螺蛳粉品牌好欢螺的电商运营负责人韦大看来,电商和社交网络的数据表明螺蛳粉在未来还会持续2-3年的火爆热度,之后会逐渐放缓增长。

冯博文也有类似的看法:

我预计螺蛳粉的热度在没有强大外力(比如资本)的推动下难以持续,因此为了延续品牌和螺蛳粉企业的生命力,未来会辅以内容营销和打造“螺蛳味”新品类等方式。

螺霸王正在开发新口味的螺蛳粉和辣油、鸭掌包、螺蛳面等新产品,下半年还打算发力一波新媒体内容营销;好欢螺则坚持电商+内容的品牌路线,想把内容作为电商护城河,一直在和大量网红、自媒体大V合作生产优质原创内容,最近正在和著名网剧《屌丝男士》编剧团队合作新的美食喜剧。

所以接下来,就看螺蛳粉的猎奇和真爱粉们乐不乐意为此买单了。

话不多说,都写到这里了,DT君也终于决定鼓起勇气,以锅和筷子为代价,煮一包试试……至于最后是否会上瘾,你可以亲自来问我呀。

来源:DT财经

]]>
扒了人物关系图谱才明白,《冰与火之歌》为何是个好故事? //www.otias-ub.com/archives/627665.html Mon, 28 Aug 2017 09:36:15 +0000 //www.otias-ub.com/?p=627665 文/程一祥

当你看冰火的时候,你在看什么?

作为一个《冰与火之歌》的资深迷弟,看到如今的冰火电视剧完全脱离书本进度,在第七季里更是抛弃了原作诡谲多变的气质,开始转向画风浮躁、强调血脉喷张效果的好莱坞大片风格,这让我一个原著党深感不满。

在起初追剧的时候,平心而论,我对其中华丽的战争场面、香艳镜头(此处“少儿不宜”)以及高傲的中世纪骑士文化最感兴趣。但随着剧集的发展,我的重心逐渐转向了其中形象丰满的人物身上。他们隐秘的复杂感情、斗智斗勇的角逐、诡谲多变的选择以及背后神奇的魔幻设定,都让我心旷神怡。遂从剧党倒戈书党,弃暗投明。

( 图片说明:宏大的战争场景是冰火这部戏最大看点之一,囧雪复活后的这场私生子大战,高度还原了中世纪步兵、骑兵、弩手配合作战的史实,令人窒息的逼真程度令人惊叹不已。)

电视剧在前五季其实是忠于原著的,但是到了第七季,夜王突变奥运会标枪选手;原最强谋略家小指头堕落为北境第一大混子;囧雪和姑姑突然被爱情撞了一下腰;维斯特洛大陆上到处都是“任意门”…….

(图片说明:由于受电视剧长度的限制,在第七季的冰火中,编剧为了火速推进剧情,抛弃了大量的伏笔和细节,导致bug无数。Instagram等社交网络出现了大量网友自制表情包,讽刺剧组的这种省事儿的做法。图为讽刺囧雪的叔叔班扬史塔克,在第七季第六集莫名其妙地出现然后又牺牲的桥段。图片来源:Instagram @thronesmemes)

对于HBO这种做法,我除了在社交网络上发帖讽刺以外,却也不禁扪心自问:在编剧们已经放弃观众智商的情况下,我为什么还要追剧呢?想来想去,答案只有一个:《冰与火之歌》讲述了一个好故事。因为在看冰火的时候,我并不只是看打仗、香艳、CG的镜头,更吸引我的是这一整个充满血和肉的史诗故事。

那么问题来了,冰火作为一个公认的“好故事”,它的秘诀究竟在哪里呢?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说:人类在演化中获得的讲故事(即描述虚构事物)的能力,是他们称霸世界的关键。人类天生爱听故事,而故事的核心则源于人本身。我认为冰火作为一个好故事,关键就在于其塑造的一个个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所以,我决定从人物入手,分析一下冰火的故事套路,为自己下次吹水“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先亮出我的结论。要写一个好惊奇故事,冰火告诉你,要遵循三原则:

  1. 让“主角”意想不到地死亡
  2. 给“配角”连珠成线地加戏
  3. 让“阵营”有理有据地反转

本文我主要从文本数据挖掘入手,使用了“社交网络分析”的模型和方法(具体操作细节见附录1说明),代码用R实现。数据源为已出版的五本英文《冰与火之歌》小说。

“哎哟我去,主角领便当了!”

当我们刚开始看冰火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以为狼家的Edd Stark是这个电视剧的主角,结果到第一季末尾,“哎呦我去”!咔嚓,被抹了脖子。

然后Edd的大儿子Robb领兵起义,揭开了五王之战的帷幕。我以为:“啊,原来子承父业,Robb才是真主角!”结果到了第三季末尾,“哎哟我去!”咔嚓,狼少主带着媳妇、老娘,一起被抹了脖子。

然后,一路上各色“主角”不是被抹脖子,就是在被抹脖子的路上。“主角便化当”成为了这个剧开始超神的最大利器。

不过,这只是读者们的直观感受而已。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你们以为的主角真的是主角么?第二,大部分故事中,主角有光环的设定是有道理的,因为故事线一般都在主角身上,一旦主角人物死了,故事就没载体继续了。那为什么冰火敢这么“抹主角脖子”呢(想想看,如果工藤新一当初在娱乐场被一棒子敲死了,柯南估计连载不了十几年吧)?

Edd和Robb当然不是真主角。

我统计了已出版的五本书的英文原文,检索了所有出现人物的名字(附录2)。如果两个人物的名字一起出现在14个单词以内,我就认为人物A和人物B有了一次交集,就会在他们之间连一条线(附录3)。然后依据这些人物关系绘制了下面这张《冰与火之歌》社交网络图:

(图片说明:点的大小代表角色的点度,即出现频次;颜色代表walktrap聚类的结果;线的粗细代表联系的紧密程度,颜色与聚类方式一致。聚类问题将在本文第三部分具体讲述。)

这张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原著系列的主要角色。囧雪Jon和小恶魔Tyrion,Stannis,Robb,Robert,Jamie,Cersi的圆圈都很大,而且关系网络密集。相比之下,Robb和Edd就比较小了,而且与他们相似大小的角色还有辣么多,显然他们并不是真主角。

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点是三眼乌鸦Bran。虽然他的圆圈不大,但是与他相连的关系线都很粗,说明Bran的故事线非常集中在某几个人身上,非常呼应他的特殊使命角色。

我们再进一步细化一下主角们之间的人物关系。我用了社交网络分析中最简单计算中心度(Centrality)的方法对主要角色们进行了对比。点度(Degree)表示对于某一个角色A,有多少角色和他有距离为1的直接联系;亲密度(Closeness)表示对于某一个角色A,他与所有角色联系的最短路径的均值;连接度(Betweenness)表示对于角色A,有多少对其他角色的联系必须通过它才能传达。得出的结果如下:

(图片说明:对106个所选角色进行中心性(Centrality)计算,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排名前20的角色名单。)

对比这三个主要指标,这么看,Jon和Tyrion已经把其他人远远甩在身后。虽然在看书的时候,我也已经隐约猜到,但是从数据看,还是更加深了我的判断——他们才是真主角啊!(附录4:咦,龙母Daenerys怎么排名这么靠后?) 狼爸、狼少主、鹿国王等人虽然排名也很靠前,但是与他们相似的角色还有很多。所以你们就安心的领便当吧。

既然狼爸Edd他们不是真主角,为什么我们还会对他们的死感到惊讶呢?

这也许与老马丁的写作方法有关。冰火采用的是POV视角写法,每个章节都是以一个角色的视角来叙述的,而Edd是第一本书的最主要叙事者,占了18.5%的篇幅,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他是主角。

“龙套哥,这里有个主角,你来客串一下”

不过,虽然不是主角,但是Edd好歹也是主要角色之一啊,怎么敢说砍就砍呢?

这就涉及到了第二个原则:给配角们连珠成线地加戏。

让我们挑一个我最爱的配角看一下——美人Brienne。

(图片说明:与Brienne有关的社交人物关系图)

Brienne是剧中骑士精神的典型代表,可以说是黄金配角了。作为一个配角,你可以从图中看出他的人物关系是多么复杂,与狼家、鹿家、狮家都有联系(期待与詹姆的爱情戏)。在电视剧里,他与其他配角猎狗、野人托蒙德等的对手戏也让人津津乐道。

另外,敢砍主要角色,马丁老爷子依托的是庞大复杂的人物线——少你一个根本不影响叙事。比如说,我们去掉上面那张图里的已经抹脖子的角色,看看这张关系图有什么变化。

(图片说明:把已知死亡角色删去后的社交网络图)

答案是变化不大,即使去掉了这些最主要的连线,整个社交网络仍然是一个整体,整个冰火的人物关系网络还是清晰、密集、复杂的。更重要的是,我么能更清楚地看到谁可能是真正的核心人物了(囧雪?小恶魔?)。

所以回到我们刚开始提到的主配角问题:看到这儿,我想你也明白了:虽然凡人必有一死,但是死的确实都是“凡人”啊。

另外,只有网铺的够大,才能在制造“惊吓”的同时不影响主线叙事。然后,让所有的配角也形象丰满、散发光彩,是这个故事好看的又一重要原因。

“我以前没的选,现在我想做个好人”

最后一个原则:让“各阵营”有理有据的反转。分阵营、反转永远是观众最喜欢看的戏码之一。阵营能够有效梳理庞杂的人物关系,制造足够有冲击力的戏剧矛盾;人物的反转则可以丰富角色形象,从多方面的减轻文艺作品中角色脸谱化问题。

来看看冰火是怎么做的。

在我们最开始的全角色社交关系网络里,共有106个角色节点,1254条人物联系,65024层关系链条。网络直径Diameter为4,密度Density为0.225(附录5)。从整体来看,这是一个不错的社交网络,说人话,就是这个网络连通度发达,但是内部仍然有分离的可能,并不是浑然一体。所以,接下来,我们就用Walktrap算法对网络进行聚类(附录6),聚类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 图片说明:Walktrap算法将106个角色主要分成了5类,modurality为0.38,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标出。)

在聚类的结果中,可以看到角色们基本按照剧情发生的地理位置被归类。以囧雪为代表的守夜人故事线(黄色);狼少主、小剥皮代表的北境故事线(紫色);布兰代表的长城之外故事线(蓝色);龙妈代表的海外故事线(橙色);以及最大最密集的小恶魔、瑟后、詹姆、三傻、斯坦尼斯为代表的君临故事线(绿色)。

冰火对于分阵营的套路是一个典型的分总模式。在最大聚类里(绿色),几乎聚集了狼、狮、鹿、龙等各大家族的核心人物,还包括小指头、瓦里斯公公等独立角色。所以君临故事线是冰火各色门派博弈的主战场, 各阵营的冲突在这里集中地发生。同时,围绕君临,还有其他四个其他阵营。

至于角色的反转,如果再把上图加一个时间维度,则角色反转的效果就更加清晰了。(附录7)例如小恶魔的俄狄浦斯式转变。由于时间原因,这一部分就不再详述,大家可以代入一下猎狗、詹姆的经历感受之。尤其是当你看到第七季詹姆单骑屠龙的镜头,人们感叹他骑士精神的冲锋时,已经忘记他也曾经犯下一手将布兰摔残的罪。如今他想做个“好人”,那当然是选择原谅詹姆啦。

“野鸡版”剧透预警—— 冰火大结局

百闻不如一见,百说不如一练。鉴于我用视角网络分析的结果,我秉承老马丁的写作套路,提前为大家草拟的一份“大结局”。

我预测,在剧集结尾,长城轰然倒塌,异鬼大举入侵。所有维斯特洛的城市居民开始抗击异鬼,最后退守君临,进行君临保卫战。君临融合所有家族和角色,各家族暂时放下成见,一致攘外,暂停安内(聚拢阵营,对外反转)

(图片说明:HBO已经放出了最终季的海报,图中夜王骑着龙爬上了长城。异鬼最终突破长城大举入侵的情节,应该已经不难预测了。)

在战斗过程中,黄金配角山姆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异鬼重要弱点,在最后关头引导囧雪、小恶魔和龙妈等人类对抗异鬼的主力军,最后艰难地取得胜利。(配角的故事线要发挥重要作用)

但胜利的代价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他们最终全部力战而亡(没错,全都要领便当,因为反正要完结了,当然更需要意想不到地死亡了!)

人类虽然最终击退了异鬼,但是内部的纷争再起。各大家族又开始为了权力而无休止地争斗。绿先知布兰在洞悉了这一切后,终于看透:不论时间过多久,人类总会重复犯下相同的错误,这是一个终极西西弗斯困局。人类始终无法相互理解,能让他们停止争斗的方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适时再次从外部施加压力,让一切从头再来。

于是他用魔法重新筑起长城,然后,自己走出长城之外,将龙晶插入了自己的心脏,变身成为新的夜王。

“凛冬将至。”

(感谢东莞熊女士对本文的技术支持)

附录

  1. 社交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是指基于信息学、数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融合理论和方法,为理解人类各种社交关系的形成、行为特点分析以及信息传播的规律提供的一种可计算的分析方法。社交网络(或社会网络)的概念在1954年由J. A. Barnes最先提出。
  2. 在分词统计人物关系时,我手动修改了两个参数:第一是人物代号,例如Tyrion在剧中还经常被称作小恶魔(Imp)、侏儒(halfman)等,我将其统一为官方名称,统一的标准参考冰火维基;第二是边缘人物,在全书中有全名的角色过多,我手动删除了其中关系数过小的人物,最后保留了106个核心人物。
  3. 统计人物关系的方法来自于Andrew.J.Beveridge教授,他是玛卡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 College)数学系副教授。2016年的时候他与他的学生Jie Shan就用网络科学分析了《冰与火之歌》的人物关系(Network Of Throne),但是数据样本仅仅是第三卷A Storm of Swords。我增加了样本量,将统计范围扩大到了已出版的全部5卷。Andrew教授用的是15个单词的标准。我统计了全书文字,发现全书平均句长约为14个单词,于是将范围修改为14。
  4. 从主观感觉来说,龙妈Daenerys确实是书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但是数据的统计结果并没有显示出来。主要原因是龙妈常年在维斯特洛大陆以外的地区活动,与主要角色们的交集过少,所以在统计中不算显眼。使用Pagerank算法的话可以有效减少地域的影响,但是本文没有更深入探讨。
  5. Density网络密度,即刻画网络中节点之间联系的密集程度,数学意义为网络中实际存在的边数与可容纳的边数上限的比值。
  6. Walktrap算法是一种随机游走算法,基本的聚类思想是:从一个顶点向下一个顶点移动时,以相等的概率来选择当前顶点的一个邻居作为下一个顶点。
  7. 由于时间有限,就没有添加时间维度的分析。Teradata数据网站的作者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他们以冰火中大事件为时间节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相关分析。虽然主题是预测角色死亡,但是方法值得借鉴。
  8. 本文数据处理和分析部分使用了R和python完成,涉及到的主要package是igraph。为了避免重叠效果,最后社交网络制图用gephi呈现。更多的分析过程、数据、代码,已经保存在github中,欢迎一起探索研究。

 

来源:DT财经

]]>
极光大数据:中国移动视频APP行业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626915.html Fri, 25 Aug 2017 10:37:25 +0000 //www.otias-ub.com/?p=626915 从电视发明并普及以来,视频节目一直是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从电视到PC再到移动端,内容载体的变化也让移动视频app顺利地接过了流量入口的重任。巨大的用户基础使得移动视频app行业的整体覆盖率在所有移动应用垂直行业中一直居于前列,其所带来的流量与想象空间也使得这个行业成为互联网巨头与投资机构的必争之地。报告详细分析中国移动视频app行业的渗透率、增长速度、用户忠诚度、活跃度、用户使用习惯等数据。

观点 :

  • 这是流量主战场之一,7月份移动视频app用户规模为6.42亿,近一年维持较为稳定状态
  • 两强相争胜负难分,腾讯视频、爱奇艺市场渗透率均在40%左右,而多数移动视频app市场渗透率在10%以下
  • 腾讯视频app过去半年DAU均值破亿
  • 移动视频app用户忠诚度低,多数移动视频app独占率在20%以下
  • 广东省是移动视频app用户集中地,广州、深圳、东莞进入移动视频app渗透率top 10城市
  • 爱奇艺女性用户占比更高,腾讯与优酷用户则男女比例相近

来源:界面

]]>
阿里:网红互联网消费影响力指数 //www.otias-ub.com/archives/626383.html Thu, 24 Aug 2017 09:40:31 +0000 //www.otias-ub.com/?p=626383 该榜单由阿里数据 基于阿里巴巴互联网零售平台的海量消费行为数据,从消费者对网红的兴趣度、网红对消费者商品消费的影响情况以及围绕网红及其关联商品、店铺的交易情况,对活跃中的网络红人在网络消费领域的影响力进行量化,最终获得了50位网红的互联网消费影响力指数(ICT Index)

综合后的量化分值来看,雪梨、张大奕、于momo、林珊珊、ANNA、赵大喜、阿希哥、金蘑菇菇、Lin(张超林)、美美的夏夏入主网红互联网消费影响力TOP10

其中,雪梨无论是从三项指标的综合得分来看,还是从消费者的兴趣度,和关联店铺交易热度两个细分指标上都名列第一,表现出了不俗的实力。


 

1)女装:网红渗透消费领域的第一站
50位最具互联网消费影响力的网红是由阿里数据在一定时间段内对网络零售平台中的搜索数据进行了文本分析等数据科学工作筛选得出。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50个网红所关联的商品和店铺集中覆盖在服装行业。

以女装为代表的细分行业,成为了网络红人进军消费领域的第一站。沉淀了大量固定的粉丝之后,网红们也陆续朝周边行业渗透,比如雪梨,除了拥有“钱夫人家”女装店铺之外,也同时经营了“雪梨生活”美妆店铺。网红Lin(张超林)则经营着女装和童装。

我们同时发现,母婴、美妆等功能属性更聚焦的行业,也出现了不少具有影响力的网红 :横向比较来看,母婴类网红辰辰妈的综合影响力指数就力压周扬青。男性服饰网红MPstudios也因聚焦在网红竞争力较小的男装领域,成为了唯一一个入围了50个最具网络消费影响力的男装行业网红。

 

2)从人气到影响消费;网红仍需要学习

阿里数据的网红互联网消费影响力指数(ICT Index)从搜索角度和成交角度来分别考量消费者对网红的兴趣——消费影响力的兴趣度指标和网红在消费者群体中的吸金能力——消费影响力的交易热度指标。

从公布的这两类指标排名来看,阿里数据发现:网红的人气和吸金能力并不能划上等号。兴趣度指标Top10与交易热度指标Top10的差异几乎过半。
 

 

类似卢洁云、滕雨佳等网络红人,能受到大量消费者的关注和兴趣。从兴趣度指标上看:13C夏艺华、小宜、卢洁云、alu、滕雨佳均属于属于人气虽高,却无法转化为落地消费。

而相反的,赵大喜、ANNA、金蘑菇菇、爱吃小番茄的番茄则属于其商品店铺的交易热度表现不错,但他们在人气打造、知名度上仍有提升的空间。

阿里数据同时发现,位于综合排名TOP10的网红,他们在人气和吸金能力上的表现较为稳定。位于前7名的网红,他们在兴趣度和交易热度的排名情况并无变化。

 

 

3)网红背后是高消费和高忠诚度
在计算分析网红背后商品的成交情况,阿里数据发现以50位网红为代表的影响力人物,他们已经可以吸引到一批高消费群体。

网红互联网消费影响力指数显示, alu,作为关联商品、店铺成交均价最高的网络红人,在近3个月时间内其相关商品和店铺成交均价达到了393元,接近400元。

紧随alu,排在第二位的张悦儿,其相关店铺商品成交均价也达到了300元。alu、张悦儿所影响的商品集中在女装领域,300、400元的成交均价在夏季女装商品中处于中高端水平。

 

从消费年龄上看,影响力TOP10网红们吸引到的粉丝群体年龄基本吻合。集中分布在24岁到28岁之间。这一年龄阶段背后的粉丝群体实际上已经摆脱了职场菜鸟的阶段。换而言之,职业轻熟女更愿意为网红背后的店铺、商品买单。

同时我们还发现几乎每一个TOP10网红粉丝中都有一小撮40-48岁年龄段的消费者。

 

在粉丝忠诚度上:7成网红,他们的粉丝能实现3个月内重复购买。其中,辰辰妈的粉丝们在3个月时间段内人均购买9样商品,成为最捧场的粉丝。

 

4)网红 VS 明星:消费差异在于品牌
与同样拥有人气基础的影视明星相比,网络红人在互联网消费影响上与明星最大的差异可能来自于他们各自所吸引的消费群体。

阿里数据选择了综合指数排名第一的网红雪梨,与影视红人杨幂进行比较:在通过比较粉丝年龄差异后发现,网红雪梨粉丝年龄段更聚焦在20-30岁人群,而杨幂的粉丝年龄分布则更为发散。也就是说,作为影视红人的杨幂在人气覆盖上具有更广泛的大众基础。

 

从粉丝背后的消费偏好上,阿里数据同样发现了雷同结论:杨幂所代表的粉丝他们在购物喜好上也更偏好大众消费品牌;而雪梨的粉丝则更聚焦在网络品牌上。

]]>
极光大数据:中国婚恋交友app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626095.html Wed, 23 Aug 2017 10:08:59 +0000 //www.otias-ub.com/?p=626095 互联网及IM软件的出现,使人们交友的对象不再受地理坐标的限制。而婚恋交友平台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婚恋交友模式的变革。2010年,有缘网推出app,随后到喜啦、小恩爱、世纪佳缘等众多平台纷纷推出app,标志着国内的网络婚恋交友平台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又一个七夕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极光大数据发布《中国婚恋交友app市场研究报告》,详细分析中国婚恋交友app行业的渗透率、用户忠诚度等数据,并从年龄、性别比例及兴趣爱好、安卓机型偏好等数据分析几大婚恋交友app的用户画像。

观点 :

  • 2017年7月份婚恋交友app用户规模为892万;
  • 行业并无巨无霸。多数婚恋交友app市场渗透率在0.1%以下,小恩爱app渗透率居首,约为0.4%;
  • 每逢佳节必相亲。春节、情人节期间各婚恋app数据飙升;
  • 婚恋交友app女性用户偏好拍照P图app,男性用户偏好陌陌;
  • 维护关系类app女性占比较高,对象寻觅类app男女比例较为均衡;
  • 福建人民对于婚恋交友app偏好度最高,北京、上海、深圳对于婚恋交友app的偏好度居于全国城市top3。

199IT小密圈已有1400+资深用户、3000+份最新最好的行业文档,欢迎您的加入!

获取PDF版微信扫描上面二维码

]]>
SAP Hybris:90%的中国消费者愿意分享个人信息 //www.otias-ub.com/archives/625777.html Tue, 22 Aug 2017 11:49:46 +0000 //www.otias-ub.com/?p=625777

8月22日,SAP Hybris大中华区发布《SAP Hybris消费者洞察调查》。通过对超过1000名中国消费者的调查和信息收集,SAP Hybris 研究分析了消费者对品牌的看法,包括数据收集、隐私和消费者回应等方面。除中国以外,本次调查覆盖了来自整个亚太地区的7000多名消费者,包括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印度、日本和韩国。

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7.31亿,其中一半以上使用手机上网,4.69亿人拥有手机钱包,中国在网上购物和支付创新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消费者对品牌的期望不断提高,调查显示,在数字时代,中国消费者尤其看重个性化服务,希望品牌提供反应积极迅速的、个性化的客户服务。

相较于中国以外的品牌(86%),更多中国消费者更愿意向中国品牌(90%)分享一些个人信息:57%的消费者愿意分享电子邮箱地址,51%的消费者愿意分享购物记录,38%的消费者愿意分享手机号码,22%的消费者愿意分享月收入信息,35%的消费者愿意访问社交媒体账户,以帮助品牌收集数据,更好地了解其消费习惯并满足需求。甚至其中有少量消费者愿意将身份证、护照号码等信息分享出去。

分享个人信息之后,消费者需要怎样的回报呢?报告显示,73%消费者希望品牌在使用个人数据时会保护消费者的利益,38%的消费者希望品牌会与合作伙伴透明化使用个人数据,41%的消费者希望品牌在接受任何刑事调查时会保护消费者的隐私,52%的消费者希望品牌确保网上促销活动中所展示的商品与店内所提供的商品相一致。

然而若品牌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其个人数据,77%的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会破裂。

“中国品牌需要关注这一点,避免让国外品牌将中国消费者的注意力吸引过去。”SAP Hybris 亚太/大中华区快速增长市场副总裁 Nicholas Kontopulus表示,“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企业更适合去做一对一个性化的服务。”

所谓个性化服务,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包括惊喜、增值服务等。报告显示,在挑选品牌时,66%的中国消费者喜欢收到品牌提供的惊喜福利,46%的消费者希望得到对咨询的适当回应,且充分了解消费者之前的品牌购买历史,54%的消费者希望得到增值服务,44%的消费者希望通过各种渠道所获得的内容相互一致,30%的消费者希望接到售后跟进消费者服务电话,20%的消费者希望收到相关产品信息,23%的消费者希望收到品牌个性化电子邮件或信件。

同时,中国消费者的高期望也表现在他们不愿意等候,近一半的消费者希望品牌能够在一小时内对其作出回应,67%的消费者希望在三小时内得到回应,94%的消费者希望在24小时内得到回应。如果客户服务没有回应,74%的消费者会丧失对品牌的信心。

此外,品牌如果发布不必要的垃圾信息、拨打过多销售电话或推送不相关的内容,也会因此分别流失48%、62%和48%的消费者。

Nicholas Kontopulus建议,企业若想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喜好,需要通过投资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来推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业务模式,建立“端到端”的全渠道解决方案,包括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帮助企业建立回应机制,对各个渠道进行智能化升级,增加联络点,改善消费者体验,并以透明、安全的方式管理消费者的数据等。

首先,在数字时代,中国消费者尤其看重个性化服务,希望品牌提供反应积极迅速、个性化的客户服务。30%的消费者希望得到品牌回访等售后服务、20%的消费者希望收到更多相关产品信息、23%的消费者希望收到个性化的电子邮件。

其次,在挑选品牌时,中国消费者喜欢收到品牌提供的惊喜福利: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提及最多的话题是折扣和赠品形式的增值福利。

第三,中国消费者表示他们不愿意等候:近一半的消费者希望品牌能够在一小时内对请求做出回应。17%的消费者希望得到基于位置的服务和产品推荐。随着网上购物越来越受关注,消费者希望品牌能够随时通过各种渠道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中国消费者(90%)更愿意分享一些个人信息,如电子邮箱地址、手机号、月收入,以及购物记录和喜好,以帮助品牌收集数据,使品牌更好地了解其消费习惯,满足其需求。当然,如果品牌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其个人数据,四分之三以上的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将会破裂。

最留不住消费者的行为

77%的品牌因为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其数据;

74%的品牌没有对客户服务进行回应;

51%的品牌因为失误超过2次。

最惹怒消费者的品牌行为

48%的品牌是因为发布大量不必要的垃圾信息;

62%的行为是拨打过多的直销和销售电话;

48%的行为是推送不相关的信息;

40%的行为是寄出网上与店内消费促销不一致的商品;

38%的行为是发送过多的营销信息。

五大针对性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SAP针对性地提出五点建议,

首先,为更好地回应消费者的期望,品牌需要确保各种渠道机制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且在所有渠道提供一致的价值,使消费者满意。

其次,品牌需要推动各个部门采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业务模式,而非只限于销售和服务部门,从而赢得消费者喜爱,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三,通过投资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来推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业务模式,“端到端”的全渠道解决方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帮助企业建立回应机制,对各个渠道进行智能化升级,增加联络点,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服务,改善消费者体验,并以透明、安全的方式管理消费者的数据,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第四,支持可以快速适应日益分化市场的灵活业务模式。

第五,以道德、透明和安全的方式管理所收集的消费者数据和信息,使消费者逐步建立对市场的信任,并强化积极的品牌声誉。

via:综合

]]>
新财富:消费×科技 生活方式革命下的模式升级 //www.otias-ub.com/archives/622383.html Mon, 14 Aug 2017 10:39:25 +0000 //www.otias-ub.com/?p=622383

作者:张伟靖

本文刊发于《新财富》杂志2017年8月号

原标题:《2017最模式:消费×科技 生活方式革命下的模式升级》

仿佛一夜之间,各大城市的街头增添了一道自行车彩虹,橙色、黄色、蓝色、绿色……颜色迅速增多,又仿佛一瞬间,颜色开始逐渐缩减,并且开始流动在大街小巷。

在“消费升级”成为投资主旋律的今日,代表上个世纪国人出行方式的小小自行车,居然凭借一次几毛钱的客单价搅动了几十亿的资本大狂欢,加入其中的不乏腾讯、阿里、红杉资本、淡马锡等大咖。随后,充电宝又在旁观者的一片戏谑声中加入庄闲游戏app官网 的资本热潮,而这热闹的背后则是移动互联基础设施的成熟完善与消费者教育的完成。

大洋彼岸,一直“不碰科技股”的巴菲特自2016年5月开始直接在二级市场上买入苹果公司股票,从最新持仓量来看,苹果公司已经取代了可口可乐公司成为其第二大持仓标的,仓位仅次于富国银行的290亿美元。

对此,巴菲特也作了解释:“当我陪曾孙女去DQ买冰激凌时,有时她会带上朋友。他们几乎人手一部iPhone,我问他们这部手机可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他们的生活是否离不开它。可这些人都拿着苹果,几乎没空和我说话,除非我请他们吃冰激凌。”股神最终的判断:苹果虽然涉及非常多的科技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它依旧是个消费品公司。

