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数据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Fri, 26 Aug 2022 12:23:22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StockApps:研究发现Google追踪39种个人数据 苹果追踪12种 //www.otias-ub.com/archives/1483972.html Fri, 26 Aug 2022 12:23:22 +0000 //www.otias-ub.com/?p=1483972

新的研究称,在五大科技公司中,Google追踪的用户隐私数据比其他公司都多,而苹果追踪的数据最少。此前,苹果公司专门推出了《应用程序跟踪透明度》指引,以保护用户的隐私不受其他公司的影响。然而,一份新的报告称,苹果也在避免自己做任何超过运行其服务所需的追踪,据StockApps.com报道,苹果”是最有隐私意识的公司”。

研究人员评价:”苹果只存储维护用户账户所需的信息,这是因为他们的网站不像Google、Twitter和Facebook那样依赖广告收入”。

StockApps.com的报告没有列出它所说的大科技公司为每个用户收集的”数据点”。然而,它说它们包括位置信息、浏览器历史记录、在第三方网站上的活动,在Google的案例中,还包括Gmail中的电子邮件。

研究报告没有详细说明其方法,但委托了营销公司digitalinformationworld调查苹果、亚马逊、Facebook、Google和Twitter。

在这五家公司中,Google跟踪每个用户的39个独立数据点,而苹果只跟踪12个。出乎意料的是,Facebook却只追踪14个数据点,而亚马逊追踪23个,Twitter追踪24个。

StockApps.com的Edith Reads说:”大多数人没有时间或耐心去阅读他们所访问的每个网站的隐私政策,这些政策可能有几页长。结果,用户最终允许Google通过同意隐私政策条款收获他们需要的所有数据。”

澳大利亚政府最近因Android系统的位置追踪问题对Google罚款4000万澳元。

自 cnBeta.COM

]]>
Morning Consult:73%的消费者信任保护个人数据的品牌 //www.otias-ub.com/archives/1252214.html Fri, 25 Jun 2021 18:00:03 +0000 //www.otias-ub.com/?p=1252214 Morning Consult的一项调查发现,美国不到1/4的消费者认为他们比一年前更能控制数据。

对全球15个市场15000多名消费者的调查显示,品牌信任、尊重和保护客户数据、隐私和安全等最重要的信息位居榜首,重要性为74%。同样,消费者倾向于信任一个保护个人数据的品牌(73%)。

其他品牌信任的顶级驱动因素则更多地与产品相关,包括价格(73%)、高质量(72%)和有效的产品或服务(71%)。当消费者需要时,该品牌有可用产品(67%)对受访者也很重要。

哪些因素破坏了信任?

消费者对数据泄露损害个人信息的品牌或公司的信任骤降(-73%)。

如果品牌在慈善捐赠或对慈善的承诺方面说谎(-70%),以不道德为原则(-66%)或采取对环境不负责任的态度(-65%),则信任度会下降。

当客户服务体验不良时,人们对品牌的信任度也会下降(-72%)。

更广泛的调查发现,大约22%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从未失去对公司或品牌的信任。对于那些已经停止使用一家失去信任的公司的消费者来说,30%的人转向使用竞争对手的类似产品。1/4的人(24%)将不再使用该品牌,另外1/4的受访者(26%)考虑在未来再次使用该品牌。

最后,大约有1/8的人(12%)表示,尽管一家公司做了一些会让人你失去信任的事但他们会继续使用它们。


199IT.com原创编译自:Morning Consult 非授权请勿转载

]]>
MEF:2021年消费者信任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247986.html Sun, 23 May 2021 21:30:21 +0000 //www.otias-ub.com/?p=1247986 为了获得有价值的服务而牺牲隐私和安全

虽然人们期望获得便利,但在隐私和安全方面,尤其是对于妇女和45岁以上的人来说这种感知体验是不够的。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相信移动应用程序和服务会尊重他们的隐私并保证数据安全,这导致附加服务使用率降低。

智能手机用户开始感受到移动环境的改善

43%的受访者认为隐私控制和安全在过去一年有所改善。但是,还有许多人并没有察觉到任何变化,这导致在分享个人数据时仍有很多疑虑和障碍。

越来越多的用户采取保护措施

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用户会设置隐藏身份等,尤其是那些年轻或更富有的用户。但是,数据泄露一如既往地普遍,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得到了充分的保护。

保护性行动不一定能激发信心

智能手机用户的幸福感参差不齐。保护行动不一定与安全感或控制感相关。那些采取最强保护性行动的人仍然感到有风险,而那些自信的人实际上最不可能采取保护性行动。

成本、知识和感知的复杂性是关键障碍

用户可以采取更多的预防措施来保护他们的个人数据。除了一些用户的信心和积极性较低之外,许多用户还缺乏对选项和服务的了解。

透明度和控制有重要价值

为了提高用户在与移动应用程序和服务共享个人数据时的信心,最重要的是提高透明度和对存储数据的控制能力。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PCloud:79%的Instagram用户数据被分享给第三方 //www.otias-ub.com/archives/1225192.html Fri, 21 May 2021 18:04:07 +0000 //www.otias-ub.com/?p=1225192 最具侵入性的应用程序:哪些应用程序正在共享您的个人数据?

