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教育数据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10 Apr 2023 08:44:13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 //www.otias-ub.com/archives/1585048.html Mon, 10 Apr 2023 21:00:57 +0000 //www.otias-ub.com/?p=1585048 2021年1-12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5539家,比上年增加368家;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合计 17563.8亿元,同比增长17.5%。2020、2021两年平均增长 8.9%,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2019年增幅为8.2%)。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利润总额1429.4亿元,同比增长47.5%;从业人员平均人数64万人,同比增长4.8%。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77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5%,比全国高6.1个百分点,稳居全国第一,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文化核心领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文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核心领域“压舱石”作用明显。2021年1-12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中,文化核心领域收入合计15848.3 亿元,同比增长17.8%,拉动全市文化产业收入增长1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总收入的90.2%,较上年提高0.3 个百分点。其中,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内容创作生产、文化传播渠道四大行业领域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总收入的89.3%,凸显了优势行业的主导地位。新闻信息服务和内容创作生产两个重点领域表现突出,分别拉动全市文化产业收入增长6.1个和6.2个百分点。文化核心领域吸纳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54.8万人,同比增长6.5%,占从业人员总人数的85.6%,成为稳就业“蓄水池”。同时,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中文化相关领域的收入增速达14.4%,也呈现出良好增长态势。

2021年1-12月,全市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 个行业小类2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246.5亿元,同比增长 22.6%,比全国高3.7个百分点;占全国文化新业态企业收入的比重为25.9%,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对全市文化企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73.2%,比全国高34.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6.9个百分点。

2021年 1-12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5114家,实现营业收入 17092.7亿元,同比增长17.8%,两年平均增长9.2%。从产出效益看,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人均实现营业收入达到299万元/ 人,较上年增加32.8万元/人;从经营效益看,收入利润率为8.4%,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1.6%,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从经营成本看,企业成本费用率为93.1%,较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为68.1 元,较上年下降3.6元。


]]>
北京市文化局:2016年春节期间北京市演出市场票房达1642.25万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561915.html Sun, 05 Feb 2017 13:00:27 +0000 //www.otias-ub.com/?p=561915

北京市文化局春节期间北京市共举办文艺演出325场,演出市场票房达1642.25万元,吸引观众18.1万人。与2016年、2015年同期相比,虽然观众数量创3年来新高,但演出场数及票房较往年有所下降。

2017年春节期间,北京市举办文化庙会、游园活动、文艺演出、民间花会等文化活动4400余场次,参与人数749万人次,其中传统庙会花会和富含冬奥元素的冰雪活动受市民青睐。

据统计,1月27日至2月1日,北京市京剧、曲艺等传统类演出好戏连台,最受市民欢迎,共吸引4.2万人次,票房达451.75万元。亲子家庭类群体成为第二大文艺演出消费主体,占比17%,76场儿童剧演出共吸引3万人。新年交响音乐会作为春节贺岁的经典演出形式,12场次演出共吸引观众1万人,票房收入达333.46万元。

从近3年北京演出市场的数据来看,18.1万人次的观众规模,与2016年16.6万人次和2015年同期的17.6万人次相比,创3年来新高。春节演出市场票房为1642.25万元,较之2015年的2600万元、2016年的2400万元,有所收紧。业内人士分析,观众规模走高和票房收入收窄,或与文化惠民活动的开展有关。

]]>
BAT教育布局 进入“收网”阶段 //www.otias-ub.com/archives/540447.html Thu, 24 Nov 2016 10:40:19 +0000 //www.otias-ub.com/?p=540447   整体来看,BAT三巨头在教育产业的布局并不激进,采取的是自建平台和投资内容短板两条腿走路的方式。然而,在这个以非标、个性化产品为主的市场,BAT的投资已经进入聚合和抢立标准的阶段,谁能率先建立起行业标准,就能抢先一步获得话语权,占据生态圈的上游位置。

2016年7月26日,腾讯课堂正式发布TOP课堂计划,为16家优质教育机构颁布认证,获得认证的机构将享有腾讯课堂赋予的认证特权。腾讯教育负责人陈书俊表示,“机构认证计划”的推出是为了更好地扶持优质机构,让优质内容能在腾讯课堂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为平台上的用户提供更多样化、更便利的课程与服务。

在此之前,百度早在2015年底就推出了“光合计划”,以百度传课为平台,扶植教育机构共建生态平台。近期,百度传课与百度文库、百度糯米先后启动了实质性合作,百度传课与百度文库联播推出学习专题,糯米上也开辟了教育频道。

阿里云近期正式上线培训与认证服务,试图打造中国最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培训与认证平台。通过线上视频、自助实验课以及线下讲师授课等多维度的培训方式,联合众多教育机构与合作伙伴,帮助学员快速掌握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实用技术知识,熟练运用阿里云的产品、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

这些举措表明,在经历了2013年的在线教育投资热潮之后,BAT三巨头再次默契地把矛头指向了抢立标准。在这个以非标、个性化产品为主的市场,谁能率先建立起行业标准,就抢先一步获得话语权,占据生态圈的上游位置。在此之前,依靠各自核心优势自建平台以及不断投资收购优质内容两条脚走路的方式,BAT已经初步完成了对教育产业的跑马圈地。

有三巨头的规模压阵,尽管其介入程度相对于本身体量而言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就整个教育产业、尤其是在线教育产业来说,仍然是最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百度传课归航,作业帮小船出海

与阿里、腾讯相比,百度主打的搜索为用户主动行为,与教育的属性更为贴近。从2005年起,百度就借助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文库等泛知识领域产品切入教育行业外缘,并聚集了大批忠实用户,成为互联网用户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在百度的关键词搜索收入中,来自医疗和教育的收入分别占据冠亚军之位。百度由此最先嗅到了在线教育的商机,于2012年由百度文库推出文库课程,率先布局。

随后的3年里,百度采用全群体覆盖、平台化运营的模式进行产业布局,以泛知识和核心教育两大产品类别为发展路径,自建平台和投资优势垂直内容共进,涵盖在线课程、视频课程、题库类App、外语培训网站等各细分品类(图1)。因此,在BAT三巨头中,百度在教育领域是出手最早、动作最为频繁、且布局最广的一个。但由于业务繁杂、战线拉得过长,思路不清晰,整体来看却始终显得有些不温不火。

  1479983932-1461-W020161103340463183898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2015年以来,百度无法与腾讯、阿里相提并论的尴尬愈发凸显,因此它更急于培育网络营销之外的营收来源,教育产业对其的重要性变得尤为突出。百度开始对旗下教育部门进行大面积整合,教育产业正式上升到集团战略的高度。

百度对教育产业的整合思路主要是以用户年龄为分界,布局两大块:

