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传感器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17 Mar 2025 14:30:06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TrendForce:2024年全球前十大IC设计厂商营收2498亿美元 韦尔半导体排名第九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5719.html Mon, 17 Mar 2025 14:30:06 +0000 //www.otias-ub.com/?p=1745719 市场调查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前十大IC设计厂商营收合计约2498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其中,英伟达2024年营收增长幅度高达125%,显著领先其他厂商。

集邦咨询指出,2024年全球前十大IC设计厂商合计营收中,前五名总计贡献超90%。

其中,英伟达H100/H200产品需求旺盛,推升其2024年IC设计相关营收超1243亿美元,占比高达50%,预计后续GB200/GB300等产品将进一步带动英伟达2025年AI相关营收。

博通2024年半导体部门营收达306.44亿美元,年增8%,AI芯片收入占其半导体解决方案超过30%。预期2025年博通的无线通讯、宽带及服务器储存业务反弹力道将更强劲。

值得关注的是,Will Semiconductor (韦尔半导体)仍排名第9,2024年营收达30.48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21%。近年该公司受惠于高端CIS在安卓手机出货占比提高,以及全球尤其是中国地区的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的持续渗透。

集邦咨询预计,2025年随着AI算力增长,大型语言模型持续问世,边缘AI设备将成为下一波半导体的成长动能。

自 爱集微

]]>
美国亚马逊:2025年2月AMD CPU出货量占比84.18% 大幅领先英特尔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5646.html Sun, 16 Mar 2025 14:37:58 +0000 //www.otias-ub.com/?p=1745646 根据最新数据,AMD在2月美国亚马逊平台上CPU出货量占比高达84.18%,而Intel仅为15.82%。在具体产品方面,AMD的锐龙7 9800X3D继续占据销量榜首,单月销量超过8000台。

紧随其后的是锐龙5 5600X、锐龙9 9700X、锐龙7 7800X3D和锐龙7 7700X,这些型号的销量均超过3000台。

此外,锐龙5500等入门级产品也表现出色,进一步巩固了AMD在中低端市场的地位。

相比之下,Intel的表现则稍显逊色,根本没有产品进入前10,其最新Arrow Lake-S系列处理器中,仅有Core Ultra 7 265KF销量稍好,但也仅售出200台。

整体而言,英特尔在2月的销量冠军为Core i9 14900K,销量略超1000台,但与AMD的强劲表现相比仍显不足。

从收入角度看,AMD的平均售价为290.71美元,高于Intel的251.18美元,AMD在2月的营收占比达到86.03%,而英特尔仅为13.97%。

自 快科技
]]>
三星财报:2024年三星在华销售额达64.9万亿韩元 同比增长53.9%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5207.html Thu, 13 Mar 2025 12:13:07 +0000 //www.otias-ub.com/?p=1745207 近日消息,数据显示,韩国两大芯片巨头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去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均实现了显著增长。

根据三星电子的年度财务报告,该公司去年向中国出口的产品总价值达到64.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41亿元),同比增长53.9%,略高于其对美国的出口额(61.3533万亿韩元)。

尽管报告未详细说明出口项目,但在公司对华出口额中,芯片销售占绝大部分。

其位于西安的NAND闪存制造子公司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为11.2万亿韩元,而一年前为8.7万亿韩元。

其销售子公司上海三星半导体2024年的销售额为30.1万亿韩元,比前一年的15.6万亿韩元增长了近一倍。

与此同时,SK海力士在中国的业务也实现了稳健增长,该公司去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为5.6万亿韩元,较前年有所增加。

其无锡DRAM工厂去年不仅成功扭亏为盈,营业利润达到5985亿韩元,销售额也同比增长64.3%,净利润同比大增65.4%。

自 快科技
]]>
ComputeBase:调查显示AMD RX 9070系列显卡销量占比达67.4%远超RTX 50系列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5199.html Thu, 13 Mar 2025 12:12:06 +0000 //www.otias-ub.com/?p=1745199 RX 9070系列这次终于为AMD显卡扳回一局!虽然达不到旗舰水准,但凭借大幅的性能提升、超高的性价比,依然博得了众多玩家的青睐,尤其是在RTX 50系列高价、缺货、问题频发的情况下。

国外硬件媒体Hardware Unboxed此前曾经提出,一个很有趣的事实就是,如果RX 9070系列开卖之后很快就售罄了,这意味着它的首发销量,就能超过RTX 50系列全部型号的总和!

德国的ComputeBase做了一项调查,询问大家购买新卡的情况,一共有4219人参与,在德国这也不算少了。

可惜的是,只有726名玩家买到了显卡,占比仅为17%,显然首发缺货情况都很严重,到处都是。

在已买到显卡的群体中,入手AMD RX 9070系列的占了多达67.4%,也就是每三个人就有两个买了A卡。

分开来看,RX 9070 XT销量更好占了43.5%,RX 9070则是13.9%,大致比例为3:1。

RTX 50系列合计只有24.0%,包括RTX 5090 7.0%、RTX 5080 12.3%、RTX 5070 Ti 4.7%,而最新的RTX 5070因为刚上市还没有人买(到)。

至于剩余的18.6%,因为各种原因买了老卡。

不容乐观的是,全部调查者中,多达40.5%的玩家今年不打算升级显卡,18.7%的想要但已经被折腾得不感兴趣了。

仍然在尝试买卡的,则是23.6%。

Gamers Nexus也有一个调查,一共投票14.3万人,其中竟然只有10%买到了新卡,19%的尝试了但买不到。

多达71%的玩家,根本就没兴趣。

自 快科技
]]>
TrendForce:2024年Q4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合计营收达384.8亿美元 环比增长近10%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4735.html Tue, 11 Mar 2025 12:16:56 +0000 //www.otias-ub.com/?p=1744735 TrendForce集邦咨询发布的最新研报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合计营收季增近10%,达384.8亿美元,再创新高。报告称,2024年第四季全球晶圆代工产业呈两极化发展,先进制程受惠于AI Server等新兴应用增长,以及新款旗舰级智能手机AP和PC新平台备货周期延续,带动高价晶圆出货增长,抵销成熟制程需求趋缓带来的冲击。其中,受惠于智能手机、HPC新品出货动能延续,台积电营收成长至268.5亿美元,增幅14.1%,以市占率67%稳居龙头。三星排名第二,2024年第四季营收下滑1.4%,为32.6亿美元,市占8.1%。

中芯国际受客户库存调节影响,晶圆出货呈现季减,但受益于于十二英寸新增产能,优化产品组合带动ASP季增,两者相抵后,营收季增1.7%至22亿美元,市占5.5%,居第三名。

此外,联电、格罗方德、华虹集团、高塔半导体、世界先进、合肥晶合、力积电分列前十位。

自 快科技
]]>
TrendForce:2024年Q4全球NAND Flash营收环比减少6.2%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3585.html Tue, 04 Mar 2025 00:48:54 +0000 //www.otias-ub.com/?p=1743585

TrendForce最新调查,2024年第四季因PC、智能手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厂商持续去库存,供应链大幅调整采购订单,造成NAND Flash价格反转向下,平均销售价格季减4%,整体出货位元也下滑2%,整体产业营收为165.2亿美元,较2024年第三季减少6.2%。

分析2025年第一季市况,尽管供应商开始积极减产,仍难避免传统淡季效应,包括服务器等各项终端产品备货速度已放缓,预估订单量、合约价皆大幅衰退,第一季NAND Flash整体产业营收可能季减高达20%。然减产加上价格第一季逐步落底,NAND Flash产业下半年有望重回上升轨道。

细究各供应商2024年第四季营收,第一名三星受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不振拖累,NAND Flash营收较前一季减少9.7%为56亿美元。三星将专注开发企业级SSD,积极调整投产计划,以应对市场变化。

SK集团(含SK海力士和Solidigm)受整体市场订单下修影响,2024年第四季出货无法达设置增长目标,营收季减6.6%达33.9亿美元,居第二名。SK接下来随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产能,以达利润最大化,寄望HBM、DRAM及企业级SSD产品,成为全方位AI生态系统需求的内存供应商。

营收第三名的铠侠,企业级SSD出货增加抵消智能手机、PC产品需求疲软冲击, 2024年第四季营收达26.6亿美元,仅季减0.2%。除了增加NAND Flash产品层数,也大幅改善传输速度,积极以现有设备满足升级需求。

美光企业级SSD出货表现亮眼,但仍不敌消费需求低迷,2024年第四季NAND Flash营收季减9.3%为22.8亿美元,排名第四。2025年会减少NAND Flash资本投资、放缓技术升级,注重60TB以上产品需求,以改善获利。

西部数据/SanDisk营收排名第五,2024年第四季消费性电子用产品出货优于预期,整体出货位元呈季增,尽管有价格下滑的不利因素,NAND Flash营收仍与上季度持平为18.8亿美元。NVIDIA发布Project Digits及AI PC风潮再起,身为重要PC SSD供应商的SanDisk,营收有望2025年第二季起逐季上升。

自 十轮网

]]>
德勤:202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展望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2096.html Mon, 03 Mar 2025 21:00:30 +0000 //www.otias-ub.com/?p=1742096 2025年,在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建设的带动下,芯片销售将大幅增长,尽管个人电脑和移动市场的需求可能会保持低迷。

半导体行业在2024年表现强劲,预计将实现两位数(19%)的增长,全年销售额将达到6270亿美元。但这比早先预测的6110亿美元要好。

2025年可能会更好,预计销售额将达到697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并有望实现到2030年芯片销售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普遍目标。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该行业将以7.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假设该行业继续以这一速度增长,2040年该行业的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

股市通常是行业表现的领先指标:截至2024年12月中旬,全球十大芯片公司的总市值为6.5万亿美元,比2023年12月中旬的3.4万亿美元增长了93%,比2022年11月中旬的1.9万亿美元增长了235%。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两年的“平均”芯片股表现一直是“两个市场的故事”:参与生成式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的公司表现优于平均水平,而没有涉足该市场的公司表现不佳。

推动行业销售的一个因素是对通用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包括CPU、GPU、数据中心通信芯片、内存、电源芯片等。德勤的2024年TMT预测,这些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的总价值将“超过”500亿美元,这是一个过于保守的预测,因为2024年市场价值可能超过1250亿美元,占当年芯片总销售额的20%以上。预计2025年,人工智能芯片的价值将超过1500亿美元。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Counterpoint: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9%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3019.html Sun, 02 Mar 2025 18:00:59 +0000 //www.otias-ub.com/?p=1743019 全球半导体市场(包括存储行业)的收入预计将在2024年全年同比增长19%,达到6210亿美元。

存储市场和GPU的持续强劲表现继续推动全球半导体收入的增长。2024年,全球存储收入预计将同比增长64%,这得益于需求复苏背景下的持续减产。

公司分析:

三星巩固了其作为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主导者的地位,并将这一趋势延续到2024年。该公司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8.9%上升至2024年的11.8%。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归因于智能手机行业的战略库存预建和补货努力。

2024年,SK海力士保持全球半导体收入第二的位置,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4.8%大幅上升至7.7%。

高通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中稳居第三,2024年设备和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4%,占5.6%的市场份额。

美光的市场份额预计将从2023年的3.2%上升至2024年的4.8%。

博通预计其2024年半导体解决方案收入将同比增长8%,这得益于其不断增长的AI收入。2024年底,博通的AI收入将增长两倍以上,这得益于其在加速、生成式AI以及云和边缘行业网络技术的进步,凸显了其强大的市场地位。

英伟达全年半导体收入(仅反映各细分市场的硬件收入)实现了50%的同比增长,其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3.4%上升至2024年的4.3%。这一出色表现归功于英伟达在数据中心和游戏等多个领域AI应用中的主导地位,尽管其面临一些供应链挑战。

英特尔正面临持续挑战,2024年收入同比下降24%,市场份额从上一年的7.7%下降至仅4.9%。PC和服务器市场需求持续下滑,加上各种运营障碍,可能会加剧英特尔的弱势。

结论:

半导体行业正在经历显著增长,得益于AI、机器人和电信等领域对创新产品的强劲需求。英伟达、三星和高通等知名公司巩固了其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在市值和收入方面表现出色。

]]>
英伟达财报:2025年Q4英伟达营收393.31亿美元 同比增78%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2915.html Thu, 27 Feb 2025 13:00:59 +0000 //www.otias-ub.com/?p=1742915 处于 人工智能支出热潮中心的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公司(NVDA.US)公布了第四财季业绩。英伟达Q4营收同比增长78%至393.31亿美元,分析师预期为380.5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营收为355.8亿美元,同比增长93.32%。Q4净利润220.66亿美元,同比上升72%,对应每股净利0.89美元,分析师预期为0.84美元。Q4数据中心收入超预期,利润增长放缓该公司最近一个季度的销售额超过了两年前英伟达的年收入,当时英伟达的年度总收入为270亿美元,这突显出该公司的增长速度有多快。在2025财年,英伟达总共实现1304.97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114%;净利润达到728.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5%。

数据中心部门是英伟达迄今为止最大的收入来源,销售额为356亿美元。这超过了341亿美元的平均预期。与游戏相关的销售——曾经是英伟达的核心业务——达到了25亿美元,分析师平均预期为30.2亿美元。汽车业务收入为5.7亿美元。

尽管该公司第四财季的销售额超过了分析师的预期,但这是自2023年2月以来的最小预期差。与此同时,根据汇编的数据,该公司盈利的涨幅是自2022年11月以来最小的。英伟达的利润率增长也显示出放缓的迹象。Q4毛利率为73%,上一季度为74.6%,去年同期为76%。

 

在过去五年中,英伟达的季度收入只有一次低于分析师的预期。最近几个季度,该公司的业绩超出预期10%以上,为其业绩设定了很高的标准。仅其数据中心部门目前的收入就超过了其竞争对手英特尔(INTC.US)和AMD(AMD.US)的收入总和。

英伟达在全球 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已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很少有一家公司的收益报告如此受到华尔街的密切关注,被视为整个市场成败的关键时刻。

 

英伟达的重要性源于两个主要因素:其庞大的估值(意味着其股价可能对整个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包括蓝筹股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以及它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作用(该领域在美国整体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财报发布之前,Wedbush Securities董事总经理兼高级股票研究分析师Dan Ives表示,对于寻求“衡量人工智能革命的需求轨迹”的全球市场来说,这将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英伟达的收益被广泛视为经济的晴雨表,过去两年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容量建设的投资推动的。更广泛地说,美国经济正显示出放缓的迹象,人们对消费者的实力以及与特朗普征收关税计划相关的更高通胀前景提出质疑。

