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aS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hu, 19 Sep 2024 01:30:4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亚马逊云科技高可靠性秘密武器:基础设施到技术架构的韧性之道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8314.html Thu, 19 Sep 2024 01:30:41 +0000 //www.otias-ub.com/?p=1718314 作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其高度可靠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架构,为客户提供强大而灵活的计算、存储和数据库服务、AI等服务。屹立行业之巅,亚马逊云科技为何能引领云计算行业十几年,其秘密武器是打造的从基础设施到技术架构再到运营机制全链路韧性技术。

在近期亚马逊云科技媒体沟通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架构总经理代闻详细阐述了韧性技术背后的逻辑和思考。

如何打造高可靠的云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在2006年开创性地发布了第一款云服务,时至今日,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超过 240 种功能全面的服务。

代闻首先披露了一组数据,“亚马逊云科技去年每天稳定启动的Amazon EC2实例超过1亿,每秒 API请求数高达100万亿。正是因为做对了很多事情,才有今天全球数百万客户的选择和信任。”这在云计算行业可谓是首屈一指。

在代闻看来这些事故背后的风险包括:

基础设施层——括数据中心、主机、机架、网络故障,或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坏

架构设计层——数据状态、应用程序状态异常、依赖项失效等

运营机制层——由运维操作、代码部署、配置错误等引起的故障

想要构建高度可靠的云服务,必须要解决以上三个重点问题,

秘密武器:基础设施韧性、韧性技术架构和卓越的运营机制

在基础设施韧性方面,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设施分为区域、可用区(通常相距100公里)、多个或单个超大数据中心等多个层级。每个可用区的数据中心都有独立的电力、制冷和物理安全设施。

当一个可用区发生电力中断,自然灾害时,区域内其他可用区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安全距离既能防止相关故障,又能实现毫秒级延迟的同步复制。

在可用区内部,可用区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均铺设光纤线路两两互联,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同时任一连接是冗余的,实现了高可用、低延迟的可用区网络设计。

在韧性技术架构方面,亚马逊云科技总结云服务自身韧性的四大要素:区域隔离,多可用区;控制面和数据面独立;单元架构;随机分片。

区域隔离,多可用区的目的是实现控制故障发生时对客户的影响范围。控制面和数据面独立能够确保云服务的数据平面能够独立于控制平面的状态持续稳定运行,且能够独立扩展互不影响。单元架构设计确保当发生故障时,只有该单元受影响,而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无论硬件、网络、电力系统还是代码,都将影响最小化,进一步提高整个应用和系统的可用性。

为确保云服务的韧性,卓越的运营和机制至关重要,也是亚马逊云科技的差异化优势之一,亚马逊云科技的运营机制总结为4个模块:服务责任模型、运营就绪审查、持续安全部署、纠错流程。服务责任模型确保各项服务的良好运营,能够随叫随到。运营就绪审查提供了服务发布和更新相关的标准化流程。持续安全部署能够在保持服务连续性的实现安全的自动化部署。纠错流程能够了解错误发生的根本原因,同时成功的纠错记录还将成为运营就绪审查标准流程的一部分,确保问题不会再次发生。

授人以渔:帮助客户构建端到端的韧性

在与客户和内部团队展开多年合作的基础上,亚马逊云科技为韧性构建工程总结归纳为4大经验:

  1. 系统韧性的提高是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努力;

  2. 在业务需求、可靠性、成本、系统复杂度之间取得均衡;

  3. 以标准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为蓝本,可轻松整合到企业现有流程中;

  4. 从业务、技术与持续运营等多个维度来帮助企业提高系统韧性。

基于经验分解,亚马逊云科技开发了韧性系统建设生命周期框架, 该框架包含五个关键阶段, 包括设定目标、设计及实施、验证和测试、持续运营、实施各种运营最佳实践、响应和改进。并强调韧性是一个持续的生命周期,需要不断重复五个阶段,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亚马逊云科技希望客户能够采用同样的单元架构方法论,来最小化自身应用的爆炸半径,提高可用性。亚马逊云科技90%以上的服务来源于用户需求。在韧性系统建设生命周期框架的五个阶段,亚马逊云科技都提供了多种服务和工具:如Amazon Resilience Analysis Framework、Amazon Aurora、Amazon DynamoDB、Amazon Aurora Global Database、Amazon Fault Injection Simulator(FIS)、Amazon Resilience Hub、Amazon Application Recovery Controller等。

系统的可观测性和故障自动化处理

针对199IT提出的“如何持续提高系统的可观测性和自动化”这一问题,代闻表示,一个关键点是API。一个云服务平台没有 API 或者 API 不健全,自动化是没有办法做到。

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云计算行业做了非常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API 是怎么写,API 的细颗粒度以及安全等前置考虑都实现得非常好。要做自动化和可观测性,你一定需要把应用和这个基础架构里面的数据能够拿出来,能够看,能够做分析。

另外一个关键点是亚马逊云科技对云原生服务支持已经足够好,并提供了一系列的云原生服务,像 Amazon Aurora global Database 能够自动跨区域数据复制;Amazon Lambda无服务器运算,客户只需要关心它的代码运营环境,底层高可用弹性都是自动实现。GenAI领域,用户在Amazon Bedrock中做推理的时候,不用做很多的基础运维工作,亚马逊云科技比较好地平滑地给客户提供一个可扩展环境。一些新的云原生的服务在不断地推出,这将会大大简化自动化流程,并降低可观测性的难度和复杂度。

细微处见真章,云计算行业需要务实、为客户负责、对安全可靠的前置通盘预判,从基础设施到技术架构到运营机制,亚马逊云科技对韧性技术的打造,是赢得客户青睐和信任的秘密武器。

]]>
全球精细化工分销生态深刻变革 Oracle NetSuite助力宜开美(ECHEMI)逐梦全球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3035.html Fri, 19 Jan 2024 08:00:50 +0000 //www.otias-ub.com/?p=1673035 来源:199IT; 作者:199IT Ralf

近年来,全球精细化工分销行业巨头并购频繁,仅在中国就有2023年布伦泰格收购赛福化工,2022年底艾敏斯帝宣布收购协瑞。在全球精细化工分销行业,有一家名叫ECHEMI的精细化学数字化全球分销服务平台,在几年时间内发展突飞猛进,业绩遥遥领先,成为中国在此领域的佼佼者。

从贸易商,到B2B再到数字化全球分销服务生态,ECHEMI经历了多轮战略升级。数字化一直是ECHEMI CEO张育麟秉持的理念。张育麟及团队选择与Oracle NetSuite及Hitpoint Cloud合作,提升其在新战略下的数字化能力,多业态融合运营,助力ECHEMI更为轻松地逐梦全球。

全球精细化工分销领域的机遇与变革

在改革开放的40年时间里,中国从基础化工起步,发展到精细化工领域,中国产能占全球市场的45%—50%,在全球市场品类最多,产能最大。中国已然走向规模化、精细化的化工产品方向。

背靠中国产能,一大批精品化工贸易商应运而生,但尴尬的是,中国并没有形成全球精细化工分销领域的巨头。全球精品化工分销100强里,有60家总部仍在欧洲,有的年营收能达到200亿美金。

从2007年香港注册公司开始,化工院校毕业的张育麟也成为精品化工行业的贸易商之一。2013年前后,中国B2B行业迎来2.0发展。张育麟在2014年重新思考战略以及产业发展。认为精细化工行业特别适合做一个平台,这个行业毛利高、品类多、下游分散、面向全球,且供应链非常长,复杂度大,是值得长时间深耕的事业。

2015年ECHEMI网站正式上线,早期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团队发现商务合作来的流量很难转化为交易量。张育麟下定决心再次升级公司战略。精细化工行业有很多企业角色,生产商,研发商,研发机构,高校,分销商,当地终端用户,小贸易商。此时,ECHEMI底层逻辑已经变成生态逻辑,以产业用户体验为核心。ECHEMI的战略转变为,ECHEMI服务产业链各方。

数字化加持精品化工全球化分销生态发展

张育麟有两个鲜明的观点:一个是中国企业全球化不能只是产品全球化,而是整个企业都要全球化。一个是数字化是全员都要去做的。

在一个并不太卷的B端行业里,张育麟这种毅然决然的变革思维难能可贵。张育麟不久前给曾经的管理团队老人发了一封内部信,信中写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今天的David(张育麟),已然不是三年前的David。要彻底和以前的管理思维做决裂,如果还带着以前的烙印,公司不会成功。企业要不断去革新变化。

ECHEMI经历了从贸易商、B2B平台、数字化全球分销服务平台的不断升级,走向高阶业态。数字化伴随着每个阶段的发展。从最早的自己搭建IT基础,到与本土化的小型软件公司合作。再到后来,原有的信息化已经不能满足ECHEMI的快速发展。

ECHEMI着手寻找行业内的顶级供应商,优化整体流程。当时有两家国际化的供应商可以选择,其中之一就是Oracle NetSuite。相较于另外一家传统ERP的僵化,Oracle NetSuite的快速灵活部署,全球通用会计准则,跨国协作,财务实时管理等诸多优点打动了张育麟团队。

ECHEMI团队在梳理清楚企业的发展逻辑之后,开始选择更重模式,全面解决产业用户体验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建立海外仓,海外公司也不断发展。当前ECHEMI海外办事处拓展到30多个,海外仓全面推进到十多个。在这个过程中,ECHEMI发现自己内部系统无法满足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匹配现有的全球会计准则。NetSuite能够满足ECHEMI发展的多重需求,且产品标准、低代码、符合全球的会计准则,相对灵活。同时NetSuite全球化ERP,底层逻辑非常完善,保障了合规性。

(图右:ECHEMI CEO张育麟

图左:甲骨文公司,Oracle NetSuite大中华区顾问总经理,何毅)

在实施过程中,张育麟描述称上线前非常痛苦,但上线后非常轻松。由于ECHEMI早期对于复杂度预期不足,过程中也看到自身的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同步优化不少问题,提升了企业的数字化能力。NetSuite快速部署、快速拓展、快速上线、轻量化运维、快速实施、敏捷迭代、开发便捷,大大提高了合作效率。

对张育麟而言,使用NetSuite的明显效果是,实时看到整体的财务状况,及时地应收应付,即收即付,实时监测流动资金的使用情况,这对财务管理非常有帮助。NetSuite让致力于成为真正全球化企业的ECHEMI构建了在线总部,在线在途办公随时都能实现。

三强联合:信则共举 同尔趋之

世事往往都是有机缘可循。同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ECHEMI、NetSuite、Hitpoint Cloud是如何走到一起?是彼此的信任,让三方强强联合,朝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进。

(图:ECHEMI、Oracle NetSuite、Hitpoint Cloud 三方战略合作)

与ECHEMI的结缘,Oracle NetSuite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认为是在合适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2022年正是ECHEMI战略发展中的关键之年,需要用数字化来解决很多问题和痛点。

像很多全球化公司碰到的问题一样,在早期,往往业务和财务系统是割裂的,财务无法追溯业务的来源,财务的合规性有待提升。NetSuite帮助ECHEMI实现了业财融合,保证了及时性和准确性。此外,NetSuite非常灵活,有很强的扩展性,能在新的领域快速承接,比如ECHEMI新的仓储物流服务系统,NetSuite能够快速搭建,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技术开发成本,快速满足多业态的扩展。

对全球化企业而言,集团化管控是难点之一,通过NetSuite的协同与完全打通,集团与海外公司实现统一数字化,企业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Hitpoint Cloud是NetSuite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个合作伙伴,甚至NetSuite第一版中文介绍的PPT,都是Hitpoint Cloud帮助翻译给客户的。在与NetSuite合作之前,Hitpoint Cloud也代理了很多其他产品,包括salesforce等,但与NetSuite合作以后,Hitpoint Cloud团队被NetSuite产品强大的功能和生命力所折服,毅然决然投入到聚焦NetSuite解决方案本地化实施上。从开始的国内几人团队到如今的北美团队成立,表明了Hitpoint Cloud对NetSuite产品一直以来的专注与专业。

Hitpoint Cloud创始人兼总裁邓先飞回顾三方合作时表示,ECHEMI作为全球化的公司,需要一套系统来支撑它的全球业务,以及多语言、多会计准则,全球化扩张和内部管控规范等需求,NetSuite是最优的选择。

赶超国外巨头 ECHEMI们借助新数字化优势

就体量而言,中国目前没有一家精品化工分销公司或贸易公司能够与国外巨头相提并论。张育麟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历史从欧洲发展起来,它们生产和分销都做得非常好,超长时间的积累,构建了全球的分销网络。而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分销网络很多是空白,因此构建一家拥有全球强大的分销网络平台,则需要很长的时间。

对标海外的大型公司,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还是非常初级。但好在中国产能充足,且C端思维能够弥补B端的种种不足,并涌现出很多创新点。张育麟也非常自信,ECHEMI的整体理念和战略是超越国外同行的。在精细化工分销领域,ECHEMI致力于做到行业最好,同时借助NetSuite全球化能力,能够成为全球最好。

叶天禄表示,通过第一期的合作,NetSuite为ECHEMI打造了一个非常先进的全球化系统平台,全面涵盖了从前端各类销售业务到后端全球供应链、渠道管理,以及财税管理。集团管控方面,NetSuite为ECHEMI带来了四个明显的效果:

第一,通过一个平台,实现全球多业态的融合运营。支持全球业务高速扩张。第二,通过一个平台实现全球集团化管控,提高业务效率,降低业务的风险。第三,在全球实现各地的财税合规。第四,建设了一个多维度的智能数据分析能力,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帮助企业决策有据可循。

在接下来的合作中,首先,NetSuite将帮助ECHEMI实现全球业务的优化和创新,更进一步提高业务的效率,帮助ECHEMI提升客户服务的体验,获得更多客户的信赖。其次,在集团管控,数据智能分析,风险管控等方面深化和优化,打造一个更强大的数字化平台。最后,包括最先进的生成式AI等技术,在Oracle全球战略推动背景下,加快融入已有的系统中,帮助客户在技术上领先同行。

题后记

从资本层面来看,国外资本对精细化工分销领域的认知要更为深厚。疫情以来的多次并购,欧洲的Old Money频频出手,都彰显了精细化工领域的资本活跃度。而国内对这个领域鲜有能看清的投资机构,他们往往只将这些企业按贸易商看待,严重低估企业价值。NetSuite支持ECHEMI全球财税本土化,全面符合IPO审计合规要求,提前夯实ECHEMI未来上市的基础能力。

ECHEMI立志进入全球TOP5的行列。张育麟反复强调要用全球范围的视角来审视精细化工品资源的配置,“所以精品化工分销领域的全球化企业不仅仅是产品出海,而是整个企业都要出海,成为真正全球化的企业。这是中国这一代人的使命。”张育麟对199IT说道。

]]>
极空间:从NAS行业革新者到引领者的进阶之路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5891.html Sun, 29 Oct 2023 22:05:00 +0000 //www.otias-ub.com/?p=1655891 行业革新者,或许是对创业者最高的褒奖,放在极空间创始人袁斌身上极为贴切。创业4年,袁斌带领团队把以前高高在上,极客人群才会摆弄的NAS产品,变成了普通人触手可及的生活化,普及化的产品。

希捷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非常感慨,2019年有两个人同时向她表达想在NAS领域创业,其中一个就是极空间创始人袁斌。令孙丹想不到的是,不到十个月时间,袁斌带领的极空间团队将产品做出来,并召开了第一次产品发布会。半年之后,极空间产品在2021年的618中,名列NAS行业品牌第二,两年之后,这一名次已经到了行业双第一。

10月19日,极空间带了它第三次新品发布会,同时宣布了公司B轮融资。对极空间而言,这是公司发展历史上极为重要的节点,一方面,极空间找到了战略投资者安克创新,后者是国内数码制造和出海领域的佼佼者,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对极空间而言大有裨益。另一方面,新一轮融资资金,让极空间在产品上能扩大创新的边界,比如此次带来的新品T2,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极致的NAS产品使用体验

在袁斌创业之前,NAS领域可谓是一潭死水,行业产品的更新的速率可以说是让人泪目,更别提软件的用户体验。

在一张广为流传搞笑的中年男人兴趣表中,NAS被列为中年男人高阶兴趣的心头好。这个行业的用户非常小众。

如何让用户群里扩大,极空间的秘诀是打造苹果手机式的用户体验,革命掉老旧功能机式的行业传统。底层逻辑非常清晰,但摆在极空间面前的挑战也非常大,团队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两条战线同时作战。

第一代产品刚上线就遇到疫情,三年下来对团队的磨练也只有冷暖自知。好在袁斌带领的团队虽然人数不多,始终控制在百人左右,80%为研发人员,基本是一个顶仨,极富战斗力。袁斌本人也在技术圈享有盛名。

硬件领域,极空间已经做到了行业性能最强的产品Z423,它采用AMD锐龙7 5825U处理器8核 16线程,性能比第一代Z4 提升 600%,比上一代Z4s性能提高400%,GPU和视频的AI处理时间对比上一代也均提升10-60倍。而4个SATA 3.5+4个M2 SSD盘位的自由多存储池组合方案,灵活多变,开启了极空间私有云的全新“8”盘位时代。

此次,极空间还升级了机皇Z4Pro,它延续经典款Z4S高品质的航空级铝材外观,其中Z4Pro标准版使用全新一代英特尔处理器N97,与上一代相比性能提升了55%,GPU提升了33%;而性能版则采用英特尔酷睿i3 N305处理器,8核 3.8G 处理器,32核1.25G GPU,盘位也升级到4个SATA+2个M.2 SSD多存储池,使用全新的DDR5内存并支持更换扩展。

软件方面,极影视、极相册是极空间的杀手锏。完全配得上播放全链路试听体验行业最佳。极大拓宽了NAS产品的使用场景。鲜为人知的是,极空间团队此前的从业经历就是这一领域行业的领先者,传统NAS行业根本就没有这一十几年如一日的经验积累。使用过极空间软件系统的用户会感叹使用体验如此丝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水到渠成的B轮融资

极空间的A轮投资方是挑战者创投,其创始人是元气森林的创始人唐彬森。唐彬森本人是NAS产品的深度用户,在使用了市面上所有知名的NAS产品之后,传统NAS的体验始终没法让唐彬森满意,直到遇到极空间的第一代产品。

唐彬森给袁斌团队提了不少的产品修改意见。英雄惺惺相惜,很快做出A轮投资的决定。作为NAS行业的挑战者,唐彬森笃信极空间能够打破这一行业的竞争格局。

而安克创新B轮的进入,则是在供应链上的协同。安克创新在供应链生产、质量、设计、研发方面有非常强大的实力,可以跟极空间结合起来,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品质。安克创新CEO阳萌也是极空间的老用户,对产品和公司理念非常认可。

同时,安克创新在海外市场营销方面有多年经验,渠道也覆盖大部分的国际市场,NAS产品海外用户认可度更高,国内则相对市场窄一些,极空间也在评估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的可行性。

行业引领者:T2和AI NAS 

此次发布会的一个黑马产品是极空间T2。T2是极空间从通用产品向垂直场景创新的首款力作。

它是全球首款随时NAS,全力满足用户在随心存储方面的需求。T2拥有百变便携,小巧灵动的特性,适用于多场景随心切换:插入电脑即刻变身U盘,可以随身携带,不怕磕碰;出差时插上酒店电视机化身Mini蓝光机,4K高清电影随心看;HDMI投屏,遥控器即可操作PPT、PDF多种文档立享办公模式;支持SD/TF (自配卡套) 卡直接读写,随插随读,旅行拍摄无压力。

据悉,T2虽然小巧但硬件配置一点也不含糊,它采用RK3568芯片,4G内存并支持docker、WIFI6、蓝牙和2.5G网卡,自带蓝牙遥控器和HDMI输出,全功能私有云,什么都有。

当整个科技行业都被大模型席卷,极空间在NAS行业率先推出AI NAS.极空间自研的泰洛是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框架,它的适用范围类似于chatGPT交互式的自然语言处理的逻辑,比较适合做客服、知识问答、问题解答等。目前应用在客服系统中。用户接入极空间的客服平台之后,用户每一个问题和每一个交互,泰洛会先进行解析和回答,客服参照它的回答之后再向用户回复,很多知识泰洛会帮客服准备好答案,又快又准确,客服人员不可能像专业人员一样对计算机存储知识很了解,也需要查阅,回答的延迟性和准确度相对是比较差的,大模型参与过程中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

在极空间的使用助手、技巧、问题排查,很多用户使用极空间私有云的时候缺乏很多常识知识,泰洛大语言模型利用极空间自身的AI处理能力深度学习和记忆学习的一些算法提供的图像的优化、识别、视频的处理,基于自然语言的图像搜索,它是基于极空间自身的AI处理能力。

题后记

从极空间第一款产品上线发布,199IT就一直关注其发展。最初,在相对窄的科技领域,用户讨论极空间与其他家老牌NAS的不同。而这两年,这种讨论和购买需求已经延展到营销行业,地产行业以及其他行业。当科技产品在非专业领域越来越多地口口相传,证明产品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

袁斌团队也有很清晰的认知,目前硬件性能已经做到行业无敌了,但软件的打磨在他们的苛刻要求里还只达到了60%的完成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用户很难想象,一个简单的需求背后可能就是上万行的代码。而且要为用户负责,从体验到安全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极空间产品负责人陶建良说团队从来都没有忽视用户在论坛提的各种需求。在新的融资完成,极空间也有更强的底气不惧挑战。

当笔者和陶建良讨论T2产品的一个应用场景是替代掉老旧笨重的家庭点歌机和户外点歌机,陶建良表示团队已经考虑到这一人群的需求,也会尽快研判产品需求。

以产品说话,以技术说话,是袁斌团队的底色以及敢于挑战行业变革的真实底气。

]]>
极空间创始人袁斌:启动全面智能化战略,实现AI NAS产品布局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4996.html Mon, 23 Oct 2023 02:19:21 +0000 //www.otias-ub.com/?p=1654996 10月19日,中国私有云开拓者、私有云行业领导品牌极空间私有云(以下简称“极空间”)在北京举办2023秋季新品发布会,宣布基于自研的ZOS系统和AI大语言模型智能助手平台泰洛正式启动全面智能化战略,并发布极智科技、性能顶奢、硬核超旗舰机型Z423定价6299元,全球首款跨世代便携NAS T2定价3299元(4T存储版)、无盘版定价1999元,全新升级机皇Z4pro定价2799元起,智能UPS等一系列重磅年度新品。

发布会上,极空间同时宣布已完成过亿元B轮融资,由全球知名消费电子品牌企业安克创新领投,上一轮投资方挑战者创投继续跟投。

极空间创始人、CEO袁斌在发布会上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打造AI大模型技术、扩大研发团队规模以及扩展产品市场与海外布局。此外,极空间将启动全面智能化战略,基于自研的ZOS系统和AI大语言模型,让NAS不止成为只“会”存储的智能硬件,通过使用AI算法、高端算力的提升和一系列发布的的新品,极空间将实现“AINAS”的产品布局,用智能化私有云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安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阳萌,挑战者创投管理合伙人陈宏宇,希捷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西部数据中国区渠道销售总监梁文艺,道通国际董事长林浩等合作伙伴以及各界媒体和自媒体出席了发布会,共同见证极空间私有云这一行业里程碑式产品的诞生。

极空间启动“AI NAS”智能化战略 构建完整私有云软件体系

从2019年至今,极空间经过4年的研发历程,7款硬件机型的迭代,超过300个版本的软件升级,数十万用户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参与和反馈,已在用户中积累了很好的口碑,并在市场上取得了优益成绩,多次在618、双11实现“网络存储行业”霸榜:今年京东平台勇夺618全周期网络存储行业品牌销售量、销售额双冠军;天猫平台618全周期网络存储行业交易增速冠军;全渠道销量同比增长60%,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AI的发展正在悄然改变各行各业,人工智能、大算力已迎来全新的领域、高峰,并逐步走入用户的生活中。相对传统算法,AI大模型在处理复杂任务时拥有更高的准确性和自然度,它推动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中展现出惊人的应用潜力。

此前,极空间在软件方面始终聚焦用户需求,已构建起完整的私有云软件体系,包括用户体系、存储体系、上传服务体系、安全体系等不断地补强完善。

极空间产品负责人陶建良在发布会上介绍说,“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我们在不断的扩展这私有云产品的边界,让私有云融入更多的生活、工作场景,让更多的人子感受到私有云的价值。我们始终保持一条原则,就是要让极空间始终简单、易用、好用。无论是新加入的本地离线帐号、多存储池、安全防范、智能整理功能,还是相册、办公文档、音乐、漫画、视频的升级,甚至是Docker的简易部署安装和虚拟机7*24小时功能,一方面让小白用户可以很快、很容易的上手,另一方面也让更高阶的用户也能很好满足自己的需求。”

随着AI时代的到来,极空间也顺应时代发展,正式宣布启动全面智能化战略,基于自研的ZOS系统和AI大语言模型,让NAS不止成为只“会”存储的智能硬件。

据悉,极空间将通过天工大数据系统对数年来几十万条客服咨询记录、对话进行挖掘和分类,强化训练,整合计算机和存储百科知识构建智能大脑,精准判断用户使用中可能产生的疑问,有效覆盖用户在使用中遇到的名种使用问题、功能方法咨询,让产品体验随时随地获得AI智能24小时全天候的解答,使用更无忧。

极空间创始人袁斌也曾在公开平台多次表示要做每个人都能用的“好产品”。此次发布会,他也重申到对于私有云而言,引入AI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数据不外泄。他表示:“计算模型的‘本地化部署’是最安全的方式,把个人特征、数据特征,所有的都留在你的硬盘上。极空间将推出基于本地AI计算模型的产品,基于新机型的强大性能配置,帮助用户更好的使用自己的数据,且不用担心个人隐私及数据泄露风险。”

比如极空间将推出基于本地AI计算模型新功能:自然语言搜索照片,让用户可通过输入自然语言如“结婚的照片”、“海边游泳的照片”等寻找照片;图片文字的提取更方便办公场景;特定类型图片搜索可以识别身份证等各种证件;相似图片搜索、视频人像提取等功能也方便用户进行智能归类。其他如极相册可以自动备份手机中的照片,还可以AI自动按时间、名称等进行分类;极影视运用行业领先的智能匹配技术,自动读取文件信息,并把视频文件按照封面、年份、影视类型等进行细致的分门别类。方便观看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把强大的数据整理功能发挥极致。

目前,极空间已与百度网盘、阿里云盘、迅雷下载、移动云盘、天翼云盘、OneDrive等国内主流网盘、云盘企业达成合作,更多的合作伙伴也让用户有了更多选择。

硬核超旗舰AINAS机型Z423:挑战性能巅峰 开启「8」盘时代

发布会上,极空间发布了极智科技、性能顶奢、硬核超旗舰机型Z423,挑战性能巅峰,最高支持8盘位。相比Z4S它性能更强劲,采用AMD锐龙7 5825U处理器8核 16线程,性能比第一代Z4 提升 600%,比上一代Z4s性能提高400%,GPU和视频的AI处理时间对比上一代也均提升10-60倍。而4个SATA 3.5+4个M2 SSD盘位的自由多存储池组合方案,灵活多变,开启了极空间私有云的全新“8”盘位时代。

此外,Z423还配置了两套32GB eMMC独立运行系统,若出现异常自动切换至预备系统,全方位保障数据安全。旗舰版支持万兆超高速网口,数据传输原地起飞,其他配置还包含16Gb M.2 SSD接口、Esata接口、HDMI、内存插槽、USB3.2、type-c几乎满足你对扩展性的一切幻想。值得称赞的是,它还搭配了专属UPS电源,再也不怕突然停电造成损坏,给宝贵的数据再加一道保护。

除了具有强大的性能,极空间在Z423的结构设计上进行全面创新,提供双层框架结构,内层硬盘钢框架实现悬浮式全弹性接触,保证硬盘震动噪音、机械噪音完全的隔离不会传导到外部的机箱上。而全覆盖式散热片,双风扇的设计提供了强劲的散热能力,保证CPU和万兆网卡散热能力。

全球首款跨世代便携NAS T2惊艳亮相 打造你的随身便携数据仓

跨世代便携NAS T2,是本次发布会上极空间推出的又一划时代产品,它是全球首款随时NAS,全力满足用户在随心存储方面的需求。T2拥有百变便携,小巧灵动的特性,适用于多场景随心切换:插入电脑即刻变身U盘,可以随身携带,不怕磕碰;出差时插上酒店电视机化身Mini蓝光机,4K高清电影随心看;HDMI投屏,遥控器即可操作PPT、PDF多种文档立享办公模式;支持SD/TF (自配卡套) 卡直接读写,随插随读,旅行拍摄无压力。

据悉,T2虽然小巧但硬件配置一点也不含糊,它采用RK3568芯片,4G内存并支持docker、WIFI6、蓝牙和2.5G网卡,自带蓝牙遥控器和HDMI输出,全功能私有云,什么都有。

延续经典全新升级机皇Z4pro  体验升级质价比再提升

除了Z423和T2,极空间还推出了升级机皇Z4Pro,它延续经典款Z4S高品质的航空级铝材外观,其中Z4Pro标准版使用全新一代英特尔处理器N97,与上一代相比性能提升了55%,GPU提升了33%;而性能版则采用英特尔酷睿i3 N305处理器,8核 3.8G 处理器,32核1.25G GPU,盘位也升级到4个SATA+2个M.2 SSD多存储池,使用全新的DDR5内存并支持更换扩展。

此外,Z4Pro还升级到双风扇,可以更高效设置智能模式或是强冷模式,降温、安静两不误。价格方面,Z4Pro性能版售价3999元,Z4pro 标准版16G售价3099元,Z4pro 标准版8G售价2799元。

搭配Z423和Z4Pro一起推出的还有智能UPS U2600,采用12V电源目前极空间各型号产品均可使用,作为一个高质量智能锂电UPS,它可以智能开关机,支持停电后来电自启动,尺寸超小,非常安全可靠。

再完成过亿元B轮融资 披荆斩棘共成长 蓄势待发新篇章

此次发布会还公布了一项重磅喜讯,极空间私有云已于近日完成过亿元B轮融资,由全球知名消费电子品牌企业安克创新领投,A轮投资方挑战者创投继续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打造AI大模型技术、扩大研发团队规模以及扩展产品市场与海外布局。

安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阳萌表示:“我也是极空间产品的忠实用户之一,它简单、实用、功能多,能够真正的满足用户需求,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它帮你减少更多的时间成本,让你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这才是我们国人最需要的产品。我们相信NAS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期待极空间可以成为中国NAS的代表,成为国货之光。”

挑战者创投创始合伙人唐彬森由于工作时间虽未到场,但也通VCR发来对极空间的祝贺,他表示:“我不仅是极空间私有云的投资人,也是极空间私有云的忠实用户,它的产品体验不仅是中国最好,也是世界最好,应该能替代很多外资品牌,祝极空间越做越好,坚持相信好产品改变世界。”

希捷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表示:“极空间从创立到今天,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不管是产品的研发速度、上市速度还是迭代速度都非常快,用户体验也非常好,希捷科技和极空间的合作非常愉快,我们也愿意陪伴极空间一起成长,希望极空间能够在全球成为让世界见证的一个中国品牌,也是世界上最好的NAS品牌。”

强势入局四周年从拓荒者到领航者华丽转身  决战“双十一” 优惠力度再加码

随着存储技术的日渐发展,从K、M、G到如今的T,看起来并不贫瘠的存储资源却似乎永远满足不了信息攫取的需求。

“存储焦虑”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如影随形,2019年极空间正式入局网络存储行业赛道,初心旨在为消费者解决这一现行难题,从2020年推出了旗舰机型Z4,以及面向个人和家庭用户的小精灵Z2到2023年夏季推出的千元机型Q2C、Z2Pro,让这些曾经专属极客的“大玩具”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由此看出,科技也不断赋能人们的存储生活。极空间私有云历经四年的持续创新,能够取得耀眼成绩源于其在硬件领域坚实的技术积累,软件领域不断拓展创新。在即将到来的双11,极空间将携一系列新品再战双11,期待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据悉,双11期间Z423旗舰版首发特惠5999元,并会随机赠送UPS;Z4Pro标准版8G售价2499元,标准版16G售价2799元,性能版售价3499元;T2无盘版售价1899元,4T存储版是3199元,并随机赠送硅胶保护套和便携大礼包。

展望未来,极空间以创新和多元化的产品线,不断满足用户的期待,势必将继续在科技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拭目以待!

]]>
亚马逊云科技:数据流通和应用的关键在于识别、可见、协作及安全可操作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4338.html Wed, 18 Oct 2023 23:12:53 +0000 //www.otias-ub.com/?p=1654338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在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看来,数据已经是现代发明和创新之源。如何从数据本身既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同样促进数据安全的应用,这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难题。

数据牵涉到很多业务的价值,要绝对保证安全,同时也要去满足数据合规的要求。但是,安全和合规往往和数据应用是矛盾的关系。如何在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合规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应用?

很多企业和用户通过IT信息化积累了非常多的数据,但很多数据都是处在孤岛的状态,并没有实现充分的跨组织和跨公司之间的流通,并没有有效地实现数据的协作。这是一对制约整个业务发展、价值最大化的关键的矛盾。到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立了CDO(Chief Data Officer)的职位,通过技术和流程促进数据的应用和进行业务最大化。

在主题为“安全无忧 释放数据价值”的分享会上,陈晓建将企业数据安全与应用面临的挑战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是业务数据的识别、可见、协作以及安全数据的可操作。

识别敏感数据 应对合规挑战

如何评估什么是个人数据、什么是个人敏感数据,这是每个企业必须要思考,必须要解决的重大的问题。企业要实现数据的安全合规需要人,流程,工具相互配合。

为用户的业务和计算负载提供最合适的工具,一直是亚马逊云科技投入的方向。在敏感数据的发现与识别也是一样,通过合适的工具产品与解决方案,与合作伙伴一起,为亚马逊云科技用户提供价值。

敏感数据保护解决方案(Sensitive Data Protection on Amazon Web Services, SDP)是亚马逊云科技转为敏感数据识别与保护这一场景量身定做的方案。这是一个开源的数据安全及数据隐私云原生解决方案,客户可以在自己账号内部署使用。

利用机器学习、模式匹配等方式自动识别敏感数据,允许客户创建数据目录、使用内置或定制数据识别规则定义敏感数据类型。该解决方案还提供中心化的管理平台,客户可通过网页应用程序对敏感数据资产进行可视化管理。通过敏感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客户可以加速实现业务数据合规,为下一步释放数据价值铺平道路。

特别适用于两种场景,一是存量数据多且分散,需要使用这个方案来发现四处分散的数据。二是对于数据类型不好判断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个方案自动根据合规要求来识别,提高准确率。

数据可见 被安全有效地发现、共享和协作

数据可见指的是在一个公司内部有很多的业务数据,分别分布在不同的“烟囱”(silo)里,在不同用户的数据的“烟囱”里如何实现公司内部跨组织之间数据的可见并共享。

数据可见是企业内不同角色高效挖掘数据价值的前提,也是不同治理模式高效协同的基础。

每个企业的应用场景都是不同的,IT信息化做得也不同,数据的处理和分布也是不同的。在这个层面,往往会需要有多个角色和多个团队来进行协同的开发,譬如说,业务人员,业务人员背后的应用开发人员和数据分析的人员等等,在不同的阶段可能还会有许多数据分析和数据开发的团队。

数据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也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是数据本身结构不同。ERP的订单数据往往是结构化的数据,通常存在数据库里面,但是广告业务的数据往往都是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包括文本,也可能包括图片、视频等。

第二是数据的使用要求不同,有的数据分析是定期汇总。但像类似广告这样的在线竞争营销系统,需要的数据,能够完成非常高的实时性,往往在毫秒级别就要完成快速的数据应用并且能输入结果。针对不同的数据需求,数据本身的类型和数据所处的环境,包括数据所使用的这些要求,整个数据团队需要应对不同的数据引擎,既要能处理来自于数据库的数据引擎,类似于ERP结构化的数据,还有要处理数据分析可能使用的数据仓库的一种非结构化数据引擎。还有可能有很多第三方的软件,包括可能像类似于Salesforce这样第三方常用的软件,从不同的数据源中汇聚形成数据。这是每个企业应对的挑战。

在数据团队和业务团队协作方式上,集中式和联邦式是比较常见的两种类型,

集中式:负责治理运营的人主要集中在数据团队并负责所有治理工作,集中式方式能够实现快速的决策和高效的执行。这种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施和控制。更适合刚开始数据分析之旅和小型组织的客户。

联邦式:总的治理原则/政策有特定团队负责,但负责治理运营的人可以分散在各业务线,这样业务部门拥有自己的数据,并在组织的监督下做出决策,以满足其特定需求和目标。适合多BU的中大型企业或跨国企业。

两种类型的协作方式都需要多个角色高效协同,特别是联邦式治理更是对“数据可见”需求迫切。

在这个客户需求背景下,亚马逊云科技在去年推出一项全新的数据管理服务Amazon DataZone,让每个人都能看见数据,解锁数据。它可以让客户更快、更轻松地对存储在亚马逊云科技、客户本地和第三方来源的数据进行编目、发现、共享和治理。

借助Amazon DataZone可以使用精细的控制工具管理和治理数据访问权限,确保数据访问发生在正确的权限和正确的情境之下。

Amazon DataZone使数据开发者、数据科学家、分析师和业务用户可以轻松访问整个组织的数据,从而发现、使用数据,通过数据进行协作来获得洞察。

多方协作:多方数据安全地共享和分析

多方数据协作为行业创新注入活力,企业之间需要产业上下游数据协作来快速创新,而企业需要在保障安全和创造价值之间寻求平衡。

在实际的场景中,数据协作的所有参与者都需要面对数据保护与业务价值安全之间的权衡。现在有一些企业实现数据协作的方式是向合作伙伴提供数据副本,并依赖合同协议防止滥用。但是,显而易见,这样的方式仍然发生了数据移动,依然存在数据误用和泄漏的风险。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Amazon Clean Rooms,实现了匹配、分析和协作彼此的数据,而不需要移动或者暴露原始数据,安全地实现数据分析协作。

使用Amazon Clean Rooms,用户可以在几分钟内创建一个安全的数据Clean Room,通过创建协作项目,实现数据的多方协作。而对于数据提供方而言,不仅可以通过数据预加密来对数据进行保护,而且因为所有成员都是直接从自己的Amazon S3贡献数据,从而真正实现了只有数据查询和分析而没有数据移动。

值得强调的是,Amazon Clean Rooms提供了一个密态计算的环境,数据的提供方可以对数据进行预加密,从而在Clean Rooms 环境中的数据以加密的形态完成数据分析操作,并将分析结果解密并返回,从而在数据安全的到最大保护的同时充分在协作方之间开发了数据价值。