最近苹果更新了他们的隐私政策,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不同应用程序如何使用用户数据的信息以及个人信息的去向。

52%的应用程序与第三方共享用户数据

应用程序收集用户数据有很多原因。最初原因之一是为了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与用户交互以修复错误,并改进工作方式。不过,他们也会利用用户的信息在其他平台上播放相关广告。

Instagram、Facebook和LinkedIn与第三方共享的数据最多

YouTube分享42%的个人信息

用户每次在YouTube上搜索视频,42%的个人数据都会被发送到其他地方。这些数据会变成在视频播放之前和播放过程中看到的广告,以及在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相关广告。

Instagram分享79%的用户数据,包括浏览历史和个人信息

YouTube并不是最糟糕的网站。Instagram在这方面独领风骚,它与其他公司分享了79%的用户数据,包括购买信息、个人数据到浏览历史的所有内容。

排在第二位的是Facebook,它共享了57%的用户数据,而LinkedIn和Uber出售了50%的用户数据。

社交媒体平台是收集营销数据的罪魁祸首

80%的应用程序使用社交媒体用户数据在应用程序内外推销自己的产品。

排名前两位的是Instagram和Facebook。这两个应用都来自Facebook公司,它们利用86%的数据向用户推销自己的产品,并代表第三方向用户提供相关广告。排在第二位的是Klarna和Grubhub,他们使用了64%的用户数据,Uber和Uber Eats使用了57%的用户数据。

Clubhouse、Netflix和Signal是最安全的应用

像Skype、微软团队和Google教室这样的应用根本不收集数据,Clubhouse、Netflix和Signal在保护用户隐私和使用用户数据方面也位列榜首。

根据应用程序收集的总体数据量、出售的数据量和跟踪行为量,PCloud按照侵入性的大小对全球100多个最受欢迎的应用程序进行了排名。

Ebay在追踪和分享用户信息方面排名第五

最受欢迎的电子商务应用Ebay排名第五,它追踪并出售了40%的用户资料。购物巨头亚马逊在榜单中的排名出奇的低,他们对自己的广告跟踪很少,也没有将数据出售给第三方。

]]>
电通安吉斯:2020年网络社会指数 //www.otias-ub.com/archives/1108314.html Mon, 31 Aug 2020 22:12:57 +0000 //www.otias-ub.com/?p=1108314 电通安吉斯集团发布了新报告“2020年网络社会指数”。这是对22个市场的3.2万人进行的第三次年度调查,揭示了一些关键的动态,其中许多是自相矛盾的。例如:

  • 大型科技公司在个人数据方面不受信任,但消费者仍在注册。
  • “我们不想分享数据,但我们确实分享了”。只有一小部分人同意企业可以使用许多类型的个人数据来改善服务,从互联网浏览习惯(21%)到基本的个人数据,如电子邮件地址(45%),以及姓名和年龄(43%)。
  • “我们想要个性化,但不是个性化广告“。全球32%的受访者选择不接收个性化广告。
  • “我们要求征得同意,但谁会阅读条款与细则呢?”对于许多人来说,保持对其数据的控制是最重要的。

全球2/3的受访者认为,企业机构获得明确同意后才能使用他们的个人数据来支持应对医学研究等社会挑战的研究和开发。但是,人们很少阅读Cookie通知以及数据使用条款和条件。

与此同时,消费者正在就个人数据格局的未来形态发出一些明确的信号。例如:

  • 不仅是科技。缺乏信任影响到所有行业。虽然大型科技公司可能会登上头条,但很明显,没有一个行业能完全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 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担忧是普遍存在的。全球8/1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停止与丢失或滥用数据的组织来往。
  • 消费者正在夺回对其数据的控制权。与2019年一样,今年全球1/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过去12个月内安装了广告拦截器。4/10的受访者减少在网上共享的数据量。
  • 明确的价值交换是预期的,尽管还没有成为现实。近一半的受访者预计,在未来2-3年内,使用他们数据的企业将获得财务利益,而现在每10个人中就有1人在过去12个月内在网上出售过自己的数据。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MEF报告:聚焦信任 //www.otias-ub.com/archives/1042514.html Tue, 11 Aug 2020 21:00:06 +0000 //www.otias-ub.com/?p=1042514 尽管全球智能手机应用下载量持续增长,但也有一些用户选择不购买或不安装应用,以努力控制个人数据。移动生态系统论坛(MEF)关于全球消费者信任的年度报告显示,全球70%的智能手机用户至少有一次因信任度低而没有购买某个应用;约3/4的用户(76%)出于权限原因选择了不安装应用。

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38%)表示,尽管他们知道同意应用的条款和条件就是允许该应用使用他们的个人数据,但他们觉得自己似乎别无选择。这比去年同期的35%有所上升。

此外,虽然约1/7的受访者(14%)表示,他们不知道应用和服务使用了他们的个人数据,但只有1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感觉自己掌握了控制权,因为应用会征得许可,而他们对如何使用数据做出了有意识的选择。另有13%的受访者认为,他们有时对自己的数据有一定的选择余地。

总的来说,许多品牌都承认尊重客户数据的重要性,但2019年有更多的智能手机用户比过去做出了更大的努力来保护他们的数据。8/10的全球受访者(83%)采取了一项或多项预防措施来保护其数据,而2018年这一比例为76%。

那么,智能手机用户正在采取哪些主动行动呢?近1/4的受访者已经停止/清除cookie与浏览历史(23%)或更改了应用和服务的隐私设置(23%);1/5的受访者(21%)已经安装和使用了防病毒和恶意软件。其他人则启用了多重身份验证(19%)、密码管理器(17%),或广告拦截软件(15%)。一些用户甚至提供虚假的个人信息,如假姓名和电子邮件地址(14%),或者使用次要或虚假的电子邮件注册(13%)。

