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27 Nov 2023 18:48:3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让癌细胞“自杀”而亡!Nature:靶向肿瘤细胞代谢途径为癌症治疗带来新的选择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3058.html Tue, 23 Jan 2024 08:46:05 +0000 //www.otias-ub.com/?p=1663058 如何最有效的拯救癌症患者?这是每一个癌症临床医生或相关科研人员经常思考的问题。

手术、放疗、化疗,以上三种是我们之前最常听到的治疗癌症的方法,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相继出现在了人们眼前,前者适用于有明确致癌驱动基因的癌症患者,虽然其效果较好,但就目前来说并不是每种癌症都有相应靶向药物,这大大的限制了其应用。后者的主要目的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依靠自身免疫机能杀灭癌细胞和肿瘤组织。免疫疗法在近年来的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但是,免疫疗法并不是对所有癌症都有效,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其高昂的成本也使许多患者望而却步,因此开发新的肿瘤治疗方法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2023年10月25日,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Dohoon Kim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Disruption of sugar nucleotide clearance is a therapeutic vulnerability of cancer cells的文章,该项研究报告了一项新的癌症治疗方法,即通过靶向肿瘤细胞代谢途径更有效的杀死癌细胞。

作者以一个通俗易懂的“废水池模型”来解释这项新的策略(图一),我们都知道肿瘤细胞与正常的细胞在代谢上有巨大的差异,由于肿瘤细胞具有更高的能量获取需求,因此其在葡萄糖消耗,氨基酸代谢等方面都会与正常细胞不同,但有一点癌细胞同样也无法逃避,正常细胞在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代谢中间产物,癌细胞同样也会在某些酶代谢步骤产生毒性中间产物,而这往往需要第二种酶继续将毒性产物处理为无毒产物,而作者团队的策略就是:针对癌细胞中的代谢通路,通过阻断特定酶的作用,导致毒性代谢产物在细胞内大量积累。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毒性代谢产物的积累对癌细胞产生有害影响,最终导致癌细胞死亡。

图一:kitchen-sink模型示意图1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这样的一个代谢通路?

DEPMAP数据库,这是一个包含了对多种癌症细胞系进行基因依赖性筛查数据的数据库。作者团队通过这个数据库进行了系统性的筛查,以确定特定代谢酶在癌细胞生存中的必需性。通过分析这些癌症细胞系的基因依赖性数据,寻找那些在某些癌症细胞系中必不可少,但在其他细胞系中却不是必需的代谢酶。这种不同的基因依赖性表现出这些细胞系之间对特定代谢酶不同的需求程度。通过这种方式,研究人员识别到了一种关键的糖核苷酸生物合成途径。

UGDH(UDP葡糖醛酸脱氢酶)是这一代谢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它负责将葡萄糖代谢产物转化为UDP葡糖醛酸(UDPGA),进一步,UXS1(UDP木糖合酶),作用于UDPGA,将其转化为UDP木糖。在这条通路中,高UGDH表达细胞中对UXS1酶的依赖性极高。作者同时还证明了阻断UXS1是通过累积中间产物UDPGA,而不是减少最终产物UDP-木糖的方式来使癌细胞受损的。

为了理解UXS1基因缺失后UDPGA在细胞中积累可能导致的毒性,研究团队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观察了UXS1缺失后癌细胞的转录反应,结果表明, UXS1缺失导致多种高尔基体翻译后修饰基因和高尔基体运输相关基因的表达。整体来看,这种转录反应表明UXS1丧失和UDPGA积累的毒性特异性涉及到高尔基体。此外,UXS1的敲除还明显改变了高尔基体的形态(图三)。

图二:UDPGA积累引起高尔基体功能障碍1

为了检测在体内环境中的肿瘤UXS1基因缺失的后果,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在UGDH高表达的肿瘤中诱导UXS1基因缺失后,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生存期。这表明针对UXS1的治疗在这类高UGDH状态的肿瘤中具有潜在的疗效。但在UGDH低表达的肿瘤中,UXS1基因缺失对肿瘤没有影响。这意味着治疗效果似乎更依赖于肿瘤的UGDH水平。总的来看,这些结果显示了对UXS1的治疗存在一定的治疗窗口和潜在的选择性。然而,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图三:UXS1是一种癌症选择性治疗靶点1