对于广大的中国用户来说,移动互联也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渗透到日常工作生活消费娱乐的各个层面。通过对商业链条的各要素进行全方位重组,从最初的试探到颠覆再到连接人们日常生活的不断升级,移动互联带来的全新商业模式已经完全成熟,与消费升级的力量相互促进,成为经济增长的时代动力。

回顾并不遥远的过去,从全球互联网烧钱热潮到2000年纳斯达克科技股崩盘,PC互联从发展用户、寻找变现模式并最终完善,随后又以更为迅猛的速度升级至移动互联,成为贯穿人们衣食住行、工作娱乐的生活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升级的商业模式是最大的推手。

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而今我们又站到人工智能的起点。更为魔幻的是,人们一边为阿尔法狗秒杀人类高手而不无忧虑地遥想人类的未来,而现实生活中担忧的依然是医疗、养老、教育及住房等民生问题,且焦虑的程度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上升。

透过历史看未来,可以确定的是一切都在加速,从探索到成熟再到被颠覆,而今已趋完善的商业模式正处于又一波因智能技术带来的升级中,而升级的趋势则是更为贴近民生,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有望在商业模式升级的推动下破局。

 

千团大战、O2O到共享风潮,最终均剑指“个人行为数据”

自2016年8月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之后,共享单车进入融资的超高速车道(表1)。进入2017年,在大量投机资金被严格调控、金融监管加强、去杠杆等一系列紧缩大背景下,摩拜与ofo两家领头羊均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融资,并分别站队腾讯和阿里两大巨头。而这背后的商业逻辑几乎与同样持共享概念的网约车如出一辙,只不过其在用户及资本层面渗透的速度均更为迅猛。

滴滴打车2012年9月上线,2014年就入选第六届新财富最具潜力商业模式。在颁奖论坛上,公司负责人这样阐述其商业模式:“嘀嘀打车是一款手机打车软件,我们的模式就是通过产品平台和技术服务将乘客和司机的需求信息对称,通过移动互联网将我们的打车出行变得更美好。”

商业模式是清晰的。但彼时共享概念尚未兴起,线下移动支付尚未成为主流,滴滴的主要竞争对手为快的,两家公司在腾讯和阿里的支持下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烧钱大战”,2015年2月宣布合并,后又火速吞并外来者优步中国。

而2013年同样是移动支付起步的时间点,腾讯和阿里分别为其支持的打车软件接入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所有的补贴均通过移动支付平台发放。通过这一巨大市场需求带来的流量,两巨头由此成功地培养了中国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进而瓜分了这一市场。

到共享单车兴起之时,移动支付已经完全成熟,这成为其用户能在短期内迅猛提升的基础(图1)。从其基本商业模式来看,也非常简单,用户扫码开锁,骑行结束后自动扣费,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刚需,理论上属于最被看好的刚需高频产品。

不过,单从这一模式来看,其更是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共享单车公司向厂商采购自行车,以单次租用的方式向C端用户提供租用服务,按次付费。这种模式下,盈利空间是可精确测算的,计算用户使用频率与单车成本及折旧破损率即可得出。对共享单车公司而言,最主要的是对单车投放量及地点的把握,以及通过促销等模式培养用户习惯,尽可能地提升单车使用效率。

单凭这一表层模式,恐怕无法吸引阿里与腾讯的站队,事实上,与通过网约车绑定移动支付一样,这也是两大巨头此次的醉翁之意。原本共享单车都开启了交付使用押金的模式,而阿里入局之后,率先将其变革为以芝麻信用替代押金,征信显然是个大生意;摩拜则与腾讯的小程序绑定在一起作为场景化的应用,小程序连接、切入了实体经济,可使腾讯摆脱太过依赖“纯线上”的状况。如此,各取所需。

另外一方面,共享单车的用户都经过实名制认证,公司手握的用户行为数据成为最具想象空间的财富。2017年5月,摩拜单车正式宣布“摩拜+”开放平台战略,全面布局“生活圈”、“大数据”和“物联网”三大开放平台。

单车之后,共享充电宝在一片“伪需求”的质疑声中,成为资本的又一“风口”。据不完全统计,总计38家基金宣布投资了22个共享充电领域的项目,总金额达到9亿元以上。

资本对共享概念的追捧可比肩上一波的O2O及更早年的团购网热潮。

尽管2011年兴起于PC互联时代的“千团大战”已被证实在商业模式上具有根本缺陷,但最终活到移动互联大爆发的几家公司均寻找到“大树”,站队构建生活服务O2O市场,美团获得阿里巨额投资;糯米网获得百度投资并更名为百度糯米;大众点评以20%股权作价接受腾讯投资,成为O2O大战的主要玩家。最终,美团与大众点评于2015年合并。

传统团购模式的核心理念为平台商组织客户,从商家处获取优惠的尝试性产品或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客户的诉求是免费或低价尝鲜;商家的目标是吸引新消费者进店,然后部分客户转化为正价消费客户;平台从中抽取佣金获取收入。

可以看出,传统团购模式中,互联网只充当了营销的作用,平台对于用户和商家都没有把握,只能在价格战中打转。再到O2O模式之时,线上线下闭环成为关键词,营销、支付、返点及线下体验间实现对接和循环。其本质也成为“个体行为数据收集器”,平台通过掌握人们的轨迹、位置、各种消费行为产生的数据,为商家提供各种创新的营销解决方案。

从团购网到O2O再到如今最为火热的共享概念,巨头看上“小生意”的逻辑均剑指“个人行为数据”,而近几年创新商业模式背后总少不了互联网巨头的身影,一方面其作为资本力量存在,另一方面则在于阿里、腾讯掌控着移动互联的底层建筑——移动支付。伴随着底层建筑的完善,移动互联时代的商业模式已近成熟,主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消费。

竞价排名、电商VS人工智能、云计算,模式升级成就科技巨头

在这场由互联网技术推动的商业变革中,能否顺势完成模式升级转型,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保持,只有最适合时代的商业模式才能与技术进步同行。

从最新收入结构来看,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早已不是一家单纯的零售企业,而升级为云计算公司。2017年一季度,亚马逊总营收为10亿美元,其中云计算服务AWS营收就接近9亿美元,公司利润几乎全部来自云计算服务。从网上书店、网上电商,再到kindle的推出、Prime会员服务、流媒体、智能硬件等,亚马逊的商业模式一直在升级。

此岸与彼岸同步。2016年,阿里云计算收入达到55.6亿元,第一次超过了公司电子商务收入,成为国内这一行业的老大。早在2008年,阿里巴巴就宣布投入50亿元启动“大淘宝”战略,“做电子商务的基础服务商”。2011年6月,“大淘宝”战略升级至“大阿里”战略,“大阿里将和所有电子商务的参与者充分分享阿里集团的所有资源——包括所服务的消费者群体、商户、制造产业链,整合信息流、物流、支付、无线以及提供数据分享为中心的云计算服务等”。

2016年,中国互联网格局从多年的BAT三足鼎立走向AT两极世界,无论从收入还是市值来讲,百度均处于明显滑落趋势,这家一度市值最高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已远远落后于腾讯、阿里两巨头,原因仍在于最初为其带来辉煌的商业模式——竞价排名。

2001年,百度在国内首创了竞价排名模式,即根据支付费用的多少来决定广告主在网站中的展示信息排名位置,这一模式让其搜索技术的进步能够直接转化为客观的商业回报。同年,百度正式推出独立搜索引擎baidu.com,直接服务C端用户,业务重心从“面向企业”转向为“面向用户”。百度的盈利收入来源也从此前的主要面向网站售卖技术服务获取收入,变成了主要面向广告主售卖广告而获取收入。

那一年,阿里和腾讯都还没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在生死边缘挣扎。腾讯凭借5000万注册用户获得南非媒体集团纳斯贝(Naspers)的投资,又与同期多数互联网企业一道,通过电信增值服务赚得了第一桶金。

通过电信增值服务模式,互联网企业避开了自己向用户收费的难题,转为嫁接在运营商成熟的商业模式土壤上,通过运营商向用户收钱然后分成。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第一次有了一个从产品到流量到收费的完整闭环,但很明显,这一模式高度依赖外部利益相关者,流量结算、计费、支付等关键环节都掌握在中国移动一家手中,注定只是短期过渡,不可能成为造就行业的主流商业模式。

而腾讯对虚拟商品付费及Freemium的极致运营,成就了今日游戏文娱帝国的核心商业逻辑,精确地区分1%客户和99%客户在需求上的差异,“在不伤害大众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增强对付费用户的吸引力”,通过会员等级等保持付费用户的黏性,逐步扩大付费用户的数量。尽管在移动端抓住了微信这一所向披靡的入口,但腾讯在其商业化上仍然保持着绝对的克制,以不伤害大众用户体验为基本要求。在这一原则下,反而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除了强势的游戏业务外,腾讯的广告收入也在继续扩大,且增长潜力仍未完全释放,2016财年达到269亿元,同比增长54%,而这原本是百度的主场。

反观百度,2016年其网络营销收入占比尽管略有下降,但仍然在总营收的90%以上,再倒推至2015年,这一比例持续在96%以上。曾于2005年表示“竞价排名是一个非常合理非常优秀的模式”的李彦宏近期提出:“重新审视公司所有产品的商业模式,是否因变现而影响用户体验,对于不尊重用户体验的行为要彻底整改。”而其转型方向直指人工智能。

作为百度全球对标公司的谷歌,同样以广告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广告收入位居全球首位。但其在展现权重上更多地考虑用户端感受,将广告和实际页面中展示的内容进行了较为显著的区分,并非一味采用出价最高就能得到最高展示和点击的逻辑,因此并没有遭受百度面临的社会道德及法律层面的质疑,且仍能保持增长态势。即便如此,谷歌仍一直在拓展云计算、消费硬件和数字助理等新的业务增长点。

2016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财报会议上,公司CEO 桑达尔·皮查伊表示,将启动一轮转型任务,成为以技术驱动的云计算供应商,并计划在2020年使其云计算业务营收超过广告业务。

从巨头的成长史可以看出,好的商业模式必须能伴随技术与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升级,传统产业利用新兴技术重塑商业链、工具型产品转型为整体解决方案、研发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对接实体商业场景……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主导者在变,新龙头正在赢得更多市场。

主打生鲜农产品的连锁超市永辉超市,通过数据技术在供应链端实现全球直采、品牌定制、品质定制,在用户端实现送货上门,进而担当会员的生活管家甚至金融管家,打造了新零售的典范案例。

主营金融POS机的新国都,则在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寻找适合的标的公司进行拓展,打造以电子支付为核心的生态闭环,并积极探索生物识别技术与移动端、POS机等支付终端的结合,切入了生物识别业务领域;同时积极参与征信、相互保险及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等领域。

站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门口,无论哪个领域,商业模式都变得与数据息息相关。正如硅谷精神教父、科技商业预言家凯文·凯利2014年所预言的,“不管你现在做什么行业,你做的生意都是数据生意”。

科技在消费升级中的作用凸现

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消费取代投资成为了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2016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4.6%,创下历史新高,接近发达国家70%的平均水平。消费升级已不仅仅是个概念,而是影响宏观经济走向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一波消费升级中,科技起到了绝对的主导作用。

科技引领者苹果因更具消费品公司特征成为巴菲特的新宠,而巴菲特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投资案例可口可乐公司也向因时代而变,科技因素越来越强。公司研发的售卖机器人已经进入试用期,未来可口可乐公司的售卖机器人不仅能够逗人们开心,“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软件来购买可乐,机器人可以在会场中穿梭并寻找下一个顾客”。

年轻一代引领的消费升级浪潮中,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智能化、社群化、娱乐化特征。首先,科技产品变身为人们的日常消费,消费者更加注重技术革新所带来的生活智能化,继智能手机普及之后,3C产品(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三者结合,亦称“信息家电”)像快消品一样迅速普及到人们生活中。智能电视终端渗透率已达80%以上。智能硬件设备市场规模迅猛提升(图2),2017年扫地机器人、智能马桶盖等家用智能产品崛起。

新一代消费者更倾向于跟随技术升级的脚步更新设备,据2016年一项调查数据,大部分国人两年内至少更换一次手机,更有超过1/3的人一年就会更换一次(图3)。而年轻的90后更换频率更高,40%半年内就会更换手机。

科技产品本身成为消费升级的主要目标之外,移动互联技术同时主导着人们的消费选择与习惯。网络购物之后的新零售业态,越来越注重人们的消费体验、效率以及口碑传播。社交媒体的兴起,营销在某种程度上回归到口耳相传的阶段,消费者更深度地参与到产品营销之中,社群化营销成为主流。

2016年,互联网占据了中国用户55%的媒体时间,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时长已经超过传统的强势媒体电视(图4),进一步说明互联网成为引导大众舆论和消费的主要媒介。即便一向“高大上”的奢侈品牌,也开始探索新媒体下的全新营销模式。根据数字研究机构L2的一份调研数据,在目前已进入中国市场的107个奢侈品牌中,92%的品牌已运营微信公众号。而2014年末,开设微信公众号的品牌仅占到当时已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奢侈品牌的5%。

社群化、智能化之外,娱乐化更成为本波消费升级的主要特征,以游戏和电影为代表的文娱产业规模提升迅猛(图5)。不过,横向对比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居民娱乐消费支出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图6),游戏、电影仍处于产业发展期,相对落后的体育产业更在前爆发期。

资本力量之下,互娱产业迅速聚集,由“小而美”进入“大而美”的时代,产业巨头的优势明显,腾讯、网易占据大半江山。2014年手游爆发之初,A股市场曾掀起一股游戏公司并购狂潮,经过两三年的产业沉淀之后,不少资本游戏留下一地鸡毛,但其中也颇有转型成功的企业,精细打磨其模式优势,有望站稳文娱产业的第二梯队。

以2016年营收为衡量标准,三七互娱正成为腾讯、网易之后的中国第三大游戏公司。这家页游龙头企业在手游时代,通过精细运营、精耕产品,利用页游平台洗牌的时机,把握住其头部地位;在向手游进军时,也充分运用其在页游时代积累的大量用户数据以及对用户付费留存的经验,以及在广告、流量方面的独到眼光,强调从产品曝光到用户获取、用户注册、用户留存、用户付费整个前端到后端的流量经营,而非简单的广告投放,同时实现在页游市场的稳健营收以及手游市场的持续爆发。

凯撒文化则是凭借《玄界之门》、《从前有座灵剑山》、《银之守墓人》、《妖精种植手册》等多个重磅级的IP资源储备,打造泛娱乐商业生态,在游戏、影视、动漫等多方面都有强势产品产出,并以合作共赢的心态与包括腾讯、小米等国内外优质伙伴进行合作,促成双方优势资源的合理利用,形成优质多元的泛娱乐产品布局。

直播、网红、内容创业、IP等这些热门概念已不仅仅是文娱专用,而是在互联网渠道及基础建设已经完善之后引导消费升级趋势的重要力量,代表着商业模式从工业化一统化向更接近数据化个性化的转折。

互联网原住民、小镇青年成消费主力

1999年夏天,一个名曰“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的活动同时在上海、北京、广州三地进行,挑战者们被安置在酒店房间里,房间里没有食物、电话及电视机,参加实验的挑战者们必须通过网络购物解决食品、饮用水及日用品等问题。彼时的电商仍处于萌芽,实时下单都是问题,更不用谈网上支付、快递送货等服务。这场超时代的试验最终算是“成功”完成了,除了一位因为不会拨号上网退出以外,其他测试者都坚持了72天,但这场实验多少成为一场秀,赞助商网上超市8848为这次挑战选手提供了普通用户无法获取的特别服务。

而今,当年出生的孩子都已成年,成长于互联时代的他们恐怕无法理解这样的挑战,对他们来说,足不出户随时购买生活日用品已是常态,网络还能为他们提供沟通娱乐所需。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90后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占到中国总人口的17%。他们出生成长于社会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时代,与互联网共同成长,正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对于他们来说,使用互联网不是选择,而是理所当然的存在(图7)。

与其他年代人相比,他们的消费意愿更强(图8)。无论是资本还是各大品牌运营商,均追寻着这群年轻人,他们的消费习惯及喜好成为引领商业模式升级重要指标。他们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也更愿为视频、音乐、文学、知识等内容付费,是成就中国在线娱乐及新兴消费的主要力量。

而这其中,三四线年轻人的消费崛起更为明显。在三四线城市,互联网越来越普及,15-45岁的三四线人群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比例与一线仅相差9个百分点。近四成消费者使用网络收看在线视频,平均每天收看在线视频70分钟以上,每周会选择2个不同的视频网站来观看。

与PC互联网从一线城市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渗透的过程相比,移动互联在不同级别的城市之间的落地几乎没有时滞,就网购使用的设备而言,三四线城市用手机端网购的消费者与一二线城市持平,在PC端则低很多(图9)。

渠道下沉,拓展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广大市场,造就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商业模式。 2017年3月,中国生活分享平台快手完成新一轮由腾讯领投的3.5亿美元D轮融资。《华尔街日报》称快手“把握了中国大城市以外人们生活”,最新的公开数据显示,快手用户总数已达到5亿,日活跃用户数则达到6500万,公司用3年时间撬动了广大农村、三四线城市年轻人群,成为排名微信、微博和QQ之后的中国第四大社交应用,在短视频平台的竞争中遥遥领先(图10)。

这家最初被贴上“农村”与“落后粗鄙”标志的视频社交应用,商业模式是用数据智能实现人文关怀。快手致力于“让老百姓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的生活”,因此在使用上追求简单易用,对新功能的开发极为克制;同时并没有使用明星或网络红人、意见领袖去吸引流量,而是仅使用算法去推荐视频,由用户来决定什么内容是优质的。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以及高效的纯算法推荐策略,任何用户发的视频都有可能被数十万观众看到。

快手设计的算法能理解视频内容、用户特征,以及用户行为,包括内容浏览和互动历史。基于对以上信息的理解,模型就可以将内容和用户匹配在一起。用户的积累越多,数据就越多,推荐就越精确。事实上,从短视频平台用户的结构来看,快手仅仅是一线城市用户占比明显较少,三四线及农村用户占比与行业持平(图11)。

在移动互联的使用上,小镇青年与一线城市的年轻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但凭借其人数量级成为新一轮商业升级的主要角色。

从人口红利到中产消费,中国领先移动互联商业化

移动互联是在互联网电商、游戏、广告三大主要盈利模式建立起来之后,伴随着智能手机价格与渠道的下沉而迅速普及的。与PC时代绝大部分创新模式均是C2C(Copy to China)不同,在移动互联模式上,中国已经实现了多方面领先,并且开始了向海外输出的进程。

“免费”是互联网时代打造的最为深入人心的商业模式,常规打法就是在传统企业用来赚钱的领域免费,从而彻底把传统企业的客户群带走,继而转化成流量,然后再利用延伸价值链或增值服务实现流量变现。

移动互联早期不少颠覆性企业依然凭借这一模式起家,2014年获评第六届新财富最佳商业模式的小米科技,凭借“低价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成为推进移动互联商业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人口红利成就了模式的迅速增长,至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用户仍在不断突破中(图12)。

凭借巨大基数的人口红利,中国已在多方面领先移动互联时代,2016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游戏市场,根据游戏产业调查机构NewZoo的排行,腾讯自2014年起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球收入最高的游戏公司;阿里巴巴每年处理的交易量比eBay和亚马逊之和还要多;以共享出行为代表的庄闲游戏app官网 更是全面领先(图13)。

而最为耀眼的则是中国移动支付的增长,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数据,2016年,国内商业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金额157.55万亿元,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金额51.0万亿元,总额约209万亿元,超过了美国2016年的GDP总额(18.6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8万亿元)。

被誉为“互联网女皇”的玛丽·米克尔在2017《互联网趋势报告》中专辟一章谈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她认为,移动支付是中国成为互联网领导者的巨大推动力,中国互联网也产生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平台。

紧随模式领先的是产品和模式的出海。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海外拓展已颇见成效:到2017年5月,微信已经对1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合规化接入评估,现在已正式落地15个国家,支持超过12种外币直接结算。截至2017年4月,支付宝已经登陆欧美、日韩、东南亚等26个国家和地区,支持18种境外货币结算;摩拜单车则正式登陆新加坡和欧美,拉开中国共享单车国际化时代大幕。

内容产品的出海已更早形成趋势,据游戏工委《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16年中国自研网络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72.3亿美元,同比增长36.2%。三七互娱于2012年开始布局海外,拓展台港澳等地的繁体中文市场,是早期将页游发往境外的厂商之一;2013年首次涉足东南亚市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2015年进入欧美地区,延伸到英语、法语和土耳其语地区,并推出了全球发行平台。2016年达成了海外月流水破亿的业绩。

消费升级的浪潮接力了人口红利,移动互联下的商业模式正在从下载量增长阶段向应用使用量和收入增长阶段过渡,2016年用户每日在线时长合计超过25亿小时,同比增长30%,增速远超同期网民数量。对内容直接付费的模式已成趋势,直接诞生了果壳、分答等全新产品模式。

移动互联的商业模式已经越来越向数据靠拢,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到。尽管谷歌阿法狗与人类高手对弈围棋更像是普及人工智能的一场秀,其背后规模千亿级的产业市场已渐打开。

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项目整体仍处于技术创业的阶段,被巨头收购是主要的退出模式,但其中不乏已经在行业应用及商业落地领先一步的佼佼者。科大讯飞就是典型,其从技术创业开始,在语音识别技术上的优势获得市场认可后,率先切入教育与医疗应用。

中国中产崛起与阶层焦虑带动了教育产业的商业爆发,科大讯飞自2015年开始以“应用免费推广+增值运营服务”的模式进行教育市场占位,2016年末,其产品智学网已在全国1万所学校使用,并有上千所学校实现常态化应用,已逐渐进入商业收获期。

医疗是另外一个尚未被移动互联成功改造的领域,科大讯飞已与协和共建国内顶级医学AI研究中心,虽短期不会为公司带来直接收益,但有助于公司用领先的AI技术和医学知识打造中国自主的智慧医疗,并进一步拓展产品应用和市场。

人口和完整的产业结构为中国提供了创造海量数据和应用场景,几大巨头企业在移动互联时代积累的用户与数据优势,将有助于其向智能时代的升级,在巨头搭建的基础设施之下,会有更多企业加入人工智能技术创业,打造出更为贴近民生的创新商业模式。

]]>
直接面对消费者(DTC)营销模式有哪些机遇? //www.otias-ub.com/archives/595246.html Fri, 19 May 2017 10:43:01 +0000 //www.otias-ub.com/?p=595246
编者按:DTC(Direct To Consumer)营销是指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模式,它包括任何以终端消费者为目标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它与传统媒体如电视广告等的传播方式相比,优势主要体现在更接近消费者,更关注消费行为的研究,更重视消费者生活形态的把握。FirstMark Capital 的 David Rogg 日前发表了题为“What Box Stores? An Analysis of Trends & Opportunities in the Direct-to-Consumer Market”的文章,对直接面对消费者(DTC)营销模式的趋势与机遇进行了详细和专业的分析。

直接面对消费者(DTC)的经营活动无处不在。我每天都觉得Facebook在想法设法地将另外一个DTC床垫广告塞进我的视野(我对我的床垫很满意)。有时你只是想在网上随便逛逛,想着再添加一套Chubbies的收藏品。然后,你会发现男性超短裤的广告在网上追着你跑。

这几乎不足为奇:DTC品牌比以往的格子铺提供了更多购物的优势。更高的质量,更低的价格,广泛的选择,更快的交货时间和宽泛的退货条件等等。 DTC公司已经将电子商务中大部分低效率的步骤去掉,消费者可以省钱,我们一直从中受益。

事实上,comScore和UPS的一项调查发现,51%的消费者只在网上购物(数字自2015年的48%,2014年的47%有所上升)。 CB Insights表示,自2012年以来,投资者纷纷采取行动,向DTC品牌投入25亿美元。

在FirstMark,我们有幸与这个领域的许多创业公司合作。我们也是众多骄傲的投资者之一。其他的投资者包括Brooklinen、Hubble Contacts、 Fame and Partners、 Tommy John,、Lot18、 and Lolly Wolly Doodle。

从我们已经看到的空间中,我认为深入分析消费者搜索数据可能会很有趣,从而得知不同的产品(及其他们的机会集合)是如何叠加起来的。为了进行这一分析,我选择了一组有30个活跃/有潜在价值的DTC纵向指标(跨服装,配件,健康,家居装饰等),并利用Google和SEMRush在数据的不同空间划分时间线。

我特别好奇这个市场是否拥挤,对于有抱负的DTC企业是否还有发展空间。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产品类别,然后深入研究搜索量、关键字竞争以及沿着我们目标时间轴的发展情况。

产品类别

当我们思考已经被(或可能)DTC化的所有行业时,这份分析可以包含许多类别。我尝试将这个列表缩小到只包含30个关键类别的、较小的、有说明意义的子集,包括服装,配饰,家居用品,保健品,奢侈品等。

以下是我想出来的列表,每个类别会包括几个创业公司(保证随机抽样!)。 [特别感谢FirstMark的Caitlin  Strandberghere 帮我列出下表!]。很多其他的类别和公司都可以添加进来,欢迎在评论区提出建议!

家居用品

  • 床垫:Casper,Tuft&Needle,Leesa等
  • 床单:Brooklinen, Parachute, Boll & Branch等
  • 家具:Interior Define, Article, Burrow等
  • 蜡烛:Keap, Homesick Candles等
  • 艺术品:Indiewalls, Artsy, Electric Objects等
  • 花:Bouqs, H.Bloom, 1–800-Flowers等

服装

  • 袜子:Stance, Bold Socks, Happy Socks等
  • 鞋子:Allbirds,M. Gemi,Paul Evans等
  • 西装:Suit Supply, Indochino, My.Suit等
  • 裤子:Bonobos,Everlane,DSTLD等
  • 连衣裙:Fame and Partners, Reformation, Rent the Runway等
  • 婚纱:Fame and Partners, Floravere, Anomalie等
  • 健身服:Outdoor Voices, Fabletics, Sweaty Betty等
  • 泳衣:Chubbies, Solid & Striped, Bikyni等
  • 内裤:Tommy John, MeUndies, Mack Weldon等
  • 内衣套装:Lively,True&Co.,AdoreMe等

配饰

  • 手提箱:Away,Raden,Bluesmart等
  • 珠宝:Chloe&Isabel,Ringly,Blue Nile等
  • 手表:Eleven James, Daniel Wellington, MVMT等
  • 帽子:Gents, Everlane等

健康/美容

  • 剃须刀:Harry’s, Dollar Shave Club, The Art of Shaving等
  • 洗发水: Function of Beauty等
  • 眼镜:Warby Parker, Retro Super Future等
  • 隐形眼镜:Hubble Contacts, Simple Contacts等
  • 药物:Capsule, PillPack, Zipdrug等
  • 维生素:Ritual, Care/of, Bulu Box等
  • 脂粉/化妆品:Glossier,Onomie,Stowaway等
  • 女性产品/卫生棉条:Lola,L.,HelloFlo等
  • 避孕套:Sustain, Rubber Club, L.等

饮料

  • 酒精:Lot18,Drizly,Minibar等

搜索量

通过我们上面列出的列表,我们先来看看这些产品的搜索量,看看哪些类别做得更好。搜索量是消费者兴趣以及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意愿的表达方式。

利用现有的消费者兴趣,来定位市场目标是最简单的。当你构建它时,更有可能吸引消费者(致谢 Field of Dreams)。

但是这并不是说,较低垂直搜索量的领域就不看了。许多公司已经表现出“电子传播”的能力,以及在传统空间中改变行为和创造新的在线市场的能力(例如,几年前的床垫宣传)。

值得注意的是,所选择的搜索字词远非完美。许多不同的变体可能会占据一部分流量,或具有不同的点击广告的特征。我试图采取每个术语最通用的形式,但是在未来可以用更多的数据来挖掘信息。

观察到的结论:

1.搜索最多的类别包括服装、配饰和家居装饰。健康和保健项目的搜索量较低。我的想法是,像服装和家具这样精神需求的项目需要大量浏览(所以有更大的搜索量),而药物和洗发水等的实用产品更多的是定向搜索。

2.搜索量最多的类别包含了巨大的价值区间:从鲜花到婚纱礼服到首饰。购买价值和在线搜索行为之间没有明确的联系。

3.尽管最近的统计数据表明,现在在网上购物的男性跟女性一样多。但是前五大搜索商品是传统意义上更女性化的行业,包括婚纱礼服,内衣和首饰。

4.高搜索量和低搜索量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事实上,这个列表中最高和最低的垂直线之间的搜索量差了25倍。当我们考虑正确的目标空间(以及我们可以期望的活跃量)的时候,这真的很重要。

竞争/每次点击费用

虽然搜索量是一个信号,但是它忽略了每个垂直行业的相互竞争关系 。比如,虽然床垫可能会获得大量搜索,但是市场中的竞争者太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使用几种让数据合理化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查看每个搜索词语的每次点击费用(CPC)。这个价格会告诉我们,不同商品之间获取点击量需要什么。CPC对这些关键字的竞争提供了洞察力,因为越来越多的公司可能会出高价购买关键字。然而,这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法,因为搜索产品的内在价值也可能影响到CPC(例如,卖家具的可能会比卖蜡烛的支付更高的单击费用)。

其次,我们可以看看SEMRush对关键词的“竞争能力”的内部衡量标准,这是对每个关键字进行0%-100%的相对测量。这个数据虽然很模糊,但它在控制产品相对价值的同时,提供了另一种检测方法。

以下是我观察到的:

1.平均点击费用为3.20美元。最低为$ 0.49(手提箱),最高为$ 9.55(剃须刀)。

2.我们想把类别中CPC最高的公司数量(和营销价格)写在后面,如床垫和眼镜。但是,CPC不仅仅是创业公司的一个功能。大型传统行业也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包括酒精,避孕套,洗发水等。

3.CPC和潜在产品价值之间缺乏相关性。例如,剃须刀具有最高的CPC,但却是此列表中比较便宜的产品之一。另一方面,手提箱和婚纱有最低的CPC,但是产品却更昂贵。 CPC并不反映实际的购买行为,但是相比婚纱,剃须刀的点击次数可能会更快改变。因此在线购置成本会更低。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需要查看CPA数据。但是,我仍然认为CPC和价格之间缺乏关联。

4.无论产品的类别如何,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垂直行业真的很有竞争力。此次研究,30个企业中有18个,竞争力得分高于90%。我们在Facebook、地铁海报和出租车顶看到广告的可以说明这一切 – 有很多公司在追逐同样的市场份额。

5.然而,在不具竞争力曲线的一边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低竞争力的关键词包括酒精,医药,艺术,西装和帽子。其中一些更通用和并且无分类。消费者可能会使用不被发现的特殊风格(例如,搜索“伏特加”而不是“酒”)。其中几个低竞争力的行业因为受到高度监管(特别是酒和医药),所以可能会对这些公司的在线销售营销成本产生影响。

寻找不同时间的兴趣点

除了及时查看上述快照外,我想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哪些类别或多或少地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在哪个领域,消费者的行为变化最多? 我们能否找到最近兴起的领域?