对于那些担心自己隐私或安全的受访者,一些人采取了反应性措施,包括删除应用/服务(37%)、停止使用服务(31%)、警告他人(28%)、使用竞争对手的服务(14%)或留下负面评论(14%)。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卡巴斯基实验室:40%的亚太地区消费者的个人数据曾被窃取 //www.otias-ub.com/archives/1059313.html Sat, 06 Jun 2020 18:00:12 +0000 //www.otias-ub.com/?p=1059313 为应对COVID-19疫情而实施的限制措施迫使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家中工作和购物。令人担忧的是,一项新的调查发现,亚太地区40%的消费者报告称,他们的个人数据被未经事先同意的人窃取。

此外,39%的数据泄露涉及非法接管设备,31%的受访者的个人数据被盗或非法使用,1/5的受访者(20%)的私人数据被公开泄露。这些发现基于卡巴斯基实验室1月-2月对23个国家的约1.5万名消费者进行的民意调查,其中包括亚太地区的3000多名消费者。

主要调查结果。

  • 1/3的消费者(34%)曾遇到过他们的私人信息被未经他们同意的人访问。在25-34岁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上升到39%。
  • 4/5的受访者(82%)曾试图从网站或社交媒体渠道删除他们公开的私人信息,但1/3的受访者(37%)不知道怎么做。
  • 相当大比例的受访者在浏览互联网时会采取额外措施,应对网络罪犯(43%)、访问网站(41%)和访问设备(37%)时隐藏自己的信息。

  • 1/5的受访者(22%)允许其计算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浏览器保存和存储密码,这些密码很容易被网络罪犯访问并获取。
  • 28%的受访者声称,保护有关成人的网络搜索隐私很重要。
  •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54%)不知道如何检查其密码是否已泄露。

  • 1/5的受访者(21%)非常关注移动设备上的应用收集的用户数据。

199IT.com原创编译自:卡巴斯基实验室 非授权请勿转载

]]>
DLA Piper:2020年1月数据泄露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020980.html Sat, 28 Mar 2020 21:01:38 +0000 //www.otias-ub.com/?p=1020980 从2018年5月25日到2020年1月27日,各企业向欧洲经济区内的数据保护监管机构通报的个人数据泄露事件共有160921起。

此期间,平均每天收到247份违规通知。2019年1月28日至2020年1月27日期间,平均每天收到278份违规通知(+12.6%),因此当前违规通知的趋势是上升的。

2018年5月25日至2020年1月27日的20个月里,荷兰、德国和英国收到的数据泄露通知最多,分别为40647起、37636起和22181起。在去年的报告中,荷兰、德国和英国的违规通知总数也位居榜首。

此期间,违规事件最少的国家是拉脱维亚、塞浦路斯和列支敦士登,分别约为173、94和30起。

在对结果进行加权以考虑国家人口时,荷兰保持了其最高排名,每10万人的违规通知最多。爱尔兰和丹麦排名第2和第3位。英国、德国和法国分别排在第13、11和23位,而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希腊的人均入侵次数最少。与去年相比,英国和法国的排名都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3位和2位。德国排名保持不变,仍是第11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值得注意的GDPR罚款是因为广泛的GDPR违规行为,而不仅仅是与数据泄露有关。英国信息专员办公室宣布对航空公司和酒店业分别处以1.83亿英镑(约2.13亿欧元/2.38亿美元)和9900万英镑(约1.15亿欧元/1.29亿美元)的罚款,原因是涉嫌安全安排不善和未能进行适当的尽职调查,此次罚款登上了全球头条。

并不是所有的GDPR罚款都是公开的。所有接受调查的国家在这20个月期间的(报告)罚款总额略高于1.14亿欧元(约1.26亿美元/ 9700万英镑),考虑到监管机构有权对上一财年全球年营业额总额处以最高4%的罚款,这一数字相当低。法国、德国和奥地利迄今被处以的GDPR罚款总额分别为5100万欧元、2450万欧元和1800万欧元。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ARF:调查显示21%的网民不会分享自己的个人数据 //www.otias-ub.com/archives/928059.html Sun, 25 Aug 2019 19:00:03 +0000 //www.otias-ub.com/?p=928059 根据ARF的最新数据,人们在移动设备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而在PC上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人们花更多时间查看电子邮件、银行业务、听音乐、购物、玩游戏,以及通过移动应用访问社交媒体。

数据共享:

ARF询问了网民愿意与网站分享哪些个人数据。总体而言,2019年人们分享数据的可能性略低于2018年。21%的网民不会分享他们的公民身份和其他信息。

从2018年到2019年,受访者分享数据的意愿变化最大的是他们的家庭地址(-10%),配偶的名字和姓氏(-8%),个人电子邮件地址(-7%),以及自己名字和姓氏(-6%)。

信任:

人们信任的机构几乎没有变化,至少在整个人口中是这样。他们继续信任他们自己、当地警察、科学家和专家这样的人。但是,那些不到高中学历的人对科学家和专家的信任最少(52%)。总体而言,受访者仍然不信任媒体、国会和广告。

自去年以来民主党人和亚裔美国人更有可能信任国会(增加到32%)。非洲裔美国人似乎已经对大多数机构失去了信任。值得注意的是,受过高中教育的人对广告和社交媒体的信任度也显著下降。

亚裔美国人和民主党人更有可能相信电视新闻(分别为72%和62%)和一般媒体(分别为53%和52%)。婴儿潮一代和白人更有可能信任当地警察(分别为84%、82%和78%)。

