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14 Jan 2025 11:37:52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中国社科院大学:2024年拼多多电商生态累计创造5532.1万个就业岗位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6824.html Tue, 14 Jan 2025 11:37:52 +0000 //www.otias-ub.com/?p=1736824 近日消息,中国社科院大学发布了《电商生态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促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深入剖析了公开数据及电商生态创新业态对就业促进的情况。

《报告》指出,从商家端直接就业、仓配物流端就业、平台员工就业以及由此产生的间接就业四个层面综合考虑,拼多多在国内已累计创造就业岗位5532.1万个。

值得注意的是,宝妈和夫妻店在拼多多的就业生态中表现活跃,成为新的就业力量。

例如,天水花牛苹果在拼多多的热销,为众多宝妈提供了合适的“妈妈岗”,而东海穿戴甲通过拼多多打开市场后,也解决了一批宝妈的就业和增收问题。

据拼多多最近一次披露的数据,其活跃商家数量达到1420万。《报告》据此测算,拼多多平台上的个人店铺和带动他人就业的店铺数量分别为1136万和284万,总计为约1860.2万人提供了直接就业机会。

此外,拼多多于2020年推出的多多买菜业务也为许多人提供了新的工作岗位。《报告》显示,多多买菜的夫妻驿站自提点是仓配物流体系的关键一环,提供了约200万个灵活就业机会。同时,生鲜分拣、称重、包装、配送等仓配环节也创造了约50万个就业岗位。

综合商家端直接就业、仓配物流端就业以及平台员工就业三大领域,《报告》认为,拼多多平台在国内共提供了2111.5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对就业市场的积极影响日益显著。

自 快科技

]]>
京东:京东在过去两年中增加了13万名员工 员工总数达到近52万人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1934.html Thu, 13 Jun 2024 13:14:30 +0000 //www.otias-ub.com/?p=1701934 京东,重且庞大。最新京东官方数据披露,京东员工近52万人,这个数字是阿里的2倍、腾讯的5倍、拼多多的30倍。过去一年,不少以“降本增效”为主基调的互联网大厂,降低了它们的员工数量。根据晚点Latepost统计,阿里巴巴在2023年减少近1.4万人,腾讯减少约3千人,百度减少了1500人。而京东的人数变化最大——增加了66445人。

加上2022年的新增人数,京东近两年增加员工共13万人,但京东的压力不小。

去年,京东的市值跌至近五年最低,同时,京东内部也开启了包括高管换血在内的剧烈改革。

在京东集团CEO兼京东零售CEO许冉看来,2023年是“调整的一年”,2024年将是“执行的一年”。

在连续两个季度收入增速不足4%以后,2024年第一季度,京东营收增长重回7%,当季收入为2600亿元。

未来的京东,能否在其庞大体系与营收之间找到平衡,是触底反弹,抑或触礁搁浅,仍需时间检验。

新增员工多来自物流

京东的13万新增员工主要来自物流。

不同于习惯轻装上阵、以“轻资产”模式运营的互联网企业,京东在2007年选择花重金自建物流体系。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京东的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达1541亿元,同比增长12%。

京东自建物流体系始于2007年,彼时,刘强东决定通过自建仓储和配送网络来提升用户体验,以解决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不稳定的问题。物流业务从北京起步,后逐步扩展到全国,到2015年,京东物流每单成本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海豚智库创始人、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对京东的员工扩张速度并不意外。他表示:“京东以自营为主,在员工总数中,仓储物流员工本就占比近八成,个人配送效率有限,伴随业务规模扩大,员工人数也必然跟着上涨。”

如李成东所言,京东52万名员工中,其中有超7万名员工负责仓储,近36万名员工负责配送。

2019年至2023年京东各岗位员工数量变化/资料来源:公司财报,盐财经记者整理绘制

京东物流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京东物流的仓储网络已几乎覆盖全国所有的县区,包括由京东自身运营的1600多个仓库和由云仓生态平台上第三方业主经营的2000多个云仓,仓储网络总管理面积超过3200万平方米。

总体来说,京东物流的业绩表现不错。自2019年至2023年,京东物流营业收入增速始终保持在20%以上,并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120%。

京东的物流业务也在寻找新的增长点。京东物流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7%,至421.4亿元,其中外部客户收入达292.5亿元,占比约七成。

京东物流近五年营业收入及增长率(含预测)/图源:Wind

除自营的京东物流外,京东还收购了即时配送公司达达集团和公路快运货运公司德邦股份,以完善物流运输体系。

达达集团主要负责京东的即时零售和配送业务。京东于2021年和2022年先后增持达达股份至52%。尽管达达集团至今并未实现盈利,但其亏损在逐年缩小。

京东在2022年以近90亿元收购德邦股份66%的股份。2024年第一季度,德邦股份总营收约93亿元,同比增长25.31%,归母净利润为9279万,同比增长27.74%。

德邦股份近五年归母净利润及增长率(含预测)/图源:Wind

降本增效仍然紧迫

不过,长期以来,重资产的商业模式,使京东饱受争议。自建物流,虽带来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但也意味着投入成本高,利润空间小;人员需求多,组织管理难度大。

Wind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京东员工总数从19万逐年增长到52万,但员工人均年创收金额却逐年减少,从258.21万减少至209.75万元,六年内人均创收下降约48.46万元。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京东营收10846.62亿元,是阿里(9411.68亿元)的1.2倍、拼多多(2476.39亿元)的4.4倍,但京东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41.67亿元,仅为阿里(797.41亿元)的三分之一、拼多多(600.26亿元)的五分之二。

2020年-2023年,阿里、京东、拼多多营收及营收增速/数据来源:阿里、京东、拼多多财报

“京东养了太多人,人工成本占比太高,利润就少了。”李成东对此分析道。

在建立物流体系之初,刘强东就规定,所有员工,包括一线的物流快递员,都必须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享受统一的福利待遇,缴纳五险一金。即使是新收购的德邦物流,也从2023年开始逐步为所有员工(包括外包员工),缴齐五险一金。

截止2024年3月31日前的十二个月,京东物流的人力资源总支出(包括自有员工和外部人员)达到了人民币843亿元,约是其2024年一季度营收的2倍。

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外,电商增长也在持续承压。

过去三年,抖音电商通过内容驱动和爆品打造,势头凶猛;主攻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的拼多多,在2021年至2023年间,营收平均增速达62.19%,2024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的营收增速更是飙升至130.66%。

反观京东,2021年至2023年,其营收增速由27.59%降至3.67%,为成立以来最低。

京东所要面临的增长瓶颈和竞争压力,前所未有。

前不久,京东高管会议视频流出,刘强东直言:“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据媒体报道,会上,刘强东强调拼搏文化,并当场辞退了不愿拼搏的高管,同时要求各部门准备裁员名单,内部也被频繁爆出裁员信息。不过,这一消息并未得到京东官方的回应。

京东管理层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京东存在“大企业病”,员工的奋斗精神明显懈怠。并据此也推出了各项调整措施,包括缩短午休时间、增加日会制度、严查代打卡行为等。

一名京东内部员工向盐财经记者透露,除裁员传闻外,网上流传的信息基本属实。其所在的物流业务板块,从年初至今始终在做人才盘点,人员处于动态调整中。

“没有比裁员更快降本的手段了,一线快递小哥长期在扩招且很少被裁,但对于后台人员,裁员一直是悬在大家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该员工说到。

上述员工补充,仅就物流业务而言,今年是成本年,内部重点推进“灭霸行动”,旨在出仓、末端配送、到仓等物流履约的各个环节,实现降本增效。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则体现为梳理人力资源、调整外包比例、降低包材成本、优化在库出库等操作。

这一系列调整,可视作京东此前大刀阔斧改革的延续。

2022年底,刘强东通过组织调整和内部讲话,将“低价战略”确立为京东零售未来三年的核心战略,力求获取“下沉市场”,展开与拼多多的正面竞争。

京东自营商品出于物流等成本因素不可能完全匹配竞争对手的价格,因而,刘强东所指的低价策略并非要求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低于竞争对手,而是持平或接近,通过引入POP(Plat form Open Plan京东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商家,增加平台上的低价商品供给,实现与竞争对手相同的低价水平。

低价策略实施一年半,换来的是京东2024年第一季度2600亿元的营收、89亿元的净利润,前者同比增长7%,后者同比增长17.2%。

京东集团净收入情况/图源:京东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

许冉在财报电话会中指出,季度活跃用户数连续两个季度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用户购物频次,以及低线城市用户数量均有所增加,也因此抵消了因增加低价产品带来的平均客单价下降。

押注直播

贯彻低价策略外,2024年,京东明确将直播生态作为核心战略之一。

“内容”并非京东的强项,只是当下,京东不得不上。

事实上,京东的直播业务始于2016年“双11”,但长期以来,京东并未将其视为核心业务,只是将其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因此,直播业务发展缓慢,缺少平台头部主播。

2023年起,京东开始加码内容建设,其中,直播是重点。

去年,京东先是开展“Super新星计划”扶持新主播;后邀请罗永浩直播卖房;“双11”期间,京东推出“无佣金、无坑位费”的采销直播间,喊话李佳琦,掀起“全网最低价”大战。

今年4月,刘强东AI数字人“采销东哥”,开启直播首秀;“618大促”期间,鲜少露面的许冉更是与360创始人周鸿祎亮相直播间,一同造势。

据媒体报道,近日,京东将在直播业务上再投入大量现金和流量,以加大对合作机构和创作者的激励。同时,将升级对机构、达人的管理机制,实行评级管理,不达标准的机构可能会被淘汰。在京东“618”期间,机构的开播时长、开播频次、开单量等将成为重要的评价标准。

京东直播方面对此回应称情况基本属实,具体规则将在京东“618”后正式公布。早在4月,京东就宣布将投入10亿元现金和10亿流量,扶持内容消费场景,培养头部达人。

尽管如此,京东直播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

京东的优势在于供应链充足、货盘丰富,但在直播电商中,“人”较之“货”,更为重要。此外,与抖音和淘宝直播相比,京东的公域流量有限,店铺和主播个人的私域流量也尚未搭建起来。

如何在激烈的直播电商竞争中找到突破口,京东内部仍在不断探索。

去年,京东成立20周年,许冉向京东员工正式提出了面向未来20年的“35711”梦想:即京东能有3家收入过万亿元、净利润过700亿元的公司,5家进入世界500强的公司,7家从零做起、市值不低于1000亿元的上市公司,每年缴纳1000亿元税收,提供超100万个就业岗位。

目前,“京东系”上市公司达5家,包括京东集团、京东物流、京东健康、达达集团和德邦股份。京东产发、京东工业和金融科技平台京东科技在上市流程中。其中仅有京东集团位列世界500强。

相较于未来20年的宏图伟业,当下的问题可能更为棘手。

在去年12月的内部信里,刘强东坦言,“出现这么多问题,当然都是我管理不善,我非常自责。但是无论如何,我不会躺平,也希望兄弟们绝不躺平,现在组织庞大臃肿低效,改变起来确实需要时间” 。

对于正在转身的大象,我们还需要再等等。

自 盐财经

]]>
2024新财富500创富榜 钟睒睒再夺中国首富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1823.html Wed, 12 Jun 2024 12:29:21 +0000 //www.otias-ub.com/?p=1701823

近日,2024新财富500创富榜正式揭晓,农夫山泉钟睒睒2024年以4562.7亿元持股市值,第四度蝉联榜首。此外,拼多多黄峥、字节跳动张一鸣、腾讯马化腾、阿里巴巴马云跻身前五。王健林、王思聪父子以1408.4亿元持股市值,回到前十,排名第九。

雷军以1025亿元持股市值,位居创富榜第14名,而小米集团创始人林斌、黎万强、洪峰、许达来也悉数重新聚首榜单。

小米市值远不是榜单上最高的,但跟着雷军创业的兄弟,却是最可能一起上榜的,小米集团也成为榜单上创富力最强劲的企业。

吉利李书福父子以1220.9亿元持股市值,位居创富榜第11名。排名紧跟其后的是长城汽车魏建军,以1198亿元持股市值,位居创富榜第12名。比亚迪王传福以1016.8亿元位居第15名。

新势力中,蔚小理创始人进一步分化,理想的李想以652亿元持股市值排在第34名,甚至超过了王兴、李彦宏、刘强东等人,不能不说世界变化太快。

据悉,今年上榜的500位企业家(或家族)总持股市值为12.3万亿元,平均持股市值为247亿元,上榜门槛为66.3亿元,持股市值百亿以上的企业家为336位。

自 快科技

]]>
《时代》周刊:2024年“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企业”榜单 中国七家企业入选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0395.html Wed, 05 Jun 2024 12:59:34 +0000 //www.otias-ub.com/?p=1700395 《时代》周刊最近发布了2024年“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企业”(TIME100 Most Influential Companies)榜单,划分为五个不同组别,包括领导者(Leaders)、颠覆者(Disrupters)、创新者(Innovators)、巨头(Titans)、先驱者(Pioneers)。

在榜单中有七家中国企业入选,包括华为、比亚迪、远景能源、拼多多、百度、小米、传音。

《时代》周刊总编辑Sam Jacobs表示,在今年的百大企业榜单中,只有7家企业是出现在去年的榜单之中的“老面孔”。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已经连续四年登上该榜单。去年,比亚迪刚刚取代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海鸥紧凑型轿车在中国的起价仅为1万美元,因为海鸥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自己制造的,包括电动机、仪表板、车身、前灯,还有至关重要的电池。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传福在去年8月的一次行业活动中表示:“我相信中国品牌的时代已经到来”。

领导者(Leaders):百度(其他企业包含丰田、宝马、Reddit 等)

颠覆者(Disrupters):小米、拼多多(其他企业包含越南造车新势力 VinFast、谷歌自动驾驶部门 Waymo、吹风机等产品制造商 Dyson 等)

创新者(Innovators):华为、传音(其他企业包含谷歌、AMD、Mistral AI 等)

巨头(Titans):比亚迪、远景能源(其他企业包含亚马逊、空客、迪士尼、英伟达等)

此外,OpenAI、直觉机器、Epic 等企业入选先驱者(Pioneers)榜单。

《时代》周刊“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企业榜单”是全球阅读量和参考率最高的企业榜单,旨在表彰全球具有非凡影响力、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企业。

自 快科技

]]>
QuestMobile: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总用户量超5亿的互联网企业达12家 腾讯以12.21亿的用户量位居首位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4359.html Tue, 30 Jan 2024 14:27:01 +0000 //www.otias-ub.com/?p=1674359 数据研究公司QuestMobile发布了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总用户量超5亿的互联网企业达12家,其中腾讯以12.21亿的用户量位居首位。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12月,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百度集团及抖音集团企业流量均超10亿,5亿规模以上企业达12家。

腾讯控股的去重总用户量最多,为12.21亿,意味着每14个中国人就有超过12人是腾讯的用户,头部企业的用户量确实很大。

位居第二的则是阿里巴巴,去重用户量为11.51亿;百度集体则以11.02亿的去重用户量位居第三。

抖音集团和蚂蚁集团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五位,去重用户量分别为10.57亿和9.12亿。

此外去重用户量Top15的互联网企业分别是:拼多多(8.81亿)、美团(8.78亿)、京东(6.81亿)、快手(5.72亿)、腾讯音乐(5.45亿)、中国移动(5.3亿)、微博(5.29亿)、滴滴(4.75亿)、爱奇艺(4.46亿)和金山办公(3.74亿)。

自 快科技

]]>
2023年中国公司市值TOP 20 台积电以38201亿元市值重夺榜首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9369.html Tue, 02 Jan 2024 12:45:36 +0000 //www.otias-ub.com/?p=1669369 据国内媒体报道称,最新中国公司市值TOP 20中,座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拼多多紧追阿里,美团跌出前20。从榜单中可以看到,台积电搭乘AI浪潮东风,以38201亿元市值重夺榜首,总市值增长近42%;腾讯退居第二,总市值缩水超11%。

贵州茅台时隔六年提价“霸屏”,仍无碍其市值稳居前三;拼多多、中国石油、中国银行分别以超过91%、42%、21%的增幅强势加入。

美团市值缩水明显跌出TOP20,排位由前一年的第9名跌至第24名。

前20名中,三桶油也都进入,五大行也都有进入,中国移动、宁德时代、比亚迪都位列其中。

整体来看,中国500强公司依然集中在大金融(77家)、电子(57家)、医药生物(42家)、信息技术(41家)等。

自 快科技

]]>
Shein和Temu每天向美国客户发运约100万个包裹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8328.html Tue, 26 Dec 2023 12:20:33 +0000 //www.otias-ub.com/?p=1668328 近日消息,在今年圣诞节之前,快时尚公司 Shein 和拼多多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 Temu 向美国客户发运包裹的数量激增,几乎已经与美国几家知名零售商不相上下。根据包裹运输咨询公司 ShipMatrix 的数据显示,这两家快速增长的购物平台在美国平均每天都要发运大约 100 万个包裹。虽然这个数字在美国每天发运包裹总数中所占比例还很小,但却在快速增长中。

Temu 和 Shein 每天为美国客户递送包裹的数量已经是电视购物网络、在线零售商 QVC 和 HSN 的两倍多,后两家公司每天在全美各地运送约 41.3 万个包裹。亚马逊平均每天在美国运送超过 2000 万个包裹。

ShipMatrix 总裁萨蒂什·金德尔(Satish Jindel)表示,在当前的航运旺季,Temu 和 Shein 都更加繁忙。据 ShipMatrix 估计,本季度美国平均每日递送包裹约为 8200 万件。

分析师们表示,在航运业的其他部门疲于应对需求低迷之际,Shein 和 Temu 帮助提振了航空货运量。

Shein 十多年前在中国成立,并于 2017 年在美国首次亮相。目前,Shein 总部位于新加坡,去年实现营收 230 亿美元,今年在美国提交了上市文件。拼多多于去年在美国上线了 Temu,并在 2 月份的 NFL“超级碗”期间播放了一则广告。

物流和货运代理公司 Unique Logistics International 的首席执行官苏南丹·雷(Sunandan Ray)说:“他们在美国的业务量惊人,而且还在快速增长。”

有迹象显示,这两家公司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数字数据和分析公司 SimilarWeb 的数据表明,在多类别零售商中,Temu 的网站和应用访问量排名第十,在“黑色星期五”的排名仅次于杰西潘尼 (J.C.Penney) 。苹果本月早些时候也表示,Temu 是 2023 年美国 iPhone 上下载量最大的免费应用。

Temu 和 Shein 都是美国零售业的颠覆者,他们以 5 美元的价格销售毛衣和无线耳机等产品,当然也有价格更高的商品。这两家零售商表示,得益于在物流方面的优势,他们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成本较低的商品。

运往美国相同邮政编码或地理区域的单个包裹,首先会在中国的托盘上打包在一起,跳过了在美国分拣的步骤和更高的成本。通常情况下,美国零售商将进口库存储存在全国各地的仓库中,然后对它们进行分拣和包装,最后交付给商店或个人客户。

Temu 表示,该公司的大多数商家都在中国,他们把产品送到 Temu 旗下的仓库进行检验、包装和运输。“通过在源头检查和打包产品,我们消除了许多传统的物流步骤,”Temu 的一位发言人说。他补充说,处理大量订单也有助于降低运费。

Shein 称,其按需商业模式使商品供应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与制造商的密切合作也避免了生产过剩的问题,同时降低了储存成本。据物流咨询公司称,虽然 Shein 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和加州设有物流设施来处理其最受欢迎的商品,但大多数包裹仍在中国包装。Shein 的一位发言人说,该公司还与美国的仓库运营商建立了联系,以支持其快递业务。

最近在红海发生船只袭击事件后,物流业分析人士正在密切关注安全局势,以确定货主是否需要将海运货物从该地区转移到飞机上。不过,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影响美国消费者在 Shein 和 Temu 上购物,因为这两家公司通常依靠飞机将货物运送到太平洋对岸。