生成式AI时代,企业需要更多第三方的数据来协作创新。而第三方数据的获取却并非易事。Amazon Data Exchange可以大大简化获取第三方数据的过程

Amazon Data Exchange 使客户能够轻松在云上找到、订阅和使用第三方数据。

AWS Data Exchange已经可以提供超过3500种的第三方数据,数据来源包括金融,天气,地理空间,健康医疗等等非常多的行业和领域。

而通过Amazon Data Exchange获取数据非常简便,支持包括Amazon S3注入,查询表接口(query tables)以及API调用等多种的访问方式。 对于像生成式ai的模型训练这样的场景来说,用户只需要将下单的数据集注入到Amazon S3数据湖,就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处理进而开始模型训练了。

所有数据在存储和传输时都是加密的。亚马逊云科技整合了身份和访问控制管理系统(IAM)来设定权限,以及来监控实际的访问过程。

实现数据可操作

在Gartner发布的2022年网络安全重点趋势里,安全供应商的整合排到第4位。企业在短时间内做到整合安全厂商是有挑战和难度的,亚马逊云科技的解决方法是建立一个安全数据湖,统一管理来自不同厂商的日志,并且让这些日志可被用来进行安全事件的分析。

Amazon Security Lake可以自动将来自多云、本地和第三方的安全数据集中到一个专门构建的数据湖中。主要特点如下:

自动搜集并存储亚马逊云科技安全产品(如Amazon GuardDuty, Amazon SecurityHub)的日志,以及第三方乃至线下安全设备的日志,并且使用OCSF统一格式

使用Amazon S3集中存储日志,可以充分利用Amazon S3的存储性能,将日志分层管理,提高性价比。

和其他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服务一样,这个数据湖本身的安全性由亚马逊云科技来保证,例如集成了亚马逊云科技的加密服务Amazon KMS,可以实现自动加密管理。

数据安全治理的全链路核心难点及解决之道

十年前,跨部门的数据打通及协作显得遥不可及。而到今天这一切已经变得非常容易。

亚马逊云科技除了安全责任共担模型之外,有一个端到端的数据战略,有几个基础要点:

一是要有面向未来的云原生的技术架构,给一个合适的负载,一个最合适的引擎去支撑它,

二是要有一个统一融合的分析,在很多跨部门的中间怎么打通这部分的数据交互。有几件事情要做。

第一要把一些比较复杂和繁冗的工作尽可能简化,同时在整个的效率上,在引擎上的能力和产品之间的能力上是有融合的。

第二是统一分析,很多客户在企业成立初期是一个大而全的数据平台,可以服务不同的部门,但是当企业逐渐长大,有非常多的部门,这些部门之间的数据流转自然而然就出现了问题,这个场景下,我们看到能把一个数据资产注册到一个平台上,然后让数据消费方可以及时发现它,这个是一个最主要的难点,就是怎么能让数据使用者(特别多的是业务团队的数据分析师)能发现它,这也是为什么亚马逊云科技推出Amazon DataZone去解决这部分的难点。

第三,需要把机器学习的能力和数据能力做结合,然后普惠化。要把整个的能力做一个打通,同时底下端到端的数据战略最下面还有一层数据治理和安全底座,通过这个底座对数据做一个安全的访问控制,不仅要用Amazon DataZone做好数据资产注册和发现,底下还通过Lake Formation这样的工具非常安全地把数据访问权限控制好。这是端到端的数据战略,解决数据怎么样去共享,它们之间怎么样有信任,解决这样的问题。

陈晓建强调,亚马逊云科技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是底下的平台化安全能力的支持,关于数据应用的产品方面,比如Amazon DataZone、Amazon Data Exchange,包括Amazon Clean Rooms,底层其实整合了大量的安全的能力,包括Amazon IAM——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访问身份控制、访问控制各方面的权益,在Amazon DataZone已经整合进去了。

包括像Amazon DataZone为了实现数据的访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Amazon Clean Rooms里面怎么实现安全的计算,在这个层亚马逊云科技做了数据全链条的加密,不光是在存储的时候,在传输的时候、计算的时候都实现了加密,这对解决数据有效的共享都是必不可少的。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特定场景下的解决方案比如Amazon DataZone,

Amazon Data Exchange,Amazon Security Lake,这背后不只是技术的能力,亚马逊云科技拥有的产品尤其是安全化的产品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有了这些能力才能让用户放心地去用。

在阻碍数据共享的很重要的因素还是在技术上的一些能力,可能没有在数据和安全方面能都做得非常好,而Amazon DataZone、Amazon Data Exchange,致力于在安全和功能方面能都做到比较让客户满意,真正实现对生产系统的支撑能力。

]]>
Gartner:2022年全球IaaS市场达到1203亿美元 同比增长近30%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9967.html Thu, 27 Jul 2023 18:00:49 +0000 //www.otias-ub.com/?p=1629967 根据Gartner的数据,全球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市场在2022年增长了29.7%,达到1203亿美元,高于2021年的928亿美元。2022年,亚马逊在IaaS市场上保持了第一的位置,紧随其后的是微软、阿里巴巴、谷歌和华为。

2022年,前五大IaaS提供商占80%以上的市场份额。亚马逊以481亿美元的收入和40%的市场份额继续引领全球IaaS市场。

微软以21.5%的份额位居第二,到2022年IaaS公共云收入将超过250亿美元。微软的软件优先战略继续支持其IaaS的增长,因为客户需要更多的云容量来支持自动化、高级分析和数字工作功能。

阿里巴巴集团以7.7%的市场份额再次位居第三,但同比增幅仅为2.4%。虽然阿里巴巴继续主宰中国的IaaS市场,但其在全球市场的扩张潜力有限,导致其增长放缓,促使其最近决定将其阿里云业务分拆为一个独立的实体。

在五大IaaS供应商中,谷歌的增长率最高,在2022年增长了41%,收入超过90亿美元。谷歌增加了对主权云的投资,并扩大了销售和营销合作伙伴计划,这有助于扩大其客户群,并推动额外的IaaS收入。

华为以4.4%的市场份额和52亿美元的收入跻身前五大IaaS供应商之列。自2020年更加关注云计算以来,华为在中国和新兴市场的IaaS收入一直在稳步增长。

]]>
多云与AI时代 红帽开放混合云推进创新与发展 //www.otias-ub.com/archives/1619221.html Sun, 25 Jun 2023 01:17:24 +0000 //www.otias-ub.com/?p=1619221 作为全球领先的开源和企业IT解决方案领域的翘楚,红帽一直以稳健、安全、对企业级开发友好的形象受到开发者的青睐。以2018年IBM收购红帽为起点,红帽在五年时间内完成突飞猛进的成长路径。

技术领域风云变幻,从多云时代到AI时代,红帽如何助力客户创新发展,这是摆在红帽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曹衡康及其团队面前的新挑战。

在2023红帽全球峰会之后,曹衡康及团队近日在北京与媒体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峰会亮点以及2023红帽大中华区发展策略。

(红帽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曹衡康)

始终处于创新的最前沿

从开源急先锋,到稳健安全的企业级IT服务商,近几年红帽完成了角色蜕变。红帽基因里的激进、创新是否有所减缓?面对199IT的提问,红帽团队给到的回答是,红帽始终处于技术创新的最前沿。

曹衡康回顾过去十年经历的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等前沿技术,到今天的多云以及AI、大模型等,红帽始终以创新者的角色立于潮头。

特别在AI领域,红帽如何帮助AI?曹衡康这次没有选择自己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请教了Chatgpt。Chatgpt认为,红帽在人工智能做出了很大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 它的开发工具和框架,提供开发者灵活、可定制、高效开发环境,加速AI的技术发展。
  • 容器化部署。因为红帽OpenShift平台提供AI,部署、管理更加强大。通过AI的模型计划和实现可移植性等等,更有效率。
  • 数据管理更极致。红帽的技术可以有效去采集、情理非结构化数据,提供各个数据系统整合能力。
  • 安全和可信度。在AI环境当中提供隐私保护、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

红帽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架构部高级总监王慧慧认为,红帽的创新性是围绕客户需求展开的。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现在很多红帽产品,在原来OpenShift平台上加入了DevOps、AI、DataOps等等。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有一个平稳的基础架构,也希望应用人员在同一个生产环境以及开发环境打通的环境里,科技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不要有局限。

企业创新面临的挑战

企业在创新方面面临了哪些挑战。曹衡康及团队统计目前很多企业创新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归纳为7点:

  1. 技能最大化,怎么能够最快的缩短他跟员工的技能差距。
  2. 复杂性增加。因为目前的这些需求、业务场景、世界变化,前一阵子疫情,三年好不容易开放了,还有世界老化。太多的一些挑战,造成我们的复杂性增加。
  3. 缩短时间交付更多。交付时间要求越来越快,以前开发都是几个月,现在几周就要开发出来。用户对交付的要求很大。
  4. 应对巨大的需求。
  5. 解决边缘动态的环境。现在很多设备都希望在设备上进行边缘计算,比如说自动驾驶,自动驾驶能够发生,必须要在汽车上面,在地台方面有一些小的计算能力,很快可以判断前面有没有人,有没有事故,会不会偏离轨道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边缘。
  6. 软件安全与弹性。毫无疑问,越来越多的软件出来,安全绝对是最重要的。不管是被hack,还是被侵入等等。
  7. 未来可持续性计划。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怎么能够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为人类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解决这些问题,曹衡康表示这是红帽的CEO这几年不断去想的事情,通过红帽的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解决之道是拥抱开源。当代主流IT技术均基于开源,拥抱开源已成为共识。为什么开源在竞争中胜出,因为首先符合自然选择的决策模式最佳主意胜出。其次,“自由”是创新的基石。再次1500万开发者,无法匹敌的规模效应。

混合云和AI时代的创新

红帽认为,在混合云和AI时代,应用开源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全面实现关键需求,包括:

简化应用开发、构建多云应用、自动化管理混合云、安全供应链和运行环境、扩展运行平台和工作负载。

在不久前2023红帽全球峰会上,AI/ML、IT自动化、供应链安全、开发效率等新技术成为亮点。

基于开放混合云的企业级AI和MLOps平台OpenShift AI 助力企业对生成式AI的采用。

基于红帽 OpenShift 和红帽 OpenShift Data Science的成熟功能构建和扩展,红帽 OpenShift AI 为 IT 运营主管、数据科学家和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用于训练、服务、监控和管理 AI/ML 模型和应用的生命周期:

  • 为IT运营领导者提供了一个基于开源技术的一致的、可扩展的标准化基础,提供一致性、易用性和云端至边缘部署选项
  • 为数据科学家和开发人员提供专业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以捕获可人工智能的创新
  • 用于 AI/ML 实验跟踪和自动化 ML 工作流的部署管道,可帮助数据科学家和智能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更快地迭代机器学习项目,并将自动化构建到应用程序部署和更新中
  • 支持watsonx.ai的生成式AI服务

在提及2023红帽大中华区发展策略时,曹衡康表示将从品牌、社区与生态、产品/行业/区域、协同扩展四个方面入手,开放混合云,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
Canalys:2023年Q1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到77亿美元 同比增长6% //www.otias-ub.com/archives/1617836.html Thu, 15 Jun 2023 13:43:02 +0000 //www.otias-ub.com/?p=1617836 Canalys发布了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的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6%,达到77亿美元,占全球整体云支出的12%。

Canalys分析认为,中国企业对于上云的需求仍然低迷,整体市场连续三个季度保持着个位数的增长。随着疫情限制的放宽,远程办公和在线会议的需求有所消退。企业对其IT预算仍持谨慎态度。存量市场的云计算消费放缓,增量市场的云计算投资有限,导致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整体增速下降。

不过,Canalys认为,随着ChatGPT引领AI浪潮,生成式AI和AI大模型备受追捧,预计将为云服务市场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云基础设施市场的领先企业排名保持不变,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仍然是前四大云服务商。它们共占中国总支出的79%,同比增长6%。

虽然自去年以来,许多厂商对PaaS产品组合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中国的云服务市场仍然由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主导。在2023年第一季度,IaaS占整个中国云服务市场的四分之三以上。

Canalys将云基础设施服务定义为在专用托管的私有基础设施上或共享公共基础设施上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和平台即服务 (PaaS)。这并不包括直接的软件即服务支出,但包括为了托管和运营软件提供基础设施服务而产生的收入。

自 TechWeb

]]>
NAS普及风暴来临,极空间私有云“惠民机”发布 //www.otias-ub.com/archives/1604987.html Mon, 22 May 2023 10:09:58 +0000 //www.otias-ub.com/?p=1604987 极空间自2020年进入私有云市场以来,专注于满足个人与家庭的存储产品需求,3年来不断持续迭代软件服务和硬件设备,保持着每年推陈出新的进程,已稳居国内私有云行业领先地位。今日,极空间私有云在618大促前夕又带来两款极具突破性的NAS产品——Q2C和Z2Pro。

Q2C是极空间首款突破千元的“惠民机“,标签定义为“价格更亲民,功能不缩水”,在价格掀起私有云普及风暴的同时,也传承了极空间一贯优秀的使用体验。Z2Pro更是号称“全能小王子”,在千元价位提供了闪速2.5G网卡、超高速SSD、超高清HDMI、超静音等越级功能,实力全开,打破以往NAS的高价壁垒,加速私有云的普及,旨在让更多的普通消费者可以享受数字存储带来的便利与乐趣。

硬件越级加持,功能、静音、寿命再升级

随着5G和智能生活方式的普及,个人和家庭迎来了数据大爆发的时代,数字资产已经成为人们最宝贵的财富,照片、视频、文档等数据的存储和整理,已经成为每个人、每个家庭的迫切需求。极空间私有云也因此应运而生,它是放在家里的超级大网盘,是私人数据大管家,是私享在线娱乐网站,更是24小时可以随时访问、不用随身携带的超级移动硬盘,它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了一个更简单、更好用、更安全、更强大的数字存储解决方案。

此次发布的Q2C和Z2Pro均为两盘位机型,外观小巧精致,使用高品质一体化注塑机身,可立可卧的造型更利于无缝融入现代化家居环境。此外两款新品均采用悬浮式硬盘支架,数字化建模全新重构风路,全弹性软链接,直通式强对流掣风散热引擎V2.0,进一步减少震动、降低噪音和设备温度。极空间私有云在提供高性能的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安睡无忧更静谧的使用体验,同时大大提升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Q2C和Z2Pro均采用瑞芯微Rockchip RK3568解决方案,在市场上基于ARM架构的私有云产品里,性能指标首屈一指。Q2C体积更小巧,主打“够用、好用”,更大限度降低购买门槛的同时,软件功能并未缩水,依旧提供了极空间口碑优异的软件功能和使用体验,力争让更多普通消费者更容易享受到私有云这一极大提升生活便利度和乐趣的“数字存储神器”。Z2Pro则更突出“全能”特性,虽然定位于千元机,但越级提供了2.5G网卡,网络传输速度全面飙升,让机械硬盘的传输再无瓶颈;NVME协议SSD的加持,小身材大能量,在提供1000MB/S的超高速体验同时,带来了绝对的静音,让用户彻底告别机械硬盘读写时烦人的“哒哒”声,生活、工作甚至睡眠都再不被打扰;HDMI2.0端口则是不得不提的一大亮点,支持4K60hz超高清输出,轻松播放蓝光4K影视作品,主流的H264、H265等诸多视频格式更是统统不在话下,配合极空间多年口碑一贯出众的“极影视”、“极音乐”等功能,给用户带来近乎完美的视听体验,影音爱好者实在不容错过。

(硬件配置图)

软件不断更新,体验持续领先

软件功能和体验,一直是极空间领先行业的制胜武器。过去1年中,极空间在软件上增加了支持docker、文件收集、宝宝相册、高级搜索、备份中心、极阅读、极音乐等重大升级,为极空间用户带来更加多元化的功能和应用场景,使用体验深受用户好评。此次新品发布的同时,也将同步带来众多软件升级:更好的“极影视”,更精美的全新详情页,更贴心的演员聚合搜索,帮你快速找到心仪的影视剧;远程访问,不仅可以在没有公网IP情况下远程管理极空间docker镜像,还支持管理同局域网内的其它设备,满足用户多设备的统一整合管理需要;增加硬盘碎片分析整理功能,极大提升机械硬盘的访问速度;全终端杜比视界带来Top级的影音体验;全新在线字幕搜索服务让你轻松驾驭外语原版影视剧;极音乐升级支持歌曲歌单歌手搜索,您的私人音乐库信手拈来;极阅读和极漫画提供媲美专业在线画册和阅读软件的功能;支持本地离线账号服务,用户可以脱离极空间服务器更自由的管理自己的数据;文档同步功能增加查看文档版本的功能,保护文档更安全,找回版本更方便;文档浏览优化,支持的格式更多更稳定,andriod支持DWG格式文案浏览,TV支持各种文档格式预览,即将实现分享给用户的文档无需下载即可直接打开浏览;原生下载服务升级,提供更多专业设置和更高的稳定性……高达几十项软件功能服务均免费提供给极空间的新老用户,真可谓是超值。在保持手机端和PC端界面功能更一致操作更简单清晰的同时,功能和易用性均有显著提升,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同时打造一台新手小白也能随心操控的私有云产品。

大招频出,创新从未停止

据悉,随着本次新机型的发布,极空间也即将带来几项突破性的重磅软件功能。极空间将成为全球首家支持Apple TV的私有云产品,其客户端已经开始抢鲜测试,更美轮美奂的界面,更轻易自主搭建家庭私人影院,更便捷实现自动追剧,甚至在行业里创新性的提供了对杜比视界和杜比环绕声的支持,震撼的高保真视听体验,进一步满足追求精致生活和影音品质人群的高端需要。极空间在扮演好私有云的本职角色之外,甚至可以充当一部高品质的蓝光播放机。同时,专门为极空间私有云做出优化,具有更强安全性和使用便利度的虚拟机功能,也即将揭开面纱。这些软件和体验的升级,无不贯彻着极空间私有云以用户为本,重实际体验的产品策略,不断创新和突破,也改变了大众对NAS仅能存储文件的固有认知,真正实现数据的智能管理。

首席带货推荐官罗永浩直播助力,极空间618出大招

据悉,自嘲(可能是)中国第一代网红的罗永浩也高度认同极空间的产品理念和品质体验,鼎力推荐极空间私有云产品,并将在“交个朋友”抖音直播间进行全面讲解和推广,看得出来极空间最近可谓大动作不断,铆足劲奋战618。今年战绩到底如何,的确值得关注。

新品破千元,NAS普及风暴势不可挡

在NAS未进入大众视野之前,普遍的认知在于其复杂的操作要求和相对昂贵的价格。极空间在竖起“更易用、更好用、更安全、更强大”这样极具颠覆性的私有云普及大旗的同时,实实在在显著提升了其易用性,拉低了使用私有云的技术操作门槛,此次推出的两款千元机,更大幅度加速了NAS进入普通家庭的进程,掀起NAS行业普及风暴,让更多普通消费者可以亲身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毫无疑问,在互联网逐渐向产业领域覆盖的大背景下,未来数字化将实现全场景覆盖,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都将产生一系列改变。而私有云市场也即将进入爆发期,极空间在脱颖而出的背后离不开多层面的努力。极空间拥有一只百余人的精英团队,其中工程师占比超过65%,并且公司持续高额投入技术研发事业。在用户服务上,极空间建立了专业的客服团队,不仅延续“整机质保2年”的超规格服务方案,还坚持“一对一”客服解决用户使用上的问题。企业始终不忘初心,持续保持软件功能和体验感的领先性、独创性。极空间正以高频而硬核的创新改变并推进着私有云行业大步前行。

预售即将开启 极空间私有云超额补贴实力宠粉

5月23日晚8点,Q2C、Z2Pro两款新品将在极空间京东自营旗舰店开启预售。Q2C官方售价999元,首发预售价格899元;Z2Pro官方售价1699元,首发预售价格1499元。伴随晒单豪礼、多种大额优惠券和定金膨胀等多种超值惊喜,配合购机6期白条免息特惠,可谓实力宠粉。届时将有更多极空间商品参与618大促,值得期待!

]]>
合作升级至2.0 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与亚马逊云科技探索前沿技术体系创新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4315.html Thu, 27 Apr 2023 06:29:28 +0000 //www.otias-ub.com/?p=1594315 作为中国工程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研发的中坚力量,由中国科学院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简称: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已经成为工业生物技术国家级创新科技平台。

得益于科研团队孜孜不倦的技术攻关,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牵头组织承担了多项合成生物学、绿色生物制造等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拥有目前国内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领域比较少见地,从基础研究端到产品端再到产业转化运营端完整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2019年,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成立了生物设计中心平台实验室,并围绕生物计算设计,开始与亚马逊云科技共同探索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BT+IT)技术体系,以进一步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以期能够为在健康、能源、农业和环境等领域的重大突破提供技术支撑。

而近期,这一合作已经将升级至2.0阶段。双方在AI、大模型甚至量子计算等一系列前沿技术合作已箭在弦上。

构建BT+IT技术体系

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始于2019年的上云浪潮。当时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负责IT技术的团队规模不大,开发人员数量不多。他们既要兼顾多个应用场景,开发不同的应用需求,同时需要开发好几个任务。

现实的需求让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开始尝试从基于服务器端的开发模式,转向于云原生的开发模式,借助云计算,很好的提升了科研业务的效率。从2019年开始在云上已经部署了超过20个云端应用。

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打通了一系列的不同的云上应用开发方式,包括纯分析类的、面向用户的工具/网站平台开发。几年来已经围绕着工业生物设计里面的不同子领域做了相当多的工作,比如说序列设计、图谱、各种分析平台开发、数据库开发等。

1.0技术合作三阶段层层递进

亚马逊云科技与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经过了四年多的合作,从最初的数字中心到现在的所有IT架构、开发理念、开发模式都以云原生的方式实现,合作分为三个阶段:

最初在2020年及之前,更多的是在学习云计算的一些技术,包括初步尝试在云上利用一些新的工具做构建。凭借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的行业经验和亚马逊云科技的提供的很好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思路,研发人员理解了云计算在解决具体场景需求方面的能力。

第二阶段,2021年进入快速发展期,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陆续有10多个软件应用实现了云上部署,并尝试构建云原生现代化应用,探索出了适合生物设计中心业务模式的最佳实践。

第三阶段,从2022年到现在,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使用托管服务和创新服务进行云原生创新,加大对云计算优势的利用,如按需交付、快速扩展、弹性等,大大提升了开发效率、业务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可用性,同时实现成本节约。

生物计算设计成果频出

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与亚马逊云科技携手,通过突破传统开发模式提升科研效率,在核心数据库和专业应用工具设计两大研发方向上实现技术突破,有效推动了合成生物学发展。

天津工业生物所生物设计中心团队联合亚马逊云科技团队在计算生物学国际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上发表文章,发布了首个基于图数据库Amazon Neptune的大肠杆菌调控代谢关系知识图谱ERMer,首次提供了全局的代谢调控图谱,并通过可视化框架实现了丰富的搜索功能,如多步查询、最短路径查询等。ERMer采用专门为高度关联的复杂数据集的高效存储和查询设计图数据库架构,这打破了传统的低效数据检索方式,有效增强用户和图谱的人机交互,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为充分发挥知识图谱的价值,生物设计中心团队还进一步采用基于图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推理,成功实现了转录因子预测和转录因子靶点预测等功能,这将有助于挖掘潜在的关键调控因子和调控靶点,构建新的调控代谢网络,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另外,天津工业生物所生物设计中心团队开发得到了第一个能够在所有操作类型、任何基因组位点和跨物种上进行精确、自动化和高通量编辑序列设计的云平台AutoESD。AutoESD的开发采用了基于云端的无服务器架构,确保了高可靠性、稳健性和可扩展性,能够在几分钟内并行处理包含上千个编辑序列设计目标的数百个设计任务。

开发人员利用Amazon Lambda无服务计算将不同的引物设计、同源臂设计等编辑序列设计模块封装打包,满足了具体功能的模块化开发要求,并方便地对功能模块进行管理和共享;利用Amazon DynamoDB提供毫秒级的动态资源响应性能,并自动扩展所需资源以应对增加的业务需求;利用Amazon Step Functions实现可视化的工作流管理,实现了编辑序列设计工作流的串联,从而实现应用的快速构建和更新,同时快速查询处理异常任务。这些Serverless服务帮助天津工业生物所团队进一步简化运维,使得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业务代码和创新,与传统开发方式相比,开发时间缩短了75%,总体拥有成本降低50%。

战略合作升级到2.0  AI、大模型等是未来重点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钦宏介绍称,研究所正式成立十年来,产生了一系列的成果,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积累的增加,成果产生的速度还在逐渐加快。从整个科技创新来说,研究所的创新首先要解决底层技术的创新,围绕着工业生物创制的体系的底层技术,做了很好的布局,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王钦宏强调要借助亚马逊云科技强大的云计算能力、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强大的计算平台,为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认识生命、设计生命以及合成生命来提供一个更好的支撑。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设计中心主任马红武认为,如同当下AI已经升级到2.0阶段,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也准备进入到2.0模式。要把AI大模型、图数据库、知识图谱和工业生物大数据结合在一起,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并提升到新的高度。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设计中心副主任廖小平表示,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生物设计中心团队从去年开始布局做机器学习和推理的任务,今年上半年开始做大语言模型,希望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推动研发方式的转变,从而撬动研发的新范式。此外,也期望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科研领域辐射能力,提升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生物计算设计方面的国际影响力,为世界各国的合成生物学科研工作者提供优质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商用与公共市场事业部总经理李晓芒表示:“亚马逊云科技为全球数千家生命科学领域客户提供云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助力从实验室到真实世界,全面加速生命科学数字化创新。我们很高兴能够与天津工业生物所一道,通过云技术和深厚的行业实践推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技术进步,开拓生物制造产业的数字化创新路径。”

]]>
IDC:2022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88.4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2284.html Wed, 26 Apr 2023 03:58:52 +0000 //www.otias-ub.com/?p=1592284

国际数据公司 (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88.4亿美元,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速15.7%,PaaS市场同比增速为31.8%。从IaaS+PaaS市场来看,2022下半年同比增长19.0%,与2021年下半年同比增速(42.9%)相比下滑23.9%,与2022上半年同比增速(30.6%)相比下滑11.6%,增速明显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美元市场份额调研数据受到汇率波动影响较大。受到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2022下半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明显高于2021下半年,部分中国云服务商美元同比增速下行压力更加明显。

2022下半年,持续三年的疫情深刻影响着整体IT市场环境的发展,公有云市场企业用户不稳定因素增加,上游企业预算缩减与建设周期的持续延长对公有云市场发展造成一定阻碍,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增长稳中有降。具体表现如下:

企业对公有云市场的投入放缓:

2022下半年,三年的疫情冲击对企业用户在公有云的投入上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企业认可公有云在企业降本增效方面的积极作用,公有云存量业务稳定增长;另一方面,企业在新增需求的决策和建设周期普遍延长,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有云整体市场的发展。有些互联网公有云用户出现自建云资源池和能力反向输出的趋势,为公有云市场带来更多变数和挑战。

传统行业数字化场景日趋丰富:

随着近年来企业云化程度的持续深化,企业数字化场景与行业需求结合更加紧密,数智化应用场景得到快速发展。智慧营销、供应链金融、应用IOT物联网、云边协同、一城一池等概念已经越来越多的走入大众视野,千行百业上云、用云场景日趋丰富。

互联网行业增长持续疲软:

随着疫情的持续,音视频、电商等互联网传统强势领域市场恢复不及预期,与之关联的公有云市场增长持续疲软。随着国家产业化结构调整逐步稳定,在线教育、游戏市场有所回暖,但距离发展高峰期仍然有较大差距;但是游戏、电商、制造等行业的中国企业出海势头强劲,为公有云市场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公有云服务商发展方向分化明显:

头部云厂商持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力度,重视与各个行业线需求的深层适配,不断丰富与生态伙伴的合作维度,在降本增效和保持利润增长率方面取得较好成绩;以运营商为代表的公有云服务商在IaaS资源建设上维持高增长的发展态势,在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公有云全行业的快速突破。

市场格局

在本期市场调研中,IaaS和IaaS+PaaS市场竞争格局保持一致,阿里云、华为云、中国电信天翼云、腾讯云和AWS为市场排名前五位。各大云厂商均在PaaS层加快发展节奏,市场增速明显高于公有云大盘增速。与此同时,其他竞争对手攻势不减,前五公有云服务商市场份额集中度比2021年下半年略有下降。

阿里云深耕公有云大客户的实际需求,在互联网、金融、教育等行业增速明显,稳定占据公有云市场排名第一的位置;华为云在保持传统领先优势的同时,坚持推进全行业的解决方案交付能力,持续扩充云资源底座和升级云服务品质,协助企业用户加速应用现代化进程;腾讯云进一步加强自研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在PaaS和SaaS领域积极赋能生态合作伙伴,坚定向产业互联网方向不断迈进;AWS注重国际先进理念与国内用户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不断打磨自身核心技术能力,深度赋能海内外合作伙伴。

值得关注的是,运营商公有云服务商维持了2022年上半年高速发展的增长态势,市场份额占比进一步提升。中国电信天翼云在政企、医疗、5G+云+AI等领域厚积薄发,并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大胆尝试,成功孵化“海南数据产品超市”等项目案例;中国移动不断提升自身云化影响力,打造“入网即入云”的全场景服务触达能力;中国联通加大在操作系统、数据库和PaaS层相关产品的自研力度,在智慧城市、交通、教育、下沉地市场景创新等方面加速发力。

公有云出海市场分析

2022年下半年,公有云服务商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继续加强国际业务布局;国际企业在成本驱动和本土合规的双重因素下,越来越多的选择公有云或者混合云的方案来实现中国内陆市场的IT系统建设。AWS在中国企业出海(计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使用海外公有云IaaS资源的市场中,依然以接近八成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领先优势;阿里云、华为云、天翼云、腾讯云和移动云依托本土企业的良好合作历史和国内成熟的IaaS资源基础,在中国国内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中(包括中国企业和MNC使用国内公有云资源)中排名前五,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5.1%、14.0%、12.8%、9.9%和6.8%。

分析师观点

IDC中国企业研究部研究经理崔婷婷表示:虽然之前疫情的给企业用户上云用云带来一定阻碍,但是中国企业云化进程和发展方向并没有因此而动摇。尤其是在2022年底疫情放开之后,公有云市场在年底冲刺的同时,也对新一年“疫情后时代”的到来充满期待。云计算在分布式数据库、大数据、AI模型、算力升级、存算分离、多地多活等领域的技术深耕和产品迭代,与企业数智化转型需求的集中爆发相结合,必然会在未来公有云和云计算市场上碰撞出新的火花,推动中国公有云市场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
2022 re:Invent :亚马逊云科技构建端到端的云原生数据战略 //www.otias-ub.com/archives/1548073.html Thu, 05 Jan 2023 08:51:32 +0000 //www.otias-ub.com/?p=1548073 凌云驾势重塑未来2022 re:Invent 中国行日前在北京举行了首站活动。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表示数据是整个应用程序业务逻辑的核心,几乎是每个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但处理数据非常棘手,这也是亚马逊云科技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云原生数据战略的原因。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在数据存储和分析、机器学习方面创新,亚马逊云科技希望提供的所有工具,能够帮助客户在整个数据全生命周期从存储到最后的AI人工智能,在每个环节都能帮助用户把数据利益最大化,通过提供完整全面的数据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更安全、更高效地去挖掘数据价值。

构建云原生数据战略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在数据存储和分析、机器学习方面创新,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一个端到端的数据战略,帮助客户从数据的摄入、存储、查询、分析,到可视化的展现,以及到人工智能,在各个方面通过安全、合规的方式帮助客户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输出。

企业如何构建云原生的数据战略?陈晓建认为,第一,需要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数据底层基础设施。第二,需要实现一个跨组织的数据一体化融合。而数据不在是一个个烟囱式的孤岛,而是一个完整的打通的大的数据库。第三,希望能够通过教育和工具,来实现数据的普惠化,来降低数据使用的门槛,让更多的人可以从浩瀚的数据中获益。

而第一点至关重要。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数据底层基础设施,需要从四个步骤入手。

第一,应该具备适用于所有适合工作负载和任何数据类型的合适的工具,以及让你能够适应不同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机会。

第二,应该能够持续优化,来跟得上用户业务的发展所带来更多的数据和业务规模,并能够保持一个高的性能。

第三,也能够去面对客户日益复杂的业务逻辑提供尽可能多的工具,帮助用户在整个数据使用过程之中降低门槛、降低复杂性,提升他们的使用效率。

第四,应该具备最高级别的可靠性,因为用户的数据对用户的业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亚马逊云科技的安全创新之道

亚马逊云科技帮助客户处理海量的请求,同时追踪和监测千万亿量级的事件(15个0),需要从中找出可能的威胁事件并解决他,并快速让全球所有的客户受到同等级别的保护。

安全是亚马逊云科技的Job Zero,从未停止脚步,在云自身的安全和云中的安全上持续创新。

亚马逊云科技树立了安全的四大目标,帮助企业提高整体安全态势:1、帮助用户快速提升安全水平;2、降低安全的成本;3、减少安全事件的处理时间;4、提高企业安全的效率。

亚马逊云科技安全合规责任共担模型:亚马逊云科技负责云平台的安全,从硬件到软件,从外到内。客户负责他们在云中所运行的内容的安全。首先亚马逊云科技持续在基础设施和服务层面投入,这些基础设施和服务层面的安全用户可以直接继承和使用。使用亚马逊云,客户可以在最安全的全球基础设施上进行构建,用户始终拥有自己的数据,并且能够加密、移动以及管理保留这些数据。在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中心和区域互连的全球网络中,所有的数据流动在离开安全设施之前,都经过物理层自动加密。

自研芯片、云原生、HPC 独步全球 亚马逊云科技加速底层技术创新

2022 re:Invent在底层架构服务方面的更新包括三个方面:1,极致性能的自研芯片战略;2,极速构建的云原生应用;3,面向极限未来的HPC需求。

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有 600+ 种实例选择,几乎适用于所有工作负载,支持多种操作系统,计算平台,包括Intel, AMD, Nvidia,ARM,FPGA,ASIC,高主频,大内存,各种存储介质,高性能网络,还有裸金属服务器。

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团队Annapurna labs 在过去10年的持续创新,形成了三条自研芯片的产品线:四代虚拟化定制芯片 Nitro;三代基于ARM 架构的通用处理器芯片Graviton;两款用于机器学习的训练和推理的芯片。

2022 re:Invent新发布了Nitro V5。Nitro V5 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是上一代Nitro芯片的两倍。Nitro V5 每秒的数据包能力提高了60%,延迟减少30%,每瓦特性能提升 40%;

新发布的Graviton3E 处理器,它是 Graviton 3 家族的最新成员,专门为浮点和向量指令运算而优化,这在高性能计算工作负载里非常重要;相比于 Graviton3 实例,Graviton3E 在 HPL(线性代数的测量工具)上性能提升35%,在 GROMACS(分子运动)上性能提升 12%,在金融期权定价的工作负载上性能提升 30% ;

新发布的C7gn实例:配备了新一代 Nitro V5 和 Graviton 3E 的Amazon EC2 C7gn 实例,在 EC2 网络优化型实例中具有最高的网络带宽和数据包处理性能,而且功耗更低;与当前一代网络优化型实例相比,提供高达 200Gbps 的网络带宽和提高 50% 的数据包处理性能。C7gn实例适用于网络密集型工作负载,如网络虚拟化设备(包括防火墙、虚拟路由器和负载均衡器等)和数据加密业务等。

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中的第三条产品线,机器学习芯片包括:用于训练的Trainium和用于推理的Inferentia。

新发布的Amazon EC2 Trn1n,一款基于Trainium的网络优化型训练实例。

该实例将网络带宽进一步增加一倍,每个Trn1n实例支持1.6Tbps EFA 网络带宽,强大的网络吞吐能力也使亚马逊云科技能够将超过1万个Traniumn芯片构建在一个超大规模集群里,实现对超大模型的并行训练。

新发布的推理实例Amazon EC2 Inf2,基于最新款的 Inferentia2 机器学习加速推理芯片,是唯一专门为大型Transformer模型分布式推理建立的实例;与Inf1实例相比,提供高达4倍的吞吐量,降低多达10倍的延迟 ,与基于GPU的实例相比,每瓦性能提升高达45% ;支持诸如 GPT-3、Mask-RCNN、ViT等大型复杂模型。

亚马逊云科技16年持续引领云原生应用构建,推出大量服务,如消息队列服务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 (Amazon SQS),键/值和文档数据库Amazon DynamoDB,开创无服务器计算先河的Amazon Lambda,适用于容器的无服务器计算服务Amazon Fargate,专为云打造的高性能关系数据库服务Amazon Aurora等。

亚马逊云科技已经连续7年获得HPCWire 评选的最佳HPC 云平台的称号。客户对HPC的需求表现在三个层面:需要最HPC的计算实例,需要配套的网络、存储等服务的支持,需要各种任务管理的能力;针对这些需求,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三款高性能计算实例应对三类不同负载,Hpc7g实例、Hpc6a实例、Hpc6id实例。

空间仿真技术是用来模拟人和物等实体在多维度环境下的行为,这个过程会涉及数百万对象之间的实时交互,比传统的仿真更复杂。新发布的Amazon SimSpace Weaver,可在云端大规模运行实时空间模拟。借助 SimSpace Weaver,模拟开发人员不再受硬件计算和内存的限制。

2022 re:Invent显示出亚马逊云科技正在加速底层创新,包括快速推进三条自研芯片的研发,实现 Amazon EC2可持续的安全创新,同时也是云原生应用的先行者,更是云原生的真正践行者,不断推出容器、Serverless、CI/CD等服务加速客户的现代化应用改造,并且在更加复杂的空间仿真领域推出新服务帮助客户速赢。

2022re:Invent五大重点方向

今年是亚马逊云科技第11年举办re:Invent。来自全球的5万多客户和合作伙伴参加了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线下盛会,还有超过30万人线上参会。

陈晓建最后总结,此次2022 re:Invent包括了五大重点方向

第一,在基础架构层面,亚马逊云科技的自研芯片战略在加速创新,我们底层架构和技术的快速演进为客户提供极致性能。

第二,亚马逊云科技推进更多Serverless服务,把云原生应用的 开发体验和速度 进一步推向极致。

第三,亚马逊云科技今年发布了非常多的数据相关的服务,亚马逊云科技构建了云原 生端到端的数据解决方案,加强数据的流动、治理、共享和可视化,让客户可以更简便、安全地挖掘数据价值。

第四,安全无上限,亚马逊云科技通过自动化、服务间的集成等技术手段持续增强安全性。

第五,亚马逊云科技聚焦行业应用,并将亚马逊自身成功经验赋能用户。

 

]]>
re:Invent 2022:亚马逊云科技数智融合达到赋智新境界 //www.otias-ub.com/archives/1546921.html Tue, 03 Jan 2023 07:52:41 +0000 //www.otias-ub.com/?p=1546921 在云计算领域,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趋势愈来愈明显,这一趋势在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 2022上可见一斑。亚马逊云科技将其总结为上云、用数、赋智。