来自Google趋势的数据,按起始值进行规划,排除某些异常值

数据很多!我们来划分一下。

一、全部30个行业中有22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在增加的。这是有可能出现的。随着更多的产品上线,更多人把搜索Google作为他们在网上寻找电商第五大道的开始。

二、通过相对兴趣的分类,前五名分别是手提箱(起始价值的238%),洗发水(188%),床垫(185%),西装(179%)和床单(173%)。历史是相似的。手提箱、床垫、床单、西装和洗发水等几个领域,在DTC革命动摇他们的地位之前,就有广大的市场。

三、最后面的五个领域是珠宝(66%),婚纱(72%),艺术品(87%),帽子(89%)和鲜花(91%)。当看到这几个行业的DTC兴趣度时,我感到十分惊讶。我认为这些项目的季节性低点可能掩盖了更广泛的周期性趋势。其实长期以来,这些领域已经积攒了很多用户。很多人其实已经习惯于上网购买这些物品了(例如,在Blue Nile购买珠宝和在1-800-Flowers购买鲜花)。

四、许多垂直行业都是高度季节性的,有些是我们不能奢望的。泳衣行业在冬季会低迷(叹气),婚纱礼服在新年期间会供不应求(为夏季的婚礼筹备)。冬季是运动装备的旺季,节日期间是蜡烛和化妆品的旺季。季节性不是我们放弃市场的原因,但应该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事情,特别是在你规划营销支出时。

结论

DTC显然是未来的趋势。在上述所有领域,大家的兴趣度在上升,对关键词的激烈竞争说明越来越多的公司在争夺消费者。

上面的很多垂直线似乎都被覆盖了,到底哪一个领域对于新玩家来说是成熟的呢?

婚礼礼服和内衣都有着高搜索量和相对较低的CPC。如果我们把平均订单价值也考虑在内,婚纱礼服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领域:购买价值高、客户获取成本低并且有很高在线搜索量。西装和帽子也是潜在的有趣类别 – 低CPC和低关键词竞争。它们处于搜索量的中间位置,但总是可以通过一些老式的Facebook营销来修复。艺术品也非常有趣的,搜索量适中,有相当低的CPC和关键字竞争。然而,艺术品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了利益 – 也许是因为这是一个人们在线浏览多年的市场。

总的来说,粗糙的市场似乎没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市场是有效率的,企业家已经做好了迎接机遇的工作。在DTC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为正确的市场确定合适的产品,然后在竞争中赢得胜利。

虽然更广阔的空间可能存在竞争,但是对于这些产品来说,存在着巨大的客户群。开始吧,在我的News Feed中,总有能放广告的地方!

来源:36氪

]]>
95后兴趣报告:揭秘95后的最爱 //www.otias-ub.com/archives/593268.html Mon, 15 May 2017 11:34:03 +0000 //www.otias-ub.com/?p=593268

来源:CITYZINE(cityzine)
作者:王晶晶 / 题图:Angela袁澧林

95后开始踏入社会。他们的选择与行为在社交网络的盛行下放大。面对人们审视的目光,“特立独行”的95后把兴趣和生活紧密融合,无论是社交、还是择业,他们都更加把兴趣放在第一位,是“兴趣至上”的一代。

然而:

95后对什么感兴趣?

他们可以为兴趣付出什么?

他们如何设想兴趣和工作的关系?

为此,城市画报×腾讯QQ联合推出《95后兴趣报告》,以4000余份问卷,8.77亿月活跃用户(超过三成95后用户),详尽剖析95后的兴趣观。

同时,我们通过亿级大数据挖掘得出10个领域的TOP10榜单,揭秘95后的最爱,他们最爱什么音乐?最喜欢打什么游戏?二次元偶像和最爱的明星到底是谁?榜单在此揭晓。

95后兴趣沃土
一手金属、民谣、摇滚
一手王者荣耀、阴阳师

73%的95后有自己的兴趣,“音乐”和“游戏”是两个最大的兴趣点,金属、民 谣、摇滚、爵士、说唱依次是95后最喜欢的TOP5音乐类型,“王者荣耀”和“阴阳师”无疑是95后喜欢的最热门的游戏,70后、80后所处年代的非主流变成对于庞大95后来说最主流的东西。

除了“音乐”和“游戏”,阅读、影视、旅游、动漫、运动紧随其次,统领了兴趣的大部分领域。相比来说,手工、烹饪、摄影、画画、种植、写作相对小众,一个有趣的细节是95前比95后更热爱“喝茶”、“养生”和“喝酒”,这听起来更像是年纪大了的信号。

兴趣已成为95后的关键字。在职业选择中,62%的95后把“符合个人兴趣”列在第一位,而95前则认为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福利待遇”和“较大上升空间”,有趣的是,近1/4的95后直言不讳地表示“轻松简单的工作内容”很重要,而且最好与专业对口,95前明显对职场的看法更加客观,轻松和专业对口都不那么重要,反倒是工作地点离家近高出95后7个百分点。

朝九晚六的白领模式仍然是工作方式的第一选择,但这种模式不再是绝对的优势选择,无论是在家办公还是创业,或者自雇自足的方式都在以很大的比例上升,冲击着传统的工作形态。

兴趣与金钱
为了兴趣:我热爱付费

毫无疑问,95后是热爱付费的一代!85%的95后都为兴趣花过钱,游戏是最大的花钱渠道,其次是音乐、阅读、运动、动漫、影视。为“动漫”付费的多少可以检验出你到底是95后还是95前——95后为动漫付费的比例整整高出95前10个百分点。越爱为动漫付钱就越95后啊。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95前更热爱为运动付费,比起95后要超过7个百分点。这似乎也验证了95后是更宅的一代。

95后为了兴趣到底付了多少钱呢?6成的95后为兴趣付费的金额在0-1000元的区间,这其中又以0-500元居多,这个数字基本上也与95后所处经济大环境吻合。再往多了说,3000元是一个坎,3000元以上就比较少了,值得一提的是,有5%的95后,为兴趣付费超过3万元。兴趣支出的大头来自购置装备(服装、器具、器材等)和虚拟货币(充点卡、为主播献花等)。

95后花的是谁的钱呢?因为年纪尚小,父母仍是最主要的金主,95后一代普遍家庭条件较好,成长于物质和精神都相对宽松的环境,这也是95后能够为兴趣果断付费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然而95后也并非单纯 “啃老”,自己的收入也是同样重要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95后不断将兴趣变现,他们是怎么变现的呢?

我们搜集来这些答案:

“通过买卖古货币变现”、“通过游戏变卖游戏装备和游戏币!帮别人搞定游戏账号问题和困难”、“我的兴趣就是研究技术,然后在linux这一块研究得比较精,可以从事这方面工作变现”、“游戏代练”、“达到一定水准去从事教学”……

除了把兴趣变成工作赚钱, 打游戏还是最重要的变现法宝。

兴趣与坚持
“不放弃,我就是我,
不一样的烟火”

居然,有接近六成的95后在兴趣发展中遇到各种困难、不解、嘲讽时,都选择了“不放弃”!我们收到了超过500个主观题的答案,讲述如何坚持兴趣,其中出现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还有如下答案,想想便觉得很燃:

“2014因为玩滑板手摔脱臼,以后一直不敢尝试,2016年突破了内心的恐惧,重新玩起滑板,不要惧怕那些给你带来害怕的事情,你要比自己想象的坚强。”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可是所有人都说我唱歌难听,我有放弃的念头,可是最 后,我还是坚持下来了,现在,我没有把唱歌当成职业,可是再也没有人说我唱歌难听了。”

关于把兴趣升级为赚钱技能的因素,五成的95后认为坚持不懈最重要。

“因为一段时间喜欢听钢琴曲,向往那种自我调控音律的感觉,买了架钢琴。自 己没有一点音乐基础,到现在都没学会双手弹奏完整的一曲,身边的朋友觉得这种选择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但我依然不后悔,就算放着看着它,我也会很开心,心血来潮的时候按两下,空闲的时候就听听钢琴曲,弹弹简单的音调,我觉得这都是好的,能坚持,是因为它对我的人生中始终存在好的意义。”

“在我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仍坚持创业,分期付款也果断买了架天文望远镜,买了些科学类书籍,坚持下来靠自信,理想和信仰。”

兴趣给95后带来了快乐、见识\视野、 成就感、友情\爱情、消磨时光、健康,只有5%的人通过兴趣赚到了钱,但明显钱以外的东西更加重要。

兴趣与工作
我很少用工作职务
介绍自己

在是否把兴趣变成职业这方面,95后有些纠结。一方面,他们很愿意把兴趣培养成一项可以谋生的技能,67%都非常愿意,甚至采用Gap Year(间隔年或空档年)的方式也不错,55%的95后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将自己的兴趣发展为一项可以赚钱谋生的技能。

另一方面,技能和事业又有着不同的考量,仍有一部分95后并不希望把兴趣发展为事业,理由是:变成职业后我就少了一种兴趣了,以及兴趣很难精深,或者是兴趣没有对应的事业。

在工作身份的认同度上,95后也有不同理解,他们很少用自己的工作职务来介绍自己,更多的是用个性/性格(如“乐观的”)和兴趣/达人(如“喜欢篮球”)的方式,这也从侧面说明95后更加追求自我的个性。

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最为95后所追捧,“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明确地表达了他们的心愿,有5%的95后已经实现了这样的心愿,成为了拥有多重职业的人。

关于95后的社交场所。社交网络的盛行,让95后显得偏宅。

95后最爱面面观

现在的95后都喜欢些什么?一组调查数据告诉你。

统计时间:2016年7月~2017年1月

数据来源:QQ社交指数

 

]]>
数据科学家忠告:别再被虚荣指标欺骗了! //www.otias-ub.com/archives/591941.html Wed, 10 May 2017 11:07:23 +0000 //www.otias-ub.com/?p=591941
“数据能为企业带来多少价值?”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仅停留在一张张看得见的业务报表上,更存在于很多“看不见”的商业决策中。有着硅谷背景的“增长黑客”张溪梦与大家分享下这些让企业点石成金的“数据驱动增长”秘籍。

“增长黑客”:用数据驱动增长的专家

“If you are not growing , then you are dying!(如果你不在增长,那么你就是在衰退!)”Nike创始人Phil Knight的一句名言,道出了“增长”对商业企业的重要价值。无论是华尔街、上市公司还是创业公司,都非常看中增长的概念,因为它是商业公司最核心的指针。

关注企业的增长,并使用各种创造性的方法促进增长的一群人,就是所谓的“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

2010年,Sean Ellis首次提出“增长黑客”的概念。他认为:增长黑客的唯一的使命就是增长(A growth hacker is a person whose true north is growth)。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力求给产品带来持续增长的可能性。

在硅谷,像 Airbnb、Dropbox 和 Slack 这样的独角兽企业,早就开始使用增长黑客的方法来自进行商业实践了。它们通过创造性的方法,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用极低的费用在很短时间内吸引数以百万的用户、达到数十亿美元的估值。但Sean Ellis在十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个特点,他认为,现代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实现高效的增长。

风靡美国的“增长黑客”背后,是高昂的成本约束

增长黑客的运营思路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其实早在十几年前,美国的商业企业就已经开始进行系统的数字化运营了。而在中国,很多企业还依然保留着粗放式的运营方式。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一个核心原因在于其高昂的成本。

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纽约的共享单车公司——Motivate的例子。

Motivate比中国的共享单车企业早出现了近十年。它一辆车一年的运营成本却高达5000-10000美元。这是因为从原材料、设计、制造再到运输、管理、人工,每个环节的成本都非常之高。因此,如果它想做个挣钱的业务,必须在各个环节提高转换和运营效率。

眼下中国正在轰轰烈烈地打着共享单车大战,目前的成本还远没有美国这么高。但随着中国人口红利衰减、马太效应显现、资本投资更为理性,未来企业的运营成本也会呈现一个线性的、甚至是指数型的增长。

成本的增长意味着中国企业也要改变过去这种粗放型的运营方式,向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转变。

数字驱动增长:就是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渠道,投入正确的资源

好的企业的增长一般要经历四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需要发现客户的痛点,并探索解决方案。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通过访问用户来搜集一手的反馈信息。

第二阶段是找到你的产品和市场之间的契合点。你可以通过两个简单的指标来衡量产品是否让用户满意:第一、你用户是否有足够的黏度;第二、如果停止用你的产品,用户是否会感到“不舒服”?如果停止使用后,用户觉得你的产品可有可无,那可能意味着产品和市场没有匹配。

第三个阶段是要去了解产品和渠道的匹配。现在营销的渠道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平面纸媒、广播电视、到门户网站、社交媒体等,传统的运营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因此更需要通过运营的数据化方法来找到产品和渠道之间的匹配。

在营销预算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必须用很小的成本迅速地找到哪些渠道的转化是最有效率的,从而在此加大投入。在产品的渠道匹配时期,你也可以用数据化运营的手段,来了解每个渠道的产出和投入产出比。每个公司必须要有迅速衡量的能力、促进的能力以及执行复盘的能力才能适应渠道的快速变迁。

第四个阶段是真正的用户增长期。走完了上面的三步,最后一步才是投入更多的资源,做迅速扩张。在这个时期一个企业需要很大的资本投入。

这四步是需要按节奏进行的。过去的几年,很多创业公司或者是大企业里好的项目,失败的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没有按照这个步骤来发展,把资源投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渠道上。如企业在产品和市场还没有做很好地磨合的时候就开始投大量的广告,或者是在广告预算很有限的情况下把很多钱投在了没有效率的渠道上。

真正理解业务,警惕 “虚荣指标”

2012年,美国一款主打短视频的社交应用Socialcam,突然火遍全美。这款APP定位于“与朋友即时分享视频”,一度成为App Store排名第一的免费应用,被认为是“视频版的Instagram”。

Socialcam在2011年上线,2012年年初时才有4万名用户。到了5月份,用户数量突然就超过了一千万,六月份接近两千万。如果我们用APP下载量、PV(页面浏览量)、UV(独立访问者)这些指标来衡量它的话,这是一家高速发展的公司,会吸引投资人投很多钱。然而事实是,七月后,它的用户数量严重衰减,也就过了三四个月这家公司就倒闭了。

外观上好看的下载量,PV等并不能够真正说明产品的情况。很多创业企业在核心产品还没打造好时,就花钱去获取大量流量,烧掉了很多钱,虽然数据好看,但实际效用并不大。

什么是虚荣指标呢?例如常见的如PV、UV、DAU、MAU、ROI等,这是我们会经常看到各个产品在媒体上爆料的数据,以展示自己的实力。可是这些指标其实并不一定能真正指导一个企业的核心增长。如果只关注这些,也就很容易再出现Socialcam这样的悲剧。

从这些失败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教训是:要做好数字化运营,必须要在正确的时间看正确的指标。选择核心数据指标有三大原则:

第一、指标的选择必须和你商业发展的核心目标相契合,且不同的时期关注的指标是不一样的。譬如,在企业增长的第二阶段要关注用户的黏度而不是只看用户的数量;第三阶段的重点是产品和渠道,你就要看渠道的效益,不要盲目把资金投在渠道上;第四个阶段进入增长期就要关注用户数量的增速。

第二、无论在哪个时期,我们关注的指标里面必须反映客户的核心价值。领英有一个核心原则是:如果做产品会影响非付费用户的体验,那么这个功能就是差的功能,无论给公司挣多少钱。

第三、这些数据必须能够汇总。

Yelp:用数据为产品和市场搭桥

目前市面上的统计工具层出不穷,那我们应该如何用这些工具,如何看这些数据统计图呢?以用户留存为例,光看一张留存图是得不出什么结论的,也无法想出把留存率提高到80%的方法。

用户留存的核心是产品和市场的匹配,也就是产品和用户的匹配。而数据就是沟通二者最好的桥梁。拥有高用户黏度的产品,才真正适合去做增长、做投放。美国版的“大众点评”——yelp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图片说明:美国版“大众点评”——yelp;图片来源:Sourcespace)

yelp的创始人是两个前Paypal的工程师。他们发现用网站很难搜索到周围的餐馆和好的酒吧,而且周围的朋友都有这个问题。他们觉得这是一个社会的痛点,于是迅速做了一个简单的网站,大约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就上线了,这就是yelp最早的原型。

在拥有一些用户之后,他们发现大多数的用户是从谷歌搜索特殊餐馆名字进入到网站,且这些搜索特殊餐厅名字的用户在网站上呆的时间会更长,会查询这些餐馆详细的信息。于是创始人便开始完善这些信息。

接着他们发现,反复用他们产品的用户看的都是当地粉丝上传的那些、有评论的那些餐馆。于是他们就开发出一个用户可以进行评论的新产品。他们还发现,那些有两个以上评论的餐馆页面访问很高,因此他们就主动刺激人们写更多的评论……他们就是这样一步步地用数据进行用户行为分析,产生了最终的策略——帮助那些写评论的人在他的网站上建立一套社交的评级平台。这些用户就成为他的核心用户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闭环。这使得这个2002、2003年仅拥有几千人的网站,成长为一个在美国这个行业中最有效率的上市公司。

如果没有数据,就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Yelp并没有花很多的资源去做推广、宣传,而且它的竞争对手看上去有更多的数据。但仅仅三个月时间它就超过了竞争对手,成为了行业的巨无霸,此后又有了指数级的增长曲线。这基本就符合我们增长理论:第一,找到核心的用户群;第二,通过数据去分析他们是如何使用我们的产品的;第三,分析用户的转化路径,找到核心用户。类似的策略被用在很多公司上,Facebook, Twitter等都采取了类似的指标。

分级管理用户,才是数据驱动的核心对象

如何用数据找到最有价值的用户?以往我们总是看点击量,但这在今天的经济生活中远远不够了。我们必须关注这个用户,他的下一步转化节点,他的购买的节点,他给我们企业贡献的价值。

美国有一个词叫“freely seeker”,指专门找便宜东西的人。比如原来300美金的一辆婴儿车,一次打折之后变成了120美金。他就把这个车买走了。买走以后,只要不打折,这个人是从来不会在店里面消费的。这种用户产生的效果会让企业亏钱,因为企业的毛利是很低的。所以这些薅羊毛的人是会给企业带来很多伤害的。因此你要长时间地判断他的消费习惯,才能找到哪个用户渠道的人是高效率的。因此,我们今天在思考问题时也要用这种深入分析的思维,而不是简单用点击量去看。

所以用户分级,就显得至关重要。

第一层是核心用户,大约只占10%-15%,但他们会产生30%-40%的价值。;二层是活跃用户,他们可能会占到20-40%,但他们会产生30%-40%的营收。最后一层是休眠用户,他们一般只会有5-15%的营收,但他们的用户量很大,可能会有50%-60%。

我们要用资源维护核心用户,其次是活跃用户,最后再是我们的休眠用户。我们的策略是尽量把休眠用户变成活跃用户,把活跃用户变成核心用户,避免核心和活跃用户流失或成为休眠用户。

所有的商业的本质,都是以少部分的用户贡献大部分的营收。因此我们要做的是防止高级用户向低级用户流动,同时要提升低级向高级提升的能力。

讲到用户就要讲到细节。以前我们会看一些用户报表,但是做的比较粗犷,往往只能反映一些比较宏观的内容。好的营销人,必须观测用户使用产品的种种细节,这就涉及到对用户体察的过程。前两天我和一个之前在腾讯工作的运营人聊天,他之前会要求自己的营运经理每周至少看200个用户的行为,一条条数据去看,只有这样才能知道真正的用户指标。

在硅谷,这种在理解业务的基础上,从数据出发,用更低成本的方法促进产品增长的理念已经蔚然成风,而在中国,这还是一个较为前沿的领域。未来,在中国使用这种方法工作的增长黑客,一定会越来越多,中国的企业也会慢慢转入数字化、精细化运营的新阶段。那么DT君觉得,“数据驱动增长”这门必修课,不妨从现在就开始入门吧。

(本文根据作者在数据侠实验室的演讲整理,并略作编辑。除备注外,文中图片均来自作者。)

侠张溪梦,GrowingIO 创始人和 CEO 。Data Science Central 评选其为“世界前十位前沿数据科学家”,前 LinkedIn 美国商业分析部高级总监,拥有十四年中美数据分析产品设计、数据技术研发、数据团队管理等工作经验。

来源:DT财经

]]>
网易:空巢青年人群画像 //www.otias-ub.com/archives/589940.html Wed, 03 May 2017 15:40:09 +0000 //www.otias-ub.com/?p=589940 水果只敢买3、4个,快递只能寄到单位,下班只能面对空荡荡的房间,这大概是人们对”空巢青年”最直观的印象。近期,因央广网等中央媒体的持续报道,”空巢青年”又再次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2017年1月-4月网易新闻空巢青年相话题内容关注度持续走高,”宅”、”生活枯燥”是媒体报道 “空巢青年”时的最常用词,那么,空巢青年的生活是否真的如此呢?

日前,网易新闻联合探探、Blued发布了中国首个《空巢青年人群画像》数据报告,利用独特的用户基础与数据解读优势,将目光聚焦于这一特殊青年群体,从情感生活与生存状况等多方面对他们进行解读。

比坟墓更令他们害怕的是孤独

网易新闻数据显示,孤独是空巢青年的生活主旋律,他们当中68%的人一周以内感到孤独,只有14%的人从未感到孤独;不同性别之间的孤独高峰点也存在着不同,对于空巢男青年来说,晚上 10 点最孤独;而空巢女青年的孤独高峰期则是晚上9点。

30岁可能是情感婚姻上的一个槛。据数据统计,22-25岁的空巢青年占比51%,26-29岁占37%,30岁以上则仅仅12%,可见30岁以上的年轻人大都逐渐摆脱空巢状况,寻找到了情感依托。但在这其中存在一个特殊群体–空巢同志,这类人群由于少了婚姻选项,所以即使是已到而立之年也仍有超过两成的人未脱离空巢队伍。

那么空巢青年为何难以找到另一半?行业特点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互联网、金融、医药、政府机构、媒体公关五个行业在数据中名列榜首,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工作忙,节奏快,加班多,导致相关从业人员缺乏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别提谈情说爱,脱单对他们来说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注孤生”成了他们自嘲点。

空巢青年的性生活质量也令人堪忧。根据网易数据,45%的空巢青年一年(及以上)才有一次性生活,31%的人半年一次,而一个月超10次的性福人群仅仅只有5%;然而,性少数群体–空巢同志的性生活却十分活跃,64%的人一个月至少有一次性生活,远超普通空巢青年的24%。

虽然没有固定伴侣,他们仍有着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对于空巢青年理想中的另一半,根据网易新闻数据显示,男性空巢青年偏爱仙女范儿的女性,他们梦中情人排行榜的前三名是刘亦菲、高圆圆和赵丽颖;对于空巢女青年来讲,男人味则是她们的择偶标准,胡歌、彭于晏、吴彦祖是她们心中最理想的结婚对象。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即使空巢也有激情与梦想

对于大多数空巢青年来说现实残酷过梦想,他们背负着赚钱立业的梦想来到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然而他们当中的大部分拿着微薄的薪资。网易数据显示,超三成的空巢青年月薪不足5000,一万五以上月薪的仅仅占比10%。没房、单身、迷茫成为压在他们头上的三座大山,更有82%的人表示对未来有过忧虑。

大部分空巢青年虽然钱包不鼓,却并不宅,社交也不缺乏。他们中的55%每周与朋友聚会至少一次,并有着聚会轰趴点:北京的西单、三里屯太谷里、朝阳大悦城;广州太古汇、花城汇;上海静安嘉里中心;成为北上广空巢青年的根据地,西单更是名列榜首成为空巢青年周末”潮圣地”。

他们的生活也并非颓废没有激情,即使 “逃离北上广”的口号甚嚣尘上,大部分空巢青年也不打算离开一线城市。只有17%的人对于来到一线城市表示后悔,其他大部分人则是享受着充实的生活,并为梦想而不懈奋斗着;在单打独斗的奋斗生活中,他们更学会了很好的照顾自己,将近一半的空巢青年周末会在10点前起床,享受可以自己支配的美好时光,而78%的空巢青年更是每天按时吃早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不止关心自己,还会关心世界,明星八卦、社会新闻、时政新闻在他们关心的新闻资讯类型里位居前三,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调剂品。

作为汇聚先锋、有趣观点的泛资讯平台,网易新闻一直密切关注着年轻群体的兴趣与动态。不论是今年情人节推出的 “渡一切单身狗于情人节”活动,还是多款美妆、明星综艺直播栏目,都引发了年轻人广泛参与和共鸣。此次对于”空巢青年”的画像解读,是网易利用自身数据优势、用户优势,在关注青年文化圈层上进行的新尝试,不仅展示了”空巢青年”的真实情况,也进一步增进了自身对年轻群体的了解,对今后提升年轻群体用户体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未来,网易还将继续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对更细分的年轻群体兴趣圈层进行进一步的深度解读。

附完整数据报告:

]]>
Interbrand:2017最佳中国品牌排行榜 //www.otias-ub.com/archives/587828.html Sat, 29 Apr 2017 14:39:07 +0000 //www.otias-ub.com/?p=587828 2017最佳中国品牌排行榜共有50个最具品牌价值的中国品牌上榜。占据前三位的是腾讯,阿里巴巴和中国建设银行。其中腾讯品牌价值上升了21%,阿里巴巴的品牌价值上升了20%,中国建设银行的品牌价值上升了7%。位居第4至第10的分别是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平安,中国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

在今年的榜单中,出现了三个新上榜的品牌:上汽集团(第46名),同仁堂(第47名),长安汽车(第48名)。品牌价值分别是28.71亿人民币,28.65亿人民币,28.64亿人民币。

从整体来看,汽车与医疗是上升最快的两个行业,品牌价值分别上升76%和22%,在50个上榜品牌中汽车与医疗品牌总共占了8个席位。

品牌价值下降幅度较大的是通信行业和零售行业,品牌价值分别下降8%和3%。


点击查看大图

增长概况

今年,50个中国最佳品牌的品牌价值总额达15,713.82亿元,与2015年发布的榜单相比增加了7%。

增速最快的主要是技术领域,华为增长了31%,腾讯增长了21%,阿里巴巴增长了20%。

有3位新入围品牌

上汽集团——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目前旗下有MG、荣威以及与大众和通用汽的合资企业品牌。

同仁堂——中国的中医药品牌,近年来正逐步走向全球,推出了许多不同的举措把中医药推向了西方市场。这些举措包括开发一个新的业务部门致力于把新科技应用于中医药研发中去,在欧洲建立中医药博物馆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普及中医药知识。

长安汽车——它是长安集团与福特汽车公司和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的合资品牌(旗下有DS和标致)。

金融品牌在BCB榜单中阵容庞大, 占据榜单价值总额的半壁江山(49%)。互联网公司排名第二,同比增长27.9%,其次是其它行业领域,增长率为1%至8%。

消费行为变化

过去几年里消费前景发生了一些变化:

购买力增强

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一直稳步上升,从2005-2010年的32%攀升到近年来的40%。研究表明,到2020年这个比率可能会达到48%以上。

中产阶级壮大

中国中产阶级人口正在崛起,从2009年的约1.5亿人次预计到2030年会增长到9.6亿人次。消费支出的增长也与这一特殊趋势有很大的关系。

质量至上

我们观察到中国消费者愿意为更优质产品买单。证据表明,他们在网上耗时很久去研究不同的产品及其属性, 追求最高的性价比和最好的品牌体验。

致力于满足这一需求的品牌:

在线零售商京东倡导消费者购买优质产品,并承诺他们能够提供更优质产品。
华为的智能手机新系列产品升级了许多独特的产品功能和质量,以此在国内市场中脱颖而出。
大部分汽车品牌通过加强质量管控提升了产品的优质感,引发了购买国内汽车的趋势。例如,长城汽车推出了一个新的高端品牌(WEY)以此发掘高端用户。

业务革新

许多雄心勃勃的中国品牌正在尝试新的发展途径,比如尝试发展一些平行业务和非核心业务。在此,我们旨在强调品牌合作创造的新产品,以及品牌的跨界发展。

合作

腾讯是一个拥有大量专有娱乐内容和IP的科技/互联网品牌,正在与最大的电影和房地产控股品牌万达集团合作,授权万达使用其IP创造新的娱乐内容。

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合作成功地将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用于新的荣威车型。