199IT.com原创编译自:ARF 非授权请勿转载

]]>
Dentsu Aegis:2019年数字社会指数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858082.html Wed, 10 Apr 2019 16:59:24 +0000 //www.otias-ub.com/?p=858082 Dentsu Aegis 发布了新报告“2019年数字社会指数”。人们对科技巨头的信任正在下降,滥用个人数据则是造成不信任的首要原因。

数据时代的新需求

通过对24个国家的分析,大多数国家的需求远未得到充分解决。

基本需求:全球只有49%的人认为他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心理需求:只有38%的人认为这种需求正在得到满足,亚洲国家表现不佳,新加坡的排名最低。

自我实现需求:全球只有45%的人对这一指标给出了积极评价,而雇主对数字技能利用不足则是一项挑战。

社会需求:不到一半的人(49%)相信数字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和解决社会挑战。

除基本需求外,女性在各个指标上都低于男性。

全球问题

技术发展加速,很多人感到落后于网络发展。这是一个全球问题。

技术与需求不同步:网络技术正在重塑未来的工作,但是1/3的人已经记不清上一次网络培训或从未进行过。

技术变化导致焦虑:在中国、印度和巴西,超过80%的人感觉技术发展太快。

未来发展不均衡:中国、美国和新加坡的网络技术发展最快,很多国家则很落后。

对数字化的信念推动了商业案例

人们对数字经济对社会和他们的数字技能的广泛影响的态度越积极,就越有可能参与数字产品和服务。提供适用于所有人的数字经济不仅仅是一个道德案例,也是一个商业案例。

新型网络消费者:很难接触但是最有价值

新型网络消费者完全投身于数字世界能够提供的服务,包括在线购物、共享汽车和流媒体等。但是他们也会采取行动,拦截广告,减少数据共享和使用数据社交媒体账户。

如何应对新的数字需求

对品牌来说:

  1. 通过动机和需求细分消费者和受众;
  2. 关注参与度,而不是接触;
  3. 帮助人们承担数字改进。

对企业来说:

  1. 在开放性上竞争;
  2. 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
  3. 展示网络的社会潜力。

对政府来说:

  1. 制定网络发展的平衡记分卡;
  2. 让人们更多地控制网络创新;
  3. 利用技术实现有效的学习。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Jebbit:超过35%的消费者因为要求过多信息而不信任某个企业 //www.otias-ub.com/archives/810000.html Thu, 20 Dec 2018 00:05:53 +0000 //www.otias-ub.com/?p=810000 199IT原创编译

无论是想尝试解锁一段内容还是在网上获得购物折扣,如果被迫先填写一张似乎永无止境的表格,这将令人非常沮丧。

这些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对于营销人员来说非常有用,但要求太多信息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Jebbit总裁Jonathan Lacoste表示:“在解锁购物券之前就要求提供消费者母亲的姓名是毫无意义的,既不会产生参与,也不会获得任何信任,相反,这会立刻惹怒消费者。”

2018年11月Jebbit对1,000名美国成年智能手机用户的调查发现,35.9%受访者认为要求过多的信息会导致他们不信任一个品牌。公共数据丑闻让28.0%的受访者在被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时不信任品牌。受访者似乎更多地受到过度的信息要求的困扰,而不是数据泄露问题。

消费者对品牌要求提供过多的信息感到恼火,因为他们还不信任这些品牌。

但是调查也发现许多网络营销人员收集的数据是在未经用户直接同意的情况下。只要人们浏览网页就会产生大量数据线索,营销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可悲的是,很多消费者通常不知道营销人员在获得其个人数据后如何使用。

2018年7月移动生态系统论坛(Mobile Ecosystem Forum)对全球17岁以上的智能手机用户的调查显示,只有27%的受访者认为他们能控制移动应用和服务的个人数据使用情况,36%的受访者不知道如何控制这些数据。

Jebbit的调查还显示,科技公司在取得消费者信任方面做得更好。亚马逊、谷歌、苹果、Dell和微软等都是消费者最信任的品牌。

  199IT.com原创编译自:Jebbit 非授权请勿转载

]]>
Toluna:GDPR生效后57%的消费者更了解企业如何使用个人数据了 //www.otias-ub.com/archives/767735.html Sat, 22 Sep 2018 01:00:49 +0000 //www.otias-ub.com/?p=767735         199IT原创编译

        根据最新研究, GDPR生效至今已有三个月,而消费者认为他们对公司如何使用他们的数据有了更好的理解,但是对品牌的整体体验没有任何变化。

        Toluna调查了超过1,000名消费者发现,自从GDPR于5月25日实施以来,57%的消费者认为他们对公司如何使用他们的个人数据有了更好的了解。

        尽管品牌做出了最大努力,但只有27%的消费者认为品牌的整体体验更好了。大多数人(65%)认为GDPR实施后根本没有任何改善,8%的受访者认为变得更糟了。

        超过1/3的消费者(36%)认为公司在引入GDPR后未经他们同意就使用了他们的个人数据,例如未经同意向他们发送电子邮件。

        虽然没有发现任何违反新法律的企业,1/5的受访者(21%)认为他们看到公司非法行事。

        对于那些不完全理解法规或者选择忽视它的品牌来说,需要敲响警钟,因为绝大多数认为自己目睹了品牌非法行为的消费者(90%)现在更不信任这些品牌,一半受访者表明他们将不再从该品牌购买产品和服务。

        5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确定品牌是否违反了新法规,这表明消费者仍然不完全清楚他们的权利,尽管有92%的人知道GDPR。