简而言之,这项研究探索了针对癌症治疗的新策略,以阻断UXS1基因来干扰UDP葡糖醛酸(UDPGA)的代谢。研究发现,UXS1缺失对于UGDH高表达的肿瘤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生存期。这表明针对UXS1的治疗对于特定肿瘤类型可能具有潜在疗效。然而,在UGDH低表达的肿瘤中,UXS1基因缺失对肿瘤生长没有影响。这项研究强调了UXS1的潜在作为靶向治疗的重要性,但也指出了治疗效果在肿瘤类型和个体患者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ference:

1. Doshi, M.B., Lee, N., Tseyang, T. et al. Disruption of sugar nucleotide clearance is a therapeutic vulnerability of cancer cells. Nature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676-3

来自: 生物谷

]]>
犹他大学:研究显示网上1/3的癌症治疗文章都是谣言
//www.otias-ub.com/archives/1288671.html Sun, 01 Aug 2021 11:52:31 +0000 //www.otias-ub.com/?p=1288671

之前网络上有一个很流行的段子,一个人感觉身体不舒服,怀疑自己是不是病了,然后就去网上搜一搜,看完网上的文章,感觉自己不是病了,而是要死了。虽然这是一个段子,但它的确反应出了两个问题:一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在网上浏览健康信息;二是一些互联网平台为了流量,放纵大量不准确的医疗信息,甚至导致谣言泛滥。

近日,来自犹他大学亨斯迈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对互联网癌症相关治疗文章进行了调查后就发现,互联网上超过 1/3 的癌症治疗相关文章都是错误的谣言,不仅不会对癌症患者有利,反而会干扰癌症患者的正常治疗。

更可怕地是,这些谣言文章在互联网平台的传播量远高于严谨的、包含循证医学证据的科普文章。

该研究以“Cancer Misinformation and Harmful Information on Facebook and Other Social Media: A Brief Report” 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上。犹他大学亨斯迈癌症研究所放疗科 Skyler B Johnson 博士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对于这一研究结果,Johnson 博士表示,“我非常理解癌症患者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上寻找治疗信息。确诊癌症会让人变得脆弱,患者一般对这类疾病没有任何认知,他们迫切地希望能够掌握自己的健康,抓住一切可能保持健康的希望。当然,也有一些信息是他们的亲友从互联网上分享给他们的。然而不幸地是,网上关于癌症治疗的文章存在许多明显的错误,对于癌症患者的治疗是非常不利的。”

癌症谣言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正所谓事出必有因,而所谓谣言的背后其实也是一个充满暴利的灰色产业链,它们抓住癌症患者迫切治愈疾病的心理,试图榨干他们最后的一滴血。

2016 年,网上有人提问:你认为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年仅 21 岁的魏则西,临死前,在这个问题下发长文控诉。

魏则西被检查出滑膜肉瘤晚期时,他才大二,风华正茂。滑膜肉瘤本来就是癌症比较难治疗的一种,再加上晚期,当时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的各大肿瘤医院都说没有希望,他也劝父母再要一个孩子吧。

魏则西是独子,父母的爱无以言表,拼了命也要将他救过来。所以, 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试一试。但他们不知道眼中的一线生机,最后带来的却是噩梦。在悲痛和失落交加中,魏则西通过网上搜索,看到了推荐的某医院的生物免疫疗法。

一家三口马上订火车票,前往北京实地考察。其中一位医生说,这个技术是斯坦福研发出来的,有效率达到百分之八九十,三次就可以控制很长时间。随后,又看了看魏则西的报告单,拍着胸脯说:“二十年没问题。”

最终魏则西家人凑了一下钱,又找亲戚朋友借了些。在这里花费了二十多万。结果呢?几个月就扩散了,并转移到肺部位。魏则西父母有点慌了,便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个所谓的医生却说:“继续做,做多了就有效果了”。

那时,魏则西已经在网上分享自己病情。有些热心的留学生,帮助他查了很多资料,这才把事情搞明白。魏则西目前使用的治疗方法,其实早就被淘汰了,因为有效率太低,国外也根本就没有医院用这种技术。