发展

格力,一个从家用电器(如空调)起步的电子品牌,正在扩展业务发进军发展智能手机。

中国的主导搜索引擎百度,正在利用其研发实验室研发自驾车。最近正计划寻求与其他汽车制造商合作。

筹谋未来

随着消费前景的变化,品牌也需要探索自己在市场中的新定位和新主张。我们已经看到很多中国品牌正在重组业务以应对这些变化。

联想:

调整业务架构,更加以产品为中心,更加以用户为中心。创建了新的业务部门,并致力于抓住市场契机满足客户需求而不是一味传承传统产品。

五粮液:

这个传统的酒类品牌缩减了30个表现不佳的子品牌产品,并创建了一个工厂主要推动少量核心产品的发展,以此保护品牌价值,巩固品牌定位。它还制定了书面指导作为品牌管理的工具,使品牌传播在全国内保持一致性。

来源:InterbrandChina

]]>
Snapchat: 从社交网站到硬件制造商 //www.otias-ub.com/archives/586941.html Thu, 27 Apr 2017 11:53:25 +0000 //www.otias-ub.com/?p=586941 凭借Snapchat的上市,创始人埃文·斯皮格尔头顶的无数光环中又加上了含金量最高的一项:全球最有钱的90后。在斯皮格尔的带领下,以90后和千禧一代为主要用户群的Snapchat与它的受众一样自带“任性”基因,从阅后即焚的社交软件起家,先后拒绝了Facebook和谷歌的收购要约,如今又开始向硬件制造商变身。
纽约当地时间3月2日,社交网站Snapchat的母公司Snap(SNAP,NYSE)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首日大涨44%至24.48美元/股。截至收盘,市值283亿美元,期间最高市值超过300亿美元。

这不仅是进入2017年以来,美股第一只科技股IPO,也是继阿里巴巴上市后全球互联网行业最大的IPO。Snap的成功上市,使得生于1990年的创始人埃文·斯皮格尔(Even Spiegel)成为全球最有钱的90后。以Snap当天收盘价计算,其个人身家超过55亿美元。

从财务数据来看,Snap委实算不上突出,甚至与跟它体量相当的Twitter相比也没有任何优势,而且还是四家公司中IPO前亏损最大的,也因此招来了市场部分投资者对其高估值的质疑。唯一算得上亮点的,是Snap日活跃用户高于Twitter,而这也成为Snap受到市场力捧的主因之一(附表)。

尽管成立迄今不到6年,但Snap已拥有高达1.58亿日活跃用户。而且,与Facebook和Twitter不同的是,作为Snap旗下应用的Snapchat在18至34岁用户群中拥有超高人气(图1)。这些年轻用户的活跃度极高,每天分享图片和视频的用户比例高达60%,生成的Snap内容超过25亿条,使得Snapchat成为追求年轻用户广告主的必争之地。

拒绝被收购 与Facebook“相爱相杀”

作为社交应用的后来者,彼时Facebook举行盛大IPO之际,尚处于小打小闹阶段的Snapchat用户规模刚刚突破100万,还不到前者的一个零头。大概谁也没有预见到,Snapchat日后会成为Facebook相爱相杀的竞争对手。

Facebook是崛起于PC端的社交网站,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它在移动端的天然缺陷使其时刻充满忧患意识,而在移动端拥有大量青少年用户的Instagram、Snapchat自然成为Facebook的心头大患。

成立早于Snapchat的Instagram,在2012年前是照片分享应用领域的领跑者,创建一年半就拥有接近4000万的注册用户。为了防止Instagram壮大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同时也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用户,Facebook在2012年9月耗资7.15亿美元收购了当时注册用户已超过1亿的Instagram,随后又盯上了蹿升势头更凶悍的Snapchat。

Facebook挥动手中的钞票,试图将Snapchat收归囊中,不过个性十足的Snapchat在当时还没实现1分钱营收的背景下拒绝了Facebook30亿美元的诱惑。此后Snapchat又拒绝了谷歌4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成功坚持到上市。

话说自从拒绝了小扎的收购要约后,Snapcha开始遭遇Facebook的狙击。Facebook先是在2012年底推出与Snapchat功能类似的Facebook Poke,不过却惨遭打脸——“山寨”的Poke不仅没有对Snapchat带来一丝负面影响,反而对增加Snapchat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不甘心的Facebook后来又模仿了Snapchat的滤镜功能并在收购后的Instagram 上推出由Snapchat开创的Stories功能。可惜,都无法撼动Snapchat已在年轻一代身上建立起的优势。

作为一家创意十足的公司,Snapchat并没有活在Facebook的阴影下,它最大的制胜法宝就是一切新产品功能均牢牢抓住青少年用户的使用需求,使得Facebook不得不直接使用克隆大法来阻挡Snapchat的前进步伐。“重点不在于谁发明了这种玩法,关键点是如何更好地把这项功能与产品结合起来,赋予它产品气质。”这套说辞显然是来自Facebook方。

被Facebook收编的Instagram有样学样地推出Stories应用后,依靠更庞大的用户基数,确实对Snapchat带来明显的冲击。Snapchat的招股书显示,其用户增长速度从2016年二季度的17.2%下跌至四季度的3.2%,这期间刚好是Instagram Stories的大力推广。

Snapchat在2016年把自身定位为一家相机公司,而不再强调应用开发。随后Facebook也调转方向,小扎在2016年11月表示,相机将成为Facebook的主要分享渠道。

就在Snapchat上市前夕,Facebook再度发力围剿,Facebook旗下的拳头产品WhatsApp推出WhatsApp Status,这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Stories功能。凭借WhatsApp在全球超过12亿的活跃用户,此举势必会影响上市后Snapchat在全球的扩张。

在竞争对手全方位的打压下,加上市场担忧Snapchat 2016年下半年用户数量增速放缓,以及新发行的股票没有投票权等影响,Snapchat的上市估值从200亿-250亿美元调整至195亿-223亿美元。

虽然质疑声音不断,但Snap用上市首日的强劲增长回应了一切,以每股17美元发行的Snap,最终大涨44%收盘。当年Facebook上市首日仅微涨0.61%,此后几天更是跌破发行价。不过随后数年Facebook逐渐证明它自身的价值,如今的市值已近4000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图2)。

不得不提的是,全面打压Snapchat的Facebook,或许最终可以击垮Snapchat,但它旗下的多款重量级产品功能高度重合,并不是一个好兆头。

 跟用户一样任性:从社交网站到硬件制造商

Snapchat以90后和千禧一代为主要用户群,其创始人斯皮格尔本身也是一名90后,这让它的DNA自带“任性”基因。据说斯皮格尔成功融资后立刻买了一辆法拉利,买完还向众投资者们发邮件显摆并表示感谢,真是任性的典范。

壮大起来的Snapchat逐渐淡化其社交属性,不再强调“阅后即焚”这一曾经的制胜利器。随后又相继推出资讯平台Discovery和智能眼镜Spectacle,并把公司改名为Snap。

就在上市前夕,Snap把自己重新定义为一家“相机”公司,这让一众基金经理深感意外。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它都是一家社交应用公司,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硬件制造商?鉴于可穿戴设备的前景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Snap在伦敦的路演就遭遇部分投资者的不信任。

此外,Snap还在招股书中披露,其2016年的总收入4.045亿美元,净亏损5.14亿美元,尽管收入比2015年增加了6倍,但亏损额却进一步扩大。对此,Snap看似毫不在乎,并表示公司未来可能永远“难以盈利”,丝毫没有讨好投资者的心思。Snap剑走偏锋并不是机构投资者习惯的模式,而这也为Snap的IPO遇冷添上了有趣的一笔。不讨好、不攀迎,骨子里都透着90后的个性。

当然,Snap有它任性的底气。

招股书显示,2016年全球移动广告收入为660亿美元,到2020年将增长至1960亿美元。Snap2016年4.04亿美元的营收中,高达96%来自广告。拥有1.58亿忠实粉丝的Snap将受益移动广告市场的爆发,高盛预计Snap 2018年的营收将达到20亿美元。

被寄予厚望的智能眼镜Spectacle,作为Snap涉足硬件的尝试,销售方式同样是别出心裁。为了吸引更多年轻用户的关注,Spectacle只能在拥有一张笑脸的黄色贩卖机(Snapbot)上才可以购买,而且它是以“游击战”的方式出现在街头的。寻找神出鬼没的Snapbot,成为了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活动,使得Spectacles刚一推出就极为火爆。

直到2017年2月20日,Snap才把Spectacle安分守己地放到官网销售。这款售价为130美元的太阳镜能够拍摄10秒的视频,并自动将视频传至手机进行分享。Spectacle虽然算不得有多高科技,但它内置的摄像头拥有115度广角,比一般手机拥有更广的视野,也更加接近人眼所能看到的画面。

Snap并不指望依靠销售Spectacle赚钱,只是希望借此吸引用户更多地停留在Snapchat应用上,从而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

或许是因为过于任性的缘故,虽然Snapchat已具备撼动Facebook在社交网络的根基,却仍然很难完全获得华尔街机构投资者的认同。

研究机构PivotalResearch的分析师Brian Wieser在Snap上市当天给予了“卖出”评级,目标价更是低至10美元/股,仅为它当天收盘价的40%。Wieser表示,虽然Snap是一家前途光明的初创公司,未来面临重大机遇,但它同时也是一家面临大型公司激烈竞争的行业新星,核心用户群增长并不强劲。野村证券同样不看好Snap的未来,把它的目标价定为16美元/股。

市场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招股书显示,Snap 2016年四季度收入达到1.657亿美元,同比增长406%,然而跟前三季度相比,增速出现大幅下滑。与之对应的是,Snap用户增长率从2016年二季度的17.2%下跌至四季度的3.2%(图3)。未来用户增速下滑是否会导致广告收入增速的下降呢?

小编倒是很看好Snap的未来。虽然说青少年会有点喜新厌旧,但他们才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军。作为当前最受美国青少年追捧的App,日活跃用户每天花费25到30分钟在Snapchat上,而且每天的访问次数高达18次,但北美地区每个用户的平均季度收入仅为2.15美元,远低于Facebook的19.81美元,可提升的空间十分充足。

阅后即焚起家,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Snapchat的创意来自于创始人斯皮格尔好友布朗的一句牢骚——布朗对一张已经发送的照片耿耿于怀,并感叹如果照片在人们看完后就自动消失就好了。

斯皮格尔的灵光就此乍现。他与布朗一道,伙同另一好友墨菲,三人共同创立了Snapchat的前身:阅后即焚应用Picaboo,并于2011年7月正式在App Store上线。

当时的环境其实并不利于Snapchat的发展。Facebook已统治了美国的社交网站,Instagram、Flickr等照片分享网站也割据一方,留给Snapchat的机会并不多。到2011年底,Snapchat的用户数仅为2000人,不抱希望的斯皮格尔也只好回到学校继续他的课程。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直在小范围传播的Snapchat,随着用户数的逐渐增加,有趣的一面开始像病毒一样席卷美国校园。在没有做任何推广的情况下,到2012年4月,Snapchat已拥有10万活跃用户,而用户几乎都是校园的学生。

与Instagram和Flickr等应用相比,看似雷同的Snapchat,最显著的特点是用户将照片与朋友分享时,可自行设定照片的显示时间(从1秒到10秒),用户点击查看后,照片会在规定时间内自行消失,这一特色被形象地称为“阅后即焚”。

因为上传的照片不会被永久保存,用户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在Snapchat上跟朋友分享个性、搞怪甚至一些大尺度的照片,而不用担心留下任何把柄。凭此一招,Snapchat就把人们在现实中的乐趣带到虚拟世界,因为正如埃文所言,在Facebook等社交网站,大部分人都不得不努力塑造完美的形象,以至于所有有趣的怪癖都消失了,社交因而失去了应有的乐趣。

“阅后即焚”的特点,使得Snapchat能够在很好地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提高用户的互动性,这也是其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在个人信息不断被曝光的年代,能切实保护隐私成为用户最看重的诉求之一,而Snapchat则能在满足用户“晒”心理的基础上做到隐私保护。

为了尽可能突出这一“卖点”,Snapchat进行了诸多个性化的设置。例如,接收到照片的好友想截屏保留照片,Snapchat就会立即向照片发布者发送提示信息。假如接收者想用其他手机拍照“存档”,则不仅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另外一部手机,而且一旦松开放在手机屏幕上的手指,照片就会立马消失。

凭借“阅后即焚”的卖点,Snapchat成功抢到美国青少年一代的关注。市场调研机构MoffettNathanson的最新报告显示,Snapchat覆盖了美国70%的18-24岁年轻人,58%的Snapchat日活跃用户年龄为13至24岁。对广告主而言,这是一个关键的群体,而这也成为Snapchat立足的根本之一。

时至今日,Snapchat已不仅是当初那个单纯的阅后即焚聊天应用,而且它也不满足于以一个功能去俘获年轻一代的青睐。2013年底,Snapchat推出了Snapchat Stories,该功能类似微信的朋友圈,它允许用户发布一系列的照片或者视频,讲述自己每天的故事,而且这些内容将保留24小时。Stories在推出半年后,其日浏览量就超过10亿次,成为Snapchat中最受欢迎的功能。■

来源:新财富

]]>
落寞天涯,复盘互联网商业变迁20年 //www.otias-ub.com/archives/586455.html Wed, 26 Apr 2017 10:25:09 +0000 //www.otias-ub.com/?p=586455 天涯的没落,公众一般都是从微博的出现作为起始点,事实上其在变现道路上的屡屡失败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才是没落的根本。而今的互联网已成为90后的时代,承载着70后、80后情怀的天涯社区再转型的困难更有不可跨越的“代沟”。已经老去的天涯和天涯人或许只能成为互联网史上的一段传说。

  张伟靖/文

3月23日,搜狐社区发布公告称,将于2017年4月20日正式停止服务,这一已运营18年的网友老家园正是落幕,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而同年创立的天涯社区仍然在努力转型,蹒跚着试图登上高速旋转的时代列车。2015年8月登陆新三板时,公司创始人邢明曾表示:“天涯社区正在倾斜,但还没有倒塌,如何止住倾斜,这次之后,恐怕再无机会”。但新三板显然无法拯救天涯的衰退,这一打造了最早一批中国网红、在互联网论坛时代影响力不亚于今日微信的老兵已注定走向坍塌。

最新公告显示,地产大佬华夏幸福(600340)以2200万元非公开认购天涯社区100万股,占股超1%,并未进入前十大股东,不过此次投资是华夏幸福首次以母公司身份直接参与认购新三板企业,激起了一小波对这一原本陷入“化石级”互联网企业的关注。但事实上,对于年销售额已进入千亿级的华夏幸福来说,一笔2200万元的投资显然没有必要过度解读。

天涯社区创建于1999年,其捧红的当年明月、十年砍柴、芙蓉姐姐等第一代网红至今依然活跃在网络江湖;引领发酵的朱令被毒案、山西黑砖窑、孙志刚案等社会热点事件奠定了其在公共事务的话语权;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孔二狗的《黑道风云20年》、熊顿的《滚蛋吧肿瘤君》、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等诸多超级IP,最早都出自天涯社区。

而今打开天涯社区的页面,竟然有一种数年未变的怀旧感,说到变化只有无处不在的广告小框在不断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的客户体验的下滑。此次ST天涯(833359.OC)定增共募集资金6600万元,公司称将用于建设泛文化娱乐平台、研发移动端产品、升级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及补充流动资金。

作为早期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之一,天涯社区在成立之初并未设立商业目标,后来的商业模式在战略上更像是一家传统媒体,以广告收入为主,2012年因广告业务触碰天花板,开始向个人增值服务和社区型电商转型,但从数据来看,转型从未成功(附图)。2015年其首现收入多样化的迹象,然而到2016年半年报时,因其他收入大幅下滑,广告业务收入占比又超过85%。

  尽管天涯社区本身的商业模式乏善可陈,但可以借此复盘中国互联网的商业化路径。如今还算当红的豆瓣、知乎甚至强势社交媒体微博均以“用户创造内容(UGC)”、“制造舆论热点”为优势,其商业模式也将成为决定其生命周期的关键。

粗暴的变现模式:从“用户决定内容”到“公关广告”的癌变

纵观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历史,本质无外乎两步:流量的获取与流量的变现。天涯社区建立于1999年,当时电商尚未破茧,淘宝网直到4年后的2003年才上线,真正爆发更是在数年之后。“流量”的概念尚未出现,“流量”的变现更是处于想象与摸索之中。

但“流量”的获取,却已进入了首波黄金期。与后来兴盛的互联网屌丝文化完全不同,彼时受技术所限,电脑与互联网对普通百姓来说仍算一定意义上的奢侈品。能够使用电脑并接入互联网的用户还充满了精英色彩,他们中绝大多数拥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对新兴的开放式的传播渠道表现出很高的兴趣,真正毫无功利地愿意通过互联网分享自己的知识与思考,推进互联网世界的发展,也由此形成了最早期的网络红人和意见领袖。

在这一阶段,天涯社区凭借其创新的站务管理体系,成为UGC模式的始祖,成就了其“全球华人网上家园”的高位,至今都难以被超越。

天涯社区的站务管理基本划分为两大块,分别由公司和义务网友主导。社区的运营事宜由公司员工组成的团队负责。社区运营按片区划分,最常见的运营模式就是将版面内帖子置顶,以及在首页进行推荐。

而义务网友组成的庞大的版主管理团队构成了站务管理的第一梯队。这些版主工作的动力主要源于虚拟网络的荣誉感和对天涯社区的归属感,基本没有任何实际酬劳。他们手中的权限包括:对所任职板块帖子的删除、编辑、限制回复、加精,以及网友在其所任职板块的发言权管理。就连处理网友与版主之间纠纷的事务也是由义务网友和公司员工共同组织的团队负责。网友自治的理念,不仅增强了用户黏性与归属感,同时也为天涯公司节省了大笔开支。

这一模式伴随着网民的不断扩张与下沉,以及互联网商业生态的形成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方面,互联网由早期的精英主导转为大众狂欢的舞台,在一次次的网络热点案例中,大众观点极易受到操纵的观点得以证实;另一方面,电商的崛起使得“纯粹的分享”变得稀缺,用户发现了互联网能够为自己带来潜在的收益。

根据TOMsInsight的观察报告:“2010年几乎是一个分界线,在此之前,我们在中国互联网生态中还可以看到很多纯粹的分享。匿名网友们出于成就感来相互帮助,信息也都真实靠谱。而2010年之后,这种情况已经逐渐消失。随便找一个垂直爱好类的论坛,一般来说,版主推荐的或版主自己的淘宝店几乎也是利润最高、假货最严重的(只是普遍现象)”。有相关人士透露,天涯社区甚至有版主年收入超过整个公司利润的现象。

而天涯未能顺应市场变化,在通过技术运营升级改善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实现变现,相反却在盈利的压力下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将流量变现,不加限制的营销广告与公关口水战加剧了天涯社区帖子内容的癌变。

天涯的帖子不再是由网友产生的内容,而是各公关公司、广告公司策划出的内容,天涯的每一个板块都沦落成公关公司用机器或水军刷的水帖,进而导致大批有影响力的用户流失。当其内容优势已经不在的时候,天涯还是当初那个天涯吗?

错失关键的移动互联升级

天涯公司曾于2007年接受谷歌的投资,2009年申请创业板IPO失败,2010年回购谷歌的股权,2011年再次备战A股IPO。期间,互联网早已经演变为流量争夺近乎白热化的江湖。

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2010年微博迎来首个春天,天涯的流量遭遇大面积分割。天涯的没落,公众一般都是以微博的出现作为起始点,事实上其在变现道路上的屡屡失败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才是没落的根本。

时至今日,互联网流量变现的终端从本质来讲仍然绕不开电商、游戏和广告。天涯自2006年确立了上市目标后,便开始了对盈利的探索和追求。2009年,天涯引入外部团队匆忙上马页游联运平台,因对外部团队不了解,外部团队也不了解社区用户而遭遇亏损。随后的天涯旅游、天涯文学、天涯视频、天涯微博等新项目均由于公司内部决策不统一不断重蹈覆辙。

2011年,移动互联网呼啸而出。在这一全新的大陆,流量的聚集速度远远超过了PC互联网,几乎在2年内就完成了流量的垄断与再分发。而当时天涯公司正处于冲击创业板失败、大量员工离职、流量下滑、原有业务丢单严重的恶性循环中,错失了这趟快车。

全新的移动互联时代,简单粗暴单向度的硬广告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注意力,挑战用户智商的软广更引发反弹,取而代之的是符合用户兴趣、能为用户提供服务、并为用户口口相传的社群互动模式。对于广告业主本身来说,广告早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信息发布,而升级为“信息服务”。微信产品总监曾鸣对此的解释是:“什么是服务?我需要你的时候招之即来,不需要的时候挥之即去。”

而由于种种原因,天涯社区的运营仍然停留在互联网1.0模式——即传统媒体“硬广+软广”的简单复制:“向广告客户直接售卖用户”或者“将广告隐藏在帖子之中”,连最基本的原则“尽量减少对用户的打扰”都没有做到,更别提顺应移动互联与大数据的趋势向精细化运作升级。

一步错过,步步落后。而今的互联网已成为90后的时代,承载着70后、80后情怀的天涯社区再转型的困难更有不可跨越的“代沟”,根据公开资料,天涯公司16位高管的平均年龄超过46岁,最低年龄也超过41岁,让他们去理解90后的兴趣和需求恐怕是强人所难。

马化腾曾说过:“有时你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太老了。”已经老去的天涯和天涯人或许只能成为互联网历史的一段传说。■

来源:新财富杂志

]]>
2016年我国网络视频有效付费用户规模已突破7500万 //www.otias-ub.com/archives/584487.html Thu, 20 Apr 2017 10:42:07 +0000 //www.otias-ub.com/?p=584487 现如今,网络电视剧、网络综艺等在线视频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网络视听产业已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活力最丰沛的领域之一。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视频网站把付费内容的设置提上日程,网络视频俨然也已不再是“免费的午餐”。据统计,2016年我国网络视频有效付费用户规模已突破7500万。网络视频付费的演变过程可能看似波澜不惊,但期间的几个关键词却与你我紧密相关。

网络视频:发展中探索盈利模式

估计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这样一个朋友:坐车或走路时经常会低头看手机视频、吃饭或下班回家后更是第一时间打开电脑“追剧”——如果觉得这其实也是你自己的真实写照,那也不必觉得诧异——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达5.45亿,较2015年底增加4064万人;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74.5%,较2015年底提升了1.3个百分点。

面对快节奏的生活、碎片化的时间,收看网络视频的用户群体正在逐日剧增,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主要的网络娱乐类应用相比,集视听于一体的网络视频也是唯一保持快速增长趋势的产品形态。

在网络视听产业发展大步向前迈进的同时,自2010年开始,各大视频网站开始尝试推出付费服务,主要涉及在线点播和会员付费,其中尤以会员付费收入表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各大视频网站通过大剧排播模式创新、VIP会员内容的有效开拓,积极拓展相关增值服务在网民中的渗透。

广告:不断试探忍耐的底线

在网上看视频的时候,最恼人的恐怕是视频开始前的那些广告了,而在不知不觉间,广告播放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很多视频网站甚至把广告穿插在视频当中。广告为何越来越多?理由很简单——虽然网络视频行业广告收入增长有所疲软,但在营收中,广告收入仍然牢牢占据着网络视听收入的主体份额。随着传统媒体的广告预算持续向新媒体转移、网络广告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在线视频广告市场也迎来稳定的发展。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近40%的用户在遇到广告时会选择先在网上看点其他内容,或许这也成为视频网站选择在视频播放期间强行插播广告的重要原因,正所谓让人“防不胜防”。而对于看广告的用户而言,能忍受的广告时长也是有限度的,71.5%的受访者表示能忍受60秒以内的广告,其中16.9%的人对广告的忍受度是30秒,12.8%的人对广告的忍受度是15秒

付费用户:掏钱可能“实非我愿”

近年来,主流视频网站联合各方力量,大力打击盗版;同时,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给用户提供了安全便捷的付费体验,使得用户付费习惯逐渐养成;此外,随着视频网站用户增值服务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人也考虑付费换取更好的用户体验。因此,用户付费在网络视频行业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网络视频付费的商业模式已基本确立。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上半年,约35%的网络视频用户有过付费看视频的经历,这一比例实现了近几年内最为快速的增长。付费用户呈现偏男性化、年轻化(主要为20至29岁)、高学历、高收入的特点,促使他们付费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收看会员独播内容或去掉广告;“等免费以后再看”、“可以找到免费资源”则是非付费用户不愿付费的主要原因。

移动端:网络视频的下一个关键词

从2012年开始,网络视频用户开始大规模向手机端转移,历经4年多的时间,这一转移已基本完成。目前手机已成为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最主要设备,有近95%的网络视频用户选择用手机看视频。另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底,手机视频用户规模已接近5亿,增长率达23.4%;手机网络视频使用率为71.9%,相比2015年底增长6.5个百分点。

除了载体的变化,近几年网络视频的内容也在逐步发生着改变。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目前,电影、电视剧、综艺是网络视频用户最爱看的节目类型;下一步,演唱会直播、少儿节目、短视频等则可能成为网络视频收费的“新增长点”。网络视频的未来还将发生哪些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
阿里研究院:中国零售业进入“变革深水区” //www.otias-ub.com/archives/583153.html Tue, 18 Apr 2017 10:15:45 +0000 //www.otias-ub.com/?p=583153 导语

2003年以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零售实现了迅猛的发展,也让中国用短短10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了网络零售生态最大、网络零售平台最为先进的国家。

展望未来30年,可较清晰的看到“新零售”的轮廓:

世界将进一步深度数字化,内容势必不断从2D向3D乃至高维发展,使得以中国新零售带动的全球零售发展将更加充满想象。虚拟与现实在数据上实现打通融合将最大程度的提升全社会流通业运转效率。

交易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全球经济形态最终将被以交易为中心的新型经济改写,新零售成为重要的一环。

从交易主体而言,任何人都可能成为零售商。零售不再是某个企业的特权,零售趋于大众化。从交易对象上讲,未来所有物品都会成为可交易的商品。

任何物品和服务都将被赋予价值,不拘泥于是否有形和权属形式。从空间上讲,任何场景下零售都将可以实现,交易空间被极大地延展,地球上的任何角落甚至是外太空都有可能成为交易场所,货币形态呈现多样化。

文 | 崔瀚文 阿里研究院产业研究专家

  ◆  ◆

原本“青涩”的中国零售业

中国1992年正式确立市场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市场化的零售业起步晚。因此如果站在全球视野而言,中国传统零售业还有诸多落后之处,例如:

中国实体零售业尚缺乏“顶级”品牌。美国自1840年后的近200年中伴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技术革新,零售业先后经历了工业化和信息化,已经形成了成熟高效的大流通格局。

反观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零售业虽然进行了20余年卓有成效的民间探索,但由于缺乏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支持,整体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在实体零售业领域未能形成与沃尔玛、好市多、克罗格相比肩、能够主导实现跨地域高效流通的企业。

中国的批发零售业整体效率偏低。受制于工业化发展进度,中国原有的物流体系使得商品周转率停留在较低水平,中国国内实体批发零售业的整体交易效率偏低。

据阿里研究院测算,美国的批发零售业交易效率是中国的1.56倍。未来,中国批发零售业企业急需进一步提升效率以满足快速提升的消费需求,以及应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  ◆

零售业进入“变革深水区”

2003年以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零售实现了迅猛的发展,也让中国用短短10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了网络零售生态最大、网络零售平台最为先进的国家。网络零售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内需消费和流通效率提升,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之一。

进入2017年,我们看到,中国零售业开始面临更加深层次的变革挑战:

网络零售依靠流量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7.31亿,互联网普及率53.2%。

《报告》指出,我国网民规模经历近10年的快速增长后,红利逐渐消失,网民规模增长率趋于稳定。从电子商务的角度而言,相应的,无论从平台来讲还是从每个商家来讲,电商依靠流量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过去10年间的一些商业方式,如,拉一批线下好卖的货放到网卖,利用网上流量红利轻易能够触达终端消费者,更高效的排除掉中间环节把货卖掉,这样的做法已经不能很好的继续奏效。

实体零售“闭店止损”还是“升级改造”进入关键期。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滑2%,包括万达百货、百盛、尚泰百货等开始收缩实体店面,百货巨头王府井宣布挥别百货,重心转向购物中心和奥特莱斯,以高端进口商品为主的广州友谊变为“百货+金融“双主业……而LV、Prada、Burberry等奢侈品牌也在对一些实体店面调整关闭。

以往,零售企业增加的经营成本,可以通过提价,一部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在互联网时代,商品价格更透明,要转嫁这部分成本难上加难。基于此,有些线下店提价受阻,一些管理滞后的实体店只好闭店止损,进行升级改造,以求优化流程。

  ◆  ◆

行业:实现翻转式飞跃的“中国机会”

整体而言,正在快速升级的互联网,日益成熟的外部客观环境和中国传统零售业发展中的现实不足,让中国有机会率先实现“零售”的翻转式飞跃。

电子商务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十余年中,中国零售发展已经不再仅依赖和跟随实体建设而按部就班发展,以物流建设兼顾实体建立及仓储配套,绕过时效相对滞后的实体设施建立,通过虚拟渠道和市场分发销售商品,将大幅度节省实体零售覆盖中国全境发展的成本。

同时,含云计算、新金融(互联网金融)、智能物流在内的数字化商业基础设施已经初步建成。例如:

互联网+零售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我国云计算、互联网金融、智能物流在内的数字化商业平台基础设施已经初步建成。例如淘宝平台上就已活跃着100种交易场景,60多种交易类型,超过3000多种营销形式,还拥有着全球最大的混合云部署架构。

职业分工不断细化。互联网让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规模不仅在一国范围内各个地区、各行各业间展开,还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互联网推动下,零售从业者越来越发达的分工,既符合我国零售从业者的微观利益,也符合社会进步的宏观利益。

企业的重心开始从市场侧进一步走向供给侧。企业从B2C走向C2B,要求企业进一步加强对消费者的洞察能力,以消费者引导的生产制造。对用户数据的累计变得更加重要,数据在全域营销、全域触达上能产生更加巨大的作用。

供应链更加柔性化,生产制造更加小快灵。制造业正在被互联网改变,不再是通过闭门设计获得订单,然后批量化生产,大批量发货。而是走向以消费者洞察为前提进行快速的响应,满足用户需求的设计,配以柔性化的供应链,快速地生产,能够最终用网状渠道结构及时触达消费者,并且能够获得真实的消费者消费数据之后再进入一个循环的过程。

中国消费者的数字化程度高。CNNIC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同时,2016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天上网时间超过3.7小时,位居世界前列。

消费者的要求日益提升。中产阶层崛起所带来的消费升级变化成为未来5-10年的重要主题。消费者要求的提升一方面体现在希望品牌商给予“随时随地”的触点;另一方面体现在希望商品更加定制化以及性价比更高。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及O2O综合服务模式的崛起对消费者的生活与消费模式进行了飞跃式的改造。

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在新一代数字媒体双向沟通的属性下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逐渐在与品牌商的关系中占据了更多的主导权。

最后一公里物流发展迅速。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带动物流配送发展,两者体量发展呈正向相关,特别是“最后一公里物流”发展,显著高于实体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

一般而言,城市日包裹配送量越大,物流成本就越低,物流业就越发达。当前,我国城市人口居全球首位,人口稠密的城市让物流快递业的发展有机会成为全球之冠。

图:中国零售行业升级的客观环境

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30年,可较清晰的看到“新零售”的轮廓:

世界将进一步深度数字化,内容势必不断从2D向3D乃至高维发展,使得以中国新零售带动的全球零售发展将更加充满想象。虚拟与现实在数据上实现打通融合将最大程度的提升全社会流通业运转效率。

交易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全球经济形态最终将被以交易为中心的新型经济改写,新零售成为重要的一环。以虚拟发展带动实体发展,反向提升中国实体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线上线下高效融合,促动商流、信息流、物流在实体与虚拟中自由流动,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新流通新零售发展道路。

从交易主体而言,任何人都可能成为零售商。零售不再是某个企业的特权,零售趋于大众化。从交易对象上讲,未来所有物品都会成为可交易的商品。

任何物品和服务都将被赋予价值,不拘泥于是否有形和权属形式。从空间上讲,任何场景下零售都将可以实现,交易空间被极大地延展,地球上的任何角落甚至是外太空都有可能成为交易场所,货币形态呈现多样化。

  ◆  ◆

企业:解耦老关系、转向新零售的“阵痛”

为了迎接“未来的到来”,零售企业就要进行一系列现有关系的解耦,例如零售、流通能力的解耦(商流与物流分离),整个商业组织之间也会发生非常剧烈的一些变革。

原有关系的解耦,会使得原来的利益分配机制走向一个新的利益分配机制,可能不会让所有人都满意,也可能不会让所有既得利益者都满意。2016年发生得一些商场对于快递人员禁止进入得事件就是典型的转型期发生的摩擦,也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痛苦选择。

然而,必须明确,重构就需要对权力和利益进行调整,企业要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2016年以来,很多商家开始主动的加入到了全渠道零售的浪潮中,既是被市场倒逼不得不作出改变和创新来顺应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同时也通过一系列平台产品的支持也率先迈上了新零售之路。

面对着痛苦的解耦、重构、转型,企业的新商业重构是否成功,还是需要回到商业根本的考核标准——消费者是不是更满意,商业的效率是不是更提升?