业绩指引

尽管如此,该公司对其备受期待的 AI芯片Blackwell系列产品表示乐观,这有助于安抚投资者。该公司在第四季度从Blackwell获得了110亿美元的收入,英伟达称这是其历史上“最快的产品增长”。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对Blackwell的需求惊人。”

这一前景出现在人工智能行业不稳定的时期。由于担心数据中心运营商将放缓支出,英伟达的股价今年有所下跌。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也引发了人们对算力高投入的担忧,这可能会减少对英伟达强大的 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伟达表示增长仍然强劲——即使它没有实现已成为其标志的井喷式增长。英伟达在声明中说,第一财季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430亿美元左右;分析师此前的平均预估为423亿美元,有些甚至高达480亿美元。

毛利率指引略低于预期,因为该公司的Blackwell芯片的增长对英伟达的利润构成了压力。根据LSEG编制的数据,英伟达预计第一季度毛利率将降至71%,低于华尔街预测的72.2%。英伟达首席财务官克雷斯(Colette Kress)表示,随着英伟达提高Blackwell芯片的产量,该公司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并表示将在本财年晚些时候恢复到70%左右的水平。

英伟达的股价今年下跌了2.2%,而在2023年和2024年,英伟达的股价出现了惊人的上涨,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芯片制造商。

 

英伟达一直是人工智能支出大幅飙升的最大受益者,过去两年的营收规模翻了一番。许多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向数据中心硬件投入数百亿美元,而英伟达是创建和运行人工智能软件的处理器的主要销售商。

一路走来,英伟达及其首席执行官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革命的代名词,也是人工智能革命进展的最大领头羊。在过去两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黄仁勋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传播者在世界各地穿梭,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整个经济传播的早期阶段。

Electric vehicles

英伟达以销售图形处理器而闻名,但发现这项技术也可以应用于 人工智能。它的芯片在训练过程中帮助软件模型学习识别和响应现实世界的输入。英伟达的组件也用于系统中,然后运行软件,这一阶段被称为推理,并为ChatGPT等服务提供动力。

在财报发布之前,分析师曾对英伟达最大业务——数据中心客户服务——的近期增长表示担忧。最大的问题是,供应限制和向Blackwell的转变是否会减缓增长。新技术更加复杂,给制造带来了挑战。

与此同时,DeepSeek近期发布了一个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该公司表示,创建该模型所需的投入成本要少得多,这加剧了人们的担忧。这一消息导致人工智能相关股票普遍遭到抛售。英伟达在一天的交易中就蒸发了5890亿美元的市值,创下了市场记录。

但微软(MSFT.US)等英伟达的主要客户维持了他们的资本支出计划,这表明人工智能支出将保持强劲增长。与此同时,周一报道称,由于对DeepSeek低成本人工智能模型的需求激增,中国企业正在增加英伟达H20人工智能芯片的订单。

Third Bridge分析师Lucas Keh表示:“尽管DeepSeek取得了突破,但英伟达在超大规模(hyperscaler)方面的势头似乎仍在继续。”超大规模是指大型云计算公司。

eMarketer分析师Jacob Bourne表示:“尽管市场对DeepSeek的高效模型和早期Blackwell部署面临的挑战感到不安,但英伟达的业绩再次证明,它将继续引领 人工智能领域。竞争对手正在取得进展,但前沿模型需要英伟达提供的先进计算资源。”

自 智通财经
]]>
英伟达:2025财年Q4英伟达营收393.31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80%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2919.html Thu, 27 Feb 2025 13:00:44 +0000 //www.otias-ub.com/?p=1742919  AI( 人工智能)芯片龙头英伟达上财季营收超预期,并给出了强劲业绩指引。当地时间2月26日美股盘后,英伟达(Nasdaq:NVDA)发布了截至1月26日的2025财年第四财季财报,期内实现营收393.31亿美元,同比上涨78%,高于市场预期的380.5亿美元;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下净利润220.91亿美元,同比上涨80%;Non-GAAP下每股摊薄收益为0.89美元,同比上涨82%,高于市场预期的0.84美元。整个2025财年,英伟达营收达到1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Non-GAAP下每股摊薄收益为2.99美元,同比增长130%。公司2025财年股票回购支出337亿美元。同时,英伟达对下一季度的业绩作出指引,预测2026财年第一财季的销售额将达到430亿美元,上下浮动2%,意味着同比增长65%,高于市场平均预期的417.8亿美元。英伟达将维持每股季度派息1美分不变。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对Blackwell芯片的需求令人惊叹,因为推理AI又增加了一条扩展规律——增加训练时的算力会让模型更智能,而增加深度思考时投入的算力则会让答案更智能。我们已成功实现Blackwell AI超级计算机的大规模生产,在其上市的第一个季度就实现了数十亿美元的销售额。随着代理AI和物理AI为下一波 AI革命奠定基础,AI正以光速发展,将改变最大的一些行业。”

英伟达2025财年第四财季业绩概要。来源:英伟达财报

26日当天,英伟达(Nasdaq:NVDA)股价收于每股131.28美元,涨3.67%,总市值3.22万亿美元。盘后公布财报后,英伟达盘后股价出现剧烈波动,一度下跌2%,在财报电话会开始后转涨,但随后又走低。截止发稿,公司股价小幅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四财季,公司毛利率达到73.0%,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1.6%。英伟达方面表示,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是数据中心的新产品更复杂、更昂贵,而该业务是公司迄今为止最大的收入来源。在Blackwell全面投入生产后,毛利率将有望在2026财年晚些时候提升至75%左右。

Blackwell Ultra将于今年下半年按计划上市

分业务来看,英伟达最受关注的数据中心业务成绩又一次创下历史新高。英伟达第四财季数据中心业务营收为356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336.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93%,环比增长16%。

英伟达CFO科莱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表示,最新AI芯片Blackwell的销量“超出预期”,在第四财季带来了110亿美元的收入,是公司有史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产品,其生产正在“全速进行”:“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引领了Blackwell芯片的销售,它们约占我们数据中心收入的50%。”

克雷斯强调:“( AI模型)后训练和模型定制的规模非常庞大,在测试时间扩展和OpenAI的o3、DeepSeek R1和 Grok 3等新推理模型的推动下,可能会需要更大数量级的计算加速。”

黄仁勋补充道,预计Blackwell产品线“将在各方面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绩”:“我们必须继续扩大规模,因为需求量相当大,客户都急切地想要得到Blackwell系统。”公司方面认为,随着供应增加和限制缓解,预计将在第一季度实现强劲的环比增长。

不过,克雷斯指出,公司在中国的数据中心收入“远低于预期”,产品出货量将“大致保持在当前比例”,而美国数据中心业务的收入在Blackwell芯片的推动下表现得最为强劲。此外,未来关税的影响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黄仁勋也在电话会上表示,预计中国业务在本财季的营收占比与第四财季和之前大致相同,“约为出口管制实施前的一半”。他补充称,最好将AI芯片视为“在每个国家无处不在”的软件,“每个学生都会使用AI作为导师”。

对于公司AI芯片的路线图,黄仁勋坦言,从上一代Hopper架构转到Blackwell架构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转变”,公司在Blackwell的早期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小问题”,“可能浪费了几个月的时间”,但英伟达以“光速”恢复,预计向Blackwell Ultra的转变将会更加顺利,其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

在其他业务方面,作为英伟达的“老本行”,游戏与 AI PC( 人工智能个人电脑)业务第三财季营收达到了2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2%。此外,专业可视化业务营收为5.1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与上一财季相比增长5%。汽车与机器人业务营收为5.70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3%,与上一财季相比增长27%。

黄仁勋称赞DeepSeek-R1“点燃了全球的热情”

此前,1月20日,中国AI初创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推出高性价比且高性能的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随后在国际市场上引发轰动,导致英伟达市值在从1月24日起的短短三天内蒸发6000亿美元。

在财报后电话会上的最后总结中,黄仁勋称DeepSeek-R1“点燃了全球的热情”,推理模型将推动芯片业务发展:“推理模型会消耗100倍的算力,而未来的推理模型会消耗更多的算力。Deepseek-R1点燃了全球的热情,这是一个极好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它开源了一个世界级的推理AI模型,几乎每一个AI开发者都在应用R1。”

在近日播出的一档采访节目中,黄仁勋称DeepSeek的开源推理模型R1“令人兴奋不已”,而市场对于R1的反应中存在一些误解,R1的发布本质上利好AI市场,能够加速AI被采用,也就意味着市场仍然需要计算资源。

目前,市场正密切关注大型科技公司是否会继续在 AI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资,以及投资是否能带来相应的回报。根据微软、谷歌、亚马逊和Meta的报告,四家巨头在2024年的资本支出总额为2460亿美元,同比飙升63%,2025年的资本支出总额可能会超过3200亿美元。

根据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今年2月发布的预测,微软将占2025年英伟达最新AI芯片Blackwell营收总额的近35%,谷歌占32.2%,甲骨文占7.4%,亚马逊占6.2%。

在电话会上,面对英伟达的业务是否会受到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公司自研定制芯片威胁的问题,黄仁勋表示:“即使芯片被设计出来了,并不意味着它就能被部署。”

Factset的数据显示,财报发布前,68名分析师中有62名给予英伟达“买入”或“跑赢大盘”评级,其余6人则给予“持有”评级。分析师们给英伟达的平均目标价为175.39美元。

]]>
台积电:2024年Q1英伟达Blackwell芯片订单占CoWoS-L封装产能超70%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2409.html Mon, 24 Feb 2025 11:45:45 +0000 //www.otias-ub.com/?p=1742409 近日消息,据台媒《经济日报》报道称,近日业界传出消息,英伟达(NVIDIA)最新Blackwell构架GPU芯片需求强劲,已包下台积电今年超过70%的CoWoS-L先进封装产能,出货量以每季环比增长20%以上逐季冲高,助力台积电营运热转。
业界分析称,英伟达将于26日美股盘后发布上季财报与展望,随英伟达大举包下台积电先进封装产能,意味今年旗下 AI芯片出货持续放量,四大云端服务供应商(CSP)拉货动能续强,为英伟达财报会议提前报喜。随着美国力推星际之门(Stargate)计划,预计带动新一波AI服务器建置需求,英伟达有机会再追单台积电。

台积电看好先进封装接单,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已于1月的法说会公开表示,正持续扩增先进封装产能,以满足客户需求。据台积电统计,2024年先进封装营收占比约8%,今年将超过10%,并以毛利率超过公司平均水准为目标。

供应链透露,英伟达在Blackwell构架量产后,将逐步停产前一代Hopper构架的H100/H200芯片,世代交替时间点最在今年中。

法人说明,英伟达Blackwell构架芯片虽仍采用台积电4nm生产,并将其分别开发高速运算(HPC)专用的B200/B300,以及消费性用RTX50系列,并于B200/B300当中,开始转用结合重布线层(RDL)和部分硅中介层(LSI)的CoWoS-L先进封装。

CoWoS-L先进封装不仅让芯片尺寸面积扩大,增加晶体管数量,也可堆叠更多的高频宽內存(HBM),使高速运算性能升级,就性能、良率及成本等层面来看,均优于先前CoWoS-S及CoWoS-R先进封装技术,成为B200/B300主要卖点。为此,英伟达大举抢下台积电今年CoWoS-L先进封装庞大产能。

台积电今年扩增的CoWoS新产能逐步开出,预计为英伟达量产的Blackwell构架芯片今年将以每季增加20%以上快速增长,合计英伟达包下了台积电超过70%的CoWoS-L产能,预计全年出货量将冲破200万颗。

另外,台积电由于自身产能有限,已将CoWoS先进封装当中的WoS(Wafer on Substrate)产能委外,不仅日月光投控吃下大笔先进封装及测试订单,京元电子也拿下了高速运算客户大量前段晶圆测试(CP)及后段晶片最终测试(FT)订单,将京元电子现有产能全数塞满。

自 芯智讯
]]>
Counterpoint:2024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增长19%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604.html Sun, 23 Feb 2025 18:00:59 +0000 //www.otias-ub.com/?p=1741604 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收入,包括内存,预计2024年全年将同比增长19%,达到6210亿美元。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凸显了该行业在经历了2023年的疲软之后的复苏,这主要是由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飙升,即使在更广泛的逻辑半导体市场温和复苏的情况下。

内存市场和GPU的持续强劲继续支撑着全球半导体收入。2024年,由于需求复苏导致的持续减产,全球内存收入预计将同比增长64%。此外,高带宽存储器(HBM)也提振了该行业。另一方面,由于GPU在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和开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预计2024年全球逻辑收入也将同比增长11%。尽管汽车和工业行业表现低迷,但全球半导体收入仍有温和复苏。

在最新的分析中,三星公司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8.9%大幅上升至2024年的11.8%。

2024年,SK海力士保持了全球半导体收入第二的位置,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4.8%大幅增长至7.7%。

美光的市场份额预计将从2023年的3.2%增长到2024年的4.8%。

高通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中稳居第三位,2024年设备和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4%,市场份额为5.6%。

博通也有望取得成功,在人工智能收入不断增长的推动下,预计其2024年半导体解决方案收入将同比增长8%。

英伟达的全年半导体收入同比增长了50%,其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3.4%提高到2024年的4.3%。

相比之下,英特尔正面临着持续的挑战,其2024年的收入同比下降24%,导致市场份额从上一年的7.7%下降至4.9%。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通信等行业对创新产品的需求激增,半导体产业正在经历显著增长。像英伟达、三星和高通这样的知名公司已经巩固了他们作为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在市值和收入方面都表现出色。与此同时,尽管英特尔面临着威胁其竞争地位的重大挑战,但美国仍处于半导体竞赛的前沿,特别是其高价值半导体公司。

]]>
摩根斯坦利:2024年NVIDIA占全球生产的AI芯片晶圆51%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952.html Thu, 20 Feb 2025 13:58:40 +0000 //www.otias-ub.com/?p=1741952 无论是GPU游戏/专业显卡,还是GPU AI加速器,NVIDIA现阶段都处于完全无敌的状态,而要想生产这么多芯片,对于晶圆的消耗也是海量的。

