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Wed, 22 Mar 2023 12:59: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德勤咨询: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 //www.otias-ub.com/archives/1572698.html Wed, 22 Mar 2023 20:00:14 +0000 //www.otias-ub.com/?p=1572698

新冠疫情永久改变了全球医疗行业,它不仅加快了新技术和医疗服务模式的应用,提高了对可持续性和韧性的关注;同时,它还加剧了现有的劳动力挑战和医疗公平性方面的全球差距。

长期持续的新冠疫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医疗行业可以借机进行彻底改革,充分利用疫情前就已出现的新趋势,并持续探索临床创新和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德勤《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报告着眼对转型至关重要的五大关键领域,即“虚拟医疗服务”、“数字化转型”、“医疗公平性”、“劳动力”和“可持续性”, 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专业人士引领转型。

以下为报告核心观点节选:

一、虚拟医疗服务:“先病后治”或将变革,“灵活就医”渐入人心

此次疫情让医疗机构和公众对虚拟医疗的兴趣度和接受度加速提高,更多患者青睐将心理健康治疗转移到虚拟场景的同时,市场对虚拟医疗的投资也在不断增长。虚拟医疗通过具备整合数字技术,能有效应对传统医疗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成本上涨以及劳动力短缺等挑战,引发全球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

虚拟医疗的潜力在于,其解决方案能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就医机会,通过远程监测和早期干预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针对环境变化及时提供最佳医疗方案,优化医护人员配置,推进医疗监管的数字化,从而更高效地保障患者健康和改善消费者的医疗服务体验。

虚拟医疗凭借独特优势,既改变了医疗服务的性质,又吸引了大型医疗机构以及科技和零售巨头的投资和合作。技术也能创造更大的灵活性,患者和医疗机构可选择结合医院治疗和居家医疗的混合服务模式,以满足全球老龄化人口带来的大量医疗需求,并且帮助患者通过移动应用管理心理健康问题。

未来,虚拟医疗的实施需要评估总体人口健康情况、促成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以及加强公众对数字化医疗服务的信任。在采取虚拟医疗时,医疗机构应考虑以下步骤: 培训、支持并协助医生在虚拟医疗过程中注入人为因素;重新评估现有医护模式和虚拟医疗投资布局;扩充虚拟医疗资源配置以满足患者所需;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了解医患双方体验进而改善工作流程,优化技术应用及医护实施团队;充分考虑监管与政策相关问题,倡导灵活的虚拟医疗设计。

二、数字化转型:消费者需求稳步上升,医疗技术投资空前增长

新冠疫情使全球医疗系统不堪重负,但也让此前很难被患者或临床医生接受的数字化和远程医疗加速发展。医疗机构正加速采用这些新技术以期降低成本、高效处理不断变化的需求模式、解决临床医生短缺并更好地应对新一轮的全球医疗危机。

数字化转型深度:许多国家已在采用电子病历方面取得进展,不过也不乏诸多国家的重要医疗信息仍然使用纸质媒介记录。也有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使用健康信息交换(HIEs)系统,以交换电子医疗信息。

迁移上云:技术能够降本增效,但也带来财务压力。不过大多数医疗行业高管认可数字化带来的长期益处。根据医疗行业高管调研,96%的受访者计划三年内将IT基础设施迁移上云。当然,需要关注的是迁移上云也将引发环保担忧。

新兴技术:医疗公司利用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和监测设备等新兴技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定制治疗方案,预测风险或病情恶化并进行早期干预。疫情期间,远程医疗得到大众认可并有望在未来5到10年内继续扩展。

三、可持续性:节能减排,健康生态

气候变化是人类最大的健康威胁。碳排放的增加将引发气候和环境问题,继而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医疗体系应提升其韧性和可持续性以应对气候威胁,并做好准备,提供灾后护理服务、确保药物供应,并采取措施减少浪费。

医疗行业碳排放持续上升,医疗设施及其能耗所产生的碳排放不容小觑,而供应链问题是碳排放和可持续性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建立可持续化供应链刻不容缓。

因缺乏政策支持,医疗系统无法快速制定相关策略并有效应对气候问题。由于政策要求涵盖范围不够广泛,一些医疗行业领先机构正在自行制定路线,推行实现减排和提高可持续性的内部政策。

为追踪可持续性方面的进展,德勤与Geneva Sustainability Center和国际医院联合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开发了可持续性加速器工具,助力医疗行业领先机构以公正合理的方式追踪其在提供低碳和灵活医疗服务方面的进展。

纵观全球医疗行业,虚拟医疗、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及其带来的挑战、可持续发展的聚焦等,都在推动着医疗行业的变革与转型。我们希望《2023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能为广大业内人士带来启发,充分把握新趋势,更好地拥抱医疗行业发展机遇!


]]>
阿里健康:2022年阿里健康中期利润约1.62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www.otias-ub.com/archives/1529030.html Tue, 29 Nov 2022 12:14:34 +0000 //www.otias-ub.com/?p=1529030 近日消息,阿里健康在港交所发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公告,报告期内,阿里健康总收入达到约115亿元,同比增长22.9%,医药自营业务收入约为100.8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处方药业务收入增长46.2%。

集团录得毛利约为23亿元,毛利率为20.0%,其中医药自营业务的毛利率得益于数字化营销能力的加强和定价能力的改善而同比提升。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录得期内利润约1.62亿元,而同期为期内亏损约人民币2.31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截至2022年9月30日,阿里健康医药电商平台已服务于逾2.7万个商家,较截至2021年9月30日增加2,000个,且于报告期内库存数量超过4,800万个SKUs,同比快速增加800万个。

截至2022年9月30日本集团线上自营店的年度活跃消费者(于过往十二个月在线上自营店实际购买过一次或者以上商品的消费者)超过1.2亿,较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9,000万人增加超3,000万人。

自 TechWeb

]]>
Digital TV Research:预测到2027 年欧洲 OTT 收入达到450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412767.html Wed, 30 Mar 2022 16:24:03 +0000 //www.otias-ub.com/?p=1412767 到2027年,西欧OTT电视节目和电影收入将达到450亿美元(407亿欧元)。据分析公司数字电视研究(Digital TV Research)的西欧OTT电视和视频预测报告显示,2021年的OTT电视和视频收入为260亿美元。在新增收入中,英国将贡献40亿美元,德国30亿美元,法国30亿美元,意大利20亿美元。

英国是该地区最大的 OTT 收入来源国。其 60 亿美元提供了 2021 年总额的 24%。到 2027 年,英国的 100 亿美元将占该地区总额的 22%——因此其他国家的增长速度将会更快。

数字电视研究公司首席分析师西蒙·默里(Simon Murray)指出:”SVoD远远超过了西欧的任何其他收入来源。2021年至2027年期间,SVoD将增加130亿美元,达到300亿美元。AVoD将增加60亿美元,达到120亿美元。”

到 2027 年,SVoD 用户将达到 2.58 亿,高于 2021 年底的 1.64 亿。四个国家将提供总数的三分之二。德国将在 2026 年超越英国。

来源:Advanced Television  *本文由未来媒体网络编译

]]>
Willis Tower Watson:2022年全球医疗趋势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392924.html Mon, 07 Mar 2022 22:00:15 +0000 //www.otias-ub.com/?p=1392924 Willis Tower Watson发布了“2022年全球医疗趋势报告”。2022年全球医疗趋势调查显示,全球医疗保健成本的增长差异很大。随着新冠病例在2020年和2021年不同时间在不同国家激增,大流行的不平衡轨迹在医疗保健利用率和成本方面造成了相当大的波动。2020年降至4.8%并在今年反弹至8.1%,医疗福利成本预计将在2022年继续保持类似水平,全球平均为8.1%。但是,新冠的持续影响带来的不确定性预计将延续到2022年,个别国家层面的波动更为明显。

明年不同地区的平均增幅预计将从拉丁美洲的14.2%到中东和非洲的10.6%,再到亚太地区的7.6%和欧洲的6.7%不等。预计2022年美国的平均医疗增幅为7.6%。

医疗成本预计将在2022年之后继续加速增长,超过3/4的健康保险公司预计未来三年的医疗成本会更高。欧洲86%的保险公司预计这段时间内的医疗成本趋势会更高,中东和非洲82%的保险公司、拉丁美洲74%的保险公司和亚太地区64%的保险公司也这么认为。

主要发现

与肌肉骨骼疾病相关的索赔发生率飙升

2021年保险公司将肌肉骨骼疾病列为索赔率第五高的疾病种类。

保险范围继续受到限制

超过一半的团体保单排除了艾滋病(54%-56%)以及酗酒和吸毒(52%-53%)。

远程医疗成为顶级成本管理方法

保险公司将供应商的合同网络(75%)和住院服务的预先批准(67%)列为前两种成本管理方法。远程医疗(63​​%)从去年的第5位上升到第3位。

过度医疗继续影响医疗费用

推荐过多服务的医生(64%)仍然是导致医疗成本上升的最重要因素。59%的保险公司还认为被保险人过度使用医疗服务正在推高成本。

短期内波动将持续

预计新冠的影响和波动将延续到2022年及以后。国家和企业正在以不同的时间和速度受到影响。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德勤咨询:2022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383025.html Mon, 24 Jan 2022 20:30:42 +0000 //www.otias-ub.com/?p=1383025 医疗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期待已久且意义深远的转变。到2022年,新冠疫情已持续整整两年之久,至今仍是全球医疗体系最为重视的问题,并在医疗公平和健康水平、低疫苗接种率、全球人口的相互关联性、医护人员的压力以及对与非疫情相关医疗服务需求减少等话题占据了大量资源。

尽管新冠疫情造成了许多可怕影响,但它也为医疗行业加快创新和革新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成为快速启动和加快许多变化的催化剂,例如消费者偏好和行为的转变、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的整合、数字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新的人才和医疗护理交付模式以及临床创新等。医疗行业的利益相关者和该行业所服务的消费者面临一个陌生的环境,例如远程办公、虚拟就诊,以及医疗用品、人员与服务短缺的供应链等趋势。因此,为了应对全新的挑战,医疗行业正在经历转变。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有越来越多乐观的人士认为,当下许多国家已经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有能力控制新冠疫情的影响。虽然新冠病毒彻底消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专家们预测,如果不再出现新的严重的变种病毒,新冠疫情将从全球大流行病变成区域性流行病。

医疗行业的利益相关者应保持警惕、敏锐和灵活,以应对当前的疫情以及对全球医疗健康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并抓住其中的机会。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IDC :2022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十大预测 //www.otias-ub.com/archives/1374228.html Tue, 11 Jan 2022 02:41:12 +0000 //www.otias-ub.com/?p=1374228

IDC所发布的本报告对于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十大预测做了深入的分析与阐述,提供了2022-2027年间医疗健康行业数字化技术发展路线图,每项预测都包括该预测内容成为市场主流的时间和复杂性评估,以及该预测对于医疗IT建设与应用方面的影响,并为技术买家提供了采用和部署这些技术的建议。2022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十大预测总结如下:

预测一:医疗数据安全

2023年,为应对医疗数据互操作而导致安全事件的风险,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政府将进一步规范医疗数据在隐私保护、商业变现和授权使用方面的法规。

预测二:数据驱动价值医疗

2024年,医疗机构除非采取数据驱动的治理、运营和组织架构,否则将有70%的医疗机构在尝试扩大基于价值的医疗模式中遭遇失败。

预测三:数据支撑个性医疗

2024年,20%的慢性病患者将真正拥有并公开利用他们的个人医疗健康数据,来实现所倡导的、安全的和更好的个性化医疗。

预测四:医疗便利化

2024年,无处不在的医疗服务项目的增长将带来医疗服务的不连续性并增加数据碎片化,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医疗事件的风险翻倍。

预测五:预测性医疗

2025年,将有35%以上的医疗机构采用人工智能驱动的解决方案和算法模型来支持预测性医疗模型。

预测六:未来医护工作

2025年,50%的医疗机构将依赖组合式的工作场所与工作模式,以此来应对数字化倦怠,重新定位医护员工的角色,创建全新的工作方式和员工体验。

预测七:处方数字疗法

2026年,处方数字疗法市场将增长三倍以上,在精神健康和慢性病领域率先应用,使得医疗与生命科学之间的界限模糊化。

预测八:5G医疗创新

2025年,三分之二的医院将启用5G,以加速医院在医疗成像、远程护理、医疗物联网和沉浸式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预测九:研究即治疗

2027年,综合的研究型医疗组织的数量将翻一番,推动医疗生态系统中的临床研究作为治疗方案模式的发展。

预测十:环境接口

2027年,由智能语音识别、传感器和/或基于手势控制的医疗环境接口技术将被60%的医护人员使用以及在20%的家居护理中使用。

IDC中国 Health Insights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高级研究经理肖宏亮表示:从十大预测中可以看出,医疗数据已经成为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管理好和利用好医疗数据并且基于医疗数据开发医疗人工智能应用是医疗行业的发展热点,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医疗数据的安全与信任则是当前的首要重点;5G技术正在驱动多种医疗服务创新,物联网技术驱动环境接口技术发展,促进医疗工作更加便捷;医疗信息化和数据化正在驱动医护工作方式的改变和临床医疗研究模式的创新。另外,这十大预测与近期中国医疗政策对数字化的要求具有很强匹配性,对于医疗政策的落地执行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IDC FutureScapes对技术、市场及生态系统的分析解读能帮助CIO更好地了解未来趋势以及IT组织对企业的影响。该报告还着手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为CIO指点迷津,并提出可依循、可执行的建议。IDC每年都会有一系列将在未来若干年影响企业走向的关键性外部驱动因素。FutureScape根据这些驱动因素提出十项预测、分析IT企业受到的影响,并针对未来五年给出相关建议。

]]>
YouGov:全球2/5的人愿意接受远程医疗 //www.otias-ub.com/archives/1275644.html Sun, 25 Jul 2021 18:00:00 +0000 //www.otias-ub.com/?p=1275644 冠状病毒给世界各地的医疗保健服务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这使得常规医疗护理的前景变得更具风险、更复杂。虽然“远程医疗”在大流行之前就已经存在,但全球危机可能使其成为需要护理的人的首选。

但是人们真的想打电话给他们的医生,而不是亲自去看病吗?答案各不相同,这取决于患者居住在世界上哪个地方。

在YouGov研究的所有市场,愿意通过电话寻求医疗保健的平均比例略低于2/5 (38%)。但是,国与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在阿联酋(58%)和印度(56%),接近3/5的公众很乐意通过电话与他们的医生或执业护士交谈;在波兰(23%)、法国(25%)和瑞典(25%),大约只有1/4的人愿意这么做。

对感染冠状病毒的恐惧与通过电话与医生或护士交谈的意愿之间存在相关性。YouGov 的 COVID-19 公共监测数据显示,在人们最有可能对远程医疗感到满意的两个国家——阿联酋 (56%) 和印度尼西亚 (77%)——超过一半的公众害怕感染病毒。在法国(38%)和瑞典(38%),人们的恐惧程度则明显降低,而他们使用电话医疗服务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两者均为 25%)。

这表明当前对远程医疗的某些需求可能是暂时的,随着大流行的缓解,更多的人可能希望亲自去看医生。尽管如此,如果提供者在短期和长期内让患者更容易进行电话咨询,那么提供这些服务的医院可能会受益。

]]>
AON:2021年全球医疗趋势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267611.html Thu, 24 Jun 2021 22:00:37 +0000 //www.otias-ub.com/?p=1267611 新冠大流行造成的全球经济放缓直接影响了雇主赞助的医疗计划,调查覆盖的大多数国家报告,在疫情最初的2020年期间,计划利用率下降,随后采取了封锁措施。

本报告发表时,各国经历着不同的疫情阶段时。新冠大流行对延迟治疗和长期保健的影响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确定性。随着市场重新开放,2021年医疗服务计划利用率将恢复到正常水平或大流行前的水平。

尽管有大流行,预计雇主赞助的医疗计划仍将继续盛行。此外,这些医疗计划提供的条款范围继续扩大,例如涵盖新的程序、计划覆盖范围扩大以及更宽松的计划参与要求。

在全球一级,AON预计2021年的平均医疗趋势率将较2020年报告的预测低,此前全球总体趋势预计将下降。除北美洲外,所有地区都将出现下降,特别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预计净趋势也将下降。

在欧洲和中东及非洲地区,预计2021年医疗趋势的下降速度将低于一般趋势,导致净趋势上升。这主要是由于税收增加和医疗保健提供者为适应新的新冠安全措施所需的额外费用。

随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趋势率的下降,中东和非洲将成为平均医疗趋势率最高的地区。

最后,与其他地区相反,北美报告的医疗趋势率略有上升,AON预计2021年该地区的医疗趋势率将比2020年报告的预测有所增加,尽管总体影响较低。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大觉醒:新冠流行对美国人的影响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237860.html Thu, 29 Apr 2021 22:06:23 +0000 //www.otias-ub.com/?p=1237860 Harris Poll发布了新报告“大觉醒”,检查了疫情一年后的损失、恢复和重塑的美国生活。新冠大流行迫使更多的消费者进行数字化思考,并比以前更加依赖在线服务。

35%的美国公众会考虑解雇他们的初级保健医生,如果能够通过远程医疗或虚拟服务进行定期医疗预约的话。

这种对虚拟医疗服务的接受在年轻人中更为普遍,50%的Z世代/千禧一代和X世代受访者将使用远程医疗或虚拟服务来代替初级保健医生。但是,只有24%的婴儿潮一代和8%的老年人愿意做出改变。

与美国白人(32%)相比,更多的西班牙裔(52%)、非洲裔(43%)和亚裔(40%)会考虑这一选择。

在大流行开始时,医疗保健提供者加大了远程医疗倡议的力度。当被要求在新冠大流行结束后考虑人们对数字和面对面服务的使用偏好时,尽管仍有不少人倾向于面对面医疗服务(44%),但约42%的美国人更喜欢远程医疗和面对面医疗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远程保健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超过一半的美国人(53%)认为远程医疗预约有助于咨询医疗问题,而其他人则认为远程医疗预约有助于查看实验室测试结果(48%)。但是,很少有人会使用这种预约来获得处方药处方(36%),或者看病(34%)或给孩子看病(15%)。

总体而言,消费者对医疗保健数字化感到满意。77%的美国人表示,医疗保健在使其服务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方面做得非常好。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CHIMA:2019-2020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219398.html Sat, 20 Mar 2021 20:28:30 +0000 //www.otias-ub.com/?p=1219398 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的数据来源于医院一线CIO,调查内容既包括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情况的客观数据,也包括调查对象对存在问题和发展预判的主观洞见。

调查数据来源可靠,方法严谨,内容和观点真实可信,是我国医院信息化调查研究工作开展最为长久,内容最为全面,能客观展现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进展与趋势的专业研究报告。

本年度调查报告内容包括:医院信息化基本建设、系统建设、经费投入、技术应用等,共7部分、28个子报告、86个章节。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德勤咨询:2021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 //www.otias-ub.com/archives/1212349.html Sun, 07 Mar 2021 20:58:30 +0000 //www.otias-ub.com/?p=1212349 新冠疫情给全球医疗行业的劳动力、基础设施和供应链带来巨大压力,暴露了社会医疗资源不平等的问题;同时加速了行业生态系统的变革,迫使公共和私立医疗体系在短期内去适应和创新。