 零售业转型的考核标准

而如何回答消费者是不是更满意,商业的效率是不是更提升这个根本性问题,短期内首先有一个重要的标志:企业是否实现了对于客户的可识别、可触达、可洞察、可服务?

  ◆  ◆

从消费者出发,认知重构和关系重构

面向新零售的商业体系重建将成为新时期的重大命题,其中,企业对于消费者认知的重构于B-C之间客户关系的重构,是首先需要考虑的。

1、C端:重构对消费者的认知

数以亿计的消费者身处在不同的环境中,本身就性格特点迥异,爱好各不相同,而随着新技术、新潮流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市场需求更是显得千姿百态。对于消费者认知的终极答案,似乎永远无法作出具体的回答,但此处我希望零售从业者能够发出三问,从某种新的角度再次审视消费者的需求?

(1)消费装修还是消费商品?当今中国的商业设施、大卖场、百货公司的陈列摆设同质化严重,然而真正对货品有深入理解的百货公司似乎并不多见。近10年以来,消费者群体整体而言日趋成熟,新一代的消费者到底是消费商品还是消费装修?消费者的浏览效率到底是以格子铺去浏览、以柜台去浏览?还是能够形成一种真正高效的商品接触方式和浏览方式?场景式的浏览方式是否正在成熟?

(2)购买是生活必需还是自我塑造?很多新的消费者往往购买的已不仅仅是生活必需品,他们更需要用商品塑造自我,需要在购物过程中享受自己的闲暇时光。

(3)消费商品还是消费服务、内容?居民的消费结构往往会随收入增长而呈现出“先商品后服务”的阶段性特征,未来医疗护理、娱乐、金融服务保险等消费的占比将不断攀升,与闲暇生活相关的服务、娱乐、体验式消费发展进入快车道,虚拟形式的内容及服务,如直播等形式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数字原住民”能够熟练的掌握互联网工具、社群等获取各类商品信息,对于商品的认识甚至不亚于商家;它们追求在产品形成和消费中的参与感,也愿意为更优质的服务支付更高的价格。

2、B-C:重构客户关系

C端的变化,将直接导向B-C关系的一系列变化——未来零售企业利润将主要来自于商品和服务的增值,而不再是信息差利润,商家不仅需要新理念与新技术,还需要内容运营的一系列能力。

(1)从销售走向营销,从货架走向互动娱乐。近年来,互联网给这个商业带来的价值,正在从销售大范围走向营销,从货架走向互动娱乐。企业的数据正在不断的丰富,数据不仅仅来自一个门店的数据,而可能是来自视频网站、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等。这样企业可以进一步知道客户是谁,既可以对客户有深一层次的理解,在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同时存在二次触达的可能性。

(2)市场营销:走向数字媒体。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商品表达突破了印刷时代的纸质渠道、无线电时代的电波技术与渠道。线上商品的表达已经从图文的1.0时代进入到多媒体互动的2.0时代——短视频、动图与全景图,都能够同时出现在同一张详情页上。印刷时代的图文、无线电时代的视频、互联网时代的动图、全景图、AR/VR……而这种全新商业内容时代的盛放,带来了消费者端对于总体内容丰富度的需求。

(3)内容升级:更有趣的商业内容。互联网上发生的第一个改变是传统的讯息内容的铺陈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内容消费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很多消费者因为喜欢内容而喜欢商品,最后产生消费。商品变成了一个结果,而不再是原因。

(4)客户运营:数据提升消费者运营能力。“数据赋能消费者运营”,即是通过数字化转型,让品牌能够更好的遵从最根本的消费者决策链路节点(认知-兴趣-购买-忠诚),以海量多维的Uni ID数据定义最相关的行为(购买、兴趣偏好、生活方式)进行诠释,最终以更高效、更精准、更智能化的方式帮助商家更好的运营消费者的关系和决策。

(5)客户服务:完善客户关怀链路,提升消费者服务体验。客服是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桥梁,与商家的发展、商业生态的繁荣息息相关。阿里巴巴集团2016财年电商交易额(GMV)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约35%的GMV促成于渗透在交易各链路中的超过80多万位在线职业客服工作者。

他们的日常不仅实际影响商家的利得和损失,更对任何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品牌理念、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服务负责。(基于互联网平台搭建起的各类客服工具目前包括售前接待、售后管理、客服绩效、客服培训、机器人、电话服务及客服相关创新类工具等等)

伴随着大型互联网平台等新型商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网络化、数字化的零售服务保持稳步增长,零售企业因而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日常经营链路中所需的服务与工具。众多商业服务机构与零售企业一道,通过共享、共建、共生,不断演化着零售服务的生态。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零售服务体系:一方面,能够提供更全面、更智慧、更优质的基础服务;另一方面,跨境零售平台和农村零售渠道也将逐步纳入一揽子服务中。基于此,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就在不远的几年内,中国的零售行业必将引领全球!

来源:阿里研究院

]]>
数读:什么样的夫妻最容易离婚? //www.otias-ub.com/archives/581900.html Thu, 13 Apr 2017 11:00:54 +0000 //www.otias-ub.com/?p=581900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1980年,钻石贸易公司 De Beers 开展了一项运动,把钻石和婚姻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们打出广告语:“两个月的薪水来买一场永恒之恋,还不够便宜吗?”

这项无比成功的营销活动不仅把 De Beers 公司推上了钻石贸易界的第一把交椅,也彻底改变了全美、乃至全世界男男女女们对婚姻的期待。

在二战以前,即便是欧美地区,也只有10%的结婚戒指上镶嵌了珠宝,这个数据在20世纪末涨到了80%。

协同钻石一起,蜜月也成为了婚礼的标配。即便是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一场没有蜜月旅行的婚礼总让新人们觉得缺点儿什么。

但钻戒和蜜月是不是真的能帮助婚姻延长保质期?还是说,其实那些扔进婚礼的几个月工资都打了水漂,甚至给未来的婚姻蒙上了一层阴影?

美国埃默里大学的 Andrew Francis-Tan 教授进行了一项调查。

他给3000名结过婚的人发放了调查问卷,里面涉及到多个关于经济状况的问题,其中包括:家庭年收入、婚礼开销和蜜月。

调查结果显示,用钱堆出来的婚礼并不能真的给婚姻保鲜,婚礼花费越高的夫妻,离婚几率也节节升高。用14万以上砸出来的奢华婚礼,比起只花费了7千以下的朴素婚礼,离婚的概率多出3.1倍。

研究者 Andrew 认为,这可能因为那些愿意婚礼从简的伴侣往往更加精神契合,才能共同作出这样的决定,而并不需要奢华的婚礼作为爱情的见证——他们的低离婚率并不是简朴的婚礼带来的,反而是简朴的婚礼预示了他们未来婚姻的和谐。

还有另一个更现实的原因是,许多看似光鲜亮丽的婚礼背后,其实是新人们的负债累累。美国婚恋网站The Knot与PayPal共同策划的一起调查里,36%的新人们表示会借债举办婚礼。最喜欢奢华婚礼的曼哈顿人平均会花费76328美元(折合人民币52万)来举办婚礼,但他们中很多人手头并没有这么多钱。

这种昂贵婚礼带来的负债会成为未来家庭生活中的压力源头,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这也在调查数据中得到了证明。

在调查里,家庭年收入在0-20万区间里的夫妻离婚率最高;等家产破了20万大关,年收入进入20-40万区间,离婚率陡降31%;之后随着资产的累积,离婚率缓慢下降。

除了婚礼那几天短暂的梦幻期,之后过日子其实也很重要,如果一场婚礼把家产都败光了,那离婚的梦魇也不会放过你。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婚礼的仪式感,也许婚礼仪式可以朴素些,但蜜月绝对不能少。那些省掉了蜜月流程的夫妻们,离婚率比度过蜜月的夫妻高了41%——但蜜月所花费的金额与离婚率倒没有必然联系。也就是说,不管是飞去马尔代夫,还是开车到隔壁县城溜一圈,都比娶回家后直接进入过日子模式要强。

当然,结婚不能只看钱钱钱,还要看脸,只可惜容貌是比钱更不靠谱的存在。那些宁愿“坐在宝马里哭”而接受求婚的女人们,比普通人的离婚几率高出了18%;然而,那些坦陈因为“伴侣长的好看”而求婚的男人,比普通人的离婚几率高出了40%。

“以色侍君,色衰而爱弛”果然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钱也不行,貌也没用,真正能维持稳定婚姻关系的,其实是两人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根据调查,婚前恋爱的时长对于离婚率也有明显的影响。离婚的概率随着恋爱时长的增加而减少,恋爱一到两年比闪婚减少了20%的离婚率,而恋爱三年以上则减少了39%。

婚前有越长的时间相互了解,就越不容易被热恋的粉色泡泡迷惑,深入了解了彼此以后,才能忍受并解决共同生活中的一地鸡毛。

来源:网易数读

]]>
DT财经:愿意为知识付费,可能因为你患上了中产焦虑 //www.otias-ub.com/archives/581409.html Tue, 11 Apr 2017 11:32:07 +0000 //www.otias-ub.com/?p=581409
你买的到底是“知识”还是心灵按摩~

当我们开始用“销售额”去衡量知识

都说中国进入了“知识付费”时代。

前有罗振宇的“得到”推广付费订阅模式,后有姬十三的“分答”引领付费问答潮流。知乎live、千聊、一块听听、微博问答、喜马拉雅FM……各种提供“知识变现”服务的产品不断涌现,主题不外乎一句——“让知识有价”。

知识的获取从来就有成本,只是互联网一度让这个门槛降低。但到了今天,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人们时间变得宝贵,于是收集和分辨信息的成本成了问题,也就有了下面这些新“生意”:

  • 罗辑思维出品的“得到”,为你提供高质量的、经大咖精选过的优质内容。“得到”APP去年一年营收1.4亿,卖的最好的李笑来《通往财富之路》专栏,售出14万余份,单份售价199元,一人就创造了2800万的营收。
  • 知乎出品的“知乎Live”,让人们能打破空间限制参加线上讲座。截止今年2月,“知乎live”已举办超过2000场,人均消费额达39.4元、复购率达31.16%。单场曾创下过34万元的收入记录,主讲人人均时薪1万元。
  • 果壳出品的“分答”,令你有机会低成本地向相关领域的大牛提问解惑。自去年5月上线后,42天就有1000万授权用户。目前热度最高的一条问答有49000余人收听,每人花了1元,提问者和回答者平分了这些钱。
  • 微博推出的“微博问答”,形式和分答类似,依托原本就沉淀下来的网红大V资源,平均每秒钟产生17次用户围观,每次围观1元钱。被围观次数最多的博主,目前已产生约40万元左右的账面流水。

    ……

近一年来,大家在知识付费这件事上投入的热情和购买力盛况空前。

有人说是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了这一切,DT君颇感赞同,但也别忘了更重要的前提是:消费者必须买账,这些创新才有了存在的意义。

崛起中的中国互联网“知识付费”热潮,究竟是满足了谁的需求?又满足了他们什么需求呢?

DT君尝试用数据去解答这两个问题。我们选取了用户基数相对较大且有数据沉淀的“微博问答”作为研究案例,而它“强参与性”的产品形态,也能有助于我们观察来自需求方的诉求。

一门面向“小白中”的生意

“得到” 创始人罗振宇,管他目前在做的内容付费生意叫“知识服务业”。按照他的解释,这个行业提供的,是“满足用户终身、跨界、碎片学习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①

他的目标受众,是那些致力于利用空闲时间提升自己的人。

腾讯研究院认为这一类人的身份标签可以归纳为“小白中”——即年轻一代、白领阶层和中产阶级,这三者之间有交集。年龄上,以80后为主力,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已经身在职场,有的已经成家,但仍未实现财务自由。

“小白中”们有的已经买了房,但却身披巨额贷款;也有的人还在挤地铁上下班,不过每天通勤路上的两三个小时格外熬人;有的已经成了家,在为孩子的学区问题感到焦虑……

他们也许算得上是比上一代过得更好,但却也更焦虑、更没有安全感、对社会发展方向更迷茫的一代。面对不断提速、不断转型的中国社会,他们害怕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不难想象,去微博问答上向王福重、花荣、罗永浩等大V请教人生经验的时候,他们无非是想在迷茫时寻求一些点拨,给自己减轻一些心理压力;也不难想象他们为何花钱订阅李笑来的《通往财富之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取优质信息,就是在提升自己。

刚好,他们所处的人生状态,能负担得起这些消费,于是这门生意在供需两端就这样成形了。

也许你觉得上述印象有煽情之嫌,真实情况具体如何?或许可以从微博问答的用户结构中略窥一二。

事实上微博问答的付费准入门槛不高,支付1元钱即可成为上图中的“围观用户”。但数据显示,相较于微博用户总体③,微博问答的用户呈现出了明显的高学历倾向。

年龄上,以19-40岁的中青年一代为“围观”主力,且相比微博的整体年龄分布,微博问答的用户更“老”一些,偏向80后。

上述这两点,都与“小白中”的设定相呼应。

我们再来看看他们都生活在哪里:

不难观察出,微博问答的付费用户分布,呈沿海地区向内陆递减的态势,北京、广东、江苏、上海和浙江是他们分布最为集中的前五个省市。

细究到城市分级还可以看到,虽然微博在“下沉”,付费用户却明显集中在“顶端”:他们主要身在一、二线城市,与微博整体“以四线用户为主导”的情况迥然不同。

值得肯定的是,这些乐意小额支付的“小白中”们,似乎开始从顶层瓦解曾经倡导免费模式的“屌丝经济”,他们开始身体力行撕掉中国人“版权付费意识差”、“互联网+免费思维”的标签。

一场典型的“心灵按摩”

但是,如果你已经接受了“小白中”的人物设定,认为他们都是那种在通勤路上不抛弃不放弃、付费订阅各类知识型产品充实自己的好青年,那你就太天真了。

还是来自于罗振宇“得到”的数据:超过9万人订阅的《李翔商业内参》,打开率只有15%。

“但我们可以对比两个数字:微信公众号免费订阅的打开率,肯定低于10%,有5%就不错了,收费内容的打开率是更高的;再来看买一本书看完的有多少,肯定不到5%。”④

花了199元订阅,但85%的推送却没有被打开,罗振宇仍然觉得是意料之中,仿佛“订而不看”就是人性。

这可能是大多付费产品都难逃的尴尬境地。

很多时候,付费是一种良好的督促,能让不爱锻炼的自己舍得一个月去健身房那么一两次;但更多的时候,付费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仅仅是因为不愿意落后于时代、不愿意错漏任何重要的信息,宁愿花钱收藏优质内容,反正“总会有用的到的时候”。

这样的付费,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种缓解焦虑的心灵按摩——买的不仅仅是知识,也是在给自己减压。

为了探究当前人们这种付费的热情到底指向何处,我们还是通过微博问答——这个由用户决定内容走向的产品的数据来窥视一二。

DT君将微博问答挣得最多(提问、围观金额综合起来最高)的100位博主所在领域进行归纳后看到,财经、游戏是用户提问最积极、付费意愿最强的领域。紧随其后的,是读书作家、段子手,以及房地产。

如果说财经、读书作家和房地产还有几分“自我提升”的意味,那么游戏、段子手领域的受欢迎程度超过了教育、科学、母婴育儿……则某种程度上能说明“知识付费”的需求,恐怕不全冲着知识来。

再来看看下面这个十大被围观答主的名单,他们的自我介绍很大程度反映了微博问答用户的取向:

被围观次数最多的博主,是段子手“@大咕咕咕鸡”,他本人日常的画风就是脑洞颇大,因此粉丝的提问风格也是天马行空。向他提问的网友往往并不真的在意问题本身的解答,而是寻求某种互动的乐趣。

(图片来源:微博@大咕咕咕鸡)

被围观榜第二名“@成都下水道”,是一位泌尿男科医生,但他接受到的提问往往百无禁忌,从配图到文字都充满了难言之隐的意味。未满18岁读者请在父母指导下观看:

(图片来源:微博@成都下水道)

撇开这些段子手、两性大师不谈,经济学者、财经专家那里的情况会不会稍微好一点?

被围观次数排名第四的“@北京大土豆”,是一个房地产领域的“专家”。画风虽没有上述两位那么清奇,倒也代表了“小白中”用户们的另一种取向。

他的微博问答不聊别的,只聊房价,单条问答定价288元,围观人数稳定在2000左右,也就是被他答题的人稳赚不赔。

而他的回答,借用另一位微博问答红人“@褚明宇”的话说,就是“不管问什么,什么时候问”,答案永远是“房价永远涨,现在是买房的最好时机”。

在“@褚明宇”看来,“房奴们花钱提问,只是想听到他们想听到的答案”,而那些花上1元围观的用户,似乎也是想听完图个心安。

当付费用户的意愿需要被充分迎合,甚至由他们自己来决定付费内容的走向,我们就能看到,所谓的“知识付费”的潮水,正随着人们的偏好涌向了什么方向:除了寻求“干货”,人们也正在通过知识付费这种形式来缓解压力、寻求安全感,甚至满足低俗本能。

但是,DT君并不因此就犬儒地认为,知识付费只是“中产焦虑”催化下的心灵大保健。

比如我们还了解到,目前知乎live上较为热门的课程主要是心理学和职场这两大类,出发点虽然也可以归结缓解焦虑,可实际生活中,成千上万人通过这些课程确实获取到了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

更不用说为了获取更多行业消息而定制商业内参了,缓解的职场焦虑的同时,人们也在通过这些高品质内容构建自己的职场技能。

正如罗振宇说,“这一轮消费升级的动力,不是把更贵的东西卖给更有钱的人,而是完成从迎合用户人性、到帮助用户实现自我提升的切换。”⑤

好的产品服务于人性却不受制于人性,这个市场上供需两端的参与者们,仍有机会走得更远。

(联系本文作者王珏:wangjue@dtcj.com,感谢马振凯对本文的技术支持)

备注

①④⑤引述或归纳自2017年3月8日下午罗振宇在北京举行的《关于内容付费,我们想汇报迄今探索的全部心得,并宣布一件小事》沟通会发言。

②腾讯研究院观点引用自其报告《知识分享命运如何推演?需求,供给和三大险关》。

③“微博整体用户分布”数据引用自《2016微博用户发展报告》;微博问答数据由新浪微博后台提取,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1月1日-3月22日。

来源:DT财经

]]>
企鹅智酷:2017中国直播行业趋势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581337.html Tue, 11 Apr 2017 11:09:52 +0000 //www.otias-ub.com/?p=581337
]]>
783家创业公司,64.7万条数据,10个有趣的现象 //www.otias-ub.com/archives/572764.html Tue, 14 Mar 2017 11:29:12 +0000 //www.otias-ub.com/?p=572764

来源:NiucoData 纽扣数据(微信号:niucodata)  作者:王登科

原标题《我们追踪了783家创业公司五个月,发现了以下10个有趣的现象》

因为这段时间团队正在研究做一个商业情报追踪和分析的工具 NiucoData 纽扣数据,在漫长的开发和测试中,为了缓解技术人员特有的寂寞,我们先后添加了783家知名或半知名的创业公司用于数据测试(这是随机添加的小部分数据,只占我们我们数据库的0.001%,因此不具备广泛性,仅作参考)

从去年9月开始,到今年2月,一共是5个月的时间,我们追踪到了大约六十万条信息,虽然有小部分存在重复的情况,但经过我们的数据清洗和分析,还是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


数据库截图,有64.7万条数据

1. 创业公司的媒体关注度越来越高

根据NiucoData的新闻追踪,可以看到,从去年9月到现在,针对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报道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并且这些新闻报道以正面报道占绝大多数。

2.「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被越来越多的提到

基于某种趣味,我把这几个月的媒体报道数据全部拿出来做了一次分析,我发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新闻中出现的几率从22%上升到了36%,并且在开年之后激增到43%,看来风吹的越来越大了。

3. 融资企业比未融资企业,社交网络活跃度高32%

我们一共追踪了523个企业官方微博和344个官方微信,一共get到了95251条动态和推送,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把这个数据和融资数据做了一下交叉分析,然后发现,在这期间融资的23个公司,比尚未融资的那些公司,社交网络活跃度要高上32%,不仅如此,我们还能看出,融到资的这些企业,运营社交网络更有章法,平均每天发的动态也比较规律。

4. 社交媒体?toB 公司更爱长文,toC 公司更爱转发

在我们追踪的社交账号中,63%属于toC公司,涵盖社交,电子商务,工具,教育等,而剩下的37%属于toB公司,主要以企业服务,云计算等为主,我们发现,虽然toC公司的活跃度远高于toB公司,但toB公司增长速度却更快,于此同时,toB公司的平均微博字数是97,原创率是78%,而toC公司的微博平均字数是45,原创率只有43%。

5. 企业的法律意逐渐加强

这一点是如何看出来的呢?其实是通过我们追踪到的法律诉讼和商标申请量来判断的,但是这个数据可能并不是那么准确,因为随着企业的壮大,对商标和知识产权的重视肯定也会增长,而没有等体量的参照系,所以并不能说是完全准确的结论,仅供参考吧。

6. 创业公司对销售岗位的需求增长最大,其次是技术岗位

招聘数据显示,创业公司之间对不同岗位有较大的差异化,但总的来看,销售岗位是增速较快的,这有点让我出乎意料,其次是技术岗位,这点倒不意外。这个现象也许从某种角度上说明了,创业公司现在都开始琢磨怎么赚钱了。图为ofo和摩拜的招聘构成

7. 3% 的公司在这5个月里面倒闭了,创业不易

倒闭的公司全部都是两年内成立的(是否倒闭通过官网状态判断)。

8. 人们骂得越多,生意反而越好

我们追踪的公司中,人们在微博等地方吐槽最多的前三名分别是:阿里云,小米和ofo单车,但是这几家公司无疑都是行业翘楚,就我们的观察,被用户骂得多的公司,大都混得不错,有一家是例外,就是展程科技,这家公司是一毛钱事件后我添加的,之前的情况不知道,但之后的情况怕是不乐观。这个时代,不怕被人骂,就怕人们都不知道你的存在。当然,前提是你不要做太伤害大家感情的事了。

9. 产品更新越勤快,公司发展越好

NiucoData追踪了这几百个公司的网页和APP(如果有的话),我们发现,产品更新频率较高的公司,发展情况往往较好。发展情况是根据我们自己的一套算法算出来的,在NiucoData中被称之为「发展指数」,发展指数越高,说明公司的发展势头越好,这个数值包含了网络声量,口碑,融资等等因素(但并不包含产品更新速度这一变量)。

10. 互为直接竞争对手的公司的策略趋同


我们程序标注了很多公司为竞争对手关系,我们发现,互为竞争关系的公司,互相之间的策略很有针对性,且非常紧凑,这表现在产品和运营策略上。例如ofo和摩拜单车,两者的公关稿往往针锋相对,营销活动也是步步紧逼。又比如在growingio和诸葛IO上,两者都在知乎等地方发表了大量教材类软文。

总的来说,创业从来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且还将继续不容易下去,对新一代的公司来讲,要注意的不仅仅是自身业务,口碑的建立,品牌的维护,挑剔用户的心理满足,市场的发现,知识产权的积累,都将可能是制胜的关键或落败的诱因。创业者们更加谨言慎行,放炮或做秀少了很多,大家都兢兢业业,并且开始注重利润和收入,这是好事,因为生意的本质就是这样。

希望创业者们在2017走的更加稳健。

]]>
腾讯大数据:2016年第四季度移动行业数据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568891.html Thu, 02 Mar 2017 10:35:06 +0000 //www.otias-ub.com/?p=568891 2016年已离我们远去,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中,移动市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所谓“成熟”的移动市场上,品牌格局重新洗牌,昔日王者不再,黑马异军突起。

]]>
网易:过去20年每年资本回报超过20% //www.otias-ub.com/archives/568883.html Thu, 02 Mar 2017 10:23:46 +0000 //www.otias-ub.com/?p=568883   网易,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老牌互联网公司,在身边同时间起家的企业都竞相倒下亦或衰退不前的衬托下,近年来却越发焕发出活力。虽然几乎完美错过电商、设计、O2O、直播、分享经济等等所有风口,但是却坚持养猪8年,目前在游戏、电商、网易云音乐方面都做的不错,这是一家极富个性的企业。

  来源:新财富杂志   作者:谢碧媛

资本却长期看好网易。从2016年年初开始,网易的股价便开始出现上涨趋势,短短十个月涨幅将近2.6倍,而在最新的季报和年报公布后,更是迎来持续上涨,目前市值逼近390亿美元,直追京东(目前市值422.28亿美元)。而BAT,仍占据前三甲位置:腾讯2576亿美元,阿里2548亿美元,百度642亿美元。

  

  虽然市值和BAT、京东还有距离。但网易的特点是闷声发大财,其赚钱能力,一直被各大一线互联网企业所羡慕。手握大量现金,利润和毛利率都排在行业前列。2016年财报数据,净收入381.79亿元,同比增长67.4%,净利润116.05亿元,同比增长72.3%,这样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BAT。

那为什么是网易?是什么主导了这位马上要过20岁生日的互联网老兵的当下辉煌?

游戏命脉

其实从2015年就开始了。2015年,网易净收入为228.03亿元人民币(35.20亿美元),同比增长94.7%,净收入和增长率均创10年新高,其中净利润达到67.37亿元。三大业务:在线游戏同比增长86.86%,广告服务同比增长33.01%,邮箱、电商及其他业务增长235.66%。

而倒退一年2014年,全年营收仅为20.11亿美元,同比仅增长27%。

是什么促成了2015年开始后网易的急速增长?

