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Fri, 05 Jul 2024 02:20:2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2024数字化转型标杆成果及创新成果”榜单发布,蒋志皓荣获人工智能领航人物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6106.html Mon, 01 Jul 2024 11:38:25 +0000 //www.otias-ub.com/?p=1706106 2024年6月27日,由赛迪网、信息化观察网、《数字经济》杂志联合发起的“2024数字化转型标杆成果及创新成果”榜单在北京正式发布,作为从事智慧城市服务行业中人工智能客服行业领域的专家,深圳市守卫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总裁和创始人、国内首批参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开发的科技创业者蒋志皓荣获“2024人工智能领航人物”殊荣。

赛迪网成立于2000年,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具有影响力的网络服务平台。赛迪网秉承”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的理念,打造成为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的网络领航者,树立中国产业的风向标。承接了国家信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国家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国家产业生态文明公共服务与推广平台、中国信息化推进与公共服务平台、中国信息化方案案例库平台五大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工作。

本次征集活动由赛迪网、信息化观察网、《数字经济》杂志联合发起,联合行业众多媒体和相关机构以及著名行业专家共同制定数字化转型领域高级别、权威性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榜单的最终结果由专家委员会研究论证,结合调查结果加权产生,以确保其客观性与公正性。从这次榜单内容可以看出,全行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提升速度持续加快。随着一系列创新产品相继面市,众多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生花”,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应用等关键领域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彰显上下游企业在推动数字中国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为和卓越贡献,是中国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应用领域的指路明灯。随着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客服领域进入高速增长的的新阶段,蒋志皓和守卫者智能科技公司专注于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赋能业务创新,以流程再造、语音和数据为入口,实现各行各业的智慧化服务,持续面向市场提供一体化的高质量行业解决方案。

过去几年凭借着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卓越贡献,蒋志皓先生个人荣获过“2022年度杰出管理人奖”、“杰出科技创业者奖”、“iTECH 2022年度领军人物”“智慧城市卓越人物奖”等多个技术和业务奖项,并当选为中国信息协会客户联络中心分会理事、中国电子商会呼叫中心与客户关系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和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联盟副会长等信息行业重要职务。同时守卫者智能科技也受到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与表彰,凭借着在业界的建树,守卫者智能科技公司斩获了“第七届中国客户联络中心奖”、“2022年度技术创新成果奖”。

]]>
2022路透数字新闻报告:全球媒体出现了哪些新趋势? //www.otias-ub.com/archives/1459068.html Tue, 05 Jul 2022 08:34:34 +0000 //www.otias-ub.com/?p=1459068

更多人钟爱在线阅读新闻报道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人们在新闻网站和应用程序看新闻时,主要是阅读新闻报道的文字。但社交媒体的视频形式发展起来后,新闻视频的数量增多,这个趋势开始发生变化。

但令人惊讶的是,纵观各个年龄段,喜欢在线阅读新闻的人还是比喜欢看新闻视频的人更多。不过,年轻用户更喜欢刷新闻视频,可能是因为他们经常使用FacebookInstagram这样的社交媒体。

注:全球范围内,不同年龄段群体对在线新闻文字和新闻视频的偏好

以地区划分的话,像芬兰和日本这些在历史上报纸消费量高的国家,当地人会更喜欢在线阅读新闻。与此相反,在泰国和巴西这种报纸发行量低的国家,阅读新闻成为少数人的选择。

人们会阅读新闻文字还是刷新闻视频,这个选择的背后,除了受报纸发行量的影响,其他因素也可能发挥作用,如社交媒体使用率。在拉丁美洲和亚太部分地区,当地人的社交媒体使用率相对较高,这会导致他们更喜欢看新闻视频。

总的来说,那些喜欢在线阅读新闻的受访者给出的理由如下:在线阅读能更快获取信息、比看视频更方便(如避开视频开头的广告)、可控性更强。

注:与刷新闻视频相比,人们更愿意阅读文字的主要原因

注:为什么人们喜欢观看视频而不是阅读文字的主要原因

一名24岁的巴西男性用户说:我更喜欢阅读文字,因为打开网站和了解我需要的内容,这比看视频更快。另一名受访的美国女性(22岁)则批评某些粗制滥造的视频:我不喜欢某些明显不需要做成视频的视频。这些视频就是随便摆几张图,随便强调一些已经说过的内容。

喜欢刷新闻视频的部分用户则认为,看视频更方便,更容易投入;另外有一些人喜欢看到人们制作或播报新闻的视频,因为他们感觉,这种形式让故事变得生动;还有人认为视频叙事更完整,更容易理解;以及还有一种情况是,许多人之所以倾向看新闻视频,是因为他们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平台上视频形式的内容频繁出现。