物流公司的代表称,Temu 和 Shein 通过将包裹尺寸缩小到最小,并押注客户愿意接受延长送货时间以换取其他方面的补偿。

根据 Shein 网站的数据,如果采用标准配送方式,76% 的订单约会在 10 天内送达美国客户手中。Temu 的网站称,该公司包裹通常会在美国客户下单后的五到八个工作日内到达。

Temu 和 Shein 的托盘被空运到美国后,用卡车运到包裹运输公司的设施。快递公司表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将包裹送到最终客户手中,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紧迫的期限内节省昂贵的长途卡车运输费用。

最后一英里送货公司 Better Trucks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安迪·怀廷(Andy Whiting)说:“我们从供应链的预分拣等流程中受益。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更低的送货成本,因为他们的工作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

ShipMatrix 估计,QVC 的包裹平均订单价值为 46 美元,而 Temu 的平均订单价值为 29 美元,Shein 为 39 美元。

现年 27 岁的纽约幼儿园老师费利西亚·约翰逊(Felicia Johnson)经常在 Shein 上购物,她说:“我觉得自己可以积攒这么多钱,而且有能力支付。这就是为什么我会继续在这个平台上购物的原因。”

Shein 和 Temu 还受益于所谓的最小比例规则(de minimis rule),该规则为从国外购买进口商品的客户免除价值在 800 美元或以下商品的关税和其他税收。这一规定旨在减少外国卖家和美国客户之间低价值、高频率发货的复杂手续。

不过,许多美国国会议员和企业表示,这项豁免是一个漏洞,使得像 Shein 和 Temu 这样的公司几乎很少受到海关的审查。他们呼吁对这些公司进行更严格的审查。

Shein 和 Temu 表示,他们的增长并不依赖于最低限度规则,美方的指控“完全没有根据”。(小小)

]]>
拼多多财报:2023年Q3拼多多营收688.4亿元 同比增长93.9%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3503.html Wed, 29 Nov 2023 12:10:33 +0000 //www.otias-ub.com/?p=1663503 近日消息,“那个看不起眼的砍一刀,快成老大哥了。”拼多多财报发布后,一位员工在阿里内网写道。

近日,拼多多集团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该季度,拼多多集团营收688.4亿元,同比增长93.9%;实现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口径净利润155.4亿元,净利润率为22.6%。营收与利润均超过市场预期。

这份“史上最好的拼多多”财报,让马云在阿里内网罕见发声,直言“阿里会变,阿里会改” “祝贺pdd过去几年的决策,执行和努力。”

相比马老师的发言,一位员工的帖子,似乎更能引发普通消费者的共鸣。

三楼 员工二发贴:

简单买、简单退,少一点套路、多一点实惠从未感觉用天猫、京东比用拼多多就显得高端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初衷,本就应该是服务和成就更光大的人民群众么

对此,马云回复称:

特别好。请大家多提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创新想法。我相信今天的阿里人大家都在看都在听。我更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要祝贺pdd过去几年的决策,执行和努力。谁都牛x过,但能为了明天后天牛而改革的人,并且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和牺牲的组织才令人尊重。回到我们的使命和愿景,阿里人,加油!合伙人马云

受财报消息影响,拼多多的股价一度暴涨18%,截至28日美股收盘,拼多多市值达到1846亿美元。

作为对比,阿里巴巴的市值是1954亿美元。京东目前市值443亿美元,唯品会是89亿美元。

关于拼多多成功分析已经有很多。这里借拼多多联席CEO赵佳臻的一句话:

“竞争是行业常态,拼多多更在意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应对竞争的思路一直都十分清晰,那就是不要看竞争者在做什么,而是看消费者需要什么。”

所以,你平时买东西,是用拼多多,天猫,还是京东?

自 快科技

]]>
星图数据:2023年618全网商品交易总额达7987亿元 同比增长仅14.77%
//www.otias-ub.com/archives/1619027.html Wed, 21 Jun 2023 12:36:03 +0000 //www.otias-ub.com/?p=1619027 今年618被认为是“史上最卷”,各大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可谓白热化。

在数据方面,今年618各平台均未公布销售战绩,虽然全网销售总额达7987亿元,创下新高,但增速降至近3年最低。

据媒体报道,今年618年中促销节落下帷幕,各平台不约而同,均未公布今年的官方销售额数据。

具体来看,几大主流电商平台京东、淘宝天猫、苏宁易购和拼多多都没有公布各自618的销售总额,仅表述为文字概述或部分销售情况。

例如,京东仅发布“增速超预期,再创新纪录”成绩单总结,淘宝天猫、苏宁易购和拼多多也分别只对部分成交额和订单量等公布了最新数据。

从星图数据获悉,今年618全网商品交易总额达7987亿元,创近6年来新高,较去年多1028亿元,比2019年增长4806.25亿元。不过,交易总额的增速已连续3年放缓,今年同比增长仅14.77%,增速降至近3年来最低点。

当然,从销售情况来看,今年各平台的“618战绩”还是有一些亮点可寻的。比如在京东平台,近五成中小商家618成交额增长超200%。

据统计,自2019年起京东618销售总额持续上涨,2022年达到3793亿元。但该平台整体增速有所下降,去年京东618销售额同比增长10.33%,降到自2018年来增速最低点。

自 手机中国

]]>
国家统计局:2023年5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 4 月份回落 5.7 个百分点
//www.otias-ub.com/archives/1618179.html Mon, 19 Jun 2023 12:51:28 +0000 //www.otias-ub.com/?p=1618179 “历史上最大投入的一届”、“全行业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回”……在今年的 618 购物节上,淘宝天猫、京东、快手电商均喊出了如上“极致”的口号,竭力向外界证明自己的投入决心和力度之大。

行业上下游也感受到了这种态度。在商家端,一位美妆新消费品牌的市场负责人说:“(平台对商家的)优惠力度要求更大了。”

在达人端,达人直播品牌“交个朋友”副总裁李牧人感受到:“今年确实是从过往来看最卷的一年,这个卷不仅仅体现在(品牌对)流量的争夺上,也体现在平台对流量的争夺上。”

这背后的背景是,一方面,这是疫情后的首个购物节。“大家太需要一场消费的刺激、一次确定性的增长了。”

而另一方面,此次 618 也是阿里、京东换帅、组织架构调整后的首个购物节——“尽管混乱,但对于组织融合作战、试水下半年有着重要意义。”

以 618、双 11 为代表,作为消费市场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商购物节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从几年前已开始显露疲态。平台撬动商家杠杆补贴用户,围绕低价的心智争夺仍在持续。

但今年,我们观察到一项明显的分野:

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前电商时代”巨头,在增长乏力的前提下,已经开始重视中小商家扶持与加强生态运营——即注重更长期、可持续的运营。

他们将比“后电商时代”的新星如抖音,更早意识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宏观市场的消费信心趋于保守的前提下,平台通过强势地挤占商家利益来补贴消费者、拉动增长的局面,将不会持续太久。

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年的 618,未尝不是回归“冷静”的一个开始。

01、平台换帅后的首届购物节——冷、乱,但十分重要 “大家太需要一场确定性的增长了”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明显感受到,今年 618,行业的关注和讨论度都没有那么高了。

在他发起并运营的电商社群里,上百位新消费品牌的创始人和高管对新能源汽车的讨论热情都要高过 618。

相比十年前,大家需要熬夜盯购物节的数据、比拼购物节销售排名、发布战报,今年的 618 简直可以用“冷清”来形容。不过,作为仍然重要的购物节,“商家、品牌仍然会参与,但更多只是被动参与”。

近年来,伴随着拼多多、抖音电商的崛起,新电商时代的格局确立,一大标志是流量价格的持续走高。在两大平台喊着“天天 618、日日双 11”的背景下,618(也包括双 11)等购物节作为低价节日的意义在被稀释。

商家们由于持续性地被拼多多、抖音等平台要求低价,对购物节已感到疲惫——

李成东在与十余家新消费品牌创始人交流后发现:“抖音收割商家太厉害了,而且流量成本太高,大家都抱怨不赚钱、暴亏。说白了,品牌已经不愿意花那么多钱了。”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宏观市场的冷静、消费者仍趋于保守和谨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5 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 4 月份回落 5.7 个百分点。

一个独特的数据是,截至今年 5 月 28 日 24 时的 618 预售数据(来自魔镜市场情报),在美妆护肤品类中,主打平价的国货品牌珀莱雅超越了霸榜的欧莱雅和兰蔻排名第一。

在倪叔看来,护肤品作为非生活必需品,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消费信心。“人们精致护肤是市场繁荣的表现,反之则不然。”

“这已经是一个超过电商行业的命题了。”倪叔说。在这一背景下,商家也会进一步谨慎,在小心把握利润的前提下做促销。

不过,他强调,这次 618 仍然很重要。因为这是阿里、京东换帅和组织架构调整之后的第一次购物节,更大的意义在于团队磨合和试水下半年。

一位阿里淘天集团人士对极客公园表示,这次 618 阿里内部是“边打边调、颇为混乱”。今年 3 月,阿里进行了史上最大的组织架构调整“1+6+N”,在一个阿里集团下,设立了六大子集团和 N 个独立业务。4 月,淘宝天猫集团正式按照新架构独立运转,总裁是上任接近一年的戴珊(花名苏荃,阿里内部称 MM)。

“MM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老板形象,她就像一个淘宝的超级消费者,花在淘宝的时间非常非常多。她任下的淘天集团会有很大不同。”上述人士表示。

而 4 月,京东也迎来了五年来最大的一场组织架构调整。调整中,京东从事业群制回归事业部制,同时第一次打通自营和 POP(第三方入驻开店)业务,实现流量“平权”。5 月,京东又宣布徐雷卸任CEO一职,原京东CFO许冉接任 CEO 一职。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被认为正在重回一线。

剧烈的人事动荡也直接影响了今年的 618 业务。一位熟悉京东的人士对极客公园说,曾有品牌在 618 期间请京东管理层参加活动,活动结束后身份就发生了变动。“今年的 618 对京东来说是调整期,可能会影响出成绩。”上述人士表示。

以下是极客公园对各大电商平台 618 购物节投入的盘点:

阿里淘天集团

周期:“淘宝好价节”从 6 月 4 日至 6 月 13 日,持续 10 天。

消费者优惠:“淘宝好价节”主要包括官方立减、惊喜红包两个优惠活动。“官方立减”指参与好价节的商家商品折扣率至少是 10%,可以叠加店铺优惠等。淘宝天猫 618 总负责人暮珊表示,“2023 年淘宝天猫 618 将是史上消费者福利最大的 618。”

商家优惠:根据天猫头条微信公众号,淘宝天猫 618 商家经营策略包含“6 大举措”,其中包含 20 亿广告补贴。淘宝天猫中小商家完成店铺经营任务可获得最高 1000 元流量券,内容型商家在此基础上完成内容激励任务,可额外获得最高 1000 元流量券。

战略重点:低价;扶持中小商家;挖掘私域流量;发力内容电商;

京东

周期:5 月 23 日晚 8 点开启预售,5 月 31 日晚 8 点全面开启。

消费者优惠:在全场商品价格直降的基础上,用户有机会每天领取三张“满 200 减 20”补贴券。618 期间京东参与百亿补贴的商品数量将达到 3 月的 10 倍以上。大促节点上,商家想要打上“618”标签,商品到手价必须低于过去 30 天的成交价。

商家优惠:今年京东 618 是线上线下参与品牌商家数量最多的一届 618。面向所有商家投入增加 20%,帮助商家平均降低 30% 的运营成本。

其他亮点:5 月 30 日,京东直播和“交个朋友”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京东 618 期间,除了日常直播外,交个朋友将携手罗永浩分别于 5 月 31 日、6 月 3 日,以及 6 月 17 日带来三场直播。

战略重点:低价;扶持中小商家;发力内容电商;

拼多多

周期:5 月 30 日晚 10 点至 6 月 3 日晚 24 点,拼多多“618 开门红”。6 月 15 日 20 时至 6 月 18 日 24 时,“618 专项活动”。

消费者优惠:拼多多“618 开门红”将陆续发放 50 亿优惠券,每人最高可领取 500 元。“618 专项活动”将陆续发放 100 亿优惠券,每人最高可领取 290 元。手机及数码类产品依旧是此次补贴的重点。

战略重点:低价;“天天都是 618”;

抖音

周期:5 月 25 日开启 618 预售,至 5 月 30 日 23 点消费者支付定金,5 月 31 日至 6 月 2 日尾款支付期。

消费者优惠:预售专区上线满 100 减 10、300 减 30、1000 减 100 等多种面额的消费券。

战略重点:低价;增加中小商家供给;增加货架电商占比;

快手

周期:5 月 9 日开启招商报名,5 月 18 日-5 月 31 日为平台预售期,6 月 1 日-6 月 18 日为正式活动期。

消费者优惠:投入 100 亿平台流量和 10 亿商品补贴。

战略重点:低价;梳理达人和商家关系;继续发力内容电商;增加货架电商占比;

小红书

周期:5 月 8 日-5 月 23 日为蓄水种草期,5 月 24 日-5 月 31 日为预热加购期,6 月 1 日-6 月 18 日为爆发转化期,6 月 19 日之后为返场延续期。

消费者优惠:推出膨胀红包、搜索奖励、定金预售、爆品秒杀、跨店满减等玩法。膨胀红包最高可膨胀到 100 元。全平台跨店每满 300-50,额外还能叠加膨胀红包。

商家优惠:商家关联报名活动的商品,发布商品笔记,将在小红书首页获得流量倾斜,单篇商品笔记最高可获得 20 万曝光激励,单个商家活动期间最高可以享受投流 200 万曝光。

战略重点:低价;内容电商;


各大电商平台今年 618 期间的促销节奏 | 来源:国信证券

02、资本市场对于电商和购物节的关注正在退潮 “追求 GMV 的时代,过了”

回到源头的 2009 年,这一年,还不是太有名气的淘宝商城想通过策划一场促销活动来刺激销售——“光棍节”成为被选中的噱头,最终,一万元的广告预算、27 家参与的品牌,无意间拉开了消费数据攀升的序幕——从 2010 年的 9.36 亿元销售额,逐年攀升到 33.6 亿元、191 亿、350 亿……此后一路攀升过千亿。

“阿里最早意识到,随着供给开始丰盛甚至过剩,仅靠苏宁时代的促销(注:2013 年苏宁举办首届 O2O 购物节阻击天猫“双十一”)已经无法聚集公众的注意力。因此,阿里推出双 11 购物节、天猫晚会,用娱乐化的方式聚焦社会关注度,从而推动大促。”倪叔告诉极客公园。

值得一提的转折点在 2012 年。如果说,此前的双 11、618 还只是电商行业内的内部狂欢,2012 年,伴随着京东、阿里开始筹备上市,这一年,天猫商城在双 11 当日的销售额突破了百亿人民币(191 亿元),首次超过美国的网购星期一,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购物节。

“那个年代,平台投入购物节的动力不是一般的足啊,”在腾讯、京东电商部门亲历过的李成东介绍,当时电商平台的估值接近 3 倍 PS(按交易额的三倍推算账面估值),购物节带动大促销售额的增长,为上市估值的提升提供极强的指引性。而平台的充足动力也带动了主流品牌的参与,“那几年几乎是全民关注。”

而提振销售额主要依靠品牌商家。倪叔在阿里 7 年,亲历了双十一的狂热时期。他形容,当时内部做大销售额的秘诀就是,“让大品牌多备货”。“比如这个业绩要上 100 亿怎么办?那就让优衣库多备 100 个亿的货。因为这种大品牌只要打折,备多少货就能卖多少货,撑数据就要靠它们。”

狂欢持续到 2018 年,国内电商平台的购物节终于迎来瓶颈期。与此同时,拼多多的崛起带来促销低价的常态化,进一步巩固了国人的低价消费心智,也将 618 等购物节的难度升级——

一方面,品牌的热情在消退:多年来,品牌在购物节的大力补贴以及退货问题使得不少品牌开始重新审视这场大战的 ROI;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优惠力度的期待被不断提高门槛:一旦平台和品牌缩小补贴,购物节的狂欢魔法也就随之失效。

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对于电商以及购物节的关注度在退潮。

2019 年,几大信号为行业蒙上一层过冬气氛:首先是电商增速开始放缓,流量见顶,此后新冠疫情开始并绵延三年,改变了资本市场的信心。过程中,监管针对阿里“二选一”的判罚、以及一系列互联网监管新规,将平台此前狂飙突进的叙事切换至另一种模式:在“存量”中求变——规模、GMV 不再是第一叙事,而是要通过盈利来实现增长了。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表面看,平台、商家、消费者都在回归冷静,而实际上,购物节只是回到了它本该有的位置。

倪叔指出,618、双 11 的特殊意义在于,抓住消费者换季的需求,将需求一次性释放——在此过程中,平台、商家可以有机会集中备货、宣传以实现成本的降低,并冲一波销量的增长,以提振自身和市场的信心——当然,这是理论上的理想环境,但倪叔认为,“商家与平台有机会借购物节实现共赢。”

03、“存量”中求变:不再以 GMV 作为唯一指标,加大中小商家扶持

在此背景下,阿里内部也在做出变革。

一方面,阿里不再将 GMV 视作唯一指挥棒,也逐渐重视对中小商家的扶持。

4 月,淘宝天猫集团独立后,内部成立了三大行业发展部。其中,一部由七公(汪海)负责,主要服务中小商家。二部由奥文(刘鹏)负责,主要服务品牌商家。“不同部门的指挥棒完全不一样,比如一部会更强调 GMV,但二部就不同了。”上述淘天人士表示。

以服装类目为例,这是唯一一个被拆分到两个部门的类目。其中,天猫女装多为品牌商家,主要看GMV,因此分在一部。而淘宝女装多是中小商家,需要被扶持,因此被分在二部。戴珊上台后,提出的三大方针之一就是“生态繁荣”,指的是给更多中小商家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相较于 GMV 增长,阿里开始强调存量的挖掘。

“当 GMV 涨不起来了,我们就开始强调私域运营,也就是让商家做好留存和复购,把单用户价值做起来。”上述淘天人士表示。在 618 期间,阿里设置了一系列规则,规定如果商家的私域做得好,就给免费的流量。

不过,强调私域会让商家减少买广告的动力,这动了阿里自己的蛋糕,也让人怀疑阿里是否有动力去做这件事。上述淘天人士表示,“阿里内部的博弈确实很重,但放长远看,这个方向一定比 GMV 重要。”

购物节诞生的十余年间,它制造了一场又一场震惊世界的中国消费奇观,在将电商平台的业绩和股价抬至难以想象的高点的同时,也让无数商家裹挟其中,体会成功与幻灭。现在,它逐渐回到其本该有的位置——一场真实的促销,一个换季节点消费者需求的集中爆发。在这场促销中,平台、商家理性对待、量力而为,不会为追求一个夸张的数字而“放血”,伤及自身。

事实上,这几年电商行业正在经历一轮底层逻辑的演变。

首先,过去的购物入口正逐渐转向心智入口。

也就是说,平台不仅需要提供商品,更要影响用户的心智。而影响心智与好的内容息息相关,这也是小红书、抖音等内容电商强势崛起的原因。目前,阿里正在全面向内容电商转型,据极客公园了解,AIGC 所展现的能力正在被阿里内部重视,并考虑将其用于打造工具,服务商家自己做“最好的电商内容”。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戴珊在发言中称,“未来的电商平台,同时就是最好的内容平台。”

其次,消费的关键正从品牌信任转为个体信任。

当品牌供给日渐扩大的时候,消费者将难以在千万商品中做出选择。而薇娅、李佳琦的存在,即是从千万品类中选出一种或几种,替它们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集中购买。

在这轮演进中,电商行业正步入“存量”时代。一方面,平台要努力融入新的底层逻辑,另一方面更要意识到电商的本质——它是商家的“家”——如果商家在平台上赚不到钱、不能健康生长,那么平台也会失去价值和竞争力。此次的 618 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能观察到一项明显的分野:

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前电商时代”巨头,在增长乏力的前提下,已经开始重视中小商家扶持与加强生态运营——即注重更长期、可持续的运营。

他们将比“后电商时代”的新星如抖音,更早意识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宏观市场的消费信心趋于保守的前提下,平台通过强势地挤占商家利益来补贴消费者、拉动增长的局面,将不会持续太久。

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年的 618,未尝不是回归“冷静”的一个开始。

自 极客公园

]]>
拼多多财报:2022年拼多多营收为1306亿元 同比增长39%
//www.otias-ub.com/archives/1572156.html Mon, 20 Mar 2023 13:05:23 +0000 //www.otias-ub.com/?p=1572156 近日,拼多多集团发布了截至12月31日的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拼多多集团去年第四季度收入为398亿元,同比增长46%。全年营收为1306亿元,同比增长39%。

2022年是拼多多从“重营销”向“重研发”战略转型的第二年,公司持续加码技术创新投入。财报显示,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拼多多去年全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5%,金额超百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四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达到24亿元。

陈磊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提升技术能力,将数字化的益处带给用户与合作伙伴,助力创造更多新增长点,更好地服务整个社会。”

从贯穿全年的“多多好农货”、“多多新匠造”系列活动,到“超级农货节”、“2023年货节”等年度活动,去年,拼多多加速推动品质产品进城下乡,手机、美妆、母婴、优质农货等品类增长明显,带动全域消费快速增长。

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去年底,为推动待销农产品更好更快地销售,拼多多在全国20多个省份发起暖冬行动,累计收购农产品近3000万斤,助力广大农户实现增产增收。

自 快科技

]]>
拼多多逆袭记:追赶淘宝的法宝和出海布局的未来
//www.otias-ub.com/archives/1542571.html Mon, 26 Dec 2022 05:54:08 +0000 //www.otias-ub.com/?p=1542571 2015年是拼多多成立的那一年,当时阿里巴巴GMV达到了3万亿元,买家数量则超过4亿人,二号位的京东当时也被阿里巴巴压着打苦不堪言。当时已经有人思考中国电商的增长是不是要放缓了,而阿里巴巴自己显然也觉得增长应该没有过去快了,开始布局农村战略,搞起了农村淘宝项目。然而拼多多的横空出世和随后几年的快速崛起,啪啪打脸了当时的管理层和分析师们。

今天回顾拼多多的成长历程,颇有点事后诸葛,但回顾一二,还是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商业和公司的逻辑,帮助未来的判断,所以码字一二。

上帝开了一扇窗:村里的大爷大妈用智能手机,抢起了微信红包

成大事还需借势,拼多多借的就是移动互联网和手机支付高速增长的势:

  • 智能手机迅速普及至人民群众:2011/2012年随着中国安卓手机阵营的崛起,智能手机开始加速向人民群众普及。
  • 移动支付尤其是微信支付崛起:2014年微信推出微信红包,加速了手机支付的普及,让人民群众具备了花钱的手段。
  • 腾讯和阿里巴巴死对头状态持续:淘宝封微信,微信封淘宝,阿里巴巴错失最重要的营销阵地,微信成为拼多多的营销阵地。


以微信为营销根据地,拼多多开始收获这群移动互联网小白,网购经验不足的人。

玩法和供应链:微信阵地的天然社交/娱乐属性 + 用户要的便宜爆品

在微信这个营销阵地上,拼多多的营销玩法天然就衍生出了社交和娱乐属性。便宜是有杀伤力的,但便宜是需要多人拼团的;砍一刀价格就不断下跌是会让人分泌多巴胺的;而临门一脚只差1毛就能领百元红包的诱惑更是让人欲罢不能。

除了这些花样的营销玩法,拼多多还针对下沉用户时间多,无聊的特点推出了多多果园等小游戏。真实送水果的激励带来了良好的群众口碑,引发了自传播,以至这个玩法后来被几乎所有的平台借鉴。

早期拼多多的用户多为“下沉用户”,更追求性价比和便宜的东西。为了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就要有极致的性价比体验。但作为新崛起的平台根本无法在产品上做到面面俱到,所以爆品对于拼多多的增长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爆品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便宜、普遍、刚需。

拼多多通过供应链备足了很多零元和低价爆品去做用户引流,还美其名曰这叫独创的C2M的模式。比如通过万人团收集了客户需求,让商家定制生产高性价比的产品。

除了所谓C2M,低端产业和产品也在拼多多上找到了出口,这些被冠以“山寨”的产品虽然为有钱阶级所不齿,但老百姓却买得不亦乐乎,毕竟便宜嘛!

早期拼多多的用户主要通过社交被引流至其平台,平台自己的流量造血能力还很弱。后面才慢慢形成了平台的品牌,用户开始通过“逛”去找实惠的买卖,这样拼多多就渐渐打造了商品的信息流推荐能力,这跟淘宝早期商品搜索是重要入口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舆论战和百亿补贴:拼多多的反击+进军高端并扭转用户心智

2018年7月拼多多在美国上市,但就在那时拼多多被赶上了风口浪尖,遭遇了全网的“假货”舆论攻击。拼多多暗示有人在恶意攻击它们。黄峥在内部信中称,“即使是恶意的攻击,也要善意地解读”。官方回应称“假货是社会问题,让3岁的拼多多承担不公平。”但不管怎样,拼多多最终成功化解了这一波假货舆论攻击。

被假货风波冲击的拼多多痛定思痛,想了个大招,于是在2019年6月开始祭出了“百亿补贴”。推出百亿补贴的意图很明显,既然竞争对手说拼多多便宜,但假货多,百亿补贴就是要告诉用户,拼多多不仅便宜,而且都是正品。

从2019年2季度618小幅试水开始,百亿补贴开始成为持续性的项目,官方称这叫做“日日618,天天双11”。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是真补贴,这从营销费用的增长中可以看到。


一开始由于是名牌货,但价格却特别便宜,以至用户都心存疑虑,但随着越来越多用户对百亿补贴的尝试,发现竟然买到的是正品,并没有“翻车”,这种反差很大的惊喜让他们纷纷分享和传播,拼多多也顺势做了很多类似的广告,成功把百亿补贴打造成了知名度堪比双11的项目。

百亿补贴成功扭转了拼多多用户的心智,让拼多多开始获取了越来越多的高端客户,开始建立了拼多多的高端品牌品牌形象。得益于百亿补贴,拼多多客户的人均消费也逐季快速增加。


光脚不怕穿鞋的,拼多多百亿补贴获取大量用户的同时,阿里巴巴和京东却不敢贸然跟进。阿里巴巴除了电商外还有很多掉血的业务需要高额的电商利润增加,也不敢影响股价,跟进并不及时,即便跟进百亿补贴也是小打小闹。京东作为自营业务,物流当时还亏损不少,也无力大额补贴。

狙击和对标:复刻拼多多的淘宝特价版和京喜

拼多多靠下沉用户崛起成为重量级的电商玩家,让阿里巴巴和京东坐不住了,病急乱投医,这两个公司干脆就复制了竞争对手的玩法,包括C2M、百亿补贴,甚至下场做了个独立的APP,淘宝特价版和京喜。

陶特在18年3月就开始上线,但直到19年3/4季度才开始给资源推广,然而复制竞争对手的东西往往都无法将竞争对手打死,何况当时下沉用户的战斗届时已接近尾声,拼多多都开始从农村包围城市了。

而京喜在2019年5月才推出,也没有什么资源支持。对于公司老板和打工者而言,应对竞争,不管京喜有用没用,总得做点啥。

今天看这两个产品的数据已经证明,对标拼多多做独立APP这个路走不通了。纵观历史,虽然类似的失败案例数不胜数,但人们总得去做点啥。


根基:品牌商家,阿里最后的守护,自营,京东最大的优势

今天拼多多已拥有近9亿年度买家,7.3亿月活用户,年度GMV也达到了2.4万亿元以上,阿里巴巴则有约9亿年度买家,中国市场的GMV在8万亿元上下。两者的用户差距已经变得很小,而且仍在收窄,但人均消费则差别蛮大。

人均花费的差距既有用户购买力的原因,也有品牌商品的供给不足问题。尽管有了百亿补贴,但拼多多平台的品牌商品的丰富程度仍然远不如淘宝天猫的。这里既有品牌对拼多多客户的陈见,也有淘宝/天猫过去一直通过显性或隐性的“二选一”手段对拼多多和京东的狙击,毕竟品牌商家是阿里最后的守护。

高端用户有了,所以这些年拼多多一直在努力的是让品牌商家入驻拼多多。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并勾引品牌入驻,拼多多在2020年3/4季度开始搞了“自营”业务,这部分自营业务是拼多多根据平台的用户商品需求缺口,自己采购来满足客户需求,商品基本上都是品牌商品。拼多多无意做大这个业务,更像是做个标杆,卖给品牌客户看,从而吸引品牌自己到平台上开店。

这在数据上也可以看出来,4Q20、1Q21,这部分商品带来的营收在50亿元以上,但在2Q21却开始快速下滑,拼多多解释说因为品牌商家来开店了,官方也就不继续卖了。


扩大品牌商家的占比既是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也是拼多多实现GMV和营收增长的关键手段。3Q22拼多多营收增长强劲,品牌商家的广告营销贡献功不可没。

拼多多品牌商家的壮大对于阿里巴巴是个利空,但阿里巴巴毕竟家大业大,也没那么快被拼多多端了老巢,只要守护好品牌商家,给品牌商家提供顺应时代需求的服务,阿里巴巴就能守住根基。

京东坚守着自营和物流的优势,一直倒也挺稳,尤其是疫情期间其优势还是很明显,续了不少生命值。

未来变局:视频直播电商+国际化

买菜业务一度被视为电商的下一个风口,但在铁拳的打击下,买菜市场也回归理性,成为用户需求的一部分在缓慢发展着。相比之下视频直播电商倒是这几年重要的风口和趋势,这其中尤以抖音和快手双双引领风潮。市场普遍预计抖音电商的GMV已经破万亿,而22年快手电商的支付GMV也有望达到4千多亿元。

在PDD的APP上可以看到公司对视频和直播电商的重视程度,短视频入口目前在拼多多APP底部中间。显然这是防守策略,PDD把短视频和直播功能当作过去的多多果园,既是粘住用户的手段,也是为了培养视频电商业务,但可以判断的是,这多少都有些徒劳。

所以进军国际化的Temu反而会更让人期待。前面已经有Shein成功在服饰领域探路,Sea旗下的Shopee也成功拿下了巴西市场,Temu没有理由不做出点成绩来, 亚马逊 要小心了。

欧美市场较为宽松的竞争环境,加上近期通胀带给老百姓的生活压力,都是Temu进军欧美市场的好时候。深谙营销玩法的Temu结合上中国供应链的优势无疑是有机会开创出一片新天地来。

抓住了时代风口,高明的战略和高效的执行是拼多多成功的重要法则。高薪招聘优秀的人才和快速作战的组织能力让拼多多得以快速攻城略地,这种组织力量在赶超领先者和开创新业务上无疑非常重要,因此拼多多还是可以长期看好的。Temu一旦获得成功即将解锁拼多多新一轮的估值。

]]>
中国消费者报:调查结果显示超七成受访者认为仍然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
//www.otias-ub.com/archives/1494431.html Fri, 16 Sep 2022 13:39:58 +0000 //www.otias-ub.com/?p=1494431

如今你还留意过大数据“杀熟”吗?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调查报告显示,超七成受访者认为仍然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部分平台存在新、老用户同时购买同一商品不同价现象,调查涉及18个网络平台。本次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体验调查两部分。

体验调查对淘宝、京东、拼多多、苏宁易购、唯品会、携程旅行、去哪儿旅行、同程旅行、飞猪旅行、美团(旅游)、美团单车、哈啰、滴滴青桔、盒马、叮咚买菜、多点、美团外卖、饿了么等18个消费者常用的网络平台进行了消费体验。

超六成受访者被“杀熟”

与优惠不透明有关

调查结果显示,超七成受访者认为仍然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超六成受访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购物、在线旅游、网络外卖等消费领域。


▲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的存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

61.21%的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主要体现为不同用户享有不同的打折或优惠;

45.76%的受访者认为,主要体现为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

36.92%的受访者认为,主要体现为同一时间不同用户价格不同;

26.69%的受访者认为,主要体现为只提供符合用户特点的商品或服务。

此外,针对消费者同时在一个平台消费,有人有消费券而有人却没有的现象,83.95%的受访者认为发放打折券或优惠券的结果不公平,76.07%的受访者认为发放打折券或优惠券规则不透明。

由此,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主要体现为不同用户享有不同的打折或优惠,目前发放打折或优惠券的结果不公平、规则不透明,均与大数据“杀熟”有关。

举证难、维权成本高

近半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

调查结果显示,86.12%的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遭遇大数据“杀熟”问题后,有近半(47.68%)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只有个别(4.95%)受访者选择通过司法途径维权。


▲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可能造成的后果

这说明大部分受访者能够认识到大数据“杀熟”行为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但由于举证难、维权成本高等原因,选择依法维权的人并不多。


▲受访者处理大数据“杀熟”问题的方式

对此,超八成受访者认为应该健全法律法规,对大数据“杀熟”问题进行具体规定;超六成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企业违法成本;超五成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监管,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创新监管方式方法;还有超三成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社会监督和企业自律。


▲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规范治理难的原因

63个消费体验样本中

27个区别对待新、老用户

体验调查发现,部分平台存在新、老用户同时购买同一商品不同价现象。

本次体验调查在18个平台完成的63个消费体验样本中,有27个样本新、老用户价格不一致。

价格不一致主要体现为新、老用户享受打折优惠额度不同,或者享受打折优惠种类不同,导致最终实际成交价格不同。

有的价格不一致样本,存在打折优惠促销规则不透明现象,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消协建议

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

针对此次调查情况,北京市消协建议,健全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

消费者应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消费者要多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养成仔细阅读用户注册协议和隐私保护协议条款的习惯,尽量减少在互联网上留下个人信息痕迹。

自 中国消费者报

]]>
福布斯中国:2022中国数字经济100强出炉 腾讯第一 小米第十
//www.otias-ub.com/archives/1481779.html Mon, 22 Aug 2022 11:43:36 +0000 //www.otias-ub.com/?p=1481779

近日,福布斯中国和中国电子商会共同发布的“2022中国数字经济100强”。该榜单从企业总市值、总资产、总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四个维度出发,对电子、计算机、家用电器、通信、传媒、商贸零售和机械设备等具有较强数字经济属性的企业发展现状以及行业趋势等进行分析,评估企业数字经济水平。

排在前十名的依次是腾讯、阿里巴巴、中国移动、京东、中国电信、美的集团、工业富联、中国联通、联想集团和小米集团。

这100家入选企业的总市值达到了164507亿元人民币。平均市值达到了1645亿元人民币。其中市值最高的腾讯达到了29163亿元人民币。

从营收角度来说,入选企业的总营收达到了98953亿元,平均营收水平为990亿元。其中京东集团以9516亿元位居营收的首位。

这100家企业的行业分布,可以看到电子行业是比例最高的行业,达到37家,超过三分之一。

自 快科技

]]>
QuestMobile:2022上半年国内用户规模超过1亿的APP总计有58款
//www.otias-ub.com/archives/1473141.html Wed, 03 Aug 2022 11:49:43 +0000 //www.otias-ub.com/?p=1473141

智能手机几乎是大家每天都离不开的,每个人的手机里都会安装数十个APP应用,每天刷得不亦乐乎,那么国人常用的APP都有哪些?QuestMobile发布了报告中公布了国内用户量最高的APP排行。

根据QuestMobile的报告,2022上半年中,国内APP用户规模超过1亿的APP总计有58款,相比2021年的59款减少了1个。

58款APP中很多人不一定都安装了,不过TOP20名单中大部分APP还是很常用的,用户量第一的自然是微信,也是唯一一个超过10亿用户量级的。

除了微信之外,第二到第十的分别是淘宝、支付宝、抖音、高德地图、拼多多、QQ、百度、搜狗输入法、百度输入法,这9个APP也几乎是人人必装的,再往后面还有微博、百度地图、京东、爱奇艺等。

 

这个是2021年6月份的APP用户规模榜单,TOP10甚至TOP20的APP都是差不多的,微信、淘宝、支付宝、抖音的名次没变,反倒是高德、拼多多的名次超过了QQ。

自 快科技

]]>
拼多多财报:2022年Q1拼多多营收238亿元 同比增长7%
//www.otias-ub.com/archives/1442204.html Sun, 29 May 2022 12:17:16 +0000 //www.otias-ub.com/?p=1442204

近日消息,拼多多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一季度,拼多多营收238亿元,同比增长7%。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经营利润为22亿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到8.819亿,同比增长7%。本季度,拼多多APP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到7.513亿,同比增长4%。

一季度,通用会计准则下的营销费用较2021年同期下降14%。研发费用则较2021年同期的22亿元增长20%至27亿元。

“过去几个季度,我们选择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数字技术、农业科技和农产品物流等领域。”陈磊表示,目前来看,重仓技术和农业已渐见成效,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长期致力于农业数字化的决心。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12个月中,拼多多的年活跃买家数达到8.819亿。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5810万,增长7%。一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7.513亿,同比增长4%。

营收方面,拼多多本季度的营收为238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222亿元增长7%,主要是源于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以及交易服务收入的增长。

“本季度营收的增长主要源于平台商家活动和交易体量的增长。”拼多多财务副总裁刘珺表示,在用户增长放缓的前提下,平台过去几个季度更加注重深耕技术领域,用技术创新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大幅提高平台的生产效率。

一季度,在通用会计准则下,拼多多的营销费用同比下降14%,营销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也进一步降低至47%,2021年同期则为59%。与此同时,由于员工人数的增长以及招募更多资深研发人员,拼多多一季度的研发费也创下新高,同比增长20%至27亿元。

在减营销重研发的战略驱动下,平台正逐步向可持续增长的迈进。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本季度的经营利润为22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6亿元。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在陈磊的带领下,拼多多逐步完成了从重营销到重研发的战略转型,持续重投农业领域,并连续投入百亿利润设立“百亿农研”专项。目前来看,这一长期战略已初显成效。

作为起家于农产品的电商平台,拼多多过去几个季度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产品运输、物流和仓储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幅提高了农产品上行的规模和效率。受益于此,截至2022年3月31日,累计已有近4万款优质农货上线了百亿补贴频道。

“过去一年,我们更加注重修炼自身的内功,并在数字技术、农业科技和农产品物流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效。”陈磊表示,这也更加坚定我们长期致力于农业数字化的决心,我们相信农业数字化释放的机遇和效率,将惠及整个社会。

https://n.sinaimg.cn/tech/transform/722/w630h2492/20220527/9c27-474fa77926fb142c778b1c1d907019eb.png

自 TechWeb

]]>
京东&阿里&拼多多:2021年第四季度拼多多增速为3% 阿里10% 京东23.0% 低增速’已经成为一致关键词
//www.otias-ub.com/archives/1417653.html Mon, 11 Apr 2022 12:14:12 +0000 //www.otias-ub.com/?p=1417653

‘接下来几年,看拼多多的黄峥和淘宝/天猫的蒋凡这两个非常聪明的人如何较量,应该会很精彩……’2019 年 4 月 3 日,美团创始人王兴一条耐人寻味的朋友圈,似乎为‘互联网下半场’精彩的电商江湖纷争揭开了序幕。

江湖最后一个大佬隐退,电商战场迎来新的掌舵者。

不过,以聪明和擅观大局著称的王兴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局:人们期待三国混战的澎湃叙事并没有发生,旧有的秩序则在一连串颇具戏剧化的转折中悄然瓦解。

黄峥在拼多多‘创业三年上市奇迹’后激流勇退,先后辞任 CEO 和董事长,选择追寻他自小以来的‘科学家梦想’。值得一提的是,卸任拼多多 CEO 之时,黄峥仅 40 岁;