根据摩根斯坦利的最新分析报告,2024年全球生产的AI芯片晶圆中,NVIDIA自己就占到了51%,而这一比例将在2025年达到更惊人的77%!其他厂商就少得可怜了,Google在去年排第二,但也只有19%,其他依次为亚马逊AWS 10%、AMD 9%、特斯拉5%、中国厂商3%、微软2.1%。

今年,大家都会萎缩,Google、亚马逊、AMD分别降至10%、7%、3%,中国厂商就几乎为零了。

具体到数量上,预计今年全球用于生产AI芯片的300mm标准晶圆可达70.9万块,总价值约145.7亿美元。

NVIDIA自己就会消耗多达53.5万块,单价大约在2.09万美元(属于中等水平),总计需要112亿美元。

产品方面,H100、H200分别消耗2万块、10万块晶圆,B200开始上量要22万块,而下一代B300预计要12.5万块。

AMD晶圆需要约50万块,为此也得花超过14亿美元,其中MI300、MI325合计约2.5万块,单价2.52万美元,下一代的MI355 2.5万块,单价升至3.2万美元,也是所有AI晶圆中最贵的。

中国厂商受到先进工艺的限制,预计最多只能用到7nm,全年使用晶圆不过5500块,但价格也相对很便宜,每块不到1.9万美元。

自 快科技

]]>
SEMI:2024年全球硅晶圆出货量为12266百万平方英寸 同比下降2.7%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578.html Tue, 18 Feb 2025 14:26:29 +0000 //www.otias-ub.com/?p=1741578 SEMI发布的硅片行业年终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下半年,全球硅晶圆需求开始从2023年的行业下行周期中复苏。2024年,全球硅晶圆出货量下降2.7%,至122.66亿平方英寸,同期硅晶圆营收缩减6.5%,降至115亿美元。
2024年,由于大多数细分市场终端需求疲软,影响了晶圆厂利用率以及特定应用领域的硅晶圆出货量,全面的库存调整进程较为缓慢。预计复苏态势将延续至2025年,下半年会有更显著的改善。SEMI SMG主席、环球晶圆副总裁兼首席审计官李崇伟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新建数据中心一直是最先进的代工及内存设备(如HBM)的发展驱动力,但大多数其他终端市场仍在从库存过剩中恢复。正如许多客户在其财报中提到的,功率半导体市场仍处于深度库存调整阶段,这对全球硅晶圆出货量产生了影响。”

自 techsugar

]]>
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移动破风8676芯片销量超10万片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498.html Mon, 17 Feb 2025 13:54:25 +0000 //www.otias-ub.com/?p=1741498 据“中国移动研究院”公众号,“破风8676”芯片自发布以来,累计销售量超10万片,并在国内多省以及赞比亚、老挝等“一带一路”国家部署。据了解,2023年8月,中国移动正式发布破风8676芯片,这是国内唯一商用化的5G可重构射频收发芯片,广泛商用于云基站、皮基站、家庭基站等5G网络核心设备。

这项核心自主创新成果实现了从0到1的关键性突破,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有效提升了我国5G网络核心设备的自主可控度。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破风8676芯片还入选了2023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据悉,射频收发芯片是无线电波和数字信号之间的翻译器件,研发难度很高,被称为5G基站上的“明珠”。

自 快科技

]]>
Mercury Research:2024年Q4 AMD全球x86市场份额达24.7% 同比增4.3%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364.html Fri, 14 Feb 2025 11:30:57 +0000 //www.otias-ub.com/?p=1741364 Mercury Research公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的全球x86市场出货量、销售收入占比情况,AMD继续攻城掠地,在桌面台式机、移动笔记本、服务器数据中心三大领域齐头并进,份额前面看涨。

整体而言,Intel依旧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但是AMD得份额还在不断增加,按照出货量计算已经来到24.7%,同比增长4.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7个百分点。

按照收入计算的话,AMD则已占据28.2%,同比增长6.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8个百分点。

显然,AMD处理器的平均售价要比Intel高不少,这一点在数据中心领域尤为突出。

AMD EPYC的出货量份额来到25.1%,首次超过四分之一,同比增长2.0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9个百分点,而收入份额更是高达35.5%,且同比增长3.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6个百分点。

不过从历史趋势来看,AMD EPYC的增速已经大大减缓,最新发布的第五代也没有带来显著的跃升。

桌面上,AMD锐龙的出货量份额为27.1%,同比大涨7.4个百分点,但环比丢了1.6个百分点,也是唯一呈下降趋势的。

收入份额为27.3%,和出货量份额几乎相同,显然在价格上没有太多优势,同比增长12.1%,而环比增长仅为0.9个百分点。

笔记本上又是另一番光景,AMD锐龙的出货量份额为23.7%,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4个百分点。

按照收入计算份额则是21.6%,显然AMD笔记本现阶段还是靠低价取胜,同比增长6.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2.4个百分点。

自 快科技

]]>
PassMark:2025年PC CPU性能自2004年来首现下滑 桌面处理器降0.5%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360.html Fri, 14 Feb 2025 11:30:44 +0000 //www.otias-ub.com/?p=1741360 近日消息,根据基准性能测试软件PassMark分享的数据,2025年PC CPU的性能竟然出现了下滑趋势,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首次下降。

数据显示,2024年桌面CPU的平均测试成绩为26436分,而2025年同期下降至26311分,降幅达0.5%;笔记本CPU的性能下滑更为明显,从2024年的14632分降至2025年的14130分,降幅达3.4%。

在分享这一结果时,PassMark对这一数据也感到困惑,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原因的猜测,包括从Windows 10升级到11可能导致的性能下降,或者在最新系统中增加了更多潜在的预装软件。

尽管微软竭力证明Windows 11比Windows 10更快,甚至引用了付费研究,但从数据上看,从未发现Window 11有任何明显的性能改进,无论是升级还是全新安装,事实上Windows 10往往在某些领域更胜一筹。

不过主要原因则可能是,大多数用户对于当前性能水平已经感到满意,开始购买更便宜的电脑,无论笔记本还是台式机都是如此。

PassMark测试的6到16核心的处理器基本都在减少,而2到4核心的处理器则在增加,在内存方面,与16或32GB相比,8GB系统的数量也有所增加。

自 快科技

]]>
TechInsights:2025年中国芯片设备采购额预计降至380亿美元 同比下降6%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232.html Thu, 13 Feb 2025 11:52:17 +0000 //www.otias-ub.com/?p=1741232

市调机构TechInsights表示,在经历了三年的增长之后,中国今年对芯片制造设备的采购将出现下降,因为该行业正在努力应对产能过剩,并面临美国制裁的更大限制。

TechInsights的高级半导体制造业分析师Boris Metodiev在一次线上研讨会上表示:“至少在过去两年中,中国一直是晶圆制造设备的最大买家,购买了价值410亿美元的工具,占2024年全球销售额的40%。但今年,中国的支出预计将降至380亿美元,同比下降6%,其在全球采购中的份额将降至20%,这是自202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由于出口管制和产能过剩,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芯片制造支出有所放缓。”

此前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预计,随着 人工智能的持续普及,以及成熟技术生产的投资驱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从2025年到2027年,全球300mm晶圆厂设备支出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4000亿美元。

自 半导纵横

]]>
中芯国际财报:2024年度营收达586.8亿元创新高 产能利用率85.6%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128.html Wed, 12 Feb 2025 12:22:00 +0000 //www.otias-ub.com/?p=1741128 近日消息,中芯国际公布了2024年12月31日止的2024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核业绩报告,各项业绩表现喜人。

2024年第四季度,中芯国际收入161.3亿元,环比增长1.7%,同比大幅增长31.5%;毛利率22.6%,环比增长2.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6.4个百分点。

2024年全年收入586.8亿元,也是首次超过80亿美元,比上年大涨27.0%,创新纪录;毛利率18%;利润36.0亿元,比上年减少45.4%,主要是由于2024年投资收益、资金收益下降。

2024年,中芯国际资本开支为535.7亿元,年底月产能折合8英寸标准晶圆为94.8万片,年度出货总量超过800万片,年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5.6%。

中芯国际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环比增长6-8%,毛利率19-21%。

自 快科技

]]>
台积电:2024年度员工分红1405.9亿新台币 人均可获200万新台币创新高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138.html Wed, 12 Feb 2025 12:20:44 +0000 //www.otias-ub.com/?p=1741138 近日消息,台积电首次在美国举行董事会并通过了7项议案,其中包括派发去年第4季股息、核准2024年员工分红等。

根据决议,台积电已核准2024年度员工业绩奖金与酬劳(分红)总额高达1405亿9256万元新台币。

其中员工业绩奖金约702亿9628万元新台币,已每季度季后发放,薪酬(分红)约702亿9628万元新台币,预计今年7月发放。

以去年底约7万名员工计算,平均每位员工可分得超过200万元新台币(约44.52万元人民币),年增长达51.32万元,增幅约34.32%。

台积电去年业绩亮眼,全年合并营收攀高至新台币2兆8943亿元,税后净利1兆1732亿元,每股纯益4.25元,均创历史新高。

随着业绩攀高,公司去年第4季每股配发4.5元现金股息,普通股配息基准日定为2025年6月18日,除息交易日为2025年6月12日。

自 快科技

]]>
Counterpoint:2021-2024年英特尔收入下降30%以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9828.html Tue, 11 Feb 2025 18:00:11 +0000 //www.otias-ub.com/?p=1739828 2021年至2024年期间,英特尔的收入大幅下降了30%以上,这是该公司历史上最具挑战性的时期之一。

英特尔在与主要半导体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失去了相当大的优势

英特尔的收入下滑表明,它在核心CPU市场的主导地位正在受到侵蚀,而个人电脑行业的停滞不前和来自AMD的日益激烈的竞争加剧了这一局面。AMD的最新处理器在性能、能效和成本效益方面往往与英特尔相当,甚至超过英特尔,这进一步削弱了英特尔的市场地位。2015年至2024年,英特尔在客户端和服务器CPU市场的份额从80%暴跌至60%左右。

英特尔继续投资数十亿美元扩大代工业务,以夺回荣耀

传统上,英特尔在尖端工艺和知识产权创新方面一直是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领导者。在过去的十年里,英特尔在向更先进的制造节点过渡的过程中遇到了严重的延误。其半导体制造技术,特别是10nm工艺(10nm, 10nm+和10nm++)面临多重挑战,导致其在半导体行业的地位下降。

此外,英特尔对EUV技术的采用、产量的提高和容量的扩展都比竞争对手慢。这导致了生产瓶颈和新产品发布的延迟。相比之下,AMD、英伟达和高通等竞争对手利用台积电先进的代工能力获得了技术优势。

英特尔未能抓住2023年出现的GenAI需求带来的机会

在数据中心和PC GPU市场,英特尔是进入由英伟达和AMD主导的市场的后来者,这两家公司在过去几十年里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市场份额。特别是英伟达,在游戏、专业工作负载和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有着根深蒂固的存在,为英特尔超越设定了很高的标准。英特尔的产品,如用于个人电脑的Arc系列和用于数据中心的Ponte Vecchio,仍然相对较新,需要证明自己有能力与更成熟的产品竞争,特别是在算法和功能支持方面。

]]>
联发科财报:2024年Q4天玑旗舰芯片营收同比增长100% 达20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0147.html Mon, 10 Feb 2025 12:05:46 +0000 //www.otias-ub.com/?p=1740147 近日消息,据报道,芯片巨头联发科近期举办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说明会,其整体业绩表现不仅达到了预期,更是实现了超越。这一成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工智能(AI)需求的强劲增长,联发科预计其ASIC业务将在2026年成功跨越10亿美元营收大关。

联发科首席执行官蔡力行在会上透露,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的显著增长,主要归功于搭载了天玑9400芯片的OPPO和vivo旗舰手机在市场上的热销。特别是vivo X200系列和OPPO Find X8系列旗舰手机,均采用了联发科的天玑9400芯片,为公司的业绩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回顾整个2024年,联发科的营收增长同样亮眼,这主要得益于包括天玑9300和9400在内的旗舰芯片营收实现了翻倍式的增长。

蔡力行强调,天玑旗舰芯片在2024年的营收增幅超过了100%,远超之前70%的预期增幅,为公司贡献了高达20亿美元的营收。此外,来自全球运营商的有线及无线通信业务也实现了同比30%的增长,进一步推动了公司整体业绩的提升。

展望未来,蔡力行表示联发科对2025年第一季度的营收持乐观态度,预计将有优于季节性的增长。这一增长预期主要得益于中国大陆的消费补贴政策带来的需求增长,以及全球关税不确定性环境下客户对智能手机、电视、Wi-Fi设备、平板电脑和Chromebook等产品的拉货需求增加。

同时,联发科还预计其智能设备平台业务营收将实现稳健增长。这一增长动能主要来自于无线及有线连接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计算设备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产品组合的不断优化。然而,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电源管理芯片业务营收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

自 快科技

]]>
SEMI Vision:预计2025年云端巨头GPU资本支出将超3200亿美元 台积电等加速扩产应对供需缺口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0186.html Mon, 10 Feb 2025 12:03:07 +0000 //www.otias-ub.com/?p=1740186 最近一短时间以来,被国内一家AI大模型初创公司DeepSeek刷屏了。短短几个月内,DeepSeek推出的两款开源大语言模型——DeepSeek-V3和DeepSeek-R1,不仅在多个关键性能指标上与世界顶级大模型,如Meta的Llama 3.1、OpenAI的GPT-4、Anthropic的Claude Sonnet 3.5等,不分伯仲。

最令人震惊的是,DeepSeek的训练成本远远低于这些传统模型,且所使用的GPU芯片并非顶级配置,但却交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成绩单。

经济学家Ed Yardeni 在一份报告中指出:“DeepSeek在两个月内仅花费 560万美元来开发其DeepSeek-v3模型。”相比之下,Anthropic的首席执行官Dario Amodei 去年提到,建立一个模型的成本为1亿至10亿美元。而且由于这些模型是开源的,在成本和定价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尽管DeepSeek的成本大大低于传统大厂,但其能够取得如此突破的背后,依然离不开GPU这一关键硬件的强力支持。随着AI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训练和推理市场的不断扩展,算力仍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GPU的作用依然无法被忽视。

美国科技巨头不受影响,继续疯抢GPU

无论是DeepSeek还是对AI的泡沫担忧,都没有减缓企业的投资热情。2025年各家云厂商仍然有着大幅的资本支出。科技公司们为了在 AI这场战斗中赢得胜利,近些年来大肆建设数据中心,抢GPU卡,抢电力,新一轮激烈角逐正在拉开:

1月21日,OpenAI宣布了一个新项目:星际之门(Stargate Project),计划在未来四年内投资5000亿美元,在美国为OpenAI建设新的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在今年投入首笔1000亿美元。

亚马逊今年计划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1000亿美元,高于2024年的770亿美元,是前一年480亿美元的两倍多,绝大部分资金将用于亚马逊网络服务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器;

微软在2025年1月初宣布,计划在2025财年(截止今年6月份)投资800亿美元建设能够处理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数据中心;

谷歌计划在2025年投资750亿美元(较去年的 530 亿美元增长 42%),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称人工智能的机遇“前所未见,这就是我们加大投入以抓住这一机遇的原因。”

Meta将在今年投资600亿至650亿美元用于AI相关的资本支出。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表示:“我仍然认为,从长远来看,大力投资资本支出和基础设施将是一种战略优势,我们可能在某个时候会发现其他情况,但我认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就目前而言,我敢打赌,建设这种基础设施的能力将是一个重大优势。”

就连过去几年在AI领域很谨慎的甲骨文,2025年也加大了资本支出。甲骨文将在2025年将资本支出比2024年增加一倍,达到约136亿美元。而2021财年,甲骨文的资本支出仅为20亿美元左右。甲骨文首席财务官萨弗拉·卡兹 (Safra Katz) 在2025财年财报会上表示, AI需求推动甲骨文云基础设施收入增长52%,云计算收入本财年有望达到250亿美元。

在七大科技公司中,甲骨文是标准普尔500指数中唯一市值未突破1万亿美元的大型科技公司。与亚马逊和微软不同,甲骨文主要通过租赁大量数据中心而非购买。不过分析师表示,甲骨文这种独特的数据中心策略使其能够有效与资金雄厚的竞争对手竞争,因为这可以使得其资本支出中更大的一部分被投入到购买GPU,而非像微软这样的大规模支出。作为星际之门的一部分,甲骨文此次也担任重要角色之一,与英伟达和OpenAI共同构建和运营该计算系统。

据估计,微软、亚马逊、谷歌和Meta 2024 年的总资本支出将达到2460亿美元,高于2023年的1510亿美元。而2025年的支出可能超过3200亿美元。在科技巨头们如此高额的资本支出中,GPU的采买将占据很大一部分,10万卡级别的集群正逐步成为AI计算的标配。

英伟达无疑是这一浪潮的最大受益者:其三大客户之一Meta正加速建设一座超2GW的数据中心,计划在2025年底前部署超过130万块GPU;甲骨文则在打造Zettascale级别的云基础设施超级集群,支持多达131,072个Blackwell GPU,预计于2025年上半年推出;而微软去年成为全球最大GPU买家,据Omdia分析,微软在2024年采购了多达485,000块Hopper芯片,是其他厂商的两倍,今年800亿美元的预算预计也将大幅投入GPU采购。

2025年,英伟达的Blackwell GPU无疑将成为市场最受关注的芯片。尽管该系列面临一些技术挑战,英伟达仍计划提前推出。据Business Insider报道,Nvidia正积极推动SK Hynix尽早准备其下一代内存,以加速Blackwell GPU的量产。

AMD也在积极加速GPU导入厂商,本次大火的DeepSeek-V3模型的开发中,就使用了AMD Instinct GPU和ROCM 软件。MI300系列GPU已成为AMD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产品,微软已采购Instinct MI300X。据Nextplatform报道,预计2024年AMD向数据中心的GPU芯片销售额将突破50亿美元,几乎是2023年的10倍。此前,AMD首席执行官Lisa Su曾透露,已有超过100家企业和 AI客户积极部署MI300X。

为了快速攻占AI市场,AMD打算提前推出下一代GPU芯片MI350系列。MI350 将在本季度开始向主要客户送样,并将生产出货时间加速到年中。

在这一趋势下,GPU市场或将再度迎来供不应求的局面,只有少数头部厂商能够优先获得供应。

扩产,能否解决GPU缺货之痛?

GPU缺货最大的问题在于产能端。CowoS封装和HBM存储作为GPU的两大支柱,也制约了GPU的产能。据DIGITIMES Research称,受云端AI加速器需求旺盛推动,2025年全球对CoWoS及类似封装产能的需求或将增113%。为此,GPU产业链中关键的两大厂商台积电、SK海力士等行业巨头纷纷加大扩产力度,试图解决供应不足的困境。

由于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台积电的先进封装路线图在2024年经历了多次调整。根据台积电的最新规划,2024年CoWoS的月产能预计为35,000片,到2025年将增加一倍,达到75,000片,预计2026年将进一步增至135,000片。

台积电CoWos产能预测(来源:SEMI Vision)

台积电2024年的CoWoS封装就进行了扩产,比2023年增加了2倍,但是仍然供不应求。根据SEMI Vision的数据,台积电在竹南、嘉义、台中和台南四地的先进封装扩建项目正全力推进。其中竹南先进封装AP6B厂于12月3日获使用证,嘉义厂于今年5月动工。台中AP5B厂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群创台南厂区台南AP8厂(内部代号AP8)则计划于2025年底小规模投产。而经济日报1月20日的最新消息,台积电再投2000亿新台币计划在南科三期新建两座CoWoS封装厂。如果消息属实,加上目前正在建设的嘉科厂,台积电短期内CoWoS厂总数将达到八座,具体包括嘉科一期两座、群创四厂改建两座、南科三期两座,以及嘉科二期规划的两座。CoWoS封装的火热需求可见一斑。

台积电先进封装工厂(来源:SEMI Vision)

另一边,SK海力士也是忙的飞起。作为HBM的主要供应商,SK海力士2025年的HBM产能均已经售罄,因而一边不断加大扩产HBM产能,目标是到明年实现每月14万片晶圆的HBM产能;一边加快产品迭代步伐,正与台积电就16层HBM4进行密切合作,预计2026年下半年开始量产出货。

2024年全年SK海力士营收创历史新高,超过2022年创下的纪录21万亿韩元以上,营业利润也超过了2018年半导体超级繁荣时期的纪录。反观三星,已经将HBM3E市场拱手让给了SK海力士,目前的希望是HBM4,三星打算采用混合键合新技术来实现16层的HBM4。但从目前的进展来看,似乎没那么顺利。不过,三星也在扩产HBM产能,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其HBM产能提高至每月14万至15万片晶圆,并在明年年底前进一步提高至每月17万至20万片晶圆。

美光的HBM产品进展还不错,其首席执行官预计2024财年HBM的收入大概在数亿美元,2025财年将达到数十亿美元。美光的目标是明年拿下20%的HBM市场份额。在台湾,美光正在大幅扩产HBM产能,包括台中A3工厂和桃园第11工厂,此外美光还在台湾开设了一个新的办公室,收购了友达光电的台中工厂,将其改建为DRAM生产基地。该公司计划到明年年底将目前每月20,000片晶圆的产量增加两倍至60,000片。

从短期来看,尽管扩产计划已在推进,供需矛盾仍将长期存在。尤其是随着 AI和数据中心应用的进一步发展,GPU的需求将持续攀升,单靠现有产能扩充恐难以迅速弥补市场缺口。

GPU不够,ASIC来凑?

GPU芯片短缺已经不是一两年的事了,云厂商们受制于Nvidia好多年了。因而云端巨头皆投入ASIC芯片开发,Google推出的TPU(张量处理器)已经成为行业标杆;亚马逊AWS也推出了Trainium和Inferentia两款自研芯片;微软紧随其后,开发了Maia和Cobalt系列;Meta则以MTIA芯片抢占市场;而OpenAI,据传正与博通合作开发自有的ASIC芯片,以支撑其大规模AI模型的训练需求。

显然这些ASIC已经小有气候。 苹果2024年7月发表iPhone AI的首个预览版,其AI模型就是使用Google的TPU(张量处理器)上训练。在亚马逊的AWS Reinvent大会上,其宣布将使用亚马逊自家的自研AI芯片进行模型训练,除夕之外,苹果正评估亚马逊最新的Trainium2芯片,种种迹象表明,ASIC已经能补充一部分GPU的空缺。

ASIC必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英伟达的B200等GPU芯片,主要通过扩大面积来提升性能,所以会越做越大,而聚焦于提升算力的ASIC芯片,抛弃了GPU中的部分通用功能,成为一种提升效能、降低功耗的选择,换句话说,ASIC具有高性能、低功耗、成本低、保密性和安全性高以及减少电路板大小的优势。

即使是“GPU之王”英伟达,也没有忽视ASIC的潜力。据报道,英伟达已经开始规划ASIC产品线,在台湾招募上千名芯片设计、 软件开发及AI研发等领域之人才。黄仁勋直言,NVIDIA借此可进一步扩大客群,或许CSP业者客户会成为NVIDIA的竞争对手,但同时所有的CSP也都还会是NVIDIA的客户,云端客户将离不开NVIDIA。

ASIC盛行时代,也带火了博通和Marvell。博通已经迈向万亿美元市值,Marvell的市值也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这些公司在ASIC领域的快速崛起,不仅得益于自身技术研发能力,还反映了市场对定制化计算解决方案的巨大需求。

随着 AI模型复杂度的提升和大规模应用的普及,ASIC市场的规模呈现爆炸式增长。据摩根士丹利预计,AI ASIC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20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3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4%。博通更乐观地预测,2027年ASIC的市场需求规模将在600亿至900亿美元之间,而Marvell则预计2028年数据中心ASIC市场规模将攀升至429亿美元。

GPU的短缺问题虽难短期内完全解决,但ASIC芯片的崛起无疑为填补这一空缺提供了可行的路径。特别是在云计算和AI领域,ASIC通过定制化设计,在特定应用中提供更高效、更低功耗的解决方案,逐步成为GPU的有力补充。

随着越来越多的云服务商投入到ASIC研发中,未来的计算生态可能会更加多元化。GPU和ASIC将两者互补,共同推动着整个AI和云计算产业的前进。

写在最后

DeepSeek的出现,使得很多人认为对算力以及英伟达不利。但是「信息平权」的一篇分析中的观点是前沿探索(如新模型的开发)和后发追赶(即基于已有成果的改进)所需要的算力需求是不同的。文章引用了《The Bitter Lesson》中的观点,强调算力才是AI研究的根本驱动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AI的突破往往来源于算力的扩展,而非单纯的算法创新。随着算力的不断提升, AI的能力将得到质的飞跃。

因此,GPU在未来AI战场上的重要地位,依旧牢不可破。AI行业的未来,依然是算力的较量,无论是DeepSeek这样的新兴公司,还是OpenAI、谷歌、Meta等传统巨头,GPU仍将是支撑他们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的基石。2025年,GPU的抢夺战依旧很精彩。

自 半导体行业观察

]]>
Gartner: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将达到7050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9818.html Sun, 09 Feb 2025 18:00:57 +0000 //www.otias-ub.com/?p=1739818 根据Gartner公司的初步结果,2024年全球半导体收入总计6260亿美元,比2023年增长18.1%。预计2025年,总收入将达到7050亿美元。

Gartner副总裁分析师George Brocklehurst表示:“数据中心应用中使用的图形处理单元(GPU)和人工智能处理器是2024年芯片行业的关键动力。对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工作负载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数据中心在2024年成为仅次于智能手机的第二大半导体市场。2024年数据中心半导体收入总计1120亿美元,高于2023年的648亿美元。”

整体市场的积极表现影响了几家半导体供应商的排名。11家供应商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前25家半导体供应商中只有8家在2024年出现收入下降。

三星电子在2024年重新夺回了第一名的位置

由于前十大半导体供应商中有9家在2024年实现了收入增长,因此前十大半导体供应商的排名逐年变化。

在存储设备价格强劲反弹的推动下,三星电子在2024年从英特尔手中夺回了第一的位置,并扩大了对英特尔的领先优势。三星电子2024年的总收入为665亿美元。

英特尔跃居第二。英特尔的半导体收入在2024年持平,仅增长0.1%。

英伟达继续表现异常出色,2024年半导体收入增长84%,达到460亿美元。由于人工智能业务的实力,三星电子上升了两位,位居第三。

HBM将占2025年DRAM收入的19.2%,高于2024年的13.6%

2024年内存收入增长了71.8%。2024年,存储器在半导体总销售额中的份额增加到25.2%。2024年DRAM收入同比增长75.4%,NAND收入同比增长75.7%。高带宽存储器(HBM)的生产对DRAM供应商的收入贡献很大。2024年HBM收入占DRAM总收入的13.6%。

2024年非内存收入增长了6.9%。2024年,非存储器占半导体总收入的74.8%。

]]>
英特尔财报:2024年Q4英特尔营收143亿美元超预期 Q1预计降至117-127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9376.html Sun, 02 Feb 2025 11:27:16 +0000 //www.otias-ub.com/?p=1739376 英特尔第四季度营收超出预期,重新点燃了投资者对这家半导体巨头扭亏为盈的希望。总部位于加州圣克拉拉的英特尔第四季度营收达到143亿美元,高于分析师的预期。股价盘后一度上涨2.9%。

不过该公司仍坦言前路依然艰难。其最新预测显示,第一季度营收料在117亿至127亿美元之间,低于分析师平均预估的128.5亿美元。剔除部分项目后料将实现盈亏平衡,而市场此前预测为每股收益8美分。

投资者正在密切关注英特尔新CEO遴选进展,新掌舵人将决定该公司未来方向,包括是否进行业务拆分等关键决策。据彭博新闻社等媒体报道,多家竞争对手正在考虑收购英特尔全部或部分业务。

英特尔首席财务官David Zinsner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部分客户为规避潜在关税风险,在第四季度“提前释放需求”,这可能导致第一季度更深下滑。他强调,“面对市场多重不确定性,我们必须保持审慎。”

自 环球市场播报

]]>
SK海力士财报:2024年SK海力士营收创历史新高 达到66.19万亿韩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8822.html Thu, 23 Jan 2025 15:24:01 +0000 //www.otias-ub.com/?p=1738822 全球第二大内存芯片制造商韩国SK海力士公布财报。财报显示,在人工智能热潮之下,SK海力士的HBM芯片销售强劲,为公司带来了创纪录的季度利润。财报显示,SK海力士在截至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财报中,

营收19.7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01.83亿元),同比增长75%;

营业利润为8.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10.67亿元),略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测的8万亿韩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3460亿韩元,同比暴增超2000%。

