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hu, 03 Apr 2025 15:07:5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特斯拉:2025年Q1特斯拉中国销量13.72万台 创三年来新高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8828.html Thu, 03 Apr 2025 15:07:54 +0000 //www.otias-ub.com/?p=1748828 特斯拉日前公布了一季度交付情况。特斯拉官网显示,特斯拉全球一季度交付量336681辆,比上年同期下降13%,市场预估390343辆。但在中国市场,特斯拉的季度销量却创下了新高。最新统计数据,特斯拉中国3月24日-3月31日单周销量达到2.1万台,这也是特斯拉连续第五周刷新2025年单周销量最高纪录。

这意味着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的国内销量达到了13.72万台,成为2022年以来销量最高的第一季度。

而在去年至今,国产新势力相继发布了多款SUV 车型,但这些车型都没有撼动特斯拉Model Y的市场份额。2024年,特斯拉Model Y在中国市场售出480,309辆,同比增长5.24%,蝉联中国高端纯电SUV销冠。

此外,特斯拉中国近日推出全新的限时购车政策:4月30日前,焕新Model Y全系限时3年0息和5年超低息购车金融政策。Model 3后轮驱动版/长续航全轮驱动版限时5年0息政策。超长免息金融政策,也会带动特斯拉的销量进一步增长。

自 快科技
]]>
特斯拉:2025年Q1特斯拉汽车交付量为33.6万辆 较去年同期下降13%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8831.html Thu, 03 Apr 2025 15:06:28 +0000 //www.otias-ub.com/?p=1748831 特斯拉报告称,第一季度汽 车交付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在这份交付量和产量报告发布的两天前,特斯拉的股票刚刚结束了自 2022 年以来最糟糕的一个季度。在本季度,由于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的政治闹剧以及他在特朗普政府中的工作,特斯拉面临了一波又一波的抗议、抵制和犯罪行为。

 

2025 年 3 月 20 日,新泽西州帕拉默斯的一家特斯拉门店的全景

特斯拉报告称,2025 年第一季度汽车交付量为 33.6 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 13%。就在这份报告发布的两天前,这家电动汽车公司的股票刚刚结束了自 2022 年以来最糟糕的一个季度。

消息公布后,特斯拉股价暴跌 4%。

以下是关键数据:

2025 年第一季度总交付量:336681 辆

2025 年第一季度总产量:362615 辆

据 StreetAccount 称,投资者原本预计特斯拉的交付量在 36 万至 37 万辆之间。特斯拉的投资者关系团队向部分分析师发送了公司编制的共识数据,并表示平均估计约为 377,590 辆。预测市场公司 Kalshi 周二发布的特斯拉交付量预测为 35.2 万辆。

2024 年第一季度,特斯拉报告的交付量为 386,810 辆,产量为 433371 辆。

韦德布什证券分析师丹・艾夫斯在社交媒体平台 X 上的一篇帖子中称,这份报告对这家电动汽车公司来说是一个 “关键时刻”。

他写道:“我们知道特斯拉第一季度的交付量会很疲软,但这些数字太糟糕了。我们不会粉饰这些数字…… 从任何指标来看,它们都是一场灾难。有产品更新问题,但品牌危机是关键。”

交付量是特斯拉报告的最接近汽 车销量的指标,但在公司与股东的沟通中并没有明确定义。

特斯拉没有按车型或地区细分销售和生产数据。然而,该公司表示,在截至 3 月 31 日的三个月里,其最受欢迎的 Model 3 和 Model Y 汽车生产了 345,454 辆,交付了 323,800 辆。

该公司报告称,其包括棱角分明的赛博卡车在内的其他车型交付量为 12881 辆。

在本季度,特斯拉的一些工厂进行了计划中的部分停产,以便公司升级生产线,开始生产其受欢迎的 Model Y SUV 的重新设计版本。

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最近在与特斯拉员工的全体会议上表示,他预计 Model Y 今年将再次成为 “全球最畅销的汽车”。

但特斯拉不得不应对电动汽车的激烈竞争和声誉受损的问题。在第一季度,由于马斯克的政治言论以及他作为唐纳德・特朗普第二届政府成员的工作,该公司遭到了一波又一波针对特斯拉车辆和设施的抗议、抵制以及一些犯罪活动。

在花费 2.9 亿美元帮助唐纳德・特朗普总统重返白宫后,马斯克领导着政府效率部(DOGE),在那里他正在削减成本、取消法规并裁掉数万个联邦政府职位。

马斯克,这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涉足了欧洲政治,在 2 月份的德国选举中支持反移民的德国选择党(AfD)。特斯拉在欧洲大陆的业务举步维艰。

根据 EU – EVs.com跟踪的数据,在 15 个欧洲国家中,特斯拉的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 17.9% 下降到了第一季度的 9.3%。在德国,特斯拉在纯电动汽 车市场的份额从大约 16% 暴跌至 4%。

根据中国乘用车协会周三发布的数据,特斯拉 3 月份在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销量为 78,828 辆,同比下降 11.5%。该公司在该地区面临着来自比亚迪等电动汽车制造商日益激烈的竞争。

特斯拉股价在第一季度下跌了 36%,这是自 2022 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大跌幅,也是该公司上市 15 年来第三大跌幅。此次股价下跌使特斯拉市值蒸发了 4600 亿美元。

自 环球市场播报
]]>
比亚迪财报:2024年营业收入7771.02亿元 同比增长29.02%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8843.html Thu, 03 Apr 2025 15:02:22 +0000 //www.otias-ub.com/?p=1748843 2025年只过了3个月,比亚迪的营收能力再次震慑车圈。

近日,比亚迪发布2024年财务报告。财报显示,2024年比亚迪营业收入7771.02亿元,同比增长29.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00%。若以美元计,比亚迪去年销售额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为历史首次超过特斯拉(2024年营收为977亿美元)。

在比亚迪的业务构成中,汽车板块依旧是基本盘,为整体营收贡献79.45%的收入,比2023年大幅增长27.70%,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覆盖余下的 20.54%。

营收增长背后离不开高销量作为支撑,2024年比亚迪全年销量创新高,以427.21万辆超额完成年度销量目标,同比增长41.26%,并在2024年11月达成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较为值得注意的是,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汽车毛利率达到21.02%,同比增长0.6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高于理想(19.8%)、小米(18.5%)和特斯拉(17.9%)等一众竞争对手。

纵向来看,2024 年比亚迪的单车净利润也较2023年的8000元提升至8500元。作为掀翻价格牌桌第一人,但汽车业务毛利率依然未受到影响,反而实现意外的增长。这其中比亚迪独一份的超垂直供应链和自研能力,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毛利率的超预期增长,可以追溯到2024年的那场供应链改革,是比亚迪为自己预埋了一个加速器。

01变革的2024

比亚迪在2024年中对供应链进行了大规模的深度清理,这一调整取消了原来的代理商,比亚迪采购部门将与供应商直接对接,节省了中间商的支出,这对比亚迪来说,能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供应零部件,实现最终的成本下降,而对供应商来说,则有更多的利润空间。

据接近比亚迪的人士李鑫介绍,原先比亚迪的供应链设有供应代理商,即在供应商环节外,还多衍生了一个环节,扮演着中间商角色,比亚迪-代理商-供应商,“中间商赚差价”不成文的规则自然也在这一环节中适用。”原先代理商花费30元从供应商那购置一零部件,而后以80元的价格报给比亚迪“。

其补充到,”现在供应商和比亚迪直接合作以后,供应商卖给比亚迪50元,比亚迪的成本降下来了,供应商的利润升上去了“。

对此也有一家与比亚迪合作的上市供应商给出回应,“我做的所有客户里面,目前比亚迪的利润是最高的”,取消代理商的变革效果已经最快的体现在这家供应商身上。

不过据多位供应商反馈,这样的传导效益目前更多还只是传导在规模较大的供应商层面。一比亚迪供应商张涛告诉雷峰网,比亚迪目前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之前没有那么严格,特别是2024年下半年开始要求全面提高了,一些零部件的表面处理和延误实验对标豪车标准,但价格不能涨。对此,部分供应商为保留订单,只能在”底价“方面做出让步,先拿到订单,再想办法去掉冗余的成本空间。

一接近比亚迪人士何斌给出相应解释,“比亚迪的体量很大,自然也需要匹配资金成本、生产成本都足够强的供应链,没有规模的小供应商,缩减冗余成本的空间也相对较少,有规模效应的供应商更适合做比亚迪这种量大的生意”。

李鑫表示,此次变革除去掉冗余环节降本增效外,比亚迪对供应链的管理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24年年底,供应链变革后一个新的品类要进入比亚迪体系内至少要27人个人签字,采购内部执行了更为严格的审批制度。清理掉多余环节后,比亚迪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也变得更严格,更科学和透明了”。

作为供应商,张涛也提到,”比亚迪出了很多政策来杜绝腐败,现在我们和比亚迪采购的联系都是通过邮箱进行,在进入体系之前,供应商不会知道审核官是谁,谁负责整合,改善了此前”先见面、先沟通“带来的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

“更有供应商表示,“现在供应商去见比亚迪采购,都要到指定的地方见,并且层层审批,供应商不能与内部私自拉群,一经发现立即拉入黑名单,做比亚迪的供应商像搞特务一样。”

李鑫向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透露,目前比亚迪引入一个新工程(新供应商),第一步先是双方交流,确认是否符合需求及有合作意愿,而后才是上会,也就是上述供应商口中的层层审批,实行采购处、中央品质处,还有中央审查处等多部门一人一票否决制,审查供应商的行业排名、注册资金、公司社保人数、是否有纠纷、质量事故、合作大牌、有无被拉黑、欠薪等维度,要求供应商在业务能力和自身资质上都要有过硬的本事,这种形式的评估类似华为的陪审团制度。

基于种种改变,李鑫认为,“比亚迪现在就是想学丰田,善待供应商,供应链变革的基调是,把供应商数量不断的缩减,给主流的原厂供应商更大的份额,更好的价格,跟供应商一起在处处需要贴身肉搏的2025年生存。”

一接近比亚迪人士认为“车企之间的竞争其本质上就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后勤之间的竞争,而比亚迪在2024年就已对供应链进行整改,决战2025的野心早有痕迹。”

除了在成本上的”分毫必争”和管理上的“透明有序”,在人员的管理优化上比亚迪也有了更年轻的转变姿态。据知情人透露,在对采购侧进行环节精简及人员大换血后,比亚迪把一些一线的研发工程师直接提拔为采购主管,“比亚迪内部的采购很多都是研发过来的,懂技术同时又懂供应链”。

一比亚迪员工冯涛也曾在2024年时告诉雷峰网,比亚迪有个科室,聘选了去年(2023年)的优秀应届生当科长,内部确实在落实干部年轻化,而原先的很多老员工,转岗当技术专家。据财报数据显示,在研发人员的年龄构成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员工已占到68.55%的比例。

李鑫认为,新生代管理者由于初入职场,获得更多机会和更可观的薪资后,对企业的文化认同和事业责任感也会有明显提升,年轻的组织也意味着新鲜血液,对组织的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都有益处。

这场包含成本、管理、人员等多方面的改革,彻底而果断,效果也在2024年报中听到了回响,2024年全年毛利率为21.02%,较上一年的2023年提升了0.63个百分点。

02进化的2025

毛利率的不断走高,在比亚迪内部也逐渐形成了蝴蝶效应。

供应链后端降本增效后,为前端带来了充足的利润,目前,比亚迪的现金储备已经高达1549.37 亿。足够充足的现金储备,也让比亚迪拥有更多“投入”能力,带来更大的效益反哺。

2024年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就是比亚迪all in 智驾,天神之眼的快速问世上车,很大程度得益于内部对智驾的高投入和高重视。

资金投入上,2024年比亚迪依旧保持高强度研发,研发投入约为542亿元,同比上升 35.68%,从目前已公布年报的主流车企来看,特斯拉研发投入219亿元、吉利汽车158.9亿元、蔚来130.4亿元、理想110.7亿元、小鹏64.6亿元,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均超过上述多家车企。

研发人员规模也继续扩大,从2023年底的超10万人增加至2024年底的12万余人,同比增长18.2%。

有业内人士认为,比亚迪2024年的销量,很大一部分来自”电比油低“的拍板时刻,在价格战中,比亚迪的车海战术、供应链优势带来了足够强劲的势能,但当提起智驾,大家第一反应还是新势力们,鲜有提起研发投入最多的比亚迪。

比亚迪内部的全民智驾项目(天神之眼)于2024年9月立项,确立“智驾技术人人可享”理念后,比亚迪的智驾布局来到了快车道。

一内部员工张凯告诉雷峰网,“去年做智驾的时候,内部非常重视,规划的节奏也很紧密,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各放了半天假,余下时间大家都在加班,为的就是能在年后尽快产出,负责智驾的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也陪着员工加班,现场发红包,甚至端茶倒水,团队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

“项目开始后,整个节奏非常快,很多时候半夜12点了,大家还在群里商讨改进方案或者在检测场地做测试,都在连轴转,都想尽快做好”。一内部工程师在“天神之眼”发布会现场向雷峰网感叹。

经过2024年下半年紧锣密鼓的筹备,天神之眼在年后的2月10日如期发布,并获得市场高度关注,2月14日,比亚迪(002594.SZ)股价盘中涨超4%,再次站上历史新高,市值突破万亿大关。

此外,在开年仅三个月的时间里,比亚迪已经举办“天神之眼”“灵鸢车载无人机”“超级e平台和兆瓦闪充”等多项技术发布会,首尾两场发布会的时间仅相差36天。

从多项技术牌的紧密发牌节奏来看,比亚迪有意跳出去年的「价格战」思维,希望依靠技术鱼池里的新技术建造更高的护城河,重构汽车竞争规则,通过打造“智驾平权”、“充电像加油一样快”等多个领先技术标签,来扩大品牌竞争力优势,最为轰动的「智驾平权」也被行业认为是「将短板扭转为长板」的操作。

早在2023 年上半年,比亚迪的一场内部会议上,董事长王传福就已经确定,智能驾驶升级成比亚迪的核心战略之一。

只是从外界的感知中,比亚迪前两年的进度不算理想,以腾势为例,2024年推出了全新设计的轿车产品「Z9」,配以「易三方」底盘、「天神之眼」智驾能力等,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理解,其实比亚迪的智驾就已经落地在腾势品牌的部分车型上。

早期的天神之眼没有成为腾势的标签获得市场关注,一部分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腾势系列的销量问题,受限于腾势的定位与比亚迪的主要用户群有一定偏差,以及新技术的信任赤字,一些新技术没能引来用户买单,与价格区间较近的高端化品牌(鸿蒙智行2024年交付44.5万辆、理想交付50万辆)相比有明显不足。

