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Fri, 28 Jun 2024 12:10:4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2024一线城市经纪人生存报告:近6成大专以上学历超5成有底薪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4966.html Tue, 02 Jul 2024 07:07:16 +0000 //www.otias-ub.com/?p=1704966 主要观点

经纪人入行画像:一线城市经纪人大专学历以上经纪人占比接近60%。上海、广州、深圳大专以上学历经纪人比例上升,北京该比例下降;工作自由灵活是房产经纪人入行的主要原因,但是对于一线城市而言,收入可观、职业发展前景好也是经纪人入行的主要原因;一线城市经纪人介绍亲友入行意愿相对较弱。

经纪人职业发展:一线城市10年以上从业时间的经纪人比例均大幅提升;四个城市中,上海从业时间一年以下的经纪人占比最大,显示新入行经纪人较多;一线城市1年以内司龄的经纪人比例高于全国将近5个百分点,5年以上司龄的经纪人比例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受房价水平影响,一线城市经纪人自有房屋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新入行经纪人比例上升,上海、深圳和广州经纪人自有房屋比例均下降。

经纪人工作开展:一线城市经纪人日均工作时间均有所延长,上海日均工作10小时以上的经纪人占比更是超过50%;与全国相似,获客难也是一线城市经纪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圳面临获客难题的经纪人比例最大;一线城市业务重心偏向租赁业务的经纪人比例较高,二手房买卖仍是经纪人最主要的业务;二手房租赁是一线城市经纪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北京和上海收入来源于新房的经纪人比例大幅下降。

经纪人薪酬结构:一线城市有底薪的经纪人占比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7个百分点,其中上海有底薪的经纪人占比最高,达到2/3,广州该比例最低,约为41%;受市场影响,经纪人底薪减少,北京、上海和深圳5000元以上底薪的经纪人比例均下降;上海、北京和广州2000-3000元底薪的经纪人均明显增加。经纪人期望有底薪的比例上升5.5个百分点,其中深圳上升比例最高,接近9个百分点。

主要客户需求:一线城市改善型购房需求比例为36%,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北京改善型购房需求比例最高,为42%,广州最低,为25%;投资购房需求也高于全国近4个百分点;一线城市刚需90㎡以下户型需求占比接近50%,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改善型90-144平方米户型需求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但别墅或洋房的需求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

一.入行画像(学历结构/入行原因/介绍意愿)

1.上海高学历经纪人占比超60%,北京高学历经纪人比例下降

一线城市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经纪人占比为58%,高于全国约7个百分点,其中上海这一比例超过60%,在四个一线城市中占比最大;

对比2023年,北京大专及以上学历经纪人占比明显减少,高中/中专学历经纪人占比上升5.2个百分点;上海、深圳和广州大专及以上经纪人占比均上升,广州本科及以上经纪人比例上升最多。

2.一线城市经纪人更关注收入和职业前景,介绍亲友入行的意愿相对较弱

工作自由灵活是房产经纪人入行的主要原因,但是对于一线城市而言,收入可观、职业发展前景好也是经纪人入行的主要原因。上海经纪人考虑收入因素的比例最高,深圳经纪人考虑职业发展前景的比例最高。

一线城市经纪人介绍意愿相对较弱,愿意的比例低于全国约2个百分点,北京介绍意愿最高,愿意的比例为69%,深圳最低,为65%。

二.职业发展(从业时长/司龄/住房情况)

1.北京从业5年以上经纪人占比超60%,上海从业1年内经纪人占比25%

一线城市从业5年以上的房产经纪人占比略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这一比例为61%,在四个城市中最高;从业1年以下经纪人的比例高于全国约4个百分点,上海一年以下的经纪人占比最大,显示新入行经纪人较多。

一线城市10年以上从业时间的经纪人比例均大幅提升,北京和深圳1年以内的经纪人比例减少,新入行经纪人减少。

2.北京5年以上司龄经纪人占比最高,上海1年以下司龄经纪人占比上升6.3pp

一线城市1年以内司龄的经纪人比例高于全国将近5个百分点,5年以上司龄的经纪人比例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与从业年限的分布相似,一线城市新入行的经纪人比例高于全国水平。

北京和深圳5年以上司龄的经纪人比例上升,上海1年以下司龄经纪人增长比例最多,广州1-3年司龄经纪人下降比例最多。

3.一线城市经纪人自有房屋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深圳和广州经纪人自有房屋比例均下降