社交媒体成为新闻业重要玩家

2014年开始,研究者就开始调查12个新闻业市场的社交媒体使用情况。今年,Facebook的使用率达到60%,与YouTube并驾齐驱,而Instagram40%)、TikTok16%)和Telegram11%)则紧随其后。

就新闻使用量级而言,Facebook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占据头把交椅。尽管Twitter在过去十年里对记者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力,但其用户增长基本在停滞不前,即使在埃隆·马斯克收购Twitter后,Twitter的未来方向仍不明朗。而Instagram被更广泛地运用于新闻传播之中。

TikTok用户增长速度快,尤其是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以及东欧各地。TikTok的用户大多数不足25岁。但在TikTok风靡的国家,如肯尼亚、南非、泰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和秘鲁,其用户正在拓展到全年龄段。

一名来自巴西的24岁男性说:TikTok刚出现的时候,上面的视频主要是关于跳舞和编舞的;但如今,虽然上面的视频时长更短,但这些视频能带来更多新鲜资讯。

FacebookTwitter不同,TikTok的主要内容更多受到算法的影响。因为算法会思考用户喜欢什么内容,以及其他用户在看什么内容。因此,一名22岁的美国女性表示,TikTok会让人上瘾,她使用该平台主要是为了获取新闻资讯,而平台正在源源不断地为她推荐这一类型的内容。

播客的发展势头良好

在过去几年里,媒体大力投资播客。通过智能手机,播客能接触到广大年轻群体。因此很多媒体希望借助播客来扩大用户量。例如,《纽约时报》推出了播客栏目The Daily,以此吸引年轻用户。

今年,在研究范围中的过半新闻业市场,播客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中爱尔兰和瑞典的播客发展势头最好。爱尔兰本身就有深厚的声音媒体发展基础,当地人喜欢收听无线电广播;而瑞典是著名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Spotify的发源地。

而在过去几年里,Spotify、亚马逊和谷歌都一直在播客领域进行投资,试图打破苹果公司在音频领域的主导地位。

注:与2000年相比,今年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播客用户占比的增长情况,今年全球播客的渗透率达到34%(pp意为百分点,是percentage point的英文缩写)

大型科技公司对播客内容进行投资,将播客节目推广到更广泛、更主流的受众,但这给新闻媒体带来盈利、分销和数据获取方面的问题。因此,《纽约时报》在今年将推出自己的音频应用程序,来获取更多直接的流量;挪威传媒巨头Schibsted和西班牙传媒集团Prisa都在投资播客平台的发展,来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老年人是移动数字媒体需要关注的群体

纵观全球,智能手机是人们用来看新闻的最重要电子设备。在今年的调查中,研究者继续提出这个问题:不同的群体在每天早上第一次看新闻时,使用什么样的工具?

研究显示,挪威、西班牙、芬兰和英国的受众,在过去三年里,在看新闻方面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而在爱尔兰,虽然今年智能手机首次取代无线电广播,成为更重要的新闻资讯获取工具,但是收听无线电广播仍然是当地人早晨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自20132022年,受访国家和地区用户使用智能手机获取新闻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情况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荷兰和芬兰,很多人仍在坚持阅读晨报。在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电视仍有重要影响力。而在日本,电视甚至是当地人的首要选择。

总的来说,将近一半(47%35岁以下的人称,他们自己首先用智能手机看新闻;放眼到35岁以及更大的年龄群体,这个数字仅为28%;而65岁以及更大的人,低至15%。按这个趋势,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人口老龄化的日本,显示出的媒体使用趋势跟别的地方不一样。

那么,人们在每天早上用智能手机看新闻时,喜欢去哪些地方呢?从大体上说,从2019年开始,更多人选择去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资讯。

年轻人成为数字新闻付费的关键

如今,广告商更愿意在谷歌、Meta(即Facebook前身)等大平台投放广告。因此,在过去几年里,许多媒体都在努力推广自家的付费数字内容服务,以减少对广告利润的依赖。

今年的数据显示,一小部分富裕国家的媒体在数字订阅量方面有明显增长,而其他地方的增长速度趋于平稳。在这次调查中,挪威人为数字新闻买单的意愿最高,达41%。其次是瑞典(33%)、芬兰和美国(19%)、澳大利亚(18%)。

