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14 Jan 2025 09:36:3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Counterpoint:全球蜂窝物联网通信连接规模将于2030年超过60亿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3964.html Sun, 19 Jan 2025 18:00:37 +0000 //www.otias-ub.com/?p=1623964
  • 全球蜂窝物联网通信连接规模年同比增长29%,到2022年已达到27亿,其中4G增长继续占据主流。
  • 中国占据蜂窝物联网通信连接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其次是欧洲和北美。
  • NB-IoT窄带物联网在中国占主导地位,而LTE-M长期演进机器类型通信在澳大利亚、日本和北美是首选;欧洲则同时支持两者。
  • 4G和NB-IoT是最受欢迎的蜂窝物联网应用技术。
  • 5G问世不久,模组价格和应用普及表明,该技术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 物联网的增长动力正在发生转变,企业和转型举措是推动物联网通信连接发展的关键

根据Counterpoint最新的全球蜂窝物联网通信连接追踪报告,全球蜂窝物联网通信连接规模在2022年实现29%的强劲年同比增长,达到27亿。预计其将以10.8%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用户基数到2030年将突破60亿。中国占据蜂窝物联网通信连接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其次是欧洲和北美。

在各行各业面临通胀、宏观经济阻力和供应链限制等挑战的大背景下,众多行业应用(尤其是智能表计、汽车和资产追踪)纷纷实施数字化转型,推动蜂窝物联网市场取得长足发展。蜂窝物联网连接在提高生产力、简化操作、最大限度减少停机时间、实现流程自动化和节约行业成本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冠疫情爆发出乎意料的证明利好企业物联网参与者,加速推进其数字化转型举措。

分析师观点

谈及蜂窝物联网通信连接技术的发展动态,高级研究分析师Soumen Mandal表示:“于2022年末,4G和NB-IoT合共占据蜂窝物联网通信连接用户基数的近90%。”在2016年超越2G和3G物联网通信连接后,4G已成为最受欢迎的蜂窝物联网通信连接技术。NB-IoT已在中国得到广泛普及,而日本、澳大利亚和北美在低端应用中更青睐LTE-M技术。欧洲同时采用了NB-IoT和LTE-M技术,由大多数运营商提供漫游服务支持。

4G Cat 1 bis技术近期凭借其优越的性能,热度远超过NB-IoT。POS机、远程信息处理和智能表计等应用正在推动该技术的应用规模发展。4G Cat 1和4G Cat 1 bis技术终端的出货量不断上涨,导致NB-IoT市场增长陷入停滞。

5G虽然尚未成熟,但我们预计,随着模组的平均销售价格降到100美元(约合人民币716元)以下以及基于5G RedCap的解决方案上市,5G应用将加快发展。5G RedCap和5G eRedCap的问世将在推动5G大规模应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

分析师观点

研究副总裁Neil Shah在谈到市场走向时表示:“到2030年,预计全球蜂窝物联网通信连接用户基数将超过60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8%。该增长主要由公用事业、汽车、工业、零售和医疗保健等行业采用蜂窝通信连接所推动。于之前十年内,智能手机和PC等消费终端在推动蜂窝通信连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企业物联网参与者实施数字化转型计划的推动下,转向蜂窝通信连接将是这十年的大趋势。蜂窝通信连接的广泛采用也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蜂窝连接终端的价格,使其在与LoRa、Sigfox和Wi-SUN等其他非蜂窝通信连接技术的竞争中更具竞争力。在过去的一年里,蜂窝物联网行业历经诸多业务整合,包括Telit收购 Thales的蜂窝物联网业务,Semtech收购Sierra Wireless,以及Aeris Communications收购爱立信IoT Accelerator以及联网汽车云业务。随着蜂窝物联网模组市场技术继续发展成熟,我们预计会发生更多业务整合,旨在提供更优解决方案,并在与非蜂窝连接通信技术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
Counterpoint:2024年第三季度北美蜂窝物联网模块出货量同比下降16%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5614.html Mon, 13 Jan 2025 18:00:56 +0000 //www.otias-ub.com/?p=1735614 根据Counterpoint的最新报告,北美蜂窝物联网模块出货量在2024年第三季度同比下降16%,这是该地区连续第七个季度下降。下降的原因是大流行后的需求疲软,主要是由于医疗保健、资产跟踪和汽车等关键应用的库存调整。

模块供应商的竞争格局仍然激烈且高度集中,前三大供应商控制了大约49%的市场。在该地区,前三大应用分别是汽车、路由器/CPE和医疗保健,合计占出货量的50%以上。紧跟市场趋势,这三家公司都出现了同比下滑。

从技术角度来看,4G Cat 4bis和LTE-M的出货量份额最大,合计占50%。与此同时,4G Cat 1和5G是增长最快的技术。在基数较低的情况下,4G和5G分别同比增长21%和8%。

随着AT&T逐步淘汰其NB-IoT网络,其在美国市场面临挑战。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NB-IoT仅占AT&T 1.27亿蜂窝物联网连接的2%,其中大多数依赖于4G和LTE-M。

Quectel是不结盟运动地区的市场领导者,拥有27%的稳定份额。过去的设计胜利,特别是在汽车应用领域,继续帮助全球领导者在中国最重要的蜂窝物联网市场之一保持竞争优势。

Telit Cinterion在该地区排名第二,是最大的非中国供应商。凭借强大的物联网模块解决方案组合和地缘政治有利的全球规模增长,Telit Cinterion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前景更加乐观,越来越多的客户希望摆脱中国供应商的设计。

在收购Sierra Wireless之后,Semtech的市场份额略有下降。Sierra的重点需要从蜂窝路由器、网关和调制解调器扩展到其他垂直领域以及核心硅业务,以在这一领域实现增长。

在为这些模块提供动力的蜂窝芯片组方面,高通仍以超过75%的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地位,而索尼Altair凭借其LPWA芯片组产品的良好吸引力和与多家模块供应商的设计优势位居第二。

虽然北美的物联网模块出货量下降到2021年的水平,但预计市场将在2025年再次恢复增长。

]]>
Counterpoint:2030年全球卫星物联网数量将达到4100万个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4035.html Mon, 30 Dec 2024 18:00:04 +0000 //www.otias-ub.com/?p=1734035 根据Counterpoint最新的报告,全球卫星物联网连接数量预计将从2020年的360万个增加到2030年的4100万个,在此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8%。

尽管卫星物联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存在,但由于专有系统以及与硬件和数据相关的高成本,其采用仍然有限。但是,随着标准化的进步,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3GPP第17版于2022年完成,并将于2024年商业化,它的推出使单一硬件解决方案能够同时支持蜂窝和卫星连接。同样,即将到来的NR-NTN标准,预计将在2027年发布18和19版进入商业化,预计将推动需要高速和实时数据的各种应用的采用。

在精准农业计划的推动下,农业部门预计将经历快速增长,2023-2030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52%。在跟踪应用中,NB-NTN将成为主导技术,特别是在油气田运输领域,预计2025年将得到大量采用。预计2027年,NR-NTN的部署将解锁新的用例,包括自动联网汽车、视频流和扩展的海事应用。

]]>
Counterpoint:2030年物联网4G Cat 1 bis将取代4G Cat 1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1254.html Sun, 15 Dec 2024 18:00:46 +0000 //www.otias-ub.com/?p=1731254 根据Counterpoint最新的报告,预计2030年4G Cat 1 bis将取代近95%的4G Cat 1。物联网设备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多年来一直使用4G Cat 1技术,物联网设备使用单个天线创建。设备OEM和芯片组供应商意识到,LTE网络广泛可用,覆盖范围也很广,一根天线就足够了。因此,OEM和芯片组供应商开发了一种特定的4G Cat 1芯片组,该芯片组具有发送和接收功能,提供多个天线,这有助于他们降低 4G Cat 1 bis模块的成本。开发专用的单一 4G Cat 1 bis芯片组有助于降低功耗和组件成本。

中国在发展 4G Cat 1 bis网络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在2023年主导了 4G Cat 1 bis网络市场,占有87%的市场份额。预计2030年,受印度和拉丁美洲等主要新兴市场需求的推动,中国以外的市场预计将占总出货量的60%左右。

与其他连接选项相比,由于成本更低,网络漫游更好, 4G Cat 1 bis预计将成为许多蜂窝物联网应用的热门选择。 4G Cat 1 bis的好处包括成本更低,目前全球市场上的模块比4G Cat 1便宜40%。此外, 4G Cat 1 bis提供无缝网络漫游,避免了NB-IoT和Cat- m面临的挑战。选择正确的连接取决于用例,因为当涉及到电池供电的物联网设备时, 4G Cat 1 bis可能会影响覆盖范围较差的地区的电池寿命。

]]>
Counterpoint:2030年全球蜂窝物联网收入将超过260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9177.html Wed, 25 Sep 2024 18:00:36 +0000 //www.otias-ub.com/?p=1719177 根据Counterpoint最新的分析,尽管蜂窝物联网模块行业面临挑战,但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在2023年同比增长24%,达到33亿个。展望未来,市场将保持强劲增长,预计到2030年连接数将超过62亿个,复合年增长率为10%。尽管ARPU持续下降,但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收入也同比增长17%,达到137亿美元。Counterpoint预计,2030年全球蜂窝物联网收入将超过260亿美元,而ARPU预计将在本十年的后半段保持稳定。

凭借超过23亿个连接,中国继续主导全球蜂窝物联网市场,2023年全球份额接近70%,同比增长26%。随着移动网络运营商积极扩大物联网部署,中国的蜂窝物联网连接数量已经超过了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尽管中国在连接中占有压倒性的份额,但其对全球物联网连接的贡献仅为36%。

互联汽车、智能电表和智能零售将继续主导蜂窝物联网行业。到2030年底,它们将占蜂窝物联网市场的60%以上。联网汽车将增强车辆自动化和安全性,而智能电表将优化能源使用和公用事业管理。智能零售将通过数据驱动的洞察力和更多的安全性来改善客户体验。这些领域将推动物联网的发展,通过实时连接和效率改变行业。

Counterpoint预计,2030年5G将占全球蜂窝物联网收入的近50%,因为它将满足自动驾驶汽车、工业自动化和沉浸式智能城市等高需求应用。

蜂窝物联网市场高度整合,前10大运营商绝对占据主导地位。预计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来自新兴地区的运营商正在获得动力。随着数字化和网络扩张的加速,在物联网解决方案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下,这些地区的物联网用户基础将不断增长。

 

]]>
Counterpoint:2030年使用eSIM的物联网连接将达到22亿个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7871.html Tue, 26 Mar 2024 18:00:41 +0000 //www.otias-ub.com/?p=1677871 Counterpoint最近发布的一份关于物联网连接前景的报告显示,使用eSIM的物联网连接预计将以每年43%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22亿个。到2030年,近1/3的物联网连接将通过eSIM或iSIM实现。

在评论物联网eSIM连接的现状时,副总监Mohit Agrawal表示:“由于限制性的M2M eSIM规范,物联网eSIM的增长落后于消费领域。因此,尽管产品非常适合市场,但2023年底,物联网领域的eSIM连接数量略低于2亿个。”

Agrawal补充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物联网市场,由于过去对eSIM的限制性规定以及目前不支持eSIM的LPWA设备的比例更高,中国的eSIM渗透率很低。eSIM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渗透率远高于中国,但中国庞大的物联网基础使全球eSIM整体渗透率不到10%。”

高级研究分析师Ankit Malhotra在评论eSIM预测时表示:“预计GSMA针对物联网eSIM的新标准(SGD.31/32)将使eSIM适用于受限设备,这可能会大幅推动eSIM和后来的iSIM的增长。eSIM供应商和物联网连接提供商已经对新的物联网eSIM标准进行了多个概念验证,明年GSMA发布测试规范后,可能会出现重大推动。eSIM在物联网中的早期采用者主要是汽车行业,因为企业还没有真正能够随意改变连接提供商。”

]]>
Counterpoint:2023年Q3全球蜂窝物联网模块出货量下降2%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0831.html Wed, 17 Jan 2024 18:00:23 +0000 //www.otias-ub.com/?p=1670831 根据Counterpoint最新的数据,全球蜂窝物联网模块出货量在2023年第三季度同比下降2%。需求疲软、利率上升以及企业物联网参与者的谨慎支出是该市场放缓的一些重要因素。

5G在全球蜂窝物联网模块市场的份额首次超过5%,表明5G采用的牵引力。由于缺乏杀手级用例和较高的价格,5G应用目前受到限制。我们只是看到路由器/CPE、个人电脑和汽车市场的早期采用。

物联网模块市场正在经历从4G Cat 1和NB-IoT到4G Cat 1 bis的技术转型。低成本、高能效的4G Cat 1 bis在POS、智能电表、远程信息处理和资产跟踪等许多应用中越来越受欢迎。

市场领导者Quectel和领先的国际供应商之一Telit Cinterion的出货量均出现下滑。这一趋势反映了中国和全球物联网模块市场的现状。Quectel在全球市场的业绩环比略有改善。

相比之下,前五名中的另外两家供应商(中国移动和广通)都实现了正增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移动的智能电表、资产跟踪器和POS以及广通的路由器/CPE应用。中国移动最近成立了子公司BILIN’zhlian,以加速其模块业务的增长。

部分中国品牌,如Unionman, OpenLuat和Lierda,从利基市场的角度来看表现良好。智能电表、资产跟踪和POS的应用推动了它们的增长。

]]>
5G RedCap:物联网持续增长的关键 //www.otias-ub.com/archives/1648311.html Fri, 22 Sep 2023 08:55:21 +0000 //www.otias-ub.com/?p=1648311 序言

首个5G新空口(NR)网络于2019年4月推出,自那以后79个国家陆续推出了202个网络。Omdia预测,到2027年底全球5G连接数将逼近68亿。然而,大多数连接都集中于智能手机,大规模5G物联网(IoT)尚未实现。

3GPP已经定义了5G标准,它们几乎都聚焦消费者智能手机以及高数据吞吐量/低时延用例。许多物联网应用并不需要这些特性,并且这些特性会给物联网设备的设计、制造和操作带来极大的复杂性。此外,增加的成本将超过潜在的效益,导致大规模物联网无法实现–至少在中端连接能力领域是如此。

3GPP在R17规范中宣布了5G RedCap标准,旨在满足对中端5G连接能力的需求。RedCap将实现从4G中端连接选项(LTE Cat-1/1bis和LTE Cat-4)的演进。本报告介绍了5G RedCap在2023年的最新发展情况,并且探讨了该技术为何将成为物联网持续增长的关键。

何为5G RedCap?

3GPP在2018年定义了5G规范,其中包括三大支柱: 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以及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eMBB和URLLC被认为是挑战技术进步的极限,旨在展示5G在未来实现的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吞吐量和低时延特性。与此同时,mMTC采用低功率广域(LPWA)连接技术,被用来以低成本连接大量设备。

虽然这些新技术在功能上取得了进步,但近年来很明显的一点是许多物联网用例不需要eMBB和URLLC提供的高速度或低时延。但是,它们需要比mMTC更好的功能。因此,3GPP推出了轻量化版本5G RedCap来满足需要中端连接能力的用例。

3GPP R17在2022年推出的 5G RedCap包含以下主要特性:

• 降低设备复杂性,从而降低设备成本

-在Sub-7GHz频段的最大带宽为20 MHz,在毫米波频段的最大带宽为100MHz—采用单载波,因此不支持载波聚合或双连接

-在Sub-7GHz频段使用单个接收器

-降低对设备内存的要求

• 降低功耗

-增强型低功耗模式,支持扩展的增强型非连续接收(eDRX)以及更低的发射功率

-放宽无线电资源管理措施

• 数据传输速率至少不低于LTE Cat-1标准

-下行速率为150Mbps,上行速率为50Mbps

-工业传感器的时延目标为100毫秒,视频监控为500毫秒(最低要求)–不过 5G RedCap可以实现更低的时延

-一根发射天线和至少一根接收天线(最多可选择两根)

我们在下面列出了5G RedCap在物联网生态中的一些潜在用例,但所有的中速物联网用例都可以使用5G RedCap:

• 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度感测器、运动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致动器

• 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

• 监控摄像头: 智慧城市、工厂以及其它工业场所

• 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戒指、电子健康设备和医疗监控设备

• 智能电网

• 销售点终端系统(POS)

• 智能仪表

• 远程信息处理

• 工业物联网(IIoT):增强现实头盔、自动导引车和机器人控制

定于2024年一季度发布的3GPP R18将包含额外的功能。具体来说,R18将着眼于性能介于3GPP R17 RedCap和现有LPWA设备(如LTE-M和 NB-IoT)之间的物联网设备。需要注意的是,该类别不应与LPWA重叠,因为LPWA保有更好的功耗和覆盖范围指标。

被纳入考虑范围的新特性/功能包括:

• 与R17规定的数据速率相比拥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 定位:基于位置的服务应用(如资产跟踪)

• 设备对设备协议(侧行链路):设备(如可穿戴设备)可以直接与附近的智能手机或联网车辆通信

• 支持使用非授权频谱

• 进一步降低5G RedCap用户设备的复杂性与成本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预计R18中的5G RedCap设备类型类似于LTE Cat-1和Cat-1bis,将具有10Mbps的数据速率(下行链路)能力。这种能力使得RedCap非常适合成为这些LTE类别的长期延续。

Omdia分析

4G中端连接能力技术(LTE Cat-1、Cat-3和Cat-4)构成模块出货量的主体

图1显示了出货的物联网模块中LTE Cat-1、Cat-3或Cat-4模块相较于其它模块(包括所有的2G、3G以及剩余的4G和5G模块)的比例。中速4G LTE标准(Cat-1、 Cat-3和Cat-4)是全球最受欢迎、最为广泛使用的蜂窝物联网标准,占到2023年模块出货量的50.3%。

1. Figure 1: Over half of modules (50.3%) shipped in 2023 are either LTE Cat-1, Cat-3, or Cat-4

与低速LTE类别相比,4G LTE Cat-1、Cat-3和Cat-4标准提供了优化的数据传输速率与时延;与高速LTE类别相比,其硬件价格更具竞争力、复杂性更低。相比之下,5G标准目前还没有与4G标准中的LTE Cat-1、Cat-3和Cat-4相对应的中速应用;5G标准只提出了eMBB、URLLC和mMTC这三个极端场景。

4G中端连接技术没有演进

目前,LTE Cat-1、LTE Cat-1bis、LTE Cat-3和LTE Cat-4等4G中端连接技术还没有演进。如本报告的序言所述,eMBB和URLLC等高性能技术将成为更高等级的LTE技术(介于LTE Cat-6和Cat-24之间)的延续。2G和3G等较低级别的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切换为mMTC (NB-IoT或LTE-M)网络,特别是在许多2G和3G网络已经关闭的情况下。因此,确保目前使用4G技术的物联网设备/用例的使用期限尤其需要5G中端连接技术。至少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对应的5G中端连接技术,目前使用LTE技术的设备将会面临网络衰落的风险。在经历从2G/3G切换到NB-IoT/LTE-M的复杂历程后,没有人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从逻辑上讲,由于设计标准非常相似且可以用于相同的用例,RedCap将成为LTE Cat-1/1bis和LTE Cat-4的演进技术。请考虑以下示例:

  • 高通公司的QCX216 LTE Cat-1bis芯片于2022年12月推出;根据产品介绍,该产品专为智能水电表、跟踪器、电子计量和智慧城市等用例而设计。UNISOC是LTE Cat-1bis领域的最大参与者,其8910DM模块已经被部署在支付系统(POS)、智能电表和工业控制系统中。与LTE Cat-1的用例相比,这些用例在尺寸上受到的限制要略微多一些– LTE Cat-1需要两根天线,而LTE Cat-1bis只需要一根天线。
  • 自2008年3GPP R8发布LTE Cat-1以来,该技术一直发展得很好。它已经被部署在工业自动化、远程信息处理、视频监控、数字标牌和支付系统中(没有受到太大的尺寸限制)。
  • 对中速连接技术而言,电动汽车(EV)充电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用例。近年来,电动汽车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美国出台了《基础设施法案》,将在2030年前建设50万个充电站。英国也有类似的举措,要求所有新建的住宅、工作场所和购物中心都要安装电动汽车充电站。这些设备将产生对司机和充电站运营商有用的数据,比如基于使用情况的分析、电池状况数据以及计费信息。它们将需要能够处理足够数据吞吐量、安装和操作成本足够便宜的连接技术; 因此,中端连接技术最适合这些设备。

这些都是5G RedCap将要支持的用例,从而确保这些设备在4G关闭之后(预计许多将在2030 – 2040年之间关闭)能够连接到下一代电信网络。

来自:Omdia

 

]]>
Counterpoint:2022年全球蜂窝物联网模块出货量同比增长14% //www.otias-ub.com/archives/1581130.html Fri, 04 Aug 2023 18:00:44 +0000 //www.otias-ub.com/?p=1581130 根据Counterpoint的最新报告,尽管宏观经济面临阻力,但2022年全球蜂窝物联网模块出货量同比增长14%,达到创纪录的年度销量。智能电表的恢复实施、零售POS机的持续升级、智能资产跟踪以及由于电气化和自动驾驶能力的进步而导致的联网汽车的持续增长,是物联网模块需求实现两位数增长的一些关键驱动因素。

就需求而言,中国继续引领全球蜂窝物联网模块市场,其次是北美和西欧。与此同时,印度是增长最快的市场,其次是拉丁美洲和北美。尽管印度的基础较小,但潜力巨大。由于乌克兰与俄罗斯的长期战争,东欧是唯一出现下滑的地区。

在评论蜂窝物联网模块OEM之间的竞争动态时,高级研究分析师Soumen Mandal表示:“2022年,Quectel是中国最大的蜂窝物联网模块厂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和广和通凭借其在国内市场的巨大规模,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在中国以外,Quectel仍然是领导者,紧随其后的是泰利特和泰利斯,这两家公司已经合并,并将从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作为一个新品牌Telit Cinterion开始运营。”

Quectel在2022年加大了对整合汽车(NAD模块)领域的关注,并获得了与主要汽车制造商的多项设计胜利。随着业界向5G连接过渡,NAD模块市场的竞争正在加剧。蜂窝技术的每一次转变都带来了市场的整合,因为服务汽车领域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这需要大量的定制化,但利润率较低。

中国移动是全球最大的CSP和物联网连接企业,通过利用其庞大的规模来获取最大价值,正变得更加垂直整合。它有可能在今年闯入全球蜂窝物联网模块三强。然而,该公司主要在中国运营,需要通过强有力的合作模式向其他垂直领域和市场扩张,以保持其势头。”

在评论物联网蜂窝连接芯片组厂商动态时,副总监Ethan Qi表示:“高通在2022年继续主导蜂窝物联网芯片组市场,出货量份额接近40%。高通加强了在LTE CAT 4等更高技术领域的地位,并保持了在5G市场的主导地位。高通最近推出了最新的4G CAT1。双芯片组,QCX216,与LTE CAT1正面竞争。BIS领导UNISOC和Eigencomm。”

在谈到2023年的物联网市场前景时,副总监Mohit Agrawal表示:“全球蜂窝物联网模块出货量(包括NAD模块)预计将在2023年实现19%的强劲增长。高价值工业物联网模块出货量的增长,对于那些努力走出试点阶段的物联网项目,以及在艰难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更加关注投资回报率的公司来说将是关键。然而,智能电表、POS机和汽车市场的物联网模块出货量预计将继续强劲增长,这将抵消其他领域的放缓。”

]]>
Counterpoint:2023年Q1全球蜂窝物联网模块出货量保持平稳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9970.html Tue, 01 Aug 2023 18:00:46 +0000 //www.otias-ub.com/?p=1629970 根据Counterpoint的最新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蜂窝物联网模块出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平稳。但是,与2020年第一季度相比,2023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增加了一倍多。Quectel、Telit Cinterion和Fibocom在2023年第一季度占蜂窝物联网模块总出货量的一半以上。

智能公用事业、支付终端和FWA CPE路由器和网关等应用对蜂窝物联网的需求保持健康。但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工业项目对蜂窝模块的需求仍然疲软。

在全球范围内,Quectel在第一季度引领了蜂窝物联网模块市场,其次是新合并的实体Telit Cinterion。排名第三的是另一家总部位于中国的快速增长的公司广博网(Fibocom)。在第一季度,这三家公司总共占出货量的一半以上。

在领先的物联网模块供应商中,Neoway增长最快,其次是u-blox。按连接数计算,全球最大的物联网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在中国市场保持第二的位置。在其他厂商中,Unionman凭借其在NB-IoT和4G cat1bis模块方面的出色表现,进入了中国模块供应商前五名。

Quectel在国内和全球市场保持了领先地位。其在美洲、印度和MEA地区的领先地位也有助于其强势地位。所有这些都帮助Quectel扩大了与最接近的竞争对手的出货量份额差距。

Telit国际在合并后攀升至全球市场第二的位置,帮助昔日的Telit缩小了与Quectel在中国以外的国际市场上的差距。Telit目前是西方最大的物联网垂直整合企业之一,在高价值的北美和欧洲市场占据强势地位,并将在中短期内进一步拓展其他高规模市场。

Fibocom在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在全球前三名中脱颖而出。凭借在路由器/CPE和POS领域的影响力,Fibocom进入了中国市场前三名和除中国以外的国际市场前五名。

在前十大应用中,烟雾探测器增长最快,其次是住宅和智能电表。出货量排名前三的应用(智能电表、POS系统和路由器/CPE解决方案)共同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蜂窝物联网市场。

]]>
2023年企业物联网调查:美国市场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7237.html Fri, 28 Jul 2023 04:49:55 +0000 //www.otias-ub.com/?p=1627237

TechInsights物联网研究频道对三个国家的九个垂直行业进行了年度企业物联网调查。我们在调查期间采访了320多家美国垂直行业的企业。

垂直行业

  • 电信、媒体与技术(TMT)
  • F.I.R.E (金融/保险/房地产)
  • 专业服务
  • 制造
  • 零售
  • 教育/公共部门
  • 医疗/制药
  • 能源/公用事业
  • 交通

方法论

线上访谈,总样本为n=993+(每个市场300 +)。受访者必须来自关键的垂直市场,公司规模从很小(1-10名员工)到很大(1000多名员工)不等,并且对企业移动解决方案的采购决策有影响。

十大关键发现:

  • TechInsights采访的大多数公司投资/采用的技术Top 3为:云计算(73%),其次是智能定位技术(53%)以及边缘计算(48%)/eSIM技术(48%)。
  • 美国20%的企业目前正在进行积极的物联网部署,10%的企业参与了某种形式的概念验证(PoC);36%的企业计划在未来12-24个月内部署物联网/PoC。
  • 各企业表示,高成本是他们在部署物联网时面临的第一大挑战,部署物联网的首要原因是——处理新的业务领域并产生新的收入
  • 大多数企业 (51%)同时使用蜂窝和非蜂窝物联网连接技术,其次是仅使用蜂窝技术(32%)
  • 目前,79%的企业将5G作为最常用的蜂窝物联网连接技术。未来12个月,4G使用量将下降至近一半;公司计划以4G/5G为主取代2G/3G。
  • 卫星连接在物联网项目中得到了很多关注,美国的企业主要将卫星物联网连接用于这些用例——监控和追踪、广域远程监控和资产跟踪。
  • 在不同的物联网供应商中,企业在部署新的物联网项目时最考虑的是移动运营商(44%)、超大规模运营商或系统集成商(均为40%)
  • 41%的企业目前正在使用人工智能,32%的企业计划在未来12-24个月内在物联网项目中使用人工智能。
  • 26%的美国企业目前正在运行移动专用网络(MPN), 43%的企业计划在未来12-24个月内部署MPN;65%的企业正在运行或计划运行5G MPN部署。
  • 大多数美国企业表示,他们正在开展物联网项目,以解决某些环境/可持续发展举措。物联网正在解决的一些主要举措包括碳减排、降低能耗和回收利用等。

来自: TechInsights

]]>
IDC:2022年全球物联网总支出规模约为7,300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9734.html Wed, 26 Jul 2023 06:35:07 +0000 //www.otias-ub.com/?p=1629734

IDC于近日发布了2023V1IDC《全球物联网支出指南》(IDC Worldwide Internet of Things Spending Guide)IDC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物联网总支出规模约为7,300亿美元,2027年预计接近1.2万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0.4%

中国物联网市场概况

聚焦中国市场,随着八部委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物联网技术产业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IDC预测,2027年中国物联网支出规模将趋近3,0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物联网总投资规模的1/4左右。此外,中国物联网IT支出以13.2%的五年CAGR稳定增长,增速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技术维度

硬件是物联网占比最大的技术市场,占比接近物联网IT总投资规模的一半。聚焦硬件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物联网项目,物联网服务器Server)市场将迎来高速增长,五年增速超过了20%。除硬件之外,服务也是物联网占比较大的技术市场,占比接近物联网IT总投资的40%

此外,随着物联网市场的不断扩大,物联网设备正在持续产生惊人的数据量,而这些海量数据中蕴含着巨大的有待发掘的价值。因此,物联数据分析相关的软件子市场——分析应用Analytics Software)技术将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其五年增速超过了25%

除此之外,在连接技术方面,中国政府大力推广“5G+物联网以便丰富通信技术供给,拓展物联网应用场景。其中,低功耗广域网LPWAN)的覆盖面正扩展至更广阔的地区和应用领域以降低物联设备的成本。IDC预计,低功耗广域网LPWAN)五年增速将超过15%

行业和应用场景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在五年预测期内,制造业、政府、公共事业、专业服务和零售均为中国物联网支出主要的终端用户,其用户合计占比接近中国物联网支出的七成。其中,离散制造和流程制造占比超过中国物联网支出的三成。与制造业相关的应用场景生产资产管理Production Asset Management)将成为未来几年物联网市场最大的投资方向。

此外,由于疫情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能更好的生产、储存和运送产品,资源产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和制造业的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变得尤为重要。为反应这一重要趋势,在本次物联网支出指南中引用了多个IDC《全球数字化转型支出指南》(IDC Worldwid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pending Guide)的应用场景,并更新了多个供应链相关的应用场景如供应链弹性Supply Chain Resilience)、智能库存Inventory Intelligence)和智能仓储Smart Warehousing)。这些新增应用场景将帮助客户更好的理解市场动态,也体现了数字化转型技术在物联网市场中的应用趋势。

]]>
2023年企业物联网调查:英国市场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7234.html Thu, 20 Jul 2023 08:49:44 +0000 //www.otias-ub.com/?p=1627234 TechInsights物联网研究频道对三个国家的九个垂直行业进行了年度企业物联网调查。本文出自的报告是系列报告的一部分,我们总结了来自英国的调查的一些亮点。

关键洞察

企业数字化优先项:数字化是英国企业最关心的话题。有趣的是,结果显示,组织在数字化计划方面有广泛的优先级。数字化的一些首要任务是:

  • 数据与分析;
  • 客户体验与互动;
  • 产品和服务创新;
  • 混合/远程办公。

未来24个月数字化的主要优先事项将是数据&分析远程工作

技术支出:我们采访的大多数公司目前都在投资:云计算(63%),其次是智能定位技术(39%)和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技术(37%)

物联网项目:英国21%的企业目前正在运行积极的物联网部署,10%的企业正在进行概念验证(PoC);34%的企业计划在未来12-24个月内部署物联网/PoC。

物联网连接:TechInsights询问企业在其物联网项目中使用或计划使用哪种类型的连接技术,大多数(46%)的企业表示他们目前正在使用蜂窝和非蜂窝物联网连接技术

物联网供应商:在不同的物联网供应商中,企业在部署新的物联网项目时最会考虑超大规模供应商(39%)和移动运营商或系统集成商(均为37%)

使能技术:英国企业重点提到了以下一些关键技术:

  • 边缘计算:33%的英国企业目前正在使用边缘计算。
  • 人工智能:31%的企业目前正在使用人工智能,33%的企业计划在未来12-24个月内在物联网项目中使用人工智能。
  • eSIM技术:36%的英国企业已经在其物联网项目中为eSIM技术制定了预算,23%的企业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纳入eSIM技术。

移动专用网络(MPN):英国15%的企业目前正在运行移动专用网络(MPN) 49%的企业计划在未来12-24个月内部署MPN;64%的组织正在或计划部署5G MPN。

绿色物联网:大多数英国企业表示,他们正在开展物联网项目,以解决某些环境/可持续发展举措。物联网正在解决的一些主要举措包括碳减排、降低能耗回收利用等。

来自: TechInsights

]]>
复旦数&世界经济论坛:释放智慧城市数据的共享价值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4460.html Wed, 12 Jul 2023 20:00:53 +0000 //www.otias-ub.com/?p=1624460

每天,有超过 2.5 万亿字节的数据产生,其中超过 50% 来自物联网 (IoT) 设备,然而,其中只有不到 1% 的数据能够被充分利用。数据管理的碎片化、数据政策与法规的缺失、隐私保护问题、公共与私人数据资源的孤岛化以及缺乏基于数据价值的商业模式等等,阻碍了物联网数据充分释放其潜力。

这些挑战和机遇在城市中尤为明显。智慧城市建设有望提高效率、改善公共服务、提升生活质量与促进经济增长,但前提是要能够获取高质量和可靠的数据。

应对物联网数据增长所带来的挑战,把握其机遇并控制其风险,需要一个完善的法律架构,以及可持续的、安全的、合乎伦理道德的管理模式,以促进物联网数据的动态与高效共享,并在推进创新的同时保护隐私和建立信任。

本白皮书分析了数据采集的既有形态,并针对物联网数据共享提出了一个治理框架,通过三个关键平台维度来理顺物联网数据共享的价值链,并包含了基于全球标准的六个主要管理内容,包括:数据隐私、数据安全、互操作性、数据可靠性与完整性、平台运营方的资格以及对于数据利用者、提供者和运营者的使用协议。

为了进一步阐释以上框架,白皮书还提供了可信数据共享平台的案例、架构以及建立信任的关键要素,以有助于安全地实现公共部门的数据开放和私营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易。白皮书还阐述了在地方政策和法规中实施该方案的方向和措施。

创新的监管与治理模式,是城市能够管理越来越多的物联网数据并从中获益的基础。共享的物联网数据有助于指导决策,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并让城市变得更加高效、可持续、有弹性和公平。


]]>
海尔智家:AIGC时代企业更关注数据和算法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4652.html Tue, 11 Jul 2023 04:03:43 +0000 //www.otias-ub.com/?p=1624652 AIGC作为当下最热门的技术领域,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关注。在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指出,大模型并不是生成式AI的全部,而是生成式AI生态系统的一个底层基础平台。平台的使命是让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在上面构建机器学习的应用,用好生成式AI去解决自己的特定领域或行业场景问题,这才是真正在To B领域改变行业的关键因素。

在工业设计领域,海尔智家及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在AIGC方面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首个企业工业设计中心,也是首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中心构建了全球工业设计创新体系,拥有国际视野的多元文化设计团队,业务覆盖领域广,服务能力强,以设计战略承接品牌战略,助推海尔实现全球化品牌。

在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召开期间,199IT参与了对海尔智家副总裁、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吴剑专访。

(海尔智家副总裁、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吴剑)

AIGC围绕的两个核心价值

早在2022年3月,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已经携手亚马逊云科技在数字化领域进行探索,目的是希望去做一些提效、降本、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工作。因为它会基于企业现有的流程、基于企业现有的知识图谱,基于现有的在某种意义上会有一定的重复、低效的流程和复用。

当AIGC概念被正式提出来,到工业设计领域落地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吴剑表示,在工业设计领域,AIGC其实还是基于知识图谱、基于现有积累去取代一部分的人工工作。吴剑坦言,在和同行交流下来之后,大家都认为AIGC现阶段并没有那么的高度成熟和高度创新,现阶段还做不到。很多林林总总的科技概念在一线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其实并不特别多。在工业设计领域,新的技术都要面对两个核心价值。数字化转型两个主线就是提升用户体验、创造企业效益,这也是目前AIGC所围绕的两个核心价值。

目前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利用AIGC能够实现文生图、图生图、定量图和全场景图四个方面的提效。

例如文生图,海尔作为全球化企业,用户遍布全球。需要大量的用户洞察,要了解用户需要什么,传统的方式都是做用户访谈,去架摄像机观察,其实效果不佳。比如一天只能访谈两家,回来还要整理照片、文字、视频,非常低效。现在有了AIGC之后,可以把过去需要花7个小时来整理用户的信息,现在只需半小时就可以了。并且不简单是文字,可以灵活添加现场图片,更可以主动绘出故事板和相应产品概念。

海尔是一个非常强调响应速度的企业,历史上有很多比如17个小时开发出一个新产品的经典案例。传统全球协作就是全球接力式开发。吴剑认为AIGC对企业的开发流程是很大的改变,与AIGC进行结合,能够很高效地减少过程中的一些反复,AIGC能够在某些方面非常快地在现有最优的方案之上得到对用户最快的响应。

算力并不焦虑 企业更关注算法和数据

在洞悉到AIGC技术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后,亚马逊云科技携手海尔设计、Nolibox计算美学将AIGC应用到工业设计领域,以探索产业新范式,为行业升级按下加速键。

亚马逊云科技为海尔设计提供了包含四套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全面替代自有机房,让设计中心的工作流程实现了全面云化。上线后,自动化设计系统应用让相关业务的操作周期缩短了30%,获得巨大成功。

在大模型领域,各大厂商对算力充满了焦虑。从海外OPEN AI抱怨GPU卡不够用,到国内字节跳动斥资十亿美金屯英伟达显卡,无不透露出对算力的渴求。

具体到各行业领域,如工业设计行业,吴剑反倒觉得算力并不是问题。在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中,亚马逊云科技联合Nolibox定制工业设计AIGC解决方案。

吴剑表示,现在企业最关注的是数据和算法,数据和算法是呈现在企业内部的,因为算力毕竟是不可能每个企业都做得出来的。现在不管是国家提的在各个地方做超算中心,包括海尔有私有云、公有云,亚马逊云科技也做了非常好的算力支持。其实算力从总的来说够用了,从资源有效性的分配来看,也不需要每个企业都去自建算力池,因为它的很多运营其实是需要能力的,不是以前做个机房,买几台GPU就能做的。