全年营收创历史新高,达到66.19万亿韩元,轻松超过2022年创下的纪录21万亿韩元。

HBM芯片需求火热

让人意外的是,在HBM芯片的火热需求下,该公司的季度营业利润(8.1万亿韩元)已经超过了韩国的芯片巨头三星电子。此前三星电子预计,该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的营业利润为6.5万亿韩元。

分析师表示,这是SK海力士的季度营业利润首次超过三星,再次凸显出在HBM芯片竞争赛道上,SK海力士已经领先于三星,并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

“HBM和高密度服务器DRAM的需求持续增加……”SK海力士在声明中表示,“随着全球大型科技企业对人工智能服务器的投资不断增加,人工智能推理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将继续增加。”

在财报发布后的财报会上,SK海力士表示,该公司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已经向客户供应目前量产的最先进的HBM型号——12层HBM3E芯片。

SK海力士表示,其HBM芯片占其第四季度DRAM总收入的40%。该公司预计,HBM销售额2025年还将增长100%以上。

芯片市场需求将全面回暖

SK海力士预测,随着对人工智能服务器的投资不断增长,对HBM芯片的需求将继续增加,同时推理芯片的重要性也将日益提高。

对于传统存储芯片市场,SK海力士预计,客户将减少PC和智能手机的库存,“配备人工智能的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销量将扩大,市场形势将在今年下半年好转。”

SSK海力士在财报中表示,公司计划今年增加HBM3E的供应量,并适时开发出HBM4,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供应。并且在需求稳定持续的情况下,将为了具有竞争力的DDR5和LPDDR5生产,推进所需的先进工艺转换。

NAND闪存方面,继去年之后公司也将以盈利为主的运营、满足需求情况的灵活销售战略来应对市场变化。

今年以来,受其与英伟达的业务谈判推动,该公司股价上涨了约30%,表现优于三星,后者年初至今股价仅上涨2%。

自 游民星空

]]>
Omdia:韩国系统半导体市占率急剧下降 2027年将跌至1.6%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8334.html Wed, 22 Jan 2025 13:31:58 +0000 //www.otias-ub.com/?p=1738334 据韩国下一代智慧半导体专案小组的研究报告,韩国在全球系统半导体市场的营收市占率正面临急剧下滑的困境。数据显示,韩国的市占率已从2023年的2.3%下降至今年的2%,预计到2027年将进一步降至1.6%。

与此同时,美国在系统半导体市场占有率预期将从2023年的72%提升至2027年的73.9%,而中国台湾在同期的占有率预期将从7.7%提升至8.1%。

该研究小组于去年8月向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提交了名为“AI时代无晶圆厂与系统半导体成长策略”的报告,数据基于市场研究公司Omdia的统计。

报告强调,美国和中国台湾在系统半导体产业的市占率正在增加,韩国却面临销售额下滑的风险。

韩国系统半导体公司的营收预计将从2023年的84亿美元减少至2027年的80亿美元,无晶圆厂公司的全球市占率也将从2023年的1%下降到2027年的0.8%。

韩国在系统半导体市场的表现不佳,主要归因于缺乏创新研发、专业人才短缺、与晶圆代工厂合作减弱,以及对初创和中小企业的支持不足。

半导体行业人士指出,韩国仍在努力解决每周工作52小时的相关问题,这影响到产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自 快科技

]]>
Counterpoint: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导体代工市场份额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6714.html Tue, 21 Jan 2025 18:00:23 +0000 //www.otias-ub.com/?p=1736714 2024年第三季度,三星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上保持了第一的地位。其市场份额从2024年第二季度的13%降至12.4%,主要原因是库存估值增长低于预期。受HBM3e延迟上市以及低端内存出货量和定价持续疲软的影响,三星对2024年第四季度的前景似乎好坏参半。

SK海力士稳居第二,报告收入同比增长94%,这是由于对HBM的强劲需求,特别是来自NVIDIA等数据中心客户的强劲需求。

高通(Qualcomm)位居第三,其半导体收入受到汽车行业强劲增长的提振。该公司对其智能手机业务持乐观态度,上调了25财年第一季度的指导,同时观察到物联网部门的温和复苏。

由于其新兴的先进芯片制造销售,英特尔在2024年第三季度继续表现疲软。它的先进封装业务现在支持代工收入,并促进了UCIe等联盟的发展,UCIe推动了小芯片的信号互连标准。

美光被公认为人工智能增长的受益者之一,排名第五。

博通和英伟达利用广泛的人工智能应用,分别获得了第六和第七的位置。博通的人工智能收入在2024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20%,到年底增长了两倍多。对于NVIDIA来说数据中心收入同比增长112%。

2024年第三季度,由于N5和N3节点的高利用率,以及强劲的人工智能加速器需求和强劲的季节性智能手机销售,台积电以64%的市场份额超出了预期。三星代工凭借其4nm和5nm平台的增量增长,以12%的市场份额保持了第二的位置,尽管它面临着安卓智能手机需求疲软的阻力。中芯国际利用了中国国内需求的复苏和28纳米等成熟节点的强劲势头,以6%的份额排名第三。联华电子(UMC)和GlobalFoundries紧随其后,各占5%,这两家公司都受益于物联网和通信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的稳定,尽管更广泛的非人工智能需求复苏仍然缓慢。

联发科在2024年第三季度以35%的份额主导了智能手机SoC市场。虽然5G出货量持平,但LTE芯片组出货量有所增加。由于Dimensity 9400的推出,联发科的高端出货量预计将会上升。受高端市场增长的推动,高通在本季度占据了智能手机AP/SoC市场25%的份额。苹果本季度的市场份额为17%。

]]>
WSTS: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增长11.2%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7769.html Mon, 20 Jan 2025 18:00:20 +0000 //www.otias-ub.com/?p=1737769 全球半导体市场有望在2024年和2025年实现强劲增长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公布了对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最新预测,强调了2024年和2025年的强劲增长预期。

2024年:强劲反弹之年

在最新的秋季预测中,WSTS上调了对2024年的预测,预计半导体市场将同比增长19%。2024年的全球市场价值预计将达到6270亿美元,这反映了2024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业绩改善,尤其是在计算领域。

2024年的增长将主要由两个集成电路部分推动:内存,预计增长81%;逻辑,预计增长16.9%。与此同时,其他类别如分立、光电、传感器和模拟半导体预计将出现下降。

从地区来看,美洲和亚太地区将引领复苏,预计增长率分别为38.9%和17.5%。相比之下,日本预计将实现1.4%的温和增长,而欧洲可能面临6.7%的下滑。

2025年:势头将继续

展望未来,WSTS预测2025年半导体市场将增长11.2%,使全球市场估值达到6970亿美元。这一增长将主要由逻辑和存储部门推动,预计其总价值将超过4000亿美元。其中逻辑和内存的年增长率分别超过17%和13%。其他半导体类别预计将以更温和的个位数增长,这表明该行业的整体扩张将保持稳定。

预计2025年,所有地区都将继续扩张。美洲和亚太地区预计将保持两位数的同比增长。

]]>
NVIDIA:NVIDIA中国区拥有近4000名员工 年离职率仅0.9%创全球最低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8088.html Mon, 20 Jan 2025 15:01:15 +0000 //www.otias-ub.com/?p=1738088 近日消息,最近,黄仁勋相当忙碌,在中国多地奔波。

他首先在深圳参加了NVIDIA公司年会,然后赶赴中国台湾,参加了纬创的年会、日月光旗下矽品精密潭科新厂的揭牌仪式,还宴请了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英业达董事长叶力诚等35位芯片行业伙伴,今天又出现在了北京。

据悉,黄仁勋在北京参加了NVIDIA的答谢迎春会,并发表致辞。

黄仁勋在致辞中特别提到,很多人不了解,NVIDIA进入中国已经长达25年,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拥有近4000名员工,而且NVIDIA中国员工的流失率是全球最低的,每年离职率只有0.9%。

也就是说,NVIDIA中国员工每年只有35人左右离职,平均每百人还不到一人。

在之前的深圳年会上,黄仁勋曾表示,一切都很难,但是NVIDIA喜欢挑战,只做难的,容易的事让其他公司去做。

值得一提的是,黄仁勋不会参加特朗普的总统就职典礼。

自 快科技

]]>
台积电财报:2024年Q4台积电营收8684亿新台币 同比增长38.8%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7207.html Thu, 16 Jan 2025 12:17:47 +0000 //www.otias-ub.com/?p=1737207 台积电近日公布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报告。

根据报告显示,台积电第四季度综合营收达到8684.6亿新台币(约合1932.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8%,环比增长14.3%,归母净利润为3746.8亿新台币(约合833.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0%,环比增长15.2%。

此外,第四季度毛利率达到59.0%,同比增加6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2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为49.0%,环比增加1.5个百分点,同比增加7.4个百分点。

在技术节点方面,3nm出货量占总晶圆收入的26%,5nm占34%,7nm占14%,7nm及更先进的技术总计占比74%,晶圆出货量为341.8万片12英寸晶圆,同比增长15.6%。

2024年全年,台积电营业收入净额为28943.1亿新台币(约合6441.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9%

毛利率为56.1%,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为45.7%,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净利润率40.5%,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

摊薄后每股收益为45.25新台币,同比增长39.9%。自由现金流为8701.7亿新台币(约合1936.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7.9%。

自 快科技

]]>
Puget Systems:2024年Q4 AMD处理器订单份额达55% 三年来首超英特尔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6674.html Mon, 13 Jan 2025 11:44:14 +0000 //www.otias-ub.com/?p=1736674 近日消息,根据Puget Systems的最统计数据,AMD处理器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总订单销量占比达到了55%,这也是自2022年第一季度的三年以来,AMD在处理器方面首次超越英特尔。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Puget Systems是一家高性能定制主机厂商,主攻工作站、小型服务器等,这份统计数据仅包括工作站和机架式工作站的销售额,不包括服务器和移动设备。

具体来看,AMD消费级CPU的份额从2024年初的20%稳步增长至年末的近40%,主要归因于英特尔Raptor Lake和Arrow Lake处理器的表现不佳,以及AMD锐龙9000系列处理器的推出,后者在性能和功能上均优于英特尔的竞品。

在工作站市场,AMD的线程撕裂者系列处理器占据了绝对优势,2024年第四季度的销量占比高达90%。

自2021年以来,英特尔工作站处理器的市场份额一直徘徊在10%至20%之间,未见明显改善,这表明AMD在高端工作站市场中已经确立了主导地位。

自 快科技

]]>
台积电财报:2024年台积电营收6463.92亿元创新高 同比增长33.9%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6562.html Sun, 12 Jan 2025 12:06:57 +0000 //www.otias-ub.com/?p=1736562 台积电于公布了2024年12月的营收报告。数据显示,其12月合并营收约为2781.63亿元新台币(约合621.23亿元人民币),较上月增加0.8%,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57.8%全年累计营收约为28943.08亿元新台币(约合6463.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9%

这一显著增长得益于台积电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

据供应链数据显示,台积电的最大客户苹果占其营收约25.2%,而英伟达占比约为10.1%。

根据花旗分析师预计,在英伟达的推动下,台积电的人工智能相关营收将在2025年显著增长,英伟达甚至有望超越苹果,成为台积电的最大客户,预计对台积电的营收贡献将翻倍至20%。

据预测,台积电2025年营收将增长20%至25%,毛利率有望维持在50%以上,资本支出预计在350亿至380亿美元(约合2569.79亿至2790.06亿元人民币)之间。

自 快科技

]]>
韩联社:预计2024年LG电子营业利润为3.43万亿韩元 同比减 6.1%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6122.html Thu, 09 Jan 2025 01:00:11 +0000 //www.otias-ub.com/?p=1736122 据韩联社报道,LG电子初步核实数据显示,按合并财务报表口径计算的公司2024年全年营业利润同比减少6.1%,为3.4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73.5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6.7%,为87.74万亿韩元,时隔两年刷新全年最高纪录。

据报道,LG电子表示,公司2024年推出家电付费订阅服务,并采用D2C(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营销模式,成为公司打破主打业务界限的动力。不仅如此,B2B(商对商)业务也持续增长,为公司销售额增加作出贡献。

对于营业利润减少的理由,报道提到,LG电子表示,2024年下半年全球海运费用突然大涨,公司为降低营商环境不确定性而推进库存管理优化还产生了部分一次性成本。

报道还提到,2024年第四季度,LG电子营业利润同比减少53.3%,为1461亿韩元,较韩联社旗下金融信息子公司联合Infomax统计的市场预期(2537亿韩元)低42.4%。同期,销售额同比增长0.2%,为22.78万亿韩元。

]]>
2024年中国汽车芯片国产化率达15% 年度汽车芯片市场规模超800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5036.html Thu, 02 Jan 2025 11:54:11 +0000 //www.otias-ub.com/?p=1735036 近日消息,中国不仅满足于在全球电动汽车生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还希望汽车内部的芯片同样实现“中国制造”。过去,中国汽车行业几乎完全依赖美国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和德国英飞凌(Infineon)等海外企业供应芯片。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国产芯片的采用比例已上升至约15%,并有望进一步提升。

上周,美国针对中国使用成熟技术生产的芯片启动调查。这些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国防等领域。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表示,有证据显示,中国通过“广泛的反竞争及非市场手段”实现芯片自给自足。美国商务部则警告称,中国低成本、受补贴的芯片制造商可能会冲击全球市场,导致芯片价格下跌。

对此,中国毫不掩饰其推动芯片国产化的产业政策,认为掌控全球最重要消费品——电动汽车核心部件的技术,不应完全依赖市场力量。为此,中国设立国产芯片发展目标,并通过包括去年5月启动的470亿美元国家半导体基金在内的多个渠道,为国内芯片制造商提供支持。

面对年营收超过800亿美元的汽车芯片市场,外国公司正面临艰难选择:要么在中国增设生产线以满足需求,要么冒失去市场份额的风险。许多企业选择前者,这对全球高效的芯片供应链带来了冲击。

德州仪器首席执行官哈维·伊兰(Haviv Ilan)在去年12月的投资者简报会上表示:“如果世界选择脱钩,那么企业可以为中国市场生产一套产品,为非中国市场生产另一套产品。但如果世界保持开放——这是我所期望的——我们仍能维持多元化的供应链体系。”