值得注意的是,纵观全球,大多数选择数字新闻订阅服务的人,都是年纪比较大的读者,平均年龄是47岁。但要说服年轻人为数字新闻付费,对于未来新闻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英国,30岁以下的数字新闻订阅者仅有8%,美国则是17%

注:英国不同年龄段用户订阅媒体类型的占比情况

一名27岁的美国男性直言:当《纽约时报》问我要不要订阅新闻时,我对此感到反感,新闻就是要免费的。

研究者询问了愿意进行数字订阅的受访者,关于他们订购了哪些新闻媒体的服务。在有些地方,研究者发现被订购的媒体高度重叠。例如,在美国,过半订阅者都选择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在芬兰,一半订阅者只选择了《赫尔辛基新闻报》。

那订阅者会订购多少个媒体的内容?纵观整个调查范围,大多数订阅者只选择一个媒体。但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过半读者会选择两个或以上媒体,通常是国家级和地方级媒体各一个。

社交媒体风靡  人们担心网络虚假信息

根据今年的调查结果,随着越来越多人使用社交媒体,更多人担心网络虚假信息。总的来说,过半(5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上网看新闻时,会担心真假信息分辨的问题,特别是以社交媒体为主要新闻渠道的人。

这并不是说,使用社交媒体会导致假消息出现,而是说使用社交媒体可能会让人们意识到这种假信息,有可能接触到假信息。例如,社交媒体给了极端人士发表极端观点的机会,这些人的声音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放在以前,这些观点不会被那么多人看见。

结语

世界充满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此,人们对可靠信息的需求从未像今天那么大,他们很需要能鼓舞人心、点燃内心美好希望的故事。

新闻媒体更加关注数字化的发展,积极采用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故事叙述方式和新的传播途径。但在这个经常令人感到困惑、日益复杂的媒体环境中,融合发展的道路不会只有一条。

]]>
Google:Google Cloud再次打破了百万亿位的圆周率计算纪录 //www.otias-ub.com/archives/1447711.html Fri, 10 Jun 2022 13:17:46 +0000 //www.otias-ub.com/?p=1447711

早在 2019 年,谷歌云服务就已经首次打破了圆周率(Pi)的计算纪录,并达到了 31.4 万亿位。不过在周三的官方新闻稿中,Google Cloud 再次宣布打破了百万亿位的圆周率计算纪录。

Google Cloud 团队表示,其借助计算引擎(Compute Engine)服务完成了本次新挑战。

计算机 π 计算历史

期间用到了 N2 机器家族、虚拟 NIC @ 100 Gbps 出口带宽,以及平衡持久磁盘(balanced Persistent Disks)等新功能。

架构节点概述

最终 Google Cloud 计算到的百万亿位圆周率的最后 100 位数字为:

4658718895 1242883556 4671544483 9873493812 1206904813 2656719174 5255431487 2142102057 7077336434 3095295560 。

(演示传送门:pi.delivery)

目前 Google Cloud 团队已同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取得了联系,以验证其最新壮举。

自 cnBeta.COM

]]>
Crossword-Solver:分享全球表情符号调查报告 “笑哭”表情符号在Twitter平台75个市场区域排名第一 //www.otias-ub.com/archives/1435236.html Sun, 15 May 2022 11:46:30 +0000 //www.otias-ub.com/?p=1435236

尽管表情符号(Emoji)已经存在了数十年,但直到 2010 年代被 Android / iOS 移动操作系统给引入,其发展才走上了一条快车道。得益于允许人们用一种更形象的方式(而不仅仅是枯燥的文字)来传达情感,其已逐渐成为现在数字通讯过程中不可不缺的一环。有趣的是,在最近整理出的一份详细报告中,Crossword-Solver 又对世界各地的表情符号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汇总。

Twitter 平台为例,Crossword-Solver 统计出“笑哭”在 75 个市场区域都排名第一。与排名第二的红色爱心相比,前者领先幅度多达 19% 。

至于美国市场,尽管各州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总体上最常用的表情符号还是“笑哭”。

有趣的是,以绿色 Wordle 和“热情似火”为主题的表情符号,竟然也占据了少数几个州的头版。

最后,相信随着数字世界的不断发展、以及各大即时通讯 App 厂家的大力推动,表情符号的使用还会变得愈加受欢迎。

比如 Meta 旗下的 WhatsApp,就在近期更新的版本中推出了“反应表情符号”。而 Google 新推出的 Android 13 beta 2,也包含了对 Emoji Kitchen 的改进。