去年的财报数据也带来一些佐证,2024 年比亚迪全球共售出 427 万辆新车,其中聚焦大众市场的王朝网和海洋网依旧为主力,2024年王朝网销量为209万辆,同比增长40.7%,海洋网销量为194万辆,同比增长40.8%。

纳入“中高端”的品牌中,腾势共售 12.6 万辆新车、仰望售出7454 辆、方程豹 销5.6 万辆,三大品牌合共 19 万辆,中高端品牌的销量仅占到比亚迪总销量的4.4%左右。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比亚迪中高端化的发展显然有些失衡。价格战以及主流产品带来的品牌固化等副作用也反射到了比亚迪的高端化产品销量、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经过2024年的铺垫后,2025年比亚迪的路径指向智驾平权与高端化。

杨冬生曾在媒体采访中提到,“我们在高端品牌上做了很多努力,不断丰富国产豪华新能源车型矩阵,而高端车向上冲击的时候,智驾是必须要有的。”

据晚点Auto消息显示,主攻主流价位的王朝、海洋 2024 年占总销量的 94.7%,而比亚迪内部预计这两个品牌2025 年在整体的销量占比降为 80% 左右。这也意味着,比亚迪的中高端品牌仰望、腾势和方程豹要承担更高的销量增幅和比例。

此外,出海部分也将是2025年比亚迪的增长引擎,比亚迪在财报中披露,比亚迪2024年累计出口43.3万辆,同比增长71.8%。2025 年,比亚迪将出海销量定在 80 万辆,增速高达91.8%,要比2024年多卖一倍 。

比亚迪在财报中表示,“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球 6 大洲、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比亚迪两艘汽车运输滚装船,“EXPLORER NO.1”、“BYD CHANGZHOU”分别于1月和11月顺利启航,为其提供了更强的出海运输能力。,去年6月,比亚迪乌兹别克斯坦工厂首批量产新能源车型正式下线;7月,泰国工厂正式竣工投产,相对顺利的海外本地化建设下,2024年的出口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19%提升至28%,海外市场成为比亚迪的第二增长曲线。

据媒体报道,王传福在财报披露第二天的投资者沟通会上表示,2025年包括印尼、匈牙利等海外工厂将陆续竣工投产,将推动海外市场的销量增量,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小的市场继续加油干,继续深化包括南美、东南亚、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市场,并计划新建海外工厂。北美市场虽然很大,但短期内没有计划进入。

2025年前两个月,比亚迪海外销量超越奇瑞,成为中国汽车集团中出口销量第一,为比亚迪2025年海外目标开创了良好的局面。据比亚迪近日公布的数据来看,2025年比亚迪总销量目标为550万辆,作为第一增长曲线的国内市场需要完成将近470万辆的目标,要比2024年再增长30%。

公开数据显示,比亚迪2025年前2个月累计销量为61.4万辆,年度目标还剩余488.6万辆,比亚迪要在剩余的10个月中,月均销量达到48.86万辆车才能完成目标。

2024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已多个月突破50%,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市场正从”拓荒蓝海”转向”精耕红海”,要实现在2024年超427万辆的大基数上再增长30%,并非易事。

已经连续三年站在顶峰的比亚迪,依然在找寻自己的上升空间。

]]>
奇瑞汽车:2025年3月奇瑞共销售新车214770辆 同比增长18.3%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8303.html Wed, 02 Apr 2025 12:37:34 +0000 //www.otias-ub.com/?p=1748303 奇瑞汽车日前公布了3月份的销量情况。

数据显示,奇瑞3月共销售新车214770辆,同比增长18.3%。其中,奇瑞汽车3月销售197614辆,同比增长10.9%。

一季度集团累计销量62万辆,同比增长17.1%,创历史季度销量新高。

而出口方面,奇瑞的表现依旧亮眼,一季度累计出口25.5万辆,1-3月蝉联中国汽车出口销冠品牌。截至3月底,奇瑞集团全球累计汽车用户超过1630万,其中海外用户超过470万。

品牌方面,奇瑞集团目前共有5大品牌。其中,奇瑞品牌3月销售新车118955辆;捷途品牌3月销售新车54020辆;星途品牌3月销售新车7618辆;iCAR 3月销售新车7016辆;智界品牌3月销售新车10005辆。

据了解,奇瑞去年全年销量为260万辆,同比增长38.4%,今年有望冲击350万辆的销量目标。

今年一季度,奇瑞控股集团密集推出了多款新车,新车主要聚焦在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智能化层面,奇瑞控股集团3月推出了猎鹰智驾系统,并计划2025年起奇瑞全品牌全系车型都将搭载“猎鹰智驾”,至年底将超过30款。

自 快科技
]]>
理想汽车:2025年3月理想汽车交付新车36674辆 同比增长26.5%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8306.html Wed, 02 Apr 2025 12:37:28 +0000 //www.otias-ub.com/?p=1748306 近日消息,理想汽车宣布L系列累计交付量突破100万辆,仅用时31个月。

L系列包含L6、L7、L8、L9四款车型,其中L7交付量接近30万辆。

4月1日,理想汽车公布2025年3月交付数据,当月交付新车36674辆,同比增长26.5%;第一季度累计交付92864辆,同比增长15.5%。

截至2025年3月31日,理想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达到1226736辆。

理想L系列首款车型L9于2022年6月21日发布,定位“旗舰全尺寸6座SUV”,主打空间与智能化配置,成为品牌高端化的标志。

2022年11月推出L8,作为理想ONE的换代车型,定位“豪华中大型6座SUV”。

2023年3月推出中大型5座SUV L7,主打30万元以上新能源市场。

2024年4月新增中型5座SUV L6,进一步拓展至更广泛家庭用户群体。

自 快科技
]]>
一汽-大众:2025年3月一汽大众整车销量达15.4万辆 燃油车同比增长1.4%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8313.html Wed, 02 Apr 2025 12:37:01 +0000 //www.otias-ub.com/?p=1748313 近日消息,一汽-大众发布2025年3月销量数据,整车销量达15.4万辆,其中燃油车销量同比增长1.4%。

具体来看,大众品牌销量8.7万辆,燃油车份额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奥迪品牌销量5.6万辆;捷达品牌销量1.1万辆,市场份额环比提升0.3个百分点。

3月,中国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一汽-大众新车型规划,自2026年起,大众品牌和捷达品牌将新增11款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全新车型。

此次规划的大众品牌新能源车型将引入全新CMP电动平台和CEA电子电气架构,加速智能电动转型。

一汽-大众还将深度参与本土化商品定义及研发,首款捷达品牌纯电车型将搭载SOA电子电气架构,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自 快科技
]]>
广汽丰田:2025年3月广汽丰田销量达66066台 同比增长19.3%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8068.html Tue, 01 Apr 2025 14:41:26 +0000 //www.otias-ub.com/?p=1748068 近日消息,广汽丰田官方宣布,3月销量达66066台,同比增长19.3%,一季度累计销量171477台,实现同比正增长。

与1月销量63453台相比,广汽丰田销量呈现回暖态势。

此外,广汽丰田旗下新车铂智3X大定订单超15000台,自3月16日交付以来,已累计交付2500台,上市一小时订单就突破万台

作为广汽丰田首款新势力SUV,铂智3X上市1小时内订单量突破万台,共推出7款车型,权益后售价区间为10.48-15.48万元。

该车配备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 X智驾芯片及Momenta高阶智驾系统,可实现端到端智能驾驶。

车身尺寸为4600×1875×1645毫米,轴距2765毫米,定位紧凑级纯电SUV。

外观采用封闭式前脸、隐藏式门把手和悬浮式车顶,车内配备14.6英寸中控屏、8.8英寸仪表和双色方向盘,搭载高通骁龙8155芯片,支持多种智能功能。

动力上,新车搭载150千瓦电机,提供430公里、520公里、610公里三种续航版本。

自 快科技
]]>
Stifel投行:2025年4月将特斯拉目标价下调4%至455美元 Q1交付量预期降23%至353,418辆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8073.html Tue, 01 Apr 2025 14:41:19 +0000 //www.otias-ub.com/?p=1748073 近期,多家投行下调了特斯拉目标价以及第一季度交付量预期,华尔街知名投行Stifel最新加入了这一行列。

Stifel分析师 Stephen Gengaro将特斯拉目标价从之前的474 美元下调了4%至455美元,但继续给予该股“买入”评级。

下调后的特斯拉目标价仍较当前水平高出近80%。

特斯拉股价周一收盘下跌1.67%,报259.16美元。上周,特斯拉股价上涨6%,结束了连续九周的创纪录跌势,并录得自特朗普就职以来的首次单周上涨。

不过,特斯拉股价年初迄今已累计下跌近32%。相比之下,标普500指数同期下跌逾4%。

Gengaro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该行预计特斯拉股价将在短期内持续波动,但随着低价汽车的销售以及今年晚些时候全自动驾驶服务在德州奥斯汀推出,他对特斯拉股价的中长期前景仍持乐观态度。

Gengaro还将其对特斯拉第一季度交付量的预期下调了23%,从458672辆降至353418辆。他将下调预期的原因归咎于新款Model Y汽车产量增加的时机,以及针对马斯克的抗议活动。

他还表示,特斯拉预计6月底推出的备受期待的低价车型可能会导致一些消费者推迟购买。

华尔街纷纷看衰特斯拉Q1交付量

特斯拉周三将公布第一季度交付量和产量数据。由于对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特朗普汽车关税影响的担忧,市场对特斯拉第一季度交付量的预期一直在下滑。

由于电动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欧美市场掀起 “反特斯拉” 浪潮,特斯拉第一季度交付量预计将录得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最差表现。

根据Visible Alpha分析师的预测,特斯拉在第一季度将交付约373000辆汽车,较去年同期的386810辆下降3.6%。

Gengaro是最新一位大幅下调特斯拉交付量预期的多头分析师。

上周,特斯拉在华尔街的最大多头、Wedbush分析师Dan Ives也表示,他预计特斯拉第一季度交付量将“非常疲软”,可能在35.5万至36万辆之间。

他指出,尽管由于特斯拉电动汽车主要在美国生产,因此受特朗普汽车关税的影响相对较小,但特斯拉仍将受到关税伤害,并被迫提高价格,因为制造电动汽车所用的许多零部件都是进口的。

上个月早些时候,美国另一投行Baird的分析师Ben Kallo将其对特斯拉一季度交付量的预估从36.94万下调至31.54万。

此外,近日瑞银分析师Joseph Spak将特斯拉第一季度交付量预预期从43.7万辆下调至36.7万辆;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Jonas将特斯拉第一季度交付量预期从 41.5万辆下调至35.1万辆;摩根大通分析师Ryan Brinkman将特斯拉第一季度交付量预期从44.4万辆下调至35.5万辆。

自 财联社
]]>
岚图汽车:2025年3月岚图汽车销量10012辆同比增长64% 累计产量将突破20万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8082.html Tue, 01 Apr 2025 14:41:04 +0000 //www.otias-ub.com/?p=1748082 近日消息,岚图汽车公布3月销量成绩,达10012辆再破万,同比增长64%;1-3月,岚图汽车累计销量达26034辆,同比增长59%。

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3月销量再度破万,既是岚图汽车All in智能化的积极回报,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用户对岚图品牌的认可和青睐。”

同时他还表示,在本月岚图累计产量即将突破20万大关,再迎高质量发展里程碑,全力打造央国企新能源第一品牌

销量上涨的背后,第一要义一定是产品力,3月24日,岚图汽车首倡“智驾安全五星标准”,涵盖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下的智驾安全,旨在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驾驶安全保障。

岚图汽车CEO卢放在封闭场地蒙眼实测130km/h AEB(超高速自动紧急制动),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全新岚图梦想家成为行业内首个达到130km/h时速下AEB刹停能力的量产MPV

值得一提的是,梦想家还是首个荣获C-NCAP五星安全认证的新能源MPV,也是首个通过110km/h时速超美标追尾测试的MPV,被动安全做到行业第一

而随着“智架+智驾”协同效应显现,全新岚图梦想家以主动安全、被动安全、机械安全扩充“安全”的内涵,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均为行业第一,它也成为了阿盟、尼加拉瓜、尼加拉瓜等多国驻华大使馆专用车。

作为东风汽车旗下高端智慧新能源品牌,岚图肩负东风品牌向上与探索自主品牌发展的使命,在国际舞台上,岚图同样大放异彩。

3月17日,岚图梦想家、岚图知音双双荣获2025美国MUSE设计奖最高荣誉——铂金奖,打破该奖创立以来“单一品牌双车夺魁”的全球纪录,岚图汽车由此成为全球首个获得MUSE铂金奖双料殊荣的中国高端新能源品牌。

自 快科技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5年2月汽车保值率报告 中大车型保值率较高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8096.html Tue, 01 Apr 2025 14:40:23 +0000 //www.otias-ub.com/?p=1748096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025年2月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报告》显示中大车型保值率较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二手车信息部副主任陆广智表示,今年二手车市场还将面临新车价格战和行业变革的双重挑战,新车市场价格持续调整也会对二手车市场产生一定冲击。目前来看,二手车交易均价较同期有所下降,市场价格仍处于下行通道。

目前的现状是,新车价格下降挤占了二手车市场的生存空间。极低的首付进一步降低了购买新车的门槛,消费者对二手车的需求显著下降。

MPV、中大型车和中大型SUV保值率较高,分别为59%、55.8%和55.4%。相比之下,紧凑型车、小型SUV、中型SUV等车型保值率较低,均在51%以下,其中紧凑型车保值率成绩最低,仅为48.8%。

从保时捷保值率下降可以看出,消费者的主要需求点并不在驾驶操控方面,这类产品受到电动车的冲击很大。

具体来说,豪华品牌保值率普遍出现小幅回升,而这得益于近年部分豪华品牌经历了多次降价,从二手市场来看,因二手车价格降幅小于指导价的降幅。

传统燃油车方面,本田和丰田保值率分别为57.3%和56.3%,环比分别提升0.7%和1.2%,依然非常的稳,这说明国人对日系品牌依然很认可。

不过,自主品牌整体保值率有所下滑。其中,五菱品牌保值率降幅最大,由1月51.4%下降至2月46.1%,而其余国产电动车保值率依然非常严峻。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分析称,自主品牌保值率呈现下降趋势,与汽车品牌力、产品力、质量等方面市场表现均密切相关,上述因素都会间接反映到保值率上,这需要自主品牌重视品牌建设。