因为病情被耽搁,魏则西再次回到正规医院时被通知:恐怕撑不了一两个月了。或许老天可怜这一家人,在他们快山穷水尽的时候。终于找到了靠谱的靶向药,只不过已经太晚了。

令魏则西没想到的是,他走后 20 天,那份回答在网上迅速发酵,获得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如果你生病了,想在网上找点相关知识。但是你看到的,和你想要的,可能不是一个东西。当你输入关键词,便会出来一大堆帖子,很多都是医院的广告,背后是一张深不可测的黑色产业网。

虽然经过 5 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对这一产业进行了严格监管,但是问题依旧存在,数不清的癌症患者依旧被骗,负债累累

患者与专业医生保持良好沟通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是健康信息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谣言滋生的地方,很多不明就里的患者可能会因为这些谣言做出错误的选择。

犹他大学亨斯迈癌症研究所放疗科 Johnson 博士,在其早期的职业生涯中完成的研究发现,使用未经证实的癌治疗法相比于传统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治疗策略,会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这使得 Johnson 博士对这一领域额外关注。

随后,Johnson 博士在反复与多位医生、媒体以及患者进行了多次讨论。对话中 Johnson 博士发现,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在传播癌症治疗不准确信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交媒体上癌症信息的数量的质量。Johnson 博士召集了多位癌症护理、癌症治疗、癌症康复方面的专家,成立医学专家小组。随后,他们随机从互联网或社交媒体上收集了 200 篇最受欢迎的癌症相关文章,并交给专门的医学专家组审核。这些文章涉及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以及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的康复与治疗。

经过专业的医疗小组审核后,Johnson 博士发现,癌症患者在互联网上浏览的信息,大多都是谣言。在纳入分析的 200 篇文章中,33% 包含错误信息,这些错误信息会对癌症患者治疗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不过 Johnson 博士非常遗憾地表示,“作为专业的医生,我们可以轻松地区分哪些是专业癌症科普,哪些是谣言。而患者很难准确区分哪些文章可靠,哪些不可靠。同时,我们无法拒绝患者在互联网上寻求解答的需求,我们必须同情我们患者,但不能让我们的患者受到谣言的干扰。”

最后, Johnson 博士建议,患者应该时刻与自己的主治医生保持良好地沟通。患者不可避免地会从网络上需求癌症信息,而医生应该鼓励患者如果在网上或社交媒体上看到了相关癌症信息后,与自己交谈,双方共同沟通后作出最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决策。

自 学术头条

]]>
GEN:大数据挖掘对癌症治疗的四大影响
//www.otias-ub.com/archives/474508.html Sun, 22 May 2016 15:38:09 +0000 //www.otias-ub.com/?p=474508 导读:2016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上的一个panel讨论中,美国副总统Joe Biden当场要求临床医生和研究者举例表示人类在抗击癌症中突破的障碍。当几个重要话题浮现时,最重要的议题是“大数据”,具体而言,即“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

3d abstract tunnel

大量的肿瘤DNA测序通道接近20,000基因组

研究者表示:“大数据”是有效的,这是因为有重大的信息可以从大数据集合里分析。越是大样本的体量,越能发现一些在小样本体量中难以发现的小问题。另一些研究者则表示:“大数据”岂止于大?而是越多越好。

来自美国 St. Jude儿童研究中心的首席信息官、高级副总裁Keith Perry认为,“大数据”包含额外的三层意思:多个品种的数据类型、数据生成的速度和数据集成的程度。在他看来,目前的许多数据库之间无相互接口,因为它们是由单独的预防、研究和临床部门产生的,现在缺乏一个整合这些不同结构、集中信息的潜在平台。

另一位来自爱立信公司的Narayan Desai博士引用了其在2015年的新闻文章,基因组学将不得不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数据是如何生成的。尽管目前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有限,但应该利用好它,因为测序的可访问性,将导致访问信息出现爆炸性的增长,并在很大程度上较为分散,传统的信息挖掘将难以解决问题。

影响一:隐藏的弱点

最近,一些科学家建议:针对性和创造性的利用现有的数据可以指导临床实践。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Nevann Krogan教授表示:基因组学已经为癌症治疗带来了重大变革,其作用远超过以往的遗传学知识。尽管测序提供商认为我们投入的金钱越多,结果越清晰,事实上并不是如此。我们现在已经达到了提取有效信息的饱和点。