《2021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加速行业变革》由德勤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团队发布。本报告详细探讨了推动2021年全球医疗卫生行业变革的六大问题,并提出了医疗行业领导者在未来一年应考虑的问题及对策。如何分析、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将决定医疗机构在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中能否从复苏走向繁荣。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Fastdata:2020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180515.html Mon, 28 Dec 2020 18:11:32 +0000 //www.otias-ub.com/?p=1180515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Omdia:2019年全球医疗AI软件市场规模为8.23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156799.html Thu, 19 Nov 2020 06:20:23 +0000 //www.otias-ub.com/?p=1156799

Omdia认为医疗保健人工智能(AI)市场是新生事物,因为与总的可寻址市场相比,它的规模相对较小。Omdia估计,2019年,全球医疗AI软件市场规模为8.23亿美元,成为人工智能第六大收入行业,但也只占160亿美元AI软件总市场的一小部分。Omdia预测,2025年医疗AI软件市场将增长到100亿美元以上。这种剧烈增长将由医疗设备市场的巨大规模(2019年总规模为2140亿美元)以及医疗行业可获得的大量投资推动。尽管医疗行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但由于该技术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并面临监管等障碍,许多医疗机构不确定人工智能的价值,因此医疗人工智能市场大多仍未被开发。

AI厂商已经开发出先进的AI算法,可以应用于医疗设备,尤其是医疗成像设备。许多主要的医疗设备制造商已经与这些厂商合作,将AI工具纳入产品线,或在内部开发AI软件工具。医疗机构、设备制造商和AI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将是确保解决医疗挑战的关键。AI通过帮助医疗机构以有限的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有可能帮助解决日益严重的医疗服务紧张问题。2019年新冠病毒(COVID-19)引起的大流行加剧了这些问题,使得医疗AI变得极为重要。

医疗人工智能,尤其是超声的人工智能,是与终端用户合作开发的,以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Omdia《超声人工智能调查(AIUS2020》,许多医疗实践依靠人工智能来解决最重要的改进领域,包括图像质量和标准化、工作流程效率和诊断支持。例如,算法协助对患者进行优先排序和筛选。其次,人工智能引导超声用户进行扫描,并增强图像,确保获得高质量和一致的扫描图像,易于解释。最后,AI可以识别扫描片上的解剖和异常,并进行测量,帮助读者解读扫描结果。AI的作用是保障、确保放射科医生在扫描中不会遗漏任何值得关注的地方,同时作为第二意见,提高放射科医生的诊断信心。

图一:AIUS调查结果 最重要的AI功能

Source: Omdia

根据AIUS,超声的AI是多功能的,60%的受访者在多个临床应用中使用AIAI在普通成像中的利用是最常报告的临床应用,但Omdia预计,随着图像库的增长,更多专业算法的开发成为可能,未来几年,AI在护理计划(POC)、心脏病学和非传统应用中的利用将增加。除了便携式医疗影像设备的使用外,AI在边缘和POC环境中的发展将推动人工智能的集成和云端部署。

AI能够实现更高效、更有效的诊断,这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至关重要

随着病毒持续肆虐世界各地的医疗系统,医疗机构正在采用AI作为对抗COVID-19的重要工具。AI正被用于快速筛查和分流COVID-19患者,并在扫描中识别症状。这可以帮助医疗机构限制病毒的传播,并快速治疗更多患者。虽然许多医疗机构正在使用已有的AI,但许多AI供应商和设备制造商已经开发并将继续开发AI软件,以帮助识别和诊断与COVID-19相关的肺部和心血管症状。软件的加速开发、资金的增加和法规的放宽,都说明了人工智能对COVID-19的好处和越来越多的了解。

要想普及医疗AI,必须将其价值传递给更多受众

虽然在许多情况下,使用一项新技术的优势只是传闻,但AI的好处是由医疗管理者追踪的几个指标所支持的。根据AIUS85%的受访者称AI节省了他们的医疗时间,69%的受访者表示使用AI节省了他们的医疗资金,82%的受访者认为改进诊断是采用AI的首要驱动力,74%的受访者报告说,AI提高了他们对超声的利用率,49%的受访者报告说,AI减少了技术人员操作超声所需的培训量。这些结果意义重大,因为它们表明,绝大多数受访者在使用AI后看到了可衡量的改进。

采用人工智能的医疗机构显然了解人工智能的价值,这一点从使用率上就能反映出来。AIUS结果表明,73%的受访者每天至少使用一次AI功能,40%的受访者每小时使用一次。这种来自医疗界的认同感对于医疗AI的广泛实施至关重要。AI供应商应该继续与设备制造商、医疗机构和医学院合作,以确定关键的AI应用并促进采用。

]]>
京东健康递交招股书:总用户数超1.5亿 日均在线问诊量约9万次 //www.otias-ub.com/archives/1127549.html Mon, 28 Sep 2020 03:00:58 +0000 //www.otias-ub.com/?p=1127549 据IPO早知道消息,国内最大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及在线零售药房「京东健康」于9月27日晚间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美银证券、海通国际和瑞银担任联席保荐人,华兴资本则担任财务顾问。

事实上,自2014年2月起,京东健康的医疗健康业务就开始作为京东集团独立的业务类目进行运营;2017年12月,京东健康正式推出在线问诊业务;次年3月,银川京东互联网医院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至此京东健康已可向在线问诊和处方续签服务的用户开具处方。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19年收入计,京东健康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及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截至2020年6月30日超过1.5亿名用户曾使用京东健康的平台购买医药和健康产品或医疗健康服务。

2019年11月和2020年8月,京东健康先后完成超9亿美元A轮融资和超8.3亿美元B轮融资。

IPO前,京东集团直接持有京东健康81.04%的股份,高瓴资本则持有4.49%的股份,为最大机构投资方,高瓴资本合伙人易诺青担任非执行董事。此外,霸菱亚洲、CPEChinaFund、中金公司和中国人寿分别持有3.16%、3.16%、2.37%和2.26%的股份。

京东健康在招股书中表示,其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够让国民享有易得、便捷、优质和可负担的医疗健康产品与服务,成为国民信赖的首席健康管家。

医、药双轮驱动,医药健康零售年活跃用户7520万

目前,京东健康已通过零售药房业务和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实现「医、药联动」的业务闭环,前者可为后者提供优质流量,而后者则为前者创造需求,进而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

具体来讲,京东健康的零售药房业务通过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三种模式运营。

其中,自营业务主要通过京东大药房经营。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大药房已设有11个药品仓库和超过230个其他仓库,具有较快的履约服务能力;而线上平台则主要利用京东健康的品牌知名度、用户群以及专有技术平台,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品类,与京东大药房形成良性互补。截至2020年6月30日,线上平台上拥有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家,SKU超过1000万。

此外,京东健康的全渠道布局则指按需求为用户提供当日达、次日达、30分钟、7*24快速送达服务,现已覆盖超过200个城市。

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京东健康的医药健康零售分别为4390万、5050万、5610万及7250万个年活跃用户(注:12个月内至少购买过一次商品)在线医疗健康服务方面,京东健康主要提供在线问诊和处方续签、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和消费医疗健康服务等服务。

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的日均在线问诊量达到约9万次,是2019年同期的近6倍。8月,京东健康推出「京东家医」品牌的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各种面向家庭的健康管理组合。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健康亦在快速拓展消费医疗健康服务——用户可通过合作的线下消费医疗健康机构,在京东健康平台进行预约并支付服务开支,接受体检服务、医学美容、口腔齿科和疫苗预约等服务。在COVID-19期间,京东健康是中国第一家提供线上COVID-19核酸检测预约服务的公司。

从这一业务闭环不难发现,京东健康零售药房的买家同时是潜在的医疗健康服务用户,而医疗健康服务用户又成为反哺零售药房和其他消费医疗健康服务的重要流量。

换言之,基于强大的品牌知名度、良好的用户体验以及整合的业务模式,京东健康能够较好地控制获客成本并提高用户黏性,进而带来更强的盈利能力。

技术赋能行业发展,2019年研发投入超3.3亿元

京东健康亦在招股书中强调,其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并以不断改善技术能力为重中之重。

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23亿元、2.18亿元、3.38亿元和2.78亿元,呈逐年提升趋势。

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除在自身业务上不断技术投入外,京东健康同时利用其技术优势,为整个医疗健康产业链上的其他参与者提供数字化的解决方案。

自身业务方面,京东健康已通过使用包括AI在内等技术,研发落地下一代技术应用,例如智能辅助问诊、智能辅助处方审核和智能健康管理仪器等;为医院和综合医疗健康系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并帮助医疗体系搭建数字操作系统,改善运营流程,进而将这些医疗健康服务机构整合到京东健康平台。

对外赋能方面,京东健康将各类应用与云技术基础设施结合,为线下医院提供涵盖其各方面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利用大数据能力,为药企和健康产品供应商提供反向定制,帮助它们开展产品研发;为多个地方政府提供一揽子「健康城市」解决方案,涵盖基层医疗、居民健康档案、医保支付等领域。

总而言之,京东健康积希望并正在试图发挥自身供应链和技术能力,通过开发和经营平台赋能医疗健康价值链上的参与方,提升运营效率与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以达到推动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而在与京东集团的协同上,京东健康与其在履约、技术、客服和营销等多个领域进行合作,尤其是通过借助京东集团的人才和核心技术,获得对用户行为和需求更为清晰的洞察,并增强数字化赋能能力。

上半年营收达88亿元,经调整净利率为4.2%

2017年至2019年,京东健康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6亿元、82亿元和108亿元(人民币,下同);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的营收为88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50亿元增长76%。

从收入构成来看,来自医药和健康产品自营销售的商品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在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8.4%、88.8%、87.0%和87.6%。京东健康预计,随着用户数的不断增加,商品收入仍将是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毛利率方面,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的整体毛利率分别为24.9%、24.2%、25.9%和25.3%。

2017年和2018,京东健康分别实现1.78亿元和2.15亿元的净利润;2019年则净亏损9.71亿元。当然,之所以出现上述亏损并非因主营业务的业绩波动导致,而是由于A轮优先股公允价值因股权价值增加而增加。

因此,若按调整后的净利润计算,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09亿元、2.48亿元、3.44亿元以及3.71亿元;经调整净利率则分别为3.8%、3.0%、3.2%以及4.2%。

京东健康在招股书中提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包括:进一步扩大用户群体,提高用户参与度;加强在医药和健康产品方面的供应链能力;扩张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加强技术赋能解决方案并继续创新。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大健康产业的数字化成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在年初疫情期间,京东健康与京东旗下的各大业务一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第一时间内外部全面动员,充分发挥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流通与供应、互联网医疗服务、权威医学专家资源、以及技术能力等多方面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体验和服务,同时联合政府、医院、企业共同防疫抗疫。

本月,京东健康又与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湖北省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康复和心理疏导项目、助力湖北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智能穿戴设备、医用防护物资等医疗健康产业,打造「湖北样板」示范区。同时,京东健康赞助3000万元成立心理公益基金,推动湖北省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和一线医务人员心理疏导和全面康复。在此基础上,京东健康还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培育体系建设,稳健开展后续工作。

无疑,作为一家脱胎于京东集团、独立运营6年的年轻企业,京东健康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尽己所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与担当。

就行业整体规模而言,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大健康行业的市场规模为81,310亿元,预计2030年将增至人民币217,7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4%。其中,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仍处于数字化初期阶段。

2019年,中国大健康市场的数字化比例占 中国医疗健康支出总额的3.3%。然而,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相关政策及技术不断进步的推动下,以及在COVID-19疫情的加速下,大健康市场的线下参与者越来越关注其数字化战略。例如,线上医院的总数 已由2018年12月的119家增至2020年4月的497家,增幅为317.6%。在2020年第一季度,新建数字大健康公司的数量超过11,000家。

鉴于中国数字大健康市场的转型特性,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4年及2030年中国大健康市场的数字化比重预计将会由2019年的3.3%分别快速增至中国医疗健康总支出的10.6%及24.0%。

因此,对于坐拥强大供应链能力、业务模式已被验证且盈利模式清晰、丰富医疗健康资源网络的京东健康而言,其未来或仍具有相当可观的发展前景。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
埃森哲报告:八成受访中国患者开始接受互联网诊疗 //www.otias-ub.com/archives/1090367.html Sun, 26 Jul 2020 20:34:54 +0000 //www.otias-ub.com/?p=1090367 最新研究发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中国,肿瘤、心脏和免疫三类疾病患者迅速接受了互联网诊疗与在线沟通,并且认为诊疗质量和就诊体验令人满意。四分之三(75%)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将来希望能够更多地利用技术手段与医疗服务提供方保持沟通,更好地管理自身诊疗过程。

此次研究调研了包括450名中国患者在内的全球2,700名肿瘤、心脏和免疫三类疾病患者。由于担心在接受常规诊疗时会感染新冠肺炎,全球70%的受访患者推迟或取消了某些诊疗项目。所有受访国家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措施,阻止疫情扩散,不少医院或诊所也因此取消了预约,给患者就医带来了困难和不便。

调研发现,有八成的受访中国患者通过视频连线、在线聊天和App等网络新工具接受居家诊疗。例如,六成的中国受访患者表示首次使用视频连线方式,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该方式的效果令人满意。在医患沟通和诊疗方面,医疗服务提供方能够借助技术手段保持并且改善患者体验。

埃森哲大中华区产品制造事业部总裁陈科典表示:“在中国,人们开始使用线上渠道接受诊疗并与医务人员沟通,服务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许多患者认为,诊疗变得愈加便捷、及时和个性化。如今,人们能够安坐家中,在个人感觉最为舒适和便利的时间接受诊疗,他们不必前往诊所或治疗机构,也无需承受叫号候诊时的心理压力。此外,通过线上传递医疗信息的质量也有所提高。”

研究表明,中国受访者认为收到的诊疗回复更加完善和个性化(48%)、反馈速度更快(42%),并且新的沟通渠道更为便捷(42%)。同时,研究发现,人们对医疗服务系统的总体信任度有所提高。

互联网诊疗助力临床试验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临床试验被迫中断。而在继续进行的临床试验中,互联网诊疗方式在咨询交流、诊治和监测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科典指出:“在线沟通与诊疗方法日益增多,有益于推进临床试验。即便在疫情之前,预约或前往医院和诊所就存在着诸多不便。患者希望更多地采用视频连线等方式,减少门诊频率,让临床试验更加便利。”

研究指出,将数字技术融入临床试验全过程,不仅可以提高试验的抗干扰性,还有助于改善患者体验。同时,在临床试验的设计过程中,患者希望诊疗机构能够更全面地征询其意见。疫情期间,当医疗机构决定调整临床试验方案时,仅有14%的中国受访患者曾被问及哪些变化会有所帮助。

陈科典补充道:“新冠肺炎疫情已然改变了患者的态度和期望,他们正在积极使用新的数字工具和渠道。互联网诊疗方式将进一步发展,医疗服务机构应当利用这一趋势加强投入,拓展工具与平台,增强医患交流和诊疗。但单纯依靠技术还远远不够,相关各方需要更深入地参与诊疗过程,方能满足患者的各种期望。”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一文读懂中美医疗资本市场:把脉投融资动向和最热细分领域解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067862.html Thu, 18 Jun 2020 18:51:01 +0000 //www.otias-ub.com/?p=1067862 一场新冠疫情,让全民健康意识大幅提升,也将医疗健康行业再次推上风口,掀起了资本市场的新一轮关注和热情。近几年中美医疗投资市场有什么区别?各细分领域的投资趋势又如何?哪个赛道最具吸金潜力?叶丹丹女士带来了更多详细的解读: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疗健康市场

2019年,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医疗健康市场,风投的投资总额与整个欧洲地区不相上下。2019年,中国医疗投资总额为63亿美元左右,较2018年创纪录的投资总额相比略有下降,而美国医疗投资创下了高达259亿美元的新纪录。

中美医疗健康行业

2019年的投融资情况及2020发展态势

近些年,美国医疗健康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2019年,美国风投募资总额较上年增长10%,创下107亿美元的新高。并购和IPO的强劲表现为投资机构带来丰厚利润和收益,转而又推动了募资活动,形成了良性循环。2020年,受疫情影响,资本可能更加谨慎,预测投募资活动可能会有所减少。

从细分领域看,2019年欧美的生物制药投资依然保持领先地位,合计总量是我国医疗投资的五倍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健康科技板块投资自2017年以来逐年增加,2018年和2019年成为继生物制药领域后的第二吸金领域。

再回到国内,2019年医疗投资总额为63亿美元左右,比2018年创纪录的投资总额略微下降14%,但交易数量略微升高,这说明平均单笔的投资在减小。进一步来看,是因为中后期项目估值过高,投资人偏谨慎,相应的大额投资活动变少。2020年第一季度的国内创投市场,受疫情影响资本遇冷,投资事件和交易金额均大幅降低,但即便如此,医疗健康行业依然坚挺,融资总额与2019年同期相比仅稍有下滑,并且可以看到第二季度是有增长的态势。

相较美欧,我国风险投资基金对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热潮开始于2015年左右。从2015年开始到2018年,生物制药、医疗器械、诊断/工具和健康科技这些领域的投资总额每年都在翻倍。从投资金额上来看,2017年以前更偏重健康科技和服务类企业的投资,从2017年开始至今,生物制药的投资亦与欧美相同,领跑所有领域。

生物制药板块领跑细分赛道的风投市场 

和美国对标,中国医疗健康市场的大格局是相一致的。各赛道的吸金能力在近三年,国内与全球市场高度重合,即生物制药领域作为吸金能力最强、最大的细分领域,吸纳了50%左右的风投资金。

接下来,分别从生物制药、医疗器械、诊断工具、健康科技四个赛道来谈。

一、最热门的生物制药

2019年欧美生物制药领域的投资较2018年只减少10%,约为156亿美元,但A轮投资额减少31%,回到了2017年的水平。这反映了两个趋势:第一,传统风投机构正在刻意放慢A轮投资的步伐,以便重点关注其当前B轮及夹层投资的投资组合和即将到来的IPO;另外,前15大跨界投资机构也放慢了参与4000万美元以上A轮交易的步伐,从2018年的12起减少到2019年的7起,A轮过亿美元大宗投资总额相应减少5亿美元。

2019年是中国生物制药的政策创新年,2019年8月,我国《药品管理法》实行了18年来的首次重大修订。而曾经长达8年没有调整的国家医保目录也在2019年迎来再次更新,在此状态下,预计医保目录的频繁更新将会成为常态。

国家药监局的持续改革掀起了新药上市的热潮。从历史上看,中国新药上市的速度往往滞后于国外5-10年,但基于2019年在中国上市的所有新药统计,这一数字已缩短至4年左右,有一些药已经缩短到1年甚至更短,新药市场热度有所下降,但仍然吸引了众多资金入场。

相较创纪录的2018年,2019年国内生物制药投资态度趋于保守,单笔投资金额降低,投资阶段前移的趋势较为明显。虽然大金额的后期投资有所减退,但头部或拟上市企业的融资仍稳健增长,因为科创板和港交所的利好,预计未来2年会有更多退出机会,这将引领整个行业进入良性循环。