企业数字化已经进入深水区。从早期的上云,到现在,企业需要解决如何通过数据和智能来改造企业的决策流程,重塑业务体系。

全球云计算领导亚马逊云科技在其re:Invent 2022上明确将这整体流程总结为上云、用数、赋智。三个阶段相辅相成,其中上云可以相对容易,用数学问比较大,赋智是更高的境界。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表示,re:Invent2022发布了非常多的数据服务。从这些re:Invent发布的特性中能够看到,未来技术演进的方向是数智融合。

Amazon SageMaker五年增加260项新功能

提到人工智能,Amazon SageMaker绝对是明星产品。也是数据与智能融合的典范。在推出的五年时间里,Amazon SageMaker增加260项新功能,不断降低机器学习的技术门槛,简化机器学习的前期工作,加速为客户“赋智”。在数据服务方面也是如此,通过各种新服务和新功能,尽可能让开发人员可以上手开展机器学习。

其中,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功能。帮助客户直观地通过几次点击检查和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专业人员在准备训练数据时希望直接在Notebook中探索数据集,以发现和纠正潜在的数据质量问题(如信息缺失、极值、数据集失真和偏差)。专业人员可能要花费数月时间编写样板代码将数据集的不同部分可视化,检查数据集,以期识别和修复问题。

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新提供了内置的数据准备功能,让专业人员只需点击几下即可直观地查看数据特征、修复数据质量问题,所有这一切都直接在Notebook环境中进行。当用户在Notebook中显示data frame(即数据的表格形式)时,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 会自动生成图表帮助用户识别数据质量问题,提供数据转换建议帮助解决常见问题。专业人员选择数据转换后,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 会在Notebook中生成相应代码,可供每次运行Notebook时重复应用。

Amazon SageMaker Studio 是一个集成开发环境,它提供了一个基于 Web 的可视化界面,开发人员可以在其中访问各种工具,执行所有机器学习开发步骤,从准备数据到构建、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将数据科学团队的生产力提高多达 10 倍。开发人员可以快速上传数据、创建新记事本、训练和调优模型,在各个步骤之间来回切换以调整实验,还可以在不离开 Studio 的情况下将模型部署到生产环境中。

Amazon Glue Data Quality跨数据湖和数据管道自动管理数据质量

Amazon Glue 是一项完全托管的提取、转换和加载 (ETL) 服务,让客户能够轻松地准备和加载数据以供分析。此次re:Invent 2022,亚马逊云科技为Amazon Glue推出的一项新功能,叫Amazon Glue Data Quality,可以跨数据湖和数据管道自动管理数据质量。其最终目标也是指向机器学习应用。

成千上万客户使用Amazon Glue快速、轻松且经济高效地构建和管理现代数据管道。组织需要监控其数据湖和数据管道中信息的数据质量(衡量数据的即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数据的高质量,然后再将其用于分析或机器学习应用。但数据质量管理是一个耗时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数据工程师花费数天时间收集数据的详细统计数字,根据这些统计数字信息手动识别数据质量规则,并将其应用于数千个数据集和数据管道。实施了这些规则之后,数据工程师必须持续监控数据中的错误或变化,相应地调整规则。

Amazon Glue Data Quality可以自动测量、监控和管理Amazon S3数据湖和Amazon Glue数据管道的数据质量,将数据分析和规则识别的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小时。Amazon Glue Data Quality可以计算客户数据集的统计数字(如最小值、最大值、直方图和相关性),使用统计数字自动地推荐规则,确保数据的即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客户可以安排Amazon Glue Data Quality在数据发生变化时定期运行,自动分析数据并提出质量规则的更改建议以确保相关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数据工程师无需编写代码即可配置用户提醒或终止数据管道。

Amazon SageMaker对地理空间数据极致支持

亚马逊云科技对地理空间数据的支持让客户能够更轻松地为气候科学、城市规划、灾难响应、零售规划、精准农业等行业开发机器学习模型。此举意在帮助客户将更多的数据用于机器学习。

当前,大部分收集到的数据都包含地理空间信息(如位置坐标、天气图和交通数据)。但是,已经用于机器学习的只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地理空间数据集很难处理,通常达到PB 级的规模,且跨越整个城市或数百公里土地。要开始构建地理空间模型,客户通常会采购卫星图像或地图数据等第三方数据源以补充其专有数据。

由于地理空间数据规模庞大,专业人员需要合并这些数据,准备数据用于训练,并编写代码将数据集划分为可管理的子集。当客户准备部署训练好的模型时,他们必须编写更多代码以重新组合多个数据集,将数据和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关联起来。

为了从完成的模型中提取预测结果,专业人员需要花费数天时间使用开源的可视化工具在地图上做渲染。从数据改进到可视化,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使得客户很难利用地理空间数据及时产生机器学习预测。

Amazon SageMaker将客户丰富数据集、训练地理空间模型并将结果可视化的时间从数月缩短到数小时,从而加速和简化地理空间机器学习预测的生成。客户只需几次点击或使用 API就可以使用 Amazon SageMaker访问各种地理空间数据源。

例如亚马逊云科技的位置服务Amazon Location Service、开放数据集Amazon Open Data、客户自有数据和来自Planet Labs等第三方供应商的数据。

当专业人员选择了想要使用的数据集,他们可以利用内置的运算器将这些数据集与自己的专有数据合并起来。为了加快模型开发,Amazon SageMaker 提供了预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其支持的用例包括通过精准农业提高作物产量、监测自然灾害后区域恢复以及改善城市规划等。训练完成后,内置的可视化工具在地图上显示数据,揭示新的预测。

Amazon QuickSight Q 新功能让客户能够预测并追问预测依据

 陈晓建认为Amazon QuickSight Q把人工智能和业务洞察相结合,使得客户不用再去掌握数据分析技术,而是通过人类自然语言来进行业务的洞察,从而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Amazon QuickSight Q使用机器学习让任何用户都能以自然语言提出有关业务数据的问题,并在几秒钟内获得可视化的准确答案。它让没有技术专业知识的业务人员都可以探索历史趋势和数据指标,让用户能够从支撑其看板和报表的数据中获得新的洞察。

亚马逊云科技新推出的Amazon QuickSight Q功能是可以针对预测结果追问预测依据。这样就可以查看特定结果受哪些历史数据影响。Amazon QuickSight Q让数据智能实现以前可以问“是什么”,现在不仅可以问“是什么”,还可以问“为什么”。

走过11个年头的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已经圆满落幕。re:Invent 2022带了诸多新的产品和新功能。其核心仍然是数据和智能的融合,降低客户使用门槛。让客户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业务本身。

Forrester 副总裁兼研究总监戴鲲评论道:“Forrester认为,在持续动荡的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下,广大企业客户亟需构建兼具韧性、自适应性和创造性的适应未来的技术战略。亚马逊云科技在今年re:Invent大会上的产品与服务发布不仅一如既往地贯彻自身以客户为中心的长期主义,而且持续彰显其作为全球公有云基础设施与开发平台市场领导者的前瞻性技术视野与快速产品创新能力。”

]]>
传统企业突破数据库瓶颈新契机:亚马逊云科技推动云原生数据库创新 //www.otias-ub.com/archives/1508721.html Thu, 20 Oct 2022 08:57:47 +0000 //www.otias-ub.com/?p=1508721 在2022上半年发布的最新数据库中国市场指南报告(Market Guide for DBMS, China)中,Gartner发现中国数据库行业将加速增长并逐步向云端迁移,未来四年,中国数据库行业向公有云迁移的速度将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行业观点认为,2022年数据库从技术方向上看,以分布式、云原生、多模异构、HTAP、AI自治、安全为代表的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

积极拥抱云计算,中国企业走出了更加快速的步伐。然而云计算架构优势的发挥,传统数据库瓶颈凸显。更多的传统企业也在徘徊在新抉择的十字路口。

在近期一场主题为“云原生数据库 企业转型新基建” 的亚马逊云科技传统行业数据库媒体沟通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认为,相比互联网等云原生的企业,传统行业企业由于行业的特定应用需求以及历史遗留数据等原因,面临的数据挑战也更为艰巨。主要包括五点:无法快速扩展;高成本;迭代速度慢;无法支撑全球业务扩展;功能/性能瓶颈。

(图: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 陈晓建 来源:199IT )

云原生数据库比拼承载规模、弹性能力、极致性价比

业界认为承载规模、弹性能力、极致性价比,成为新阶段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陈晓建表示,云原生数据库能够助力企业更快地扩展业务、专注于创新,并加快新功能的上市时间:

云原生数据库的主要优势表现在:

  • 云计算解决了开源数据库在易用性、可靠性、扩展性、性能等方面的问题,相比传统商业数据库,降低了高昂的成本。通过云上托管的数据库服务,客户可以用开源数据库实现媲美商业数据库的性能,而成本通常只有商业数据库的几分之一。
  • 专门构建的托管数据库,为企业工作负载,尤其是现代化应用架构下的微服务提供极致性能,不同的问题由专门的数据库来解决。
  • 基于云端海量资源池的云数据库可以根据企业工作负载需求快速弹性扩展,无服务器的数据库将这一特性发挥到极致。
  • 云原生数据库可以利用云端的其他服务,包括计算、网络、存储、安全、大数据、AI/ML,通过深度集成,将各种能力融会贯通。
  • 企业可以按用量付费,无需预置资源。
  • 托管数据库服务使客户可以集中精力在高价值的应用开发上,并借助全球数据库配合全球业务扩展。

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库产品线丰富,包括云原生数据库Amazon DynamoDB,关系型数据库Amazon RDS、Amazon Aurora,众多NoSQL数据库Amazon DocumentDB、Amazon ElastiCache、Amazon MemoryDB、Amazon Neptune、Amazon Timestream、Amazon Quantum Ledger Database等,同时还有很多具有Serverless功能的数据库,如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Amazon DynamoDB、 Amazon Timestream、 Amazon Keyspaces和Amazon QLDB等都支持Serverless无服务器功能。

亚马逊云科技云原生数据赋能汽车、制造、金融等传统行业

在沟通会上,陈晓建就汽车、制造、金融等传统行业来具体阐述亚马逊云科技云数据库赋能的作用和价值。

汽车行业面临海量多样化数据的挑战,同时当前缺乏有效手段来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针对汽车行业的数据多样性,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专用场景的数据库:比如针对车联网的时序数据处理、企业内部系统的结构化数据处理、建立知识图谱的图数据库以及加速访问的缓存数据处理。

亚马逊云科技的Serverless架构可以很好地处理汽车产生的大量数据,并提供可伸缩的资源管理能力来对海量数据进入管理、读写等操作,同时无需人工干涉,可自动伸缩计算和存储资源。Amazon Neptune + ML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洞察出数据之间的联系和价值,来指导后续的业务方向。

数据是驱动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制造业存在数据类型多样、数据量巨大、数据来源复杂、大量使用商业数据库,带来了高昂成本等问题。

亚马逊云科技通过提供专门构建的数据库应对大量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的行业数据。提供数据库的数据分层存储功能,来处理海量的冷暖数据,可以给企业节省大量成本。图数据库Amazon Neptune和ML可以建立各个不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并且通过ML洞察出数据的真正价值。应用程序迁移服务,利用Babelfish for Amazon Aurora PostgreSQL,帮助客户把传统数据库平滑地迁移上云原生数据库。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共识,是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客户多元需求,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这些路径完全依靠企业自己实现已越来越困难。亚马逊云科技主要从四点着手。

1.金融企业需要保证金融数据安全,需要安全的存储和传输,以支撑全球业务的连续性。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云原生数据库的全球数据库方案,既可以提供跨区域的灾难恢复,又可以保证业务数据被全球用户快速地访问到,对业务遍布全球的金融企业是一个有效的方案。

2.面对各种不同的业务,金融企业能收集的数据也是多种多样,亚马逊云科技专门构建的数据库满足了对多种类数据的处理和存储需求。

3.传统风控模式下,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运用人工信审,数据多来自央行征信。而在普惠金融大环境下,个人与企业资金需求特性差异较大,传统风控审批效率不高、人工处理成本居高不下、数据来源单一等问题逐渐显现。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Neptune +ML可以对金融机构的历史数据和其他行业数据(消费,医院,出行等)进行很好地整合,有效挖掘金融用户的数据价值,实现风控的智能化。

4.很多金融机构数据库使用的是传统商业数据库,高昂的成本和缺乏快速弹性扩展能力,无法满足业务需求。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多种云原生数据库和数据迁移工具来帮助金融企业快速地讲系统切换到适应现代化应用需求的基础架构上来,实现真正的数字转型。

传统企业如何应对大数据爆炸增长的需求

数据处理实时化和智能化决定了传统数据库性能瓶颈问题,传统客户有很多处理大数据爆炸增长的现实需求,如何抉择是非常迫切在眉睫的问题。

面对当今数据挑战,在云上处理数据可以应对数据爆炸增长带来的数据量、数据复杂度、实时性的要求。亚马逊云科技200多个产品里,除了数据库外,还提供丰富的数据分析的服务、机器学习服务,而且数据分析服务也在大量提供无服务器的模式。

传统企业怎么应对大数据爆炸增长的需求,亚马逊云科技的答案是云上迁移。重要的是企业要制定适合自己的策略或者迁移计划。

亚马逊云科技并不建议因为云上数据库,比如云原生Amazon DynamoDB特别好,企业就一步到位,不考虑成本状况、公司战略去制定计划。而是要分阶段来实现。

对于遗留系统非常重的客户,亚马逊云科技建议只是把遗留的数据库迁移至云上,第一步是云上托管。其中最多的就是SQL Server和Oracle,可以先通过DMS 迁移服务,迁移至云端能够提供同样性能但更低成本的像Amazon RDS Aurora开源数据库,或者云托管的商业数据库进行迁移,极大为运维工作减负。对于选择哪种定制话的路径,亚马逊云科技专业服务团队可以提供完整的符合企业现状的评估、咨询和实施支持。

针对迁移客户遇到的技术挑战,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包括Amazon DMS、Babelfish for Aurora PostgreSQL,直接可以兼容现在SQL Server的应用,搬过来就行,不用改代码。这种工具可以大大加快客户往云上迁移的速度。

同时,传统企业同互联网等云原生企业不同,他们需要借助合作伙伴或专业团队的支持,帮助他们规划整个迁移的项目,迁移过程中帮他们做实施,比如怎么保证最小停机的迁移时间。所以方法论、工具、合作伙伴、专业咨询团队可以帮助客户把数据库从云下迁到云上来。

第二步是建议当企业在有新机会的时候,尽可能适应现代化应用的要求,以现代化应用开发范式、微服务化这样去开发,同时结合云原生数据库,比如Amazon Aurora、Amazon DynamoDB。

最后是对于已经上云,在使用开源数据库,可以尽量考虑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Serverless这样的运行方式,尽可能降低成本,多关注如何迭代业务,做业务应用的创新。

建议传统企业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最简单的挪到托管开始,构建现代化应用,尽可能使用云原生无服务器的模式,尽可能给自己运维减负。

陈晓建最后表示“亚马逊云科技相信,云原生数据库是打破固有瓶颈,充分发挥公有云架构优势,释放数据创新潜力的必选项,我们也将持续推动云原生数据库服务的创新,让企业的云上数智之旅愈发得心应手,更加从容地应对未来的创新挑战。”

艾瑞咨询研究总监王巍令表示:“云原生数据库将会成为未来数据库的重要趋势之一。在调研和走访中,发现不少企业尽管存在顾虑和实际困难,但是大多数也都表示愿意尝试云原生数据库。以亚马逊云科技为代表的公有云厂商,提供丰富的云原生数据库,使得企业可以安心地收数和用数,并聚焦核心业务。如果再考虑云上同时提供机器学习模型构建等服务,用数也变得简单起来。”

 

 

]]>
徐工与Oracle NetSuite结缘 夯实数字化迎接国际化2.0发展新纪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504764.html Wed, 12 Oct 2022 02:04:15 +0000 //www.otias-ub.com/?p=1504764 作为全球第三大工程机械集团,徐工在国际化2.0战略背景下,如何抉择数字化的方向?

近日,徐工机械与甲骨文公司、汉得信息三方战略合作正式启动。这是徐工与Oracle NetSuite一期合作圆满完成后进一步战略深化。借助 Oracle NetSuite 不断完善徐工全球化数字化平台部署,提升整体徐工国际化板块运营管理水平。与此同时, Oracle NetSuite 也为以徐工为代表的中国制造扬帆出海保驾护航。

199IT有幸现场亲历见证三方战略合作历史时刻,同时就数字化等话题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州工程机械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森、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 NetSuite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 、汉得信息CEO黄益全进行对话。

与Oracle NetSuite结缘 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

十多年前轰轰烈的信息化1.0浪潮中,徐工抓住历史机遇,打造本土信息化基础系统。

十多年中,徐工新一代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徐工聚焦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制造业。如今,徐工在工业互联网+双碳、工业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园区,数字孪生、工业软件、工业视觉、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聚力突破,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但在出口数字化方面,徐工碰到了不少的挑战。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州工程机械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森毫不讳言,中国企业出海有一个共同的痛点:海外渠道建设刚刚起步,资源布局并没有国内容易,特别是刚开始可能拿不到大渠道的支持。

(图: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州工程机械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森 来源:199IT)

刘建森坦言,在国际化战略背景下,徐工海外业务触角才刚刚伸出去,海外营销系统不成熟,徐工坚持一出去就打好基础,将管理DNA夯实。

正如汉得信息CEO黄益全总结的趋势,“很多企业在中国的IT建设风生水起,在国际化的扬帆出海过程中颇具波折。低估了海外建设推进过程中的难度。”

徐工迫切需要一套强有力的信息化系统支持企业国际化 2.0 发展战略,解决业务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如海外分支机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有待提升,业务财务数据变更不同步以及缺乏全面的工作流配置工具等。

2021年,徐工决定重新选择合作商,Oracle NetSuite进入徐工的视野。

一方面,徐工对甲骨文在全球企业软件系统中的地位相当认可。另一方面,Oracle NetSuite强大的全球化产品和解决方案适合徐工国际化2.0发展战略。

刘建森笑称,与Oracle NetSuite合作是徐工主动选择的结果,“甲骨文作为行业翘楚多年来在IT行业独领风骚。作为传统工程机械企业,徐工非常荣幸与Oracle NetSuite结缘,倍加珍惜、全力合作。汉得信息在实施方面非常知名,本地化实施和全球化实施都有很丰富的经验。希望有这样的伙伴们与徐工同行,共同打造徐工的国际化、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图: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NetSuite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 来源:199it)

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NetSuite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表示,甲骨文是全球领先的企业软件供应商。Oracle NetSuite ERP云是甲骨文增长最快的产品。目前Oracle NetSuite全球共有32,000多家企业级客户,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全球知名品牌将业务托付给Oracle NetSuite,并把财务、运营、流程等都迁移到Oracle NetSuite云端。在中国,Oracle NetSuite本着运筹本土、决胜全球的使命,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已经有三千多家中国企业出海选择Oracle NetSuite。Oracle NetSuite支持190多种货币、27种语言,满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税务、合规性要求,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助推器。

“徐工和Oracle NetSuite是战略级别的合作,双方共同打造中企出海的标杆。国际化是徐工的主要战略之一,也是Oracle NetSuite非常擅长的领域。徐工借助 Oracle NetSuite 建立跨国子集团一体化架构,既满足内部管控,又能支持海外子公司本地化运营,Oracle NetSuite 独到的“ERP++”模式贯通售前、售中、售后价值链,实现国内国外一张网;同时多语言、多账簿、合并报表功能既满足上市合规要求,又能满足子公司当地的经营管理需求,助力徐工进出口快速打造海外子公司样板;借助 Oracle NetSuite 独特的灵活、开放的平台特性为徐工进出口重新梳理 IT 规划,整合旧有 IT 资源,建立以 Oracle NetSuite 为核心的一体化平台,真正实现扬帆出海,‘轻装上阵’。”叶天禄如此评价此次合作的意义。

深入合作解决国际化2.0发展的痛点

2022年是徐工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8月29日,徐工机械吸收合并徐工有限新增股份正式上市,标志着徐工整体上市工作正式完成,近年来资本市场最大的一笔装备制造业重组取得完满成功,“新徐工”发展进入新纪元。

国际化战略一直是徐工的主战略,作为徐工国际化业务的尖刀班,徐工进出口身兼重任。特别是在当下世界工程机械市场格局剧烈变化的时代,如何重构、突破、融合,刘建森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当下,生产力要与科技衔接,要形成全新的管理体系,向管理要力量,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业绩,才能不断提升全球化发展的竞争力!”

刘建森是IT信息化建设领域的老兵,也是企业管理领域的高手。作为徐工首任CIO曾亲自操刀徐工信息化的1.0建设。同时作为企业管理者,刘建森深刻体会到“技术不牢,地动山摇”的因果关系。

在数字化转型建设上,徐工一直加大投入,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全球业务管控,提高管理效率。

徐工在德国、美国、巴西、印度等10多个国家拥有研发中心、制造基地或KD工厂,产品出口到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97%的国家,35国出口占有率居第一,在全球建立了2000多个海外网点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年出口总额和海外收入持续居中国行业第一。

海外业务最大的痛点和难点在于海外子公司的管理。上市公司要求要迅速将报表合并,但因为时差、会计准则、货币币种等差异,很难迅速地收集到海外运营结果进行上报。此前,徐工海外子公司采用的都是当地的软件系统,没办法融合。后台人员需要通过接口、再各自合并数据,不堪其扰、不堪重负,最主要的技术管理能力缺失。

(图:左一为汉得信息CEO黄益全 来源:199IT)

黄益全非常认同,他认为当前国际化企业海外管理的新形势表现在从以往的财务型管控向运营协同去转变,国际化公司在整合全球资源的同时,需要对全球运营协同发展。管理的精细度和难度会加大。总部管控与本土化的差异化的平衡是关键点。Oracle NetSuite的开放性优势更加凸显出来。

与Oracle NetSuite一期合作圆满完成后,刘建森表示,“ Oracle NetSuite 不仅更灵活,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且能将我们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贯彻到底,实现全面覆盖。Oracle NetSuite 多币种、多税制、多会计准则等优势,将会进一步提升并加速徐工国际化进程,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助推器。”

工贸一体 服务前瞻性的现代化企业

在叶天禄看来,徐工作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不光在业务上,同时在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方面,也都是非常领先,徐工海外业务是增长最快的板块,海外体系、国家和地区业务拓展也面临着客户需求复杂度的提升、海外订单快速的增长、供应链压力加大等各方面的挑战。从企业的数字化建设来看,需要进一步依靠数据驱动。海外国内高时效的对接,提升企业的服务能力和速度。这些都是徐工数字化方面的前瞻性,与Oracle NetSuite非常契合,

Oracle NetSuite的特色是全球运营、财务合规、一个平台管理所有的业务,全球实施能力,帮助徐工掌控全球运营,支持徐工的全球扩张,同时优异的性价比,快速部署快速上线,帮助徐工打破系统壁垒,连通很多的信息孤岛。包括售前的询客、合同的签订、生产发货、商品服务等,都实现了完整的销售周期,最大限度发挥数据的价值,提升徐工海外业务的工作效率。

Oracle NetSuite通过超过20多年的行业迭代沉淀,积累了从商机到订单到收款,从采购到付款,销售与生产的工贸一体、集团海外财务等多种领先的实战成效。先进的流程化管理让像徐工这种中国客户能快速借鉴海外的全球化成功企业的经验,少走弯路快速成功。

Oracle NetSuite海外一体化管理平台,能够帮助进出口实现快速的海外的业财一体化。业务和财务的对账,海外公司和徐工本部的数据对接,实现跨国家、跨地区、跨业务部门的信息互通,减少对账的错误率、缩短关账的时间。对一家上市公司而言,特别是国际化出海的公司非常重要。

回到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叶天禄认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很多年已经非常熟,如何将产品销售到国内以及国外市场是企业发展的重点。大部分的制造业企业都是朝着工贸一体的方向发展。目前“工”这一块中国制造企业已经做得非常好,缺乏“贸”这一块,从商机到订单到售后,从采购到付款,从销售到生产,Oracle NetSuite能够帮到制造型企业实现工贸一体。

积极拥抱海外公有云 SaaS是最高效的模式

对于选择云计算服务,刘建森认为适合企业才是最重要的。徐工作为开放透明的国际化上市公司,数据是开放、透明、规范的。与其他公司将数据神秘化不同,徐工积极拥抱公有云,对于数据安全性非常有信心。徐工坚持客户在哪里,数据就在哪里。分布式管理模式决定了海外子公司、经销商管理本地数据,坚持本土化落地、本土化管理的开放原则。刘建森强调,公有云服务的出现,为徐工以及服务商提供大规模合规运营、健康透明化发展的机会。

同时,Oracle NetSuite云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徐工在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基础数据建设程度不同的难题。叶天禄表示,公有云能够随时随地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系统,Oracle NetSuite多公司、多会计准则、多税制的管理帮助徐工快速合规地出海国际化。同时模块化的功能组成也能帮助实现进出口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小步快跑,降低了初始的成本。

在谈到国内企业对SaaS模式的接受度,黄益全表示,SaaS从长远看是企业的壁垒,从软件沉淀标准化角度来看,没有比SaaS更高效的模式。黄益全认为构建软件系统都会朝着SaaS方向发展,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叶天禄表示,目前中国SaaS市场的状态,大概类似七年前的北美。对定制化、个性化的习惯更浓厚,产品化标准化程度相对低一些。对于数据安全的认知,需要时间来改变原有的思维。专业的事情需要交给专业的公司来做。

结语:

对徐工而言,国际化战略已经衍进到2.0阶段。徐工树立了“提升渠道控制力,提升内部活力,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占有率”四个目标。而全球管控、效率优先、运营协同、价值提升等都是徐工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徐工对数字化转型的前瞻布局,选择与Oracle NetSuite战略合作,积极投身数字化发展浪潮之中,利用数字化为企业赢得国际化发展的先机,这种魄力和毅力值得行业敬佩。

在Oracle NetSuite和汉德信息看来,徐工数字化发展能够取得阶段性成果,与徐工内部强有力的推动以及徐工人开放、积极、进取的精神密不可分。正如刘建森所笃定的“上下同欲,前后同步,左右同频者胜”。

在国际化战略的深化过程中,徐工始终不忘初心:通过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和信息化的投入,提升全球事业管控的效率,为全球客户带来更高价值,助力各国伙伴走向成功。

Oracle NetSuite强大、丰富的 ERP 及全球化功能,帮助徐工在内的中国出海企业理顺关键业务流程。此次 Oracle NetSuite 部署,采用了‘小步快跑’的策略,通过快速建立标杆,有效加强海外分支机构与总部的协同,实现业财一体化管理,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全新的IT部署思路。

 

]]>
亚马逊云科技2022 re:Inforce前沿趋势:加密、量子计算、开源 //www.otias-ub.com/archives/1487346.html Fri, 02 Sep 2022 10:22:37 +0000 //www.otias-ub.com/?p=1487346 安全是云计算行业立身之本。安全圈最新的一个事件是8月28日某流行企业财务软件 0day 漏洞或被大规模勒索利用。值得注意的是,据官方公告称,此次受影响的是部分服务器私有部署的客户,而公有云客户及应用了安全策略的专属部署方式客户均安全运行。云计算的安全能力再一次被证明。

对云计算安全质疑的传统观念也在慢慢发生改变。云计算行业在早期一直被客户追问的问题是如何保障安全。经过近20年的发展,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选项。

对于全球云计算行业的领导企业,亚马逊云科技对于云安全的理解更为深刻。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认为:“云上安全的态势时刻变化,日新月异,我们必须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保持敏锐的洞察,源源不断为客户提供像水和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的安全防护。亚马逊云科技始终将安全作为最高优先级的工作,将安全作为一种文化贯穿在亚马逊云科技整个企业运营当中。我们会加速安全理念、新的安全服务及功能在中国区域的落地,与中国客户一起解决云上安全和合规的棘手挑战,为他们云上业务创新保驾护航。”

每年除了re:Invent大会外,亚马逊云科技专门把安全部分单列出来,举办re:Inforce全球云安全大会。最新的前沿趋势,新的产品和技术是每年一度re:Inforce最吸引人的地方。

2022 re:Inforce前沿趋势:加密、量子计算、开源

今年re:Inforce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聚焦在加密领域。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两种密钥管理方式:静态加密功能,由亚马逊来管理和控制密钥;Amazon KMS,由用户自行管理控制密钥,同时可根据业务负载自动扩容。

同时,亚马逊云科技还提供Amazon CloudHSM专用安全模块,可帮助用户实现硬件加密。

在最前沿的量子计算领域,量子计算让现有加密技术不再安全,尤其是非对称加密技术,因此诞生了“抗量子计算密码学”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公布了首批后量子密码标准,四种算法胜出,亚马逊云科技是其中两种算法的作者之一。

亚马逊云科技不但参与新技术的研究与标准的制定,同时也开展新技术的落地与产品化,包括:

  • 实现了混合后量子密钥交换技术,正在将后量子密码标准整合到我们的服务中。

  • 把signal-to-noise代码库中实现TLS的代码进行了开源

  • 已经为三种服务的 TLS 连接提供了这些量子安全算法和选项:Amazon KMS、Amazon Certificate Manager 和 Amazon Secrets Manager

  • 与互联网的标准制定方IETF机构合作研究新的TLS技术标准

在开源方面,亚马逊云科技研发开源加密库LibCrypto。LibCrypto可用作开源加密库的替代品,如OpenSSL,LibCrypto针对云服务进行优化,可以在Gravition芯片上跑得更快。申请LibCrypto FIPS 认证,FIPS是NIST发布的联邦信息处理标准,许多机构仍然将FIPS视为一项信息加密处理的高标准背书。亚马逊云科技同时宣布,未来三年内将向开源安全基金会OSSF 投资1000 万美元。

亚马逊云科技另一成果是自动化推理Provable Security,为安全提供真实证明:使用数学推理所有具体值、请求、网络、代码路径。亚马逊云科技推动了可证明的安全性的发展,我们将自动化推理应用于核心服务,以确保它们的结果是数学上可证明的。

客户如何在加密方面获得主动和先机,亚马逊云科技在 re:Inforce给出了相应建议:

a)万事皆需加密:加密是良好数据保护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b)禁止公开访问权限,这对于Amazon S3服务尤其重要

c)启用多因素认证(MFA), Amazon MFA是为访问云提供额外安全的最简单和最好的方法之一

新产品新技术亮相2022 re:Inforce

在此次re:Inforce上,Amazon IAM、Amazon EKS、Amazon GuardDuty 、Amazon Config等新产品、新技术相继亮相。

1、Amazon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Amazon IAM) Roles Anywhere, 通过该服务,客户可为其本地服务器、容器和应用程序等工作负载设置临时凭证,客户在云上和本地的工作负载中使用相同的访问控件、部署管道和测试流程,将Amazon IAM对工作负载的管理能力扩展至客户的云环境之外,不但降低了运维成本和复杂度,还进一步提高了客户工作负载的安全性。

2、推出Amazon Detective for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Amazon EKS),将Amazon Detective覆盖的数据源扩展至Amazon EKS,可帮助客户更加轻松分析和调查在Amazon EKS集群上的Kubernetes 潜在的安全问题或可疑活动,并找出根本原因,客户以此可以快速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提升安全性。

3、推出Amazon GuardDuty Malware Protection, 可帮助客户检测运行在其云环境中的的恶意软件。

  • 该功能的推出进一步扩展了Amazon GuardDuty的威胁检测范围。Amazon GuardDuty可扫描多种文件系统,包括Windows和Linux 文件、 PDF文件、归档文件、二进制文件、安装文件、邮件等,在扫描过程中,不会对云中相关资源的性能造成影响。
  • Amazon Security Hub 和Amazon GuardDuty 之间的集成提升了集中化和单一管理的客户体验,让客户可以轻松地查找可能遇到的任何安全问题。使用该集成功能了解客户组织的整体安全状态,轻松搜索、过滤、分类、调查存在的任何安全发现,并采取行动。
  • Amazon GuardDuty拥有专业合作伙伴提供恶意软件检测方案,还提供修复能力和机器学习能力。

4.Amazon Config新增合规性分数功能,帮助客户跟踪资源合规性。该新功能是Amazon Config的一项增强功能,以百分比的形式展现客户相关资源的合规程度,方便客户逐步对照并解决合规问题。

中国市场:隐私保护、数据跨境和云上安全建设

在亚马逊云科技看来,中国客户有着自己独特的安全合规要求和环境,随着深入到客户当中,发现众多的问题集中在隐私保护、数据跨境和云上安全建设,亚马逊云科技希望能帮助客户解决云上安全合规最棘手的问题。

在回答199IT关于亚马逊云科技如何看中国市场轰轰烈烈的隐私计算趋势的问题。陈晓建表示,隐私计算是目前非常热的一个技术课题,在中国有非常多行业的领导者,都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产品化的工作。亚马逊云科技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包括研发了Amazon Nitro Enclaves这样的产品,它本身就是在EC2的计算实例里面提供的隔离的计算环境,它的工作就是为了实现可靠隐私计算。

举个例子来说,Amazon Nitro Enclaves把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行业的敏感信息,比如医疗保健的数据、金融的数据等等放在里面,Amazon Nitro Enclaves是亚马逊云科技实现的特殊的技术,可以形成CPU和内存的隔离,从而保证用户在使用的时候,本身的代码和数据是可以得到保护的,从而实现隐私计算的能力。这个能力在亚马逊云科技整个产品层面已经是存在了很多年,它们对于中国客户来说同样适用,同样可以实现用户所需要的隐私计算的功能。

据陈晓建介绍,除了通用的隐私计算之外,亚马逊云科技也在做一些机器学习相关的隐私计算的工作。

亚马逊云科技在云安全上的两重角色:技术和产业化引领者

亚马逊云科技在安全技术方面的精耕细作。例如后量子的密钥交换技术,这个能力从目前来说还不是每个客户都需要去采用的技术,比如像TLS,亚马逊云科技参与到这个技术后面新的标准的颁布和整个工程化产品化的工作中来。这些工作是亚马逊云科技持续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陈晓建表示,亚马逊云科技的角色有两个:“第一,我们是技术引领者。第二,我们是产业化的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在这两个层面都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从整个后量子密钥交换技术来看,确实两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去做的。这是第二个层面,就是我们在安全的技术层面深耕细作,能够把我们的技术优势在用户需求层面发挥出来,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安全防护方面,亚马逊云科技一直认为多层次的安全保护依然是最有效的防护的措施。所以亚马逊云科技秉承着像洋葱模型这样的方式。“比如我们今天所发布的这些特性,怎么能够把用户原先在公有云上面的身份控制的能力扩展到私有云。1. Amazon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Amazon IAM) Roles Anywhere能够帮用户实现各种场景下持久化统一的用户身份管理策略,降低用户使用门槛,降低复杂性,提升效果,也能够加强安全的可靠性。“陈晓建如是说。

计世资讯首席分析师任伟巍认为:“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安全和合规是上云和用云的基石。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构建云安全战略是一项持续性工作,需要有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要以安全为出发点构建云上应用。亚马逊云科技在自身的实践中,将安全融入到产品或服务的开发生命周期和运营中,在研发团队设置安全守护者角色以及增设应用安全审查流程,从人和数据两个角度设计更严谨的安全,并提倡构建多层次的纵深防护,能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安全规范的保障。”

 

]]>
A轮融资后布局高端市场,极空间全新系列Q2与性能旗舰Z4S齐亮相 //www.otias-ub.com/archives/1475277.html Mon, 08 Aug 2022 09:04:38 +0000 //www.otias-ub.com/?p=1475277 自以“破局者”进入私有云市场以来,极空间在NAS领域表现出了极强的进取精神与增长潜力,凭借持续迭代的软件服务和推陈出新的硬核新品,将NAS产品从复杂的技术极客专属玩具变成普通消费者也可以轻松上手的家庭数码产品,让更多有存储、备份、影音等需求的用户可以便捷的享受极空间带来的良好体验。

2022年8月8日,极空间以“突破”为主题发布两款硬核新品,作为A轮融资后的首次新品发布,除了备受关注的软件系统功能服务和融资后的产品布局,主打家居生活方向的全新产品序列Q2和性能更加强悍、扩展性更丰富、满足更多使用需求的Z4S更是NAS行业关注的焦点。新品的背后,既是极空间突破高端市场的决心,也是完善品类满足细分市场需求的努力。

传统NAS厂商如同挤牙膏般的新品迭代节奏让业内生出“天下苦私有云已久”的感触,极空间入局以来,以每年50个软件版本迭代、2款以上硬件推新的节奏持续突破,在配置、系统、服务以及用户体验上完成全面超越。此次发布的全新产品系列Q2定位“生活美学演绎家”,超mini紧凑外观,铝合金外壳并拥有多彩配色,更易于融入现代生活家居。更重要的是,行业突破性领先引入内置WiFi+蓝牙模块,让私有云的使用摆脱网线束缚,尽享自由,体积小巧紧凑,多项全局超静音设计,搭配悬浮式硬盘托架设计,更是让“繁忙运转”的存储世界回归宁静。另一款重磅级产品Z4S更是堪称野兽性能与工业美学的结合,搭载行业领先的Intel奔腾N6005处理器,配备双2.5G网卡并支持链路聚合为5G,配置SSD超高速存储池,支持eSATA、双M.2高速接口、HDMI等多种扩展方式,进一步拓展了用户的使用场景,全面提升的炸裂性能足以满足专业玩家需求。

两款新品于8月8日晚8点,在官网和极空间京东自营旗舰店首发并同时开启预售。

押注私有云赛道,收获多方认可

2020年,极空间押注私有赛道,首次推出旗舰机型Z4以及面向普通个人和家庭用户的小精灵Z2。凭借创新性的软件服务和优秀的产品性能,迅速获取了用户口碑,在私有云市场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也成为不少用户的个人网盘、超大移动硬盘、私人娱乐影院以及强悍的生产力工具。

在当时,私有云市场尚处于“爆发前夜”,因各类智能终端普及带来的数据存储需求不断显现,传统NAS厂商在产品配置和用户体验上迟迟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传统存储设备更是存在各类短板,硬盘丢失、损坏,或是网盘密码泄露都将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损失。个人与家庭对数据资产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如何满足因数据激增带来的存储、管理和应用需求,成为极空间切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用科技保存美好生活的理念使得极空间成为NAS领域的一匹黑马。

基于这些痛点与需求,极空间私有云可以完美解决很多刚需用户的痛点和难点。以硬核技术和产品能力为保障,极空间在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网络附属存储设备)的技术架构之上,充分利用近10年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的成果,融合各种应用服务功能打造了软硬件一体的数据解决方案,其核心功能是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同时提供针对这些存储内容的软件应用服务。

