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un, 09 Oct 2022 11:33:0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Science发文解决就业问题:找工作,熟人推荐可能更靠不住 //www.otias-ub.com/archives/1503597.html Mon, 10 Oct 2022 18:00:18 +0000 //www.otias-ub.com/?p=1503597 找工作是每个学生都曾经头疼过的问题,而每年的毕业季,更是频频刷屏,几乎都会重新定义一遍最难就业季。有问题,就有人研究。当无数人还在茫茫海投简历,刷爆各大求职软件的时候。求职软件却已经反向研究求职者,并顺利在Science发表!

这还真的不是开玩笑!

2022915日,全球著名职场社交平台领英与哈佛商学院等机构合作在Science杂志上在线发表了基于52000万份求职数据对找工作中不同联系强度的好友作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找工作这种事儿上,不熟的陌生人可能更加靠得住!

在我们人际交往的各类关系中,朋友数量的多少常常被认为是评价一个人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甚至社会上很多人的信条就是: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好办事等等。然而,来自Science最新研究却给这些大部分人从小到大的认知打上了一个大大的

在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在1973年提出的弱联系理论中,按照沟通交流频率的高低可以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划分为强联系和弱联系。其中,弱联系可能比强联系在某些事情上对我们的帮助更大。这项新发表的Science则通过5年大数据分析进一步证明和完善了弱联系理论,并提出:在找工作这件事上,陌生人可能更加有用!

弱联系理论自从提出就在信息传播、产业发展、社交活动、个人就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迄今为止仍然缺乏对于弱联系理论的大数据分析和网络分析。

Fig.1 Experiment design and summary statistics.

为了解决弱联系理论中存在的实证缺失问题,研究人员利用全球最大的求职社交网络平台领英进行了大规模随机试验,从而对弱联系理论进行实证检验。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算法PYMK,并在5年时间内利用该算法随机给不同的领英用户推送“你可能认识的人”,从而改变了超过2000万名领英用户的强联系和弱联系分布。

Fig.2 displays the number of experimental units in the 2015 and 2019 experiments

通过评估两个用户之间互发消息的数量和他们共同拥有的好友数量,研究人员分别在2015年对超过400万个用户和2019年对1600万个用户的强弱联系和工作进行了分析。

     Fig.3 Network statistics and first stage effects of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通过5年的2000万人次的调查,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人在找工作时,并不是与你发消息最多,共同好友最多的强联系好友,而往往是那些中等互动消息和好友水平的人对找工作的帮助最大!且两者间找工作的差异可以达到2倍之多!

Fig.4 Node-level job transmission regression

进一步地,研究人员又对好友数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找工作和好友亲密度不呈现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关系,并且,这个倒U型的拐点体现为10个左右共同好友。也就是说:那些与你有10个左右共同好友,且与你平时几乎不发消息的人,很可能就是未来帮助你找到新工作的“贵人”。

Fig. 5 Edge-leve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action intensity and job transmission

最后,可能有聪明的读者开始发散思维考虑:不同的行业会不会有差异呢?已经有研究表明弱联系理论在不同的行业中具有不同的影响力。因此研究人员还对工作性质对于上述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类似于IT行业这样需要更多信息化的行业中,弱联系对于找工作的帮助更大;而传统行业则更依赖于强联系。这一点与我们中国人对于找工作的认知是基本一致的,可见这项研究能发表于Science,还是有很多干货的,并不是单纯的博眼球之作。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通过大规模社交网络平台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弱联系理论。并且,证明了好友联系和找工作这件事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其中中等弱联系和低交互强度最佳。换句话说:与你有10个共同好友,但是平时又不怎么联系的可能最容易帮你推荐工作。

]]>
领英&哈佛商学院:研究发现不熟的人更能帮你找到工作 //www.otias-ub.com/archives/1501107.html Tue, 04 Oct 2022 03:53:55 +0000 //www.otias-ub.com/?p=1501107