自 cnBeta.COM

]]>
RIAA:2021年美国的CD销量达4660万张 近二十年来首次上升 //www.otias-ub.com/archives/1403675.html Tue, 15 Mar 2022 12:41:38 +0000 //www.otias-ub.com/?p=1403675

根据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公布的数据,2021年美国的CD销量在近二十年来首次出现增长。出货量从2020年的3160万张上升到2021年的4660万张,来自该媒介的收入从4.832亿美元上升到5.842亿美元。RIAA的数字证实了今年早些时候MRC数据公司发表的类似报告。

尽管CD的销售量仍远未达到2000年的高峰–当时美国的CD专辑出货量接近10亿张–但Axios指出,这一增长是实体音乐复苏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黑胶唱片的销售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一直在稳步增长,2021年在美国达到3970万张,带来了10亿美元的收入。

Screen_Shot_2022_03_14_at_9.16.02_AM.0.webp

2021年,美国最大的收入来源是付费订阅,达到86亿美元。图片。RIAA

这一组合意味着实体媒体作为一个整体经历了自1996年以来的首次销售增长,但流媒体仍然是主流。2021年RIAA测算的收入中,付费订阅占57.2%,为86亿美元,而广告支持的流媒体带来18亿美元的收入。同时,CD和黑胶唱片销售加起来占收入的不到11%。

Screen_Shot_2022_03_14_at_9.22.19_AM.webp

随着世界从长达两年的大流行性封锁中走出来,CD盘销售的这种复苏现象具体是否会继续,是一个有趣的话题,CD虽然是人们在家里听音乐的好选择,但已经多年没有看到有人随身携带笨重的便携式CD机。而且,与数字音乐相比,黑胶唱片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声音,而CD包含的数字音乐与苹果和亚马逊的无损音乐服务所提供的内容基本相同。

然而,CD仍然提供了一些纯数字服务所梦寐以求的东西:漂亮的实物,完整的专辑艺术和真正的所有权感。另外,你的钱更多地是直接给了艺术家,而不是流媒体公司提供的每一次播放的几分钱。

自 cnBeta.COM

]]>
《Press Gazette》:2021年Apple News已经是英国浏览量最大的新闻应用 //www.otias-ub.com/archives/1385492.html Fri, 28 Jan 2022 13:45:37 +0000 //www.otias-ub.com/?p=1385492

在2021年12月的统计数字中,Apple News有1320万用户,即超过四分之一的英国互联网用户在整体用户群数量方面击败了BBC新闻,但浏览时间却没有。英国《Press Gazette》的新数据称,2021年12月,所有15岁以上的互联网用户中,有27%使用了Apple News应用。平均而言,每人每月花了93分钟使用它,总时长12亿分钟。

相比之下,英国第二大新闻应用的是BBC新闻应用,这占了所有15岁以上互联网用户的25.2%,但它的总阅读时间也达到了22亿分钟。

图表的其余部分包括排名第三的新闻聚合器NewsTag,以及排名第五的Upday。

在英国,更知名的名字包括天空新闻,它以330万用户排在第四位。《卫报》以210万排名第六,而有争议的小报《太阳报》应用以30万排名第15。

在苹果通常认为的竞争对手中,Google新闻以160万用户位居第八,而微软Start则根本未能入榜。

《Press Gazette》的数据部分来自对1万名用户的调查,这些用户同意”在2.5万台个人设备上安装统计仪表”,以衡量网站和应用程序的使用情况。

尽管提到了网站的使用,但本次统计数字似乎是专门针对新闻应用的使用,它似乎没有计算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浏览器访问此类服务的用户。

BBC新闻有一个完整的新闻网站,而Apple News的网站只是为应用程序和Apple News+订阅者服务。

自cnbeta

]]>
中国信通院&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国家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0) //www.otias-ub.com/archives/1236529.html Mon, 26 Apr 2021 10:28:29 +0000 //www.otias-ub.com/?p=1236529 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的有关任务部署,在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的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联合开展了数据资源调查工作,形成《国家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0)》。4月25日,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上,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发布了《国家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0)》,围绕数据资源生产、流通、存储、应用、安全的生命周期过程,对我国数据资源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一、数据生产

2019年,我国数据产量总规模为3.9ZB,同比增加29.3%,占全球数据总产量(42ZB)的9.3%。从数据产量的地区分布看,2019年全国数据产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为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和湖南。

人均数据产量方面,2019年我国人均数据产量为3TB,同比增加25%。从国内各省份情况看,2019年人均数据产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分别是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广东、内蒙古、西藏、海南、江苏和辽宁。