在以Z4和Z2打开市场后,极空间又在2021年底推出面向个人及家庭用户的升级版私有云Z2S,以及满足高级用户和小微企业应用的新Z4,不断完善品类的同时,极空间改变了行业硬件更新慢、软件迭代少的现状,以每年2款以上的速度推陈出新,不断优化软件系统,更随着极空间亲情APP横空出世,全新迭代的极空间ZOS操作系统,完全颠覆了以往存储设备操作复杂、使用困难的局面。无论是存储、备份,还是应用管理都让用户得心应手,多款免费应用程序完整涵盖备份、安全、生活、实用工具、多媒体等多个种类,能满足个人、家庭甚至小微企业的多种需求,不断提供丰富功能与体验优化,效率与性能也在持续提升。

毫无疑问,数据的爆发性增长带来私有云市场进入快速上升周期,脱颖而出的背后离不开极空间在多个层面的努力与成功。今年618期间,极空间全网下单销售额破2800万元,稳居行业前三名,可谓成绩斐然。同样是不久前,极空间完成了近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挑战者创投的巨额投入将极大助力极空间私有云在新产品技术研发、产品升级迭代、拓展新业务以及加强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布局。

在产品、资本、市场以及用户口碑等方面获得成功的同时,极空间不忘初心启动了“整机质保2年”的升级方案,这既是对创业初期就对极空间予以支持的老用户的致谢和回馈,也是对新用户更好的服务承诺。正如极空间创始人袁斌所言,极空间虽然是初创品牌,但只有心怀用户,才能走的更远,敢于承诺远高于行业标准的质保标准,更是源自对极空间产品品质的绝对信心。

产品力MAX持续突破,两款硬核新品开启预售

本次发布的Q2,并非大家猜测的Z2S升级款,而是极空间私有云推出的全新序列产品。全新外观设计,融入更多家居生活理念,拥有超mini紧凑外形、多彩配色、金属外壳,悬浮式硬盘托架设计等全局超静音优化,更是让“繁忙运转”的存储世界回归宁静,用精美的产品诠释科技时代下智能家庭生活的美、静、小,千兆有线网口配合双频Wi-Fi的设计不仅信号强劲,还突破了网线束缚,让私有云的使用更自由,更易融入现代化家具的使用环境。

另一款重磅新品Z4S同样是颜值与实力并存,可称野兽性能与工业美学的突破结合。它沿用科技范儿十足的外观设计风格,突破性搭载Intel奔腾N6005处理器,配备双2.5G网卡并支持链路聚合为5G,结合行业领先的超高速存储池等功能,支持eSATA、双M.2高速接口、HDMI等多种扩展方式,进一步拓展了用户的使用场景,相比前代Z4,图片处理效率提升50%,视频转码提升100%、整体访问流畅度提升超过30%,给专业玩家带来更炸裂使用的体验。

8月8日晚8点,极空间官网和极空间京东自营旗舰店将同步新品发布,并开启预售。伴随全新系列Q2与性能旗舰Z4S的发布,极空间已经具备4个系列7款产品,配合高效迭代的软件系统,极空间正以高频而硬核的创新改变沉闷的私有云行业。

]]>
亚马逊云科技:智能分层、专门构建多样存储、统一数据保护解决存储难点 //www.otias-ub.com/archives/1474458.html Fri, 05 Aug 2022 11:34:30 +0000 //www.otias-ub.com/?p=1474458 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业务的基础存储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一方面数据量成几何级倍增,另一方面,企业面临成本、敏捷性、数据多样性、安全与合规等难点问题。

不久前,亚马逊云科技专门针对存储召开了一次行业沟通会,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表示,亚马逊云科技已经形成了完整而强大的存储服务阵容,亚马逊云科技存储服务全面覆盖对象存储、块存储、文件存储、备份、容灾、以及数据传输与边缘处理。

(图: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

据悉,亚马逊云科技仅在2021年就发布了130多项存储新服务和功能特性,通过不断的创新应对数据爆涨带来的三大挑战:

  1. 通过智能分层解决成本与敏捷性的矛盾
  2. 针对不同企业的应用场景,开发专门的云存储服务满足不同应用的数据存储需求
  3. 通过一站式备份软件解决云端数据备份要求

智能分层极大降低成本

陈晓建将数据类型分为热、温、冷、冻四个层次。热数据如交易系统里的交易数据,toC系统里面的用户日志,这些数据需要被频繁访问;温数据像一些企业的业务数据,包括网站的数据,这些数据有可能需要按周、月的频率访问,不像热数据一样访问得这么频繁;冷数据像手机相册数据,企业的其他数据,这些数据平时的访问频率可能是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才会访问一次,作为归档数据,一旦存储之后它的访问频率并不是很高;冻数据一旦写入之后访问频率非常低,但是由于合法合规的要求,这些数据必须要能够进行持久化的存储,比如说医疗影像的数据,国家规定这些数据必须存放30年,任何时候要用都可以及时拿出来。从业务特点来讲,这些数据本身对于存储读写性要求并不很高,但是要求数据的持久性,而且数据的量非常大,所以用户对于数据整个存储成本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亚马逊云科技8级存储层级满足热、温、冷、冻等不同的访问层级,应对企业业务不同的数据访问频次,兼顾性能和数据保存成本。

非常直观的例子,一份数据在2006年的时候如果需要100块钱存储,到今天只需要花15块钱,16年间,整个存储成本降低了大约7倍。

2021年12月份的时候,亚马逊云科技宣布将全球九大可用区域的两个主要产品价格降低了31%,一个是Amazon S3 Standard In Frequent Access,一个是Amazon S3 One Zone In Frequent Access,降低用户存储成本是亚马逊云科技非常重视的工作。

亚马逊云科技2018年就推出了Amazon S3智能分层功能,面向未知访问模式的海量数据。Amazon S3可以自动在不同层级的存储之间移动数据,实现至多68%的成本节省。Amazon S3智能分层已经涵盖了Amazon S3家族的几乎所有存储类别,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存储与使用。客户可以将Amazon S3智能分层作为默认的存储层级,用以构建包括数据湖、机器学习等各种云端应用。

在Amazon S3之后亚马逊云快捷把智能分层功能拓展到了共享文件存储Amazon EFS,引用两个维度,第一个是单可用区和多可用区的维度,第二个是热数据和温数据的差别维度,从这两个维度亚马逊云科技将EFS分为四种层级,用户不需要关心数据放在这四种里的哪一种,只需把工作交给EFS智能分层。

更直观的例子是,文件系统符合二八原则,20%的数据属于频繁访问的数据,80%的数据属于非频繁访问的数据。如果按照智能分层把两类数据智能分开,按照非频繁访问层成本是频繁访问层的1/10计算,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EFS智能分层可以为用户节省最多72%的成本。

专门构建不同的云存储服务满足需求多样性

如何满足客户不同的业务的需求,亚马逊的的对策是专门构建不同的云存储服务。

陈晓建将产品大量数据的应用分为两类,第一类称之为云原生的现代化应用,第二类是传统的云端企业应用。针对云原生的现代化应用,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EFS和Amazon S3能够很好的解决云原生业务的需求。

企业应用诞生在公有云之前,存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企业应用。主要包括四类:

  1. 第一类是Windows为主的应用,底层服务要完全满足Windows的环境,包括ACL文件访问控制权限,包括Active Directory兼容。
  2. 第二是高性能计算,不可能通过单个节点完成,一定是多节点协同的,数据是共享的。真正在跑的高性能集群往往是几百个节点甚至几千个节点共享一份数据,首先第一个需要共享的存储,第二个由于这份数据要被几百个、几千个节点同时访问,所以对整个存储的性能和吞吐率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3. 第三是基于各类多种多样的企业应用,这些应用要上云必须完美的兼容和支持好之前提供的功能。
  4. 第四是大数据的环境,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支持,包括像ZFS,需要具备高吞吐、低延时的技术。

亚马逊云科技专门构建了一个场景化应用FSx家族,X意味着多种文件存储类型,专门为企业不同业务需求构建。

FSx家族历史数年进行了迭代升级。

  • 2018年11月推出Amazon FSx for Windows File Server完美支持 Windows Server工作负载。
  • 2021年11月发布全新一代Amazon FSx for Lustre面向HPC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帮助客户快速完成高性能计算,如基因测序,新药研发,自动驾驶模拟仿真,半导体设计等任务。
  • 2021年11月发布Amazon FSx for OpenZFS面向大数据分析Linux工作负载。针对那些以往把数据放在ZFS或者其它Linux文件服务器、而不希望改变架构的云迁移客户。通过它,可以让ZFS或其他基于Linux的文件服务器迁移到亚马逊云科技时不需要改变应用和管理数据的方式,提供高达1百万IOPS ,而延迟仅有几百微秒,非常适合运行像机器学习和音视频实时处理这类数据密集型工作负载。
  • 2021年9月发布Amazon FSx for NetApp ONTAP方便企业业务无缝迁移上云。使客户能够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启动、运行和扩展全面托管的NetApp ONTAP文件存储服务,无需修改其应用、工具、流程或工作流,即可将其在NAS设备上运行的应用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FSx for NetApp ONTAP让客户可使用其已经熟悉的NAS工作流来部署、管理应用和数据,同时尽享亚马逊云科技带来的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以及与亚马逊云科技其它服务之间的无缝集成。

一站式备份服务解决云端数据备份需求

在统一数据保护上,数据备份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很多系统都是使用起来非常复杂第二,怎么保证安全合法合规的要求,第三,由于做备份一定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如何解决?亚马逊云科技的解决之道是Amazon Backup,这是一个云上的一站式备份服务。

Amazon Backup 一站式备份服务支持15种以上的数据源备份,包括全部的存储服务(块、文件、对象),以及各类数据库,计算和存储网关。可以一站式保护Amazon S3、Amazon EBS、Amazon EFS、Amazon FSx、Amazon Storage Gateway、Amazon DocumentDB、Amazon RDS、Amazon Neptune、Amazon Aurora、Amazon DynamoDB、Amazon EC2、VMware Cloud on Amazon的数据,有效解决三大挑战:

  • 提供图形化管理控制台,提供基于策略的备份解决方案,简化备份管理;
  • 通过集中式的备份监控和日志,以及数据安全和权限管理服务,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合规;
  • 通过数据冷热分层来降低成本。

同时,在安全性上,为关键数据提供可靠保护:

  • 所有的备份数据都支持KMS加密;
  • 备份恢复操作权限和数据访问权限都可以通过IAM细颗粒度授权。
  • 利用Amazon Backup的集中数据备份,以及备份库锁定功能,可以有效的防止勒索病毒的攻击,生产数据备份到备份库,设置备份库锁定功能,病毒或者恶意操作都无法改变或者删除备份库中的数据。
  • 备份库支持冷热分层。近期的备份数据存储在热备份库里,一周或者一个月后的数据可以基于策略自动迁移到冷备份库,按冷备份库的价格为热备份库的20%。

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亚马逊云科技存储服务已经成为IT行业的“水”和“电”,让各行各业的业务都能从存储服务中获得价值。陈晓建表示,“我相信还有很多新的功能等着我们开发,为用户进行赋能,我们希望能够在以后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

]]>
Gartner:2021年全球laaS市场规模达909亿美元 同比增长41.4% //www.otias-ub.com/archives/1449044.html Tue, 14 Jun 2022 18:00:57 +0000 //www.otias-ub.com/?p=1449044 根据 Gartner的数据,2021年全球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市场增长41.4%,达到909亿美元,高于2020年的643亿美元。亚马逊在2021年保持第一的位置,其次是微软、阿里巴巴、谷歌和华为。

2021年,排名前五的IaaS提供商占80%以上的市场份额。亚马逊继续引领全球 IaaS 市场,2021年收入为354亿美元,市场份额为38.9%。

微软以21.1%的份额和高于市场的增长率位居第二,2021年收入超过190亿美元。由于许多企业已经依赖微软的企业软件和服务,Azure 已准备好在几乎所有行业垂直市场抓住机会。

阿里巴巴以9.5%的市场份额和2021年87亿美元的收入再次成为全球第三大IaaS 公共云提供商。阿里巴巴不仅继续引领中国云市场,还有望成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其他新兴的云市场。

谷歌云在前五名 IaaS 供应商中增长率最高,2021年增长63.7%,收入达到64亿美元。这一增长是由传统企业工作负载的采用率稳步提高推动的,以及谷歌在人工智能和 Kubernetes容器技术等更尖端功能方面的创新推动的,并得到其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扩展以覆盖更广泛的客户群的支持。

尽管华为的增长率在连续两年超过200%后于2021年有所放缓,但仍以42亿美元的收入保持着第五的位置。过去两年,华为对其 IaaS 生态系统进行了大量投资,加强开放硬件、开源软件和合作伙伴支持战略,为大学、开发人员和初创公司提供扩展产品。

]]>
亚马逊云科技:实现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双剑合璧 //www.otias-ub.com/archives/1439773.html Mon, 23 May 2022 03:55:02 +0000 //www.otias-ub.com/?p=1439773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已经被更多的企业接受,而初级的数字化也已经深入到“数“”智“融合阶段。红杉资本此前做的一项研究显示,企业数字化能力评估模型的重要一环是数据驱动的洞察与决策,即基于数据和复杂的算法推荐、预测等结果,帮助管理层做出更科学和高效的决策。

咨询机构能够从宏观上帮助企业进行数智融合的方法论指导,而作为企业的数字底座云计算厂商亚马逊云科技,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能够帮助企业完成技术实现。

在不久前召开的《云领数智融合,重塑数据洞察》沟通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建议,企业要重塑数据洞察,一定是将数据(大数据技术)和智能(机器学习技术)进行融合和统一。

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的需求变化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组织架构层面:将原来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机器学习实践进行整合,并与大数据项目进行统一协调和资源配置;

人员能力层面:要求和安排原有传统的大数据实践者掌握机器学习技术,应用到大数据具体项目或承接新的机器学习相关的项目需求,要求机器学习从业者也要掌握大数据处理能力,更好、更便捷地完成模型所需的数据准备和加工;

项目实施层面:仅依靠传统的大数据技术是无法全方位提供充足的数据见解,仍需要机器学习的模型能力补充,越来越多的数据项目会融合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两者的能力;

工具支撑层面:需要面向大数据技术和机器学习构建统一的开发平台和技术基础,可能是对已有大数据平台进行改造增加机器学习相关场景和能力,或是完全推倒重新构建一个面向两者的通用的平台。

在现实中,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协同的问题。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陈晓建认为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数据和机器学习分而治之,数据及技术孤岛制约敏捷迭代。

第二:数据处理能力不足。在生产制造企业,机器学习帮助客户对产品售后维修需求进行预测,由被动响应变为主动规划。但由于不具备足够的大数据处理能力,模型开发成功后 ,不能够有效收集处理海量的运营数据,致使预测不准确,无法达到预期业务目标。

第三:据分析人员参与度低。现实情况经常是,模型在实验环节效果良好,但实际使用中却不尽人意,实验环境只是对真实环境的简单模拟,生产环境要复杂得多。

与一般的咨询公司给出的方法论不同,亚马逊云科技能在技术细节上帮助企业更有效实现升级变革。这蕴含了亚马逊云科技三大技术能力:

构建云中统一的数据治理底座,打破数据及技能孤岛。亚马逊云科技能帮助客户构建统一的数据治理底座,实现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数据共享,数据权限的统一管控,以及两者统一的开发和流程编排。云中统一的数据治理底座不仅能提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高效融合,还能减少大数据和机器学习重复构建的工作,并且显著降低成本。其中, Amazon Lake Formation推出诸多新功能,实现了数据网格跨部门的数据资产共享,以及基于单元格的最细粒度的权限控制机制。Amazon SageMaker Studio可一站式地完成数据开发、模型开发及相关的生产任务,该服务基于多种专门构建的服务,如交互式查询服务Amazon Athena、云上大数据平台Amazon Elastic MapReduce (Amazon EMR)、云数据仓库服务Amazon Redshift、Amazon SageMaker等,为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提供统一的开发平台。

助力机器学习由实验转为实践,为机器学习提供生产级别的数据处理能力。机器学习项目成功的关键是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准备。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多种灵活可扩展、专门构建的大数据服务,帮助客户进行复杂的数据加工及处理,应对数据规模的动态变化,优化数据质量。其中,Amazon Athena能够对支持多种开源框架的大数据平台,包括Amazon EMR、高性能关系数据库Amazon Aurora、NoSQL数据库服务Amazon DynamoDB、Amazon Redshift等多种数据源,对这些数据源进行联邦查询,快速完成机器学习建模的数据加工。 以Amazon Redshift、Amazon Managed Streaming for Apache Kafka (Amazon MSK)和 Amazon EMR 为代表的无服务器分析能力,可以让客户无需配置、扩展或管理底层基础设施,即可轻松地处理任何规模的数据,为机器学习项目提供兼具性能和成本效益的特征数据准备。

让数据分析智能化,赋能业务人员探索创新。亚马逊云科技还不断提供更加智能的数据分析服务,赋能业务人员进行智能分析、模型效果验证以及自主式创新。例如,在日常分析工具中集成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能力,其中深度集成机器学习Amazon SageMaker模型预测能力的Amazon QuickSight 、在分析结果中添加基于模型预测的Amazon Athena ML,可帮助用户使用熟悉的技术,甚至通过自然语言来使用机器学习。亚马逊云科技还提供如Amazon Redshift ML、可视数据准备工具Amazon Glue DataBrew、零代码化的机器学习模型工具 Amazon SageMaker Canvas等服务,让业务人员探索机器学习建模。

亚马逊云科技 “云、数、智三位一体”服务组合优势能够打破数据及技能孤岛、机器学习由实验转为实践、赋能业务人员探索创新。而企业则可以云中打造统一的数据基础底座,实现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双剑合璧,为企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企业出海创新的关键技术桥梁 //www.otias-ub.com/archives/1435985.html Mon, 16 May 2022 06:43:21 +0000 //www.otias-ub.com/?p=1435985 纵观中国科技企业出海历史,上一轮的热潮始于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的2010年,一大批移动APP占据了海外主流应用市场。而十年之后,新一轮的出海浪潮已然蓬勃发展。此轮出海浪潮的关键点在于新兴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备,正在加速企业扩展跨境出海业务。

十年一轮回,疫情成拐点。随着中国率先复工复产,基于中国全球领先的 5G 能力、蓬勃兴盛的云计算服务、不断加速拓展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下,以新兴技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企业出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加持,数字化成为众多企业的深刻烙印。

云计算厂商对企业出海有深刻感知,在4月25日北京召开的海外探途 云见不凡——亚马逊云科技出海业务媒体沟通会上,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商用市场事业部总经理李晓芒认为,当前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数字化创新和转型的大潮从互联网等领域向传统行业渗透,数字经济出海呈现出两大组成部分。

“数字化出海”是中国数字经济出海的先行者,如互联网社交、视频和短视频、互联网工具、游戏、各类数字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数字化企业服务提供商等。这些企业通过打造自身的数字化产品或者服务平台,实现业务的海外拓展。

“出海数字化”让数字经济出海扩展到更多行业和领域。很多早已出海的传统企业正积极借助数字化技术在海外实现产品升级和品牌升级。同时,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传统行业新业态,也在带动所在行业开辟出海新赛道。

数字化出海的六大趋势

基于亚马逊云科技长期服务出海企业的经验洞察及委托第三方调研机构中桥咨询的调研数据,亚马逊云科技总结了当前中国企业数字化出海的六大趋势。

趋势一:从欧美到非洲,中国企业出海遍地开花。

调查显示,60%的出海企业海外业务已经涉足三个以上大洲/地区。74%的受访企业已经在东南亚有业务布局,65%已经布局欧洲,62%已经布局北美,这三个大洲/地区占据中国企业出海的首选目的地。同时,46%受访企业已经布局南美,35%已经布局非洲,34%已经布局中东,这三个大洲/地区则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新蓝海”。

趋势二:从“制”到“智”,出海力量再升级。

中国企业出海正在经历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出口到技术驱动型、思维创新型、品牌先导型的升级之路,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从向全球输出“中国成本”、“中国规模”,转而向全球输出“中国技术”、“中国品牌”和“中国体验”。

趋势三:从传统到新势力,新能源车开辟出海新赛道。

随着电动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车行业,无论传统车企还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都在积极布局海外,希望实现弯道超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大增305%。

趋势四:从to C到 to B,企业服务领域成出海新热点。

从企业资源规划、客户关系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等通用型企业级服务,到垂直行业所需的具体服务,再到IT运维管理、数据库及大数据分析等IT应用,企业服务领域正在成为出海的新热点。甚至部分原来面向C端的出海企业,也把自身服务C端客户的经验开发成服务B端的新服务,向B端拓展业务。

趋势五:从“大”到“小”,中小企业出海崭露头角。

云计算的出现,让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在最新数字技术的应用方面处在同样的起跑线上。中小企业有机会以低成本、更灵活地应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从而降低了出海的门槛,有了更高的全球业务拓展的意愿。调查显示,已经出海的企业中,大企业占63%,中小企业占37%;计划出海的企业中,大企业占35%,中小企业占65%,中小企业表现出强烈的出海意愿。

趋势六:从萌芽到成长,初创企业出道即瞄准出海。

从游戏、开发者服务和SaaS,到硬件/手机、电商等行业,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是生而全球化的。2021年埃森哲中国独角兽研究显示,45%的独角兽企业认为海外拓展至关重要,其中,82%的企业计划24个月内就进军海外。

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而行。中国企业出海在当下并非仅凭一腔孤勇就能成功。在李晓芒看来,中国企业需要具备“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运营”的思维模式,才能建立可持续的企业全球化发展之路。

更进一步,云是帮助企业实现“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运营”的重要技术手段。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的技术底座,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出海,实现全球业务布局和创新的关键技术桥梁。

中国企业面临着深刻的业务到技术的需求,分别是提升海外业务安全性,应对各地区合规挑战、打造“全球业务一张网”是实现“全球化思考”的基础、打造全球统一视角,实现数据驱动海外本地化创新、推动产品及业务的智能化、打造智能物联的全球业务平台、利用丰富的解决方案,应对海外各地区涌现的新需求。

亚马逊云科技已成为出海创新的关键技术桥梁

在艾瑞咨询研究总监、云服务产业研究部门负责人王成峰看来:“随着国内企业的出海也迎来更加多元化的区域和行业选择,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的主要痛点和诉求体现在数字化技术与资源的落地、本地化服务、全球市场安全合规、一致性体验等,而亚马逊云科技也正是在这些方面积极响应客户诉求,提供了全面、安全、生态开放的企业出海‘数字化底座’。这也使得亚马逊云科技连续在中国IaaS+PaaS公有云的全球交付市场(即包括中国出海市场)中居于第二的领先位置,体现出极其强大的出海服务能力。”

亚马逊云科技能提供六大关键能力支持客户实现出海的底层保障。包括:

引领行业的安全合规理念和实践。

亚马逊云科技具备完整的能力和实践,并首创了安全责任共担模型。首先,亚马逊云科技负责云自身的安全合规,不仅保证底层云基础设施和云服务的安全和合规;其次,提供了超过280多项安全、合规和治理方面的服务与工具。这些工具与亚马逊云科技的云服务高度集成,可以实现高度的自动化;最后,亚马逊云科技还与客户分享自身超过16年的合规经验,并与全球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覆盖全球的基础设施。

亚马逊云科技希望做到在正确的地点、确定的时间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云计算服务。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设施覆盖全球245个国家和地区,既包括中国企业出海偏爱的欧美和东南亚地区,也包括了南非、中东以及南美这些新兴的国家和地区。亚马逊云科技基础设施的弹性和敏捷性,帮助客户更好地应对业务的波峰波谷。另外,亚马逊云科技全球一致的技术架构,满足了客户开辟并快速建立新业务的需求。

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拥有超过200大类的云服务,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能满足数字化出海和出海数字化的技术需求。从关键业务系统上云的服务和工具,数据库、数据湖、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帮助企业建立完整数据旅程的服务,再到物联网,都在助力中国企业从向全球输出“中国成本”、“中国规模”,转而向全球输出“中国技术”和“中国体验”。

全球合作伙伴解决方案的一应俱全。

亚马逊云科技与全球超过10万家合作伙伴一起为出海企业提供从咨询、迁移到解决方案构建、到云上交付和运维的完整服务。此外,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已经提供超过12,000个软件,覆盖安全、联网、存储、机器学习、商业智能等领域,出海企业通过它可以轻松地查找、测试、购买、部署和管理构建解决方案及运营其业务所需的第三方软件和服务。

成熟和丰富的客户实践。

亚马逊云科技是中国企业出海云计算领域的引领者,无论从客户的规模、覆盖的地区广度、场景的丰富度等都行业领先,这些经验可以帮助客户解决海外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的业务需求。

亚马逊全球业务体系,助力海外业务拓展。

在全球,亚马逊是多个领域的引领者,包括亚马逊电商、智能物流、智能语音助手、智慧零售以及设备等多个领域。亚马逊电商已经成为了中国产品走向海外的重要渠道和中国企业在海外推广品牌、提高知名度的广告平台;很多智能设备厂商的产品与Alexa语音助手集成,获得了智能化的能力;Fire TV正在变成很多出海企业的流量入口。这些一体化的资源,对中国出海企业迅速打开海外,将会起到强大的赋能作用。

中国企业出海仍在不断上升的周期,在影响出海成功的双重因子中,业务能力和技术能力如何平衡发展?相较于大企业,中小企业正在通过云出海并快速进行业务创新。云计算对于中小企业的意义更大,更重要,因为他们相对更缺乏资金、技术、人力和物力,云计算补足了他们的技术短板,创新则成为了无限可能。

或许,奔赴新一轮出海浪潮的中国企业,不仅要感激时代造就的机遇,同时也要感激亚马逊云科技这类的技术伙伴,能够提供企业源源不断前行的动力。

 

]]>
Gartner:2021年IT基础设施市场排名 阿里巴巴以IaaS市场占比42%位列第一 //www.otias-ub.com/archives/1420054.html Thu, 14 Apr 2022 09:58:15 +0000 //www.otias-ub.com/?p=1420054

国际咨询机构Gartner发布2021年IT基础设施市场追踪数据,阿里华为腾讯京东位列前四,居中国云计算第一梯队。其中,京东云在中国IaaS市场占有率位居第四,排名较去年上升一位,进入云市场以来, 京东云公有云、专有云双双入围中央国家机关采购目录,成为公有云、专有云同时入围央采目录的三家供应商之一。

2021年京东云推出行业首个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助力产业客户解锁单个云厂商的技术绑定,构建兼容历史未来的混合基础设施,不仅能充分利旧已有IT设施,还能面向未来新技术调整IT系统。在自身业务中,京东云“云舰”成功支持央视春晚红包、京东618、京东11.11等大型项目。面向产业,云舰正在支持中化能源、陕煤、美的、农夫山泉、达达、爱回收等众多客户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

未来,京东云将基于多云应用趋势,持续夯实云平台底座,扩展纵横一体的“十字版图”。纵向上,从“业务上云”走向更多元的“云上创新”,结合新一代云产融合的供应链体系,以“云链一体”驱动业务增长;横向上,将“更懂产业”进行到底,携手零售、物流、能源、交通、制造、城市、金融等千行百业的合作伙伴,进一步推进实体企业数字化的转型与升级。

]]>
亚马逊云科技&德勤战略合作再升级:安全运营中心服务发布 //www.otias-ub.com/archives/1418098.html Tue, 12 Apr 2022 02:31:07 +0000 //www.otias-ub.com/?p=1418098 全球最大的云计算厂商与全球最大的风险管理咨询机构在中国市场携手共进,战略合作,足够吸引业界关注的目光,尤其是双方战略合作已然升级,梅开二度。

2022年3月24日,亚马逊云科技与德勤在北京宣布,双方战略合作更进一步,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德勤安全运营中心服务正式发布。

亚马逊云科技与德勤自2018年8月宣布在大中华地区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以来,双方以云计算、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服务为切入点,结合德勤领先的战略、业务、技术咨询能力和行业实践,帮助中国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持续创新。

从共同打造汽车行业解决方案到联合建立的网络安全实验室,亚马逊云科技与德勤一起打造领先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此次,双方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升级,该服务为客户提供持续的安全保护、高效的安全监控和卓越的运营管理,能够有效地保护客户云上关键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此项服务的推出成为了双方战略合作中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德勤中国风险咨询部网络安全及战略风险事业群主管合伙人 薛梓源表示,安全运营中心服务提供安全监管、安全事件管理、威胁狩猎、安全产品托管、日志管理、漏洞管理等服务。能够提升企业安全态势洞察、威胁预防与控制、降低安全风险和业务中断时间、降低管理成本、审计与合规支持五方面的网络安全管理能力。

而这些网络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够助力企业平稳快速发展,达到成本规避、品牌声誉保护、提高信息安全投资回报比、提高投资人信心等效果。

薛梓源举出客户案例进一步说明安全运营中心服务的价值。某国际知名制药企业,由于国内监管和数据本地化要求,需要在国内亚马逊云科技上部署并迁移相关医患管理系统,并需要配套落地安全运营监控管理平台。

德勤提供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安全运营中心,快速对接客户云上数据,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安全防护能力和自身的威胁情报平台,及时向客户提供最新的安全威胁动态,以及相应的威胁处置建议,帮助客户提前预防安全威胁;并根据客户的风险场景,开发定制化的威胁检测机制,以及安全事件响应和恢复手册,对安全风险实现7×24监控,客户可在最短时间内获知重大安全事件并迅速采取行动;同时,德勤提供的统一日志管理及安全事件检测能力帮助客户满足了相关合规要求。

针对199IT关于不同行业的安全管理的方式差异性问题, 薛梓源表示,德勤安全咨询服务最多的企业主要在金融、医疗尤其是医疗器械、汽车、TMT里面的高科技、媒体企业,不管是本地的安全合规还是出海的安全合规,行业监管要求和重点都要求企业建立适合行业特性的安全规范。在技术方面,比如威胁方面,其实都有其行业特性,所以要定制行业的威胁感知平台。安全管理也是一样,汽车行业的安全管理,从组织,流程,和金融和医疗是不一样的,需要结合业务需求定制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和要求。

不同行业企业对于亚马逊云科技安全合规产品的使用并不一样,薛梓源认为,互联网公司、高科技公司出海一般都会用一些大型的CSP,即cloud service provider的一些服务,这些服务的合规的要求、组件的要求都非常标准和规范。但是到SaaS级即软件级别时,这些企业可能会有很多定制化的服务,它不会买套装软件,而可能会自己开发一些软件,在安全领域,会更多使用开源方式。而一些大型跨国公司,金融公司等,一般都是买标准产品,也就是用套装软件。

这也进一步证明亚马逊云科技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解决方案具有灵活多样的优势。

双方为什么会推出安全运营中心服务,薛梓源解释道:“今年现在推出的安全运营中心,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安全运营在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最核心的内容。跨国企业使用非常普遍。当然安全运营中心的组件是非常多的,如果一个企业投入的话,要自建这个安全运营中心,它可能不是简单的投入一些硬件、一些软件,这个投入是海量的。而且国内的人员,尤其是安全分析人员,刚才我所说的整个的事件响应的技能要求是蛮多的,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方面客户的需求增多,我们基于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区的云,在本地区域部署下的安全运营中心,提供全程的服务。”

对于这一升级的战略合作,薛梓源表示,“安全运营中心是德勤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非常高兴跟亚马逊云科技不断深化合作,将德勤在风险合规方面的能力与亚马逊云科技的云上安全合规能力优势叠加,助力企业提升云上安全,完善企业安全合规管理,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安全合规要求。

]]>
云计算安全合规进阶:亚马逊云科技深化两大体系 //www.otias-ub.com/archives/1417659.html Mon, 11 Apr 2022 03:52:43 +0000 //www.otias-ub.com/?p=1417659 2021年,国内云计算市场迎来了最强劲的增长。

据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analys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内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增长45%,达到274亿美元。2021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33%,达到77亿美元。Canalys 预计,到2026年国内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将达到850亿美元,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5%

一方面企业对云计算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安全合规也成企业上云之后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作为全球云计算领导者,亚马逊云科技不断深化国内市场的安全合规体系,为中国云计算行业带来更为成熟的立体方案。

不久之前,亚马逊云科技在北京召开云上安全合规媒体沟通会,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详细阐述亚马逊云科技安全合规体系的最新动态。

云端安全更具优势

顾凡首先提到亚马逊云科技团队经常面对企业对于上云的“灵魂三问”:“我从自己的数据中心,把我的应用迁移到云上,上云安全吗?” “亚马逊云科技本身是不是安全合规的?” “我现在想上云,我也愿意上云,我把应用放到云上之后,亚马逊云科技如何帮助我在云中安全合规?”

相较于传统的数据中心,企业上云后不需要考虑到安全设备管理、合同签订、成本等琐碎的底层基础设施安全问题。云计算在安全性上更进一步:更加自动化、更好的可见性、灵活的成本控制、高效地做合规。

顾凡介绍,正是看到云端安全的优越性,全球有数百万的用户已经选择并且信赖亚马逊云科技,覆盖了几乎所有的行业,其中包括金融、电信等很多强监管的行业,都已经把业务上云,例如世界最大的股票交易所纳斯达克会分阶段把全部业务迁移到亚马逊云科技,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会把PB级别的数据仓库迁移上云。

由内至外两大体系赋能上云企业安全合规

从众多企业的顾虑着眼,亚马逊云科技由内至外打造更安全可靠的安全合规体系。

首先如何保证亚马逊云科技本身的安全合规?

从亚马逊云科技创立开始,安迪·贾西就确立亚马逊云科技Job Zero 安全文化。因为安全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也是管理的问题。从第一天开始,安迪·贾西及其团队就将安全作为亚马逊云科技最高优先级的工作。“Job Zero 安全文化”贯穿在亚马逊云科技整个企业当中。每一位员工都负有安全责任,CEO每周召开安全会议,每个级别的员工都有安全目标,定期举行安全合规的培训及考试。每个服务在设计阶段都要考虑安全问题。亚马逊云科技高度重视安全自动化,通过自动化实现安全标准化和一致性。在安全运营方面,组成了一级响应团队和二级响应团队,提供全天候响应的能力。

通过业界首创的安全责任共担模型,亚马逊云科技和客户共同推动安全及合规建设。亚马逊云科技负责底层云基础设施和所提供云服务的安全,从四个方面保证自身的安全合规,即:安全的基础设施;安全的云服务;坚持客户拥有和控制数据的理念;亚马逊云科技获得了众多安全标准和合规性认证,几乎满足全球所有监管机构的合规认证。

其次,亚马逊云科技如何帮助客户安全合规?