美国和欧洲也在加速推进本土半导体生产。2022年,美国通过了一项由拜登总统签署的法律,为芯片行业提供数百亿美元补贴资金。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目前生产的汽车用集成电路多为低端商品芯片,距离全面自给自足尚需数年。然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进步表明,其已经能够在过去依赖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技术上取得显著突破。

国际商业战略咨询公司创始人亨德尔·琼斯(Handel Jones)表示:“低估中国的竞争力是非常愚蠢的。如果想在中国汽车市场立足,战略必须是:‘在中国设计并制造,服务中国市场’。”

由于兼具商业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半导体已成为中美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近几周来,两国在高端芯片和原材料领域实施了针锋相对的制裁措施。

中国汽车芯片的崛起并非仅依赖政府政策驱动。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市场,中国对任何电动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而言都具有巨大吸引力。

目前,传统燃油汽车通常需要700多个芯片,用于自动门、娱乐系统和刹车控制等功能。而电动汽车所需的芯片数量则是传统汽车的两倍以上。这些芯片大多基于成熟或“经典”技术制造。

研究机构高德纳(Gartner)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应用半导体占全球5300亿美元半导体市场的15%,较2020年的8%有显著增长。除了传统的美欧日厂商外,高通(Qualcomm)和英伟达(Nvidia)也纷纷进入这一市场,专注于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

尽管美国对华出口限制通常不包括传统芯片,但中国政府仍然积极推动芯片自给自足战略。2024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设备买家,采购大量设备以生产这些大宗商品芯片。

本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首次公开呼吁企业避免采购美国处理器,理由是这些处理器“不安全且不可靠”。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2024年初,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主要汽车制造商每季度上报其国产芯片采购情况。

中国在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首位。截至2024年11月,中国售出的2000万辆汽车中,约有一半属于这两类车型。这为本土半导体制造商创造了巨大机遇。

由政府支持的“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于2020年。2024年4月,该组织首次亮相北京车展,展示了多款国产处理器,彰显了中国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快速进步。

中国汽车制造商表示,为确保供应稳定,他们更倾向于本地采购。部分企业发现,与国内芯片设计师合作不仅响应速度快,还能更好地定制产品。这种合作方式尤为重要,因为中国汽车制造商习惯像智能 手机行业一样频繁更新电动汽车产品线,而非像燃油车那样每五年左右才进行一次更新。

首批在市场中占据份额的中国芯片主要是用于控制挡风玻璃刮水器等简单部件的模拟和功率半导体(用于处理电能的主电路中的关键电子器件)。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更先进的国产半导体通过测试并获得认证,西方竞争对手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总部位于北京的地平线机器人公司是英伟达和高通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强劲对手。该公司透露,截至2024年6月,其客户数量已增至25家汽车制造商,较2021年的14家增长显著。地平线机器人公司强调,本土供应商能够“更精准地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与偏好”。

瑞银(UBS)在2023年进行的一项拆解分析显示,比亚迪热销车型海豹轿车所使用的功率半导体全部来自中国本土供应商。

2024年9月,美国Analog Devices公司表示,尽管2023年因中国本土芯片产业崛起失去了一部分市场份额,但这一趋势在2024年趋于稳定。该公司负责投资者关系的副总裁迈克尔·卢卡雷利(Michael Lucarelli)表示:“这个市场仍在增长,但我们不确定未来它是否会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

与此同时,西方半导体公司正努力保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2023年,瑞士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与一家国有企业合作成立了合资公司,专注于为汽车和工业电力领域生产芯片。而荷兰芯片制造商恩智浦(NXP)则在去年11月宣布计划实现为中国汽车制造商生产处理器的本土化。

恩智浦首席执行官库尔特·西弗斯(Kurt Sievers)坦言:“过去,西方汽车制造商是恩智浦的主要客户,我们为这些客户生产的芯片随后再销往中国。然而,现在市场格局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中国汽车制造商在自动驾驶和电气化领域占据优势,我们开始依托它们,将它们视为主要客户,并最终将产品出口至西方市场。”

]]>
2024年AI领域投资激增 英伟达数据中心年收入近千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4675.html Tue, 31 Dec 2024 13:25:29 +0000 //www.otias-ub.com/?p=1734675 在许多领域,2024年的关键词无疑是人工智能。英伟达作为全球GPU市场的霸主,其市值飙升至超过3万亿美元的新高。截至12月27日,英伟达成为仅次于苹果的全球第二大公司。作为驱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技术,GPU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竞争对手不断涌现,英伟达GPU的销售增速仍明显超过其主要对手AMD。

对于英伟达的客户来说,这些增长意味着他们在建设数据中心以开发和运行人工智能模型方面的支出大幅攀升。今年前三季度,亚马逊、微软、谷歌和Meta等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增长了50%,总额突破1500亿美元。这种投资带来的直接效应之一是:使用大语言模型的成本显著下降,同比降幅超过85%。

对私营科技公司而言,今年再次成为等待IPO市场复苏的一年。在过去三年中,初创企业通过增发股票向私人投资者筹集的资金,再次超过了通过IPO获得的资金。

与此同时,加密货币行业迎来了辉煌的一年。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获批无疑是行业的一个里程碑。此外,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宫,承诺未来四年将推行更宽松的监管政策。这一结果不仅可能推动加密货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加剧美中关系的紧张局势,对那些在中国市场收入占比较大的企业形成潜在威胁。

以下七张图表看懂2024年

1.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12个月收入近千亿美元

英伟达继续主导GPU市场,这类芯片是开发 人工智能的核心组件。在截至今年10月的12个月里,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包括GPU和网络设备)实现了近1000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66%。

英伟达强劲的财务表现点燃了投资者热情,其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英伟达的主要客户包括云计算提供商和如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x AI等AI初创公司,这些企业依赖英伟达芯片训练和运行大型人工智能模型。

在GPU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英伟达的增长速度显著超过其主要竞争对手AMD,进一步巩固了市场份额。在截至9月的12个月里,AMD的数据中心业务收入达到11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4%。

值得关注的是,为谷歌、苹果和OpenAI设计定制AI芯片的博通,已成为英伟达的强劲对手。博通通过销售定制芯片和网络设备,营收达到122亿美元,同比激增220%。这表明,客户对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需求正在增长。

2.美国四大科技巨头9个月总支出超过1500亿美元

大型科技公司正在疯狂投入建设新型数据中心,以支持其人工智能计划,而且未来支出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亚马逊、微软、谷歌和Meta在今年前九个月的资本支出超过15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0%。这四家巨头均预测明年的资本支出将继续上升。例如,Meta在最近提交给投资者的报告中表示,其基础设施支出在今年预计增长43%的基础上,还将“显著加速”。

亚马逊传统上将资本支出集中于扩建仓库等分销网络。然而,在一份近期提交的报告中,亚马逊指出,当前支出增长“主要是由对技术基础设施的投资推动的”。

这些巨头接下来的挑战是,如何证明这些巨额投资的计算机和 软件能真正帮助客户实现盈利。

3. AI大模型使用成本下降了85%

生成式 人工智能模型的使用成本正在大幅下降,开发者开始探索更多新用途,从智能编码助手到帮助客户优化选择最具性价比模型的“模型路由”服务,应有尽有。

自2023年初以来,使用OpenAI GPT-4级别模型的成本已降低超过85%。这归功于AI初创企业在提升模型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方面的努力。此外,随着客户数量增加,这些企业通过“批处理”策略提升了硬件利用效率。

然而,这一下降趋势可能在2025年戛然而止。今年12月,OpenAI推出了其聊天机器人的专业版,月订阅费用高达200美元,是当前高级版ChatGPT价格的十倍。这款专业版针对的是需要解决更复杂问题的用户,其背后的推理模型通过延长计算时间来生成更精准的答案。

不久后,OpenAI发布了下一代推理模型o3,尽管性能令人印象深刻,但研究人员透露,完成每项任务的成本高达1000美元以上。

随着推理模型的崛起,2025年可能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分水岭”。资金充裕的开发者可以利用推理模型解决耗时数天甚至数周的复杂问题,而资源有限的团队则难以企及。

4.AI初创企业融资达810亿美元,同比飙升41%

2024年初,风险投资界掀起了一波AI投资热潮,投向那些基于Open AI ChatGPT技术进步而崛起的初创企业。随着时间推移,这股热潮持续升温,不少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如Character.ai、Inflection AI和Adept,甚至意识到脱离大科技公司的框架更具优势。

据PitchBook数据显示,截至12月中旬,AI初创企业的融资额已达810亿美元,比2023年全年增长41%。其中,AI和机器学习初创企业融资占美国总投资额的41%,高于去年的36%。第四季度,这一领域几乎占据了美国风险投资的半壁江山。

巨额融资频频上演,成为AI领域的一大亮点。例如,OpenAI在9月完成了66亿美元融资,xAI在5月获得60亿美元融资,并在上月再次融资60亿美元,融资前估值已高达450亿美元。

投资者对AI的热情高涨,体现在对初创企业的持续支持上。例如,AI搜索引擎Perplexity在今年进行了多轮融资,据公司声明及知情人士透露,其累计融资额接近8亿美元,年底估值从年初的10亿美元飙升至90亿美元。

5.科技初创企业私募融资再度超过IPO

2024年,IPO市场持续低迷。除了ServiceTitan和Reddit等少数公司,绝大部分科技初创企业选择在私人市场筹资,而不是通过上市募资。

许多企业通过筹资回购员工和现有股东的股份。这一做法既为员工和股东提供了部分或全部套现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市压力。

今年,多笔引人注目的收购要约成为焦点。例如,Figma筹集了9亿美元,Canva则通过出售股份筹得超过15亿美元。

最终结果是,2024年初创企业通过收购要约募集的资金规模,再次超过了IPO市场的融资额,这是三年来的第二次。

6.比特币价格突破10万美元,总市值接近2万亿美元

特朗普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获胜,引发市场狂热,比特币价格首次突破10万美元。这款由匿名开发者中本聪于2008年推出的加密货币,如今总市值接近2万亿美元。

2024年,比特币价格翻了一番,涨幅远超纳斯达克综合指数35%的年度回报率。

投资者之所以追捧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特朗普政府可能推出友好监管政策的预期。特朗普曾承诺将美国打造为“全球加密货币之都”。

比特币价格飙升还得益于今年1月推出的首批比特币ETF。贝莱德和富达等公司推出的这些ETF,让投资者可以像买股票一样方便地投资比特币。截至目前,这11只ETF已吸引了超过1100亿美元的资金。

7. 美中紧张局势冲击多家科技公司

美中关系的紧张局势正在冲击许多科技企业的收入。如果特朗普落实计划,大幅提高中国商品的关税,这种影响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人工智能芯片巨头英伟达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美国已禁止向中国出口其最先进的芯片,而中国在今年12月宣布对英伟达启动反垄断调查。尽管如此,中国市场仍为英伟达贡献了约17%的收入。

不仅是英伟达,其他科技企业也面临类似的困境。例如,高通和Marvell等芯片制造商、应用材料和Lam Research等芯片设备生产商,以及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今年前9个月,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持续下滑。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音频处理芯片制造商凌云逻辑(Cirrus Logic)公司,它专注于生产用于苹果iPhone等产品的音频处理芯片。在截至今年3月的财年中,中国市场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60%。

]]>
TrendForce:2025年Q1 DRAM内存价格预计最高跌13%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4707.html Tue, 31 Dec 2024 13:24:03 +0000 //www.otias-ub.com/?p=1734707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的最新调查,2025年第一季度DRAM内存价格将继续下降。由于智能手机等消费型产品需求的持续萎缩,以及笔记本电脑等产品担心关税问题而提前备货,导致DRAM均价下跌。

一般型DRAM的跌幅预计将扩大至8%至13%,若计入HBM产品,下跌幅度为0至5%,在PC DRAM领域,价格预计下跌8%至13%,而服务器DRAM的价格也预计将下降5%至10%。

TrendForce指出,2024年第四季度PC OEM终端销售疲弱,DRAM价格反转下跌,加速了库存去化,这一趋势将延续至2025年第一季度。

DDR4供给方面,由于消费需求低迷,加上中国供应商扩大生产规模,以及现货市场低价颗粒供给增加,导致跌价程度持续大于DDR5。

服务器DRAM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同样受到淡季因素的影响,DDR5与DDR4服务器DRAM合约价走弱。

DDR4则因通路商货源充足、买方库存仍高,以及中国供应商有意2025年扩大生产,卖方只能降价求售,导致DDR4跌势加剧。

移动DRAM降幅有所收敛,而显存价格短期内将继续下跌。

消费级DRAM价格自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反转向下,买方预期持续下跌,采购心态更为被动,并握有议价优势。

供给分析显示,因消费型产品销售不振、单机容量成长有限,抑制整体出货增幅,造成供应商库存下半年逐季增加,加上现货市场低价卖压,合约价跌幅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持续扩大。

自 快科技

]]>
索尼半导体:累计出货图像传感器突破200亿颗 占据全球市场55%份额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3175.html Fri, 20 Dec 2024 11:29:58 +0000 //www.otias-ub.com/?p=1733175

索尼半导体制造公司总裁Yoshihiro Yamaguchi在接受采访时称,索尼迄今已经出货了超过200亿颗图像传感器,目前索尼正在日本熊本县建设一家新工厂,公司半导体业务仍在飞速发展当中。据了解,从2010年到2019年,索尼图像传感器实现了100亿颗的出货目标,此后这一数字以成倍的速度增长,从100亿颗到200亿颗仅仅用了5年时间,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每部智能 手机上安装的摄像头数量明显增加。

资料显示,从2000年第一款带有摄像头的手机夏普J-SH04诞生开始,手机行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影像技术得到了质的飞跃,防抖、暗光高清、HDR已成手机标配,丰富的拍照功能一方面需要 软件算法的加入,另一方面则需要多颗摄像头的协同配合。

因此,我们在高端旗舰上经常会看到三摄、四摄,这些旗舰机型的热销也带动了图像传感器市场的发展,索尼半导体公司成为了主要受益者之一。

根据TechInsights传感器半导体频道的最新研究,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图像传感器(CIS)市场规模略有增长,总收入超140亿美元。

其中索尼在图像传感器市场建立了强大的领导地位,拥有超过55%收益份额;其次三星System LSI份额不足25%,位居第二;豪威集团(Omnivision)位居第三,豪威在2023年下半年凭借高分辨率50MP CIS产品,取得了强劲进步。

自 快科技

]]>
Omdia:2024年微软成全球最大GPU买主 采购48.5万块英伟达Hopper芯片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2846.html Thu, 19 Dec 2024 11:56:57 +0000 //www.otias-ub.com/?p=1732846 2024年英伟达GPU全球最大买家,竟是微软?购买总量将近50万块,超所有竞争对手近两倍。xAI已开心晒出首批发货的GB200 NVL72,喜滋滋的像是提前过年了。囤的GPU越多,模型就会越好吗?来不及解释了,赶紧上车,车门焊死!谁是今年英伟达GPU的最大买家?就在刚刚,答案曝光——TOP 1竟是微软。今天,这张对比图在网上被转疯了。

根据各公司公开披露的资本支出、服务器出货量和供应链情报,Omdia估计了大致数额

根据技术咨询公司Omdia的分析师估计,微软今年购买了48.5万块英伟达Hopper芯片,位列全球GPU买家的TOP 1。

这就使微软远远领先于英伟达的第二大美国客户——购买了22.4万块Hopper芯片的Meta。

在Meta之后的,就是xAI、亚马逊(19.6万块)和Google(16.9万块)。

而且,Hopper的下一代GPU Blackwell马上就要来了,英伟达还能大赚一波。

总之,随着全球大科技公司疯狂囤GPU,争相组装越来越大的GPU集群,英伟达的市值今年已经飙涨至3万亿美元。

这不,xAI已经开心晒出了首批发货的英伟达GB200 NVL72,Colossus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超算集群,会变成更大的庞然巨物。

感觉xAI都要笑出声来了:“xAI的Colossus提前过圣诞啰”

可以看到,11月18日,戴尔创始人兼CEO Michael Dell就表示:世界上第一个英伟达GB200 NVL72服务器机架现已发货。 AI火箭要起飞了!