以癌症为例,目前针对各种各样的癌症已经出现了“海量”的数据。尽管数据暴增趋势在继续,但是Krogan 教授认为,突破癌症治疗所需的数据已经达标。成堆的新数据只能显示癌症惊人的多样性,即使是一个单一的肿瘤也包含独特的成千上万的基因突变,这使得使研究人员找出哪些是驱动疾病的基因愈加困难。

Krogan教授和同事于2015年5月21日在《Molecular Cell》上发表文章:除了积累更多的数据之外,研究者需要更加仔细地找出现有数据的关联,并成立了“肿瘤细胞地图项目”(CCMI),旨在系统地介绍癌症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导致了疾病与健康的状态,从而研究出癌细胞里的突变基因和蛋白的“路线图”。

影响二:肿瘤样本关联性分析

“肿瘤细胞地图项目”(CCMI)将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的顶尖生物医学科学家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顶尖的细胞结构学家整合到一起,共同研究基因组学相关信息,瓶颈是如何解释肿瘤基因组信息。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Ideker教授表示:进行癌症DNA测序的样本已经接近20000例基因组,但仍然难以分析癌症基因组的基因网络,即“没有两个肿瘤患者在基因层面上看起来很相像。”因此,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项目,国际癌症基因组协会(ICGC)已经开始系统地分析成千上万的肿瘤的多重信息,包括mRNA和microRNA表达、DNA拷贝数和甲基化以及DNA序列。

现在强烈需要有一个可以整合和解释基因组规模分子信息的方法,以洞察驱动肿瘤恶化的过程;同时也迫切需要医疗机构的参与,以解决公司在分析肿瘤基因时因无法获得临床相关的数据而得出不当结论。

影响三:子网络分析

解决子网络分析需要综合信息方法,尤其是综合已知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在表达蛋白质内部子网或通路作用间的数据库交互。这需要基因或蛋白质在各个子网络内形成的聚合表达式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而不是清单单个基因或蛋白质。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子网可以识别不同种群患者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导致的不同临床行为。与传统的分析相比,虽然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生物信息学、统计学和蛋白结构知识,但这种子网分析能够解释基因表达差异下的分子通路,毕竟它使用的数据已经存在。

Ideker博士和他的同伴生物信息学专家表示:对于大多数中度乳腺癌风险的患者,传统因素不是预测,大约70 – 80%的淋巴癌阴性患者在接受不必要的辅助化疗。当前的许多风险因素可能是次要表现而不是疾病的主要机制。一个新的挑战是如何确定新的与疾病更加直接相关的疾病,可以更准确地预测个体患者的风险转移。

影响四:预后的影响

研究人员最新调查证据支持基因网络分析可以提供预后信息。例如,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的Chang博士和同事们在2012年的《血液》杂志发文:通过单克隆B细胞在血液中、骨髓、次级淋巴组织的集聚,采用基因网络分析并预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特点。

具体地说,研究人员使用subnetwork-based(子网络)基因表达分析概要文件区分组不同患者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展风险。 临床患者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很大的差异:有些病人无症状多年;有些患者则在被诊断后不久就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

由于目前必须明确证据显示疾病进展或疾病相关的并发症,否则建议停止治疗,但标准疗法与显著的毒性有关,因此准确预测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已经有通过基因芯片检测的报告显示,替代标记物可作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已知的预后因素,如IGHV突变状态。

预测子网的表达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但是在在之后的时间点表现出较强的相似性。大数据挖掘已经成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等癌症的的治疗策略和潜在的观察途径。

]]>
CBinsights:2015年癌症治疗领域融资达28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457529.html Thu, 31 Mar 2016 11:28:45 +0000 //www.otias-ub.com/?p=457529 癌症治疗初创企业的融资一年内增长153%。本季度已经刷新历史记录。

近来特别引人关注的是,抗癌药物已成为制药企业关注的高利润领域。自2013年以来,有五分之一的初创公司投资交易是关于抗癌药物和治疗,这些初创企业包括ADC Therapeutics(肿瘤药物开发公司)、即将首次公开募股的Corvus Pharmaceuticals(生物制药公司)和Unum Therapeutics(细胞免疫治疗公司)。