顾凡介绍,在云服务安全方面,亚马逊云科技有三个理念:利用云上的事件驱动型架构去构建自动化防护栏,而非设立关卡;云中安全是主动设计出来的,而不仅是被动响应;云中安全必须是一个洋葱型的多层防护,而不是一个鸡蛋。

亚马逊云科技所提供的多层防护体系包括:威胁检测与事件响应、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网络与基础设施安全、数据保护与隐私、风险管控及合规。

机密计算护航数据保护和隐私

数据保护及隐私越来越成为全球大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安全合规的重点之一。从美国国土安全法夯实数据安全法案、到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再到国内2021年6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数据安全已成为全球各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

从技术层面,亚马逊云科技有一整套数据保护及隐私的解决方案。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加密服务,对数据的保护涵盖了数据的存储、传输以及使用的各个环节。

Amazon KMS密钥管理服务实现存储过程中的加密,它与亚马逊云科技140个服务集成,可以对存储在这些服务中的数据加密。高集成度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出错的概率。针对数据保密性要求更高的客户,Amazon CloudHSM提供了安全、简单的云上专属加密机。

Amazon Nitro Enclaves提供了一个云端的机密计算环境,通过它,客户可以创建一个隔离的环境来处理敏感数据,而无需向他们自己的系统管理员、开发人员和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权限,从而减少敏感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攻击面。

正是基于亚马逊云科技出色的可见性和控制力、深度集成实现自动化、以最高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标准构建、客户可以继承亚马逊云科技全面的安全性与合规性控制、丰富的安全、合规合作伙伴等五个方面优势,亚马逊云科技云上安全合规已成为行业佼佼者,也赢得更多客户的信赖。

]]>
2021re:Invent全球大会圆满落幕 亚马逊云科技致敬云计算探路者 //www.otias-ub.com/archives/1359115.html Wed, 15 Dec 2021 01:12:14 +0000 //www.otias-ub.com/?p=1359115 本文来源:199IT 作者:Ralf

全球最重磅的云计算大会,2021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全球大会已圆满落幕。re:Invent大会是亚马逊云科技全面展示新技术、产品、功能和服务的顶级行业会议,今年更是迎来十周年这一里程碑时刻。re:Invent,中文意为重塑,是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以来坚持的“精神内核”。

作为Andy Jassy和新CEO Adam Selipsky 交接后的第一次re:Invent大会,亚马逊云科技用诸多新服务和新功能旗帜鲜明地致敬云计算探路者。

致敬云计算探路者

亚马逊云科技CEO  Adam Selipsky盛赞云上先锋客户为“探路者”,他说,“这些客户都有巨大的勇气和魄力通过上云做出改变。他们勇于探索新业务、新模式,积极重塑自己和所在的行业。他们敢于突破边界,探索未知领域。有时候,我们跟客户共同努力推动的这些工作很艰难,但我们喜欢挑战。我们把挑战看作探索未知、发现新机遇的机会。回过头看,每一个这样的机构都是在寻找一条全新的道路。他们是探路者。”

Adam 认为,探路者具有三个特征:创新不息,精进不止(Constant pursuit of a better way);独识卓见,领势而行(Ability to see what others don’t);授人以渔,赋能拓新(Enable others to forge their own paths)。

十五年前,亚马逊云科技缔造了云计算概念,彼时IT和基础设施有很大的局限。不仅贵,还反应慢、不灵活,大大限制了企业的创新。亚马逊云科技意识到必须探索一条新的道路,重塑企业IT。

从2006年的Amazon S3开始,IT应用的基础服务,存储、计算、数据库不断丰富。亚马逊云科技走过的15年历程 也是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缩影。

目前,S3现在存储了超过100万亿个对象,EC2每天启用超过6000万个新实例。包括S3和EC2,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提供了200大类服务,覆盖了计算、存储、网络、安全、数据库、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混合云等各个领域,甚至包括最前沿的量子计算服务和卫星数据服务

(图: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

对于本次大会贯穿始终的探路者主题,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表示:“大家对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他们不被规则所限,从不安于现状;他们深入洞察,开放视野;还有一类探路者,他们不断赋能他人。我们周围有很多鲜活的例子,无论是科研人员发现新的治疗方案挽救生命,还是为身处黑暗的人带去光明; 无论是寻找新的手段打破物理边界,还是通过云进行独特的创新,探路源源不断。”

技术升级创新不断

本次re:Invent大会,亚马逊云科技发布涵盖计算、物联网、5G、无服务器数据分析、大机迁移、机器学习等方向的多项新服务和功能,为业界带来大量重磅创新服务和产品技术更新,包括发布基于新一代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3的计算实例、帮助大机客户向云迁移的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帮助企业构建移动专网的Amazon Private 5G、四个亚马逊云科技分析服务套件的无服务器和按需选项以及为垂直行业构建的云服务和解决方案,如构建数字孪生的服务Amazon IoT TwinMaker和帮助汽车厂商构建车联网平台的Amazon IoT FleetWise。

(图: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表示,新一代的自研ARM芯片Graviton3性能有显著提升。针对通用的工作负载,Graviton3比Graviton2的性能提升25%,而专门针对高性能计算里的科学类计算,以及机器学习等这样的负载会做更极致的优化。针对科学类的计算负载,Graviton3的浮点运算性能比Graviton2提升高达2倍;像加密相关的工作负载产生密钥加密、解密,这部分性能比Graviton2会提升2倍,针对机器学习负载可以提升高达3倍。Graviton3实例可以减少多达60%的能源消耗。

新推出的Amazon Private 5G,让企业可以轻松部署和扩展5G专网,按需配置。Amazon Private 5G将企业搭建5G专网的时间从数月降低到几天。客户只需在亚马逊云科技的控制台点击几下,就可以指定想要建立移动专网的位置,以及终端设备所需的网络容量。亚马逊云科技负责交付、维护、建立5G专网和连接终端设备所需的小型基站、服务器、5G核心和无线接入网络(RAN)软件,以及用户身份模块(SIM卡)。Amazon Private 5G可以自动设置和部署网络,并按需根据额外设备和网络流量的增长扩容。

传统工业云化加速

在亚马逊云科技一系列新服务和新功能中,针对传统工业的Amazon IoT TwinMaker和Amazon IoT FleetWise格外引人关注。

就在re:Invent大会前一天。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规划》),《规划》明确了到2025年发展的分项目标,其中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45%。

亚马逊云科技布局物联网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包括工业互联网里的绿色产线的维护、产线的质量监控等,在数字孪生完全构建之前,已经逐步在实现应用的实体里面。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计算与存储总监周舸表示,“在产线上怎么自动化地去发现良品率的变化,包括Amazon Monitron在产线里面可以直接去用,这些传感器可以监测震动、温度等,通过自动的建模去提早的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就不用等到灾难发生,而是可以提早去换部件或者加点机油解决潜在问题。”

周舸认为工业互联的场景在加速。但很多中小型的工厂缺乏技术能力。“Amazon IoT TwinMaker做数字孪生的核心,就是让那些没有那么强的能力自己去构建或者去雇佣非常专业的构建的公司,帮他们搭建数字孪生,这个趋势是很明确的,我们也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对于汽车工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制造。数据的收集管理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Amazon IoT FleetWise,让汽车制造商更轻松、经济地收集、管理车辆数据,同时几乎实时上传到云端。通过Amazon IoT FleetWise,汽车制造商可以轻松地收集和管理汽车中任何格式的数据(无论品牌、车型或配置),并将数据格式标准化,方便在云上轻松进行数据分析。Amazon IoT FleetWise的智能过滤功能,帮助汽车制造商近乎实时地将数据高效上传到云端,为减少网络流量的使用,该功能也允许开发人员选择需要上传的数据,还可以根据天气条件、位置或汽车类型等参数来制定上传数据的时间规则。当数据进入云端后,汽车制造商就可以将数据应用于车辆的远程诊断程序,分析车队的健康状况,帮助汽车制造商预防潜在的召回或安全问题,或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来改进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等技术。

]]>
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迎来十周年 计算、物联网、5G、无服务器等云产业未来技术悉数上新 //www.otias-ub.com/archives/1352587.html Thu, 02 Dec 2021 08:56:09 +0000 //www.otias-ub.com/?p=1352587 首日发布涵盖计算、物联网、5G、无服务器数据分析、大机迁移、机器学习等方向的多项新服务和功能
高盛、纳斯达克、美联航、DISH等客户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正通过亚马逊云科技持续创新,加速迈向现代化,亚马逊云科技首席执行官 Adam Selipsky盛赞这些客户为探路者

美国当地时间11月29日,备受业界关注的2021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全球大会盛大开幕。恰逢re:Invent十周年之际,亚马逊云科技再次惊艳云产业,活动首日就发布涵盖计算、物联网、5G、无服务器数据分析、大机迁移、机器学习等方向的多项新服务和功能,为业界带来大量重磅创新服务和产品技术更新,包括发布基于新一代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3的计算实例、帮助大机客户向云迁移的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帮助企业构建移动专网的Amazon Private 5G、四个亚马逊云科技分析服务套件的无服务器和按需选项以及为垂直行业构建的云服务和解决方案,如构建数字孪生的服务Amazon IoT TwinMaker和帮助汽车厂商构建车联网平台的Amazon IoT FleetWise。

(图:亚马逊云科技首席执行官 Adam Selipsky发布新一代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3)

新任亚马逊云科技首席执行官 Adam Selipsky首次亮相re:Invent全球大会,发表了长达两小时、干货满满的主题演讲。演讲中, Adam Selipsky首先回顾了亚马逊云科技引领云计算创新史的N个精彩里程碑。过去十五年,云计算从被质疑到成为新一代 IT 标准,并发展成影响整个 ICT 产业的创新和革命。

2006年,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 简单存储横空出世。时至今日,AmazonS3已成为业界公认的最重要的数据存储标准之一,存储超过100万亿个对象文件。
Amazon S3推出几个月后,Amazon Elastic Cloud Compute (AmazonEC2)弹性计算问世,随即推出第一款数据库服务,从此云具备了有能力承载应用程序的所有基础元素。

如今,亚马逊云科技拥有475+不同实例类型,通用型、计算优化型、内存优化型、存储优化型、硬件加速型……几乎适用所有工作负载。每天有超过6000万个新AmazonEC2实例启动。
亚马逊云科技现提供超过20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包罗万象。

不过在Adam看来,云计算还处在非常早的时期。他援引分析师的估计,目前云上支出只占整个IT支出的5%到15%。未来将有大量的工作负载迁移到云,大量的创新即将在云上开展,云产业前景巨大。

Adam Selipsky列举了Netflix、NASA、NTT DOCOMO等早期亚马逊云科技的知名客户,盛赞这些云上先锋客户为探路者,他说,“这些客户都有巨大的勇气和魄力通过上云做出改变。他们勇于探索新业务、新模式,积极重塑企业自身和所在的行业。他们敢于突破边界,探索未知领域。有时候,我们与客户共同努力推动的这些工作很艰难,但我们喜欢挑战。我们把挑战看作探索未知、发现新机遇的机会。回过头看,每一个这样的机构都是在寻找一条全新的道路。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探路者。”

在整个主题演讲中,Adam邀请了纳斯达克、美联航、3M、DISH等头部客户及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作为探路者代表同台演讲。

作为云计算应用的探路者、也是亚马逊云科技的重要客户之一,纳斯达克在当天宣布和亚马逊云科技达成多年合作伙伴关系,为全球资本市场构建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纳斯达克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市场众所周知,实际上它的业务版图早就不止于此。它还是一个为资本市场提供技术和SaaS服务的供应商。纳斯达克宣布,将分阶段把全部业务迁移到亚马逊云科技。在2022年,纳斯达克将先把美国的一个期权交易市场上云。为了实现全面上云的目标,适应对延时的要求,纳斯达克通过Amazon Outposts建立了一个混合架构,推出了金融行业第一个专用亚马逊云科技本地区域。这一合作还将惠及纳斯达克全球的130多个企业客户,帮助这些企业建立一个标准化的上云路径。同时,纳斯达克还将与亚马逊云科技共同努力,为这些企业客户提供一个快速推出产品的方法。

Adam进一步演绎道,探路者具有三个特征:创新不息,精进不止(Constant pursuit of a better way);独识卓见,领势而行(Ability to see what others don’t);授人以渔,赋能拓新(Enable others to forge their own paths)。

探路者创新不息,精进不止

探路者不被规则所限,从不安于现状。他们永远在积极探索新的可能性和更优解、甚至改变现有的游戏规则。

在亚马逊云科技看来,尽管云计算已经极大地提高了IT的效率、敏捷性、弹性,但依然可以探索新的方式,让云变得更加灵活、成本更优、延迟更低。

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引领Amazon EC2再进化。三款由自研芯片支持的新Amazon EC2实例闪亮登场:亚马逊云科技发布新一代的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3,并宣布推出基于这一款新芯片的第一个实列Amazon EC2 C7g,与Amazon Graviton2处理器支持的当前一代C6g实例相比,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性能提高多达25%。在相同性能下,与同类型Amazon EC2实例对比,可节省高达60%的能源消耗。Amazon EC2 Trn1实例由Amazon Trainium芯片支持,在Amazon EC2中为绝大多数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提供最佳性价比及最快的训练速度。Amazon EC2 Im4gn/Is4gen/I4i实例配备新的Amazon Nitro SSD,可为I/O密集型工作负载提供最佳存储性能。

以前很难享受到云优势的大型机用户,现在也可以轻松上云了。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新服务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可以将大型机核心工作负载迁移到云的时间缩短2/3。客户有两个选项:可以重构大型机工作负载,将老旧应用程序转换成基于Java的现代云服务,在亚马逊云科技运行;也可以将工作负载平移到亚马逊云科技,只需要少量更改代码。

亚马逊云科技也不断代表客户寻找网络连接的最优解,新推出的Amazon Private 5G,让企业可以轻松部署和扩展5G专网,按需配置。Amazon Private 5G将企业搭建5G专网的时间从数月降低到几天。客户只需在亚马逊云科技的控制台点击几下,就可以指定想要建立移动专网的位置,以及终端设备所需的网络容量。亚马逊云科技负责交付、维护、建立5G专网和连接终端设备所需的小型基站、服务器、5G核心和无线接入网络(RAN)软件,以及用户身份模块(SIM卡)。Amazon Private 5G可以自动设置和部署网络,并按需根据额外设备和网络流量的增长扩容。

在探索5G网络应用的路上,DISH无线网络公司是一个同行者。DISH正在建设美国首个开放、安全的5G智能网络。DISH首席商务官Stephen Bye表示,“选择亚马逊云科技让我们可以在云中加载和扩展我们的5G核心网络功能,他们是帮助我们向客户提供专用企业网络的关键战略合作伙伴。亚马逊云科技的创新平台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个人无线客户,同时为企业客户开启更多新的覆盖多种垂直行业的商业模式。我们具备支持企业5G专网的能力,可以为客户提供支持各种设备和服务所需的规模、弹性和安全性,充分释放工业4.0的潜力。”

探路者独识卓见,领势而行

探路者还会深入洞察,开放视野,发现一些容易被其他人忽略的机会,并用自己的洞察来战胜挑战,创造价值。

数据是企业洞察的驱动器。亚马逊云科技在云上推出了全面的数据解决方案,从数据库、到数据分析,到人工智能,希望帮企业获得数据洞察,更好地推动业务发展,成就各行各业的探路者。

Adam在主题演讲中宣布,亚马逊云科技分析服务套件新推出三种无服务器选项和一个按需选项:Amazon Redshift Serverless可在几秒钟内自动设置和扩展资源,让客户在PB级数据规模运行高性能工作负载,而无需管理数据仓库集群;Amazon Managed Streaming for Apache Kafka (Amazon MSK) Serverless可快速扩展资源,极大地简化实时数据摄取和流式传输;Amazon EMR Serverless让客户无需部署、管理和扩展底层基础设施,即可使用开源大数据框架(如 Apache Spark、Hive 和 Presto)运行分析应用程序。Amazon Kinesis On-demand是亚马逊云科技为Amazon Kinesis Data Streams(一种用于捕获、处理和存储流媒体数据的无服务器服务)推出的新功能(新的容量模式),利用它可以提供每分钟GB级别的读写吞吐量,而无需进行容量规划。

正是看中亚马逊云科技卓越的产品和服务组合,美联航选定其作为首选云服务供应商,携手探索旅客体验提升之道。亚马逊云科技将全力支持美联航的数字化创新,提供机器学习、物联网 (IoT)、数据分析、数据库、计算、存储和安全等服务,助力美联航推出行业领先举措,以数字技术改变旅客出行体验。例如,用户在抵达机场前,就可以近乎实时地完成重要旅行证件的查验,让旅程更加轻松。

机器学习是数据洞察必不可少的。亚马逊云科技拥有广泛和完整的机器学习功能特性组合,从机器学习框架和基础设施、机器学习服务到开箱即用的人工智能服务。亚马逊云科技的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数万客户正在使用,训练具有数十亿个参数的模型,每月进行数千亿次预测。自2017年问世以来,Amazon SageMaker已经陆续添加了150多项功能和特性,创新脚步从未停歇。

在主题演讲中,Adam又宣布了一项重要的Amazon SageMaker新功能——Amazon SageMaker Canvas,它让业务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能够使用可视化的点选界面,生成高准确度的机器学习预测,不需要写程序代码。

亚马逊云科技还为其数据湖服务Amazon Lake Formation增加了两个功能,Row and cell-level security for Lake Formation为湖中数据提供精确到数据行和单元格的细颗粒度访问控制,Transactions for governed tables in Lake Formation确保湖中数据的一致性,这两项功能让数据湖的搭建、治理和管理更加容易。

探路者授人以渔,赋能拓新

还有一类探路者,他们不断赋能他人。他们希望提供能力和工具,帮更多人找到前行的道路。

亚马逊云科技不仅要打造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围绕数据构建全面的产品,还着意开发专门解决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帮助更多人使用云,找到解决问题和抓住机遇的途径。

这些解决方案可能是横向的,像Amazon Connect这样的服务,让客户可以在几分钟内建立并运行联络中心;也可能是针对垂直行业中的解决方案,从医疗保健到金融服务、制造、汽车等等。

在re:Invent上,高盛(Goldman Sachs)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推出了面向金融机构的全新云上数据和分析解决方案——面向数据的金融云(Financial Cloud for Data),重新定义客户在云端发现数据、组织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式,使客户获得及时洞察,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双方此次合作将大幅减少投资公司开发和维护基础数据集成技术的需求,降低全球高级量化分析的进入门槛。高盛将帮助机构客户缩短金融类应用程序的上市时间,优化资源,专注于投资组合回报,加快创新速度。

亚马逊云科技还重磅推出两项IoT新服务,赋能更广泛的行业。

Amazon IoT TwinMaker让开发人员更加轻松、快捷地创建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如楼宇、工厂、工业设备和生产线。数字孪生是物理系统的虚拟映射,可根据其所代表的现实世界对象的结构、状态和行为定期更新。Amazon IoT TwinMaker让开发人员可以轻松汇集来自多个来源(如设备传感器、摄像机和业务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结合起来创建一个知识图谱,对现实世界环境进行建模。客户可以通过Amazon IoT TwinMaker,使用数字孪生来构建反映现实世界的应用程序,提高运营效率并减少停机时间。

Amazon IoT FleetWise解决汽车制造商数据收集、管理和上云的难题。Amazon IoT FleetWise,让汽车制造商更轻松、更经济地收集、管理汽车数据,同时几乎实时上传到云端。通过Amazon IoT FleetWise,汽车制造商可以轻松地收集和管理汽车中任何格式的数据(无论品牌、车型或配置),并将数据格式标准化,方便在云上轻松进行数据分析。Amazon IoT FleetWise的智能过滤功能,帮助汽车制造商近乎实时地将数据高效上传到云端,为减少网络流量的使用,这个功能也允许开发人员选择需要上传的数据,还可以根据天气条件、位置或汽车类型等参数来制定上传数据的时间规则。当数据进入云端后,汽车制造商就可以将数据应用于车辆的远程诊断程序,分析车队的健康状况,帮助汽车制造商预防潜在的召回或安全问题,或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来改进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等技术。

]]>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三款由自研芯片支持的新Amazon EC2实例 //www.otias-ub.com/archives/1351664.html Wed, 01 Dec 2021 07:16:26 +0000 //www.otias-ub.com/?p=1351664
  • Amazon EC2 C7g实例由新的Amazon Graviton3处理器支持,与Amazon Graviton2处理器支持的当前一代C6g实例相比,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性能提高多达25%
  • Amazon EC2 Trn1实例由Amazon Trainium芯片支持,在Amazon EC2中为绝大多数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提供最佳性价比及最快的训练速度
  • Amazon EC2 Im4gn/Is4gen/I4i实例配备新的Amazon Nitro SSDs,可为I/O密集型工作负载提供最佳存储性能
  • 北京——2021121,在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全球大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推出三款由自研芯片支持的新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Amazon EC2)实例,帮助客户显著提升在Amazon EC2上运行的工作负载的性能、成本和能源效率。新C7g 实例由Amazon Graviton3 处理器支持,与由 Amazon Graviton2 处理器支持的当前一代 C6g 实例相比,性能提高25%。由Amazon Trainium芯片支持的新Trn1实例为在Amazon EC2中训练绝大多数机器学习模型提供最佳性价比,及最快的训练速度。基于自研Amazon Nitro SSDs(固态驱动器)的新存储优化型Im4gn/Is4gen/ I4i实例为在Amazon EC2上运行的I/O密集型工作负载提供最佳存储性能。这些基于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的新Amazon EC2实例的发布,将帮助客户支持其关键业务应用程序。

    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EC2副总裁David Brown表示:“我们对自研芯片的持续投入升级,已经让客户在当今一些关键工作负载中获得了巨大的性价比优势。客户希望我们在每一代新的EC2实例上不断突破边界。亚马逊云科技的持续创新让客户有机会使用这些全新的、改变游戏规则的实例运行其重要的工作负载,获得更好的性价比。”

    C7g实例由新的Amazon Graviton3处理器支持,与由Amazon Graviton2处理器支持的当前一代C6g实例相比,性能提高多达25%

    基于Amazon Graviton2的计算实例自2020年推出以来,被众多客户如DirecTV、Discovery、Epic Games、Formula 1、Honeycomb.io、Intuit、Lyft、MercardoLibre、NextRoll、Nielsen、SmugMug、Snap、Splunk和Sprinklr等在生产中使用并已经获得显著的性能提升和成本节省。基于Graviton2的系列实例共有12种,包括通用型、计算优化型、内存优化型、存储优化型、突发性能型和加速计算型实例,让客户拥有云上至深至广的计算选择,并兼顾性价比和能效。随着客户在云中开展更多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如高性能计算(HPC)、游戏和机器学习推理,相应的计算、存储、内存和网络需求也随之增长,客户需要寻求更佳的性价比和能效来运行这些工作负载。

    由Amazon Graviton3处理器支持的C7g实例与由 Graviton2 处理器支持的当前一代 C6g 实例相比,可将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性能提高多达25%。Amazon Graviton3处理器与Graviton2相比,为科学计算、机器学习和媒体编码工作负载提供高达2倍的浮点运算性能,为加密工作负载速度提升高达2倍,为机器学习工作负载提供高达3倍的性能。Amazon Graviton3处理器的能效也更高,在相同性能下,与同类型EC2实例对比,可节省高达60%的能源消耗。C7g实例是云中第一个采用最新DDR5内存的实例,与基于Amazon Graviton2的实例相比,它提高了50%的内存带宽,从而提高了科学计算等内存密集型应用的性能。与基于Amazon Graviton2的实例相比,C7g实例的网络带宽也高出20%。C7g 实例支持 Elastic Fabric Adapter (EFA),允许应用程序直接与网络接口卡通信,提供更低且更一致的延迟,提高需要大规模并行处理(如 HPC 和视频编码)的应用程序的性能。C7g实例现已提供预览版。欲了解更多C7g实例的信息,请访问aws.amazon.com/ec2/instance-types/c7g

    由Amazon Trainium芯片支持的Trn1实例为在Amazon EC2中训练绝大多数机器学习模型提供最佳性价比,及最快的训练速度

    越来越多客户正在构建、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支持能够重塑其业务和客户体验的应用程序。为了确保提高准确性,这些机器学习模型必须构建在越来越多的训练数据上,导致其训练成本越来越高。这可能会限制客户能够部署的机器学习模型数量。亚马逊云科技为机器学习提供至深至广的计算服务选择,包括采用NVIDIA A100 Tensor Core GPU的EC2 P4d实例和采用Habana Labs  Gaudi 加速器的 EC2 DL1 实例。但是,即使拥有当今最快的加速实例,训练持续变大的机器学习模型仍然是非常昂贵和耗时的。

    由Amazon Trainium芯片支持的Trn1实例为在Amazon EC2中进行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提供最佳性价比以及最快的训练速度,与P4d实例相比,通过Trn1实例训练深度学习模型的成本降低多达40%。Trn1实例提供800Gbps EFA网络带宽(比最新基于GPU的EC2实例高两倍),并与Amazon FSx for Lustre高性能存储集成,让客户可以启动具有EC2 UltraClusters功能的Trn1实例。通过EC2 UltraClusters,开发人员可以将机器学习训练扩展到一万多个与 PB 级网络互连的 Trainium 加速器,让客户按需访问超算级性能,即便是最大型和最复杂的模型,训练时间也可以从几个月缩短到几天。Trn1实例现已提供预览版。欲了解更多Trn1实例的信息,请访问aws.amazon.com/ec2/instance-types/trn1

     

    采用全新Amazon Nitro SSDs的Im4gn/Is4gen/ I4i实例可为I/O密集型工作负载提供最佳存储性能

    如今,客户将I3/I3en存储优化型实例用于需要直接访问本地存储数据集的应用程序,比如横向扩展的事务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如MySOL和PostgreSQL),NoSQL数据库(如Cassandra、MongoDB、Redis等),大数据(如Hadoop)和数据分析工作负载(如Spark、Hive、Presto等)。I3/I3en实例以低成本提供非易失性内存标准(NVMe) SSD支持的实例存储,针对低延迟、高 I/O 性能和吞吐量进行了优化。客户喜欢I3/I3en实例提供的快速事务处理能力,但随着其工作负载的不断升级——在更大规模的数据集上处理更复杂的事务,他们需要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计算性能和更快的数据访问速度。

    Im4gn/Is4gen/I4i实例旨在通过架构最大限度提高I/O密集型工作负载的存储性能。通过自研的 Amazon Nitro SSDs ,Im4gn/Is4gen/I4i实例提供高达 30 TB 的 NVMe 存储,与上一代I3实例相比,I/O 延迟降低了 60%,延迟可变性降低了 75%,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应用程序性能。Amazon Nitro SSDs通过优化存储堆栈、虚拟化管理程序和硬件与Amazon Nitro 系统紧密集成。与使用商用SSD相比,亚马逊云科技同时管理Amazon Nitro SSDs的硬件和固件,使SSD更新交付速度更快,让客户可以从改进的功能中获益。Im4gn 实例(现已可用)采用 Amazon Graviton2 处理器,与 I3 实例相比,性价比提高多达 40%,每 TB存储成本降低多达 44%。Is4gen 实例(现已可用)也采用 Amazon Graviton2 处理器,与 I3en 实例相比,每 TB 存储成本降低多达 15%,计算性能提高多达 48%。开始使用Im4gn/Is4gn实例,请访问aws.amazon.com/ec2/instance-types/i4g。I4i实例(即将可用)采用英特尔第三代可扩展处理器(Ice Lake),与当前一代 I3 实例相比,计算性能提高多达 55%。欲了解更多Im4gn/Is4gen/ I4i实例的信息,请访问aws.amazon.com/ec2/instance-types/i4i

    SAP HANA是世界领先的内存数据库,是SAP业务技术平台的基础。SAP HANA数据库与分析总裁Irfan Khan表示:“过去十年中,SAP HANA帮助客户管理他们最关键的事务和分析工作负载。亚马逊云科技在基于ARM的Amazon Graviton处理器的持续投入与创新,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带来诸多可能,为我们的企业客户和SAP HANA云支持的SAP云分析和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带来了显著的运营效率和性能提升。”

    Twitter承载着当前正在发生和人们正在讨论的事情。Twitter平台主管Nick Tornow表示:“Twitter正在进行一个为期多年的项目,利用基于Amazon Graviton处理器的Amazon EC2实例来提供Twitter时间线。为进一步提高效率,我们测试了新的基于Amazon Graviton3处理器的C7g实例。在一系列可以代表Twitter工作负载性能的基准测试中,我们发现基于Amazon Graviton3处理器的C7g实例与基于Amazon Graviton2处理器的C6g实例相比,可将性能提高20%-80%,同时还将尾部延迟减少多达35%。我们非常高兴并期待利用基于Amazon Graviton3处理器的实例获得更好的性价比。”

    一级方程式(F1)赛车始于1950年,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赛车比赛,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年度体育赛事。“基于Amazon Graviton2处理器的C6g实例已经为我们的一些CFD(计算流体仿真力学)工作负载提供了最佳性价比。现在,我们发现在同样的模拟中,基于Graviton3的 C7g实例比基于Graviton2的 C6g实例快40%。”一级方程式管理首席技术官Pat Symonds表示:“我们很高兴EFA将在这种实例类型中标配。基于Graviton3的实例在性价比方面的优越表现,我们期待它成为运行所有CFD工作负载的最佳选择。”

    Epic Games创立于1991年,是Fortnite、Unreal、Gears of War、Shadow Complex和Infinity Blade系列游戏的创造者。Epic的Unreal Engine技术为PC、主机、手机、AR、VR和Web带来了高保真、交互式的体验。Epic Games高级工程总监Mark Imbriaco表示:“当我们展望未来,为玩家构建更加引人入胜的沉浸式体验时,我们很高兴使用基于Amazon Gravtion3处理器的EC2实例。我们的测试表明,它们甚至适用于要求最严苛、延迟敏感度最高的工作负载,同时提供卓越的性价比,提升了《堡垒之夜》和任何基于虚拟引擎创造的游戏体验。”

    Honeycomb开发了一个可视化平台,让工程团队可以可视化、分析和改善云应用程序的质量和性能。“我们很高兴能够基于Amazon Graviton3的预览实例测试我们的高吞吐遥感摄取工作负载。” honeycomb.io首席开发者布道师Liz Fong-Jones表示:“在处理相同工作负载的情况下,我们运行的C7g实例比C6g少30%,延迟降低了30%。我们期待在Amazon Graviton3的C7g实例正式可用后尽快投入到我们的生产环境中。”

    Meta AI专注于将人们与其关心的事物联系起来,提供有意义且安全的体验,推进机器学习并指导开放研究。Meta AI PyTorch工程高级总监Lin Qiao表示:“PyTorch开发人员不断创新,以提高深度学习模型的准确性,并找到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这些模型的规模呈指数级增长,这让训练它们变得更加困难,成本更高。我们的PyTorch团队一直在与Amazon Neuron团队合作,为易用性和性能设定了一个高标准,确保在PyTorch中为Trainium等加速器提供原生支持。这其中包括研究集体计算原语,以及为扩展性能和分布式训练设置适当的基础。我们期待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将Trainium与PyTorch原生产品(如eager mode和dynamic shapes)进行更多集成。”

    Anthropic构建了可靠、可解释和可操控的人工智能系统,这些系统将有机会为商业和公共利益创造价值。Anthropic联合创始人Tom Brown表示:“我们的研究兴趣横跨多个领域,包括自然语言、人工反馈、缩放定律、强化学习、代码生成和可解释性。我们成功的一个关键是利用现代基础设施,让我们可以启动超大高性能深度学习加速器的集群。 我们期待使用Amazon Trainium芯片支持的Trn1实例,因为它们具有前所未有的能力,可以扩展到上万个节点,还有更高的网络带宽,这将让我们可以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更快地迭代。”

    Splunk是领先的数据平台提供商,旨在调查、监控、分析和处理任何规模的数据。Splunk云平台和基础设施副总裁Brad Murphy表示:“我们运行基于C/C++的工作负载来索引和搜索事件数据。我们的工作负载受CPU限制,并受益于高容量和低延迟的SSD存储。在评估由Amazon Graviton2支持的新Im4gn/Is4gen实例时,我们观察到,与当前使用的I3/I3en实例相比,搜索运行时间减少了50%。Im4gn和Is4gen实例成为运行我们存储密集型工作负载的绝佳选择,性价比显著提升且TCO更低。”

    Sprinklr通过 30 多个数字化渠道帮助全球大型企业提升客户满意度——使用为企业构建的先进、复杂的人工智能引擎来创建洞察力驱动的策略,创造更优秀的客户体验。“我们在由Amazon Graviton2处理器支持的Amazon EC2 Im4gn/Is4gen实例上对基于Java的搜索工作负载进行了基准测试。与较大的I3en实例相比,较小的 Is4gen 实例就能提供相似的性能,这意味着有机会显著降低TCO。” Sprinklr工程副总裁Abhay Bansal表示:“我们在将工作负载从I3实例迁移到Im4gn实例时,还发现查询延迟显著降低,多达50%,性价比提升40%。迁移到基于Amazon Graviton2的实例很容易,完成基准测试需要两周时间。我们对已有的经验感到非常满意,并期待基于Im4gn和Is4gen实例在生产环境中运行这些工作负载。”

    Redis Enterprise通过帮助软件团队为实时世界创建高性能数据层,为全球超过8000个组织提供关键任务应用程序和服务。Redi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Yiftach Shoolman表示:“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全新低延迟Amazon Nitro SSDs的Amazon EC2 I4i实例提供比上一代实例更快的交易速度。我们预计I4i实例更强的存储性能和更快的网络和处理器速度将为我们那些基于I4i实例使用Redis-on-Flash的客户带来显著改善,获得更具吸引力的TCO。”

    ]]>
    高盛携手亚马逊云科技为金融服务机构打造全新数据管理和分析解决方案 //www.otias-ub.com/archives/1351449.html Wed, 01 Dec 2021 04:28:10 +0000 //www.otias-ub.com/?p=1351449 高盛金融云集成了亚马逊云科技公有云的所有优势,包括行业领先的安全性、服务和可靠的全球基础设施,以及高盛长达 150年的金融市场专业经验

    北京——2021年12月1在刚刚召开的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峰会上,高盛(Goldman Sachs)宣布与亚马逊云科技共同推出面向金融机构的全新云上数据和分析解决方案——高盛金融数据云(Financial Cloud for Data)。此次合作重新定义了客户在云端发现、组织和分析数据的方式,使客户获得及时洞察并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这些机构的客户将从高盛数十年应对数据管理和分析挑战的经验中获益。

    数据和技术的发展正在加速金融服务行业的转型,但投资公司的开发人员仍在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定制各种工具,用以大规模管理、解释和分析金融数据。许多现有的金融数据管理和分析解决方案都基于传统技术拼凑组成,难以满足现代投资实践对时延和规模的要求。因此,投资公司可能正在将他们的工程和技术能力用于管理无差别的基础设施和数据整理,而不是按照他们期望的速度为客户进行创新。

    高盛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将大幅减少投资公司开发和维护基础数据集成技术的需求,并降低进入全球市场高级定量分析的门槛。高盛将帮助机构客户缩短金融类应用程序的上市时间,通过优化资源来专注于投资组合回报,并加快创新速度。高盛金融数据云的用户将以更简化、更安全的方式访问高盛提供的一流的金融数据。

    高盛首席执行官苏德巍(David Solomon)表示:“高盛始终致力于打造相关技术以服务最为复杂的金融机构。今天,我们正在重新定义金融服务云的未来,使开发人员能够专注于为客户构建金融解决方案。我们很高兴看到金融服务和云计算领域的两家领先企业联手,提供无与伦比的云上金融数据管理和分析解决方案。这彻底改变了行业中客户从不断增长的信息财富中获取价值的方式。”

    高盛金融数据云是面向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和其他机构客户的云原生金融数据管理和分析解决方案,可以显著增强高盛的前台分析工具功能,例如高盛领先的时间序列分析工具 PlotTool Pro 和Python 工具包 GS Quant。通过高盛金融数据云与Amazon Data Exchange的集成,客户可以安全地将他们的专有数据与高盛定制的金融市场数据,包括精选的第三方数据产品无缝地整合。Amazon Data Exchange是一项可以在云端轻松查找、订阅和使用第三方数据的服务。然后,数据将在由高盛安全管理的时间序列数据库和分析引擎中可用,该引擎能够实时存储和整合数百种不同资产的逐笔财务数据。因此,开发人员现在可以更轻松地使用最新的量化技术,一致地、大规模地分析各种金融数据集,从而缩短将金融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高盛金融数据云的组件可以与 Amazon FinSpace 兼容,这项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可以轻松组合和分析来自多个来源的数据,例如来自数据仓库或数据湖的位置数据。

    亚马逊云科技首席执行官Adam Selipsky表示:“借助高盛金融数据云,我们为更多金融服务机构降低了准入门槛,使他们可以利用云端先进的、近乎实时的分析服务。高盛的数据和一个多世纪的金融服务专业经验与亚马逊云科技可靠性、安全性和行业专长相结合,将重新构造金融服务技术,并把以开发人员为中心、具有成本效益的技术提供给所有企业。”

    威灵顿管理公司 (Wellington Management) 投资服务和科技负责人 Justin Stephan 表示:“大规模访问高质量的数据对于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投资回报至关重要。 我们与众多来自不同行业的领导者合作来输出这些能力,多年来亚马逊云科技和高盛一直是我们的关键合作伙伴。我们相信,将高盛的市场覆盖和专长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创新和速度相结合的产品,可以进一步增强数据获取、管理和分析能力,从而改善投资产出。”

    Millennium 首席信息官 Vlad Torgovnik 表示:“我们一直与高盛密切合作,为我们的投资专业人员开发先进的数据和分析解决方案,加快新战略的市场落地。高盛与亚马逊云科技之间的新合作,将使我们能够在隐私保护和安全的环境中,从我们的独家数据中获得独特的见解,同时可以利用云技术的规模和创新速度。”

    MSCI分析技术负责人Jorge Mina表示:“MSCI为机构投资者提供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管理投资组合。通过与高盛的合作,我们的共同客户将从MSCI 强大的数据和内容,以及高盛的分析和交易工作流程中受益。无论客户身处何地,我们始终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通过与高盛和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我们将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开启云端高级投资组合分析的全新可能性。”

    客户可通过高盛开发人员控制台或亚马逊云科技 Marketplace申请预览高盛金融数据云。获取预览权限,请访问http://developer.gs.com/discover/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超过15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0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25个地理区域的81个可用区(AZ),并已公布计划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新西兰、西班牙、瑞士和阿联酋新建9个区域、27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aws.amazon.com

    关于高盛

    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Inc. )是一家领先的全球金融机构,为包括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和个人在内的庞大而多元化的客户群提供投资银行、证券、投资管理和消费者银行业务等广泛的金融服务。高盛成立于 1869 年,总部位于纽约,并在全球所有主要金融中心设有办事处。

    ]]>
    纳斯达克携手亚马逊云科技重塑资本市场 //www.otias-ub.com/archives/1351447.html Wed, 01 Dec 2021 04:26:17 +0000 //www.otias-ub.com/?p=1351447
  • 纳斯达克的交易市场将于2022年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
  • 共同设计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为全球资本市场提供了迁移到亚马逊云科技的入口
  • 纳斯达克主要数据中心成为有史以来资本市场的首个专用亚马逊云科技本地区域
  • 北京——2021年12月1日 在刚刚召开的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峰会上,纳斯达克(纳斯达克代码:NDAQ)和亚马逊云科技宣布达成多年合作伙伴关系,为全球资本市场构建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

    从2022年开始,纳斯达克计划分阶段将其北美的多个交易市场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第一步将是迁移美国期权市场之一纳斯达克MRX。纳斯达克将使用一种由纳斯达克和亚马逊云科技共同设计、专为交易市场基础设施而开发的全新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其他交易市场的基础设施运营商和参与者也有机会利用这个方案,将交易系统迁移上云。此外,此次合作纳斯达克也将在反金融犯罪、数据和分析、市场基础设施软件解决方案等方面,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的云服务探索更多新方法。

    纳斯达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dena Friedman表示:“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共同建立真正基于云的交易市场基础设施,并使其更具弹性、可扩展性,可供所有市场参与者访问。十多年来,纳斯达克一直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的弹性和高安全性优势,提供客户驱动的解决方案。同亚马逊云科技的创新合作,为我们的交易市场搭建了通向未来的桥梁,代表着纳斯达克云上之旅的一个新篇章。”

    亚马逊云科技首席执行官Adam Selipsky表示:“纳斯达克和亚马逊云科技将共同为资本市场创造新的可能,帮助他们加快创新和改进业务流程。结合纳斯达克长达50年来为资本市场开拓新技术的专业经验,以及亚马逊云科技成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弹性,将帮助我们共同的客户以及纳斯达克持续发展业务,每天无缝地完成数十亿美元的交易。随着纳斯达克开启上云的第二个十年之旅,此次合作将助力纳斯达克更轻松地将核心基础设施迁移上云,继续创造新服务。”

    面向未来资本市场基础设施

    在纳斯达克迁移到亚马逊云科技的过程中,Amazon Outposts将扮演核心角色。它将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设施、服务、API和工具扩展到几乎所有数据中心、主机托管空间或本地设施。纳斯达克计划直接把Amazon Outposts整合至核心网络中,从其位于新泽西州卡特雷特的主要数据中心提供超低延迟的边缘计算功能。这种共同设计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将使纳斯达克的数据中心成为资本市场领域有史以来第一个专用亚马逊云科技本地区域(Private Amazon Local Zone)。

    随着时间的推移,纳斯达克还计划将更多的北美交易市场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上。这种混合架构将降低纳斯达克本地系统的访问延迟,以便提供高频交易能力,使客户以更低的成本访问云服务,包括虚拟连接服务、市场分析和机器学习等。纳斯达克期望通过向云迁移加速新服务和产品的采用,从而解锁更多价值,并为客户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为全球经济提供云端交易市场技术解决方案

    纳斯达克的130多个市场技术客户,涵盖交易所、银行、清算所、中央证券存管机构和监管机构,现在都依赖纳斯达克的核心交易、清算、结算和监控技术。纳斯达克计划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开发多种可行的云服务模式,包含公有云和混合云。

    纳斯达克还计划借助自身交易市场的上云之旅,加上全球越来越多的专用亚马逊云科技本地区域,以及此次合作产生的各种技术方案,结合公有云和边缘计算,为其市场技术客户创建迁移蓝图。

    纳斯达克预计,迁移到云将为其客户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并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各自国家和地区不断变化的行业动态。

    纳斯达克云战略:长达数十年的未来互联之旅

    50年来,纳斯达克为激发未来潜力而重构了交易市场。在半个世纪前开创电子交易市场之后,纳斯达克在2000年初开发了当时性能最高的消息传递协议,现在已成为超低延迟交易的事实上的行业标准。纳斯达克还是第一家将技术商业化的交易所运营商,并于2008年开始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的技术。今天,在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纳斯达克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整个交易周期中帮助市场基础设施运营商(交易所、中央对手清算所、中央证券存管机构和监管机构)提高性能、透明度、效率和完整性。