        从更积极的方面来看,超过一半(51%)的受访者认为,通过选择退出电子邮件或更改cookie设置,更容易告诉公司他们希望自己的数据如何被使用。

        而且,41%的消费者看到GDPR推出后品牌通过电子邮件与他们沟通的方式有所改善,但大多数(52%)人还没有看到变化。

        1/4的消费者已经看到网站的改进,并授权品牌使用cookie来跟踪它们,18%的消费者认为这些网站使用起来更糟糕了,53%的受访者表示根本没有对他们的体验产生任何影响。

        199IT.com原创编译自:Toluna 非授权请勿转载

]]>
Radware: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个人数据的价值 //www.otias-ub.com/archives/760367.html Mon, 20 Aug 2018 00:59:46 +0000 //www.otias-ub.com/?p=760367 199IT原创编译

Facebook用户数据泄露丑闻让很多消费者开始思考他们的个人数据,以及这些数据的价值。根据Radware在5月对3024名美国网民的调查,大部分人认为他们的个人数据比钱包、汽车、手机或家里钥匙更有价值。受访者最担心他们的社会安全号码受到侵害。

对于保留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企业而言,客户体验的基础是信任和可用性的结合。 如果踌躇不前,客户忠诚度会受到打击,从而导致客户、品牌声誉和生产力/运营损失。

当一家公司遭遇数据泄露时,绝大多数(68%)的消费者在继续向该品牌购买商品之前必须确信安全问题已得到解决,所有损害都已得到纠正。更糟糕的是,1/10的消费者会彻底放弃该品牌。

除了诉讼和品牌损害之外,数据泄露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消费者的反应,也对客户的生命周期价值产生了不利影响。 如果3/4的消费者在继续与品牌展开业务之前必须确信安全问题已经解决,那么管理人员必须考虑数据泄露会增加保留成本以赢回信任。构成客户终身价值的关键因素,包括平均支出、重复销售、保留时间、成本和风险预期等,都可能受到数据泄露的影响。

大多数美国消费者将他们的社会保障号码和与财务有关的个人数据视为最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有关健康/医疗记录的个人信息也越来越有价值。

199IT.com原创编译自:Radware 非授权请勿转载

]]>
美欧个人数据跨境流动20年政策变迁 //www.otias-ub.com/archives/457164.html Wed, 30 Mar 2016 17:20:41 +0000 //www.otias-ub.com/?p=457164 20年间,素来强调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欧盟,一直推动高标准的个人数据保护制度,甚至延伸到个人数据跨境流动。美欧之间的个人数据跨境转移政策几经变化,已经从“安全港”时代过渡到了目前的“隐私护盾”时代。
一、“安全港”是欧美数据保护制度折中的产物
欧盟《1995年数据保护指令》对电脑处理个人数据提供了保护。指令第25条规定,只有当第三方国家通过相关国内法或国际承诺,对个人数据提供充分保护(adequate level of protection)时,才允许将欧盟公民个人信息转移、存储到该第三方国家进行处理。这实际上禁止向欧盟以外的第三方国家转移个人数据,除非欧洲委员会认为该第三方国家能够充分保护个人数据。目前,瑞士、新西兰、加拿大、阿根廷等国家获得了欧盟认可。
《1995年数据保护指令》出台之后,雅虎、谷歌等互联网先锋公司相继成立,随后,美国互联网产业迎来快速发展。由于互联网产品和服务超越国界,跨境收集、转移、处理个人数据成为一个必然趋势。然而,由于美国对个人数据采取行业分散保护机制,整体未能达到欧盟要求,这将妨碍在美国和欧盟之间跨境转移个人数据。于是,为了满足欧盟的充分保护要求,双方于2000年达成了一个折中的安全港协定。之后,欧洲委员会通过“2000/520号充分保护决定”,确认安全港隐私原则及附属条款对个人数据的保护达到了欧盟的充分保护要求。这大大便利了双边个人数据流动;只要美国企业加入安全港,并公开承诺遵守安全港的要求,就可以将欧盟公民个人信息转移到美国境内进行处理。美国中小企业尤其从中受惠。
二、欧盟法院否定“安全港” 美欧个人数据跨境流动前途未卜
2013年,美国监控丑闻曝光,欧盟成员国数据保护机构纷纷质疑安全港协定;于是,2014年1月,欧盟和美国开始启动谈判,磋商新的数据跨境协定,以取代当时还有效的安全港协定。不料,新协定尚未达成,欧盟法院就率先否决了安全港协定。
2015年10月6日,欧盟法院一纸判决否决了安全港协定,数千美国企业跨大西洋转移欧盟公民个人数据失去庇护。11月6日,欧洲委员会发布指南,在督促尽快达成新协定的同时,为保障跨大西洋转移个人数据提出其他可选方案,包括合同方案和有效公司规则。
案件源于奥地利公民Schrems针对Facebook跨境转移其个人数据而向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提出的投诉。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拒绝了这一投诉;Schrems遂起诉到爱尔兰高等法院。爱尔兰高等法院认为,一旦欧盟公民个人数据被转移到美国,在不加区分的大规模监控、拦截过程中,NSA、FBI等联邦机构就可能非法获取这些数据;考虑到案件涉及欧洲委员会“2000/520号充分保护决定”,故提请欧盟法院作出裁决。欧盟法院认为,欧洲委员会没有尽职调查美国对个人数据实际上是否提供充分保护,仅仅通过审查安全港协定,就得出武断结论。此外,美国国家安全、执法诉求等凌驾于安全港之上,可以对跨境转移到美国的欧盟公民个人信息采取监控、拦截、获取等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2000/520号充分保护决定”其实没能达到《1995年数据保护指令》所要求的充分保护程度,因此无效,安全港因而遭到否定。
  三、“隐私护盾”开创美欧个人数据跨境转移新秩序
安全港被欧盟法院否定之后,双方谈判加速。2016年2月2日,欧洲委员会宣布,双方已经达成一个新协定,名曰“欧盟-美国隐私护盾”(EU-SU Privacy Shield)。2月29日,隐私护盾姗姗来迟,公之于众。