2013年开始,网易代理暴雪的《魔兽世界》收入开始下降,而主要收入来源均集中在《梦幻西游2》、《新大话西游2》等老款端游,而端游的增长,已经明显露出疲态。

2014年,网易果断开始调转船头,大力开发手游。以平均一个月一款的游戏数量,谨慎地探索着手游市场。

正是有了2014年的策略转变和积累,2015年,成为网易业绩大爆发的一年。在2015年初的近一个月,网易连发6款手游,占到2014年半年的量。而到2015年第四季度结束,网易全年共计发布了80多款手游,也自此正式铺开多品类的市场格局,正式迎战排名第一的腾讯游戏。

当时发布的诸多手游中,就包括至今仍长期霸榜的《梦幻西游》手游和《大话西游》手游。据伽马数据,自上线以来《梦幻西游》月均收入基本在8亿元左右,而去年11月更是超过10亿元的流水,可谓称得上是网易的印钞机。而二者累计给网易带来的收入已超百亿元。

网易这家老牌游戏巨头,从2001年12月推出首款自主研发的大型网络角色扮演游戏《大话西游Online》开始,就奠定了其走自研崛起的总路线,也一直是其内部引以为傲的核心。信奉精品,专注自研,是网易在游戏领域一直坚持的。2016年有媒体采访过丁磊,当被问及即将20岁的网易有什么新的发展目标时,丁磊反问:“你觉得20年的公司,每年都在换目标吗?”游戏,是丁磊会紧紧握在手上的命脉。

在手游浪潮来临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围观这个始终低调的巨头,会不会被拍死在沙滩上。而到目前为止,网易活得很好,并且借着产品,站在了风口上。

  

  网易已经拥有100多款手游产品,而2016年上线的《阴阳师》,发布不足两个月,日活用户便突破1000万,后长期霸占App Store畅销榜前三,成为网易出品的又一爆款,月流水曾超10亿元,也成为2016年年报发布时,丁磊接受华尔街分析师访问被提及最多的一款产品。至少在手游领域,网易和目前仍排第一的腾讯游戏,差距已经越来越小。

文化审美的高度贴合和玩家需求的快速反馈,是自研的优势。而相较于代理的高成本代理费和自主性差的特征,自研的后发力无疑更大。而这也是网易以此长期挑战腾讯的底气。

常年坚持的自研实力,和大量经典端游培育起来的忠实用户,让网易在重新开始研发手游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无论是用户的迁移,还是端游IP向手游的改编版本,都会更容易突围。

2015年第四季度,网易首次单独公布手游收入:“在第四季度,手机游戏占游戏营收贡献比例是57%。”而2016年,网易在线游戏净收入为279.80亿元人民币(40.30亿美元),占到了全年收入的73%,而截至2016年四季度末,手游业务实现的营业收入,在整体在线游戏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64%。手游,无疑已经成为网易收入的支柱力量。

而这一切都源于网易的提前布局。当然,其中不得不提的是网易最大的产品经理——丁磊。

商人丁磊

知道什么是该坚持的,什么是该初探试水的,也许用来形容丁磊,也不为过。

虽然这个胖憨憨的CEO,曾被媒体人这样描述:“丁磊更像是一个懒散的教练,他往往等对手们在场内踢到最后才让球队下场,似乎想坐收渔人之利,实际上却弃了最好的机会”,错失风口,亦步亦趋,也由此,网易和丁磊被网友戏称为“互联网活化石”。

但却也是丁磊,在网易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一手推动了这家老牌互联网企业的前进之路。

易信的挫败,一度让众人以为网易已经失去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门牌,而端游的颓势来袭,已无法为其长期输血。

转型手游,丁磊孤注一掷。2014年,网易从社会招聘1200人,划出50个手游团队的预算,同时启动70个手游项目的研发,每个项目预算2000万。丁磊激进,但并不盲进。他并不在意速度,更在于精品。

2016年11月,App Store畅销游戏榜单排名显示,网易开发的游戏《阴阳师》《梦幻西游》以及《新倩女幽魂》分别拿下排名第一、三、四。而腾讯,前五队列中唯有一款《王者荣耀》可以抗衡。

  

  《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的数据显示,2016 年上半年网易和腾讯的游戏业务收入在整个游戏市场中约占 59.3%,游戏行业已正式进入二元格局。而在手游板块,网易逆袭,可能性决定不低。

而伽马数据编撰的《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规模实现1655.7亿元,同比增长17.7%。移动游戏超过客户端游戏市场规模达49.5%,客户端游戏实际销售为582.5亿元,同比下降4.8%。移动游戏用户规模达5.28亿,同比增长15.9%。

  

  来源于iOS &Google Play 合并数据,中国企业中,腾讯第一,网易第二

  随着移动游戏超过客户端游戏的市场份额,网易在手游的优势也将被放大,而这次,也许是网易离摆脱千年老二头衔,超过腾讯成为中国游戏市场NO.1的机会最近的一次。而中国游戏市场的格局,也将被改写。

当然,这也是丁磊最渴望的。

相较于BAT的李彦宏、马云、马化腾,丁磊是最低调的,极少在公开场合谈论企业战略、行业格局、未来风口。可能源于曝光的信息实在有限,丁磊在公众眼里的形象,十分复杂。

丁磊是资深程序猿出身,非常关注用户体验。从早年做邮箱,做网站开始,就长期混迹于论坛,无论是对用户产品意见,还是产品的评估,还是对用户意见的反馈,丁磊都是将其排在第一位,一直标榜自身是网易最大的产品经理。而对于产品的严苛考究,虽然坚持的宗旨是一致的,却让他在行业进击时,做了双面的选择。

近年丁磊的重心,除了游戏,便在他一手布局、亲自操刀的电商新业务——网易考拉与网易严选。不同于游戏的沉稳和孤注一掷,考拉和严选的模式更讨巧,也迅速让这一互联网老兵,凭借产品而成为新领域的一只黑马。

激进,迅猛,电商的战略选择上,丁磊一改往日的风格,在短期内凭借独有的商业模式和产品监管,在如狼似虎巨头林立的电商领域硬吃下一块蛋糕。

  

  2016年度网易邮箱、电商及其他业务的净收入高达80.46亿元,同比增长超117.5%。在这近百亿的营收当中,网易考拉表现抢眼。2016年网易考拉成为中国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成为网易当之无愧的主力营收增长引擎。网易考拉采取的模式是“自营跨境B2C”,避开了天猫、京东的锋芒。

而2016年,丁磊又创立了国内首个ODM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 模式的电商品牌网易严选,自2016年4月正式上线到9月份,已收获注册用户3000万,月均流水达到6000万元。

考拉做跨境平台,严选做精品,丁磊精准的市场切入,让网易的电商在短短两年时间迅速壮大。当然,这一切,都源于丁磊是个生意人。

  

  丁磊曾表示,网易不是一家轻易去烧钱的公司。这位和陈天桥均被媒体称为互联网行业中真正的商人,也就是说他们要做的就是赚钱的项目。

而恰恰也是这一点,带领这网易避过了许多曾经的风口陷阱。不随意烧钱,勤恳耕耘核心业务,以是否带来营收来权衡资源倾斜,不随意投入未知领域……这样看来,丁磊似乎确是一个合格的CEO。“全世界一共有一万家上市企业,只有一百家企业,也就是只有1%的企业在过去20年里面,每年的资本回报是超过20%。在中国有两家,算上茅台,另一家是网易。”丁磊在2016年面对媒体时说道。

虽然面对网易当下的业绩,有人评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市场风云变幻,谁也没法永驻潮头。而2013年丁磊之所以立下“未来3年-5年不计代价、不计投入一定要做好易信”军令状,一是为了移动互联网入局,二,则是和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相比,网易最缺的就是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流量入口。

无法直接抗衡BAT,但网易拥有的充足现金流,和网易云音乐、网易新闻、有道、网易CC直播、网易云计算、网易宝(移动支付)、易信、VR、AR等诸多产品,虽然从收入结构上看,网易仍是家游戏公司,但这么多的业务,指不定哪天就弯道超车了呢?

]]>
北京大学教授邱泽奇:中国只有一半社会在网上 //www.otias-ub.com/archives/566232.html Tue, 21 Feb 2017 10:39:47 +0000 //www.otias-ub.com/?p=566232

如约而至,刚进入201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便发布了《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称中国网民(其实,我非常不愿意引用“网民”这个概念,“网络用户”或“网络居民”或许更为中性)的数量达到了7.31亿,并以“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作喻。此外,《报告》还称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53.2%。

文 | 邱泽奇(阿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如约而至,刚进入201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便发布了《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称中国网民(其实,我非常不愿意引用“网民”这个概念,“网络用户”或“网络居民”或许更为中性)的数量达到了7.31亿,并以“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作喻。此外,《报告》还称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53.2%。

咋看起来,这两个数据没有任何新奇之处,可如果将其放在中国社会的情境之中,我认为,有三点可以讨论。

第一,7.3亿意味着中国家庭的完全连接,也意味着家庭经济活动的完全连接。

中国是一个家庭化社会,不是个体化社会。家庭成员之间的分享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夫妻之间可以不看对方的微信短信,却可以请对方支付;母亲如果让儿子在网上买个东西和卖个东西,或者父母帮助子女照看网店,那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这就意味着,在中国社会,一个人不是只有有网络账户才算是上网,才算是与网络连接。而是,一个人只要家里有一个人有网络账户和上网,这个家便与网络连通了,家里的人至少经济活动与网络连通了。

按照2015年中国小普查的数据,中国家庭户的数量为44058万户,家庭户平均人口为3.12人。7.3亿意味着平均每个家庭有1.8个人在网上,即使考虑到有的家庭有3个账户,有的家庭没有账户的状态,且假设我们认为没有账户的家庭主要分布在偏远农村地区,也可以预估中国的家庭几乎都与互联网络相连接了。这是因为,即使是在偏远农村地区,聚村而居的格局让没有账户的家庭可以通过村里已经上网的人与互联网连接。阿里巴巴布局的“村淘”、京东布局的“京东乡村”解决的正是这个议题,其中网络结构中的“结构洞”正是其中的原理,即在一个村子布下一个连接互联网的节点,让全村的人都连接上互联网。

第二,53%意味着一半被代表,也意味着只有一半社会处于连通状态。

中国的实践证明,一个人运用网络买卖东西可以有人代办,运用网络进行学习可以借用。科学家运用脸书用户的实验证明,网络上的观点传播却具有“回音壁效应”,即人们在网络上不是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是寻找与自己观点相似的观点,尤其是政治观点。这就意味着如果要发表观点和从事私密活动,就只能自己来。尽管中国是一个家庭化社会,部分的个体性事务依然需要自己亲自操办,他人无法替代。它就意味着每个人有自己的网络连接是重要的。

普及率是以个体为单位计算的统计指标,53%的普及率意味着在涉及每个人必须亲自操办的事情上,在中国,依然有一半的人需要请他人代办。

既有的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在人口居住区域的覆盖率为97%。换句话说,如果人们愿意上网且自身有能力上网,至少有97%的居住区域是可以上网的。看《报告》列举的区分地区和城乡的普及率,我们发现没有连接的是偏远地区,譬如普及率在50%以下的几乎都是有偏远地区的省份,云南的普及率只有40%。与之相比,北京的普及率高达78%。也就是说,在偏远地区,有更多人在涉及他人无法替代的事务且必须使用网络时,被他人代表着。在媒体中经常听到的“网民”如何如何,是不包括没有直接上网的这部分群体的。

基于成熟效应可以估计,不在网上的人口主要来自两个群体:年长的群体和没有机会上网的群体。《报告》数据显示,非网络用户的60%分布在农村地区,不懂电脑或网络的用户占55%,说明的正是这一点。

综合上述两点,可以延伸的第三点讨论是,完全的经济和一半的社会正是中国面对信息化进程中的张力。

世界银行的2016年世界发展报告《数字红利》称,全球近60%的人口还不能上网,从连通性视角看,中国实现了人群的完全连通,不仅让中国搭上了信息社会这班快车,更为经济活动类的应用创造了“风口”。众多经济类的应用,网购、网销、网造、网创,分享经济、互联网+,其基础,正是中国人口的完全连通,以及由完全连通带来的市场规模和差异需求的乘数效应。即使不在网上的人群,其经济活动也可以通过间接途径在网上实现。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生产和消费,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服务。《报告》显示的应用证明这一点:零售、交通、支付、企业,都在运用完全连通这一基础。事实上,完全连通的不仅是人群,还有企业。《报告》称,企业的计算机使用和互联网使用以及宽带接入等比例已经超过94%。

可从社会视角看,中国只有一半的社会在网上。通过网络呈现的观点和意见,无论涉及哪一类事务的意见,都只是一般人群的意见,而且是忽略了特征人群的意见。细分网上网下的社会群体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群体极化现象。在网上的是有能力上网和有需要上网,且有机会将既往的资产积累转化为互联网资本,并从网上获取互联网红利的社会群体,青壮年群体、识字群体、有学习或职业需要的群体,一句话,将互联网作为其生产生活一部分的群体。不在网上的不仅是没有能力上网的、也可能是没有需要上网的群体。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社会生活,也不意味着他们对自己身在的社会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只是,他们的生产生活不在网上而已。当我们以网上的意见为意见、以网上的社会为社会的时候,便忽略了网下人群的观点和意见,忽略了一半的中国社会,并可能在事实上制造了两个极端类型的社会群体。

来源:阿里研究院

]]>
他去数了纽约街道上的口香糖渍,竟发现一道贫富鸿沟 //www.otias-ub.com/archives/566215.html Tue, 21 Feb 2017 10:29:25 +0000 //www.otias-ub.com/?p=566215
本文转自:DT财经
当嘴里的口香糖嚼到无味时,你会选择用纸包起来扔掉,还是直接吐到路面上?在纽约,街道路面上的口香糖渍表明,总会有人会选择第二种懒惰又缺少公德心的行为。数据分析师沃克•哈里森(Walker Harrison)用数据分析的方法统计研究了纽约街道上的口香糖渍与收入水平的关系,发现随地吐口香糖的人,可能不仅素质低,而且还比较穷。

布满口香糖渍的纽约街道

当嘴里的口香糖嚼到没味的时候,你通常有两种选择:要么做一个文明市民,把口香糖用纸包起来,再丢进垃圾箱;要么不在乎什么素质,直接把黏黏的口香糖吐到地上,粘到桌子下面或墙壁上。大部分人可能这两种都干过。

在美国纽约,随处吐口香糖这种懒惰又缺少公德的行为,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几乎随处可见。城市中几乎每一寸人行道上都布满了黑色斑点,它们代表着每一枚被缓慢而拥挤的行人踩入地面的口香糖。

下面三张图片可以帮助你回忆起那些恼人的口香糖渍。葛莱美西公园被称为美国“最美的私人公园”,只有附近缴纳年费的住户才拥有公园的钥匙,公众一般不允许入内。但即便如此,公园的路面上依然有一些口香糖渍。不过,如果和大中央车站地区的路面对比,葛莱美西公园的口香糖渍只能算小巫见大巫了。

(图片说明:从左到右分别是纽约大中央车站、联合广场、葛莱美西公园的路面)

纽约的路面怎么会有这么多嚼过的口香糖?这有点让人难以置信。这些口香糖不仅没有扔进垃圾箱,而且也没有粘到某个倒霉蛋的鞋底而被带走。它们就这样长久地被留在了城市的道路上。

大量的行人长年累月行走在这片人行道上,这种日积月累的增量会使得任何在一开始不太可能的事情最终变成现实。所以,即便我们仅仅假设一百万人里面只有一人会把口香糖吐到地面上,五年的总量也是惊人的。而这也让人行道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我们试着模拟了一下这个过程,假设每周两百万行人穿过一片平地,只有百万分之一的人会在这里留下痕迹,那么在五年之中,路面上的口香糖渍就会像下面这个动图所显示的这样(其中痕迹的位置和半径都是随机设定的):

在260周(5年)的模拟试验中,一共产生了54个口香糖痕迹。我们又做了几百次相同的模拟试验,其中有95次模拟都产生了40以上个口香糖渍。也许我们的“实验地点”只是一个虚拟的地理位置,但它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在纽约,几十个商业区的客流量要远比我们假设的多。

比口香糖渍的普遍性更有趣的,则是它们的分布特征:哪些地区分布密集、哪些地区稀疏?在哪里会出现这种不平衡?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真的去数了这些口香糖渍!

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选择样本。在时刻变化的城市地形地貌中,我们需要选择具有一定连贯性的实验对象:最好是能找到一条足够长的人行道,然后观察口香糖渍的数量随着穿过的社区的不同,而产生的变化——比如一条横穿城市的大街公园大街(Park Avenue)。

公园大街有着象征富贵的悠久历史,多年来,已经成为“旧贵”(old money)的代名词。虽然如今很多其他街区也开始变得富有,但根据一项2014年的街区富裕程度排行,公园大街横穿曼哈顿地区平均家庭收入最富有的两个街区Lenox Hill和Carnegie Hill,百年来依然是财富最聚集的地区。

我们现在将根据街道上的口香糖渍数量来评价街区。但本着统计学家的精神,我们不会统计公园大街上的每一寸街道,而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抽样。考虑到人行道上铺设的方砖都是同样大小且遵循着相同的规律,我们选择了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的方法。我们真的去数了这些口香糖渍!

每块方砖大约都是5英尺见方。通常人行道的宽度是3到4块砖。其中,靠近路边的一行,一般会覆盖一些植被或者宠物的粪便;而靠近建筑物的一行,则是为了区分店家的私有区域与公共区域。所以,中间的一两排才是我们的抽样样本。

(图片说明:大部分街区都被分成几列,这方便了我们进行抽样统计)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全部方砖都有相同的大小,有些很小,有些已经出现巨大裂缝,还有些为了好看,选择了用对角方格花纹来装饰。这就意味着有些口香糖渍的数目只能从稍小的面积中统计,因此各社区间的样本量大小也可能有所不同。

更糟的是,由于方砖是不同材料制成的,有些地方的口香糖渍根本无法统计:无色方砖上只需要找黑点就可以,但有些材料(比如某种水泥和石子混合材料的方砖)的目的,就是“用来在主要交通繁忙区域掩盖口香糖渍”。干(ling)得(ren)漂(zhua)亮(kuang)!下面是三张不同材料方砖的照片:

(图片说明:辨别口香糖渍的难度从左到右依次是:容易、困难、非常困难)

要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呢?这就要在采集样本时候尽可能的标准化——多大的、颜色多深的点可以认定为口香糖渍,并且祈祷最终发现的规律特征不会受到数据采集的误差所影响过大。虽然数据搜集的过程存在一些不严谨的地方,但当样本量足够大,靠着从大量数据中发现的明显差异,这些不足并不会影响我们的发现。

街区交叉口和商业区有更多的口香糖渍

下图是第17街区一直到130街区的的口香糖渍统计结果。淡蓝色的线代表每条街平均每块方砖上口香糖渍的点数变化;深蓝色的平滑线则是计算了每条街区以及它南北各两条街区,共五条街区的平均值。

深蓝色代表的这条近似函数曲线,使我们模型的数据变化不那么突兀,分散了浅蓝色折现的峰值水平。当统计了超过五英里的口香糖渍后,你除了感觉自己快要发疯外,还会注意到一些事情:每个街区的最后一块方砖上,也就是两条街道交叉口的方砖上,口香糖渍总是比其他地方多。

在统计过程中还发现一些规律,虽然它们可能无法用数据表现出来:在靠近垃圾桶,报箱及公交站牌的地方,口香糖都会多起来。而不平整的路面则不容易留下口香糖渍,至于是因为口香糖不容易粘在不平整表面,还是容易脱落,还是不容易被发现,还不能确定。

另一项更大更重要的发现是商业区(大致为60号街道南部或者120号街道北部)要比住宅区口香糖渍多。这一趋势与日常感觉一致:有店面的街道产生更多垃圾,更多行人经过,比起家里人们也倾向于在这些街道上“放飞自我”。

每多一个口香糖渍,街区的人均年收入就少2万美元

商业区的脏乱差使得原本就很微妙的趋势更模糊不清。商业区口香糖渍数量的激增是一个重要发现,但从口香糖渍的整体上看,这个发现也容易让我们忽略其他有趣的点。例如,第28大道和公园大街的交叉口与第124大道与公园大街的交叉口无论在地理上还是社会经济地位上都天差地别,但因为都是商业区,就使得每方砖上的口香糖渍数量都达到40,这不利于我们通过人行道上的情况来观察差别。

所以,引入人均收入作交叉分析是个办法。下面我们来看看公园大街上第60大道到第120大道之间的传统住宅区。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地区人均收入调查是以某个街区为核心,统计其周围覆盖的数千人的情况,这组数据对于我们的研究是相对精确的,两组数据结合后,趋势如下:

结果可能和你预想的一致:在比较富裕的Upper East Side街上只有少数口香糖渍;而在相对不富裕的街区,例如,第96大道以北,口香糖渍大量出现。甚至还有与收入相称的微趋势:第70大道以人均年收入10万美元领跑临近街区,口香糖渍也大幅回落;第93、94大道上较低的口香糖渍总数也反应了这一地区人均年收入16万6621美元领跑的事实。

当我们把地理因素抛弃掉,仅仅考虑街区的口香糖渍数量和人均收入的时候,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到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两项数据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78,已经达到了一个强线性负相关的水平。图上趋势线的斜率为-0.0000465,即每增加一个口香糖渍意味着人均收入减少2万美元。

仅看这张图的话,我们可能轻易下这样的结论:第96大道上的高净值人群要比穷人更干净也更文明。这可能正确,毕竟收入4位数的人比起收入7位数的人更可能随地吐口香糖。

然而影响因素不止收入这么简单。路过街区的行人并不只有住在附近的居民。根据破窗理论,在原本就已经有很多口香糖渍的街区,人们更可能跟着随地吐。另外,在那些有制服门卫的街区做这种事也比较有公德风险。再加上高净值人群不是在家就是在办公室要么就是在车里,他们缺少机会制造这些口香糖渍。

最后,口香糖渍的区别不仅在于吐口香糖的比例,也包括清理的比例。即使人行道的建设是公共开销,但养护费用则是由附近居民承担的。Lenox Hill的这些富人为了保持他们所在街区的高端形象会定期花费数千元请专业清洁工人来把口香糖铲掉。East Harlem区的穷人恐怕既不想、也付不起人行道的清理费用。这些人也许作为清洁工去过Lenox Hill多次。

尽管我们的父母总是在提醒我们:走路不要低头,但下次穿行在城市之中的时候,请低头注意下地上的口香糖渍,它可能会告诉我们很多故事。

数据侠门派

本文数据侠沃克·哈里森(Walker Harrison)是纽约的一名数据分析师,现在在一家初创公司任职。他热爱写作,崇尚使用统计学的量化方法,分析观察纽约这座城市。他创办的perplex.city数据博客常常发布一些有趣的量化分析作品。

本文在perplex.city数据博客中的原文请点击:Gumspotting

]]>
这一年来,数据科学家都用哪些算法? //www.otias-ub.com/archives/561671.html Fri, 03 Feb 2017 09:59:15 +0000 //www.otias-ub.com/?p=561671 在“数据为王”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数据科学产生了兴趣。数据科学家离不开算法的使用,那么,数据科学家最常用的算法,都是哪些呢?最近,著名的资料探勘信息网站KDnuggets策划了十大算法调查,这次调查对数据科学家常用的算法进行排名,并发现最“产业”和最“学术”的算法,还对这些算法在过去5年间(2011~2016)的变化,做了一番详细的介绍。这次调查结果,是基于844名受访者投票整理出来。

KDnuggets总结出十大算法及其投票份额如下:

图1:数据科学家使用的十大算法和方法。

  请参阅文末的所有算法和方法的完整列表。

从调查中得知,受访者平均使用8.1个算法,与2011年的一项类似调查相比大幅提高。

与用于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2011年投票算法相比,我们注意到流行的算法仍然是回归算法、聚类算法、决策树和可视化。相对来说最大的增长是以(pct2016/pct2011-1)测定的以下算法:

Boosting,从2011年的23.5%至2016年的32.8%,同比增长40%

文本挖掘,从2011年的从27.7%至2016年的35.9%,同比增长30%

可视化,从2011年的从38.3%至2016年的48.7%,同比增长27%

时间序列分析,从2011年的从29.6%至2016年的37.0%,同比增长25%

异常/偏差检测,从2011年的从16.4%至2016年的19.5%,同比增长19%

集合方法,从2011年的从28.3%至2016年的33.6%,同比增长19%

支持向量机,从2011年的从28.6%至2016年的33.6%,同比增长18%

回归算法,从2011年的从57.9%至2016年的67.1%,同比增长16%

在2016年最受欢迎的新算法是:

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s,KNN),46%份额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mponent Analysis,PCA),43%

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s,RF),38%

最优化算法(Optimization),24%

神经网络-深度学习(Neural networks-Deep Learning),19%

奇异值矩阵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 16%

跌幅最大的算法分别为:

关联规则(Association rules),从2011年的28.6%至2016年的15.3%,同比下降47%

增量建模(Uplift modeling),从2011年的4.8%至2016年的3.1%,同比下降36%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从2011年的18.6%至2016年的14.2%,同比下降24%

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从2011年的9.3%至2016年的7.9%,同比下降15%

下表显示了不同算法类型的用途: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元分析和其他算法类型。我们排除了NA(4.5%)和其他(3%)的算法。

    表1:按行业类型的算法使用

  我们注意到,几乎所有人都在使用监督学习算法。政府和产业的数据科学家们比学生或学术界使用了更多的不同类型的算法,产业数据科学家更倾向使用元算法。

接下来,我们分析深度学习的十大算法按行业类型的使用。

    表2:深度学习的十大算法按就业类型的使用

Table 2: Top 10 Algorithms + Deep Learning usage by Employment Type

  为了使差异更为醒目,我们计算特定行业类型相关的平均算法使用量设计算法为Bias(Alg,Type)=Usage(Alg,Type)/Usage(Alg,All)-1。

图2:按行业的算法使用偏差

  我们注意到产业界数据科学家更倾向使用回归算法、可视化、统计算法、随机森林算法和时间序列。政府/非盈利组织更倾向使用可视化、主成分分析和时间序列。学术研究人员更倾向使用主成分分析和深度学习。学生通常使用算法较少,但他们用的更多的是文本挖掘和深度学习。

接下来,我们看看代表整体KDnuggets访客的地区参与情况。

参与投票者的地区分布如下:

北美,40%

欧洲,32%

亚洲8%

拉美,5.0%

非洲/中东,3.4%

澳洲/新西兰,2.2%

与2011年的调查一样,我们将产业/政府合并为同一个组,将学术研究人员/学生合并为第二组,并计算算法对产业/ 政府的“亲切度”:

  亲切度为0的算法在产业/政府和学术研究人员/学生的使用情况相同。IG亲切度约稿表示该算法越“产业”,越低则表示越“学术”。

其中最“产业”的算法”是:

增量建模(Uplift modeling),2.01

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1.61

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1.39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0.83

时间序列(Time series/Sequences),0.69

关联规则(Association Rules),0.5

虽然增量建模又一次成为最“产业”的算法,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的使用率如此低:区区3.1%,在这次调查中,是使用率最低的算法。

最“学术”的算法是: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 – regular),-0.35

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0.35

支持向量机(SVM),-0.24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0.19

最大期望算法(EM),-0.17

    下图显示了所有算法以及它们在产业界/学术界的亲切度:

图3:Kdnugets调查:数据科学家使用的流行算法:产业界vs学术界

  下表包含了算法的详细信息,在2016年和2011年使用它们的受访者百分比调查,变化(%2016 /%2011 – 1)和行业亲切度如上所述。

表3:KDnuggets2016调查:数据科学家使用的算法

下表包含各个算法的详细信息:

N: 根据使用度排名

Algorithm: 算法名称

Type:类型。S – 监督,U – 无监督,M – 元,Z – 其他,

2016 % used:2016年调查中使用该算法的受访者比例

2011 % used:2011年调查中使用该算法的受访者比例%Change:变动 (%2016 / %2011 – 1)

Industry Affinity:产业亲切度(上文已提到)

 

 

来源:大数据杂谈  作者:刘志勇
]]>
商业周刊:全球流媒体音乐付费用户超过1亿大关 //www.otias-ub.com/archives/561663.html Fri, 03 Feb 2017 09:42:14 +0000 //www.otias-ub.com/?p=561663

撰文:Shira Ovide

  据估计,目前大约有1亿人订阅每月付费的流媒体服务

  流媒体提供商必须对产品加以改进,尤其是在新兴市场

音乐产业长期被视为互联网时代价值崩坏的典型,然而在一番艰难跋涉后,该行业终于迎来了重要里程碑:据估计,目前大约有1亿人订阅每月付费的流媒体服务,比Netflix的订户还多。

但不要以为这就万事大吉了。虽然大型唱片公司的收入重拾增长,但音乐流媒体行业却面临一场洗牌,像“音云”网站(SoundCloud)之类的小公司可能惨遭淘汰。

全球流媒体音乐付费用户超过1亿大关

这类独立流媒体公司的行业处境依旧艰难,因为他们必须向唱片公司交一大笔许可费,通常占到收入的75%或更高。苹果、亚马逊等高科技巨头则轻松得多,只要能帮忙卖出更多手机或商品,他们乐得为音乐提供补贴。

先看看好消息。虽然美国音乐产业的收入只是2000年的三分之一,但根据美国唱片业协会(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经通胀调整后的数据,2016年该行业出现了17年来的首次显著增长。美国音乐零售额在2016年前六个月同比增长8%。近一半的行业销售来自流媒体音乐服务(主要是Spotify等付费订阅产品),也包括YouTube和潘多拉音乐网站(Pandora)等免费环聊服务的广告收入。

得益于流媒体音乐行业增长,2016年上半年美国音乐行业收入同比增加8%。这是CD黄金年代以来的首次大幅增长

掌控了市面上最热门音乐的唱片公司将未来押注在付费音乐服务上,因此他们试图限制Alphabet Inc.旗下YouTube以及潘多拉媒体公司(Pandora Media Inc.)这类免费音乐(带广告)服务商。这种商业模式转变是所有媒体和娱乐公司的关注焦点,因为他们之中有很多都在经历互联网广告增长缓慢的困境。

