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19 Aug 2024 13:45:56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WMO:2024年7月极端高温影响全球数亿人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4587.html Mon, 19 Aug 2024 13:45:56 +0000 //www.otias-ub.com/?p=1714587 在刚刚过去的7月,录得了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天。世界气象组织(WMO)在近期发布报告时表示,7月的极端高温影响了全球数亿人。这再次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正在改变全球气候。

此前,各大国际机构已经发预测称2024年的气温将非常高,且将打破2023年创下的最热纪录。国际劳工组织(ILO)则多次警示目前的一些保护标准,需要跟上气候变化。

根据ILO的数据,如果根据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上升1.5摄氏度以及劳动力趋势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总工时的2.2%将因高温而损失,这相当于8000万个全职工作岗位的生产力损失。

剑桥大学助理教授德布纳斯(Ramit Debnath)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是投资决策必须包括气候风险的时候了。一些重要的工具包括信用评级、投资支持更高效率和弹性计划的公司、使用大型语言模型等 人工智能工具进行更好的风险评估和预测、通过投资引领这一转型的高排放行业来支持能源转型、投资降低声誉风险——尤其是支持那些不支持漂绿、误导等行为的公司。”

气候变化造成额外损害

ILO近期报告的数据显示,超过24亿工人(约占全球劳动力的70%)暴露在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健康危害中。据ILO统计,每年因过热导致的2287万起工伤事故造成18970人死亡。

“还有数千人死于农药中毒、工作场所空气污染、太阳紫外线辐射以及寄生虫和病媒传染的疾病。“ILO在报告中称,全球有16亿工人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

据矿业公司必和必拓集团预测,到2070年左右,澳大利亚皮尔巴拉矿区东部的气温超过40摄氏度的天数可能会从目前的每年54天增加到124天。

在对140多台设备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审查后发现,这一结果将给包括输电电缆和路面在内的设备带来新的挑战。

需要解释的是,虽然这些评估是针对未来几十年后,但潜在的影响却与现在的大宗商品生产商息息相关:这些生产商正在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矿区,这些矿区通常打算运营40年或更长时间。

澳大利亚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包括力拓集团、必和必拓和福特斯库等企业,在过去十年中已在皮尔巴拉的新项目上花费了约160亿美元。

根据彭博社汇编的实物资产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数据,到本世纪中叶,必和必拓全球资产受热浪影响的比例将从2030年的约四分之三上升到96%。数据显示,在同一时期,力拓集团的风险敞口将从79%攀升至88%。

澳大利亚最近一个夏季的热浪在皮尔巴拉地区也创下了新的极值,一度达到了50.7摄氏度。这给当地6万多名工人带来了挑战,据矿工们说,这里的工作环境常常就像步入了烤箱。

工人的“烤验”

酷热难当下,皮尔巴拉的矿工并不是唯一面临“烤验”的工人。

从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到印度,从建筑工人到农民,数以百万计的人都面临着在工作中暴露于酷热的风险。

在印度Nifty 500公司的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热浪”至少被提及了80次,创历史新高,而去年同期仅有7次提及。

德布纳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一趋势凸显了人们不断认识到热浪越来越频繁、越来越致命,这已经扰乱了整个行业的供应链。

“这种影响在2024年是意料之外的,因为全球行业仍在面临气候影响,并寻找缓解方法。热浪表明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适应,而一切照旧的趋势没有这种适应的空间。”他认为,“农业、食品和林业最有可能受到热浪的影响,因为食品直接依赖雨水、温度、土壤质量和其他与自然相关的因素。其他行业包括能源转型风险、建筑(洪水)等。”

香港大学会计学与法学教授史德仁(Derrald Stice)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最近越来越多的经理提到“热浪”部分是由于今年异常炎热,但更重要的是,经理们越来越意识到异常天气或温度会对业务运营产生实际影响。这可能会影响客户或员工,或两者兼而有之。任何行业或公司的运营直接或间接受到异常天气或气温的影响,都需要考虑这一风险。当然,复杂性来自于某些行业和公司受到异常高温或低温天气的积极或消极影响。虽然人们非常关注“高温”,但同样的问题也适用于异常寒冷的天气。

目前全球的政策制定者也在研究如何确保工人得到保护。

拜登政府近日宣布了一项提供热应激保护的提案。其中包括为在建筑工地、钢铁厂和其他设施工作的人提供更多的休息时间、遮阳和饮用水。拜登政府表示,拟议中的劳工部规定将“大幅减少3600多万工人的热伤害、热疾病和热死亡”。

在印度,自营职业妇女协会工会实施的一项计划则确保46000名妇女在天气太热时不必工作。该计划利用一种称为参数保险的工具,在气温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为妇女们支付工资。

“随着季风的猛烈,洪水和山体滑坡的风险变得非常高,扰乱了供应链。目前,印度市场对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的反应迟缓,尤其是需要对孟买、加尔各答、金奈等人口密集、地势低洼的城市进行城市恢复投资。”德布纳斯表示:“印度的热浪对建筑、农业和乳制品行业造成了特别严重的破坏,因为白天室外温度高会改变劳动生产率,使人们更容易中暑、脱水等,而这些人通常是低收入群体,本来就很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