2月,插电混动车型和纯电动车型保值率分别为47%和45.2%。其中,插电混动车型保持稳定,保值率的支撑主要来自自主品牌高端车型。

自 快科技
]]>
乘联会:2025年1-2月中国汽车销量1352万台 全球份额达33.7%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7815.html Sun, 30 Mar 2025 13:43:27 +0000 //www.otias-ub.com/?p=1747815 近日消息,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布文章指出,2025 年 1 – 2 月中国汽车销量达 1352 万台,同比增长 2%,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份额高达 33.7%。

新能源领域发展迅猛,中国自主车企表现突出,电动化的浪潮也使得部分国际车企逐渐走向衰落。

从集团综合情况来看,国际头部车企份额显著下降,而中国车企整体表现强劲。

由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在国际车市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且吉利、比亚迪、奇瑞、长安、铃木等亚洲车企市场表现优异,亚洲车企产销呈现良好态势。相比之下,欧洲车企表现欠佳。

在今年全球车企排名前十中,有两家中国车企份额上升明显,比亚迪位居世界第6位,吉利排名第7位。

自 快科技
]]>
Faraday Future财报:2024年Faraday Future全年经营亏损同比收窄47.7%至1.497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7394.html Fri, 28 Mar 2025 12:21:55 +0000 //www.otias-ub.com/?p=1747394 近日, Faraday Future(纳斯达克股票代码:FFAI,简称FF)今日公布其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公司全年经营亏损同比收窄47.7%至1.497亿美元,经营性现金支出锐减75%至7020万美元,成本控制成效显著。

报告期内,公司于2024年9月、12月分别获得两轮总计超过7,000万美元的融资承诺,用于支持FF及FX品牌的战略发展。同时,FX产品开发也取得重大进展;此外,公司股票代码近期更改为“FFAI”,进一步凸显了其对AI技术的聚焦。

FF在2024年财务状况持续改善。继三、四季度连续实现融资现金流入超过经营性现金支出后,公司整体现金流表现积极。叠加全年运营现金消耗同比下降75%,以及各项费用控制成效显著,公司在优化成本结构、聚焦运营重点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未来规模化发展与财务韧性打下坚实基础。

制造方面,FF加州汉福德工厂在2024年生产周期缩短40%,客户工艺审核(CCA)评分提升50%,通过引入过程质量管控环节,质检频次提升了200%。FF阿联酋工厂的推进亦取得重要进展,标志着FF全球化布局及未来增长迈出关键一步。

据悉,2025年6月FF计划发布FX Super One量产版,Q2启动第二款高性价比SUV研发,定位2-5万美元市场。在技术层面,公司将聚焦AI智能座舱、混增系统及自动驾驶技术,首代AI Agent系统预计年底前部署于FF 91 2.0,并逐步向FX车型渗透。

FF表示,2025年将是FF发展的关键之年,公司将坚持技术创新与财务管理并重的原则,稳步推进长期增长战略,全力争取在AIEV市场中实现突破发展。

]]>
连线杂志:2025年3月数据显示特斯拉14个月仅售46,096辆Cybertruck 远低于年售25万辆预期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7098.html Wed, 26 Mar 2025 13:03:19 +0000 //www.otias-ub.com/?p=1747098 近日,连线杂志发文,最新的Cybertruck召回事件揭示出了一些惊人的情况。自14个月前开始向客户交付以来,特斯拉似乎只售出了46,096辆Cybertruck。这一销量远低于马斯克在该车推出前几周所预测的数量;他曾告诉投资者,特斯拉很快就能每年售出25万辆Cybertruck。

在2023年11月量产车推出前一个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吹嘘称特斯拉已经收到了“超过100万”份Cybertruck预订,还说“需求极其旺盛”。

Cox Automotive的行业洞察总监斯蒂芬妮・瓦尔迪兹・斯特里蒂表示:“汽车行业预订的转化率目标通常在2%到16%左右。”照此计算,特斯拉的转化率略低于5%。这处于转化率范围的较低水平,不过许多习惯了特斯拉超高销量的专家可能会认为这是个失败的结果。分析师们一般不会把特斯拉当作普通的汽车公司看待。它的股票市盈率很高,估值比那些销量更高的汽车公司高出数倍。

如果以制造产能来衡量特斯拉预期的销售数字,那么该公司肯定非常失望,因为生产Cybertruck的得克萨斯超级工厂每年有能力制造超过12.5万辆这种皮卡。但据报道,Cybertruck糟糕的销售情况导致工人从“Cyber”生产线被调往Model Y生产线。

特斯拉目前高昂的市值并非基于其实际销量,而是基于对尚未推出的无人出租车和人形机器人的预期销量。就像Cybertruck原本计划在投产前三年推出,结果却推迟了一样,这些产品距离大规模生产可能还需要数年时间。

3月20日,马斯克在特斯拉全体员工大会上说:“我的预测向来很准。”但在场的人都不敢问他,是否预测到了如今抵制马斯克的浪潮正导致特斯拉在全球的销量下滑。

尽管马斯克在员工大会上吹嘘特斯拉“无疑是汽车行业最具创新性的公司”,但事实并非如此。像小鹏、蔚来和理想等中国汽车制造商在自动驾驶和其他技术方面远远领先于特斯拉。

Waymo公司已经在提供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特斯拉也不是唯一一家谋划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公司。作家彼得・戴曼迪斯表示,还有15家其他公司也参与了这场竞赛,而且这些公司中没有一家的领导者像马斯克这样备受争议、极具分裂性。

马斯克说:“今年,我们有望制造大约5000个人形“擎天柱”机器人。这相当于一个罗马军团的规模。这想想就挺吓人的,就像一整个机器人军团。我会觉得,‘哇哦’。”

马斯克继续兴奋地宣称,特斯拉明年“可能会制造大约5万个人形机器人”。他进一步声称,擎天柱“将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产品,没有之一,比第二畅销的产品规模大10倍。最终,我认为我们每年将制造数千万个机器人”。几秒钟后,他甚至更夸张地表示,实际上特斯拉每年“可能会制造1亿个机器人”。

马斯克那些宏大的预测让看好特斯拉的人兴奋不已,他们相信马斯克所说的“我比当今世上任何人都更懂制造业”。但在现实世界中,马斯克掌管的汽车制造公司连正确的车身面板胶水都选不对。

在过去14个月里,马斯克这款极具争议的Cybertruck已经是第八次被召回,此前的召回原因包括雨刮器故障、油门踏板卡住以及可能出现的车轮动力丧失等问题,现在它的销量直线下滑。根据Cox Automotive的估算,2月份Cybertruck的销量环比下降了32.5%。

Cox Automotive的斯特里蒂说:“Cybertruck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雄心勃勃的规格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由于价格高于承诺、续航里程和载重能力较低以及生产问题,其销量未达预期。这种非传统的设计未能引起传统皮卡买家的共鸣,来自Rivian和福特的激烈竞争也加剧了市场竞争。”

她补充道,Cybertruck是 “一款小众产品,设计独特且价格高昂,可能无法吸引主流消费者。此外,召回事件和质量问题会严重削弱客户信心和销量,对Cybertruck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构成重大挑战”。

专家估计,特斯拉在Cybertruck的研发上至少投入了20亿美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奥拉夫・索伦森估计,由于Cybertruck采用不锈钢车身面板和非传统的构造,每年可能需要销售多达30万辆才能盈利。

任何可能推动Cybertruck初期销量的新奇因素现在肯定已经消失殆尽。今年早些时候,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Cybertruck销量增速放缓” 是预计特斯拉2025年销量增长降低的一个原因。

其他分析师也表达了担忧,Cybertruck被视为拖累特斯拉估值的因素。瑞典亿万富翁、对冲基金经理克里斯特・加德尔最近对特斯拉股票发出了严厉警告。他在瑞典电视台表示,特斯拉的估值可能会大幅下跌。

加德尔说:“特斯拉可能是目前全球证券交易所中最贵的股票。它可能会下跌95%,也许它就应该下跌95%。”

最终,马斯克可能会后悔自己曾说过自己的预测“向来很准”。在2023年的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承认特斯拉“在Cybertruck上自掘坟墓”。如果该品牌继续沿着目前的轨迹发展,他在这一点上可能说对了。

]]>
2025年3月小米发行55亿美元股票 为电动汽车业务提供资金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7094.html Wed, 26 Mar 2025 13:03:00 +0000 //www.otias-ub.com/?p=1747094 近日,彭博社发文,小米公司在香港发行55亿美元股票,而就在几周前,比亚迪公司在香港募资56亿美元。这是全球汽车制造商面临新一轮电动汽车浪潮前的又一预兆。那些在电动汽车转型上拖拖拉拉的企业最好尽快行动,否则就会陷入困境。

此次融资将为小米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业务提供资金,以巩固其去年推出的SU7的成功。SU7看起来像保时捷Panamera,但价格却与丰田凯美瑞相当。就像比亚迪上周宣布的五分钟快充技术一样,这标志着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正处于巅峰状态。

小米这家公司成了传统汽车巨头的“厄运预言者”。多年来,小米一直被视作是苹果公司的模仿者。在华为和OPPO挤压了它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后,小米在21世纪1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苦苦摸索商业模式,销售机器人吸尘器、按摩枪和电饭煲。

一直以来,小米都在悄然学习苹果最深刻的经验。“如果你只盯着利润,就会在产品上偷工减料,” 这句常被认为是乔布斯说的话指出,“但如果你专注于打造真正伟大的产品,利润自然会随之而来。”

说的直白一点,这是在劝诫企业在时机成熟时慷慨投入资金。回顾苹果的历史,从资本支出随着销售额飙升而激增,以及供应链为满足客户需求而扩张的情况,就能看出iMac、iPhone和iPad的问世。

这很好地体现了小米的产品开发方式。尽管它有时被视为轻资产企业,更依赖广告和在线服务销售而非实体设备,但它实际上是最积极的投资者之一。在彭博社有可比数据的36家全球大型制造商中,按资本支出与折旧的比例来看,只有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松下控股公司的投入比小米更多。

本周的股票发售将进一步助力其发展。小米计划扩大汽车生产线,以满足对基础款SU7以及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的高性能版和电动SUV的需求。分析师预计,最快到2026年,汽车业务将超越智能手机、家电和服务,成为小米最大的利润来源。

这里存在一个良性循环:推出一款优秀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销售,让顾客排队购买。这样,企业就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并吸引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资金来推动扩张。

汽车行业的许多企业几十年来学到的却是相反的经验。受低迷估值的困扰,且在贸易冲击中难以管理全球供应链,企业高管们竭尽全力证明自己是股东资金的谨慎管理者——减少投资,并在低迷的市场中尽力维持利润率。

这种策略并未取得好的效果。在特斯拉之后,估值最高的汽车公司大多是那些积极投入资金以抢占广阔电动汽车市场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如比亚迪、赛力斯、广汽集团和长城汽车。传统汽车巨头更关注保存股东资本,而不是征服全新市场,结果被甩在了后面。

比亚迪以及在中国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中的赢家们反过来又模仿了小米的方式,以极快的速度开发新产品,并以微薄的利润销售,从而在蓬勃发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如今,雷军在面对竞争者时,正努力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

如果全球汽车行业的其他企业想要在道路全面向电动汽车转型的冲击中生存下来,它们也必须这么做:放下骄傲,开始模仿全球最具活力的电动汽车行业,向“小米化”靠拢。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2025年2月特斯拉欧洲销量下滑42.6% 市场份额降至1.8%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6984.html Tue, 25 Mar 2025 12:31:17 +0000 //www.otias-ub.com/?p=1746984 数据显示,尽管2月欧洲市场电动车整体注册量上升,特斯拉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仍同比持续萎缩,这已是该纯电动汽车制造商销量连续第二个月下滑。随着竞争加剧,在中型SUV Model Y新车型发布前夕,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马斯克旗下的纯电动车品牌今年在欧洲销量同比骤降42.6%。

特斯拉2月整体汽车市场份额降至1.8%(去年同期为2.8%),在纯电动车市场份额缩水至10.3%(去年同期为21.6%)。其在欧盟、英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的销量不足1.7万辆,较2024年同期2.8万辆显著下滑。

特斯拉当前在欧洲面临多重挑战:产品阵容单一且车型老化,而传统车企与中国造车新势力竞争对手持续推出价格更具优势的新车型。公司CEO马斯克因与欧洲极右翼政党接触引发争议,进一步加剧了销量颓势。值得注意的是,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2月上述市场纯电动车销量逆势增长26.1%,而整体汽车销量下降3.1%。

2月欧盟新车总注册量下降3.4%,但纯电动车销量激增23.7%(连续两月增长),混合动力车销量上涨19%。当月电动车型(含纯电/混动/插混)占乘用车总注册量的58.4%,较去年同期48.2%显著提升。欧洲电动交通协会秘书长表示:“2025年欧洲电动车市场开局强劲,车企为满足欧盟碳排放限制的规划已初见成效。”

主流品牌中,大众和雷诺2月在欧盟及关联国家销量分别增长4%和10.8%,而Stellantis集团销量下滑16.2%。尽管面临欧盟关税壁垒,上汽集团销量仍增长26.1%,吉利旗下沃尔沃则下降15%。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中国车企市场份额从1.5%攀升至2.5%。西班牙当月汽车总销量同比增长11%,德意法三大市场则分别下跌6.4%、6.2%和0.7%。

自 环球市场播报
]]>
Counterpoint:2024年全球联网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5294.html Fri, 14 Mar 2025 18:00:35 +0000 //www.otias-ub.com/?p=1745294 根据Counterpoint最新的报告,2024年全球联网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2024年销售的所有乘用车中有75%配备嵌入式蜂窝连接,高于2023年的71%,这表明全球范围内加速采用车载连接。

副总监Greg Basich在评论日益增长的汽车连接时表示:“大众市场汽车中连接功能的日益普及是这种扩张的关键动力。汽车制造商正在整合先进的远程信息处理、实时导航和互联车载娱乐功能,以增强驾驶体验并提高安全性。嵌入式蜂窝连接正日益成为一种标准,而不是一种附加功能。”

丰田汽车集团在2024年全球联网汽车市场销量中占据主导地位,大众汽车集团和现代起亚汽车集团紧随其后。总部位于中国的比亚迪集团(BYD Group)成为增长最快的公司,其联网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4%。

高级分析师Parv Sharma在评论OEM战略时表示:“比亚迪作为一家纯电动汽车制造商,已经在其所有车型中实施了联网功能,并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提供先进的安全性和技术功能,这有助于其在联网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

