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11 Mar 2025 09:11:2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世界经济论坛:关税如何发挥作用,它真的有效吗?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4716.html Tue, 11 Mar 2025 09:11:27 +0000 //www.otias-ub.com/?p=1744716 美式流行文化深植着对关税的戒备。

1986 年影片《春天不是读书天》里,一位老师在向无精打采的高中学生讲解了近四十年前美国通过关税法案的原始良好意图后,问道:“这有效吗?”

最终,老师回答了自己的问题:“这并没有起到作用,美国在大萧条中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春天不是读书天》诞生于美国婴儿潮时期,反映了二战后全球化贸易有序发展带来的物质繁荣,但关税政策与之并不完全契合。

自 1934 年 18.4% 的高位后,美国关税逐步下调,至 2007 年已降至不足 2%。

当前形势已然改变。美方最新决策拟对加、墨、中三国商品课以新税,旨在遏制非法入境与走私。其中对加墨两国的征税方案将延期 30 天执行。

Image: 除特朗普总统第一任期内外,近几十年来美国关税一直在下降。

过往经验表明,这类进口关税政策的推行者多为旨在维护本土市场竞争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及就业保障的政治决策者。

专家指出,这种策略易引发持久对抗。他国或将实施反制,最终由民众承担代价,同时可能推高物价,令经济学者深感忧虑。

关税通常如此运作:

某国可对源自埃瑞璜的羊只实施进口管制。尽管当地企业仍可从该地区采购羊只,但需按头向政府缴纳规定税费。从理论上分析,进口羊只相较于本土产品将面临价格劣势与市场冷遇。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对低价国产羊只的需求激增,整体市场价格将呈现上涨趋势。

当埃瑞璜关税反击使局势更趋复杂。

高关税可能引发经济割裂,贸易量下降,最终使各方实际收益受损,这是全球经济观察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什么时候设置关税合适?

即便在全球贸易高峰期,关税依然存在。2008 年商品出口占全球 GDP 比重达 25% 之际,美方就欧方对显示器及打印机征收 14% 关税提出抗议。

继特朗普之后,2020 年上任的拜登延续了多项前政府的关税政策,其对电动车及光伏组件加征的关税,被部分观点认为有助于推动美国本土清洁能源产业的进步。

关税被视为合理节俭时,通常鲜受关注。

然而,这些因素若结合世界经济论坛最新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提及的贸易摩擦局势,或将加剧各界对国际贸易广泛受损的忧虑,同时也影响贸易带来的潜在收益。

在特朗普执政初期,美中经贸关系因高额关税而持续恶化,2017 至 2019 年间,美国对华商品征收的平均关税由 1.7% 猛增至 13.8%。

中美两国于 2020 年达成经贸协定,美方将其视为外交成果,但其实际效益存疑。研究表明,对华加征关税产生的财政收入主要被用于扶持美国农业,以缓解贸易摩擦与新冠疫情双重冲击下的行业困境。

当前关注点仍集中于美国传统紧密贸易伙伴国,尽管白宫决定对加墨两国商品新增 25% 关税政策延期 30 天执行,但已明确表示将继续推进该计划。

加拿大 77% 的出口商品销往美国,其他国家占比均不足 5%。为此,加拿大决定对美国产品加征 25% 的关税。墨西哥也表示将采取反制行动。

中方对 10% 产品关税实施反制。

关税上调似乎让很多专家感到意外。或许,这本不该。

《春天不是读书天》公映数年后,一位纽约地产大亨在拍卖会上败给日本竞拍者,随后公开表达了对关税政策的见解。

唐纳德 · 特朗普当时表示:“我坚信关税”,并提议对日商品加征 20% 关税。

本文作者

John Letzing

世界经济论坛数字编辑

]]>
IMF:2025年1月世界经济展望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4060.html Wed, 05 Mar 2025 21:00:19 +0000 //www.otias-ub.com/?p=1744060 预计,今年和明年全球增速将稳定保持在3.3%的水平,与疫情前大幅放缓的潜在增速大体一致。通胀正在下行,今明两年将分别下降至4.2%和3.5%,逐步回落至央行的目标水平,为货币政策进一步回归常态创造条件。这将有助于结束近年来包括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事件造成的全球性扰动,它们引发了四十年来最大的一次通胀浪潮。

虽然全球增长前景相比去年10月预测基本未发生变化,但各国的分化正在扩大。在发达经济体中,由于国内需求持续保持强劲,美国的经济增速高于此前的预测水平。我们将美国今年的增速预测值上调了0.5个百分点,至2.7%。

与欧元区相比,其经济增长预计仅小幅提升,由2024年的0.8%增至1%。主要挑战包括制造业等经济活动乏力、消费者信心不足及持续的能源价格压力。当前,欧洲天然气价格约为美国的五倍,远高于疫情前的两倍水平。

新兴市场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维持在4.2%和4.3%的水平。贸易摩擦与政策波动抑制了多国需求,但随着形势趋稳,经济复苏可期。

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差异部分源于周期性因素,如美国经济表现超出其潜在能力,而欧亚地区则未达预期。随着政策调整,这种周期性差异将逐渐消失。然而,美欧间的差距更多源自结构性因素,若不采取有效措施,这种差异将持续存在。得益于优越的商业氛围和深厚的资本市场,美国在生产力增长方面持续领先,特别是在科技领域。这种优势促使美国随时间积累更多投资回报,吸引更多资本流入,并增强美元地位,从而使其生活水平超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之下,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目前更类似于其他新兴市场。

2024年多国政权更迭导致经济政策存在较大变数。本研究基于近期市场动态及贸易政策波动(假设其影响为短期)进行预测,但未考虑当前热议的政策调整可能性。

短期内,多重风险或将加剧经济分化。欧洲经济增长放缓程度可能超预期,特别是当投资者对脆弱国家公共债务可持续性产生更深忧虑时。核心风险在于:经济活动疲软或使利率逼近有效下限,导致欧元区货币与财政政策空间双双受限;若此时财政整顿不力推高风险溢价,将进一步制约财政政策空间。

尽管难以量化评估美国新政府的政策调整,但其短期内或推升通胀,突破预期基准。宽松财政政策与监管放松等措施可能在短期内刺激需求并推升通胀,因其促使支出与投资快速上升。而关税提升及移民限制等举措则会产生负面供给冲击,造成产出下降并加大价格上行压力。

供需失衡或在美国引发新一轮价格波动,但其对短期经济产出的具体影响仍难以确定。通胀攀升或将阻碍美联储降息决策,甚至可能促使其上调利率,进而推高美元汇率并加剧美国贸易逆差。美元升值与紧缩货币政策叠加,或将导致金融市场趋紧,新兴经济体首当其冲。自11月大选后,美元已攀升约4%,市场对此早有预期。

近期风险可能加剧经济体间的分化。中期来看,美国财政刺激的正面效应或将减弱,若财政脆弱性增加,甚至可能转为负面。通过放宽监管减少行政束缚并促进创新,有望提升中期潜在增长率。过度放宽监管可能削弱金融安全网,加剧金融系统脆弱性,使美国经济陷入繁荣-衰退的恶性循环。同时,限制性贸易措施与严格的移民政策或将加剧中长期经济风险。

近期物价快速上涨后,若通胀再度反弹,可能导致预期失控,因当前企业和个人对维护实际收益更为敏感。相较于2017-2021年阶段,当前通胀预期已显著偏离央行既定目标,暗示通胀上行压力加剧。为此,货币政策应更具弹性与主动性,以遏制通胀预期失控;同时,宏观金融政策需保持审慎,防范金融风险积聚。

鉴于美元汇率对国内物价的传导效应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挑战可能更为严峻。通常,这些经济体应适时允许货币贬值,并调整货币政策以维持物价稳定。当通胀趋势严重偏离或面临金融风险时,采取资本管制或汇率干预具有积极作用,但这些措施不能替代必需的宏观政策调整,这与IMF的综合政策框架相吻合。

部分国家财政政策实施滞后或力度不足,导致债务状况难以稳定。当前首要任务是重建财政可持续性,防止错失时机,并构建充足缓冲以应对未来可能频发的大规模冲击。若相关措施未能及时实施,或将陷入市场信心丧失、融资成本攀升的困境,进而加剧经济调整压力。近期巴西金融市场承压,与2022年9月英国”迷你预算案”引发的市场动荡相似,反映出融资环境存在快速恶化的风险。

尽管大规模财政紧缩必然抑制经济发展,但各国在调整政策时应优先保障经济增速,建议减少非定向补贴而非压缩政府投资。为达成这一目的并缩小各国经济增速差距,各国需聚焦深层次结构改革以刺激经济。具体措施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增加财政收入、吸引投资、推动创新与市场竞争。

为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需强化多边合作机制建设。单边贸易保护措施如关税壁垒、补贴政策等,虽短期内或可提升本国竞争力,但难以持续改善经济发展状况。此类政策不仅无法有效调节国际收支失衡,还可能损害贸易伙伴利益,引发贸易摩擦,最终导致各国陷入更为被动的局面。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IMF《金融与发展》:未来的GDP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4025.html Wed, 05 Mar 2025 12:26:27 +0000 //www.otias-ub.com/?p=1744025 补充性衡量指标有助于评估地球的真实财富,并探究如何实现财富的可持续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世界上最受关注的统计指标之一。它是评估经济表现的基准,也是衡量国家实力的标尺;这个单一统计数据即使出现微小变化,也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影响。自从大约90年前诞生以来,GDP这个经济指标一直是制定经济政策的基石。

但它远远不够完美。GDP很难衡量福利。它统计的是一个经济体中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100美元无论用于购买音乐会门票还是打官司,价值都相同。它没有包括生活的大部分本质内容和我们最珍爱的事物——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令人惊叹的自然美景、孩童微笑的暖心时刻。这其中的许多都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尽管一些研究人员试图加以反映,包括通过《世界幸福报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等方式。

即使作为一项经济统计指标,GDP也是不完整的。它关注现在而忽视未来。今天的生产活动会耗尽资源并破坏地球环境,但GDP并不反映这些成本。两种补充性方法可以帮助建立能够显示经济活动是否可持续的衡量标准。

首先是计算国内生产净值(NDP)。它从生产价值中减去资本折旧(很快也将减去自然资源的耗竭),以更准确地反映国民收入的可持续性和我们未来的繁荣情况。第二种方法是计算综合财富。它提升了国家财富衡量指标,以关注我们是变得更富有还是更贫穷,以及我们将为子孙后代留下什么,其使用的定义远远超出“我们生产了什么”的范畴。

国内生产净值

虽然GDP衡量的是经济总产出,但用于生产这些产出的实体资本中的一小部分会因生产过程的损耗而损失。例如,工厂齿轮会损坏,机器也会停止运转。新配件会过时、被丢弃。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并加大对生产寿命更短的技术资产的使用,折旧的速度往往会加快。

NDP从GDP中减去这种折旧,从而反映经济活动对实体资本的双向影响——在创造新存量的同时降低旧存量。因此,它可以更好地显示出可以在当前和未来的消耗之间分配的资源。

并非所有国家都收集了准确衡量年度折旧所需的信息。即使如此,现有数据表明,平均而言,一国的NDP比其GDP低约10%至20%。

当然,实体资本并不是生产过程唯一可以耗尽的生产要素。今天用于生产的矿产资源(供发电站使用的化石燃料,或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制造中使用的稀土)明天将无法重新获得。因此,通过从生产价值中减去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来改进NDP的概念是有道理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展这项工作,这是对国际商定的经济活动衡量标准编制框架(即《国民账户体系》(SNA))更新工作的一部分。我们提议在将于明年完成的《国民账户体系》更新中调整NDP以反映不可再生资源耗竭的成本。考虑到不可再生资源的可用存量,这将是衡量未来收入流量的更佳方式。

更新后的核算标准对大多数国家的NDP所产生的影响将相对较小。但是,减去不可再生资源耗竭价值的新增要求将对严重依赖采矿和矿物提炼的国家产生更大的影响。这些国家的NDP可能会比GDP低30%以上。这一指标将能更好地显示这些国家的未来繁荣情况。

重要的是,经过改进的NDP衡量指标也将影响经济活动的增速,而经济增速通常比经济规模受到更密切的关注。资源开采加速带来的更高产出对总体增速的提振作用较小。

进一步的改进也值得考虑。例如,空气污染会降低劳动者的生产率,并直接影响经济体的生产潜力。更重要的是,空气污染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并缩短了寿命。温室气体排放会影响大气调节气候的能力。虽然我们可能想在NDP的概念中反映大气环境的恶化,但这并非易事。就温室气体而言,这尤其困难,因为温室气体的影响是全球性而非局部性的,并且会持续几个世纪。

当然,GDP仍将保持其作为衡量经济产出的首选指标的重要地位。但我们认为,更多的国家应该编制NDP统计数据,并在政策分析和决策中更多地使用这些数据。NDP应该通过增加一个急需的可持续性视角来补充GDP,而不是取代GDP。

综合财富

政策制定者已经开始认识到经济分析同时考虑流量和存量的重要性。各种危机告诉我们,不仅要关注预算赤字,还要关注政府债务;不仅要关注收入,还要关注个人或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不仅要关注经常账户逆差,还要关注国际储备。同样,不仅要考虑经济活动的指标,例如GDP或NDP,还要考虑财富的衡量标准。

今天财富的增加使我们在明天享受更高的消费。它会提高生活水平。财富的衡量标准应包括我们据以购买或生产新的商品和服务的所有资源。传统上,我们考虑金融资产和实体资本,但这是一种狭义的观点。正如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在其最近一次讲话中所说,“我们还认识到,必须建立超越传统GDP的更好的财富衡量标准,不仅重视所产生的资本,还重视自然、人和社会结构。”

这意味着拓宽我们的财富衡量标准,包括人力资本(教育和健康)、自然资本(矿产资源、可再生资源、生态系统、水)和社会资本(善治、公民意识)。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人力资本在全球综合财富中占比最大,达64%。实体资本占31%。剩下的由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本均分。

明年更新后的《国民账户体系》将重点关注国民账户中的财富衡量标准以及财富的分布情况。它将扩大自然资本(迄今为止主要局限于矿产财富)的定义,从而包括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此外,它将更加重视人力资本账户的编制,以作为国民账户主要序列的延伸。

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衡量财富,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清晰的指示信息,以建设一个对人类和地球都更有利的经济。

与时俱进

世界不断变化,经济统计数据也必须与时俱进。技术进步正在颠覆传统的工作方式,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新的《国民账户体系》将把数据产生的价值同时纳入GDP和NDP,从而更好地反映数字革命的影响。

在将新的形势变化纳入统计手册方面,我们决不能拖延。我们还必须更好地整合对以下方面进行衡量和分类的不同标准:经济表现;政府活动;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跨境流动;温室气体排放;其他。如果没有一套相互兼容的账户,那么几乎不可能构建对经济的清晰、一致和全面的观点,也就难以设计有效的政策来应对经济、环境和社会挑战。

我们并没有低估障碍。定义NDP和综合财富在概念和技术上都很困难。此外,我们的标准必须适用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和拥有不同产业结构的经济体。

然而,仅有国际公认标准是不够的。国家当局有责任编制在各国之间具有可比性的综合财富衡量标准,并将其用于决策。在收集数据并计算符合更高标准的国民账户方面,许多统计机构都面临困难。即便在我们朝着最终完成2025年《国民账户体系》的目标迈进之时,仍有相当多的国家尚未实施16年前(即2008年)达成的上一次更新的标准。

IMF决心克服这些困难。我们正在与其他国际机构、国家统计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密切合作,以建立概念上合理的标准。通过我们的能力建设活动(通常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我们正在帮助各国对GDP和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更可靠、更相关的估计,以便这些国家都拥有所需的数据来支持良好的政策制定。