从适应症排名上来看,中美的细分也很相似,肿瘤和平台类公司在总金额及数量上都牢牢占据前两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美欧市场肿瘤领域2019年的交易总金额和数量较2018年都出现了略微下滑,或是持平,而更为关注中枢神经类以及罕见病的其他适应症类型。然而,在我国2019年的医药类的投资仍然高度集中在肿瘤和平台类公司,其他领域均只呈现为个位数的投资。考虑到过去几年在肿瘤免疫方面的集中投资,越来越多的癌种将成为红海市场,后续的投资将趋于保守,众多投资人将期待商业化的进程。在过去一年间,全球在抗病毒/抗感染领域的突破不多,导致交易热情明显下降。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资本将再次重视病毒感染类疾病,呼吸道感染疾病,以及新型抗生素药物的研发。我们也期待国内投资人在未来一两年能关注新的适应症领域或是新靶点的发现,投资细分赛道能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二、医疗器械

中美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投资偏好是很相似的。国内在医疗器械板块的资本分布,与生物制药板块集中在单个适应症不同,整体是比较均匀的。同时就各个适应症投资分布而言,也比较一致,心血管类的交易量在中美都是最领先的子领域。今年4月,聚焦在心血管和介入类高值耗材领域的医疗器械公司,沛嘉医疗在港上市,开盘当日即上涨超70%,由此可见市场在该领域的投资将持续增强。

美国方面,尽管2019年心血管器械子领域的交易量依然领先,但外科手术领域且以手术机器人为代表的子领域目前是非常引人注目且拥有巨大市场空间的,例如最近的手术机器人公司的较大融资事件(如:Procept),以及强生对Auris Health总额57.5亿美元的收购,我们预测这也将带动国内新一波对手术机器人的关注和投资热潮。在中国地区,影像子领域的投资数量也在增加,专门从事3D成像,增强分析所用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肿瘤可视化类的公司是投资的主要推动力量。

整体而言,考虑到二级市场对于器械类公司的偏爱,整个赛道将维持小而美的特点。医疗器械的投资将仍然聚焦在高值耗材,心血管/神经类植入领域。同时,投资人在选择新项目时,也更为关注公司产品的毛利率和市场规模等壁垒,以及公司的现金流情况。

三、诊断/工具

在美国,诊断/工具领域2019年出现了最大下滑,下滑幅度超过20%,主要原因是该领域的夹层融资(超过5000万美元)次数减少。投资额减少最大的领域在研发工具类,投资额减少了30%,交易量减少了14%。投资额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与2018年创纪录的10x和Twist的上市前大宗融资以及Zymergen的近4亿美元的私募融资有关。

诊断分析及诊断测试领域一直是国内投资人都比较偏爱的领域,从早期的PCR分子诊断,到现在备受关注的肿瘤伴随诊断都吸引了大量投资。同时公开市场包括科创板也对诊断类的公司尤为欢迎,已上市的诊断类公司均具有收入稳定且利润率高的普遍特性。

和美国相似,头部效应都非常明显,2019年国内催生了三笔大宗交易(融资额超过一亿美元),其中两笔都集中在肿瘤伴随诊断,分别是燃石医学和世和基因。在美国,2019年超一亿美元的大宗交易共六笔,其中Grail、Freenome、和Thrive都集中在肿瘤学液体活检领域。

自2018年7月,燃石医学的肿瘤NGS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食药总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国内首个获批此证的产品后,包括诺禾致源、世和基因、艾德生物在内的四家诊断公司开发的肿瘤NGS检测试剂盒,先后在不到5个月内相继获得批准。这标志着肿瘤基因测序领域正式开启了“持证入场”阶段。近年来,随着技术升级,监管完善,国内NGS行业竞争激烈,资本关注度聚焦在第一梯队。截至今日,包括泛生子、诺禾致源、燃石医学等头部玩家相继提交了上市申请。燃石医学更是于2020年6月12日成功登录纳斯达克,成为肿瘤NGS第一家中概股。

相比目前NGS在肿瘤精准医疗中的广泛应用,肿瘤的早检早筛能让患者获得更大的治愈可能,同时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成为投资的下一个风口。全球处于研发及临床阶段的早检早筛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美国企业Grail为代表的泛肿瘤检测,另一类则是针对特定几种肿瘤,例如肠癌,以美国企业Exact Science以及国内企业诺辉健康为代表。同时,2020年疫情影响也催生了核酸试剂等相关公司加速发展的机会。

四、健康科技

在文章开篇已经提到,欧美市场健康科技领域总投资自2017年以来已经翻倍,达到75亿美元,成为医疗健康行业增长最快的领域以及规模第二大的领域。我行参照硅谷银行的分类将健康科技分为几个板块,并且观察这几个板块在中美欧近两年的投融资表现,有意思的是,即使欧美的医疗体系已经发展多年,并且和中国的医保体系有很大不同,但是在健康科技各板块的投资集中度是相似的。

2019年,医疗机构运营(即提高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互动的效率和准确性)的投资活动(交易笔数)最多,但是辅助医疗保健(包括但不限于在医院之外提供初级或专门的医疗保健或管理服务的公司)的投资总额最高。在国内该分级更是明显,医疗机构运营领域共发生43笔投资,总投资额在5.12亿美元;而辅助医疗保健领域虽然只有18笔投资,但代表了总额6亿美元的总投资,这主要因为三宗超一亿美元的大额交易,分别是企鹅杏仁,掌上糖医和微脉。但是,从全年来看,国内投资较2018年的历史高点还是出现了50%下滑,主要原因可能是投资人对于线上诊疗的变现能力要求增强,同时资本市场退出案例还是屈指可数。

临床试验辅助领域,是2019年难得在无论是交易数量还是融资额上都超越2018年的领域,这块也得益于生物制药板块的发展,刺激了加速药物发现和临床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诉求。在美欧市场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的A轮投资事件里,虽然医疗机构运营和辅助医疗保健还是头两个活跃的领域,但是第三活跃的领域已经是精神健康和医疗教育类公司,包括如何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培训医疗机构。这类领域的投资在中国还是比较少见,我们也期待投资人在这个领域更多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在科创板上市

随着金融政策的开放,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在科创板上市。比如拥有良好发展前景企业,即使尚未盈利,只要符合相关要求,也是可以在科创板上市的。近期的中概股信任危机导致一些之前考虑在境外上市的科创企业,考虑回潮科创板。

上交所科创板的迅速发展,巩固了其作为科创企业上市重要渠道的地位。整体来说,近两年中国二级市场所颁布的相关政策,对医疗板块非常利好:2019年7月开市至年底,有十余家医疗健康公司通过科创板上市,其中估值超过$10亿的有四家。

今年2月,中央高层会议多次提及加大“医疗健康”、“医疗设备”及“公共卫生服务”等领域的建设。风口之下,医疗健康行业赚足了热度,国内市场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潜质。但这个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更需要参与者稳扎稳打,无论是创业者和投资者,不能轻易被短期的市场变化打乱脚步,还是要基于长期战略进行业务布局,任重而道远。

*文章部分数据来源于硅谷银行,清科研究中心,CB Insights和网络

来自: 浦发硅谷银行

]]>
卫健委: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www.otias-ub.com/archives/1061702.html Sun, 07 Jun 2020 06:48:36 +0000 //www.otias-ub.com/?p=1061702 2019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启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深化医改取得重要进展,重大疾病防控持续加强,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继续增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扎实推进,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8年的77.0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8.3/10万下降到17.8/10万,婴儿死亡率从6.1‰下降到5.6‰。

一、卫生资源

(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019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07545个,比上年增加10112个。其中:医院3435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5439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5924个。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34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0751个(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1930个,民营医院22424个。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749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516个),二级医院9687个,一级医院11264个,未定级医院10654个。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以下床位医院20733个,100-199张床位医院5099个,200-499张床位医院4578个,500-799张床位医院1937个,800张及以上床位医院2007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013个,乡镇卫生院36112个,诊所和医务室240993个,村卫生室616094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03个,其中:省级32个、市(地)级410个、县(区、县级市)级2755个。卫生监督机构2835个,其中:省级27个、市(地)级367个、县(区、县级市)级2440个。妇幼保健机构3071个,其中:省级26个、市(地)级386个、县(区、县级市)级2559个。

(二)床位数。2019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80.7万张,其中:医院686.7万张(占78.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3.1万张(占18.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8.5万张(占3.2%)。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2.5%,民营医院床位占27.5%。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40.3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34.7万张(公立医院增加17.4万张,民营医院增加17.3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4.8万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床位增加1.1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8年6.03张增加到2019年6.30张。

(三)卫生人员总数。2019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292.8万人,比上年增加62.8万人(增长5.1%)。

2019年末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1015.4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4.2万人,其他技术人员50.4万人,管理人员54.4万人,工勤技能人员88.4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386.7万人,注册护士444.5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62.5万人(增长6.6%)(见表2)。

2019年末卫生人员机构分布:医院778.2万人(占60.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16.1万人(占32.2%),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9.6万人(占6.9%)(见表3)。

2019年末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本科及以上占39.2%,大专占39.1%,中专占20.6%,高中及以下占1.1%;技术职务(聘)结构:高级(主任及副主任级)占8.3%、中级(主治及主管)占20.1%、初级(师、士级)占62.6%、待聘占9.0%。

2019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7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18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2.61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6.41人。

(四)卫生总费用。2019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65195.9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17428.5亿元(占26.7%),社会卫生支出29278.0亿元(占44.9%),个人卫生支出18489.5亿元(占28.4%)。人均卫生总费用4656.7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6%(见表4)。

二、医疗服务

(一)门诊和住院量。201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7.2亿人次,比上年增加4.1亿人次(增长4.9%)。2019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6.2次。

2019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38.4亿人次(占44.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5.3亿人次(占52.0%),其他医疗卫生机构3.5亿人次(占4.0%)。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2.6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增加1.2亿人次。

2019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32.7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5.2%),民营医院5.7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14.8%)(见表5)。

2019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达20.3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1亿人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23.3%,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201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26596万人,比上年增加1143万人(增长4.5%),年住院率为19.0%。

2019年入院人数中,医院21183万人(占79.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95万人(占16.1%),其他医疗机构1118万人(占4.2%)。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增加1166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减少81万人,其他医疗机构入院增加57万人。

2019年,公立医院入院人数17487万人(占医院总数的82.6%),民营医院3696万人(占医院总数的17.4%)(见表5)。

(二)医院医师工作负荷。2019年,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1人次和住院2.5床日,其中:公立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6人次和住院2.6床日(见表6)。

(三)病床使用。2019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83.6%,其中:公立医院91.2%。与上年比较,医院病床使用率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公立医院上升0.1个百分点)。2019年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1日(其中:公立医院9.1日),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比上年略有下降(见表7)。

(四)改善医疗服务。截至2019年底,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中,46.1%开展了预约诊疗,91.6%开展临床路径管理,59.1%开展远程医疗服务,86.1%参与同级检查结果互认,93.9%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五)血液保障。2019年,全年无偿献血人次数达到1562.3万人次,采血量达到2649.1万单位,较2018年分别增长6.1%和6.2%,千人口献血率接近11.2。

三、基层卫生服务

(一)农村卫生。2019年底,全国1881个县(县级市)共设有县级医院16175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903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53所、县级卫生监督所1724所,四类县级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322.9万人。

2019年底,全国3.02万个乡镇共设3.6万个乡镇卫生院,床位137.0万张,卫生人员144.5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3.2万人)。与上年比较,乡镇卫生院减少349个(乡镇撤并后卫生院合并),床位增加3.6万张,人员增加5.4万人。2019年,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达1.48张,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达1.56人(见表8)。

2019年底,全国53.3万个行政村共设61.6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人员达144.6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3.5万人、注册护士16.8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4.2万人。平均每村卫生室人员2.35人。与上年比较,村卫生室数减少0.6万个,人员总数有所减少(见表9)。

2019年,全国县级(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达12.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9亿人次;入院人数9135万人,比上年增加390.4万人;病床使用率80.7%,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

2019年,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为11.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5亿人次;入院人数3909万人,比上年减少75万人。2019年,医师日均担负诊疗9.4人次和住院1.5床日。病床使用率57.5%,出院者平均住院日6.5日。与上年相比,乡镇卫生院医师工作负荷比较稳定,病床使用率下降2.1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比上年延长0.1日。

2019年村卫生室诊疗量达16.0亿人次,比上年减少0.7亿人次,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量2597人次。

(二)社区卫生。2019年底,全国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013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6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5452个。与上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20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减少19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48.8万人,平均每个中心51人;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12.3万人,平均每站5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比上年增加2.7万人,增长4.7%。

2019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6.9亿人次,入院人数339.5万人;平均每个中心年诊疗量7.2万人次,年入院量355人;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6.5人次和住院0.6床日。2019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1.7亿人次,平均每站年诊疗量6603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3.9人次(见表10)。

(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9年,根据国办《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主要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12类项目以及从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项目中划入的地方病防治等19类项目(不限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2018年的55元提高至2019年的69元。

四、中医药服务

(一)中医类机构、床位及人员数。2019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5809个,比上年增加5071个。其中:中医类医院5232个,中医类门诊部、诊所60535个,中医类研究机构42个。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医院增加293个,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增加4778个(见表11)。

2019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32.9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109.2万张(占82.2%)。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床位增加9.5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床位增加7.0万张。

2019年末,提供中医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98.3%,社区卫生服务站占85.9%,乡镇卫生院占97.1%,村卫生室占71.3%(见表12)。

2019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76.7万人,比上年增加5.2万人(增长7.2%)。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62.5万人,中药师(士)12.7万人。两类人员较上年均有所增加(见表13)。

(二)中医医疗服务。2019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1.6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9亿人次(增长8.6%)。其中:中医类医院6.8亿人次(占58.0%),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2.0亿人次(占16.9%),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2.9亿人次(占25.1%)。

2019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3858.9万人,比上年增加274.2万人(增长7.6%)。其中:中医类医院3274.0万人(占84.8%),中医类门诊部0.6万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584.3万人(占15.1%)(见表14)。

五、病人医药费用

(一)医院病人医药费用。2019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290.8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6.1%,按可比价格上涨3.1%;人均住院费用9848.4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6.0%,按可比价格上涨3.0%。日均住院费用1079.1元(见表15)。

2019年,医院次均门诊药费(118.1元)占40.6%,比上年(40.9%)下降0.3个百分点;医院人均住院药费(2710.5元)占27.5%,比上年(28.2%)下降0.7个百分点。

2019年各级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上涨4.8%(当年价格,下同),人均住院费用上涨2.7%,低于公立医院病人费用涨幅(见表15)。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人医药费用。201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费用142.6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7.8%,按可比价格上涨4.7%;人均住院费用3323.9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4.1%,按可比价格上涨1.1%(见表16)。

201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药费(102.2元)占71.7%,比上年(68.4%)上升3.3个百分点;人均住院药费(1177.3元)占35.4%,比上年(36.6%)下降1.2个百分点。

2019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77.3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8.1%,按可比价格上涨5.1%;人均住院费用1969.6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7.4%,按可比价格上涨4.4%。日均住院费用303.9元。

2019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药费(46.2元)占59.8%,比上年(55.0%)上升4.8个百分点;人均住院药费(757.5元)占38.5%,比上年(39.8%)下降1.3个百分点。

六、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

(一)传染病报告发病和死亡。2019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307.2万例,报告死亡24981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猩红热,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1.1%。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流行性出血热,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9.6%(见表17)。

2019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20.0/10万,死亡率为1.8/10万。

2019年,全国丙类传染病除丝虫病无发病和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10种共报告发病717.2万例,死亡304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9.5%。报告死亡数较多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9.3%(见表18)。

2019年,全国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513.6/10万,死亡率为0.02/10万。

(二)血吸虫病防治。2019年底,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450个;达到消除、传播阻断、传播控制的县(市、区)分别为301个、128个、21个;年底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数30170人,比上年增加956人。

(三)地方病防治。2019年底,全国克山病病区县数330个,已消除、控制县分别为330个、330个,现症病人0.48万人;大骨节病病区县数379个,已消除、控制县分别为364个、379个,现症病人17.7万人;碘缺乏危害县数2811个,消除县2775个。地方性氟中毒(饮水型)病区县数1055个,控制县数780个,病区村数76024个,氟斑牙病人1240.7万人,氟骨症病人11.6万人;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病区县数171个,控制县数169个,氟斑牙病人1346.7万人,氟骨症病人21.7万人。

(四)职业病防治。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3403个、职业病诊断机构550个。2019年全国共报告各类职业病新病例19428例,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5947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15898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623例,职业性化学中毒778例,职业性传染病578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264例,职业性肿瘤87例,职业性皮肤病72例,职业性眼病53例,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5例,其他职业病11例。截至2019年,连续17年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

七、妇幼卫生与健康老龄化

(一)妇幼保健。2019年,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6.8%,产后访视率94.1%。与上年比较,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均有提高(见表19)。2019年住院分娩率为99.9%(市100.0%,县99.8%),与上年持平。

2019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1.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见表19)。

(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201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8‰,其中:城市4.1‰,农村9.4‰;婴儿死亡率5.6‰,其中:城市3.4‰,农村6.6‰。与上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20)。

(三)孕产妇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2019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7.8/10万,其中:城市16.5/10万,农村18.6/10万。与上年相比,全国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下降(见表20)。

(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检查项目。全国所有县(市、区)普遍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019年全国共为1020万名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平均达95.1%。筛查出的风险人群全部获得针对性的咨询指导和治疗转诊等服务,落实了孕前预防措施,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

(五)推进老年健康服务和医养结合。截至2019年底,全国设有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设有老年医学科的医疗卫生机构3459个,其中,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2175个;设有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354个。在91个市(区)开展国家安宁疗护试点。截至2019年底,全国报告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4795家,其中养老服务机构举办医疗卫生机构的3172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1623家;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签约合作的有5.64万对。《“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顺利实施。

八、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

(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根据各省(区、市)及新疆建设兵团报告(下同),截至2019年底,全国设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2837个,2019年对25大类11.1万份样品中污染物及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在72980个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2019年全国报告6390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38797人,死亡134人。

(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2019年,全国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134.9万个,从业人员714.4万人。对公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查177.7万户次,依法查处案件10.5万件。

(三)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2019年,全国生活饮用水卫生(供水)被监督单位8.4万个,直接从事供、管水人员60.0万人。对生活饮用水卫生(供水)监督检查12.5万户次。全国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被监督单位5494个,从业人员11.7万人。对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进行监督检查5950户次。依法查处生活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安全产品案件5428件。

(四)消毒产品和餐具饮具集中消毒卫生监督。2019年,全国消毒产品被监督单位6259个,从业人员10.1万人。消毒产品监督检查2.6万户次,抽检5718件,合格率为98.0%。依法查处案件2518件。2019年,全国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4244个,从业人员4.5万人。监督检查9671户次,依法查处案件1559件。

(五)学校卫生监督。2019年,全国被监督学校19.6万所,监督检查24.4万户次,查处案件6107件。

(六)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截至2019年底,重点行业领域尘毒危害专项执法行动共监督检查用人单位79791户次,依法查处案件5450件。

(七)医疗卫生、血液安全和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2019年,依法对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作出卫生行政处罚4.9万件。行政处罚无证行医2.3万件。依法对采供血机构作出行政处罚90件。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督检查98.6万户次,依法查处传染病防治案件5.8万件,其中依法作出卫生行政处罚案件5.8万件。

