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由饺子编剧并执导,吕艳婷、囧森瑟夫、瀚墨、陈浩、绿绮担任主要配音,于2025年1月2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2月19日,电影宣布延长上映至3月30日。
据了解,2月22日起,《哪吒之魔童闹海》在港澳地区全面上映。
23日,《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微博发布港澳地区首日开画战报:《哪吒2》成为香港及澳门影史动画电影开画票房冠军、内地电影开画票房冠军。
数据显示,中国约有一半的观影者是女性,这个群体值得更多关注,因为她们在中国把电影变成热门电影的能力越来越强。
电影公司可以利用中国女性观影者,在营销活动中更多地针对她们,推出她们更喜欢的浪漫喜剧、音乐剧和其他类型的电影。
美国电影制片厂从未对中国市场感到如此困惑。根据Artisan Gateway的数据,中国今年进口美国电影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2023年上半年电影的票房收入仍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69%。
中国女性将推动票房成功
尽管中国的性别失衡在过去二十年中有所缩小,但仍然是全球性别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但这种失衡并没有反映在中国观影人群中:数据显示,中国每月观影人数中有52%是女性。这一数字,再加上女性不到中国人口的一半的事实表明,女性对票房收入有相当大的影响。
7月下旬Morning Consult调查显示:32%的中国女性在过去一个月里看了三次或三次以上的电影,而男性只有27%。
中国女性观影频率之高令人惊讶,这可以用她们不断增强的购买力来解释。根据中国最大的招聘平台之一智联招聘的数据,2022年女性的平均月薪为8545元人民币(约合1170美元),比2022年增长5%,比2018年增长30%。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影行业研究平台称,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去年中国56%的电影票是女性购买的,这一数字比2021年略有上升。
中国女性比男性更喜欢音乐剧、爱情喜剧和合家欢
女性更喜欢科幻小说和有关中国的电影,但由于这些类型更有可能是大众电影,电影公司可能不希望将营销努力局限于一个人群。
据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2020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04.17亿元,同比下降68.33%;国产影片票房170.93亿元, 在总票房中占比83.72%, 同比下降230.51亿元, 降幅57.52%。
2020年新增银幕5,794块, 全国银幕总数达到75,581块,增幅10.35%。全年票房过10亿元的影片共4部,全部为国产影片。全年票房前十名影片全部为国产影片。2020年影片票房冠军为战争片《八佰》,累计票房报收31.08亿元,位列中国影史第9名。进口片票房冠军为科幻片《信条》,票房报收4.56亿元,位居2020年影片票房榜第十一名。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电影市场在全球各大电影市场中率先复苏、持续回暖,票房首次超过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
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迎难而上,以优秀作品传递中国精神,彰显中国力量,鼓舞和温暖了人心。2021年影院发展稳中增长,加速推进影院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国电影行业将更加成熟。寒冬已过,熬过2020年的中国电影产业势必将重新焕发生机,诞生更多优秀的作品,中国电影市场值得期待!
暑期档呈现报复性观影,国庆档出现“返乡潮”,贺岁档成功解锁年度200亿!暂别的178天让所有主流题材都成为稀缺题材,更多的年轻人重回电影院,更多的人结伴重回电影院,相约大银幕仍是大家重要的社交娱乐方式!