数据来源结构方面,数据资源主要由行业机构及个人持有的各类设备所产生,其中行业机构一直占据数据资源生产的主体地位。2019年,我国行业机构数据产量达到3ZB,占全国数据总产量的76.9%,个人数据产量占比23.1%。近三年来,行业机构数据产量占比逐年提升。

二、数据流通

(一)国家间数据流通

从境外访问我国境内的互联网业务类型看,2019年前20位应用中有11个是视频类,流量占比为87.9%。第二大类是电商类,流量占比为6.9%。从境内访问境外的互联网业务类型看,游戏类业务流量占比为36%。办公系统软件、数字证书类业务紧随其后,流量占比分别为25%、16%。

(二)国内地区间数据流通

2019年,我国月均互联网省际出口流量各省份均值为3EB。其中,排名前十位的省份是江苏、山东、广东、浙江、河北、河南、上海、湖北、湖南和福建。东部地区月均互联网省际出口总流量为49.9EB,占全国的53.7%,远超其他地区。

(三)政府部门数据开放

截至2020年底,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共上线142个数据开放平台,共开放有效数据集98558个,省级开放平台达到20个。从各省级开放平台开放数据集的范围和质量来看,开放数据集动态更新比例平均为15.7%;数据可机读率平均为75.8%;关键数据集覆盖率平均为38.6%;常见数据集覆盖率平均为69.9%;开放数据集部门覆盖率平均为73.2%。

(四)企业间数据流通

1. 工业企业间数据流通

工业领域央企方面,根据调研的15家工业领域央企数据,有13家存在企业间数据共享接口,接口数共计13406个,平均每家1031个,这些接口中约80%为集团内部不同企业间的共享接口。2019年,上述共享接口被调用次数共计9.76亿次。地方工业企业方面,根据实际回收的49家地方重点工业企业数据,有22家地方重点工业企业存在企业间数据共享接口,接口数共计3228个,平均每家147个。2019年,上述共享接口的调用次数共计9.5亿次。

2. 互联网企业间数据流通

根据调研的29家重点互联网企业的数据显示,有16家互联网企业建立了业务开放平台,占被调研互联网企业的55.1%。截至2019年底,在接入第三方企业和个人开发者数量方面,开放平台已累计接入超过450万家第三方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在开放数据规模方面,2019年开放平台向第三方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开放的数据规模超过20PB。

三、数据存储

截至2019年底,我国数据总存量约为332EB,占全球总存量(约2800EB)的11.9%。从数据存储的区域分布看,截至2019年底,全国数据存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为广东、北京、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上海、河北和湖北。从数据存储密度看,截至2019年底我国总体数据密度为0.035PB/平方公里,排名前十位的省份是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重庆和河北。人均数据存量方面,截至2019年底,我国人均数据存量为255.4GB。

从数据存储主体来看,我国个人端拥有最大规模存量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67.8%的数据存储于个人手机、电脑、移动硬盘等终端设备中,个人数据存量约是行业机构数据存量的2.1倍。行业机构数据存量占比逐年提升,2019年在全社会数据总存量中的占比比上一年提升4个百分点。

四、数据应用

(一)数字政府应用发展情况

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初步形成。从纳入政务服务事项的数量看,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作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总枢纽,截至2020年底已经陆续接入地方部门500多万项政务服务事项和1.1万项便民服务应用。从用户规模看,截至2020年12月,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达到8.1亿。

(二)国家级大数据应用示范试点项目情况

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共评选出200个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从应用领域来看,工业大数据融合应用类项目数量最多为90个,其中涉及制造业的项目数量达到53个,汽车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细分行业是热点应用领域。

五、数据安全

近年来,我国在数据安全领域加速推进立法工作,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先后发布实施或公开征求意见,逐渐填补法律和制度漏洞,最大限度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随着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对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数据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但是,我国数据安全保护形势依然较为严峻。根据CNCERT统计数据,2019年全年,我国累计发现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或实质发生数据泄露事件的数据库数量高达14120个。

来源:中国信通院CAICT

]]>
阿里云数据中台活动:“品牌消费者极速增长”背后的秘密 //www.otias-ub.com/archives/1087974.html Tue, 21 Jul 2020 11:29:27 +0000 //www.otias-ub.com/?p=1087974 明天下午3点,数智化转型俱乐部将在钉钉群内发起一场“品牌消费者极速增长”背后的秘密,共同探讨企业探索全域消费者运营机会,打造消费者增长闭环的方法。

上百零售品牌实现极速增长

“新冠”疫情的特殊背景之下,今年的天猫618依然保持着强劲的业绩增长。

九阳Line Friends联名新品优选放大人群ROI提升322%;

