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um最新研究显示,LTE用户分布不均,5个国家占整体数量的近四分之三。中国到目前为止是最大的增长驱动力,占第四季度净增用户数的一半和整体数量的35%。
(LTE用户国家分布,2015年)
(LTE用户国家分布,2020年)
直至2020年增长都将持续强劲,随着金砖四国和印尼上升到净增前十,并保持远高于20%的LTE用户年增长率。尤为值得一提的是LTE的普及速度,达到各种里程碑所用时间仅为WCDMA的一半。
Ovum首席研究官马克·纽曼(Mark Newman)指出:“LTE用户数达到10亿用了不到6年时间,相比之下WCDMA用了10年。这凸显出无线数据速率已经有多重要,随着运营商积极部署4G网络以满足用户对容量有增无减的需求。”
“我们还看到LTE用户数到2017将实现倍增,到2019年更将是现在的三倍,随着智能手机变得更便宜、移动宽带服务愈来愈不可或缺。事实上,今天的多数2G用户到2020年底将成为稀罕物,3G和4G届时将占所有用户数的85%。”他总结道。
2013年4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2.42亿,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提升至42.9%。2012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金额达到12594亿元,较2011年增长66.5%。2012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1%。
报告称,2012年我国网购用户人均年网购消费金额达到5203元,与2011年相比增加1302元,增长25%。用户网购频次有显著提升,用户半年平均网购次数达到18次,较2011年增加3.5次。全年网络购物市场交易金额达到12594亿元,较2011年增长6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1%。
用户网上购买最多商品类型是服装鞋帽,81.8%的用户最近半年在网上购买过服装鞋帽;第二位的是日用百货,用户购买的比例为31.6%;第三位的是电脑、通讯数码产品及配件,用户购买比例为29.6%。
有40.7%的网购用户过去半年使用过手机查询过商品。其中首要的方式是登录购物网站的客户端软件浏览,达53.6%;与2011年相比,购物网站APP应用在网购用户中的渗透水平明显加深。
2012年实际通过手机购物的用户规模达到5544万人,占手机网民的13.2%。用户使用手机网购的情景较为多元化,有53.3%的用户在家休闲时用手机网购,对于部分用户而言,手机已经开始逐步替代家庭电脑在用户网购中的地位;有31.8%的用户是在无法使用电脑联网时用手机网购;26.2%的用户在上班、上学时用手机网购;还有13.9%和10.6%的用户是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排队等候时用手机网购。
28.4%的网购用户最近半年使用过社会化分享网站,这些用户中有52.8%的人表示自己在社会化分享网站上浏览、关注过商品购物方面信息。而在关注社会化分享网站上商品信息的用户中,有18%的人在决定购买商品之前,会经常登录社会化分享网站看看相关商品信息。
使用社会化分享网站的网购用户中,41.8%的用户在社会化分享网站上看到商品信息或促销信息,最后实际购买该商品。其中最近半年购买过1-3次的占到了55%,购买过3-5次的有23%,5-10次的有15%。
2012年对网络购物整体表示满意的用户为89.3%,与2011年基本持平。表示不满意的用户占比从6.7%下降到5.5%。用户网络购物不满意的方面最主要是送货时间太长,有49.2%的比例;第二位是感觉商品与网站宣传不一致,占49%;第三位是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有23.3%。
报告称,网络购物深度影响线下消费,65%用户表示通过网上购物减少外出购物频率,55%用户表示通过在网上购物节约了日常购物花费。在购物网站选择方面,无论用户网购熟悉产品还是不熟悉的产品,用户评价因素影响都最大。对比而言,用户网购熟悉产品时,受价格高低影响更大,有22.7%比例;用户网购不熟悉的产品时,更多受用户评价影响,占到了44.8%。
中国网络支付发展空间巨大,第三方支付和网上银行支付并驾齐驱,快捷支付渗透近半用户。中国互联网从娱乐向商务转变,支付成重要平台性应用,网络零售和本地消费服务激增,支付市场蕴含巨大空间。调查显示,我国网上支付用户不到四成网民,未来增长趋势良好。当前我国网上支付用户最主要使用的网上支付类型是第三方支付账户余额支付和网上银行支付,分别覆盖了79.2%和75.7%的支付用户。快捷支付和卡通支付也成为新的支付趋势,网民使用比例也达到了40.4%。
报告中称,整体支付安全使用状况较好,仅5.3%的网上支付用户认为网上支付不安全。网上支付用户对网上支付安全性给予较高的评价,有9.3%的网上支付用户认为网上支付非常安全,69.4%的网上支付用户认为网上支付比较安全,还有16%的网上支付用户认为网上支付的安全水平一般。只有5.3%的网上支付用户感觉网上支付不太安全或非常不安全。分终端看,60.9%的网上支付用户认为电脑支付安全性高于手机,安全感知受熟悉度影响较大。分支付类型看,网上支付用户感觉安全性最高的支付服务类型是具有担保机制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有47.2%的选择比例;其次是普通网银支付,有29.2%的选择比例。
用户安全意识不足,仅一半网上支付用户关注网上支付安全问题。52.8%的网上支付用户关注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还有47.2%的用户对网上支付安全问题表示非常不关注或较不关注。此外,有57.6%的用户表示不知道保障网上支付安全的办法。相对而言,用户对透露个人信息警惕性高,对即时通信链接防范意识不强。当接到电话称退款,需要告知自己的姓名、账户或手机验证码信息时,只有2.9%的用户愿意透露信息。当用户使用即时通信工具遇到对方发来的不明链接时,有15%的用户会直接点击。
网上支付用户遭遇支付不安全事件比例为3.2%,钓鱼网站诱骗支付占首位。有3.2%的网上支付用户表示自己最近半年曾经遇到过支付不安全事件。用户遇到的最主要不安全问题是遭遇虚假网站欺骗后贸然支付,有64.4%的比例;第二位的是支付账号或密码被盗,有19.2%的比例。遇到支付不安全事件的用户中,40%有实际的资金损失。在遇到不安全事件时,34.2%的用户是申请支付机构解决;9.6%的用户报警求助公安机关;有6.8%的用户自己找不法分子追偿。有41.1%的用户并没有追究责任,而是自己承担损失。
eMarketer公布了最新的美国电子书市场发展数据。上图主要反映的美国成年电子书用户占美国成年人群以及成年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比例。预计到2015年,美国成年电子书用户规模将达到5690万,占2015年美国成年人口的23%以及成年互联网用户数的27.5%。
从上图两条比例线看,成年电子书用户占成年人群以及成年互联网用户数的比例呈同步增长趋势。但我们也许可以从中找到更多的一些细节信息:
报告称,用户增速的放缓直接导致各个游戏类型用户增长放缓。尽管各个游戏类型均保持增长,但大多来自不同游戏类型间的相互渗透,新用户贡献不大。
从细分游戏类型分析,首先,大型客户端游戏(MMOG)用户规模与2010年基本持平,这种状况一方面由于该游戏类型用户主要针对年轻用户,早期MMOG用户已经开始流失。另一方面,MMOG游戏形式依然以打怪升级、赛车、舞蹈、FPS等游戏形式为主,对于非游戏用户吸引程度有限;
其次,小型休闲游戏依然占据主流地位,80%的网络游戏用户使用棋牌休闲小游戏。相比于其他游戏类型,小型棋牌类游戏用户结构更为稳固,在各个年龄段均有较高使用率;
最后,手机网游与网页游戏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其分别受到终端设备以及用户体验影响,很难实现类似小型棋牌游戏、大型客户端游戏的大规模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