一线城市经纪人自有住房比例仅25.5%,大幅低于全国超过60%的水平,上海经纪人自有住房比例最低,广州该比例最高。

上海由于新入行经纪人比例较高,所以自有房屋比例较去年有所降低,北京这一比例则略有上升。

三.工作开展(工作时长/面临问题/获客获房/收入来源)

1.一线城市经纪人日均工作时间均有所延长,上海日均工作10小时以上的经纪人占比超过50%

一线城市日均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经纪人比例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上海这一比例最高,接近53%,广州最低,为30%。

四个城市日均工作时长8-10小时经纪人比例均有增长,上海工作时长10小时以上的经纪人比例也小幅增加,其他三个城市工作10小时以上的经纪人的比例均出现减少。

2.与全国相似,获客难也是一线城市经纪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圳面临获客问题的经纪人比例最高

一线城市的房产经纪人在房源、获客、带看、客户转化以及合作等方面面临问题的比例显著低于全国水平,这说明一线城市的经纪业务开展难度相对较小。

获客困难仍是一线城市经纪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圳房产经纪人面临问题的比例最高。

3.一线城市经纪人获客渠道相对分散,上海门店来访获客比例最高

一线城市的获客渠道相对全国更为分散,经纪人获客比例最高的是网络端口,这一比例在全国超过80%,在一线城市尚且不足50%。

四个城市对比来看,深圳经纪人通过网络端口和老客户来获客的比例最高,上海通过门店来访获客的比例最高。

4.上海经纪人通过门店来访获房的比例最高,深圳经纪人通过老客户获房比例最高

一线城市房产经纪人的获房渠道相对全国同样较为分散,对比全国超过60%的经纪人通过老客户、网络端口和门店来访获房的情况,一线城市通过老客户和门店获房的经纪人比例小幅超过40%,通过网络端口获房的经纪人尚且不足40%。

深圳通过老客户、网络端口、门店来访获房、陌拜、自媒体平台的经纪人比例高于其他城市。

5.房、客源维护是一线城市经纪人最主要的工作内容

与全国经纪人表现相似,房源和客源维护也是一线城市经纪人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相对全国,一线城市同时选择多项工作的经纪人比例较少,说明一线城市经纪人的工作内容相对单一,同时开展多项工作的情况较少。

一线城市中,深圳有更多比例的经纪人在房源和客源维护、渠道开发、关注房产资讯以及自我提升方面投入精力。

6.一线城市业务重心偏向租赁的经纪人比例较高,二手房买卖仍是经纪人最主要的业务

一线城市经纪人的业务重心偏向新房的比例为14%,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偏向租赁的比例为17%,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

四个城市中,上海经纪人偏向二手房买卖和坚持二手房买卖的经纪人比例在一线城市中最高,分别为42%和32%;广州偏向新房的经纪人比例最高,为21%。深圳偏向租赁的经纪人比例最高,为21%。

7.二手房租赁是一线城市经纪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北上收入来源于新房的经纪人比例大幅下降

二手房租赁是一线城市经纪人第一大收入来源,44%的经纪人主要依靠租赁收入,其次是二手房买卖,40%的经纪人依靠二手房买卖收入。深圳收入来源于二手房租赁的经纪人占比达到49%。四个城市收入来源于租赁业务的经纪人比例均有增长。

上海和北京收入来源于新房的经纪人大比例减少,广州收入来源于新房的经纪人比例最高,为19%。广州和深圳收入来源于二手房买卖的经纪人比例大幅减少。

四.薪资结构(底薪情况/薪资范围/期望薪资)

1.上海有底薪的经纪人占比近7成,深圳有底薪的经纪人比例增加9.4PP

一线城市有底薪的经纪人占比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7个百分点,其中上海有底薪的经纪人占比最高,达到2/3,广州该比例最低,约为41%。

一线城市本年度有底薪的经纪人比例增加2个百分点,其中上海有底薪的经纪人比例较去年交少1.3个百分点,深圳有底薪的经纪人比例上升9.4个百分点。

2.北京3000元以上底薪经纪人比例最高,北上深5000元以上底薪经纪人占比下降

一线城市87%的经纪人底薪超过2000元,46%经纪人的底薪超过3000元,16%超过5000元。北京3000元以上底薪的经纪人占比在一线城市中最高,约为56%,广州这一比例最低,仅为24%,低于全国平均27%的水平。

