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产业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hu, 13 Mar 2025 12:11:42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2024年日本50英寸以上大尺寸电视市场中国厂商份额超50%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5205.html Thu, 13 Mar 2025 12:11:42 +0000 //www.otias-ub.com/?p=1745205 近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称,现在的日本人越来越青睐中国厂商电视。

随着中国制造商的崛起,以大尺寸电视为中心,价格竞争加剧。如今在日本,重视性价比的年轻一代选择的大部分电视都是中国造。

调查显示,从2024年日本国内销量来看,中国厂商在50英寸以上的任何尺寸方面都占到一半以上。

从2024年的世界平均价格来看,65英寸为616美元,75英寸为874美元,85英寸为1416美元,分别比2022年下降16%、19%和30%。越是大尺寸,降幅越大。

目前的现状是,日本本土品牌(电视机)在自己的主场正日益被中国制造商取代。

中国制造商在显示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开始获得回报,积极扩大在高端市场的份额。

按照日本专家的说法,事实证明,低估中国竞争对手的创造力是不明智的。习惯于将中国视为配角的日本电子企业的投资者应该提高警惕。

自 快科技
]]>
flurry:APP从电视手中夺走了用户眼球却拉下了钱袋 //www.otias-ub.com/archives/312831.html Tue, 09 Dec 2014 01:28:52 +0000 //www.otias-ub.com/?p=312831 过去几年间,移动互联网和APP开始进入美国人的客厅,挤走了电视成为美国人钟爱的时间消磨品。移动APP拿走了其他媒体的消费时间这点上大家普遍都有了共识,那么到底有多少电视行业的商业价值转向了移动APP呢?Flurry分析数据后得出的结论是:并不多
average_cost_hires_v1b

与有线电视相比,移动APP仍是廉价货
通过对比美国普通用户每小时在有线电视盒移动游戏上的付费发现,2014年美国用户每小时在有线电视上的娱乐支出约为64美分,而他们在手机游戏上的支出则只有11美分。而与电影院相比,这两类媒体都是便宜货。美国人每小时在电影院的贡献为5美元(假定120分钟一场的电影票10美元)。这个情况与2012年,2013年并没有什么不同,当时美国用户对有线电视盒移动游戏上的贡献比分别为6.4倍和5.8倍

2013年到2014年间,平均每个用户在手机游戏上的花费支出只增长了0.5分着实让人觉得奇怪,尤其是整个市场已经从30亿美元增长到了42亿美元。我们可以看下面这几个点:首先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手机游戏用户从2013年的9400万人增至2014年的1.08亿人;第二用户在游戏app里面的时间从2013年大约50分钟增至大约2014年的56分钟。所以当整个市场增长12亿美元时,人均每小时的支出只增长了4.7%,从10.5美分增至11分,但更多的用户拉起了整个规模的增长

很多分析师可能会争论这点称电视内容的生产成本要远远高于手机游戏的制作成本,所以导致了价格差异。但这取决于电视节目类型,对于手机游戏而言也是如此。事实上,手机游戏的开发和推广成本在过去几年也增长了不少。

这些数据都为有线电视产业提了个醒,尤其是那些缓慢而保守地将内容与网络捆绑在一起销售的电视公司。而另外一面,这对于APP开发者而言则是一个好信号。虽然电视产业的价格不会下降几倍,但APP内容(游戏,媒体,音乐和娱乐)将会越来越好,并卖出更好的价钱。对于APP产业的好消息是,跟PC互联网不同的是,用户已经在为内容付费,主要是通过APP内置购买和订阅的方式,而且与电视相比,成长空间巨大。
Via:199IT编译自Flurry

]]>
揭秘电视产业“局中局”:“最后一块屏幕”的四大势力博弈 //www.otias-ub.com/archives/203560.html Sat, 22 Mar 2014 11:37:35 +0000 //www.otias-ub.com/?p=203560 这是来自德勤咨询的内部报告,解读互联网公司、电信设备制造商、终端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服务商等四大势力是如何对客厅最后一块屏幕——电视进行博弈和争抢的。