九、人口家庭发展

(一)全面两孩政策稳步实施。2019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为59.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14。妇幼健康服务积极推进,生育全程服务得到加强,母婴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协调相关部门促进托育、学前教育、就业、住房、税收等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与生育政策配套衔接。

(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政策。2019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三项制度”共投入资金209亿元,比上年增加18.9亿元;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受益1448.6万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受益151.1万人,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受益3.2万户。

注解:

(1)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机构。

(2)公立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办的医院(含政府办医院)。

(3)民营医院指公立医院以外的其他医院,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院。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

(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卫生监督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6)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指卫生、教育、民政、公安、司法、兵团等行政部门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

(7)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的医院、门诊部、诊所及科研机构。

(8)卫生人员包括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按在岗职工数统计,包括在编、合同制、返聘和临聘半年以上人员。

(9)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技师(士)、卫生监督员(含公务员中取得卫生监督员证书的人数)、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10)执业(助理)医师指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员,不含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但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11)注册护士指取得注册护士证书且实际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不含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但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12)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全科医生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按常住人口计算。

(13)人均预期寿命指在各年龄组死亡率保持现有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新出生的一批人平均可存活年数。数据测算以国家卫生健康委生命登记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普查数据为依据。

]]>
QuestMobile:1Q20移动互联网黑马榜 巨头缠斗企业服务、教育学习等领域 //www.otias-ub.com/archives/1035325.html Wed, 15 Apr 2020 03:39:11 +0000 //www.otias-ub.com/?p=1035325

各位童鞋逮嘎猴啊,上期“女性消费趋势报告”看的咋样?最近后台有童鞋留言对对联,比如来一句:“鸭胸肉!”sorry,Mr.QM不仅财力有限,才能也有限,只能回对下联:“鸡蛋仔!”还有几位童鞋留言询问:“希望拿报告数据写论文,是不是需要授权。”Mr.QM内心OS:“童鞋们,写论文引用都特意来告诉俺们一声,这么尊重知识产权,俺在你们身上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言归正传,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2020年Q1黑马榜,透视一下移动互联网红利终结之后最大的一次产业格局变迁,而且,Mr.QM想提醒的是,这一次格局变迁,影响的可能远不止眼前,可能是未来5到10年的趋势。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0年Q1,医疗健康、企业服务、智能硬件、教育、金融等领域成为热门投资领域,其中,企业服务、医疗健康分别发生了130起、105起投资,这与相应领域的用户增长比较一致,按照2020年Q1周复合增长率TOP1000黑马APP行业分布数据来看,教育行业254个、手机游戏230个、生活服务90个、办公服务47个、移动社交45个。

具体来看,周日均用户规模大于100万的APP中,周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增长率TOP 榜,腾讯会议复合增长率117.4%(期末周均DAU 1227.9万),剑与远征复合增长率84.3%(期末周均DAU 188.1万)、无限宝复合增长率82.2%(期末周均DAU 183.3万)、行走大师复合增长率43.4%(期末周均DAU 251.0万)、腾讯课堂复合增长率38.6%(期末周均DAU 755.1万)。

2018年开始,Mr.QM就一再预警红利消失、仅剩短视频。这轮增长是那之后,移动互联网发生唯一“全局性”改变,也意味着,移动互联网在遭受增长瓶颈、扩张乏力的情况下,迎来了一次非产业型内生动力,用户端向三四五线城市、老年用户、低龄用户扩张,应用端向轻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商务办公、生活服务扩张,例如,钉钉DAU达到1.6亿,而且随着直播、会议、点名等等功能的不断推出,单日人均时长达到49.5分钟(1月初为13.5分钟)、单日使用次数18.2次(1月初为8.5次),这种加速带来的产业格局重构,目前显然难以估测,大家不妨尽情想象……

本次报告研究说明

2020年Q1热门赛道和黑马APP盘点1、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Q1中国新经济领域共发生投资634起,受疫情影响投资脚步放缓,但是医疗健康、企业服务、教育等领域依旧是热门投资方向

2、2020年Q1黑马APP盘点
2.1 移动互联网积极助力疫情防控,受高频刚需拉动,教育学习、手机游戏、生活服务和办公商务等行业增长迅猛

2.2 巨头逐力热门赛道,腾讯旗下的腾讯会议、腾讯课堂均跻身前十实现几何倍数增长;电子政务中的代表我的常州也获得数百倍增长

3、2020年Q1新上APP盘点
3.1 2020年Q1新上APP中,半数行业玩家涌入教育学习、手机游戏和生活服务等热门赛道,这些领域中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变现能力成为业内创业者的共识

3.2 不肝不氪、极致碎片化和kill time的休闲类手机游戏APP增长较快,在增长前10中占据7席

4、由于在线学习、线上直播带来用户规模和粘性的双增长,在综合实力TOP10中,定位K12和学习工具的教育行业APP占据半数席位

黑马APP的增长动因分析
1、受疫情影响和高频刚需拉动,用户需要远程云模式解决办公学习问题、线下娱乐受到抑制转移线上、生活服务到家等习惯转变,成为Q1黑马APP增长的主要动因

2、教育学习行业
2.1 互联网巨头产品发力明显,腾讯课堂在加大在线职业教育内容的同时,还支持高职院校直播课堂;而无限宝则以远程监控功能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欢迎

2.2 在线教育产品积极上线各类网课和直播资源,随着教育部统一部署“停课不停学”等在线学习政策的落地,典型产品的用户规模一路攀升

2.3 利用宅家时间自我充电,腾讯课堂中各类职业学习内容受到用户欢迎,与各大院校和地方政府合作提供在线直播,用户粘性不断提升;无限宝凭借课后网的流量支持,直播上课、作业打卡、老师远程辅导等运营,用户粘性同样实现较快增长

2.4 腾讯课堂和无限宝用户均以男性偏多;腾讯课堂19-24岁的新一线用户群体明显高于行业均值,而无限宝在三四线下沉城市的学生和家长用户占比更高

3、办公商务行业

3.1 办公商务行业中,远程协作、视频电话、文档传输和备份等功能成为用户刚需,巨头间的竞争更为激烈

3.2 钉钉在提供远程办公服务基础上还增加教育直播解决方案、推出圈子功能,日活跃用户规模快速增长;腾讯会议以一站式云会议解决远程办公沟通问题,上线直播功能解决办公商务人士需求

3.3 直播上课/会议、在线点名等功能加载和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钉钉、腾讯会议用户粘性增长明显

3.4 办公商务APP以男性居多,钉钉二三线用户占比高于行业整体,腾讯会议在新一线用户占比高于行业,而Zoom则在一线城市的占比较为突出

4、手机游戏行业

4.1 手机游戏行业中,操作简单,既可以解压,又可“杀时间”的休闲类手游成受到用户欢迎,剑与远征、行走大师等游戏增长明显

4.2 宅家用户的休闲娱乐需求明显提升,卡牌类游戏剑与远征在朋友圈信息流等渠道进行多轮推广,春节期间用户达到高峰;休闲益智的行走大师则在3月后脱颖而出

4.3 剑与远征放置类+卡牌的游戏玩法,行走大师角色+闯关的体验设置,加上易获得的各类激励政策,用户粘性增长明显

4.4 剑与远征、行走大师较为丰富、重度的游戏玩法吸引更多年轻男性玩家,疯狂猜成语休闲有趣的模式受到更多年长女性青睐

5、生活服务行业

5.1 生活服务行业中,随着疫情缓解,复工用工需求增加,求职招聘领域逐渐回暖,电子政务通过远程帮助百姓解决民生问题,同样获得增长

5.2 在求职招聘行业中,企业均上线视频远程面试功能,并纷纷推出援工互助计划和公益行动,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用户规模实现快速回升

5.3 口罩预约、游园预约等便民措施,对辖区内居民进行健康管理,电子政务成为进一步提升政府办公和服务效率的重要工具

]]>
平安好医生:从2019年财报看在线医疗的生意经 //www.otias-ub.com/archives/1020635.html Sun, 15 Mar 2020 11:30:01 +0000 //www.otias-ub.com/?p=1020635 疫情催火了互联网在线医疗,那么互联网医疗的生意经究竟是什么?恰逢平安好医生发布了2019年最新的财报,作为互联网医疗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其业务模式能够为我们揭开在线医疗的神秘面纱。看公司如何赚钱是最能够理解一个行业商业模式的方法,整体上看,平安好医生的赚钱模式主要有如下四种:

1、在线医疗服务:这块收入主要来自每次线上问诊时的收费,以及私家医生会员付费收入等,也包括问诊处方产生的医药费用,这是公司最核心的业务,也是最能体现在线医疗服务能力的地方,目前在线医疗服务的收入8.6亿左右,同比增长超过100%,拥有44%的高毛利。

2、消费型医疗服务:这块收入主要来自体检服务,牙科,中医健康等线下医疗机构服务。这部分业务营收11亿元,毛利率为36%,增长23%,属于比较传统的医疗业务。

3、健康商城业务:这块业务基本上是利用流量来卖保健品,药品等,收入目前最高,为29亿元,同比增长56%,但毛利率相对较低,约不到10个点。

4、健康管理和互动:目前这个业务主要为药厂提供品牌广告服务,营收为1.93亿元,同比增长23%,属于较小的业务。

下面是平安好医生2019年的业绩和战略:

数据上看2019年平安好医生的业绩表现非常不错。总注册用户数达到3.15亿人,月度活跃用户数6690万人,同比增长22.3%,月度付费用户数为296.9万人,日均咨询量为72.9万人。

在线医疗服务是平安好医生的核心业务,2019年营收为8.58亿元,同比增长109%,主要受益于问诊量和私家医生会员增长的驱动。拉动公司整体营收同比增长52%至50.65亿元。

公司在线医疗的核心模式是用AI技术赋能医生,为用户提供医疗服务。目前拥有自有医疗员工1409人,累计有6.7亿次的问诊量,平安的智能系统可谓显著提高在线医疗服务的效率。

疫情对互联网医疗是一个催化剂,在线医疗的好处体现在无接触,无交叉感染,全天候服务,闪电送药等。针对疫情,平安好医生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帮助政府、公司和用户抗击疫情。

疫情期间,平安好医生的用户数据也表现强劲,平台访问人次达到11.1亿次,app注册用户增长10倍,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为9倍。

2019年,公司不断推动医疗战略执行,受益于良好的行业政策,平安好医生的行业成长环境持续向好。这些利好包括政策鼓励,医保支持线上医疗服务等。

平安好医生不断将在线医疗能力赋能生态圈,下面展示了公司跟福州市政府合作提供互联网医疗平台建设,并承担运营的案例。

平安好医生也在赋能药店,让用户可以在药店扫描二维码从而获得平安好医生的在线问诊等服务。覆盖药店的数量增长很快,从2018年的1.5家增至2019年的9.4万家。

在生态圈赋能方面,平安好医生还拥有广泛的线下医疗健康布局,具体见下图。

也包括赋能乡村医生,践行社会责任这样的事情。

公司推出的私家医生会员产品服务获得了用户的积极反响。

用户满意度高达99.85%,会员用户各项运营指标表现良好。

公司在全球化战略方面取得进展,包括合资,技术输出等模式。

财务表现方面,公司收入强劲增长,净亏损显著收窄,从2018年亏损9.13亿元收窄至2019年的7.47亿元。

公司在线医疗毛利贡献提升明显,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公司的各业务板块高速增长,在线医疗增长109%至8.58亿元,毛利率提升至44%。消费型医疗同比增长23%至11.12亿元,毛利率为36%;健康商城收入同比增长56%至29.02亿元;健康管理和互动同比增长23%至1.93亿元,毛利率为82%。

 

公司的运营效率大幅提升,主要体现在销售费用基本和去年持平,管理费用增幅不大,占收入的降低均有所下降,这也使得经营亏损率显著下降,从2018年的34%下降至19%。

]]>
Malwarebytes:2019年网络医疗犯罪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998913.html Sun, 26 Jan 2020 22:57:14 +0000 //www.otias-ub.com/?p=998913 Malwarebytes根据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收集的遥测数据发布了“2019年网络医疗犯罪报告”。医疗行业目前被列为第七大最具针对性的行业,但是,该行业的总体恶意软件数量正在上升。此垂直领域的威胁检测已从2019年第二季度的约14000个增加到第三季度的20000多个,增长率为45%。

医疗保健行业是特洛伊木马恶意软件的目标,2019年第三季度木马恶意软件比上一季度增加了82%。

在美国的四个地区中,西部医疗机构是恶意软件的最大目标,占美国恶意软件检测总数的42%。中西部地区紧随其后(36%)。但是,南部和东北部的检出率要低得多,分别为15%和7%。

去年,寻求渗透医疗网络的网络犯罪分子的首要攻击方法是危害第三方供应商软件中的漏洞,通过利用尚未修补的已知漏洞来利用薄弱的安全系统,以及使用网络钓鱼等策略来发送恶意电子邮件、附件和链接。

医疗保健行业受到攻击的后果远远超过任何其他组织,因为被盗或修改的患者数据可能会导致关键程序停止,而被勒索软件攻击而锁定的设备可能会导致操作暂停,有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联网生物技术的创新,包括基于云的生物识别、思想互联网,甚至假肢方面的进步都代表着医疗保健的突破。但是,如果在设计中没有考虑安全性可能会导致可怕的结果。因此,对于生物技术创新者来说,在设备、平台和服务本身的基础上考虑安全性是很重要的。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WHO:欧盟自费医疗人均占比17% 意大利排名第四高 //www.otias-ub.com/archives/980929.html Sun, 15 Dec 2019 10:23:54 +0000 //www.otias-ub.com/?p=980929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发布的一项关于欧洲医疗费用统计报告显示,在欧盟成员国中,个人和家庭人均承担医疗费用比例,平均达到了社会医疗费用支出的17%。法国家庭该项支出最低,西班牙最高,意大利排名第四高。

据报道,世卫组织表示,由于自费支付医疗费用,造成了欧洲地区1%至9%的家庭经济面临困境。在欧盟国家中,法国人均自费医疗支出占社会医疗总支出比例最低,平均为10%。

报告指出,西班牙是欧洲自费医疗支出比例最高的国家,占比34%,其次是葡萄牙和希腊,人均承担医疗费用占比分别为28%和24%,意大利人均占比为23%,位居欧盟第四高。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2019年9月,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大多数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关于全民医疗覆盖宣言,该宣言其中包括一项承诺,即确保不会有人因为医疗费用,而导致家庭财务面临困境。

报告指出,在经济发达国家,通常牙科保健不被纳入医保范畴,是自费医疗占比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医保普及率较低的国家而言,药品支出则占据了家庭医疗成本的主要部分。

]]>
创业邦研究中心:2019中国医疗大健康产业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952471.html Fri, 18 Oct 2019 03:46:37 +0000 //www.otias-ub.com/?p=952471
报告中对中国医疗大健康产业的投融资情况及重要细分领域做了分析,并对医疗大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报告部分精彩内容如下:

医疗大健康产业外部发展环境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将发展健康产业作为健康中国建设五大任务之一,并提出将健康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到2030年,“健康中国”带来的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6万亿,约为2018年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的2.3倍。

医疗健康行业深受政策、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此外,技术是医疗健康行业的重要驱动因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治愈癌症及抑郁症等重大疾病变成可能。

医疗产业投融资分析

资本寒冬下,中国整个VC/PE市场遇冷,医疗大健康行业作为典型的抗周期赛道,在2019年上半年表现亮眼,融资数量和融资金额双双名列前茅。

2019上半年国内医疗健康领域融资总额为43.4亿美元,同比下降21%,但与2018下半年35.5亿美元相比,增加了20%;预计2019全年融资额将达到86亿美元,同比增长8.7%,融资额创下新高;但在资本寒冬的影响下,增长速率有所放缓。

数据来源:动脉网,研究中心整理

2019上半年国内医疗领域融资数量共有207件,同比下降29.8%;从融资数量分布看,融资项目筛选趋严,投资机构出手谨慎;预计2019全年融资数量为488件,同比下降30%;单笔融资额为1762万美元,同比增加54.8%,主要受益于融资数量的减少。

数据来源:动脉网,研究中心整理

医疗产业链

医疗产业链长且复杂,主要包含原料、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四个环节。医疗产业具有消费和技术双重属性,具有典型的抗周期特色,被誉为股权投资中“永远的朝阳行业”;一直深受资本关注,投资热度名列前茅。

数据来源:研究中心整理

重要细分领域-创新药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多项利好药物研发的政策,药审改革加速药物研审批进度,数据检查和MAH提升药物研发质量,医保目录提高药物可及性等;从研发、生产到使用等三个层面助力国内企业进行药物创新。

在政策鼓励、资本加注的大环境下,国内创新药研发迎来了一波热潮。2014-2018年,国内创新药注册申请数量不断增长,其中,2018年创新药的适应症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领域。

在2019年上半年,CDE共承办了3901个受理号,在新药领域145个新申报的化药品种中抗肿瘤药申报品种位居第一,共有60个品种;抗肿瘤药仍是热门研发领域。

数据来源:药审中心,研究中心整理

按销售额计算,中国肿瘤药物市场从2014年的165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23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1%,高于整体医药市场7.5%左右的增速。

数据来源:研究中心整理

重要细分领域-医疗器械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需求急剧增加,以及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国产医疗器械创新与进口替代,近三年医疗器械市场增速保持在20%左右。

随着分级诊疗不断促进基层市场扩容以及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医疗器械行业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并实现从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的愿景。

医疗器械市场可分为医疗设备、高值医用耗材、低值医用耗材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其中,体外诊断领域中的化学发光、分子诊断和POCT等细分市场备受资本关注,尤其是在癌症早筛方面。

数据来源:研究中心整理

发展趋势展望

在医疗需求方面,人口老龄化加速是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长期驱动因素,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此外,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对于疾病的风险预测、健康管理及慢病管理等都有更高的要求。

在医疗投资领域,医疗投资迎来了黄金时期,将长期受到资本的重点关注。与此同时,医疗投资具有很高的门槛,对投资人要求较高,创新药领域尤其明显;未来或将出现更多具有专业背景和专注于医疗领域的投资机构。

众多AI企业进入医疗大健康领域,针对医疗行业的需求,AI医疗企业可以提高医疗行业的诊断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机构的组织管理效率,进一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合理利用。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基因编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大健康产业被赋予更多的时代特性,不断催生出新模式、新行业及新业态。

]]>
Mob研究院:2019互联网医疗行业洞察 //www.otias-ub.com/archives/881701.html Sun, 26 May 2019 13:52:10 +0000 //www.otias-ub.com/?p=881701
MobTech分析师主要观点
1、『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到2020年7千亿元左右。2、『互联网医疗』市场结构围绕患者、药企、医疗机构、医生这四种主体,诞生了五类互联网平台。

3、『互联网医疗』政策导向政策引领行业步入正轨,随着行业边界的界定和监管细则的落地,行业将迎来春天。

4、『互联网医疗』企业研究平安好医生(互联网医疗第一股)背靠金主爸爸,营收像是坐上了小火箭。微医(第一家拿到互联网医院牌照的企业)“医药险”布局初成,立志做公共服务平台。

