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W Research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12 Oct 2015 13:57:56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CCW Research:2015上半年生产制造ERP市场规模达35亿元人民币 //www.otias-ub.com/archives/393194.html Mon, 12 Oct 2015 13:57:24 +0000 //www.otias-ub.com/?p=393194 2015年上半年,随着两化深度融合、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方面的政策稳步推进,中国制造行业对于IT的投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作为制造企业信息化核心的的生产制造ERP,其投资额也随之成长。2015年上半年中国生产制造ERP市场规模(含服务,仅限大陆地区)达到了35亿人民币,同比2014年上半年增长3%。相比2014年上半年,1.8%的增幅,意味着生产制造ERP市场规模有了缓慢复苏的迹象。另一方面,从2015年上半年整体市场情况来看,整体增长的幅度是2.5%,生产制造ERP市场的增速略高于ERP的总体市场。

从制造行业对生产制造ERP的应用来看,目前企业已经走过了仅仅注重使用单一模块的阶段,开始越发重视对多种功能模块的应用,但生产数据的统一和整合成为ERP应用的难题。从厂商的角度看,随着ERP应用的普及范围扩大,厂商实施服务的能力明显滞后。虽然各大厂商将生产制造ERP针对企业用户进行了细分——但对于成熟性企业来讲,还是希望使用国外厂商的产品达到管理升级的目的。目前,中国制造企业ERP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高,已经采用了的企业对其功能的应用比例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在与企业内部其他管理软件在数据的整合上,还存在很大问题。这也是困扰各大ERP厂商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国家为了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水平,推动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化,从而刺激国有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从而给一些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软件商创造出了很好的发展机会,这为2015年上半年生产制造ERP市场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 12012-2015年中国生产制造ERP市场规模分析图

54Q8R62D5C23

2015年上半年,整个生产制造的竞争格局变化不大。截止2014年底,参与生产制造ERP市场竞争的厂商既包括SAP、ORACLE等国际厂商,也有鼎捷、用友、金蝶、浪潮等国内厂商。在所有品牌中,排在前三名的品牌分别是SAP、鼎捷和用友,他们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1.6%、13.7%、11.3%。具体在国内品牌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鼎捷、用友和金蝶。

从生产制造ERP提供商的角度来看,国内众多生产制造ERP厂商起源于财务软件,因此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如何提升自己产品的价值是扩大市场份额、取得有利竞争地位的重要手段。随着企业对提高订单交付效率的诉求不断提升,制造企业对于生产制造ERP的应用更加深入,库存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成材管理、销售管理的功能集成需求越来越高,而生产制造是制造企业的核心业务环节、是企业用户提出需求最集中的地方,经过几年的探索国内管理软件厂商已经增强了生产制造的研发能力,在生产制造方面产品和国外产品相比已经凸显出本地化的竞争优势。在2015年,包括鼎捷在内的部分品牌的产品在这一领域不断的获得用户的广泛认可,形成了相对的领先优势,与国外厂商已具有竞争性优势。同时,国产厂商的发力也再次说明生产制造ERP市场将成为未来需求的主流细分领域,ERP的生产制造模块是用户目前和未来需求最迫切的产品,包含生产制造模块的ERP系统是制造企业未来几年的重要需求方向。从销售收入和市场规模两个竞争维度来分析,计世资讯认为在生产制造ERP领域,SAP虽然依然保持着优势,但国内厂商与其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其中鼎捷拥有着市场占有率优势,而浪潮的收入增长超过了金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预计2015年,国内厂商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增强。

图 22014年国内生产制造ERP厂商竞争格局

A6806VV8XA74

进入2015年,在中国制造2015/工业4.0、两化深度融合以及互联网+生产制造的发展趋势的引领下,中国生产制造ERP也在加速完成转型升级的步伐。计世资讯认为未来中国生产制造ERP的应用和市场发展的呈现出如下趋势:

1、来ERP系统的发展将实现云平台化,成为企业智能化管理云平台。ERP系统将与智能制造、智能企业、互联网、产业生态链等新兴的理念与集团化、全球化、平台化等大型集团企业的运营特征紧密融合,并利用移动化应用、云端部署、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搭建起企业智能云平台。

2、面对大型企业集团智能化运营的需求,ERP将突破传统套装软件的传统概念,成为一个智能、互联网的集团运营管理平台。计世资讯认为,在互联网经济时代,面对大规模定制化生产与全渠道零售的全新产业趋势,互联供应链实现随需而制、智能制造实现随需而制、协同物流实现随需而至是企业实现集团化智能化运营的关键。因此,未来的ERP将引领集团制造与产销协同运营企业的需求,协助协助集团企业组建在销售、制造多组织下的互联化与实时化、智慧化的管理平台,有效支持和联结销售前端及灵活应对随需而至的制造需求,成为一个覆盖全渠道与智能化生产的管理平台。