同安全港一样,隐私护盾也包含七大隐私原则,但是内涵要比安全港隐私原则丰富。(见表)

1459358419-3322-20160330113521-33573

此外,隐私护盾还包含一系列补充原则,涉及针对处理个人敏感信息的特殊规定、新闻例外原则、ISP和电信运营商(提供传输、发送、转换、缓存等服务)不承担次级责任的原则、从事尽职调查和审计的例外、数据保护机构的角色、自我确认程序等。在欧洲委员会起草的“充分保护决定”中,包含这些原则。
相比于安全港,隐私护盾的进步之处体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美国企业负担更强义务。虽然参加隐私护盾是自愿的,但是一旦美国企业提交参加隐私护盾的自我确认书,就应当完全遵守其中的所有隐私原则,而且需要公开其隐私政策、执法部门获取个人信息的请求等。此外,声明其符合并遵守隐私护盾之要求的自我确认书必须至少每年提交一次,否则就会被从隐私护盾名单中除名。在监督和执法方面,美国商务部、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交通部等有权部门负责监督参加隐私护盾的美国企业履行义务,并作出处罚和制裁,包括可以依据《FTC法》第45条,认定违反企业构成不正当竞争手段,给予严厉处罚,包括罚金、除名等。
其二,赋予欧盟公民更强数据权利和多种救济可能性。2015年12月15日,欧盟三方(欧洲议会、欧盟理事会、欧洲委员会)初步达成《一般数据保护指令》(GDPR),这是欧盟启动数据保护立法改革四年来的最新成果。GDPR旨在加强个体对其个人信息的控制力,为其赋予更强数据权利,被遗忘权赫然在列。所以,作为安全港之升级版的隐私护盾,其中的隐私原则及补充原则的内涵大大丰富、细化了。此外,在对欧盟公民的救济方面,新协定为欧盟公民提供了多种救济渠道。第一,欧盟公民可以直接向美国企业提出请求和投诉,后者必须于45日内作出回应;第二,参加隐私护盾的美国企业必须提供免费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并告知用户以便其可以进行投诉;第三,可以直接向其本国数据保护机构进行投诉,后者负责将投诉转交美国商务部,美国商务部必须于90日内作出回应,或者将投诉转交FTC处理;第四,如果穷尽前述方式未能解决争议,最后可以诉诸一个名为Privacy Shield Panel的仲裁程序。
其三,对美国政府进行网络监控、获取个人信息的明确限制。对美国企业而言,只有在以下情形下才可以不用遵守隐私护盾隐私原则及补充原则,包括:为了满足必要的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执法需求;制定法、政府法规、判例法有冲突规定;欧盟和成员国法律的例外、减损规定等。美国政府获取欧盟公民个人信息明确限于以下六个目的:一是侦测、反击外国势力的特定行动;二是反恐;三是反制核扩散;四是网络安全;五是侦测、反制对美国和同盟军事力量构成的威胁;六是打击国际犯罪威胁,包括逃避刑事制裁的行为。美国方面承诺不再进行大规模的任意监控。此外,在美国国务院设立一个独立的监察员,负责处理涉及政府部门监控、获取个人信息的投诉。这些要求和美国国内对大规模监控的限制相一致。比如,2014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发第28号《总统政策指令》(PPD-28),将大规模收集数据限于六大国家安全目的,并且情报部门收集数据应当有明确的针对对象。此外,2015年6月通过的《美国自由法》(USA Freedom Act)对网络监控作出了必要限制,并要求科技企业发布透明度报告。
其四,年度审查机制。为了确保隐私护盾的有效运作,并监督美国履行其承诺,欧洲委员会会同美国商务部每年对隐私护盾的相关情况进行一次审查,并公开其审查报告。这比《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更为严格,因为后者要求至少每四年对第三方国家的隐私保护情况进行一次审查。此外,年度审查并非形式上的。如果美国企业和政府部门未遵守其承诺,欧洲委员会就可以暂停隐私护盾的运作。
 四、呼唤数据保护的国际规则
在数字经济发展、全球经贸日益紧密的今天,个人数据跨境流动日益频繁,数据跨境流动及个人数据保护制度的国际规则也日益提上日程,如TPP、中美投资保护协定、Apec隐私保护框架等都涉及相关制度。我国目前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应积极推动个人数据保护等相关制度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腾讯研究院 曹建峰 柳雁军 田小军

]]>
Informatica Corporation:个人数据使用,信任是一切 //www.otias-ub.com/archives/55385.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55385.html#comments Thu, 05 Jul 2012 01:45:11 +0000 //www.otias-ub.com/?p=55385 下面这张来自Informatica Corporation信息视图主要描述了网民对互联网对于用户个人数据使用的态度,从时间的变化来看,网民对网络个人数据显然抱着越来越开放的态度,用户也愿意为获得更好的或免费的服务而允许网站使用个人数据,年轻用户对于隐私相当更为开放,当然如果一个网站更让人信任,用户则更乐意分享数据