随着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得到更广泛的认识,我们越来越不能仅关注生产统计数据。与此同时,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卫星图像等技术的发展,我们描绘更完整的经济和社会图景的能力也在提高。例如,我们现在可以将人工智能与卫星数据结合起来,以衡量生态系统的退化,从而帮助评估自然资本的价值以及人类对其产生的影响的成本。

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发展本国经济并提高其GDP。它体现了统计数据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但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一项统计数据而忽视所有其他统计数据。更全面地反映地球财富和人类福祉的补充性衡量标准也值得关注。

本文作者

伯特 • 克罗斯(Bert Kroese)

IMF的首席统计师兼统计部主任

]]>
联合国贸发组织:2025年1月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3708.html Tue, 04 Mar 2025 21:00:28 +0000 //www.otias-ub.com/?p=1743708 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增长11%,估计达到1.4万亿美元,但如果排除通过欧洲中转经济体的流动,则下降了8%。欧洲中转经济体通常充当投资到达最终目的地之前的转移中介,这一变化反映出世界正在努力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动态和持续的不确定性。

发达经济体:两种截然不同的局面报告表示,发达经济体经历了鲜明的对比。在美国并购增长80%的推动下,北美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了13%。美国从零开始建设的绿地项目投资价值激增了93%,达到了2660亿美元,这主要受到半导体大型项目的推动。英国的绿地投资也增长了32%,达到了850亿美元,意大利则实现了显著的71%的增长,达到了430亿美元。

然而,欧洲面临着急剧下降。排除中转经济体外,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45%,27个欧盟国家中有18个出现下降。德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60%,意大利下降了35%。

发展中经济体: 好坏参半

报告指出,在发展中经济体中,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2%,这是连续第二年出现下滑。这一下降威胁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而这些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融资。与201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时相比,2024年与此相关的投资下降了11%,其中农业食品、基础设施以及水和卫生领域的项目数量比2015年还少。

亚洲作为发展中地区中外国直接投资的最大接收方,其投资流入下降了7%。东盟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较为温和,增长了2%,达到了创纪录的2350亿美元。

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9%,巴西的投资流入减少了5%。然而,巴西、阿根廷和哥伦比亚的绿地项目数量和价值均有所上升,显示出未来复苏的潜力。尽管区域性项目出现疲软,墨西哥的外国直接投资仍增长了11%,展现了在更广泛挑战面前的韧性。

非洲表现突出,外国直接投资激增了84%,达到了940亿美元,主要受到埃及一个大型项目的推动。

展望未来:谨慎的乐观

报告指出,展望2025年,预计外国直接投资将适度增长,得益于融资条件的改善和并购活动的复苏。然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全球经济不稳定等风险与不确定性依然构成重大挑战。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世界金融论坛:2025年世界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3590.html Mon, 03 Mar 2025 21:20:52 +0000 //www.otias-ub.com/?p=1743590 回顾 2024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美联储重启降息周期,地缘政治冲突延续,“超级选举之年”增加市场不确定性,多国债务水平过高增加财政风险。展望2025年,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或重塑全球经贸格局,全球经济在中低速轨道上曲折前行,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性持续,亟须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进行研判。

回顾2024年,全球经济在多重风险挑战中曲折前行,复苏进程缓慢。地缘风险不断攀升,贸易碎片化加深,产业链与供应链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全球生产率持续下滑,2024年全球经济有所改善但增长乏力。根据IMF、世界银行统计,预计2024年全球 GDP 增速为3.2%,较2023年的2.6%小幅回暖。需求端:增速整体放缓,居民消费回落。主要经济体居民消费增速较 2023年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美国降低1.5%,中国降低 4.7%。利率波动走低,欧美多国进入补库存周期带动私人投资缓慢复苏;政府支出温和扩张,稳定宏观经济运行。供给端:制造业与服务业延续扩张趋势,体现供给韧性。全球制造业波动复苏,各国工业恢复表现分化明显。服务业稳定增长,逐步成为经济重要支撑点。全球粮食供给量下降,极端天气与地缘政治因素持续影响产粮大国发挥支柱作用。

展望 2025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处于低增长轨道。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2%,与2024年持平。从短期看,三方面因素制约全球增长。一是全球通胀下行趋势放缓,部分经济体面临通胀反弹风险。IMF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CPI 增速为4.3%,较2023年下降2.6个百分点,2025年全球 CPI增速在3.2%左右,较2024年下降1.1个百分点。二是全球债务规模扩大,债务风险上升。2024年11月,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6万亿美元。IMF 数据表明,2024年年底,全球公共债务达到10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 GDP 的93%,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升至100%。三是地缘政治持续紧张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升。

全球生产与消费成本抬高、国际贸易受阻,部分国家将商品、投资、科技、金融武器化,全球供应链更趋碎片化,增加供应商管理关系复杂性与运输协调成本,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从长期来看,两方面主要因素制约全球经济增长。一是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资本积累以及劳动生产率产生不利影响,随着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供给减少,潜在经济增长率面临下行压力。二是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生产率增长放缓的挑战,发达经济体生产率增速从1995年至2000年的1.4%骤降至新冠疫情后的0.4%,新兴经济体则从 2001年至2007年的2.5%下跌至 0.8%。IMF 预计,在缺少重大技术进步或结构性改革的情况下,2030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2.8%,全球经济增长缺乏内生动力。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英国阿斯顿·马丁:2024年中国市场销量暴跌49%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2906.html Thu, 27 Feb 2025 13:01:21 +0000 //www.otias-ub.com/?p=1742906 近日消息,在全球汽车行业加速电动化转型的背景下,英国豪华汽车品牌阿斯顿·马丁未能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宣布裁员5%,预计将节省约2500万英镑。销量方面,公司去年批发销量下降9%,其中中国市场销量同比暴跌49%,同时,债务总额达到11.6亿英镑,同比增长43%。

在与比亚迪、特斯拉、小鹏、蔚来等电动汽车领先企业的激烈竞争中,阿斯顿·马丁的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尽管电动化转型起步较晚,阿斯顿·马丁再次推迟了首款纯电动车型的上市时间。

此前,阿斯顿·马丁已与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 Motors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借助其先进技术为未来的电动跑车提供支持。

阿斯顿·马丁成为最新一家因电动汽车竞争滞后而宣布裁员的豪华汽车制造商。

自 快科技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2024年1月特斯拉欧洲销量同比下降45%至9945辆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2641.html Tue, 25 Feb 2025 12:07:04 +0000 //www.otias-ub.com/?p=1742641 在欧洲电动 汽车 车需求激增之际,特斯拉1月份在欧洲的销量却出现断崖式暴跌。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1月份特斯拉汽车注册量仅为9945辆,较去年同期的18161辆大降45%。而欧洲整体电动汽车销量激增37%,德国和英国增长最快。

 

特斯拉目前正忙于改造其最畅销车型Model Y SUV的生产线,同时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对欧洲的政治立场也引发争议。在去年美国大选成为特朗普的主要捐助者后,马斯克将目光投向欧洲,支持极右翼政党并抨击现任政府。除了炮轰德国和英国领导人外,马斯克还与特朗普一道贬低泽连斯基,并质疑这位乌克兰总统的民调支持率。

特斯拉上个月在德国的新车销量仅为1277辆,创下2021年7月以来单月最低。法国销量暴跌63%,创下2022年8月以来最差表现。

自 环球市场播报
]]>
韩国贸易部:2025年1月韩国科技产品出口同比下滑0.4%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230.html Thu, 13 Feb 2025 11:52:25 +0000 //www.otias-ub.com/?p=1741230

由于来自中国的需求在春节假期期间大幅下降,韩国科技产品出口一年多来首次出现下滑。韩国当局近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1月包括内存芯片、智能 手机和 电脑在内的科技产品出口较上年同期下滑了0.4%。

科技产品是韩国出口的产品中最赚钱的产品。韩国政府每个月都会发布专门针对这一领域的单独统计数据。去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对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生产的高带宽内存(HBM)的需求,令韩国的半导体销售出现了大幅增长。

不过,随着DeepSeek“低成本+高性能”开源模型引发对高端人工智能芯片需求前景的担忧,人们开始担心,对HBM的需求也可能会出现下滑。此外,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并大搞保护主义的背景下,人们担心全球贸易可能会在关税及贸易战的影响下降温,而这对依赖全球贸易实现经济增长的韩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自 智通财经

]]>
Descartes:2025年1月美国集装箱进口量248.7万标箱创同期新高 对华进口增长10.2%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0707.html Tue, 11 Feb 2025 13:11:08 +0000 //www.otias-ub.com/?p=1740707 赶在特朗普多次嚷嚷并威胁的“2.1关税日”前,美国1月份集装箱进口量正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根据知名供应链数据提供商笛卡尔(Descartes)的数据,1月美国海港的集装箱进口量为2487470万标准箱(TEU),同比增长9.4%,同时也超过了2022年创下的前一个1月进口纪录。

赶在特朗普多次嚷嚷并威胁的“2.1关税日”前,美国1月份集装箱进口量正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根据知名供应链数据提供商笛卡尔(Descartes)的数据,1月美国海港的集装箱进口量为2487470万标准箱(TEU),同比增长9.4%,同时也超过了2022年创下的前一个1月进口纪录。

报告称,这标志着美国海港处理的进口集装箱数据连续第七个月保持在240万标准箱左右,在此期间港口设法避免了严重拥堵,这与之前导致严重中断的激增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迹象显示,一些美国进口商在预期的新关税和其他潜在供应链中断之前抢购了一些商品。专家表示,近几个月来,从塑料玩具到机械零件等商品的价格都有所上涨。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本月初签署行政令,正式宣布自2月4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除此之外,特朗普还曾宣布对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进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但随后又将墨加关税暂停至了3月,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谈判。

整体而言,笛卡尔的数据显示,1月美国海港处理的来自中国的集装箱数量出现了猛增。

美国当月从中国的进口量为997909个TEU,同比增长10.2%,环比也增长了10.6%。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美国海港所有进口集装箱处理量的四成。

报告指出,这一增长是由于进口商抢在最近宣布并实施的对华关税前敦促发货,同时农历新年效应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通常会推动假期前出货量增加。笛卡尔在报告中表示,这给进口商带来了不确定性,并可能扰乱未来几个月的贸易流。

笛卡尔行业战略总监Jackson Wood指出,“新关税和潜在关税的影响,加上中国农历新年因素,导致1月份美国集装箱进口量增加。这些贸易政策发展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人们对进口成本上升和供应链中断的担忧。随着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企业和消费者都可能面临物价上涨和市场长期波动的风险。”

报告显示,美国1月来自中国集装箱的商品类别主要包括了:HS-94(家具、床上用品等)、HS-39(塑料及其制品)和HS-84(锅炉、机械等)。

除了中国外,1月来自越南的集装箱进口量增长也较为明显,来自德国的集装箱数量则大幅减少了17%。

自 财联社

]]>
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全球合作晴雨表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8841.html Thu, 23 Jan 2025 22:00:16 +0000 //www.otias-ub.com/?p=1738841 最新发布的晴雨表重点揭示了全球合作正处于关键时刻。根据报告的分析,在延续了十年的积极态势和超越疫情前的水平之后,全球合作整体上已陷入停滞。

晴雨表的“和平与安全”支柱得分在过去七年中急剧下降,这是因为不断加剧的地缘政治竞争和冲突极大破坏了全球集体安全。过去一年,在中东、乌克兰和苏丹等地区危机的推动下,地缘政治冲突以及由此带来的人道主义危机达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

后冷战时代大体平稳的合作秩序正被愈加分裂的格局取代,但从气候行动到技术治理,各项紧迫挑战的解决方案仍然相互依赖。这份研究显示,虽然面临全球安全危机,但多个领域的合作仍在继续,包括疫苗分发、科学研究、可再生能源开发等,这些为未来合作树立了榜样。

“和平与安全”支柱的表现近年来大幅退步,但晴雨表其他四大支柱仍然保有韧性,并展现出了新的国际合作机会:

创新与技术:在半导体等前沿科技领域,地缘政治的竞争在加剧,但全球技术与创新合作在2023年却继续推进,这部分归功于全球经济的数字化。全球合作推动了新技术的应用、关键矿产供应的强势爬升和锂电池价格的相应下跌,以及学生流动性的反弹。但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带来的快速颠覆正在重塑全球格局,增加了出现地缘战略竞争新前沿甚至“人工智能军备竞赛”的可能性。要想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释放技术的巨大潜力,合作式领导力和包容性战略将成为关键所在。

气候与自然资本:为了实现气候目标而开展的合作在过去一年有所加强,太阳能、风能和电动车等低碳技术的资金流和贸易都有增加。然而,随着全球排放量的持续增加,我们亟需采取行动来实现净零目标。加强全球合作必不可少,有助于推广技术和保障资金需求,到2030年实现气候目标。

卫生与健康:包括预期寿命在内的一些健康指标在疫情之后持续改善,但和2020年之前相比,总体进展在放缓。跨境援助和药物研发活动减少,卫生用品贸易和国际监管合作停滞,但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等多项卫生指标仍然良好。鉴于健康风险增加和人口老龄化,领导者应当投资加强全球合作,提振公共卫生和可持续健康体系。

贸易与资本:2023年,涉及商品和服务、贸易、资本和人员流动的指标出现了喜忧参半的结果。商品贸易下降了5%,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放缓,而全球碎片化继续减少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然而尽管如此,全球服务、资本和人员流动仍然展现出韧性。外国直接投资激增,半导体和绿色能源等战略性部门的情况尤其明显。与此同时,劳动力迁移和汇款强势反弹,超过了疫情之前的水平。

展望未来,即便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领导者仍需探寻合作路径,因为具体的成果对于维持公众信任和支持十分重要。报告总结强调了发挥适应性和解决方案驱动型领导力、应对全球动荡局势的迫切性。领导者如果转而采取合作式解决方案,就能重建信任、推动有意义的变革和释放新机遇,共同实现进步和提升韧性,有效应对未来数年的复杂形势。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1月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8320.html Wed, 22 Jan 2025 22:00:41 +0000 //www.otias-ub.com/?p=1738320 全球经济将在2025年面临重大挑战,56%的受访首席经济学家预计经济形势会走弱。只有17%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形势会改善,但也指出关键地区的不确定性会增加,并认为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采取谨慎的政策措施。

美国经济似乎会在短期内得以提振——44%的首席经济学家预测美国经济将在2025年实现强劲增长,这一比例远高于去年8月受访之时的15%——但未来一年其他大型经济体的前景仍然没那么乐观。欧洲将连续第三年成为增长最乏力的地区,近四分之三(74%)的受访者预计欧洲增长疲弱或非常疲弱。与此同时,随着消费需求放缓和生产效率走低,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预计会减弱,进一步体现了全球复苏的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

美国经济:短期有动力,长期需谨慎

这份新发布的报告强调了近期美国总统大选的重要性,61%的首席经济学家认为大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是一次短期的干扰,而是代表着一种长期的转变。贸易、移民、放松监管、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领域预计会迎来重大变革。首席经济学家对2025年美国增长前景的乐观看法符合其对于近期激励措施和工资上涨的期待。但是,这些经济学家对风险依然保持清醒,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预计公共债务(97%)和通胀(94%)水平会上升。

全球一体化面临更大压力

除了全球增长前景趋缓外,《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报告还揭示了世界经济的相互关联性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绝大多数受访者(94%)预计未来三年商品贸易会进一步分化,59%的受访者认为服务贸易也会出现类似的趋势。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者相信劳动力流动性会面临更大障碍,而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指出技术转让和数据传输将面临更多限制。金融行业将成为一个显著的例外,仅不到一半的受访者(48%)预计分化会加剧,这可能体现了跨境资金流动在现代经济中的关键作用。但是,国内和国际政治动态、供应链重组和安全问题正日益凸显。这些变化可能会在未来三年推高企业经营和消费成本。为了应对日益分化的全球经济,企业采取的对策可能包括重组供应链(91%)、实施区域化运营(90%)和聚焦核心市场(79%)。