广州5000元以上底薪的经纪人比例上升3.3个百分点,其他三城该比例均下降;上海、北京和广州2000-3000元底薪的经纪人均明显增加,1000元以下的低底薪经纪人比例小幅减少。

3.一线城市期望有底薪的经纪人的比例约70%,上升5.5pp,深圳期望有底薪的经纪人比例上升8.9pp

一线城市期望薪资包含底薪的经纪人比例约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上海有76%的经纪人期望薪资包含底薪,在一线城市中位列第一。

四个一线城市的经纪人期望有底薪的比例相比去年均上升,平均上升5.5个百分点,其中深圳上升比例最高,接近9个百分点。

五.主要客户(购房需求/户型偏好)

1.一线城市改善购房需求高于全国7pp,对90㎡以下2房需求比例更高

一线城市改善型购房需求比例为36%,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北京改善型购房需求比例最高,为42%,广州最低,为25%;投资购房需求也高于全国近4个百分点;

受房价影响,一线城市刚需90㎡以下户型需求占比接近50%,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改善型90-144平方米户型需求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但别墅或洋房的需求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

来自: 58安居客研究院

 

]]>
58安居客研究院:2023年3月一线城市二手房月报 //www.otias-ub.com/archives/1587220.html Thu, 20 Apr 2023 04:04:42 +0000 //www.otias-ub.com/?p=1587220

全国百城二手房市场景气度指数环比小幅回落,处于偏冷区域,短期内回到市场稳定区域的难度相对较大。

本月,一线城市二手房需求热度全面大幅回落,主要是2月份的大幅反弹,透支了大部分需求,导致3月的需求出现回落,也会影响下月的成交量。

而一线城市的二手房在架时长出现明显回落,表明交易活跃度逐步提升,经纪业务逐步得到恢复,因此短期内在架房源量还将稳步提升。

PART1 在架房源分析

1. 各城二手房在架量走势

3月,北京市二手房在架房源量环比增加11.5%,在架房源量为达到17.8万套。在架量已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从各行政区挂牌量都出现了上涨,其中昌平、密云、顺义涨幅最大,达到14%左右的水平。

3月,上海市二手房在架量为54万套,环比下跌3.4%,在架量小幅回落。

从各行政区的在架量走势来看,虹口、金山和杨浦在架房源出现了一定的上涨,其他各行政区都出现了下跌。

3月,广州市二手房在架量为8.4万套,环比增加13.5%,在架量已连续三个月上涨。。

从各行政区的在架量来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花都和南沙的涨幅为最大,超过了20%。

3月,深圳市二手房在架量环比下跌7.9%,在架量达到了8.6万套。

从各行政区在架量来看,光明、罗湖和盐田出现了上涨,其他各区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回落。

2.各型房源在架量

3月,北京市二手房在架房源中,1房房源占比持续增加,当前占比已达到14.9%2房和其他大户型房源占比都为出现变化,而3房占比出现增加,4房占比出现回落。

3月,上海市二手房在架房源中,1房和2房在架房源占比持续出现增加,当前占比分别为17.6%和47.5%,而3房和4房的房源占比持续出现回落,本月占比分别为27.3%和5.8%。

3月,广州市二手房在架房源中,2房和其他大户型房源占比与上月占比相当,占比分别为28.2%和3.7%;1房和4房的占比出现小幅增加,本月占比分别6.1%和13.7%;3房房源的占比出现一定回落,占比为48.4%。

3月,深圳市二手房在架房源中,4房房源占比持续出现增加,本月占比为7.7%;3房和其他大户型房源占比环比也出现了一定的增加,而1房和2房的房源占比出现了一定回落。