斯波蒂菲、潘多拉等互联网音乐服务贡献了美国音乐行业近一半的收入

不过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愿意用每年120美元换来随心所欲听歌的机会。Midia Research行业分析师马克·马利根(Mark Mulligan)指出,全球流媒体订户的增速已大约18个月保持不变,每六个月约有1650万人注册。

流媒体音乐公司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流媒体的音乐类型还需要多花心思,要把重金属到爵士乐的各类粉丝都吸引过来。另外,订阅计划的价格也要下调,最低费用要降到每月几美元,以扩大受众。唱片公司应准许授权公司更加灵活地进行这类实验,流媒体提供商则必须对产品加以改进,尤其是在新兴市场。

如果唱片公司不谨慎对待,那么在打造收费音乐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损失更多盟友。很多出售流媒体音乐的公司都健康状况堪忧。

德国“音云”网站一开始打算成为混音、DJ和业余音乐家的乐园,而后在2016年推出了传统流媒体服务。但该公司最近发出预警称,现金严重吃紧。唱片公司这些年一直拖拖拉拉,迟迟不肯向“音云”出售流行音乐的流媒体制作权,策略方面的混乱更是加重了这种延迟。“音云”下一步可能是将自身出售。

潘多拉的财务状况也不尽人意。虽然2016年前9个月收入增长了20%,但与音乐公司达成的交易条款让潘多拉难以盈利。该公司自上市以来的17个季度中有14个出现营业亏损。

而且潘多拉也观望了太久,现在已没有机会进入订阅音乐(用户可随意挑选歌曲)市场与斯波蒂菲、Apple Music一争高下。(潘多拉在很大程度上像是一个广播电台,听众无法自己选歌。)尽管潘多拉极力争取,但如今推出订阅服务的希望十分渺茫。投资者期盼潘多拉能通过出售交易得到拯救,但似乎也不大可能。近期,传闻中的买家——天狼星-XM广播公司(Sirius XM Holdings Inc.)的高管言论让人对该公司的收购意向产生怀疑。

就连当前流媒体业务领袖、拥有全球近一半用户的斯波蒂菲也还没有盈利。预计这家瑞典公司2017年上市,它有两个解决方法:从唱片公司那里拿到更好的交易,或是减少营销、研发等项目成本。

斯波蒂菲虽增长迅速,但仍未盈利,很大程度受支付唱片公司许可费拖累

如果独立的音乐流媒体公司被淘汰,只有科技巨头被留下来,那么音乐产业的有生力量将被削弱,他们将很难打造合意的商业模式。所以是的,音乐界应该庆祝1亿流媒体用户这一里程碑。几年后,业界可能会后悔没在流媒体音乐大潮中结交更多朋友。

来源:商业周刊/中文版  编辑:刘馨蔚 翻译:杨熙

]]>
QQ大数据:我国人均每天行走5112步 //www.otias-ub.com/archives/553253.html Tue, 03 Jan 2017 11:38:35 +0000 //www.otias-ub.com/?p=553253 “今晚去哪跑?”“老地方,奥体森林公园!”生活中这样的对话你一定不会陌生,运动不知不觉已融入普通大众的生活之中。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并指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而“奥运热”、“马拉松热”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当代人对于运动的重视,中国人确实“动”起来了!日前,QQ大数据就发布了基于QQ运动的《2016中国人运动报告》,披露人均每天运动5112步,更提出各市运动指数排名,并进一步展示了90后的独特运动观。

贵阳运动指数完爆一线城市 深圳排名第五

在人们印象中,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人群似乎更爱运动,但《2016中国人运动报告》中,对城市日均步数和城市运动意愿程度进行组合分析得出的“城市运动指数”来看,贵阳的城市运动指数为97、城市日均步数为5941步,两项数据均为全国最高。其次是长春、大连、南京和深圳,而在各大排行榜包揽“前三甲”的广州、上海和北京,却分别排在第10、20和25位。

在排名靠前的城市中,有一个共同点是空气质量较高,如贵阳长期处于空气质量“优”的级别,可见城市环境对于运动有很大影响。而多次遭遇雾霾的首都北京,城市运动指数只有85,排在全国25位。另外在全国城市运动指数前30名中,长江以南的城市占据20个,或许因为天气的原因南方人更爱运动,同时也有从发达地区辐射到中西部、从一线城市延伸到二三线城市的趋势。

人均每天行走5112步,六成国人偏爱边生活边运动

《2016中国人运动报告》披露中国人日均行走步数为5112步,由此可见,全民运动的步伐已经走起,你拖后腿了吗?

《2016中国人运动报告》还显示,中国人最常进行的运动中,健走占比36.93%、跑步占比23.56%,两者之和超过60%;之后是骑车14.60%、健身9.84%、跳舞3.46%等,看来国人更喜欢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进行的运动。门槛低、效果好,是健走和跑步占比最高的原因,这也直接带动了马拉松的火爆,北马、上马、厦马、汉马……马拉松可谓全国开花。

90后运什么动?偏爱马拉松 家里宿舍都能动起来

在QQ8.77亿用户中,近六成为90后年轻人,因此QQ大数据对于研究年轻人运动习惯更具权威性。报告显示,在参加过马拉松等集体运动的用户中,90后和95后占比58%超过总用户一半,一方面这是因为马拉松更强调体力和耐力、年轻人更擅长,另一方面马拉松是一项集体运动,有群体属性的年轻人更热衷参加。

对于年轻人来说,运动场所也和其他年龄段不同。90后及00后在公园和户外运动的比例,远低于80后、60后及70后,在家里或宿舍运动比例更超过1/4,他们更喜欢随时随地的运动。

另外57%的90后购买过运动装备,对于运动装备的需求最旺盛。而如果90后不去运动,最大的原因是身体不舒服和气候变化,雾霾天气的影响也同样不小。

论运动,广场舞大妈比坐在办公室的你更重视

运动和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增高,年轻人特别是城市白领日益增多,长期久坐办公室、缺少运动是首要原因,这一点在报告中也有体现。报告显示,18岁以下及28-36岁年龄段平均步数在5000步左右,步数较低,反而46岁以上的中老年平均步数在5400步以上,他们有较多的时间运动,对健康的重视也更强。

从性别来看,男生比女生平均运动步数更高,男生平均5559步,而女生只有4508步。这一点也符合“男生喜动,女生好文静”的常理。

有意思的一点是,使用苹果设备的用户运动步数比安卓高,苹果用户平均步数为5815步,安卓用户为4668步。

最爱运动的日子是双十一 快递员步数爆表

从时间来看,运动和气候息息相关。一月和八月正值最冷和最热的时间段,国民平均运动步数落到低谷,均在5000步左右;四月、十二月正是气候适宜的月份,国民运动步数形成两个峰值,步数均在5500步左右。

如果细化到具体日期,全年运动步数最少的日子是2月13日,平均每人步行4216步;最高为11月11日,平均每人步行达到5997步。2016年2月13日这天是正月初六,四处拜年的人们正好在家休息,又是情人节前一天,大家似乎都不想动。

而11月11日步数最高,离不开广大快递员的贡献。《2016中国人运动报告》显示,在众多职业当中快递员平均步数最高,达到8803步;而学生的平均步数最低,只有5668步,看来年轻人还是得多动起来。

QQ大数据是基于腾讯QQ超高的活跃用户数及庞大用户关系链的数据分析,通过社交行为、用户标签以及活动地点感知用户状态以及社交需求,让QQ通过大数据洞察成为了最懂年轻人的社交平台。而QQ运动,则是中国最大的个人运动健身记录及用户互动交流平台。基于两者推出的《2016中国人运动报告》,对了解当下中国人运动习惯、各城市运动状况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更是一次对90后用户的深度探索。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6物联网白皮书 //www.otias-ub.com/archives/551341.html Thu, 29 Dec 2016 12:50:08 +0000 //www.otias-ub.com/?p=55134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北京隆重举办了“2017年ICT深度观察大型报告会暨白皮书发布会”, 会上发布了《物联网白皮书2016》,白皮书在对我国物联网现阶段情况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物联网面临的挑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全球物联网发展总体态势:

1.全球物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当前正处于产业爆发前的战略机遇期

2.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和规模化消费市场兴起推动物联网的突破创新和加速推广

3.各国政府意图抢抓发展先机,塑造物联网国际竞争优势

自“智慧地球”提出以来,物联网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被认可,并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2016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复苏曲折的大背景下,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正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浅层次的工具和产品深化为重塑生产组织方式的基础设施和关键要素,深刻改变着传统产业形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引发了全球数字经济浪潮。

与此同时,物联网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知名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在行业应用、平台、网络、操作系统、传感器件等技术环节的布局,抢抓物联网新一轮发展战略机遇的意向非常突出。对于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的普遍看好和政府、企业的战略性投入推动物联网迅速进入以水平环节为核心,以“云-管-端”一体化布局为模式的生态构建新阶段。

值此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时期,本白皮书把握全球物联网政策、应用、技术和产业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态势,研判物联网产业生态构建的特点和主要方式,在对我国物联网现阶段情况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物联网面临的挑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与业内同仁共享成果,共谋发展,共话未来。

]]>
中国运动鞋服分销市场:千亿市场,两大龙头 //www.otias-ub.com/archives/551049.html Wed, 28 Dec 2016 09:45:58 +0000 //www.otias-ub.com/?p=551049 1482918219-5813-20140417

体育产业发展带动体育消费,助力运动鞋服市场发展。2015年,李宁重新扭亏为盈,安踏实现营收破百亿,运动鞋服经历了近年去库存行业调整的过程后,逐渐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加上发展体育产业相关政策推动,国内体育产业发展将步入快车道,作为体育产业主要变现模式的运动鞋服市场也将迎来回暖期。随着线上线下渠道的协同发展和体育产业的开拓,运动鞋服市场未来增长潜力十足,成本控制能力成为分销商的重要竞争力。

作者:鞠兴海(作者系中泰证券纺织服装/体育行业研究员。)

来源:新财富杂志(ID:newfortune)

经历了2008年过度扩张后的调整阶段,运动鞋服行业在2014年逐渐走出了去库存周期,同时受益于体育产业发展和全民运动渐为兴起的外部环境催化,行业步入稳步回暖阶段。根据Euromonitor统计,2015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零售额已超1600亿元,在2010-201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2%的基础上,未来5年预计仍将以高单位数速度增长,到2020年有望达2600亿元。国内运动鞋服庞大而多样化的分销体系将成为这千亿市场的核心支撑,品牌商、分销商、零售商在这巨大市场将占据一席之地。

分销是指将商品从品牌商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根据转移环节的不同,目前的运动鞋服市场分销模式可分为以下四种。

代理模式。直接通过了解中国市场的代理商负责品牌在中国地区的销售,例如卡帕(Kappa)中国区独家代理为中国动向。

经销模式。绕过代理商,由品牌商直接将产品销售给各级经销商,再由经销商进行进一步销售。这也是目前多数品牌商常用的分销模式。耐克/阿迪达斯均在国内设有子公司,负责自营与经销业务。

自营模式。品牌商充当零售商角色,自营开店进行销售。这是最原始与简单的流通方式,目前运动鞋服品牌主要以工厂店、旗舰店等形式进行自营销售。

电商模式。品牌商通过网络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其中也不乏品牌商通过第三方运营商为其代理运营线上旗舰店。

从参与方来看,可以分为品牌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三类。

品牌商:通常采用自营和经销相结合的方式。目前中国运动鞋服市场五大品牌(耐克、阿迪、安踏、李宁、特步)均采用自营+分销模式。2014年阿迪达斯、2015年耐克、2015年李宁分销商/自营的销售比例分别为84%/15%,73%/27%,55%/42%。近年来品牌商为了更好地管理分销渠道,逐渐通过增加自营门店和一级分销商数量来实现渠道扁平化。2014年阿迪达斯、2015年耐克以及2015年李宁自营渠道增速分别为25%/49%/22%,均大于分销商增速。

分销商:区域性特征明显,两大全国性分销龙头占60%份额。目前运动鞋服分销商可分为三类:

1. 全国性分销商,以两大龙头百丽国际和宝胜国际为代表,经测算2015年两大分销商在我国一线运动品牌市场(耐克+阿迪)的市占率合计约60%;

2. 区域性经销商,利用地区性优势占据地区运动鞋服市场,如四川劲浪、哈尔滨申格分别占据四川、黑龙江运动鞋服市场等;

3. 小型零散分销商。

零售商:体育用品商店占据近半市场,电商快速发展跃居第二。根据Euromonitor统计,2015年,体育用品商店、网上零售、百货商场、大型综合超市、鞋服专业零售商五大渠道运动鞋服销售占比分别为49.8%、18.3%、16.2%、6.4%、6.2%,体育用品商店仍然为运动鞋服主要零售渠道。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零售成为当下扩张最为迅猛的渠道,销售总额占比从2010年的0.8%升至2015年的18.3%,取代百货商场成为第二大零售渠道。同期,百货客流减少,份额从2011年的22.5%降至2015年16.2%。

寡头时代,扩张成长,运营稳健

耐克、阿迪领衔,分销商受益增长。根据Euromonitor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前四大品牌耐克、阿迪、安踏和李宁占比分别为20.9%、16.1%、9.9%、5.5%。耐克和阿迪的国内市场份额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从2010年的14.5%和9.5%上升至2015年的20.9%和16.1%。随着耐克和阿迪市场规模和份额的不断提升,其主分销商百丽和宝胜收入也不断增长。2011-2014年度百丽代理的耐克、阿迪销售额增速维持在15%-25%之间,2014年度已达149亿元,占中国耐克、阿迪市场份额超30%。

百丽国际:收购扩张渠道,自营网点过2万。百丽国际主要从事鞋类和运动服饰销售两大业务。其运动服饰业务主要以经销代理为主,运动品牌囊括了一线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和二线运动品牌(Puma、Converse/Mizuno等),零售网络覆盖了中国11个区域、约300座城市。2011年百丽国际收购了华南地区最大运动品牌分销商深圳领跑(覆盖5省/店铺超800家);2012年收购另一家运动品牌分销商Big Step,主要代理耐克和阿迪达斯,拥有600余家门店,公司渠道进一步拓展。目前百丽国际自营网点数量过2万。

宝胜国际:中国最大运动服饰零售商及代理商之一。公司为全球最大的鞋类制造商裕元工业的控股子公司,其业务可分为零售、品牌代理、鞋履制造三部分。零售业务包括通过直营店和加盟商销售运动鞋服产品,旗下运动品牌主要有耐克、阿迪达斯、匡威、彪马、锐步、李宁等。品牌代理业务指集团在特定时间与地区有权对代理品牌进行设计、开发、制造、推广、经销。鞋履制造业务从2014年开始已逐步关闭。公司围绕胜道体育(YYSPORTS)收购区域性经销商,胜道体育是由宝胜国际投资建立的运动鞋服零售及代理商,2009-2010年宝胜国际先后收购大连东之杰、浙江易川两家运动鞋服区域经销及零售商,逐步扩大自有渠道。

从经营层面来看,百丽国际和宝胜国际呈现出以下三大特征。

销售及分销开支较大,成收益风向标。分销商的销售/分销开支主要以商场特许经营费和租金为主(占50%-60%),平均每个店铺特许经营费及租金约35万-40万。目前百丽与宝胜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收入比重较高,处于20%-30%左右,该项开支扩大造成2012年经营溢利率滑坡(两家销售开支率增长1.89/3.22PTCs、相应经营溢利率降低2.4/5.1PTCs)。

库存周期化调整,总体稳健。从历史上看,运动鞋服市场存在整体的存货周期,从库存慢慢增加到过多然后开始清理库存。这源于运动鞋服分销市场的类期货性质,产品一般需要提前6个月左右订货,订单确定以后调整的空间较小,品牌商的生产外包更加减弱了自身的调节能力,因而订货预期出现问题就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后期存货的波动。2006-2010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降库存趋势明显,2010年后库存逐步上升,而至2012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降库存效果呈现,库销比逐步下降。分销商库存管理波动较大,存货周转天数差异显著,存货一般以产成品为主(95%+),而宝胜这样完全以分销业务为主的公司产成品占存货比重可几乎达100%。

应收贸易账款平均周转天数约30天。百丽客户信用期规定为30日之内,宝胜为0-60天,两家公司应收贸易账款周转天数基本稳定在30-35天,因而几乎80%以上应收贸易账款的账龄小于30天。

线上打通,政策助力,行业回暖

随着电商渠道的爆发增长,运动鞋服品牌商和分销商借力打通渠道。根据Euromonitor统计,运动鞋服网上零售规模已从2007年的0.79亿元快速增长至2015年的302亿元,2013-2015年增速仍然维持在40%左右。线上经营模式主要分为品牌商/分销商自建电商渠道和拓展第三方平台两种。

品牌商/分销商自建电商渠道。各大运动品牌及分销商先后建立官方商城网站,直接销售旗下品牌产品。目前品牌商通过电子商务获得的直接收入占自营收入10%-20%左右(耐克全球18%,阿迪达斯全球11%,李宁19%)。此外,作为中国最大的两家运动鞋服分销商,百丽和宝胜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电商平台优购以及胜道,其中优购作为百丽电子商务的核心平台,2014年收订额已达20亿元。

拓展第三方平台。据易观智库统计,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网络服饰市场三大平台分别为天猫、京东、唯品会,占比分别达到74.9%、8.7%、6%。

]]>
实体书店 咸鱼翻身? //www.otias-ub.com/archives/549203.html Thu, 22 Dec 2016 13:53:17 +0000 //www.otias-ub.com/?p=549203   1482414728-9449-W020161222362923794741

  政策扶持下,一大批复合式经营的实体书店正逐步摆脱挣扎多年的困境,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借力商业地产加速复兴。而曾经给其带来重创的网上书店也玩下沉开起了线下实体店,沉浮多年的实体书店能否借势重生?

作者:陈永谦

来源:新财富杂志(ID:newfortune)

2016年9月3日,当当网与步步高联合打造的O+O实体书店—“当当梅溪书店”在湖南长沙开业,这是当当网开设的第一家实体书店。更早之前的2015年11月,开创网络书店潮流的亚马逊同样在大本营西雅图开设了第一家实体书店。

当当网和亚马逊,分别是中国和美国最大的网络书店,前者宣布未来3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开设1000家实体书店,后者暂时计划将实体书店扩张至400家。一边是网络书店反攻线下,另一边,一度深受打击的实体书店也逐步从几年前的倒闭潮中走出,行业正呈现多元化、连锁化、地产化发展的新趋势。中央11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的出台,更是为实体书店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几经沉浮的实体书店能否真正迎来复苏?

网络书店和数字阅读带来双重打击

在亚马逊出现以前,实体书店几乎是人们买书的唯一来源,规模大小不一的各类书店在周末总是挤满爱书的读者,不过这种盛况随着网络书店的加入发生了巨大的改变。1995年,以亚马逊为代表的网络书店开始兴起,由于书籍的标准化程度高,加上电商的价格优势,经过短短数年时间,亚马逊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书店。

此后,亚马逊于2007年11月发布第一代Kindle,再次引领数字阅读时代的潮流。亚马逊在图书领域的两次重大变革,先是分流实体书店的销量,后又把阅读习惯从纸张转向数字化阅读,加上网络及新媒体的全面爆发,使得广大读者的眼球迅速从纸张转向全面的数字化阅读时代,实体书店乃至传统的阅读习惯在短时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2011年,美国实体书店巨头之一的Borders被迫破产清算,并关闭旗下所有书店。而另一巨头巴诺(Barnes&Noble,BKS.NYSE)也被亚马逊轻松赶超,缩减了开店计划。

在中国市场,以当当网为代表的网络书店同样横扫一众实体书店,实体书店从2002年开始迎来一波又一波倒闭潮。三联书店为转型求存,关闭广州所有分店;光合作用书房资金链断裂,7家直营店、3家加盟店全部关闭;鼎盛时期有8家门店的上海季风书园仅剩总店在苦苦支撑;北京“第三极”、“风入松”等著名人文书店接踵倒闭;除了新华书店这类国资背景的书店外,众多中小实体书店都深陷生存危机。

全国工商联书业商会调查显示,2002年到2012年,全国有近五成实体书店倒闭,总数达1万多家。互联网带来的折扣售书以及数字化阅读带来的纸张阅读需求下降,使得实体书店图书销售量以年均10%的速度下降。除此之外,不断上涨的店面租金加上高企的人工成本,使得实体书店运营环境更加艰难。2014年,当当网、京东、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线上售书收入为124亿元,超过全国127家大型书城销售总和。

与此同时,在平板电脑、手机、Kindle等电子设备上读书,已成为越来越多人首选的阅读方式。第二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发布的《2015年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5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2.96亿,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用户占到52.2%。在用户方面,目前中国数字阅读用户中16至45岁的用户超过90%。

风向反转 线上反攻线下

当年依靠线上业务挤垮众多实体书店,如今却又大张旗鼓调转枪头发展线下业务,亚马逊和当当网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1482414728-1063-W020161222362925657523

  1年前亚马逊在西雅图开设第一家实体书店时,人们只当是亚马逊的营销噱头。2016年5月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如今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而不是努力挣更多钱。 这话当然没人会信。事实是,不管是纸张书籍还是电子书,近年来亚马逊的网上书店生意也不好做了。

自Kindle推出以来,电子图书销量节节攀升,不过这个势头在2014年就戛然而止,当年的电子图书销量首次出现下跌,跌幅为3.3%。尼尔森数据显示,亚马逊电子书销量在2015年同比下跌12.8%,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27%下滑至24%。与电子书销量下滑相对应的是电子书阅读器的滞销。据Statista.com统计,2012年整个行业出售4000万台电子书阅读器,到2015年已减少至2000万台。

作为电子书市场的先行者,亚马逊一度掌握着电子书的定价权,使其普遍定价不足印刷书价格的一半。此举虽然让消费者受益,却严重影响了出版商的利润。2014年以Hachette为代表的美国出版商提出要亚马逊交出电子书的定价权,迫于舆论和多家出版商的压力,亚马逊只得将定价权拱手让出。

自此,电子书和印刷书之间的价格差异大幅缩小,不少消费者又重回印刷书的怀抱,而多年来被电商价格优势挤压的实体书店终于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在此背景之下,亚马逊从线上走向线下,实是顺理成章之举了。

不仅如此,实体书店自带的文化属性决定了不能轻易被市场淘汰,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以扶持行业发展。早在2012年,上海便出台扶持实体书店的政策,成为全国首个出台综合配套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政策的省市。2012年到2015年,上海共投入专项资金约5000万元扶持100多家实体书店,而浙江、广东、陕西、湖北、四川等多地省市也相继出台相应的实体书店扶持奖励计划。2016年6月,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的出台将为实体书店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政策支持。

在德国、法国、西班牙和日本等地,政府则从价格上对图书予以政策保护,从而使得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的售价基本一致,一定程度上减少电商竞争对实体书店的冲击。以法国为例,早在1981年法国就颁布图书定价销售法,禁止图书随意打折,到2011年,法国将图书定价销售法拓展至电子书领域,以此控制和规范被电商主导的电子书市场,从而使得法国众多中小书店得以生存下来。

此外,电子屏幕对图书的展示空间有限,最畅销的书籍以及花钱打广告的书籍才会出现在电商的首页,从而导致两极分化:畅销的书籍越畅销,冷门的越冷门,使得阅读呈现单一化。曾经以电商的价格优势挤垮实体书店的亚马逊和当当网,都意识到了这一局限性,遂开始借力O2O,通过实体书店加强与读者面对面的互动,深化与读者的关系,进而完成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

电商经营实体书店,有诸多缺陷,但也有其独特的优势。以当当网为例,最大优势在于借助其3000万活跃用户、108万种图书的大数据,可以精确分析不同城市、地区的消费需求,利用其强大的后台能力发展线下。在当当网开设第一家实体书店时,其CEO李国庆表示,网上书店代替不了线下社交,而实体书店依靠互联网+弥补了传统书店空间的限制,又突出线下社交和文化体验。

其实,在亚马逊和当当网线上下沉到线下之前,融合之路早已开启。当年Borders最大竞争对手实体书商巴诺就是依靠线上拓展,在亚马逊的步步紧逼下顽强生活了下来。

在中国,成立于2005年的单向街可谓众多实体书店的缩影。其早期以高品质的书籍推荐和免费的文化沙龙而闻名,在不断上涨的店租等压力下,一度面临倒闭危机。为了维持经营,单向街在2012年6月搬离租金昂贵的旧店,并通过众筹的方式向用户筹钱,以此缴纳新的店租和装修费用。挣扎求存的单向街随后改名为单向空间,并积极探索转型路线。2013年底,单向空间获得挚信资本1000万美元的投资,定位由一家书店变为一家生产立体内容的新媒体。拥有三家线上店铺和三家实体店铺的单向空间,打造了一个以“新知”为核心的内容平台,除新产品单读App、微在App外,还包括“单系列”产品—《单读》丛书、单品、单厨等。

复合式经营照亮复兴之路

在整个行业线上线下融合的大趋势之下,2015年中国图书总印数为86.6亿册(张),比2014年增长5.8%,图书出版实现营业收入822.6亿元,同比增长4%,中国实体书店在经历数年“寒冬”后首次迎来回暖。

实体书店行业总体上走出困境,除了政策的扶持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经历倒闭浪潮后幸存下来的部分实体书店纷纷寻找方向,改变以往的单一图书销售盈利模式,实现转型升级。

过去,人们在咖啡馆里看书,如今,人们在书店里喝咖啡。这种现象成为当前实体书店转型的真实写照。24小时书店、主题书店、社区书店、校园书店等具有特色的书店相继出现,而咖啡、甜食、画廊、花店等商品走进实体书店,书籍不再是书店的唯一主宰。亚马逊西雅图的实体书店里,不仅销售图书和Kindle电子阅读器,还同时提供其他增值服务。当当的梅溪书店24小时营业,还集合了咖啡馆、茶馆、工艺品、文创、展馆以及服饰品牌等。“书店+咖啡+零售”的形式逐渐成为实体书店的标配,而来自台湾地区的诚品书店成为了这类复合式经营的标杆。

  1482414728-6943-W020161222362926388176

  1989年成立的诚品书店,一开始就走了一条在当时看来有点“离经叛道”的复合式经营路线,除了销售图书外,还兼营画廊、展演、餐饮实业、开发物流、设计商品等业务,融合人文、创意、艺术和生活,历经27年风雨,发展成为台湾地区著名的文化产业地标之一。

创立之初,诚品就没有定位为单纯的书店,1991年它把图书销售和画廊、艺文空间组合在一起,扩大了营业范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诚品不仅提出24小时不打烊的创新经营模式,更是跟开发商合作,承租整体楼面,由自己出任“二房东”,把书店周围的店铺出租给相应的品牌,共同打造文化生活空间。在苏州诚品分店,它甚至直接买下地块开发成商住大楼,在综合开发后直接向入驻的商家收取租金。

除了注重硬件和空间规划外,诚品书店积极与文化界合作,举办各类演讲、座谈、表演与展览等延伸阅读活动,每年举办超过上千次各类文化活动,范畴遍及文学、戏剧、舞蹈和美术等。据诚品书店透露,每年有超过5000场的文艺表演活动在两岸三地的46家诚品书店内举办。

以复合式经营模式为支撑,尽管占比在三成左右的图书零售业务在2013年依然不赚钱,但实体书店的倒闭潮没有阻碍诚品书店的扩张步伐。2012年,岛外首家诚品分店在香港地区开张,2015年苏州分店开幕,上海和深圳的分店也即将开门迎客。由于因地制宜地为每家分店的设立加入当地的人文色彩和生活风格,诚品在各地的分店都成为了所在城市的文化标签。而诚品书店所诠释的别具一格的经营理念,也逐渐成为众多实体书店摆脱困境的良方。

前身为今日阅读的言几又就是成功转型的经典案例。今日阅读成立于2006年,最初是一家主营畅销书籍、杂志以及文具的书店,2009年高峰期时曾一度拥有60多家门店。伴随着实体书店大环境的恶化,2013年底它被迫关闭了所有门店。不过,幸运的是,它在同年拿到了中央财政对实体书店的第一批转型补贴资金,在熬过难关后更名为言几又,并于2014年4月获得700万元天使轮投资,开启了加速转型和再次扩张的征程。

2014年6月,第一家言几又门店开张。如今,言几又致力于打造一个涵盖书店、咖啡厅、艺术画廊、文创生活馆、创意孵化地的城市文化空间。它的商业模式跟诚品书店类似,吸引家居、儿童美术中心、艺术画廊、花艺、盆栽、DIY手工艺、儿童教育中心等与自身品牌价值观契合的商家入驻,并收取租金。

目前言几又旗下拥有2家标准店、14家社区书店,图书占了整个店面销售的40%,而且公司已扭亏为盈。2015年,言几又在京东众筹完成2500万元A轮融资,估值3亿元。在言几又的收入来源中,图书、文创零售和咖啡饮料占比分别为50%、28和22%,不过图书的利润率为10%-30%,文创产品的利润率介于40%-50%,咖啡饮料的利润高则高达75%,非书籍的收入成为其最大的盈利来源。

此外,国内还有一批独具特色的实体书店近年来悄然崛起,方所、西西弗书店、先锋书店、钟书阁等各具特色的实体书店无一不是采取复合式经营的模式,成为了实体书店行业复兴的代表。

借力商业地产再出发

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受冲击的当然不仅仅是实体书店,大型商业地产同样面临销量和客流量下降的压力。传统商圈的主要商户是价格虚高的服装专柜,而线上服务品牌的价格优势常常使得一些服装专柜门可罗雀,因此,去服装化和引入生活方式品牌已成为近年来商业地产转型的大方向。

实体书店作为文化地标,尽管盈利艰难但通常都会聚集大量人气,而这正是商业地产所看重的,抱团取暖的实体书店和大型商圈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2016年9月,西西弗书店入驻郑州万象城,这也是西西弗在华润系商业项目内开出的第11家门店。此外,源自新加坡的PAGE ONE将其在大陆的第一家分店开在了杭州万象城;诚品书店在中国大陆的第二家分店即将在2017年落户深圳万象天地(升级版的万象城);方所在青岛万象城最繁华的区域占地3400平方米。

知名品牌的实体书店可以为商圈带来大量的人气和附加值,作为回报,大型商圈对入驻的实体书店只征收极低的租金甚至零租金。因此,近年来言几又、西西弗、方所、MUJI书店、钟书阁等知名品牌的实体书店相继落户在寸土寸金的繁华商业地段。钟书阁在上海静安区芮欧百货以“都市”为主题开设一家占地850平方米的分店,言几又在上海地标新天地附近的门店有600平方米,西西弗重庆三峡广场门店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

就像每个大型商业地产都拥有一家高端影院一样,在一些城市拥有一家特色实体书店正成为商业地产的新标配。目前来看,得益于商业地产的扶持,在繁华市中心占据一席的实体书店得以拥有更好的经营环境并加速自身经营的转型。不过长期来看,双方这种合作关系存在一定隐患,毕竟优惠的租金条件拥有期限。当实体书店经营步入正轨后,商圈车水马龙之时,是否又会遭遇新的租金上涨问题?