贸易展望:应对上升的压力

近半数(48%)的首席经济学家预计2025年全球贸易量会增加,凸显了全球商业的韧性。但是,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大国之间和全球范围的贸易冲突会加剧。保护主义成为推动全球贸易格局持续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他重要因素包括冲突、制裁和对国家安全的担忧等。约82%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三年贸易区域化会进一步增强,并会逐渐从商品贸易影响到服务贸易。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世界银行:2025年1月全球经济展望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7832.html Sun, 19 Jan 2025 22:00:05 +0000 //www.otias-ub.com/?p=1737832 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尽管发展中国家贡献了全球60%的经济增长,但其在21世纪第一个季度(2000-2025年)的长期增长前景预计将是自2000年以来最弱的。即使全球经济在未来两年趋于稳定,发展中国家在追赶发达经济体收入水平方面的进展也将放缓。

报告预测,2025年和2026年全球经济将分别增长2.7%,与2024年持平,通胀和利率将逐步下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预计在未来两年也将保持在4%左右。然而,这一表现将弱于疫情前的水平,且不足以推动减贫和实现更广泛的发展目标。

这是世界银行首次系统评估发展中国家在21世纪第一个季度的经济表现。报告发现,在21世纪的前十年,发展中国家经历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快的经济增长。然而,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增长势头逐渐减弱。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放缓:发展中国家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占GDP的比例仅为21世纪初的一半。2024年新增的全球贸易限制措施是2010-2019年平均水平的五倍。因此,整体经济增长从2000年代的5.9%下降到2010年代的5.1%,再到2020年代的3.5%。自2014年以来,除中国和印度外,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增长率比富裕经济体低0.5个百分点,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比本世纪初显著提升。它们占全球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25%上升到目前的约45%。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也有所增加:超过40%的商品出口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是2000年比例的两倍。发展中国家还成为全球资本流动、汇款和发展援助的重要来源:2019年至2023年间,它们占全球汇款总额的40%,高于本世纪初的30%。

因此,这些经济体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和发展结果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例如,中国、印度和巴西这三个最大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每提高1个百分点,往往会在三年内使其他发展中国家的GDP累计增长近2%。然而,这种影响仅为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这三大经济体增长影响的一半。简而言之,发展中国家的福祉仍然与这三大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密切相关。

报告指出,未来两年发展中国家可能面临严峻的逆风。全球政策的高度不确定性可能削弱投资者信心并限制资金流动。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可能抑制全球增长。持续的通胀可能推迟预期的降息。然而,全球经济也可能表现优于预期,尤其是如果其最大引擎——美国和中国——能够重拾增长动力。在中国,额外的刺激措施可能提振需求。在美国,强劲的家庭支出可能推动经济增长超出预期,从而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积极影响。

报告认为,尽管面临逆风,发展中国家仍有许多选择可以改善其增长前景。通过正确的政策,这些经济体甚至可以将一些挑战转化为重大机遇。解决基础设施需求、加快气候转型和改善人力资本,不仅可以提升增长前景,还有助于实现气候和发展目标。与此同时,所有国家都应共同努力,在多边机构的支持下加强全球贸易治理。

东亚与太平洋地区:预计2025年经济增长将放缓至4.6%,2026年进一步降至4.1%。

欧洲与中亚地区:预计2025年经济增长将放缓至2.5%,2026年回升至2.7%。

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预计2025年经济增长将小幅上升至2.5%,2026年增至2.6%。

中东与北非地区:预计2025年经济增长将加速至3.4%,2026年进一步增至4.1%。

南亚地区:预计2025年经济增长将上升至6.2%,并将在2026年保持这一增速。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预计2025年经济增长将稳定在4.1%,2026年增至4.3%。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招商银行:2025中国银行个人金融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7876.html Sun, 19 Jan 2025 21:00:57 +0000 //www.otias-ub.com/?p=1737876 回顾篇:2024年世界百年变局继续演进,美欧通胀下行,央行开启降息周期,全球资产迎来曙光。全球股市普遍上涨,美股迭创历史新高,中国股市定位调整,政策加力信心提振,市场筑底成功。黄金进入主升浪,中债牛市继续,美债熊尾徘徊,铜铝上涨原油微跌,美元又现一枝独秀,非美分化,人民币指数保持稳定。我行策略积极应对,过去六年战略配置绩效极佳,抓住 15次战术配置机会,战略配置与战术择时阿尔法凸显。

宏观篇:2025年,全球仍在复苏通道,通胀回落但仍不确定,美元降息继续推进,中美或迎宽松共振。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积极有为,CPI 有望温和上行,PPI 触底回升或转正。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财政政策更加积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美国经济逐渐回归“常态”,面临“特朗普不可能三角” 挑战,“不确定性”升温。欧洲经济通胀下行降息推进,延续弱势复苏格局。

权益篇:2025年美元降息持续推进,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创新支持股市货币市场工具,封堵股市下行空间。中国资产估值优势明显,海内外投资者增配A股成为可能。中国股市定位调整,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政策开弓没有回头箭,投资者信心提振,慢牛格局正在形成,2025年A股锦绣未央。中国港股进入技术性牛市,基本面和流动性双重改善,有望迎来业绩改善和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美国股市,对利好过度反应而对风险因素反应不足,特朗普不可能三角或加剧资产波动,耐心等待风险释放再视情况配置。欧洲、日本股市或表现一般,英股表现或优于欧股,新兴市场虽受益流动性宽松,但受特朗普政策影响表现分化。

债劵篇:基于美国通胀趋势向下和经济软着陆预期,美联储降息继续推进,预计降息50—100个基点,美债票息高、汇率稳,配置价值较高。中国经济温和复苏但基础不牢固,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债市利率中枢大概率继续下移,化债持续推进,降准降息仍有空间,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区间为1.4%~1.9%,中债牛市或意犹未尽。

外汇篇:全球通胀下行经济增长疲弱,降息继续推进,美国经济大概率软着陆,非美经济表现各异,非美货币或继续分化。

美国经济下行但强于欧洲经济,特朗普关税政策支撑美元强势,美元中枢或将上移。非美货币中英镑、澳元因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小,货币政策偏鹰汇率略强于欧元、加元、日元。人民币,内部政治经济稳定但外部冲击扰动或延续双向波动。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日本地震调查小组:南海海槽30年内发生8级以上地震概率达80%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7794.html Sun, 19 Jan 2025 13:01:16 +0000 //www.otias-ub.com/?p=1737794 近日日本地震调查小组警告称,未来三十年内南海海槽发生“特大地震”(即8级及以上)的概率已经提升至80%,其中北海道的根室市沿岸及宫城县沿岸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更高。

这是日本时隔不到半年再发“特大地震”警告,去年8月,日本宫崎县附近海域发生7.1级地震后,由于担心影响附近的南海海槽,日本气象厅发布了有史以来的首个巨大地震警报。

据了解,地震与板块运动息息相关,由于板块间的拉伸、挤压、碰撞,它们的边沿就发生了地震。

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边界上,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上,这种类型的地震叫板内地震,可以说地震与板块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日本地震频发,与日本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组成,日本列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按照地质板块学说,太平洋板块比较薄,密度比较大,而位置相对低一些。当太平洋板块向西呈水平移动时,它就会俯冲到相邻的亚欧板块之下。

这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其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从而产生火山爆发和地震等现象,日本成为地震多发地的原因是该国地表下方有好几个板块在这里交汇。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边缘,这一全长4万公里的地震带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板块移动剧烈。

自 快科技

]]>
多邻国:2025年1月美国汉语学习者数量同比增长216%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7294.html Fri, 17 Jan 2025 14:51:52 +0000 //www.otias-ub.com/?p=1737294

知名语言学习平台“多邻国”(Duolingo)的股价周四大涨6.82%,原因是注册学习中文的用户数量大幅增加。该公司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1日至今年1月13日期间,使用其程序学习汉语普通话的美国用户数量较上年同期激增近216%。

多邻国表示,该应用程序中最受欢迎的语言之一西班牙语的学习者数量在同一时期增长了40%。

多邻国提供42种语言的在线和移动课程。其网站显示,Duolingo有4880万西班牙语学习者。法语是该应用程序中第二受欢迎的语言,拥有2730万用户,而中文以1070万用户排名第八。

多邻国的股价去年上涨了43%,超过了纳斯达克29%的涨幅。

自 环球市场播报

]]>
Janco Associates:2024年美国IT失业持续 全年流失22300个岗位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7284.html Fri, 17 Jan 2025 14:50:52 +0000 //www.otias-ub.com/?p=1737284 在科技行业工作曾经是一个利润丰厚、机会众多的职业,但近来情况发生了变化。 一份新的报告显示,2024 年美国 IT 就业市场连续第二年下滑,唯一令人欣慰的是下滑幅度没有 2023 年那么严重。

根据技术咨询公司Janco Associates的报告,在过去两年中,美国有近71000个IT职位被裁撤。 其中大部分,也就是 48600 个是在 2023 年流失的,而 22300 个是在 2024 年流失的。

这些流失背后的最大因素是裁员和人工智能。 Layoffs.fyi 显示,去年有 152264 名科技行业员工受到影响,比 2023 年的 264200 人有所减少。

今年才刚刚过去几周,我们就已经看到了更多的裁员: 微软刚刚表示它正在多个部门裁员,裁员人数尚未透露。 此外,微软还在进行基于绩效的单独裁员,Meta也在这样做–尽管在这些情况下,这些职位往往会在稍后由新员工填补。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有目共睹。 数据录入员、管理员和客户服务顾问等许多职位正在实现全自动化,完全消除了人为因素。

受到人工智能影响的不仅仅是低端工作。 今年 10 月,Google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示,该公司正在创建的新代码中,有 25% 是由人工智能编写的。

Janco 首席执行官 M Victor Janulaitis 认为,这一切的好处在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IT 专业人员以及包括安全专业人员在内的其他一些职位仍然需求旺盛。

Janulaitis补充说:”IT组织中不再有秘书、数据录入操作员、行政监控员和大量的服务台工作人员。相反,新的角色是数据架构师、人工智能开发人员、电子商务专家以及类似的角色”。 这些发现进一步强调了 IT 专业人员在其技能组合中增加一些人工智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CompTIA 最近发布的另一份报告发现,12 月份的技术失业率降至 2%,为 2023 年 11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当月的全国失业率保持不变,为 4.1%。 不过,科技行业所有职位的就业人数减少了 6117 人。

CompTIA 指出,最受欢迎的不需要四年制学位的工作岗位是网络支持专家(85% 的列表中没有此要求)、技术支持专家(72%)和计算机程序员(54%)。

自 中文业界资讯站

]]>
WTO:2024年世界贸易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7090.html Wed, 15 Jan 2025 22:00:29 +0000 //www.otias-ub.com/?p=1737090 世界贸易组织(WTO)2024年版《世界贸易报告》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自30年前WTO成立以来,贸易在缩小经济体之间收入差距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份旗舰出版物还分析了贸易收益在各经济体内部人群中的分配趋势,并强调需要制定一项将开放贸易与支持性国内政策相结合的综合战略。

报告通过数据展示了国际贸易如何促进全球经济更具包容性,确立了贸易参与与缩小经济体之间收入差距之间的紧密联系。从1996年到2021年,贸易占GDP的比重与中低收入经济体的更快增长显著相关,使其人均GDP逐渐接近高收入经济体的水平。

此外,加入WTO及其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使成员之间的贸易平均增长了140%,而经历严格WTO入世谈判的经济体在其入世期间的经济增速平均快1.5个百分点。分析进一步表明,1995年至2020年间贸易成本的降低使中低收入经济体与高收入经济体的收入趋同速度加快了20%至35%。

与普遍看法相反,报告基于对157个经济体的2021年基尼不平等指数和贸易开放指数的比较,发现贸易开放与国内收入不平等之间的相关性较弱。尽管收入不平等仍然很高,但它与贸易和进口竞争并无系统性关联。

报告还强调了挑战,指出许多贸易参与度低且高度依赖大宗商品的经济体被落下了。1996年至2021年间,人均收入增速低于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的中低收入经济体占全球人口的13%,主要集中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这些落后的经济体通常国际贸易参与度较低,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较少,更依赖大宗商品,出口产品的复杂性较低,且贸易伙伴较少。

报告强调,需要制定一项综合战略,将开放贸易与支持性国内政策相结合,以使贸易更具包容性。这些政策包括职业培训、失业救济、教育以培养更具技能和流动性的劳动力,确保消费者从低价中受益的竞争政策,可靠的基础设施,以及运转良好的金融市场。降低贸易成本、弥合数字鸿沟,以及更新WTO规则以反映服务、数字和绿色领域贸易日益增长的重要性,都是至关重要的。更大程度的国际贸易合作对于应对未来贸易关键领域的不断变化的挑战也是必要的。国际组织之间更好的协调有助于利用贸易政策与补充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并增强它们对经济体之间和内部包容性的影响。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中国科学院:2024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 人为气候变化加剧事件强度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7129.html Wed, 15 Jan 2025 12:35:37 +0000 //www.otias-ub.com/?p=1737129

从美洲到非洲,2024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研究表明,这些事件因气候变化的加剧而更为严重,迫切需要更好的预测和应对措施以挽救生命并减轻影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联合研究分析了2024年的主要气候事件,包括强降雨、洪水、热带气旋和干旱。

研究探讨了这些事件的潜在成因、气候变暖的作用以及全球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紧迫性。研究结果发表在《大气科学进展》(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上。

研究指出,大多数极端天气事件都具有显著的随机性,因为它们受到短期天气波动的影响,并在特定的天气模式下发生。当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等大规模气候驱动因素干预区域天气模式时,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概率会显著提高

2024年许多极端降雨和干旱事件与厄尔尼诺相关的大气配置密切相关。然而,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并不能完全解释所有个别事件。从气候变化的归因研究来看,自工业化以来,人为气候变化加剧了许多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热带气旋和干旱)的强度,从而增加了社会经济损失。

研究人员强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的方式包括直接改变导致极端事件的物理过程,以及间接影响天气模式、大规模气候驱动因素和基线条件。人为变暖增加了大气湿度和蒸发需求,进一步加剧了极端降雨和干旱的可能性。

研究团队指出,目前对极端事件的观测与模拟之间的不一致性限制了归因研究的准确性。这一挑战强调了改进极端事件归因的必要性,特别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更精准的归因研究将为灾后恢复和未来防灾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
JLL:预计2029年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将翻倍 AI发展致电力供应面临挑战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7137.html Wed, 15 Jan 2025 12:34:44 +0000 //www.otias-ub.com/?p=1737137

根据 JLL 的一份最新报告,数据中心预计将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到 2029 年,其电力需求将翻一番。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及云服务的不断扩展推动了该行业的扩张,这正在考验能源行业的极限。 一些专家认为,到2027年,一半的新部署人工智能服务器可能会遇上电力不足的困境。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用事业公司和电力开发商的运营时间表往往大相径庭。 大多数大型发电厂的建设和试运行需要数年时间,而那些部署较快的发电厂,如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厂,则因等待并网时间过长而受阻。

报告称,使问题更加复杂的是,数据中心往往集中在某些地区。 这种集中有可能使当地电网不堪重负。 公用事业公司一直在奋力追赶。 通常情况下,它们倾向于提前数年甚至数十年进行规划,预期需求会以较慢的线性速度增长。 人工智能爆炸性的电力需求使许多计划陷入混乱。

因此,许多数据中心开发商和运营商开始直接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商和核电初创企业签订协议。例如,Google已经开始了价值 200 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为多个大型数据中心供电。 这家科技公司还与核电初创企业凯罗斯(Kairos)签订了一份合同,将在本十年末提供价值 500 兆瓦的无碳电力。 同样大力投资于可再生能源的微软公司正在与电力供应商 Constellation 合作,重启位于三里岛的核反应堆,该反应堆已于 2019 年关闭。 数据中心公司 Switch 与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支持的核电初创公司 Oklo 签订了一份协议,到 2044 年将提供高达12 千兆瓦的电力。