自 第一财经

]]>
埃克塞特大学:研究发现当前的气候政策将使数十亿人暴露在危险的高温下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5542.html Sun, 16 Jul 2023 12:57:34 +0000 //www.otias-ub.com/?p=1625542

新的研究表明,由于目前的气候战略,到2100年,全球20%以上的人口可能会遭受严重的高温天气。《巴黎协定》中概述的承诺旨在将全球气温相对于工业化前的升幅限制在2°C以内。然而,根据目前的政策,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约2.7℃。

这项新研究由埃克塞特大学全球系统研究所(与地球委员会有联系)和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他们评估了这对生活在我们人类繁衍生息的”气候生态位”之外的人口数量意味着什么。

报告指出,约6000万人已经暴露在危险的高温环境中(平均气温29°C或更高)。在全球变暖2.7°C的情况下,将有20亿人(占本世纪末预计人口的22%)暴露在危险的高温环境中。

该文件强调了果断的气候政策的”巨大潜力”,以限制气候变化对人类造成的代价和不公平。将升温限制在1.5°C将使5%的人暴露在高温下–与2.7°C的升温相比,这将使六分之一的人免于危险的高温。

该研究还发现,今天3.5个普通全球公民(或仅1.2个美国公民)的终生排放量将使未来的一个人面临危险的高温。这凸显了气候危机的不平等性,因为这些未来受高温影响的人将生活在当今排放量约为全球平均水平一半的地方。

在全球升温3.6°C甚至4.4°C的”最坏情况”下,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可能被排除在气候利基之外,这就构成了研究人员所说的”生存风险”。

“埃克塞特大学全球系统研究所所长蒂姆-伦顿(Tim Lenton)教授说:”全球变暖的代价通常用经济术语来表示,但我们的研究强调了未能应对气候紧急情况所带来的巨大人力成本。气温每升高0.1摄氏度,就会有约1.4亿人暴露在危险的高温下。这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和采取果断行动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而不是2.7℃,意味着2100年暴露在危险高温下的人数将减少五倍。”

确定利基

历史上,平均气温在13°C左右的地区人口密度达到顶峰,在27°C左右达到次高峰(季风气候,尤其是南亚)。农作物和牲畜的密度也遵循类似的模式,财富(以GDP衡量)在约13°C时达到峰值。死亡率在温度较高和较低时都会增加,这支持了人类”生态位”的观点。尽管目前只有不到1%的人类生活在危险的高温环境中,但该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使全球9%的人口(超过6亿人)处于”利基”之外。

这些人中的大多数生活在温度较低的13°C壁龛峰值附近,现在则处于两个峰值之间的”中间地带”。南京大学的徐赤教授说:”虽然这些地区并不炎热,但却更加干燥,在历史上并不支持密集的人类居住。与此同时,由于未来气候变暖,绝大多数人将被遗弃在小天地之外,暴露在危险的高温之下。这种高温与死亡率上升、劳动生产率下降、认知能力下降、学习能力受损、不良妊娠结局、农作物减产、冲突增加和传染病传播等问题有关。虽然一些凉爽的地方可能会因气候变化而变得更适合居住,但预计在面临高温危险的地方,特别是印度和尼日利亚,人口增长将是最高的。”

研究还发现,在1.2°C(略高于目前的全球变暖水平)时,暴露于危险高温的人数开始急剧增加,每升温0.1°C,就会增加约1.4亿人。

假设未来人口为95亿,那么在全球变暖2.7°C的情况下,印度将拥有最多的人口–超过6亿。如果升温1.5°C,这一数字将大大降低,约为9000万。在全球升温2.7°C的情况下,尼日利亚的受热人口将位居第二,超过3亿。在升温1.5℃的情况下,这一数字将低于4000万。

印度和尼日利亚已经显示出危险温度的”热点”。在2.7°C的情况下,包括布基纳法索和马里在内的一些国家几乎100%的地区对人类来说都将是危险的高温。巴西将有最大的土地面积暴露在危险的高温下,尽管在1.5 °C时几乎没有面积暴露在高温下。澳大利亚和印度的暴露面积也将大幅增加。

由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华盛顿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奥胡斯大学和瓦赫宁根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强调,通过迅速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避免最严重的影响。

瓦赫宁根大学的Marten Scheffer教授在谈到他们的构想时说:”碳排放的经济成本难以反映对人类福祉的影响,这一事实触发了我们的灵感。”我们的计算现在有助于弥补这一差距,并应激发人们对正义提出新的、非正统的问题”。

埃克塞特全球系统研究所的Ashish Ghadiali说:”这些来自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的新发现强调了预计气候影响的深刻种族化性质,并应激发政策上的巨变,即围绕去碳化努力的紧迫性以及将全球投资大规模转移到气候脆弱性前沿的价值进行思考。”