2013年开始,中国著名互联网公司、电信设备制造商、终端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服务商等纷纷出手开始抢占客厅的最后一块屏幕——电视屏幕。8月,全球最大的IPTV供应商百视通宣布以3.07亿人民币增持风行网54%的股份,开始实施上海文广与风行网的“台网融合”战略;9月16日,百度推出互联网电视高清播放器——百度影棒,正式进军互联网电视多屏互动市场;乐视网、爱奇艺以及阿里巴巴等纷纷推出智能电视;小米公司、阿里公司陆续推出智能电视机顶盒;广电总局和电信运营商三网融合的进程也在层层推进。

全球市场来看,新媒体对电视屏幕的改造和冲击早已形成。谷歌相继推出谷歌电视及遥控手柄Chromecast,利用最简单最直接的理念设计出了多屏互动的遥控设备。2012年,苹果公司的Apple TV占据美国流媒体视频机顶盒市场56%的份额。国际电信运营商也开始纷纷驻足抢占市场,英国电信于今年6月宣布IPTV尝试内容自营,提供38场英超直播。国际IPTV市场预计将在2016年底之前以19.4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长久以来,中国电视产业形成了一个包括终端、内容提供商以及平台提供商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近年来,虽然互联网发展来势汹汹,但由于中国三网融合的进程缓慢,广电总局具有对电视内容的最终决定权,因此,在中国市场中,电视这一屏幕的内容一直在坚守。

传统电视发展受到时间和频道的限制,在内容无限丰富的互联网信息的对比之下,其吸引力在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用互联网进行视频点播,更加自由的选择着自己喜欢的节目。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最新研究报告,2013年美国成年人平均每天花费在手机和电脑上的时间为4小时40分钟,首次超过花费在电视上的4小时31分钟12。据美国知名互联网统计公司ComScore最新调查显示,2013年9月,美国1.887亿网民(占比网民总数的87%)共观看了460亿条在线视频,每个视频平均长度为5.1分钟。

中国的现实情况与美国类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量化了新媒体对传统广电的冲击。调查显示,受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传统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群体向老年人集中,40岁以上的消费者成为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对于同时收看网络视频和电视的“双屏用户”,网络已经成为收看热播电视剧的主要渠道14。此外,《德勤2013移动终端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4G技术到来之后,人们最为期待的功能就是用4G观看视频。随着4G及宽带中国战略的进一步发展,电视这一坚守已久的平台将最终被改造。未来谁将攻陷客厅最后一块屏幕?

情景分析法已经成为德勤咨询极为成熟的方法论,本文将运用情景分析法来分析在群雄逐鹿之时,未来的客厅将会如何演进。

1、影响未来客厅发展的两大不确定因素

因素之一:对电视播放内容的监管程度增强还是减弱

对电视内容的监管政策是影响电视屏幕如何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发展的一种可能性是,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对电视内容的监管会不断降低,电视和移动终端各种屏幕最终等价,播放内容完全相同;另一种可能是对电视内容的监管不断加强,任何需要经过电视屏幕播放的内容都需要授权,并加以限制。

因素之二:以客厅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是否改变

一种可能性是,客厅为中心的家庭生活将持续。

长期以来客厅一直是家庭生活的重心,而电视屏幕也一直是这个空间的核心。据Ericsson ConsumerLab最新全球市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来自九个市场(美国、英国、德国、瑞典、西班牙、台湾、中国、韩国和巴西)的83%受访者声称每周不止一次收看定时电视节目,相较去年的79%有所上升,而与前年的83%持平。15如果这种趋势继续持续下去,那么预计未来几年人们仍会保留定时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在一天当中的某些固定时间段内人们仍会保持以客厅为中心的生活习惯而不改变。客厅屏幕的重要性将继续凸显。