报告指出,供需匹配将是一项挑战。 虽然大多数数据中心都选址在主要城区附近,但在这些地方建造核反应堆,无论规模有多小,都更具挑战性。 可再生能源往往更容易获得许可,但需要更多土地。 核电和可再生能源都需要新的输电线路,而这些线路的建设也需要数年时间。

自 中文业界资讯站

]]>
ESCAP:2024-2025年亚太地区外国直接投资趋势与展望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6627.html Mon, 13 Jan 2025 21:30:51 +0000 //www.otias-ub.com/?p=1736627 简报在对商品和服务贸易、优惠贸易协定及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趋势与前景进行分析后指出,2024年亚太地区的实际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达到3.4%和3.6%,远超全球1.8%和2.2%的增长率。该地区在全球名义出口与进口中的份额分别升至38.9%和36.7%,进一步凸显了贸易扩张的优势。

在亚太地区内,东南亚次区域以5.8%的实际增长率领跑,而太平洋次区域的出口略有下降。区内贸易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占该地区总出口的近六成,反映了供应链在地缘政治和结构性变化中的重新调整。

然而,简报同时指出,主要经济体复苏放缓及潜在的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可能对2025年的增长前景构成挑战。亚太经社会预测,2025年区域实际商品出口增速将在2.7%至3.5%之间,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将高于发展中经济体。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联合国:2025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6438.html Sun, 12 Jan 2025 04:18:21 +0000 //www.otias-ub.com/?p=1736438 联合国周四发布的旗舰报告《2025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指出,2025 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保持在 2.8%,与2024年持平。尽管全球经济展现出了一定的韧性,经受住了一系列相互叠加的冲击,但由于投资疲软、生产率增长乏力和债务高企,全球经济增长率仍低于新冠疫情前 3.2%的平均水平。

报告指出,通胀下降和许多经济体持续实施的货币宽松政策可能在 2025 年为全球经济活动带来适度提振。然而,不确定性依然显著,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贸易紧张局势以及世界多地高企的借贷成本构成了主要风险。这些挑战对于低收入的脆弱国家尤为严峻,可能会进一步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

各地经济增长前景各异

由于劳动力市场疲软和消费支出放缓,美国的经济增长预计将从 2024 年的 2.8%放缓至 2025 年的 1.9%。欧洲经济预计将温和复苏,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从 2024 年的 0.9%上升至 2025 年的 1.3%,这主要得益于通胀缓解和劳动力市场的韧性,但财政紧缩和生产力增长乏力、人口老龄化等长期挑战仍 将对经济前景构成压力。

2025 年东亚经济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4.7%,这得益于该区域强劲的私人消费,其中中国预计实现稳定增长,增长率为 4.8%。南亚预计仍将是增长最快的区域,在印度 6.6%的强劲增长率推动下,预计 2025 年 GDP 增速将达到 5.7%。

非洲的增长预计将从 2024 年的 3.4%小幅上升至 2025 年的 3.7%,主要得益于埃及、尼日利亚和南非等主要经济体的复苏。然而,冲突局势、偿债成本上升、就业机会缺乏以及气候变化影响加剧,都对非洲的经济前景构成了压力。

贸易反弹和货币宽松

得益于亚洲制造品出口情况的改善和强劲的服务贸易,全球贸易在 2024年反弹3.4%,预计将在2025年增长3.2%。然而,贸易紧张局势、保护主义政策以及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仍然是影响前景的重大风险。

全球通胀率预计将从 2024年的 4%下降到 2025 年的 3.4%,从而为家庭和企业带来一定的缓解。随着通胀压力继续减轻,预计主要央行将在 2025 年进一步降低利率。

偿债负担沉重和食品通胀加剧带来的威胁

对发展中经济体而言,全球金融环境的宽松有助于降低借贷成本,但资本获取依然不均衡。许多低收入国家仍面临着沉重的偿债负担和有限的国际融资渠道。报告强调,各国政府应抓住宽松货币政策创造的财政空间,优先投资于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关键的社会领域。

尽管全球通胀有所缓解,但食品通胀依然居高不下,2024年近半数发展中国家的食品通胀率超过5%。这加剧了低收入国家的粮食不安全状况,这些国家已经面临极端天气事件、冲突和经济不稳定的挑战。

关键矿产:加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

报告强调了关键矿产在能源转型中的潜力,如锂、钴和稀土元素,以及在许多国家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潜力。

对于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对关键矿产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其促进增长、创造就业和增加用于可持续发展投资的公共收入提供了独特的机遇。然而,报告警告,治理不善、不安全的劳工做法、环境退化以及过度依赖动荡的商品市场,都可能加剧不平等并损害生态系统,从而破坏长期发展成果。

呼吁采取大胆的多边行动

报告呼吁采取大胆的多边行动,解决债务、不平等和气候变化这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危机。报告强调,各国政府必须避免采取限制性过强的财政政策, 而应重点调动对清洁能源、基础设施以及卫生和教育等关键社会领域的投资。

报告指出,对于管控与关键矿产相关的环境、社会和经济风险,加强国际合作也至关重要。需要统一的可持续性标准、公平的贸易做法以及技术转让,以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负责任地、公平地利用这些资源。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ECSAP:2024-2025年亚太地区优惠贸易协定趋势与发展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6128.html Thu, 09 Jan 2025 21:30:57 +0000 //www.otias-ub.com/?p=1736128 亚太地区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签订优惠贸易协定(PTA)的最大贡献者,占全世界生效的PTA近60%。这些协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并且越来越多地涵盖了数字贸易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议题。

亚太地区错综复杂的贸易协定网络目前包含至少一方位于亚太地区的374个PTA。其中,229个已经生效,27个已经签署但等待批准,100个正在谈判中。

2024年1月至12月期间,签署了八项新的自由贸易协定(PTA),另有十一项正在谈判中。这些新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大多为与区域外经济体签订的双边协议。双边方式反映了对定制化和灵活贸易及投资条款日益增长的偏好,这增加了现有协定错综复杂的局面。选择新的合作伙伴突显了向多元化贸易关系的战略转变,旨在寻求更具韧性的供应链。

PTA伙伴之间的贸易占亚洲和太平洋经济体总贸易的大约一半,即出口的50%和进口的53%。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趋势主要由东亚和东北亚以及东南亚推动,这些地区积极谈判贸易协定。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ESCAP:2024-2025年亚太地区商品和服务贸易展望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5674.html Tue, 07 Jan 2025 21:30:04 +0000 //www.otias-ub.com/?p=1735674 2024年亚太地区的实际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达到3.4%和3.6%,远超全球1.8%和2.2%的增长率。该地区在全球名义出口与进口中的份额分别升至38.9%和36.7%,进一步凸显了贸易扩张的优势。

在亚太地区内,东南亚次区域以5.8%的实际增长率领跑,而太平洋次区域的出口略有下降。区内贸易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占该地区总出口的近六成,反映了供应链在地缘政治和结构性变化中的重新调整。

然而,简报同时指出,主要经济体复苏放缓及潜在的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可能对2025年的增长前景构成挑战。亚太经社会预测,2025年区域实际商品出口增速将在2.7%至3.5%之间,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将高于发展中经济体。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言论NPO:2025年初调查显示87.7%中国受访者对日本印象不佳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5499.html Sun, 05 Jan 2025 13:53:45 +0000 //www.otias-ub.com/?p=1735499

近日消息,你对日本的印象好吗,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都不是太好。日本民间非营利团体“言论NPO”与中国国际传播集团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87%中国人对日本印象不好,比例史上第2高。有趣的是,回答对日本印象“不好”的中国受访者达87.7%,比2023年实施的上次调查上升了24.8%。

不过,回答对中国印象“不好”的日本受访者合计为89%,相较于上次调查下降3.2%。

舆论调查还发现,作为了解日本的相关信息来源,微博及抖音等社交网络(SNS)排名靠前。

在这之前,日本方面表示,表示针对中国公民签证的放宽措施。具体包括设立有效期10年的旅游签证,并将团队旅行签证的可停留天数从15天延长至30天,以促进中日两国的经济与人文交流。上述放宽措施预计在准备完成后于2025年春季开始实施。

自 快科技

]]>
韩国行政安全部:2024年韩国新生儿增至24.2万人 9年来首现正增长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5500.html Sun, 05 Jan 2025 13:51:41 +0000 //www.otias-ub.com/?p=1735500 韩国政府部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2024年新生儿人数超过24万,9年来首次正增长。按韩联社说法,对于已进入“人口紧急状态”的韩国来说,这次新生儿人数出现反弹实属罕见。韩国行政安全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新生儿人数为24.2万,比前一年增长3.1%。韩国去年总人口为5121.7万,连续5年呈减少趋势。

韩国政府部门1月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2024年新生儿人数超过24万,9年来首次正增长。按韩联社说法,对于已进入“人口紧急状态”的韩国来说,这次新生儿人数出现反弹实属罕见。韩国行政安全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新生儿人数为24.2万,比前一年增长3.1%。韩国去年总人口为5121.7万,连续5年呈减少趋势。

行政安全部一名官员说,虽然韩国总人口连续5年减少,但9年来新生儿人数首次增加是“积极迹象”。该部门表示,为维持出生率升高的势头,相关机构必须合作改善育儿环境,制定多方面支持措施。

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研究员李相林(音译)分析,韩国新生儿人数出现反弹,可能与韩国“回声婴儿潮”一代进入婚育年龄有关。“回声婴儿潮”指“婴儿潮”一代所生子女,大多出生于1991年至1996年。

根据韩国政府相关数据,韩国1991年出生人口为70.9万,较前一年增加约6万。此后两年,该国出生人口也维持在70万左右。

李相林预计,随着1991年以后出生人口进入适婚年龄,韩国出生率回暖的趋势将维持两年左右。

最新统计数据同时显示,韩国人口呈现“单人户”占比高、向首都圈集中等特点。单人家庭占全国家庭总数的41.97%,远高于两人至四人家庭。

]]>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2024年韩国全年出口额创6838亿美元历史新高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5049.html Thu, 02 Jan 2025 12:27:15 +0000 //www.otias-ub.com/?p=1735049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半导体出口的强劲增长,韩国2024年出口同比增长8.2%,达到683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2022年6836亿美元的前纪录。从行业来看,半导体出口同比增长43.9%,达到141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超过了2022年创下的1292亿美元的前纪录。

尽管全球半导体价格整体下降,但对包括高带宽存储 芯片在内的高端产品的强劲需求推动了出口的强劲表现。

汽车出口微跌0.1%至708亿美元,因下半年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罢工造成生产中断。

此外,生物保健产业的出口也因生物仿制药的强劲表现,比去年同期增长13.1%,达到151亿美元。

从目的地来看,对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出口增长了6.6%,达到1330亿美元,主要受芯片、石化产品和移动设备的出口带动。

对美国出口增长10.5%,达到1278亿美元,连续第七年创下年度新高。

对东南亚出口增长4.5%,至1,140亿美元。

2024年12月,韩国出口同比增长6.6%,达到613.8亿美元,连续第15个月同比增长。

其中,芯片出口跃升41.5%,至145亿美元,创下单月新高。汽车出口下降5.3%至60亿美元,石化产品出口增长1.8%至39亿美元。

按目的地划分,12月对中国出口同比增长8.6%至118亿美元,对美国出口增长5.5%至119亿美元。

自 环球市场播报

]]>
2024年全球500大富豪财富增1.5万亿美元 科技巨头占43%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5055.html Thu, 02 Jan 2025 12:26:49 +0000 //www.otias-ub.com/?p=1735055 全球最富有的500人在2024年正变得更加富有,埃隆·马斯克、马克·扎克伯格和黄仁勋带领这群亿万富翁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净资产总额达到10万亿美元!

美国科技股的顽强反弹,对三人的财富以及拉里•埃里森、杰夫•贝佐斯、迈克尔•戴尔以及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的财富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仅这八位科技巨头今年的财富就超过了6000亿美元,在彭博亿万富翁指数(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追踪的500位最富有人士1.5万亿美元财富增长中,占据43%的比例。

不过,在2024年,由于向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连任支持,马斯克成为了所谓的“第一伙伴”,并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他与即将上任的总统的密切关系帮助他的公司增加了价值,包括特斯拉(TSLA.US)、SpaceX和x AI。他的财富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421亿美元,相比年初增加了2130亿美元。12月17日,他和贝佐斯之间2370亿美元的差距是彭博财富指数第一二名之间有史以来的最大差距。

总体而言,全球最富有的人们今年都受益于美股的超预期繁荣。截至周一,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24%,这一涨幅受到了“美股七巨头”的推动,其中包括马斯克的特斯拉、扎克伯格的Meta(META.US)和黄仁勋的英伟达(NVDA.US),这些股票对基准股指的表现贡献超过一半。

特朗普的胜选进一步推高了美股的涨幅:标准普尔500指数在11月6日创下当时的历史新高,这是历史上大选后的最佳表现。该指数包含的亿万富翁们在大选后的五周内总共赚了5,050亿美元,占全年总额的34%。

特朗普的胜利也引发了数字资产的历史性反弹,比特币首次突破了10万美元。这尤其提振了加密界的亿万富翁:币安控股(Binance Holdings)的赵长鹏的财富飙升60%,达到550亿美元。Coinbase Global(COIN.US)联合创始人布莱恩•阿姆斯特朗(Brian Armstrong)的净资产增长了50%以上,达到111亿美元。

由于圣诞节后市场出现抛售,周一收盘,彭博亿万富翁指数追踪的财富总额为9.8万亿美元,略低于12月11日创下的10.1万亿美元的峰值。世界银行汇编的数据显示,他们的财富规模相当于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和。

以下是今年最大的赢家和输家:

赢家

唐纳德·特朗普:这位候任总统的财富今年飙升至历史新高,这得益于他在特朗普媒体与科技集团(DJT.US)所持多数股权的表现。尽管上季度亏损1920万美元,但这家社交媒体公司今年上涨了95%,目前市值超过70亿美元。

黄仁勋:到目前为止,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是 人工智能热潮中最大的个人赢家之一,今年他的净资产增加了760亿美元。英伟达的股价在2024年几乎增长了两倍,并在今年6月首次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马克·扎克伯格:尽管欧盟开出了8.41亿美元的巨额反垄断罚款,而且年初时投资者对该公司数十亿美元的人工智能计划感到犹疑,但随着Meta股价上涨近70%,这位Meta首席执行官今年的净资产增加了810亿美元。

中国亿万富翁:包括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和寒武纪联合创始人陈天石在内的中国亿万富翁财富在2024年增加了14%。

60岁以下的亿万富翁:今年,上榜的年轻亿万富翁的财富增长速度是年长亿万富翁的两倍多。60岁以下的亿万富翁占该指数的27%。

输家

法国奢侈品亿万富翁:伯纳德·阿尔诺、弗朗索瓦丝·贝当古·迈耶斯和弗朗索瓦·皮诺的财富来自奢侈品行业,他们的财富在2024年遭受了重大损失。在这几年疫情推动下,奢侈品购物取代了餐饮和娱乐支出,但目前行业销售放缓,尤其是在关键的中国市场,让三位亿万富翁总共损失了710亿美元。

里卡多·萨利纳斯(Ricardo Salinas):墨西哥零售和银行集团Elektra SAB的董事长,在萨利纳斯声称自己被一名前财务顾问欺骗后,他的公司股价暴跌,一天之内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净资产。萨利纳斯上周宣布,他将把公司私有化。

卡洛斯·斯利姆(Carlos Slim):斯利姆在拉丁美洲的电信、银行、建筑和能源领域拥有大量股份,他的净资产在2024年减少了260亿美元。他的财富受到汇率和左翼候选人Claudia Sheinbaum 6月在墨西哥总统选举中获胜后萎靡不振的市场的影响。比索在多年相对强势后下跌了约20%。