一方面,新成立以百度传课为重心的教育事业部,主要面向18-30岁的人群,包括大学生、职场用户等,向综合型大平台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原有的百度文库事业部,将利用自身积累资源,通过百度高考和文库优课(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料检索)两款产品,专注K12领域。同期,百度传课推出面向教学机构的“光合计划”,为合作机构提供便利,降低优质内容产出成本。

早在2012年7月,百度投资就出资1000万美元投资C2C教育视频平台传课网,并于2014年8月再出资3000万美元将其完全收归旗下,并与度学堂合并成立百度传课,成为自营的综合性大平台。

而在市场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K12领域,百度反而将内部孵化出的优质产品作业帮拆分独立融资。作业帮是针对中小学生的题库应用,曾与百度知道同属百度知识事业部,利用后者此前已积累十年的问答数据,作业帮获得了天然的题库资源,加之百度强大的搜索技术研发支持,上线时曾被认为是“垂直教育版的百度贴吧”,用户数发展迅速。2015年8月,作业帮独立拆分融资的业务,新公司被命名为“小船出海”。 截至2016年6月,作业帮的用户量突破1.3亿,其直接竞争对手小猿搜题用户量为9000多万。

从并购百度传课到分拆作业帮,百度意在自身运营教育综合平台,而可能成为强势垂直平台的产品推出去进行独立的市场拼杀,以期培养出具有颠覆性的占绝对优势的垂直平台。因竞争格局尚未稳定,百度在此细分领域的时间窗口仍在。

  腾讯QQ、微信内部竞争,投资绝对优质内容

  1479983932-3709-W020161103340463191646

1479983932-3245-W020161103340463201729

  在教育领域,腾讯采取其一贯的集中优势力量做到极致,而在非自身优势领域,则寻找可能结盟的最强伙伴,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2013年9月,腾讯发布了以录播课程为主的课程平台腾讯精品课,平台向课程提供者开放了后台管理功能,课程提供者可以在平台上自主发布免费或收费课程,并能够实时查看管理账单、订单等。2014年4月,腾讯上线腾讯课堂,作为一个B2B2C在线课程交易平台,面向中小机构和个人教师,依托QQ群视频和腾讯视频直播能力,实现老师在线教学、学生即时互动学习的课堂。2014年底上线的腾讯微校,则是一款专门为高校微信公众号设计的第三方工具,帮助高校公众号运营者零技术实现报名、微信上墙、投票等校园功能。

腾讯在社交领域的优势已经达到“无敌是多么寂寞”的高度,在该领域只有微信与QQ之间可互搏,而腾讯从来不在意自家不同事业群间的相互竞争,以实现“多条腿走路”的战略。2015年,腾讯同时依托QQ和微信推出了三款产品,均剑指教育社交生态。2015年6月,推出了QQ家校·师生群,用户主要聚焦在K12教育,以解决家校沟通,以及老师布置、批改作业的效率问题。2015年7月和10月,腾讯分别依托QQ、微信,上线了QQ智慧校园和腾讯智慧校园,推出针对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互联网智慧解决方案,产品分为幼儿园版、中小学版、高校版三个版本。虽然腾讯以“互补性”解释QQ智慧校园和腾讯智慧校园的侧重点和基础平台各有不同,但事实上两者均以校园用户为重点,在发展上难免会有所竞争。但以QQ和微信在社交领域的地位,两者竞争为集团带来的利益依然超过潜在的资源内耗风险。

近年来,腾讯在泛娱乐版图的投资绝对突出,以游戏、影视为主的泛娱乐产业从本质看与教育同属内容产业。腾讯对内容的驾驭运营能力已经在影视游戏领域获得多次验证,从某种角度来讲,可以说强势社交与优质内容的有机结合造就了今天神一般的腾讯。因此,腾讯对教育内容的投入同样不遗余力,重金投入K12教育领域,先与教育巨头新东方达成战略合作,共建新东方在线,再收购强势垂直平台猿辅导,直接与百度作业帮竞争,未来教育有望成为其既游戏之后又一大现金牛业务。

  阿里,做教育产业的“淘宝”

1479983932-8875-W020161103340463205735

  阿里的电商基因决定了其在内容驾驭方面的弱势,这在阿里在泛娱乐领域与腾讯的竞争中显现无疑。在线教育领域,阿里没有表现出其在影视娱乐方面的激进,甚至可以说有点“冷淡”,仅在2014年完成两项投资,其中之一超级课程在拿到融资后,还频频爆出用户和融资数据造假、产品缺乏盈利模式等负面消息,很多人评论阿里的此次投资是“看走眼”。

不过,阿里在布局上的“冷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在教育商业上的成功,其专注于延续电商基因、以交易为核心,将教育内容当做商品进行售卖。阿里于2013年7月推出了“淘宝同学”教育频道,走2B+2C的混合型平台模式,把优质的平台商、机构、教师、课程等资源都拢进来:一方面,机构可以在上面提供直播教学;另一方面,任何用户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在“淘宝同学”发布课程,或者申请在线直播权限。因拥有完整的商家服务、用户管理、支付体系以及信用评价体系,2012至2014年期间,淘宝教育交易规模增长710%,付费用户数增长520%,客单价增长了50%。

2015年5月,淘宝同学更名为淘宝教育,其时负责人房卉林透露,淘宝教育上已有超过5万家培训机构,每年有超过1000万的付费用户,入驻淘宝教育的一家培训机构在淘宝教育的平台上一年的交易额可以达到5000万元以上。

淘宝教育专注于做好在线教育的产品与客户的链接,采用已在实物电商上验证的成功经验推广在线教育产品,如“超级送”的活动:用户购买实物商品时,商家可以赠送相关的在线教育课程,比如对购买单反相机的用户,赠送一些关于单反相机的课程,以此培养用户在在线教育产品的付费习惯。

除此之外,淘宝教育还定位于完善教育生态链,利用平台的优势帮助线下机构转型。一方面提供基础设施,研发更流畅的直播技术和录播技术等技术工具,简化机构线上开店的流程。同时增加移动端入口,为线下机构导流。淘宝教育称一年内至少帮助一万家线下机构向线上转型。

综合平台商业实现可预见,产业突破仍依赖垂直机构

整体来看,三巨头在教育产业的布局并不激进。除百度因面临增长危机有将教育产业提至集团战略高度的意图,腾讯与阿里仍意在开放渠道,为自身现有海量用户增加又一变现途径,以期产业格局明晰之时,凭借在平台和标准上的布局,完成利润的收割。

目前三家旗下分别自营有百度传课、腾讯课堂和淘宝教育综合在线教育平台,均为大而全的课程超市形式,在发展阶段上正由粗放式布局向树立优势频道过渡,在主打门类上存在差异,在强大的流量优势下面临的问题大同小异。

百度传课平台上有2万多门课程,腾讯课堂有7.5万门课程,淘宝教育也有1万多门课程,从类别来看,均涵盖职业技能培训、语言学习、考试认证、兴趣爱好、文体艺术、中小学教育、亲子早教等大部分教学领域,从课程数量与类别来看显示出大而全的特点。