    在纳斯达克尝试重新定义未来的市场技术,推动其核心基础设施转型以适应未来几十年的要求的同时,纳斯达克致力于创造位于云端的互联的未来——一个对每个人都更安全、更强大的未来。

    了解更多信息, 请访问 www.nasdaq.com/cloud.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超过15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0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25个地理区域的81个可用区(AZ),并已公布计划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新西兰、西班牙、瑞士和阿联酋新建9个区域、27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aws.amazon.com

    关于纳斯达克

    纳斯达克(Nasdaq市场代码:NDAQ)是一家服务于资本市场和其他行业的全球科技公司。我们提供多样化的数据、分析、软件和服务,使客户能够自信地优化和执行其业务愿景。要了解有关公司、技术解决方案和职业机会的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 LinkedIn、Twitter @Nasdaq 或 www.nasdaq.com。a

    ]]>
    亚马逊云科技顾凡:现代化应用,是面对“不确定性”的最优解 //www.otias-ub.com/archives/1349797.html Mon, 29 Nov 2021 03:33:00 +0000 //www.otias-ub.com/?p=1349797 作者: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 顾凡

    “新冠疫情让一切‘长期规划’不再有效”——这个说法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在不少人眼里,更为明智的做法是放弃对“确定性”的探索,并且接受“不确定性”是唯一的“确定”。

    “长期规划”真的无效了吗?对此我更倾向持有保留意见。自从人类步入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可确定的未来”在很多时候确实已成为奢侈品,就如同新冠疫情绝不会是最后一只黑天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长期规划”无效了。相反,现在企业的“长期规划”正在回归更为基础与核心的业务本质,即如何在变革常态中,保持业务竞争力与创新活力,让企业具备应对变化的韧性

    事实上,即使在去年商业活动最举步维艰的那段时间,我们仍能看到许多身姿灵活的企业,快速适应了新的环境,甚至发掘出新的增长机遇。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好奇,这些企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如何能在极短的时间去适应可能与过去迥异的业务需求。我们很快得到了答案——从去年开始,“现代化应用”被越来越多地提及。

    这意味着,更多的企业意识到,现代化应用的敏捷性、通用性及扩容能力等优势,成为企业立足长期发展的“必选项”。当你不知道变化从何而来,也无法制定如同说明书一样按部就班的发展计划,此时构建与业务相匹配,且更为敏捷的现代化应用架构,就成了面对不确定性的最优解。

    虽然有时候我们会用微服务、容器化、Serverless这类技术名词去描述现代化应用,但必须强调的是,现代化应用以及实现过程并不是技术和产品的机械化堆砌。企业对现代化应用的向往并非是因为技术先进,而是为了适应业务需求、助力业务拓展,以便能够不断发现新的机会,或是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现代化应用: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

    虽然现代化应用的价值来自一个长周期内对企业业务支持的“总量”,但基于与众多用户的沟通,我们发现,现代化应用也同样是他们立足当下的现实需求。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有的用户会希望更少关注基础设施管理而专注于业务本身;有用户说希望软件架构从反映企业组织架构转变为反映业务逻辑;还有用户希望开发团队花费宝贵精力所编写的每一行代码都符合业务逻辑……

    总结起来,企业用户需要现代化应用的核心理由之一,就是从设计、构建到管理都与业务紧密相关。现代化应用一定是仅仅围绕业务核心,正所谓“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

    至于业务如何从现代化应用中受益,相信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期待。在亚马逊云科技眼中,现代化应用的基本特征,或者说优势,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敏捷性,快速开发、快速应用,并且能够敏捷迭代;第二是可扩展性,例如可扩展到数百万量级的用户,确保足够的弹性以保障业务拓展;第三是全球可用,这对于正在“出海”的中国企业尤为重要;第四是毫秒级响应能力,并能够处理PB甚至EB级别的数据。

    今天,无论是提供给用户的现代化应用服务,还是自己作为一家公司走过的现代化应用历程,我们所有迭代与创新都来自用户及亚马逊自身的业务需求。这些宝贵经验,是亚马逊云科技15年持续引领现代化应用的重要基石,正如亚马逊CEO Andy Jassy所说:经验没有压缩算法。我们所有的探索都不白费,每一步都是踏实积累。

    1995年亚马逊创立伊始,所有的逻辑只在一个单体应用里,也只有一个数据库。随着业务的拓展,到了2001年,亚马逊进入了面向服务架构(SOA)阶段,比如商品、订单、服务等模块都在那个时期形成。此后,亚马逊进入到了更多的领域,产品迭代和客户体验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些已经按照SOA拆分出来的模块,自己又会变成超大的单体。所以2002年开始到2006年,亚马逊正式启动了微服务化架构。

    为了支持新的应用架构方法,亚马逊打破职能层级,将开发团队重组为多个小型的自治团队,规模小到每个团队只能吃完两个披萨。我们让每个“双比萨团队”集中开发一个特定的产品、服务或功能集,给他们授权,让他们成为产品负责人,可以快速对所负责的产品做出决策。从那时起,亚马逊不只是从技术,而是包括从组织架构、管理策略,建立了一整套微服务体系,团队自己可以开发运营和迭代。

    亚马逊在构建高度可扩展基础设施方面的成功,带来了新的核心能力拓展,这才有了亚马逊云科技在2006年成立。到2020年,亚马逊已经有超过10万个微服务,从起初每年部署几十个功能,到现在可以每年部署几百万个功能。

    过去15年里,我们一直在现代化应用领域持续投入与创新。与亚马逊云科技“同龄”的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 (Amazon SQS),至今仍被许多客户采用。2012年我们推出了键/值和文档数据库Amazon DynamoDB,这个可以随着应用扩展而几乎无限扩展的无服务器数据库,目前每天可以处理超过10万亿个请求,在Amazon Prime Day期间一度达到了每秒8920万次的峰值。

    2014年推出的Serverless计算服务Amazon Lambda更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如果说我们90%的创新是基于客户提出的具体需求,那么Amazon Lambda就属于剩下的10%,是我们根据客户“只提出要实现什么目标”而进行的创新。此后,我们又推出了适用于容器的Serverless服务Amazon Fargate,和高性能关系数据库Amazon Aurora ——包括后来发布的可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扩展至支持几十万个数据处理事务的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V2,从而把客户希望从基础设施管理中解放出来而专注业务的目标做到新的极致。

    什么时机、选择何种实现路径,仍由业务“做主”

     企业的现代化应用转型,是否有一些可遵循的脉络?基于过往的服务全球数十万客户的实践经验,我们总结了三个可选路径,分别是:平移(Replatform)、重构(Refactor)和构建共享服务平台(Shared Services Platform) 。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三个路径将共同组成一个现代化应用架构的完整生命周期。因此,企业用户在进行现代化应用转型时并非只取其一或遵守固定的顺序。在什么时机、什么需求场景,选择哪种路径,最终是要由企业特点和业务需求来做主。

    “平移”,通常是企业上云的第一步,即利用容器把本地数据中心的应用迁移到云上,快速实现现代化应用的架构、交付模式和运营模式。对用户来说,平移的主要目的是把核心应用快速上云,利用云的弹性特点简化基础设施运营和降低维护成本。例如在本地使用了Oracle或者SQL Server,就可以快速将数据先搬到云上托管起来,暂时无需考虑数据拆分。容器化是平移的利器,在这一路径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今天云上托管的容器有80%都运行在亚马逊云上,因为我们在容器的产品和服务方面带给用户更灵活的选择。而“重构”,是通过微服务拆分、数据重构以实现应用基于业务逻辑的重构,从而获取数据驱动下的“敏捷”和创新力。重构过程中,微服务化是最重要的方法——把业务逻辑和数据通过API向其它团队公开,创建一个高度解耦的架构。微服务的开发团队可以独立迭代、发布应用,极大提升创新速度,同时最小化故障发生时的爆炸半径。

    重构阶段往往是利用新技术的最佳时机。比如,在此阶段企业可以优先考虑使用Serverless,让“企业写的每行代码都是应用逻辑”这一愿景成为现实。而在亚马逊云科技,Serverless并不仅仅是无服务器计算Lambda,而是提供给用户一整套Serverless服务,来帮助用户去开发基于无服务器的端到端的核心应用。

    从三年前开始,Comcast旗下的领先视频广告技术公司FreeWheel开始将多个本地数据中心逐步迁移到亚马逊云科技全球的基础设施。FreeWheel通过采用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Amazon EKS)容器编排服务,实现了在现有架构不变情况下的应用迁移,使系统获得了资源弹性;使用Amazon Lambda无服务器计算构建高度可用的微服务,为各种规模的应用程序提供支持,使得系统更加易于开发和部署。一系列云上创新的举措,让FreeWheel能够在奥运会、超级碗、世界杯等10多个全球收视率最高的赛事活动期间成功地支持所服务的顶级媒体,顺利应对了2秒内激增100倍的超大流量,获得了运维效率的巨大提高,节省了超过50%的资源使用成本。

    “构建共享服务平台”则是为了实现现代化应用的规模化部署。当企业的微服务达到一定规模,可能会面临没有“专门针对微服务应用快速部署”运营平台的挑战。构建共享服务平台,就是让企业利用共享服务平台的标准化、自动化的运营能力,加速现代化应用开发的规模化,帮助用户专注于产品开发,提高生产力。

    如何既能让每个微服务团队敏捷高效,又能让他们的代码部署管理更有一致性?亚马逊云科技在去年发布的Amazon Proton,是第一个针对容器和无服务器应用程序部署的完全托管服务。借助Amazon Proton,运营平台团队可以提供统一管理的无服务器和容器的模板,使成百上千的应用开发团队不必自己管理和维护这些基础架构,从而只需专注于业务逻辑代码的开发。。

    企业只需按任意顺序达成五个元素

    无论企业如何实践以上三个路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构建“有效”的现代化应用,使其能够真实有效地提升企业未来的敏捷性和创新速度。为此,企业需要做到:让自身的现代化应用按任意顺序去达成五个元素,其中既包括设计和构建方式,也包括管理模式的转型。

    首先是架构微服务化。微服务颠覆了单体应用臃肿、添加改进功能复杂等顽疾,应用程序由独立组件组成,每个组件作为一个服务运行,实现一个特定业务功能,按照需求进行灵活更新、部署和扩展。在当下,微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化应用“灵魂”般的存在。

    第二是数据库专门化。应用现代化之后,数据和应用也可以解耦了。数据库和微服务形成一一映射,可以带来多个好处:微服务数据量增长时只需变动所对应的数据库,获得更好的扩展性;可避免单体数据库故障影响整个应用,容错性更强;微服务可以自由选择最适合业务需求的数据库,灵活度更高。

    第三是自动化的软件交付通道。当单个团队独立交付软件,尤其是在手动交付时,彼此的协调性和质量一致性就成为挑战。对此,我们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标准化和自动化双管齐下。首先,将软件交付流程定义为最佳实践模板,各个团队都用模板配置基础设施资源,确保正确起步;其次,通过自动发布通道,包括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 (CI/CD),可以快速测试和发布大量代码,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

    第四是基础设施无服务器化。当我们说“无服务器”时,我们指的是那些不需要基础设施供应和扩展,具有内置的可用性和安全性,并使用付费价值计费模型的服务。无服务器能够让团队从那些与业务没有直接相关性的基础设施维护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创造更有价值的用户体验和创新产品。

    最后是安全特性集成化。在现代化应用中,安全功能内置于每个组件,随版本变化自动测试和部署。这也意味着,安全不再只是安全团队的责任,而是深入集成到开发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工程、运营和合规团队都要发挥作用。

    写在最后

    以上,是亚马逊云科技对于现代化应用的一些观点及经验总结。我认为现在与大家深入探讨现代化应用恰逢其时——企业对基础设施敏捷性和弹性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作为连续11年被Gartner评为领导者的云服务供应商,亚马逊云科技所带来的一整套现代化应用构建方案及方法论,也的确值得被关注和思考。因为所有的这些探讨,都是基于无数实践的检验并被证明有效。

    现代化应用转型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这一旅途中,亚马逊云科技也期待聆听所有客户的需求,并利用我们在云服务领域卓越的广度、深度和创新速度,为每个客户构建可支持未来长期业务创新的现代化应用架构。

    ]]>
    亚马逊云科技加速数据库服务在中国区域落地 //www.otias-ub.com/archives/1348457.html Wed, 24 Nov 2021 11:39:47 +0000 //www.otias-ub.com/?p=1348457 Babelfish for Amazon Aurora PostgreSQL在中国区域正式可用,直接在Amazon Aurora上运行Microsoft SQL Server应用

    北京——2021年11月24日,亚马逊云科技宣布通过与光环新网和西云数据的紧密合作,在中国区域(北京与宁夏)推出Babelfish for Amazon Aurora PostgreSQL,客户无需或只需很少的代码更改,便可直接在Amazon Aurora PostgreSQL上运行 Microsoft SQL Server应用。这是亚马逊云科技在数据库迁移服务方面,在现有的数据库架构转换、数据迁移服务之上,进一步提供应用程序迁移服务,帮助客户加速向云上数据库的平滑迁移。亚马逊云科技现已推出十多种数据库服务,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需求而专门构建,为客户提供兼具高性能、高可用性、可扩展及成本效益的专用数据库服务,支撑客户现代化应用的快速部署及创新。亚马逊云科技不断加速数据库相关服务在中国区域的落地,2021年至今已经通过与光环新网和西云数据的合作新发布60多个数据库相关服务与功能。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表示,“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通过现代化应用实现业务的快速发展,这对底层支撑的数据库的功能、性能、扩展性、成本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服务作为实现应用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开发者需要选择专门构建的数据库来支撑微服务,应对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实现企业数据基础设施现代化。通过采用微服务、配合专门构建的数据库,企业可以摆脱传统单一的数据库在性能、功能、扩展性等方面的桎梏,有效提高创新速度,并且降低成本。”

    目前,全球数十万客户正在采用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库相关服务与功能,获得了更高的性能、扩展性、可用性以及更优的成本效益。

    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库“专库专用”,覆盖八大数据库类型,提供极致性能

    亚马逊云科技目前提供十多种专门构建的数据库服务,支持关系、键值、文档、内存、图、时间序列、宽列和分类账八大数据类型。其中专为云平台打造的关系型数据库Amazon Aurora,是目前亚马逊云科技历史上用户数量增速最快的云服务。Amazon Aurora既具有传统商业数据库的高性能和可用性,又具有开源数据库的简单性和成本效益。Amazon Aurora与MySQL及PostgreSQL全面兼容,吞吐量是标准MySQL的5倍、标准PostgreSQL的3倍,成本却只有传统商业级数据的十分之一。Amazon Aurora提供可跨 3 个可用区(AZ)复制 6 个数据副本及AZ+1的高可用性。

    键/值数据库服务Amazon DynamoDB ,专为海量数据、超大型工作负载而生,可以为世界级超大规模的应用程序提供支持。利用Amazon DynamoDB可以构建吞吐量和存储空间几乎无限的应用程序,在任意规模环境中提供一致的个位数毫秒响应时间,极其适合游戏、广告技术、移动互联以及其它需要任何规模的低延迟数据访问的应用程序。目前,亚马逊全球多个高流量网站和系统均采用Amazon DynamoDB作为数据库,在此前的亚马逊电商Prime Day 期间进行了数万亿次 API 调用,达到每秒 8,920 万次请求的峰值。

    开创Serverless数据库,实现数据库的弹性伸缩

    为进一步简化客户在创建、维护和扩展数据库方面的工作,实现高扩展性及自动伸缩容量,亚马逊云科技从2012年开始就陆续推出了Amazon DynamoDB、Amazon Aurora Serverless、Amazon Timestream(时间序列数据库服务)、Amazon Keyspaces(兼容 Apache Cassandra 的托管数据库服务)和Amazon Quantum Ledger Database (Amazon QLDB)(全托管的分类账数据库)等多种具有Serverless特性的数据库服务。其中,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已从V1版进化到V2版,Aurora Serverless V2可以在几分之一秒内将数据库工作负载从数百个事务扩展到数十万个事务,与按照峰值负载配置容量的成本相比,最多可节省 90% 的数据库成本。

    专为全球分布式应用系统而设计,助力客户全球业务部署

    基于亚马逊云科技遍及25个地理区域的81个可用区(AZ)全球基础设施,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多个可支持全球分布式应用系统的数据库功能,包括Amazon Aurora  Global Database、Amazon DynamoDB  Global Tables、Amazon ElastiCache for Redis Global Datastore、Amazon DocumentDB Global Clusters。其中,Amazon Aurora Global Database集群可跨越多个地理区域,跨区域数据复制延迟通常不超过1 秒;在发生区域级业务系统中断时,通常不超过1 分钟可实现跨区域灾难恢复,最大限度确保客户全球业务的连续性,还可以贴近各地终端用户,降低访问延迟,提高客户体验。

    赋能数据库开发者,使用数据库查询语句就能进行机器学习操作

    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库服务与其AI/ML深度集成,推出Amazon Aurora ML、Amazon Neptune ML等特性,数据库开发者无需具备机器学习专业知识,只需使用熟悉的数据库语言,即可进行机器学习操作。其中,今年8月,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与光环新网和西云数据的紧密合作,在中国区域推出Amazon Neptune ML。它借助由Deep Graph Library(DGL,面向图神经网络以及图机器学习的全新框架)和Amazon SageMaker 驱动的图神经网络(GNN),能在几小时内对图数据库中的数十亿关系进行进行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可在知识图谱、欺诈检测或产品推荐等应用程序中发挥重大作用,通过所需的数十亿个节点/边所蕴含的关联关系进行推断。

    提供灵活的数据库迁移方式帮助客户平滑迁移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5万个数据库通过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库迁移服务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多种创新的迁移服务帮忙客户迁移数据库,包括Amazon Schema Conversion Tool可转换数据库架构, Amazon Database Migration Service可迁移数据,新发布的Babelfish for Amazon Aurora PostgreSQL则可帮助客户迁移SQL Server应用程序。Babelfish for PostgreSQL源代码现已在Github开源。客户还可以通过亚马逊云科技Database Freedom项目,了解如何从传统商业数据迁移至云数据库。

    此外,亚马逊云科技构建了强大的合作伙伴网络,通过合作伙伴网络成员服务帮助客户平滑迁移。伊克罗德 (eCloudrover) 信息科技是亚马逊云科技核心级咨询合作伙伴,并获得亚马逊云科技7项能力认证。数据库迁移服务是伊克罗德重点业务之一。此前曾帮助某知名游戏公司顺利完成从MySQL集群迁移至Amazon Aurora,将播放延迟保持在35毫秒以内,并获得高于MySQL数据库5倍的效能,并且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对多种客户行为数据进行处理,使其总体成本降低了约40%。

    众多中国客户采用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库服务

    在中国,华米科技、九州通、嘉谊互娱、虎牙直播等各行业客户,正在使用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库相关服务。虎牙直播是一家以游戏直播为核心业务的技术驱动型内容公司,旗下主要产品包括国内知名游戏直播平台虎牙直播、风靡东南亚和南美的游戏直播平台NimoTV等,前者月活跃用户突破1.78亿,后者月活用户达到3,000万。在巩固扩大业务市场、提升海内外各地用户体验过程中,虎牙使用Amazon Aurora替换传统MySQL实现数倍性能提升,通过Amazon DynamoDB自动扩容、轻松应对10倍以上推送流量突增,利用Amazon ElastiCache for Redis 实现内存数据全球化,并使用Amazon Neptune 标定直播欺诈行为。

    ]]>
    博睿数据携阿里云发布双十一电商网站用户体验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348122.html Wed, 24 Nov 2021 02:30:30 +0000 //www.otias-ub.com/?p=1348122 在新「经济模式」+新「技术」加持下,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随着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升,互联网所面临的增量空间逐步收窄,无论是巨头企业还是出场企业,新流量都已成为稀缺资源。与此同时,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现有用户体验、产品内容等方面。可以看到,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与市场环境不稳定,流量与体验成为互联网企业实现业务增长和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具体到电商行业,伴随着互联网用户增速放缓,传统电商渠道流量红利触顶。电商企业流量竞争开始转变思路,不再依赖于行业宏观层面的用户数增加,而是更多关注视野之外的增量洼地挖掘与针对用户体验的精耕细作。电商平台吸引了用户大量时间与精力,在多领域和场景下介入用户日常生活与消费决策,用户体验价值不断凸显,用户开始要求更多元与严格的体验。

    双十一作为互联网行业最早最大的购物盛宴,直播、秒杀、满减、定金,等各种手段层出不穷。但这些背后,用户体验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博睿数据基于阿里云ARMS云拨测产品,出品《双十一电商行业网站用户体验报告》,旨在与众多互联网从业者共同了解面对全球化营销以及大促带来的流量浪涌,电商行业各大玩家如何应对散布在全球不同地区与国家的海量用户,及时发现流量激增带来的用户体验与性能问题,

    • 监测背景:

    监测目标:国内及东南亚主流电商站点首页

    监测时间:2021年11月10 00:00 -12日 23:59

    监测工具:阿里云ARMS-云拨测,选择国内外主要省市移动、联通、电信接入Last mile节点

    • 指标说明:
    • 整体性能:从页面开始浏览到最后一包数据接收完成之间的时间间隔
    • 首屏用时:从输入URL开始到页面已渲染区域高度大于等于指定高度的时间差,平台默认是600像素高。
    • 可用性:执行监测任务的客户端对目标访问的成功率,可用性=有效监测次数/总监测次数*100%
    • DNS查询用时:输入的域名转换成IP地址所需的时间
    • 解析错误率:解析域名发生错误数占比,解析错误数/解析域名总数*100%
    • 报告内容-国内电商

    从整体趋势上来看,国内电商平台整体性能趋势平稳。整体性能方面,大部分电商均维持在9s以内。其中整体性能最高值13.214s,主要是 由于总下载字节数、平均页面体积较大。首屏用时方面,各厂商表现优秀,均在0.5s以内,客户可以快速浏览到页面内容。可用性方面,各 厂商均在99.9%以上,行业表现优秀。

    三大运营商整体可用性良好,都在99.8%以上。首屏用时在把握0.5s以下,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访问体验。

    从错误总结可以看到,各电商或多或少均出现了一些错误,电商错误主机、时间比较分散,属于正常网络抖动导致。

    网络方面,部分厂商时延耗时较高,平均值超过了50ms,Tracert时延与跃点数也是最高的。 大部分厂商均在30ms以内表现良好;丢包率、查询耗时、解析错误率各厂商表现良好。

    各电商三大运营商表现来看,DNS查询时间普遍控制在0.02s左右,丢包率控制在0.8%以下。

    • 报告内容-东南亚电商

    从时间趋势来看,五家海外电商测试期间的性能趋势表现平稳。首屏用时方面,除了个别厂商,大部分厂商控制在1.8秒以内,为用户提供了较为顺畅的体验。可用性方面,大部分厂商均保持99%以上。

    丢包率与DNS查询用时方面,各厂商均表现良好。时延方面,大部分厂商均保持在100ms以内。

    落地性能与体验优化的基本原则与流程 – 基础原则

    可以看到各个厂商都在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了大量优化。那么,其他行业该如何优化自身的产品呢?在开始优化前,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网站性能与体验问题能在用户感知之前事先发现与修复,在研发交付过程中就进行回避或修正 ,是否能有效提升产品NPS甚至营收?以及我们是否能接受在那些会深远影响用户规模以及企业营收的问题出现之后再修复?而这就是性能 与体验优化的出发点。所以,这里有几个基础原则需要在落地开始前明确:

    • 数据驱动原则:优化策略需要建立在准确的性能与体验数据上,确保最终用户体验以及优化收益可被量化。
    • 尽早尽快原则:尽早发现未暴露的问题,减少对用户体验的持续影晌。发现问题后,尽快解决主要问题,降低影响程度。
    • 最佳收益原则:产品不同生命阶段需要平衡性能体验与产研效能,优先选择当前时期最简单、性价比最高的优化方案。
    • 单元化原则:由于不同组件都会对性能与体验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从前端到后端逐层剥离,相关组件、模块进行单元测试,确定关键优化目标。
    • 持续优化原则:性能与体验优化并非一劳永逸的工作,需要产品在迭代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优化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防止性能与体验退化。

    落地性能与体验优化的基本原则与流程 – 团队建设

    在了解基础原则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组建性能与体验优化团队,该团队可以是实体架构团队,也可以是虚拟团队,但这其中都需要拉通不同 研发职能的同学,这其中包括:

    • 产品运营:用户以及运营角度设计优化用户流程路线,为工程师提供用户场景解读,帮助工程师快速理解业务。
    • 架构师:通过优化系统架构解决性能瓶颈,提升服务执行效率。
    • 前端工程师:通过迭代前端逻辑和代码,提升前端程序执行效率。对前端性能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针对与竞品进行评测,提出针对性 竞争优化策略。
    • 后端工程师:针对影响性能的组件、模块、接口进行持续迭代。
    • 运维工程师:分析系统运行状况以及资源使用效率情况。对IDC、CDN以及云服务等基础资源进行性能测试,确保产品的高性能与高可用。

    在构建出性能与体验优化团队后,可以着手实际落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监控-分析-优化」的迭代循环并在每个部分中完成多个 对应动作,从而推动优化落地。

    落地性能与体验优化的流程 

    Step 1:通过监测全面评估自身产品及竞争对手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性能与用户体验的数据表现。

    不管是自建,还是第三方工具都不可或缺。分析优化的前提是具备足够数据支撑我们进行分析与决策。通过监控工具去获取竞争对手的数据,会获得更具参考价值以及针对性优化方案。最后,在优化后持续监测去检查优化方案效果。在建立监控后,优化团队不必不急于开展优化,掌握数据定位短板是首要任务,体系化性能与体验监控机制将所有环境下的性能事件采集汇总,在数据基础上设定优化目标。确保在整个优化体系初期就建立持续、透明的性能与体验监控机制。

    Step 2 通过分析来评估网页/应用/网络等部分的性能,为优化及资源投入提供依据,并针对故障以及瓶颈进行预警、报警。

    • 定位异常及瓶颈:针对性能与体验数据,需要分析出影响性能的瓶颈位置,哪些方面需深入监测,收集并处理相关数据,以便优化方案设计。
    • 优化方案设计:基于分析数据进行设计相关优化方案,并对所需的研发资源以及资源投入进行统筹评估。

    定位异常及瓶颈与设计优化方案的投入都是围绕核心产品或者核心功能展开,力争在同业产品中性能与体验最优。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注重沉淀总结性能分析和优化方法,有助于提高优化团队的工作效率,可以让不同产品线的研发团队都能从中受益。

    Step 3 基于优化方案对网络、系统、前端、应用等不同环节、不同层进行优化。

    • 优化方案实施:除了基于优化方案的代码以及逻辑优化外,需要针对可能的关联问题进行相关预案设计。
    • 效果跟踪反馈:在优化方案完成后,需要利用A/B测试、拨测等不同方式,监测真实用户反馈并进行持续,以便追踪优化效果并挖掘关 联的瓶颈与异常。

    产品优化永远不是一个团队的事情,因此与对应的产研团队充分沟通,充分配合是方案落地的大前提。

    下载报告全文:https://www.bonree.com/bonree/pdf/report.pdf

    ]]>
    IDC:2021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23.1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333675.html Thu, 28 Oct 2021 17:23:08 +0000 //www.otias-ub.com/?p=1333675

    国际数据公司 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23.1亿美元,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长47.5%PaaS市场同比增长53.9%。从IaaS+PaaS市场来看,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8.6%,较2020年下半年(53%)有所下滑,但仍保持着全球最高增速。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全球大流行的当下,中国作为疫情防控的先进生,全国经济在2021年迎来强劲复苏,人们的工作生活逐渐归于平稳,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愈发迫切。在这样的背景下,云计算产业从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冲击中恢复,保持着稳健增长的态势:

    • 云计算领域的竞争由聚焦基础设施延展为综合云平台能力竞争。云厂商除了加大在IaaS层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也不断加强芯片自研能力,完善PaaS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云原生、低代码开发等),构建领先、快速完善的方案服务能力及实施交付生态,打造更综合的云平台。

    • 政企数字化转型全面进入云时代。2021上半年,国务院提出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等决策,地方政府及监管机构纷纷发布云计算平台相关技术规范和应用标准,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方位深度融合,加速推动各行业数字技术的应用和落地。云计算业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枢纽,在此背景下,政企领域云服务存在巨大的需求和市场空间。

    • 云原生进入黄金发展期。从用户角度看,传统行业用户逐步对外围系统、次核心业务系统、核心业务系统进行不同程度的云原生化改造,云原生助力企业进行数字创新。从厂商角度看,云厂商纷纷发布自己的云原生战略,从产品、合作伙伴、标准制定、人才培育等多个方面发力,抢占先机。

    • 行业数字化、低碳化发展成为主流趋势。从自身而言,云厂商通过投资创新节能技术,持续提升产品能效,促使云产业自身低碳发展。从行业赋能而言,云厂商投资电力电子技术及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与传统能源数字化,把数字技术带给每个行业,支持各行各业通过数字化促进低碳发展。如智慧交通中减排二氧化碳,智慧农业中促进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在IaaS市场还是在IaaS+PaaS市场,竞争胶着,头部厂商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都牢牢占据了前三的位置,共同占据了六成的市场份额。阿里云推进云钉一体战略, 持续落地政企数据化转型,不断提升政企用户粘性,推动业务的持续增长;华为云发布了华为云Stack8.1、华为云SparkRTC等十大新服务,提出了云云协同战略,将华为云和华为终端云在能力和生态方面进行深度协同;腾讯云依托C2B的能力和生态多样性,在稳固互联网优势下,深耕金融、政务、智慧城市、文旅等领域,通过差异化竞争,保持稳定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运营商阵营云厂商在2021上半年增长迅猛,自主研发、云网一体是其关键词。位居第四的电信天翼云于2020年底形成全栈云产品体系,在2021年进一步向垂直行业和属地深化,将资源及服务团队下沉到地市,属地云业务快速增长,为天翼云打造了新增长级。移动云通过自主研发大云底座,加速构建云网一体、云边协同、云数融通、云智融合差异化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端到端全栈云服务。联通云融合内部系统云原生能力,打造对内对外统一基座,布局云边、多云、视频、物联感知等领域,打造六大场景云,加速拓展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

    此外,部分厂商也进一步明确了云战略布局并呈现较快业务增长。AWS正式发布全球优势 植根本地中国战略,服务好使用中国区域的中国客户、使用中国区域的全球客户、使用出海服务的中国客户;百度智能云推出云为底座、飞桨为核、生态为翼的全新架构,其所倡导的云智一体理念开始加速落地;京东云基于其在电商、零售、物流、金融等产业实践方面的综合优势,着力打造产业互联网,并吸引更多行业PaaS合作伙伴与其合作,走向产业用户。

    IDC中国公有云服务研究经理诸葛兰表示,当下正处于数字化时代的开端,产业普遍在进行数字化升级,释放出巨大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云厂商在获得更大市场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局面。如何破局而出,在群雄环侍中占据一席之地,除了考验厂商的自身优势,更考验综合服务能力。除了加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自研能力、大数据分析与数据管理能力、AI技术升级,积极拓展SaaS合作生态,发展更低碳节能的技术,都将提升厂商竞争力。一个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云平台,将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
    ISV云上创新迎来新机遇 亚马逊云科技赋能合作伙伴重塑创新能力 //www.otias-ub.com/archives/1325491.html Thu, 14 Oct 2021 07:19:33 +0000 //www.otias-ub.com/?p=1325491 作为数字化生态的重要一环,ISV(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 独立软件开发商)支撑着各个行业客户的转型发展。进入云计算时代,客户的需求变化也深刻影响着ISV的变革。

    上云、迁移、开发云原生产品、SaaS化、业务特性定制化、业务出海等让ISV面临从技术到业务的诸多挑战。

    在云计算领导厂商亚马逊云科技看来,ISV是自身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他们为客户提供丰富的解决方案,满足来自于各行各业、各种规模的客户在各个应用场景的需求。亚马逊云科技也在不断推进合作伙伴网络建设,通过能力认证、支持计划、解决方案和市场拓展等全方位赋能一起来助力包括ISV、SI、咨询类合作伙伴的成长。

    从技术层面,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国际客户及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沈涛认为,“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现代化应用开发和服务,帮助我们云原生的ISV合作伙伴在云上能更快地开发和部署他的现代化的应用,这是我们跟很多ISV合作伙伴最重要的结合点。”

    从产业层面来看,如何利用与ISV一道,通过云计算帮助客户提高服务、增加产能、提升现代化管理效率,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企业级业务及行业市场拓展部总经理凌琦以制造业为例,总结亚马逊云科技对客户及ISV的四个优势:

    首先,云计算服务平台能提供很好的工具帮助诸如产品化设计制造工程,无需客户自建,节省成本和精力。

    其次,制造业客户需要管理优化和现代化。在MES、供应链、ERP上,客户可以大量使用云化的技术,快速升级敏捷化的管理。

    再次,制造业产业链未来的趋势在工业互联网,从网络化的管理和自动化以及数字化的管理,从工厂延伸到上下游,亚马逊科技的服务能把上下游结合起来,让制造企业从单独企业变革为网络化的制造企业,上下游协作。

    最后,亚马逊云科技领先的技术对客户服务和产品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

    在合作伙伴网络的基础上,亚马逊云科如何帮助ISV合作伙伴进行云上创新,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生态系统及合作伙伴部总经理汪湧总结为四个方面:

    第一,利用数字创新的方法实践,帮助合作伙伴和客户一起找到创新的爆点,重塑创新的能力。

    第二,利用亚马逊云科技丰富的创新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以及各种各样模式,帮助合作伙伴打造最优秀的云上解决方案。

    第三,亚马逊云科技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被合作伙伴充分地使用,放在自己的应用软件中间,从而帮客户更好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帮助SaaS的合作伙伴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停地优化成本结构,从而使得客户获得最大的好处、最大的收益。

    第四,亚马逊云科技有非常好的创新方法论和创新的基础。

    在不久前,亚马逊云科技ISV云转型媒体圆桌论坛上,索贝数码副总裁杨琛、AdTiming CTO张文涛、互道信息创始人兼CEO王华、中新软件运营总监李淼针对自身企业向云业务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包括灵活性、弹性、交付服务的敏捷性、成本运维的控制,性能、质量等展开了讨论。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监周舸认为,这些都是现代化的应用开发里遇到的典型问题。

    在传统的IT架构模式上,ISV很多的精力都花在基础的繁杂的运维上,甚至有极端案例,大概只有20%的精力真正花在了应用本身,80%的精力都花在繁杂的IT应用的事务上。周舸表示,越来越多的ISV转型之后,大量的使用现代化应用技术如容器、无服务器架构等,这是大势所趋。

    除了给ISV提供基础设施的支撑外,亚马逊云科技也为ISV与SI提供合作的能力支撑,很重要的一个方式是SaaS能力的认证,帮助SI培养合作伙伴,帮助ISV提升开发能力。

    汪湧表示,现在很多的创新源自跨边界的融合。“可以用ISV和SI的叠加,也可以用ISV向SI的渗透,以及SI向ISV的渗透共同服务好客户。从亚马逊云科技来讲,我们从技术的认证,从能力的认证,从不同的合作伙伴之间的融合的方式方法,业务模式上都得到了认证。”

    ]]>
    Gartner:2020年全球IaaS市场达到643亿美元 同比增长40.7% //www.otias-ub.com/archives/1271988.html Wed, 30 Jun 2021 17:04:50 +0000 //www.otias-ub.com/?p=1271988

    Gartner数据显示:全球IaaS市场在2020年猛增40.7%,达到643亿美元,高于2019年的457亿美元

    Gartner研究副总裁Sid Nag说:超大规模提供商正在继续构建分布式云和边缘解决方案,从而将公共云的覆盖范围扩大到私有本地环境,以满足企业组织在数据主权、工作负载可移植性和网络延迟等方面的要求。这个事实,加上新冠疫情期间大多数组织依赖公共云,推动数字化市场在2020年又一年迎来翻番。

    亚马逊在2020年保住了IaaS市场的头把交椅,微软、阿里巴巴、谷歌和华为紧随其后。五大IaaS提供商共占据80%的市场份额,近90%IaaS提供商实现了增长。

    亚马逊继续领跑全球IaaS市场,2020年年收入达到262亿美元,占有41%的市场份额。亚马逊28.7%的增长率略低于市场,销售额增长主要反映了客户使用量增加的现状。

    2019年至2020年全球IaaS公共云服务市场份额(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Gartner2021 6 月)

    微软以近60%的增长率保住了Gartner IaaS市场份额第二的位置,2020年收入达到127亿美元。新冠疫情时期全球健康危机和职场环境剧变促使现有的Microsoft Azure客户迁移关键任务工作负载的需求增加,比如医疗保健领域的AI辅助机器人、制造领域的数字化孪生以及零售领域的电子商务。

    中国市场占主导地位的IaaS提供商阿里巴巴在2020年猛增52.8%,收入超过60亿美元,高于2019年的40亿美元。2020年,阿里巴巴在教育垂直领域的增长率最快,高达105%,这归因于阿里巴巴的企业沟通及协作平台钉钉(DingTalk)被在家办公和学习的广大员工和学生下载。

    IaaS市场连续第二年增长超过200%之后,华为在2020年以27亿美元的收入首次跻身IaaS提供商五强。其中90%以上的收入来自大中华区,该地区的云市场继续快速增长。Nag说:“2019年之后,华为从销售设备艰难地转向大力投入云服务业务,此举开始奏效。

    谷歌的IaaS收入在2020年猛增66%,达到近40亿美元。零售、政府和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支出有助于推动2020年谷歌在IaaS市场的增长,它专注于支持开发和部署采用混合模式和多云模式的云应用软件。

    Nag说:“CIO们对云I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单独投入的时代早已结束。虽然云市场将继续增长,但提供商们的真正机会来自边缘、5G AI等与云计算相邻的技术市场的增长,CIO们希望把钱花在支持复杂的新兴使用场景的技术上。

    来自:云头条

    ]]>
    大数据公司云计算巨头的耦合:神策数据与亚马逊云科技相互加持 //www.otias-ub.com/archives/1253126.html Thu, 27 May 2021 23:54:45 +0000 //www.otias-ub.com/?p=1253126 不同业务、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两家技术型公司,如何达成深入合作?国内大数据分析和营销科技服务商神策数据与亚马逊云科技或许给了业界一个成功的范例。

    脱胎于百度大数据部门的神策数据,成立于2015年,刚刚度过其六周年生日。目前公司成员已达900多人,大部分为技术人员,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中型技术公司。

    创始团队在2008年-2015年期间在百度为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等产品做用户数据相关的分析、洞察和管理等工作。2015年公司创立,服务重点行业包括互联网、金融、零售、汽车等,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营销和经营决策的数据基础,包括数据驱动的营销策略的自动化工作。