另一种可能性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再以客厅为中心,电视屏幕的吸引力不断下降。

另据Ericsson ConsumerLab对全球15000名在线宽带用户和30个家庭进行深入访谈的调查分析显示,72%的受访者至少每周使用一次移动设备观看视频,而其中42%即使不在家里,也会观看视频。75%的受访者喜欢同时进行多项任务,比如一边使用移动设备一边观看电视。16Nielsen的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移动用户中,39%的用户会用移动设备看视频,并且将会在未来几年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用移动设备看视频的人越来越多,而且看视频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那些3G或4G网络服务已经很普遍的地区。

随着人们利用移动设备观看电视的这种趋势的出现,客厅将不再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唯一场所,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视频与电视节目,以客厅为中心的这种生活方式将会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2、未来客厅的四种可能情景

象限I:强监管-客厅为核心

内容控制授权许可基础上的内部创新

在此情景之下,消费者的休闲娱乐更加集中在客厅,客厅最后一块屏幕的价值将更显突出。同时,电视节目内容的监管更为严格。

在此格局之下,电视内容的提供需要由广电总局认可的集成牌照方负责内容播控,同时,互联网电视的内容需要通过牌照方的集成播控平台对客户端进行控制和管理。目前,广电总局验收的七家互联网电视平台分别是:CNTV、百视通、南方传媒、华数、中国国际广电电台的CIBN、湖南广电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CNBN。

由于客厅最后一块屏幕的重要性更为突出,电视制造商、互联网厂商、电信运营商及各种终端设备制造商均会发力抢占客厅的这块屏幕。广电总局对电视节目内容监管严格,在内容提供方面具有优势。此时互联网厂商、其他终端设备制造商要想进军电视屏幕,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内容授权”,在具备内容许可的基础上进行内部创新。

策略分析:

由于互联网电视的内容受到监管,传统电视和新媒体电视的机会并存。

普遍认为互联网上的丰富资讯对传统电视会带来巨大的冲击,但美国市场的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电视的生命力也许超乎人们的想象。尽管互联网上的丰富资讯正在大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是传统电视却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坚守一块自己的阵地。

在美国市场中,虽然免费的节目极大丰富,但仍有大约90%的美国人收看付费电视。此外,诸如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福克斯(Fox)和全国广播公司(NBC),历经几十年塑造出来的观众惯性和品牌忠实度,仍然占据黄金时段收视率的40%,同时也维持着健康的广告收入水平。

甚至在此情况下,电视台受众的刚性需求会凸显出来,例如国家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发现此阶段的人们重新对大量老节目产生兴趣。虽然众多屏幕上可选择的内容越来越多,但很大程度上,人们打开电视的原因就是完全放松,不想再做出主动选择。

美国的电视迷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收看习惯,同样的情况在中国依然适用。中国电视台多年积累了忠实的观众,几十年的收看习惯不可能在短时间改变,同时,由于网络电视受到监管,在内容控制方面,传统的电视台在和互联网电视竞争之时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传统电视此时的策略是如何锁定已有用户,同时培养新的用户,保证固定的用户群及盈利。

对于拿到执照的网络电视台来说,由于播放的内容受到监管,在与传统电视竞争时,受到内容制约较为明显,同时,需要考虑到众多的用户在电视之外的其他屏幕上也有不同的选择,竞争环境可谓两面夹击,视频内容方面由于受到限制而不能将效率发挥到最高,在与其他非电视网络视频的竞争中的内容将难以抗衡。需要在未来的竞争中找到巧妙的平衡点。

此时,电信公司很可能成为传统电视行业最大的挑战。欧洲的电信集团已经在国际市场展露锋芒。追踪调查宽带使用情况的国际市场调研公司Ditterberner表示:“西欧主宰了IPTV的市场,拥有68%的IPTV用户。只有拥有28%的市场份额的亚洲,才有可比性。”前十位IPTV供应商中有6个在欧洲,其中包括法国电信、西班牙电信Telefónica、比利时电信Belgacom以及意大利的FastWeb。

电信公司和传统电视运营商的竞争在美国呈现了与欧洲截然不同的竞争结果。美国并没有出现在IPTV前十位国家的行列中,其部分原因在于目前的有线和卫星电视供应商占据了非常强势的地位,有线电视公司形成了非常重要的收费电视用户安装基础,并设定了使用现代有线技术的高速数据费率。这使得电信运营商在北美进驻电视业务时遭遇到强劲的挑战。