但是,以用户进入的感受来看,同质化内容较多,虽然三家均采取通过电商的点评模式来规范教师的服务,但要寻找与用户需求匹配的、有价值、有吸引力的课程仍然比较困难;而且教学内容呈现碎片化,缺乏系统化的知识点衔接,因此更适合于受兴趣驱动的信息查漏补缺,很难实现严谨的教学过程。对入驻的教师与机构来说,主要意图还是期待从中获取流量。从商业角度来看,综合教育平台的营销与入口作用明显,可以顺理成章实现对机构的收费或交易提成,但对整体在线教育产业的格局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百度对教育产业的拓展最为迫切,而腾讯拥有大量的年轻游戏用户,与教育用户天然贴近,因此这两家都在创新的在线教育领域重金布局,短兵相接,阿里反而坐在淘宝教育上观战。

2016年5月,腾讯以4000万美元投资猿辅导,与百度分拆出去的作业帮形成直接的竞争。而猿辅导、作业帮均从搜题产品获得了不小的流量,而今又双双将其引流向直播课以期获得变现,两家在优质师资的争夺上已近白热化。

经过两年的洗牌,在线教育市场进入了“剩者为王”期,相应地,腾讯与百度的占位从广撒种到了优势培养的收网阶段,以阿里一贯的打法,待至行业收割期,随时都可能重金出手。

作者:张伟靖、刘鲜花  来源:新财富杂志(ID:newfortune) 原载于《新财富》2016年10月号封面

]]>
2015年北京市演出市场统计与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425391.html Mon, 04 Jan 2016 16:14:03 +0000 //www.otias-ub.com/?p=425391 2015年,北京市营业性演出市场的状况及各类专业数据统计资料,来自于北京演出行业协会对全市135家主要从事营业性演出场所的统计(比上一年度新增了5个剧场。其中还包括各类小剧场、各郊区县影剧院共56家),以及相关票务公司、演出机构提供的部分演出市场有关信息。

初步汇总数据:2015年北京市各类营业性演出场次共计24238场;观众人数共计1035.63万人次;演出票房收入共计15.49亿元。

一、   整体市场:2015年演出市场保持平稳增长,票房收入达15.49亿元

营业性演出场次24238场,与去年基本持平。根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北京135家演出场所共举办营业性演出24238场,比去年同期24595场略下滑了1.45%。大型体育场馆和驻场场馆的演出场次减少了近1500场,但是大中型剧场和小型专业剧场的演出场次均呈增长趋势,演出场次总体持平。

2015年营业性演出观众总人数达1035.63万人次,与去年同期(1012.6万人次)增加2.27%。其中:戏剧类观众452万人;舞蹈类观众48万人;音乐类观众244万人;其它类观众292万人。

2015年北京演出市场整体票房15.49亿元,专业剧场均有增长。其中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等综合性多功能演出场所19个,演出收入5.09亿元,占全年演出总收入的23%,比去年同期增加7200万元;长安大戏院、中山音乐堂、中国木偶剧院等26个戏剧、音乐、儿童剧为主的专业演出剧场演出收入2.58亿元,占全年总收入的16.7%,比去年同期增长3600万元;国家体育场、工人体育场、人民大会堂等9个大型体育场馆的演出收入4.65亿元,占全年演出收入的30%,比去年同期下降8900万元;红剧场、朝阳剧场、梨园剧场等12个旅游演出为主的剧场,演出收入1.73亿元,占全年总收入的11.2%,比去年减少600万元;其它剧场及各类小剧场69个,演出收入1.44亿元,占全年演出收入的9.3%。

各类演出平均票价及上座率为:交响乐、室内乐、民族音乐类演出平均票价197元,平均上座率74.9%;各类演唱会演出平均票价452元,平均上座率78.6%;音乐剧类演出平均票价434元,平均上座率74.95%;歌舞类演出平均票价214元,平均上座率74.73%;京剧类演出平均票价123元,平均上座率69.6%;话剧类演出平均票价159元,平均上座率72.6%;地方戏类演出平均票价101元,平均上座率66.6%;曲艺类演出平均票价110元,平均上座率60.4%;儿童剧类演出平均票价83元,平均上座率67%。总体来看,今年的平均票价有所下降,原因有:各演出单位降低成本、降低票价,也与政府继续增加文化演出的“惠民”政策,加大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有关。据了解,我市文化主管部门2015年共投入2200万元,补贴31个剧场,使100元以下的低票价达到了剧院座位数的30%。

二、演出团体:各地区团体演出表现活跃,国外团体在京市场显著增长

国内团体在京的演出场次略下降,但观众数量和票房收入平稳增长。据统计,2015年国内艺术团体及个人(含外省市)在京演出了23238场,比去年同期23773场下降了2.3%;观众数量达890万人次,比2014年同期863万人次增长了3.2%;票房收入为10.4亿元,比2014年同期10.1亿元增长了3%。

国外团体来京演出活跃度显著提升,场次和票房增幅均在20%以上。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表现活跃,国外优秀剧目纷纷来京演出,带动了国外团体在京的市场增长。2015年,国外艺术团体及个人在京演出了870场,比去年同期700场增长了24.3%;观众数量为11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109万人次增长了5.3%;票房收入达3.95亿元,比去年同期3.24亿元增长了22.1%。其中,国外戏剧类演出场次由2014年的220场增至362场,票房由2014年的2467万元增至7757万元。

港澳台歌手在京大型演唱会减少,导致观众数量和票房收入出现大幅下滑。港澳台地区来京演出主要以戏剧和演唱会为主,2015年,港澳台地区艺术团体及个人在京演出了130场,比去年同期122场增长了6.6%;观众数量为3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41万人次下降25%;票房收入为1.1亿元,比去年同期1.6亿元下降30.8%。港台明星歌手在万人体育场馆举办的演唱会场次由2014年的24场减少到2015年的14场,成为港澳台地区演出观众和票房在北京演出市场下滑的重要原因。

三、演出类型:话剧、音乐剧、舞蹈等市场保持增长,演唱会、相声、杂技等市场出现大幅下滑

戏剧类和音乐类为北京演出市场贡献近82%的票房。从演出场次上看,戏剧类演出了13502场,曲艺、杂技魔术等其他类演出了8517场,两者在总场次中的占比达到了90.8%,是演出最活跃的两大类演出;从观众数量上来看,戏剧类演出的观众数量达到了452万人次观众,占到了总观众数量的43.6%,其次是其他类演出观众数量达到了292万人次,音乐类演出的观众数量也达到了244万人次;从票房收入上来看,戏剧类演出票房收入达6.2亿元,音乐类演出票房收入达6.4亿元,两者为北京市演出市场贡献了81.9%的票房,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1451898480226