5、『互联网医疗』大数据洞察用户画像——女性、已婚、高学历、35岁以上、工作稳定,在线媒体广告投放推荐——腾讯视频、今日头条、QQ浏览器。

]]>
WTW:2019年全球医疗趋势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800160.html Wed, 28 Nov 2018 16:59:33 +0000 //www.otias-ub.com/?p=800160 WillisTowersWatson发布了“2019年全球医疗趋势调查报告”。全球医疗趋势保持稳定,正在经历适度的增长。加权医疗趋势是7.6%,比去年提高0.5%。一些大型、重要的市场处于上升边缘,如巴西、中国、印度、墨西哥和阿联酋。预计增长最多的地区是中东和非洲,2018年地区趋势从8.5%增长至9.9%,到2019年将增长至12.4%。

其他地区显示出乐观趋势,大部分地区的医疗趋势保持稳定或保守增长。治疗方法仍然有很大担心,尤其是否是根据严格的医疗需求。人们还担心医药服务的可靠性和创新治疗的成本。循环和癌症是很多行业专家都关注的疾病,精神和行为失常也如此。

主要发现:

欧洲私营医疗保险趋势增长的水平最低,主要是由于社会医疗的广泛普及和集成了私人治疗。

保险公司预计未来五年医药成本将成为医疗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66%的美洲保险公司预计未来几年医药支出将有适度增长,52%的亚太地区保险公司这么认为。

服务和医疗过度使用是个人医疗成本的两大动力。70%的保险公司认为医生推荐太多的服务,52%的保险公司认为存在过度医疗的问题。

新医疗技术的高成本推高了医疗成本。65%的保险公司认为这是三大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投诉发生概率和成本最高的有三种情况,即血液循环(54%)、肌肉骨骼(49%)和癌症(42%)。

癌症仍然是全球最昂贵的医疗。

心血管和癌症是投诉最高的,未来五年精神和行为障碍投诉将有所增长。

从成本来看,最贵的医疗没有什么改变。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MobData:2018医美行业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798315.html Tue, 20 Nov 2018 16:32:18 +0000 //www.otias-ub.com/?p=798315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和缓视频医生APP” 重磅发布 国内首个 7×24 小时视频咨询服务平台问世 //www.otias-ub.com/archives/675290.html Sun, 14 Jan 2018 11:50:54 +0000 //www.otias-ub.com/?p=675290 2018年1月14日,“和缓视频医生APP”正式发布,这是业内首个7×24小时全年不间断的全职医生视频服务体系。“和缓视频医生APP”的问世,标志着行业领先的健康咨询服务公司–和缓医疗在打通全产业链、构建健康服务综合体上又进了一步。至此,和缓医疗B端、C端全覆盖的健康医疗服务系统全面建成。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基于国家分级诊疗的大趋势,和缓以“互联网+分级诊疗”作为切入点,创新智能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经过近三年的耕耘,在原有产品“和缓名医”的基础上,和缓研发出软硬件和服务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缓视频医生APP,建成了业界领先的医生协作网络。

7*24小时的“HH Medical Center”

和缓视频医生APP整合了三套服务系统:最顶尖的专科专家会诊;7*24小时视频的全科医生服务;终身免费咨询的就医助理。三套系统构成了和缓的“HH Medical Center”。

这款APP在交互设计上力求简洁:在用户端,采取和微信聊天一样的交互方式,即便是老人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用户遇到任何健康上的问题,点击页面上方的“呼叫键”,即可一键“见到”系统自动为您匹配的医生。

经过多年的行业积累,和缓已经和多家顶尖三甲医院专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和缓名医的基础上,此番发布的新产品和缓视频医生不仅进一步夯实了移动会诊(一对一)、多学科会诊(MDT)、影像会诊、病理会诊、远程查房、手术指导、专家出诊等基础业务,还将业务范围拓展至患者端。小病轻病常见病,可以随时呼全科医生,提高就医效率;一旦发生大病重病,马上会有专业助理帮助预约专家。为了解决目前在线问诊中存在的回复不及时、碎片化给用户带来的体验不佳的问题,和缓视频医生承诺三个百分百服务标准。
(插图)

借力先进诊疗模式,赋能基层医疗机构

和缓创始人兼CEO李宇表示:“近年来,我们看到人们对健康生活越来越看重,而医疗资源的短缺、特别是全科医生的缺乏,使得大家在就医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和缓名医到视频医生APP,我们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展深化,希望能够打通产业链,构建全平台的服务体系,弥补全科医疗服务的空缺,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推进互联网+分级诊疗的市场化应用。”

分级诊疗制度被认为是我国这一轮医改的重中之重。在2017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分级诊疗也被确立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分级诊疗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模式,让一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分流在基层医院,提高优质稀缺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不过,这一制度的推进并不容易。一个重要问题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医疗设备水平都相对薄弱,在重大疾病发生时无法全面、及时的提出诊疗方案,导致患者信任缺失。

对此,如何让优秀医疗资源下沉也成为关键性的议题。以和缓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公司利用先进的智能互联网技术,推动医生高效多点执业,帮助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

数据库:专业级别+终身免费存储+随时随地调阅

同时,和缓也看到了数据连通的重要性。通过建立用户医疗数据库,帮助患者及时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提高就医效率。目前,和缓档案库的移动影像及病理阅览功能已达到专业级别、无失真,并全部免费开放给用户,用户可以终身免费存储病历。和缓档案库就像是手机上的移动病历本,在咨询完医生后,病历就会自动保存,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节省了整理和查找病历的时间。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缓基于移动应用及云平台技术,自主开发独有的移动化加密、传输和浏览软件,配套全生命周期的部署运维服务,整合搭建了智能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不仅推动着移动医疗行业的发展,也为医改助力,守护国人的健康生活。

]]>
PMR:2017年生命科学产品市场规模将增长1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558484.html Wed, 18 Jan 2017 01:00:53 +0000 //www.otias-ub.com/?p=558484 199IT原创编译

根据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 (PMR)的最新调查,2017年生命科学产品市场规模将增长1.149亿美元,2016年到2024年生命科学产品市场将保持4%的复合年增长率。

未来几年,生命科学产品市场都将保持稳步增长,这主要是由于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数据库的扩展为治疗带来更多的新发展,另一方面学术界的基础研究也是生命科学产品市场增长的动力。

瓶颈

PMR的调查显示,研究的可重复性低、产品的特异性较差,以及技术成本较高等都阻碍了生命科学产品的普及。另外,定制研究需要冗长的前导期也阻碍了整体市场的快速增长。

市场概览

根据产品类型,抗体需求预计在很长的时间里仍然较高。2015年,抗体占生命科学产品市场份额的83%。这主要是由于研发管道的投资较高,特别是亚太地区。其次是重组蛋白分类,预计到2024年重组蛋白市场规模将超过4.7亿美元。

从应用方面来看,基础研究仍然是市场的重头戏,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6.005亿美元。此外,目前药物研发市场规模是3.505亿美元,到2024年将增长至5.06亿美元。

根据终端用户划分,学术和研究机构仍然是市场的主导,2015年占整个生命科学市场的42%以上,2016年到2024年将保持5.3%的复合年增长率。

2016年,亚太地区占全球生命科学产品市场的最大份额,2016年到2024年该地区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5%。亚太地区上市公司和私营企业提升了亚太地区生物技术和药物研发,同时也刺激了该地区的市场增长。

199IT.com原创编译自: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 非授权请勿转载

]]>
四十大顶级趋势:科技如何重塑医疗的未来 //www.otias-ub.com/archives/463295.html Sun, 17 Apr 2016 03:26:24 +0000 //www.otias-ub.com/?p=463295 三年前, 我发布的一份白皮书特别受欢迎。上面,我列出了四十个可能会重塑医疗未来的顶级趋势和技术。我分析了这些趋势的前景如何,以及它们是否会让病人或者医生受益,能否改善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或长期疗效。

从那时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多变化。如今,是时候来考虑一下这些趋势发展得如何,以及产生了哪些现实的案例了。在评论每个正在形塑医疗行业未来的趋势所取得的近期进展中,我了解到了医疗健康领域使用数字化革命改善自身的五个关键方式。

要了解形塑医疗未来的四十个趋势——从 用 3D 生物打印技术打印机体组织到虚拟临床试验以及全息医疗教育——的当前情况,请见后文。这里,先介绍医疗健康领域使用数字化革命改善自身的五个关键方式。

1. 炫目的医疗技术

无论政府监管与人类生物学的复杂性让医疗领域中的创新变得有多艰难,医疗保健的革新脚步一直都惊人地迅速。即使我们这一代人都是浸泡在科幻小说中长大,每一天依然有让我们惊喜的新事物出现。一些公司成功打印出了人类的肾脏与肝脏组织。FDA 已经批准个人定制化义肢以及药品。IBM的沃森人工智能收集了海量信息,并通过查找相关的医疗研究为病人定制最佳的治疗选择,而深度学习算法甚至能够做到更多。Digitial Tattoo可穿戴健康跟踪器可以测量主要的健康参数以及生命体征,通过我们的智能手机就可以知道我们需要注意身体哪个部位。诸如微软的Hololens 这样的增强设备可以在我们的视野中投影数字场景,并在某些困难的步骤上让医生做好准备工作。医疗创新一直没有停下给我们惊喜的脚步。

2. 夸大其词毫无帮助

对于有些方向,我曾经过于乐观了。将这些技术夸大其词并不能帮助它们变得可行并且可持续发展。在多年的盲目的期待后,《华尔街日报》针对 Therano 的一滴血测试(one-drop blood tests)表示了高度忧虑。现在我们必须要等他们拿出技术细节来。光遗传学(Optogenetics),利用光控方法控制活跃组织中的细胞行为,这项技术依然是属于遥远未来的飘渺希冀。能够在手术中探测癌组织的 iKnife 项目看起来已经人间蒸发了。如果有些医疗上的技术听起来实在太过美好以至于难以成真,那么在向全世界宣传之前我们需要极度的谨慎与确凿的证据,这样病人们就不会受到额外的伤害。

3. 举手之劳,可以成事

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研究团队与资金的投入,还需来自整个社会的病人、医师等更多人的加入。如果没有我们购买设备、测试身体健康并推动公司们研发更多的强大技术,那么可穿戴感应器将永远无法变得功能全面且廉价。如果没有我们严格要求我们在护理过程中的知情权与参与权,那么患者赋权将永远无法达到主流地位。当《纽约时报》在2015年向所有印刷版订户提供免费的 Google Cardboard 手机虚拟现实观看器之后,人们开始在家里就可以理解并体验其强大力量。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步骤,技术将难以真正进入市场。E-Nable 项目组织了制造者与专家一起在贫穷人们生活的地区提供非常低廉的3D 打印假肢。医疗的未来正因为这一步步前进而愈发靠近。

4. 大公司可以加速在医疗领域的革新

然而还有些领域还没有展现出它们真正的潜力。机器人护理正在挣扎于「恐怖谷」效应中,关于它们到底该有什么样的外貌才不会吓坏病人还没有取得一致定论。在2013年,有谣言称创业公司革新了控制患者依从性的手段,通过将微型芯片嵌入药剂胶囊中,让医师观察病人是否以及何时用药。我们一直等待着能够执行全息数据输入的装置的出现,但目前只出现了一些玩具级的简单小玩意。如果没有大公司在其中投资,那么它们在成为主流选择之前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欧莱雅化妆公司,它投资了一个可穿戴感应器的研发,后者可以让穿戴者知道他们是否暴露在了危险水平的日光中。

5. 研究和数据将理想照进现实

我在2013年所提过的许多趋势和技术方向都已得到了明确的证据支持。一个基于颠覆性技术但却强调人性化的新医疗系统有成为现实的希望。Oncompass 与 Foundation Medicine 利用肿瘤的基因背景为癌症患者制定了私人化的治疗策略,他们的方案已经在上千位患者身上实施过。哈佛大学维斯研究所正在研究芯片组织(organs-on-a-chips),后者可以模拟人类组织的生理特性。美国的 Heal 智能手机应用让患者们自行寻找医师,正如Uber连接司机与乘客一样。TrialReach帮助患者根据自己的医疗条件找到公开招募患者的临床实验。精确测量数据以及病人的需求能够帮助探索这些新想法的最大潜力。

那么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这取决于我们所有人——病人、医师、研究员和研发员。我们不能干等着机构与政府去实现未来医疗的梦想,自己却不去主动帮助它们。我们只有通过推动技术的前进,并且赞赏医疗服务中人性化与个性化的元素,才能让医疗系统变得更好。

下面就是我对医学医疗领域利用数字技术革命改善自身的四十大趋势的详细介绍。

1460863479-1656-3uCe09lkn2cPTQfIMt4vuOicvtAg

四十大趋势概览

预备与预防

1. 组织在线信息

Webicina 可以让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员免费、迅捷获取针对病人和医生的在线信息。Healthline,WebMD 和其他的创业公司也提供高质量健康信息。医生和病人也越来越多地撰写博客,管理其他社交媒体渠道。

1460863479-8195-bE7HEZ1EYubwkkoRsticucNXw2fg

2. 医学教育领域的数字扫盲 


2015年的一份研究证实,精心设计、经常根据评估反馈不断加以改善的课程能让学生为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以及数字技术做好准备。

1460863479-2967-spicn8NAgKNdgFbFsLTtU7ILPfEQ

3. 自己动手的生物技术 

这项技术能让医疗人员和患者都受益。DIYBio 正在组织世界范围内的地方实验室。新的方法和技术,比如牛津大学的 Nanopore MinION 或者 CRISPR 让 DIYBio 的粉丝完成更加复杂的实验。

1460863479-4146-PCYgqV2EF68ialuicgYED8CwJRbw

4.全生理模拟 

这是一项对医学专业人员有益的技术。Hummod 已经花了十年时间研发这项技术,打算呈现出整个人体的生理机能。据说,过去两年中,Hummod 进行了40个研究。它也是 JustPhysiology.com 的 驱动力。

1460863479-2132-DwbMQvt5Sq3Qgyichnx7FibckrBg

5. 基于游戏机制的健康管理 

一些公司正在为其他公司打造平台,以在线训练和可穿戴传感器为基础的游戏化系统会给出奖励,激励公司员工生活更加健康。比如,Omada Health( 社交健康公司)。

1460863479-6010-2puG7RE6FDPNcYxdB7nTEOqc2PqA

6. 家庭诊断

我们已经可以购买到大量可穿戴设备。亚马逊发起的可穿戴市场,将可穿戴和家庭诊断设备带入千家万户。不到两年的时间,即售出数百万件。这里值得关注的公司有 Fitbit,Withings 以及 AliveCor 。

1460863480-4607-KB6mWvmjibJIcN947v512T66AvCg

7. 微芯片模拟临床测试 

Wyss Institute  的研究人员已经在研发一种叫做芯片器官组 ( organs-on-a-chip,这款设计获得2015年英国年度设计奖——译者)的技术。这些微芯片能够模拟人类器官的心理情况。将这些芯片彼此连接起来,我们不就就能开展以硅为基础的临床测试。

1460863480-8885-jibC6VIvRuziboIibDTxEJwPy7Sg

8. 虚拟解剖 

学习解剖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传统上,学生只能通过观看二位图片和文本了解复杂结构的每一个细节。 Anatomate 发布了第四版数字解剖平台,学生研习解剖不用再受二维教材局限。

1460863480-2590-dCibvZ9raAu1ogLoZ0sGpSqqRIVg
数据输入和诊断

9. 增强现实 


谷歌眼镜失败了,不过它正在被重新设计和重新定位。微软发布了 Hololens 。Magic Leap 也筹得了超过十亿美元的资金。

1460863480-2905-KMrxoQ0uLxBJFrr5YDFFibiaEQYQ

1460863480-5845-G5o10trCVYdjSzjTgDN2nZPbsfMw

10. 可消化传感器  

Pillcam,是一种可吞服的微型摄像头,在经过消化系统的过程中会拍摄许多照片,2014年已经获得 FDA 批准。值得关注的是 GIVEN IMAGING。

1460863480-3034-qkh5ibdZYHQicVUmDQ7o2XvUg0eQ

1460863481-2761-V2CM1gwM5ERCOezYV3qxAYUiasow

11. 嵌入式传感器 

Dangerous Things 出售 RFID 芯片及其植入芯片所需设备器材。这家位于瑞士的公司要求公司所有雇员植入这款芯片,以监测他们呆在办公室的时间。 现在,产品的道德挑战胜过潜在好处。

1460863481-1248-nWWIPykOJ3veF5gKveDYE5ic6ibw

12. 全息数据输入 

2013年,有新闻报告这一潜在发展将能让人们用投射到任何地方的全新键盘给计算机输入数据。 Lenovo 正在研发这一技术,不过仍不可行。

1460863481-4594-NKDnLeXyC7T6x6ymwNsM9vicdrIQ

13. 医疗三录仪

研发这种能够以非侵入式扫描方式分析医疗问题的设备已经得到长期关注。 The Tricorder XPrize challenge 产生了10个决赛参赛团队,他们可能将最早于2016年开始这项发明活动。

1460863481-4340-5iaXxicFsx2giaqsJDRAXNDrMKeQ

14. 个性化基因组学

根据自身分子结构和基因背景的定制化治疗,不再是梦想。这一趋势已经开始涌向肿瘤治疗。Oncompass 和 Foundation Medicine 根据基因数据为病患提供个性化治疗建议。

1460863481-4681-YVfjczwhajic7KxicGhop2BvLD2g

15. 手术室实时诊断  

iKnife 是一种外科手术设备,能够检测到癌变组织并切除掉这种组织。这意味着,外科医生无须将样本送到病理实验室,在手术过程中就能识别出癌变组织。这一想法很赞,不过,仍需时日方可获得一些进展。

1460863481-2911-zJGgDXym0FWibDnLWyyMHnibjqfw

16. 机器人护士助理

机器人助理用其超人般体力支持医疗保健从业者的工作,也能让他们的工作精准化。Hstar Technologies 已经研发出这样一款机器人助理(如下右图),不过仍然没有吸引全球目光。

1460863482-7358-a74DoicibJGBNVvfDdKkEoy5j3Ng

17. 语义健康记录 

过去,医疗记录都是写在纸上,然后变成数字形式,不过,绝大部分记录仍然都不会说话,仅仅是文本形式。他们应该是语义的、智能的并且具有可互操作性,这样算法就能分析并利用这些记录。Practice Fusion 已经在这个领域广受欢迎。

1460863482-2590-e5oK6ILDiccab7tx42ibB1qjvRaQ

18. 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会成为继可穿戴追踪器后的下一个大事件。他们在医疗保健领域的重要性尚不清楚,不过,苹果手表和 Pebble 已经售出数百万件,谷歌也正在研发一款健康追踪腕带,这款腕带是为临床测试量身定做的。

1460863482-8620-psibgicicayEiaD8o9eo2jHeqXqg

19. 可穿戴电子皮肤 

可穿戴设备已经大量涌入市场,不过,数字纹身和智能布料能让健康监测更加简便,也不那么让人感觉被冒犯。 李维斯和谷歌正在研发智能布料,而 VitalConnect 发布了一种可穿戴贴片,可以连续几天检测重要体征。下一步瞄准的是真实数字纹身。

1460863482-3730-nSWVUyMb04l7jhHEPUPZ5cPzggcQ

治疗与后续治疗

20. 3D 打印生物材料和药物  

Lee Cronin 领带的一个苏格兰小组已经在研制打印药物。2015年, FDA 最终批准了一款治疗癫痫病症的3D打印药物。  3D打印肝脏、肾、 骨头、软骨甚至血管也被证实是可行的。在这方面,值得关注的公司有 Biobots,Regemat , Organovo 以及 Ourobotics。