电信运营商希望通过提供廉价的“三合一”或“四合一”数据、语音和视讯包裹——可能同时通过无线和固定线路——来吸引并保持住客户群。AT&T公司的斯蒂芬森认为,在这场“客厅争夺战”之中,提供移动服务的能力使电信营运商拥有非常关键的优势。他说:“无线服务是一种最为个人化的服务,这赋予了我们优势。”

然而,电信运营商即使拥有再优秀的技术也必须要面对其进驻电视业务的短板——内容的缺失。大多数电信运营商从未有过运营内容的经验。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三至五年,电信运营商并购优秀的视频内容提供商和视频传播运营商将是发展的必然。

象限II:弱监管-客厅为核心

内容为王新媒体巨头或将诞生

当政策管制较弱而客厅依然为家庭活动的中心时,有关客厅最后一块屏幕的争夺战将会到白热化。由于家庭活动围绕客厅展开,客厅最后一块屏幕的潜在价值将会不断上升。传统电视将会面临来自互联网电视的巨大的冲击。

此种情景将为新传媒巨头的诞生提供最佳沃土。新媒体巨头将会成为新媒体从内容制作、到传播、到后续衍生服务全方位服务的新巨头。例如,美国的Netflix公司在短短几年内迅速由媒体租赁公司成长为新媒体公司,从影视租赁产业向上下游不断扩张,开始定制独立版权的视频,并且有足够的观众群和拥趸,这给传统媒体公司带来巨大的威胁。其他类似Hulu的点播节目、iTunes的下载内容、YouTube的原创内容也都拥有自己固定的受众。

策略分析:

视频内容的极大丰富将会培养出各种细分市场,客厅最后一块屏幕上的内容将更加的定制化、个人化、长尾化。由于兴趣点不同,各种细分群体的后续衍生服务的方向也会完全不同。和以往的互联网竞争,赢家只有一个的结果不同,此时,各个细分市场中都会有内容极为丰富的服务小众产品呈现。大众市场将依然存在,但大众市场的群聚效应将会被小众市场大大削弱。

互联网公司、视频终端制造商、硬件制造商此时的竞争已经完全不在于是否能够和电视屏幕进行衔接,竞争的焦点聚集在,如何提高屏幕衔接之后受众的黏度。此阶段的竞争特点是,内容为王。衍生产品及服务将会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如何在视频播放之后的后续服务中提高用户体验、锁定潜在用户、挖掘更多价值将会成为竞争的焦点。

互联网和电视屏幕的互补将会大大提升竞争效率。相比硬件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和终端设备制造商而言,互联网公司在此时的竞争力尤为突出。网络内容和电视内容可以轻松同步之后,网络观众形成的群聚力量和电视观众形成的群聚力量将会相互影响,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环。互联网公司如能善用网络效应,电视屏幕将会成为其内容展示的众多屏幕中的最有效力的一块屏幕。

当内容足够强大之后,电视屏幕播放媒体的功能将会弱化,更有可能作为功能产品的显示终端。例如,阿里巴巴(Alibaba)开发了一款智能电视操作系统,该系统集成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和数字化支付平台,让消费者可以使用电视进行购物。

象限III:弱监管-客厅非核心

电视屏幕价值下降主体间强强联手优势互补

此情景下,客厅不再是休闲娱乐的中心,而电视上能够播放的内容的监管力度不断下降。互联网公司、硬件设备制造商、电信公司都会开始在视频内容播放上有充分的自由。然而,由于客厅不再是家庭娱乐生活的中心,电视这块屏幕的价值在不断下降。

电视屏幕的竞争力在不断下降,传统的电视业务将备受冲击,除了面对互联网、硬件制造商、和设备制造商方面带来的对电视节目本身的冲击之外,还要面对各个移动终端视频对电视屏幕的挑战。

策略分析:

此时对于博弈各方来说,强强联手将是最为常见的策略。在群雄争霸的格局之中,寻找既有差异、产品又能互补的对手合作,找到竞合博弈的平衡点。视频服务提供商Netflix可谓深谙此道,在谷歌发布Chromecast电视棒时,Netflix与谷歌公司签订协议,早期购买者可以免费访问Netflix 3个月;Netflix与有线服务供应商商谈,用户可通过供应商的机顶盒访问Netflix;此外,Netflix还与索尼影视公司签约,引进电视剧。通过和不同公司在不同领域的合作,Netflix不但扩大了受众群体,还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在博弈中达到双赢。

弱管制,但是客厅不再是家庭互动的中心时,虽然各大公司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由于电视本身的价值在不断下降,因此,每家公司在进入之前首先要考虑,是否进入竞争已经白热化的视频红海,还是将目光投入到更加长远的移动互联、可穿戴设备等等新的屏幕的蓝海竞争中去。

更为有效率的方法是,通过各种手段扩充在移动互联及其他设备上的视频内容,充分开拓自己的产品路线,同时,用最为简洁的方式将其他屏幕上的内容和电视这块屏幕进行最直接的切换。此时可以注意利用电视和移动互联之间人群的网络效应,让两组人群进行网络交互,达到网络效应最大化。让电视人群和网络人群之间的交互作用更加明显,进行无缝化衔接。

对于终端公司来说,可以在内容链接方面做些创新,例如多屏终端的视频共享等。而电信运营商则从开发云平台、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增值服务角度进行业务拓展。

象限IV:强监管-客厅非核心

移动屏幕增值战略部署尤为重要

消费者不再以客厅作为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广电总局对电视内容的监管更为严格。面对更为严格的市场监管,传统电视及其配件的生产厂商、互联网厂商及各种终端设备制造商应该首先考虑是否有进入新媒体电视市场并进行竞争的必要。

策略分析:

对于传统的电视节目运营商来说,电视屏幕能够播放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传统的电视节目运营商面临的冲击较弱。然而,客厅已经不再是娱乐活动的中心,电视屏幕能够保留的受众非常有限。伴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生一代的用户关注焦点可能会完全脱离开客厅里的电视屏幕。而老龄人群更可能成为电视屏幕的忠诚守候者。从用户习惯上来说,这些人群实际上是非常因循守旧、使用习惯极难改变的人群。很大程度上来说,他们选择电视,正是因为不喜欢变化。因此,对于传统的电视节目运营商而言,较为恰当的策略是选择渐变的而不是激进的创新。

此外,对于传统电视运营商来说,直播节目的创新将是新的利润增长点。来自英国媒体监管机构英国通信办公室(Ofcom)的数据显示,直播节目在收视总量中所占比重高达85%。由此不难看出,扩大来自直播、而非时移电视节目的创新收入,仍能最为显著地影响电视台的经营情况。

对于还没有拿到电视节目内容授权的互联网公司、终端设备制造商、和其他潜在进驻者而言。如果政策监管不断加强、同时客厅的重要度不断下降。首先的策略考虑是,是否还值得将占领客厅这块屏幕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毕竟,新生一代人群的注意力随着移动互联的转变而不断改变,电视能够聚集的人群的兴趣点非常固定。如果想要突围,首先需要获得内容控制的授权执照。由于内容受到限制,无论是在与传统的电视节目竞争时,还是在于移动终端的其他屏幕竞争时,创造力都会收到限制,因而效率下降。

同时,由于人们的娱乐活动不再以家庭为中心,移动互联的其他屏幕呈现出了各种的机会。智能手机、PAD、即将兴起的可穿戴设备等等,都将成为未来的蓝海,和电视节目这一传统领域相比较,移动屏幕将更具吸引力,同时也能够挖掘出更多的潜在用户价值。

via:南冥一鲨

]]>
2013年电视产业五大趋势:苹果或引领行业标准 //www.otias-ub.com/archives/88043.html Wed, 02 Jan 2013 15:19:03 +0000 //www.otias-ub.com/?p=88043

 

2013年电视产业五大趋势:苹果或引领行业标准

 

2012年12月31日人们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期待着电视设备产业能够掀起一场属于自己的“工业革命”,但这样的期望从来没能成为现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视产业仍然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主要得益于电视运营商在传输高质量电视内容方面仍然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此同时,互联网电视在2012年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虽然这一发展速度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内容和用户界面这两大因素也依旧大大制约着互联网电视的发展。那么,对于即将到来的2013年,电视产业又会呈现出哪些发展趋势呢?