PART2 在架时长分析

1.在架时长走势

3月,北京市二手房在架时长为73.39天,环比减少10.9%。二手房在架时长连续下跌2个月。

从各行政区的二手房在架时长走势来看,全部出现回落。其中昌平区的跌幅最大,为16.2%,当前在架时长为64.22天。花肉和密云两区的在架时长最短,都为不足40天。

3月,上海市二手房在架时长为43.82天,环比减少11.4%。其二手在架时长回落速度为四个一线城市最快,并且也是四个一线城市在架时长最短的城市。

从区域二手房在架时长来看,中心城市区虹口和杨浦两区在架时长回落速度最快超过了18%,外围区域的崇明、奉贤和金山的在架时长回落速度最快。

3月,广州市二手房在架时长为89.99天,环比下跌9.5%。广州市二手房在架时长在连续上涨10个月之后首次出现回落,并且其在架时长已跌回至90天之下。

从区域来看,花都和南沙两区的在架时长回落幅度最大,超过15%。本月,在架时长超过100天的区域仅有2个,相比上月的7个减少了5个。

3月,深圳市二手房在架时长为93.08天,环比上月减少10.1%。深圳市的二手房在架时长在连续上涨9个月之后首次出现回落,并且跌至100天以内。

从区域在架时长来看,全面出现回落,其中仅有2个区域的在架时长超过100天,上月有6个区域的在架时长超过100天。

2.各房型在架时长

3月,北京市二手房各房型在架时长都出现明显回落,其中1房、2房、3房的在架时长回落幅度相对较大,其跌幅都超过了10%

本月,北京市二手房在架时长最短的户型为2房,在架时长不足70天,而在架时长最大的户型为其他大户型房源,在架时长超95天。

3月,上海市各户型二手房在架时长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回落,其回落幅度基本都超过了10%。

本月,在各户型房源在架时长出现快速回落的同时,1房小户型房源在架时长已跌破40天,而4房以上的房源在架时长基本相当,在50天出头的水平。

3月,广州市各户型二手房在架时长都出现回落,其中1房和2房的在架时长回落速度相对最快,超过了10%。

从各户型的在架时长来看,2房的在架时长相对为最低,为81.8天,不过其他大户型房源的在架时长依旧在100天以上的水平。

3月,深圳市二手房各房型在架时长都出现明显回落,其中1房和2房的在架时长回落幅度相对最大,跌幅为都超过10%。

本月,各户型房源在架时长持续回落的情况之下,1房的在架时长为80天,而其他大户型房源在架时长为最大,在112天以上的水平。

PART3 供求关系分析

1.供求关系走势

3月,北京市二手房新增上架环比回落0.1%,基本上和上月相当。购房需求热度环比出现明显回落,跌幅为18.3%,在上月供需两旺的情况之下,当前市场的需求无法持续,未来楼市成交量有下跌风险。

从各行政区的供需热度占比来看,丰台区的需求热度占比依旧是会明显高于新增挂牌房源占比,而房山和顺义两区的新增房源占比会明显高于区域的需求热度占比。

3月,上海市二手房新增上架量环比延续上月的上涨态势,环比上涨1.6%。不过其购房需求热度环比下跌16.9%,购房需求热度环比出现明显回落,已跌至去年封控期间的水平。

从各区的供需来看,依旧是奉贤、嘉定、松江等外围区域购房需求热度占比会明显高于新增挂牌房源占比。市中心的杨浦新增挂牌房源占比会明显高于购房需求热度占比。

3月,广州市二手房新增上架房源环比增加4.0%,购房需求热度环比下跌19.5%。本月,广州市购房需求热度占比再现回落,表明3月的行业无法得到延续,尤其是购房需求热度跌幅是四个一线城市跌幅最大的。

从各区域的新增挂牌占比和需求占比来看,天河区依旧延续上月新增挂牌占比明显超过需求占比,表明这一区域的房东卖房意愿更为强烈。

3月,深圳市二手房新增上架量环比增加11.2%,购房需求热度环比回落14.9%。本月,深圳是二手房新增挂牌依旧是增长的情况,并且是涨幅最大的一线城市,而购房需求热度是相对跌幅最小的城市。

本月,龙华、龙岗和南山的购房需求热度占比会高于新增挂牌房源的占比,而福田和罗湖两区的新增挂牌房源占比会明显高于购房需求热度占比。

2.各房型供需热度

3月,北京市二手房各房型供需热度中,2房的需求矛盾相对会突出一些,主要是供应占比回落幅度相对较大相关;其次1房的需求占比也会略大于新增挂牌占比;其他户型呈现出新增供应占比会大于需求占比。