不过,只要有最好的芯片,就一定能构建最好的AI基础设施呢?其实未必。

微软Azure全球基础设施高级总监Alistair Speirs表示,除此之外,还需要搭配合适的存储组件、基础设施、软件层、主机管理层、错误纠正功能,以及构建完整系统所需的各项组件。

比如坐拥全球最强超算的Grok——虽然有不少测试指出它的表现十分出色,但依然经常被网友泼冷水说: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GPU,并不意味着你的模型就更好。

但是来不及解释了,全世界的GPU购买潮已经到了最高峰,所有巨头心里想的只有一句话——快上 车!

微软,全球最大英伟达GPU买家

过去两年里,英伟达最先进的GPU一直供不应求,而在CEO纳德拉的指示下,微软可谓是卯足了全力!

从Omdia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微软今年买了将近50万块GPU,数量是竞争对手的2倍之多。与此同时,也坐稳了投资金额榜一的位置。

为了扩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微软已向OpenAI投资130亿美元。这些设施既用于运行Copilot等自身的AI服务,也会通过Azure租给客户。

OpenAI最新的o1模型,就是用微软的Azure云基础设施训练的。联手的这两方,正在和强势回归的Google、Anthropic、xAI等公司,激烈争夺着下一代计算技术的制高点。

ChatGPT的成功,让英伟达连夜加紧扩大Hopper芯片的生产。

而相比2023年购入的同代英伟达 AI处理器,微软这次订购的数量增加了两倍多。

根据微软Azure全球基础设施高级总监Alistair Speirs的说法,如今高质量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已经变成了极其复杂的“资本密集型项目”。

这需要多年规划。因此,准确预测增长需求并保持适当的缓冲余量至关重要。

的确,现在英伟达GPU已经成为硅谷最热门的硬通货,引发了前所未有的AI投资大暴增。

据Omdia预计,2024年服务器支出中,约有43%投向了英伟达。

其中,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前十大买家(现包括新晋的xAI和CoreWeave在内),占据了全球计算能力投资的60%。

而全球科技公司在服务器上的支出,则将达到2,290亿美元这一惊人数字——微软为310亿美元,亚马逊为260亿美元。

Omdia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研究主管Vlad Galabov表示:“英伟达GPU在服务器资本支出中占据了极高份额,已接近峰值水平。”

异军突起,挑战英伟达霸主

不过,英伟达也不能笑得太早。

虽然目前它仍主导着AI芯片市场,但它的老对手AMD也一直在对这块市场虎视眈眈。

目前,AMD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Omdia统计,Meta今年采购了17.3万块AMD MI300芯片,微软也购入了9.6万块。

更值得注意的是,各大科技巨头纷纷极速布局自研AI芯片,降低对英伟达的依赖程度。

作为先行者,Google潜心研发十年TPU;Meta在去年首次推出第一代训推加速器芯片。

他们分别部署了约150块自研芯片。

另有,全球最大云计算服务巨头亚马逊,在 AI芯片领域的动作引人注目。

目前,亚马逊自研的Trainium和Inferentia芯片,今年已经部署约130万块。

几周前,他们官宣将使用数十万块最新Trainium芯片搭建超算集群,主要是向投资了80亿美金的Anthropic提供算力支持,用来训练下一代模型。

相较之下,微软在AI加速器研发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一共部署了20万块Maia芯片。

在这之中,针对GoogleTPU芯片的需求,增长最快。甚至,强劲到足以撼动英伟达GPU的主导市场地位。

在Broadcom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中,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线索。

作为Google、Meta等多家科技巨头的供应商,Broadcom为他们提供了半导体解决方案,其内部数据揭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采购趋势和信息。

比如,Google购买了多少块定制处理器等等。

Broadcom CEO陈福阳多次上调了半导体收入,并将今年目标设定在120亿美金。

基于此,GoogleTPU带来的收入预计在60亿-90亿美元之间,具体还得取决于计算设备和网络设备的配比。

Omdia首席分析师Alexander Harrowell指出,“尽管计算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具体比例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即使按照较低的60亿美元估计,TPU出货量的增长速度也足以首次从英伟达手中抢占市场份额”。

他继续道,“Google云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持续增长,盈利也在不断提升”。

这背后,很可能就是TPU加速实例和基于TPU的 AI产品在发挥作用。

除了Google,Broadcom还在为Meta、字节这三个主要客户开发定制AI芯片(ASIC)。并且,它还与与另外两个客户合作开发下一代AIXPU。

从这点可以看出,许多云服务提供商青睐ASIC,而非英伟达GPU,主要是因为前者在成本效益上更具优势,能够以更高性价比优化内部工作负载。

摩根士丹利估计,在云服务提供商推动下,定制AI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200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3000亿美元,增速将超过GPU市场。

TPU、定制芯片的崛起,让激烈的AI芯片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

自 新智元

]]>
Counterpoint: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导体行业收入增长17%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2541.html Tue, 17 Dec 2024 18:00:32 +0000 //www.otias-ub.com/?p=1732541 全球半导体行业2024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7%,达到1582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对人工智能(AI)技术的需求和内存行业的复苏。英伟达和AMD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赢家,它们的人工智能相关业务部门增长显著。

Counterpoint的半导体收入跟踪显示,大多数公司在2024年第三季度都取得了强劲的季度业绩。汽车行业继续面临挑战,由于持续的去库存过程,观察中的公司报告的同比收入有所下降。此外,排名前22位的全球半导体供应商占73.1%的市场份额,与去年同期持平。这些数据反映了半导体公司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中的整体弹性和适应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在半导体收入排行榜上重新夺回了领导者的位置,同比增长18%。SK海力士和美光的营收同比分别增长了94%和93%。三星的存储芯片部门受益于人工智能和传统服务器的强劲需求。

英伟达2024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长94%,帮助该品牌获得了第七名的位置。展望未来,预计英伟达将继续在人工智能领域表现出色,因为其Blackwell生产出货量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预计将增加到2026财年。

英特尔由于重大的重组费用和重大的成本削减计划,其2024年第三季度的收益同比下降了6%。此外,该公司还面临大量减值费用,主要与英特尔7制程节点制造资产的加速折旧和Mobileye部门的商誉减值有关,这严重损害了其利润率。

汽车行业一直在努力应对重大挑战,由于持续的去库存过程和销售疲软,这些挑战导致了广泛的收入下降。

展望未来,包括服务器、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预计仍将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存储行业有望从与人工智能进步相关的存储解决方案需求的增长中受益。由于现有的库存调整和市场挑战,汽车行业的复苏可能仍然缓慢。

]]>
TrendForce:2024年Q3台积电晶圆代工市占率64.9% 三星首跌破10%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2578.html Tue, 17 Dec 2024 12:24:10 +0000 //www.otias-ub.com/?p=1732578

市场调研机构TrendForce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台积电以市占率64.9%持续龙头位置,并持续拉大与第二名三星9.3%差距。 三星是TrendForce研究市场数据以来,首次跌破10%。 第三名中芯国际第三季季增0.3%,达6%市占率,逐渐逼近三星。

中国晶圆代工于成熟制程市场急起直追,尤其中国传统半导体厂商需求大幅增加,以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为首的中国晶圆代工企业低价竞争,对三星晶圆代工中国业务构成威胁。

据了解,三星为了稳住市占率,已开始强调成熟制程的重要性,不再与台积电竞争先进制程。

此外,联电排名第四,份额5.2%;格芯以4.8%的份额位列第五。

华虹集团、高塔半导体、世界先进、力积电、合肥晶合上榜前十。

以下为具体排名:

自 快科技

]]>
2024年Q4博通人工智能业务收入同比增150%达37亿美元 市值首破1万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2451.html Mon, 16 Dec 2024 11:51:29 +0000 //www.otias-ub.com/?p=1732451 近日消息,2018年时,博通曾试图以1200亿美元收购竞争对手高通,但却未能如愿。高通拒绝了这一收购提议,而特朗普政府同时也宣布该交易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同年3月,博通撤回了收购要约,并发表声明称:“高通无疑是一个非常罕见且绝佳的收购机会。”然而,事实证明,即使没有高通,博通也能稳步前行。

上周五,博通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单日涨幅高达24%,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这家芯片制造商因此成为科技行业“万亿美元俱乐部”的第八位成员。自放弃收购高通以来,博通股价已上涨逾760%,远超同期高通165%的涨幅,以及标准普尔500指数119%的增长。

在最初宣布收购高通计划时,博通的官方总部位于新加坡,这加剧了特朗普政府的担忧。尽管博通随后申请在美国重新注册,但特朗普政府仍然阻止了这笔交易。然而,博通首席执行官陈福阳(Hock Tan)并未因此止步,而是继续寻求大规模收购的机会。

此后,博通完成了三笔金额超过100亿美元的重大交易,并逐步扩展业务领域,远远超出了其核心半导体市场。2018年7月,博通斥资190亿美元收购了传统 软件供应商CA Technologies;2019年8月,又以107亿美元收购了安全软件公司赛门铁克。

2022年,陈福阳进行了他迄今最大的一次押注,宣布以610亿美元收购VMware,正式进军服务器虚拟化市场。这笔交易历时18个月才最终完成,成为科技史上规模第三大的交易,仅次于微软以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以及戴尔以670亿美元并购EMC。

在9月份的一次访谈中,陈福阳表示:“博通最初是一家纯粹的半导体公司,但过去六年,我们逐步进军基础设施软件领域,且进展顺利。”他补充道,最近对VMware的收购是为了在芯片和面向企业的基础设施软件之间建立更加均衡的业务组合。

上周四,博通发布最新季度财报显示,尽管营收略低于市场预期,但利润表现超出预期。尤其是其 人工智能业务推动了整体增长,达到通常仅见于小型公司的高速水平。

截至2024年11月3日的第四财季,博通人工智能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0%,达到37亿美元。其中部分增长来自以太网网络组件,这些组件用于高效连接数千块人工智能芯片。这一表现带动了公司整体收入同比增长51%,达到140.5亿美元。

同时,博通的基础设施软件部门在第四财季实现58.2亿美元收入,与去年同期的19.7亿美元相比,几乎翻了三倍。这一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VMware的并表贡献。

尽管在人工智能热潮中,博通未能完全追上英伟达的步伐,但其增长依然强劲。英伟达的GPU被广泛用于训练和运行顶尖人工智能模型,今年市值激增170%,达到3.3万亿美元,仅次于 苹果和微软。相比之下,博通今年市值翻了一番。

博通的增长势头也超过了AMD,后者今年股价下跌14%,市值停留在2060亿美元。

博通将其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加速器命名为XPU,与英伟达销售的GPU有所不同。据博通表示,XPU的出货量已翻倍,主要供应给“三大超大规模客户”。虽然博通未透露具体客户名称,但分析人士推测,这三家公司可能是Meta、Alphabet以及字节跳动。

在上周博通财报发布后,美国Cantor金融服务公司的分析师指出:“无论是GPU还是XPU,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前景都非常广阔。”Cantor建议投资者买入博通股票,并将未来12个月目标股价从225美元上调至250美元。上周五,博通股票收盘价达224.80美元。

博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15年。这家公司由2005年从安捷伦科技公司中剥离出来的安华高(Avago)与1991年在南加州创立的博通(Broadcom)合并而成。尽管安华高是此次合并中的收购方,合并后的公司依然沿用了“博通”这一名称。陈福阳在2006年被任命为安华高的首席执行官,合并后也成为了博通的掌舵人。

在合并之初,博通在2016财年的收入达到132亿美元,其中最大的业务板块是机顶盒和宽带接入所需的半导体产品。到2018年,博通的市值已攀升至1000亿美元,此时有线基础设施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然而,博通并未止步于此。2019年底,该公司调整了财务报告重点,将业务重心聚焦于半导体解决方案和基础设施 软件两大领域。到2020年,半导体解决方案已占据博通总收入的约73%。

得益于VMware的加入,博通的基础设施软件业务快速增长,其营收占比从去年第四财季的21%提升至今年的41%。即使不考虑VMware的贡献,该业务也实现了90%的同比增长。

展望未来,博通预计本季度基础设施软件收入将同比增长41%,达到65亿美元;半导体收入预计增长10%,达到81亿美元; 人工智能业务收入预计同比增长65%,达到38亿美元。

陈福阳在9月份表示,随着大型科技公司不断创建和部署大语言模型,其计算需求持续增长,为博通开辟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他解释说:“每一代大语言模型的计算需求每年都在以2到3倍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一个越来越大的计算市场,而这些机会主要将由我们的XPU抓住。

根据科技研究公司Futuriom的数据,Alphabet、亚马逊、Meta和微软在最近一个季度的资本支出总额高达589亿美元,同比增长63%,约占其总收入的18%。