对此,美国科技媒体Readwrite特约撰稿人约翰-保罗-迪特罗(John Paul Titlow)为我们就2013年电视产业的发展趋势作出了五大预测。

具体内容如下:

1. 社交电视崛起

社交电视(Social TV),顾名思义就是将例如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同电视进行无缝整合,让电视成为社交媒体的重要终端。社交电视的目的很简单:让身处不同地方的电视观众能够方便地共享和讨论他们正在观看的电视节目。这样一来,观众既可以对当前热播电视剧进行及时评论,同时也可以在观看体育赛事一起庆祝进球等。

事实上,社交电视这一概念近几年已经开始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科技博客和IT媒体的文章中。而在即将到来的2013年,我们相信“电视”和“社交电视”的界限将变的更加模糊,并将对电视制作的过程产生巨大影响。其中,最明显的一个例子便是美国市场研究机构尼尔森在2012年年末宣布将携手Twitter推出全新的收视率调查服务,以监测Twitter上面有关某些电视节目的用户评论内容。

据悉,这项新服务名为“尼尔森-Twitter收视率”(Nielsen Twitter TV Rating),将在明年秋季正式推出。其主要作用在于监测Twitter用户在电视上观看ABC电视台“周一橄榄球之夜”(Monday Night Football)、最新一季《国土安全》等节目的同时,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第二屏幕”上留下的评论和闲聊信息。

我们相信,这一“第二屏幕”的概念将在2013年获得更一步的发展。有数据显示,大约有90%的平板电脑用户会在观看电视时使用平板电脑,但到目前为止,电视内容制作方和应用开发者还没有对此找到合适的商业化模式。不过,也有部分的例外的例子,比如移动社交电视应用Zeebox和iTV就将自己的定位放在了“电视用户辅助服务”,而GetGlue和Miso这些服务则跨越了此前单纯的“社交签到”范畴,并开始朝着“内容发现”的方向开始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相信大家将在2013年看到更多基于社交媒体内容发现应用的出现。例如,类似Flipboard的个性化视频应用,其中包括Showyou、Frequency和Vodio这些应用都已经通过采用类似苹果AirPlay这样的技术改变了用户发现和消化网络视频的方法。因此,我们相信这些视频类应用将在2013年随着大量用户的涌入而变得更加成熟。

2. 苹果引领业内标准

无论你是否是一名“果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苹果已经对自己所进军的绝大多数的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目前我们收集到的信息来看,苹果对于电视领域的热情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时代的“业余爱好”,而是已经到达了蒂姆-库克(Tim Cook)及现任苹果高管团队所称的“强烈兴趣”的高度。

考虑到苹果进入的是一个已经十分成熟的市场,而不是在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产品类别。因此,即便苹果推出自己的高清电视产品,其销量也不可能达到iPad的火爆销售程度。不过,我依旧相信无论苹果未来将推出一个怎样的电视产品,它都将为业内设立一个将网络视频内容显示在电视屏幕上的全新标准。

3. 原创电视节目

互联网公司大力投资原创视频节目是2012年的一个重大趋势,包括Hulu、Netflix和YouTube在内的这些流媒体平台都曾斥重资投资自己的原创视频内容,但这些平台所制作的原创内容都仅限于通过网络播放。在这一方面,谷歌似乎已经痛下决心开始了自己的改革之路,这家搜索巨头目前已经开始淘汰自身生态链中表现最差的产品,并开始试图推出具备浓厚“电视风格”的数字媒体内容。