风雨与共,不负热爱,2020年大银幕的熟面孔、新力量,和精彩的每一秒钟都让人感受到久违的光影魅力。
猫眼娱乐《2020电影市场数据洞察》,用数据记录特殊的2020年
本文分析了好莱坞电影的数据,探讨了不同电影因素可能带来的经济回报的影响。
电影类别和电影分级
美国电影协会的分级制度为给家长们提供电影信息,以便让他们决定什么电影才是适合孩子观看的,电影分级帮助家长们做出了更好的观影选择。
考虑好莱坞电影的类别和分级,图表1显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喜剧约占电影的31%,PG-13分级的电影约占50%。根据数据显示,PG-13分级的电影中喜剧电影最多(超过30%),其次是剧情电影(24%)。G分级电影中动画(超过40%)和喜剧(20%)占最多。R分级电影中大多是惊悚(26%)和恐怖电影(25%)。
节日和续集对不同类型电影ROI的影响
电影产品的消费和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存在关系,如果一部电影给观众留下悬念,续集会有很好的表现。
然而,当一部电源续集过多,会产生消费者对同主题电影的效用递减从而影响票房。电影也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在重大节假日如圣诞节,观众数量会骤增。图表2比较了圣诞节和续集带来的不同类型电影投资回报率的变化。续集电影的投资回报率更高,圣诞节上映的不同类型电影之间投资回报率存在差异。
不同类型、分级电影的ROI差异
为了探究与电影投资回报率相关的因素,我们描述了不同类型、分级电影的表现(图表3)。
R级的恐怖片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电影类型,是平均水平的2.3倍。PG-13级的喜剧和PG分级的剧情电影,是平均水平的2倍。分级对于大多数电影的ROI的影响相似,限制级别越高,ROI越高。而剧情类电影的限制级别越高,ROI越低,通常是生活事件改编的题材。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上则诞生了“精神股东”这一名词,大量观众在爱国主义情节和电影本身的震撼力的双重作用下二刷乃至三刷、四刷,并时刻关注着影片的票房动态,助力《战狼2》成为一部现象级的电影。《战狼2》的成功也是商业主旋律的成功,标志着主旋律电影在电影语言上的变化。
在向来少有人问津的纪录片领域,《二十二》以300万的超低预算狂揽1.7亿票房,一举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成本与票房比例最悬殊的神作。
艺术电影《冈仁波齐》收获了一亿票房的佳绩,冯小刚也凭借《芳华》的11亿元票房收获个人电影生涯迄今为止的最高峰。
3. 映前广告价值巨大
过去一年,受益于电影媒体广告价值、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映前广告市场迅猛发展,已经接近于美国市场的水平,并在未来五年有望达到70亿元水平。映前广告的产出更胜于贴片广告,90%的观众会观看映前广告,其价值十分巨大,并且广告越贴近正片,其到达率就越高。映前广告目前占全国广告规模的0.46%,且这一规模正稳步增长中。
来自: 电通安吉斯集团
其他影片方面,动画电影《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和《大鱼海棠》分别以4306万元、2487万元的票房成绩位居第四和第六位。新上映的影片《神秘世界历险记3》和《宝贝当家》分别以3943万元、1130万元的周票房成绩位列榜单的第五名和第九名,但两部影片市场份额较小,仅为4.74%和1.36%。由郭富城主演的《天亮之前》较上周的第八名有所滑落,仅以1054万元的票房成绩位居榜单第十名。
作为本周新上映影片,《封神传奇》7月29日登陆各大影院,上映当天收获票房7802万元,一举拿下当日票房冠军,并以2.01亿的周票房杀入排行榜前三,位列周票房亚军。周末三天单日票房成绩呈连续下滑态势,影片引起口碑指数因素,受负面评论影响,票房后市跳水趋势明显。
成龙新片《绝地逃亡》本周票房成绩突出,蝉联周票房冠军,票房累计达7.34亿元,成为7月电影市场的赢家。进口片《泰山归来:险战丛林》单日票房波动不大,但受新片上映的影响,《泰山归来:险战丛林》由29周的第二名下滑至本周的第三,市场份额也由上周的18.50%下降至本周的11.37%,影片后势滑落。