再就是从企业来看,很关注的是数据,因为不管是现在国家的隐私要求,还是对客户、用户的信息保护,企业都很重视,将数据看作资产而不是负担。数据如何用好,是企业自己去做数据的积累、清洗、数据的挖掘,都是靠企业自己来做的。

中间在算法上,海尔创新设计中心使用的是Amazon SageMaker,和亚马逊云科技可能会做一些深度的定制,然后形成带有这个行业特色的产品方案。因为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所涉及的智慧生活范畴比较大,有toB和toC客户需求。

吴剑强调算力是OK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算法是要积累不同的场景的应用,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有针对家庭、移动、能源管理、智慧生活的场景。海尔有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叫卡奥斯,是国内起步最早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获得了国家和行业的认可。这是我们自己建的,把很多像订单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很多工业互联网的一些能力都对外赋能,在双创平台和数字化工厂做得非常好,它会把现在海尔在前端、在研发端、在制造端、在后面的业务端的很多能力都会封装、集成,对不同行业进行赋能,像很多危化品管理,还有陶瓷行业、建材行业、汽车行业,我们对千行百业做赋能。

AIGC在工业设计行业的应用及价值

在谈及AIGC对海尔创新设计中心的价值和影响。吴剑认为AIGC提效是两方面。

第一方面因为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和传统的工业设计公司不一样。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是全流程的。所以AIGC对海尔创新设计中心的改变,它不是一个简单去画个图。其实AIGC是需要有前提的,它的产出也是一个系统。工业设计领域的AIGC不是直接从大模型应用,这种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它需要在实际业务中的积累去对它进行训练。所以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方案不是想象中的把一些现成的大模型搬过来就可以用好,它需要企业很多的生成式的对抗性训练,才能够产出有意义的设计。

海尔创新设计中心一开始先做草图,比如先是语音生文字、文字生成草图、生成概念图。概念图我们是通过对抗性训练,把概念图的有效性、创新性对比现有的成熟设计、人工设计,以及对比专利图,要进行很多对比等,最后才能够标签化,才能具备价值和意义。同时海尔创新设计中心还有很多要求,比如设计一个常用的冰箱和厨房冰箱是不一样的,常用的室内的空调和车载空调也不一样,因为它里面的很多条数据是不一样的。

AIGC改变了设计中心的一些流程,流程不再是原来那种人工和人工的交流、人工和人工的那种靠个人主义式的设计,所以它在某种意义上会把所有设计师都会拉到一个标准线以上。

第二方面AIGC会把企业所丢失的数据重新找回来,因为以前很多设计中心的经验、能力是跟着人走的,不是留在一个企业内部。国外的很多成熟企业做得是比中国企业好,企业资产的沉淀,要把这个能力沉淀下来。海尔创新设计中心过去也做了很多不完全统计,在工业设计、在产品创新上,在过去累积了30年,企业花了很多费用和知识的投入、积累,未来都要变成一个虚拟的设计师,能够沉淀在企业之上。

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契机

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如此阐释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原因:“亚马逊云科技作为全球知名的云服务提供商,在传统的业务升级,尤其是数字化转型这方面有很广泛的成熟经验。它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包括很多开发流程的优化,整个产品组合的优化,制造更敏捷和端到端交付,包括物流、仓储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了很多优秀的创新方案。这些创新方案非常有助于我们海尔设计去面对未来的市场挑战,尤其是在全球目前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都有巨大的变革的今天,对我们保持领先地位、提供更优质的生活解决方案非常有帮助。”

亚马逊云科技为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提供的方案包括3D云桌面系统、渲染农场系统、文件共享系统以及自动化设计系统等四个部分:

云桌面,彻底解决资源困扰

在海尔创新设计中心的青岛办公室,3D云桌面系统为300多位3D设计师、平面设计师提供便捷易用的桌面环境。通过公有云上的资源隔离划分,海尔设计在彻底解决原自建IDC的VDI方案“资源挤兑造成卡顿、闪退或宕机”以及“多人使用时性能衰退”等问题的基础上,还能有约 30% 性能提升,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共享存储,让储存限额不复存在

基于Amazon S3特性构建的文件共享系统,让公司、小组和个人之间得以共享存储。这种对冷热数据进行自动分层的无限容量存储系统让数据安全性提高了 3 倍,而此前自建 IDC 每人最大分配 500G 容量、每天只允许一个备份且最多保留 7 天的设定,自此成为历史。

渲染农场系统,和业务排队说再见

渲染农场系统使用亚马逊云科技自有渲染产品Amazon Thinkbox deadline软件及 HPC 集群进行图片渲染,具备高性能和弹性,让设计师提交任务后就能拿到渲染效果图,彻底解决渲染任务排队问题。而低负载时它会自动降低Amazon EC2 Spot 数量且按实际使用时间(精确到秒)付费,从此不再浪费。

从3天到10分钟,智能设计系统让效率“飞起来”

自动化设计系统/智能设计渲染系统通过 Amazon EC2、Amazon Thinkbox Deadline、Amazon DynamoDB 等运行自动化设计软件, 10 分钟就能自动生成人工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的大批量渲染效果图,彻底解决了原自建 IDC 存在算力瓶颈问题。

早在生成式AI爆火之前,海尔创新设计中心与亚马逊云科技就已经开始了AIGC领域的探索,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很早就认识到AI对工业设计未来的发展的价值。海尔设计中心未来还将在AIGC等新兴领域,继续与亚马逊云科技深度合作。借助亚马逊的AI服务和机器学习的能力,以及生态服务伙伴,与智家的用户数据有机结合,可以更快的服务用户和客户,扩大海尔智家业务的全球引领。

]]>
IDC:2023年全球物联网支出预计将增长10.6%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1436.html Mon, 10 Jul 2023 18:00:26 +0000 //www.otias-ub.com/?p=1621436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物联网(IoT)支出预计将达到8057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10.6%。物联网生态系统的投资预计将在2026年超过1万亿美元,在2023-2027年的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0.4%。

离散制造和过程制造是2023年和整个预测期内对物联网解决方案投资最大的行业,占全球物联网支出的1/3以上。专业服务、公用事业和零售是整体物联网支出的第二大行业,约占全球总量的25%。州/地方政府和电信将在未来五年的预测中实现最快的支出增长,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2%和11.7%。

2023年将获得最多投资的两个物联网用例都与制造业密切相关:制造运营(730亿美元)和生产资产管理(682亿美元)。下一个最大的用例是库存智能(376亿美元)、智能电网(369亿美元)和供应链弹性(316亿美元),它们将受益于零售和公用事业行业的强劲投资。支出增长最快的用例代表了物联网技术的各种应用,如电动汽车充电(复合年增长率30.9%)、下一代防损(14.5%)、农业现场监测(13.9%)以及联网自动售货机和储物柜(13.8%)。

IDC预计,今年各行业在视频分析解决方案上的支出将超过235亿美元。

从技术角度来看,到2023年,物联网服务将成为最大的支出领域,并在预测结束时占全球物联网支出的近40%。硬件支出是第二大技术类别,主要是模块/传感器采购。软件将成为增长最快的技术类别,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1%,主要是应用和分析软件的采购。

]]>
Omdia:预计物联网设备总出货量将在2030年超越180亿 //www.otias-ub.com/archives/1608675.html Tue, 06 Jun 2023 07:16:08 +0000 //www.otias-ub.com/?p=1608675

要点

边缘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紧密结合将为众大科技厂商们营造各种商机。

Omdia估计AIoT市场会成为下一个重要赛道。万物互联的世界带动的不仅仅是资料讯息传递和设备管理上的重大便利。这些设备所输出的海量数据非常适用于提升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如预见性维护、机器视觉、智能管理等等。

基于这些能力,各大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厂商都在积极为自己的AIoT能力进行布局。接下来几年对物联网市场尤其关键。凭借着蜂窝物联网、Wi-Fi以及蓝牙的新标准所提供的低延迟低功耗和低成本,智能设备必在各个领域逐渐普及化,特别是在车联网、消费者电子产品、安防设备、医疗和工业商用机器人。

Omdia预计,物联网设备总出货量将在2030年超越180亿。

与此同时,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将在未来五年迎来翻倍增长。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在边缘端未来将会进一步融合。针对AIoT硬件和软件的解决方案会逐渐成熟和完善。厂商们也会发挥各自在特定领域中的优势,推动AIoT设备的部署。

这些走势将大幅度地降低AIoT落地的技术门槛,为用户带来更多便利。消费者的产品使用体验将大大提升,与手机和智能家居产品的互动也更加丰富。工业用户们能提升内部营运效率。安防应用将更加保密与精准。最后,机器人之间的信息交互与管理更为顺畅。

]]>
TechInsights:2022 年全球物联网模块和网关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 6% 中国供应商主导 //www.otias-ub.com/archives/1586111.html Fri, 14 Apr 2023 12:43:09 +0000 //www.otias-ub.com/?p=1586111 TechInsights 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2022 年,全球物联网模块和网关市场的出货量和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 6% 和 18%。中国供应商保持着市场份额的主导地位 —— 按出货量来看,前五名均为中国供应商,按收益的话,前五名供应商中有两家是中国企业。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物联网模块和网关供应商在模块出货量方面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移远通信连续三年在模块出货量和收入方面都是市场领导者

2022 年全球物联网模块出货量达到 5.05 亿。出货量排名前五位的供应商是移远通信、广和通、日海智能、中国移动 (注:OneMO,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旗下模组品牌) 和美格智能,占全球物联网模块总出货量的 64%。在收入方面,前五大供应商中有两家是中国厂商,其他三家供应商是西方厂商 ——Sierra Wireless、u-Blox 和新成立的 Telit Cinterion (由 Q123 合并的 Telit & Thales)。前五大供应商占整个物联网模块和网关收入的 62%,移远通信主导市场,收益份额高出第二大供应商 Telit Cinterion 超过 20%。

在整个物联网模块和网关市场中,有大量的新兴供应商,它们是“其他”的一部分。“其他”中包括的大多数供应商都是新兴的中国供应商,如骐俊物联、高新兴物联、吴通集团等。TechInsights 还研究了一些更重要的物联网模块供应商,如村田(Murata),锐凌无线(Rolling Wireless), 启碁科技(WNC), Cavli Wireless, AM Telecom, Digi,中兴,LG,京瓷(Kyocera)和网关供应商,如 Cradlepoint,思科,Netcomm 和 Teltonika 等,从而可以更全面预估全球物联网模块和网关市场的总量。

自 IT之家

]]>
TechInsights:预计2030年全球物联网应用eSIM市场存量将达47.12 亿 //www.otias-ub.com/archives/1564504.html Tue, 28 Feb 2023 12:14:15 +0000 //www.otias-ub.com/?p=1564504 据 TechInsights 研究机构报告,eSIM 或 eUICC 被认为是 SIM 卡的下一个迭代,提供了通过 OTA 改变服务提供商配置文件的能力,而不需要物理的更换 SIM 卡本身

eSIM 是专门为解决物理 SIM 卡的局限性而设计的。它们包含了所需的新功能,以支持难以或低效地访问物理 SIM 的连接设备,例如医疗保健设备、联网车辆或一系列其他物联网设备。

此外,另一种物联网专用 SIM 技术 iSIM (IT之家注:集成 SIM) 正在出现,它将 eSIM 功能结合到单个专用的 SoC 中。虽然 eSIM 是焊接在板上并连接到设备处理器的专用芯片,但 iSIM 将处理器核心和加密集成到 SoC 中

根据 TechInsights 对 eSIM 市场存量的最新预测,全球物联网应用的 eSIM 市场存量将从 2022 年的 5.99 亿增长到 2030 年的 47.12 亿,年复合增长率为 29%

eSIM 市场的增长是由汽车、工业 / 制造、运输 / 物流等垂直领域的企业物联网应用推动的。TechInsights 预计,商业 iSIM 将于 2023 年开始推出。到 2023 年,预计 eSIM (包括 iSIM) 将占物联网模块总销量的 50% 以上

自 IT之家

]]>
IDC:预计2022年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达56亿个 //www.otias-ub.com/archives/1559305.html Mon, 13 Feb 2023 14:04:23 +0000 //www.otias-ub.com/?p=1559305 IDC 今日发布报告称,预计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 2022 年达 56 亿个,到 2026 年将增至约 102.5 亿个,复合增长率约 18%

报告指出,中国蜂窝网络连接数增速最快,在中国政府和运营商的积极推广建设之下已实现 “物超人”,2022 年底实现 18.45 亿个,在公用事业、智能制造、车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广泛应用,预计将以 21% 的增速到 2026 年实现 36.3 亿个

此外,低功耗连接商用进程不断加速,2021 年连接数近 6 亿个,预计到 2026 年将达 14.9 亿个。固网及 WiFi 在家居、工厂等局域稳定环境将持续发挥主要连接能力,在总连接量中占比过半,预计到 2026 年增至 51.1 亿个

IDC 表示,消费者行业是最大的物联网连接组成,智能家居、可穿戴依然是重要增长点,连接数量到 2026 年将近 59.8 亿个

自 IT之家

]]>
2023年物联网预测 //www.otias-ub.com/archives/1557884.html Wed, 08 Feb 2023 18:06:49 +0000 //www.otias-ub.com/?p=1557884
TechhInsights最近发布了2023年的年度物联网预测。该预测确定了3个关键技术趋势和2个重要的战略趋势,我们预计这些趋势将影响2023年及以后的物联网市场。

趋势1:物联网连接技术不断发展——物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这种发展也可以在物联网连接技术中看到。从最初主要使用2G和3G蜂窝技术进行连接的M2M,到现在行业有10多种连接技术可供选择用于物联网项目。物联网连接技术的转变将在2023年继续,5G物联网将在2023/24年实现增长,市场将看到商用5G RedCap模块的推出。

趋势2:利用eSIM的潜力——eSIM技术是一项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但它在物联网中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尚未发挥其真正的潜力。从传统技术到创新技术的任何过渡都需要时间,这正是eSIM采用的现状。到2023年,我们预计eSIM(包括iSIM)将占物联网模块总销量的50%以上。eSIM市场的增长是由汽车(联网汽车)、工业/制造业、运输/物流等垂直领域的企业物联网应用推动的。

Source: TechInsights

趋势3:5G RedCap将促进物联网扩展——3GPP Release 17中引入的5G RedCap为物联网扩展到5G提供了新的生命线。5G RedCap旨在降低物联网设备的复杂性和成本,为高端物联网应用提供5G相关功能。TechInsights预计,首批RedCap商用产品将于2023年上半年推出;不过RedCap的商用产品阵容要到2025年后才会成熟。根据Techhinsights的数据,5G占物联网连接总数的2%。我们相信,随着RedCap的商业推出,2023年5G物联网连接将出现一些高峰,并在2025年后真正腾飞。

Source: Qualcomm

趋势4:物联网市场整合——最近出现了很多关于物联网未来的讨论,因为一些知名公司要么退出物联网领域(爱立信、谷歌),要么被其他公司收购(Sierra Wireless-Semtech,泰雷兹- telit)。人们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2023年及以后,物联网市场的整合是否会继续?还是并购趋势会下降?TechInsights认为,整合将继续,但物联网领域的并购活动并不会下降。物联网市场的碎片化是由于这些关键领域在过去的20年期间的发展——半导体/芯片组/模块;连接技术;软件和其他硬件设备。现在,随着行业的成熟和规模的扩大,物联网价值链上的公司更加专注于实现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业界已经意识到,强烈的碎片化对物联网格局不利,而且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整合,这种整合正在发生,并将在2023年及以后持续下去。

趋势5:加强对可持续性/绿色物联网的关注——可持续性已成为CxO的首要任务,是整个行业持续关注的问题。物联网被视为支持企业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自动化、数据驱动的决策和即时行动来实现高效及时的商业目标。在2023年及以后,随着物联网继续发展以解决可持续性问题,新的用例和商业模式将出现。

Source: Role of IoT technologies in addressing UN SDGs, UN Environment Program Report

2023年值得关注的其他一些重要物联网技术和战略趋势包括:

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

IoMT或IoHT(医疗物联网/医疗保健物联网)

专用网络

标准化

来自: StrategyAnalytics

]]>
IDC:2026年中国物联网IT支出规模接近2981.2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548595.html Mon, 09 Jan 2023 03:42:43 +0000 //www.otias-ub.com/?p=1548595

IDC于近日发布了2022V2IDC《全球物联网支出指南》(IDC Worldwide Internet of Things Spending Guide)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物联网企业级投资规模约为6812.8亿美元,有望在2026年增至1.1万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0.8%

中国物联网市场概况

受疫情影响,在本期预测中,IDC小幅下调了2022年中国物联网市场IT支出规模,但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未来五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将保持平稳向好态势。具体而言,IDC预测,2026年中国物联网IT支出规模接近2981.2亿美元,占全球物联网总投资的1/4左右,投资规模将领跑全球。此外,中国物联网IT支出以13.4%的五年CAGR稳定增长,增速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技术维度

2022V1版相比,硬件市场占物联网IT投资规模的四成,仍是物联网占比最大的技术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凭借着物联网的推广和部署,物联网市场逐步积累形成了海量物联数据,物联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正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基于市场发展,本次预测IDC上调了服务器Server)和存储Storage)市场的IT投资规模。

除此之外,在连接技术方面,中国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正在迅速提高。一方面中国正大力发展蜂窝物联网的应用和推广,另一方面低功耗广域网的场景应用和商用化进程正不断加速。因此,蜂窝网Cellular)和低功耗广域网LPWAN)的IT投资规模进行了小幅上调。

行业和应用场景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在五年预测期内,制造业、政府、公共事业、专业服务和零售均为中国物联网支出主要的终端用户,合计占比超中国物联网支出的六成。另外,本次预测提高了银行建筑行业在物联网市场上的投资规模。具体地说,银行业近年来积极加大对物联网投入以实现金融服务和管理的精准化,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押品管理、客户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并探索搭建物联网数据平台。建筑行业受中国城乡领域碳达峰、智能建造的政策引导,将在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建筑产业互联网、建筑机器人、智慧监管等领域推进创新应用,从而带动了对物联网技术的投入。

随着智能制造、智能城市、智能零售等场景的发展,生产运行(Manufacturing Operations)、公共安全和应急响应(Public Safety and Emergency Response)、全渠道运营(Omni-Channel Operations)和生产资产管理(Production Asset Management等应用场景将成为中国物联网行业投资主要的方向。

]]>
中国信通院:2022年移动物联网发展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533813.html Fri, 09 Dec 2022 07:01:18 +0000 //www.otias-ub.com/?p=1533813 报告认为,移动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建高速、智能、泛在、安全、绿色的新一代信息网络,一方面和传统基础设施融合,提升融合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同时信息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动能。

报告分析,当前移动物联网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促进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带动产业实力不断提升的新力量。我国移动物联网加速迈入新时代,移动物联网已经成为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助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网络“底座”。

报告概括了我国移动物联网发展的三大进展情况。

一是多网协同格局初步建立,面向物联能力持续增强。我国已经初步形成NB-IoT、4G和5G多网协同发展的格局,网络覆盖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9月,我国NB-IoT基站数达到75.5万个,4G基站总数达到593.7万个,5G基站总数达到222万个,部署超7900张5G行业虚拟专网,为移动物联网应用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NB-IoT、4G、5G应用创新活跃。NB-IoT已形成水表、气表、烟感、追踪类4个千万级应用,白电、路灯、停车、农业等7个百万级应用,N个新兴应用。4G Cat1满足中低速率、低成本的需求,凭借4G的良好覆盖和基站的无缝对接,具备更低的价格和功耗优势。国内Cat1从2019年底开始发力,出货量增长迅速。5G应用创新活跃。2022年“绽放杯”大赛项目数量大幅增长,整体突破2.8万个;5G应用成熟度大幅提升,“商业落地”和 “解决方案可复制”项目占比超过50%。

