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俄亥俄州大学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un, 26 Oct 2014 14:39:5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研究显示3D暴力仿真游戏 玩后令人烦躁易怒 //www.otias-ub.com/archives/286128.html Sun, 26 Oct 2014 14:39:55 +0000 //www.otias-ub.com/?p=286128 1410052050202483--ss2

美国一项研究表示,立体影像与声效技术发达而创造出的许多逼真3D游戏,或许能让玩家更能享受到身临其境的刺激快感,但是玩过这些游戏的人,却无法掌控自我情绪而变得更易怒和暴躁。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沉迷于刺激、身临其境3D立体游戏的人,虽然更容易从游戏中获得快感,但是这种诡异的三维虚拟世界,同时也会挑起踏入这个虚幻空间者的严重负面情绪。
研究小组针对194名大学生进行这次实验,有些受测者是用3D荧幕玩暴力或温和小游戏,有人则是用2D荧幕玩暴力或温和小游戏。研究小组在这群大学生玩过游戏后,要求他们填写一份分为1至5等情绪的检测表。
结果评估后发现,无论是用2D或3D荧幕玩温和小游戏的学生,他们的情绪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使用2D或3D荧幕玩暴力游戏的学生,在玩过游戏后,情绪皆明显变得暴躁易怒;尤其是使用3D荧幕玩暴力游戏的人,他们的负面和暴力情绪简直到了破表的沸点。
这项研究的指导教授布什曼(Brad Bushman)说,当今的游戏不再是二维世界,而是更进一步的三维空间技术,这类游戏让人身临其境,却也更容易影响玩家的情绪。所以当他们在玩暴力游戏时,会把自己所有的专注力投射在拟真的暴力情境中,这就是3D游戏会增加玩家愤怒情绪的原因。
布什曼教授说:“融合暴力内容和身临其境效果的3D游戏,可能会带给玩家一些大麻烦,因此这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的议题,其中包括电子产品制造商、电子游戏开发商、消费者、父母和负责评审这类游戏的当局。”

]]>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研究显示人类具有21种不同的表情 //www.otias-ub.com/archives/242183.html Thu, 19 Jun 2014 09:12:28 +0000 //www.otias-ub.com/?p=242183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人类具有21种不同的表情,其中包括一些“混合表情”。
       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每天都会呈现不同的表情,但你能识别这些表情吗?有谁知道“面带微笑的厌恶”表情是怎样的吗?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描绘出人类21种独特的表情,是之前被广泛认可人类表情的3倍多。
  简单的快乐和悲伤表情不需要详细描述,但是像“面带微笑的厌恶”需要进行详细解释,尽管如此,美国研究员认为,人们对这些表情非常熟悉。研究负责人亚历克斯-马丁内斯(Aleix Martinez)博士称,人们的一些特殊表情已超出了简单的情绪表达,例如:快乐或者悲伤。我们发现一种明显的一致性,人们如何移动面部肌肉表达21种表情。这项研究非常令人吃惊,它告诉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以同样的方式表达21种情绪,至少在我们的文化中。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研究人员对230名志愿者进行测试,描述了6种最广为人知的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恐惧、生气、惊讶和厌恶。同时,他们还要求做出一些“混合表情”,例如:“面带微笑的厌恶”、“悲痛的愤怒”、“开心的惊讶”等。
  为了确保这些表情的正确表达,志愿者在进行测试时要求不能佩戴眼镜,并且剃除了面部任何毛发,不得佩戴帽子,头发留海束起,使研究人员能够看到他们的前额和眉毛。
研究人员要求志愿者花费一些时间面对镜子练习各种表情,之后进行拍照,逐个地分析这些照片,确定哪些面部肌肉可以移动形成相应的情绪表达。这项研究结果清晰地呈现出21种表达情绪的差异性,例如:在表达快乐表情时,99%的志愿者会扬起面颊肌肉,延伸嘴角。
  同时,惊奇的表情很容易被发现,92%的志愿者会睁大眼睛,张开下巴。研究分析表明,这些混合表情的表达结合了人们的感受。“开心的惊讶”移动了面部所有肌肉呈现出惊讶,同时又增添了一丝微笑。
更好地理解人类表情有助于治疗孤独症、创伤后压力症等疾病,以及设计适用于残疾人的计算机化辅助工具。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研究显示人类活动性致地球物种处于濒危灭绝状态的“罪魁祸首” //www.otias-ub.com/archives/126982.html Sun, 23 Jun 2013 16:26:27 +0000 //www.otias-ub.com/?p=126982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人类直接造成某些物种的灭绝消失。

最新研究:人口增长是物种濒危的罪魁祸首

 

人类活动性已成为导致地球物种处于濒危灭绝状态的“罪魁祸首”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科学家称,伴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同一地区物种数量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平均按照每10年濒危灭绝物种增加3%来计算,2050年将有11%的物种濒危灭绝。

之前研究认为,濒危物种数量与该地区人口数量、密度和生长率密切相关,目前俄亥俄州大学最新研究首次证实了这一理论。研究人员正着眼于动物保护,抵消人口急剧增长带来的物种濒危灭绝效应。他们采取的措施包括:迁移动物至人口数量递减的国家和地区。

俄亥俄州大学杰弗里-麦基(Jeffrey McKee)博士和同事着手研究人口数量和濒危灭绝哺乳动物及鸟类之间的直接关联性,为了证实这一理论和关于人口增长对濒危灭绝物种产生的深远影响,研究人员使用美国人口普查局2000年和2010年114个国家的人口数据,预测了2020年和2050年的人口规模。

同时,他们汇编了国际自然保护协会濒危物种红色名单中濒危灭绝的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这项全球性评估有助于分析当前植物和动物群体的生存状况。他们发现某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密度变化对于濒危灭绝物种而言十分重要。

过去10年,伴随着人口增长,平均增长3.3%的濒危灭绝哺乳动物和鸟类,基于全球人口增长状况,预计2050年将增长10.8%。麦基指出,我们的这项研究证实人口密度与处于濒危灭绝状态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有着直接的联系。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人类生态学》杂志上。

据悉,2013年全球十大最濒危灭绝的动物如下:象牙喙啄木鸟;阿穆尔豹;爪哇犀牛;北方鼬狐猴;北露脊鲸;西部低地大猩猩;棱皮龟;夏威夷僧海豹;中国娃娃鱼和齿喙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