1.戏剧类演出票房增幅达21%,音乐剧带动作用大

原创舞台剧不断发力,国外优质剧目的引入也为北京戏剧演出市场带来了活力。据统计,2015年北京市戏剧类(含话剧、音乐剧、儿童剧、戏曲等戏剧演出类型)演出场次达13502场,比去年同期13361场增长了1.1%;吸引观众达45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423万人次增长6.8%;实现票房收入为6.2亿,比去年同期5.2亿增长了21%。其中,音乐剧票房收入达1.2亿,与去年同期3759万元相比,增长了226.7%,实现了翻倍增长。经典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在天桥艺术中心演出51场,获得了近6000万的票房,成为推动音乐剧票房增长的重要动力。

2.话剧、儿童剧保持稳定增长,成为戏剧类演出的两大主力

话剧市场趋于理性,更加注重价值的承载,话剧显现出勃勃的生机。国家话剧院出品的《战马》中文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的《司马迁》、大道文化出品的《戏台》等剧目均获得了市场和口碑的成功。2015年,话剧演出了4900场,比去年同期4482场增长了9.3%;观众数量为17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147万人次增长17.6%;票房收入达2.6亿,比去年同期2.2亿增长了19.4%。在北京亲子消费需求的催热下,儿童剧市场依然保持发展态势,处于稳定增长。2015年,儿童剧演出了4390场,比去年同期3787场增长了15.9%;观众数量为14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132万人次增长了6.6%;票房收入为1.11亿,比去年同期1.05亿增长了5.2%。话剧和儿童剧演出的票房之和占到了戏剧类演出票房60%,成为戏剧类演出发展的重要动力。

3.戏曲演出市场出现下滑,京剧探索市场化票房逆势增长

2015年,戏曲演出了3307场,比去年同期4172场下降了20.7%;观众数量为8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106万人次下降了16%,演出票房为1.25亿,比去年同期1.43亿下降了12.5%。戏曲演出市场的下滑主要是由于地方戏的减少,如刘老根大舞台2015年演出场次减少了62场,票房收入下降了2000万元左右。

京剧创作更加注重市场, 2015年北京推出了多部小剧场京剧,如在人艺实验剧场演出的京剧《倾国》、《琼林宴》等,上座率均在90%以上,培养了一批年轻观众。2015年,在戏曲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京剧保持了增长态势,共演出了1895场,比去年2001场略下降5.3%;吸引观众47.7万人次,比去年36.6万人次增长了30.5%;票房收入4376万元,比去年3046万元增长了43.7%。

4.音乐会低票价培育效果显著,场次观众双增长情况下票房下滑

以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为代表的演出场馆坚持推出“打开音乐之门”、“打开艺术之门”等惠民普及系列音乐会,以北京交响乐团为代表的演出团体每年推出近50场进基层的公益演出,为观众培育打下来良好的基础。2015年,北京音乐会的平均票价为197元,比2014年220元降低了23元。据统计,音乐会演出了1347场,比去年同期1277场增长了5.5%;观众数量为11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110万人次增长了5.1%;票房收入为1.8亿,比去年同期1.9亿下降了 7%。在演出场次和观众数量保持增长的情况下,票房收入不升反降,正是平均票价降低的体现。

5.演唱会市场出现下滑,万人场馆演唱会减少为主因

2015年,北京共举办了189场演唱会,比去年同期193场下降了2.1%;观众数量为101万人次,比增长年同期121万人次下降了16.4%;票房收入为4.1亿,比去年同期4.6亿下降了10.6%。2015年,千人剧场演唱会增多,工人体育馆、首都体育馆等万人体育场馆的演唱会减少了17场,观众数量减少了近23万人次,票房收入下降了近8000万元,导致场次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观众数量和票房收入均出现大幅下滑。如万事达中心从10月份开始因举办体育赛事没有举办大型演唱会,对演唱会票房收入影响显著。

6.舞蹈类演出票房突破亿元,芭蕾舞贡献近55%票房

2015年,北京舞蹈国际艺术节、国家大剧院舞蹈节等舞蹈节庆以及中央芭蕾舞团、北京现代舞团、俄罗斯芭蕾国家剧院推出的系列演出,活跃了北京舞蹈演出市场。2015年北京舞蹈类(含芭蕾舞、民族舞、现当代舞以及其他舞蹈等)演出了477场,比去年同期374场增长了27.5%;观众数量4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36万人次增长了32.7%;票房收入为1.2亿,比去年同期7226万元增长了68.4%。其中,芭蕾舞演出了180场,票房收入达6634万元,占到了舞蹈类票房收入的54.5%。

现当代舞原创作品不断增多,但观众和票房均有所下滑。2015年现当代舞演出了147场,比去年同期93场增长了58.1%;观众数量为7.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8.4万人次下降了12.7%;票房收入为1332万元,比去年同期2077万元下降了35.8%。2015年,多部现当代舞作品涌现在市场中,陶身体剧场的作品《数位系列》和闲舞人工作室的作品《莲花》,赵梁的《幻茶谜经》,9当代舞团推出了《进化论》和新舞蹈国际艺术节等等,带动了市场的发展,但是由于观众对现当代舞认知度较低,因此在场次增加的情况下,观众和票房收入反而下降。

7.受旅游市场影响,相声、杂技等以旅游人群为主的演出持续下滑

自旅游法实施以来,北京旅游人群中,团客不断减少,散客越来越多,因此以团客为主的旅游演出市场受到了较大冲击。相声类演出了3738场,比去年同期4774场下降了21.7%;观众数量为3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50万人次下降了23.4%,票房收入为2868万元,比去年同期3786万元下降了24.3%。杂技魔术演出了2618场,比去年同期3123场下降了16.2%;观众数量为12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128万人次下降了5.9%;票房收入为2825万元,比去年同期4646万元下降了39.2%。

四、演出场馆:场馆资源更加丰富,活跃度略微下降

演出场馆资源更加丰富,每个场馆平均年演出为179场。2015年北京新增加了天桥艺术中心四个场馆、博纳星辉剧院等专业演出场馆,丰富了北京的资源。135家场馆共演出24238场,每个场馆平均年演出179场,与2014年年均演出189场相比,有所下降。其中新增场馆均于下半年才开始营业,演出场次较少。另外,天地剧场、红剧场、德云三里屯剧场、广茗阁茶楼、海淀工人文化宫、朝阳9剧场等场馆演出与去年相比均减少了70场以上。

根据统计,2015年演出超过100场的场馆达65家,与去年相比,减少了7家。其中演出超过300场的场馆为30家,包括中国木偶剧院、朝阳剧场、海淀剧院等;演出场次在200-300场的演出场馆共16家,包括国家大剧院的三个厅、梅兰芳大剧院、首都剧场、保利剧院、小柯剧场等;演出场次在100-200场的演出场馆共有19家,包括天桥剧场、民族宫大剧院、北京喜剧院、解放军歌剧院、鼓楼西剧场等。