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聪明人’蒋凡,因深陷花边丑闻的泥潭里逐步远离阿里的权力中心——4 月 6 日,阿里巴巴确认蒋凡不再担任淘宝、天猫董事长,仅保留今年 1 月份就已正式对外公布的阿里海外业务总裁职位;

而短短一天后,电商江湖的另一极,京东掌舵人刘强东也在兜兜转转中正式宣布不再兼任集团CEO一职,由总裁徐雷接棒。根据公告,徐雷后续将负责京东集团各日常运营,继续向刘强东汇报,而刘强东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长期战略设计、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年轻领军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事业中。据悉,卸任 CEO 后的刘强东仍会参与京东每月 SEC(战略执行委员会)会议、经营分析会等,不会彻底远离公司业务。

江湖已经没有大佬,却依然有他们的传说。回望过去五年电商战场,上述三人无疑是搅动风云的最重要操盘手。

三个学霸,两代创业者

刘强东毕业于人民大学、黄峥毕业于浙江大学,蒋凡师出复旦。学霸是他们一致的标签,但毕业后,三人的命运却又各不相同。

相比蒋凡、黄铮两个‘后辈’,刘强东经历过两个完整的电商行业周期,在他身上,烙印着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的的深刻印记:过程充满苦楚与艰辛,主旨则是励志与奋斗。

刘强东亲自送快递
刘强东亲自送快递

比如其贫寒的出身。1974 年,刘强东出生在江苏省最贫困的城市——宿迁一户农村家庭,父母靠在外跑船为生。关于童年的穷困刘强东多有描述,他在接受 FT 中文网采访时说,18 岁进大学前每年只能吃到一两次肉。他最大的梦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村长,因为那样就可以过上经常吃肉的生活。

比如要改变命运的强大信念。读书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学而优则仕’则是多数中国人对这条路的最主要想象,‘当官’的愿望很早便被耳濡目染的声音种在了刘强东心里,即便长于数理,刘强东还是选择了人民大学读社会学。

再比如充满传奇色彩的第一桶金,刘强东在大学就开始尝试各种方式赚钱,倒卖图书,帮人誊写,帮人编程,第一次创业是大四时在人大西门开餐厅,之后从中关村的一间小摊位开始建构自己的商业版图。

刘强东早期创业时的店铺
刘强东早期创业时的店铺

相比之下,黄峥和蒋凡的第二代互联网创业者,奋斗依然是主线,故事里却少了些喜剧色彩和‘苦大仇深’。

生于杭州市郊的黄峥,小学六年级时,因为参加数学奥赛得了奖,被老师推荐报考了杭州外国语学校,毕业之后保送去了著名的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大一时黄峥便入选了 Melton Foundation(梅尔顿基金会),该基金会每年从德国、印度、美国、智利和中国五所大学,各挑选 5 名学生,给这些学生提供免费的电脑和上网条件,并每年轮流在各成员国组织为期十多天的年会。

当时互联网才刚刚兴起,大学时的黄峥在技术圈内小有名气,也因此结识了无光无两的丁磊。2002 年,黄峥从浙大考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攻读计算机硕士,丁磊顺势给他介绍了另一个重要人物:段永平。

此后,段永平成为黄峥事业上的重要领路人,不论是他毕业后选择进入谷歌拒绝微软,还是辞职后创立的电商公司欧酷、乐其(Leqee)等,背后都少不了大佬支持。值得一提的是 2006 年,段永平用 62 万美元的价格拍下巴菲特午餐,按约定他可以带同行者,他在众多人选中带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黄峥。

2015 年,黄峥开始在内部孵化一个新的项目:利用微信的社交关系做拼团。新项目的名字叫拼好货(拼多多的前身),正式开启了他搅动传统电商格局的生涯。

相较于刘强东的激情澎湃,黄峥很少有‘惊人之举’,回忆自己的故事时更多的是平淡,他甚至会用用‘狗屎运’形容自己的境遇。

黄峥
黄峥

而黄峥的谷歌‘前同事’蒋凡的经历,则被更多人称为‘爽文男主’的范本:18 岁奥赛省级一等奖保送复旦大学计算机系,21 岁在李开复的慧眼识珠下进入谷歌,2010 年 25 岁的蒋凡创办友盟,3 年后公司被阿里 8000 万美元收购,28 岁实现财务自由……几乎每一步都踩在了风口之上,甚至在媒体的报道里,蒋凡的大学信条都带着‘凡尔赛’的味道——能考 60 分,就绝不考 65 分,多一分都觉得浪费。

蒋凡原本仅打算待到合同期满就走人,时任阿里 COO 的张勇抛来了橄榄枝:‘想不想咱们一起折腾点事情?以后你可以讲故事给孙子听;想不想一起在阿里这个舞台上表演一下?留下一点记忆?’如此,蒋凡又在阿里 ALL-IN 无线战略的转折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大势交叠,人生起伏

2015 年,当黄铮带领拼多多以进军下沉市场的姿态出现在电商巨头面前时,无论是阿里的张勇还是京东的刘强东,都未曾引起足够多的重视。

张勇提及拼多多,曾多次评价其只不过是一家为淘宝培养用户习惯的公司,刘强东则表示:‘我不在意商业模式是什么,重要的是顾客体验,购物超过三次就会有答案,拼多多还很年轻。’

彼时阿里还在消化快速增长带来的甜蜜蛋糕:‘双十一’活动不断刷新着销售纪录,前一分钟还是庞大的数字,后一秒则成为历史;蒋凡把‘踩风口’的能力再次复制到了阿里,手淘也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吞吐流量,2015 年手淘日活以接近 100% 的增速达到 1.1 亿规模,蒋凡一战成名;2016 年,蒋凡及时入局直播电商,推动淘宝后来居上……智研咨询的报告显示,2016 年阿里占网购市场份额的 76.4%,淘宝垄断 C2C 市场,天猫在 B2C 市场份额达 56.6%。当年阿里年营收从 2014 年的 700 亿元,涨到了 1438 亿元,两年时间翻了一番。

蒋凡
蒋凡

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阿里,再一次巩固了自己在电商领域的帝国位置。蒋凡也在 32 岁那年,成为执掌万亿生意的淘宝总裁。

即便早在 2016 年就上线了拼购业务,作为腾讯发力电商抗衡阿里的‘天选之子’的京东,并没有多少心力研究社交电商,京东内部也并不看好‘拼多多模式’,认为其简单粗暴,低价策略吸引的都是价格敏感性客户。最重要的敌人永远是第一名,京东和刘强东的眼里,只有阿里;不论是‘双十一’和‘618’上的二选一,还是在垂直赛道的生鲜、母婴的一系列角逐,抑或是启动无界零售战略,京东始终在顽强追赶阿里的脚步,身后则有腾讯纵横捭阖的操盘。

以简单粗暴地‘砍一刀’、‘拼单团购’打开下沉市场的拼多多,得以在诸神之战的缝隙中,迅速崛起。2017 年,拼多多年交易额突破千亿,这是京东用了 10 年,淘宝用了 5 年才达到的高度。

接下来的一年属于黄峥,2018 年拼多多成功赴美上市,全年实现营收 131.2 亿元,同比增长 652.26%,平台 GMV 达 4716 亿元,同比增长 234%。失意者则成了是刘强东,遭遇明尼苏达大学性侵疑案、年度活跃买家被拼多多超过。蛰伏一段时间后的刘强东在 2019 年发表新春贺词时候吐露心声:2018 年是异常艰难的一年,要将自满情绪清零。

2019 年,刘强东启动了京东集团大刀阔斧的人事‘优化’,铁腕裁员,布局‘京喜’发力下沉市场。蒋凡则在这一年风光兼任天猫总裁,眼看成为张勇的接班人也是顺理成章,此后阿里旗下淘宝特价版上线,旗帜鲜明指向拼多多。

正当大家要围观一场对拼多多的围剿之时,蒋凡 2020 年 4 月被卷入私生活相关的负面新闻,之后一步步滑向权力边缘。黄峥则在 2020 年先后卸任拼多多 CEO 和董事长,交棒陈磊,远离战场。

新人物,新故事

随着最后一个大佬刘强东的‘离场’,电商江湖三国杀的故事也告一段落,留给继任者们的,却是另一种棘手的局面。

戴珊、陈磊、徐雷(从左到右)
戴珊、陈磊、徐雷(从左到右)

今天的电商行业,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线上交易增速也开始放缓,再加上监管力度加强,全行业都在学习与低速共舞。

不久前,三家电商相继发布了 2021 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低增速’已经成为一致关键词。

2021 年第四季度,拼多多营收达到 272.31 亿元,但同比增速仅为 3%,首次降至个位数。而 2020 年同期的增速还保持在 146% 的高水平。实际上,2021 年前三季的营收同比增速已呈逐季下降,意味着以速度见长的拼多多也告别高速增长期。

阿里巴巴公布的数据显示同比营收仅增长 10%,是过去几年中增长最为缓慢的一个季度,从 2018 年的 60% 左右,下降到 2020 年的 30% 左右,再到 2021 第四季度下降到 10%,阿里逐渐触达自己的天花板。

相较而言,京东增速放缓并不严重。财报显示,2021 年第四季度,京东营收实现同比 23.0% 的增长,而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幅分别为 39.0%、26.2%、25.5%。不过,针对下沉市场大力打造的京喜依然归在‘新业务’中,2021 年第四季度和京东产发、京东国际一起,贡献了 82 亿元营收,占当季总营收不足 3%。

增速放缓之后,阿里、京东、拼多多开始把更多资源投入对方的核心‘腹地’,越来越像曾经的‘敌人’。

除了继续加码下沉市场外,戴珊接棒阿里电商体系后迅速宣布开设天猫自营旗舰店,模式直指京东,选品也从京东核心的 3C 品类开始推进;拼多多从重高性价比到重优质产品、重卖货到重产业和品牌构建;而在‘二选一’局面被破除后,京东将更多服饰类品牌纳入了商城入驻,瞄准天猫最大的蛋糕。

除了阿里、京东、拼多多自身的变化,内容电商的兴起是另一大挑战。近两年抖音快手加速布局电商,再加上小红书、得物等新平台崛起,不断冲击旧有格局,群雄割据的态势将会更为焦灼。根据各电商平台公布的 GMV 及公开数据,2021 年,淘系市场份额为 52%,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20%、15%、5%、4%,剩下 4% 的市场份额则由苏宁易购、唯品会、得物等平台瓜分。

再加上今年以来疫情反复,消费普遍疲软,内忧外患之下,传统的电商三强都需要找到自己新的增长逻辑,对于接替三人的戴珊、徐雷和陈磊,守天下不比打天下轻松。

自 GeekPark极客公园

]]>
网信中国:2021年7月到2022年3月中旬12家企业总离职人数21.68万人 净增用工7.91万人
//www.otias-ub.com/archives/1417381.html Sun, 10 Apr 2022 12:51:45 +0000 //www.otias-ub.com/?p=1417381

近期,网传多家大型互联网企业进行大规模裁员并引发舆论热议。对此,中国网信网对腾讯、阿里巴巴、美团、京东等12家互联网企业用工和业务发展情况进行访谈。企业纷纷表示,互联网行业人员流动普遍较快,目前员工数量和业务发展情况总体稳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业务稳健发展,用工人数稳中有增

各互联网企业主营业务稳步开展,部分新业务增长强劲,营收规模屡创新高。与此同时,企业用工总量稳中有增。经统计,2021年7月到2022年3月中旬,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快手、百度、京东、网易、微博、哔哩哔哩、蚂蚁集团等12家企业总离职人数21.68万人,总招聘人数29.59万人,净增用工7.91万人,其中11家企业招聘人数多于离职人数。

腾讯公司表示,得益于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公司业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2%。与此同时,人员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底,公司拥有11.28万名员工,同比增长31.3%。今年,还将持续引进核心科技人员和优秀应届毕业生,预计总员工人数仍会增加。

美团公司反映,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截至2021年底,美团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35.2%,活跃商家数同比增长29.2%。伴随业务的拓展,公司到店、到家、网约车、骑行等业务线和职能线人员,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去年7月份以来,净增员工1.7万人,今年还将继续推进应届生招聘计划。

业务不断优化调整,岗位人员增减有序

多家企业从市场竞争、投入产出和长远发展等考虑,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对部分业务进行调整优化,相应岗位人员有减有增,但员工总人数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微博公司介绍称,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近期公司对亏损业务进行减员优化,同时扩大与内容相关人员规模,保持其他板块人员稳定,预计今年总员工数量在去年基础上有所增加。

京东集团因企业经营形势发生变化,选择聚焦主业,围绕供应链等业务,持续加大优秀人才招聘力度,对探索型业务作出一定调整,涉及部分员工,但集团员工数量总体保持稳定。

北京字节跳动公司表示,去年下半年公司裁撤部分业务部门,对一些条线岗位进行优化调整,但同期,公司加大内容质量、技术、运营等方面人员的招聘力度,去年以来总员工数量还有所增加。

聚焦科技创新,多举措培育培养人才

面对疫情冲击、复杂外部形势和激烈行业竞争,部分企业主动应变,加大科技创新,招聘高层次人才,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稳定现有员工队伍。

受疫情和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百度集团对部分业务组织战略进行了调整,集中力量加大对智能云、芯片、自动驾驶的人员和技术投入,2021年相关领域研发投入221亿元。百度集团表示,目前公司在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机器翻译、飞桨深度学习框架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显著优势,员工数量总体稳定。

阿里巴巴集团表示,虽然外部环境变化,企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但集团主动拥抱变化进行业务调整,积极适应新环境,聚焦重点领域与客户价值,要用更有效的供给更好地服务平台用户。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集团升级员工福利方案,设立交通补贴,试行灵活办公制度,核心业务近一年新增员工九千余人。

蚂蚁集团持续在数字科技和全球化等方向发力,提供更加丰富的数字支付解决方案,并通过技术与模式创新,助力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集团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并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员工福利、强化人才技能培训、扩大人才发展空间,吸引和留住人才,用工人数总体稳定,略有增员。

访谈中,多家企业表示,当前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网信企业身逢盛世、前景壮阔,将抢抓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保持现有员工队伍稳定,着力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自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
Fsat Company:2022年十大创新物流供应链公司名单公布 拼多多成唯一入选中国企业
//www.otias-ub.com/archives/1403204.html Mon, 14 Mar 2022 12:11:24 +0000 //www.otias-ub.com/?p=1403204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杂志之一《Fsat Company》经过评选正式发布了“2022年十大创新物流供应链公司”榜单。在该本杂志看来,面对全球疫情形势的不稳定性,“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单枪匹马地‘修复’供应链,但全球范围内的这10家公司,支持全球经济中的普通民众,并为多元复杂的全球经济解决各个方面的问题。”

作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拼多多方坦言这也是自己首次获此殊荣。

据了解,《Fast Company》杂志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专注于商业领域。每年其都会邀请数十名专家和记者来共同探究行业发展现况,并从增长规模、创新性商业概念、社会公益性等多个维度评选出当年优秀的企业。因覆盖到全球范围,所以该部杂志给出的榜单往往具有极高的参考性,且被称为年度商业价值与投资的风向标。

具体到本次评比来说,《Fast Company》杂志更看重企业在疫情中的“连接”能力,即是否具备优质且高效的供应链条,能够让民众在疫情环境中正常完成下单、购买、使用等多项生活体验。由此,可以看到上榜的十家企业各自在新冠疫苗配送、全球供应链数字化、货运数字平台、仓库智能机器人、农产品供应链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到日常的农产品购买,大到医疗产品的配送,几乎可以覆盖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将关注点集中在拼多多身上,会发现它能够跻身本次榜单的重要原因是对于中国原有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进行了重构。尤其是将超8.5亿用户与1600多万农户相连的做法更是直接打通了农产品生产地与餐桌之间的壁垒,从而大幅度地缩短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同时也让用户的“餐桌”安全有保障。在这其中,拼多多于2020年推出的多多买菜业务做到了让广大中国的乡村群众和农户受益:前者买菜直接到家门口,后者拓宽了销售的通道。

腿上有泥,心中有爱。有关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重构并非易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拼多多采取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科研领域投入的全新方案。一方面,其选择在全国范围内持续重投入建设冷库、生鲜冷链物流体系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拼多多则是设立了“百亿农研专项”,通过投入100亿元来促使农业科技不断进步。

目前,拼多多方已初步打造出一套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直连1000个农产区,且有1600万农户直接参与其中。在科研领域,其更是将2021年二三季度的盈利全部放于专项中,以保障“百亿农研专项”的正常运转。

“接下来,我们希望可以用科技带动农产品上行,让数字经济为更多乡村社区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这样说道。

自 cnBeta.COM

]]>
拼多多财报:2021年Q2营收230.462亿元 月活跃用户数7.385亿 低于市场预期
//www.otias-ub.com/archives/1300925.html Tue, 24 Aug 2021 11:50:20 +0000 //www.otias-ub.com/?p=1300925 8月24日消息 拼多多(Nasdaq:PDD)今日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总营收为人民币230.462亿元(约35.69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21.933亿元相比增长89%。

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4.146亿元(约合3.740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人民币8.993亿元。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41.253亿元(约合6.389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人民币7720万元。

2021年Q2每ADS盈利1.69元,市场预期亏损1.64元,去年同期亏损0.75元。

财报显示,拼多多第二季度月活跃用户数7.385亿,市场预期7.592亿。

]]>
拼多多VS美团:资源禀赋与组织管理的决胜
//www.otias-ub.com/archives/1242362.html Sat, 08 May 2021 10:15:07 +0000 //www.otias-ub.com/?p=1242362 社区团购市场规模超万亿,行业短期竞争激烈亏损较大,但商业模式已被验证可以跑通,长期看可为平台方在获客、收入、利润等多方面提供显著价值。拼多多(PDD.US)与美团(03690)首次正面交锋,拼多多资源禀赋优异,依托电商主站在流量与供应链上具备优势;美团强在组织管理,具备各环节精细化运营与快速迭代能力,在社区团购这个利润率很薄且尚无终局模式的行业更具重大意义。我们判断社区团购将形成2-3家全国性寡头垄断的行业终局,看好拼多多、美团共同成为最后赢家。

报告摘要

我们测算2025年社区团购市场规模约2-3万亿,行业短期竞争激烈亏损较大,但商业模式已被验证可以长期跑通。我们预计1~2年行业后竞争趋于缓和,形成寡头垄断格局。我们通过以长沙市场规模推算全国/以生鲜线上渗透率推算全品类两种方式测算2025年社区团购市场规模约2-3万亿元。考虑到社区团购接近线性的规模效应,以及上游供应链的区域属性和不可垄断性,我们判断社区团购未来将形成寡头垄断格局,最终将会存在2-3家全国性社区团购平台。目前行业竞争激烈亏损较大,考虑到大部分参与者并无持续资金实力与融资能力承担多年巨额亏损,我们预计寡头垄断的行业格局将在1-2年后基本形成。

拼多多资源禀赋优异,在流量与供应链上具备优势;美团强在组织管理能力,具备各环节精细化运营与快速迭代能力,在社区团购这个利润率很薄且尚无终局模式的行业更具重大意义。我们看好双方共同成为最后赢家。流量环节,拼多多主站流量更大且与社区团购用户画像契合度更高,预计获客成本更低,美团则依托强大BD团队快速开拓市场;仓配环节,双方模式大同小异,美团管理更为精细化,履约率、损耗率等指标更优,短期投入成本更大但长期有望实现降本增效;供应链环节, 多多依托主站生鲜供应链略具优势,此外供应商选择多以系统驱动,以价格为核心品控后置,美团则给予运营采购更多话语权,对消费者体验和品控有更高要求。战略意义上,社区团购对于拼多多而言是电商主站的自然延伸,是未来用户与GMV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而对美团而言则承担了其切入实物零售与下沉市场的重任,为新的增长曲线。拼多多与美团均在社区团购领域投入了足量资源,看好双方共同成为最后赢家。