当2000万人在领英搞职场社交的时候,殊不知平台正在悄悄拿他们做实验。足足五年后,最新结论出现:那些跟你没那么熟的朋友,比你的亲密友人更能帮你找到工作。研究来自领英和哈佛商学院等研究机构,已经在Science上发表。

具体而言,他们在5年时间里,利用A/B测试,在“猜您认识”这项推荐功能中,向2000万用户推送了不同版本的算法。

结果发现,对找工作最有帮助的,往往不是那些与你互动最频繁、联系最紧密的好友,而是“中等关系”好友。

对,就是列表跟你有10个左右共同联系人,但平时也不咋互动的人。

具体怎么一回事儿,一起来看。

面向2000万人的5年期社会实验

要说清楚这个事儿,咱们还得从“弱关系”(weak tie)理论说起。

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发表了一篇名为《弱关系的力量》的论文。

这篇论文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论文之一,引用次数已达到近6.7万次。

格兰诺维特在论文中提出:

人们与频繁接触的亲朋好友的关系,属于一种“强关系”,通过这种关系获取的往往是同质化的信息。社会上更为广泛的是一种并不深入的人际关系。这种弱关系能够使个体获得通过强关系无法获取到的信息,从而在工作和事业上,在信息的扩散上起到决定作用。

简单来说,就是没那么熟的人往往能提供来自另一个社会关系网络的信息。

具体到找工作这种事上,也就是求职者能从“弱关系”里获得更丰富的职位信息。

此番领英的超大规模实验,正是给这一理论提供了支持性证据。

论文作者、领英数据科学家Karthik Rajkumar提到,在研究中,他们设置了7种“猜您认识”算法的变体。

比如,其中一种变体会让用户之间形成更多的联系,包括更多的弱关系。而另一种变体在给用户推荐更多联系人时,只推荐具有强关系的人。

在为期5年、面向2000万用户的大规模测试之后,领英获得了大量随机实验数据。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在领英上,相对较弱的社会关系在促成就业方面的效果,能达到较强社会关系的2倍

△上图为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

这里“较弱的社会关系”指的是拥有10个共同好友的情况,而“较强的社会关系”指的是拥有20个以上共同好友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以共同好友数量(上图)和以互动强度(下图)为关系评价标准的实验中,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均显示,强关系与换工作的概率增加有关,但针对大量样本、持续5年、覆盖世界各地区的实验分析结果均显示了相反的情况。

最终,研究人员得到了三个主要结论:

  1. 相对弱的关系更能增加工作流动的可能性。
  2. 以共同好友数量为评价标准,关系强弱和工作流动之间存在一个倒U型关系,即中等关系增加工作流动的可能性最大,强关系增加工作流动的可能性最小;以互动强度为评价标准,弱关系对工作流动影响最大,强关系则影响最小。
  3. 增加共同好友数适中、互动性较弱的关系节点,对找工作这件事最有利。

另外,论文还提到,弱关系的力量是因行业而异的:数字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中,弱关系力量更强;而在数字化程度较低的行业中,强关系对找工作更有利。

实验引发争议

在领英的这一实验结果引发关注的同时,争议之声也随之而来。

纽约时报就援引专家观点,尖锐地指出:

领英的做法可能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对人们进行长期、大规模的实验,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前景。并且领英用户对此实验并不知情。

但也有网友指出,A/B测试是科技公司应用算法的常见手段,阴谋论大可不必。但关键是各组之间的差异到底有多大。

如果差别大到有如白天和黑夜,那么领英这么做确实不道德。

领英的官方发言人亦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们只是在努力为用户做出更好的推荐。在测试期间,有一些人比其他人早一两个星期得到了更好的算法,这就会在数据中产生足够的变化,使我们能够观察到并进行分析。

实验的对象是算法而不是人。

那么,你怎么看?