Sharma补充说:“世界各地的汽车制造商都在整合嵌入式连接,以增强车内用户体验、安全性和车辆性能。随着联网成为一种标准功能,消费者需求将继续影响汽车行业的发展。”

在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行业和消费者对智能出行解决方案的强劲需求的推动下,中国在2024年仍是全球联网汽车市场的领导者,其次是美国和德国。然而,印度作为增长最快的市场脱颖而出,2024年同比增长25%。Counterpoint将此归因于国内原始设备制造商在其产品线中集成了联网功能。

研究分析师Abhilash Gupta在评论印度汽车市场时说:“印度汽车行业正在采用智能移动解决方案,与消费者对汽车无缝数字集成的需求保持一致。领先的原始设备制造商正在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电动汽车阵容,这些阵容都配备了先进的连接和安全功能。预计印度将成为增长最快的联网汽车市场,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8%。”

提供4G网络接入的远程信息处理控制单元(TCU)仍然是联网汽车的主要联网设备。2024年售出的联网汽车中约94%是4G联网。5G的普及率正在逐步提高,增强了先进的车辆连接。5G在豪华和高端车型中的整合势头正在增强,未来两年将慢慢渗透到中档汽车中。预计到2028年,销售汽车中超过一半将嵌入5G连接。5G连接将实现增强的车联网(V2X)通信、更快的数据传输和改进的自动驾驶能力。

]]>
保时捷财报:2024年保时捷全球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1%至约400亿欧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5525.html Fri, 14 Mar 2025 12:10:36 +0000 //www.otias-ub.com/?p=1745525 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的保时捷,财报有点不太好看。

去年净利润暴跌三成,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收缩,收入和销售回报率也在缩水。

当然,个别地区的销量还是增长的,比如美国、德国或者新兴海外市场,都保持正增长,全球业绩开花的同时,唯独在中国市场摔了一跤,销量暴跌28%。

保时捷CEO 奥博穆(Oliver Blume)表示,主要是因为中国电动化的速度太快了,就算保时捷推出了多款电动车型,也只换来了成本上升、销量下降的结果。

“在创下多年纪录之后,不得不接受财务业绩方面的挫折。”

诚然,国产电动汽车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了保时捷平替,保时捷这次也认清了现实,不再死磕电动化,而是发挥燃油车的优势求稳生存。

净利润同比降三成

根据保时捷最新公布的财报数据,2024年保时捷销售收入约400亿欧元,同比下降1.1%;公司2024年净利润为36亿欧元,比前一年下跌30.3%。

营业利润为56.37亿欧元,上年同期为72.84亿欧元。经营销售回报率为14.1%,上年同期为18%。

汽车业务净现金流达到了37.4亿欧元,接近2023年历史高位。普通股每股收益3.94欧元,优先股3.95欧元。

其中最畅销的三款车型是销量破10万辆的Cayenne,销量8.3万辆的Macan和销量5.1万辆的911。

来看看具体的销售情况,北美市场以8.65万辆销量逆袭成新晋“销冠”,超越中国成为保时捷最大销售市场。德国本土市场更是以11%增速冲到3.58万辆。保时捷在欧洲(不包括德国)交付了7.59万辆,同比增加8%。

唯独中国市场给保时捷拉了后腿,成为五大主要销售地区中唯一一个下滑的地区。

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财务与信息技术负责人白禹翰(Jochen Breckner)也表示,2024年销量出现略微下滑,主要就是由于中国的市场环境正面临着持续的调整。

2024年,保时捷在华销量为5.7万辆,同比下降28%。市场份额也由巅峰时期的30%降到了18.3%,从曾经的全球第一大市场掉到了全球第三,创下近五年最差成绩。

保时捷CEO 奥博穆(Oliver Blume)表示,“2024年对于整个欧洲汽车行业而言是极具挑战性的一年,我们预料到了这点,可情况在全年不断恶化。我们也正经历着中国豪华车市场需求的大幅下降。此外,许多领域尤其是供应链中的成本都在增加。”

保时捷在2024年迅速推出了四款新车型,是有史以来新车型推出最多的一年,但多达六分之五的车型系列更新也损害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国产电动汽车的迅速崛起也打了保时捷一个措手不及,现在我们花一半的价格甚至是三分之一的价格,就可以买一辆保时捷平替。

除中国市场外,奥博穆认为保时捷面临的挑战还包括电动化进程放缓、供应链紧张等问题。

对于今年的目标,保时捷方面表示,2025年被保时捷定义为“重新校准之年”。公司会在成本结构优化,提升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整,定的目标也比之前低得多。

比如,在成本结构上,保时捷将重新校准至年产25万辆的水平(非销售目标),保时捷希望在生产成本控制在年产25万支出水平上。

同时,保时捷方面称由于“政治和经济环境不稳定”,该公司目前的中期利润率目标降到了15%-17%,低于之前19%。

基于此,保时捷预计2025年盈利能力进一步下滑,其中营业销售回报率降至10%-12%,低于2024年的14.1%;预计2025年销售收入为390亿-400亿欧元,也低于2024年。

在研发方面,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保时捷将追加8亿欧元的投资,用于产品研发、软件服务和电池技术等新技术。

中国市场不再追求销量

在销量承压、利润下滑的背景下,保时捷将2025年视为“重新校准之年”。

在2024年保时捷交付的车型中,有27%的车型是新能源车,虽然这一占比在所有外资豪华品牌中算是不错的。但这也意味着,保时捷的基本盘仍在燃油车型。

“我们将视线要重新投回到内燃机和混动上”,奥博穆表示,保时捷接下来会通过增加内燃机车型来进一步强化保时捷品牌核心。

在此之前,保时捷算是在电动化领域最激进的传统车企之一,按照原来的规划,到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要占到新车销量的80%以上。

在这次的财报发布会上,保时捷也明确提及,将产品过渡期延长,不再急于向电动化转型,也就是说,后续推出的产品继续均衡提供纯电、内燃机与混合动力三管齐下的产品组合。

比如保时捷的核心车型911,将扩充更多内燃机车型,保时捷还将发布一款911限量版车型,复刻上世纪70年代911的经典风格;此外,保时捷还将推出一款全新911衍生车型。

部分现有车型将继续同步供给三种不同驱动形式的车型。到本世纪30年代,继续开发并销售搭载内燃机和混合动力系统的Cayenne和Panamera。

在SUV细分市场,保时捷也考虑于2030年前推出一个全新车型系列,同样提供内燃机和混动版本。

当然,电动化进程仍在持续推进,保时捷下来的研发重点将是快速行驶和快速充电。比如,718车系即将推出纯电车型,而Macan未来将仅提供纯电动版本,即将发布的第四代Cayenne 也增加了纯电动车型。

基于此,保时捷也决定暂缓2030年实现超过80%交付车辆为纯电车的目标,时间节点不再设限。奥博穆表示,鉴于市场的发展,他认为这一目标已不再现实,而保时捷电动化的推广将根据市场发展灵活调整。

另外,保时捷还启动了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计划——裁员、修改利润率。

其计划裁减约3900个职位,将持续在2029年前完成,其中约1900个岗位将通过自然流动、限制招聘和自愿协议被削减,另外还有2000个固定期限的合同职位不再续约。

1900名的裁员指标主要集中在德国祖文豪森(Zuffenhausen)和魏斯阿赫(Weissach)工厂上,通过提前退休和补偿性裁员等自愿措施,同时对招聘新员工采取“限制性措施”,其目标是到2029年将这两个工厂的员工数量减少15%。

高管也不例外,2月初,因为销量下滑,保时捷提前终止了首席财务官(CFO)Lutz Meschke和销售主管Detlev von Platen的合同,而这两位高管都是在保时捷工作超过20年的老将。

白禹翰表示,保时捷公司在盈利性上将作出调整,在销售回报率上设置了一个中期目标,为15%-17%,而长期目标上则仍坚持此前的“20%以上”这一数字。

而保时捷也一再强调,坚持要“质大于量”,相较于卖了多少车,这家豪华车企更愿意关注每卖一辆车能赚多少钱,重视利润,而非流血卖车。

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上,开始不再追求销量,“与中国车企目前卷价格的方式不同,保时捷强调利润是商业模式的关键,高盈利才是我们商业模式的核心和基石。”言下之意,宁愿销量下跌也不愿加入价格战。

值得一提的是,保时捷都没有设定2025年的中国销量目标,甚至奥博穆还委婉的暗示,会低于2024年。

奥博穆表示,“虽然在中国市场未来的体量可能不会和以前完全一样,但是保时捷的价值依然会维持高位。”

不追求销量并不代表不再重视中国市场,为了破局,保时捷也开始了不少动作,去年年底,保时捷被曝将开启中国区裁员,正式员工和外包员工的裁员比例分别为10%和30%,补偿方案为“N+6”。

虽然保时捷中国否认了中国区裁员的消息,但承认内部组织架构在进行优化重组。

而且针对中国市场的客户需求下滑、销量缩减,对经销商网络进行整合势在必行,计划到2026年底,保时捷在华门店要从当前的约150家缩减到100家。

去年年底,保时捷中国还增设了技术部门,前奔驰高管李楠出任保时捷中国技术部副总裁一职。除了研发工作外,新设立的技术部兼具本地采购与质量保证职能。

另外,奥博穆表示,“中国用户更加关注智舱和智驾,保时捷会在这个方向持续投入”,而且有意思的是,在财报会后的问答环节,其还透露,保时捷正在寻找软件研发方面的合作伙伴,也会积极利用大众集团的技术资源,在自动驾驶研发方面也会受益。

这是不是意味着保时捷未来不排除和中国科技公司合作?

自 猎云网
]]>
彭博社:2024年初中国电动车企交付量增长 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85%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5546.html Fri, 14 Mar 2025 12:08:47 +0000 //www.otias-ub.com/?p=1745546 近日,彭博社发文称,小米、吉利、蔚来和小鹏等公司将展示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对于美国和欧盟所施加的关税具有强大的韧性。这四家公司在2024年的汽车交付量均有所增加。Macquarie表示,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开局良好,截至目前电动汽车出口增长了46%。根据中国乘用车协会的估算,2月份中国汽车零售量同比增长26%,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猛增85%。

彭博社预测,小米集团第四季度的收入可能飙升43%,这是自2021年以来的最快增速。彭博行业研究指出,随着小米进军传统上由苹果主导的高端市场,同时受益于中国的智能手机补贴政策,其智能手机业务今年的销售增长可能更为强劲。此外,由于小米SU7 Ultra车型受到市场热捧,其电动汽车业务也将继续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

市场普遍预期显示,得益于更高的汽车销量,小鹏汽车第四季度的净亏损可能有所收窄。彭博行业研究称,由于更亲民的小鹏G6和P7+轿车的推出,其汽车交付量较上一季度几乎翻了一番。花旗银行认为,“如果小鹏汽车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那么它将具有上行潜力。

市场普遍预期显示,吉利汽车的全年收入可能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吉利宣布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出其品牌及豪越L SUV车型,并计划今年进入包括英国、巴西和南非等在内的市场。

彭博社预测,蔚来汽车的季度亏损可能维持稳定,这是因为其销售构成中,价格更为亲民的乐道品牌汽车占比有所增加。根据每月披露的数据,其销量增长了45%,但国内市场的价格战可能会限制其收入增长。彭博行业研究指出,蔚来汽车2025年汽车交付量翻倍的目标看起来雄心勃勃,但要实现亏损收窄可能颇具挑战。

]]>
乘联会:2025年2月汽车销量创当月历史新高 每卖出10辆就有7辆国产车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4731.html Tue, 11 Mar 2025 12:18:50 +0000 //www.otias-ub.com/?p=1744731 近日消息,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厂商批发量达到176.7万辆,创下当月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3.8%。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中,自主品牌车企表现尤为突出。2月,自主车企批发量高达125万辆,同比大幅增长60%,环比下降13%,显示出自主品牌在市场上的强劲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占比已超过70%,这意味着每卖出10辆乘用车,就有7辆是国产车,彰显了自主品牌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主流合资车企2月批发量为36万辆,同比增长8%,但环比下降19%,表现出一定的压力。而豪华车市场则遭遇下滑,2月批发量仅为16万辆,同比下降23%,环比下降26%,显示出高端市场的竞争加剧。

在乘用车主力厂商方面,总体批发表现呈现分化态势。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等车企同、环比表现均较为强劲,成为市场上的佼佼者。

此外,在万辆以上批发量的33家乘用车厂商中,环比正增长的有10家,其中环比增长10%以上的有5家,包括广汽本田、上汽通用五菱、广汽埃安等厂商。

自 快科技
]]>
蔚来:2025年2月蔚来交付新车13,192台 同比增长62.2%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3489.html Sun, 02 Mar 2025 12:51:07 +0000 //www.otias-ub.com/?p=1743489 近日消息,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蔚来公司交付新车13192台,同比增长62.2%。其中,蔚来品牌交付新车9143台,同比增长12.4%;乐道品牌交付新车4049台。截至目前,蔚来公司已累计交付新车698619台,其中,蔚来品牌累计交付新车667897台;乐道品牌累计交付新车30722台

按照计划,蔚来智能电动行政旗舰轿车ET9已经进入交付前的最后冲刺阶段,将于3月下旬开启用户试驾和交付

而乐道第二款车型——面向家用的三排座大SUV L90同样已经开启预热,预计该车将于上半年正式亮相。

此外,蔚来专注于行车安全能力,“自动紧急避让AES”功能上线50天,帮助用户化险为夷539次,广受好评。

补能方面,截至目前,蔚来累计建成3142座换电站,累计换电6.7亿次,并建成25535根充电桩,接入120万根第三方充电桩。

自 快科技
]]>
岚图汽车:2025年2月岚图汽车交付8013辆 同比增长152%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3492.html Sun, 02 Mar 2025 12:50:51 +0000 //www.otias-ub.com/?p=1743492 近日消息,岚图汽车公布了上月销量数据,2月整体销量达8013辆,同比增长152%。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开年以来,岚图汽车订单一直在快速增长,为更好满足用户需求,我们全力冲刺开门忙,开门好,开门红。2025年,岚图汽车将All in智能化,真正实现智驾的‘超级+普及’,为用户带去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将继续锚定目标、乘势而上,为2025年全年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2月19日,岚图梦想家新增四驱卓越乾崑版、四驱尊贵乾崑版两款全新车型,均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3.0和华为鸿蒙座舱。