]]>
//www.otias-ub.com/archives/55385.html/feed 1
Pew:调查显示73%用户不同意搜索引擎搜集个人数据 //www.otias-ub.com/archives/27549.html Sun, 11 Mar 2012 18:24:08 +0000 //www.otias-ub.com/?p=27549 2012 年3月8日凌晨消息,美国互联网调查机构皮尤(Pew)周五发布调查报告称,搜索引擎用户不喜欢个人数据被搜集用于搜索结果或针对性广告。报告强调指出,公众对网络隐私的担忧情绪正在增强。

谷歌在今年1月表示,该公司将简化其隐私权政策,并将在YouTube和Gmail等各项服务中共享用户数据,用户不能选择退出这项新政策。欧盟和巴西监管机构都已就此展开审查。

据今天发布的这份皮尤“互联网及美国生活”调查显示,有65%的用户表示,如果搜索引擎收集有关搜索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来为搜索结果分等,那么将是一件糟糕的事情。用户担心,这可能会对用户能从网上获得什么信息以及能看到什么搜索结果形成限制。

73%的被调查者称,他们不同意搜索引擎追踪搜索信息并个性化未来搜索结果的原因在于,这是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仅有38%的被调查者称,他们知道能如何限制被网站搜集的个人信息。

报告显示,到目前为止,谷歌是最流行的搜索引擎,有83%的被调查者称其经常都会使用,远远超出雅虎的6%。

这项调查是在1月20日到2月19日之间进行的,共有2253名年龄达到18岁或以上的美国成年人参与了调查,其中有901人通过电话接受调查,其误差率为上下浮动两个百分点。

]]>
沃顿知识在线:谷歌隐私政策剧变:所有产品均可调用个人数据 //www.otias-ub.com/archives/24966.html Wed, 22 Feb 2012 16:03:55 +0000 //www.otias-ub.com/?p=24966 谷歌新隐私政策规定,旗下所有产品均可调用用户信息

谷歌隐私政策规定,用户如果在某一产品中提交了个人数据,那么谷歌的其他所有产品也可以调用这些数据

导语:美国沃顿商学院旗下电子杂志《沃顿知识在线》上周三撰文称,虽然谷歌更改隐私政策的行为引发了广泛争议,但在社交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这却是不得已而为之。

以下为文章全文:

  更改政策

乔治·科斯坦萨(George Costanza)肯定会痛恨谷歌的新隐私政策。当发现未婚妻跟朋友的朋友约会时,《宋飞传》(Seinfeld)里的这个人物非常痛苦,这使得他把生活中相互隔离的部分拼贴起来,并导致他的“世界发生碰撞”。“难道连你自己都搞不清楚‘世界’理论吗?”他对着介绍他俩认识的杰瑞怒吼道,“这是常识!是个人都知道应该把不同的世界隔开。”

这话应该对谷歌说。3月1日,这家搜索巨头计划抛弃60多种不同的隐私政策,让所有服务都遵循同一个指导方针。这种融合将导致YouTube、Google+、Gmail、谷歌搜索和其他谷歌产品之间的隔阂消失,意味着谷歌可以将一个网站中搜集的数据应用到该公司旗下的所有平台中。按照谷歌的说法,这一计划的目标是“创造一个真正简单、直观的用户体验”,在旗下所有产品中将用户当做“一个人来对待”。

“这条消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的数据适用范围,已经超出了我们最初提交这些信息时的预期。”沃顿客座教授、纽约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阿宁德亚·高斯(Anindya Ghose)说,“也就是说,为一个地方提供的数据现在可以被用于另一个地方。这种不同环境的数据分享方式引发了隐私担忧。”

谷歌的这一声明是网络平台与网民之间的最新一轮冲突。随着网络社交平台的扩张,信息搜集技术的提升,以及广告主不断创造出定位消费者的新方式,谷歌这样的企业必须积累更丰富的数据才能保持竞争力,这就导致他们与那些担心隐私泄露的用户之间产生了摩擦。

  引发争议

这种紧张关系已经开始全面蔓延,以至于有部分公司开始将他们的隐私标准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来推广。就在谷歌发布声明后不久,竞争对手微软(微博)就发布了一个广告,吸引用户转用它的服务。“谷歌的计划非但无法简化用户控制自己信息的方式,反而会加大控制难度。”微软企业沟通副总裁弗兰克·肖(Frank Shaw)在博客中宣布这一广告时说,“我们采用了不同方式——我们希望保护你在网上的安全性,让你控制自己的数据,让你自己选择将数据存储在硬盘还是云端,或是同时存储在这两个地方。”

谷歌很快也通过博客作出回应。“我们的隐私控制没有变化。”谷歌说,“我们的用户可以:编辑并删除搜索历史;编辑并删除YouTube观看历史;以登入或登出状态使用我们的很多服务;使用谷歌Dashboard和我们的Ads Preferences Manager查看我们收集了哪些数据,并管理这些数据的使用方式;如果想要从我们的服务中删除信息,还可以采用我们的数据释放服务。”

这场口水战令隐私大战多了几分趣味。在上一轮中大战中,谷歌原本已经获胜。Google+最初的吸引力在于“Facebook的隐私政策不佳,”高斯指出,“很多人从Facebook转移到Google+,但这肯定会令Google+的早期用户非常失望。”