3、未来的ERP将是集成企业全部的生产资源的核心要素。在互联网产业环境和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时代中,企业面对弹性需求和柔性制造的要求,未来ERP链接价值链纵向、横向、端到端的所有信息,全面集成企业内部的生产资源,实现智慧化生产,成为智慧化工厂的核心要素。

4、ERP将在企业组织和流程的重构,实现智慧运营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的影响下,未来ERP的设计思路会充分的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将人员沟通互联与企业间的业务行为无缝连接以达到实现企业管理流程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目的。因而,如何通过网络互联,加速企业间的交易与共享,确保信息准确实时送达、异常警示能主动通知,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机动特质,赋予企业更快速的应变能力,将成为未来各大ERP厂商关注的重要方向。

5、随着企业互联走向产业互联发展趋势,ERP将成为实现互联和整合产业链资源的利器。面对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带来的巨大转型机遇,计世资讯认为,互联和整合产业链资源,将对企业由内部效率提升变为产业链整体效率提升产生极大的推动力。未来的ERP将帮助企业实现弹性的组织形态以及实时的供应链价值协同。随着国内企业集团布局的发展壮大以及互联网浪潮不断催生去中间化、扁平化等企业创新经营形态,各式职能组织频繁的重组与变动已是大型企业的常态。ERP将会协助让企业实现可以多元化、弹性灵活的布建各式职能组织,结合强大的运营能力,提供企业应对环境瞬息万变的快速反应能力。

6、未来3-5年,生产制造ERP将帮助国内制造企业逐渐走向成熟。同欧美等制造业已经较为成熟的市场相比,国内的制造企业虽然通常规模可以做到很大,虽然在对生产制造ERP的应用上已经到达了相对成熟的程度,但在管理的成熟度及对生产制造ERP的应用上还要经过大量历练,才能达到当前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这就需要生产制造ERP继续帮助其规范生产制造环节的布控及运行。在当前的发达国家成熟市场,制造企业对自身的管理已十分到位,其中就有着借助ERP不断规范其生产制造环节的作用。

计世资讯认为,国内制造企业发展到这一阶段同样是大势所趋,预计在3-5年内,国内的生产制造企业就将在生产制造ERP的规范及帮助下,逐渐显现出更加规范化的特征,在生产、IT应用等方面逐渐向更成熟的市场看齐。

]]>
CCW Research: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824.9亿元人民币 //www.otias-ub.com/archives/327106.html Tue, 03 Feb 2015 16:17:39 +0000 //www.otias-ub.com/?p=327106 世资讯CCW Research数据表明,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开始进入收官阶段, 2014年中国教育行业IT投资总规模为571.9亿元,2014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投入呈持续增长态势,同比增长率达到9.5%。

图表 1  2013-2015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

f2697cdf-c6eb-4f24-bd82-63fd82736237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研究认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等规划的出台,为教育行业的发展设立了科学的建设目标,同时也为教育行业信息化投资经费提供了稳定可持续性的保障。2014年,教育行业大型信息化项目建设发展平稳,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通工程等都取得了良好进展。

2015年将是改革全面推进的关键之年,中国经济总体上还是面临着较大下行压力,2015年GDP增速目标将可能下调至7%左右。受此影响,2015年中国教育行业IT总体投资规模将保持持续稳定的低增长状态。

在线教育持续升温,互联网企业跨界布局教育行业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的调研数据表明,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824.9亿元人民币,预计2015年将达到965.2亿元人民币。其中,高等学历教育市场学生数量和需求相对稳定,未来市场份额波动较小;K-12未来增长速度明显;语言培训占比位居第三位;企业E-learning占比最小。

图表 2  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投资结构分析

26ecb060-9776-471f-b1d2-527615110dda

我国教育资源分布很不均衡,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互联网思维渗入以推动在线教育和分享。2014年是在线教育持续升温的一年,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军在线教育,如淘宝同学、腾讯在线教育、百度在线教育平台,以及小米在线教育、新东方进驻百视通IPTV平台等。

 

图表 3  2014年主要互联网企业在线教育领域布局情况

企业名称

在线教育领域布局情况

淘宝

淘宝教育平台产品“淘宝同学”平台是承载虚拟教育服务的平台产品。它利用了淘宝的用户和流量优势,聚合线下教育O2O及在线教育视频直播等功能,全面涵盖了包含课程辅导、职业培训在内的主流教育产品及其他非主流教育产品,为教育双方搭建一个沟通的中介平台。