鉴于此,我们用数据库来分析全球范围内生物技术和药物研发初创企业的融资情况。这些公司专注于癌症治疗,包括肿瘤免疫(一种以免疫系统为目标去抵抗癌症的疗法)、溶瘤病毒(能杀死癌细胞的病毒)、抗体的运用以及一些针对肿瘤干细胞(被认为会导致肿瘤)的药物。

2011年以来,这些公司总共融资数额超过67亿美元,交易量在2011到2015年之间翻了一番。我们的分析涵盖所有的股权融资以及可转换票据的融资。

本篇报告包括以下信息

全球融资历程

各阶段投资

最活跃的投资者

获得融资最多的公司

全球年度交易量和融资额

2015年,癌症治疗初创公司的融资猛涨153%,从2014年的11亿美元增长到28亿美元。

相比去年22%的增长,2015年还有5轮1亿美元以上的大规模融资,其中最大的一次是Immunocore(位于英国的一家肿瘤免疫疗法的公司)的A轮融资,数额高达3.2亿美元。

2011年以来,无论是交易量还是融资额均平稳增长,仅在2012年融资出现下滑。

与之前两年相比(交易增长分别为11%和2%),2013年以后的交易量大幅增长(14年和15年交易量均增长22%或以上)。

1459423637-7503-58

全球季度交易量和融资额

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初创公司Gritstone Oncology获得1.02亿美元的A轮投资,在其影响下,2015年第三季度的融资额创下5年季度之最。该季度的平均交易金额为5200万美元。

本季度,即16年第一季度的交易量已经刷新五年之最。本季度超过25家公司完成融资,总融资额超过5.5亿美元。这其中包括位于美国加州帕罗奥多的Forty Seven的 A轮投资,数额达75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谷歌风投和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以及NextCure的A轮融资,数额达67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OrbiMedAdvisors、Pfizer Venture Investments和Sofinnova Ventures)。Forty Seven和NextCure都是肿瘤免疫疗法的初创公司。

1459423637-7760-n5

各阶段交易份额

五年来,最主要的投资阶段针对早期的初创公司,其中2015年癌症治疗公司种子期和A轮的份额达到43%

而真对成熟阶段企业的投资额占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从2011年的26%下降到2015的9%。

“其他”的类别中包括阶段未公开的融资,企业少数股权的交易,以及可转换票据。

1459423637-1735-bt

最活跃的风险投资者

名单上,OrbiMed Advisors投资了超过15家不同的公司,包括NextCure、ORIC Pharmaceuticals、Syndax、Pharmaceuticals、Aduro BioTech以及Corvus Pharmaceuticals。风险投资者参与了20轮以上的融资,对这些公司的投资总额超过8亿美元。

活跃度排行第二的公司—-位于麻省的MPM Capital,近日在其网站宣布:它将与财富管理公司UBS合作,创立“只关注肿瘤治疗且投资对象同时包括私人股权和公共股权”的肿瘤基金。它最近一次参与的是Tizona Therapeutics的B轮融资,金额达4300万美元。

1459423636-6891-ol

最活跃的早期风险投资者

总体上最活跃的风险投资者OrbiMed在交易次数上也排名首位,参与了 Corvus Pharmaceuticals、 Loxo Oncology以及 CleaveBiosciences发起的A轮融资。

“最活跃的投资者”名单上排名第六的Atlas Venture在“最活跃的早期投资者”中名列第二,其领投的公司包括X4 Pharmaceuticals、Surface Oncology、Unum Therapeutics、Raze Therapeutics、F-star Alpha以及CoStim Pharmaceuticals。

1459423636-8207-ag

获得投资最多的公司

Stemcentrx是名单上资金最充裕的公司,去年成功加入独角兽俱乐部。支持该公司的投资者包括Founders Fund、Artis Ventures以及Sequoia Capital。Stemcentrx目前专注于瞄准并消灭癌症干细胞。

抗体治疗公司Symphogen(资金最充裕的公司名单上排行第二)在2015年发起了一轮可转换票据的融资,数额达7.5亿美元。

所有的排名是基于以往进行的股权融资(包括可转换票据)。名单上其中一家公司Corvus Pharmaceuticals计划于本月下旬首次公开募股。

1459423636-4892-8h

来自:Biodiscov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