雅戈尔收藏加购ROI相较新客提升52.4%;

奥普直播人群购买转化率是同期一般拉新人群的11倍

……

上百家零售品牌实现了逆势增长,背后都离不开——阿里云数据中台零售行业解决方案的助力

阿里专家亲自解读

明天(7月22日)下午15点,来着阿里云数据中台的专家们讲重点解读“增长”背后的秘笈,一起探索全域消费者运营机会,打造消费者增长闭环

分享课题1——零售数据中台助力大促:GROW方法论赋能企业运营落地

介绍:零售全域数据中台结合品牌数据和淘内联动,把GROW方法论和多维度的业务场景相结合 ,通过有效的数字化工具不断挖掘可持续的增长突破口。
主讲人:程朝颖(阿里巴巴云上数据中台   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

分享课题2——618大促新玩法:全域消费者运营链路升级
介绍:结合各企业自身特点,通过零售数据中台拓展直播、IP联动、LBS跨端消费者运营等多个运营场景,进行全域营销实现消费者增长!
主讲人:黄河(阿里巴巴数据数据平台产品    产品运营专家)

议程长图

参与方式

提前使用钉钉扫码图中二维码,申请入群,坐等明日直播

 

 

]]>
拓端tecdat: 疫情下的新闻数据观察 //www.otias-ub.com/archives/1044021.html Wed, 06 May 2020 07:17:05 +0000 //www.otias-ub.com/?p=1044021 新冠肺炎的爆发让今年的春节与往常不同。与此同时,新闻记录下了这场疫情发展的时间轴。

为此我们分析了疫情相关的新闻内容、发布时期以及发布内容的主题和情感倾向这些方面的数据,希望通过这些数据,能对这场疫情有更多的了解。 

人们对疫情话题的不同态度

通过对疫情相关的新闻进行主题分析和情感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每个主题的关键词以及情感分布。

症状检测主题的新闻内容表达出最多积极情感,该话题下讨论的是医院中检测患者的症状,其次是城市服务以及学校相关的新闻内容,讨论了商店关闭,社区隔离和学校延迟开学等话题,生活主题也表达出较多的积极情感(关键词:时间、家庭),疫情增加了家人相处的时间(图1)。

疫情相关新闻表达的情感随着时间的变化

考虑到新闻发布的时间、新闻相关的话题因素,图2显示了通过情感交叉分析得到的结果。

从话题排名来看,不同时间段的新闻中最热门的话题都有经济、出行和政治。从情感分布来看,1月份的经济主题新闻表达出较多的负面情绪(如股市因对冠状病毒的日益关注而下跌)。3月份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城市主题新闻(如疫情期间保证商店服务和生产经营)的热度排名超过防护主题(关键词:口罩,洗手,健康等) 。从1月到3月,各个主题下的积极情感比例都在不断增加。

疫情相关话题中关键词的关注度

考虑到不同话题的关注度,图3显示了高频关键词的分布。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疫情相关的新闻中最关注的方面,首先是健康,家庭和隔离和出行,其中健康出现的频率最高。然后关注的话题,包含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的工作和病毒检测。其次关注的话题包含区分健康和感染的症状。其他关注的热门关键词包含学校、商业、旅行和经济等。

]]>
百度App用户战疫实录发布 日均超过10亿人次搜索、浏览新冠肺炎信息 //www.otias-ub.com/archives/1009729.html Thu, 20 Feb 2020 08:12:34 +0000 //www.otias-ub.com/?p=1009729 百度健康“问医生”单日咨询人次超过85万

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持续超过1个月,在这场战“疫”中,一线工作者用坚守与担当为人民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而普通老百姓如何应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20日,《百度App用户战疫实录》(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从疫情时期,网友对权威信息和知识、服务的需求出发,展现了百度用户如何用知识和信息作为“武器”与力量,投入全民抗疫的第二战场。值得关注的是,用户通过百度搜索、浏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信息日均超10亿人次,每天超过5000万人查看“抗击肺炎”频道反映全民严肃看待、谨慎防疫,而百度健康“问医生”单日咨询量超过85万,也体现了在线问诊服务在疫情之下的高度需求。

报告显示,疫情爆发以来,大量权威专业知识和信息成为了用户的刚需,作为日活用户超过2亿的App,百度App每天使用人数依然较春节前增长超过10%。而在百度App首页上线的“抗击肺炎”频道,最受关注的版块为疫情地图、周边疫情、疫情辟谣