1)伟大的粉丝:
《魔兽世界》在中国拥有庞大粉丝群。对从游戏改编而来的电影来说,游戏的数量和对游戏的忠翻喜爰无疑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是票房的保证。而不是大牌明星、导演或者剧本。
在《魔兽世界》发布之前,暴雪出品的《魔兽争霸》系列游戏已经以其精致的画面、感人的故事情节、宏大的世界观架构和高可玩性在中国羸得了众多游戏玩家的青睐,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拥有特殊的地位。魔兽争霸使得当时竞技类游戏达到了的热朝,随之带动了众多游戏赛事的火爆发展,如WCG、G联赛、IEM同时孕育了像Sky这样的中国偶像”。
2)游戏十年:
2005年,暴雪娱乐制作的第一款网络游戏,《魔兽世界》正式进入中国。当时正值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网络游戏渐成为游戏主流,但市场上精品匮乏。所以《魔兽世界》一经推出便成为中国游戏玩家的最爰,统治了中国的网游市场。2010年《魔兽世界》全球的在线用户数量达到了巅峰1,200万,现在仍有超过550万的活跃用户,其中约有一半来自中国。
3)一起成长:
《魔兽世界》游戏玩家主要为16〜30岁的男性,已经运营超过10年,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游戏上线当年处于16〜25岁的玩家现在已经到了28〜37岁的阶段,如今已经成为社会的新生力量,拥有极强的消费能力。对于很多玩家来说,这部电影是回忆青春的,已经完全超越了游戏对于他们的重要性。
4)社交基因放大效应:
当《魔兽》上映时,影院出现了不同于之前《愤怒的小鸟》上映的场景,游戏粉丝们结伴而来,很多穿戴这游戏角色的服饰。这更像是一场盛大的狂欢派对。经常会有团体包场观影。
这主要是由于《魔兽世界》的社交基因而产生不同于单机版的游戏,网络游戏本身就是一的虛拟社区,具有社交基因。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玩家聚集在一起,自发组成了各种不同的的社区,为了完成游戏的一共同目标而并肩战斗。在此期间逐渐建立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加强了对游戏的归属感。这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游戏的体验。
5)高速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
中国是现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电影市场。从2011年起到2015年,中国内地的影院数从2800家上升到7205家,银幕数从9286块激增到32487块银幕,增长率保持30%到40%左右的增幅。电影票房数从50亿元暴增到440亿元。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影市场。人们已经腿电影院看电影作为一种主要的娱乐消费方式。
许多美国好菜坞大片仅仅因为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功而起死回生,避免了业绩亏损,《变形金刚4》,《环太平洋》。这些影片的一大共同特征就是都是以战争场面宏大取胜。中国市场如今已经成为了好菜坞上的必争之地。
6)资本的推动作用
此外,还有26家品牌赞助商为《魔兽》在中国的宣传发行提供了2亿元人民币费用。在《魔兽》的市场发行会议中,参会者包括了来自发行方、数据分析方、品牌方、社体合作伙伴和商业合作伙伴的40个核心人物,这样的完备策略和充足的资金支持,是《魔兽》在中国大获成功的重要因素。
2016年伊始,电影市场火爆程度超出预期。在刚刚结束的2月,据国家电影专资办官方数据,2016年2月中国电影市场票房高达68.7亿元,创下有史以来中国电影市场月度票房纪录新高并首次超越同期北美票房,而且春节档36.4亿周票房也超过了北美市场在2015年圣诞节期间创造的周票房纪录!这是中国电影市场周票房首次打破北美周票房纪录,并登顶全球电影市场周票房纪录!