同时,全新岚图梦想家发布全新车色“宸星灰”,并升级云瞰功能,帮助用户彻底解决“找车难”“安全忧”等问题。

凭借过硬的产品实力,岚图梦想家上市5个月累计大定突破65000台。在国内35万元以上MPV市场,平均每卖出3台高端MPV,就有1台岚图梦想家。

2月份岚图知音AI大模型逍遥座舱也迎来重磅升级,2月14日正式开启OTA 2.0推送,升级了百度地图V20视觉车道级导航,覆盖全国360个城市、2800多个区县、38000多个乡镇。

此外还升级融合了DeepSeek能力,重构人车交互优化微场景自定义座舱,让用户“按需精装”,以超1000项功能优化和多项行业首创,重新定义了高端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标准。

渠道方面,作为首个建立直营模式的汽车央企,岚图汽车凭借“自营+生态”体系,实现产品、渠道与生态的全面直连。目前已在国内开设370家渠道,在海外开设60家,覆盖全球186座城市,平均每3天建成1家店。

2025年,岚图汽车计划渠道网点达成超500个,覆盖超200个城市,同时岚图智慧超充站已拓展至14城。

自 快科技
]]>
小鹏汽车:2025年2月小鹏汽车交付量达30,453台 同比增长570%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3497.html Sun, 02 Mar 2025 12:50:12 +0000 //www.otias-ub.com/?p=1743497 近日消息,小鹏汽车公布最新交付成绩。2025年2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30,453台,同比增长570%。至此,小鹏汽车已连续4个月交付量突破30,000台。其中,小鹏MONA M03连续3个月交付超15,000台,小鹏P7+上市3个月,累计交付超30,000台,打破同级最快交付纪录。据了解,在2月份,小鹏MONA M03交付量超15,000台,连续3个月交付超15,000台,上市以来连续6个月单月交付量超10,000台,持续刷新新势力纯电交付纪录。

另外,2月小鹏汽车首款右舵车型小鹏G6在英国正式开启预售,预计3月开始交付。

此外,在当月,小鹏X9首批300台车正式登船发运海外。

值得关注的是,在2月28日,2025款小鹏G6惊艳首秀。

拥有智能强、续航长、里程实、充电快、超安全、空间大等六大实力的六项全能纯电轿跑SUV——2025款小鹏G6焕新而来

相信有了2月打下的扎实基础,小鹏汽车在3月一定会满载而归!

自 快科技
]]>
杰兰路:2024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调研 小米以92.23分居首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2405.html Mon, 24 Feb 2025 11:51:24 +0000 //www.otias-ub.com/?p=1742405 近日消息,汽车市场数据调研机构杰兰路发布了2024年度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售后服务能力研究报告。此次调研覆盖了26个新能源品牌,以回店服务体验、技术质量感知、服务产品满意度、官方渠道认可度四大维度来综合评估各品牌的售后服务能力。

榜单显示,小米汽车售后服务指数以92.23的高分,超过蔚来、奔驰等豪华品牌,位列榜单第一。

报告指出,小米在春节期间推出的“门店不放假、24小时免费道路救援、500元打车补贴、车辆送往指定城市”等服务举措,可以直观看出小米汽车对提升售后口碑的高度重视与实际投入。

蔚来作为国内高端纯电豪华品牌,向来以用户服务著称,榜单中排名第二,能力指数为88.45,领先奔驰、奥迪、宝马等传统豪华品牌。

至于第三至第七名,分别为奔驰、理想、特斯拉、奥迪、宝马等品牌,也是榜单售后服务能力Top 25%的阵营梯队。

而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售后服务能力指数为82.53,排名第二,与比亚迪的81.98接近。

第十、第十一位分别为小鹏和长城旗下的坦克品牌,能力指数均在80以上。行业均值为79.61。

自 快科技
]]>
2024年奔驰汽车全球销量为198万辆 同比减少3%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6572.html Sun, 12 Jan 2025 12:09:18 +0000 //www.otias-ub.com/?p=1736572 据官方媒体报道,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公司公布了2024年全球销量数据。奔驰2024年汽车全球销量比2023年减少3%至198万辆,电池电动汽车销量大幅下降23%,为18.5万辆。分市场来看,奔驰欧洲销量下降3%,美国销量增长9%。其中,奔驰在中国市场销量减少7%,为全球降幅最大的单一市场。

不过,奔驰在国内仍牢牢占据了豪华车销冠的宝座。2024年,奔驰向中国客户交付了超71.4万辆新车,为年度豪华品牌销量冠军。

但奔驰中国的业绩并没有销量那般乐观,奔驰第三季度销售额345.3亿欧元,同比下降6.7%;净利润17.2亿欧元,同比下降54%,净利润已经腰斩。

而中国市场的销量下跌和价格战,是导致奔驰集团销量和利润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

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广泛开打价格战,就连奔驰、宝马、奥迪这样的豪华车,也被一同波及。

进入今年以后,奔驰在国内的销售的多款车型,市场终端价格均大幅下调,车辆的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一方面是销量下滑,另一方面车价降低,导致奔驰集团的业绩和利润均出现了大幅缩水。

事实上,随着中国造车新势力和国产车的崛起,国内豪华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已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主开始选择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而在这方面,仍坚守燃油车基本盘的BBA,势必最先受到冲击。

自 快科技

]]>
《消费者报告》:调查显示过半美国人希望试驾电动汽车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3573.html Mon, 28 Oct 2024 13:45:45 +0000 //www.otias-ub.com/?p=1723573 美国《消费者报告》当地时间 23 日发布了一项覆盖全美的调查,旨在了解消费者在汽车经销商处选购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或电池电动汽车时的期望和体验。

清洁能源汽车备受关注,近期到访过汽车经销商的三分之一消费者(34%)表示希望获得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或电动汽车的相关信息。

尽管有部分消费者(28%)对经销商提供的清洁车辆信息表示非常满意,但整体而言,仍有改进空间。更多消费者(46%)仅表示“比较满意”,而五分之一(20%)则对所收到的信息不甚满意或完全不满意。

调查还表明,至少一半的消费者在经销商处购车时希望试驾电动汽车,即使当下未必考虑购买。

“消费者对清洁车辆的需求依然旺盛,但在市场技术迅速变化的情况下,许多问题仍待解答。” 《消费者报告》的交通和能源资深分析师克里斯・哈托( Chris Harto )说道。“经销商作为清洁汽车推广的第一线,可以在帮助消费者理解新技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承担这一角色的经销商将能在油电混动和零排放电动车销量增长中赢得竞争优势。”

调查还揭示了消费者在考虑清洁车辆时希望从经销商处获取的信息类别。消费者最关心的内容包括:

  • 电池寿命(53%)

  • 总拥有成本,如燃料节省、维修保养费用和保险费率(52%)

  • 车辆在各种实际条件下的续航(47%)

  • 税收减免和购车优惠(45%)

  • 家庭因素(45%)

  • 公共充电设施(40%)

]]>
AAA:66%的美国司机担忧自动驾驶汽车技术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1590.html Tue, 15 Oct 2024 18:00:08 +0000 //www.otias-ub.com/?p=1721590 根据AAA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最新调查,大多数美国司机要么对全自动驾驶汽车表示担忧(66%),要么表示不确定(25%),这种担忧自去年以来一直没有减少。人们对半自动技术(如倒车自动紧急制动(AEB)和车道保持辅助)的兴趣仍然很高。结果表明,为了缓解这种担忧,汽车行业应该继续合理地推进汽车技术,并保持整体性能的一致性。

尽管人们对自动驾驶汽车感到恐惧,但对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兴趣仍然很高。美国汽车协会的调查发现,近2/3的美国司机希望在下一辆车上安装倒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65%)、自动紧急制动系统(63%)或车道保持辅助系统(62%)。为了保持较高的兴趣,确保这些系统的性能和命名的一致性至关重要。

有趣的是,大多数美国司机也相信,当另一辆汽车、儿童、成年行人或骑自行车的人在车的前面或后面时,AEB会让车停下来。美国汽车协会最近的研究发现,倒车AEB系统在40次测试中仅在1次测试中防止了碰撞;而在20次测试中只有10次测试车辆后面是静止的儿童目标。

AAA认为,为了减轻消费者的担忧,ADAS性能应反映合理和安全的场景,并清楚地了解局限性。先进的车辆安全技术应该提高司机的意识,而不是给人留下取代警惕司机的印象。当被问及是否有在你睡觉时自动驾驶的汽车时——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还没有被消费者购买——4/10的司机不确定或不认为他们可以买到一辆在他们睡觉时自动驾驶的汽车,这是这些技术的一个重要安全问题。

]]>
赛力斯集团:2024年7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2176辆 同比增长508.25%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1314.html Thu, 01 Aug 2024 13:18:16 +0000 //www.otias-ub.com/?p=1711314 赛力斯集团发布了7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赛力斯新能源汽车7月销量达42176辆,同比增长508.25%;今年1-7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243125辆,同比增长369.95%。日前,赛力斯汽车官宣,AITO问界第40万辆新车下线、M9第7万辆交付,问界也因此成为了最快下线40万辆新能源汽车品牌。

当前拉动问界销量的两大马车分别是问界M7和问界M9,其中M7累计交付已超20万辆,占据品牌总销量的一半,而旗舰SUV车型M9更是创造了50万以上销量第一的成就,目前大定已超11万,也就是说储备订单还有4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问界还将放出大招,近日有规划信息曝光,本月将有M9和M7新品发布会,预计会在成都车展期间举行,网传搭载华为视觉智能驾驶方案的M7和五座版M9将上市,二者在扩展产品线的同时,也能拉低购入门槛,对进一步提升销量非常有利。

自 快科技

]]>
CMR:2024年第一季度印度电动汽车同比增长61%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0787.html Wed, 31 Jul 2024 18:00:20 +0000 //www.otias-ub.com/?p=1710787 根据CMR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汽车市场新见解,印度的联网和电动汽车市场激增,联网汽车(CV)同比增长54%,电动汽车同比增长61%。新车型的推出以及消费者对互联技术和替代动力系统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了这一扩张。对增强的车内数字体验和功能丰富的车型的推动进一步加速了市场需求。

印度乘用车市场亮点

电动乘用车(EPV)行业在2024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超过61%,市场份额从2023年第一季度的1.9%上升到2024年第一季度的2.8%。

塔塔汽车的Nexon、tiger和Punch EV;马辛德拉XUV400;名爵汽车的Comet和ZS EV;和雪铁龙的EC3主宰电动汽车分支市场份额。

互联乘用车(PV)领域正在迅速崛起,市场份额增长超过54%。值得注意的是,互联技术在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中非常普遍,2024年第一季度,94%的电动汽车和63%的混合动力汽车集成了互联功能。

印度的豪华乘用车(LPV)市场同比增长22%。在新的市场进入者和创新产品的推动下,豪华电动汽车市场(LEV)也在增长,为高端汽车销售的持续上升趋势做出了贡献。

2024年第一季度,乘用车采用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同比增长超过400%。2级自动驾驶汽车同比增长554%。现代汽车成为了ADAS市场的霸主。

未来市场展望

根据CMR的估计,预计2027年第一季度,电动汽车将占印度市场的近14%,而联网汽车预计将占市场的55%以上。此外,ADAS技术预计将占据约10%的市场份额。

]]>
Counterpoint:2028年中国100%的新车是联网汽车 //www.otias-ub.com/archives/1694091.html Sun, 07 Jul 2024 18:00:15 +0000 //www.otias-ub.com/?p=1694091 从电动传动系统和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驾驶到先进的人机界面、实时高清地图和信息娱乐系统,各种先进功能的结合,颠覆整个汽车行业的时机已经成熟。所有这些功能都需要活跃、稳定、低延迟和高带宽的蜂窝连接。这就是5G介入的地方,它增加了另一个技术维度,将这些功能联系在一起。

在过去十年,4G是通过NAD模块嵌入汽车的主要蜂窝连接,专注于远程信息处理、安全和紧急呼叫用例。未来十年推出的汽车用例将保证5G连接,以满足新的先进移动用例。根据Counterpoint最新的智能汽车研究报告,根据技术、地区和品牌对全球联网汽车的预测,每三辆售出的汽车中就有两辆具有嵌入式联网功能。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增长到几乎100%。2024年至2030年间,5G嵌入式汽车的累计销量将占联网汽车总销量的近一半。

目前,德国在连接普及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预计到2028年将实现100%的连接普及率。2030年,中国将引领全球联网汽车销售市场,美国、印度、日本和德国将紧随其后。预计到2030年,这五大国家将占全球联网汽车销量的2/3以上。

]]>
中国市场下一代智能座舱发展路径辨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6138.html Thu, 04 Jul 2024 14:29:54 +0000 //www.otias-ub.com/?p=1706138

舱驾一体时代,车企以及供应商如何有效地平衡与融合软件和硬件生态系统,来创造千车千面的座舱体验?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变革,中国市场成为把先进技术融入汽车设计的前沿阵地。本文探讨了中国智能座舱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分析关键趋势和技术进步如何影响车辆与车内人员的交互方式

高阶辅助驾驶快速部署

随着视觉算法推广提升实际应用体验,以及感知决策硬件成本下降,推动L2+高阶驾驶辅助系统(ADAS)加速落地。预计到2025-2026年,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系统(NOA)预计将快速下探至15万元以下的市场。整体L2+渗透率将上升到9.3%,对比2023年增长75%。

对于L3辅助驾驶,按现有市场产品能力判断,将在法规与标准出台后,快速覆盖30万元以上市场,以及少部分25万人民币新能源车型,预计到2025年,L3辅助驾驶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4.6%。

高阶辅助驾驶推动智舱向下一阶段发展,智舱功能优先于ADAS功能落地

根据功能以服务目标人群差异,汽车座舱可以分为三个区域:驾驶员座舱,乘客舱以及共用区域。对于各区域核心能力变化情况,驾舱正逐步向释放驾驶员方向发展,而乘客舱则向着变成更针对性的理解用户需求、满足用户偏好发展。

对于智能座舱发展现状,中国车企已经完成前两个阶段的部署,现阶段重点在于提升座舱舒适性和个性化用户体验,也就是能够精准的识别用户连贯且模糊的指令,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驾驶需求,同时 “第三空间”的概念也正从由车企定义向用户定义转变。

中国市场智能座舱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市场智能座舱的渗透率自2022年稳步提升,2023年达到66%,预计在2025年达到80%。但需要关注的是,对于过去车企应用于体现座舱差异化的因素,如人机界面(HMI),人机交互,以及“第三空间”设计,各车企方案已经趋同,让座舱对于消费者购车决策影响变低。下一代智能座舱差异化,在做好已有功能体验基础上,向着满足消费者“泛化”需求方向发展。“泛化”需求可以解释为消费者对车内硬件调动及系统的广泛、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在ADAS达到L4以后,将最终实现标准化体验,车企满足“泛化”需求的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如何做好智能座舱发展中软硬件生态的平衡