    大数据时代,企业在数字化运营以及数字化转型落地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难点和挑战。如大多数企业数据基础可能相对薄弱,尤其对于线上全渠道多触点的数据采集,比如小程序、app、H5、快应用等,多渠道的用户行为的数据的采集和用户ID如何打通。有了数据以后,应该怎么去构建指标体系,进而支持在业务链条上的各个环节的决策。神策数据的技术优势给客户带来很多价值,帮助企业实现数据跟业务之间的闭环。

    大数据分析公司与云计算巨头的安全体系融合

    大数据分析公司与云计算厂商有着天然的结合点。神策数据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始于两年之前。一开始,神策数据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契机在于其上云客户的数据需要有良好的保障和性能的支持。而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丰富的组件来满足各个环节当中对数据的存储、管理、容灾备份、计算上的有力支撑。

    在神策数据副总裁王桐看来,安全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基础。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一个单点解决的问题,必须在整个链路当中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安全。

    神策数据拥有众多的银行类客户,银行类客户对安全的要求非常高。王桐举例到:“比如从底层的资源层到数据的存储层,还有网络的通讯层。尤其现在大家都用手机银行,银行内部的员工也都是这种移动办公,实际上也要通过员工的设备去访问银行内网的一些系统。这中间是用VPN还是用什么加密的方式,走什么样的专网,银行都需要去建设和考虑。“不同的角色、不同的部门的银行员工,对应的不同的用户和不同的数据维度的访问权限、使用权限。权限管理实际上在银行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包括总行、分行、支行,有各种不同的部门,谁有权限对哪一类的客户去调取数据标签,以及做运营相关的工作,需要有严格的权限的管控。仅仅管控还不够,还需要做到事前有管控,事中有流程审批。

    谈及安全机制的建立,王桐表示平台和应用类的产品是神策提供的,这部分的数据安全体系,是神策擅长的。偏基础设施层的产品是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这部分安全体系是亚马逊云科技擅长的。“为满足客户的业务需要,两家公司的安全体系从技术层、业务层都做了充分的融合。“

    从技术到业务优势互补

    作为全球云计算的领导者,亚马逊云科技除了拥有丰富的技术解决方案外,同时也拥有众多的行业客户资源。

    在中国,亚马逊云科技融合全球与本地的丰富客户实践,帮助各行各业的传统企业快速拥抱云,带动传统行业转型。深耕金融、制造、汽车、零售与电商、医疗与生命科学、媒体、教育、游戏、能源与电力等行业,通过亚马逊云科技在各垂直行业端到端全产业链方面的丰富经验,加速海外客户落地、中国本地客户转型和创新,以及本地行业的升级。

    王桐认为,涉及到跨国、跨大区以及在很多更复杂的场景上,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这个经验转化成面向客户的价值,主要会体现在两点。“亚马逊云科技的成熟度和专业度会更好。同时,它不仅仅是一个提供基础资源的平台。因为亚马逊云科技遇到的客户问题和需求场景会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所以它提供的底层的基础组件的数量和种类也更丰富,基础设施这一层会提供相对更加丰富的组件,帮客户解决在不同环节当中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是亚马逊云科技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目前,神策数据和亚马逊云科技基于双方联合的解决方案,共同面向多个行业的市场,做客户推广。比如跨境电商、零售品牌、金融、游戏等行业合作较多。

    王桐表示,未来双方会在一些新领域如汽车行业展开合作。因为汽车是自身痛点比较强的一个行业。“整个汽车行业的盘子已经相对比较饱和,所以行业现在从获客进入到了抢客这个阶段,以前都是获客,现在必须要做抢客了,抢客就得拼谁更懂用户。否则光有产品营销没有用户购买是不成立的。所以汽车品牌必须要做更好的客户的洞察,要更加懂客户。当80、90后是购车的主力人群,这些人群活跃于各种线上平台,可能根本不到线下平台上去流动。所以汽车品牌的营销动作、内容、表现形式,都必须是线上化的。汽车行业做数字化转型,这部分的压力和动作,我们确实看到从去年开始是越来越明显的。“

    未来将在技术、行业领域展开合作

    在王桐看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客户是分阶段建设的。最开始客户会先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比如做一个APP、做一些线上的触点、H5的活动管理平台等,这些都是在打造一些基础设施。积累了一定的用户量之后,需要做用户的洞察,神策为客户提供分析云、数据分析平台服务。对用户做了洞察以后,需要做用户的分层次的精细化运营,神策数据提供营销云平台服务。

    在做营销云初期,靠人工来给一些规则的建议,把运营的策略构建好,并不用十分复杂。但人工的规则做完以后,接下来下一步要做的要通过机器学习来帮它用算法去生成一些营销的规则,靠人工来构建运营的规则,只是有限的一部分。人工运营的策略一定是可穷举的,但不是全部,还有很多人没有发现的或者还暂时不理解的用户特征,需要靠算法和机器学习去定向的生成一些新的策略,作为一个更加精细化的强有力的补充。

    王桐认为,数字化转型因为疫情而加速,一些比较前沿的客户,已经到了AI的阶段。神策数据开始探索怎么用好机器学习的能力,包括有一支人工智能团队在投入其中。

    目前,全球数以十万计的客户选择亚马逊云科技运行机器学习工作负载。在中国,亚马逊云科技机器学习服务医疗健康、教育、出行、工业智能、游戏、新媒体等各个行业客户。完全托管的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也已落地中国区域一周年。

    神策数据与亚马逊云科技未来在技术、行业等领域将有更多的合作基础。

    正如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云服务产品管理总经理顾凡所说,“Amazon SageMaker落地中国区域一年以来,我们见证了中国各个行业各种类型客户积极应用亚马逊云科技服务进行机器学习创新,我们希望通过将更多服务落地到中国区域,并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甚至更进一步‘扶上马,送一程’的方式,帮助客户更快应用机器学习技术,把机器学习的能力交到每一位构建者手中,加速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普惠。”

    ]]>
    亚马逊 re:Invent 2020观察一:云数据库挑战传统IT体系 AWS迎来更大市场 //www.otias-ub.com/archives/1174153.html Wed, 16 Dec 2020 21:14:24 +0000 //www.otias-ub.com/?p=1174153 199IT讯 2020年亚马逊re:Invent打破了此前8年来的记录,活动由以往的一周扩展至三周时间,全程线上直播,50万人注册,五大主题演讲,18场高管演讲,以及超过500场的分论坛演讲,帮助业界去梳理云技术发展的方向以及应用趋势。

    在Andy Jassy三小时主题演讲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几个数据。

    从0到100亿美元 用了十年多时间 从300亿美元到460亿美元仅用一年时间

    回顾AWS发展历史,在收入方面AWS花了123个月时间来实现收入达到100亿美元的规模,花了23个月实现下一个100亿美元的增量,用13个月时间达到了300亿美元时间,只用了12个月时间从300亿美元增长到460亿美元,每增长100亿的时间正在缩短。AWS正基于一个超级大的基数在成长,年增长率达29%。

    借力于云计算的蓬勃发展以及AWS在云计算的SaaS、IaaS、PaaS层生意的强劲的增长。AWS在全球企业IT排名跃升至第五位,已经跻身Oracle、SAP之前。

    云计算只占到全球IT市场份额的4%

    尽管云计算在十多年内席卷整个IT市场,但从数据来看,云计算只占到全球IT市场份额的4%。在云计算领域,据Gartne在2020年8月发布的《2019年全球公有云IaaS和PaaS市场份额报告》,AWS占到了45%的市场份额。Andy Jassy认为大部分的计算正在向云迁移,在未来十到二十年,确实AWS面临更多增长潜力。

    2020年的疫情,也推动了更多企业从传统IT向云上迁移。正如中国互联网界自嘲的那样,中国传统互联网已经开始被新兴互联网所替代。而传统IT体系,也在进一步瓦解,云计算趋势不可阻挡。

    已有35万个数据库迁移至AWS上

     Andy Jassy给出的数据,目前已经迁移到AWS上的数据库是35万个,这让很多分析师都感到惊讶。

    事实上,从2019年这一数据就在爆发式增长。光2019年就有20万个数据库迁移上云,超过2016-2018年的总和,其中不乏三星电子、道琼斯这样的行业巨头。

    标志性事件来自于AWS自己。2019年10月,Amazon消费者业务正式完成对Oracle数据库的迁移工作,将近7500个Oracle数据库、75PB级数据库全部迁移到AWS 云数据库服务,包括Amazon DynamoDB,Amazon Aurora, Amazon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Amazon RDS和Amazon Redshift等。

    2020年7月,三星电子已将全球超过11亿用户的数据库迁移到Amazon Aurora云数据库。

    在今年亚马逊re:Invent主题演讲中,Andy Jassy提到了数据库的一些重要趋势,这也是接下来若干年里云数据库对传统IT体系发起的又一轮挑战。

    数据库的痛点一直困扰着企业,因为数据库很难管理,企业需要雇佣大量的数据库专业人员做设置、打补丁、调优、容错等工作。早在十年前,AWS就发布了托管数据库服务,很受企业欢迎。尽管RDS关系型数据库服务(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增长速度很快,但大部分的关系型数据库仍然是本地的。传统的商业数据库提供商如微软、甲骨文的产品很贵,因为专有而增加客户的使用难度,企业需要不断投入人力、财力打造强大与专业的数据库团队才能驾驭。客户在快速地向开放式数据库引擎MySQL Server转,但难度还是非常大,AWS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了Amazon Aurora。

    Andy Jassy表示,“Aurora是与MySQL和PostgreSQL兼容的,它是专门为云打造的,它有非常强的这种性能可用性,可以匹敌高端商业数据库,而成本要低得多。可以说Aurora是AWS史上增长最快的一个云服务,有超过10万的用户在使用Aurora,像Airbnb、阿斯利康、BP、英国石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等,为什么它增长这么快、人们这么喜欢这个服务呢?因为我们不断地聆听客户的心声,把客户的反馈放到我们的产品开发上。”

    AWS加强了用无服务器的架构来支持Aurora,打造Aurora Severless,可以实现自动配置,自动为客户设定Aurora,在5到50秒内实现自动的扩展,当每次需要时,可以将容量翻倍。

    此次亚马逊re:Invent,AWS发布新一代Amazon Aurora Serverless,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v2可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扩展至支持数十万个事务,与按业务高峰需求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相比,可节省高达90%的成本。

    同时,AWS宣布了Babelfish for Aurora PostgreSQL,作为Amazon Aurora的一项新功能,该功能让客户在几乎无需更改代码的情况下,直接在Amazon Aurora PostgreSQL上运行SQL Server应用程序。另外,AWS分享了Babelfish for PostgreSQL开源项目的计划,此项目将使用宽松式的Apache2.0许可,并将在GitHub上发布。这一系列创新将使得Amazon Aurora Serverless对各种工作负载更具吸引力,将Amazon Aurora和PostgreSQL的优势带给更多的企业组织。

    Andy Jassy介绍称Babelfish for Aurora已经可以注册使用,Babelfish for Postgre的开源项目在2021年会推出。

    从Aurora到Babelfish for Aurora PostgreSQL,让客户摆脱了传统数据库供应商常见的惩罚性业务行为,AWS发起了对传统IT体系的进一步挑战。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有更多的数据库迁移上云,市场想象空间巨大,而AWS也将成为最大的赢家。(Ralf)

    ]]>
    从专业领域到大众领域 AWS牵手中国本土出行巨头首汽约车 //www.otias-ub.com/archives/1151641.html Thu, 12 Nov 2020 08:23:06 +0000 //www.otias-ub.com/?p=1151641 作为云计算全球一哥,亚马逊云服务(AWS)服务全球数百万客户,帮助其实现数字化的转型和创新。在众多高科技企业背后, 都浮现AWS技术的身影。对于中国C端用户而言,一般难以直接感知AWS服务。而日前AWS与中国本土出行巨头首汽约车的战略合作,将自身技术服务延展至大众领域。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能享受到AWS高性能技术带来的便利。

    此次AWS与首汽约车的战略合作主要聚焦在智能语音方向。该解决方案是基于AWS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和Amazon Transcribe开发的,也是出行行业首个定制智能语音解决方案。

    首汽约车CEO魏东

    在首汽约车CEO魏东看来,中国网约车市场已经开始从粗放的1.0时代迈向精细化2.0时代,智能化是网约车2.0时代最核心的部分。如何通过智能化实现服务的标准化是摆在首汽约车、滴滴等网约车平台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约车过去几年虽然很热闹,但事实上我们都始终是在网约车1.0时代,不管我们从滴滴、uber,到神州、曹操、首汽约车等等,我们过去都做的只是连接而已,我们只是通过各种手段提升了司机和乘客的匹配效率。我们不断去挖掘我们的交易引擎、地图引擎、定价引擎,目的是不断让车更快的找到人,目的是让整体的交易效率更高一点,从而不断增加供给、不断增加匹配。这是我们过去一直在做的是1.0的模式,就是连接的效率问题。网约车的交易是基于一天这几个大平台每天都是上千万单的人的每次交易,不是上千万件物理货品的运输,而是一个活体的人去运送活体的人,所以这里面最难的在于这样两侧的融合要高效完成,尤其是驾驶员这侧,对于每一个个体,每一单都能够标准化,我们现在在朝这方面去做。”

    如何实现网约车2.0智能智慧交通,魏东认为需要大量拥抱技术,进行大量运算,大量进行数据的处理。一方面是自有的数据、平台的数据、交易数据,一方面是基于对用户理解的用户标签化的数据。但这远远不够,还需要公共数据,包括道路数据、社会数据等任何影响出行最终结果的变量。“如何把这些因素都纳入到一个真正的计算里面,全社会联网不是难事,全社会的联脑怎么实现,这里面涉及到技巧的问题和管理能力的问题。这是真正摆在全行业面前的挑战,但我们非常高兴能够拥抱亚马逊AWS,在这方面已经做了非常多的事情。”

    作为中国出行领域的代表性企业,首汽约车对高精尖技术有着开放心态。魏东认为需要更多的技术来解决2.0时代的问题,一方面首汽约车会积极探索,另一方面也会提出各种需求给到AWS,希望一起找到解决方案。“这样的话我们也不用自己增加团队,这不现实,这不是我们擅长的事情,我们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可以聚焦在乘客体验上、聚焦在司机体验上,怎么样打造非常好的双边体验,把这样的技术运用起来,实现企业的增值,以及我们共同创造一种社会价值。”

    AWS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

    AWS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认为AWS与首汽约车双方的战略合作是水到渠成,首汽约车有场景,有愿景,也有数据,AWS有技术。AWS能够用更少的人、更少的成本去快速地试错,能够去验证人工智能真的能够帮助提升客服的效率,提升客户的体验。AWS和首汽约车两边的碰撞,其实就是一个技术去赋能行业中一个新的场景,带来客户体验的提升。

    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出行行业客户体验,赋予企业差异化竞争能力,在顾凡看来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已经快速落地场景中。AWS已经与首汽约车一起发掘这些场景,真正把别人没有干的事情做出来,未来演变成一个服务,更多人会用到和看到首汽在利用语音方面怎么提升解决客诉和提升客户体验的实践。

    此次AWS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再一次出现在客户服务中,这一全球领先的技术也是AWS今年4月落地中国地区的重磅级技术。在中国Amazon SageMaker在医疗健康、教育、出行、工业智能、游戏、新媒体等各个行业应用不同场景的实践中。从智能远程心电平台的AI训练和推理场景,提升了模型训练的速度 到快速地构建具有逼真语音体验的在线学习平台以及更高精尖的自动驾驶领域等。

    在之前回答199IT的提问时,顾凡表示,AWS对Amazon SageMaker在中国的发展预期非常大。在中国,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最大的挑战在于人才,成本非常高,一个数据科学家基本在100万年薪起步,而且很多被超大型科技公司所垄断。Amazon SageMaker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不用雇佣数据科学家,只需要雇有一些数据经验的开发工程师,然后通过培训,用SageMaker几周就实现产出。这是SageMaker最厉害之处。

    顾凡认为,SageMaker想象空间不在于AWS,而在于整个行业。AWS帮助行业降低门槛,让非大公司的其他客户有能力把ML做成一个工具,让他们去想象应用场景。“我们坐在屋里是想象不出来SageMaker是怎么用的,只有客户自己能想象出来。我们只不过帮他用逆向思维多测一测而已”。

    与场景结合,SageMaker将迸发出强大的性能和生命力,这一趋势也在与首汽约车战略合作中体现出来。目前出行行业普遍采用行程录音辅助安全监控,以及用户问题投诉处理。然而,现有的语音解决方案常常因为录音质量问题难以达到实际目的。

    AWS数据实验室和解决方案研发中心在深入了解行程录音的特点及技术需求后,开发了语音降噪和导航音分离算法,并利用Amazon SageMaker机器学习服务进行模型训练、部署和调优,实现模型的快速迭代。Amazon SageMaker机器学习服务极大地降低了首汽约车采用机器学习的门槛。通过这一全托管的服务,首汽约车的数据科学家和算法工程师只需要专注数据和业务逻辑,无需运营和管理复杂的机器学习系统。此外,首汽约车还通过Amazon Transcribe人工智能语音服务将行程录音自动转化为文字,从而实现通过场景化的关键词识别分析触发安全预警,结合后台安全监控人员的人工判断,让实时的行程安全监控从可能变成现实。在应用这一智能语音解决方案时,其对用户数据保留全部所有权,可以随时决定数据的存储及访问权,并确保所有访问行为的合规。

    在用户问题投诉处理方面,客服人员可以综合利用文字和语音信息,及时准确地进行判别,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司乘满意度。通过使用智能语音解决方案,首汽约车实现客服人工审核工作量降低35%,客服人工听音审核时长缩短20%,并保证智能客诉处理准确率达90%以上,有效改善了司乘体验及满意度、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同时,通过智能判责替代人工,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首汽约车和AWS未来也将进一步紧密合作,丰富智能判责场景,如针对网约车服务中可能出现的司乘矛盾、行驶路线问题等,通过语音智能识别后用作判定的依据。

    在AWS中国团队的不断努力下,2020年AWS在中国的落地速度大大加快,今年以来,AWS中国区域已经发布了290项新服务或新功能,远远超过了2019年的数量总和。新服务和新功能不仅涉及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物联网等热门领域。

    对于此次与首汽约车的战略合作,AWS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表示,“当下,全球大部分云上机器学习工作负载都在AWS上进行,我们也将利用AWS全球领先的云技术持续赋能客户。此次,依托AWS广泛而深入的机器学习服务,我们在短短4个月内就完成了智能语音解决方案的开发和上线,也期待能够与首汽约车继续携手推动出行行业的智能化转型。”

    ]]>
    亚马逊云服务(AWS)中国区域正式上线两项全新的文件存储服务 //www.otias-ub.com/archives/1150685.html Tue, 10 Nov 2020 08:38:32 +0000 //www.otias-ub.com/?p=1150685 将文件存储系统部署时间从数月缩短至数分钟    进一步巩固AWS云服务在中国的技术领先地位

    2020年11月10日, 亚马逊云服务(AWS)宣布,AWS中国(宁夏)区域(由西云数据运营)和AWS中国(北京)区域(由光环新网运营)同时正式上线了两项全新的文件存储服务:Amazon FSx for Windows File Server和Amazon FSx for Lustre。作为AWS云上的为Windows工作负载提供的文件存储服务, Amazon FSx for Windows File Server主要应用于用户文件共享、Web网站服务、企业内容管理、Windows应用程序和工作负载、数据分析业务等。Amazon FSx for Lustre作为AWS云上的高性能文件存储服务,可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电子设计自动化、生命科学、自动驾驶和视频渲染等需要高性能共享存储的工作负载。与以往采用开源或第三方商用的文件存储服务相比,这两项AWS托管的存储服务可以极大地降低运维复杂性,将安装部署文件系统的时间从过去的数周甚至数月,缩短至数分钟,同时也可以实现系统的灵活扩展。

    Amazon FSx for Windows File Server和Amazon FSx for Lustre文件存储服务的推出,加上1月推出的、为Linux工作负载提供的文件存储服务Amazon Elastic File System (Amazon EFS),在中国区域集齐了AWS存储服务“全家桶”,让AWS中国区域形成了完整而强大的存储服务阵容,全面覆盖了对象存储、块存储、Linux文件存储、Windows文件存储、高性能文件存储、低成本归档存储以及云上备份存储,同时提供云服务实现PB级数据传输上云,以及本地IT环境与云存储的集成。客户可以从对象存储、文件存储和块存储服务组成的AWS整套存储服务,以及备份和数据迁移选项中进行选择,构建云上IT 环境,降低成本、提高业务敏捷性和加速创新。AWS的存储服务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功能也很强大,新产品的推出进一步巩固了AWS云服务在中国的技术领先地位。

    Amazon FSx存储服务让企业省时省力

    在没有云上托管文件存储服务之前,很多客户不得不购买第三方的商业文件存储软件许可证,以在云上自建共享文件存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软件安装、维护、存储空间配置、高可用管理、自建数据备份方案、负责软件补丁更新,实施复杂的文件系统性能优化;有些客户采用开源的方案自建共享文件存储,除了以上复杂的管理开销外,遇到技术问题,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

    Amazon FSx for Windows File Server 提供一种完全托管、高度可靠且可扩展的文件存储服务,它与Windows 应用程序完全兼容,Linux 和 MacOS 操作系统也可以通过行业标准的SMB协议访问,共享文件存储。而Amazon FSx for Lustre 是一项完全托管的高性能文件存储服务,可提供亚毫秒级延迟、高达每秒数百 GB 的吞吐量和百万级的 IOPS,为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提供经济高效的高性能存储。

    通过使用这两项新的文件存储服务,客户可以通过 AWS 管理控制台或AWS命令行界面,在几分钟之内轻松地创建高可靠的共享文件系统,而无需自己管理底层的存储服务,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释放出来,投入到应用开发和业务流程上,提高开发效率和业务创新。这两项存储服务都提供多种存储类型选择,例如全闪盘介质、闪盘+磁盘混合介质,客户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选择经济或高效的部署选项。

    Infor是一家知名的企业级应用软件及服务供应商。该公司使用Amazon FSx for Windows File Server,让他们只需要简单的应用维护就能进行IT扩展,并且通过多可用区架构减少停机时间。最终,Amazon FSx for Windows File Server让Infor的存储成本降低了50%,应用性能提高了80%。丰田研究院开展对象识别的机器学习训练,需要使用Amazon FSx for Lustre并行文件系统处理大型数据集。通过使用Amazon FSx for Lustre,丰田研究院缩短了机器学习训练的时间。同时,Amazon FSx for Lustre还能很好地与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等AWS服务集成,因而成为丰田研究院高性能文件存储的理想选择。

    AWS在中国云服务市场的技术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这两项全新的文件存储服务的落地,让 AWS中国区域形成了完整而强大的存储服务阵容。“ 亚马逊云服务(AWS)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表示,”AWS大中华区团队的首要任务就是根据中国市场需求的发展,按照中国客户需求的优先级,通过与光环新网和西云数据的紧密合作,迅速地推动AWS全球领先的、经过验证的服务在中国区域的部署,助力中国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AWS中国区域上线新服务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今年以来,AWS中国区域已经发布了290项新服务或新功能,远远超过了2019年的数量总和。新服务和新功能不仅涉及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物联网等热门领域,也包括最新发布的文件存储这样的基础设施服务。

    AWS广泛、深入、强大的云存储服务能力赢得了广泛认可,被公认为是云基础设施服务的引领者,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客户数据的安全是AWS的最高优先级,AWS存储服务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安全机制,为客户打造安全可信的云服务;第二,AWS提供至广至深的云存储服务,可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方便客户灵活部署;第三,AWS云存储服务和AWS其它服务,如计算、分析、监控、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均能实现高度集成,提供一站式云服务,方便客户使用;第四,AWS云存储服务一直坚持开放的生态系统,提供标准的开放接口,与AWS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提供更广泛的服务选择。

    存储服务是云基础设施服务的核心基础之一。Gartner魔力象限连续十年将AWS评为云基础设施服务(IaaS)的领导者,在2020年8月发布的Gartner最新魔力象限Magic Qudrant for Cloud Infrastructure and Platform Services(如下图所示)中继续保持领导者地位。

    IDC也在历次IDC MarketScape评估中,将AWS评为公有云基础设施服务(IaaS)的领导者。2020年9月发布的《IDC MarketScape:全球公有云IaaS服务供应商评估报告》,AWS继续保持领导者地位(如下图所示)。

     

    ”巅峰科技,重塑未来。” 作为亚马逊云服务(AWS)举办的年度盛会,同时也是全球云计算行业的风向标,AWS re:Invent 2020整装待发,并于今年首次对公众免费开放。从2020年11月30日至2020年12月18日,长达3周的re:Invent在线峰会,将会发布一系列引领未来的创新技术和服务,并邀请全球各个行业、各种规模的客户及AWS合作伙伴分享最新商业创新实践。

     

    ]]>
    亚马逊云服务(AWS)助力丰田互联中国车联网服务全面落地 //www.otias-ub.com/archives/1147209.html Thu, 05 Nov 2020 02:02:30 +0000 //www.otias-ub.com/?p=1147209 丰田互联基于AWS打造的中国数据湖项目,可以存储、处理上千万辆汽车每天行驶过程中产生的TB级数据,为丰田汽车在中国的生产厂、经销商和用户提供完整的车联网解决方案

    2020年11月5日,近期,丰田互联(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丰田互联)基于亚马逊云服务(AWS)开发的数据湖——Toyota Big Data Center China正式上线。它可以存储、处理上千万辆丰田汽车每天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数十TB数据,推动丰田汽车的车联网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大规模落地。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分析,Toyota Big Data Center China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创新的服务,例如,帮助驾驶员更安全地使用汽车,依据驾驶行为数据帮助车主获得汽车保险折扣等。在AWS技术专家团队的帮助下,丰田互联在5个月内完成了这一项目的开发及部署,并借助AWS强大的云服务和功能大大降低了云资源使用成本。

    从2019年开始,丰田汽车希望在中国市场全面推广车联网服务,为所有新上市的汽车标配了车载数据通信模块(DCM),成功实现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将车辆数据全部传输到后台的车联网系统。车联网服务的全面落地,首当其冲面临的就是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问题。丰田汽车2019年在中国全年销量超过162万辆,中国市场保有量超过1115万辆。行驶的车辆每天不断地生成新数据,随着联网汽车数量不断增长,这些汽车每天将产生数十亿条消息,生成TB级的数据。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车联网服务,丰田互联希望通过搭建数据湖,构建一个能够实时存储、处理、分析数据的管理平台,为稳定、可靠、高效的车联网服务系统打好基础。

    AWS在大数据方面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可以存储任意规模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查询、处理、实时分析和机器学习等,帮助企业利用数据做出更好的决策。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 是AWS数据湖方案的核心,具有优异的可伸缩性、高可用性。Amazon S3为实现99.999999999% 的持久性而设计,可以快速、低成本地摄取和存储各种数据。丰田互联还采用了Amazon Kinesis实时数据流服务、AWS Lambda无服务器计算服务、Amazon Elastic MapReduce大规模并行处理服务等,安全、灵活、高效地完成从实时数据注入、解码到分析、应用的全流程。

    同时,丰田汽车的车联网项目是全球性的,中国数据湖系统的架构和平台也需与全球统一。丰田汽车和AWS正在开展全球协作,采用AWS庞大的云服务组合扩展丰田的行驶服务平台,帮助丰田工程师开发、部署和管理下一代数据驱动的行驶服务。丰田在AWS中国区域可以选用与AWS海外区域相同的数据湖解决方案,因此AWS成为丰田互联构建数据湖系统的理想选择。

    此外,AWS的云原生和托管服务也使丰田互联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应用创新上,缩短项目上线时间,减少开发和运维的成本。丰田互联的成本节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云资源使用成本的节省。利用AWS丰富的功能建立起成本优化模型,丰田互联极大地降低了云资源的使用成本。例如,通过制定数据生命周期策略,在指定持续时间之后将数据从Amazon S3移动到Amazon S3 Glacier,从而将数据存储成本降低了6倍,更进一步地将数据从Amazon S3 Glacier移动到Amazon S3 Glacier Deep Archive,成本又降低了4倍。另一方面,采用AWS无服务器架构等技术,实现了架构的自动灵活扩展,降低成本。其二是系统的运维成本大幅度降低,基于AWS构建的业务系统实现了高度自动化运维。

    丰田互联副总经理光武小叶子介绍说,“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的血液,善用数据,车联网将引领未来出行方式的变革。依托AWS丰富而强大的大数据分析服务,Toyota Big Data Center China能够简化开发,快速进入市场,实现实时接收、存储和处理PB级的关系及非关系型数据,助力丰田汽车为中国用户提供一流的车联网服务。我们也将借助丰田在全球与AWS针对未来出行技术的进一步探索,不断深化与AWS在中国的合作,携手加速创新,更好地服务中国用户。”

    “AWS在与全球车联网、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客户的合作中形成了深厚的积累。我们看到,全球的汽车行业客户正在利用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物联网等技术改变其运营模式,并通过数据加速产品开发、优化制造流程和改善客户体验。”AWS大中华区企业业务拓展部总经理凌琦表示,“利用AWS的全球优势,我们在中国也在加大投入,深耕汽车行业,助力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创新。丰田互联借助AWS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在车联网领域的创新探索,对整个汽车行业以及众多其它行业,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首汽约车联合亚马逊云服务(AWS)发布出行行业首个定制智能语音解决方案 //www.otias-ub.com/archives/1143935.html Thu, 29 Oct 2020 11:58:00 +0000 //www.otias-ub.com/?p=1143935 基于Amazon SageMaker和Amazon Transcribe的智能语音解决方案,可通过实时行程监控夯实司乘出行安全,提升运营效率
    可广泛服务于其它网约车平台、传统出租车企业及货运企业,加速行业智能化进程

    [2020年10月29日,北京] 首汽约车与亚马逊云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 Inc. (AWS)联合宣布,基于AWS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和Amazon Transcribe开发的出行行业首个定制智能语音解决方案正式上线。基于该解决方案,首汽约车可以高效地将行程录音进行音频降噪、导航音分离,提取清晰的司乘对话内容,并将语音转成文字,从而通过场景化的关键词识别分析触发安全预警,实现实时行程安全监控,进一步夯实出行安全基础。此外,这一解决方案还可用于辅助客诉处理,帮助首汽约车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首汽约车还计划将其打造为行业通用解决方案,服务于其它网约车平台、传统出租车企业和货运企业,构建交通出行领域的智能解决方案,助推行业发展。

    在网约车行业,司乘安全是重中之重。作为行业领先的出行服务平台,首汽约车在不断升级服务品质的同时,一直在夯实安全基础,并通过不断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在出行行业中的创新应用,为用户带来更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国内普遍采用行程录音辅助安全监控,以及用户问题投诉处理。然而,现有的语音解决方案常常因为录音质量问题难以达到实际目的。为进一步提升司乘体验和服务效率,并降低成本,首汽约车决定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打造一个智能语音解决方案来有效排除噪音、音乐、导航音等干扰项,并将语音快速准确地转换成文字。

    AWS数据实验室和解决方案研发中心在深入了解行程录音的特点及技术需求后,开发了语音降噪和导航音分离算法,并利用Amazon SageMaker机器学习服务进行模型训练、部署和调优,实现模型的快速迭代。Amazon SageMaker机器学习服务极大地降低了首汽约车采用机器学习的门槛。通过这一全托管的服务,首汽约车的数据科学家和算法工程师只需要专注数据和业务逻辑,无需运营和管理复杂的机器学习系统。此外,首汽约车还通过Amazon Transcribe人工智能语音服务将行程录音自动转化为文字,从而实现通过场景化的关键词识别分析触发安全预警,结合后台安全监控人员的人工判断,让实时的行程安全监控从可能变成现实。在应用这一智能语音解决方案时,其对用户数据保留全部所有权,可以随时决定数据的存储及访问权,并确保所有访问行为的合规。

    在用户问题投诉处理方面,客服人员可以综合利用文字和语音信息,及时准确地进行判别,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司乘满意度。通过使用智能语音解决方案,首汽约车实现客服人工审核工作量降低35%,客服人工听音审核时长缩短20%,并保证智能客诉处理准确率达90%以上,有效改善了司乘体验及满意度、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同时,通过智能判责替代人工,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首汽约车和AWS未来也将进一步紧密合作,丰富智能判责场景,如针对网约车服务中可能出现的司乘矛盾、行驶路线问题等,通过语音智能识别后用作判定的依据。

    首汽约车CEO魏东表示,“保障司乘安全是网约车企业的责任。首汽约车一直在通过技术赋能安全,一方面加强自身技术研发实力,另一方面加强与有技术优势的知名企业合作,双管齐下,实现前沿技术能力的落地与应用。希望携手AWS共同为用户带来更卓越的出行体验,为行业智能化转型发展创造价值。”

    “我们正处于机器学习的黄金时代。全球各个行业、各种规模的企业和机构,都在快速应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创新。” AWS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表示,“当下,全球大部分云上机器学习工作负载都在AWS上进行,我们也将利用AWS全球领先的云技术持续赋能客户。此次,依托AWS广泛而深入的机器学习服务,我们在短短4个月内就完成了智能语音解决方案的开发和上线,也期待能够与首汽约车继续携手推动出行行业的智能化转型。”

    ]]>
    深耕垂直行业 AWS中国市场迎来快速发展 //www.otias-ub.com/archives/1138452.html Tue, 20 Oct 2020 10:19:55 +0000 //www.otias-ub.com/?p=1138452 入华6年多,全球云计算领导者亚马逊云服务(AWS)迎来中国市场快速发展。随着AWS中国重点深耕金融、制造、汽车、零售和大众消费、媒体娱乐、医疗与生命科学、教育、游戏、电力等九大行业,对客户而言,AWS不仅是传统意义的通用型云计算平台,还是深度参与垂直细分行业场景的智囊伙伴。

    加速中国区域服务落地 形成完善的数据湖解决方案

     2020年,AWS中国市场的发展可圈可点。迄今为止,AWS在全球已经推出了175个大类的计算功能,包含了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等各个方面。今年在中国区域,AWS一共落地了150多项服务和功能,在中国区域的服务落地的速度在大大加快。

    不仅仅是基础性的功能,机器学习Amazon SageMaker等高尖端服务功能也率先落地中国区域市场,足见AWS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在日前的2020AWS在线技术峰会暨合作伙伴峰会媒体沟通会上,AWS大中华区专业服务总经理王承华表示“我们今天引入了Amazon Athena、AWS Glue、Amazon MSK,这些新的服务和我们过往最经典的Amazon S3、Amazon Elasticsearch、Amazon Redshift、Amazon EMR等等组成了一个非常完善的数据湖的解决方案,替我们整个大数据有一个非常完整的解决方案,在我们向行业推行的时候有非常好的技术基础。“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  让企业经营达到新的高点

    AWS积极参与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在王承华看来,过往的信息化的过程,更多的是沉淀在流程、系统上,怎么样周转得更快。“今天数字化的过程更强调的是,我们在各个运用场景当中,如何不断地细化、如何在需求存储不同的情况下面,通过大数据、通过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等各种技术,让我们本身企业的经营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的点。“

    在新冠疫情的情况下,数字化真正的成为了这个行业的新常态。这一轮的疫情下,如果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把数字化这件事情做得非常扎实的话,那么在这一轮的抗疫过程当中的表现是非常优异的。所以各行各业重新在审视在这个新的时代,数字化到底意味着什么。

    互联网企业最成功的地方是如何通过大数据的使用去发掘商机。而大量的传统企业也在思索,如何通过大数据的运营来帮助解决日常运营当中的问题,同时做出创新。比如很多快消企业都在做怎么样能够到达直接消费者DTC的活动,大量的运算都是通过大数据实现的。

    深耕垂直行业细分行业  技术专家与行业专家联合打造解决方案

    AWS推出的垂直行业的细分行业,包括金融、制造、汽车、零售和大众消费、媒体娱乐、医疗与生命科学、教育、游戏、电力九大行业。在这些行业当中,AWS大量招聘了各方面的行业专家,同时AWS的架构师、基础设施的技术团队也成立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团队,和专家们一起来打造行业解决方案。

    据王承华介绍。AWS在行业的深耕方面,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加强了行业专业团队的打造,成立了各个行业的专家团队,去充分挖掘各个行业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面去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

    第二,云的技术是各个行业解决方案的基础,今年AWS也加大了整个创新的速度和在本地服务的落地的速度。

    第三,在全球发展的基础上,怎么样把一些全球非常好的有行业特色的经验能够引入中国,和中国本地企业的一些创新结合起来。

    第四,怎么样通过APN(AWS合作伙伴网络)合作伙伴一起合作,一方面赋能于APN合作伙伴的各方面的技能,同时相互学习,在这个垂直行业当中创造更多的创造力。

    在2020AWS在线技术峰会暨合作伙伴峰会上,AWS宣布百家APN联合解决方案,助力九大行业数字化转型。据AWS中国区生态系统及合作伙伴部总经理汪湧介绍,实际上远不只这100家合作伙伴。“我们在中国国内数千家合作伙伴都和我们一起在做行业的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我们在全球数以万计的合作伙伴也都在做这样的行业的解决方案。我们帮助国内企业做好自己的行业,也帮助海外的公司,把海外的优秀实践拿到中国,通过百千万的方法,服务于百万级的AWS全球活跃的客户。”

    从大众汽车、高盛、BP英国石油、诺华制药,到毕马威、神州数码、德比软件、东软、外研在线、速石科技等,AWS正与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企业数字化进程。

    ]]>
    神州数码正式成为亚马逊云服务(AWS)中国战略合作伙伴 //www.otias-ub.com/archives/1115518.html Thu, 10 Sep 2020 04:36:59 +0000 //www.otias-ub.com/?p=1115518 加速上云,助力新基建

    2020年9月10日,在今年的AWS在线技术峰会上,亚马逊通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AWS中国)与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神州数码)共同宣布,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将在赋能合作伙伴上云转型、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助力全球独立软件开发商(ISV)落地中国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助力中国企业和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AWS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与神州数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郭为宣布正式达成战略合作

    与AWS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将为神州数码加速构建全新的数字产业和技术生态增添助力。一方面,作为由光环新网和西云数据所提供的AWS中国区域推广计划的的第一家授权增值推广商,神州数码将把AWS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和技术与中国企业的云应用场景进行有机结合,赋能更多合作伙伴更好地利用AWS云为客户提供服务,全方位推动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通过AWS托管服务提供商(MSP)计划,神州数码将持续发挥自身在MSP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与领先优势,从云咨询、规划、迁移、运维、及优化全生命周期等角度,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企业云服务,为企业用户带来更好的云上体验。与此同时,神州数码还将以中国市场“运营商+发行商”的身份,帮助诸多AWS全球独立软件开发商的产品落地中国市场,为中国云计算市场注入新鲜动力,也为国内方兴未艾的新基建搭建一个开放的合作平台。