1460863482-6201-JutNLX9ibYrYmoWMH5ialcCzJTbA

1460863482-9385-ZXhjj6icnWkeScljggDJrFQojWKw

21. 依从(医嘱)控制系统 

药丸带有微型电子设备,当药丸与消化液接触时,电子设备会发出信号。当患者身体上的某块贴片侦测到了这个信号,就会通知医生患者已经服用药物。

1460863483-9540-ZwDP4CBy012uAYMXWFCoLkZnLt7g

Proteus Digital Health 已经提供了一种帮助医生让患者更配合的贴片。 Proteus Discover 分析服务和包括包括日常健康习惯和服药模式,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识别与用药方案有关的问题。智能手机应用能帮助坚持治疗,但是,并没有带有微信芯片的药物可售,这种药物可以提供有关病人谨遵医嘱情况的清晰数据,这也是Proteus 首先想要获取的东西。

22. 人工器官

不久,打印制造生物材料的公司和专注研究人工器官实验室(比如 Anthony Atala 教授所在实验室)的共同努力至少会给我们带来可移植组织。

1460863483-3835-IMCKhQWcgxpXILznWiaCorVP6ZSg

23. 人体能力增强 

外骨骼能让瘫痪病人重新行走,仿生眼恢复失明患者部分视力。第一届 Cyborg 运动会 Cybathlon 将于今年在瑞士举行。Neil Harbisson (色盲)是第一例在头骨内植入电线的人,使用声音震动获得信息。这样,他就能「听」到颜色了。

1460863483-3989-rc3lZc8FXaFDKUWkXwSvYU267pZQ

1460863483-6665-gN8ibIpaYqw7rD266Uwq20sG0hFA

24. 定制手机 App

一个名为 pApp 的智能手机应用,能让医师为病人定制应用。还未证明这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1460863483-4803-Dh302poIHZmAS6XnlzzSXhU5xHnw

25. 循证移动医疗 

在医疗保险公司为智能手机 APP 买单方面,至少有一个好例子。这家手机 APP 名叫 Caterna。结果表明,特定 App 有助于改善病人安全性和服从性。

1460863483-3718-5sibY0Z63TWRg7ItpD4ZicUTcWVg

26. 人形机器人

谷歌收购了波士顿动力(不过目前又挂牌出售了),这是一家研发人形机器人以及机器动物的公司。虽然公司发布了一些发明视频,但是仍然没有可供销售的产品(或许这也是它被谷歌出售的原因之一)。

1460863484-1022-IyOibeoNEjVyzia3oJ9VowTpeT9g

1460863484-2609-kmy9lHfIb986iawtt04kRa82GbYA

27. 跨学科治疗 

复杂的医疗方法需要得到不同领域的专家和研究方法的支持。  2014 年问世的 MRI 引导基因治疗 (MRI-guided gene therapy) 就是一个好例子。

1460863484-5977-SqKD75TSfHBcicAr36ds3jRWBXWQ

28. 有意义地使用社交媒体 

出于医学交流和医疗健康的目的使用社交媒体,已经越来越普遍。医师和病人发布博文,在医学论文下做评论,在 Twitter 上组织讨论。Symplur 公司追踪数千条相关的博客、Twitter 标签,促进这种发展。

1460863484-5984-BCIfJbv0fVvic2B8g1dkfvIibIzQ

29. 多功能放射学 

GE 医疗开发了一个名为 cSound 的软件,它几乎能收集无限多的数据以绘制出人体图片。在 2015 年 GE 呈现了 4D 心脏图片。最终,我们能看到和真正器官一样的器官渲染图。

1460863484-2341-UuCgiczeIicv2xseRavRsY1acpbQ

1460863484-8376-EbJJ30BuwcLhNTATDgyHVkxskjSg

30. 血液纳米机器人

库兹威尔和其他一些人都讨论过人体血液中的纳米级机器人。2015年展示的 Scallop 微型机器人就能做到这一点。当时还不能测量生命特征,但这是下一步前进的方向。

1460863485-9821-aJHIVerP81bTJdMVibNSPb4b3T9g

31. 光遗传学技术

这种生物技术是用光控制活体组织中的经过基因修改并表达出光敏感蛋白的细胞,通常是神经元。Karl Deisseroth 认为,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就是让其成为一种可行的技术。

1460863485-7984-39NCbDuZE6MDJ1icibL8uZsocMOA

32. 远程接触


一些设备改变了我们交流的方式。Myo 臂环测量肌肉的活动状况,从而远程控制其他设备。

1460863485-7547-5vgic4uvicAhYcUItJ2J8LlIHHQw
1460863485-4245-PzKEkbFQ9B9aibUnyicibdNSCm6Q

33. 机器人处理

自2013年开始,最有名且成熟的外科机器人系统 daVinci 经过改善的新版本已经可用。

1460863485-4248-8bASUB8SU2sl6glBzFM0lemib9Rw

1460863485-9886-Ebor51fKfu7OKk6w9vVONFvgXyjg

34. 远程医疗 


由于缺乏医生,不是每个病人都能便利地看医生。像 Heal、go2nurse 这些远程医疗解决方案和智能手机应用成为了医疗界的 Uber,把医嘱和治疗方案带给大众。

1460863486-2827-djejSMPr7ECJiaAGYBWZibmI2TwA

35. 虚拟测试


当临床测试重要并且开放的时候,患者应该有机会进入临床测试。 Trial Reach 就是把病人与这些临床测试连接起来,它的长期目标是使用超级计算机完成临床试验。

1460863486-4788-DF5Miak5WaFt1KRTYwbZZKpyHWJw

结果和影响

36. 人工智能支持医疗决策

IBM 的 Watson 在美国肿瘤中心已经得到应用。检查病人的电子病历、学术报告和文本记录,然后提供医疗建议,预测潜在成功几率。 The Medical Sieve 项目意在帮助放射学研究人员确认放射性对身体机能的损害。

1460863486-4017-1dflMXUgZZDxOrML1mibic59PcGQ

1460863486-6429-pkh8ChvlowMIHtB08JSGfUO8BZoA

37. 娱乐性半机械人

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移植或者在身体上辅以各种技术设备,以提升人的某种功能。Popular Science 近期以此为主题,展示了这一趋势日趋重要。

1460863486-8363-qAQuyMBYEJDfsDHy80yB97xMA25A

38. 重新设计医院体验

如今医院运行的方式将很快过时。家用诊断设备、可穿戴设备、数字纹身、远程医疗、基因组学和其他技术都在改变我们看病的方式。医护也要随着这种趋势改变,2015 年,阿布扎比市在克利夫兰医院专家帮助下新开的一家医院就是一个案例,这里实现了完全数字化。

1460863486-7301-wUyX7SibkbvjBaukoicTPoOibjPA
1460863487-3608-s3R0s02JsVT5YSAYsibUWTZXbhPQ

39. 虚拟数字大脑

脑机界面使得用意念与设备交互成为可能。通过这种方式能控制机器人手臂和其他假肢。但这样的设备还并未普遍使用,而且它们的功能有限,因为我们对大脑内部运行原理了解还不够。我们开启了人类脑计划去了解大脑的运作方式。

1460863487-9757-skEibPsNIxHqd2AnYeskqaCib2JQ

40. 虚拟现实应用

虚拟现实最终开始成为主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体验虚拟现实。

1460863487-8943-4atcSMDx0wJrsPckfMz28gOKmDQg

via:机器之心

]]>
Startup Health:2016年全球互联网医疗市场融资额达18亿美金 //www.otias-ub.com/archives/461392.html Mon, 11 Apr 2016 16:05:33 +0000 //www.otias-ub.com/?p=461392 美国著名数字医疗创业加速器Startup Health, 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的投融资报告。2016年第一季以18亿美金强势开盘,有4次交易超过1亿美元大关。各方信号都在传达这样的信息:互联网医疗市场正由稚嫩走向成熟。

StartUp Health致力于启发、教育同时为企业家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企业提供资源。今年1月,StartUp Health拿到了1360万美元的B轮融资。这次报告得到了AARP(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的支持。

在开盘利好的情况下,值得关注的是服务于50+岁群体的相关创业公司吸引了半数的投资者,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为方便大家的阅读,动脉君将报告主体内容翻译如下:

1460390623-4634-94

1460390624-1149-2p

1460390623-6718-hx

1460390624-1478-tb

1460390623-3483-rg

1460390623-5246-gq

1460390625-6768-oa

1460390625-3222-1u

1460390625-8556-vd

1460390625-2407-we

1460390625-4713-mc

1460390625-6704-4i

1460390626-5832-z2

1460390626-3531-85

1460390626-7378-1o

]]>
将颠覆医疗健康行业的五大科技 //www.otias-ub.com/archives/461158.html Sun, 10 Apr 2016 16:44:45 +0000 //www.otias-ub.com/?p=461158 医疗健康行业风云变幻,福布斯网站介绍了将在诊断、治疗和护理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的五大科技。勤劳的动脉君为大家整理如下:

一、人工智能:42%的复合增长率,有望在2021年达到66亿美元

1460306642-2576-01201

人工智能(AI)是指利用机器或软件描述、模仿人类大脑的智慧。在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旨在通过协助医疗从业人员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人工智能能够彻底地分析和记忆医疗知识,因此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的临床和药物建议。人工智能有能力及时给内科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储存在电子医疗记录中与临床相关的、实时的、有价值的信息。

人工智能有望在在医疗健康领域实现全球的广泛运用,预计在2021年它将实现42%的复合增长率。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更理想的治疗结果、降低治疗成本,同时用更简洁的工作流程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计划消除不必要的医疗压力。这些都是人工智能能够在医疗健康领域取得广泛运用和飞速发展的原因。

预计在2020年之前,一些慢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已经可以在几分钟内被诊断出来,通过使用识别特有的生理特征,提供实时3D画面的认知系统。同时,人工智能还有望覆盖全美90%(全球60%)的医院和保险公司。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人工智能也会向70%的患者提供更便利、更便宜的优质服务。

在数字图像处理、类型识别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平台的帮助下,人工智能持续为我们提供更可靠和准确的医疗影像分析。例如初创公司Butterfly Network,已经成功研发了一款能够实时创建3D医疗影像并发送相关数据到云端,然后进行识别特征和自动诊断的手持3D超声波仪器。人工智能提供的这种临床帮助将会给整个医疗影像诊断市场带来显著的影响。

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一些创新的、自动的患者指南和交互式方法,例如可以利用先进的面部识别和运动捕捉软件提来观察患者的满意程度,这已经开始影像观测治疗方案的进程。相同玩法的新玩家有望迅速占据这部分医疗市场。

IBM旗下的Watson Health最近以26亿美元收购了Truven Health Analytics,此举开创了一个医疗数据分析方面的重要的领域,进一步加强了IBM在医疗市场的重要地位。

二、免疫疗法:Checkpoint inhibitors实现了139%的复合增长率(CAGR)

1460306642-2305-01202

免疫疗法关注人类自身免疫系统在应对肿瘤的能力,因此有望改善我们对于癌症的治疗方案。免疫疗法在延长个人存活期和为众多患者提供便利等方面开疆破土。例如,对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如今几乎没有治疗方案,无法满足众多患者的医疗诉求。每年有超过160000个患者被诊断患有恶性黑色素瘤,每年由此引发的死亡人数达40000人之多。

免疫疗法的未来发展前景主要集中在它可以被不同患者广泛运用。一旦肿瘤诊断的算法被准确设置,这项技术的潜力是无穷的。尽管checkpoint inhibitors如今占据了临床治疗领域的头条,但还有很多有潜力的方案同样不容小觑,例如新型分子的创建,包括嵌合抗原受体,融合新型和传统药物的治疗,用药方案的完善和疫苗。市场对checkpoint inhibitors的估值在2015年达到30亿美元,同时有望在2020年前达到211亿美元,实现139%的复合增长率。

三、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有望实现非侵入性地监控肿瘤

1460306642-7504-02203

液体活检从血液样本中提取出癌细胞,有望通过非侵入性地观测癌细胞来变革整个癌症治疗领域。如今,为监测不断变化的肿瘤,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活检,这对患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煎熬。液体活检为诊断公司提供了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血液的生物标志物例如ctDNA 和 CTCs如今拥有着极大的潜力。在不对机体进行入侵的前提下去追踪和监控肿瘤。据估计,液体活检有望在两年内成为组织活检的得力帮手。这项技术被认为可以在CT扫描和患者情况进一步恶化以前提供更有效的检测。液体活检最大的优势是靠检测血液就可以得到结果,不像组织活检要先费力找到“检测对象”。

四、CRISPR/Cas9 (RT)生物系统:颠覆传统研发和产品生产过程

200368974-001

CRISPR/Cas9,一项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准确地对DNA实现定制改变,同时保证成本和有效性。简而言之,这项技术有望彻底颠覆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传统研发和产品的生产过程。这项技术在2014年横空出世,各大公司争先恐后地对这项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Sangamo Biosciences公司是开发这类技术中–Zinc Finger Nucleases(临床治疗开发)受益最大的一个。其他的公司例如CRISPR Therapeutics 和 Editas Medicine,将目光主要集中在CRISPR上,他们已经募集到了数百万美元的风投资金。

广受追捧的人类基因剪辑除了可以运用在医疗治疗领域,还可以运用在其他领域,如农业、专业化学等。这项技术在市场的应用价值早已超过了在研究领域的价值。基因剪辑如今有能力做到以下几点:

准确地改善农作物和动物的特征

提高粮食作物的收成和营养

创作出能够忍受摧残、害虫和极端天气状况的作物

繁殖出更强壮、拥有更强抗病性同时营养价值更大的农场动物

一项对NIH资金项目的分析中提到了,从2013到2015年,CRISPR/Cas9 在天文领域有很广泛的运用。从2013年到2014年,这个领域的资金增加了7倍,从2014年到2015年,资金又翻了3番。学术研究者不是唯一使用CRISPR/Cas9 的终端用户,因为CRISPR/Cas9在临床治疗领域也有很大的空间。这项技术超越了它的很多前辈如RNAi, TALENs 和ZFN,有望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成为一个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新型市场。

五、3D打印:一项颠覆器官和组织修复领域的技术

3D打印由于能够定制所以在医疗健康领域有广泛的运用。定制化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手术次数和医疗成本。目前,这项技术广泛的运用在身体支架、假肢(骨科植入物)和医疗设备(牙齿移植物和助听器)等方面。对于3D打印来说,一个改变它命运的领域将会是在组织打印,如打印肝脏、心脏、耳朵、手和眼睛,或者打印具有合成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的小型活体。这项技术可以在手术中修复或者取代受创伤的组织和器官。

据统计,全世界超过100万的居民需要进行肾脏移植手术,然而这其中只有接近5000能够被移植,因为捐献的器官远远不够。合法捐赠器官的缺乏导致了全世界非法移植器官的盛行。这项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运用有望在2025年之前创造60亿美元的价值,因为在这个领域有很多杰出的公司如 Arcam AB, Organovo Holdings Inc.,Services Inc. 和Stryker。

以上五项技术具有极大的潜力彻底颠覆医疗健康行业,从而改变我们的世界。

]]>
Henkuai:2016年1月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公众号数据洞察 //www.otias-ub.com/archives/434585.html Wed, 27 Jan 2016 06:00:32 +0000 //www.otias-ub.com/?p=434585 该报告从医疗健康行业现状和分类、互联网+医疗健康概念的提出、线上平台分类等方面进行解析,梳理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趋势;医疗健康行业公众号地域分布、公众号发文特征分析、健康类与医疗类公众号快指数排行榜把医疗健康类微信大数据尽收眼底;健康类微信公众号案例分析、医疗类微信公众号案例分析让用户了解医疗健康行业公众号的发展状况。

Henkuai-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公众号数据洞察报告-20160115_000001 Henkuai-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公众号数据洞察报告-20160115_000002 Henkuai-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公众号数据洞察报告-20160115_000003 Henkuai-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公众号数据洞察报告-20160115_000004 Henkuai-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公众号数据洞察报告-20160115_000005 Henkuai-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公众号数据洞察报告-20160115_000006 Henkuai-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公众号数据洞察报告-20160115_000007 Henkuai-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公众号数据洞察报告-20160115_000008 Henkuai-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公众号数据洞察报告-20160115_000009 Henkuai-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公众号数据洞察报告-20160115_000010 Henkuai-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公众号数据洞察报告-20160115_000011 Henkuai-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公众号数据洞察报告-20160115_000012 Henkuai-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公众号数据洞察报告-20160115_000013 Henkuai-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公众号数据洞察报告-20160115_000014 Henkuai-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公众号数据洞察报告-20160115_000015 Henkuai-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公众号数据洞察报告-20160115_000016 Henkuai-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公众号数据洞察报告-20160115_000017

]]>
360:2015年医疗行业搜索行为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424459.html Sat, 02 Jan 2016 02:29:44 +0000 //www.otias-ub.com/?p=424459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01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02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03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04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05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06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07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08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09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10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11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12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13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14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15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16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17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18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19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20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21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22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23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24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25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26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27 2015年医疗行业报告_000028

]]>
EvaluateMedTech:2015-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 //www.otias-ub.com/archives/421747.html Thu, 24 Dec 2015 16:36:11 +0000 //www.otias-ub.com/?p=421747 根据EvaluateMedTech的统计预测,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将达到4775亿美元,2016-2020年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1%。EvaluateMed Tech预测到2020年,体外诊断产品(IVD)仍然是占比最高的子行业。2020年IVD(体外诊断)销售额约为 673亿美元,在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中占比13%,2015-2020年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6.1%,高于同期医疗器械行业整体5%的增速,整个研究报告是基于全球300家顶尖医疗器械生产商的公开数据而得出。

据EvaluateMedTech公司发布的《2015-2020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报告预测,到2020年,美敦力将会成为医疗器械一哥,将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上占据7%的份额,年销售额达到349亿美元,而强生则只有275亿美元销售额。报告指出,整个地位的转换是因为美敦力一直在以激进的步伐收购一些规模更小的医疗技术公司,今年更是完成了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行动——以499亿美元的价格将Covidien公司纳入囊中。自从宣布与Covidien公司达成交易行动以来,美敦力已经实施了其它11项总价值16亿美元的收购行动。而行业的前领头羊强生公司(J&J)则在做着相反的工作:其正在剥离医疗技术部门,以进一步突出自己的工作重心。

尽管一些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医疗器械公司的最终目标仍是被大公司收购,但是保持独立并上市开始成为市场的一种潮流。2015年上半年医疗器械领域IPO共募集资金8亿美元,比2014年同期的14亿美元下降41%。到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接近5000亿美元,体外诊断产品仍将是第一大领域。