中国智能座舱发展可以主要分为专注于软件生态系统和智能硬件集成生态系统的两条发展路径。软件生态系统路径让座舱提供可以类比智能手机的体验目标,强调内容、软件应用和服务。

硬件生态系统打造路径强调利用无缝连接的车载硬件,提供情境化和用户场景驱动的体验。这类路径面临个性化体验有限,以及“伪场景”设定的挑战。然而,集成驾驶员监控系统(DMS)、AI以及车辆实时数据信息反馈将有效克服这些限制,增强座舱功能并提升消费者满意度。调用构成车内功能硬件生态系统,在物联网(IoT)集成和外部服务的支持下,正成为车企以及行业参与者提供进一步探索座舱发展的基础。

直达用户应用层如何向个性化发展

人工智能(AI)将在座舱开发中发挥α增量的关键作用。目前AI主要应用于驾驶员侧,或行车环境,也就是完成车内外传感器调用,进行驾驶员监控,以及将周围环境,直观,高效反馈给驾驶员。在相应场景下,短期内,如何将AI应用于驾驶员提醒,以及通过学习消费者习惯,完成执行建议,是将AI功能具象化的一个切入口。

长期来看,为了实现由消费者定义的 “泛化场景”,座舱的关键开发资源将从内容开放向配合调用硬件转变,同时为开发者提供更大的掌控权和控制空间。这就意味着,车企以及Tier 1必须为开发者提供途径,明确硬件端口开放节奏,以及了解消费者需求及背后的原因。

总结来说,智能座舱正从软件生态主导向融合硬件生态集成阶段发展,未来软件生态和硬件生态的融合将最终创造高度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到2025年,车企和Tier 1必须预见到由这些进展驱动的汽车格局的重大变化。

智能汽车分析

Canalys紧随智能汽车行业的创新步伐,将目光瞄准电动化及智能技术与移动行业的交汇领域,重点关注电动汽车到智能汽车的转变,包括互联性,便利性,安全性及辅助驾驶等。我们提供全球最全面、最详细的数据分析及预测,细化至品牌和车型在全球汽车市场表现,同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专业见解。Canalys智能汽车分析,帮助技术供应商、汽车OEM、一级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汽车生态系统参与者在全球战略发展,产品规划和营销等方面做出重要决策,以及选择正确的渠道伙伴,参与到全球市场的发展,以促进智能汽车的普及。

来自: Canalys

]]>
Counterpoint:2024年全球L3级自动驾驶汽车销量将超2.5万辆 //www.otias-ub.com/archives/1694094.html Mon, 17 Jun 2024 18:00:23 +0000 //www.otias-ub.com/?p=1694094 根据Counterpoint最新的预测,2024年全球Level 3级自动驾驶乘用车(PV)的销量将超过2.5万辆,中国、欧洲和美国可能会在今年推出。

考虑到中国国内光伏市场的规模和先进程度,中国将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动力。奔驰是全球第一家引入Level 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在中国汽车制造商迅速接近的情况下,也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

中国原始设备制造商的自动驾驶战略仍然以消费者为中心,而特斯拉则专注于通过内部和消费者拥有的车队实现其网络出租车服务。

中国的原始设备制造商也在技术方面分道扬镳,选择采用混合解决方案,包括激光雷达和其他类型的传感器。

随着原始设备制造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不断发展硬件系统并扩大培训数据,预计到2026年,中国道路上安装的Level 3级ADAS(先进驾驶辅助体系) PV将超过100万辆。到2028年,出货量份额将达到10%。

]]>
探索英伟达在中国高端ADAS领域的领导地位 //www.otias-ub.com/archives/1680917.html Tue, 19 Mar 2024 02:54:25 +0000 //www.otias-ub.com/?p=1680917 近期,英伟达荣登Canalys中国ADAS SoC厂商领导矩阵冠军之位。在整个行业都在关注英伟达2024年GTC上揭晓围绕AI集成和ADAS的公告时,了解英伟达凭借哪些优势,在中国ADAS市场上被合作伙伴评为最有竞争力的SoC厂商之一同样重要。

在汽车技术不断变革的时代,英伟达凭借其在AI,ADAS和计算领域的品牌认可度,成为中国高端ADAS市场中一股强大的力量。涵盖Xavier,Orin 和Thor的多样化产品组合,确保其可以较为全面覆盖ADAS各类场景需求。通过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英伟达简化了开发和部署流程,使合作伙伴能够专注于差异化。一流的市场背书与产品落地支持,以及可靠的合作盈利能力帮助英伟达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此外,英伟达具有极高市场认可度,是否应用英伟达ADAS SoC已经成为判断汽车产品定位的一个重要标准,这甚至可能影响车企对于ADAS SoC的选择。尽管英伟达在高算力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与其他汽车业务相比,ADAS SoC不是英伟达的首要关注点。

虽然英伟达具备相对完善的产品组合,但仍需要提高其在入门级和大众市场竞争力。同时中国合作伙伴希望英伟达可以完善其在中国市场的服务团队,加快问题响应的速度并提供更全面的支持。这一点在其他 SoC厂商已经意识到服务质量对提升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性,并快速付诸行动的阶段更为重要。最后,与关注大众市场的SoC厂商不同,英伟达可能会受到数据的限制。 

除了当前优势外,英伟达还有巨大的增长机会。与Tier 1供应商和车企形成的紧密合作关系,让其可以始终处于软件开发和功能集优化的前沿。随着ADAS技术的不断发展,英伟达有望在市场从L2+ 转向L3时发挥核心作用并进一步推动未来增长。此外,其在AI方面的专业知识可以有效应用于ADAS仿真测试和开发模拟环境,强化其汽车产品间的协同作用。 

英伟达将面临来自地缘政治和车企降本,以及终端市场增速放缓等威胁。同时在高端ADAS领域,将面对来自高通的替换风险。此外,AI领域不可预见事件将对严重依赖AI的英伟达来说将产生一定风险。 

尽管在高端ADAS市场上处于强势地位,英伟达必须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以维持其主导地位。在利用优势和探索机遇的同时,解决弱点和减轻威胁,英伟达有望在中国快速发展的ADAS领域巩固其领导地位。

智能汽车分析

Canalys紧随智能汽车行业的创新步伐,将目光瞄准电动化及智能技术与移动行业的交汇领域,重点关注电动汽车到智能汽车的转变,包括互联性,便利性,安全性及辅助驾驶等。我们提供全球最全面、最详细的数据分析及预测,细化至品牌和车型在全球汽车市场表现,同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专业见解。Canalys智能汽车分析,帮助技术供应商、汽车OEM、一级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汽车生态系统参与者在全球战略发展,产品规划和营销等方面做出重要决策,以及选择正确的渠道伙伴,参与到全球市场的发展,以促进智能汽车的普及。

来自: Canalys
]]>
Counterpoint:2023年Q3全球联网汽车销量增长28%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3422.html Mon, 29 Jan 2024 18:00:17 +0000 //www.otias-ub.com/?p=1673422 根据Counterpoint的最新研究,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联网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8%。在2023年第三季度售出的汽车中,每3辆中就有2辆配备了嵌入式连接。在全球联网汽车销量中,中国占33%,其次是美国和欧洲。第三季度,这三个地区占全球联网汽车销量的75%以上。

在评论市场动态时,高级分析师Soumen Mandal表示:“由于政府最初通过eCall等命令推动了联网汽车的发展,德国在乘用车销售中联网汽车的份额最高。继德国之后,美国、法国和英国的联网汽车在各自乘用车销量中所占份额最高。随着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联网汽车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4G仍以超过95%的销售份额主导着这一领域,而5G的采用速度低于行业早些时候的预测。高速公路沿线缺乏强大的5G基础设施,车内没有独特的5G用例,以及供应链问题是5G在乘用车中采用缓慢的原因。”

在评论市场前景时,研究副总裁Neil Shah表示:“汽车的联通性在发展中经济体也逐渐受到青睐,并成为市场上的主要差异化因素。预计到2030年,超过95%的新乘用车将具有嵌入式连接。4G连接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而5G连接将随着更多L3及以上汽车在市场上的推出而逐渐上升。2026年可能是5G在汽车应用中的拐点。2030年超过90%的联网汽车将嵌入5G连接。”

]]>
Waymo:研究称Waymo Driver自动驾驶汽车事故率比人类司机低85%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7938.html Fri, 22 Dec 2023 12:32:20 +0000 //www.otias-ub.com/?p=1667938 据外媒报道,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部门Waymo发布了一份新的安全研究报告,称其Waymo Driver自动驾驶汽车的性能明显优于人类司机。报告显示,其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率比人类司机低85%。

据外媒报道,Waymo已将研究报告提交给科学期刊进行同行评议,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已经看到了这项研究,并表示有理由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持乐观态度。

外媒称,Waymo新报告的发布正值自动驾驶行业的关键时刻。今年10月,Waymo的主要竞争对手、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的一辆汽车在无人驾驶模式下行驶时撞上并拖拽了一名行人,导致这名行人伤势严重。

该事故发生后,Cruise于10月下旬暂停了其在美国的无人驾驶业务,而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也吊销了Cruise在旧金山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许可证。此外,这起事故还导致该公司失去了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EO)凯尔•沃格特(Kyle Vogt),并裁员24%。

据悉,Waymo是由谷歌自动驾驶项目发展而来,最初成立于2009年1月份,在2016年12月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目前,该公司的服务覆盖了旧金山、凤凰城和洛杉矶的部分地区。

该公司表示,在这三个城市700多万英里的行驶里程中,其车辆总共只发生了3起导致人员受伤的车祸,其中2起发生在凤凰城,1起发生在旧金山。

就在Waymo发布这份新报告的前一天,LendingTree发布了另一份报告,称特斯拉司机的事故发生率最高,这似乎与特斯拉自己发布的数据形成了鲜明对比,该数据显示Autopilot比人类司机安全得多。

自  TechWeb

]]>
马瑞利即将亮相2024 CES:探索设计引领的创新之旅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7216.html Tue, 19 Dec 2023 08:29:24 +0000 //www.otias-ub.com/?p=1667216 与马瑞利一同共创,以技术推动车辆的个性化

  • 独特的体验将展示马瑞利如何通过其可扩展的硬件架构、服务型软件和由AWS、QNX以及高通技术支持的云端虚拟技术,助力软件定义汽车的变革。
  • 在数字孪生工作室中,来宾可以使用交互式应用程序,选择车辆功能,并在演示车中看到它们的实际效果。
  • 马瑞利的数字孪生技术将在“共创@速度”区域展出,通过在云端复制车辆组件,以提高设计、测试、模拟和无线功能部署的速度。

马瑞利作为汽车行业领先的移动出行技术供应商,将于2024年1月9日至11日,在拉斯维加斯永利酒店举行的2024 CES上展示其最具创新力的产品。通过精心策划的体验,马瑞利将展示以设计引导创新的方法。

受邀参展的来宾们将参与一次定制之旅,深入了解车辆共创的各个阶段。第一步,来宾将进入数字孪生工作室,回答一些关于驾驶偏好的问题,从而生成与他们驾驶个性化相符的数据。基于这些数据生成的功能,会在旅程后期的演示车中展现出来。来宾也会了解到马瑞利数字孪生技术的相关信息。

在“共创@速度”区域,来宾们将更深入了解马瑞利通过软件定义汽车的价值主张,并与亚马逊网络服务(AWS)、QNX和高通提供支持的技术进行互动。他们将了解到马瑞利在支持架构可扩展性、软件的可移植性、域控制标准化和云虚拟化等方面的技术。来宾们还可以与马瑞利的数字孪生演示器互动,该演示器可以在云端模拟生成车辆驾驶舱。

参观完数字孪生工作室和“共创@速度”区域后,来宾可以坐进其中一台演示车的驾驶座。在这一环节,数字孪生工作室基于来宾驾驶个性化的功能将被激活。来宾可以与他们的个性化3D头像互动,体验马瑞利屡获殊荣的A柱到A柱的“黑镜”显示器、氛围灯、智能表面、驾驶员监控和人机交互界面技术。极窄模组与光导技术也被集成到车辆前部。

马瑞利也将展示在“可负担性设计”领域的照明与显示技术。这些解决方案采用简化的软硬件设计——零件更少,重量更轻,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小,成本低于传统的照明和显示产品。这些设计是通过技术优化、面向制造的设计方法和供应链本地化来实现的。

与车辆性能相关的科技,将会在性能设计区展出,包括马瑞利的全主动机电悬架系统、域控制单元、集成热管理模块和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无线电池管理系统。

移动出行的未来将在“布局未来”区域中揭晓,这一区域将让我们一窥马瑞利下一阶段的设计——一种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车内体验——包括先进的音频和声音分区、电动隐藏显示屏和内饰组件、控制台投影、环保材料、多模态交互、带地面投影的高清前照灯、多色照明前面板和格栅、外部信息显示屏、后窗投影等。

马瑞利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vid Slump表示:“很高兴能在1月份的CES上分享我们对于实现软件定义汽车的愿景,也展示了我们如何将个性化的力量交到汽车制造商和车主手中。我们专注于以设计为导向的创新,再结合我们与AWS、QNX和高通公司的紧密关系,使我们能够以马瑞利速度为客户创建全面的解决方案。”

关于马瑞利

马瑞利是全球领先的汽车供应商,以创新及卓越制造闻名。通过携手客户及合作伙伴,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安全、环保、互联的未来出行。马瑞利在全球建立了170家工厂和研发中心,拥有约50,000名员工,足迹遍布亚洲、美洲、欧洲和非洲。

 

]]>
欧菲光财报:2023年Q3欧菲光净利润同比大涨102.26%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6428.html Thu, 02 Nov 2023 11:54:54 +0000 //www.otias-ub.com/?p=1656428 近日消息,欧菲光董事长蔡荣军在深圳企业家座谈会上表示,汽车智能化是当前公认的产业风口,是目前各企业着力布局的产业方向,建议加大政策扶持计划,对全产业链条予以大力支持。

蔡荣军发言称,欧菲光深耕光学光电领域21年,以光学影像模组、光学镜头、微电子等相关产品等,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领域,已发展为光学光电行业的领军企业。

智能汽车是近两年高速成长的产业方向。欧菲光依托在光学光电领域的技术优势,布局智能驾驶、车身电子和智能座舱,以车载镜头和摄像头为基础,延伸至车身域控制器、电子外后视镜等产品,丰富产品矩阵布局。