对于仅仅面向互联网开放的电视内容来说,其最大的挑战便在于能否获得同通过传统电视渠道播放时一样的收视率。目前,已经有包括《纸牌屋》(House of Cards)和备受欢迎情景喜剧《发展受阻》(Arrested Development)在内部分剧集的新一季不再通过Fox电视网推出,而是由Netflix进行独家发行,它们是否还能够依旧延续此前的优异表现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个最大疑问。要知道,这可是流行电视剧抛弃传统电视网转投互联网流媒体平台的第一次大胆尝试。

我们相信,《发展受阻》这部剧集新一季的表现将对未来互联网电视内容起到重要风向标的作用。而一旦Netflix因《发展受阻》而大获成功,包括Hulu和YouTube这些流媒体平台都会争相效仿Netflix的数字媒体发展模式。

4. 控制端革命

同目前互联网电视界面一样糟糕的还包括现在的电视控制设备,即我们俗称的“遥控器”。在这一方面,我们相信在苹果进军电视领域后将依旧在这一方面一马当先,这家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或将大大简化用户同电视设备交互的方式。传统的电视遥控器按钮布局将大大简化,取而代之的是更多人性化的按钮图标,而电视屏幕的用户界面则将沿袭苹果的一贯设计风格。

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创建于1964年的知名音响公司Bose公司目前正在尝试更加简化的电视遥控器设计,该公司的VideoWave娱乐系统遥控器拥有一个触摸板和六个按钮,其余按钮则被转移到了电视屏幕本身。而且,该遥控器还可以与任何外部设备进行远程链接,并可以与蓝光播放器、XBox 360、Roku和未来的苹果电视兼容。

此外,未来的电视控制方式将不仅仅局限于遥控器这一单一设备,包括声控和手势这些操作方式预计也将在未来的互联网电视设备中出现。在这一方面,我们已经可以从Xbox上的Kinect、iPad以及Siri身上看到些许端倪。事实上,谣传中苹果电视最被提到最多的一个功能便是Siri语音控制。与此同时,谷歌日前也一直在试图将自己的语音搜索功能整合到更多的移动产品中。

5. 移动和电视的聚合

2013年,电视设备会看朝着更像智能手机的方向继续发展。而随着电视软件设计师开始重新设计电视用户界面、苹果AirPlay的功能设计变得更加主流,电视和移动平台的聚合也将这一年继续得到发展。

随着移动视频应用成熟以及消费者越来越习惯于使用无线信号传输数字媒体内容的方式,手机和电视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模糊。在这一方面,易用性便成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因为消费者期待的是获得与苹果提供的AirPlay一样简单的操作过程:即使是最不精通技术的消费者也可以轻松的把自己平板电脑中的数字媒体内容无线传输到电视机进行播放。

根据谷歌的研究数据显示,人们最习惯于在沙发上使用平板电脑,而人们使用平板电脑进行的最多的活动便是观看视频。在线出版商协会(Online Publishers Association)在研究了平板电脑用户的使用习惯后发现,目前平板电脑唯一缺失的一个主要功能便是“无线传输”(类似于苹果Airplay功能),因为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依靠支持流媒体功能的机顶盒,但显而易见的是,具备互联网连接功能的电视才是人们更好的选择。

]]>
Business Insider:电视产业陷入10年前报纸窘境:网络挤压市场 //www.otias-ub.com/archives/48519.html Wed, 06 Jun 2012 01:30:16 +0000 //www.otias-ub.com/?p=48519 在商业互联网的前十年,即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经常有“报纸走向消亡”的声音出现。

人们经常说,越来越数字化的读者不再阅读报纸,他们会访问网站,而不会再把报纸放在餐桌旁边。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不再将报纸视为商业信息的来源,他们会通过eBay和Craigslist获得这些信息。他们通过电影网站获得电影信息,通过房地产网站获得房地产信息,通过电子邮件或团购网站获取打折信息。

简而言之,支持了报纸公司一个世纪的用户行为已经发生改变。

但是,10年的时间过去了,报纸产业仍未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用户仍在增长,广告增在增加,股票仍在上扬。