Pham Nhat Vuong:这位越南大亨在房地产开发、零售和医疗保健领域都有投资,他的电动汽车公司Vinfast Auto Ltd.的股价今年年初下跌了约70%,此前该公司亏损扩大,市场因其激进的扩张计划而恶化。此后,该股收复了一些失地,但这一下跌让Pham Nhat Vuong损失了近一半的财富。

自 智通财经

]]>
BankRegData:2024年前三季度美国信用卡核销460亿美元 同比增50%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4672.html Tue, 31 Dec 2024 13:26:44 +0000 //www.otias-ub.com/?p=1734672

美国信用卡贷款违约率已达到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迹象表明,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通胀后,低收入消费者的财务状况正在恶化。根据BankRegData整理的行业数据,2024年前三个季度,信用卡放贷机构核销了460亿美元的严重拖欠贷款余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0%,这是14年来的最高水平。

当银行预计无法收回债务时,就会发生核销,也称为净核销,这是一项受到密切关注、衡量重大贷款困境的指标。

穆迪分析主管Mark Zandi表示:“高收入家庭很好,但美国底层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已经筋疲力尽。他们现在的储蓄率为零。”

违约率上升之际,通胀加剧和信贷成本上升令消费者的财务状况捉襟见肘。为了应对2021年和2022年飙升的通胀,美联储在2022年和2023年将基准利率上调了525个基点。这间接提高了信用卡向有余额的客户收取的利息。

尽管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降至4.25%-4.50%,比维持了一年多时间的5.25%-5.50%的峰值低了100个基点,但在今年最后一次会议上,美联储降低了对2025年的降息预期,当时官员们预测明年仅降息50个基点,而三个月前的预测为100个基点。

目前,银行尚未公布第四季度的数据,但初步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严重拖欠债务。美国第三大信用卡贷款机构Capital One最近表示,截至11月,其年化信用卡核销率达到6.1%,高于一年前的5.2%。

消费者信贷研究公司WalletHub主管Odysseas Papadimitriou)表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已经减弱。”

另外,根据穆迪的数据,信用卡拖欠率,即逾期30天以上的信用卡贷款比例,在7月达到峰值。目前,该数字仅略有下降,仍比疫情前一年的平均水平高出近一个百分点。

信用卡拖欠率被认为是净销账的前兆。

WalletHub的Odysseas Papadimitriou表示:“拖欠债务意味着未来将面临更多痛苦。”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可能会加剧通胀和利率,“这是2025年消费者面临的两个问题,”他补充道。

自 智通财经

]]>
2023-2024年全球游戏行业裁员近2.5万人 3A游戏开发成本突破3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4703.html Tue, 31 Dec 2024 13:24:25 +0000 //www.otias-ub.com/?p=1734703

2023年至2024年期间,电子游戏行业面临重大挑战,大规模裁员接踵而至。在此期间,接近25000名员工失业,反映出游戏行业的衰减趋势。微软、PlayStation、EA、动视暴雪等大型公司今年都裁员数千人。可以肯定地说,2024年对于游戏厂商来说是最具挑战的一年。

2023年,游戏行业裁员人数约为11250人,这主要是由于疫情后市场调整和工作室合并。2024年的情况变得更糟,裁员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约40%。

截至2024年10月,近13000名游戏开发者失业,两年来的裁员总人数接近25000人。

在过去十年中,制作3A游戏的成本急剧上升。预算从5000万至1.5亿美元不等,现在经常超过2亿美元,一些项目甚至达到4亿美元。

例如,《漫威蜘蛛侠2》的开发成本为3.12亿美元。普遍被认为是行业最大失败的《星鸣特攻》据报道开发成本为4亿美元。索尼CEO公开表示,PlayStation的开发人员应该谨慎管理预算。

成本的急剧上升使得公司对投资新想法更加谨慎,导致他们专注于安全、知名度高的系列游戏。虽然这种策略可能提供短期财务安全,但它限制了创造力,并导致许多裁员,因为公司试图削减成本。

游戏行业最近对在线服务游戏的关注也对裁员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游戏依赖于来自微交易和更新的持续收入,现在占据了大部分开发重点。结果,传统单人游戏受到的关注较少,导致匆忙推出且不完整。

即使是像Epic Games这样以在线服务游戏而蓬勃发展的公司也受到了影响。2023年,Epic解雇了16%的员工,作为更大规模重组的一部分。这表明,即使是最成功的公司也难以应对这种模式的挑战。

自 3DMGame

]]>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显示瑞士等10国领跑全球老龄化社会准备指数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4628.html Mon, 30 Dec 2024 12:00:47 +0000 //www.otias-ub.com/?p=1734628 一项针对 143 个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调查显示,哪些国家在福祉、公平和安全等方面为支持世界人口快速老龄化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哪些国家则没有。

世界人口正在老龄化,这是一件好事。 它反映了公共卫生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也反映了作为一个全球社会,我们已经降低了过早死亡的风险,控制或预防了疾病。 这样来看: 1950 年,在高收入国家出生的婴儿活到 90 岁的可能性为 4.8%,而现在是 26.7%。 预计到 2060 年将达到 50%。

但是,世界是否在社会和经济上为不断扩大的老龄人口做好了准备?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开创性研究显示,一些国家比其他国家准备得更充分。

新加坡国立大学泽瑞福公共卫生学院(SSHSPS)助理教授、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辛西娅-陈(Cynthia Chen)说:”虽然高收入国家在应对快速老龄化社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中低收入国家却落在后面。虽然中低收入国家目前的人口通常比较年轻,但预计未来许多国家都将经历快速的人口老龄化。”

研究人员以前曾研究过高收入国家如何适应人口老龄化,研究了全球老龄化社会指数中的五个关键领域:生产力和参与、福祉、公平、凝聚力和安全。 在本次研究中,他们对该指数进行了修改,完善了每个领域,并对其进行了加权,使其适用于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

修正的老龄化指数领域、权重和衡量标准 Chen et al. CC BY 4.0

以下是每个领域的含义。 生产力和参与领域是指促进老年人通过有偿或志愿工作参与社会。 福祉,正如你所期望的,是在了解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基础上提供医疗保健。 公平是指在老年人口中平均分配资源,缩小”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 凝聚力是指在各代人内部和各代人之间保持社会联系和友谊。 安全则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和人身安全保障。

研究人员利用修改后的指数评估了 143 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 95.4%)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准备情况。 各国在生产力和参与度领域得分最低,其次是公平领域、福祉领域和安全领域。 得分最高的是凝聚力。 在大多数领域,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水平与老龄化指数得分有显著关联。

高收入国家的幸福感最高,健康预期寿命更长,生活满意度更高,全民医保覆盖面更广。 然而,虽然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幸福指数高于低收入国家,但高收入人群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处于健康状况不佳的状态。

大多数高收入国家更加公平。 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老年人更有可能过上舒适的生活,获得粮食保障,并至少接受过高中教育。 在凝聚力领域排名靠前的国家主要来自亚洲和欧洲,这些国家的老年人信任邻居和拥有强大社会支持的比例最高。

根据综合排名,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瑞士、挪威、丹麦、瑞典、冰岛、新西兰、芬兰、荷兰、加拿大和新加坡。 澳大利亚排在第 13 位,英国排在第 14 位。 美国在高收入国家中排名垫底,为 24 位,介于西班牙和爱沙尼亚之间。

(a) 老龄化社会指数世界地图和 (b) 各国总体得分

陈说:”经济保障有限的个人在晚年获得医疗保健服务时可能会面临严峻挑战。如果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仍然不足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那么个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可能会不断加重,从而可能导致广泛的经济后果。”

能够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可以从中获益:”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可以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各国可以在利用老年人潜力的同时缓解医疗成本的增长。从长远来看,这将带来全球性的社会效益。 我们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够帮助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确定行动的优先次序。”

对于西方人来说,这种对老年人的’潜力利用’并不常见。 至少,在比较东西方文化时不是这样。 也许,鉴于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在最近举行的TEDxBoston活动上,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琳达-弗里德(Linda Fried)谈到,要摒弃围绕老龄化的负面神话,例如,老年人健康状况差、记忆力差,或者对他们来说,医疗效果较差,而应将老龄化视为一种超能力。

弗里德说:”想象一下,如何利用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的超能力,让他们发挥创造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心理健康危机、孤独、下一次流行病或高温紧急情况,或确保年轻人的成功未来。”

您可以通过以下视频观看弗里德关于化年龄为机遇的演讲。

长寿革命: 将衰老转化为机遇 | Linda Fried, MD, MPH | TEDxBoston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发表在《Nature Aging》杂志上。

自 中文业界资讯站

]]>
2050年地球新增人口将达16亿,我们的文明能否存续取决于集体行动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4594.html Sun, 29 Dec 2024 12:02:10 +0000 //www.otias-ub.com/?p=1734594
  • 我们的文明能否存续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阻止气候危机、避免生态崩溃,并迅速增强系统韧性。
  • 与过往的文明不同,我们有丰富的科学证据和新兴技术来支撑这些目标。
  • 作为一个全球化社会,我们的成功需要企业、政策制定者与大学和世界各地的有识之士合作,共同采取行动。

联合国估计,到 2050 年,地球的新增人口将达 16 亿。人口增长是导致文明崩溃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因为资源是有限的。2024 年 8 月 1 日是 “地球生态超载日”,意味着到这一天,人类已经耗尽了地球本年度的自然资源预算。目前,我们每年要消耗 1.7 个地球的资源预算。

这些严峻的现实与贾雷德 · 戴蒙德(Jared Diamond)在《纽约时报》畅销书《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中发出的警告不谋而合。

戴蒙德指出了八个导致意外生态灭绝的过程,这些过程曾导致过去人类文明的崩溃:森林砍伐和栖息地破坏;侵蚀、肥力下降和盐碱化等土壤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淡水资源管理困难;过度狩猎;过度捕捞;物种入侵;人口增长;人均环境影响增加。

森林砍伐、自然栖息地、土壤健康和水质问题正在急剧恶化。虽然全球大多数地区曾做出到 2030 年停止砍伐森林的里程碑式承诺,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全球每年仍有 1000 万公顷的森林被砍伐,就算算上再生林,每年净损失也达 470 万公顷

全球还约有三分之一的土壤处于中度或高度退化状态,提供产品的能力下降,也因此威胁到粮食安全。根据对地球全球水系统的首次全面审查,到 2030 年,全球淡水需求量将超出供应量的 40%

虽然狩猎和捕鱼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农业系统取代,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自 2011 年以来持续下降,一直低于到 2050 年可持续满足全球农业产出需求所需的目标增长率。与此同时,自 1970 年以来,生物多样性物种种群数量平均下降率第一次达到了 69%

自 1970 年以来,物种入侵造成的损失每十年翻两番,每年至少损失 4230 亿美元。在 37000 种外来物种中,超过 3500 种被认为是有害的:它们毁坏农作物、消灭本地物种、污染水道、传播疾病,甚至是造成毁灭性自然灾害的元凶。而随着气候变化,一些目前无害的 “沉睡物种 可能会变成入侵物种。

戴蒙德追踪了史前以来全球文明崩溃的情况,判断总结了文明崩溃的最大驱动因素,以及崩溃的早期迹象。他的框架为我们提供了关键的解决之道,如果有效地加以应用,也许能使我们的文明免于重蹈其他文明的覆辙。

气候危机

戴蒙德还指出了当今人类文明面临的另外四个独特的威胁: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能源短缺;有毒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积累;地球光合作用能力上限。在这些领域,我们的表现同样堪忧。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数据,目前经历的气候变暖 100% 是由于人类活动的排放。去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 1.64 摄氏度,海洋热量、海平面上升、南极海冰减少和冰川后退的记录不断被打破。2023 年《全球临界点》报告的结果清楚地揭示了我们面临的生存威胁。

如今,地球的五个系统正面临不可逆转的衰退风险。如果格陵兰和南极洲西部的冰盖(两个受到迫切威胁的领域)坍塌,未来几个世纪内,全球海平面将上升 10 米。目前,地球上有 570 个沿海城市,总人口超过 8 亿。全球最大的 17 个城市中有 14 个位于沿海地区,如果坍塌发生,将对全球社会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但是,戴蒙德的分析并未涉及地球系统的临界点,因为描述这些动态的开创性论文在他的书出版四年后,也就是 2008 年才发表。事实上,如果《崩溃》一书是在今天撰写,可能会花很大篇幅专门讨论决定我们安全和公正操作空间的临界点。此外,虽然过去二十年能源短缺问题有所缓解,但 2020 年,化石燃料仍然提供了全球 84% 的能源

2023 年公布的最新行星边界评估证明了有毒化学物质的积累,指出土壤和水中的磷和氮等高风险污染物。空气污染虽然尚未越过行星边界,但已出现明显的恶化迹象,全球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气污染加剧。

行星边界一览。 Image: 根据《科学》杂志发表的数据,地球的九条边界中,人类已突破六条。

“光合作用上限” 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生物制造有机物的能力有一个绝对最大值,因此可以生产的生物碳的数量也有一个绝对最大值。尽管对具体细节还存在争议,但可以明确的是,人类正在使用越来越多可获得的生物碳(目前约占三分之一)。与此同时,城市发展、极端天气事件和海洋盐碱化等众多因素也导致地球能够维持的生物碳总量不断减少。

希望的曙光

与许多因未能预见崩溃驱动因素而失败的古代社会不同,当今社会的情况并非如此。我们拥有大量的科学和生活实践经验。我们这一代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在问题出现后,解决这些错综复杂、相互关联的复杂网络。

在这样的背景下,凭借这些知识,我们也能看到希望的曙光。例如,根据对成员排放数据的分析,2019 年至 2022 年间,首席执行官气候领袖联盟(Alliance of CEO Climate Leaders)实现了累计绝对排放量减少 10% 的目标。这一减排速度超过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减排进度,也超过了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制定的与《巴黎协定》净零排放路径一致的目标。在此期间,联盟成员的总收入增长了 18%,超过了同期全球 GDP 增长的 15%。

这样的的倡议表明,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包括气候行动和经济增长,进展是可以实现的。同时,它也强调了戴蒙德的警示,即在为时已晚之前,趁早采取集体行动。

集体行动的力量

在过去的 20 年中,我们经历了全球疫情、冲突升级和持续的粮食不安全,这些问题越来越多地由地球系统衰退及其接近临界点的后果导致。这些后果包括极端天气、干旱和洪水。

人类集体、协调和可信的应对措施是保障安全和公正的必要条件。这需要全球的决策者共同发挥领导力,以及学术机构的专家和原住民等土地管理者的支持,在受影响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适当行动。这要求我们超越对减排的单一关注,转而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同时打造兼具系统性和包容性的韧性。

有依据的乐观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理解当前形势严峻性的空间,同时也让我们能够发挥潜力,开辟关键的前进道路。用 James Stockdale 的话说:“你绝不能将终将获胜的信念与直面当前最残酷的事实的行动相混淆,也绝不能失去这种信念,无论这些事实多么残酷。”

本文作者:

Gill Einhorn,世界经济论坛创新与转型总负责人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 Agenda 博客

]]>
国际能源署:2024年全球煤炭需求将达87.7亿吨创新高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3179.html Fri, 20 Dec 2024 11:30:10 +0000 //www.otias-ub.com/?p=1733179 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报告发现,即使电力需求激增,可再生能源的强劲部署仍将抑制煤炭使用量的增长,而中国–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仍将发挥关键作用。根据今天发布的国际能源署(IEA)报告,全球煤炭需求在2024年达到新高后,将在未来几年趋于平稳,因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激增有助于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报告发现,即使电力需求激增,可再生能源的强劲部署仍将抑制煤炭使用量的增长,而中国–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仍将发挥关键作用。根据今天发布的国际能源署(IEA)报告,全球煤炭需求在2024年达到新高后,将在未来几年趋于平稳,因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激增有助于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煤炭2024–国际能源署年度煤炭市场报告的新版本分析了最新趋势并更新了中期预测–显示全球煤炭使用量在大流行病高峰期急剧下降后强劲反弹。 到 2024 年,全球煤炭用量将增至 87.7 亿吨,创下历史新高。 报告称,随着可再生能源在发电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及中国煤炭消费趋于平稳,2027 年的需求量将接近这一水平。