自 cnBeta

]]>
迈阿密大学:2023年6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 预计7月会更热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4675.html Tue, 11 Jul 2023 12:19:42 +0000 //www.otias-ub.com/?p=1624675

今年6月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炎热的6月,全球表面温度比1991-2020年的平均温度高出0.95华氏度,超过了2019年6月的记录。根据美国和欧洲科学家的最新数据,由于升温现象使得全球气温图像呈现深红色调,这也是自1979年开始记录以来,世界上最热的6月。

上个月,全球大气温度比1991-2020年的平均温度高出0.95华氏度,超过了2019年6月的记录。根据该机构的数据,欧洲的温度异常更高,超过平均温度1.3华氏度。报告称,2023年6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炎热的6月。

迈阿密大学海洋和大气研究合作学院的负责人本杰明·科特曼表示:“我们正在经历的全球海洋温度是一个极为罕见的事件。

科特曼、罗德和其他研究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科学家表示,海洋温度受到气候变化和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之外的因素影响,但他们尚未能确定记录性高温的确切原因。

海洋和大气温度预计不会很快降温。“我认为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创纪录的炎热七月,”罗德说道。

自 快科技

]]>
2022年6月全国平均气温创历史同期新高 局地40℃ //www.otias-ub.com/archives/1460284.html Wed, 06 Jul 2022 12:15:29 +0000 //www.otias-ub.com/?p=1460284

太热了!这个6月你已经见证历史,全国平均气温创历史同期新高。现在,一场大范围的高温又将来袭,局地还可能热到破纪录盛夏时节究竟有多热?6月热到破纪录,凶猛的大范围高温又将来袭。今年6月全国平均气温21.3℃,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河南、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河北、河南的热更是十分突出,6月份的40℃+多得出奇。

像6月16日和24日,河南分别有59个和66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6月25日河北有12个站达到或超过43℃。

6月底到7月初随着雨水的展开,北方高温偃旗息鼓,但是今天起至11日,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甘肃、宁夏、陕西关中平原、河北南部、河南等地又将出现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35℃至38℃,局地40℃左右。

在南方,8日起四川盆地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华南也将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一般为35℃至38℃,局地气温存在破纪录的可能性,像兰州后天最高气温39℃,成都明天最高气温38℃,都有可能冲击历史最高气温纪录,其中兰州纪录为39.8℃,成都纪录37.7℃。

这次大范围高温的背后,是一种不太常见的原因在推动,一般来说,造成我国北方地区高温过程的是大陆高压,南方高温天气则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造成的。另外,这次北非-伊朗高压也来“搅局”。

三大高温boss是如何联手的?首先,北非-伊朗高压将会向东发展和大陆高压连成一片,在我国西部高原形成一个异常强的暖高压6—8日给西北地区、四川盆地等地,带来凶猛的高温。未来,北非-伊朗高压和大陆高压,甚至有可能再和副热带高压连成一体最终带来的后果就是热!

这个夏天还会继续热下去吗?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今年盛夏(7—8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新疆、黑龙江中东部、吉林东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东南部、湖南东部、广东东部、台湾等地偏高1~2℃。

新疆、西北地区西部、华东、华中,华南东部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将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总之,防暑还不能大意。

自 快科技

]]>
中国气象局:2022年6月全国平均气温创60年同期最高 //www.otias-ub.com/archives/1459203.html Tue, 05 Jul 2022 13:26:02 +0000 //www.otias-ub.com/?p=1459203

近日,中国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6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7月气候趋势预测及防汛减灾建议。根据中国气象局数据,6月全国平均气温21.3℃,较常年同期偏高0.9℃,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河南、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

据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介绍,6月13日至26日,我国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汉等地出现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覆盖国土面积达363.6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6亿。

此次高温天气过程覆盖面积广、持续时间长且具有极端性,24日河南焦作最高气温达43.3℃,25日河北灵寿达44.2℃。

方翔分析说,造成此次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处于强大的暖性高压系统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一方面造成下沉增温,另一方面有利于出现晴空辐射增温,加之大气干燥,白天地面受太阳辐射影响,升温迅速。此环流形势稳定维持,导致北方地区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

此外,偏西气流在太行山东麓下沉增温,对河北、河南等地的极端高温天气也有重要作用。

未来一段时间,部分地区高温天气将持续。

5日至11日,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甘肃、宁夏、陕西关中平原、河北南部、河南等地将出现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35℃至38℃,局地40℃左右,高温日数一般有4至6天。

8日起,四川盆地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华南等地将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一般有35℃至38℃。

从整个7月份的情况看,四川盆地东部、江汉、江淮、黄淮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

专家提醒:持续高温天气将对社会生产生活造成明显影响,例如,加大供电压力、增大森林草原火险隐患,不利于水稻、棉花、玉米等农作物稳健生长,而且还会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在盛夏酷暑期间,公众要尽可能避免高温时段户外活动或作业,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及时补充水分;同时注意野外用火安全。

快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