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中国电市场票房如一列高速列车一路狂飙,中国电影史上众多票房纪录诸如单月票房纪录、单日票房纪录、单片票房纪录等,均被依次刷新。依据猫眼电影最新发布的 《猫眼大数据解读2016年2月中国电影市场》分析报告,中国电影票房纪录在大年初一6.4亿票房刷新中国影视日票房纪录,拉动大盘再创新高。此后连续7天单日票房都突破了2015年7月18日由《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共同创造的4.25亿的单日票房纪录。假期之后票房尽管下滑,但直到元宵节前,每天都仍有2亿以上票房,最终到月底以68.7亿元的漂亮纪录完美收官。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造就了2月份中国电影市场票房一再破纪录的井喷?从猫眼电影发布的大数据分析报告中我们发现如下四点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关键因素之一:观影人次增加和价格杠杆带动市场规模
总体来看与2015年2月相比,2016年春节档用户观影频次增长并不显著,但观影总人数从去年的1.1亿人增长到1.9亿人。由此可见,2016春节档的高票房主要得益于观影人数的大幅增长。显然,人口红利为电影市场井喷带来的显著的影响。
与此同时,猫眼电影大数据报告显示,自2015年1月以来电影票价格走势呈一路下降趋势,在各档期内影城、片方、电商的促销优惠活动是电影票价格趋势低走的主要因素,在2月份春节档期间各家力度较大的促销活动,使得价格杠杆对市场的影响愈加明显,实惠的观影价格吸引大量新用户走进电影院,人口红利和价格杠杆的叠加效应最终导致大盘规模剧增。
关键因素之二:银幕数增长与高场次排片奠定票房体量基础
从消费侧看,近年来电影院的发展及荧幕增量对票房增长的基础性推动作用功不可没。猫眼大数据报告显示,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全国新增影院1600多家,新增银幕近11000块,为春节档的高票房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土壤。
在今年2月份尤其是春节档期间,电商预售票房指引下影城排片的科学化、合理化及场次优化亦是奠定票房体量的基础性因素。大年初一预售票房高达33999万,预售票房破纪录给予影院极大的票房信心,间接推动影院增加场次、提高排片密度,初一当天全国电影放映总场次达22.8万场,大年初一单日单荧幕放映场次也显著高于2015暑期档记录,最终为春节档以及2月大盘的超高票房奠定了市场基础。
关键因素之三:优质影片是2月票房新高主要动力
在中国电影市场的档期作用越来越明显的同时,电影本身的品质和系统性宣发实力对档期票房的决定性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尤其是在今年掀起春节档观影高潮引领二月份票房走势的三部大片《美人鱼》、《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最终取得54亿的高票房,占2月总票房的79%,与这三部影片自身的品质密不可分。
在猫眼想看数显示,三部影片在上映前已具备极高的关注度。2月份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开展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数据也显示,2016春节档三部影片获得观众较高满意度,满意度得分81.4,比去年春节档高出1.1分;这三部优质影片已然成为2016年2月份电影高票房的主要推动力。
《美人鱼》票房自上映以来票房增长一路迅猛强劲,不但在上映首日夺得2.8亿票房,2月19日登顶内地票房总冠军,2月26日更一举突破30亿大关,成为内地影史首部单片过30亿的电影。《美人鱼》能取得这样的票房奇迹,影片本身的情节、卡司、情怀以及“星爷”自身的号召力是过硬的基本条件,由此引发了影迷的高度关注和青睐,在猫眼电影上的评分高达9.1分。在影片上映过程中截止2月29日,猫眼电影平台共产生78万条《美人鱼》相关用户评论,其中有超27万条评论提及“星爷”“周星驰”。
此次《美人鱼》的票房一路破纪录的大爆发,除了星爷电影自身品质过硬之外,背后发行、营销的系统性支持十分重要。正是片方的“情怀营销”、“饥饿营销”策略让《美人鱼》观影成为一个社会热潮,而电商平台的宣发助力也是《美人鱼》大获全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美人鱼》联合出品方猫眼电影平台化、数据化的“24小时立体发行”和“海量数据支持下的用户细分和精准触达”,协助《美人鱼》实现宣发的敏捷化、精细化和观影用户的高触达、高转化,为该片票房一路狂飙,提供了互联网平台化支撑。