Piper Sandler的分析师哈什·库马尔(Harsh Kumar)表示,博通的独特竞争优势在于它为全球顶尖科技公司制造高昂的定制化人工智能芯片。这些芯片能将运行速度提升20%至30%,同时降低25%的功耗。

库马尔补充道:“只有像谷歌、Meta、微软或甲骨文这样的大型公司才能使用这些芯片,因为它们并非为普通用户设计。”

]]>
SEMI:预计2026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1390亿美元 中国大陆居首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2275.html Sun, 15 Dec 2024 12:58:52 +0000 //www.otias-ub.com/?p=1732275 近日,代表全球电子产品设计和制造供应链的行业协会组织,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发布了新的报告,预计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到1130亿美元,将创下新的行业纪录,同比增长6.5%。半导体制造设备在前端和后端市场的推动下,预计2025年和2026年的销售额还会继续提高,进一步飙升至1210亿美元和1390亿美元的新纪录。
SEMI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jit Manocha表示,半导体制造投资连续三年预计增长,反映了半导体行业在支撑全球经济和推进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2024 年半导体设备销售的前景已经变得光明,尤其是在中国和人工智能(AI)相关行业的投资高于预期的情况下。结合到2026年的预测,突出了各个细分市场、应用和地区的强劲增长动力。

在去年创纪录的960亿美元销售额之后,晶圆厂设备部分,包括晶圆加工、晶圆制造设施和掩膜/划片设备,预计2024年将增长5.4%至1010亿美元,比起SEMI之前预测的980亿美元要更高。SEMI称,人工智能计算推动了对DRAM和HBM持续且强劲的设备投资。展望未来晶圆厂设备部分的销售额将继续增长,2025年的涨幅为6.8%,2026年将继续增长14%,达到1230亿美元。

预计2024年晶圆代工和逻辑部门的设备销售额占晶圆厂设备总收入将持平,为586亿美元,到2025年将恢复增长,预计增长2.8%,2026年增长15%至693亿美元;预计DRAM设备销售额将大幅增长,2024年增长35.3%至188亿美元,2025年和2026年将分别增长10.4%和6.2%;预计2024年NAND设备销售将相对疲软,增长0.7%至93亿美元,2025年增长47.8%至137亿美元,2026年增长9.7%至151亿美元。

如果按地区来划分,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仍然是半导体设备支出最高的三个地区,其中中国大陆2024年的销售额预计达到创纪录的490亿美元,巩固其对其他地区的领先地位。大多数地区的半导体设备支出预计在2024年会出现下降,然后在2025年反弹。经过三年的大规模投资之后,预计中国大陆2025年会出现收缩。预计2026年,所有跟踪的地区都将有所增长。

自  超能网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2024年中国设计企业在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的产品占比高达68.5%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1714.html Wed, 11 Dec 2024 14:39:28 +0000 //www.otias-ub.com/?p=1731714 据国内媒体报道,上海集成电路2024年度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三十届集成电路设计业展览会近日举办。会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教授在题为《中国芯片设计业要自强不息》的报告中指出,尽管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整体企业数量在2024年增加至3626家,较2023年增长了175家,但行业的整体集中度并未显著提升

进入前十大设计企业的门槛从去年的65亿元回升至70亿元,但十大企业的销售总额却呈现下降趋势,从1829.16亿元降至1762.04亿元,下降幅度为3.7%。

这一现象表明,尽管行业整体增长,但龙头企业的增速相对乏力,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大,特别是面对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崛起。

魏少军强调,尽管进入销售过亿企业的数量达到了731家,比2023年增加了106家,但这些企业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大企业,反映出中国芯片设计市场的分化趋势。

他指出,中国芯片设计行业仍然面临着产品集中在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的局面。2024年,中国设计企业在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的产品占比高达68.5%,但计算机芯片的比例仍然偏低,仅为11%。

该数据表明,中国芯片设计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依然偏向中低端,尚未在高端技术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尽管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在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在计算机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等高技术领域,仍然面临技术壁垒。

未来,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争取在更高附加值的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自 快科技

]]>
2024年11月台积电销售额增长34%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1669.html Tue, 10 Dec 2024 14:08:12 +0000 //www.otias-ub.com/?p=1731669 根据彭博社报道,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TSMC)在11月份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4%,显示出由于人工智能(AI)需求的持续,该公司的业绩表现出色。尽管市场上有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将放缓的担忧,台积电的销售额依强劲。

据统计,台积电在11月的销售额达到新台币2761亿元(约合85亿美元)。在10月和11月的合销售中,台积电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1.4%。师们预计,台积电在当前季度的销售额将增长36.3%。与此同时,台积电的股价在今年迄今为止上涨了约80%。

作为苹果公司和英伟达公司的主要芯片供应商,台积电被视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的风向标。自2022年末 ChatGPT 推出以来,台积电及其他 AI 硬件供应商都受到大型科技公司(如微软和亚马逊)在服务器和数据中心上的大规模支出推动。

然而,投资者对这些支出的回报感到担忧,因为目前市场上还缺乏杀手级 AI 应用尽管如此,台积电的竞争对手三星电子和英特尔在争取客户方面面临挑战,分析师查尔斯・舜(Charles Shum)认为,台积电未来可能会拥有更强的定价能力。随着 AI 领域的不断发展,台积电似乎正在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尽管整体市场前景仍存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台积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和良好的财务表现,尤其是在持续 AI 需求推动下。未来,台积电如何应对市场挑战,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自  AIbase基地

]]>
Counterpoint:2024年Q3 联华电子收入增长9%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6381.html Sun, 08 Dec 2024 18:00:28 +0000 //www.otias-ub.com/?p=1726381 尽管面临价格竞争和成熟节点供过于求的利润率压力,但联华电子在2024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增长稳定,这得益于对其22/28nm成熟节点的强劲需求。虽然大多数行业的库存已恢复到较健康的水平,但需求复苏仍然缓慢,尤其是在汽车和工业领域。为了解决市场供过于求的问题,联华电子计划在2025年初进行一次价格下调,这可能会给利润率带来进一步的压力。

联华电子与英特尔在12纳米技术方面的合作继续取得进展,预计将于2027年开始生产,为未来的竞争力奠定基础。

22/28nm的强劲需求推动营收增长

成熟的22/28nm节点需求持续强劲,这对本季度的收入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虽然已经看到大多数应用的库存正常化,但还没有看到需求的相应回升。客户继续保持谨慎,预计这种谨慎的情绪可能会持续到2025年上半年,特别是对于成熟的12英寸和8英寸工艺。

对联华电子22/28nm工艺的需求主要是由该公司在专业高压(HV)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推动的。28nm节点已成为移动设备中AMOLED DDIC和高端CMOS图像传感器(CIS)等应用的关键推动者。此外,联华电子通过其增强的超高压平台技术扩展到22nm,符合客户对高端移动设备更高功率效率和先进视觉性能的需求。

AMOLED DDIC和高端CIS继续从旧的40/45纳米节点迁移到22/28纳米,推动了22/28纳米节点的结构性增长,这两种应用在22/28纳米的渗透率也有望增加。这一趋势反映了显示和成像应用行业向提高性能和效率的转变。

然而,尽管库存正常化,但需求缺乏复苏令人担忧。因此,预计广泛需求复苏将被推迟到2025年。客户谨慎的库存管理和产能扩张表明,联华电子的利用率可能在未来两到三个季度保持在65%-70%。如果需求情绪没有显著改善,预计订单不会有显著增长。

在成熟节点供过于求之际,计划进行价格调整

联华电子决定实施降价,反映了成熟节点,特别是8英寸节点的竞争和价格压力日益加剧。整个行业的产能扩张,以及汽车和工业应用等关键行业的复苏慢于预期,推动了供应过剩。

随着像台积电这样的主要竞争对手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价格,联华电子有必要遵循这种方法来保持市场份额。这一调整也表明,整个行业正在经历一个延长的周期,供过于求的局面可能会持续到2025年。

与英特尔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与英特尔的合作对联华电子来说意义重大,可能会打开新的市场,增强公司的竞争力。成功完成这一合作将提升联华电子的行业地位,并吸引更多寻求可靠FinFET技术的客户。与英特尔的合作对联华电子的长期战略也是一个积极的发展。然而,这种合作的好处可能在几年内都无法实现。

Q3 2024结果总结

由于22/28nm制程的强劲需求,营收环比增长9.1%,同比增长8.0%,达到19.1亿美元。

毛利率环比下降1.4%,降至33.8%,低于预期,原因是折旧费用增加。

2024年第三季度,利用率(UTR)提高至71%,超过预期,但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将降至67%-69%。

税后每股收益为0.036美元,略高于市场预期的0.035美元。

展望与指引

2024年第四季度预测

  • 收入预计将保持环比持平,晶圆出货量稳定,以美元计算的平均售价预计将保持平稳。
  • 毛利率预计将下降至30%左右,原因是UTR下降、新台币升值和折旧费用增加。
  • 利用率(UTR)预计在60%以上。
  • 2024年的资本支出从33亿美元下调至30亿美元,其中95%分配给12英寸晶圆,5%分配给8英寸晶圆。

2025年预测

  • 增长动力:对22/28nm工艺作为主要增长引擎的持续信心,随着DDIC和CIS产品迁移到22nm,导致强劲的晶圆带需求。
  • 价格调整影响:2025年初的一次性价格下调可能会对利润率造成压力,但其目的是支持客户并增强竞争力。
  • 折旧费用:由于产能扩张,预计将同比增长20%以上,影响未来几个季度的盈利能力。
  • 税后每股收益:预计2025年为0.126美元(最初估计为0.138美元),表明由于利润率压力,利润表现持平。
]]>
AMD CEO苏姿丰:预计2028年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1371.html Sun, 08 Dec 2024 12:44:06 +0000 //www.otias-ub.com/?p=1731371

AMD CEO苏姿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计AI芯片市场将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长。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届时AI芯片的市场规模将相当于当前整个半导体产业的规模

苏姿丰强调,AI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她职业生涯中见过的最快技术变革之一,过去18个月取得的进展甚至超过了过去十多年的总和。

苏姿丰认为,AI将是无处不在的技术,将在所有应用、所有产品、所有场所中发挥作用,这将需要强大的运算能力。

谈到英伟达时,苏姿丰表示钦佩黄仁勋很杰出,两人虽是远亲,但直到各自成为科技公司高层后,才在产业活动首次碰面。

苏姿丰还提到,尽管AMD在资源上可能不及一些大企业,但在特定技术能力和产业影响力方面,AMD将与量级更高的对手竞争。

自 快科技

]]>
WSTS: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6270亿美元 同比增长19%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1375.html Sun, 08 Dec 2024 12:43:30 +0000 //www.otias-ub.com/?p=1731375

2024年是全球芯片行业的强劲反弹之年。WSTS 在更新的秋季预测中上调了 2024 年的预测,预计半导体市场将同比大幅增长 19.0%。 2024 年的全球市场价值预计将达到 6270 亿美元,反映出 2024 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的表现有所改善,尤其是在计算领域。

2024 年的增长将主要由两个集成电路细分市场推动: 存储器预计将增长 81.0%,逻辑器件预计将增长 16.9%。

就地区而言,美洲和亚太地区将引领经济复苏,预计增长率分别为 38.9% 和 17.5%。

2025 年: 势头将持续

展望未来,WSTS 预测 2025 年半导体市场将实现广泛增长,增幅为 11.2%,全球市场估值估计将达到 6970 亿美元。 这一增长将主要由逻辑和存储器部门驱动,预计这两个部门的总价值将超过 4000 亿美元。 其中,逻辑器件和存储器的同比增长率分别超过 17% 和 13%。 其他半导体类别预计将以较为温和的个位数速度增长,预示着该行业的整体稳步扩张。

2025 年,所有地区都将继续扩张。 美洲和亚太地区预计将保持两位数的同比增长。

自 中文业界资讯站

]]>
TrendForce:2024年Q3全球前十晶圆代工厂营收349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1150.html Thu, 05 Dec 2024 12:20:09 +0000 //www.otias-ub.com/?p=1731150 近日消息,根据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的最新报告,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的总营收环比增长9.1%,达到34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36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新智能手机和PC/笔记本电脑的发布带动供应链备货,以及人工智能服务器相关高性能计算(HPC)需求的持续强劲。

报告指出,第三季度的增长部分归功于高价3nm工艺的大幅贡献,展望第四季度,TrendForce预估先进制程将继续带动十大晶圆代工厂的营收。

AI与旗舰智能手机/PC主芯片预计将维持5nm/4nm与3nm制程需求至年底,而CoWoS先进封装则持续面临供货短缺问题。

在营收排名方面,台积电以近65%的份额保持领先地位,其营收环比增长13%,达到235.3亿美元。

三星保持第二大晶圆代工厂地位,但由于先进工艺客户的产品接近生命周期末期,营收环比下降12.4%,市场份额降至9.3%。

中芯国际稳居第三,营收环比增长14.2%,达到22亿美元;联电和格罗方德(GF)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营收环比分别增长6.7%和6.6%。

华虹集团、Tower、世界先进(VIS)和力积电(PSMC)等二线晶圆代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也有所提升,主要受益于消费备货带动的周边元件急单。

自 快科技

]]>
2024年Q3全球十大半导体厂商在7至9月净利润合计达到304亿美元 同比大幅增长38%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0169.html Sun, 01 Dec 2024 12:39:45 +0000 //www.otias-ub.com/?p=1730169 据媒体报道,在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十大半导体厂商在7月至9月(部分为6月至8月或8月至10月)的净利润合计达到304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8%,创下了近三年以来的新高。总体来看,在这份榜单中,七家厂商的盈利状况得到了改善,英特尔、德州仪器和意法半导体的盈利则出现了下滑。

NVIDIA作为AI芯片的领头羊,其三季度净利润高达193亿美元,占到了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厂商整体盈利的63%,若排除NVIDIA,其他九大半导体厂商的净利润实际上萎缩了13%。

排名第二的AMD三季度净利润为7亿美元,同比增长2.6倍;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1%,达到1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存储芯片大厂SK海力士得益于AI应用HBM需求旺盛,三季度净利润达到42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则是亏损;三星电子也因存储市场的回暖,三季度净利润为72亿美元,同比暴涨72%。

报道指出,由于AI需求的持续强劲,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半导体企业的业绩将继续扩张,全球十大半导体厂商的合计净利润预计将同比涨约6成。

自 快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