]]>
电商要变天:50张PPT全面解析未来商业新常态 //www.otias-ub.com/archives/548707.html Wed, 21 Dec 2016 10:27:46 +0000 //www.otias-ub.com/?p=548707 2016年“双11”,阿里巴巴零售平台诞生了新的单日交易额纪录——1207亿元,同比增长32%,是2016年1-10月日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87亿的1.4倍。“双11”这一天,来自海内外的知名品牌竞相提供最具竞争力的商品及服务,阿里零售平台堪称是一个中国消费品市场的缩影。

上个世纪末,中国商品流通的一支从电子商务开始,借力互联网,发挥后发优势,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迅速搭建起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互联网交易平台、支付和信用平台、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其发展速度和范围轻松超越了实体零售发展。消费品各产品类别随着中国消费者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部分品类已达到50%以上线上渗透率。2014年以来,井喷式的互联网零售发展,迅速激发了最后一公里物流的高速发展,以数据化管理为特点的“智能物流”将配送范围拓展至海外及乡村低线城市,极大拓宽了中国商品流通的边界。

2016年“双11”,最大的看点是中国零售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懵懂中,以往缓慢更替的零售业似乎在这一轮技术的革新下迎来了业态更替——虚拟与现实通过数字化融合在一起,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运营逻辑真正具有了实现的可能。中国商品流通借力互联网跨越式地走出了“中国特色”,新零售应运而生。未来商业从这里开始,将是下一阶段发展的“新常态”。

 

来源:阿里研究院

]]>
企业大数据分析实践指南、总结与展望 //www.otias-ub.com/archives/547823.html Mon, 19 Dec 2016 11:16:14 +0000 //www.otias-ub.com/?p=547823
1482146098-1948-10670ada4ae3e713cb4e50b2461b

  数据无处不在

  在我们身处的时代,数据无处不在。据IBM公司估算,我们每天产生约2.5万ZB的数据,这意味着世界上90%数据都是过去的两年中产生的。

Gartner公司分析报告显示,在2015年财富500强的公司中百分之八十五的企业无法利用大数据来获取竞争优势。

到2020年,全世界将有上百万大数据相关的就业机会产生。这些庞大的数据蕴藏了宝贵财富,企业可以使用最先进的分析技术,利用这些数据更好地了解客户的行为,识别商业机会,制定运营战略。

让我们举几个例子:

金融机构每天通过信用评分模型,了解他们的客户在未来12个月内每种信贷产品(抵押贷款、信用卡、分期贷款)上的信用。他们以该信用评分为基础来进行坏帐准备,计算巴塞尔协议II/III规定所需资本金数量,或是制定营销方案(例如根据信用评分调整信用卡额度)。

电信运营商使用最近通话行为数据建立流失模型,估计客户在未来一到三个月流失的可能性。

运营商会根据模型得分来制定营销活动,避免有价值的客户流失。

Facebook和Twitter会使用社交媒体分析技术进行内容分析和情感语义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品牌认知度,进一步调整产品服务设计。

亚马逊和Netflix等在线零售商不断地分析顾客的购买行为,以决定产品捆绑销售策略,并利用推荐系统为客户下一次购买推荐产品。

信用卡公司使用欺诈检测模型,检测付款是否具有欺骗性,是否发生了信用卡盗刷。

政府采用数据分析技术来预测逃税行为,优化公共预算分配,分析交通数据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分析预测恐怖袭击保障国家安全。

化数据为价值

数据是任何分析模型成功的基础。当启动分析项目时,有必要详细列出企业内所有可用于分析的数据。这里的原则就是数据越多越好!因为很多分析模型都能自动决定哪些数据对当前分析很重要,哪些数据可以排除在下一步分析之外。

我们的研究不断印证了这样一个观点:改善分析模型最好的办法,就是投资于你的数据!这可以通过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的提升来完成。对于前者,一个关键点是如何整合结构化数据(例如关系数据库)和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提供全方位综合视角进行客户行为分析的,另一个关键点则是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的整合,很多企业为这个问题所困扰。此外企业还可以超越其内部边界,考虑从外部数据供应商那里购买外部数据,以弥补其内部数据的不足。大量的研究表明采用外部数据,对比较和完善分析模型非常有用。

虽然数据常常体量巨大,但是数据质量经常是一个痛点。GIGO(garbage in garbage out)的原则在这里非常适用,烂数据只会生成烂模型。听起来显而易见,然而实践中数据质量往往成为许多分析项目的“阿喀琉斯之踵”。数据质量可以分解成很多维度:准确性、完整性、新近度、一致性等。在大数据分析中,企业必须专门制定数据质量管理方案,设立数据审核员、数据管家或数据质量经理等职位,持续监测数据质量。

数据分析应该从商业问题开始,而不是从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开始。但是这带有一丝“鸡生蛋,蛋生鸡”的意味。要解决商业问题、识别商业机会,需要对潜在的技术解决方案有了解。以社交媒体分析为例,只有首先了解分析技术后,公司才能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它们研究在线品牌认知度,进行趋势监测。为了跨越分析技术和业务之间的鸿沟,持续性培训和学习是关键,它能使企业始终屹立在分析技术的潮头,保持竞争优势。在这一点上,学术界应该深刻检讨,因为现有的很多大数据分析(或数据科学)硕士课程无法满足上述的要求。

将数据转化为洞察力和提升价值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分析模型的验证。分析模型需要适当的机制和工具来进行审核和验证,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分析团队拆分成模型开发和模型验证两个团队。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在两个团队之间筑起一道防火墙,使得由前一小组开发的模型可以客观和独立地被后者团队评估。公司甚至可以考虑由外部合作伙伴进行模型验证。通过建立分析基础信息设施,公司能够不断基于现有状况对模型进行评估和验证,提升分析模型性能,抓住更多目标客户。

数据分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事实上,当分析模型投入使用时就已经过时了!分析模型总是落后于现实,我们能做的只是保持这种滞后性尽可能小。分析模型所使用的数据,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和特定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下采集得到的。这一特定环境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内部因素(如新战略,不断变化的客户行为)和外部因素(新宏观经济环境和法律法规)不断变化而变化。

例如,欺诈检测分析中,欺诈者总是试图不断逃避模型的侦测,以骗取更多的钱财。另一个例子是信用评分模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复苏或是衰退)。因此,分析模型要取得成功创造价值,就必须对内外部环境进行监测,以及时调整或重建模型。

构建底层基础

为了建立一个分析环境,企业需要就所采纳的硬件和软件技术进行选择。

硬件方面,需要专门的基础设施(如Hadoop和相关的软件栈)来清理、整合、存储和管理数据。为了减少支出,企业可能选择云存储,并将大数据作为一种服务。公司在同外部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时,应采取适当的谨慎措施,保证数据私密性。

软件方面,很多厂商提供了大数据分析的商业解决方案。目前市场还有很多的开源分析软件(R、weka、Rapidminer),虽然这些开源软件解决方案变得非常流行,但是他们还不够成熟,还不足以很好的处理具有大体量、多样性等特性的大数据。大数据分析成为越来越多公司的DNA 组成部分,但是政府、金融、医药,每个行业都有自己发展足迹,数据、业务和监管都具有特异性,需要针对不同的基因组成进行不同的设置。因此企业需要的是能提供综合全面垂直业务解决方案的软件,而不是一个跨行业的横向通用软件。

鉴于建立数据分析构架环境的复杂性,公司可能会考虑外包。然而,公司内部数据及其蕴藏的信息是公司最宝贵的战略资产,因此不宜让第三方完全拥有数据访问权。相反,企业应该建立内部分析中心和培养公司人员的分析技能,以服务公司广泛的分析需求,这是公司在管理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同样公司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都应该参与到分析环境构建中。很多企业还尝试设立首席分析官(CAO)这样的职位,专门负责建立企业范围内的分析环境和基础设施,管理各业务单位分析模型的研发、审核及部署。

最后一点,我们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开始借助大数据分析。这些公司通常预算有限,因此它们比较中意那些现成的可以直接用于数据分析的现成软件解决方案。比如利用在线分析工具,来研究网站的使用现状,优化网站设置、改善网站在搜索引擎排名并购买付费引擎营销方案。

总结与展望:

在文章的结尾之处,我们想再次重申企业进行大数据分析所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看:

(1)公司应同时关注数据体量和数据质量;

(2)持续学习和培训能填平新分析技术和新商机之间的鸿沟;

(3)分析开发团队应该包括独立的模型开发团队和模型验证团队;

(4)分析并不仅仅是模型开发和验证,还包括模型的监测和回溯测试。

从技术的角度企业应该:

(1)考虑使用云服务来进行大数据分析;

(2)应该关注垂直式行业解决方案,谨慎选择开源软件;

(3)对待外包分析要慎之又慎,最好能在企业内部建立分析环境,并置于高层的管理之下。

作者简介:

巴特,贝森斯(Bart Baesens),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Bart Baesens在大数据分析、客户关系管理、欺诈检测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均有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Management Science》,《IEEE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Machine Learning》等,Bart Baesens还担任多家国际性公司数据分析咨询顾问。更多相关信息可参见网站www.dataminingapps.com,或发邮件至Bart.Baesens@kuleuven.be

朱兵,四川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后,主要从事大数据分析与数据科学研究。Email:zhubing1866@hotmail.com

来源:datahoe

]]>
傅志华:大数据量化用户体验 //www.otias-ub.com/archives/541846.html Tue, 29 Nov 2016 10:57:44 +0000 //www.otias-ub.com/?p=541846 作者:傅志华

好的量化用户体验的模型应该符合三个标准:一是具有系统性,即该方法评估用户体验具有系统化全方位的评估;二是具有扩展性,扩展性指行业的扩展性,即不仅仅可以用于互联网行业,而且可以用于传统行业;三是易于落地执行,既在实际的统计和分析中该模型易于执行,也利于问题的发现。本人认为在研究量化用户体验的模型以Google的HEART模型较为符合以上三点,值得我们研究和参考。因此本文将基于这个模型为基础来扩展和细化,以及应用的介绍。

Google的HEART模型是发表于ACM会议的学术论文,ACM论文的具有非常高的权威性。ACM是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国际计算机学会的简称。ACM是全世界计算机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学术组织,每年在全世界(但主要在美国)举办世界性讲座及会谈,以供各会员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Google发表于ACM的HEART模型来自于论文《Measuring the User Experience on a LargeScale:User-Centered Metrics for WebApplications》,即《大规模测量用户体验:以用户为中心的网页应用度量体系》。虽然其研究的对象为网页应用,但我们认为HEART模型由于其框架的扩展型和系统性,我们认为该模型也适用于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可以扩展到传统行业的客户体验研究中,只是在HEART的大框架下,不同的行业其细化指标有可能不同。

HEART模型包括五个维度,即Happiness(愉悦度)、Engagement(参与度)、Adoption(接受度)、Retention(留存度)、Task success(任务完成度)。这五项仅仅是大数据用于用户体验监控指标体系的范畴,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可据此定义具体的指标,用以监控用户或者客户的体验。这五个维度的量化衡量中,愉悦度的量化衡量较为复杂,既需要基于小样本量的用户体验研究方法,更需要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行为监控方法;而其他四个维度指标均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行为监控方法实现。本文以互联网产品为例,阐述HEART模型的应用。

1480416992-5817-50465d69af2b19a7683d1c
  一、愉悦度(Happiness)

愉悦度是用户体验中最重要的用户感受,“用的很爽”“很好看,很好用”“感觉很流畅”“很不错,我会推荐给身边的好友”等等都是产品或者服务的愉悦度好的表现。愉悦度可以从四方面衡量,包括有用性(需求满足甚至超越)、易用性、视觉感受、向别人推荐的意愿。具体指标如下:

(1)有用性

有用性指的是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很多产品经理做产品,往往很关注产品原型设计、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但不会花很多时间在研究用户需求上。360公司的创始人周鸿祎先生常常提到,有的产品不了解刚需,解决的不是痛点,产品经常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用户根本不需要这个东西,这种产品解决的需求其实都是“伪需求”。

研究“有用性”有两类方法:(1)定性研究方法:一对一用户访谈、焦点小组、可用性测试和现场调查/观察;(2)定量研究方法方法:问卷调查、眼动仪、产品数据分析、AB Test和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数据挖掘。其中,定量研究方法中的产品数据分析、AB Test和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数据挖掘属于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测量效果,属于大数据范畴。有用性的研究核心是挖掘客户的真正需求,对不同需求进行优先级分类,这方面非常重要,具体如何量化,我们在下一篇文章阐述。

(2)易用性。

易用性指的是产品对用户来说意味着易于学习和使用、减轻记忆负担、使用的满意程度等。产品易用性好,很可能是因为产品功能少,界面简单;也可能是用户认知成本低等因素。同样的产品,功能,界面和环境都相同,对于不同的用户而言,易用性也是不同的,因为用户的认知能力,知识背景,使用经验等都不同。易用性包括三方面:第一方面,(Easy to discover),即单单凭观察,用户就应知道;第二方面,易学(Easy to learn),第一次使用,很容易学习上手;第三方面,易用(Easy to use),使用起来很容易,很简单。

易用性是非功能性需求,加上易用性不像功能那样有明确的界限。所以,易用性有很多的主观成份或无法直接测量,而必须通过间接测量或观察方式。此外,易用性是针对不同人的,开发和测试人员无法准确知道该软件产品是否对别人同样易用。所以,很多时候易用性测试也没有一个通用性标准。但一般来说,软件产品的易用性测试可分为四部分:安装易用性测试、功能易用性测试、用户界面易用性测试和用户文档易用性测试。而对于移动APP,则一般包括:安装测试(包括APP升级管理)、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网络连接速度、操作流畅度、WebService性能、容量内存溢出、耗电量低电量等)、安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操作系统兼容性、手机兼容性、分辨率兼容性、网络兼容性、与主流第三方软件兼容性等)、用户界面测试等等。

(3)视觉美观度。

好的视觉设计也能给用户创造出愉悦的产品使用体验,甚至可以掩盖一些产品上的瑕疵。一个产品的精致程度,用户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产品的外观来衡量的。良好的视觉体验会让用户觉得我们是在用心做产品,也会增加去深入使用的好感度。让用户觉得“酷”的产品,他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也就会提升体验度。最基本的视觉传达构成要素是文字、图形、色彩和布局,设计师应当巧妙运用视觉元素进行有效地视觉编排,给用户带来的愉悦的体验。视觉美观度可以通过用户调研评估。

(4)推荐意愿。

推荐意愿,顾名思义即用户向其他人推荐的程度。产品被用户推荐程度越高,该产品的用户体验越好,产品也会越来越受欢迎。推荐度的评估可以参考净推荐值的评估方法。净推荐值(NPS)研究方法由国际知名咨询公司贝恩咨询客户忠诚度业务的创始人佛瑞德·赖克霍徳(Fred Reichheld)在2003《哈佛大学商业评论》文章“你需要致力于增长的一个数字”的文章中首次提到。该方法通过调查客户问题“您有多大可能向您的朋友或同事推荐我们公司的产品或服务?(0-10分)” 来获得,根据客户的回答分数分成三组:

*第一组给公司9分或10分,称之为“推荐者”(promoters);他们是对公司产品或服务满意度和忠诚度非常高的客户。

*第二组给公司7分或8分,为“被动满意者”(passively satisfied);他们对公司产品或服务既无不满意,也无满意的客户,较易被其他竞争者吸引。

*第三组给0至6分,是“贬损者”(detractors)。他们对公司的产品或服务非常不满意,不仅仅停止购买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他们会尽一切可能劝周围的人不要买,同时会转向其他竞争者。

NPS值即为推荐者所占百分比与贬低者所占百分比的差值(如下图)。实证研究表明,NPS分数在NPS的得分值在50%以上被认为是表现不错,得分值在70-80%之间则证明公司拥有一批高忠诚度的好客户(如苹果、Google等互联网公司的NPS超过70%),大部分公司的NPS值在5-10%之间,更差的公司NPS还可能是负值。当然,我们仅了解NPS是不够的,NPS本身不能提供具体的改进意见,我们还需要结合影响满意度的原因深入研究,尤其是对贬损者指标进行深入的满意度研究,挖掘“贬损”背后的原因。

图:NPS计算方法

1480416992-8148-50465d69af2b19a7602b15
  二、参与度(Engagement)

参与度是用户在一个产品或者服务中的参与深度。在互联网产品,通常用一段统计时间内的访问频次、访问时长等指标综合评估。访问频次和使用时长这些指标比较常见,比如平均每个用户每天的访问频次、平均单次访问时长。

除了统计这些指标来衡量参与度外,参与度的应用还有一个很常见的做法,即基于参与度行为进一步定义有效活跃用户,并监控有效活跃用户数。在了解有效活跃用户定义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活跃用户的定义。对于移动互联网应用(APP),活跃用户指在某统计周期内启动过应用(APP)的用户。很多互联网企业对产品负责人的KPI考核指标都以活跃用户数作为考核指标。活跃用户数根据不同统计周期可以分为日活跃数(DAU)、周活跃数(WAU)、月活跃数(MAU)。

如果要在常规的活跃用户数指标上加入参与度的成分,最好的办法是定义有效活跃用户。有效活跃用户通常有三种定义方法:第一种是,每天启动N次(比如2次)以上的活跃用户才为有效活跃用户,因为有些应用开机后就自动打开;第二种是用户使用一定时间的活跃用户才为有效活跃用户;第三种是有主动操作行为的活跃用户才为有效活跃用户,比如打开某个特定的页面。

 三、接受度(Adoption)

接受度监控特定时期内有多少新用户开始“真正”使用产品。顾名思义,该指标需要定义“时间”和“使用”。“时间”即统计周期,可以为一天、七天或一个月;“使用”则为体现用户接受产品的使用行为,比如到达某个特定的页面或者完成某种互动、注册成为会员甚至是付费等。“使用”最好是定义产品的核心使用行为,并对核心使用行为进行监控。

产品核心行为(核心操作)是了解产品接受度很重要的工作之一。比如,对于互联网社交产品来说,核心行为之一是上传照片,因为看朋友发的照片是最有效的了解朋友的动态,如果用户都不上传照片,大家就很难快速的了解朋友的动态,导致社交产品的粘性下降。因此,对于社交产品来说,定义新上传照片用户是衡量这个产品接受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新上传照片用户数即在特定统计周期内,第一次成功上传照片的用户。

而对于需要付费的产品来说,首次付费的用户的监控也显得尤为重要,首次付费用户数是衡量付费产品接受度的重要指标。付费产品经理还可以根据付费产品的实际情况定义更严格,比如累计付费达到特定金额的用户才被认为接受该付费产品,进而可以监控累计付费特定金额以上的用户数量。

 四、留存度(Retention)

产品或服务的留存度通常用留存率来衡量。留存率监控特定时期内有多少用户在下稍后一个时期内仍然或活跃。比如,今天的新用户在未来30天后依然活跃的用户。互联网产品的用户留存率是指在某一统计时段内的新增用户数中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仍启动该应用的用户比例。用户留存率可重点关注次日、7日、14日以及30日留存率。次日留存率即某一统计时段(如今天)新增用户在第二天(如明天)再次启动应用的比例;7 日留存率即某一统计时段(如今天)新增用户数在第 7 天再次启动该应用的比例;14日和30日留存率以此类推。

在一些总体关键指标如APP日活跃用户或全站浏览量等指标有明显波动的时候,接受度和留存度是分析波动原因的较为有效的指标。比如,Google HEART模型论文《Measuring the User Experience on aLarge Scale:User-Centered Metrics for Web Applications》提到的一个案例:在08年证券市场暴跌的那段时间,谷歌金融在浏览量和七日活动用户指标上都有一次井喷,但无法确定数据的剧增是来自关心金融危机的新用户或是恐慌性不停查看他们的投资信息的老用户。在不知道是谁增加了这些访问量之前,决定是否要改版网站以及如何进行修改十分困难的。因此,在这个案例中,研究团队对不同参与度的用户进行分群,观察其后续的留存度,尤其是关注这个期间新增用户的后续留存度。这类信息被Google研究团队利用于解读事件驱动的数据波动以及发现潜在的机会。

  五、任务完成度(Task success)

任务完成度包括三方面非常基础的用户体验行为指标:

(1)效果,核心指标为任务完成率。完成率是将成功完成任务的用户数除以尝试任务的用户总数得到的结果。比如,100名用户中,有70名用户成功完成了任务,那么完成率是70%。

(2)效率,核心指标为任务时间,指用户成功完成一个预先设置的任务场景的时间总和。有三种测量任务时间的方法:第一种是,用户成功完成任务的时间;第二种是,从开始到用户放弃或者未正确完成任务的时间;第三种是,用户花费在一个任务上的总持续时间。

(3)错误,核心指标为发生错误的数量。错误数则是指用户在尝试任务时产生的任何过失、错车或疏忽。出错数可以从0到无穷大,但在用户体验测试中,一个任务的出错数很少超过20各。集中出错的原因和场景是改善用户体验的重要数据依据,需要重点研究。

Google HEART模型论文《Measuring the User Experience on a LargeScale:User-Centered Metrics for WebApplications》提到的一个案例:谷歌地图曾经有过两种不同的搜索框,一种是用户可以分开输入“目的”和“地点”的双重搜索框,另一种是单个搜索框处理所有的类别。有人觉得单个搜索框就可以胜任一切,同时又保持了效率,在之后的A/B测试中,研究团队测试了仅提供单个搜索框的版本。他们比较了两个不同版本的错误率,发觉用户在单个搜索框版本中能够更加有效的达成他们的搜索目的。最终,这个结果让团队非常有把握的在所有地图上移除了双搜索框功能。

总之,量化用户体验的目标是为了监控和优化用户体验。量化用户体验可以利用HEART模型。本文指出了互联网产品在利用HEART模型的具体指标和测量方法。不同行业不同产品或者服务也可以参考HEART的五大测量方向,并细化HEART的五个测量方向,但还需要根据产品目标和特性来细化Happiness(愉悦度)、Engagement(参与度)、Adoption(接受度)、Retention(留存度)、Task success(任务完成度),并确定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重要性)和测量方法,才能跟更好的量化不同产品或服务的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 KRodden,H Hutchinson,X Fu , 2010, Measuring the UserExperience on a Large Scale:User-Centered Metrics for Web Applications

2. JeffSauro James R. Lewis著;殷文婧,徐沙,杨晨燕等译,《用户体验度量》

]]>
EIU:2030年中国新中产:韩式消费,美式理财 //www.otias-ub.com/archives/540869.html Fri, 25 Nov 2016 11:07:17 +0000 //www.otias-ub.com/?p=540869
你设想过自己15年后的生活吗?没想过也不要紧,《经济学人》杂志的“姊妹机构”经济学人智库(EIU)新出炉这份《中国消费者2030年面貌前瞻》,已经给出了生动描述。

1. 15年后,四分之三国人迈入“中产”

过去30多年,中国开启了堪称全球最大规模的“造富”运动:中国人不仅成功从温饱线上站了起来,如今还能挺直腰板走遍全球“买买买”了。

虽然这两年中国经济的增速有所放缓,“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也似乎有点“卡壳”,但也不乏好的迹象——“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度持续提升,经济看起来正朝着由消费需求来驱动的方向发展。

其实,很多国际机构对中国的发展前景仍相当看好,原因也不难想到:伴随着经济起飞中国人过去这些年财富积累速度很快,加上人口规模的优势,所累积的社会总消费需求还是相当可观。

这份报告预测,2030年中国的低收入(年收入低于13000元)人群比例将从2015的37%大幅下降至2030年的11%,取而代之的是“中等收入”(年收入介于13000元-200000元之间)人群的兴起。

1480071983-3918-eac7f3c248c16585454bd1121dd7

经济学人智库认为,预计2030年中等收入人群将占总人口的约四分之三,而随着“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届时中国将更像一个中产阶级社会。另外,高收入人群(年收入大于20万元)占比也达15%,总量超过2亿人,是2015年这个人群数量规模(3500万)的5.8倍,高收入群体的巨大消费力,将给社会带来更多活力。

不过也别忘了,虽然低收入人群比例大幅降低了,但财富不平等现象将长期存在,这仍将是中国社会的一大挑战。

2. 北上广深之后,一大波二三线城市也土豪“遍地”

眼下的中国,一个经常被年轻人吐槽的现实是:北上广深摄取了太多资源,但房价高得惊人、户籍门槛难以逾越。大家在大城市很难安定下来,而家乡呢,又往往由于资源有限,收入较低,吸引力不足,很多人因此陷入了“融不进大城市”、又“回不去家乡”的无奈状态。

在经济学人智库看来,2030年这种地方资源不平衡的状况可能会有所缓解,更多的中西部城市将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吸引沿海地区的工业转移,从而带动收入、就业和财富的增长。

这份报告预测,高收入群体增长最快的将是内陆城市。比如说西部重镇重庆,未来15年其高收入人群数量将增长近9倍,总量突破400万,成都、西安和长沙这三个中西部城市将实现类似的高增长。

1480071983-6054-31b05ac3b4557e3ef5d89a42b05b

上图可以看到,到2030年,在高收入消费者人数的TOP20城市分布上,除了北上广深外,二线城市如天津、杭州、重庆、苏州、成都、南京等也都跻身其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城市由于人口较少,高收入消费者的绝对人口数量虽然排不进前20,但富裕人口的占比却非常高。

比如,报告预计2030年广东珠海和浙江绍兴两市的高收入消费者人数在两地人口中的占比将分别达到36%和2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学人智库针对中国286个地级市的统计分析还显示,到2030年,地级市的居民人口中,高收入的比例相比2015年将大幅增加,这预示着:中国富裕的城市将越来越多,中高收入人群的分布也有所扩大。

1480071984-2640-53ffb38b00bc627f8bcd4da65e58

3. 论消费,韩国的今天是中国的明天

随着高收入人口的快速增加以及越来越多的城市走向富裕,对于中国而言,最大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消费潜力。

变化已经在发生。过去十年里,中国人消费模式变化上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基本生活必需品支出份额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食品、饮料和烟草等项上的平均名义消费支出占比从2005年的37%下降至2015年的30%。这也符合国际趋势: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支出的种类也会增多。

在经济学人智库看来,要预测2015-2030年的中国,可以从韩国的过去找到影子。

作为一个富裕国家,韩国的经济增长已过渡到更多依赖消费拉动的阶段。按人均名义GDP衡量(购买力平价法),中国消费者在2030年的人均购买力将达到现在的韩国或者2000年时美国的水平。

可以来看看韩国现在的消费结构:

1480071983-1163-a4dd83dd7ed07855a4d1681e3722

上图的对比可以看出,2015年的中韩两国的消费结构差异较大:现在韩国人在食品饮料和烟草上这类基本消费的占比远低于中国,但在运输和通讯、休闲和教育等方面,却要比中国高得多。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按照韩国的前例,未来中国人的收入提升后,花在“吃喝”方面的消费占比将减少,而用在出行、通讯、休闲等方面的开支将大幅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学人智库看来,中国人2015年在住房方面的开支占比(22%)比韩国(19%)还要高,这说明中国房地产可能存在的泡沫,也许会阻碍中国的消费结构调整。

4、论理财,中国人向美国人看齐

中高收入人群的崛起,不仅意味着消费结构的改变,还有财富的积累与管理,未来国人会比现在更加注重财富的保值增值。

经济学人智库在报告中引用了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甘犁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共同实施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结果称,2012年中国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平均价值为12万元,其中76%为现金和活期存款。对比而言,美国家庭的金融资产持有更多元化,配比也更平均。

1480071983-4905-684e05e5b8643be9e9385734c726

这个差异很大程度和两国居民收入水平高低相关。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的人,越会积极地投资复杂金融产品,包括股票、基金和理财产品等。

经济学人智库认为,美国现在的金融资产持有情况,可以一定程度上预见中国的未来。随着收入的增长,目前这些中高收入和高收入消费者的储蓄投资会更高,未来中国金融服务需求会强劲增长。

来源:DT财经   本文图文摘编自经济学人智库报告

本文作者张弦:zhangxian@dtcj.com  胡世龙:hushilong@dtc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