美人鱼关注度趋势
关键因素之四:电影电商平台成为票房增长重要推动力量
2016年2月份中国电影票务的线上化率超过了80%,这意味着为电商平台已经成为电影消费的主要入口成为电影票房票房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猫眼电影等电影电商平台提供了便捷的线上选座、全面的影库信息和真实观众的评价平台,大幅度降低了观众的时间成本和决策成本,使线上购票全面成为用户的首选购票方式。
与三四线城市影院和荧幕数高速增长的趋势同步,过去的一年间猫眼等电商平台也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加速扩张,电商的渠道下沉也吸引更多三四线城市用户进入影院,带动了票房增量。
正是上述这些因素共同推动2016年2月取得超高票房,也将是未来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增长主要推动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催生下一些新的电影市场特征也逐渐显露。
· 从群体构成来看,2016年2月观影用户中,90后用户占比达53.9%,已成为观影主力,其中95后观影用户群体增长迅速。
· 在观影用户中,购票3张及以上的用户较2015年有所增长,多人观影逐渐成为节假日家庭娱乐的重要方式。
· 从观影城市出票量占比来看,在春节期间三四线城市出票量占比达52%,首次超过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电影消费的日趋活跃为电影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2016火爆的春节档和2月份漂亮的市场业绩为2016年电影市场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造就2月份电影市场井喷的因素也将成为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新一轮规模化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电影市场为迎合大时代的来临,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到底在今年中国电影市场是否能凭借上述因素弯道超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尚需拭目以待。
2015年1月-6月,中国大陆市场票房总计202.4亿,同比增长48.9%,放映场次2507.7万场,同比增长43.5%,观影人次5.6亿,同比增长45.9%。
202.4亿票房涉及统计项964个,其中15年新片158部(1月1日-6月30日上映),票房194.4亿,其余为跨年电影、旧片重映、待映影片点映、“影展”、“电影周”等贡献的票房。
158部新片中,国产影片117部,票房86.7亿,单部平均票房7410万;进口影片33部,票房107.1亿,单部平均票房3.2亿;特殊影片8部(纯港片和纯台片),票房6105万,单部平均票房763万。
纪录|单日单片3.46亿 单片总票房24.27亿 单片激发观众6246万
上半年影市多项纪录被打破。影片方面,《速度与激情7》零点场票房5244.8万,场次11114场,人次138.4万人,场均124人,刷新零点场四项纪录。随后以3.46亿票房打破首日及单日最高票房纪录,以86583场刷新单日排片场次记录,以21.32亿单月成绩创造单部影片单月票房记录。《速度与激情7》最终以24.27亿刷新历史最高票房纪录,并凭借6246万观影人次成为首个单片激发观众超过5000万人次影片。5月的《复仇者联盟2》凭借首日1.83亿票房成就历史周二单日票房记录,也是所有在周二起映影片中首日票房最高的。
大盘类榜单也在2015年上半年被“更新”。2015年4月12日刷新了日票房大盘记录,单日总票房3.82亿。周票房大盘记录为15年2月23日至3月1日,单周票房15.03亿。月票房纪录为15年4月,单月票房41.09亿。单日公映影片数量最高为15年6月26日,10部电影同天上映。
单片|《速激7》破纪录揽半程冠军 《澳门风云2》居国产片首位
上半年票房冠军为《速度与激情7》24.3亿,《澳门风云2》9.7亿居国产片首位。