百度

百度教育采取机构入驻的模式,据悉其拥有涵盖IT、资格考试等多领域的70多机构,超过2600门课程,同时百度平台的文档、贴吧、知道、百科等产品也可以为这些课程提供相应的知识补充,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种需求。

腾讯

腾讯与在线教育平台传课网洽谈投资事宜,布局在线教育领域。腾讯早前发布的QQ 2013正式版SP5版本中就包括在线教育的基因,官方介绍显示:1、群视频新增教育模式,专为远程教学量身定制;2、群视频新增演示PPT,远程会议轻松搞定。

 

   数据来源: CCW Research, 2014/12

]]>
CCW Research:2013年中国零售业移动应用市场规模达到4.5亿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254287.html Thu, 10 Jul 2014 15:01:35 +0000 //www.otias-ub.com/?p=254287 根据计世资讯的数据,2013年国内零售业移动应用市场规模达到4.5亿元,包括移动销售管理、移动售后服务、移动库存盘点等具体业务场景的应用日臻成熟。但是,移动应用的普及是否意味着已带动国内零售业进入技术商业时代?计世资讯认为,零售业进入技术商业时代的标志应是信息技术辅助实现三大升级,即知彼、知己、快速营销。

知彼——企业为了实现精准营销,需要首先借助移动社交网络、移动售后管理等工具进行多样化的用户行为获取与分析,从而选定潜在的目标用户群体与目标营销路径。

知己——当企业获取翔实的用户数据后,为了突破自身面向快速营销的瓶颈,将会倒逼企业利用移动销售巡检、库存盘点等手段进一步完善自身的采购、库存、员工行为等信息采集,从而实现进一步“知己”。

快速营销——在拥有“知彼”与“知己”的能力后,企业借助丰富的信息化手段优化商业布局与合作模式,实现对市场快速响应。而这将完全基于企业前两步的实现水平。

图表 2013-2014年中国零售业企业移动应用市场规模

计世资讯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加速升级,未来信息技术对零售企业业务的改善将进一步向供应链上游,即生产制造、材料研发等方向延伸,上游企业被倒逼升级的压力将不断加大。这其中,移动应用将是最重要的信息化工具之一。预计2014年,中国零售业移动应用市场规模将增长102.2%,达到9.1亿元。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随着零售企业全员移动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升级,企业中业务人员和IT人员工作语义匹配度将会越来越高,未来2-3年中,零售业的技术商业时代将真正到来。

]]>
CCW:预计2013年中国万兆交换机及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45.9亿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890.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890.html#comments Wed, 30 Oct 2013 15:49:14 +0000 //www.otias-ub.com/?p=165890 企业业务发展给网络架构带来的变化,无疑增加了网络管理的复杂度和成本。当前,大型企业都已建设了完整的总部到分支机构,以及分支机构之间的复杂网络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数据的传输任务进一步加剧,用户需要更多元化的功能和产品性能。因而,如何在有效控制成本的情况下,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从而带动企业整体IT应用效率的提高,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关心的核心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需求,使得性能更强、更具可靠性和可用性的万兆交换机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成为大型企业网路建设的核心力量。

计世资讯计算机系统研究部总监丁震认为,应用的集中和日趋复杂以及人们对网络的日渐依赖正在改变网络在公司业务中的角色,使其成为业务进行顺畅与否的关键因素。因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触应用更高性能的万兆交换机产品及方案,用以部署高效的网络,提供可靠而安全的应用支撑,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业务应用的需求,对应用层更加精细地控制和处理。真正实现网络对于应用的感知,从而实现业务和应用的智能化,同时保障对应用和基础网络的可控性和可见性。

  2012-2014年中国万兆交换机及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和增长率

2013年上半年万兆交换机市场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随着企业网络环境及应用的日趋复杂,在构建网络环境时,高端的万兆交换机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2013年以来,万兆交换机产品及方案在网络设备整体市场需求下滑的大背景下一枝独秀,计世资讯最新研究显示,2013年中国万兆交换机及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5.9亿元,比2012年增长15.6%.在未来的几年中,该市场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16年市场规模将有望超过70亿元。进入2013年,中国万兆交换机市场呈现出和以往不同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解决方案标准化且更具扩展性、更智能。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用户对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不仅只要求性能,同时要求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智能特点,厂商需要在网络的可扩展性、运行的可靠性以及应用的适应性方面为用户的业务提供支持;

  2)厂商在更广泛的层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当前,万兆交换机领域乃至整个网络设备领域,都在将其他类型的硬件设备和方案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随之而来的是不同类型供应商的深层次合作。包括网络设备供应商,服务器、存储厂商,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他们正在以提供更丰富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形式联合研发、设计产品属性,完善各自的解决方案功能;