3月,上海市二手房各房型中,1房的新增挂牌房源占比出现明显提升,相比需求热度提升幅度更大,并且延续上月的供不应求的态势。而其他户型的供过于求的态势在逐步扩大。

3月,广州市二手房各房型中,各户型房源本月的新增挂牌房源占比基本上和购房需求热度占比相当,因此,本月广州是各户型房源处于供求平衡的状态。

3月,深圳市二手房各房型中,其他大户型房源占比出现萎缩,而购房需求占比出现增加的情况之下,该房源的供不应求态势逐步扩大,而1房的供需关系却出现相反的态势。

PART4 挂牌价格分析

3月,北京市二手房挂牌均价为60782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30%,二手房挂牌均价持续出现上涨7个月后首次出现回落。

从各行政区价格变化来看,东西城区依旧呈现出上涨的态势,而中部区域的昌平、顺义、丰台、平谷、石景山都出现了小幅的回落。

3月,上海市二手房挂牌均价为56817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3%,去年至今上海市二手房挂牌均价未出现过调整。各区域房价变化来看,依旧是市中心呈现出已上涨为主的态势,外围区域呈现出下跌的态势。

3月,广州市二手房挂牌均价为33943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6%。广州的二手房价格已基本企稳,未来随着成交量的回升,挂牌价格还将会稳步上涨。

3月,深圳市二手房挂牌均价为58265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1%。政府指导价是影响深圳挂牌价变化幅度较小,相对不是真实反应市场的重要因素。

北京各价格段房源情况

3月,北京市3万元/平方米以下的中低价房源占比持续增长,从去年年度的18%已增加到当前20.6%的水平,从需求热度来看,5万元/平方米以上的房子占比提升速度会更快。

各价格段在架时长都出现了明显的回落,3万元/平方米以下的房源在架市场已跌至50天左右。

上海各价格段房源情况

3月,上海市各价格段房源占比变化不大,不过从需求热度来看,5-8万元/平方米需求热度占比提升相对最大,而5万元/平方米以下的房源需求热度占比都出现了回落。

从各价格段在架时长来看,低价房源依旧是在架时长最大,不过3月份的回落幅度也是最大。

广州各价格段房源情况

3月,广州市2-3万元/平方米之间的房源占比出现了明显的提升,从需求热度来看,2-8万之间房源需求热度占比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提升,而2万元/平方米以内的低价房源需求热度占比出现了一定的回落。

从各价格段房源在架时长来看,仅有10万元/平方米以上的房源在架时长出现增加,其他价格段房源都出现了明显回落,全面回到100天以内。

深圳各价格段房源情况

3月,深圳市5万元/平方米以上的房源占比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回落,而购房需求热度来看这部分房源占比都出现了不同服的增加。

从在架时长来看,各价格段房源在架时长全面出现回落,其中2-10万元/平方米之间的房源在架时长全面跌至100天以内的水平,而2万元/平方米以内的房源在架时长仅有50天左右的水平。

]]>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2022年10月一线城市二手房市月报 //www.otias-ub.com/archives/1518245.html Thu, 10 Nov 2022 08:16:32 +0000 //www.otias-ub.com/?p=1518245

PART1:在架房源分析

北京

10月,北京市二手房在架房源量环比增加0.2%,与上月基本持平,北京市二手房挂牌量已连续6个月维持在15万套出头的水平。

从各行政区挂牌量来看,基础呈现出涨跌互现的情况,其中通州、房山和海淀出现了一定上涨,昌平、大兴和延庆出现了小幅回落。

上海

10月,上海市二手房挂牌量出现一定回落,跌幅为7.4%。目前,上海市二手房挂牌量持续回落,与当前市场出现调整相关,房东挂牌热情下跌。

从各区域的挂牌数据来看,全部出现回落,其中虹口、奉贤、嘉定、金山和杨浦出现10%以上的回落。

广州

10月,广州市二手房挂牌量环比下跌4.8%,已连续七个月出现回落。由于房源信息的整合,房源真实性提升是房源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

从各行政区的挂牌量来看,仅有从化区和增城区的挂牌量出现一定提升,其他各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花都的减幅最大。

深圳

10月,深圳市二手房挂牌量环比减少6.0%,挂牌量已连续五个月出现大幅回落。

从各行政区挂牌量来看,全部出现回落。

各房型在架量

10月,北京市二手房在架房源中,两房和四房房源占比环比出现增长,分别为0.2和0.1个百分点,而三房房源出现减少,减幅为0.2个百分点。

小户型一房和大户型其他房源占比未出现变动,高端和刚需房源整体占比相对稳定。

10月,上海市二手房在架房源中,一房小户型房源在架量出现小幅增加,增加0.1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月出现增长,体现出市场依旧以刚需为主。