上半年票房过亿的影片总计42部,其中国产影片22部,票房81.1亿,吸引2.3亿人次观影;进口影片20部,票房104.9亿,吸引2.8亿人次观影。国产过亿影片票房集中在2-5亿区间,进口过亿影片则在1-2亿区间及9亿以上区间占较多数量。
月度|4月同比涨幅128% 进口片揽5个月冠
2015年1-6月月总票房皆同比提升,平均涨幅55%。其中4月份受《速激7》的带动涨幅最大,达到128%,票房容量已可与春节档所在2月相较。3月涨幅也达到78%。2月和6月涨幅相对较小,分别为27%和18%。过往市场较冷的月份得到开发。
档期|春节档7天容量18亿 六一档票房同比下降24%
上半年共含8个档期,春节档仍是票房大仓,7天创造18亿票房,吸引4580万人次观影。元旦档受到《智取威虎山》带动,同比增幅130%,热度有所提升。今年六一档在映影片数较去年增加1部,达29部,然而虽有《哆啦A梦:伴我同行》及《复仇者联盟2》助力,票房仍同比下降24%,档期效应略显不足。
据EBOT艺恩日票房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影院600家,同比减少76家。新增银幕数为2449块,平均每日新增13.5块,全国累计银幕26244块,银幕增长率同比下降6%。新增座位数306256个,日均新增1692个,较去年上半年减少44364个。
据EBOT艺恩日票房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1-6月新增影院逐月减少,月均新增影院100家。其中2月最多新增128家影院,但新增银幕数不及1月,比1月少63块,2月日均新增银幕18块,高于上半年均值。6月最少,新增影院79家,低于上半年均值21家。
TOP500影院占近半票房 TOP10院线票房占比超70%
据EBOT艺恩日票房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影院总票房为202.2亿元,同比增长48.82%。观影人次55619.64万人,放映场次2494.6万场。冠军影院为耀莱成龙国际影城五棵松店,总票房为5429.54万元;亚军为上海万达影城五角场店,总票房为4856.9万元;季军为深圳橙天嘉禾影城,总票房为4786.97万元。TOP100影院票房占全国总票房的14%;TOP500影院票房占全国票房42.8%。
据EBOT艺恩日票房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院线票房冠军为万达院线,总票房为284934.89万元,占全国票房比例14.3%。TOP3院线票房占全部院线票房的30.9%;TOP10院线占全部院线票房的76.7%。
全国平均票价36元 北京市最高为46元
据EBOT艺恩日票房智库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省份票房冠军为广东省,298335.52万元,占全国票房14.76%。广东省上半年新增影院74家,新增银幕数318块,日均增长17.6块银幕,新增座位数41804个,日均增长230.9个座位。上半年全国城市票房冠军为北京市,140738.36万元,占全国票房6.9%。北京市平均票价为46元,为TOP10城市中最高,高于全国平均票价10元,较北京市2014年上半年提高2元。
2013年影院银幕持续增长 观影人次增速下滑
2013年中国电影突破了200亿元关口,比2012年高出近50亿元。全年新开业影院903家,全国新增银幕5077块,新增座位48万个。2013年影院共放映场次2880万,较2012年多出821万场。在关键性的观影人次这一指标上,2013年观影人次为6.1亿人次,较2012年的4.6亿人次净增1.5亿人次。在观影人次增速上,中国电影市场自2012年以来已经连续两年下滑,2012年观影人次增幅为34%,低于2011年的45%,而2013年增幅为32%,相比2012年又下滑两个百分点。预计2014年观影人次增幅仍将继续下滑,同时下滑速度将会加快。
在影院方面,目前的中国影院市场更是呈现出两极分化严重的局面,2013年票房在8000万以上的影院,全国仅有1家;票房在5000万以上的影院有24家,仅为全国影院数量的0.6%;票房过千万的影院不到700家,占全国影院总量的17%。另一方面,2013年票房不足500万的影院却接近全国影院总量的70%左右,而这其中超60%的影院年票房不足100万。预计2014年影院投资热潮仍不会冷却,新建影院数量将会持续增加,影院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惨烈,同时影院的经营成本将会持续上升,中小影院的生存空间将会进一步受到挤压,影院市场将开始进入到资源整合阶段,一些无力经营的中小影院或被兼并重组或直接退出市场。