据悉,今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5.05亿元,同比增长47.75%,净利润同比增长102.26%,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均有所改善。

此前,有消息称,欧菲光摄像头模组进入华为手机Mate 60系列供应链,并占绝大部分份额。

对于华为手机订单情况,欧菲光董事长蔡荣军回应称,“倔强的活着。”有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华为(摄像头模组)订单确实绝大部分为欧菲光所提供。

据了解,欧菲光曾经是华为、苹果等主流手机厂商的供应商。不过,从2020年开始,两大客户均遭遇变数。华为手机业务因制裁收缩,2021年苹果又将其“踢”出果链。

在经历了两年的暗黑时刻后,今年4月23日,欧菲光官方公众号发文《全员一心,攻坚克难,吹响“反攻号角”》。

文中,欧菲光董事长蔡荣军强调,创业至今,欧菲光一直在经历逆境,但我们从不抱怨,坦然面对和接受挫折,用我们的智慧去解决困难,走出逆境。

在经历了2022年的最低谷,2023年公司已经筑底企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吹响“反攻号角”,向上攀登,全力以赴,全员提速,共迎曙光,实现强势回归。

自 快科技

]]>
乘联会: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L2级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已经逼近40% //www.otias-ub.com/archives/1642096.html Tue, 22 Aug 2023 12:15:15 +0000 //www.otias-ub.com/?p=1642096

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从装车比例上看,新能源乘用车在L2级以上的装车比例要显著高于燃油车型。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L2级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已经逼近40%,从价位区间来看,16万以上的车型大多都已经配备了L2级的辅助驾驶功能。

反观燃油车方面,2023年上半年L2级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只有18%,16万元以上车型装车率也只有20%左右,40万以上车型安装率反而只有5.5%。

而L2+级辅助驾驶功能当前的普及率偏低,主要由于实现L2+级辅助驾驶需要更多的传感器硬件辅助,上车成本偏高。

另一方面,在城市路况驾驶时,客户对L2+级功能的体验感知并不强烈,使得L2+级辅助驾驶功能上车的性价比相对偏低。

自 快科技

]]>
Wavemaker蔚迈:未见 第一季 – 未来出行八大趋势 //www.otias-ub.com/archives/1636419.html Mon, 07 Aug 2023 01:50:51 +0000 //www.otias-ub.com/?p=1636419 报告下载:添加199IT微信公众号【i199it】,回复关键词【 未来出行八大趋势】即可下载

作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实践者与观察者,Wavemaker蔚迈联手同济创意设计学院FABO创新性地运用“产学研”融合模式开展前瞻研究、共同探索问题的答案。这份趋势观察手册从外在环境、科技基石、第三空间三个维度盘点未来出行八大趋势:

]]>
CMR:2023年Q1印度联网汽车市场增长60% //www.otias-ub.com/archives/1602277.html Fri, 09 Jun 2023 18:00:28 +0000 //www.otias-ub.com/?p=1602277 根据CMR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汽车市场报告,在各种品牌推出新的联网汽车(CV)和电动汽车(EV)的推动下,印度的联网汽车(CV)市场经历了60%的增长。

两轮车:

市场需求强劲的互联两轮车(C2W)同比增长约92%,其市场份额在2023年第一季度增长至近60%。

电动两轮车(E2W)市场在2023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超过44%。

三轮车:

电动三轮车(E3W)市场稳步增长,占约50%的份额。互联三轮车(C3W)市场在2023年第一季度增长了71%以上。

乘用车:

电动乘用车(EPV)在2023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超过114%。

有联网功能的乘用车(PV)行业以超过56%的增长率迅速抢占市场,其中,约58%的互联乘用车(CPV)是由传统动力系统驱动的。

2023年第一季度,许多汽车上市,其中23%是电动汽车,83%具有联网技术功能,58%具有ADAS(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安全技术功能。

商用车:

2023年第一季度,电动商用车(ECV)市场同比增长约50%,而联网商用车(CCV)市场同比增长超过12%。

未来市场展望

根据CMR的估计,到2025年第一季度,印度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预计将超过24%,而联网汽车预计将占30%以上。此外,预计ADAS技术的市场份额将达到4%左右。

]]>
更多车厂开始采用特斯拉NACS充电标准 //www.otias-ub.com/archives/1612608.html Fri, 09 Jun 2023 09:21:27 +0000 //www.otias-ub.com/?p=1612608

2022年11月特斯拉向所有汽车制造商开放其开发的NACS(北美充电标准);2023年5月25日,福特宣布采用特斯拉的NACS规格。

在新闻稿中,福特表示,其电动汽车客户将可以使用特斯拉在北美的超级充电站网络。该公司还将在2025年将新电动汽车生产从目前的CCS(联合充电系统)规格转换为NACS规格。为了限制成本,很可能不会有车辆配备两个标准的双端口,但将提供适配器以使用不同标准的充电器。

TechInsights的分析指出,如果将福特和特斯拉在纯电动汽车年产量中的份额结合起来,到2025年,配备NACS端口的新电动汽车将增加10%,达到51%(160万辆)。从北美的数据来看,特斯拉和福特是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最大的OEM车厂。

  • 使用CCS的OEM车厂的需求将以54%的年累计增长率(CAAGR)继续增长,高于NACS的28%。
  • 然而,其他OEM车厂也有可能逐渐开始采用NACS规格,因为NACS比CCS更有优势:1. 使用相同的端口进行慢速交流和快速直流充电,插头更小更轻;2. 拥有更小的充电器,更高效的电源开关电源电子设备,有助于降低安装成本;3. 改善的用户体验;4. 特斯拉超级充电站网络比使用CCS的竞争对手更广泛的快速充电可用性(见下表)。
  • 加入福特的OEM厂商可能是现代集团(Hyundai Group)和Stellantis,这两家公司在北美拥有重要的生产和销售业务,其电动汽车业务的份额持续增长。如果他们与福特同时采用NACS (2025年),NACS端口的年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至电动汽车总量的30%至70%(220万辆)。
  • 目前,电动汽车的运营仅限于GMC悍马等昂贵的电动皮卡车型,这将限制通用加入NACS的意愿。大众已经加入了使用CCS技术的Electrify America网络。
  • 2022年7月,电动汽车初创公司Aptera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请愿书,建议将NACS作为美国电动汽车充电的标准,称用于CCS的插头“笨重、难以携带且昂贵”。
  • CCS和NACS都可以充电高达350kW。

北美充电网络(截至2022年11月)

预计福特将为特斯拉超级充电站网络的扩展和维护做出贡献,作为从CCS转换的回报。这将使福特能够减少其在自有充电网络上的昂贵投资,以及在依赖外部充电合作伙伴时对充电体验的失控。

  •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其他充电网络提供商对福特的声明将作何反应;他们是否也会改用NACS ?
  • 由于特斯拉的客户担心更多非特斯拉车型使用超级充电站网络,特斯拉是否会进一步投资扩大超级充电站网络吗?
  • 如果更多的OEM车厂在北美采用NACS,他们是否会降低全球产品线的成本,并在全球范围内采用NACS ?(这应该不太可能,因为就连在中国销售的特斯拉Model 3也都采用的CCS规格)。
  • CCS标准机构CharIN尚未对福特的声明发表评论。

 来自:TechInsights

]]>
是什么在推动汽车半导体市场的快速增长? //www.otias-ub.com/archives/1604186.html Thu, 25 May 2023 06:52:02 +0000 //www.otias-ub.com/?p=1604186

要点

虽然疫情肆虐以各种方式影响全球经济,然而却加快了整体半导体行业的增长。在家的时间增加让市场对电视、电脑和游戏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的需求增加。线下互动减少,网络活动增加,许多公司已经将商业模式改为更加数字化。云端及自动化技术的实施导致整体半导体需求快速增长,从 2019 年(疫情流行前)到 2021 年的营收增长 40%。

来源:Omdia

然后,整体行业在 2022 年开始出现逆转。地缘政治问题、全球供应链中断及高通货膨胀正在减缓经济增长,同时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及通讯市场的库存过剩,降低各种半导体元件的整体需求。

然而,纵观近期半导体行业的下行周期,汽车半导体市场正在走向不同的方向。自疫情流行以来,市场报告连续季度增长,2022 年第四季达到 168 亿美元,比 2020 年第二季增长 113%。Omdia 预测,汽车半导体行业在 2023 年及 2024 年将继续增长。

来源:Omdia

]]>
梅花数据:上海车展品牌传播报告2023 //www.otias-ub.com/archives/1602764.html Thu, 18 May 2023 06:02:22 +0000 //www.otias-ub.com/?p=1602764 两年一度的上海车展于4月27日正式落下帷幕,作为疫情后国内首个A级车展,本届车展打出了“拥抱汽车产业新时代”的主题,集中展示世界汽车工业的创新发展成果,受到国内为各家媒体关注,相关新闻报道热点讨论延续至今。

梅花数据以参展品牌的整体传播为核心,制作了梅花数据上海车展品牌传播报告,现将报告中关于车展整体传播的主要内容向广大读者分享。

]]>
IDC:2022年中国自动驾驶平台市场规模达到5.89亿元人民币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6947.html Mon, 15 May 2023 03:46:21 +0000 //www.otias-ub.com/?p=1596947

根据调研,2022年中国自动驾驶平台市场规模达到5.89亿元人民币。得益于自动驾驶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自动驾驶算法的迭代速度、对于算力的需求都呈现快速攀升态势,显著推动市场增长。

本次研究中的自动驾驶开发平台指面向汽车企业或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自动驾驶系统开发平台,使其能够快速搭建自身的自动驾驶系统,以此满足技术买家处理海量数据、自动驾驶方案更新迭代的需求。

平台需要具有:

  • 数据处理、存储、分析处理;
  • 算法模型的开发工具链;
  • 仿真系统等功能模块。

其中,支撑平台的基础设施以及相关服务(咨询服务、研发服务等)不计入本次研究范畴。

经过调研,IDC观察到目前自动驾驶开发平台市场

如下发展现状与趋势:

数据

测试车采集数据存储于车载硬盘,并会以人工方式上传至自动驾驶开发平台供应商的数据中心或用户自身的私有云数据中心。此种方式下,单体硬盘数据量可达到TB级别且网络数据传输限制较少,是当前数据集的主要组成。除此之外,自动驾驶方案商可以通过量产车在权限范围内去采集高价值、长尾场景的数据。但由于量产车所采集的数据涉及用户隐私,同时上传方式以利于4G5G等方式为主,因而整体上传贡献的数据量有限,单车贡献量通常为百兆级别。随着自动驾驶车量产规模逐步增大、用户开启自动驾驶功能更加频繁,基于影子模式等量产车的低成本获取数据的方式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算法

自动驾驶算法涵盖感知、决策、控制等多类算法。其中,感知算法的训练对于算力的要求最高,对于算力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带动用户对自动驾驶工具链、开发平台的使用。随着感知算法快速迭代、自动驾驶将向高阶智能进发覆盖更多长尾场景,市场对算力及平台需求有望实现持续性增长。

仿真

由于国际厂商对于仿真系统的垄断性较强,自动驾驶开发平台多选择引入合作伙伴能力协助用户完成相应工作。通过云端大算力、可订阅的模式为用户提供版本最新、便于维护、成本可控的仿真服务。与此同时,当前自动驾驶系统开发方对于仿真场景定义、评测体系标准难以统一,建立一套标准及通用的产品将是值得技术提供商专注与突破的方向。

部署

在合规政策背景下,央企国企更加偏好于私有云部署。而民营企业会根据是否为存储还是训练业务,而选择不同的部署模式,因而整体呈现混合云的部署形态。而新势力和自动驾驶方案商处于建设成本考量,则会在合规情况下,尽可能以公有云部署为主。而外资、合资企业是合规和第一要素,更加注重合规性和非具体的云形态。

市场格局方面

整体市场集中度较高,以云计算厂商为主导的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超过80%。2022年中国自动驾驶开发平台市场竞争态势如下图所示(注:由于数字四舍五入的原因,数字可能存在微小误差)。

未来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剧,IDC提出以下重点关注方向供技术供应商参考:

  • 车端芯片上云,提升算法在车端与云端验证效果的一致性:传统自动驾驶算法仿真模式主要通过基于大量GPU卡进行云上仿真,算法验证完毕再压缩转化为车端模型。但是在算法迁移到车端的过程中,模型压缩的操作可能会带来数据失真,很多结果不可复现的问题。因而,将车端芯片等硬件集成改装成适合于服务器间的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再将算法上云,从而提高算法在云端和车端的验证、迁移。

  • 自动驾驶开发平台的服务核心是数据服务,技术提供商应注重数据合规与隐私:无论是2022年国家国土资源局出台《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的通知》,还是今年国家数据局的成立,都可以看到数据收集、处理的合规性要求越发严格。“合规是底线”,与符合资质的图商等伙伴合作、制定符合规范的数据存储策略、传输路径,形成合规的业务流程是能够正常开展业务的必要基础。与此同时,无论是来源于测试车还是量产车的采集数据,都是主机厂和自动驾驶方案商的核心资产,通过构建完善的加密、脱敏、网络专线等数据隐私服务,有利于增加用户对于平台的信任感,将推动平台数据托管量的上升,带动未来的自动驾驶开发业务增长。

  • 关注企业出海带来的机遇:当前,OEM以及自动驾驶方案商对自动驾驶开发平台的布局相对完善。随着自动驾驶领域开始进入洗牌期,未来自动驾驶领域玩家集中度将趋于集中。在这一行业背景趋势下,未来自动驾驶开发平台的市场增速将来源于大型买家的订阅增值部分,另一方面平台方也可以依托于海外的自动驾驶数据标注与模型开发需求刺激自身平台业务的增长。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洪婉婷表示,当前,车辆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自动驾驶开发平台在大量数据标注、长尾场景算法训练、更精准的仿真测试等功能的作用不可或缺。当然,主机厂与技术提供商在自动驾驶产品上的竞争加剧并将进入洗牌、集中化阶段。在此背景下,提供成本可控自动化数据标注服务、结合行业的数据挖掘服务、加速训练服务、合规的数据与业务流程、算法在云端与车端最优适配迁移等是自动驾驶开放平台能够差异化竞争的方向,也是未来的重要产品发展趋势。