投资建议:持续推荐社区团购平台巨头拼多多、美团。

风险提示:1)行业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2)反垄断监管风险;3)样本数据偏差对测算产生影响。

]]>
魔镜市场情报产品:主流B2C电商网站、O2O平台、社交电商商品、销售等精准数据
//www.otias-ub.com/archives/1226107.html Tue, 06 Apr 2021 06:39:52 +0000 //www.otias-ub.com/?p=1226107 将散落在互联网各个角落的公开网页数据整理成高价值的商业数据覆盖 电商、外卖、物流、房产、汽车、其他。目前支持主流B2C电商网站、O2O平台、社交电商,也在积极开发社交舆情和直播平台。

市场销售数据
为零售商、品牌商和投资、研究机构提供给完整的市场数据解决方案,包括原始数据、SaaS报表系统、行业分析报告。

营销活动跟踪
为客户每日监测标的品牌、店铺、商品的关键词广告投放等。

渠道价格监测系统
帮助品牌主了解电商渠道中的分销价格体系,针对破坏价格体系的情况进行报告。

提供每日、每周、每月的数据集。细到商品级的详尽数据。

其中传统电商包括淘宝/天猫、京东、苏宁、国美、聚美、亚马逊

新电商包括拼多多、小红书、网易考拉、网易严选、

外卖包括饿了么、美团、

物流包括中通、顺丰、圆通

房产包括链家、我爱我家

汽车包括优信、瓜子、人人车

其他 申请增加其他平台的数据

如您有商业数据相关需求,请联系 微信:7281670

如您有商业数据相关需求,请联系 微信:7281670

]]>
隐私权遭侵犯?被拼多多赶出公司的员工或被技术监控
//www.otias-ub.com/archives/1188433.html Sun, 10 Jan 2021 17:03:00 +0000 //www.otias-ub.com/?p=1188433 199IT讯 1月10日,因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匿名发布同事被抬上救护车的照片而被拼多多解雇的员工,20点32分在微博平台发布视频详叙事情经过。

在视频中,该名为王太虚Wary的当事人表示,自己1月7日在脉脉上匿名发布同事被抬上救护车的照片,并附标题“第二位拼多多猛士倒下”,该帖继而成为当日热搜。

1月8日下午5点30分,在完成提交一份需求代码工作之后,王太虚Wary遭三名HR及两名直系主管约谈,要求其主动离职。当事人拒绝后,被拼多多辞退。从约谈到被赶出公司仅用了20几分钟。

该当事人质疑自己在脉脉平台上发布匿名信息如何被拼多多得知。王太虚Wary表示自己或被拼多多技术监控,或被脉脉将相关信息出售给拼多多。

随后1月10日晚间,脉脉方面发布《关于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声明》,该声明被圈内人士认为是对拼多多解雇事件的回应。

脉脉CEO林凡亲自在微信朋友圈回应称:今天某公司员工因发布真实、公开内容而被开除,网传是脉脉泄露的信息。这么多年来,为了保护员工平等发声的权力,我们拒绝了无数投资人和CEO的删帖/查信息的请求,也因此接了无数的官司,就是为了让大家放心安全的发言,我们不会泄露发言者的信息!

199IT联系脉脉方面,脉脉公关人士也向199IT强调,“在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脉脉不会以任何形式、向任何第三方提供职言区发帖用户信息;同时,我们通过技术对个人信息进行了严格的加密处理,即使是脉脉内部工作人员,也无法获取任何个人相关信息。”这也排除了王太虚Wary对脉脉的质疑,剩下的质疑则是自己在脉脉匿名发布信息被拼多多技术监控。

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法典,将人格权单独设为一编,并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单独作为一章进行规定,是对个人隐私权保护的再加强,也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匿名发布信息的行为,显然是王太虚Wary个人隐私。拼多多如何获得这个隐私信息,继而引发对拼多多技术监控员工的质疑。

另据媒体此前报道,原阿里集团安全研究院实验室总监云舒发微博称,拼多多原安全团队老大在5年即将到期,可以拿股票时,突然被拼多多开除,据悉该员工叫Flanker,在安全界小有名气。被开除的原因是不愿做黑客攻击。

]]>
拼多多:3Q20业绩奠定国内电商二哥位置 明后年看买菜业务
//www.otias-ub.com/archives/1153089.html Sun, 15 Nov 2020 03:36:40 +0000 //www.otias-ub.com/?p=1153089 拼多多前些天发布的财报,营收、non gaap利润,用户均超出市场预期,两天内股价已经上涨超过30%。可以说,拼多多3季度的财报一扫投资者上季度对拼多多用户增长见顶、ARPU做不起来的担忧。

如果说前面投资者对拼多多能做到什么程度还有所犹豫的话,拼多多三季度财报基本上奠定了拼多多国内电商二哥的位置。市场预期京东下周发布的财报也会不错,相比之下,最近电商一哥阿里巴巴无疑烦心的事情比较多。

目前拼多多已经成功在用户心中建立了便宜的心智,但拼多多的短板也很明显,那就是商品的种类和质量口碑,以及物流和配送能力。商品的种类和质量口碑需要拼多多在商家端做进一步的突破,物流和配送能力则有望通过多多买菜这一场战争补齐。

数据上看,拼多多的商品种类正在快速丰富起来。第三方提供的数据显示,拼多多商家版的用户数量相比过去有显著提升,可见电商卖家们越来越认可拼多多的流量价值,阿里的二选一恐怕是阻挡不住品牌商家拥抱拼多多的趋势了。商家数量的增加,将进一步丰富拼多多商品的种类,增加用户的参与,提升客单价,同时这势必将提升拼多多后续的变现能力。

质量口碑方面,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无疑是扭转品牌认知的关键战略。本季度拼多多的市场营销费用支出超过100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从去年的92%,上季度的75%下降到72%。随着营收的扩张拼多多无疑有更多的弹药去打造天天618,日日双11,以及高品质的品牌形象。

物流短板是投资者对拼多多的担忧之一,京东配送快,阿里巴巴也有天猫超市、盒马等业务的商品可以实现极速配送,在中国配送速度无疑是电商、生鲜、外卖的重要竞争优势之一。多多买菜作为拼多多的战略级项目,被内部视为是电商的最后一战。尽管战争的结局尚不明朗,但通过打造一条从农田到餐桌的供应链这一战,相信拼多多的物流短板将会得到明显的补全。

当然多多买菜意味着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用户心智的培养和补贴,这在短期内将会影响公司的利润,而这也是投资者非常关键的问题。拼多多对此的答复时不会关注短期的利润,而是关注长期的投资者价值。

社区团购业务鹿死谁手尚不可知,目前这场战争基本变成了美团、拼多多和滴滴的三国杀。美团线下基因和配送速度强劲,多种解决方案,覆盖了用户全场景的买菜需求(比如满足30分钟后就要做菜需求的前置仓服务);拼多多农田供应链相对丰富,但配送是个短板,优势在于团队战斗力强;滴滴买菜风格不够突出,是黑马还是陪跑并不明朗。而早先在这个领域的商家,多半要被这三家吞并。相比之下,阿里则比较落寞,目前并没有大张旗鼓显著跟进这场大战。

]]>
199IT歪评|从黄峥卸任拼多多CEO看互联网企业一把手的风控意识
//www.otias-ub.com/archives/1075506.html Wed, 01 Jul 2020 13:44:31 +0000 //www.otias-ub.com/?p=1075506 刚超过马云身家的拼多多扛把子黄峥卸任CEO(仍然是董事局主席啊各位),与南山必胜客老千妈漩涡的自嘲事件,成为7月1日最大的两个瓜。

腾讯公关在南方系张军带领下,已经颇有阿里公关神韵。从“背水一战”到“千瓶老干妈”“手里的辣酱突然不香了”腾讯的公关越来越好看。从哭到笑,想来腾讯公关风格已经发生质的转变,谁还能想起3Q大战的那一哭。丧事喜办的逻辑是看官们喜欢看喜事。

而这一厢拼多多扛把子黄峥以退为进,卸任拼多多CEO,也充满了智慧。或者说是从前辈身上吸取了不少的教训。

黄峥说,“我希望通过这次调整,管理层可以逐步把更多的管理工作和责任交给更年轻的同事,让团队加速成长,让拼多多成为一个更好更强的持续充满创业活力的公司。”

台面上需要台面话,但也就看看就行了。

据拼多多方面消息,新任CEO陈磊曾就职于欧酷网担任研发架构工程师,2010年起,担任新游地公司高级研发架构工程师、CTO,2016年起,担任拼多多CTO;新任GC朱健翀曾先后在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担任公司业务律师和资深顾问,以及在美国伟凯律师事务所担任合伙人;加入拼多多前,财务副总裁马靖曾在香奈儿工作17年,曾担任香奈儿中国贸易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香奈儿香港和澳门公司首席财务官、香奈儿中国贸易有限公司董事、中国运营官等职位。

为什么卸任CEO是一件智慧的事情?因为黄峥前辈马老师和强东哥都吃过大亏和巨亏。

阿里巴巴历史上最大的危机,应该是当年的B2B危机。马老师莫名被逼入死胡同,最后不得不挥泪斩马谡。这件事情是一个非常大的教训。马老师当老师才是真正的笑傲江湖。

京东历史上最大的危机,莫过于沸沸扬扬的XX门。抛开其他因素不谈,此事件的确让京东被动非常。索性徐雷扛起大旗,强东哥淡出视野。

一把手太靠前,在如今的信息透明社会,最终的结局可能就是退无可退。

没有B计划和台前的二号人物,证明企业没有危机意识和风控意识。

40岁的拼多多扛把子黄峥,比前辈们都较早懂得了这个道理,前途无量。

但最终,还是老干妈早在一年前就看透了一切。(Ralf)

]]>
千亿市值之后的拼多多:单一业务是否能长久支撑基本面
//www.otias-ub.com/archives/1069542.html Mon, 22 Jun 2020 14:10:10 +0000 //www.otias-ub.com/?p=1069542 3个月股价翻番,拼多多风头无两。

最值得拼多多公关开心的是,疫情发展之下,老板黄铮迎来了能叫板中国互联网一代目大佬马云的绝佳机会。“拼多多市值破千亿美元,40岁黄铮身家首次超越马云!”。

据百度新闻搜索结果显示,目前该话题已经有近22800篇报道。媒体、自媒体看热闹的心态跃然纸上。

拼多多的高光时刻

不得不说,此次疫情利好拼多多等移动互联网企业。移动电商、社交电商、移动游戏、社区电商等等均有不错的发展。拼多多在众多企业中更是脱颖而出。

据拼多多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过去12个月的GMV为1.15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8%,营收为65.41亿元,同比增长44%,年度活跃买家数突破6.28亿人,同比增长42%,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4.874亿人,同比增长68%。

用户直逼淘宝,这或多或少归功于2019年四季度的百亿补贴计划。(相信很多人都被七大姑八大姨和同事求下过APP)。据有关数据表明,“百亿补贴”上线100天后, 拼多多这个活动入口的活跃用户,直接超过1亿人。

据财报显示,拼多多GMV的增长驱动来自不断扩大的用户规模和人均花费。疫情期间,PDD聚焦在和用户建立信任上。比如将直播功能向所有商家开放,另一个功能是社区购物功能,帮助商家锁定当地社区的消费者,让他们从附近的商店和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和食物,于是用户参与指标有明显提升。尽管1季度是电商淡季,MAU和年度买家的比例从去年1季度的65.4%上升至今年的77.6%,体现了用户对平台满意度和粘性的提升。

终于在6月16日,拼多多一度大涨7.5%,盘中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6月22日股价最高89.25美刀。

身家超过马云=拼多多阶段性胜过阿里巴巴?

拼多多老板黄铮身家超过马云,仅低于腾讯小马哥。一方面得益于三个月来拼多多股价暴涨,另一方面,截至2020年4月13日的公开数据显示,拼多多股权结构中,拼多多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峥持股为43.3%,拥有88.4%的投票权;腾讯持股为16.5%,拥有3.4%的投票权。

2019年11月,港交所披露的阿里巴巴招股书显示,马云持股约6.1%。而不久前,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在短短四个交易日分别卖出了178万股、335万股、253万股、198.78万股,合计964.78万股,套现42.87亿港元。减持完成之后,马化腾在腾讯的个人持股由8.53%减少至8.42%。

所以,黄铮身家超过马云并不意味着拼多多已经阶段性胜过阿里巴巴。目前看,拼多多与阿里巴巴相比,仍然有不小的距离。

夯实基本面是上市公司的第一要务 

摆在拼多多面前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亏损问题。据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拼多多净亏损扩大到31.7亿元。

成本仍然在进一步增加。财报显示,拼多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10%至18亿元,毛利率为72%,营业成本的增加主要是因为云服务、呼叫中心和商家支持服务的增加,尤其是将直播服务向所有商家开放。

总运营费用为91亿元,去年同期则为58亿元。市场和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9%至73亿元,non gaap口径下,市场和销售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为108%,去年同期则为103%。

拼多多表示,面对疫情,公司并没有选择减少市场和营销的支出,而是决定进一步投资生态,调整资源分配到有利于用户和商家的事情上面,公司相信这对长期的成功是个正确的事情。公司将继续投资建立信任,用户认知和互动。未来几个季度,公司预期市场和营销费用将会波动较大,当有合适的ROI时,公司将会保持投入。

2007年阿里巴巴B2B业务在港上市,单一业务让阿里巴巴非常被动,最后以B2B业务私有化并以每股13.5港币的价格从港股退市,马云可谓是折戟港股。

此后,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前和上市后,阿里巴巴通过一系列的战略收购、投资等布局了一整套矩阵体系,夯实了阿里巴巴的基本面,从单一业务到多元化业务并举。云计算、大娱乐、大健康等等多元化业务组成了今天阿里巴巴的巨型航母。

同样,腾讯也经历了类似的矩阵式发展。游戏、增值服务、广告等多元化让腾讯股价一直飙升。

股价暴涨,对拼多多也有更多考验。一方面跻身成为头部玩家,有更大的实力与阿里、京东等抗争,另一方面,期望越大,责任越大,如何夯实基本面,也是拼多多需要综合考虑。

拼多多后市走势如何,相信很多人都有所期待,仍然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毕竟当马云56岁、马化腾49岁的时候,拼多多黄峥目前才40岁。

互联网有着无限的变数。

 

]]>
拼多多:2020年父亲节热销商品榜单
//www.otias-ub.com/archives/1069261.html Mon, 22 Jun 2020 01:40:40 +0000 //www.otias-ub.com/?p=1069261

2020年6月21日,拼多多发布《父亲节热销商品榜单》。该榜单对6月8日至6月21日,拼多多平台父亲节相关商品的“销售量”、“搜索次数”、“分享次数”及“下单金额”四个维度数据的增长情况进行综合统计。最热销的商品品类包括男士护肤品、男装搭配福袋、潮鞋等。而排名第二的商品分类为“数码玩乐”,共有3项商品与此相关,分别为Switch游戏机、军事模型、无人机等摄影器材。

 

 

]]>
千亿美金俱乐部的互联网公司在想什么?做什么?
//www.otias-ub.com/archives/1068601.html Sun, 21 Jun 2020 04:19:19 +0000 //www.otias-ub.com/?p=1068601 2020年的确是很难的一年。不管身处什么行业,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与随机性。当然,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危”与“机”并存,纵使往后的每一年,都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

当全球经济遭受疫情冲击、增速放缓,线上线下的融合速度也在进一步加快。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在近期关于“后疫情时代”的分享中提到,“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连接起不同行业,使产业整体结构充分地信息化,从而达到效率上的提升。

我们看到,就在本周,美团点评的市值从突破1000亿美金,再度跃升到1万亿港元(约合1300亿美金),背后是本地生活服务商户的数字化进程在进一步提速;同日,拼多多在市值连续创新高的势头下,首次突破1000亿美金。这家在李朝晖眼中做到了“绝对的成本优势,最优的性价比”的公司,正不断突破人们对它的刻板印象与一切想象。

2020年618这一天,京东也迎来了在港交所主板的二次上市,市值约合超过900亿美金,当初的电子商务的探路者发展成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迈入准千亿美金俱乐部。

猿辅导创始人李勇曾说,一家公司的发展是与所处时代的双人舞。在2020这样特殊的年份,尤其让人真切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以下,我们通过美团点评、拼多多、京东在Q1财报问答环节给出的分析判断,一窥千亿美金公司的“双人舞”洞察。
美团点评

美银美林分析师 Eddie Leung:尽管有疫情影响,美团外卖业务在第一季度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对于第二季度看到了什么趋势?

美团点评CEO 王兴:

第一季度的外卖订单量要好于我们最初的预期。首先,我们在1月的前20天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GTV 和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其次,得益于中国对疫情的有效遏制,3月外卖业务规模迅速恢复,3月底已达到75%左右。

在供给端,3月底活跃的外卖商家数量超过了疫情前水平的90%。截至4月下旬,包括新商家在内,活跃外卖商家的数量已完全恢复,尤其是品牌和高品质餐厅的数量继续增加,使我们能够进一步扩大高端选择,为过去几个月的恢复提供支撑。目前,仍有一定数量的商家尚未恢复营业,尤其是一些独立的小型餐馆。

在需求端,第二季度的外卖日订单量继续逐渐恢复。我们已经看到,对火锅、烘焙和其他消费者通常无法在家制作的类别的需求快速恢复。午餐和下午茶的消费恢复速度超过了晚餐和夜宵,而工作场所订单的恢复速度继续高于居家订单。低线城市的消费复苏领先于高线城市。5月11日那周,每日订单量恢复到了疫情前的90%左右。

关于盈利能力的问题,疫情期间较高的平均订单价值(AOV)等积极因素可能会正常化,货币化率将继续受到商家支持计划的影响。用户补贴已经再次提高,以进一步推动消费信心。

因此,尽管外卖业务的短期获利能力会随着业务规模和订单密度的恢复而略有恢复,但我们仍然保持谨慎。进一步推动订单量的恢复,并为商家提供必要支持将是我们在2020年外卖业务的重中之重,而非短期盈利。

高盛分析师 Ronald Keung: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随着疫情导致各个行业的销售及结构性变化,你对于外卖市场的长期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率以及更长期的单均利润有何看法?

美团点评CEO 王兴:

中短期而言,疫情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例如它在其他国家的发展以及对全球经济的潜在负面影响。长远来看,总体而言,我们认为疫情将为外卖行业带来积极的结构变化。

在供应端,越来越多的品牌和连锁餐厅加快向在线渠道迁移。中小型餐厅也在努力改善其在线运营,提高其服务质量。他们正在积极与我们紧密合作,因为疫情期间外卖将成为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这加快了供给端的质量改进。

在需求端,更多的消费者意识到疫情期间,外卖服务可以提供便利。因此,他们倾向于在更多样化的消费场景中点外卖,不仅是快餐,有时甚至是正式的晚餐;并且愿意为更高质量的商品付款,下达高额订单。

此外,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在我们的平台上订购非食品类别的商品。

他们使用我们的平台购买几乎所有东西,包括药品、鲜花等。在加速优化价格和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相信,外卖服务将成为中国人的基础设施服务。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有足够的增长空间。

因此,尽管疫情出现了短期挫折,但我们仍将继续前进,到2025年每天达到1亿个订单,每单赚到1块钱的经营利润。

我们将利用体量最大的按需交付能力,在此基础上开拓商户和用户群,获得更多商机。我们将继续利用技术不断为消费者和商家创造价值,从而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是的,我们仍然很自信。

瑞信分析师 K.C. Fong:能否分享任何更新的投资计划?鉴于第一季度大量运营现金流出,以及业务恢复方面的持续挑战,您今年是否会调整投资预算?