其中两房出现一定明显提升,占比增加0.4个百分点,而中大型房源占比全部出现回落。

10月,广州市二手房在架房源中,中小户型房源占比持续出现回落,其中一房和二房占比相比上月分别减少0.2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三房和四房房源占比出现提升,分别增加0.2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

10月,深圳市二手房在架房源中,一房和三房房源占比出现回落,分别减少0.2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而四房房源占比出现了0.3个百分点的增加,其他房源占比基本持平。

PART2:在架时长分析

北京

10月,北京市二手房在架时长为69.34天,环比增加1.3%。北京市二手房在架时长在春节过后出现回落之后,基本上持续处于上涨的态势,整体观望气氛浓郁。

从各行政区的二手房在架时长走势来看,密云、房山和顺义三个行政区的二手房挂牌时长出现回落,其他各行政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上海

10月,上海市二手房在架时长为40.01天,环比增加0.4%。月度二手房挂牌量持续出现增加,表明购房者持续处于观望状态。

从区域二手房在架时长来看,浦东、青浦、普陀、徐汇和金山出现上涨,其他区域都出现不同幅度的回落。

广州

10月,广州市二手房在架时长为78.07天,环比上涨3.4%。广州市二手房在架时长持续出现上涨,时长持续处于筑底阶段,导致购房者持续观望。

从区域来看,南沙、越秀和从化三个区域的二手房在架时长出现了回落,其他区域都出现上涨。

深圳

10月,深圳市二手房在架时长为83.24天,环比再次大幅增加9.6%。成交量持续处于历史低位徘徊,购房者观望气氛浓郁,影响房源的销售速度。

从区域来看,深圳市各区域在架时长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其中福田、光明、龙华和罗湖涨幅最大,都超过了10%。

各房型在架时长

10月,北京市二手房各房型在架时长都出现了上涨,其中大户型房源涨幅最大,为4.77%,并且超过了4房的在架时长。而两房的在架时长涨幅相对最小,为0.93%。北京市中小户型在架市场相对涨幅较小,主要还是购房需求已刚需为主。

10月,上海市各房型在架时长中,高端房源的在架时长出现小幅回落,跌幅为0.88%,其他各户型在架时长都出现小幅上涨,其中一房的在架时长涨幅最大,为1.66%。前期的刚需客户相对活跃,是一房的房源热度得到一定提升,不过市场回调的情况下,购房者再次观望导致在架市场持续上升。

10月,广州市各房型二手房在架时长都出现了上涨,1房和大户型房源涨幅相对最大,都超过了4%的涨幅。从目前广州市的二手房市场来看,各户型在架时长差距相对其他几个一线城市而言差距不大。

10月,深圳市二手房各房型在架时长都出现快速上涨的态势,其涨幅都都在10%左右的水平,其中1房的涨幅最大,为13.34%。深圳市二手房成交持续走低,直接影响在架时长的回落。

PART3:供求关系分析

北京

10月,北京市二手房新增供应环比增加0.3%,购房需求热度环比上4.2%。在9月底出台“卖房买房退个税”的政策刺激之下,部分房东在该政策的利好下进行房产的置换动作,不过在市场相对低迷的情况之下,购房者更看重的是价格。

10月,北京市各行政区二手房供需热度来看,丰台区的需求热度持续高于区域的新增挂牌量,而顺义区的购房需求热度也会持续少于区域的购房需求热度。

上海

10月,上海市二手房新增上架量环比减少20%,其中购房需求热度环比上涨0.3%。其中,新增上架房源环比出现大幅调整,比今年4、5月份疫情期间还要大,即使是出台了购房退税政策也无法激起房东挂牌意愿,主要还是与当前市场持续调整相关。

10月,上海市各行政区二手房供需关系来看,浦东和闵行的新增供应量占比明显大于需求的占比,五大新城所在区域的嘉定、奉贤、青浦、松江这些区域的购房需求热度会大于新增挂牌房源占比。

广州

10月,广州市二手房新增上架房源环比减少11.7%,购房需求热度环比上涨0.6%。从广州的二手房市场来看,成交量出现环比回落是影响房东挂牌的意愿,不过成交量同比出现一定提升,也会提振部分人的信息,从而影响到购房需求热度。