]]>
Counterpoint Research:2022 年联网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12% 在汽车总销量中的份额超过 50%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4246.html Wed, 26 Apr 2023 12:28:11 +0000 //www.otias-ub.com/?p=1594246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公布的最新报告,2022 年联网汽车(可以连接到互联网的车辆)销量同比增长 12%,在汽车总销量中的份额超过 50%。美国仍然是联网汽车最强劲的市场,其次是中国和欧洲。上述三个市场在 2022 年在全球联网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将近 80%。日本联网汽车的占比虽然较小,但普及率增长最快。

报告中指出,车企目前主要装备 4G 连接服务,占比 95%。5G 仍然是一个小众市场,仅适用于福特 F-150 Lightning、凯迪拉克 LYRIQ、梅赛德斯-奔驰 EQS、奥迪 e-tron GT、宝马 iX 和长城汽车哈弗 HG 等车型。

细化到品牌方面,大众以 11.7% 的占比位居榜首,其次是丰田、通用。前五名汽车集团占 2022 年所售联网汽车的近一半。特斯拉首次进入前十榜单。

自 IT之家

]]>
新兴的中国电动汽车功率半导体供应链 //www.otias-ub.com/archives/1574137.html Tue, 28 Mar 2023 05:08:52 +0000 //www.otias-ub.com/?p=1574137 半导体行业长期以来一直由国际厂商主导。然而,中国半导体企业正在成为该行业的主要参与者。最新的TechInsights电动汽车服务(EVS)报告《新兴的中国电动汽车功率半导体供应链》介绍了26家参与电力电子半导体供应链的中国公司,重点介绍了他们的汽车产品、合作伙伴关系和生产能力。

随着电池电动汽车的发展,汽车半导体的需求激增,宽带隙技术的使用也有所增加。SiC MOSFET为动力系统提供了Si IGBT和SiC MOSFET的替代方案。TechInsights估计,碳化硅市场收益在2022年至2027年期间将以35%的复合年增长率从12亿美元增长到53亿美元。到2029年,该市场规模将增长到94亿美元,其中中国将占一半。

近年来,中国半导体企业在开发和生产碳化硅半导体产品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且应用范围广泛,这包括了汽车行业。

来源:TechInsights

在该报告中,TechInsights介绍了26家参与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开发和生产,并活跃在SiC半导体供应链中的中国公司。这些公司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封装基板和晶圆制造、器件设计、封装和测试。报告还重点介绍了他们的汽车产品、合作伙伴关系和生产能力。

中国企业与国际同行之间存在技术差距,也存在着政治局势紧张和设备国产化相关的风险。然而,中国政府对碳化硅发展的关注以及对该行业的重大投资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独特的赶超机会。总体而言,中国碳化硅半导体供应链的发展呈现出复杂而不断变化的格局,挑战与机遇并存。

来自: StrategyAnalytics

 

]]>
特斯拉:2022 年 Q4 安全报告 Autopilot 有效降低车祸发生率 //www.otias-ub.com/archives/1570256.html Tue, 14 Mar 2023 12:01:00 +0000 //www.otias-ub.com/?p=1570256 特斯拉现发布 2022 年第四季度安全报告。与上一季度相比,特斯拉 Autopilot 在 2022 年第四季度的事故间隔里程有所减少,但与 2021 年第四季度相比有所改善。

根据特斯拉的记录,使用 Autopilot 技术的用户第四季度平均每 485 万英里(备注:约 780.53 万公里)发生一起车祸;而对于未使用 Autopilot 技术的驾驶员,特斯拉的记录是每 140 万英里发生一起车祸。

相比之下,最近的 NHTSA 和 FHWA 提供的数据(自 2021 年起)显示,在美国大约每 65.2 万英里就会发生一起车祸。

虽然这一数据表明 Autopilot 可以有效降低车祸发生率,但我们横向对比一下不难发现,特斯拉这一数据从第三季度的 626 万英里下降到了 485 万英里,这表明特斯拉车主在第四季度这段时间里车祸发生更频繁。

自 IT之家

]]>
Guidehose Insights:全球16家自动驾驶公司排名公布 特斯拉垫底 //www.otias-ub.com/archives/1566197.html Sun, 05 Mar 2023 13:19:39 +0000 //www.otias-ub.com/?p=1566197 近日,调研公司Guidehose Insights发布了一份报告,对16家从事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知名企业进行排名。在排名中,Guidehouse权衡了多种因素,对公司的前景、上市和生产战略、合作伙伴、技术、商业准备程度等不同标准进行分析。

Guidehouse 将这16家公司划分为四种类型,包括领导者、竞争者、挑战者和追随者。

Guidehouse 今年特别关注的是为轻型到中型车辆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的排名,而非最终可能在其汽车中部署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制造商。

具体来看,领导者包括 Mobileye、Waymo、百度和 Cruise。大部分公司都集中在竞争者这一层级,其中包括Motional、英伟达、Aurora、文远知行、Zoox、Gatik、Nuro和安途。

第三层的挑战者包括三家公司,分别是 Autonomous A2Z、May Mobility 和小马智行。

追随者这一层级只有一家公司,就是长期因“全自动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而遭到抨击的特斯拉。在Guidehouse 2020年和2021年的评比中,特斯拉也因类似的原因排名垫底。

在参与排名的多家企业中,Mobileye的表现最为出色,不管是策略性还是执行力,Guidehose  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Mobileye 此前就已经在基于视觉的ADAS市场中已经确立了领导地位。

同样处于领导者层命的其他三家也有着较为出色的表现,不管是Waymo、Cruise 还是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业务,都已经开始了其商业化进程,在部分地区面向消费者提供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

而其他的几家公司目前仍然处于测试阶段,不少厂商的车辆尚未实现自动驾驶出租车完全无人化,仍需在配备安全员的情况下才能上路。甚至一些自动驾驶公司目前只能够提供 L2级别的辅助驾驶服务。

这类公司就包括排名垫底的特斯拉。Guidehouse在报告中表示,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包”成本高达15000美元,但按照当下标准,特斯拉只能提供L2级别的自动驾驶服务。

自 快科技

]]>
传感器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 //www.otias-ub.com/archives/1565238.html Thu, 02 Mar 2023 16:14:42 +0000 //www.otias-ub.com/?p=1565238

要点

信息感知是实现自动驾驶算法的基础和源泉。对周围环境做出全面地识别和判断是保证智能汽车安全行驶的前提条件。目前,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激光雷达都是自动驾驶领域常用的传感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于车辆在复杂驾驶环境中感知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摄像头

摄像头是当今智能汽车最不可或缺的传感器。它的分辨率高,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学习进行模型标定、目标跟踪和障碍物识别,可用于车外的道路环境感知和车内驾驶员和乘客的监控。汽车制造商们广泛使用视觉感知方案来实现Level 2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如前方碰撞警告(FCW)、车道偏离警告(LDW)、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和自主紧急制动(AEB)等。近些年,ADAS(高级辅助驾驶)装机率的提高带动了单车搭载的摄像头的数目不断增加。例如,特斯拉为其自动驾驶硬件系统配备了8个摄像头,蔚来的ET7安装了11个摄像头之多。2019年,全球每部汽车安装的摄像头数目平均只有2.2个,但Omdia预计到2026年这个数字将翻倍。

随着摄像头使用数量的增加,对摄像头性能的要求也在提高。采用更分辨率的摄像头是市场的趋势,例如蔚来et7智能驾驶搭载11个800万像素摄像头。在高对比度的场景中,摄像头传感器芯片需要更高的动态范围来捕捉优质的图像。具有较高帧率的车载摄像头能提供更流畅的视频画面。传感器芯片的全局快门技术有助于避免高速运动中图像的 “果冻效应”。此外,汽车摄像头有一些独特的要求,如LED闪烁抑制技术,以确保汽车能正确识别LED信号。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深入,车载摄像头还需要对环境的深度信息进行感测。例如驾驶员疲劳监测功能,以及通过人脸识别确定驾驶员身份等功能。因此3D感测技术如ToF等方案将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

 

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利用毫米波来探测障碍物距离的设备。按照探测距离来分,毫米波雷达可以分为短程雷达(SRR),中程雷达(MRR)以及远程雷达(LRR)。随着自动驾驶水平的不断提高,毫米波雷达因其成本优势和稳定的工作性能,将被广泛应用于Level 2及以上自动驾驶车辆。它可以全天候工作,是摄像头的必要补充。

毫米波雷达正朝着体积更小、精度更高、探测距离更远的方向发展。由于法规对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24GHz毫米波雷达将逐渐被77GHz的产品取代,因为更高的频率意味着更高的性能、更宽的带宽和更好的分辨率。

Omdia预计在Level 3及以上的自动驾驶系统中将平均配备5~8个毫米波雷达,以实现盲点检测(BSD)、变道辅助(LCA)和后方碰撞警告(RCA)等功能。

超声波雷达

超声波是传统汽车最常用的传感器之一。它是一种利用发射、接收和处理超声波信号并获得目标的距离和位置等信息的装置。超声波传感器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如雾、雨、雪和弱光条件下表现良好,而且价格相对便宜。因此,它被广泛用于倒车雷达和自动泊车系统。

超声波雷达的缺点包括反应时间长,视野有限,精度较低。此外,超声波传感器很难探测到小型、快速移动的物体或多个物体。Omdia认为从长远来看,在较高级自动驾驶汽车中,部分车用超声波雷达将被性能更好的毫米波雷达取代。

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是一种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回波以获得目标的三维和速度信息的系统。激光雷达跟摄像头相比探测距离更远,跟毫米波雷达相比对静态目标的识别更准确,因此被认为是Level 3及以上自动驾驶系统最重要的传感器。然而,激光雷达在大雨或大雾天气中可能会失效。另外,由于其成本较高,现阶段配备激光雷达的车辆仍将以高端车型为主。

从技术趋势来看,目前半固态式激光雷达解决方案的成熟度较高,易于通过车辆法规,因此成为市场主流选择。未来激光雷达将朝着小型化、高分辨率(64通道、128通道,甚至200通道等)和低成本的固态式解决方案发展。此外,将激光雷达集成到单个芯片的方案将成为长期的技术研发方向。

一直以来,特斯拉凭借其算法优势和数据储备推崇“纯视觉”感知方案,不使用激光雷达。但其最新的自动驾驶硬件HW4.0中加入了4D毫米波雷达。4D毫米波雷达能够实现四个维度(3D+高度)的信息感知,且成本低于激光雷达,未来有望代替短距激光雷达,助力高阶自动驾驶的进一步渗透。

由于每种类型的传感器都有其局限性,无法提供车辆周围环境的全部信息,因此对传感器融合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传感器融合技术是指将各种传感器(如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或超声波雷达等)获取的信息融合起来,综合分析做决策,以便得到一个更为完整可靠的环境描述,从而提升自动驾驶决策的信心度。

Omdia认为,在未来几十年里,随着智能汽车取代传统燃油车的进程加快,对各种类型传感器的需求将进一步放大。而自动驾驶的推进也将促进传感器技术持续创新,推动传感器性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来自: Omdia 

 

]]>
Mobileye财报:2022年Q4 Mobileye营收5.65亿美元 同比增长59% //www.otias-ub.com/archives/1554754.html Sun, 29 Jan 2023 11:48:41 +0000 //www.otias-ub.com/?p=1554754 近日消息,Mobileye 发布了未经审计的 2022 年第四季度财务信息。

数据显示,与 2021 年第四季度相比,Mobileye 2022 年第四季度营收为 5.65 亿美元,同比增长 59%。由于销量和 ASP 的增长,EyeQ 系统集成芯片的收入在本季度增长了 48%。其余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与 SuperVision 相关的收入,尽管该产品占总销量比例不到 1%。

Mobileye 2022 年第四季度的平均系统价格为 56.2 美元,而上一年同期为 48.3 美元,主要原因是高端产品组合的增加。价格上涨抵消了 EyeQ 芯片因全球通胀压力增加的成本,也导致了平均系统价格上涨,但幅度较小。

与上年同期相比,Mobileye 2022 年第四季度毛利率增长了近 10%。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无形资产摊销成本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较低的影响,部分被 SuperVision 销售额的增加所抵消,因为该产品的硬件含量较高,因此毛利润率较低。

与上一年相比,Mobileye 2022 年第四季度调整后的毛利率(非 GAAP 指标)下降了 3%。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SuperVision 销量的增加,该产品的单位毛利润较高,但由于硬件含量较高,毛利润率较低。EyeQ 系统集成芯片产品线的调整后毛利率稳定保持在 70% 范围内。

Mobileye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超过 16%,这一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增长转化为毛利润,大大超过了运营费用的同比增长,以及无形资产摊销成本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较低的影响。

与上一年相比,2022 年第四季度调整后的营业利润(非 GAAP 指标)增加了约 4%。这一增长是由收入增长转化为毛利润所推动的,毛利润大幅超过了运营费用的同比增长。2022 年第四季度经调整的营业利润率高于 Mobileye 公司的预期,这是由于 2022 年所计划的多项支出项目推迟到了 2023 年,主要是一些非经常性工程(NRE)的开发项目。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Mobileye 年度经营现金流为 5.46 亿美元。同期,财产和设备的购买额为 1.11 亿美元。

自 TechWeb

]]>
Juniper Research:预测2027年将有超过3.67亿辆联网汽车 //www.otias-ub.com/archives/1551655.html Mon, 16 Jan 2023 04:28:54 +0000 //www.otias-ub.com/?p=1551655 Juniper Research的一项研究预测,全球正在使用的联网汽车数量将从2023年的1.92亿辆达到2027年的3.67亿辆。

这91%的增长将得益于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进步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能力的增强。研究发现,5G的高速和低延迟能力对这些目标具有变革性,需要汽车OEM和运营商之间的有效合作才能实现。联网车辆配备了通信技术,允许运输系统的各个要素和第三方服务之间交换信息。

运营商将在利用5G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运营商对于释放新的案例至关重要,例如通过5G实现自动驾驶和数据密集型信息娱乐;这意味着2027年全球提供5G连接实现的机会高达36亿美元。

研究合著作者尼克·梅纳德(Nick Maynard)解释说:“5G可以让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OEMs)升级车载体验。在向电动汽车转型的汽车市场,改善用户体验是关键。运营商在以可靠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使他们成为5G网络迅速扩张的首选合作伙伴。“

商业用车案例滞后

研究预测,到2027年,商用车只占全球联网车辆的20%,比2023年底的16%略有增加。研究发现,商用车的设计除了简单的紧急呼叫功能和基本的联网信息娱乐系统外,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性,尽管随着企业优先考虑跟踪和物流能力,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因此,研究建议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OEMs)优先考虑在工厂外与通用车队跟踪系统进行集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连接的优势,并使商业车队所有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流程效率。

来源:Advanced Television  *本文由未来媒体网络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