美团点评CEO 王兴:

与共享单车业务类似,我们始终从长期角度评估投资是否有新的机会。因此,我们不会仅仅因为面临短期的业务中断和挑战,而减少针对长期增长的投资。

相反,作为中国新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我们今年有更多的机会来增加投资,以加速需求端和供给端的数字化。

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现金来支持业务发展。我们将继续进行资本投资回报率评估,并积极分配资源,投入到富有吸引力的新计划中。因此,除了共享单车外,我们今年还将增加对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其他新计划的投资。

随着美团点评的需求和潜力在疫情中得到进一步证明,我们将进一步投资以更好地利用市场模型和交付网络,使商家多样化,并向消费者提供所需商品。

同时,对于美团自营的日用杂货业务而言,我们将进行投资以扩大地理覆盖范围,从而覆盖更多的城市,改善供应链能力,并在不同的业务模型上进行更多关联。

另外,对于B2B餐饮供应链业务,我们将投资以继续改善供应链和综合服务能力,以更好地为高品质商家提供服务,并增加其粘性和ARPU。对于RMS(餐厅管理系统),我们将进一步投资研发,以改进产品、优化业务覆盖面,从而为更多高品质餐厅提供更好服务。

综上所述,我同意存在挑战,但不认为新冠疫情会成为世界末日。因此我们将继续投资、继续建设。
拼多多

Jefferies 分析师 Thomas Chong:是否有任何战略来推动2020年下半年的GMV和用户增长?C2M计划是否有最新消息?

拼多多CEO 黄峥:
就GMV增长推动力而言,我们的策略重点实际上是围绕用户参与度,为用户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
因此,尽管受到季节性和疫情的影响,我们看到GMV第一季度的强劲增长,这意味着用户能够在平台上更加放心、更有保障地购物。我们打算继续投资于用户参与度。
正如我提到的,我们的销售和营销支出实际上是针对平台所有用户的,尤其是现有用户,因为这些用户熟悉并认识到我们为他们带来的消费价值。他们能够发挥影响力,将拼多多的体验传播给其他人,从而帮助我们吸引用户并使他们也更多地参与我们的平台。
在C2M方面,我要指出的是C2M是长期趋势,并不是赢家通吃的游戏。因此,这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推动。在2019年,我们有164个C2M合作伙伴,到2020年年底达到1000个。
就疫情而言,我们认为我们更有条件受益,因为疫情对许多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商构成压力,重新聚焦国内消费。因此,通过与地方政府和制造商的合作,我们已经找到了许多强大的潜在合作伙伴。我们相信这些合作伙伴将在长期内加速我们的C2M项目。
高盛分析师 Piyush Mubayi:本季度,拼多多的GMV增长了惊人的99%。接下来,我们进入后疫情时代的GMV增长加速模式了吗?
拼多多CEO 黄峥:
疫情期间,我们对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和用户进行的投资对于整体业务发展势头是积极的。
3月初以来,用户和商家方面都在试图赶上他们在第一季度中所失去的很多时间。因此,我们当然会看到商家愿意花更多的钱与用户互动。这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有助于消费。但更重要的是,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确实认为用户如今的购物频率更高,ARPU值也更高。
汇丰银行分析师 Binnie Wong:我们的用户量正在赶上同行,但是ARPU仍然有差距,对吗?今年我们将如何提高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
拼多多CEO 黄峥:
第一季度,我们已经看到商家的广告投放能力受到疫情的影响。因此,为了继续支持他们,我们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广告费率。因此,这直接影响了第一季度的在线营销服务收入。正如我所提到的,我们看到3月份的活动有所增加,而且费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提高ARPU。我认为,关键是继续对现有用户进行投资,以确保他们继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并获得越来越大的信心,能够更频繁地购物,使拼多多真正成为其主要的网购目的地。因此,这是在投资人们的心智份额(mind share)。

我们已经看到第一季度ARPU的增加,相信处于正确的趋势。因此,随着频率的提高以及我们为用户提供的更多选择,我们相信ARPU会自然地赶上。简单地说,ARPU提升将是用户参与度随着时间而增加的自然结果。

京东
分析师提问:在疫情结束之后,人们可能会想进行更多消费,从消费市场来说,你们认为这种动力会持续整年吗?你们会如何利用?
京东商城CEO 徐雷:
可以看到Q1其实整体用户增长非常不错,尤其是老用户和沉睡用户提升非常非常明显。
如果按照用户的收货地址来看,我们的三到六线用户占比已经超过六成,GMV占比已经超过一半。未来在用户发展方面还会继续围绕着几点:首先还是下沉市场,下沉市场我们用双轮驱动的方式,一是通过京喜(微信入口)这个新的独立平台,另一个是京东主站通过算法的方式针对下沉用户转化。
另外,京东在整个中国的网络零售中,比较独特的是我们中高端人群以及家庭用户的占比在整个市场上占据份额最高的。我们计划会在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将原来的一号店转型成为一号会员店,针对高线市场的中高端人群推出精选商品的付费会员服务。
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的“618”确实是品牌商、商家和零售商的参与积极性最高的,应该也是行业和上下游企业参与度最高的一次。 但是“618”因为是京东的主场,我们做了17年,我们具有天然的优势和占领消费者心智,而且品牌和商家的参与度是空前的。
分析师提问:你们有京喜、京东极速版,京东家电和京东数码的商店也已经布局到了低线城市当中,很多消费者在去年开始通过微信来使用京喜,那么京东在低线城市的渗透率怎么样?
京东商城CEO 徐雷:
首先我们在场的打造上面,不会依赖于单独的某个场。刚提到下沉市场我们采用双轮驱动的方式,除了京喜专门针对低线的场以外,京东主站也会通过算法的方式在场的方面营造。
随着疫情的缓解,京喜已经恢复到了春节前正常的水平,因为疫情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的机会点。例如大量的外贸工厂转内销,京喜在这些工厂和产业带的结合上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包括商家的拓展,以及农产品在Q1期间也有一些滞销,京喜团队做了大量的农产品销售和直播,既起到了好的销售作用,同时也对社会承担了企业责任。  
另外还有我们的线下场,京东家电专卖店,包括电脑数码专卖店,京东便利店等等,这些实体场的下沉对我们也有好的积极作用。  
除了场以外,还有货的下沉。我们针对下沉市场用户的需求或者自己开发,或是调动资源让相应的品牌商、商家提供针对他们的货。场和货的结合我们认为是在多种渠道、多种场下才能取得现在这样的结果。
via 腾讯投资
]]>
拼多多:发布“618母婴”榜单 90后成养娃主力军 “花式消费”增加家庭乐趣
//www.otias-ub.com/archives/1068595.html Sun, 21 Jun 2020 02:56:07 +0000 //www.otias-ub.com/?p=1068595

2020年6月19日,拼多多公布了618母婴消费力榜单,数据显示,618期间,奶粉品类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510%,6月16日潮流玩具品类日开场前10分钟,突破去年全天销售,多个纸尿裤万人团,开售半天即被抢空。

基于拼多多平台80后、90后妈妈消费群体庞大,母婴商品成为平台增速最高的品类之一。QuestMobile报告显示,拼多多以在儿童家长中高达68%的渗透率,成为年轻父母购物APP首选。

90后成养娃主力军,三四线买大牌成趋势

随着90后这代互联网“原居民”成长起来,他们正在成为母婴市场的消费主力。数据显示,线上母婴品类的用户群体中,泛90后的妈妈消费者占比近60% 。她们的育儿观念、消费观念都在不断升级。她们的消费趋于理性,因喜欢而买,更重视高性价比。在上海一家投行工作的90后刘女士表示,拼多多让她实现了面膜和纸尿裤的双自由,“能一边养娃,一边保养自己,我觉得这是‘精明消费’。”

拼多多数据显示,618期间举办的纸尿裤、奶粉超级品类日,大王、帮宝适、a2奶粉、美赞臣、君乐宝等在内的品牌,都迎来全渠道低价。其中六成被90后买走。新锐颜值系纸尿裤BEABA碧芭宝贝开展618百万免单活动,5000份纸尿裤1秒抢空。

经过百亿补贴后,一些高端价位的纸尿裤、奶粉比市场至少便宜1/3,深受三四线消费者的欢迎。QuestMobile数据显示,生活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80、90后家庭,正值年富力强,中高消费能力用户占比超过六成,不用比价、没有套路的百亿补贴,能让他们尽享“天天618”,足不出户收快递。

“现在老二再也不用捡老大的衣服穿了,买件新衣服也没多贵,还都是大品牌。”河南新乡的曹女士表示。

大牌母婴最高补贴达60%,母婴国货品牌优势凸显

今年的特殊时期对包括电商在内的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业内人士预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复苏,一季度沉寂的电商竞争将在此次618年中大促之际集中暴发。

6月9日至6月20日,拼多多针对618年中大促加大补贴力度,拼多多母婴负责人陆元表示,“618期间大牌母婴最高补贴达60%,补贴不设上限,没有定金和预售,消费者不需要为了凑单满减而做数学题”。帮宝适等纸尿裤品牌联合顺丰推出了17个省包邮极速送达,a2奶粉、美赞臣、君乐宝等奶粉品牌推出一罐一正品溯源码,让每一位爸妈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数据显示,在百亿补贴无套路的玩法下,拼多多平台进口奶粉、纸尿裤的消费井喷式增长。“618超拼夜”上,3000罐美赞臣学优素,1分钟被抢空。深受年轻父母追捧的树屋、齐天大圣、兰博基尼、蝙蝠侠战车等多款热门乐高,以全渠道历史最低价登陆,1分钟拼走近千件。

国际大牌受欢迎的同时,平台上国产品牌也越来越凸显存在感,618期间,各品类热销榜中国产品牌表现强劲。“贝婴爽”“我是小时代”等湖南本土纸尿裤品牌销售火爆,占据纸尿裤销售榜单前列。好孩子、凤凰、永久等均迎来新增长,青蛙王子、红色小象、史努比、巴布豆表现亮眼,安踏KIDS环比、同比均超过男装、女装增长。“如今80后、90后消费者越来越有民族自信,民族品牌不断崛起,这对国货品牌来说是个增长机会。”陆元表示。

家庭式购物成主流,拼多多成年轻父母最爱的网购平台

2019年中国新生婴儿规模达到1465万,其中二孩及以上孩子的比例达到了59.5%,母婴新消费群体趋向年轻化,教育和收入水平都比较高,购买力比较强。

其中妈妈群体拥有一半以上的购买决策权,与70后父母不同的是,80、90后父母不只为孩子购物,还会为自己和家庭购物。一个孩子背后撬动的是一个家庭的消费场景。

618期间,拼多多联合超过900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帮助全国妈妈打造覆盖30000款品牌SKU的一站式家庭购物场景,致力于将母婴、儿童商品由单品消费转变为场景消费。陆元表示,“我们会甄选最优质的不同场景的集合商品,为妈妈们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例如夏日出行场景,最快5分钟,就能购齐所需全部商品。”

育儿成本压力下,高性价比正在成为年轻父母的核心追求。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越来越多的90后爸妈也注重保养自己。能同时实现孩子的“奶粉自由”和自己的“面膜自由”是越来越多年轻父母选择拼多多的重要原因。5月份以来,拼多多通过多次“探访保税仓”大联播活动,让数百万父母“云监工”整个清关过程,带来数千款平价进口奶粉、纸尿裤和美妆等产品。iPhone系列手机、SK-II神仙水、雅诗兰黛小棕瓶、戴森吹风机等热门产品常年位居拼多多“百亿补贴”热销和推荐排行榜前列。

陆元表示,未来拼多多将通过更多百亿补贴、限时秒杀、专场活动等方式,努力为年轻父母群体提供更多消费选择。

via 富途牛牛

]]>
PDD:疫情期间初心不改 强劲补贴用户和商家 业绩增长快亏损也大
//www.otias-ub.com/archives/1054804.html Sun, 24 May 2020 13:13:42 +0000 //www.otias-ub.com/?p=1054804 根据拼多多发布的财报,1Q20公司过去12个月的GMV为1.15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8%,营收为65.41亿元,同比增长44%,年度活跃买家数突破6.28亿人,同比增长42%,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4.874亿人,同比增长68%。

疫情对PDD的经营带来了挑战,但PDD继续执行用户中心的战略,对用户和商家继续加大投入。这也使得年度GMV同比增长108%至1.157万亿元,年度活跃买家数达到6.28亿,同比增长62%,环比净增4300万人。1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4%至65亿元,未来公司将根据ROI,继续投入销售和市场费用来支持用户。

GMV的增长驱动来自不断扩大的用户规模和人均花费。疫情期间,PDD聚焦在和用户建立信任上。比如将直播功能向所有商家开放,另一个功能是社区购物功能,帮助商家锁定当地社区的消费者,让他们从附近的商店和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和食物,于是用户参与指标有明显提升。尽管1季度是电商淡季,MAU和年度买家的比例从去年1季度的65.4%上升至今年的77.6%,体现了用户对平台满意度和粘性的提升。

1季度公司总营收为65亿元,同比增长44%,在线营销营收为55亿元,占营收的84%,同比增长39%。交易服务营收为10亿元,占15%,同比增长76%。在线营销收入低于交易服务营收、营收占GMV比例下降是因为疫情期间,广告主减少了花费,同时公司也降低了广告费用以支持中小企业,并将免费流量导向医疗和生活必需品等。公司认为这是正确的事情,公司在疫情期间补贴的价值在于与6.28亿的用户和510万的商家建立了无价的信任。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10%至18亿元,毛利率为72%,营业成本的增加主要是因为云服务、呼叫中心和商家支持服务的增加,尤其是将直播服务向所有商家开放。

总运营费用为91亿元,去年同期则为58亿元。市场和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9%至73亿元,non gaap口径下,市场和销售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为108%,去年同期则为103%。

面对疫情,公司并没有选择减少市场和营销的支出,而是决定进一步投资生态,调整资源分配到有利于用户和商家的事情上面,公司相信这对长期的成功是个正确的事情。公司将继续投资建立信任,用户认知和互动。未来几个季度,公司预期市场和营销费用将会波动较大,当有合适的ROI时,公司将会保持投入。

管理费用为3.383亿元,同比增长43%,主要是员工数的增长。研发费用为15亿元,同比增长121%,non gaap R&D占比为17%。

non gaap口径下公司运营亏损为36亿元,去年同期为16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为31.7亿元。

截止到季度末,公司共有现金、现金等价物为324亿元,含短期投资在内则为425.8亿元。

其他信息:

疫情下拼多多看到的变化和机会:

1、直播。公司去年11月推直播业务,发现直播是一个降低用户购买特定品类产品顾虑的手段,比如珠宝,海鲜甚至农机。直播不仅只是卖货渠道,更重要的是,直播也是商家分享他们个人经验和与用户互动的平台。总而言之,电商直播降低用户的购物心理门槛,增加复购用户与商家的互动和粘性。

2、加速线上和线下融合。拼多多发现在整合线上流量和线下零售上存在明显机会。5月初,PDD与上海市政府联合举办了55购物节,为上海地区商家带来超过32亿的销售。通过与上海的SAIC合作,拼多多一共卖出600辆车。跟国美的投资和合作也将继续探索线上和线下体验的结合。

3、帮助出口导向的企业内销。疫情影响中国一季度出口下降11.4%。PDD与公司政府一道将出口产品转向内销。

疫情对电商品类销售的影响:

服装和快消占GMV的比重一直很高,其中服装品类受疫情影响较大,但现在各种品类的消费都已经在增加。2019年对用户信任的投入产生了回报,化妆品,消费电子用户消费增长明显,这个势头将保持到2020年。

C2M和农产品上行进展:

很多生态系统伙伴受到疫情的影响,3月份开始,PDD和多个中国重要生产基地的地方政府一起举办直播活动,推广当地优质产品。并纷纷与这些地方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支持高质量的中国制造产品和商家。公司相信PDD是C2M的强大合作伙伴。2019年C2M伙伴为106,2020年底将达到1000家。

农产品方面,PDD打算在未来5年投入500亿元来建设基础设施支持农户的农产品上行。农产品占PDD 2019年GMV的13.6%。2020年1季度,农产品的订单数超过10亿,同比增长184%。订单量超过10万单的SKU数达到1030个,相当于2019年全年70%的水平。公司的目标是打造年销售额超过100万的100万农村网店。

公司在疫情期间对用户和商家的支持举措: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PDD降低了广告费用,激励商家发货,为医疗用品和家具用户提供免费流量扶持。补贴医疗产品,如口罩和消毒剂,以帮助应对由于供需失衡造成的价格上涨。公司还支付了部分物流费用。

疫情期间,PDD聚焦在和用户建立信任上。比如将直播功能向所有商家开放。另一个功能是社区购物功能,帮助商家锁定当地社区的消费者,让他们从附近的商店和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和食物。

这些举措导致营收占GMV的比例下降,并带来更高的营收成本,但公司认为这是正确的事情。

 

]]>
拼多多五一国货新消费数据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046463.html Mon, 11 May 2020 01:55:51 +0000 //www.otias-ub.com/?p=1046463 报告显示,五一期间,北京人民最爱章丘铁锅和国产空气净化器,广东人民最爱买食品,尤其是“胡建小吃”,云贵川三省买走了五成以上的国产子母床,江浙沪人民买走了四成老北京布鞋。

而一些消费者开始为即将到来的酷暑做准备。其中,位于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最有“忧患意识”,成为最怕热的省份。五一期间,拼多多合作产业带制造企业生产的空调中,23.1%的产品被黑龙江人买走。在江浙沪脚踩老北京布鞋成为时尚,江苏、浙江、上海三地消费者买走了四成老北京布鞋。

与此同时,位于中国西部的西藏,最热销的商品还是御寒商品。目前,西藏地区五一期间,不少地区的最低气温仍在零度以下。

数据报告还显示,五一期间拼多多平台食品类目商品中,收货地址在广东的订单占比最高。而有趣的是,广东省消费者五一期间购买最高频的农产品及食品,发货地位于隔壁省份福建的订单占比最高,热销商品包括了佛跳墙、鱼丸、芋泥等等。

分省份来看,广东省五一期间消费力最旺盛,勇夺“败家榜”第一位。山东、江苏、浙江分别位居第二至四位。四川省作为唯一一个非沿海地区,挤进了前五位。

榜单还显示,来自浙江、广东、江苏、河北等中国制造产业带的商品最受消费者追捧。特别是浙江宁波厨具、山东青岛啤酒、福建石狮男装、湖北小龙虾、广东深圳数码3C、广东东莞服装等产业链成熟、完善的产业带,平均贡献了七成以上同类目商品的供应。

同时,多款“上海老字号”国潮经典商品也登上榜单,包括上海牌硫磺皂、蜂花护发素、大白兔奶糖、回力帆布鞋、梅林午餐肉、三枪内裤等。据统计,这类国潮经典的消费者平均年龄为25.4岁。

]]>
拼多多:现金储备411亿 黄峥为大股东腾讯持股近17%
//www.otias-ub.com/archives/1039978.html Sat, 25 Apr 2020 02:41:45 +0000 //www.otias-ub.com/?p=1039978

2020年4月25日,拼多多今日发布2019年年报。年报显示,2019年,拼多多实现成交额10066亿元,平台年活跃买家数达5.852亿,实现年营收301.4亿元。

拼多多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共计410.6亿元,其中不包括2020年一季度11亿美元的定向增发融资。

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5.852亿,拼多多称,以用户量计算,已成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

拼多多最近还宣布将认购国美零售发行2亿美元可转债,期限三年,票面年利率为5%。如最终全部行使转换权,拼多多将最多获配12.8亿股国美新股份,约占后者发行转换股份扩大后股本的5.62%。

同时,双方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国美零售全量商品将上架拼多多,品牌大家电将接入拼多多“百亿补贴”计划。

国美旗下安迅物流将接入拼多多平台,为平台商家在大件物流、仓配一体化、安装交付等环节提供定向服务。拼多多则会向国美注入消费趋势性大数据、平台流量等优势数字零售资源,双方还将在市场推广等方面展开积极合作。