中国的电力行业对全球煤炭市场尤为重要,全球每消耗三吨煤炭就有一吨是由中国的发电厂燃烧的。 2024 年,中国继续推进电力行业多元化,推进核电站建设,并加快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能力的大幅扩张。 报告称,这将有助于在 2027 年之前限制煤炭消耗量的增长,但报告在分析中也强调了一些关键的不确定性。

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电力使用量正以强劲的速度增长,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运输和供暖等服务的电气化、制冷需求的增长以及数据中心等新兴行业消费量的增加。 此外,天气模式也会在短期内推动煤炭消费的波动。 报告称,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天气有关的变化,到 2027 年,中国的煤炭需求可能比预测高出或低出 1.4 亿吨。

“清洁能源技术的快速应用正在重塑全球电力行业,而这一行业占全球煤炭使用量的三分之二。 “国际能源署能源市场与安全总监贞森圭介(Keisuke Sadamori)说:”因此,我们的模型显示,即使电力消费急剧增长,全球煤炭需求到2027年也将趋于平稳。然而,天气因素–尤其是在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中国–将对煤炭需求的短期趋势产生重大影响。 在中期内,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也将非常重要。”

在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煤炭需求已经达到顶峰,预计到 2027 年将持续下降。 下降的速度将继续取决于强有力政策的颁布,如欧盟实施的政策,以及替代能源的可用性,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廉价的天然气。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对煤炭的需求仍在增加,这些国家的电力需求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而急剧上升,如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 在新兴经济体中,煤炭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电力部门,尽管工业用量也在增加。

目前的煤炭价格仍比 2017 年至 2019 年的平均价格高出 50%。 煤炭产量在 2024 年创下历史新高,但随着结构性变化的显现,预计到 2027 年增长将趋于平缓。

国际煤炭贸易量也将在 2024 年达到创纪录的 15.5 亿吨。 然而,展望未来,全球贸易量将出现萎缩,其中动力煤的降幅最大。 报告指出,亚洲仍然是国际煤炭贸易的中心,该地区最大的进口国包括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越南,最大的出口国包括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

自 中文业界资讯站

]]>
美国疾控中心:2023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升至78.4岁 药物滥用死亡率下降4%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2840.html Thu, 19 Dec 2024 11:55:19 +0000 //www.otias-ub.com/?p=1732840

最新报告显示,由于药物滥用死亡人数减少,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升至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周四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3年,美国人口死亡率比2022年下降了6%,出生时预期寿命从77.5岁提高到78.4岁。与此同时,另一份报告显示,2023年药物滥用死亡率较上年同期下降了4%。

“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现代药物滥用危机以来,我们看到的药物滥用死亡人数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之一,”布朗大学研究药物滥用趋势的研究员布兰登·马歇尔(Brandon Marshall)说。他指出,与药物有关的死亡是65岁以下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他说:“我谨慎乐观地认为,这份报告代表了美国药物滥用危机轨迹的真正根本转变。”

乔治城大学全球卫生法教授劳伦斯·戈斯廷(Lawrence Gostin)表示,提高人们对过量用药风险的认识的运动,以及增加预防和治疗资金,尤其是来自阿片类药物诉讼的资金,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

不过,戈斯廷说,一年的数据不足以显示出明确的趋势。

“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更持续的增长,”他说。“就我们在所有主要健康指标上的糟糕表现而言,美国甚至还没有摆脱困境。”

自 环球市场播报

]]>
2024年可可期货价格创新高 年内涨幅超180%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2739.html Wed, 18 Dec 2024 12:41:58 +0000 //www.otias-ub.com/?p=1732739

在2024年,巧克力的关键成分价格飙升,促使分析师警告称其价格将出现极端波动。美东时间周二早间,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交割的纽约可可期货合约一度上涨1%,升至每公吨11938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此后,它回吐了部分涨幅,在美国东部时间周二上午8:20左右交易于每公吨11864美元。

今年迄今,该期货价格已经上涨了180%以上。

与此同时,人们对西非的恶劣天气条件和供应紧张再次感到担忧,西非的可可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四分之三。

荷兰ING银行的策略师表示,可可和咖啡市场持续紧张,加上天气不确定性,意味着价格可能会在明年继续波动。

自 环球市场播报

]]>
世界银行:对于最贫困经济体未来25年具有决定性意义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2477.html Mon, 16 Dec 2024 22:00:48 +0000 //www.otias-ub.com/?p=1732477 世界银行的一项最新分析表明,未来 25 年将决定世界上 26 个最贫困国家是否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些国家有超过 40% 的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 2.15 美元,是全球消除极端贫困工作的重点。然而,在冲突加剧、经济危机频发、增长持续乏力的情况下,这些国家的进展却停滞不前。

根据世界银行即将于2025年1月14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的分析,在过去的25年里,这些国家的进步大多被忽略了。21 世纪初,世界银行将 63 个国家列为 “低收入 ”国家。此后,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在内的39个国家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意味着到2023年,这些国家的人均年收入将超过1145美元。其余的国家,包括南苏丹和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在2010年代也加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它们的发展却停滞不前:在过去的15年里,这些国家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的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不到0.1%。分析发现,如果增长率不能持续提高,到2050年,目前只有六个低收入国家有可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

今天的贫困国家比他们的前辈面临着更艰巨的任务:在过去的 15 年里,他们的人均收入几乎没有增长。然而,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记录表明,只要国外提供一点帮助,国内采取更好的政策,即使是饱受冲突和动荡蹂躏的国家也能为持续的经济进步创造条件。”

世界银行的分析报告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当今低收入国家在本世纪头 25 年取得的进步,以及它们在未来 25 年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前景。研究发现,今天的这批国家中有 22 个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它们面临的制约因素比以前的国家更多。其中 17 个国家饱受冲突或脆弱性的困扰,其死亡率是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 20 倍。几乎所有国家都特别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大多数国家要么陷入债务困境,要么极有可能陷入债务困境。半数国家地处内陆,与其他穷国接壤,这限制了它们通过贸易促进增长的能力。

然而,这些国家也拥有巨大的自然优势,可以推动它们提高生活水平。当今低收入国家的钴和石墨储量分别占世界已知储量的 60% 和 50%,拥有一些已知最大的金属和矿藏,可用于生产和储存可再生能源。这些国家的太阳能生产潜力居世界前列。此外,这些国家的劳动适龄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力量——正在迅速增加,而其他地方的劳动适龄人口几乎都在减少。

世界银行的分析表明,尼泊尔就是一个曾经是低收入内陆国家,但后来成功克服冲突,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例子。本世纪初,尼泊尔正处于冲突的漩涡之中,其人均收入仅为 220 美元,是当时最贫穷的穷国之一。2006 年,在联合国和各国政府的支持下,尼泊尔签署了《全面和平协议》。

卢旺达是当今内陆低收入国家克服冲突、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一个范例。1994 年冲突发生后,卢旺达花了大约七年时间才创造了稳定和经济增长的条件,但一旦这些条件具备,该国就迅速发展起来。2000 年,卢旺达的人均收入仅为 270 美元,而如今已接近这一数字的四倍。卢旺达的经济增长是雄心勃勃的政策改革的结果,改革的目的是稳定经济、鼓励私营企业和建立一个庞大的旅游业。国际债务减免和援助计划也为卢旺达提供了帮助,使其能够在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投入更多资金。

世界银行集团副首席经济学家阿伊汗-高斯(Ayhan Kose)说:“只有在 26 个最贫困国家取得胜利,全球消除极端贫困的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如今,鉴于这些国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它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中许多国家正在应对冲突、气候变化和债务困扰的三重伤害。国家政策制定者和国际社会应紧急行动起来,使这些国家取得必要的进步,从而加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分析显示,为了在未来25年内攀登收入阶梯,低收入国家可以从其他在早几十年成功跃升为中等收入国家的穷国那里获得启发。在政治稳定和支持增长的政策的支撑下,这些国家中约有一半实现了持续的加速增长——长时间的强劲经济扩张——使它们摆脱了低收入地位。这些增长期往往伴随着将公共和私人资源用于投资并改善商业环境的改革。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CNBC:民调显示54%美国民众支持特朗普连任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2439.html Mon, 16 Dec 2024 12:02:45 +0000 //www.otias-ub.com/?p=1732439 最新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人表示,他们准备支持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尽管他在竞选期间提出了些有争议的议程。具体而言,CNBC全美经济调查发现,54%的美国民众“愿意并准备支持”特朗普担任总统。这比他2016年上任时下降了两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约有41%的人“感到不舒服”,比2016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因此,其本次上任的净支持率有所下降。

“2016年,有更多的人说,‘我不确定’,并采取了一种观望的态度,”负责这项调查的民调机构Hart Research合伙人Jay Campbell说:“这些数字下降了一半甚至更多……人们现在知道唐纳德·特朗普会带来什么了,态度比较明确。”

该调查于12月5日至8日在全美范围内对1000人进行了调查。其误差幅度为±3.1%。

经济前景

整体而言,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特朗普2.0”的经济前景比第一个任期更为乐观。超过一半(51%)的人表示,他们预计自己的个人财务状况会改善,这比他2016年当选时高出10个百分点;51%的受访者还表示,他们预计美国经济会好转,比2016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

不过,认为第二个任期的经济前景会更糟的比例也有所上升,这表明当前美国人对特朗普的看法更加两极分化了。

46%的美国民众预计明年经济会好转,比去年10月上升了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33%的人认为经济会变得更糟,上升了16个百分点。

该调查的民意调查员米迦·罗伯茨(Micah Roberts)说:“特朗普带着对当前经济更加悲观的情绪步入他的第二任期,但人们对未来的态度更加充满希望。”

随着拜登即将卸任,有多达73%的人认为经济一般或很差。

经济议程

最新调查还发现,60%的人认为,在边境部署军队以阻止非法毒品和人口入境应该是新政府2025年的首要任务。另有13%的人表示,这项工作仍应在任期晚些时候完成。只有24%的人直接反对该提案,其中包括51%的民主党人,12%的独立人士和3%的共和党人。

大多数美国人还支持削减个人税收,加大对无证移民的驱逐力度,缩小政府规模,在联邦土地上开采更多石油,以及减税和减少对企业的监管。

对于特朗普“准备赦免那些在1月6日抗议活动中被定罪的人”的提议,大多数(50%)人表示反对,只有43%的人支持这一举措。此外,对关税的支持也不温不热,27%的人完全支持关税,24%的人表示可以在任期晚些时候实施。42%的受访者表示反对。

投资选择

上述民调显示,40%的美国人表示,现在是投资股票的好时机,27%的人表示现在不是时候,这是自2019年以来乐观情绪最高涨的一次。

从上个季度到过去三年半,美国人对股市的看法一直从中性到极度负面。因此,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特朗普的胜选推动了这一趋势。与8月份相比,对于现在是否是投资股市的好时机,他们的乐观程度提高了56个百分点。

此外,调查还发现,虽然加密货币可能是当前华尔街最热门的主题,但在普通民众中并非如此,至少目前还不是。

民调显示,只有13%的公众拥有加密货币,15%的人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投资。自该调查上次在2022年提出这个问题以来,这一数字上涨了4个百分点,但说起当前最佳的投资,加密货币远远落后于房地产、股票、黄金,甚至储蓄账户。

只有7%的美国人表示他们会接受加密货币的工资,但另有22%的人表示未来的某一天他们可能会接受。略多于五分之三(61%)的人则称永远不会接受加密货币的工资。

]]>
WTO总干事:2024年全球贸易发展年度概览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2292.html Sun, 15 Dec 2024 22:00:56 +0000 //www.otias-ub.com/?p=1732292 截至2024年10月中旬的12个月内,WTO成员推出了169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其涉及的贸易额估计为8,877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引入的限制措施所涉及的3,371亿美元多了近5,500亿美元。

截至2024年10月中旬,现行进口限制措施影响的贸易额估计为2.942万亿美元,占全球进口额的11.8%;而一年前的这一数字为2.48万亿美元,占9.9%。

总体来看,自2009年以来累积的出口限制措施影响了约3.2%的全球出口额,价值约为7,860亿美元。然而,她指出,出口食品、饲料和化肥的限制措施出现显著下降,这类措施自2022年2月以来的累计贸易额已从去年的296亿美元降至当前的118亿美元。

在贸易救济措施方面,WTO成员在审查期间每月平均发起28.2项贸易救济调查,高于上一期报告中的16.7项,结束了自2021年以来贸易救济调查数量下降的趋势。然而,每月终止的贸易救济措施平均为9.3项,为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反倾销措施仍是WTO成员在货物贸易中使用的主要贸易政策工具,占所有措施的49.5%。

报告还显示,在审查期间,多个经济体宣布并实施了以国家安全为由的贸易及相关措施。WTO秘书处的初步研究表明,这些措施的总体贸易覆盖额仍然有限,约为796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0.2%。

此外,许多政府推出了支持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措施,包括减少环境影响的项目以及支持向低碳、更高效可持续经济转型的计划。同时,WTO监测报告指出,因地缘政治问题导致的贸易碎片化证据日益增多,贸易更多在“志同道合”的经济体间进行,而这种趋势因俄乌冲突而加剧。然而,报告指出,从全球范围来看,向区域化或近岸化转变的更广泛趋势尚未显现。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亚洲开发银行:2024年12月亚洲发展展望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1782.html Thu, 12 Dec 2024 22:00:44 +0000 //www.otias-ub.com/?p=1731782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近日发布的最新《亚洲发展展望》(ADO)报告,2024年和2025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增长将保持稳定。然而,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新政府可能出台的政策变化,预计将对该地区的长期前景产生影响。

报告指出,美国可能实施的贸易、财政和移民政策调整,可能削弱亚洲及太平洋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并增加通胀。由于这些政策变动预计需要时间逐步推行,其影响可能在2026年后才会显现。但若政策实施提前或力度加大,或美国企业为避免潜在关税而提前大量进口,这些影响可能更早显现。

亚行预测,2024年亚洲及太平洋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为4.9%,略低于此前9月预测的5.0%;2025年的增长率预测也从4.9%下调至4.8%,主要原因是南亚地区内需前景减弱。通胀方面,2024年和2025年的预期分别从2.8%和2.9%下调至2.7%和2.6%,部分原因是油价预计将趋于平稳。

在高风险情境下,亚行预计,美国政策变化可能在未来4年内略微削弱全球经济增长,总体减幅为0.5个百分点。广泛的关税政策可能抑制国际贸易和投资,并导致向更高成本的国内生产转移。同时,移民减少可能加剧美国劳动力供给紧张。再加上新政府可能采取更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关税和移民限制可能重新引发美国的通胀压力。

尽管假设美国会实施大规模政策调整(尤其是关税政策),在高风险情境下,对亚洲及太平洋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仍相对有限。短期内,该地区大多数经济体的前景依然相对稳定。印度因私人投资和住房需求增长低于预期,其经济增速预期从2024年的7.0%下调至6.5%,从2025年的7.2%下调至7.0%。

东南亚的经济增长预测被上调至2024年的4.7%,高于此前预测的4.5%,主要受制造业出口和公共资本支出增加推动;2025年的增长预测维持在4.7%。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增长预期被上调至2024年的4.9%(此前为4.7%)和2025年的5.3%(此前为5.2%);太平洋地区的增长预期保持不变,分别为3.4%和4.1%。