  3)产品对新技术应用的支持响应更加快速,如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商业分析等等,从用户角度来讲,用户更加希望获得能够灵活高效完成多种新技术组合,并能够轻松管理维护的网络产品和方案。

  2013年以来,万兆交换机市场竞争由于经济形势的影响而进一步加剧,和以往不同的是,国内厂商(如华为等)正在这个领域大显身手,它们正以和国外厂商相同性能、功能的产品和方案,以及更加细分化的服务能力受到行业用户的肯定。

]]>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890.html/feed 4
CCW: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9.5亿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44749.html Mon, 26 Aug 2013 12:02:17 +0000 //www.otias-ub.com/?p=144749 主办方计世资讯副总经理郭畅发布了《2012-2013年移动医疗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向大家介绍了移动医疗的市场环境、应用现状、市场规模、未来发展趋势等。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9.5亿元。对于移动医疗的发展而言,2012年是一个有意义的转折点,2012年移动医疗市场呈现爆发式的迅猛增长,比2011年增长31.5%。2013年在2012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市场规模将达到23.6亿元,比2012年增长21.3%。见下图。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移动医疗已进入快速启动阶段,未来几年将步入高速成长期。

图表 1 2011-201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

]]>
CCW Research:2014年企业IM覆盖规模将达到124.2万家 //www.otias-ub.com/archives/45110.html Wed, 23 May 2012 15:23:39 +0000 //www.otias-ub.com/?p=45110 计世资讯发布了《2011-2012年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行业》白皮书。数据分析表明,我国制造业、互联网IT行业、商业连锁行业、物流行业和金融行业使用企业即时通讯软件最为广泛。企业即时通产品将向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丰富移动互联网布局模式。同时,企业即时通讯产品的平台化发展将加速,试水企业社交也将成为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发展的新趋势。

计世资讯预测:未来三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发展仍将保持迅速增长的态势。2014年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企业覆盖规模将达到124.2万家,三年复合增长率为59.7%。

企业IM三分天下,imo市场份额占32.5%

目前,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厂商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注于企业即时通讯产品的厂商,如imo云办公室、汇讯WiseUC,第二类是IIDC系厂商,如群英CC,第三类是邮箱系厂商,如263EM,35EQ和网易即时通。

2011年imo云办公室在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占有率达32.5%,而后是263EM、群英CC、35EQ、网易即时通和汇讯WiseUC等产品。厂商的市场一方面与厂商业务的开展时间有关,另一方面与厂商的产品功能丰富度有很大关系。(企业QQ办公版本产品因2012年上市,因故市场份额中无其数据,不列入市场规模研究范围。)

“新机遇”促成2011年企业IM市场迅猛增长

2011年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注册企业用户数达31.4万家,相比2010年增长45.4%。市场迅速增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随着互联网IT技术在国内的逐渐普及,企业主更多的认可企业连接互联网的概念,企业对互联网形式的企业即时通讯产品认可度大幅提升;

二、互联网上的传统个人即时通讯产品娱乐化、社交化倾向严重,严重影响到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效率;

三、个人即时通讯产品的开放性和泛用性,企业机密数据也存在外泄的安全隐患;

四、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快速崛起,使企业即时通讯拜托单纯的PC单一端部署形式,有望形成完整的企业即时通讯解决方案。产品的可用性、易用性大幅提升,进一步刺激推动企业对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产品的部署率的提升。

产品丰富度决定企业IM市场布局

在《2011-2012年中国互联网型企业即时通讯行业》白皮书中,把企业IM产品功能评测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基础功能评测,另外一个是拓展功能评测。基础功能是企业即时通讯的核心功能,满足最广泛用户的需要。拓展功能侧面向不同企业的多种个性化需要,为企业用户提供丰富的个性化服务。由于基础功能更为重要,因此在权重上设置为10,而扩展功能设置为1.

分析结果表明,imo和汇讯是专注企业即时通讯的厂商,产品功能设置非常丰富,可以满足使用者的多种需求;263EM、网易即时通主营企业邮箱业务,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功能不够丰富,但功能上明显与邮箱关联;35EQ和今目标产品分别面向OA和企业社交进行了产品外延;群英作为国内知名IDC,与网站相关服务关联,如网站在线客服服务;企业QQ继承腾讯早先RTX产品特点,产品功能有限。

厂商在功能设置上都重视增值服务功能,主要包括食品会议、企业短信、电子传真、企业网站在线客服、网络电话以及企业邮箱和老板签批系统。厂商希望通过这些增值服务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即时通讯移动化发展动力有限,原因与企业短信这一赢利点有冲突。技术趋势与厂商商业战略的博弈仍需要时间。企业社交化出现在专业产品的阴霾下难以形成主要的用户吸引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