不仅谷歌的生态系统发生了“世界碰撞”,线下同样如此:全球各地的立法者和监管者都在争相研究谷歌合并隐私政策对其管辖区域产生的影响。1月26日,8名美国国会议员致信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要求他澄清谷歌新隐私政策的意义。几天后,欧盟监管机构也要求谷歌“暂停”隐私政策合并计划,等待欧盟数据保护工作组的评估。但谷歌拒绝了,并表示已经通知3.5亿账户所有人,与监管者进行过沟通。谷歌在给欧盟监管者和美国立法者的回信中表示,新的政策不会影响现有的隐私设置,这不是为了收集更多数据,只是以新的方法合并而已。

  信息聚合

沃顿新媒体总监肯德尔·怀特豪斯(Kendall Whitehouse)表示,有时,真正的问题恰恰在于所聚合的信息数量。个人数据已经公开多年,并以公开记录、电话簿和法庭文件等多种形式存在,但却很难汇集到一个地方。但如今却已经不同,所有的公开记录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看。“每一条信息都是公开信息,但如果聚合起来,便可能令人感到恐惧。”他说。

多数网络平台都表示,不会与广告主分享个人身份信息。但研究显示,即使是匿名,仍有很多数据可以用于判断个人身份。“随着你的信息逐渐聚合,你将变得越来越透明……聚合到一定程度,匿名就不复存在了。”怀特豪斯说。谷歌的隐私合并政策引发了应当如何约束数据聚合的疑问。“聚合到一定规模,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可能还需要额外的监督。”怀特豪斯补充道。

沃顿法律研究和商业道德教授安德里亚·麦特维辛(Andrea Matwyshyn)认为,谷歌的隐私政策将被当做数据隐私和数据库监管的临界点来分析。她说:“消费者没有预料到这种程度的数据整合,尽管他们尚未体会到因此产生的所有后果,但已经感觉很不舒服了。”

麦特维辛表示,谷歌的新政策凸显出“一些基本的商业问题,包括用数据库存储信息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利用数据盈利,以及用户有权获得何种隐私保护。”问题还在于,用户应当保留多少隐私,他们对公开信息拥有哪些合法权利,以及用户是否可以通过合法手段阻止网络世界之间的碰撞。

麦特维辛指出,一些与身份相关的关键问题仍未得到解答。正如乔治·科斯坦萨的世界发生碰撞时,“恋爱的乔治”威胁要摧毁“独立的乔治”一样,如果一个一年级的老师利用周末参加摇滚乐队演奏,那么当他的网络生活被融合到一起后,现实生活中的这位老师恐怕也很难同时保持双重身份。“生活中的我们,在不同时期拥有着不同的身份,”麦特维辛指出,“或许我们希望保持相互独立的身份。”随着数据整合趋势的加剧,以及不同网络世界之间的联系增强,“我们正在失去在不同环境中自主选择身份的能力。”

  文化差异

无论从法律还是文化角度来看,大西洋两岸的冲突都有所不同。“互联网当然是一个跨国领域,但监管问题,尤其是数据隐私的监管,却是归各国独立管理。”麦特维辛说。“从文化上讲,欧洲的用户与其数据之间的关系,与美国有着根本的不同。”

在欧洲,个人对自己的数据有着更多的权利。例如,在北欧诸国中,如果在博客中发布好友就医的情况就被视为侵犯隐私。“而在美国,如果你的好友发布你在就医的消息,可能会被认为不当,但不会带来什么后果。所以,文化和法律起点都有很大差异。”

以往在美国,企业并不重视所搜集的数据,直接将其丢弃。但隐私担忧却逐渐开始改变这种状况。“如今,美国显然也已经意识到数据的价值,消费者传递给企业的数据本身就很有价值。”麦特维辛指出,“美国也逐渐开始向欧洲模式靠拢,认为隐私与用户身份相关,应当加以控制。与此同时,欧洲也在向美国的方式靠拢。”

麦特维辛称,这两种模式将在何处交汇还有待观察,但有一件事情是明确的:谷歌短期内不会停止收集数据。

  正视现实

“我认为这种隐私改变表明该公司决定正视现实,”沃顿法律研究和商业道德教授凯文·沃巴赫(Kevin Werbach)说,“Gmail和Google+等大量使用个人信息的服务已经不再是边缘产品,反而成为了谷歌的核心产品。”

沃巴赫表示,随着谷歌通过Google+进军社交网络,“该公司已经做出决策调整。”他说:“搜索引擎比社交网络更容易做出保护用户隐私的决定。专注于社交媒体意味着你需要收集大量隐私信息,这类信息的使用必然与你为用户提供的功能相关。这还意味着要在其他服务中利用‘社交图谱’,从而进一步推动信息分享。这也是Facebook一直以来的主张。”

但沃巴赫指出,谷歌在更改隐私政策的过程中一直保持透明,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一点值得赞赏。“谷歌正在与Facebook、微软和苹果等公司竞争,他们在某些领域的规模比谷歌更大,也更愿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用户。”他说,“这使得谷歌很难忽视改革过程中的商业压力。”

沃顿运营和信息管理教授桑德拉·希尔(Shawndra Hill)表示,谷歌几乎别无选择,必须要更好地利用数据。“从战略上讲,如果他们想与Facebook竞争,就不得不利用手中的数据。”通过整合多个平台的信息,谷歌已经加强了对广告主的吸引力。“从本质上讲,谷歌还是要通过广告赚钱。他们的竞争对手同样如此,所以他们总是会想方设法收集更多数据,并更好地利用数据,”她补充道,“这正是他们的目的所在——改善广告发布方式。只要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有关隐私的讨论和用户从这类服务中获得的价值,就会一直冲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