三是产业界加快推动5G RedCap走向成熟。当前,5G RedCap获得多方关注,产业界共同推进RedCap商用。工信部等十部门印发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指出:加快弥补产业短板弱项,加快轻量化5G芯片模组的研发及产业化,进一步提升终端模组性价比。IMT 2020(5G)推进组对RedCap寄予厚望,全力推动产业成熟。

当前,移动物联网持续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以NB-IoT满足大部分低速率场景需求,以4G Cat1、5G RedCap(R18)满足中等速率物联需求和话音需求,以4G Cat4、5G RedCap(R17)满足中高速率场景需求,以5G NR技术满足更高速率、低时延联网需求。

未来,移动物联网将向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发展,迈入百亿物联发展征途,量质并举,助力数字社会高质量发展。

]]>
SA:预计2022年底工业将成为物联网收入最大来源 占比21% //www.otias-ub.com/archives/1514386.html Wed, 02 Nov 2022 12:08:38 +0000 //www.otias-ub.com/?p=1514386 近日,Strategy Analytics 发布报告称,到 2022 年底,工业将成为物联网收入的最大来源,占全球物联网总收入的 21%,其次是汽车和安防,分别占 13% 和 12%。

报告指出,到 2030 年,工业(24%)和汽车(16%)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其次是安防(12%),医疗保健(11%)和公用事业(10%)。

▲ 图源:Strategy Analytics

Strategy Analytics 此前预测,2022-2030 年物联网蜂窝连接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14%。在 2022-30 年的预测期间,工业和汽车将是物联网连接数量最大的垂直行业

Strategy Analytics 认为,在 2022-2030 预测期间,工业物联网连接将从 2022 年的 17% 增长率到 2030 年的 21%,汽车将从 2022 年的 15% 增长率到 2030 年的 18%。2022 年,工业占总物联网连接的 17%,其次是汽车和公用事业,分别拥有 15% 的连接占比。

自 IT之家

]]>
亚马逊云科技:整车厂如何构建自动驾驶、车联网、软件定义汽车的优势 //www.otias-ub.com/archives/1472658.html Tue, 02 Aug 2022 02:29:18 +0000 //www.otias-ub.com/?p=1472658 汽车行业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一方面用户对智能网联技术的偏好和需求在增加,一方面,车厂对自身技术能力的要求在提升,车联网、自动驾驶、软件能力,倒逼车厂不断进行技术革新。

传统车厂更擅长的是汽车制造及品牌销售本身。如何在新时代的需求下技术能力快速升级迭代?亚马逊云科技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近年来,亚马逊云科技在智能汽车领域深耕布局,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解决方案,也与众多知名汽车品牌达成战略合作。

亚马逊云科技团队一直在努力思考的方向是整车厂客户未来转型会去向哪儿,在它转型的路上,亚马逊云科技到底能够帮到客户做些什么。

在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看来,把车厂和客户之间的价值交换的点,真正从卖车的那一瞬间能够延长到用户使用车的整个生命周期里面去,而不只是在卖车的那一瞬间,从而可以在整个生命周期里给客户不断提供增值的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

整车厂转型变革的三大难点

要实现价值点的转换,整车厂有三个难点:

第一,新趋势是向新的集中化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去转变,真正让车端的算力达到一个非常高的级别。

第二,一定是要在一个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基础上有一个软件定义汽车的平台,真正跨车和云做大量的软件开发工作,未来只有这样服务型的软件才会让车厂的价值产生差异化。

第三,更好的利用数据,无论是车联网还是自动驾驶,其实本质上都是基于数据驱动的软件开发流程。

顾凡认为,整车厂有自己明显的优势,比如市场保有量、品牌知名度、产品线丰富度、产品的影响力、销售服务渠道等。在面临“新四化”的趋势里,整车厂在一些方面是需要帮助的,比如软件开发能力、软件的迭代速度、DevOps、算法、软件应用的生态构建的过程,“亚马逊云科技和我们的合作伙伴恰恰是希望在这方面能更多地帮助到车厂和产业链里面的合作伙伴,真正帮车厂做到扬长避短。“

作为云计算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从汽车的研发、创新、生产制造、供应链到市场营销,再到智能网联,再到终端用户的服务和应用,亚马逊云科技都在助力汽车行业产业链的创新加速和转型。

从自动驾驶、车联网到软件定义汽车

就自动驾驶而言,顾凡认为整车厂存在五大挑战,而亚马逊云科技有相应的解决方案来帮助整车厂应对这些挑战。

第一个挑战,海量的数据和传输。自动驾驶的测试车运行的过程中各类的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会产生大量数据,每天每车数据量会达到TB级别。

客户可以通过Amazon Direct Connect网络专线,或Amazon Snowball移动存储,快速把数据上传到亚马逊云科技,放在Amazon S3里面。Amazon IoT FleetWise能实现定制化的数据采集。

第二大挑战,是如何实现海量数据的低成本存储。

Amazon S3提供了云里面最丰富的存储分级,共有8个层级,当我们的用户将车端采集的数据放在Amazon S3上面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数据所处的不同温度,从频繁访问的热数据到应该深度归档的冷数据,可以存放在不同的层级,目前是达到最优的成本。

第三大挑战,如何实现预处理和分析。

可以用Amazon S3去构建自动驾驶数据湖。这些传感器的数据过来之后一定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去噪,就是数据清洗、统一格式。在云上整合自动驾驶工具链的核心就是自动驾驶数据湖。

第四大挑战,复杂的模型开发和训练。

Amazon SageMaker是一个全托管端到端的机器学习集成开发环境,它可以帮助自动驾驶公司或者是车企,把复杂的模型开发和训练的超级复杂的工作流串起来,真正的目的是让算法工程师把精力投入在高质量的模型的构建和迭代上,不浪费时间去管底层的资源,真正做到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第五大挑战是仿真验证。仿真系统的效率会直接影响整个自动驾驶开发链的效率。仿真的系统主要有场景库、仿真平台、评价体系三部分组成。

  1. 统一架构:亚马逊云科技通过统一、弹性可扩缩的系统架构满足日志回放和模拟仿真两种业界流行的仿真模式。
  2. b) 超大规模仿真:Amazon EC2弹性计算服务的Spot实例可以提供百万vCPU级别的低成本算力,最多可节省90%的成本;Amazon S3 作为仿真系统使用的持久性存储,可以近乎线性的匹配计算实例的规模并支持水平缩放;Amazon Fsx for Lustre可作为EC2 实例组成的HPC集群和S3持久存储中间的缓存,为大规模仿真系统提供最极致的吞吐量和IOPS。

车联网数据被采集上来之后,有三大应用场景,营销运营、产品改进、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些场景中,整车厂面临五大挑战。

第一,全球统一部署。车企在全球部署车联网的时候,如何选择一个跨越全球的基础设施去部署车联网业务。

第二,安全合规。如何保证企业的车联网业务符合全球范围内的当地的法律法规,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合规,都是今天客户面临的挑战。

第三,全面的服务体系,提升客户体验。无论是提供移动互联的还是提供数据分析的软件更新的,甚至是在当地提供音视频内容、导航地图的,所以全面的服务体系也是一个挑战。

第四,数据增值服务。拿到数据如何挖掘价值,给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第五,弹性敏捷架构。

从遍及全球26个地理区域的84个可用区、支持98项安全标准与合规认证、全面的服务体系、数据增值服务、无服务器服务简化运维,亚马逊云科技能够帮助客户轻松应对挑战。

在软件定义汽车方面,亚马逊云科技有如下法宝:

  • 参与ARM 发起的SOAFEE组织、采用自研Graviton2/3 CPU的基于ARM Core的算例资源。
  • BlackBerry IVY智能汽车数据平台。
  • 亚马逊云科技帮助大陆集团开发模块化硬件和软件平台。
  • 为车企提供了一项托管服务Amazon IoT FleetWise。
  • 组建亚马逊云科技专业服务团队,提供软件定义汽车平台方案,构建多租户、高度自动化、车云一体、数据驱动、安全合规的软件协同开发与测试环境,帮助汽车企业快速构建“软件定义汽车”的开发环境和能力。

拥有前沿技术 加速汽车行业创新

去年,亚马逊云科技 发起“汽车行业创新加速计划”,联合多家汽车行业产业链代表性企业,重塑汽车产业价值链。该计划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培训和技术输出、构建行业解决方案、市场拓展。

今年下半年,亚马逊云科技也将在苏州设立“亚马逊云科技智能网联数字化赋能中心”,通过卓越展示中心、智能网联云平台、行业俱乐部、全球合作计划四个板块,全面助力相城区构建“阳澄云”公共服务平台。

当前,亚马逊云科技正引领全球汽车出行行业创新的最前沿,拥有成熟和丰富的全球客户践,全球前十大整车厂商、一级供应商,科技厂商都选择了亚马逊云科技作为数字化转型伙伴。

同时,亚马逊云科技也拥有100多家专注于为汽车客户提供服务的合作伙伴,在自动驾驶、车联网、软件定义汽车、市场营销、制造与供应链领域,持续、深入地服务着汽车行业客户不断升级的业务需求。

艾瑞咨询研究总监、云服务产业研究部门负责人王成峰表示:“汽车行业在近些年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正在从以往的交通工具逐渐升级为更多智能终端属性的产品,从而推动了汽车产业从研发设计到营销运营等全场景的革新。亚马逊云科技的汽车行业沟通会中,处处体现了对这种行业新诉求的积极回应,包括强大的机器学习能力和平台、畅通无阻的全球统一部署能力、全面完整的安全合规体系等等。尤其在软件定义汽车方面,亚马逊云科技致力于更紧密地连接车与云,通过更加开发者友好的产品降低行业技术门槛,帮助在车中更好地落地机器学习、数据分析、DevOps等云服务和能力。在产业数字化的大趋势下,这些都体现出了亚马逊云科技在汽车行业的优势,但也无疑拉高了汽车行业对云计算厂商赋能力度的期待。”

对于亚马逊云科技在汽车行业的定位,顾凡表示:“亚马逊云科技的定位是赋能和开放,我们不做车,我们是帮助车厂去扬长避短加速转型。无论是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布局,还是去赋能客户建立数字驱动的开发流程,像自动驾驶、车联网等,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当然,这些背后也离不开亚马逊云科技成功的一些核心优势,比如说覆盖全球的基础设施,比如说我们丰富的跨云、跨边、跨端的云计算服务。“

志存高远,心系客户,放眼前沿,硬核务实,这是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汽车产业链里的真实写照。

 

]]>
永福股份:智慧能源是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www.otias-ub.com/archives/1472152.html Mon, 01 Aug 2022 06:48:31 +0000 //www.otias-ub.com/?p=1472152 7月22日-7月26日,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盛大召开。同期,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也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馆。

馆区分为数字宜居、数字宜学、数字宜行、数字宜乐、数字宜养、数字技术及防疫等7个数字化场景展区。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字化代表企业、互联网科技电信巨头、各行业领军企业济济一堂,共同展示中国数字化产品和技术的优秀成果。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馆区,199IT和DOIT谢老师一道,与电力能源综合服务领军企业永福股份一起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永福股份副总工程师黄肇敏、永福智慧能源部黄儆醒进行了专访。

(图: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永福股份展台 199IT摄)

据介绍,永福股份深耕电力能源行业,具备领先的发电、电网、综合能源、智慧能源、储能等电力能源系统集成能力、配套产品和应用服务能力。公司深度融合工程技术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自动化技术,打造数字能源、数字储能、智能电网、城市智慧能源网等领域综合智慧解决方案和相关软硬件产品。永福股份也是此次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赞助商之一,并受邀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

福瓴四大核心平台深度融合

此次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永福股份携全新品牌福瓴数字能源平台首次亮相。包括数字孪生、电力物联、能源监控、大数据云四大核心平台。

四大平台有哪些内在的技术逻辑和关联性。黄肇敏揭示了四大平台的相互关系。福瓴的技术路线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数化。永福股份作为设计企业,有设计单位源头的数据优势。可以把以往交付的图纸变成交付数据,产品实现数字化升级。

第二个步骤是连接。从传统能源到分布式新能源都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未来需要将不同地域的终端设备连接起来,传输到监控中心,依靠电力物联网来实现。

第三个步骤是互动。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里,有新能源、电网、储能等,这些不同的元素需要协调控制。这需要依靠能源监控平台这个大脑来实现。

第四个步骤是智慧。永福股份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汇集起来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利用,达到比人脑、经验处理更好更优化的结果。

这是四个平台串联起来的技术路线。

电力行业客户数字化的痛点在于技术融合

永福股份服务的客户中,包含很多的大型央企和民营企业,他们都陆续提出数字化转型战略。这些数字化转型战略都有共同点,就是要实现数字能源和智慧能源。

传统电力系统的痛点是各个不同信息系统之间形成信息孤岛。数据之间相对割裂,数据共享差。传统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和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很难、很少去融合。

永福股份将自己的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与新一代的信息化技术进行融合,发挥永福股份的技术优势。应用新的技术实现能源数字化,也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永福股份深耕电力行业二十数载,不仅在设计方面拥有行业最高的资质等级,也拥有非常丰富的大型工程案例,包括大型火电、特高压电网、海上风电等项目。在这过程中,永福股份不断创新,将智慧能源融入到设计理念中,为客户提升价值。

几年前在意识到数字化能源时代到来之后,永福股份一直在做战略布局,在数字化技术研发上不断发力。通过应用新的技术、结合业务的熟练能力,发现行业痛点,帮助客户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中国特高压技术远超其他国家

在不久之前,永福股份确认中标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线路可研及勘察设计包8,中标总金额为人民币3157万元,这是永福股份中标的第12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

特高压技术发源于国外,勃兴于中国。已成为中国的“大国重器”。在电力行业重要参与者永福股份的角度,怎样看到特高压技术的发展,永福智慧能源部黄儆醒阐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黄儆醒表示,近几年,特高压技术在中国蓬勃发展,不止是设计方面,在工程技术、设备制造等方面都有全面的进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特高压工程最多的国家,远超其他国家。依托工程的积累,中国特高压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在国际上遥遥领先。

永福股份是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一个缩影,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典型代表之一。从设计出发,到多年工程积累。在几年前数字能源方兴未艾之时敏锐抓住行业机遇,不断在创新技术研发上发力。将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解决客户在数字化时代的痛点,赢得行业的认可。

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和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已完美落幕,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自强不息、孜孜不倦、勇立潮头的精神令人回味,让人尊敬。

]]>
Encryption Consulting:2022年PKI和物联网趋势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463369.html Wed, 27 Jul 2022 01:49:37 +0000 //www.otias-ub.com/?p=1463369 9Encryption Consulting发布了“2022年PKI和物联网趋势报告”。数字证书正成为当今加密行业的必需品。随着云应用的使用量提高,物联网(loT)安全成为关键数据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公钥基础设施(PKI) 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它为这些技术提供了核心身份验证和安全性。

密钥管理复杂性

很明显,新兴技术和应用造成了大部分不确定性,超过40%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选项。而预算限制多年来保持不变,约20%的人选择,其他主要影响因素是 PKI 技术和企业应用程序,在过去三年中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PKI 撤销

证书吊销技术是 PKI 技术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要求对证书进行验证和吊销。大多数受访者赞成使用 OCSP在线证书状态协议(OCSP) 来撤销证书。42%的受访者表示,自动证书撤销列表是下一个受追捧的技术。这个数字与去年(21财年)相比下降了3%。有趣的是,30%的受访者提到他们没有部署任何证书撤销机制。

PKI 部署挑战

没有明确的所有权仍然是最大的挑战,从21财年的62%增长到22财年的71%。51%和54%的受访者分别选择了缺乏技能和人才。这清楚地表明了 PKI 所涉及的复杂性。理解需求的不确定性从37%下降到35%。

PKI 与现有/新应用程序的兼容性

PKI 与企业应用程序不兼容有几个原因。大约53%的企业认为没有升级现有 PKI 是与应用程序不兼容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缺乏技能组合,从21财年的38%增长到22财年的46%。了解遗留应用程序迁移的要求和复杂性是下一个主要挑战,分别有36%和44%的人选择了。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Counterpoint:2022年Q1全球蜂窝物联网模块芯片组出货量增长35% //www.otias-ub.com/archives/1464673.html Sat, 16 Jul 2022 18:00:08 +0000 //www.otias-ub.com/?p=1464673 根据 Counterpoint 的最新研究,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蜂窝物联网模块芯片组出货量同比增长35%。中国是本季度蜂窝物联网模块芯片组消费的主要地区,中国、北美和西欧占75%以上。 PC、路由器/CPE和工业是5G的前三大应用。

高通在全球10个关键地区中的9个地区以42%的份额和30%的同比增长领先。

紫光展锐是全球第二大蜂窝物联网芯片组厂商,出货量份额为26%。其蜂窝物联网芯片组出货量在近五个季度持续增长,填补了海思在市场上留下的空白。

ASR Microelectronics由于在大容量4G Cat1和4G Cat4模块领域的强劲表现,在2022年第一季度保持其在蜂窝物联网芯片组市场的第三位。

联发科排名第四。但是,与智能手机芯片组市场相比,它并不十分关注蜂窝物联网市场。这是联发科在本季度拥有5%的出货量份额的关键原因之一。该公司最近推出了 Kompanio900T,这是一款适用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其他物联网设备的全新5G 平台。

Eigencomm 在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了869%的最高同比增长。但是,该品牌需要在其产品组合中以及中国以外的地区支持除 NB-IoT 之外的蜂窝技术方面实现多样化。

Xinyi是本季度市场上增长第二快的芯片组厂商,同比增长230%。与 Eigencomm 类似,该公司目前专注于 NB-IoT 芯片组和中国地区。

Sequans 在2022年第一季度也处于增长模式,拥有强大的4G、LPWA 和5G 芯片组组合,以及智能电表、医疗保健和资产跟踪等关键市场。

索尼半导体(Altair)本季度也实现了增长,得益于与 Sierra Wireless 和 Wistron NeWeb 的稳固合作,以及专注于智能电表、资产跟踪器和智能城市市场。

]]>
Northstream:2022年物联网趋势预测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463782.html Wed, 13 Jul 2022 15:10:01 +0000 //www.otias-ub.com/?p=1463782

]]>
MobiDev:2022年工业物联网趋势 //www.otias-ub.com/archives/1444086.html Fri, 17 Jun 2022 19:32:57 +0000 //www.otias-ub.com/?p=1444086 1、连接技术

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的最大瓶颈之一是带宽。一次可以通信的数据越多,这些系统的设置越快、越高效。网络速度对于实时应用程序和边缘计算的成功至关重要。但是,如果不需要尽可能快地传输数据,则可能不需要极高的带宽。