参考链接:

[1]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l4476

[2]https://arstechnica.com/tech-policy/2022/09/experts-debate-the-ethics-of-linkedins-algorithm-experiments-on-20m-users/

]]>
Jobvite:美国网民通过Facebook找工作的比例达67% LinkedIn仅占40% //www.otias-ub.com/archives/332963.html Mon, 16 Mar 2015 00:03:28 +0000 //www.otias-ub.com/?p=332963         199IT原创编译

        网络永远是找工作过程中的一部分,当社交网络能够连接并吸引雇主时,社交媒体就成为找工作的另一平台。根据2014年11月Jobvite的调查,Facebook是找工作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紧随其后的是Twitter 和 LinkedIn。新平台也正在进入这一领域,31%的受访者表示曾使用 Instagram 找工作,1/4的受访者用过Pinterest。

185971

        和女性相比,男性更愿意使用三大社交网络找工作,近7/10的男性受访者使用Facebook找过工作,而女性中只占55%。Twitter平台男女差异更大,51%的男性受访者表示在Twitter上找过工作,女性中只占29%。LinkedIn使用量更平均,男性受访者中占41%,女性中占36%。

        在Facebook上发布职位的企业应当确保移动优化,这已经成为找工作的一部分。在找工作的网民中,13%表示使用手机在社交网络上找工作,和在PC上找工作的受访者比例只低了2个百分点。

        受访者也表示找工作时会用PC和手机更新Facebook, Twitter 和 LinkedIn档案,但是公司还是需要小心行事。超过3/10的受访者表示会在Twitter上夸大技能,27%的受访者表示曾在Facebook上编造过工作经历。有趣的是在Facebook上编造工作经历的男性是女性的两倍。

        Jobvite报道在找工作的群体中通过社交媒体搜索当前雇员技能和经历、以及企业文化变得很正常。eMarketer预测今年近9/10的美国企业(雇员超过100人)会出于营销目的使用社交网络,70%的网民会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工作。考虑到使用量如此高,企业应当注意吸引这些找工作的网民。

        编译自:eMarketer 译者:孙莹

]]>
YouGov: 调查显示英国大学生找工作预计要递24份申请 //www.otias-ub.com/archives/169929.html Thu, 14 Nov 2013 09:39:32 +0000 //www.otias-ub.com/?p=169929

调查:英大学生找工作预计要递24份申请

YouGov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英国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预计要投递24份申请。

该网站调查发现,想要上大学的六年级中学生(six-formers)预计需要填写17份申请表;而大学毕业生则在毕业之际需递出24份工作申请。

受访大学生相信他们职场生涯中第一份工作收入将会有20,250英镑。而六年级中学生对此则更乐观,认为他们的收入可以达到23,000镑。

YouGov询问了744名英国16至24岁间的年轻人,了解他们在当下就业市场环境下的期望。调研主管詹姆士·麦考伊(James McCoy)表示:“虽然已有迹象表明经济正在复苏,但年轻人仍然觉得他们面临着十分艰难的就业环境。很多人认为找工作是份苦差事,填那么多的工作申请表恰能说明这一点。”

据报,去年夏季毕业的大学生中几乎每10名中就有一名处于失业状态,对于有些高校来说,这一数字更高,接近五分之一。

毕业招聘者协会(Association of Graduate Recruiters)对200位雇主进行的调查同样表明,雇佣公司在每次启动招聘后,平均会收到85.3份申请,上年同期数字为73份。

此外,graduate-jobs.com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毕业生求职者递出的五份申请中有三份都得不到答复。网站运行主管格里·怀亚特(Gerry Wyatt)谈到这一调查时说:“一些公司常常会收到上百份申请。对于那些没能入选的申请者,雇佣方很难做到一一回复。”但他呼吁雇主设置自动发送确认申请的邮件机制。他说,“在筛选进入尾声时,落选申请者应该收到自己未获录用的邮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