五、总体特点:演出市场逐渐转型,向理性化、市场化发展

1.原创舞台剧持续发力,国外精品剧目刺激市场

2015年,戏剧市场更加理性,内容更加多元。 国家话剧院推出了《中华士兵》《北京法源寺》等多部剧目,北京人艺也推出了《故园》《司马迁》等原创作品;同时《聂小倩和宁采臣》《丽南山的美人》《贵妇还乡》《女仆》《老舍五则》等多类型剧目也全新上演,精良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创新的形式,吸引着一批批观众走进剧场。

此外,众多国外优质剧目也纷纷来京演出,带给中国观众从猎奇、追捧到日益冷静、理性地看待审美提高过程。NTlive中英文化交流年项目,通过“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的高清影像技术,让中国观众第一时间看到了《女王召见》、《天窗》、《深夜小狗离奇事件》、《哈姆雷特》等10部大戏的样子;波兰剧院的《伐木》、日本戏剧大师铃木忠志在长城水剧场上演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以色列盖谢尔剧院带来的《乡村》都让观众看到当今世界戏剧舞台的顶尖之作;此外,天桥艺术中心落成后,以韦伯经典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作为开幕演出,也让北京观众享受了一场场视听盛宴。

2.北京演出市场向细分化发展,演出、场馆等定位不断清晰

2015年,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及国外歌手、乐队选择到北展剧场、保利剧院、国图艺术中心、汇源空间等千人剧场举办演唱会。其中,港澳台歌手及乐队千人演唱会场次由2014年5场增长至2015年13场,歌手包括周传雄、陶喆、陈嘉桦、吴克群等;外国歌手及乐队千人演唱会场次由2014年22场增长至2015年47场,其中以韩国男团及流行歌手所占比例最高,此外,美国、日本、瑞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乐队及歌手也纷纷来京举办千人剧场演唱会。同时,歌手及乐队音乐风格的细分趋势也更加明显,风格突出的爵士乐、民谣民族音乐、金属摇滚乐等乐队和歌手开始占据一定演出市场份额。

北京的各大演出场馆定位细分更加突出,在今年新开幕的剧场中体现尤为明显。今年3月,由北京市青年宫和北京市演出公司共同改建的北京青年剧场,成为北京首家定位于青年人戏剧、音乐等艺术创作与演出的基地;5月26日,北京市成立了国内首个以“喜剧”为核心定位的专业剧场,填补了国内专业喜剧院的空白状态;于今年11月开幕的天桥艺术中心,则定位为以音乐剧演出为主,引进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作为开幕大戏,也正是凸显了这一定位。

3.票务机构布局产业链,正在成为演出市场的强势力量

传统演出票务公司在整个演出产业链中主要承担渠道、营销和技术研发等作用,但由于缺乏上游演出内容资源与下游场馆资源的把握,往往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近年来各大票务公司纷纷基于对自身互联网票务平台的数据分析、衍生服务开发等优势,开始向演出行业上、下游资源靠拢,或投资舞台剧,参与IP 开发,或投资运营剧院,布局线下渠道,使传统票务公司的角色逐渐从“中介”转变到演出市场中的强势力量。

永乐票务、大麦网等较具代表性的票务公司,近年来主办并参与投资多场大型演唱会项目和演艺项目。2015年由永乐演艺投资主办的LINKIN PARK 林肯公园猎捕行动中国巡回演唱会创造了欧美摇滚乐队在中国开展万人体育场级规模巡演的先河。另外,永乐票务在韩国等演艺发达国家设立分公司,抢占优质内容资源,在内容的引进方面占据主导优势。永乐票务还对业务进行重新梳理,加紧布局IP资源挖掘,将由旗下永乐影业、永乐体育、永乐经纪和永乐演艺等公司承担上游内容生产。同时,还将继续发挥平台的优势,拓宽平台价值,对用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使内容投资和IP 开发更加精准化。

4.国有院团活力进一步释放,创作与演出更具市场化思维

2015年北京的戏剧市场中,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英国国家剧院合作出品的《战马》中文版成为热点话题。国家话剧院创作演出《战马》中文版的全程,都体现了市场化的观念。在用人机制方面,从演员选拔到最终确定阵容,中文版《战马》采用了从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在营销方面,第一次提出了“戏剧发行”的概念,与北京一千零一夜文化集团合作,由其进行推广营销;同时,与京东发起众筹,与微信票务合作来达成线上销售和传播的一体化。《战马》中文版在国家话剧院演出了58场,吸引了近5万人前往观看,平均上座率达到了95%,在创作与营销上的市场化转变,让《战马》中文版收获了口碑与市场的双效应。

此外,北京京剧院开放思路,以“京剧合伙人”推出了小剧场京剧《碾玉观音》,剧院作为出品单位,只支付前期宣传、及剧目制作、演出场租等费用,主创人员则实行把自己的创作费、排练费按技术等级与贡献程度入股,将剧目的市场票房直接与创作人员收益挂钩。在剧目推介方面,借助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开展“线上微营销”,主创和戏迷积极互动,扩大了年轻人的参与度。

总之,演出全体同仁要以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演出市场体系为目标,积极引导演出市场从低级产业形态走向高级产业形态,促使北京演出市场的不断成熟与繁荣。

]]>
阿里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产业互联网+的大数据解读 //www.otias-ub.com/archives/396085.html Tue, 20 Oct 2015 11:16:51 +0000 //www.otias-ub.com/?p=396085

 

80后90后成消费主力 传统文化产业互联网化是大势所趋

从数据来看,目前国内传统文化产业带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东部地区和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区在交易规模上占据优势,其中广州市排名遥遥领先,GMV占据全国的将近10%,连云港、泉州、北京、景德镇四地则紧随其后。从成交量看,以陶瓷、翡翠、水晶制品最为热销。值得一提的是,跟线下不同,传统产业带买家普遍以80后为主、90后次之,五六十岁以上买家稀少,而水晶制品的买家中,90后买家数量最多,占比高达30%。

阿里研究院专家粟日表示,互联网正在革新一切,并引发包括传统文化产业在内的“技术-经济大变迁”,传统的产业带正在面临互联网的重塑。跟线下交易的信息不对称相比,电商平台可以清晰定位用户的交易,使得生产成本可控、生产周期可知、市场接受度可反馈,与客单价较高的文化产品具有天然契合度,因此传统文化的互联网化是大势所趋。而此次33个文化产业带与阿里巴巴开启合作,将是互联网+传统文化的一次良好开端。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拍卖市场只有不到1亿元的交易额,2013年已轻松突破100亿元,2014年达到近600亿元。在淘宝拍卖负责人卢维兴看来,今年中国网络拍卖市场或将超过eBay,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拍卖市场。卢维兴预计,中国网络拍卖市场未来将可以做到1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以下33张PPT会帮你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产业互联网+的大数据解读》报告