2、预测性维护和分析

制造中心的故障是极其昂贵的。通过人工智能提供的预测性维护,企业可以节省数百万美元。但是,如果没有正在评估的机器的高质量数据,工业机器学习算法就无法发挥作用。

3、自动化质量保证

借助工业物联网网络,可以远程自动进行质量保证监控。这可以大大提高制造企业的生产力和效率。可以发送实时警报,以便对意外机器故障和其他中断等问题做出更快速的响应。

4、边缘计算

工业物联网技术最有趣的趋势之一是边缘计算。许多行业和企业已经从处理本地设备转移到为它们进行数据处理的远程服务器。虽然这减少了本地设备(如手机或 PC)必须执行的处理量,但在时间和带宽方面成本更高。边缘计算的目标恰恰相反,让处理尽可能接近“边缘”。

5、定位追踪

位置跟踪在制造业中有多种应用,它们都依赖于工业物联网技术。虽然众所周知 GPS 在大多数户外环境中都非常有效,但室内定位系统和 GPS 干扰(如高楼密集的城市)可能更具挑战性。

6、能源优化

基本目标是做到如果房间不使用,灯会自动关闭,这是优化能源使用,节约成本。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IDC:2021年全球物联网(企业级)支出规模达6,902.6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448450.html Mon, 13 Jun 2022 07:54:25 +0000 //www.otias-ub.com/?p=1448450

IDC于近日发布了2022V1IDC《全球物联网支出指南》(IDC Worldwide Internet of Things Spending Guide)。根据IDC最新预测数据,2021年全球物联网(企业级)支出规模达6,902.6亿美元,并有望在2026年达到1.1万亿美元,五年(2022-2026)复合增长率(CAGR10.7%。其中,中国企业级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2,94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CAGR13.2%。全球占比约为25.7%,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物联网市场体量。

中国物联网市场概览

2021V2版相比,因为疫情的负面影响,IDC在本次预测中下调了2022年中国物联网市场支出规模。但是,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动态调整,以及十四五规划项目的持续展开, IDC维持了2023年到2025年市场超过10%的增长预测。

硬件是物联网支出占比最高的技术维度

物联网硬件支出在未来五年将继续占据中国企业级物联网市场的最大比例。IDC预测,2026年物联网硬件市场规模占比为42.8%,随着物联网数据分析和平台应用的增长,IDC小幅上调了物联网基础架构硬件(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的支出规模。同时,由于物联网应用软件正在逐渐转型定制化(低代码)开发,IDC小幅下调了通用应用软件的支出,并相应的增加了开发服务的支出。此外,由于提速降费政策的影响,IDC小幅下调了网络联接支出。

制造业、政府、零售及公共事业是物联网支出较高的行业维度

制造业、政府、零售及公共事业依然是物联网需求较为显著的行业。IDC预测,到2026年以智慧工厂为代表的制造行业,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政府行业,以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的零售行业,和以智慧电网为代表的公共事业行业,上述四大行业将占中国企业级物联网市场支出的60%以上。此外,智慧楼宇(服务行业)、智慧物流(交通行业)、智慧医院(医疗行业)也具有巨大市场增长潜力。

IDC《支出指南》致力于为IT厂商、行业用户和投资/金融机构在战略规划、产品研发、IT支出及投资规划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支出指南》系列产品聚焦IT热门领域,从多个维度预测市场规模和增速,助力厂商发掘市场潜力;引导行业用户根据热点技术及应用场景进行IT规划;通过分析特定市场的发展前景,帮助投资和金融机构更好的做出决策。IDC《全球物联网支出指南》以精准和高质量的预测为用户提供了未来五年全球物联网市场发展动态预测。在2022V1版预测中,基于客户需求、数据质量及市场发展等多种因素的驱动,本次发布将消费者行业移除,并对相关场景支出进行了重新分配,侧重以企业为中心的角度对市场进行解读。

]]>
2023年全球在物联网产品上的支出将达到1.1万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442669.html Mon, 30 May 2022 17:32:25 +0000 //www.otias-ub.com/?p=1442669

据统计,超过 1.3 亿家庭至少有一台智能音响;

预计在未来五年内,这一数字将增至 3.35 亿;

Statista 表示,所有智能家居设备在不久的将来都将实现巨大增长;

据估计,到 2023 年,全球物联网产品支出将达到 1.1 万亿美元。

世界各地的家庭正变得越来越智能。例如,来自技术市场展望的数据估计,超过 1.3 亿户家庭至少有一台智能音响,预计在未来五年内,这一数字将增加到 3.35 亿户。正如我们的图表所示,智能家居中包含的各种产品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巨大的增长。

预计明年全球物联网产品支出将达到 1.1 万亿美元。正如统计分析报告所指出的,这一领域几乎没有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在疫情期间,人们更加关注原本平淡的家庭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家庭数字化,为家庭配备语音控制,或通过物联网技术加强安全措施。在 2020 年疫情的影响下,这一消费趋势保护了智能家居市场,使其免受销售大幅收缩以及经济衰退的影响

本文作者:Martin Armstrong
数据记者,Statista
]]>
IIC: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框架白皮书 //www.otias-ub.com/archives/1434238.html Sat, 21 May 2022 21:30:17 +0000 //www.otias-ub.com/?p=1434238 工业人工智能(AI)是人工智能在工业应用中的应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价值创造的主要贡献者。人工智能正被嵌入到广泛的应用程序中,帮助组织实现重大利益,并使它们能够转变向市场传递价值的方式。

本文档为基于人工智能的工业物联网系统的开发、训练、文档编制、通信、集成、部署和操作提供指导和帮助。它针对来自It和操作技术(OT)的决策者,来自多个学科的业务和技术人员,包括业务决策者、产品经理、系统工程师、用例设计师、系统架构师、组件架构师、开发人员、集成商和系统操作员。

该文档是围绕IIC的工业互联网参考体系结构中的体系结构观点构建的,即业务、使用、功能和实现观点。该文件讨论了推动人工智能采用的商业、商业和价值创造方面的考虑。它还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的使用引起的担忧,工业中的用例,以及与之相关的伦理、隐私、偏见、安全、劳工影响和社会问题。在技术方面,该文档描述了与AI相关的架构、功能和数据考虑因素,并讨论了各种实现考虑因素,如性能、可靠性、数据属性和安全性。人工智能的应用预计将在该行业加速。考虑到快速增长的计算能力、更广泛的可用于训练的数据以及日益复杂的算法,人工智能技术将继续发展。当前的IT标准和最佳实践必须不断发展,以解决人工智能本身的独特特点,以及与工业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弹性相关的具体考虑。

此外,组织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日益成熟将帮助他们认识到它的利远大于弊。人工智能标准生态系统也将继续发展,例如ISO/IEC JTC 1/SC42正在进行的标准工作,为JTC 1、IEC和ISO委员会制定人工智能标准提供指导。基于这些趋势,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将继续推动最先进的技术和功能的可能性,因此,被认为是合理的事情也将不断发展。对技术的态度和企业对其使用的期望也将继续发展。在未来,我们可以预期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将成为规范,而不是例外,鉴于这种技术的社会效益,“不使用人工智能”最终可能成为不负责任的做法。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Counterpoint:到2030年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出货量将超过12亿 //www.otias-ub.com/archives/1438395.html Thu, 19 May 2022 05:08:50 +0000 //www.otias-ub.com/?p=1438395

2030年,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出货量将超过12亿

  • 2028年,5G的出货量将超过4G,成为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市场的领先技术。
  • 智能表计,工业,路由器/ CPE,汽车和POS将成为2030年出货量前五大的应用。
  • 5G RedCap标准的大规模应用预计发生在2027年及以后。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对最新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出货量将超过12亿,复合年增长率为12%。出货量的增长将主要由5GNB-IoT4G Cat 1 bis技术推动。5G将是2022-2030年期间增长最快(60%)的技术,其次是4G Cat 1 bis

随着5G技术的成熟,我们将看到QuectelFibocomMeiGFoxconnThalesTelitSierra Wireless等大型模组供应商继续巩固其在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市场的地位。长尾模组供应商将仍将受困于产品规模和合作伙伴关系这两方面。

高级研究分析师Soumen Mandal在评论市场动态时表示:随着全球2G3G网络应用的持续下滑,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市场需求已转向LPWA4G Cat 14G Cat 1 bis技术。NB-IoT技术仍将在亚洲部分地区(包括中国)和欧洲持续受到欢迎,而基于4G Cat-1技术的模组需求量将在未来几年内激增。

随着NB-IoTLTE-M4G Cat-1LPWA技术推动蜂窝物联网的初步应用,全球蜂窝物联网市场将在本个十年的剩余时间内从4G过渡到5G。与物联网领域从2G/ 3GLPWA / 4G的过渡相比,这种过渡将更加快速。届时,5G将成为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市场的领先技术,其次是NB-IoT4G Cat 1 bis

未来几年5G的推出和5G RedCap的推出将使5G在工业、资产跟踪、POS、远程信息处理、医疗保健和可穿戴设备领域等智能物联网应用中得到广泛运用,用来取代传统的4G物联网应用。我们预计在2022年至2030年间5G(不包括5G RedCap)的累计出货量将以6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达到25亿台。

在本十年的末期,我们应该会看到物联网6G技术的引入。然而,在采用6G技术的最初几年,将仅限于企业和宽带等高端应用中。

在评论蜂窝物联网模组应用领域时,研究副总裁Neil Shah表示:智能表计,工业,路由器/ CPE,汽车和POS将成为2030年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应用。5G将是工业4.0(如机器人,自动化和数字孪生),路由器/ CPE(如FWA和专用网络)和汽车(如互连和自动驾驶)应用的首选,LPWA(低功耗广域网)将是公用事业(智能表计)的首选技术,4G Cat 1 bis5G RedCap将用于POS应用。

中国在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市场的5G采用率中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北美和欧洲未来将具有巨大的潜力。印度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5G采用也将增长得更快,5G RedCap可能会在这些地区流行起来。

]]>
世界经济论坛:数字孪生城市框架与全球实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425544.html Tue, 26 Apr 2022 21:30:51 +0000 //www.otias-ub.com/?p=1425544 全球数字孪生市场蓬勃发展。据预测,到2030年,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将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营节省成本达到2800亿美元。市场规模方面,2020年全球数字孪生市场规模为31亿美元,预计全球数字孪生市场将以5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6年将达到482亿美元。

中国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市场活跃。据统计,2020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约为2.4万亿人民币。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城市信息模型(CIM)建设项目呈现出逐年快速增长趋势,项目数量从2018年2项增长至2021年72项(截止2021年9月),投资总量也随着项目数量逐年攀升。2021年8月,世界经济论坛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征集数字孪生城市案例,据本项目案例统计,千万人民币级投资项目占一半以上,百万人民币以上级别投资项目达到89%,项目平均投资达到2800万元人民币。

世界经济论坛联合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2年数字孪生城市框架与全球实践洞察报告》提出了推动数字孪生城市发展的四大技术特点、三个愿景和九个关键要素,以及构建能够应对当前挑战的高质量数字孪生城市的思路和建议。该研究结果对世界各地探索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城市管理者,以及积极拥抱数字孪生技术并推动其应用的企业家和投资者具有启示意义。

数字孪生城市具备四大技术特征

物理城市与数字城市的精准映射: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IoT)、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智能建筑模型技术(BIM)等,数字孪生城市可以分层次、分尺度呈现出物理城市运行的全貌,包括城市建筑物、交通道路、植被、水系、城市部件、管线等全要素静态地理实体,以及人、车辆、终端、各类组织等城市动态变化的各类主体。

数字城市的深度洞察:在数字空间中,基于物理城市采集数据的汇聚整合,可以分析城市拥堵情况、楼宇能耗情况、规划是否合理、地下管线是否需要维修等,洞察城市运行风险,并以数字化模拟的方式呈现出真实场景效果,用户可以通过修改信号灯配时、控制高耗电设施、改变规划选址等,制定策略举措,以改善城市运行状态。

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的虚实交互:物理城市在数字空间中得以丰富、延展、扩大,例如城市管理者可以基于数字平台界面与物理城市互动,搜索实体和框选统计分析,改动城市布局,模拟拥堵、生态等各项城市指标变化情况;城市居民借助虚拟现实眼睛,犹如身临其境,获取远程教学、旅游漫游等数字服务。

数字城市对物理城市的智能干预:在数字空间中,数字孪生城市平台可以实时呈现城市运行状态,一旦物理城市出现事故、灾害等警报,城市管理者可以快速地决策部署相应对策,此外,也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模拟仿真来预测城市可能发生的问题或风险,加以防御,以降低财产损失,保障人民安全。

数字孪生城市的三大愿景

城市生产运行高效集约。在数字孪生城市上,实时呈现城市危化品运输动态轨迹、地下管网各项指标、自然灾害推演效果等,在一些高危、高温、高湿等极差生产环境中,全面实现机器替人、无人化作业、远程巡检、远程操控,实现城市生产“零损害”;城市规划者便捷地开展数字化设计,城市建设者远程地调度资源、监控进度,城市管理者随时随地分析推演决策效果,城市运行效率全面提高,人工投入、物料投入、城市能耗等大幅降低,形成一种更加绿色集约高效的发展模式。

城市生活空间宜居便捷。在数字孪生城市中,城市居民动态可视化了解城市拥堵情况以改变出行计划;不论身处何地,都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世界旅游胜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手段开展例如物理化学等教学实验;增强现实、虚拟互动获取出行导航服务;城市居民随时随地便捷地反馈城市问题与需求,并跟进问题整改情况;实时获取城市应急、灾害等预警信息,快速获取救援服务;缩小线上线下体验的差异,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通过数字孪生城市惠及更多人群。

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在数字孪生城市中,城市管理者实时动态了解热岛效应、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能源利用等状况,智能分析资源分配的区域鸿沟,自动化制定资源合理流动与最优化匹配策略,如城市绿地面积根据热岛效应快速制定,基础设施部署密度、信号灯配时可以根据人口密度、交通状况动态调整与规划,环境承载力得到极大改善,城市资源布局更加合理与城市发展更加可持续。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IDC:2026年日本IoT市场将超过9万亿日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419225.html Thu, 14 Apr 2022 18:00:25 +0000 //www.otias-ub.com/?p=1419225 根据IDC对日本物联网(IoT)市场按行业/技术进行的市场预测,2021年日本IoT市场支出金额为58948亿日元,2021-2026年复合年增长率为9.1%。IDC预计2026年将达到91181亿日元。

截至2021年,日本物联网市场支出最高的行业是装配制造、流程制造、政府机构、公共利益、零售和交通运输。制造业支出大的原因是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政府对制造业的扶持措施显著、生产过程吞吐量的提高以及对制造业的监控。此外,应对社会基础设施恶化和交通系统复杂化的措施扩大、智能电网支出持续增加以及物联网应用在供应链中的普及,将推动这些行业的支出。个人消费者的物联网支出规模也将受到智能家居(自动化和家电)等用例的驱动,2023年之后,主要工业行业将使用物联网,这将是最大的一笔支出。纵观所有行业,除了上述智能家居,高增长用例还包括院内临床护理、零售店推荐、智能电网/电表(其他)、远程信息处理保险、联网建筑(照明)和农业。在2021-2026年的预测期内,这些支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5%。

从技术层面考虑物联网市场,云、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迅猛,利用它们的技术/成本壁垒正在迅速降低,各行各业的公司都在使用它,因此,需要不断增加介绍服务/运营服务等技术要素上的投入。物联网软件和服务等技术群体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增加,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50%以上。

]]>
浙商银行:2021年 “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物联网”产业链金融应用白皮书 //www.otias-ub.com/archives/1367423.html Wed, 29 Dec 2021 20:29:18 +0000 //www.otias-ub.com/?p=1367423 本文来源: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区 块链 + 物联网”的产业链金融应用白皮书(2021)》

作为国内首个“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物联网”产业链金融应用白皮书,白皮书梳理了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物联网的基础技术与政策环境,解析了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案例,剖析了产业链金融现状与痛点,分享了“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物联网”赋能产业链金融的解决方案与典型实践案例,并对产业链金融领域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后续业内对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及在产业链金融领域的应用落地提供了指引与借鉴,对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物联网等技术在产业链金融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打造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和物联网双引擎,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当今,数字经济已经进入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技术与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已经成为了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白皮书详细剖析了产业链金融业务中存在的应收账款确权困难、质物管理困难、可融资主体范围窄、融资工具流转较难等痛点,以及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解决这些痛点提供的创新思路。在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技术与多方安全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过程中,产生了众多解决方案,从打造数字资产、解决信任问题、提升协同效率、解决风控难题等多个方面入手,将传统产业链金融业务面临的问题逐步分解,最终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等四流合一,打破银企信息孤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改善产业链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推动金融科技跨域融合创新,探索产业链多行业应用

白皮书重点提出了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物联网、多方安全计算等技术在商业地产、仓储物流、高速公路等产业链金融垂直领域应用的解决方案。通过融合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物联网、多方安全计算等技术,可以构建一致、可靠、客观的“物理世界+链上数据”的体系,实现对企业经营动态和物资的有效监控,构建企业客观信用体系,从而实现更为可靠、可信的动态风控与企业增信。此外,白皮书还收录了业界融合应用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物联网等技术的产业链金融典型先进案例。

譬如在商业地产行业,浙商银行通过搭建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物联网技术平台对酒店地产租赁客户日常经营情况进行监控,以分析其偿还能力,使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技术物联网技术为租赁品的监控管理应用赋能;

在仓储物流业,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与浙商银行合作打造了全国首个油品交易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仓单通平台,运用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技术记录仓单签发、转让、支付、融资、提货等各节点和状态,运用物联网技术监控存货状态,实现业务全流程的线上化操作,提升了仓储监管企业价值;

在高速公路行业,山东高速打造京台高速智慧高速公路试点,共建设70余类物联网设施,涵盖感知、监测、诱导、发布等功能,打造了30余个新颖应用场景,并与浙商银行合作搭建了高金云信平台,将集团内部沉淀的应收应付账款转换为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应收款,帮助集团及权属各单位开拓创新业务、增收增效、减少外部融资依赖,主动化解风险,全面降低总体融资成本。

白皮书对典型先进案例的收录为业界推动技术融合创新、探索更多行业应用发展提供了参考。

最后,白皮书提出了对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发展的展望,提出要加强关键技术攻坚、深化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技术跨域融合、坚持国产化与安全自主可控、完善产学研机制、提升技术应用安全,从而充分发挥持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物联网等技术在共享、协同、降本增效等方面的作用,持续探索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物联网等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入融合应用,进而打造数字化产业链金融生态,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未来,浙商银行将进一步探索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物联网等技术在产业链垂直领域的应用,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科技力量。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IDC:预测2021年全球物联网支出达到7,542.8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355210.html Tue, 07 Dec 2021 17:01:55 +0000 //www.otias-ub.com/?p=1355210
IDC近日发布了《2021年V2全球物联网支出指南》,从技术、场景、行业等维度对全球物联网市场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未来5年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IDC预测,2021年全球物联网支出将达到7,542.8亿美元,并有望在2025年达到1.2万亿美元,五年(2021-2025)复合增长率(CAGR)11.4%。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超过3,000亿美元,全球占比约26.1%。

中国市场

与2021V1版相比,IDC在本次预测中小幅下调了中国物联网市场未来几年的支出规模。主要降低包括物联网联接费用的支出(主要是降低了固定网络的支出,因为提速降费等因素)和物联网软件的支出(主要是平台软件,因为通用软件的普适性差,客户倾向定制开发软件,或者通过低代码平台自主开发)等。