曾经,苏宁和国美是线下两大电器销售巨头,京东都是小弟,但在电商浪潮之下,形势比人强,阿里早在几年前入股苏宁,成苏宁第二大股东。如今,苏宁和国美都已投入到电商巨头怀抱。

截至2020年4月25日,拼多多市值为576亿美元,较上市时已大幅上涨。

腾讯为第二大股东

截至2020年4月13日,拼多多持有 2,716,057,288股A类股,及2,074,447,700股B类股。

截至2020年4月13日,拼多多股权结构

其中,黄峥持股为43.3%,拥有88.4%的投票权;腾讯持股为16.5%,拥有3.4%的投票权;

高榕资本持股为7.7%,拥有1.6%的投票权;红杉资本持股为7%,拥有1.4%的投票权。

当前,黄峥为拼多多董事长、CEO,腾讯高管林海峰为董事,红杉资本合伙人沈南鹏、前百度集团总裁、COO陆奇及George Yong-Boon Yeo、Anthony Kam Ping Leung为独立董事。

截至2019年3月31日,黄峥持股为44.6%,拥有89%的投票权;腾讯持股为16.9%,拥有3.4%投票权;高榕资本持股为8.4%,拥有1.7%的投票权;红杉资本持股为7.2%,拥有1.4%的投票权。

截至2019年3月31日,拼多多股权结构

与2019年最大区别是,高榕资本合伙人张震卸任了董事职务,此外,高榕资本有所减持,而黄峥、腾讯、红杉持股数均未发生变化。

活跃商家增至510万

年报中,拼多多披露了最新的商家数、团队规模,以及现金储备等信息。

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台年活跃商家数超过510万,较上年同期的360万增长41.7%。

拼多多称,为降低平台商家的经营成本,除了汽车行业惯例以外,拼多多一直施行“0佣金”和“0平台服务年费”的政策。相较其他线上渠道针对每笔订单收取5%左右的交易佣金,2019年,拼多多仅“0佣金”政策,就帮助商家节省了500亿元左右的资金成本,此外商家也不需要缴纳任何平台年费。

拼多多表示,2020年会继续对商家坚持“0佣金”和“0平台服务年费”政策,帮助商家节省运营资金成本。

今年以来,针对疫情引发的市场形势变化,拼多多相继推出“抗疫助农专项行动”“市县长直播”“产业带复工大联播”“拼交会”等系列行动,持续提升农产区、产业带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助力外贸企业实现“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转型升级。

拼多多披露的信息显示,今年一季度,平台新增涉农商家超27万,接近去年全年新增数量。预计今年一季度,平台包括国内外品牌、外贸企业、产业带集群企业等在内的新增商家数量,将迎来大幅增长。

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台年活跃商家数超过510万。

拼多多2019年研发费用为38.7亿

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员工总数为5828人,较上年同期增长58%。

创立至今,拼多多团队中技术工程师占比始终维持在50%以上。2019年,拼多多研发费用为38.7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247%,平台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达12.8%,大幅高于互联网行业平均水平。

拼多多称,在持续创新的技术应用支撑下,2019年,拼多多人均创造GMV达1.73亿元。

今年一季度,针对疫情引发的变化,拼多多连续推出了“快团团”“全球直播”等多项产品。在“多多直播”去中心化的架构设计和组件支撑下,2月以来,拼多多仅兴农活跃直播间便新增3.5万家,其中包括全国各地近百位市长、县长等政府领导,累计带动6亿斤农产品出村进城。

2019年,拼多多GMV突破万亿,人均创造GMV1.73亿元。平台研发费用为38.7亿元,占收入比重达12.8%,远高于互联网行业平均水平。

现金储备410.6亿元,投入25亿元支持“五五购物节”

拼多多在年报中表示,目前尚无法合理估算COVID-19对于平台发展前景的影响,为应对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企业做好了充足的现金储备。

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共计410.6亿元,其中现金和现金等价物57.7亿元,短期投资352.9亿元。

今年3月底,部分长线投资人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购买拼多多新发行的11亿美元A类普通股,定增资金9日内完成到账。据相同口径的汇率推算,目前拼多多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共计487.1亿元。

拼多多方面表示,平台将长期投资中国农业和制造业的建设,带动包括农业大数据库、产业带C2M转型升级等“新基建”发展,持续引领在线新经济的增长。

拼多多还宣布将投入25亿元现金及消费券,联合10000家上海品牌和企业,通过“百亿补贴+百大商场”联合补贴,汽车等大额耐用品五五折等多种形式,打造覆盖全体上海市民的消费狂欢季。

黄峥致股东信:新的世界正在到来,新的物种必然出现

黄峥随同年报发布了股东信,这是2018年以来黄峥连续发布的第三封年度致股东信。

在信中,黄峥谈论了近期疫情带给自己的思考,从疫情与世界、人类与时间的关系角度,重新思考当下面对的现实。

黄峥认为,当这个微小的病毒进入人类世界时,它就像试管中的催化剂一样,加速了新世界的形成。过去世界的某些维度在被重构,一些规则也在被改写,这股席卷全球的力量将从根本上永久地改变我们所生存的世界。

“我们假设每个物体的过去的所有历史都已经被其当前状态所完全包含,并且每个物体都是独立的,但疫情开始让人怀疑这一假设是否正确”,黄峥表示。

“如果概率和随机性本来就是每个物体的天然属性呢?如果大量的物体在本质上就是相互交织和关联的呢?”黄峥认为,由于物体存在这些内在联系,试图屏蔽物体之间的关联的方法就不再能够那么有效。

在2019年,拼多多遭遇竞争对手持续发起的史上最大规模的“二选一”。在上一封股东信中,黄峥也曾表示,长期独家排他是必然会被打破的,不符合商业逻辑和自然规律。

2019年,随着拼多多在社交拼团、市县长直播等模式创新,并通过独创的百亿补贴活动直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年报显示,当前拼多多的商家数已从360万增长至510万。

因此,黄峥认为,一个全新的人类世界正在到来,新物种将会以和从前完全不一样的样子在新的土壤中孕育和生长。

关于未来,黄峥表示,人类曾将时间视为方程式中的可逆参数,但疫情把人类从幻梦中惊醒,时间更像是一个不可逆的向量,“无论我们多么固执地渴求着对称和永恒,时间总是在不断制造着世间种种的不对称、不可逆以及死亡”。

因此,“我们需要证明我们这一代人的与时俱进和与以往不同,我们将更加坚定地投资未来,努力建设面前的新世界”。

黄峥致股东信中文全文

What time?

今夕何夕?

今年2月,COVID-19作为一个新词汇在全球家喻户晓,并颠覆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在我书写这封信的时刻,世界上仍有一半的人蜗居家中,无助地等待着引发全球危机的小小病毒尽快消失。等待之初,我们急切盼望生活能够重回正轨;而越来越漫长的等待,则让我们逐渐忘记了时间。

今天,我们正身处怎样的时间之中?时间又究竟是什么?

对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危机的时刻,流言和混乱四起,人们因不同的理念意见而产生分裂,甚至是对抗。这是一个百年不遇的特殊时刻,不过也许它也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片刻。

病毒是大自然向人类派出的危险“信使”。出于生存本能,我们竭尽所能地调动自身的机体能量与之对抗。这种对抗的副产品是伤及自身甚至致命。很快,激战从单个生物体蔓延至整个社会有机体,不同大小不同类型的公司、政府和国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抗这一威胁,其副产品也是不可避免地伤及自身。

这一切只是源于一个几乎看不见,离开宿主都无法复制的病毒。一个携带了一些信息(RNA)和很少能量的小小“信使”而已。这和数十年来我们担忧的原子能威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朵可以升腾出巨大能量的乌云,与自身几乎毫无能量的“信使”,谁会给人类造成更大、更持久的危害?

这真是如幻如梦…… 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个启示?一个教导?抑或是对我们的惩罚,还是救赎?也许,仅仅是大自然和人类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

Time for new

新生之时

当爱因斯坦写下他著名的方程式 时,他优雅地(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傲慢地)描绘了他脑海中的物质世界。但他并没有解释那描绘物质世界的精神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解释能量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今天,全世界都处在一种常规的反常中。成万上亿的人被迫困在家中,与亲朋好友分离。然而,我们又同时通过某种精神和情感连结在一起。这种关系也影响着我们所能感知到的物理世界。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边界前所未有地模糊,我们开始看到(而不仅仅是想象)一个新的世界正在走来。

或者,更精准地说,是一个全新的人类世界正在走来。在这个新世界中,“虚拟现实”一词已经过时。现实和虚拟可以相互转换,现实变得虚幻,虚幻却是现实一种。同样,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之间的分别也愈发模糊。

当这个微小的病毒进入人类世界时,它就像试管中的催化剂一样,加速了新世界的形成。过去世界的某些维度在被重构,一些规则也在被改写。这股席卷全球的力量将从根本上永久地改变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就像我在前面两封致股东信中解释“拼多多的诞生”时所述,新物种将会以和从前完全不一样的样子在新的土壤中孕育和生长。现在,正是世界萌发新生,重新构建的时候。

Feel the time

感受时间

1.Time with an arrow/direction

时间的方向

人类一直努力地用我们所掌握的逻辑和原理,试图理解和控制世界。在许多事情上,我们确实成功过,比如科学。在科学的世界里,我们试图从客观物质世界里抽离出来,以超然的上帝视角来进行“客观”的观察、理解,并通过有限的方程式来定义这个客观物质世界。在这样的框架中,时间变成了方程式 -t = (-)t 中的一个可逆参数。它只是描述物体在按预定轨迹运动的方程式中的一个参数而已。

但是,当一个渺小的病毒把我们从幻梦中惊醒,我们发现人类并没有凌驾于世界之上,仅仅是这个被观察的世界中的一个可忽略不计的组成部分而已。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停下手中的一切,等待时间流逝,感受时间流过的痕迹。

我们进而意识到,时间很可能不应该是方程式中的一个可逆参数,它更像是一个不可逆的向量。它是一股强大的有方向的力量,默默地驱动着我们所见所感的一切事物。无论我们多么固执地渴求着对称和永恒,时间总是在不断制造着世间种种的不对称、不可逆以及死亡。

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W)给予了我们一定的控制感和确定性,而热力学第二定律(∆S> = 0)又使我们谦卑地认识到有另外一种存在,在力和质量组成的物理世界之外。熵(S)与信息有关,我不确定熵是否连接着精神世界,但它确实可以帮助我感受和理解时间。时间不应该只是物理世界里一个可逆的变量,或是孤立的存在于精神的想象,沉默而永不停息的它更像是在物质和精神世界表象背后的那股强大的有方向的不可逆的驱动力。

2.Time, crowd and uncertainty

时间、人群和不确定性

当牛顿最早揭示F = M(dV / dT)时,它让我们有了“可以控制世界”的错觉,或至少给了我们可以掌控力量的某些理解和暗示。我们不再感到担心,因为每个物体都可由其位置、质量、速度和作用力来计算出轨迹。我们假设每个物体的过去的所有历史都已经被其当前状态所完全包含,并且每个物体都是独立的。在这样的假设下,大量物体之间的大量交互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变得愈发复杂、混乱,也会表现得不确定和随机。时间之矢好像创造了混乱和不确定。而所谓概率,是对大量相互作用下的确定性的物体的轨迹集合的一个近似统计描述。

但是,当我们被隔离在家中,在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中等待时,我们开始怀疑“每个物体之间的相互独立性”是否真的是我们在试图理解和解释世界时的一个正确的假设。在我们对确定性的渴望中,我们选择性地接受了诸如“物体间的独立性”这样的简单假设,以帮助我们解释复杂的世界。我们的渴望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让我们开始相信这就是真理。

但是,如果概率和随机性本来就是每个物体的天然属性呢?如果大量的物体在本质上就是相互交织和关联的呢?就像我们的人类社会一样,无论每个个体有多独立,我们都在真实和虚拟的世界中,通过相互关联而定义自我的存在。由于物体存在这些内在联系,试图屏蔽物体之间的关联,研究孤立个体的方法也就不再能够那么有效。

相反,我们看到,时间推移下的个体间大量互动反而成为一种为社会和世界带来秩序和确定性的力量。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时间的力量和魔力。

Seize the time

把握今朝

当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时,每个机体都不得不面对大自然带来的残酷挑战。相对年轻的人或许心存一些侥幸与慰藉。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在“危”中讨巧得利。任何妄图趁人之危或利用漏洞使自身受益的想法,在时间面前显得异常愚蠢,无异于一个狂妄的赌徒试图在赌场上赢过时间。

相反,我们感受到了需要更加努力工作的冲动和动力。这是因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理解和珍惜宝贵的青春。我们越发意识到我们应尽的责任。我们需要证明我们这一代人的与时俱进和与以往不同。在这个新世界中,新物种和新生物必将诞生并茁壮成长。

大自然的蓬勃发展和趋势不会因为任何个人意志而改变。理解这些自然规则不应该让我们感到优越,更不可能让我们有能力统治自然。相反,这使我们能够谦卑地认识和承认,我们只不过是世界自然演变过程中的沧海一粟罢了。

恰如一位诗人写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带着这样的视角,我们既感到无比的谦卑和平静,又无比感恩于拥有的宝贵青春和担负着的重大责任。因此,我们将更加坚定地投资未来,努力建设面前的新世界。在这新世界中,我们的美好旅程才刚刚开始。

黄峥

谨代表拼多多

2020年4月20日

黄峥致股东信英文版原文

What time?

In February, the world learned a new word, “COVID-19”, which upended our lives. As I write this, half of the world remains confined at home, waiting for the tiny virus that causes COVID-19 to leave us. During the early days of the outbreak, as we waited in solidarity, we eagerly hoped to return to normal. But as the world has been put on hold week after week, we start to forget time.

We cannot help but ask ourselves, what is the time we are in now and what is time?

We are in a time of crisis – of division, misinformation, and chaos. The virus has caused countless conflicts and contrasts as we watch the news around us and worldwide. It is an unprecedented time to most of us. Yet if we put it in the context of the human history, it might just be a normal incident, a drop in the ocean.

This virus is a messenger by Mother Nature. Out of self-prot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ur bodies desperately fought it using all the strength and energy available. Soon enough, the war against this seemingly unstoppable virus extended from our own bodies to the broader organisms that make up our society (if we see every institution as a living organism made up of people and relationships with a mission and purpose). Companies, governments, countries, big and small, are all scrambling in their own ways to combat this life-threatening virus. In these attempts, we possibly have unintentionally introduced more damage to ourselves.

These all started with an almost invisible virus, a tiny messenger carrying some information (RNA) and a negligible amount of energy that, independent of a host, cannot even replicate. It is in stark contrast with nuclear threat, the power we feared for decades. Which is more capable of greater and more prolonged damage to our human society then – a mushroom cloud representing massive destructive energy, or a “messenger” with virtually no energy?

We cannot help but wonder if this is a lesson purposefully delivered, a punishment, a redemption, or simple irony? No matter what it is, it is surreal to me.

Time for new

When Einstein wrote down his famous , he elegantly (in some sense also arrogantly) depicted a physical world in his mind. However, what he did not explain in his theory of relativity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an mind and the physical world, n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information.

Today, in this bizarre time, millions of people are staying at home, physically cut off from their families and friends. Yet we are connected and unified in spirit through shared sentiment, which in turn affects the physical world.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virtual and physical worlds are unprecedentedly blurred, and we are beginning to see (not just envision) a new world. In this new world, the phrase “virtual reality” is obsolete. Reality has become virtual and virtual has become part of reality. Similarly,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humanity’s physical needs and spiritual needs is also becoming vague.

When this tiny virus was dropped into our world, it acted just like a catalyst in a test tube, accelerating the formation of a whole new world. Inevitably, some dimensions of the previous world are being restructured, some rules are being rewritten. The impact of this sweeping force will fundamentally and permanently change the world we are in now. Just like what I explained in the previous shareholder letters about PDD’s formation, new models are bound to emerge and grow in a whole new setup. We are indeed seeing the phasing out of some as new ones emerge. It is the time of reestablishment.

Feel the time

3.Time with an arrow/direction

Human beings have long used reason to try to understand and control the world. In many cases, we succeeded, for example, science. In science, we strive to detach ourselves from the physical world we are in, to watch it as if we are a higher being “objectively” observing, understanding, and defining the world into a finite number of equations. In this framework, time is a reversible parameter in the equation -t = (-)t. It is merely a parameter in an equation to describe a predetermined trajectory of an object.

However, when an almost invisible virus awoken us to the reality that we are not above the world, but just a negligible part of the world to be observed, the only thing we can do is to sit still and let time carry its course. We then realize time is not really a parameter in an equation, but an irreversible vector. It is a silent and relentless directional force driving everything we see and feel. It effortlessly creates asymmetry, irreversibility and mortality, no matter how stubbornly and desperately we yearn for symmetry and immortality.

While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U = Q-W) gives us a sense of control and certainty, the second law (∆S ≥ 0) humbles us to acknowledge the unknown beyond just force and mass we used to define our physical world. Entropy (S) also relates to information. I am not sure if entropy relates to the spiritual world, but it does help us feel and comprehend time. Again, it is not a reversible parameter, but a silent and irreversible driving force beyond and behind both the physical and the spiritual world.

4.Time, crowd and uncertainty

When Newton revealed F=M(dV/dT), it gave us a delusive sense of control, or at least it allowed our wishful thinking that we can finally harness force. We no longer have to worry, because every object has a calculable trajectory determined by its position, mass, velocity and force. We assume each object’s current state fully encompasses and explains its past and that each object is independent. With that, large number of interactions among large number of objects over time would increase complexity and appear chaotic and uncertain, hence probabilistic. It seems that time has created this chaos and uncertainty. And probability is just a statistical aggregation of the trajectories of a large number of objects.

However, when we are isolated at home, waiting with anxiety and unsettling emotions, we start to doubt whether the notion of each object being independent is really a valid assumption in our attempt to understand and explain the world. In our yearning for certainty, we have conveniently chosen to accept some assumptions, such as independence among each object, that can help us explain the world. Our desire for certainty is so strong that we start believing it is truth.

But what if probability is a fundamental feature of each object, rather than a result of statistical aggregation? What if the large number of objects is intrinsically intertwined and interrelated? Just like our human society, no matter how independent each individual is, we are intrinsically connected both physically and spiritually. And these connections define who we are and our existence.

Because of these connections, the divide-and-conquer approach is no longer effective to reduce uncertainty. Instead, we see the large number of interactions among individuals over time becoming a force that brings order and certainty to the society. Again, we feel the force and magic of time.

Seize the time

When COVID-19 swept the earth, every organism was confronted with the brutal reality of Mother Nature. Some of us who are relatively young cannot help but to feel grateful and lucky.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we see an opportunity to take advantage of during the crisis. In fact, I despise the saying “don’t waste a crisis”. A crisis is a crisis. Nobody can come out as a winner in the midst of a catastrophe. Any wishful thinking to capture the ‘opportunities’ (or exploiting loopholes) to benefit oneself seems foolish in the face of time. It is akin to a presumptuous gambler trying to outsmart time at a casino.

Instead, we feel the urge to work even harder. Because we, more than ever,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how precious youth is. More than ever, we realize that we now have our duty to fulfil. We need to demonstrate that our generation is innovative and different, that in this new world, new species and new creatures are bound to emerge and grow. Mother Nature will flourish and progress, regardless of any individual’s will. Understanding these rules of nature does not make us feel superior, nor does it give us the power to rule and order. On the contrary, it humbles us to admit that we are just part of a natural evolution of the world. One poet captured it all: “As I silently look back, all the sorrows and joy, all the twists and turns, of life, vanished like sands in the desert. And now I know, all I have accomplished, is just a part of life.”[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With this perspective and in this new world, we feel humble and calm. We are tremendously grateful for our precious youth, and we feel the weight of our duty. As a result, we will be more than ever committed to investing in the future, and to be part of the driving force to the new world we are seeing. The journey has only started.