院线市场两极分化严重 万达一枝独秀
2013年单体影院票房冠军为北京耀莱影城,其年票房达到了9200万,是全国唯一票房突破八千万的单体影院,年观影人次达到了253万人次,高出第二名深圳橙天嘉禾影城近110万人次,差距较为明显。从2013年票房收入前十的影院来看,除南京新街口影城外,其余影院均在一线城市,其中以北京最为集中,占到了一半的数量,这反映出目前中国电影消费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习惯具有直接关系。
在院线方面,2013年票房突破十亿的院线仅有6条,其中万达院线依然一家独大,其2013年票房总收入达到31亿元,较第二名中影星美足足高出13亿元。虽然万达院线在单体影院的票房收入中仅有上海和广州两家店进入前十,但凭借万达院线的整体实力,目前在院线市场万达院线基本没有竞争对手。
2013年票房最高的影院投资公司仍然是万达院线。该院线目前拥有140家影院,在全国排名第二,虽然绝对量低于大地院线的200家影院,但在票房收入上几乎是大地院线的3倍。
2013年电影放映市场“最”盘点
1、2013年平均票价最高影院:2013年平均票价最高的影院为海南三亚的瑞吉私人影院。该影院平均票价达到了130元,为2013年中国平均票价最高的影院。
2、2013年放映场次最多影院:2013年放映场次最多的影院为重庆的UME影城沙坪坝店,其全年共放映了40842场电影。
3、2013年观影人次最多影院:2013年观影人次最多的影院为北京耀莱影城,2013年共有257万人次前往该影院观影。
4、2013年银幕最多影院:2013年拥有银幕最多的影院为华谊兄弟影城望京店,其拥有20块银幕,为全国最多。
5、2013年座位最多影院:2013年拥有最多座位的影院为北京耀莱影城,其拥有3748个座位,为全国最多。
6、2013年上座率最高影院:2013年上座率最高的影院为广州华影青宫影城,其2013年的平均上座率达到了52%。
7、2013年票房收入最高影院:2013年票房收入最高影院为北京耀莱影城,其2013年全年票房达到了9196.7万元。
8、2013年单日单座收益最高影院:2013年单日单座收益最高影院为上海和平影都,其在2013年平均每日每个座位能够产生150元的收益。
9、2013年单日单厅收益最高影院:2013年单日单厅收益最高影院为广州飞扬影都,其在2013年平均每日单厅能够产生26807元的收益。
10、2013年票房最高院线:2013年票房最高院线为万达院线,其2013年票房收入达到31亿6千万元。
11、2013年观影人次最多院线:2013年观影人次最多院线为万达院线,其2013年共有超过7700万人观影。
12、2013年拥有影院最多的影院投资公司:2013年拥有影院最多的投资公司为大地院线,目前旗下共有200家影院。
13、2013年拥有银幕最多的影院投资公司:2013年拥有银幕最多的投资公司为万达院线,目前其拥有的银幕数超过1200块。
艺恩咨询对2013年第四季度重点制片企业分析发现:就制片数量而言,中影集团凭借政策优势和雄厚实力,以8部影片拔得头筹;票房总额上,华谊兄弟则以6.26亿占据榜首;而就单片票房分析,运营不到3年的万达影视凭借《警察故事2013》后来居上,影视制作成效初显。此外,乐视影业的4部影片表现抢眼,而以往致力于电视荧屏的电影频道近年来也加快大银幕的步伐,本季度参与制片3部,影片票房贡献达5亿,票房排名第二。在2012年末以《人再囧途之泰囧》迅速崛起的光线传媒,本季度制作的两部影片市场反响稍显平淡,未能再现辉煌。综合来看,第四季度中国制片企业格局稳中有变,传统制片公司实力强劲,占据重要位置,同时新生公司在经过两到三年的制片实践之后,开始挑战传统强队,并且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艺恩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第四季度共有62家发行公司参与市场角逐,较去年同期增长7家。国营发行阵营中,中影凭借外片优势参与发行影片39部,累计票房30.9亿元,较第三季度下降12.1%。华夏凭借16部影片和16亿票房紧随其后。在民营发行阵营中,华谊兄弟凭借《私人订制》一片独大,占据单片票房排行首位,而就发行数量而言,万达影视本季度发行5部在民营企业中表现突出。
万达院线Q4票房过8亿 幸福蓝海增幅最大达54%