技术维度

未来五年中国物联网市场在软件、硬件、服务和连接的支出都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其中,中国物联网支出在五年预测期内主要流向硬件市场。IDC预测,2025年硬件市场占比接近40%,中国企业仍更习惯将更多的费用花费在硬件上。

就技术子行业而言,受益于5G、NB基础设施的建成,车联网、智能表计、智慧家居和可穿戴终端增长迅速,带动模组/传感器增长迅速。AIOT融合趋势下,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日益增多,带动对服务器和存储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快速增长。

行业维度

通过对超过20个行业的持续跟踪研究,IDC预测,制造业、政府和消费者三大行业将持续增长,到2025年这三大行支出将占市场支出的一半以上。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和智慧家居、智能可穿戴等物联网典型场景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IDC中国电信和物联网研究经理崔粲表示:物联网项目落地关键在于通过物联网技术解决最终用户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实现真正的商业价值,如: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促进产品和服务的零售、创造新的服务模式等。只有从具体的应用场景入手,才能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

]]>
IDC:预计2025年中国物联网IP连接量总连接量达到102.7亿 //www.otias-ub.com/archives/1308708.html Tue, 07 Sep 2021 17:01:40 +0000 //www.otias-ub.com/?p=1308708
IDC发布了最新的《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预测,2020-2025》报告,从连接类型、连接行业等维度,对中国物联网IP连接量做出趋势判断。连接类型方面,固网和WiFi占比最高,但低功耗连接增速更快。行业方面,消费者、专业服务行业、交通、政府等行业将保持较快增长。IDC预测,到2020年底,中国物联网IP连接量达到45.3亿,2020-2025年,中国物联网IP连接量年复合增速17.8%,到2025年总连接量将达到102.7亿,并将占到亚太(除日本)总连接量的84%。

从连接技术看,有线连接及WiFi在各类连接中占比最高。2020年有线及WiFi连接量达到24.9亿个,占总连接量的55.1%,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6.8亿。在视频监控、工业物联、智慧家庭等诸多场景,有线和WiFi仍将占据重要比重。蜂窝连接2020年连接量11.4亿,由于NB-IoT、5G网络的规模覆盖、下游场景应用快速普及等原因,蜂窝连接未来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蓝牙连接的家庭和个人可穿戴领域保持快速增长,推动低功耗连接保持25.1%的年复合增长。

从行业看,消费者行业连接量最大,增速最快。IDC研究覆盖了金融、政府、制造(离散和流程)、专业服务、资源能源等14个行业的100个常见物联网应用场景。其中,消费者行业凭借庞大的人口规模,2020年连接量达到20.4亿,并预计2020-2025年复合增速达到23.1%。受益于智慧城市和智慧建筑的热潮,面向建筑和环境监控等场景的专业服务行业,在各行业中增速仅次于消费者,预计将保持17.2%的年复合增长,2025年达到2.1亿。教育、政府、资源能源、零售、交通、通信、公共设施等行业2020-2025年复合增速也将在10%以上。

IDC中国研究经理崔粲表示,在疫情影响下,中国IoT市场增速在2020年有所放缓,但疫情促进了诸多非接触应用场景的快速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物联网将在更多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智能家居、个人可穿戴等消费市场,以及车联网、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企业市场,正成为推动中国物联网市场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
Nozomi:2021上半年物联网安全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296992.html Fri, 20 Aug 2021 22:00:51 +0000 //www.otias-ub.com/?p=1296992 Nozomi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物联网安全报告”。2021年上半年,勒索软件主宰新闻头条,尤其是对 Colonial Pipeline 的攻击。

勒索软件威胁现在是董事会级别的话题。拥有工业通讯网络(OT,用于连接生产现场设备与系统,实现自动控制)系统的所有企业都需要了解这些攻击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如何防御这些攻击。

Nozomi Networks Labs 研究了 DarkSide 可执行文件的内部结构,并揭示了恶意软件的三个技术:

  • 选择受害者和文件
  • 确保匿名性和反检测
  • 防止数据恢复

整个攻击的成功表明了勒索软件即服务(RaaS)模式的有效性,分工发挥了各方的优势。

不幸的是,另一家RaaS REvil也在今年上半年快速发展,对JBS Foods、Acer和Quanta等公司进行了高调攻击。共勒索了5000万美元以上,创下新纪录,并对业务产生了巨大影响,进一步强调了高风险企业面临的此类威胁。

与2020年下半年相比,2021年上半年ICS-CERT5发布的漏洞数量增长了44%。虽然受影响的供应商数量仅增长了5%,但产品数量却增加了19%。

受影响最大的三个行业包括关键制造业、跨行业或多行业(Multiple Industries),以及能源。仅影响关键制造业的漏洞就增长了148%。

现在,物联网安全摄像头漏洞的OT网络与十年前大不相同。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大规模的数字转型正在推动IT和OT的融合。OT环境现在包括更多的成熟技术,包括IT机器和物联网设备。

物联网安全摄像头是许多企业(包括工业部门的组织)广泛使用的设备示例。全球视频监控市场预计将从2020年的455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746亿美元,其中基础设施部门的使用增长最快。在过去6个月里,Nozomi Networks发现并披露了三个监控摄像头漏洞,这些漏洞适用于使用P2P功能远程访问音频/视频流的公司。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Gartner:2020年全球政府IoT市场总额将达到213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273811.html Mon, 02 Aug 2021 18:37:44 +0000 //www.otias-ub.com/?p=1273811 根据 Gartner的数据,2022 年全球政府物联网 (IoT) 市场总额将达到 213 亿美元。这比 2021 年(总额 175 亿美元)增长22%。

Gartner 高级首席研究分析师 Kay Sharpington 表示:“世界各地的地方政府越来越多地使用物联网技术来更有效地监控其基础设施和资产,并改善公民的安全和生活环境,包括控制 COVID-19 传播和检查检疫合规性。此外,设备成本的下降有助于提高利用户外监控摄像头和城市资产跟踪项目的可行性。”

在全球范围内,超过 50% 的政府端点和通信服务支出用于户外监控,主要目的是改善公共健康和安全。

Sharpington补充说:“在过去的一年,摄像头的作用已经扩展到检查社交距离和佩戴口罩以应对 COVID-19 大流行,以及更多地使用非接触式停车管理。随着各国数据隐私法规的颁布,它们的采用率将在不同地区以不同的速度继续增长。例如,中国政府没有颁布与西欧和北美相似的限制,因此它将成为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包括使用利用先进图像识别和视频分析技术的摄像头。”

由于 5G 具有高数据量的特点,因此非常适合视频应用。Gartner 估计,到 2022 年,室外监控摄像头将占全球政府5G 连接的 75% 以上。

Gartner 估计,到 2022 年39% 的全球政府物联网设备将配备低功耗广域 (LPWA) 接口,高于 2020 年的 26%。

LPWA 技术以比传统蜂窝M2M网络低得多的价格提供 WAN 和移动连接。它们的电池寿命更长,这意味着设备非常适合城市应用。LPWA 网络将继续取代现有的用于计量和路灯监控的网络技术,并为停车、废物管理、道路交通管理等创建新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
中移智库:下一代物联网发展构想白皮书 //www.otias-ub.com/archives/1252321.html Wed, 26 May 2021 21:00:32 +0000 //www.otias-ub.com/?p=1252321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2021年趋势观察:物联网服务和平台提供商 //www.otias-ub.com/archives/1238314.html Wed, 28 Apr 2021 09:17:05 +0000 //www.otias-ub.com/?p=1238314 Omdia观点: 物联网投资有望在2021年恢复

  •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许多通信服务提供商(CSP)和平台提供商面对物联网(IoT)部署的重大中断做好了准备。
  • 的确,疫情导致关键垂直行业(如汽车、运输、车队和物流)的预期增长中断或推迟。

  • 不过,医疗、智能建筑和公用事业领域的IoT项目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CSP和平台提供商的损失。

  • Omdia预计,到2021年,被推迟的IoT项目将重新启动,企业投资将超过预期。
  • 新冠疫情凸显了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在这个过程中,IoT的应用发挥了关键作用。

  • Omdia 的《2019/2020年物联网企业调查总结报告》强调了这一点;近70%的受访者指出,在未来18个月,IoT的重要性上升。

  • Omdia还预计,由于事实表明IoT解决方案能够帮助抗击疫情,医疗、智能建筑以及供应链/物流领域的IoT活动将增加。

主要信息

  • 2021年,5G不会为IoT带来实质性的变革。然而,2021年的规划将非常重要,这对确保部署、促进2024-26年的高速增长至关重要。
  • 2021年,数据交换平台(DEP)将帮助物联网领域的利益相关者打破“孤岛”。
  • IoT DEP实现了数据交换和创收,代表了IoT市场发展的下一个阶段。2021年将成为全球IoT DEP市场发展的关键拐点。
  • 2021年,超大规模公司将扩大其在IoT价值链上的主导地位。
  • 超大规模公司已经赢得了优势,并将继续通过IoT云和人工智能(AI)战略进一步进军IoT市场。然而,IoT业务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态协作息息相关,因此CSP和IoT平台供应商有很多机会与超大规模公司合作。
  • 一线CSP必须提供连接以外的服务。要想提振IoT收入,领先的CSP需要能够提供连接以外的服务。专业和管理服务,以及围绕安全、软件/中间件的潜在业务,对于CSP向价值链上层转移、赚取更多IoT收入至关重要。
  • IoT解决方案对遏制新冠疫情传播至关重要。IoT解决方案在远程医疗、智能建筑技术、零售和供应链等垂直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私营和公共部门以安全的方式恢复业务,减轻疫情在未来造成的负面影响。
给CSP的建议

  • CSP应该在2021年引导IoT企业了解5G的好处。虽然大多数CSP专注于向消费者推销5G,但简单的消费者用例不足以彰显5G的好处。尽管企业不太可能在2021年实施5G IoT战略,但CSP应努力引导企业为未来的项目做好准备,并继续通过试验展示其能力。
  • 连接收入将增长,但每连接收入在下降。连接服务不足以影响主要CSP的资产负债表。CSP应考虑利用增值服务,比如管理服务、咨询、软件/中间件和安全服务;这些服务对于没有IT部门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尤其有价值。CSP可以利用宝贵的经验帮助企业适应当前受新冠疫情冲击的世界。
  • CSP必须平衡与超大规模公司的关系。CSP将很难地与超大规模公司展开正面竞争。相反,CSP必须明确自己在物联网价值链上的哪些领域可以抢占市场,并将人员和资金投入这些领域。企业普遍表示,超大规模公司是它们的首选合作伙伴,因此CSP必须与主要的超大规模公司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即使在回报方面不平等)。
给平台提供商的建议

  • 试图向价值堆栈上层转移的CSP是平台提供商的潜在竞争对手,但也是潜在的合作伙伴。机会包括合作销售、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仔细研究领先CSP的平台策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在哪些地方存在合作机会,并以白标形式提供平台供CSP进行转售。
  • IoT应用有效应对新冠疫情需要更多的生态协作。平台提供商应与其它生态参与者合作,确定如何利用IoT技术抗击新冠疫情。大多数IoT应用都需要一个合作伙伴生态,并且鉴于疫情造成的复杂局面,这一点尤其重要。
  • 考虑IoT数据交换服务的平台提供商应确保能够有效地扩展面向市场的产品。IoT数据交换服务需要以程序化形式(而非手动形式)进行数据交易。此外,提供商应该考虑利用现有的努力(即创建与IoT相关、可扩展的“基础本体”标准)。最后,提供商必须决定是采用“聚焦”的市场策略(即专注于互联汽车数据交换),还是采用“宽泛”的市场策略(即支持跨行业数据交换)。

来自: Omdia

]]>
2021年趋势观察:物联网服务和平台提供商 //www.otias-ub.com/archives/1236521.html Mon, 26 Apr 2021 03:48:50 +0000 //www.otias-ub.com/?p=1236521

Omdia观点: 物联网投资有望在2021年恢复

  •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许多通信服务提供商(CSP)和平台提供商面对物联网(IoT)部署的重大中断做好了准备。
  • 的确,疫情导致关键垂直行业(如汽车、运输、车队和物流)的预期增长中断或推迟。
  • 不过,医疗、智能建筑和公用事业领域的IoT项目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CSP和平台提供商的损失。
  • Omdia预计,到2021年,被推迟的IoT项目将重新启动,企业投资将超过预期。
  • 新冠疫情凸显了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在这个过程中,IoT的应用发挥了关键作用。
  • Omdia 的《2019/2020年物联网企业调查总结报告》强调了这一点;70%的受访者指出,在未来18个月,IoT的重要性上升。
  • Omdia还预计,由于事实表明IoT解决方案能够帮助抗击疫情,医疗、智能建筑以及供应链/物流领域的IoT活动将增加。

主要信息

  • 2021年,5G不会为IoT带来实质性的变革。然而,2021年的规划将非常重要,这对确保部署、促进2024-26年的高速增长至关重要。
  • 2021年,数据交换平台(DEP)将帮助物联网领域的利益相关者打破孤岛
  • IoT DEP实现了数据交换和创收,代表了IoT市场发展的下一个阶段。2021年将成为全球IoT DEP市场发展的关键拐点。
  • 2021年,超大规模公司将扩大其在IoT价值链上的主导地位。
  • 超大规模公司已经赢得了优势,并将继续通过IoT云和人工智能(AI)战略进一步进军IoT市场。然而,IoT业务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态协作息息相关,因此CSPIoT平台供应商有很多机会与超大规模公司合作。
  • 一线CSP必须提供连接以外的服务。要想提振IoT收入,领先的CSP需要能够提供连接以外的服务。专业和管理服务,以及围绕安全、软件/中间件的潜在业务,对于CSP向价值链上层转移、赚取更多IoT收入至关重要。
  • IoT解决方案对遏制新冠疫情传播至关重要。IoT解决方案在远程医疗、智能建筑技术、零售和供应链等垂直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私营和公共部门以安全的方式恢复业务,减轻疫情在未来造成的负面影响。

CSP的建议

  • CSP应该在2021年引导IoT企业了解5G的好处。虽然大多数CSP专注于向消费者推销5G,但简单的消费者用例不足以彰显5G的好处。尽管企业不太可能在2021年实施5G IoT战略,但CSP应努力引导企业为未来的项目做好准备,并继续通过试验展示其能力。
  • 连接收入将增长,但每连接收入在下降。连接服务不足以影响主要CSP的资产负债表。CSP应考虑利用增值服务,比如管理服务、咨询、软件/中间件和安全服务;这些服务对于没有IT部门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尤其有价值。CSP可以利用宝贵的经验帮助企业适应当前受新冠疫情冲击的世界。
  • CSP必须平衡与超大规模公司的关系。CSP将很难地与超大规模公司展开正面竞争。相反,CSP必须明确自己在物联网价值链上的哪些领域可以抢占市场,并将人员和资金投入这些领域。企业普遍表示,超大规模公司是它们的首选合作伙伴,因此CSP必须与主要的超大规模公司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即使在回报方面不平等)。

给平台提供商的建议

  • 试图向价值堆栈上层转移的CSP是平台提供商的潜在竞争对手,但也是潜在的合作伙伴。机会包括合作销售、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仔细研究领先CSP的平台策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在哪些地方存在合作机会,并以白标形式提供平台供CSP进行转售。
  • IoT应用有效应对新冠疫情需要更多的生态协作。平台提供商应与其它生态参与者合作,确定如何利用IoT技术抗击新冠疫情。大多数IoT应用都需要一个合作伙伴生态,并且鉴于疫情造成的复杂局面,这一点尤其重要。
  • 考虑IoT数据交换服务的平台提供商应确保能够有效地扩展面向市场的产品。IoT数据交换服务需要以程序化形式(而非手动形式)进行数据交易。此外,提供商应该考虑利用现有的努力(即创建与IoT相关、可扩展的基础本体标准)。最后,提供商必须决定是采用聚焦的市场策略(即专注于互联汽车数据交换),还是采用宽泛的市场策略(即支持跨行业数据交换)
]]>
Radware:物联网和5G时代移动网络安全需求的演变 //www.otias-ub.com/archives/1219485.html Sun, 21 Mar 2021 20:30:41 +0000 //www.otias-ub.com/?p=1219485 Radware发布了报告《物联网和5G时代移动网络安全需求的演变》。

1.不断发展的网络安全环境:

5G移动网络的速度有望达到与陆上线路类似的速度。极低的延迟将极大地造福于用户和物联网设备。另一方面,新一代网络的广泛部署扩大了黑客的破坏能力,黑客能从任何地方将一台服务器连接到5G,与其他服务器大军合作发起攻击。

网络攻击的严重程度和频率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2.移动网络攻击的新环境:

网络安全经理很难预测和准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为黑客从不坐等。他们一直在开发新的、技术先进的方法来瞄准移动网络服务和他们的客户。监管机构已经注意到,并对服务提供商的准备状况发出警告,以减轻5G网络受到的攻击。

机器人占互联网流量的56%。几乎一半的机器人流量是用于积极的目的。机器人经常抓取互联网上的信息,为搜索引擎收集信息,寻找知识产权,发现侵犯版权的行为,以及其他有用的任务。

随着第一套5G新无线电(NR)规格被批准,商业5G部署道路上建立了一个重要里程碑。预计到2025年,4G将主导市场,5G承诺提供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3.物联网和5G设备的崛起:

物联网设备很少受到监控,维护也很差,这使得黑客很容易关闭或攻击大量设备。黑客可以以极低甚至零成本控制数千台设备。相比之下,对于更传统的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它们在访问和控制服务器时面临较高的成本。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Strategy Analytics:预计2030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达到35亿 //www.otias-ub.com/archives/1214730.html Wed, 10 Mar 2021 08:59:01 +0000 //www.otias-ub.com/?p=1214730 Strategy Analytics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尽管2020年5G仅占IoT连接比例的不到1%,但到2030年将上升到全部连接的40%。大多数5G连接要到2026年才会腾飞,而4G在预测期内仍将主导。

由于Covid-19疫情,2020年市场增长速度低于预期,总体连接数略有增加。 Strategy Analytics预计, 2021年连接数增长速度将和2020年接近,新冠疫情凸显了对远程医疗(尤其是远程患者监测和诊断)进行投资的需求。

Strategy Analytics企业和物联网研究服务执行总监Andrew Brown表示:“ 5G的采用可能会在最大市场的不同阶段发生: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将首先大规模采用,uRLLC(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在此后将会越来越受欢迎,而mMTC(海量机器通信)则更具‘长尾效应’。采用率不仅取决于应用需求,还取决于5G芯片组的可用性、5G网络部署的速度和覆盖范围以及法规的演变。随着5G的发展,4G仍将继续共存,并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广泛的覆盖范围,并且在物联网中仍然非常重要。”

Strategy Analytics全球无线业务高级副总裁David Kerr补充说:“当对mMTC的支持、硬件价格下降和广泛的网络覆盖范围以及NB IoT和Cat M纳入5G标准和设备中时,就会出现物联网 5G的临界点。因此,我们认为物联网5G发展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不会突然爆发。”

]]>
台积电:4Q20营收达126.8亿美元 同比增22% //www.otias-ub.com/archives/1191600.html Sat, 16 Jan 2021 13:47:13 +0000 //www.otias-ub.com/?p=1191600