This is our Carpe Diem. This is our C’est La Vie.

via 雷帝网 雷建平 

 

]]>
电商三国杀: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 你站谁
//www.otias-ub.com/archives/1020018.html Sat, 14 Mar 2020 02:20:40 +0000 //www.otias-ub.com/?p=1020018 随着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先后发布了最新一个季度的财报,是时候对比下他们的数据,从中寻找中国电商市场的趋向和动态竞争趋势。

业务指标和估值比较

营收方面,4季度京东以1706.8亿高居榜首,其次是阿里巴巴1615亿元,拼多多为108亿元,京东的营收高于阿里巴巴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会将自营商品的交易额计入收入中,而京东自营商品收入占比高于阿里巴巴,拼多多则几乎没有自营商品营收。

交易额是衡量一个电商公司实力的重要指标,年度交易额来看,阿里巴巴约是京东的3.5倍,拼多多的7倍。

运营利润方面,阿里巴巴的运营利润颇为丰厚,为396亿元,而京东为5.3亿元,拼多多则仍在亏本补贴用户。

年度买家数,阿里巴巴为惊人的7亿人,京东为3.6亿人,拼多多为5.8亿人,在增速上,拼多多显然增长很快。

在人均花费上面,阿里巴巴的用户无疑花钱最高,近1万元,京东为5761元,拼多多为1720元。

注:大部分数据来自各公司财报,其中部分数据来自估计,比如阿里巴巴的交易额数

市场也对这三家公司给出不一样的市值,阿里巴巴市值高达5204亿美元,京东为581亿美元,拼多多为392亿美元。阿里巴巴无论是营收、利润还是买家数量均领先同业,却仍有不错的增长,加上云计算、娱乐等业务方面的强力布局,市场给予这样的市值并不为过。

京东在三家之中则算中规中矩,增速位于中间,开始盈利,用户重新实现增长,市值581亿美元。

拼多多是三家之中用户、营收和交易额增长最快的,但其用户购买力相对较弱,因为对用户大量补贴,用户虽然高速增长,市场却也抱有疑虑,估值为392亿美元,作为最受争议的电商企业,也算实至名归。

中国电商市场犹如海洋,养得起阿里这头鲸鱼,也可以为拼多多这样的鲨鱼提供高速增长空间

根据商务部,2019年中国社会零售总额增长8%至41万亿元,消费占中国经济增长的58%,占GDP增长的3.5个百分点。中国实物商品线上零售额为8.5万亿元,同比增长19.5%。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驱动力,在线零售是消费增长的引擎。

从上面这个数据可以看到中国消费市场的庞大,线上化的趋势推动下,网络购物仍然有较快的增长。2019年整个线上实物交易额就净增1.4万亿元,如此之大的增幅可以为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提供继续增长的蛋糕,以拼多多为例,其2019年GMV比2018年增长5351亿,也就是说它无需抢别人的饭碗就仍然能够实现较快增长,而且还有近1万亿的可供京东和阿里巴巴继续增长。

正如下面这张来自京东的图片所示,中国线上零售市场仍在快速增长。

阿里巴巴:管理学教科书上的优质公司的典范

先来看看阿里巴巴,如果伙伴们看过管理学的书籍,应该对波士顿矩阵分析公司业务前景有印象,下面用这个图帮你回忆一下:

显然你把阿里巴巴的业务放在这个棋盘上的话,你会发现阿里巴巴的业务布局可谓是梦幻之队的组合。有中国电商业务这么强劲的现金牛业务,且这个业务增速并不低;有云计算、叮叮这样的明星业务,它的增速要比电商快很多,且已经贡献较大的收入。当然也有诸如国际电商、本地生活这些需求增长不多,但并不明朗的业务;以及因为竞争激烈很难有好的盈利水平,但能够带来流量的媒体娱乐业务。

从阿里巴巴的业务版图和业务成绩中,可以看到这是一家具有很强战略远见、相对较高的执行力,管理治理架构优秀的公司,否则是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业务版图的。

从这个版图中可以看到阿里巴巴不仅是想让天下不再有难做的生意,它还想把天下的钱都赚了。电商领域是拳打京东、拼多多,并且走出国门想跟亚马逊一争高下;云计算领域则遥遥领先于腾讯;本地生活领域奋力追赶,调动兵力压制美团。

这种集团型多业务的公司显得很强大,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垂直细分领域总会有人因为更加专注从而脱颖而出。回忆过去那些大企业的经历,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京东:品质自营电商也搞下沉

2018-2019年的时候,京东算是最艰难的公司了,然而最近发布的财报也算是把公司的阴霾一扫而光。用户重获增长了,利润也好转了,疫情期间,京东物流的表现也受到了认可,京东迎来市场口碑向好的时代。如下图所示,数据不再赘述。

观察中国电商企业的发展历程,你会发现轻模式的公司会把业务做重,重模式的公司也会变轻。前者是阿里巴巴,无疑也在加强自营和供应链和物流的能力;后者就是京东,在把平台流量和物流能力开放后,也向阿里巴巴的平台模式迈进,从而在广告和服务营收中赚取到相对较好的利润。

这些都让人想起科斯的企业交易成本理论,当内部交易成本低时企业倾向于扩张,当内部交易成本高时,企业倾向于收缩,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解决。

除了第三方卖家的开放战略、物流服务的效能释放外,京东在用户增长上也迎来了好的时候。一方面自然是所谓的下沉,针对这些价格敏感的用户提供有吸引力的产品,以及有效的增长策略的拉动;另一方面自然是干爹腾讯的大力支持,给京东在流量入口上更大的倾斜。拼多多本来也算腾讯的小弟,但拼多多的势头旺盛之下,老大哥也不得不担心其心必异,所以京东得到了更多的扶持,这些内部或外部的因素都驱动了京东用户的增长。

拼多多:年轻奔跑的步伐并未因此而停息

相对于老公司,新公司总是充满朝气的,拼多多毫无疑问就是一家充满朝气的公司。交易额突破了万亿元,4季度营收过百亿,马上就有6亿都在买东西的平台了。

过万亿的GMV,6亿人在用,这样的数据已经不能质疑这种现象只是偶然了,毕竟如果没有内生增长,要维持着这样的数据需要耗费企业极大的能力。

对于广受争议的百亿补贴,拼多多的营销费用确实很高,但因为收入起来了,所以拼多多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坚持下去的。试想一下,一个曾经被网友贴上标签为“便宜没好货”的平台,用户在拼多多上却买到了便宜的好货,这种反差造成的嗨感是京东和阿里巴巴都无法交付的,于是我观察到身边不少高消费能力的白领开始对拼多多是热衷不已。尽管拼多多已经不再公布城市等级的数据,但可以猜测拼多多的高线城市数据应该不差,并没有因为二选一等诸多压制而放下成长的步伐。

总结

对比这三家公司,有些投资者毫无疑问会有选择恐惧症,可以选择all buy in,也可以选择符合自己气质的公司。总体来看:

阿里巴巴:不止于电商的庞然大物。

京东:电商重模式下的效率盘活和增长

拼多多:快速奔跑的少年

]]>
拼多多:2019年GMV突破万亿元,买家数达到5.85亿人
//www.otias-ub.com/archives/1018593.html Wed, 11 Mar 2020 13:48:59 +0000 //www.otias-ub.com/?p=1018593 根据拼多多发布的4Q19财报数据,2019年平台商品交易额GMV突破万亿元,达到10066亿元,年比年增长113%。4季度营收为107.9亿元,同比增长91%,年度活跃买家数量达到5.852亿人,同比增长40%,月活跃客户数达到4.815亿人,同比增长77%。

2019年全年营收为301.4亿元,同比增长130%,总订单包裹数为197亿,同比增长77%。

2019年,公司GMV保持强劲增长,如下图所示,同比2018年增长113%。

平台交易额的增长动力来自用户规模的扩张和每位用户购买金额的增加。其中年度活跃买家数达到5.852亿人,同比增长40%,平均每位买家花费1702元,同比增长53%。大盘月度活跃用户数为4.815亿人,同比增长77%。

4季度收入同比增长91%至108亿元,主要来自GMV的增长,公司的货币化率维持在3%,与上季度变化不大。目前拼多多仍旧施行“0佣金”和0平台服务年费政策,除支付给支付机构千分之六的手续费外,平台不收取商家任何佣金,其他平台则针对每笔交易征收2-5%的软件付费费用及平台服务年费。2019年平台交易额为1万亿元,按此估计平台为商家节省500亿元,从而可以让利消费者。

成本和费用结构方面,成本和费用仍然有较高的增长,市场和营销费用达到了90.4亿元,这体现了拼多多的百亿补贴玩的都是真金白银不骗你。但在整个营收中的占比已经有所降低,这显然得益于营收的高速增长。

管理费用占比1%,研发费用占比9%,目前公司拥有员工数近6000人。

营收高速增长也让利润率得到改善,non-gaap运营亏损收窄至13.36亿元,去年同期为21.1亿元,non-gaap净亏损为8.15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8.96亿元。

年底公司拥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333.5亿元。

 

]]>
个推大数据:2019年“双11”前战,淘宝VS拼多多的下沉之争
//www.otias-ub.com/archives/962469.html Thu, 07 Nov 2019 03:33:26 +0000 //www.otias-ub.com/?p=962469 作为互联网巨头们在2019年的必争之地,下沉市场究竟有多大的魔力?成立仅3年就在纽交所上市的拼多多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今年拼多多的用户已经突破4亿大关;电商霸主淘宝也在今年加紧布局,从聚划算到特卖区,意在从下沉市场分得一杯羹。双十一决战来临在即,个推大数据推出《淘宝&拼多多下沉市场数据报告》,复盘这一年来两大APP争夺下沉市场的战果。

拼多多强势崛起,淘宝电商霸主宝座仍难撼动

2019年,拼多多继续深耕下沉市场,同时不断向高线城市拓展,用户安装渗透率不断提升,截止2019年9月,拼多多安装渗透率已达37.3%,也就是说,每3个网民中就有一个用户安装了拼多多。

淘宝的龙头地位依然稳固,在用户基数已然庞大的情况下,用户安装渗透率仍在稳步增长,2019年9月淘宝安装渗透率为56.7%。虽然拼多多步步紧追,但从目前趋势来看,短时间内淘宝仍难被超越。

下沉市场全面发力,低线城市成淘宝、拼多多新增用户主要来源

拼多多打着低价电商的旗号诞生,走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而淘宝抓住低线城市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今年以来在优质优价商品上做足了功夫。

个推大数据显示,2019年(截至9月)淘宝70.6%的新增用户、拼多多64.3%的新增用户均来自于三线及以下城市,且新增用户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TGI均超过1,低线城市已成淘宝、拼多多新增用户的主要来源。(TGI,指APP新增用户中各线城市用户占比与全量人群各线城市用户占比的比值,若TGI>1,说明该线城市新增用户占比显著,且TGI越高,该线城市对APP的新增用户实际贡献越多。)

淘宝总裁蒋凡在2019年阿里巴巴全球投资人大会上曾表示,过去两年,源于支付宝的迅速下沉和普及,也源于下沉市场的激烈竞争培养了用户的购物习惯,淘宝新增用户中超过70%来自于下沉市场,淘系在下沉市场人群中的覆盖率已经超过40%。

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新增用户中二线城市用户达到28.9%,拼多多正在高线城市用户中普及开来,“帮我砍一刀”正越来越高频率地出现在高线城市的用户亲友群中。

竞争进一步加剧,78.3%的拼多多用户安装了淘宝

随着淘宝对三四线城市用户逐渐倾斜,淘宝在下沉市场的渗透逐渐加强;拼多多也已不再满足于“五环外”,将目光盯上了一二线城市用户。淘宝的下沉,拼多多的上升,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正在进一步加剧,个推大数据显示,淘宝、拼多多的重叠用户占淘宝用户的比重为51.4%,占拼多多用户的比重为78.3%。

淘宝、拼多多用户特征渐趋一致,城市分布、消费水平略有不同

淘宝、拼多多用户男女占比基本持平,其中淘宝用户中男性占比51.7%,女性用户占比48.3%;拼多多男性用户占比50.4%,女性用户占比49.6%,拼多多女性用户占比略高于淘宝。

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是社会消费的主力军,也是网购的主要人群,淘宝用户中25~34岁用户占比46.6%,拼多多用户中25~34岁用户占比44.6%。

拼多多用户主要分布在低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72.4%,可以说,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一手哺育并捧红了拼多多。淘宝用户城市分布比较平均,高线城市用户占比相比拼多多更高。

从消费等级来看,淘宝用户中高消费水平用户占比33.3%,拼多多用户中高消费水平用户占比29.5%,淘宝用户相比拼多多用户更“有钱”。拼多多用户中低消费水平用户的占比更高一些,这部分用户对价格有着较高的敏感度,更注重商品的性价比。

10月中旬,各大电商平台已纷纷开始了双十一大战预热,淘宝花式喵币盖楼,拼多多推出“百亿补贴”。大家嘴上吐槽着活动规则越来越复杂,身体却很诚实地加满了购物车。淘宝能否在下沉市场打败拼多多,拼多多是否能在高线城市实现逆袭,或许均在此一役。

]]>
拼多多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抓住了哪些下沉用户
//www.otias-ub.com/archives/847395.html Sun, 17 Mar 2019 12:04:27 +0000 //www.otias-ub.com/?p=847395 移动互联网的下沉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在互联网的各个领域,新的独角兽开始涌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势头挑战传统的互联网巨头。这里我们把目光放到拼多多来看看其是如何实现电商领域的低端颠覆的。

三年时间,拼多多买家数量已超过京东,挑战淘宝

三年多的时间中,拼多多以火箭般的速度窜升,其年度活跃买家数量从2017年1季度的6,770万人上升到2018年4季度的4.185亿人,年度人均消费从67.7元增至1,127元。

证明了自己地位的拼多多也上升可与阿里巴巴,京东同台竞技的三大电商平台之一。按年度活跃买家数量来看,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量为4.19亿人,已经超过京东。但拼多多用户的消费能力目前仍然偏低,年度人均消费只有1,127元,是京东的1/5,阿里巴巴的1/7。

表:三大电商平台中国电商交易额

注:阿里2018财年截止至2018年3月份

拼多多的崛起得益于移动互联网下沉,高性价比+拼购的微信裂变力量

拼多多的崛起主要得益于三点:移动互联网的下沉,商品高性价比策略,微信拼购模式的社交裂变力量。

移动互联网下沉:城市下沉是过去几年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主旋律。随着智能手机飞入低线城市百姓家,越来越多的底层用户开始涌入移动互联网。这些新涌入的互联网用户大多不知道淘宝,京东为何物,为新电商平台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商品高性价比策略:跟低线城市用户能在本地集市,商场购买的商品相比,拼多多为低线用户带来琳琅满目商品的同时,还以极高的性价比吸引了低线城市用户。拼多多能够实施低价策略并非仅仅是因为早期得益于“假货”,“山寨货”,“低质货”,拼多多之所以可以实施低价策略,很大程度上也跟其早期无盈利压力,无需进行流量变现有关。众所周知,商家在淘宝,天猫,京东的流量成本逐年水涨船高,流量成本已经成为商品最重要的成本,远超过商品本身的制造成本。当时未上市的拼多多光脚不怕穿鞋,可以把本可以从商家身上榨取的流量成本让渡给消费者。这样一来,拼多多上的商品价格自然更低了,也就受到了下沉城市群众的欢迎。

拼购的微信裂变力量:微信作为社交平台是下沉最快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通过借助微信网络裂变的能量,拼多多用低门槛拼购(凑1-2人就可以享受更多折扣)即可得到折扣的方式很好利用了用户口碑推荐的力量,一时间拼多多拼购链接朋友圈,微信群满天飞。拼购的微信裂变力量结合前文提到的让人震惊的“低价”,用户自然就飞起来了,极低的用户增长成本使拼多多可以更加任性地实施低价策略,分发给能提供低价商品的商家。

用户画像:拼多多用户究竟有多么下沉?

我们结合多家数据平台的数据来看拼多多用户画像跟淘宝和京东的差异,可以发现拼多多用户相对年纪更大,有更高比例的低线城市用户,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相对较低。

首先,拼多多在用户年龄结构上比淘宝,京东相对大龄。年纪越大,对互联网接触更慢,拼多多无疑抓住了这几年大龄用户增长的契机。根据百度指数的画像,在年龄分布上,拼多多40岁以上的用户占41%,而淘宝,京东分别为18%和22%。另外拼多多女性的比例也比淘宝和京东要高,这也与女性(大妈)消费相对更加精明,跟追求性价比相符合。

注:数据来自百度指数

第二,拼多多的用户在城市结构上更下沉。尽管没有找到用户对应城市等级的比较数据,但从下图用户构成分布看,拼多多有更高比例的用户来自相对没那么发达的内陆省份。

第三,拼多多的用户消费能力相对更低,价格低廉的商品对他们吸引力更好。从下图可以看到拼多多千元机的用户占比为19%,远高于其他平台。

回想互联网早期在网络购物领域,淘宝的发展史跟今天拼多多的发展路径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淘宝在带来购物更多选择的同时,是以价格显著低于线下商场而快速渗透的,然而随着淘宝流量的商业化和品牌化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廉价商品相比过去更为难觅。拼多多其实是在下沉用户中,接过了淘宝早期的廉价旗帜,创造了一个新的轮回。

via:199IT原创

]]>
Sensor Tower:拼多多iPhone单日下载量已连续9天超越淘宝
//www.otias-ub.com/archives/704253.html Wed, 28 Mar 2018 02:06:17 +0000 //www.otias-ub.com/?p=704253

拼多多近期表现引人注目,从“低消费”市场入手,对移动电商一哥淘宝带来威胁。Sensor Tower应用情报App Intelligence平台监测到,拼多多最近的蹿红致使其iPhone版在中国App Store上的单日下载量排名持续前列,超越淘宝已连续9天,为拼多多2015年上线以来持续领先淘宝时间最长。数据也同时监测到到,淘宝在本月中旬所发布的竞品App淘宝特价版单日下载量目前还未对拼多多形成明显的威胁。

拼多多破连续领先天数纪录,多日免费榜排名紧跟抖音与《绝地求生》

淘宝作为大年初一当天全国下载量最大的iPhone应用,最近已经被拼多多反超9天。持续全国季军位置一周的拼多多,每日的iPhone下载量都紧随风靡全国的抖音及《绝地求生》,低价消费群体热捧程度可见一斑。

Sensor Tower数据观察到,拼多多自2015年上线以来,并非首次飙升App Store。拼多多iPhone版单日下载量第一次超过淘宝早在2016年9月初,但当时的持续性不强,突然蹿红之后与淘宝拉开距离又有半年左右,徘徊在50到150名之间。直到2017年4月,拼多多在App Store上排名走势开始与淘宝逐渐靠近。自去年7月开始,其排名基本保持在App Store所有类别应用中的前20强,10月期间也曾登顶全国App Store共11天。

而最近这一次的反超,或与拼多多在3月16日当天新增的签到团功能有关。当日版本更新中,拼多多推出“成团即可获得微信现金打款“的红利。拼多多一贯与微信对接紧密,顾客在微信上开团分享商品链接,使拼多多用户获取的时间与成本大大降低。通过红包、现金打款等顾客红利,拼多多为本身对商品价格就更敏感的用户群带来更多开团与购买的动机,鼓励更多的朋友圈营销,扩大下载量。

淘宝特价版App目前还在百名以外,潜力有待观察

被认为是淘宝直指拼多多而发布的竞品App淘宝特价版自3月15日上线以来,iPhone单日下载量基本处在一百名以下。目前与拼多多和手淘App本身还存在明显的距离。上线近两周,淘宝特价版更新一次,并未展现出病毒式走红的趋势,从下载量角度还未对拼多多产生威胁。淘宝是否能以此App挑战拼多多目前的红热程度,还有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