根据艺恩EBOT日票房智库对2013年第四季度全国45条院线的票房统计,万达院线仍旧牢牢占据榜首,截至2013年底,其运营影院数达140家,银幕达1233块,从票房区间上看,万达也是唯一一家票房过5亿的院线,以8.04亿的总票房和近2000万的季度观影人次遥遥领先。就同比增长率分析,增长最快的为江苏幸福蓝海院线,比率高达54.7%,此外,大地电影院线和中影数字院线也表现突出,增幅分别为18.9%和18.3%。综合来看,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电影院线排名变动幅度较小。
影院整体增长疲软 南京新街口影城逆势上扬
影院方面,2013年第四季度全国影院票房前三分别为:Jackie Chan北京耀莱、深圳橙天嘉禾影城、南京新街口国际影城,其中Jackie Chan北京耀莱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季度票房超过2500万的影院。就同比增长率分析,却不容乐观,第四季度TOP15的影院中,超过半数(9家)出现负增长,这也从单体影院票房收入的角度印证了第四季度中国电影增长疲软的现象。而在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南京新街口国际影城逆势上扬,以50.49%的同比增长率和40%的上座率分别排名第一。
而就影院运营效率比较分析,北京UME华星国际影城虽然在Q3失去冠军位置,但Q4凭借单日单座收益132元和单日单厅收益26783元重回第一。此外,金逸国际电影城(北京朝阳大悦城店)在这两个方面的表现同样突出,占据第二位,同时其单日单厅场次高达7.7次,占据同行业第一,反映其较高的排片效率。值得注意的是,Jackie Chan北京耀莱虽然整体票房第一,但运营效率各项指标却不理想,单日单座收益78元,排名倒数第一,单日单厅场次5.5次,排名倒数第二,其票房第一的因素更多的归功于17厅3748座位的场地规模,而运营效率和票房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本周影市内有中秋档期,整体大盘稍有温暖,本周周总票房约3.4亿,环比上升34%,观影人次重回千万,达到1011万。中秋档期(9月19日-9月21日)3天票房产出约2.3亿,截止目前内地电影市场票房约157亿元,9月影市整体冷清,大盘持续低位徘徊,市场在众多新片冲击下并无抢眼表现。
(注:因2012年中秋档与国庆档衔接,中秋档数据仅为单天数据)
本周票房TOP5中无过亿影片,票房并未出现较大差距。《非常幸运》依靠前期有力宣传以及讨好题材,上映6天夺得周冠军。排片稳居市场首位,但影片上座率仍低于《全民目击》《极速蜗牛》,在市场排片量保证前提下,口碑作用将成为影片生命周期的重要因素。《全民目击》目前累计约1.2亿,极好口碑使其在新片冲击下仍占据重要排片量。五月天第二部演唱会电影《5月天诺亚方舟》4天收获1397万,目前中国市场演唱会电影仍不成熟,受众狭窄仍是面对的主要难题。同样有“粉丝背景”的韩寒作品电影《一座城池》表现惨淡,5天仅有539万进账,业界对此类影片的商业运作仍有待探索。
《狄仁杰》《白狐》双片3D对决
本周,《金刚王:死亡救赎 》24日首当其冲接受市场考验,这部由《画皮》系列电影核心制片团队打造的“第四代功夫电影”将于28日与两部重磅3D影片正面交锋,分别是华谊兄弟出品发行、鬼才导演徐克执导的古装悬疑巨制《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和阿娇、张智霖领衔的魔幻爱情影片《白狐》。作为本周唯一一部进口影片,由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帮主”生平改编的传记影片《乔布斯》能否成功抢滩国庆档,让我们拭目以待。
艺恩咨询研究发现,2010年成为中国不同级别城市银幕数增长的转折点。2010年以后三四线城市银幕数呈几何级增长的趋势,平均每年增幅在40%以上。2011年四线城市全面发力银幕总数上反超一线城市,排名第一。未来增速逐步趋缓增长,预计到2014年超过7000块。同样快速发展的还有三线城市。银幕数的快速增长直接推动城市票房的增长,将原先分布在三四线城市的空白市场培育为电影的新领地。
现阶段三四线城市票房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需要正视单银幕收入下降和合理设计影厅数量等新挑战。从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单银幕票房已经滑落到2009年的低点,作为新的细分市场三四线城市需要合理评估单银幕产出。另一个方面,很多三四线城市新建影院走“大而全”的路线,多影厅、3D银幕甚至IMAX银幕都已出现,在三四线城市消费能力偏弱的条件下,如何设计影厅数量、装修风格与软硬件设施成为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