2020年1月14日,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今天公布2020年第四季财报,台积电第四季营收达126.8亿美元,环比增4.4%,同比增22%;毛利率高达54%,超过优于财测预期的51.5-53.5%的上限,再创新高。

台积电2020全年营收达455.1亿美元,同比增31.4%(新台币下同比增25.2%,美元近期贬值比较厉害),毛利率53.1%,同比增加7.1个百分点,ROE高达29.8%,同比增加8.9个百分点。

以制程来分,台积电第四季5nm制程出货占晶圆销售金额20%,7nm29%,16nm13%,5nm营收快速放量,20Q3营收占比只有8%,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

从各大平台应用来看,台积电第四季成长动能主要来自车用电子、消费性电子及智能手机平台,营收分别成长27%、29%及13%,而高效运算、物联网营收则衰退超过1成。

21Q1淡季不淡,汽车芯片全面复苏

据台积电公布的第一季财测数字,营收估达127-130亿美元,环比增0.16-2.5%,中位数约1.3%,站稳高档。

台积电CFO黄仁昭指出,2021年第一季毛利率将较去年第四季下滑,产能利用率下降与新台币强势都是因素之一,不过产能利用率仍将处于高档水平。

台积电总裁魏哲家表示,第一季在高效能运算需求强劲、车用需求回温下,及智能型手机季节性影响略为和缓等因素,带动产能利用率维持高档;虽然客户库存维持高于季节性水位,但也观察到由于大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供应链为确保供应顺畅,预估客户目前的库存水平,将会持续维持一段时间。

魏哲家并说,车用半导体需求去年第四季起开始复苏,且近期车用芯片缺货情况严重,将持续与客户密切合作,以期纾解车用芯片缺货情况。

资本支出远超预期,预计2021年同比增长高达60%

台积电公布今年资本支出将达250-280亿美元,远高于外资原先预期的220亿美元,相当于年增45-62%,其中80%将用于先进制程。

台积电去年资本支出共172亿美元,外资看好,台积电今、明年资本支出均将维持高档,今年资本支出最高金额上看220亿美元,明年可望上看250亿美元,不过,2021年就已超过此水平。

台积电CFO黄仁昭表示,为因应先进制程与特殊制程技术发展,并因应客户需求成长,上调今年资本支出,当中也包括美国亚利桑纳州新厂资本支出;其中80%将用于3nm、5nm及7nm等先进制程,10%用于先进封装技术量产需求,10%用于特殊制程。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指出,过去几年业绩由手机驱动,去年起高效能运算需求也加入,加上智能型手机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和缓,且客户及应用多元,5nm需求强劲,优于3个月前的预期,因此大幅上调今年资本支出。

via 富途牛牛

 

]]>
小米:3Q20会议纪要 年产能100万部 Q3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上升至第三位 //www.otias-ub.com/archives/1160553.html Thu, 26 Nov 2020 04:40:14 +0000 //www.otias-ub.com/?p=1160553

雷军:感谢参加我们的2020年第三季度收益电话会议。实际上,在我演讲之前,我想借此机会介绍我们的新成员Alain Lam,他大约一个半月前加入了我们。我想你们中的许多人可能对他很了解。

林世伟:我于10月9日加入小米。自从我加入以来已经过去了七个星期。我希望与大家在线上和线下分享更多。

雷军:在本季度,我们专注于执行核心战略,在我们所有业务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绩。

在本季度,我们实现营收人民币722亿元和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人民币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5%和18.9%,创历史新高

我们智能手机×AIoT核心战略继续巩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我们的智能手机全球销量在2020年第三季度上升至第三位,这是2014年以来的首次,实际上是创纪录的最高市场份额,约为13.5%。这是小米历史上的最高记录。

我们继续执行双品牌战略,以推动我们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上的成功,在我们深受好评的两款高端智能手机型号(Mi 10系列)的支持下,截至2020年10月31日,我们的高端智能手机销量超过800万。我们的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同比保持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中国大陆。

我们不懈地追求技术创新,为我们在智能手机市场取得的非凡成就提供了支持。例如,我们的主要研发成就之一就是相机性能。我们今年两次获得DXOMARK的第一名。这些成就的实现归功于我们在北京,巴黎,东京,圣地亚哥等全球九个研发中心的近1000名专注于摄像头的工程师的团队。

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所做努力的另一个就是小米的智能工厂,它展示了我们在智能制造方面的重大进步。小米的智能工厂有相当于年产100万部高级智能手机的产能,它不仅是从事新材料,尖端技术研发的大型实验室,而且是下一代的实验基地制造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这标志着朝着提升中国智能制造能力以及提高所有小米合作伙伴的制造效率迈出的又一步。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投资于研发,将站在5G时代推动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的更前沿。

最后,我们今年大大加强了我们的管理团队。今天,我非常自豪地向您介绍林世伟先生,而且我们也有其他高管成员加入我们,还有彭志斌也加入了我们,担任公司的首席人力资源官。

Alain实际上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本市场专业人士,对行业有着深入的了解。随着Alain加入团队,我相信他将把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带入与小米的合作中。

林世伟:我很荣幸加入这个小米大家庭,并与您分享我们的最新成果。

如您在2020年第三季度的新闻稿中所读到的,我们实现了创纪录的收入人民币722亿元,同比增长34.5%。期内经调整纯利亦创下人民币41亿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8.9%。我们所有业务部门均实现了强劲的增长,这表明了我们的业务实力。

我想与您分享一些重要的更新,然后逐步介绍我们在第三季度的每个细分市场的业绩。我要强调的第一点是我们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中的创纪录表现。在第三季度,我们重新获得了全球前三名的位置,历史最高的市场份额为13.5%,同比增长44.6%。

在本季度,我们将继续为智能手机业务执行双重品牌战略,这将推动我们成功进入高端智能手机领域。尽管在Mi 10 Pro首次亮相后我们表现出色,但在今年8月,我们推出了Mi 10 Ultra,采购了先进的技术,在发行时成为了抢手货。

举例说明了我们的高端机型今年的受欢迎程度。在今年的前10个月中,我们在全球销售了超过1000万部高级智能手机,我们将其定义为在中国大陆的零售价在人民币3,000元或以上,在海外市场为300欧元。

我想谈的第三点是我们对创新的不懈追求,这是小米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我们相信这已成为我们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

相机开发是我们先进技术的证明之一。通过我们的三款旗舰产品,我们在DXOMARK相机得分上全球排名第一;CC9 Pro,Mi 10 Pro,Mi 10 Ultra。我们的技术领导地位的另一个领域是我们的快速充电技术。10月,我们首次推出了80瓦的新型无线充电技术,该技术可在19分钟内对4000 mAh电池进行完全无线充电。

我们还试图在先进制造技术上取得突破。正如雷总先前提到的,我们于今年8月在北京推出了智能工厂。工厂扮演着三个主要角色。第一,我们的年产能为一百万部高级智能手机。我们旗舰店Mi 10 Ultra的透明版实际上是在这家工厂生产的。

第二,从事新材料和尖端技术研发的实验室。第三,是我们下一代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实验基地。

我们引进了具有广泛经验的顶尖人才,大大增强了我们的高级管理团队。今年任命了担任首席人力资源官的彭志斌先生。

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参加这次会议并与他们一起工作,与他们一起为我们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长期价值。

现在,让我进一步讨论我们的智能手机业务领域。在第三季度,我们的智能手机业务显着增长,在智能手机出货量方面排名全球第三。我们的智能手机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4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5%,全球出货量为4,660万部。

2020年第三季度,我们在中国大陆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从2019年第三季度的9%上升到12.6%,就出货量而言同比增长18.9%。据Canalys称,前五名在中国大陆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智能手机公司。

本季度,我们的海外智能手机业务也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在所有主要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的推动下,我们在海外智能手机市场排名前三位,市场份额为13.8%,同比增长54.1%。

除印度(印度已连续13个季度成为智能手机品牌之一)外,我们的海外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了近一倍。

我们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大陆线上渠道的优势。我们的线上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从今年第一季度的18.5%增加到了上一季度的25.7%。

在2020年的双十一购物节期间,我们在Tmall.com,JD.com和Suning.com上的所有Android智能手机品牌中的销量均排名第一。

关于我们的平均售价,则本季度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同比增长1.6%,而中国内地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同比增长14.7%。

海外产品的智能手机平均售价由于我们产品组合的变化而略有下降。尤其是,入门级Redmi 9系列非常受欢迎,截至9月底,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售出了1400万台。

我们将继续以不同的价格扩展我们的产品组合。首先,Mi 10系列包括Mi 10 Ultra,Mi 10 Pro,售价为人民币4,000元,并进一步巩固了我们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地位。

其次,我们的Redmi K30系列和Redmi 10X 5G系列(价格在人民币1,000至3,000元之间)支持我们致力于将5G技术推向大众市场的决心。

第三,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为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我们还推出了极具竞争力的入门级智能手机,包括Redmi 9A系列,价格从499元起,为全球入门级智能手机树立了新标准。

我们将继续执行我们的双重品牌战略,以巩固我们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地位,同时还将5G技术推向大众市场。

现在,让我们看看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依托我们的Smartphone×AIoT战略,庞大的用户群以及我们在物联网市场的领先地位,IoT与生活消费品收入在2020年第一季度达到人民币181亿元,同比增长16.1%。

作为全球领先的消费者AIoT平台,我们在本季度继续扩展了我们的全球IoT用户基础。截至9月底,已连接的IoT设备数量达到2.895亿个,同比增长35.8%。

此外,本季度拥有五台或更多设备连接至小米IoT平台的用户数量达到560万,同比增长59%。

9月,我们的AI助手拥有4840万MAU,同比增长35.5%。我们的Mi Home应用的MAU达到了4,310万,同比增长34.2%。

我们还继续在智能电视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我们的智能电视全球出货量在今年第三季度达到了310万台。本季度也标志着小米电视出货量连续第七个季度在中国大陆排名第一。

作为智能电视的市场领导者,我们将不断创新,使领先的技术进入市场。

在第三季度,我们在Mi TV Master系列中推出了许多高端电视,进一步巩固了我们在高端电视市场中的地位。Mi TV Lux透明版的首次亮相,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大规模生产的透明电视。

2020年9月,我们推出了Mi TV Lux 82 inch和Mi TV Lux 82 inch Pro。Mi TV的最后一款82英寸Pro售价为人民币49,999元,引入了尖端的迷你LED背光技术。Mi TV Luv 82英寸在所有4K电视中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价格从人民币99,999元起。

海外市场是本季度我们物联网业务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到2020年第三季度,由于我们在主要海外物联网产品中的领先地位,海外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56.2%。

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某些关键物联网类别的海外收入已经超过了中国大陆,例如可穿戴式腕带,电动踏板车和机器人吸尘器。

鉴于这些产品的巨大增长潜力,我们打算利用我们高效的新零售渠道和庞大的用户群在海外市场推出更多受欢迎的物联网产品。

让我们继续进行Internet服务部分。第三季度,我们的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58亿元,同比增长8.7%。广告收入达到人民币3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3.7%,这是由于我们提高了效率以及海外广告收入的强劲增长。

我们的海外互联网服务收入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是互联网服务收入增长的另一个驱动力。我们的用户群在第三季度也显着增长。我们的全球Mi UI MAU同比增长26.3%,达到了创纪录的3.682亿,中国大陆的UI MAU为1.094亿。同时,我们的智能电视和Mi Box的MAU同比增长49.9%,达到3580万,付费用户达到420万。

我想为海外互联网服务的快速增长讲多一点。一季度,海外互联网收入同比增长75.6%,占互联网服务总收入的12%。海外智能手机销量的增长以及我们海外用户群的扩大,尤其是在欧洲和其他发达市场,推动了这一增长。

我们还将继续丰富我们的海外服务产品。例如,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的所有音乐应用程序中,我们的Mi Music应用程序均排名第一。

接下来,让我们谈谈我们的海外业务。第三季度,海外市场收入达到人民币398亿元,同比增长52.1%,再次创下季度收入新高。

我们继续在全球主要市场上保持稳固的市场地位。根据Canalys的数据,第三季度,我们的市场份额在全球10个市场中排名第一,在36个市场中排名前三,在54个市场中排名前五。

我们非常自豪地首次报告,我们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西欧前三,市场份额为13.3%,同比增长107.3%。

西欧的增长是由几个关键国家的持续强劲表现推动的。特别是,我们连续三个季度在西班牙排名第一,在该市场中占有33.9%的份额。我们在意大利排名第二,在法国排名第三,在德国排名第四,每个市场的同比增长率均超过100%。

我们将首先通过自己的mi.com继续扩展我们的海外在线销售渠道,该网站现已在32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其次是通过各种电子商务平台,例如亚马逊,Lazada。仅在今年的前九个月,我们就通过在线渠道在海外市场(不包括印度)运送了超过1000万部智能手机。

我们在拓展海外运营商渠道方面也取得了稳步进展。我们与50个运营商合作,涵盖了50个国家/地区的100多个网络。结果,在2020年的前9个月,我们通过运营商渠道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了200%以上。到2020年第一季度,我们在西欧的运营商渠道市场份额翻了一番,达到4.6%。

我们在欧洲多个主要领域获得了领先的市场份额。我们相信,凭借这一迅速增长的运营商渠道市场份额,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可以抓住海外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

接下来,我想了解一下我们的财务状况。正如我之前提到的,第三季度,我们的总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7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5%,环比增长44.8%。强劲的收入增长主要是由于我们在智能手机业务中的强劲势头以及物联网和互联网服务领域的业绩所驱动。

尽管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停滞不前,很大程度上是受COVID-19的影响,但第三季度,我们的智能手机收入仍为4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5%,环比增长50.5%。IoT与生活消费品的收入达到人民币181亿元,同比增长16.1%,环比增长18.8%;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58亿元,同比增长8.7%,环比下降2.3%。

由于智能手机业务的强劲增长,第三季度的整体毛利率为14.1%,略低于上一季度。

本季度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保持稳定在8.4%。IoT与生活消费品的毛利率增长至14.2%,这主要是由于物联网产品的强劲增长和高毛利率以及智能电视毛利率的提高。第三季度,我们的互联网服务部门的毛利率为60.4%,与上一季度相比基本保持稳定。

在我们继续加大在品牌建设和研发方面的投资的同时,我们最强劲的销售业绩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运营杠杆。因此,您可以看到我们的运营费用比率从今年第二季度的11.2%和2019年第三季度的10.1%下降至第三季度的9.4%。

由于所有这些,我们看到了调整后净利润的稳定增长。于2020年第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达到创纪录的人民币41亿元,同比增长18.9%。

同时,我们继续以非常有效的方式管理我们的营运资金。我们的库存周转天数从第二季度的72天减少至本季度的54天。我们的现金转换周期为22天,非常健康。

我们在第三季度拥有强劲的现金流。截至2020年9月30日,现金储备达到755亿元人民币。本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达到43亿元人民币。

最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公司在中国大陆和海外上市,我们的投资业绩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Ninebot最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委员会成功上市。截至上一季度末,我们对300多家公司进行了投资。

第三季度,我们投资产生的税后净收益为人民币7.135亿元。实际上,我们可能已经看到我们在过去几个季度中一直在持续产生已实现的投资收益。

截至上个季度末,我们的投资总额反映了上市公司的按市值计算,达到人民币506亿元。我们将继续利用集团的资源和优势来赋能我们的生态系统公司,并在全球范围内转变更多的制造业。

问答环节

Q:现在分成双品牌前进,小米品牌竞争的策略是什么,您是否认为这是一个击败同行的机会?第二个问题是有关互联网业务的。在第二季度,我们注意到毛利率下降是由于游戏毛利率下降造成,但是在本季度,我们看到互联网业务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那毛利率连续保持相对稳定的背后驱动力是什么?如何看到未来趋势?

对金融科技而言,由于某种类似的监管变化,金融科技的未来战略是什么。而且,我们看到您正在重新命名业务。那么,这方面的策略是什么?谢谢。

雷军:小米是10年前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诞生的。因此,我们拥有一项战略,不仅将业务扩展到中国,而且还将业务扩展到市场中许多不同的国家。

我相信我们有正确的策略。在策略方面,我们将专注于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策略。因此,我们获得了智能手机×AIoT,策略集中在这两个主要领域。智能手机不仅是我们的基石,而且是AIoT和数以百万计的消费物联网产品的基石,我们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此外,我们将继续投资于相机等技术,如充电器,继续投资于技术领域,以便我们有能力不断发明新产品,不仅为中国提供优质产品,但也适用于海外市场。

我认为我们将专注于这些策略。我们不仅将关注中国的增长潜力,还将关注欧洲等许多不同市场的增长潜力。实际上,自今年年初以来,我们在上个季度就取得了显着增长,我们看到了许多市场中业务的持续增长。欧洲市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拉丁美洲,东南亚国家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我们仍在印度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因此,我们非常有信心,我们将在这些市场中扩大市场份额。而且,我们绝对会监视我们的任何市场动态,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良好的环境。我认为我们的策略没有任何变化。我们应该专注于产品,关注客户,还应该关注渠道,在线渠道和线下渠道。

关于毛利率的问题,就像本季度随着金融科技和游戏的增长放慢,我们的毛利率有所提高,因为传统上金融科技和游戏的毛利率较低。因此,在过去的几个季度中,由于监管环境以及COVID-19,金融科技确实对我们的毛利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那时起,我们一直在积极控制风险。而且,我们已经完成了以下所有合规工作,遵守有关其的所有法规,

但是我认为本季度我们游戏因为客户构成的变化导致本季度游戏的毛利率较低。因此,我认为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毛利率与上个季度相比持平。

我们认为当前的毛利率反映了每个业务细分Internet服务的当前业务状况。展望未来,取决于产品组合的方式。

总体而言,金融科技公司认为,制定更严格的法规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自业务开始以来,我们一直严格遵守所有法规;我们拥有相关金融方面的所有必要许可证。

因此,我们相信互联网金融长期而言对我们来说是一项非常好的业务。在公告中讨论的内容之外,除了零售金融,消费金融之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我们认为应该利用杠杆效应或大型供应链关系以及我们的技术能力提供良好的增长前景。

Q:一是关于您未来智能手机业务增长的空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海外,您的表现都远胜于市场,在一些欧洲国家/地区取得了很好成绩。因此,您认为您的主要增长空间在哪里?您计划在欧洲和南美取得的合理市场份额是多少?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至少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就看到互联网业务大致与上一季度持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呢?您的MAU的增长与智能手机用户群与互联网的增长之间有什么关联?在互联网上看到强劲增长之前,我们需要等待多少个季度?谢谢。

雷军: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未来的增长。实际上,我认为我们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虽然,我们在2020年的三季度中实现了非常高的增长率。以欧洲为例,我们目前已在欧洲市场中排名前三。实际上,如果您查看市场份额,我们仍处于12%,13%的范围内。因此,这意味着我们甚至在欧洲都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现在,我们-另一个例子是,现在我们在西班牙排名第一,第三季度,我们在西班牙智能手机市场的市场份额约为34%。这是一个很高的百分比。但是与其他地区相比,其他国家/地区,我们仍然低于20%,或者说是10%以上,10%以上。因此,这是一个巨大的增长领域。

所以,您在谈论拉丁美洲市场,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甚至更大的市场增长空间。目前,在某些国家/地区,我们只占10%,而在某些国家/地区中,我们仅占10%以下。我们看到了巨大的潜力

我们在拉丁美洲市场只有一年。因此,我们只是在线下渠道,在线渠道和运营商渠道之间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因此,我们继续在那些市场上进行投资。因此,我们也看到了巨大的增长潜力。

在印度市场,我们排名第一,已经有13个季度了。因此,实际上我们在印度市场上看到-我认为每年大约有1.3亿至1.5亿部智能手机。但实际上,在特定增长区域的同时,另外还有1.5亿部功能手机。因此,这意味着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应该继续进行创新,以生产出具有成本效益的高性能智能手机,以服务印度消费者。

我们应该建立通往农村的渠道,为乡村的人民服务,以便他们可以配备移动互联网,以便我们能够-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改变他们的生活,并帮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访问互联网。这是我们的计划。因此,总的来说,我认为我们对未来五年可能的未来增长非常非常乐观

A:关于互联网服务收入的第二个问题,我们谈到本季度收入增长放缓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正在积极控制风险。其次是因为游戏业务。第三我们看到了非常非常好的动力,并且再次为用户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因此,我认为我们将更多地关注用户获取,然后关注获利。

我们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以吸引更多用户。但展望未来,我们确实看到互联网业务的许多增长前景。我认为首先,随着发货量的增加,将开始积累更多的用户。因此,我们看到了很大的潜力。

第二,谈论本季度我们的海外互联网服务收入快速增长。今年,海外互联网收入同比增长75%以上,已占我们互联网服务收入的12%左右。

第三,根据我们的数据,随着我们在高端和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的增加,我们确实看到智能手机广告,高端手机的智能手机互联网服务收入远高于正常水平。因此,这自然也会推动ARPU

第四,我们讨论不多,但是本季度电视互联网服务收入也非常强劲。随着我们在智能手机出货量方面继续保持中国第一的地位,我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同时,我们正在提高我们的获利能力,因此,我们在一起确实看到了电视互联网服务的巨大潜力。我们相信所有这些都将给我们互联网服务业务带来巨大的增长潜力。但是,我认为目前,我认为重点实际上是在用户获取上。

雷军:是的,获得用户是最重要的。我们甚至还没有开始在海外市场进行流量变现。但是您可以从我们的报告中看到,实际上来自海外市场的互联网收入增长非常非常快。但是我们肯定会在未来几年中专注于用户获取。

Q: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国MAU,尽管您的市场份额已经获得了可观的增长,但它在每个季度都略有下降。当我们逐年看时,这也没有取得进展。因此,如何解释我们所看到的手机销量改善与同一时间段内MAU并没有变好的事实之间的相关性,尽管我们已经看到了智能手机显著的市场份额增长?