重点摘要

  • 2020年全球医药销售额预计达到4775亿美元
  • 全球医疗技术市场预计将比处方药市场增长更慢,2013-2020年间处方药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9%。
  • 2015年上半年总并购交易价值上升166%至840亿;2015年1月美敦力499亿美元收购 Covidien为医疗器械史上最大的交易
  • 从2015年1日起Covidien收购完成后;美敦力抢断榜首,预计公司2020年将达到349美元销售额
  • 强生继续保持骨科市场领先地位,预计2020销售额将达到105亿美元
  • 体外诊断仍然是占比最高子行业,2020年有望达到美元673亿美元销售额;预计罗氏2020年将以119亿美元销售额领跑IVD行业
  • 全球医药研发支出预计每年将增长3.5%,到2020年医疗器械销售额有望达到达到305亿美元
  • 美敦力将占据2020研发投入top1,支出预计将达到25亿美元
  • PMAs HDE增加43% 至33;510(k)增加5%至3244
  • 到2015到8月底,FDA批准了30个新的PMA, 比2014同期增长50%;心脏病占主导地位
  • 2015年第一季度创业融资下降14%,交易笔数下降13%
  • 医疗科技IPO活动下降,但总体上仍呈现上升趋势

2020年全球医械市场规模

2014E588B02020E59084E9A286E59F9FE5B882E59CBAE4BBBDE9A29DE5A29EE995BF

预计全球医疗器械市场2015~2020年将以4.1%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预计达到4775亿美元。体外诊断产品(IVD)仍将是市场规模最大的子行业,到2020年销售额将达到673亿美元,占到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14.1%,同期IVD市场将以每年6.1%的速度增长。

而增长速度最快的将是神经内科产品市场,此类别将以6.9%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到2020年达到9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2020年全球医械销售额top20公司

2020E5B9B4top20-E585ACE58FB8
预计美敦力到2020年将成为销售额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销售额达到349亿美元,占据7%的全球市场份额。由于强生qixia的临床诊断公司Ortho-Clinical Diagnostics将被私募基金收购,因此其市场份额将从2014年的7.8%下降到2020年的6.4%。

不包括那些参与重大的并购活动的公司,预计大多数公司在2020时候估值会有所缩水,这是因为2015年欧元对美元贬值所造成。

世界医疗科技销售额vs处方药销售额(2007-2020)

E5A484E696B9E99480E594AEE9A29DE6AF94E8BE83

E5A484E696B9E99480E594AEE5A29EE995BFE78E87E6AF94E8BE83JPG
随着专利悬崖的到来和人们对生物科技产业信心的增强,2015年及2016年以后,处方药市场发展速度得以超过医疗器械。EvaluateMedTech预测2013-2020年间处方药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9%,超过医疗器械市场4.1%的增速。2013年医疗器械销售额约为处方药的50.7%,2014年下降为49.7%。同时,预计2016年处方药的增速将超过医疗器械。

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研发投入(2007-2020)

E58CBBE6A2B0E7A094E58F91E68A95E585A5
2015~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研发投入将以3.5%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低于2014年预测时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医疗器械销售额有望达到达到305亿美元,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研发投入率预计为6.2%,比2014年的6.4%有所下降,全球研发投入前20家公司的研发投入将略高于总体数据。

2020医疗设备研发投入top20

E58CBBE6A2B0E7A094E58F91E5898D10

E7A094E58F91E5898D20E585B7E4BD93E5908DE58D95

E7A094E58F91E5898D20
继2015年1月Covidien收购案后,2020年美敦力将取代强生问鼎全球医疗器械研发投入最大公司,研发投入额将达到25亿美元,2015-2020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2。

在研发投入前20名公司中,法国梅里埃生物科技公司将是研发占收入比最大的公司,研发投入率达到19%,而眼镜镜片厂商依视路研发投入率仅为3.8%。

2015 FDA 审批 PMAs, HDEs and 510(k) De Novo通过情况

pmas

pmas2

hdes

de-novo

今年前8个月,FDA已经批准了30个新的首次上市前批准(PMA),较2014年20件增加了50%,心脏病占主导地位。另外还有3件人道主义器械豁免(HDE),这一总数字与2014年全年相同。这两种审批通道被授予那些高风险医疗器械,这些器械不同于那些已经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拥有真正的新技术。

这对医械行业来说是一个好兆头,企业在努力生产那些能够改变游戏规则,在满足尚未得到满足的医疗需求上得到了回报。预计到2020年,全球医疗技术行业的总销售额将达到4775亿美元,而新型医疗器械的不断涌现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部分。

2020年IVD(体外诊断产品)市场

ivd2020

ivd-2020-top10
2020年罗氏仍将占据体外诊断设备产品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7.6%,达到119亿美元。而日本公司希森康美(Sysmex)公司在此期间则发展速度最快,将以10.5%的年均复合平均增长率增长,有望在2020年排名第6位。

整个体外诊断市场增长率将达到5.1%,2020年市场销售额预计将达到673亿美元。

2020年 Cardiology (心脏病学)市场

E5BF83E8848FE79785E5ADA62020

E5BF83E8848FE79785E5ADA62020-top10
美敦力在心脏病科器械领域的领先位置仍无可替代,特别是成功并购柯惠医疗后其心脏病领域地位更加巩固,2020年美敦力在此领域的销售额将达到116亿美元,将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21.4%,几乎是St. Jude Medica市场份额的两倍。

心脏病学市场将以4.4%的年增长率进行,有望在2020年达到542亿销售额。

2020年Orthopedics(整形外科&骨科)市场

E9AAA8E7A7912020

E9AAA8E7A7912020-top10
强生将继续领跑骨科产品市场,2020年销售额达到105亿美元,2015-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4%,远低于市场预期。而市场份额也将从2014年的26.1%下降为25%。随着齐默(Zimme)134亿美元并购巴奥米特(Biomet)完成,预计其将以81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列第二。史塞克(Stryker)将以72亿美元屈居第三。

总体上来看,骨科市场将以每年3.2%的增长率发展,有望在2020年达到420亿。

2020年 Diagnostic Imaging Market (影像诊断)市场

E5BDB1E5838FE8AF8AE696AD2020

E5BDB1E5838FE8AF8AE696AD2020-top10
到2020年西门子将在影像诊断器械领域占领先位置,2020年销售额达到108亿美元,市场占比26.5%。而通用电气将以每年3.1%增长,有望赶超西门子,在2020年以101亿位列第二。

2020年Ophthalmics(眼科)市场

E79CBCE7A7912020

E5BDB1E5838FE8AF8AE696AD2020-top10-1
2020年法国光学镜头生产商依视路(Essilor)公司将以95亿美元的销售额取代诺华的81亿成为全球第一大眼科公司。

增长最快的是Cooper公司,预计其年增长率将达到8.7%,2020年销售额将达到23亿美元,这主要归功于其年中12亿美元收购的隐形眼镜专家sauflon制药公司

投资并购分析(2010-2015年第一季度)

MD2010-2015

top-MD-2015
2015年医疗器械行业可谓是真正吸引了各方人士的关注。今年第一季度,医疗器械行业已经完成的并购交易总价值就已达到惊人的840亿美元,比2014年同期大增166%。这一季度的并购交易总值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大,据预测,今年医疗技术行业的交易总价值基本上可超过1000亿美元。

尽管整个医疗并购数额有了大幅增长,但并购交易数却下降18%至93起。因为整个交易数据推高大部分是由于美敦力499亿美元收购柯惠、Zimmer 140亿美元收购BiometBecton Dickinson122亿美元收购CareFusion这几起大的医疗并购导致。

风险融资分析(2010-2015年第一季度)

VF-2010-2015-h1

VF2015-top10
2015年第一季度的风险投资的金额较2014年同期均大幅下降。2015第一季度创业融资涉及的金额为19亿美元,同比下降14%。同时,投资案例数跌到199例,相比2014同期的230例下降13%。

在这199起投资案例中,最大的一笔为肠胃病公司Endochoice的E轮融资,涉及金额5700万美元。

IPO分析(2013-2015第一季度)

IPO-2013-2015-H1

2015-IPO-TOP10
2015第一季度IPO遇冷,但从2013到现在,总体上IPO数量呈上升趋势。相比2014年第一季度14亿美元筹资额,2015年上半年明显有所下降,下降大约41%。

2015上半年最大的一单IPO是瑞士一家分子诊断公司——Biocartis 公司。该公司在4月募资1.09亿美元。治疗青光眼 的眼科公司Glaukos募资额排名第二,共1.08亿美元。

企业价值分析(2015年上半年vs2014同期)

EV-IN-2015

EV-TOP20

EV-TOP-202
截止到2015年8月30日,通用电气以4770亿美元的估值位列企业价值榜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估值2580亿美元的罗氏集团。

但这些都不是纯粹的医疗器械公司,他们多少都有涉及其他非医疗业务,就纯粹医疗器械企业价值来看,估值1190亿美元的美敦力应列首位,这主要得益于对Covidien公司的成功收购。

via:动脉网

]]>
Rock Health:2015年数字医疗公司风险投资金额超过43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421586.html Thu, 24 Dec 2015 14:10:33 +0000 //www.otias-ub.com/?p=421586 2015年是数字医疗(Digital Health)的又一个爆发年,共有超过43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随着2014年数字医疗的资金投入创新高。大家就在猜想,2015年到来之后,对于数字医疗的热情是否会继续。事实证明,世界不应当怀疑2015年的良好势头。2015年数字医疗的资金总注入量与2014年不相上下,超过了43亿美元。尽管有些怀疑论者会拿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来质疑数字医疗产业本身的吸引力,但是大家更应当看到,2015年数字医疗的投资额度能够赶上2014年这一破纪录的投资年,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

今年数字领域的资金投入不仅打破了去年的纪录,而且比去年翻了一翻。但是,数字医疗的投资额仍然仅占总创投资金的7%左右,这与往年齐平。这也说明,数字医疗产业并非是泡沫经济。目前,数字医疗已然逐渐走向成熟。

2015年是产业整合的纪录年,数字医疗产业也不例外。并购活动有180起,几乎是去年的一倍。公开创投资金也达到60亿美元。与其它产业相比,也许2015年的最大主题是越来越关注医疗卫生服务的消费。据统计,仅医疗卫生服务消费者的参与,以及个体健康工具和信息追踪类别的投资就占到总体投资金额的23%。当我们展望2016年,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参与带给我们无限商机,无疑下一年将又是一个乐观年,将让数字医疗的创投人员兴奋无比。

以下是2015年报告的主要内容。

美元和交易

2015年,数字医疗公司的风险投资金额超过43亿美元,与2014年持平。

E59BBEE78987110资料来源:Rock Health Funding Database

注:图中仅涉及交易额度大于200百万美金的数字医疗项目;数据统计时间至2015年12月8日

2015年全年投资趋势稳定,总投资额与2014年相似,超过了43亿美元大关。至此,2011年至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

2015年开始时,投资增长较缓,但第二季度,投资很快回暖,这也是2015年交易量最大,平均规模最大的投资产生的时候。最终,本年度以278项,平均一千五百六十万的交易额成功收关。

数字医疗继续得到稳健型投资者的关注,占总风险投资的7%。

E59BBEE78987212资料来源:PwC MoneyTree (latest available is through Q3 only); digital health data based on Rock Health data

注:图中仅涉及交易额度大于200百万美金的数字医疗项目

2015年的总体风险投资略有下降趋势,但是这一年,数字医疗依旧保持一个平衡的投资比例,占总风险投资的7%。增长趋势明显低于其它产业,比如软件产业和医疗设备产业。

E59BBEE7898739

虽然项目总量比上年少,但是平均交易规模达到一百五十六万美元,创新高。

E59BBEE7898742资料来源:Rock Health Funding Database

注:图中仅涉及交易额度大于200百万美金的数字医疗项目;数据统计时间至2015年12月8日

2014年,数字医疗投资不论在投资项目,还是在平均投资额度,都比往年有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增长率分别为56%、35%。2015年,虽然总投资项目数量略有下降,但是平均交易规模达到一百五十六万美元,创新高。随着数字医疗产业的不断发展成熟,人们对于数字产业的预期与实际增长趋势一致。

数字医疗产业的员工数目也在增长,平均从44增加到50。与2013年的平均39名员工相比,2015年的员工数量增长趋势也非常显著。

2015年额度最大的六大投资的总额接近10亿美金,占2015年总投资额的17%。

E59BBEE7898752资料来源:Rock Health Funding Database

注:图中仅涉及交易额度大于200百万美金的数字医疗项目;数据统计时间至2015年12月8日

NantHealth公司的最新投资达到2亿美元,成为本年度投资额最大的交易。至此,NantHealth在2015年的总投资额更新至六亿八千万美元。另外,六大投资中有两个归功于消费者驱动的基因公司:23andMe公司和Helix公司。目前,基因服务的使用仅占7%,投资者有信心,这一领域的服务消费会有更大的提升,消费者也逐渐意识到,要通过基因产品和服务来了解并促进自身健康。

2015年的高增长的数字医疗产业类别反映出:削减成本,参与用户体验,并提高沟通和协调的重要性。

E59BBEE789876资料来源:Rock Health Funding Database

注:图中仅涉及交易额度大于200百万美金的数字医疗项目;数据统计时间至2015年12月8日

通过对消费者驱动的基因公司进行投资,促进了个人健康工具和信息追踪类别的投资,这类投资的总额超过了患者诊疗协调和生命科学两类投资的总合。这反映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立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产业环境的重要性。

诊疗协调公司不仅提供更加简化的工作流程解决方案,同时也努力发掘能够改善患者体验的路径。而生命科学公司也经历了生物制药的显著发展,以应对价格压力,最终加快药物的开发进程。

投资者

2014年最活跃的投资者在2015年继续保持强势劲头。

E59BBEE7898771资料来源:Rock Health Funding Database

注:图中仅涉及交易额度大于200百万美金的数字医疗项目;数据统计时间至2015年12月8日

数字医疗行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其他专业人员试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会同时投资三个或更多的项目。自2011年以来,有五分之一的投资了十个及以上项目的投资者属于战略投资。那些在2014年最活跃的投资者在2015年依旧保持着强劲的投资势头。

地理特征

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数字医疗公司继续获得大部分资金,以旧金山湾区为基础的公司占数字医疗总投资额的近40%。

E59BBEE7898781资料来源:Rock Health Funding Database

注:图中仅涉及交易额度大于200百万美金的数字医疗项目;数据统计时间至2015年12月8日

2015年,来自美国30个州的数字医疗公司获得了投资。今年,纽约的投资总额也超过五亿美元,成为继美国加州后的第二个数字医疗公司聚点。

CEO的人口学特征

2015年获得资助的公司中,有部分公司的CEO为女性,但男性CEO仍占据主体。

E59BBEE7898791资料来源:Rock Health Funding Database

注:图中仅涉及交易额度大于200百万美金的数字医疗项目;数据统计时间至2015年12月8日

虽然多数获得资助的数字医疗公司老总为男性,但是与2014年相比,女性CEO增长了一倍。有超过10%的公司拥有一位女性CEO首席执行官。成立于2015年的数字医疗公司,并在2015年获得资助的企业中,有31%有一位女性CEO。

大多数女性CEO拥有较高的研究生学位;超过三分之一的女性CEO拥有MBA学位;另外,有11%拥有博士学位,9%是医学博士。而受资助的数字医疗公司中,女性CEO最多的州有加州(21)、马萨诸塞州(7)和纽约州(3)。

总结

资助金额和项目数:2015年数字医疗公司总风险投资超过43亿美元,与2014年持平。2011年至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最终,本年度以278项,平均一千五百六十万的交易额成功收关。

受资助的六大领域类别:获得总资助额50%以上的六大主题类别分别是:医疗卫生服务消费者参与、可穿戴设备和生物传感器、个体健康工具和信息追踪、支付者管理、远程医疗,和诊疗协调。

增长类别:经历了显著增长的三个方面分别是:个体健康工具和信息追踪、诊疗协调和生命科学技术。各个产业均面临着消减成本的巨大压力,数字医疗将重点关注终端用户的参与体验,并努力加强沟通和协调,这在当前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多产投资者:数字医疗继续吸引投资者的关注,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了至少一个交易。在过去的五年中,最活跃的数字医疗投资保持着稳定和多样化。2015年,有十四个风险投资企业和十个战略公司各自参与了至少四个投资项目。

via:动脉网

]]>
大数据医疗的五大方向、15项应用详解 //www.otias-ub.com/archives/395893.html Mon, 19 Oct 2015 16:44:20 +0000 //www.otias-ub.com/?p=395893 医疗行业早就遇到了海量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挑战,而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医疗信息化发展,这使得很多医疗机构有资金来做大数据分析。因此,医疗行业将和银行、电信、保险等行业一起首先迈入大数据时代。

1989年,Gartner提出BI概念。2008年,Gartner将BI概念进一步升级为高级分析(AdvancedAnalytics)。2011年,麦肯锡阐释大数据概念。虽然名称不同,但实际上它们要解决的问题从来没变过。只不过,现在的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处理相比20年前更大量、多样、实时(3V)的数据,即大数据。相比20年前的BI,现在的大数据分析能够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大数据存储和分析技术的发展也得益于商业场景中数据量的激增和数据种类的多样化。

201510190910238611

    因此在实施大数据分析项目之前,企业不仅应该知道使用何种技术,更应该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使用。除了较早前就开始利用大数据的互联网公司,医疗行业可能是让大数据分析最先发扬光大的传统行业之一。医疗行业早就遇到了海量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挑战,而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医疗信息化发展,这使得很多医疗机构有资金来做大数据分析。因此,医疗行业将和银行、电信、保险等行业一起首先迈入大数据时代。麦肯锡在其报告中指出,排除体制障碍,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美国的医疗服务业一年创造3000亿美元的附加价值。本文列出了医疗服务业5大领域(临床业务、付款/定价、研发、新的商业模式、公众健康)的15项应用,这些场景下,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提高医疗效率和医疗效果。

   临床操作

在临床操作方面,有5个主要场景的大数据应用。麦肯锡估计,如果这些应用被充分采用,光是美国,国家医疗健康开支一年就将减少165亿美元。

   1、比较效果研究

通过全面分析病人特征数据和疗效数据,然后比较多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可以找到针对特定病人的最佳治疗途径。

基于疗效的研究包括比较效果研究(ComparativeEffectivenessResearch,CER)。研究表明,对同一病人来说,医疗服务提供方不同,医疗护理方法和效果不同,成本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精准分析包括病人体征数据、费用数据和疗效数据在内的大型数据集,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临床上最有效和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治疗方法。医疗护理系统实现CER,将有可能减少过度治疗(比如避免那些副作用比疗效明显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不足。从长远来看,不管是过度治疗还是治疗不足都将给病人身体带来负面影响,以及产生更高的医疗费用。

世界各地的很多医疗机构(如英国的NICE,德国IQWIG,加拿大普通药品检查机构等)已经开始了CER项目并取得了初步成功。2009年,美国通过的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就是向这个方向迈出的第一步。在这一法案下,设立的比较效果研究联邦协调委员会协调整个联邦政府的比较效果的研究,并对4亿美元投入资金进行分配。这一投入想要获得成功,还有大量潜在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临床数据和保险数据的一致性问题,当前在缺少EHR(电子健康档案)标准和互操作性的前提下,大范围仓促部署EHR可能造成不同数据集难以整合。再如,病人隐私问题,想要在保护病人隐私的前提下,又要提供足够详细的数据以便保证分析结果的有效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有一些体制问题,比如目前美国法律禁止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entersforMedicareandMedicaidServices)(医疗服务支付方)使用成本/效益比例来制定报销决策,因此即便他们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更好的方法也很难落实。