信息井喷的时代,各路消息真假难辨,为此百度也为用户构建起了一道拒绝谣言和恐慌情绪的信息壁垒。截至220日,百度产出的辟谣内容累计服务用户超过5亿人次。其中8090后年龄段人群对辟谣信息尤其关注,占比近50%;湖北、山东、广东等为最关注辟谣的省份。

除了主动获取疫情信息,广大网民进一步学习防疫知识的意愿也极其强烈。有超过1亿人次观看百度健康推出的“战疫直播间”,百度健康医典推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词条累计满足用户搜索需求超2亿。

特殊时刻,大数据也成了网民做好自身防护的有力工具。在疫情地图版块,已有超过32亿人次浏览查询疫情动态。百度发布的4份新冠病毒搜索大数据报告也已被全国权威媒体累计引用超2千次,每天的读者观众达上千万。

疫情之下,出门难看病更难对此,百度App开通“问医生”免费服务通道,10万公立医院医生7*24小时在线,全国用户提供全科室免费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已有超2.6亿人次访问页面,超670万人次进行了相关免费咨询。

面对停课不停学的需求,百度文库为全国中小学及高校师生免费开放了超2亿份教材资源,每天超过2万师生领取。

除了为用户科普肺炎相关知识,百度App也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上线了患者同乘查询工具、新型肺炎智能自测工具、医用口罩生产企业一键查询工具、新型肺炎防护手册、公益小程序等多种服务,成为了广大用户科学抗疫的重要“武器”,其中新型肺炎防护手册辐射到3亿人群。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必然是一次全民性质的行动,不仅仅一线人员,后方的人们通过获取相关知识、信息以及服务做好自我防护亦是重中之重。《百度App用户战疫实录》客观展露了疫情期间人们通过百度这一互联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的战疫举措,也可见得,信息、大数据等在这波战疫之下成为了一股巨大的助力。

]]>
Onclusive:2019年Q1专业记者比例下降到15% //www.otias-ub.com/archives/895396.html Mon, 15 Jul 2019 16:52:04 +0000 //www.otias-ub.com/?p=895396 新闻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活力。由于网络媒体革命和自媒体平台的出现,个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创建和分发各种形式的内容。这导致了一批独立的、网络化的媒体人。他们要么与各种媒体联系,要么仅仅发布他们自己的个人品牌。其结果是:新闻和娱乐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新闻表达的实践已经民主化。

为了充分了解新闻界正在经历的变革,Onclusive分析了2018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1季度期间的21亿条编辑内容。这些内容讲述了作者生态系统的故事,这个生态系统广泛分布在出版层、编辑主题和内容格式中。

2019年第一季度,为一级出版商工作的“专业记者”数量有所下降到了15%。去年同期,26%的记者为一级出版商工作。同时,为三级出版商工作的作者占41%,和去年同期(25%)比增长显著。一级出版商是指规模最大、最成熟的媒体。三级出版商则代表了不断增长的独立的、利基内容网站和博客。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就业调查,2008-2017年,美国新闻编辑部的就业人数下降了23%,预计到2026年记者和新闻记者将再下降10%,有薪职位的数量预计将再下降10%。

现在的作者撰写大量的主体,商业、体育、政治和娱乐等仍然是热门话题。但有关环境、宗教和信息技术的文章也是热门。

调查发现,平均每位受访作者发布的文章数量增长了78%。这可能反映了记者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因为媒体公司缩减了工作人员数量。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全球数据治理成为G20大阪峰会的中心议题 //www.otias-ub.com/archives/902059.html Thu, 04 Jul 2019 02:38:42 +0000 //www.otias-ub.com/?p=902059 Jitesh Ghai, Informatica高级副总裁

今年1月份,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来自中国、日本、南非、德国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在会议上出人意料地达成了一项共识,即:迫切需要提高数据采集、使用和共享的透明度并制定相关指南。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针对这一议题明确表示,在2019年6月28 – 29日于大阪举办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作为主席国,日本将致力于推动建立新的国际数据监督体系。安倍表示,“我希望G20大阪峰会因启动全球数据治理而被人们长久铭记。”

此外,二十国集团贸易和数字经济部长于近期也发表了声明:“数据、信息、思想和知识的跨境流动提高了生产力、增加了创新并促进了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数据的自由流动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通过应对与隐私、数据保护、知识产权及安全问题相关的挑战,我们可以进一步促进数据自由流动并增强消费者和企业的信任。

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来看,以上情况均表明,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了数据的重要性。这一觉醒让人们认识到,原有的企业数据管理方法将不再适合2020年以及之后的企业发展。