除了美国政策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外,亚太地区增长和通胀前景面临的风险还包括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等。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WTO:2024年10月货物贸易晴雨表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1788.html Thu, 12 Dec 2024 20:00:43 +0000 //www.otias-ub.com/?p=1731788 根据世贸组织最新发布的《货物贸易晴雨表》,2024 年第四季度全球货物贸易继续温和增长。然而,2025 年的贸易前景并不明朗,因为可能会受到贸易政策转变的影响。

货物贸易晴雨表是世界贸易的综合领先指标,提供有关商品贸易轨迹与近期趋势的实时信息。晴雨表指数大于 100 意味着贸易量高于趋势,而晴雨表指数小于 100 则表明货物贸易低于趋势或将在不久的将来低于趋势。

晴雨表指数的最新读数为 102.7(如上图蓝线所示),既高于季度贸易量指数(如上图黑线所示),也高于该指数的基准值 100,这表明整个第四季度的贸易量将继续稳步增长。然而,经济不确定性的上升,包括贸易政策的可能转变,给贸易前景蒙上了阴影。

除电子元件指数(95.4)稳定在趋势值以下外,晴雨表的所有组成指数均保持在趋势值上或高于趋势值。出口订单指数和原材料指数均处于趋势水平(100.5),而空运指数(102.9)、汽车产品指数(104.0)和集装箱航运指数(105.8)则稳固地高于趋势水平。在过去三个月中,集装箱航运指数的改善幅度最大,而航空货运指数则失去了增长势头。出口订单通常是 “晴雨表 ”中最具预测性的组成部分,该指数仍非常接近 100 的基准值,表明近期贸易将稳步增长。

根据世贸组织 10 月 10 日发布的最新贸易预测,2024 年全年的贸易额增长率应在 2.7% 左右,而 2025 年的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3.0%。与 4 月份的上一次预测相比,最新预测只显示了全球层面的适度变化,但各地区都有一些明显的修订。2024 年上半年,亚洲经济体的出口和北美国家的进口增长快于预期。与此同时,欧洲贸易流量在出口和进口两方面继续下降,拖累了全球贸易增长。世贸组织下一次贸易预测将于 2025 年 4 月发布。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联合国贸发组织:预计2024年全球贸易额达到33万亿美元 历史新高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1655.html Tue, 10 Dec 2024 18:00:24 +0000 //www.otias-ub.com/?p=1731655 2024年全球贸易额预计将达到33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这一数字相较于前一年度增加了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率达到了3.3%,表明全球贸易面对诸多挑战依然展现出强劲韧性。

报告指出,2024年服务贸易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高达7%的增长速度占据了全球贸易增长份额的一半以上。相比之下,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仅为2%,尚未恢复至2022年的最高水平。

挑战与机遇并存

报告显示,发展中经济体在2024年面临增长放缓的压力。第三季度,其进口额同比下降1%,南南贸易同样萎缩1%。相比之下,发达经济体则表现出更为稳健的态势,第三季度进口增长3%,出口增长2%,成为推动当季贸易增长的中坚力量。

尽管如此,发展中经济体在高增长领域仍不乏亮点与机遇。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和服装贸易在第三季度分别增长13%和14%,展现了发展中经济体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和进入高附加值行业的潜力。同时,全球经济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以及通胀压力的缓解,为2025年贸易韧性的进一步增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信息与通信技术、服装等行业展现出蓬勃的增长势头,但传统行业却承受着下行压力。能源贸易第三季度下降2%,全年下滑7%。金属贸易无论是同比还是季度环比,均下降了3%。汽车贸易在第三季度下滑3%,但预计全年仍将实现4%的温和增长。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世界银行集团:2024年经济包容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0902.html Sun, 08 Dec 2024 22:00:21 +0000 //www.otias-ub.com/?p=1730902 世界银行集团发布了“2024年经济包容报告”。这是一个系列报告的最新内容,它建立了全球格局的基线,审查了影响和成本的证据,并引入了扩大经济包容性(SEI)的框架。这份新报告探讨了扩大政策和规划的努力,包括政府主导项目的进展和挑战,以及与非政府行为体和私营部门的相互作用。

2024年SEI是在危机重叠的背景下出现的,这些危机对穷人和弱势群体的影响不成比例。例如,自2020年以来,COVID-19大流行使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数增加到7亿人。在此期间,遭受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数增加了一倍以上。到2030年,由于气候变化,可能会有多达1.22亿人陷入极端贫困。这些重叠的危机对全球产生了影响,但对贫困和弱势群体的影响尤为严重。如果没有协调一致的努力,到2030年消除极端贫困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可能无法实现。

因此,经济包容性项目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这些项目采用多维方法,解决贫困和弱势个人、家庭和社区面临的多重制约因素,目的是增加他们的收入和资产。大量证据表明,这些项目可以在为贫困和弱势群体创造就业机会、增强他们抵御各种冲击的能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本报告就在全球范围内扩大经济包容性规划提出了以下10个关键信息:

信息1:经济包容性项目的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覆盖范围扩大了50%

信息2:令人信服的影响证据支撑了项目的激增和规模

信息3:无论是地理覆盖范围还是项目设计,项目景观都是多样化的

信息4:项目正在采取多种途径扩大规模

信息5:确保项目质量需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作以及强有力的监控、评估和学习

信息6:在项目实施中利用社区结构可以促进当地的参与

信息7:数字工具和技术在项目交付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信息8:在应对就业挑战的同时扩大覆盖面,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加强妇女经济赋权是必要的

信息9:建设气候适应能力正在成为规划的下一个前沿

信息10:可持续融资对于试点和扩大项目规模至关重要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世界银行:2024年国际债务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1186.html Thu, 05 Dec 2024 22:00:41 +0000 //www.otias-ub.com/?p=1731186 世界银行最新一期《国际债务报告》显示,随着2023年发展中国家的利息成本攀升至20年来最高水平,发展中国家偿还外债支出达到创纪录的1.4万亿美元。支付利息激增达4060亿美元,增长近三分之一,削减了多国在卫生、教育、环境等关键领域的预算。

数据显示,最贫穷和最脆弱的国家——那些有资格从世界银行全球开发协会(IDA)借款的国家——正面临着最严重的财政压力。2023年这些国家的偿债支出将达到962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虽然本金偿还额下降近8%至616亿美元,但利息成本在2023年飙升至346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比十年前提高了四倍。平均而言,IDA国家的利息支付目前占有资格获得IDA借款的国家出口收入的近6%,达到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一些国家,利息支付占出口收入的比例高达38%。

随着时间的推移信贷条件收紧,世界银行和其他多边相关机构已成为最贫困经济体的主要生命线。自2022年以来,国外私人债权人收到的还款额比有资格获得IDA借款的经济体公共部门借款人的新贷款支付额多了近130亿美元。同期,世界银行和其他多边相关机构在2022年和2023年承诺的还款额比实际还款额多出近510亿美元。世界银行占其中的三分之一,即281亿美元。

新冠疫情加剧了所有发展中国家的财政负担,全球利率上涨使许多国家难以复苏。截至2023年底,所有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外债总额达到了史无前例的8.8万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8%。符合IDA借款条件的国家外债更是增长了近18%,达到了1.1万亿美元,增幅超过两倍。

2023年,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成本显著上升。官方债权人贷款利率翻倍,超过4%;私人债权人利率增至6%,达15年来最高水平。全球利率虽开始回落,但预计仍高于疫情前十年平均水平。

最新《国际债务报告》重点分享了世界银行国际债务统计数据库的重要见解,该数据库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面且清晰的外债资料。这表明了为确保符合国际开发协会(IDA)贷款条件的经济体的债务数据准确性而所做的更进一步的努力——对这些经济体向世界银行债务人报告系统报告的数据与G7国家集团和Paris Club债权人所持有的数据进行核对。经过逐笔贷款数据的核对工作,数据匹配率达到98%,误差率由10个百分点降低至仅2个百分点。

世行首席统计师及发展数据局局长傅海珊指出,充分的政府负债数据可推动新投资,降低腐败,预防债务危机。世行在增进各国尤其是IDA借款条件下的经济体债务透明度方面扮演关键角色。截至2023年,这些经济体中约70%已在政府网站上披露了完全开放的公共债务数据,较2020年增长了20个百分点,预示着美好前景。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易车榜:2024年10月全球主要汽车市场销冠榜 中国比亚迪海鸥月销5.13万辆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1155.html Thu, 05 Dec 2024 12:19:44 +0000 //www.otias-ub.com/?p=1731155

易车榜近日发布了10月汽车销量Top20国家的销冠车型盘点。榜单显示,中国作为全球汽车销量第一大国,销冠车型为比亚迪海鸥,10月销量为5.13万辆;而中国9月份的销冠车型还是特斯拉Model Y,可以看出,比亚迪在10月份发了一波不小的力。

汽车销量第二名的美国,10月份销冠是福特F-150大皮卡,单月销售6.11万辆,也是全球月销量最高的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福特F-150几乎每年都是美国单车销冠,这与美国尤其钟情皮卡车型国情有关,美国销量前三甲的车辆,均是皮卡车。

第三名日本则继续青睐K-Car车型,10月份的销冠为大发HIJET,该车与我国的五菱之光面包车较为类似,方方正正的造型,车内空间巨大,能拉人能载货,且车身尺寸稍小,在能耗和停车位方面,都有不小的优势。

印度的销冠车型仍是铃木Ertiga,单月销量1.88万辆;巴西的销冠车型为现代HB20,同样属于小型车,单月销量1.51万辆。

至于德国市场,作为大众汽车的大本营,销冠车型为大众高尔夫,单月销量0.67万辆,与前五国家的销量规模差距较大。

而汽车销量排行第七至第十的国家,分别是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销冠车型则分别是Sportage、雷诺Clio、福特F-150、起亚索兰托。

下附销量第十至第二十名国家的销冠车型盘点:

自 快科技

]]>
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2025年)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0469.html Tue, 03 Dec 2024 21:00:44 +0000 //www.otias-ub.com/?p=1730469 2025年,面临货币政策周期转向、政治格局变化, 全球银行业经营不确定性增加,盈利增长面临挑战,规模扩张持续分化,风险形势依然严峻,资本充足状况相对稳定。

2025年,中国银行业将继续发挥支持实体经济金融主力军作用,在规模稳健扩张的同时更加重视风险管理,夯实盈利增长和资本基础,保障经营向优向好。

未来政策环境将对银行业经营发展带来变化。本报告围绕政策环境变局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及应对、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系列政策对中国银行业净息差的影响、AIC 股权投资试点扩容等专题进行研究。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中国银行: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5年)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0184.html Sun, 01 Dec 2024 21:00:10 +0000 //www.otias-ub.com/?p=1730184 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低位运行。居民消费增速回落,私人投资和政府支出温和增长,制造业、服务业表现向好,通胀压力明显缓解。国际贸易回暖,财政政策延续正常化步伐,欧美货币政策步入降息周期。

全球直接投资回暖,货币市场利率下行,汇率波动性显著上升,主权债务风险累积,股市震荡加剧,大宗商品价格中枢下移。

展望2025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提高,可能呈现总需求、总供给同步回落的特征。全球通胀回落速度趋缓。保护主义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最大风险。美联储降息步伐面临不确定性,欧洲央行有望连续降息。全球 FDI 流入延续低增速,跨境证券投资流向将发生调整。美元指数保持相对强势,全球公共债务水平趋于上升,全球股市整体趋势向好,国际油价持续承压。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2024年Q3仅特斯拉和比亚迪实现利润增长 分别同比增长17%和11%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9698.html Thu, 28 Nov 2024 12:01:08 +0000 //www.otias-ub.com/?p=1729698 “全球车企都面临压力,当前的竞争环境极为严峻,但我们还是实现了盈利。”这句话,是马斯克在特斯拉Q3财报会议的开场白。刚发完美国选民的百万美元红包,又拿到财报盈利的好消息,马斯克难言内心的激动之情。

面对今年7-9月的成绩单,大部分车企掌门人的心情是复杂的。大众首席财务官阿尔诺·安特利茨表示,公司业绩反映了市场环境的艰难,必须大幅削减成本并提升效率,日产在公布最新财报后,直接裁员9000人,削减产能20%。

《日本经济新闻》详细剖析了11家车企第三季度的财报,随着电气化转型的推进,特斯拉和比亚迪等先行者成绩突出,大部分传统汽车制造商难言轻松。抢跑与落后,崛起与阵痛,整个产业链正经历新一轮的分化。

整体来说,全球主要11家车企业绩里,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在7-9月实现利润增长,分别同比提升了17%和11%。此外,丰田利润虽位居榜首,但同比下滑高达55%;日产出现93亿日元的最终亏损,管理层主动降薪;大众、奔驰和宝马等德国制造商也出现了超过50%的利润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单车利润方面,特斯拉名列前茅,以69万日元领先奔驰的47万日元,是丰田20万日元的三倍之多。

震源地在中国

“奔驰直降200万日元。”

(折合人民币近10万元)

面对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大幅降价,《日本经济新闻》用醒目的小标题,表达了对行业秩序重塑的震惊。

以中国为“震源地”,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震荡”,借助电动化转型,比亚迪等中国企业迅速崛起,开始抢占传统跨国车企的市场蛋糕,即使是昔日无比风光的豪华车品牌代表奔驰,也不得不放下身段,以价换量。

英国调研公司GlobalData统计,中国市场的新车需求,纯电动占比已经从2021年的10%增长到2024年的24%。在一系列补贴政策的助力下,中国电动化进程迅速推进,而传统燃油车的销售比重则从此前的80%降至48%。

在中国,比亚迪成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的主要力量。在2024第三季度,比亚迪全球销量同比增长38%,达到了113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型增长了3%,达到44万辆,而插混车型则增长了76%,达到68万辆。

从全球销量看,比亚迪从去年同期的第8名跃升至全球第4,超越了福特、现代、本田和日产等车企。比亚迪近年来市场表现强劲,这是欧美和日本车企始料未及的,作为对手,大家普遍感受到巨大压力。

《日本经济新闻》统计,和2022年同期相比,大众和奔驰的销量下降约20%,日产下降近50%,本田的降幅更是超过50%。本田副社长青山真二在财报会上直接表态,公司业界下降速度远超预期,管理层必须承认这一点。

对大众的打击也很大。

过去40年的时间里,大众汽车是中国市场的领导者之一。特别是在2017年,中国汽车总销量达280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与销售国,大众集团在华年销量也突破400万辆,占整个大众集团年销量的40%。

今年前三季度,大众在中国的汽车销量下降10.2%,这一降幅抹去了全球其他地区销售增长的所有成果。

不仅如此,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困境正影响全球,整个集团销量下降,最直观的结果,是利润大幅下跌。为了应对当下的困境,大众在德国大本营至少关闭了三家工厂,并提出裁员数万人的重组计划。

美国库存激增1.4倍

一直以来,北美是日系车最能盈利的市场,但过去第三季度,除了热销的混合动力车,其他车型的增长几乎停滞。

美国市场,库存激增的趋势愈加显著,为了减少库存,车企不得不向4S店提供更多鼓励金,或是增加车贷优惠政策。

研究公司Cox Automotive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9月底,美国新车库存天数达到了81天,和去年8月的58天相比,整整增加了40%。为了卖车,单车激励金也持续上涨,现阶段已经高达3500美元,同比增长50%。

实际上,在北美市场启动鼓励金,早在新冠疫情压顶的2021年左右,日系车企就频繁在美国刺激消费。按照《日本经济新闻》统计,日产因为缺乏北美市场的混合动力车型,库存天数达到了105天,激励金增至4500美元以上,但依旧免不了亏损。

短期看,北美市场的窘境,进一步加深了日产的低迷。在北美市场,纯电动车型销售放缓,而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正在增长,日产此前在北美优先考虑纯电动车型,当下的竞争十分被动。

从日产在美国最畅销的10款车型来看,2022年和2023年总共只发布了一款新车,由于新车更新延迟,畅销车型数量减少,能实现月销超1000辆的车型,已经从从2014年的19辆下降到目前的12辆。