  2、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目前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分析医生输入的条目,比较其与医学指引不同的地方,从而提醒医生防止潜在的错误,如药物不良反应。通过部署这些系统,医疗服务提供方可以降低医疗事故率和索赔数,尤其是那些临床错误引起的医疗事故。在美国Metropolitan儿科重症病房的研究中,两个月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就削减了40%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数量。

大数据分析技术将使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更智能,这得益于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能力的日益加强。比如可以使用图像分析和识别技术,识别医疗影像(X光、CT、MRI)数据,或者挖掘医疗文献数据建立医疗专家数据库(就像IBMWatson做的),从而给医生提出诊疗建议。此外,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还可以使医疗流程中大部分的工作流流向护理人员和助理医生,使医生从耗时过长的简单咨询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治疗效率。

  3、医疗数据透明度

提高医疗过程数据的透明度,可以使医疗从业者、医疗机构的绩效更透明,间接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根据医疗服务提供方设置的操作和绩效数据集,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并创建可视化的流程图和仪表盘,促进信息透明。流程图的目标是识别和分析临床变异和医疗废物的来源,然后优化流程。仅仅发布成本、质量和绩效数据,即使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上的奖励,也往往可以促进绩效的提高,使医疗服务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更有竞争力。

数据分析可以带来业务流程的精简,通过精益生产降低成本,找到符合需求的工作更高效的员工,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并给病人带来更好的体验,也给医疗服务机构带来额外的业绩增长潜力。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正在测试仪表盘,将其作为建设主动、透明、开放、协作型政府的一部分。本着同样的精神,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已经公开发布医疗数据,包括业务数据。

公开发布医疗质量和绩效数据还可以帮助病人做出更明智的健康护理决定,这也将帮助医疗服务提供方提高总体绩效,从而更具竞争力。

  4、远程病人监控

从对慢性病人的远程监控系统收集数据,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监控设备(查看病人是否正在遵从医嘱),从而确定今后的用药和治疗方案。

2010年,美国有1.5亿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充血性心脏衰竭、高血压患者,他们的医疗费用占到了医疗卫生系统医疗成本的80%。远程病人监护系统对治疗慢性病患者是非常有用的。远程病人监护系统包括家用心脏监测设备、血糖仪,甚至还包括芯片药片,芯片药片被患者摄入后,实时传送数据到电子病历数据库。举个例子,远程监控可以提醒医生对充血性心脏衰竭病人采取及时治疗措施,防止紧急状况发生,因为充血性心脏衰竭的标志之一是由于保水产生的体重增加现象,这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实现预防。更多的好处是,通过对远程监控系统产生的数据的分析,可以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减少急诊量,实现提高家庭护理比例和门诊医生预约量的目标。

 5、对病人档案的先进分析

在病人档案方面应用高级分析可以确定哪些人是某类疾病的易感人群。举例说,应用高级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哪些病人有患糖尿病的高风险,使他们尽早接受预防性保健方案。这些方法也可以帮患者从已经存在的疾病管理方案中找到最好的治疗方案。

付款/定价

对医疗支付方来说,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对医疗服务进行定价。以美国为例,这将有潜力创造每年500亿美元的价值,其中一半来源于国家医疗开支的降低。

 1、自动化系统

自动化系统(例如机器学习技术)检测欺诈行为。业内人士评估,每年有2%~4%的医疗索赔是欺诈性的或不合理的,因此检测索赔欺诈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通过一个全面的一致的索赔数据库和相应的算法,可以检测索赔准确性,查出欺诈行为。这种欺诈检测可以是追溯性的,也可以是实时的。在实时检测中,自动化系统可以在支付发生前就识别出欺诈,避免重大的损失。

  2、基于卫生经济学和疗效研究的定价计划

在药品定价方面,制药公司可以参与分担治疗风险,比如基于治疗效果制定定价策略。这对医疗支付方的好处显而易见,有利于控制医疗保健成本支出。对患者来说,好处更加直接。他们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创新的药物,并且这些药物经过基于疗效的研究。而对医药产品公司来说,更好的定价策略也是好处多多。他们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准入可能性,也可以通过创新的定价方案,更有针对性疗效药品的推出,获得更高的收入。

在欧洲,现在有一些基于卫生经济学和疗效的药品定价试点项目。

一些医疗支付方正在利用数据分析衡量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服务,并依据服务水平进行定价。医疗服务支付方可以基于医疗效果进行支付,他们可以与医疗服务提供方进行谈判,看医疗服务提供方提供的服务是否达到特定的基准。

    研发

医疗产品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提高研发效率。拿美国为例,这将创造每年超过1000亿美元的价值。

  1、预测建模

医药公司在新药物的研发阶段,可以通过数据建模和分析,确定最有效率的投入产出比,从而配备最佳资源组合。模型基于药物临床试验阶段之前的数据集及早期临床阶段的数据集,尽可能及时地预测临床结果。评价因素包括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潜在的副作用和整体的试验结果。通过预测建模可以降低医药产品公司的研发成本,在通过数据建模和分析预测药物临床结果后,可以暂缓研究次优的药物,或者停止在次优药物上的昂贵的临床试验。

除了研发成本,医药公司还可以更快地得到回报。通过数据建模和分析,医药公司可以将药物更快推向市场,生产更有针对性的药物,有更高潜在市场回报和治疗成功率的药物。原来一般新药从研发到推向市场的时间大约为13年,使用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医药企业提早3~5年将新药推向市场。

   2、提高临床试验设计的统计工具和算法

使用统计工具和算法,可以提高临床试验设计水平,并在临床试验阶段更容易地招募到患者。通过挖掘病人数据,评估招募患者是否符合试验条件,从而加快临床试验进程,提出更有效的临床试验设计建议,并能找出最合适的临床试验基地。比如那些拥有大量潜在符合条件的临床试验患者的试验基地可能是更理想的,或者在试验患者群体的规模和特征二者之间找到平衡。

3、临床实验数据的分析

分析临床试验数据和病人记录可以确定药品更多的适应症和发现副作用。在对临床试验数据和病人记录进行分析后,可以对药物进行重新定位,或者实现针对其他适应症的营销。实时或者近乎实时地收集不良反应报告可以促进药物警戒(药物警戒是上市药品的安全保障体系,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测、评价和预防)。或者在一些情况下,临床实验暗示出了一些情况但没有足够的统计数据去证明,现在基于临床试验大数据的分析可以给出证据。

这些分析项目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看到最近几年药品撤市数量屡创新高,药品撤市可能给医药公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2004年从市场上撤下的止痛药Vioxx,给默克公司造成70亿美元的损失,短短几天内就造成股东价值33%的损失。

  4、个性化治疗

另一种在研发领域有前途的大数据创新,是通过对大型数据集(例如基因组数据)的分析发展个性化治疗。这一应用考察遗传变异、对特定疾病的易感性和对特殊药物的反应的关系,然后在药物研发和用药过程中考虑个人的遗传变异因素。

个性化医学可以改善医疗保健效果,比如在患者发生疾病症状前,就提供早期的检测和诊断。很多情况下,病人用同样的诊疗方案但是疗效却不一样,部分原因是遗传变异。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诊疗方案,或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可以减少副作用。

个性化医疗目前还处在初期阶段。麦肯锡估计,在某些案例中,通过减少处方药量可以减少30%~70%的医疗成本。比如,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肺癌给卫生系统造成的负担,因为早期的手术费用是后期治疗费用的一半。

  5、疾病模式的分析

通过分析疾病的模式和趋势,可以帮助医疗产品企业制定战略性的研发投资决策,帮助其优化研发重点,优化配备资源。

  新的商业模式

大数据分析可以给医疗服务行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

 1、汇总患者的临床记录和医疗保险数据集

汇总患者的临床记录和医疗保险数据集,并进行高级分析,将提高医疗支付方、医疗服务提供方和医药企业的决策能力。比如,对医药企业来说,他们不仅可以生产出具有更佳疗效的药品,而且能保证药品适销对路。临床记录和医疗保险数据集的市场刚刚开始发展,扩张的速度将取决于医疗保健行业完成EMR和循证医学发展的速度。

  2、网络平台和社区

另一个潜在的大数据启动的商业模型是网络平台和大数据,这些平台已经产生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比如PatientsLikeMe.com网站,病人可以这个网站上分享治疗经验:Sermo.com网站,医生可以在这个网站上分享医疗见解:Participatorymedicine.org网站,这家非营利性组织运营的网站鼓励病人积极进行治疗。这些平台可以成为宝贵的数据来源。例如,Sermo.com向医药公司收费,允许他们访问会员信息和网上互动信息。

  公众健康

大数据的使用可以改善公众健康监控。公共卫生部门可以通过覆盖全国的患者电子病历数据库,快速检测传染病,进行全面的疫情监测,并通过集成疾病监测和响应程序,快速进行响应。这将带来很多好处,包括医疗索赔支出减少、传染病感染率降低,卫生部门可以更快地检测出新的传染病和疫情。通过提供准确和及时的公众健康咨询,将会大幅提高公众健康风险意识,同时也将降低传染病感染风险。所有的这些都将帮助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
医学影像大数据与智能医疗 //www.otias-ub.com/archives/389613.html Tue, 29 Sep 2015 03:37:51 +0000 //www.otias-ub.com/?p=389613 文|枫叶松木木

通常大数据是指数据量和数据维度均很大,数据形式也很广泛,如数字、文本、图像、声音等等。在医学领域,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医学数据也越来越丰富,其中医学影像数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医学影像信息被数字化、数据化后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存储量庞大的医学大数据。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利用医学影像大数据推动智能化医疗发展方面的话题。

826

IBM的智能医学影像分析项目-Watson计划

据报道,IT巨头IBM将以10亿美元收购医学成像设备提供商Merge Healthcare,后者主要帮助医生和医院存储和分析CAT断层扫描、X射线以及其他医学影像。IBM计划将Merge的技术整合到自身的Watson人工智能技术中去。IBM认为,Watson的认知计算能力在医学造影方面完全可以辨别患者应该接受X射线、CAT还是核磁共振,现在独缺的是客户以及医学影像资料,而这恰好也是Merge可以提供的资源。

目前医疗数据中有超过90%来自于医学影像,但是这些数据大多要进行人工分析。如果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医学影像,并将影像与医学文本记录进行交叉对比,就能够极大地降低医学诊断上的失误,帮助医生精准诊断,挽救患者生命。

IBM 的Watson计划想法很好,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挑战。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证明这个计划的效果,如何向健康保险公司证明对于Watson的投资物有所值。具体地说,Watson计划能否真正地让患者得到准确的诊断,传统的放射科医师忽略的诊断方面的问题能否让IBM的智能技术发现。

中国人“数字肺”项目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国内。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海量存储和大数据的应用,已成为医学发展的主流方向和重要标志。大数据的发展要求医院要改变传统的医疗模式-把疾病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等服务放在第一位考虑。随着人们期待更好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程医疗服务也已经成为了医疗管理新模式的发展方向。通过互联网络把预防、诊断和临床作业过程纳入到数字化网络中,实现这些重要任务的核心环节就是医学影像信息化,充分体现大数据、实时在线、多点传输与共享给现代医疗带来的好处。

据报道,由北京医院等国内知名大医院联合与合作,开展了中国人“数字肺”项目-“基于医学影像大数据的呼吸系统疾病辅助诊断平台”。项目以构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中国人“数字肺”,揭示支气管、肺血管和肺实质结构与不同主要肺部疾病之间的关系,通过采用数据挖掘与量化分析技术,分析、处理和量化COPD、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间质性疾病、肺栓塞和孤立性肺结节的评价体系和诊断标准。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健康成人支气管树不对称分叉特性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的对支气管定量测量的评价研究、吸烟对肺组织损伤的纵向研究、肺血管改变与肺气肿定量的动态评估等方面取得了进展,获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922

影像大数据-早期肺癌筛查平台

在大数据盛行的今天,大型影像诊断设备结合大数据分析提供更准确的诊断报告显然是越来越可行和越来越可靠的事情。据报道,由上海多家大型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了“上海地区早期肺癌的影像学筛查及诊断研究”项目。该项目通过多家医院多中心采集、共享并研究早期肺癌病例数据样本,制定早期肺癌高危人群预警指标,进而建立一套肺癌筛查及早期诊断的最佳方案和标准流程。同时,在多中心研究基础上,建立可拓展、可挖掘的上海市早期肺癌患者数据库。该平台涵盖调查问卷、患者信息管理、影像阅览、肺结节CAD检测、结构化诊断报告、远程会诊、病人随访、统计分析等筛查全过程,为研究项目提供坚实技术基础。目前,该早期肺癌筛查平台已实现上海多家三甲医院数据互联,支持多家医院在线实时会诊、资源共享;此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精准识别小肺结节,可帮助医生减少漏诊。

针对早期肺癌难以发现、容易漏诊的问题,该早期肺癌筛查平台融入了肺癌计算机辅助检测(CAD)引擎,可自动精准识别影像中直径更小的肺结节,计算并提供结节大小、密度等量化参数供医生参考。同时,参考世界先进成熟的肺癌筛查平台,采用结构化报告,实行“双盲模式”—第一份报告不参考CAD检测,作为初诊,第二份报告参考CAD,完成终审报告,人机相互对照参考,改变以往早期肺癌筛查中医生仅靠主观诊断的筛查模式,以减少漏诊几率。

影像大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从数据形式和相关技术上说,大致可以划分为结构数据挖掘和非结构数据挖掘。所谓结构数据挖掘是基于结构化的数据基础上的知识发现,例如我们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包括数值型数据、字符型数据、日期型数据等等,应用相关的数据挖掘技术对这些关系型数据开展分析。而所谓非结构数据挖掘是基于非结构化的数据基础上的知识发现,例如我们常见的自然语言文本数据、各种图像数据、各种音频数据等等,基于这些类型的数据开展数据挖掘分析。

医学影像数据挖掘就是非结构数据挖掘的一种,它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1. 影像数据一般具有相对的含义,而结构化数据一般具有绝对的含义。

2. 影像内容的理解具有主观性的特点,对影像信息可以有多种不同理解,并依赖于影像表示方法和应用领域专业知识。

3. 影像信息中包含影像数据对象的空间关系信息。

从目前的影像数据挖掘技术的现状来说,原始影像一般还不能直接用于影像数据挖掘分析,必须进行预处理,以生成可用于高层次挖掘的影像特征库。影像数据挖掘的一般流程通常包括影像的存储、影像的预处理、影像的搜索、影像的挖掘和展示等步骤。

影像数据挖掘方案

目前,影像数据挖掘方案主要有功能驱动型模型和信息驱动型模型。

所谓功能驱动型模型是以不同的功能模块来组织,功能驱动的影像数据挖掘是针对具体应用的特定要求来设计数据挖掘方案的,通常包括:

1. 影像采集模块-从影像数据库中抽取影像数据;

2. 预处理模块-提取影像特征,并把特征信息存放在特征数据库中;

3. 搜索引擎-利用影像特征信息进行匹配查询;

4. 知识发现模块-对影像数据进行算法分析,以发现数据的主题、特征、关系等规律。

所谓信息驱动型模型,是针对影像的原始信息开展基于内容的影像数据挖掘的方案。该方案基于原始特征的对象或区域信息,利用挖掘算法和专业知识将整幅影像进行有意义地分割,然后开展高层次地计算与挖掘分析,从而推导出具有高层次语义的、易用的、易于理解的模式。该方案将影像信息划分为四个层次:

1. 象素层-由原始影像信息和原始影像特征组成,如象素点、纹理、形状和色彩等。

2. 对象层-处理基于象素层原始特征的对象和区域信息。

3. 语义层:结合专业知识从识别出的对象和区域中生成高层次的语义概念。

4. 知识层:可结合与某一专业相关的文字和数字信息发现潜在的领域知识和模式。

在信息驱动方案中,象素层和对象层主要进行影像处理、对象识别和特征提取,而语义层和知识层主要进行影像数据挖掘和知识整合。该方案可以在每个层次上以及不同层次间开展数据挖掘分析。

影像数据挖掘算法

与结构化数据挖掘的步骤和算法相类似,影像数据挖掘的技术主要包括:影像数据预处理技术:如去噪、对比度增强、影像分割等等;特征提取和模式技术;如分类、规则提取、预测和聚类等等,既包括有监督学习也包含无监督学习。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有监督学习的分类技术和无监督学习的聚类技术。

基于影像数据的分类技术流程主要分为三步:

1. 建立影像表示模型,对已进行类标记的影像样本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建立每一影像的属性描述;

2. 对样本数据集进行训练和学习,得到具有相当分类精度的分类模型;

3. 根据分类模型对未标记的影像数据集进行自动分类判别。

影像数据分类的挑战性在于,如何建立低层可视特征和高层语义分类间的映射关系。

基于影像数据的聚类技术,是根据没有先验知识的影像数据分布,将无类别标记的影像数据划分为有含义的不同簇,通常包括四个步骤:

1. 影像特征提取和选择;
2. 建立影像相似性模型;
3. 尝试不同的聚类算法;
4. 评估最佳的分组方案。

影像数据聚类的挑战性在于,如何在分簇未知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地找到一个最佳的分类方案。

影像数据挖掘应用

人脑是高度复杂的时空动力系统。基于神经影像大数据,群组独立成分分析(ICA)作为一种信息驱动型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探索人脑系统的时空特性。据文献报道,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发出一种在多被试神经影像数据中挖掘被试分组(亚组)的群组ICA方法-gRAICAR。模拟数据显示,gRAICAR可以精确地揭示脑功能网络的个体间差异。进一步地,基于实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gRAICAR不仅能够估计每个脑功能网络的被试间的一致性,揭示被试间在脑功能上的相似关系,而且可以据此探测具有较高一致性的亚组。gRAICAR成为完全的信息驱动方法,为科研人员基于数据产生进一步的科学假设提供参考,将为深入挖掘多被试神经影像数据,为建立与心理精神相关脑功能疾病的神经影像标志提供有力工具,为“开放式神经科学”提供方法学支撑。

gRAICAR可以说是影像数据挖掘在神经学领域中的一个应用。当然,影像数据挖掘肯定会在更广泛的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将成为现代医学走向智能医疗的一个利器!

]]>
GEO:2015年在线医疗网站洞察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85064.html Tue, 16 Jun 2015 03:33:26 +0000 //www.otias-ub.com/?p=385064 GEO:2015年在线医疗网站洞察报告_000001 GEO:2015年在线医疗网站洞察报告_000002 GEO:2015年在线医疗网站洞察报告_000003 GEO:2015年在线医疗网站洞察报告_000004 GEO:2015年在线医疗网站洞察报告_000005 GEO:2015年在线医疗网站洞察报告_000006 GEO:2015年在线医疗网站洞察报告_000007 GEO:2015年在线医疗网站洞察报告_000008 GEO:2015年在线医疗网站洞察报告_000009 GEO:2015年在线医疗网站洞察报告_000010 GEO:2015年在线医疗网站洞察报告_000011 GEO:2015年在线医疗网站洞察报告_000012

]]>
德勤咨询: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55395.html Wed, 10 Jun 2015 17:58:14 +0000 //www.otias-ub.com/?p=355395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01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02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03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04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05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06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07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08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09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10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11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12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13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14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15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16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17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18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19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20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21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22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23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24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25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26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27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28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29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30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31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32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33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34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35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36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37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38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39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40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41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42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43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44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45 2020年生命科学与医疗趋势报告_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