    神州数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郭为表示,“AWS一直是神州数码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自2017年开启合作以来,双方基于中国企业的数字化场景展开了诸多探索和实践,积累了深厚的信任与经验,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合作关系的升级,为云上合作开启了新的方向。”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AWS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表示,“AWS一直致力于发展强大的AWS合作伙伴网络(APN),赋能APN合作伙伴,更好地满足各行各业、各种规模客户的需求。神州数码是中国领先的云及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在中国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客户基础。我们非常高兴与神州数码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将双方长期以来的合作更上一层楼,共同助力中国企业和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成为检验企业数字化程度的一场大考。疫情的持续,让众多原本计划“上云”的企业,将“加速上云”提上了日程。而政策导向对“新基建”的支持和倾斜,则进一步催化了云技术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应用,让云技术真正成为新时代数字化建设的底座与支撑,为整个云计算相关的科技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新基建东风已起。随着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不断临近,不同类型的数据和计算能力呈爆发式增长,云计算产业空间和市场随之蓬勃发展。乘风而起,驭势共赢。神州数码正在从技术变革中寻找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全力构建中国特色的云网融合新生态。未来,神州数码将继续携手广大合作伙伴,助力中国企业用户快速融入新基建,全面拥抱数字化产业新未来。

    ]]>
    亚马逊云服务AWS Marketplace “重塑”企业软件SaaS之旅 //www.otias-ub.com/archives/1110041.html Mon, 31 Aug 2020 06:55:03 +0000 //www.otias-ub.com/?p=1110041 AWS中国区生态系统及合作伙伴部总经理 汪湧

    近日,在知名分析机构Forrester新发布的《Forrester New Wave™ :SaaS交易平台 2020》市场分析报告中, Forrester对AWS Marketplace进行了详尽的评估和分析。报告认为AWS Marketplace在六个方面表现优异,获评“具有差异化优势”,包括:友好的买家界面、清晰的交易管理流程、完善的合同条款、严谨的尽职调查与品质保证、方便易用的管理控制台、符合客户需求发展趋势的发展路线图。

    Forrester认为,AWS对其Marketplace进行了大量投资,并持续在AWS Marketplace的标准合同条款、定制合同谈判,以及像Coupa这样的主流采购工具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AWS Marketplace还提供简化SaaS购买的全新方式,从而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提高效率。对于AWS开发者,特别是那些喜欢深度集成附加功能的开发者来说,AWS Marketplace特别具有吸引力。

    企业软件的“选、买、装”三字经

    AWS Marketplace 是一个精挑细选的数字化产品目录,客户通过它可以轻松地查找、测试、购买、部署和管理构建解决方案及运营其业务所需的第三方软件、数据和服务。AWS Marketplace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式,重塑企业应用和数据产品从选型、购买到安装部署的过程。

    选择:AWS Marketplace目前囊括了50个品类的8000余种软件产品,覆盖1600多家软件供应商,可部署在全球24个区域,为AWS客户提供无边界的云服务,软件产品覆盖安全、联网、存储、机器学习、IoT、商业智能、数据库和开发运营。AWS 7*24小时对这些软件进行漏洞扫描,让客户有广泛而安全的选择。AWS还对这些产品进行分门别类,方便客户选择。

    购买:AWS Marketplace上的所有收费被整合在客户的统一账单中,方便客户付费。同时还提供了即用即付、按小时、按月、按年或多年等灵活多样的合同条款。无论客户是希望进行软件测试,还是按需付费,或是与软件提供商协商专属折扣,在各种场景下采购使用软件,AWS Marketplace都可以为客户带来便利,并帮助客户降低成本。

    安装部署:AWS Marketplace支持多种部署方法包括Amazon系统映像 (AMI) 和软件即服务 (SaaS) ,客户只需通过几次点击即可快速启动预配置的软件。此外,客户可以将现有的软件许可证转到云上。AWS Marketplace上的软件都已经过验证,可以在Amazon Elastic Container Service (Amazon ECS)、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 (Amazon EKS)、AWS Fargate、Amazon SageMaker等AWS云服务上运行。

    AWS通过多种服务简化Marketplace的软件产品部署,例如,通过AWS CloudFormation 简化 AWS Marketplace上第三方AMI软件产品的部署。ISV可以用AWS CloudFormation事先定义一个模板,定义他们的软件需要哪些云资源,例如计算实例或实例集群、资源组、负载均衡、数据库实例等。客户选择其软件产品时,利用模板,可能一键配套申请相关的云资源。这一功能最近已经在AWS Marketplace China上线。

    AWS Marketplace加速服务中国市场

    在中国,我们希望让AWS Marketplace最大限度地为中国客户、中国合作伙伴带来价值,帮助我们的客户在AWS Marketplace上寻找到其所需要的解决方案,也帮助我们的APN合作伙伴寻找新客户。

    今年,由西云数据运营的AWS Marketplace China正式在中国上线。目前,AWS Marketplace China已经提供涵盖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基础设施、大数据以及业务分析等方面的超过150 种软件产品。

    烟台欣和企业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和”)是一家生产多品类食品的大型企业,“六月鲜”、“葱伴侣”、“黄飞红”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都出自欣和。欣和旗下有11个品牌、上百款产品,每天有4000多万家庭在使用欣和的产品。欣和从2014年初开始了数字化转型之旅,利用公有云平台建起电商平台、经销商和消费者应用系统。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原有的IT架构开始遇到瓶颈,无法很好地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欣和决定重构整个系统架构,并以AWS云平台为基础进行整体的大数据战略规划。在构建云数据湖的过程中,欣和使用了Talend、Tableau、Fortinet、Commvault等第三方产品实现数据管理、保护和可视化,由于这些软件已经在AWS Marketplace China提供,并且经过了安全性及可用性验证。借助AWS Marketplace China,欣和仅需通过几次简单点击,就能将这些第三方软件快速部署到AWS云环境中,不必再花费几周甚至几个月来测试、部署,时间成本大幅降低。

    AWS Marketplace还为中国的ISV 提供了有效的新的获客渠道,可以帮助他们方便地触达AWS遍布全球的数百万活跃客户。借助AWS Marketplace,中国的ISV将获得更广泛的品牌和产品曝光,增加额外的分发渠道,从而吸引新客户,拓展业务。只要产品足够优秀,就有源源不断的收入。目前,已经有来自大中华区ISV的230多款产品上线全球的AWS Marketplace。

    广州汇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向全球移动开发者提供综合性服务的技术平台。EnginePlus是汇量科技在AWS上构建的Hadoop集群管理系统,支持自动化部署、资源自动伸缩、实例维护和多集群功能。使用EnginePlus可以让客户轻松地在AWS上构建和使用Hadoop集群,节省运维成本。最近,汇量科技在AWS Marketplace上线了免费版和企业版的EnginePlus,很快就获得海外客户的试用。

    AWS一直致力于构建充满活力的APN合作伙伴网络并持续赋能APN合作伙伴,期待更多的中国ISV在利用AWS Marketplace实现自身成功的同时,加速客户的上云之旅与云上创新。

    在即将于9月9日到来的AWS合作伙伴峰会2020上,AWS还将为广大APN合作伙伴带来更多关于AWS中国行业生态发展战略、合作伙伴最佳实践等相关内容的分享,以及更多关于AWS Marketplace的详细介绍。AWS合作伙伴峰会是AWS与APN合作伙伴在国内一年一度的盛宴,更是携手共创的聚会。欢迎通过AWS官网和AWS官微了解详情。

    ]]>
    AWS 宣布 Amazon Braket 量子计算服务正式上线 //www.otias-ub.com/archives/1102821.html Tue, 18 Aug 2020 06:24:15 +0000 //www.otias-ub.com/?p=1102821

    Amazon Braket通过提供开发工具、模拟器和多种量子计算机的访问入口,帮助开发和研究人员上手量子计算

    日前,亚马逊云服务 (AWS) 公司宣布 Amazon Braket量子计算服务正式上线。它是一项完全托管的 AWS 服务,提供了一个开发环境,可以帮助客户探索和设计量子算法。客户使用 Amazon Braket ,可以在运行于 AWS计算资源的模拟量子计算机上,测试量子算法并进行故障排除,帮助他们验证其实施情况。准备就绪之后,客户可以使用 Amazon Braket,在他们选择的量子处理器上运行量子算法,包括D-Wave、IonQ 和 Rigetti三种技术系统选择。无论是模拟的,还是实际的量子计算作业管理都有着一致的开发体验。客户只需为使用的计算资源付费。要了解 Amazon Braket,请访问:https://aws.amazon.com/braket

    量子计算利用了量子力学定律,有潜力解决传统计算机无法触及的计算问题,构建更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它有潜力带来新的科学发现,变革能源储存、化学工程、药物研发、金融投资组合优化、机器学习等领域。目前,要在量子计算方面取得有意义的进展,企业需要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且要设法使用数量有限的量子计算机。研究人员如果想实验多种量子计算机和技术,需要部署和管理必要的基础设施,与多个供应商协商访问权限,需要编写定制代码与不同的量子处理器进行接口。能够使用量子计算机和托管基础设施,有助于企业评估量子计算最终会如何影响其业务,以便他们能够开始培养必要的技能以探索新的机会。来自多个供应商的、托管的量子基础设施,也有助于促进量子技术的研究和教育,也有可能加速新的突破和量子计算机的未来发展。

    Amazon Braket 让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开发者及研究人员,利用 AWS当前为客户提供的、一致的云服务体验,探索和评估量子计算,帮助克服上述挑战。Amazon Braket 帮助客户快速上手,使用 Jupyter 笔记本等熟悉的工具访问预安装的开发工具,设计量子算法,结果可视化,并与他人协作。Amazon Braket 提供了多个跨平台的开发工具,客户可以设计自己的量子算法,也可以从不断丰富的预置算法库中选择算法。它提供了一致的体验,让客户不再需要学习多个开发环境。客户可以在运行于 Amazon EC2 计算资源上的量子计算机仿真器中运行和测试算法,排除算法故障。准备就绪之后,客户可以在自己选择的量子计算机上运行其算法,无需接洽多个供应商,也不必局限于单一技术。目前,Amazon Braket 客户可以有三种量子计算技术选项:D-Wave的超导量子退火器、IonQ的离子阱量子处理器或 Rigetti的基于门超导量子处理器。除了运行量子算法外,客户还可以使用 Amazon Braket 运行混合算法,结合使用量子计算和经典计算系统,有助于克服当今量子技术固有的局限。

    AWS 技术副总裁 Bill Vass 表示:“我们看到量子计算技术取得了更有意义的进步,成千上万的客户正在寻求使用量子计算机进行实验,探索该技术的潜力,为量子计算发展做出贡献。云计算将成为客户访问量子计算机的主要方式,将这些系统与传统的高性能计算相结合,可以进行特定的计算密集型研究。Amazon Braket 让企业能够轻松地开始试验量子计算,从刚刚开始探索可能性的企业到那些已经熟悉不同量子技术、准备将其用作研究工具的企业,都可以上手。Amazon Braket 的目标是成为整个量子社区的创新催化剂,将量子计算机与软件开发者、研究人员和最终用户聚集在一起。”

    Amazon Braket 目前已在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北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北部)和美国西部(俄勒冈)的AWS 区域上线,未来计划在更多区域提供。

    D-Wave Systems 是量子计算系统、软件和服务开发及交付的领导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商用量子计算机供应商。它的使命是向世界释放量子计算的力量。D-Wave 首席执行官 Alan Baratz 表示:“我们与 AWS 共同探索实用、真实世界的应用程序,为客户提供价值。作为 Amazon Braket 的系统合作伙伴,我们预计它的上线将不断推动开发者社区的增长,推动量子计算实用解决方案的创新。”

    通用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导者IonQ ,采用捕获离子的方法进行量子计算,使用相同的单个原子作为量子处理单元构件。IonQ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eter Chapman表示,“随着Amazon Braket正式上线,我们的量子计算机将第一次向公众开放。我们的捕获离子技术得到了数十年科学进步的支持,我们很高兴有数量空前的客户能够通过 AWS 访问我们的离子计算机,加大他们对这项技术的使用。”

    Rigetti构建了超导量子计算系统,并通过云端提供访问入口。Rigetti系统进行了优化、可与现有计算基础架构集成,并且经过了定制、以支持实用软件和应用程序的开发。Rigetti Computing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Cad Rigetti表示:“访问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机,有益于构建实用的量子应用程序。AWS 客户现在可以访问我们目前最先进的处理器 Aspen-8了,它基于我们的 32 量子位技术。通过与 AWS 协作提供对我们系统的访问,我们将能够接触到更多客户,帮助加快这一庄闲游戏在哪 发展。”

    ]]>
    亚马逊云服务(AWS)加快云产品和服务落地中国的速度 //www.otias-ub.com/archives/1096162.html Tue, 04 Aug 2020 14:08:52 +0000 //www.otias-ub.com/?p=1096162 日前,AWS大中华区云服务产品管理总经理顾凡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伴随着中国云计算市场的高速发展,AWS正在加速新服务和功能落地中国区域。仅今年上半年,亚马逊就在中国区域落地了150多项AWS云服务和功能。

    (图:AWS大中华区云服务产品管理总经理顾凡 来源:199I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7月29日发布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显示,从2017到2019年,中国公有云的市场规模从264.8亿元增长689.3亿元,2018年、2019年的增速分别达到65.2%、57.6%。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307.4亿元,是2019年的3倍多。

    2020年7月31日,亚马逊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其中AWS季度收入为108亿美元。在中国,面对未来的良好增长前景,AWS也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顾凡说,AWS要为中国企业和机构的创新赋能,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快AWS云服务产品和功能在中国落地。

    AWS云服务落地中国有两种情况:大部分服务和功能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本地化开发就可以在中国区域部署落地,有一些服务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但无论哪一种,AWS都会根据中国客户的需求,尽快、尽早地将全球的服务和功能落地到中国区域。

    中国企业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对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针对这些企业客户的需求,今年上半年AWS在中国区域就推出和部署了交互式查询服务Amazon Athena,数据提取、转换和加载 (ETL) 服务AWS Glue,以及流式数据处理服务Amazon MSK。

    在容器领域,AWS在中国区域落地部署了Amazon EKS,让管理、运维K8S容器变得简单方便。

    7月刚刚发布的AWS Cost Management,是一组帮助客户省钱、精细化管理云资源的服务。让客户少花钱,这种事情在IT界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AWS还经常主动降价,截至2020年6月23日,AWS已经公布了自2006年上线以来的第85次降价。

    在今年新落地中国区域的云服务和产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

    人工智能现在是非常热门的话题。亚马逊认为,人工智能的本质和核心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概念早在50年前就出现了。之所以现在才热起来,是因为过去机器学习的门槛比较高,只有少数科技巨头和硬核的研究机构才有条件进行研究。一方面是机器学习需要的庞大算力不容易获得;另一方面,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过程特别复杂,要搭建训练环境、准备数据、寻找合适的算法、进行大量的运算、优化算法。

    现在有了云计算,算力不再是问题。SageMaker则可以降低机器学习模型训练过程的复杂性。SageMaker是一项完全托管的服务,它可以化繁为简,帮助开发者和数据科学家快速地规模化构建、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大大降低了模型构建和训练的难度。

    SageMaker是一个非常开放的产品,无论对于各类机器学习框架和算法的支持,模块化的设计方式,还是对于生态合作伙伴解决方案的支持,能够真正让各种类型、各种需求的客户都很方便地应用这个服务。此外,SageMaker Studio还是业界第一个面向机器学习的集成开发环境。

    目前,Amazon SageMaker成为了全球上万家客户的选择。Gartner在2020年2月发布的《云上AI开发者服务魔力象限》,在技术执行力和对技术未来发展愿景的完整规划方面将AWS排名在领导者象限最高位置。

    SageMaker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欢迎。大宇无限、虎牙直播、嘉谊互娱、华来科技等公司已经在使用SageMaker解决机器学习技术的需求。中科创达、东软、伊克罗德分别将SageMaker运用到产品质检、企业安全网关、标签标注、文本分析、语意理解、预测分类、推荐系统与诈欺侦测等多种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之中。

    AWS在加快产品落地、为中国的企业创新赋能的同时,也担当了中国市场全球化桥梁的角色。

    一方面,很多知名的中国公司,例如像美的集团、猎豹移动、小米、OPPO、虎牙直播、海信、德比软件、安克创新、TP-Link、一加、币安、晶泰科技、华大基因、传音控股、网易游戏、我爱我家、携程旅行、迈瑞医疗等等,都在利用AWS的全球基础设施和云服务。得益于AWS全球24大区域、77个可用区的广泛布局,这些公司不需要费力地,去异国他乡构建IT设施,在中国就可以做好海外业务。AWS还利用亚马逊的全球资源,例如全球开店、Prime会员、物流配送体系、生态合作伙伴资源等等,为他们提供销售、市场、产品交付、融资等帮助。

    另一方面,还有很多跨国公司,例如博西家电、英孚教育、玫琳凯、太古可口可乐、先锋电子、英伟达、赛默飞世尔、西门子、飞利浦等等,他们在海外就使用AWS。进入中国后,他们可以使用AWS中国区域,快速部署应用,在运营上享受一致的体验。

    顾凡说,在海外区域使用AWS的客户,也是AWS新服务落地中国区域的向导,他们给AWS提供反馈,希望哪些服务尽快落地中国区域。根据客户反馈制定服务落地中国区域的优先级,让AWS赋能中国客户的工作事半功倍,更加高效。

    ]]>
    Gartner最新报告建议企业客户借鉴亚马逊的数字化模式 //www.otias-ub.com/archives/1096110.html Tue, 04 Aug 2020 14:02:54 +0000 //www.otias-ub.com/?p=1096110 日前,亚马逊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季度收入889亿美元,同比增长40%。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显得尤其亮眼。亚马逊这些年的成功,得益于该公司在业务上不断创新。以亚马逊云服务(AWS)为例,这项开始于2006年的业务,在2020年第二季度的收入达到108亿美元,过去12个月的收入超过400亿美元。这在企业IT市场已经是相当可观的规模。

    知名研究和咨询机构Gartner最近发布了一个针对AWS的供应商评估报告。这一名为Gartner Vendor Rating 的评估报告,是Gartner面向企业用户所做的IT采购决策参考指南。它通过对一家IT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评估,告诉最终用户,这家供应商作为战略性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在各方面技术实力如何,发展走势和长期定位怎样,从而帮助用户管控供应商风险,为用户的关键采购、投资及续约决策提供参考。Gartner在这项评估报告中,对AWS给予了有史以来的最高评分:28分(满分为30分)。记者了解到,Gartner还没有给过其它IT供应商27分以上的评分。

    Gartner在评估报告中指出,亚马逊利用科技力量颠覆传统市场,缔造独树一帜的客户体验。而亚马逊云服务(AWS),充分展现了其颠覆性技术在市场上的强大影响力。Gartner建议企业应该充分借鉴亚马逊的数字化模式,将其作为技术驱动力的杰出范例,在业务中融入数字流程,模仿亚马逊,在寻找新市场机会和响应竞争威胁方面打造敏捷性。

    这一评估报告可以Gartner官网下载,网址:https://www.gartner.com/doc/reprints?id=1-1ZFLWYKW&ct=200709&st=sb

    借鉴亚马逊的数字化模式,AWS是最佳的入口。AWS大中华区云服务产品管理总经理顾凡告诉记者:“AWS为亚马逊的各种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其中云原生架构是关键。”

    云原生架构有三大特征:微服务、自服务和开发运维一体化。微服务实现了应用模块化、应用模块之间接口的标准化,让应用更敏捷灵活;自服务可以让开发团队快速获得资源,不需要冗长的流程;开发运维一体化,可以让应用快速迭代和升级。AWS为客户的创新赋能,最重要的是提供广泛、全面、深入、功能强大的云服务。客户使用这些云服务,就能够构建云原生架构,实现敏捷创新,缩短新应用上线时间,加快应用升级迭代速度。通过丰富的云服务,客户可以借力最新技术,而不需要自己造轮子。

    目前AWS提供的云服务超过175项,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分析、机器人、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诸多方面。其中很多服务是AWS在云上首创的,有些至今仍然是非常独特的。 例如,无服务器服务、云上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服务、云上卫星地面站数据服务、云上机器学习平台服务等等。

    AWS Outposts、AWS Local Zone、AWS Wavelength、AWS Ground Station、Amazon Bracket是AWS在 2019 re: Invent全球大会上推出的创新服务,分别实现的功能包括:帮助用户从本地的数据中心无缝衔接公有云,在特定城市建设本地可用区让当地终端用户缩短延迟,5G网络边缘的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部署云服务让终端用户缩短延迟,让客户不需要高投入就可以使用卫星通信处理数据,让一般的企业也可以探索量子计算的用途和用法,等等。AWS可谓上天入地,竭尽云计算的各种可能。

    AWS Snowcone是2020年6月推出的一个云服务,它是一个边缘计算设备,长宽相当于大半张A4纸,比最新iPad七代还小一点点。在AWS Snowcone上可以运行使用 AWS IoT Greengrass 或 Amazon EC2 实例,运行边缘计算应用,也可以用来收集、处理数据,将数据传输到AWS云。

    AWS这些服务的推出,都引来业界人士一片叫好声。

    在不断推出新服务的同时,现有的服务也会不断迭代新的功能。以最经典、最早的Amazon EC2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服务为例,AWS一直不断地更新升级底层物理服务器的体系架构、硬件配置、虚拟化软件,不断增加新的实例类型。

    截止2019年12月,亚马逊提供超过270种实例类型,是两年前的4倍,这在行业中遥遥领先。所谓实例,通俗地说就是云主机。AWS通过创新的Nitro架构,推出新一代C5实例类型,让性价比提高了49%。通过自研ARM处理器推出新实例,基于AWS Graviton 2第二代自研芯片的第六代C6实例,比第五代的性价比再提高40%。此外,在芯片方面,AWS已经集齐了英特尔、AMD、英伟达、赛灵思等不同芯片厂商的处理器。各个芯片厂商发布最新的产品,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性能,更高的效率,更高的性价比。芯片厂商只要有新处理器上市,AWS几乎都能第一时间放在云上供客户使用。

    通过AWS提供的云服务,客户可以打造云原生的架构,提高敏捷性,快速试错,快速迭代,加速创新,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同时还能降低一切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减少资本开支,降低IT运维成本。

     

    ]]>
    中国信通院发布《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 ,六大趋势透析云计算将进入普惠发展期,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 //www.otias-ub.com/archives/1092501.html Wed, 29 Jul 2020 09:19:08 +0000 //www.otias-ub.com/?p=1092501 7月29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承办的云计算行业盛会——“2020可信云大会”线上开幕。作为可信云大会的“规定动作”,在业界的期待中,大会第六次发布《云计算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未来,云计算仍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进入普惠发展期。一是随着新基建的推进,云计算将加快应用落地进程,在互联网、政务、金融、交通、物流、教育等不同领域实现快速发展。二是全球数字经济背景下,云计算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企业上云进程将进一步加速。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加速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SaaS服务落地,推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副所长栗蔚解读白皮书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副所长栗蔚在会上正式发布并解读白皮书,披露了中国信通院基于对云计算市场的长期观察和研究,总结出的2020年云计算发展六大关键词,以及六大关键词背后的重要趋势。

    解码六大关键词

    “云计算以服务的形态已经为产业界接受。”栗蔚表示,当前全球云计算市场稳定增长,我国公有云服务规模更是首超私有云。

    中国信通院统计显示,201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883亿美元,增速20.86%。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美元。在我国,2019年云计算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增速38.61%。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接近4000亿元。其中,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689亿元,较2018年增长57.6%,规模首次超过私有云(645亿元)。

    关键词1:云原生

    随着市场持续增长,云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其中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趋势是——云原生采纳率持续攀升。栗蔚介绍,目前超四成的企业已经在使用容器技术,超过七成的私有云企业已经使用或计划使用微服务架构。

    关键词2:SaaS

    “疫情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SaaS的模式。”栗蔚表示,从业务上看,我国IaaS发展成熟,PaaS增长高速,SaaS潜力巨大。2019年,我国SaaS市场规模达到194亿元,与全球整体市场(1095亿美元)的成熟度差距明显,但是发展空间却十分巨大。尤其是受疫情的推动,预计未来市场将加速发展。

    关键词3:分布式云

    “随着云边协同的发展,在工业等多个领域,分布式云将成为主要模式。”栗蔚说,中国信通院的调研显示,超过50%的用户已经计划或者已经使用边缘云的模式,“中心云+边缘云”的分布式云的架构已经崭露头角。

    关键词4:原生云安全

    “近年来,一个新的理念诞生,即原生云安全。”栗蔚表示,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公有云发展调查报告(2020年)》显示,42.4%的企业在选择公有云服务商时会考虑服务安全性,安全是影响企业选择的重要因素。而随着云原生快速兴起,原生云安全也成为关注焦点。

    关键词5: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栗蔚指出,随着云计算技术、架构、安全等方面的推陈出新,云计算在数字化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企业使用云计算是为了降本增效,超四成的企业表示使用云计算提升了IT运行效率,IT运维工作量减少和安全性提升的占比分别为25.8%和24.2%。

    关键词6:新基建

    “随着利好政策不断加码,云计算已经成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栗蔚表示,无论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发布的《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还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新基建概念的解读,都表明——云计算已经成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读六大新趋势

    上述六大关键词的背后,是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栗蔚介绍:一是云原生代表云技术从粗放向精细转型;二是SaaS代表云需求从IaaS向SaaS上移;三是分布式云代表云架构从中心向边缘延伸;四是原生云安全代表云安全从外部向原生转变;五是数字化转型代表云应用从互联网向行业生产渗透;六是新基建代表云定位既是基础资源也是基建操作系统。

    趋势1:云技术从粗放向精细转型

    “云技术从粗放向精细转型,技术体系日臻成熟。”栗蔚指出,随着云原生的容器、微服务、无服务器等技术,越来越靠近应用层,资源调度的颗粒性、业务耦合性、管理效率和效能利用率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数字中台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云原生恰恰是数字中台的“底座”,可以说数字中台是利用云原生技术精细化落地的最佳实践。同时,随着云原生的发展越来越精细化,原生云安全需求也越来越“细”。

    趋势2:云需求从IaaS向SaaS上移。

    “目前,国内SaaS服务较国外相比存在3-5年差距,但是正是因为有差距,同时加上疫情的‘驱动’,国内市场蓄势待发。”栗蔚介绍,从这几年企业上云的情况也能够发现一些“端倪”:尽管目前国内没有SaaS独角兽企业,但是企业上云中,很多行业客户因为对于基础IT不是特别熟悉,因而更多会选择和行业相关的SaaS服务,国内细分行业SaaS市场需求旺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养成了使用线上应用的习惯,比如疫情防控、在线教育,视频会议等都是SaaS服务,因而在后疫情时代,SaaS将通过增加客户粘性和专业性提升用使用率。“同时,SaaS、IaaS和ISV服务商三方将深度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共建繁荣、和谐的SaaS服务生态。”在栗蔚看来,“未来,企业级SaaS服务向行业化、平台化、智能化发展。”。

    趋势3:云架构从中心向边缘延伸

    “随着边缘计算的发展,分布式云已经成为云计算的新形态,边缘侧布局也成为重点。”栗蔚介绍,分布式云根据部署位置不同,规模大小不同,服务能力强弱等要素,可以分为中心云、区域云和边缘云,三者形成的云边协同平台可以更加开放地为各大行业赋能。目前电信运营商都在利用5G基站,布局分布式的架构。未来,增加云边协同的能力,以及边缘侧赋能的能力,将为行业发展云计算带来更多红利。

    尽管电信服务商和互联网服务商在云边协同上的布局路径有所不同,但是最终都将为行业带来算力红利。从具体的行业上看,大媒体行业首先受益于分布式云的发展,而在工业、交通、农业三大行业,云边协同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云边协同将实现传统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云边协同将帮助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云边协同助力传统交通向智慧交通转型等。“云边协同,促使云计算为各行业各的赋能更加具备普惠性,将算力延伸到边缘侧。”栗蔚补充道。

    趋势4:云安全从外部向原生转变

    “原生云安全推动安全与云深度融合。”栗蔚表示,与以往相比,原生云安全平台将安全能力逐步从生产向开发和测试等环节延伸,融入从设计到运营的整个过程中,向用户交付更安全的云服务,而原生云安全产品,则是由原来的外挂逐渐转为内嵌,更多地发挥云平台的数据价值,进行安全态势感知、云访问安全代理等。

    趋势5:云应用从互联网向行业生产渗透

    “数字化转型推动云应用从互联网向行业生产渗透,传统信息基础设施亟待升级为数字基础设施。”栗蔚介绍,信通院调研显示,云应用日趋广泛,并且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渗透。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在传统行业,传统信息基础设施真正实现数字化并不多。栗蔚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技术架构存在痛点,比如,跨平台异构环境的数据难打通,高并发、不可预测访问需求承载力有限,上层应用敏捷化的交付需求难支撑等;二个是IT管理存在痛点,比如,多场景多层次的IT服务需求难实现,IT管理和服务各要素(技术、平台、流程、管理、组织架构、运营体系)能力水平不齐等。

    为了应对上述痛点,目前业界加速推进企业技术架构迭代升级,促进传统数字化转型。同时,云化管理平台的作用也日渐凸显。栗蔚介绍,在这一背景下,信通院即将推出企业数字基础设施云化管理和服务运营能力成熟度模型(IOMM),从服务产品化、能力平台化、管理精益化、运营体系化、数据价值化等六个方面,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力“把脉”。

    趋势6:云定位既是基础资源也是基建操作系统

    “新基建促使云的定位从基础资源向基建操作系统扩展。”栗蔚表示,以往,业界更多认为云计算就是虚拟化资源,然而在新基建框架中,云计算越来越多扮演基建管理调度的角色,是承上启下的重要平台,全面提升网络和算力的能力。

    栗蔚认为,发改委对于新基建概念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融合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又包括算力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是新技术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环节。

    “如果将信息基础设施看作是一台计算机,那么云计算就是这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在栗蔚看来,云计算作为信息基础设施一部分,不仅提供虚拟化资源,并且以云原生为技术体系,构建面向全域数据高速互联与算力的全覆盖的整体架构,全面提升网络和算力能力水平。

    在演讲的最后,栗蔚分别用一句话对六大趋势进行了总结:

    一、随着云原生技术进一步成熟和落地,用户可将应用快速构建和部署到与硬件解耦的平台上,使资源可调度粒度越来越细、管理越来越方便、效能越来越高。

    二、伴随企业上云进程不断深入,SaaS服务必将成为企业上云的重要抓手,助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三、随着新基建的不断落地,构建端到端的云、网、边一体化架构将是实现全域数据高速互联、应用整合调度分发以及计算力全覆盖的重要途径。

    四、随着云计算原生安全理念的兴起,安全与云将实现深度融合,推动云服务商提供更安全的云服务,帮助云计算客户更安全的上云。

    五、云计算将结合5G、AI、大数据等技术,为传统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实现IT云化管理,最终完成行业数字化转型。

    六、云计算将进一步发挥其操作系统属性,深度整合算力、网络与其他新技术,推动新基建赋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
    AWS中国区域发布财务管理服务 让客户更经济高效地使用云服务 //www.otias-ub.com/archives/1089241.html Thu, 23 Jul 2020 06:41:42 +0000 //www.otias-ub.com/?p=1089241 2020年7月23日, AWS中国(北京)区域(由光环新网运营)和AWS中国(宁夏)区域(由西云数据运营)正式上线了AWS 财务管理服务。作为一个产品套件,AWS财务管理服务包括AWS Cost Explorer、AWS Budgets、AWS Cost & Usage Report、预留实例(RI)建议和报告,以及 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Amazon EC2) 合理精整建议等服务。这些服务可以帮助客户透彻了解使用云服务的支出情况,并通过优化进行成本控制,从而更经济高效地使用云服务。

    AWS 财务管理服务可以让客户更好地组织、报告、控制和优化 使AWS云服务的成本和资源利用率,这对云上资产较多的客户尤其具有价值。他们可以建立成本分配模式,为改进成本监管奠定基础;加强云使用的成本意识,实行问责制;还可以在单一整合视图中跟踪整个组织的账单,对云的使用和花费一目了然;也可以自定义预算阈值,通过自动警报通知控制支出;在优化成本和使用的同时,构建可扩展的现代化应用程序。

    成本信息的组织及报告:AWS Cost Explorer可以让客户深入了解云支出和使用趋势,可以查看每个用户的花费,或者客户在每个AWS产品上的支出,也可以通过使用标签整理客户的产品使用,清晰了解在每个项目或团队上的支出。在 AWS 管理控制台就可以启用 AWS Cost Explorer,以便查看支出,使用筛选和分组功能创建使用报告,预测未来费用。

    改进规划和预算:利用 AWS Budgets可以创建预算,以便在成本或使用量超过(或预测将超过)指定阈值时接收告警,从而更好地监控成本和使用情况。 除了成本和使用情况之外,客户还可以设置预算,以跟踪预留实例的覆盖率和利用率,实现更大的成本节省。

    提供成本优化建议帮助客户节省成本:客户可以通过 AWS Cost Explorer 提供的成本优化建议,找到新的成本节省方法,例如利用预留实例 (RI) 和 Amazon EC2 合理精简建议来节省成本。这些建议报告主要通过评估历史工作负载,提供成本节省指标,从而发现节省成本的机会。

    深入了解:一些客户喜欢构建自定义成本跟踪报告,或者将 AWS Cost and Usage Reports与现有工具和系统集成。 借助 AWS Cost and Usage Reports (CUR),客户可以获取全面的成本、使用情况,及自定义的标签数据。可以将成本和使用情况与其使用的团队、产品或组织相对应。每天多次将 CUR 报告发送到指定的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 存储桶。借助 Amazon Athena 数据集成功能,客户可以使用标准 SQL 快速搜索查询成本和使用情况的信息。还可以将数据直接上传到 Amazon Redshift,以执行进一步的分析。

    关于AWS财务管理服务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amazonaws.cn/aws-cost-management/

    ###

     

    ]]>
    西门子(中国)采用亚马逊云服务(AWS)打造全新智能家居系统 //www.otias-ub.com/archives/1084121.html Wed, 15 Jul 2020 03:16:48 +0000 //www.otias-ub.com/?p=1084121 开发效率提升达40%,运维成本降低达20%

    共同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稳定、可靠、快速响应的智能家居体验

     [2020年7月14日,广州] 亚马逊云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 Inc. (AWS) 宣布,西门子(中国)近期于中国建博会(广州)上重磅发布的“SieNeuro智能家居系统”采用AWS技术和服务开发并全面部署在AWS中国(北京)区域(由光环新网运营),共同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稳定、可靠、快速响应的智能家居体验。SieNeuro智能家居系统是西门子(中国)通过精研本地用户生活习惯和对智能家居产品的需求而匠心呈现的家居电气设备控制产品,也是西门子(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完整系统化的智能家居产品。该产品系列涵盖智能开关、智能插座、温控器、感应器等八个品类超过20款智能硬件产品,以及一个云端后台和功能强大的手机App,其后端服务全部构建在云上。通过采用广泛而深入的AWS云服务,西门子(中国)建立了一个快速、便捷的开发和搭建平台,迅速构建了全新的智能家居业务,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并提升了终端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根据测算,与使用传统数据中心相比,西门子(中国)智能家居系统的开发效率提升达40%,运维成本降低达20%。

    智能家居系统开发的一个重大挑战在于物联网的实现,尤其是有大量分散的、联网条件参差不齐的设备需要连接,而且设备的最终数量由产品的销量所决定,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难以预计。使用AWS云服务大大降低了产品团队的开发难度,提高了开发和运维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目前,SieNeuro智能家居系统所有的智能家居设备与云端的通讯都以 AWS IoT 物联网服务为基础架构和设施,尤其是通过AWS IoT Core能够可靠地扩展至数十亿台设备、数万亿条消息。这使得西门子(中国)可以轻松将任意数量的设备连接至云端。为解决物联网应用普遍存在的数据存储问题,SieNeuro智能家居系统使用了AWS上的Amazon DynamoDB数据库服务和Amazon S3存储服务,实现了稳定可靠、自动扩展的数据存储,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西门子(中国)还部署了一系列AWS安全服务来确认系统及数据的安全,例如通过AWS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IAM)来管理对AWS服务和资源的访问。

    此外,用户在使用智能家居产品时存在明显的波峰和波谷,例如,早晚非工作时间的使用量明显高于白天工作时间,通常智能家居系统必须预留一定的资源以应对需求高峰,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IT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门子(中国)使用了AWS首创的无服务器技术,通过使用AWS Lambda,无需操心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运维问题,以及容量和扩展性问题。而且,只有消费者操作时SieNeuro智能家居系统才激活应用,极大地节省了计算和网络资源。西门子(中国)通过AWS无服务器技术还解决了智能家居系统响应时间的问题,提升了客户体验。

    对智能家居产品来说,让人安心踏实的用户体验至关重要。AWS作为全球云计算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拥有业界公认的领先技术,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营,种类丰富、功能强大的云服务,以及全球广泛覆盖的基础设施,赢得了西门子全球的信赖。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智能基础设施集团智能家居产品总监齐宇表示,“SieNeuro智能家居系统是西门子(中国)进军智能家居业务的重要里程碑。通过将后端服务构建在AWS云上,这一系统可以快速扩容,完全不需要为业务高峰预留IT资源。同时,我们的开发团队可以集中精力提升用户体验,开发高质量的产品,从而能够加速业务创新,提升终端用户体验,帮助西门子(中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云已经成为众多传统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AWS大中华区企业业务拓展部总经理凌琦表示,“尤其是很多传统制造企业在向物联网和智能产品领域转型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现有IT系统无法满足业务支撑的需求,需要快速向云上迁移的情况。目前,依靠AWS在物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方面的领先技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布的大多数大型物联网应用项目都构建在AWS上。我们期待与西门子(中国)继续深化合作,助力西门子智能家居业务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关于SieNeuro智能家居系统

    西门子公司专注于数字化创新,将多点布局的创新中心网络、全球研发体系以及本地业务需求相结合,开发满足本地客户需求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在智能家居领域亦是如此。继引领行业潮流的空气检测仪和智能门锁之后,西门子在中国建博会(广州)现场重磅发布了SieNeuro智能家居系统。该产品系列涵盖智能开关、智能插座、温控器、感应器等八个品类,超过20款智能硬件产品,以及一个云端后台和功能强大的手机App。整套系统沿用西门子一贯以来引领行业风潮的极简而有质感的外观设计,体贴而又快捷的交互设计力求做到用户操控一步即达,性能强大的网关使得本地操控毫秒级抵达。

    关于AWS

    14年来,Amazon Web Services(AWS)一直是世界上服务丰富、应用广泛的云服务平台。AWS提供超过175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联网、分析、机器人、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遍及24 个地理区域的76个可用区(AZ),并已公布计划在印度尼西亚、日本和西班牙新建3个AWS区域、9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AWS,通过AWS的服务强化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欲了解AWS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aws.amazo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