而此前曾给报纸产业判了死刑的业内人士,被视为了“无能的预言家”,至少在报纸行业高管的眼中如此。

但随后,令报纸产业大跌眼镜的一幕终于发生了:

1950年至2011年美国报纸广告营收趋势(通货膨胀因素已计入)
1950年至2011年美国报纸广告营收趋势(通货膨胀因素已计入)

许多报纸公司破产,或处在破产的边缘。《纽约时报》公司股价从50美元暴跌至6美元。

换言之,报纸产业真得陷入预料之中的窘境。从用户消费行为改变,到真正影响到业务,只是需要一段时日而已。

而如今,电视产业所面临的情况几乎与当初的报纸产业如出一辙。

对于许多家庭,电视消费在过去的十年中发生了巨变,尤其是在最近五年。

1. 看电视时间越来越少(一些知名的体育直播节目除外)。

2. 很少看带广告的电视节目。

3. 确实看了不少电视节目和电影内容,但通常是点播,没有广告。

4. 通过互联网获得新闻,而不是电视。只要发生重大事件时,才会看电视直播。

5. 看电视或电影时,在电视、笔记本、手机和iPad四种设备中,哪个方便用哪个。

如果不是体育直播,我们通常不会为有线电视付费。换言之,在许多家庭,电视产业当前所面临的局面与当初的报纸产业如出一辙:

支持传统一体化电视服务包(网络、有线电视和卫星服务商)的用户消费习惯已经改变。

确实,我们仍在看电视,但我们是在主动消费。即我们不再是坐在电视机前,被动地看电视节目。当然,体育直播节目除外。

目前,像我们这种家庭可能还不是很多,但数量上的增加用不了多长时间。

这种消费习惯的转变说明了什么呢?

1. 电视网络已无关紧要。我们不知道,也不关心哪个网络拥有哪个节目的播放权,在哪里播放等等。我们关注的是,Netflix、Hulu亚马逊或iTunes上是否也有这些内容。这意味着电视的核心传统业务已经过时。

2. 支付给有线电视公司的费用大部分被浪费:我们通过有线电视公司获得宽带,我们经常使用。但同时还获得500个频道,而我们几乎从来不看。

3. 很少再看电视广告,即使看,同时也在做其他事情,如打字。

更直接地说,这意味着:

1. 广告主的广告费(每年约750美元)大部分被浪费,因为我们很少看带有广告的电视内容。

2. 我们支付给有线电视公司的费用(用于购买电视节目)大部分被浪费,因为我们几乎从来不看电视。

还记得当初报纸产业的发展经历吗?

当互联网来袭时,用户行为开始发生转变,但用了10年时间才对报纸产业造成了影响,并且是巨大影响。

如今,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电视身上,剩下的问题是:

1. 何时发生?

2. 发生时后果如何?

先说第二个问题,用户行为的转变将对电视产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1. 传统的电视网络模式可能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大的内容库、更有效的内容制作、获取和发布。

2. 传统的付费电视成本必须下调。我个人认为,每月20美元较为适合,为当前的1/5。

3. 最终,电视和其他形式的视频内容的界限将消失。

与报纸一样,用户行为的转变最起码会使电视变得更加高效。电视不会消失,但当前这种好日子终将结束。

至于第一个问题,答案也许是“现在”。

花旗银行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几年中,有线电视公司收视率显著下滑。

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有线电视收视率急剧下滑
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有线电视收视率急剧下滑

另据调研公司尼尔森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

1. 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每月至少看一次电视的用户比例从 90%降至83%。

2. 每月至少通过计算机看一次视频的比例为84%,高于看电视的用户比例。

不用说,10年前,报纸产业预测者并未想到10年后的报纸广告营收会下滑如此之快:

2000年至2012年美国分类广告营收走势
2000年至2012年美国分类广告营收走势

同样,今天的电视预测者也不会想到10年后电视广告营收会下滑到什么程度。相反,他们会希望继续增长。

但用户消费行为正在快速改变,到了某一个时刻,就会影响到电视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