来源: 阿里研究院

]]>
RadioBuy:2014年北京交广单频率创收近5亿元 同比增长9.28% //www.otias-ub.com/archives/373800.html Fri, 07 Aug 2015 07:46:32 +0000 //www.otias-ub.com/?p=373800 20150807132114_274

]]>
北京演出行业协会:2014年北京演出市场实现票房收入近14.95亿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327224.html Tue, 03 Feb 2015 17:41:59 +0000 //www.otias-ub.com/?p=327224 9c1b7970-dc95-41c8-a616-0883a52ed9ff

2014年,北京市营业性演出市场的状况及各类专业数据统计资料,来自于北京演出行业协会对全市130家主要从事营业性演出场所的统计(比上一年度新增了7个剧场。其中还包括各类小剧场、各郊区县影剧院共56家),以及相关票务公司、演出机构、咨询公司提供的部分演出市场有关信息。初步汇总数据:2014年北京市各类营业性演出场次共计24595场;观众人数共计1012 万人次;演出票房共计14.95亿元。

2014年度,在京注册的演出机构、文艺表演团体(含中央直属)在全国各省市组织参与各类演出活动共计5076场,观众人数588万人次,票房收入10亿元。

同时我们对在京的相关演出机构、表演团体以及审批部门进行了跟踪了解,粗略统计:在京的中央、市属演出机构、团体组织承办赴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进行商业性演出、文化交流性演出及其它形式的演出活动共计:演出场次5782场,出访国家和地区近百个,城市330个,人数3527人,批次101批。

一、演出场次情况统计

2014年全市130家营业性演出场所共演出24595场,比去年同期(23155场)增长6.2%。

1、  按演出团体分类:

国内艺术团体(含外省市)在京演出23926场,占总演出场次的97%,比去年同期(21164场)增长13%。外国艺术团体在京演出548场,占全年总场次的2.2%,比去年同期(1415场)减少61.2%。港、台艺术团体及个人在京演出121场,占全年总场次的0.5%,比去年同期(82场)增加47%。

2、  按艺术门类分类:

音乐类(含交响、美声、民族、通俗、音乐剧、歌剧)等演出1669场,占总场次的6.7%,比去年同期(1420场)增加17.5%。歌舞类(含民族舞、芭蕾舞、外国舞、现代舞)等演出572场,占总场次的2.3%,比去年同期(622场)减少8%。话剧类演出4519场,占总场次18.3%,比去年(4301场)增加5%。京剧类演出1158场,占总场次4.7%,与去年同期(1443场)减少19.7%。杂技类演出4148场,占总场次16.8%,比去年同期(2341场)增长24%。儿童剧类演出3134场,占总场次12.7%,比去年同期(4551场)减少31%。地方戏及曲艺类演出6195场,占总场次25.1%,比去年(4143场)增长49.5%。综艺类与其它类及各种小剧场演出3200场,占全年总场次的13%,比去年同期(3334场)减少4%。

二、观众人数情况统计

2014年全市130家营业性演出场所观众总人数达1012.6万人次,与去年同期(1014万人次)基本持平。其中:音乐类观众238.2万人;舞蹈类观众62.3万人;京剧类观众31.2万人;话剧类观众147.1万人;地方戏类观众68.9万人;杂技类观众124.1万人;曲艺类观众45万人;儿童剧类观众101.5万人;综艺类观众88.2万人;其它类型演出及各种小剧场演出观众106.1万人。

三、演出票房情况统计

2014年全市130家营业性演出场所共计演出票房总收入达14.96亿元,比去年同期(14.42亿元)上升3.7%,按剧场类型划分:

1、综合性多功能演出场所15个,主要有:国家大剧院歌剧厅、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国家大剧院戏剧厅及小剧场、北大演讲堂、北大演讲堂小厅、海淀剧院、国安剧场、解放军歌剧院、中国剧院、民族宫大剧院、北展剧场、世纪剧院、天桥剧场、保利剧院共演出收入4.37亿元,占全年演出总收入的29%,比去年同期减少1300万元。

2、大型场馆9个,主要有: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首都体育馆、工人体育馆、工人体育场、五棵松体育馆、人民大会堂、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体育馆、北京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共演出收入5.85亿元,占全年演出收入的39%,比去年同期增加2600万元。

3、以戏剧、音乐、儿童剧为主的专业演出剧场28个,主要有: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广德楼戏园、中国儿童剧场、中国儿童剧院假日经典小剧场、中国木偶剧院(大厅)、中国木偶剧院酷宝宝剧场、中国木偶剧院小铃铛剧场、中国木偶剧院动物城堡剧场、海淀工人文化宫魔山剧场、中国评剧大剧院、中华皮影文化城、人艺实验剧场、首都剧场、中国国家话剧院小剧场、国话先锋剧场、东方剧院、北京西区剧场、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大观园戏楼、中国儿童中心小剧场、北京黄梅戏会馆、正乙祠戏楼、皇家粮仓剧场,共演出收入1.89亿元,占全年总收入的13%,比去年同期增长1900万元。

4、以旅游观众为主,节目相对固定的旅游演出场所共13家,主要有:天桥杂技剧场、湖广会馆、梨园剧场、梨园大戏楼、天地剧场、红剧场(崇文工人文化宫)、北京市工人俱乐部、朝阳剧场、华侨城大剧院、老舍茶馆(含新京调、非遗、相声)、刘老根大舞台、北京剧院、龙潭公园中心剧场,共演出收入1.56亿元,占全年总收入的10.4%,比去年减少1700万元。

5、其它剧场及各类小剧场65个主要有:地质礼堂、世纪剧院(小剧场)、解放军军乐厅、东图会议中心、大隐剧院、光华路5号会展中心、东四工人文化宫、东城区文化馆(风尚剧场)、朝阳9个剧场(非非小剧场)、朝阳9个剧场(TNT剧场)、朝阳9个剧场(后SARS剧场)、朝阳9个剧场(切CHE行动剧场)、蜂巢剧场、蓬蒿剧场、雷剧场、西城区文化馆缤纷剧场、繁星戏剧村一剧场、二剧场、五剧场、壹空间THE ONE CLUB、传奇小剧场、雷动天下剧场、青蓝剧场、戏逍堂柏拉图实验剧场、枫蓝国际小剧场、小柯剧场、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正华影剧院、北青盈之宝剧场、宣武文化馆(宣南书馆)、北京民族剧院、77剧场、798艺术区北京751秀剧场、北京市青年宫电影院1号厅、鼓楼西剧场、梦剧场、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中间剧场、德云社剧场、张一元天桥茶馆、广茗阁茶楼、国图艺术中心、汇源剧场、乐活卉安贞剧场、聚乐部西直门剧场、金萍萍二人转剧场、什刹海剧场、德云三里屯剧场、顺义影剧院、平谷影剧院、怀柔剧场、密云大剧院、大兴影剧院(大剧场)、大兴影剧院(小剧场)、丰台区文化馆、石景山区文化馆百姓剧场、门头沟区影剧院、良乡影剧院、通州区电影院、燕山影剧院、金台夕照会馆、A33剧场、北京崇文剧场、北京剧空间剧场、橙天嘉禾吉彩剧场,共演出收入1.29亿元,占全年演出收入的8.6%。