热销新车型短缺,纯电动车型面临销售阻力,日产别无选择,只能依靠销售激励和降价后的补贴,导致利润大幅下降。

丰田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得益于几款具备竞争力的混合动力车型,该公司美国库存天数为33天,激励金在1450美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北美一直是本田汽车的“利润奶牛”,恰恰是这一市场趋于稳健,让本田能在过去半年收获可圈可点的成绩。不仅燃油车和混动车销量强劲,就连纯电动车型,也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4万辆。

高投入背后的盈利难题

盈利的背后,有市场销量的压力,也有电动化投资的巨大包袱。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曾表示,电动化转型的长期化,对汽车制造商将是一个巨大的陷阱,燃油车与电动车的双重投资,将导致盈利能力断崖式下滑。

《日本经济新闻》了解到,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大幅增收已是难事,当盈利能力下滑,新车新技术的开发也容易受限。

本田计划到2030年投入10万亿日元,用于电动化和和 软件开发,但是刚过去的第三季度,高昂的研发费用,直接让本田的营业利润下降了530亿日元。

考虑到新四化转型的烧钱巨坑,通用汽车已经把电动皮卡工厂的投资推迟了两次,并重新审视了2025年实现100万辆电动车产量的既定目标。福特在实践中修正战略,已决定重新审视大型电动车的研发,转而聚焦小型车的电动化投资。

QUICK FactSet数据统计,2024年7至9月期间,全球11家车企的销售收入仅达到3.8%的利润率,和去年同期的7%相比,下降了超过3个百分点。

全球企业里,利润表现突出的特斯拉和比亚迪,有其盈利层面的共同点。

《日本经济新闻》认为,特斯拉自创业之日起,就聚焦于纯电动车型的研发,没有燃油车时代的任何包袱;比亚迪前期一度将电池制造作为业务中心,这是电动车时代的核心资产。如今,两家公司均进入电动化投资的收获期。

除了中国外,其他新兴市场也让跨国车企感受到压力。中国车企加速“出海”,正将国内的产能转向出口,如日产掌门人内田诚在财报发布会上所说,日本企业在东南亚、中东以及南美等地的业务,也受到中国势力的影响。

在产业内部,汽车行业也正经历“笑脸曲线”现象,这一点,和曾经的电器等行业相似。所谓汽车行业的“微笑曲线”,即产业附加价值和盈利能力,逐渐向产业链上游和下游转移,如车辆软件正成为影响车辆功能的关键因素——

软件定义汽车(SDV)已经深入人心,为了抢滩智能化市场,汽车企业或自研,或投资入股,或合纵连横加强合作,开拓软件层面的新机会,这是新时代车企长期影响力的前提条件。

自 汽车公社

]]>
英国通信管理局:2024年英国成年人日均上网4小时20分钟 同比增长39分钟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9697.html Thu, 28 Nov 2024 12:00:39 +0000 //www.otias-ub.com/?p=1729697 根据英国通信管理局(Ofcom)的年度在线国家报告(Online Nation report)对消费者数字习惯的调查,英国成年人平均每天花费 4 小时 20 分钟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脑上网。2023年,18岁以上的成年人平均上网时间为3小时41分钟,与之相比,这一数字有了大幅提升,尤其是考虑到与2022年的差距仅为8分钟;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平均上网时间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年轻成年人的使用率推动的。 迷上 TikTok 和 Instagram 的 18-24 岁青少年上网时间为 6 小时 1 分钟。 这比 2023 年增加了 1.5 小时,2023 年的上网时间为 4 小时 36 分钟。 也许可以预见的是,65 岁以上人群的上网时间最少,为 3 小时 10 分钟。 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当今天的年轻用户成为老年人时,他们是否也会像现在这样活跃地上网(甚至更多);

如果是这样,那就意味着社会可能正在慢慢迈向全数字化生存;这份报告的数据和图表长达 116 页。 以下是几个引人注目的数字:

双雄争霸。 总体而言,吸引受众的服务有一长串,但真正占据榜首的是两个名字: Alphabet 和 Meta。 这两家公司所拥有的网站合计占据了英国成年人上网时间的近一半。 YouTube 是访问量最大的网站,94% 的成年人在一年中的某个时间都会在上面花费时间。 访问者平均每天花 49 分钟观看 YouTube 视频。

70% 的用户访问了所有Meta 的三大平台–Facebook、WhatsApp 和 Instagram,其中 Facebook/Messenger 的渗透率最高,达到 91%。 尽管在 18-24 岁人群中,Facebook 仍然关注度不高,他们在 Meta 的旗舰平台上只花了 15 分钟。 有趣的是,Ofcom 似乎并没有将Google的使用纳入在线访问量;

女性比男性上网更多。 通信管理局特别指出了一些基于性别的消费模式。 总体而言,女性的上网时间比男性多 33 分钟(4:36 对 4:03),而在 Z 世代(18-24 岁)中,女性的上网时间甚至比男性多 1 小时。 其中一些原因可能与她们消费内容的性质有关:女性偏爱的网站偏向于社交媒体网站,这些网站经过优化和设计,可以让人们不断滚动和点击。 例如,TikTok 在女性最受欢迎的网站中排名第 10 位,而在男性最受欢迎的网站中排名第 16 位;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的顶流地位依然稳固,YouTube、Facebook、Instagram 和 TikTok 稳居前四位。 第五位的情况开始变得有趣起来;

Reddit 是增长最快的社交平台,从 X-née-Twitter 的衰落中获利。 英国通信管理局称,截至 2024 年 5 月,约有一半的英国在线成年人(2290 万人)在使用 Reddit,与前一年的 33% 或 1560 万人相比增长了 47%。 这些数字帮助 Reddit 在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网站中跃居第五位,超过了 X 和 LinkedIn。 我们将拭目以待,看看这究竟是新现象还是新趋势,以及新加入的网站是否能保持一定的发展势头;

目前,Bluesky 和 Threads 是其中的佼佼者。 Ofcom 指出,Bluesky 在今年 5 月仅有 8 万用户,8 月这一数字上升到 12.7 万,然后在 9 月突然跃升 263%,达到 46.1 万用户,这是它为本报告跟踪的最后一个月(本报告将在未来几个月更新)。 从过去两个月其他市场的情况来看,Bluesky 很可能会继续这一轨迹,因为它突然开始崛起,成为 X 的主要替代品。X 仍然遥遥领先,拥有 2120 万用户,Meta 的 Threads 只有 660 万。 有趣的是,尽管 Snapchat 在年轻用户中获得了大量关注,但其他年龄段的用户却对它视而不见,因此它以 980 万用户排名第 10 位;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项新兴服务,但目前的迹象表明,男性正成为更热衷的早期用户。 约 50% 的受访男性使用过 GenAI 服务,而女性仅为 33%。 通信管理局发现,女性对这些服务的直接认识也较少,而那些了解这些服务的女性则更怀疑它们对社会和自身的益处;

通信管理局在本报告中的发现也很重要,因为这些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开展的调查和其他工作奠定了基础。 例如,它预计在 2025 年上半年发布有关保护儿童上网的业务守则。 为此,它还强调了在线内容和参与在安全方面存在不足的一些领域:

尽管三分之二(67%)的在线成年人表示”上网的好处大于风险”,但这一比例实际上比一年前有所下降,一年前这一比例为 71%;

年轻的成年人可能会更多地上网,但他们似乎并不喜欢这样: 通信管理局称,他们”比年长者更不可能认为自己在网上和网下生活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年长的孩子比年幼的孩子更关心他们花在网上的时间”。

错误信息的危害很大,截至 2024 年 6 月,39% 的 13 岁及以上用户表示他们遇到过一些错误信息。 30%的 13 岁及以上用户表示,他们还看到过”让他们感到不舒服、不安或负面”的内容。 这两个比例都比 2023 年有所上升;

仇恨、攻击性或歧视性内容也在增加,26% 的成年人表示他们在网上遇到过此类内容(2023 年为 23%)。

年轻用户正在通过撒谎的方式上网。 通信管理局发现,20% 的 8-15 岁青少年曾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声称自己的用户年龄至少为 18 岁,这凸显了监管方面的挑战。 通信管理局指出:”有迹象表明,社交媒体服务更频繁地核实用户的出生日期,用户表示,他们看到社交媒体网站对年龄进行了更多检查。 (这些措施是否得到遵守则是另一个问题)。”

通信管理局发现,35% 的 13-17 岁用户表示他们曾在网上遇到过攻击性或 “恶劣 ”语言,这一比例比一年前的 40% 有所下降。通信管理局发现,与身体形象有关的有害内容仍然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在女性青少年中。像 TikTok 这样的社交网站正试图在监管机构迫使它们这样做之前主动遏制这种倾向。

自 中文业界资讯站

]]>
美国人口普查局:2023年中墨加商品进口额达1.3万亿美元 特朗普拟征收高额关税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9693.html Thu, 28 Nov 2024 12:00:30 +0000 //www.otias-ub.com/?p=1729693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日前扬言,要在他明年上任的第一天就通过行政命令,对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入美国的所有产品征收25%关税。此外,特朗普还威胁要对进口自中国的所有商品加征10%的关税。

虽然特朗普提议的可行性和合法性尚不清楚,但如果实施,拟议的关税可能会影响美国人日常使用的各种商品。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可能会提高美国人依赖的各种商品的价格,从服装和鞋类到电脑和视频游戏。

美国最大零售商沃尔玛的首席财务官约翰·大卫·雷尼(John David Rainey)上周表示,如果特朗普提议的关税生效,其可能不得不提高某些商品的价格。

“我们从来不想涨价,” 他当时说:“我们的模式是每日低价。但消费者可能会面临涨价的情况。现在说哪些产品会因为关税而涨价还为时过早。”

哪些商品会涨价

美国人口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报告称,2023年,美国从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总共进口了约1.3万亿美元的商品。投资者目前最关心的是,如果特朗普的计划得以实施,哪些商品受影响最多、最有可能涨价。

据研究,石油、电子产品和汽车,这三大类别将受到来自关税最大的影响。

具体而言,2023年,美国从加拿大进口最多的包括价值超过920亿美元的原油,约340亿美元的乘用车和近90亿美元的天然气。

这一年,美国从墨西哥进口了价值超过650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以及约260亿美元的计算机设备、近200亿美元的原油和近140亿美元的医疗设备。

与此同时,中国是美国电子产品的主要供应国。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近670亿美元的 手机和其他家居用品,超过370亿美元的计算机设备,超过320亿美元的游戏、玩具和体育用品。

尚有转圜余地

凯投宏观表示,特朗普的新关税威胁可能只是一种谈判工具。

该公司经济学家Stephen Brown在周二的一份报告中表示,这些关税“旨在迫使目标国家在毒品走私和非法越境方面做出让步,这意味着被针对的国家有可能阻止这些行为”。

他写道,“这似乎意味着,这些国家可以通过提出可信的计划,采取行动减少毒品走私或确保边境安全,来避免这些关税,就像墨西哥在2019年避开特朗普的类似威胁一样。”

“最终,通过承诺合作,而不是威胁报复,来与特朗普合作符合各国的最佳利益。”他补充道。

市场评论人士还频频警告称,对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征收全面关税很可能会引发通胀反弹。

独立财富管理公司Aspiriant董事总经理Dave Grecsek表示,拟议中的关税的一次性影响“可能会在2025年使核心通胀率上升0.5%至1%”。

“这不是世界末日,但鉴于总价格已经比疫情前高出20%至30%,这肯定不会是一个受欢迎的发展。”他说。

此外,特朗普的计划还可能会引发法律问题。前墨西哥驻美国大使Arturo Sarukhán在X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关税将违反《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这是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谈判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于2020年7月生效。

因此,在这一点上,特朗普的提议仍有可能改变。在2019年的第一个任期内,特朗普宣布对墨西哥征收新的关税,目的是加强边境,但在包括一些共和党人在内的立法者的批评下,他撤回了该计划。

]]>
二十国集团经济体应通过改革提振中期增长前景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8642.html Mon, 25 Nov 2024 18:10:53 +0000 //www.otias-ub.com/?p=1728642

改善财政政策框架、加强教育和技能培养、支持绿色转型等措施有助于确保强劲、可持续、均衡和具有包容性的增长。

对于大多数二十国集团(G20)经济体来说,未来五年的经济增长预计将减弱,仍将远低于疫情前二十年的通常水平。

这是 G20 国家(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 85%)面临的最大共同挑战之一。去年加入 G20 的非洲联盟的经济增长更为强劲,但人口快速增长意味着这些经济体还必须为数百万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

对这两个国家组以及欧盟来说,促进增长对于为民众改善经济表现至关重要。这些国家拥有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实施重点改革可以显著提高未来五年或中期的增长前景,正如我们向 G20 提交的一份新报告所述。我们的分析还表明,结构性改革若得以妥善排序并反映社会共识,那么将能取得最大效果。

各类挑战显著指明了当下为何需要在促进增长改革上进行投资。正如 2024 年 4 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第三章所阐述,生产率增长缓慢——在某些国家,不利人口趋势的恶化加剧了这一局面——制约了潜在增长。高额公共债务、地缘经济碎片化以及保护主义兴起也影响到了可持续增长。

根据本周数据图表显示,这些国家的重点在于调整财政政策框架,以推动政府预算长期改善。

具体来说,许多 G20 发达国家和欧盟一些国家将在更加严格的公共支出约束下获益,而大多数 G20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应优先推行增加政府收入改革。一些非洲联盟国家有望从提高财政透明度中获益。

许多 G20 和非洲联盟成员国还需在两个重要领域进行关键的结构性改革。首先,必须提升教育和培训质量,以更好地实现技能与就业机会的匹配。其次,推动能源转型的进程至关紧要,其中涵盖增进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能力、提升碳税的效力,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补贴等措施。在非洲联盟的一些经济体中,迫切需要实施治理改革,以强化法治、反腐斗争,改善公共财政管理。

本文作者

Paula Beltran Saavedra

Nicolas Fernandez-Arias

Chanpheng Fizzarotti

Alberto Musso

IMF 经济学家

]]>
2024年11月马斯克财富净值达3478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8427.html Sun, 24 Nov 2024 12:41:01 +0000 //www.otias-ub.com/?p=1728427 近日消息,全球首富埃隆·马斯克的财富净值在本周五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达到了347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万亿元),领先第二名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逾1000亿美元。

马斯克财富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特斯拉的股价持续上涨,为他的财富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自11月4日以来,特斯拉股价已暴涨了45%,市值增加了约3500亿美元,本周五上涨3.8%,总市值达到了1.13万亿美元。

特斯拉股价大涨主要得益于唐纳德·特朗普再次赢得美国大选,而马斯克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因此市场押注特斯拉将受益于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政策。这也反映出市场对特朗普团队在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补贴计划上的乐观预期。

另一方面,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在新一轮融资中的估值也升至了500亿美元。自今年5月融资以来,xAI的估值已经翻了一番多,显示出投资者对该公司未来发展的高度认可。有消息称,特朗普的胜选激发了更多的投资者对xAI的兴趣,进一步推动了其估值的飙升。

自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以来,马斯克顶着他所谓“第一好哥们”的光环挤入了政坛核心圈。这一政治地位的提升似乎也为他的商业帝国带来了积极影响。

周三,特朗普还与马斯克一起观看了SpaceX的发射,进一步巩固了两人的友好关系。据知情人士透露,SpaceX正在初步讨论定向发行股份,其估值有望提升到约2550亿美元。

作为全球首富,马斯克的身家自大选前一天以来已经激增了35%。这一增长幅度不仅令人瞩目,也再次证明了马斯克在商业领域的卓越眼光和非凡成就。

未来,随着特斯拉、xAI以及SpaceX等公司的持续发展,马斯克的财富净值有望继续攀升,创造更多的商业奇迹。

自 快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