墨守成规是不行的。企业和政府部门需要齐心协力,在推动数据驱动的创新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的同时,共同采取积极措施,保护消费者。

政府的角度

我们正在见证数据治理背后的世界发展趋势。各国政府均意识到,我们所做的有关个人数据的每一件事都应考虑周全,且目的端正。因此,欧洲在去年出台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等隐私法规,美国则涌现出《加利福尼亚消费者隐私法案》(California Consumer Privacy Act)等一系列新的地方法规,很多人将其视为美国出台相关联邦法律的先兆。

这些全球范围内的立法工作试图解决与个人隐私、数据保护和安全性相关的诸多问题,同时,提高生产力,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在这些立法工作的推动下,数据治理已被世界各国提上了国家议事日程。

随着各机构将数据转化为创新平台,数字原生和既有品牌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因此,从数据治理角度看,政府领导人承认,应采取恰当措施治理那些利用个人和敏感数据进行创新和实施管理的机构。

对于政府管控最担心的问题是,过度监管可能阻碍GDP增长,因为数字化所带来的生产力和创新机遇能够促进可持续且包容的经济增长。

在6月份的会议上,部长们认识到平衡两种需求的重要性,即:提高数据使用的透明度需求,以及欢迎并促进创新的需求。部长们表示:“我们认识到,数字时代的治理不仅要有利于创新,其本身也需要创新。同时,还不能丧失法律的确定性”。

令人鼓舞的是,决策者们明白,他们可以通过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信任的方式在创新监管规定和最终实施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

企业的角度

对于各国政府的领导人来说,将数据治理作为优先任务还是一个重大新闻。但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这个话题在过去10年中一直在升温。虽然监管合规是数据治理的最初推动力,但是,基于高质量、可信数据的运营效率和不断提高的业务创新巩固了数据治理作为数据民主化根本推动力的价值。

对许多企业来说,早期的数据治理工作往往是在某个部门范围内,并且基于项目对目标计划提供支持,例如,监管合规性、事务性应用程序的数据质量,以及数据仓库和报表。但对于进入数据3.0时代(即利用数据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每家企业而言,他们现在理解了对于整个企业范围内方案决策的方法需求,以便跨企业向技术和非技术数据消费者交付可信的、安全的数据,从而推动实施董事会的战略举措。随着数据量、用户和应用案例的增加、数据类型和用户技能水平的多样性变化,以及技术创新速度的加快,数据达到指数级规模且日趋复杂,这种情况在当下体现得尤为真切。现在,必须治理的信息已远不止在ERP、CRM或数据仓库系统中捕获到的结构化数据了。

我们正在管理数据湖中高达千兆字节(甚至数量更为庞大)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以及跨越混合环境的数百个应用程序。各业务领域的人员都希望能访问以上所有数据源,以便提高决策能力和运营执行力,甚至迫切需要将这些数据运用到工作中,从而建立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模型,以实现企业未来的规模化发展。

企业也明白,他们的成功依赖于在正确的时间,基于正确的目的,使用正确的数据。获取这些数据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包括消费者、合作伙伴和政府部门,要使他们相信,这些数据的使用方式合规且合乎道德标准。实际上,像谷歌和微软这样的企业已经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建立了各自的咨询委员会,并制定了工作指南。

部长们在早些时候的会议上重点讨论了如何确保“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促进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从而推动创新和投资”。部长们在声明中还发表了《G20人工智能原则》(G20 AI Principles),其中包括负责任地管理可信赖的人工智能。数据治理政策和标准将在清晰解释这些原则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共同的角度

G20大阪峰会已经成功召开,其中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全世界都在关注数据治理,毫无疑问,这将会带来更大力度的监督和问责机制。现在,是国际社会达成共识的时候了,我们应继续培养并欢迎数据驱动创新,同时保护数据并尊重个人隐私。

对政府和企业来说,机会都是巨大的,且政府和企业均无法承担不作为带来的严重后果。如果政府和企业能够合作并认识到以合乎道德的方式使用数据是一种共同的责任,那么,数据就能推动全球经济,推动企业和社会发展。

为在当今数据驱动的经济中取得成功,甚至生存下来,政府和企业双方均应认识到,在数据被明智使用的情况下,数据治理不应被视为一种负担,而应被作为在企业中交付重要业务价值的同时建立信任的机会。我相信,政府和企业都会认同这一点,信任是最有价值的商品之一。

正如部长们给出的详尽阐述,“我们应密切合作,提升人们对数字经济的信任,利用数字化带来的优势,战胜相关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