四、演出票价情况统计

按不同剧场类型统计:

1、以人民大会堂、首都体育馆、工人体育馆、工人体育场、五棵松体育馆、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等为代表的大型演出场馆的平均票价578元,平均上座率85%。

2、以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北展剧场等为代表的多功能综合剧场的演出平均票价325元,平均上座率86%。

按不同艺术类型统计如下:

1、交响乐、室内乐、民族音乐类演出平均票价398元,平均上座率79%。

2、各类演唱会演出平均票价580元,平均上座率77.6%。

3、音乐剧类演出平均票价213元,平均上座率79.7%。

4、歌舞类演出平均票价281元,平均上座率77%。

5、京剧类演出平均票价150元,平均上座率70%。

6、话剧类演出平均票价216元,平均上座率66%。

7、地方戏类演出平均票价257元,平均上座率64%。

8、曲艺类演出平均票价97元,平均上座率62%。

9、儿童剧类演出平均票价101元,平均上座率76%。

五、旅游剧场演出情况统计

全市13家以旅游演出为主的剧场2014年共演出6286场,占全年总场次的26%;观众人数201万人次;总收入1.56亿元,比去年减少1700万元。

六、演出场次200场以上的剧场统计

2014年演出场次在200场以上的剧场共计47个,他们是: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国家大剧院戏剧厅、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保利剧院、长安大戏院、中国木偶剧院(包括大厅、酷宝宝剧场、小铃铛剧场、动物城堡剧场)、人艺试验剧场、北京音乐厅、中山公园音乐堂、华侨城剧场、北京湖广会馆、梨园剧场、朝阳剧场、红剧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老舍茶馆、德云社剧场、广德楼戏园、天地剧场、北京市工人俱乐部、刘老根大舞台剧场、繁星戏剧村二剧场、三剧场、金萍萍二人转剧场、广茗阁茶楼剧场、海淀区工人文化宫魔山剧场、蜂巢剧场、中华皮影文化城剧场、北京国话先锋剧场、东图会议中心剧场、蓬蒿剧场、雷剧场、张一元天桥茶馆剧场、海淀剧院、龙潭公园中心剧场、德云三里屯剧场、什刹海剧场、首都剧场、聚乐部西直门剧场、乐活卉安贞剧场、朝阳9个剧场(切CHE行动剧场)、东四工人文化宫、解放军歌剧院、大隐剧场、中国儿童中心剧院。

七、2014年演出市场简要分析

回眸2014年的北京演出市场,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略有增加。虽说各种数据都有小幅提高,但中央五部委“节俭令”出台后对市场的变化还在体现,各大国有院团和民营演出公司需对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作出适时的调整,方能在大浪淘沙中不被淘汰。对观众来说,2014年可以看到一些高质量的演出,但是各路明星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晚会不多了。

1、晚会形式演出减少,演唱会呈高质量趋势

从“八项规定”出台,到中央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下达,“节俭令”影响下的演艺市场发生了变化。曾经看似繁荣的演出市场正在挤掉泡沫,消退浮肿,所以2014年北京演出市场拼盘演唱会大幅减少,但高质量的演唱会确实增加了。演唱会没有了政府团购和企业包场,演出商在选择项目前做了缜密的市场调查,把观众真正喜欢的演唱会项目引入市场。如:光良3月29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回忆里的疯狂》演唱会引起歌迷的强烈反响。他在网上公布了本次演唱会亲自设计的概念海报,让粉丝猜想不断,纷纷网上留言提问演出当晚是否还有惊喜。主办方在演唱会曲目安排方面,除了新专辑《回忆里的疯狂》中的热门歌曲之外,光良的经典情歌《第一次》、《童话》、《约定》等耳熟能详的歌曲也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开票仅几日,演唱会售票已飙升至七成。演出当日,光良重返北京后的首场演唱会座无虚席。这场演出可以称之为2014年北京演出市场的亮点。又如:流行乐坛的至尊组合“左麟右李”时隔10年之后于5月1日重返北京开演唱会,为北方的歌迷朋友们带来一场顶级的视听盛宴,他们在无数耳熟能详的金曲中和大家庆祝一起走过的第一个十年。现场观众在熟悉的《雾之恋》、《红日》、《爱在深秋》、《护花使者》、《拿拿声》、《一生中最爱》等经典歌曲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演出票在开演前一周就告罄,社会反响很好。

2、文化转型中的阵痛,原创话剧演出数量减少

近几年话剧创作速度有所放缓,市场步入理性创作阶段。政府下达“节俭令”,给演出市场带来改变,不少长期依靠政府买单的国有院团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演出业务大幅下降。可见,无论国有院团还是民营公司,在新形势下,都到了不得不转变思路谋生存的时候。

2014年话剧创作活力有所下降,国有团体创作剧目数量基本维持在20部左右,但是民营团体新创的剧目数量明显减少,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院团的创作更趋于理性化,一些知名话剧团体以前每年新创剧目3-4部,而2014年只创作出1-2部作品;二是,剧目投资热潮消退,一些资本逐步退出市场。三是,外省市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北京创作人才,他们与当地政府、剧场、团体合作打造作品,导致人才资源外流。四是,有些话剧目的是追求票房,故事编的不好看,又赶着“档期”上演,质量良莠不齐,观众不买账。

3、演出票价下降,观众向年轻化转变

2014年,各级政府继续对我市主要营业性演出剧场进行低票价补贴政策,全年补贴25个剧场1300余万元。北京市开展公益惠民演出至今已经整整七个年头,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百姓周末大舞台”一系列低票价演出,通过政府统一采购的形式送到百姓家门口,使演出票价较去年有所下降。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到对票房贡献最大的是年轻观众。高收入、高学历、年轻化成为演出消费的主体。年轻观众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人员成为观看演出的主力,同时月收入3000元—8000元之间的观众也不能小觑,他们的增长幅度也在不断攀升,大部分观众为85后、90后。

不难看出:更趋年轻的消费群体,给演出市场带来不少变化。年轻人多元的价值观、较强的接受能力和消费能力让演出市场更有活力。互联网成为观众获取信息的首选,网络订票的比例也越来越多,北京演出观众的文化消费模式已经发生巨大改变。