第二个问题涉及您如何看待全球以及国内市场份额。您在西班牙的市场份额达到了顶峰,34%,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也很高。总体而言,您在许多国家/地区都做得非常非常好,我们如何看待于您没有如此之高的市场份额的国家/地区,然后再回到中国的整体市场份额以及5G市场份额。您能谈谈您的看法?

雷军:关于您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MAU的问题。所以实际上,这已经稳定了,MAU稳定了-我们的MAU大约是1.1、1.08、1.09亿。但是差异不大,是因为您进行统计计算的时间不同,所以存在时差成本,但是没有数量差,因此可以稳定下来。我们将继续推动中国本地市场的份额。因此,实际上,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市场。因此,我们正在在线上扩大我们的市场份额。但是中国拥有庞大的线下市场。

我们不仅需要建立一级商店,还需要进入三,四,五,六级城市,这需要时间来建立授权商店和其他商店也覆盖了这些农村地区。这需要一些时间,但是我们将继续推动在线渠道的市场份额增长。但与此同时,我们计划从今年开始提高线下覆盖率。因此需要一些时间。

但是在海外市场则更为复杂。每个市场都是不同的。因此,例如在欧洲市场中,这是线下市场,在线仅代表,我认为还不到10%。但我们仍在与线上渠道紧密合作。例如,在许多国家/地区的亚马逊,法国的城市以及欧洲的其他在线渠道,都使用这些渠道与我们的粉丝和客户进行了大量的营销活动,并进行了大量的交流。

但实际上,与此同时,我们在与传统的线下渠道建立合作关系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而传统的线下渠道是智能手机销售的主要渠道。因此,我们与许多欧洲国家(从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意大利和其他许多国家)建立了与媒体市场的非常非常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还建立了小米授权商店。

在海外市场,我想有700多家店。因此,正如我所提到的,欧洲在不同地区都具有线下驱动的市场。但是,如果您谈论的是印尼市场,那么您必须覆盖全国数十万个非常小的商店。因此,我们使用另一种策略来覆盖这些市场。我们认为第三季度印尼市场的增长非常好。

印度市场与此类似,但印度市场拥有非常强大的线上渠道,线上渠道接近50%。因此,如果您想在印度取得成功,就需要采取更加平衡的方法。因此,每个国家/地区的差异很大。我认为我们已经努力了三年。

我们从不同的模型中学到很多东西。因此,我认为我们将继续投资于不同类型的市场。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覆盖主要市场的系统,包括欧洲,拉丁美洲,中东和东南亚国家以及印度。是的,我们对未来的增长,尤其是未来两到三年的增长非常乐观或充满信心。

Q:首先,如果您可以给金融科技业务更多细节吗,既然您正在某种程度上重新配置业务,我们应该如何考虑某些信贷压力?Alain提到,在明年左右的金融科技方面,一些信贷压力已经开始触底反弹。如何看待增长动力?它仍将主要与消费者贷款相关吗?还是在其他领域(如供应链金融等)?

第二个问题,由于您是第一次解释互联网的海外收入,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占总数的12%。考虑到全球Playstore的盛行,可以在这些海外市场中如何变现的方式多谈一点吗?

A:正如我们大约一个月前宣布的那样,通过我们的新金融科技战略,我们专注于三个领域,其中消费者金融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越来越多地进入供应链融资,因为我们看到该市场出现了许多积极的监管不利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相信我们在该领域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

第三个领域显然是技术,以利用我们的技术使更多的金融机构能够进入供应链融资方面。因此,就消费者融资而言,正如我们在我们的结果以及过去两个季度中所看到的那样,我们一直在改变贷款余额,我们正在看到隧道尽头的曙光,我认为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该业务正在有所改善。

鉴于我们在该领域具有相当独特的优势,鉴于供应链融资显然是我们将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领域,因为其中很多都是我们的供应商或我们12家供应商的供应商。因此,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在该地区生产的良好数据。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依靠营运资金来开展业务,我们认为这可以帮助我们使用数据以及利用我们的技术优势,技术优势来使流程变得更加高效。

因此,我认为您将来会在这个领域听到更多有关该领域进展的信息。我认为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事情。然后第三阶段显然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系统的发展,我们还希望导出该技术,以使我们更多,更多的金融机构能够参与其中。那就是金融科技业务。

在海外互联网业务上,就App Store而言,我们当然没有某些较大参与者的优势。

雷军:实际上,我们还没有从海外市场开始获利业务。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应用程序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例如,在某些地区的浏览器,我们的浏览器的MAU高于Google的Chrome。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信号。因此,现在,我们仍然专注于用户获取,排名第一。第二,我们想要改善用户体验,以便我们可以将客户保留在我们的生态系统中。

因此,我们将继续改善用户体验。因此,我们继续增加智能手机和IoT产品之间的用户体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推出了「 Mi Share」几个功能。借助Share,您可以轻松地使用智能手机来控制您的IoT设备,例如音乐,正确的是,您与智能扬声器,AI扬声器的距离越来越近,您的音乐将自动从智能手机转移到AI扬声器,反之亦然,对吗?当您外出时,您家里的音乐可以轻松地传输到智能手机中。

因此,这种功能以及我们正在使用的另一种技术称为UWB。因此,使用智能手机,您可以轻松地将智能手机指向电视,然后可以轻松地将智能手机转换为控制器,或者将内容从智能手机传输到电视,这是类似的功能。

因此,我们将继续改善用户体验,以便保留客户。然后我们将考虑未来的货币化。但是,尽管我们还没有开始,但是对于互联网来说,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海外互联网收入的增长。

Q: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您的长期销售势头。鉴于我们确实看到了第二波浪潮,也在全球范围内浪潮了COVID-19。那么,您认为过去两个月对销售有什么影响,尤其是在西欧?而且,供应链也表明Android 10一般在第四季度会出现自动放缓。因此,我想知道您是否真的看到过类似的季节性变化。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您的IoT业务毛利率,我们在细分市场中的利润率达到了创纪录的14%,未来能持续提高?

雷军:我可以这样说:COVID-19无疑会在2020年影响我们的业务,尤其是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我们已经看到了从第三季度开始的复苏。但是正如我过去几次提到的那样,智能手机业务实际上是一种弹性的,对,人们将需要智能手机,尤其是在困难时期。因此需求就在那里。但事实就是如此,有COVID-19,我们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供应商短缺-供应短缺是其中的一种,而COVID-19肯定是另一种。因此,我们正在密切监视欧洲和印度的大流行情况。实际上,我们希望个人对此有所乐观,因为疫苗已准备就绪。但是今年冬天将会到来,我希望它将是大流行的最后一个冬天。因此,我们对明年保持乐观。

正如Alain刚才提到的,我们看到了曙光,对。所以我们很努力。我们尝试在第一季度尝试帮助解决问题。在中国,武汉以及我们这里,我们还通过技术和努力为印度乃至欧洲国家做了一些努力。我认为这将结束,这是近期的事情。

A:关于IoT毛利率,我认为小米在整个物联网行业中拥有非常强大的地位。我们在中国物联网市场的许多不同类别中都拥有许多领导地位。我们还在扩展物联网应用市场。因此,当我们这样做时,您会看到我们现在正在增长的许多产品。例如,在小型家用电器类别中,这些产品的毛利率自然要比我们传统上拥有的某些产品(例如笔记本电脑和电视)更高。

因此,我认为在产品组合方面,这意味着从毛利率中受益。我们在本季度分享的另一个数字是,我们的海外物联网业务也在快速增长,因为物联网的毛利率海外往往高于中国内地。因此,这也为毛利率带来了好处,但总的来说,我认为从物联网来看,它再次与我们谈论的智能手机非常相似,就行业发展而言,我认为还处于初期。

对于我们来说,关键仍然是习惯于改善体验并获得更多用户,而不是真正地优化毛利率

雷军:,我们很高兴取得良好的结果。但是实际上,我们正在为第四季度以及为2021年做更重要的准备而努力。我认为供应短缺是近期的问题之一。我们正在为此而努力。同时,我们继续聘用更多的工程师,以将更多的人吸引到不同的市场和地区,所以要做很多工作。

via 富途牛牛

]]>
物联网垂直应用案例研究:德国电信面向零售商推出数字门禁解决方案 //www.otias-ub.com/archives/1159367.html Tue, 24 Nov 2020 09:15:25 +0000 //www.otias-ub.com/?p=1159367
推出解决方案的背景

2020年,新冠疫情严重扰乱了社会联系,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迄今为止,这场全球性疫情已造成近3000万例病例和100万人死亡;而且,某些地区的疫情传播速度并未有放缓的迹象。医疗和研究机构正在争先恐后地研制疫苗来应对这种致命病毒,各个组织和企业则在争先恐后地创建遵从政府规定的解决方案,以便在这个不确定时期迎合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偏好。为了减缓病毒传播,许多城市首先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保持身体上的距离和政府实施的封锁措施。在某些地区,企业被迫关门,公众亦不得走出家门。

在监管较为宽松的地方,零售网点和企业可以开展经营活动,但必须遵守地方政府制定的标准程序,比如人与人之间保持身体上的距离、减少员工人数、缩短营业时间,以及为追踪接触者而进行的客户登记或“签到”措施。然而,开门营业并不等于能够创造可持续的销售额。公众对病毒的恐惧,加上严格的监管,对零售网点的销售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非必需品的可自由支配支出。举例来说,美国服装和配饰商店在2020年前8个月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5%。GNC、Pier 1 Imports、Bed Bath & Beyond、AT&T以及更多的零售巨头已经或预计将在2020年关闭数千家门店。

根据Omdia的《2020年物联网终端收入报告》,不断扩大的物联网终端市场预计到2024年将创造逾5000亿美元的收入。除了消费者解决方案,物联网终端还被用于商业和零售场景—在这些场合,人群大量聚集是被禁止的。德国电信认识到,疫情下严峻的经济形势为其提供数字门禁系统来保持零售业活力创造了机会。2020年6月,该公司公布了基于传感器的零售店人数统计解决方案,旨在帮助管理零售店内的客户数量。

解决方案详情

德国电信成立于1995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公司之一。它的总部设在德国,在全球50多个国家设有代表处。截至2019年底,该公司拥有21.1万名员工,年收入为805亿欧元(941亿美元)。德国电信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固定话音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IPTV以及ICT解决方案和服务。该公司作为电信运营商极为成功,在全球拥有1.84亿移动用户、2750万条固定网络线路以及2100万条宽带线路。

由于疫情下的监管规定,零售网点必须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并限制店内人数。因此,商家不得不指派专门人员管理商店入口处的人流量。德国电信的数字门禁解决方案(也被称为“People Counter”)可以帮助零售商有效、系统地解决这一问题。该解决方案包括在入口处安装两根柱子,它们通过光电屏障彼此相联。这两根高1.60米的柱子由典型的电源插座供电。

根据店面大小和当地规定,可以定制每个场所允许的最大容量。当有人进出商店时,这个人会走在两根柱子之间,短暂地打断光、红外线或激光光电屏障。然后,数字门禁系统将自动反映变化,显示当前客户数量的增减情况。此外,柱子上还装有绿色和红色信号灯。绿灯欢迎顾客进入商店; 当红灯亮起时,则是提醒顾客人数已经达到上限,顾客必须等到绿灯亮起时才能进入。如果有人无视红灯信号而试图进店,内置警报就会响起。相关员工或店主的移动终端上也可以设置远程警报,这样当违规情况发生时,他们就会收到通知。

“People Counter”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精确的访客人数登记、可理解的信号、云分析,以及扩展和集成的灵活性。这个数字门禁解决方案能够登记准确的人数和客流,同时释放员工资源来专注于核心任务,而不是让员工整天站在入口或盯着门口—这有助于避免在店面雇佣额外人员的高成本。德国电信的这整套解决方案包括传感器、连接、物联网平台接入、分析软件和安装。传感器/网关连接有不同的技术选项,包括LTE、LoRaWAN、Wi-Fi和以太网。德国电信声称,对于最初投入的979欧元-1970欧元(取决于购买的套餐),平均摊销时间不到三周。

红绿灯是指示通行或停车的常用信号,因此在安装数字门禁系统时无需对顾客进行教育。该物联网解决方案采集的数据通过网关和无线网络实时安全地传输到云端。企业所有者或相关员工可以访问Web界面来研究有价值的客流信息,从而提高人员和库存规划效率。此外,这套系统可以为有多个入口的大型商业场所提供额外的传感器。它还可以扩展到智能建筑应用,比如能源管理、电子工时记录和智能存储。

分析

Figure 1: Global IoT device installed base – 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urce: Omdia

嵌入式连接已成为电子终端更有效通信和运作的重要要求之一。在家中、企业和公共场所,物联网终端随处可见,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特定需求服务。根据Omdia的《物联网终端市场追踪》报告,到2025年,预计全球商业和工业领域的物联网终端安装数量将从2019年的56亿部增至138亿部,增长率达到149%。这一增长相当于预测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6.4%。同样,Omdia预计物联网终端收入将大幅增长,到2024年,商业和工业领域的收入将达到1800亿美元。

新冠疫情确实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干扰,但同时也促进了物联网终端在新应用领域的迅速普及。除了零售行业,诸如德国电信“People Counter”等解决方案也被引入住宅、健身和娱乐场所、医疗设施和养老院、金融机构、公共行政建筑和活动场所。举个例子, MachineSense推出了FeverSense,这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自动体温扫描系统,可以在现有结构上进行改造。自动体温扫描系统对防止疫情传播特别有用,因为它不需要在每扇门前指派一名专门测量体温的人员。系统将扫描并存储所有体温数据。如果发现有人体温升高,它就会发出警报,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隔离此人。

在线平台和物联网终端在接触者追踪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谷歌和苹果合作开发了一个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作为Android和iOS手机上接触者追踪应用程序的框架。这些应用程序将依赖终端之间的蓝牙通信来追踪与另一个人接触的距离和时间,最终确定病毒传播风险。这类应用程序示例包括爱尔兰的NearForm、加拿大的COVID Alert和新加坡的TraceTogether,它们被用来追踪在公共场所由于身体接触而可能导致的病例。

为了帮助追踪接触者,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在自动登记人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一些国家,接触者追踪移动应用程序需要人工登记或扫描二维码才能“签到”,而面部识别技术可以帮助这一过程全面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避免取出移动终端并启动应用程序的麻烦。然而,由于各种障碍,许多国家不太可能部署这种方便的解决方案。首先,隐私问题是公众反对政府持续监控的首要原因。其次,在全国各地安装必要基础设施以及建立数字平台来管理数据涉及到巨额支出,这让许多预算紧张的地方政府望而却步。第三,要应付如此大规模的项目,地方政府必须创建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监督私营部门并与之合作。这又返回到了第一点,如果公众信息在没有得到同意的情况下被分享或用于盈利目的,可能会引发公众的不安。第四,当集中的、全国性居民数据库被泄露,数据安全问题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恐慌。

尽管有些技术可能会被审查,但不可否认的是,物联网终端在很多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改善,尤其是在疫情时期。在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防止致命病毒蔓延的时期, 德国电信的数字门禁系统为零售商提供了遵从新规定的即时解决方案, 以及一个可扩展的智能系统—这套系统也许还可以与其它技术(比如摄像头和体温扫描仪)集成,从而实现更全面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
Gartner:2020年政府物联网总收入将接近150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130075.html Sat, 10 Oct 2020 18:29:59 +0000 //www.otias-ub.com/?p=1130075 根据Gartner的数据,2020年全球政府物联网(IoT)端点电子和通信市场总额将达到147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6%。

Gartner首席研究分析师Kay Sharpington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导致支出减少,但是,全球各国政府仍在继续使用物联网技术和解决方案来改善公民安全。同时,不断下降的端点和连接成本使得智慧城市倡议变得更加可行。”

2020年政府物联网市场最大的收入机会是户外监控、街道和户外照明,以及道路收费和交通管理。

各国政府将公共安全放在首位

Gartner预计,到2021年,全球各国政府将在每千名城市公民中部署8台摄像头进行户外监控,高于2019年的每千人6台。

中国都是户外监控支出增长的关键贡献者。中国正在投资于利用先进图像识别技术的摄像头,并将在2021年之前为每千名城市公民部署32台摄像头进行户外监控,高于2019年(27台/千人)。

到2020年,大中华区将占电子和通信支出的48%,而美国和西欧分别占16%和15%。

Gartner分析师预计,在全球范围内,2019-2021年期间,消防和警用无人机将从每5.8万人一架增加到每1.8万人一架。

199IT.com原创编译自:Gartner 非授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