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民营院团异军突起

在演出市场形势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有些民营院团积极抓住机遇,摆脱奢侈符号,草根文化进万家,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在北京儿童剧领域影响较大的北京丑小鸭卡通艺术团,他们用文化艺术启迪孩子智慧,开发孩子潜质,成就孩子未来。自成立以来,剧团秉持着亲子理念和低票价政策,儿童剧演出足迹已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每7场儿童剧演出中便有1场是北京丑小鸭卡通艺术团的演出剧目,获得了广泛的公众认知和良好的社会反响。2014年获得演出 3070 场,票房收入2000 万元的好成绩。又如: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小剧场集群,繁星戏剧村开拓了“场制合一”的运作模式,集剧场经营与戏剧制作于一体,先后与多位国内外知名戏剧导演签约长期合作,他们主要制作团队和演员均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著名院校。目前已出品了话剧《罗生门》、《高朋满座》、《莎翁的情书》、《那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那次奋不顾身的爱情》、《一夜一生》、《第四类情感》等十多部受到市场欢迎的原创新剧,收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效果。

5、国有院团及大型剧场仍是各大年节的演出主力

2014年,在几个重点的节日,北京的演出市场热闹非凡,国有院团精心打造了北京的文化盛宴。如:2014年春节期间,北京共举行100台、400场各类专业院团文艺演出。在所有文艺演出中,传统戏曲类演出最为丰富,有36台、69场演出,涵盖京剧、昆曲、评剧、曲剧、梆子等多种形式;其次为音乐会、舞蹈等演出,有22台、30场;现代戏剧类演出有21台、212场,涵盖话剧、音乐剧、儿童剧等艺术形式;演唱会和综艺晚会共有11台;曲艺杂技类表演有10台、63场,包含相声、杂技、功夫剧等。

国家大剧院更是邀请了德国科隆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举办音乐会。同时,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探戈之火舞蹈团的《探戈之火》、爱尔兰踢踏舞的《凯尔特传奇》也在节日期间大放异彩。再有,太原舞蹈团献演的经典剧目《千手观音》以及适合都市白领减压的当代舞剧《一起跳舞吧》及原创话剧《风雪夜归人》、何念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由青年演员刘畅、黄湘丽主演的《恋爱的犀牛》、亲子剧《你看起来很好吃》等演出也受到观众的普遍好评。

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国有院团在繁荣首都文化,拉动演出市场的作用。

 

6、赴国外演出活跃,使中国国粹“走出去”

2014年,在京的中央及市属演出团体、机构赴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演出也十分活跃,民族特色鲜明,艺术形式丰富多彩。

随着我国演出行业的发展,更多的北京演出单位走出国门,参与海外演出市场,扩大我国的各种表演艺术在海外的影响。在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一直起到引领全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龙头作用。如:2014年,他们发挥中美合资公司桥头堡作用,以市场路径推动中华文化有效“走出去”,立足纽约,先后将《十里红妆》、《鄂尔多斯婚礼》、《绣娘》等中国民族舞剧精品推上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华盛顿肯尼迪中心等世界一流舞台。他们又继2013年中国交响乐团和上海芭蕾舞团赴北美成功进行大规模巡演之后,再次成功运作沈阳杂技团整台剧目赴美国70座城市演出90场的特大规模商业巡演。

7、赴外阜演出增多,拉动全国演出市场

2014年,北京众多的演出机构、演出团体积极开辟全国各省、市的演出市场,共演出5076场,对拉动有关省市演出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其中:演唱会制作团体在外地的演出172场。北京话剧团体在外地演出也很活跃,目前北京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话剧的创作和输出中心,每年有很多剧目走出去,北京演出团体到外阜演出话剧1828场,其中民营团体演出1530场。儿童剧准入门槛较低,投入产出较快,各地儿童剧演出比较活跃,而随着北京儿童剧团体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每年各地邀请演出较多。此外部分团体利用自身院线开始全国巡演,打破儿童剧的区域限制。据统计,2014年北京儿童剧团体在外地演出场次为1842场,受到全国观众的好评。

8、2014年演出市场存在的问题

演出市场的票房收入从一路攀升到趋于平稳,让演出市场回归理性。如何让演出经纪公司、演出团体真正走向市场,是对一个企业的考验。2014年演出市场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有些演出企业做公关工作在行,做市场营销不够,这就在市场新形势下很难生存。二是,演出场馆配套的餐饮、停车等设施不完善,使有些本不习惯晚上活动的北方百姓不愿出来看演出。他们宁愿晚上和朋友聚会吃饭,或选择呆在家里看电视,也不愿意出门看一场一般的演出。所以要想让观众走出家门,这不仅仅需要演出本身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稳定的质量,还要求很多相关配套设施的跟进。在这些方面电影院线已经走在了剧场院线的前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三是,节展层出不穷,能打出品牌的不多。目前,各种艺术节层出不穷,有影响力的却屈指可数。如:北京大学生艺术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北京国际音乐节等如接踵而至般涌现出来,为戏剧人提供交流、展示平台,也为观众带来丰富的戏剧演出。各种艺术节尽力完善自己,推动戏剧的发展。但是由于资金有限、定位不准确、戏剧节缺乏个性成为艺术节发展的棘手问题。各种艺术节要形成如阿维尼翁戏剧节般的品牌效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之,演出市场要发展,除了要有良好政策及市场环境外,还要各演出单位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满足观众需求,加强信息沟通、促进项目推广,为北京文化演出市场繁荣做努力。

]]>
2013年北京市实现广告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223647.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223647.html#comments Sun, 11 May 2014 14:43:45 +0000 //www.otias-ub.com/?p=223647 168

昨天,以“创意点亮世界”为主题的第43届世界广告大会在京召开。来自全球1600多位广告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世界广告发展新趋势。据了解,2013年中国广告经营额达到5019.75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广告市场。2013年北京实现广告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位于全国前列。

“创新”和“演变”,世界广告大会将在两天时间内推出多台主题演讲,来自国内外广告、创意、传播、营销界以及经济、文化、市场领域的近60名专家,采取主题演讲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就媒体的演变、营销的创新、广告模式创新等20多个话题进行演讲。

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广告业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速,成为本市的优势行业,年广告经营收入占全国总规模的三分之一。《北京市2013年广告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北京全市实现广告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而2001年只有104.5亿元。在各行业广告中,化妆品卫生用品类的广告投放占到所有行业的首位,年广告投放额352.7亿元;汽车行业占到第二位,年投放额为299.75亿元;食品行业占到第三位,为175.3亿元;房地产广告从2012年排名第7位跃升到去年的第4位,投放额为87.7亿元;信息产品则被挤掉一位,位居第五,投放额为74.1亿元。

目前,北京正在制定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划,在CBD-定福庄国际传媒走廊地区打造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园区核心区一期已经投入使用,这一区域与全市70%的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毗邻,拥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今后将成为北京首个覆盖广告全产业链的国家级广告园区。

据介绍,作为本届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日”活动将于5月11日在朝阳区规划艺术馆举行。本届“北京日”活动的主题为“创意无限、魅力北京”。大会将举行系列展览活动和高端商务交流会,北京、香港、澳门和台湾四地广告行业协会将签署《两岸四地广告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投资项目及合作意向签约等。

]]>
//www.otias-ub.com/archives/223647.html/fe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