10月,广州市各行政区二手房供需热度来看,花都的购房需求热度占比明显高于区域新增挂牌房源占比,而天河的新增挂牌房源占比相比购房需求热度却是明显多了不少。

深圳

10月,深圳市二手房新增上架量环比减少3.9%,购房需求热度环比上涨4.6%。当前深圳的二手房市场成交量基本上已经处于跌无可跌的状态,并且房价也开始出现下跌,购房者逐渐进入市场看房带动热度上升。

10月,深圳市各行政区二手房供求热度来看,各区域基本上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新增挂牌和购房需求热度差距相对较小。

各房型购房供需热度

10月,北京市二手房各房型供需热度体现出1房明显的供需处于相对矛盾的状态,新增供应增幅跟不上需求热度的变化,而3房的需求热度占比略有提升,而新增供应占比出现小幅回落。其他户型基本上处于供需平衡的状态。

10月,上海市二手房各房型中,小户型房源新增挂牌量高于购房需求热度占比,基本处于新增供应能够满足需求。而其他中大户型房源基本上购房需求热度会相对较高。

10月,广州市二手房各房型中,1房和2房这类小户型房源新增供应占比会明显少于购房需求热度占比,不过从近三个月的趋势来看,逐步区域平衡。中大户型新增房源占比相比需求热度占比会略少一些,处于相对的供需矛盾的状况。

10月,深圳市二手房各房型中,3房房源的供求关系明显的供过于求,不过本月出现了明显差距缩小,不过大户型的房源新增挂牌量占比会明显小于购房需求热度占比,并且持续处于扩大的态势。

PART4:挂牌价格分析

北京

10月,北京市二手房挂牌均价为59620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2%,其中中心区域的挂牌均价会上涨的明显一些。目前,北京市二手房均价上涨是不利于市场的回暖,从10月的成交数据来看,北京市二手房成交量也出现了一定回落,房价上涨可能是主要因素。

上海

10月,上海市二手房挂牌均价为56107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2%,上海市二手房挂牌均价持续出现上涨,不过从本月来看,其涨幅也明显处于今年来的低点,主要还是房价已经透支需求,而10月成交量环比出现回落就是最好的证明。

广州

10月,广州市二手房挂牌均价为34095元/平方米,环比下跌1.6%。广州市二手房挂牌持续出现深度调整,与当前城市成交低迷相关,房东只能通过降低挂牌价格从而获得出售的机会,预计房价还有持续调整可能性。

深圳

10月,深圳市二手房挂牌均价为57382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4%。当前,深圳市二手房挂牌均价和其他三个一线城市相比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并非持续上涨或者长期出现下跌,不过成交量长期处于地量还是会影响到房价的稳定。

北京各价格段房源情况

10月,北京市3万元/平方米以内的二手房在架量占比出现小幅增长,3-5万元/平方米之间房源占比略有减少,从需求热度变化来看,2-3万/平方米之间的房源环比出现一定幅度的提升;

从各价格段房源在架时长来看,3万元/平方米以上房源在架市场都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低价位房源都出现一定回落。

上海各价格段房源情况

10月,上海市3万元/平方米以内的二手房购房需求热度占比会明显多于在架房源占比,其中3-5万元/平方米之间房源需求和挂牌占比都出现一定的回落。

从各价格段的在架时长来看,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增加,市场逐步进入调整期影响在架时长的上涨。

广州各价格段房源情况

10月,广州市各价格段二手房在架房源量相比上月并未出现明显变化,从房源需求热度来看,2万以内的房源需求热度占比出现明显提升。

从各价格段的二手房在架时长来看,全部出现了上涨,预计短期内这一趋势难以改变。

深圳各价格段房源情况

10月,深圳市2万元/平方米以下房源占比持续减少,3-5万元/平方米之间的房源明显增加。

从各价格段在架时长来看,都出现了明显的增加,在成交低迷的情况之下,这一趋势应该难以改变。

]]>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2022年8月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月报 //www.otias-ub.com/archives/1491741.html Mon, 12 Sep 2022 14:13:27 +0000 //www.otias-ub.com/?p=1491741 一.在架房源分析

8月,北京市二手在架房源量环比7月出现1.3%的增长。在架房源量在今年前三个月出现上涨之后,后续持续出现回落,本月也是连跌四个月后首次出现微涨。

从各行政区走势来看,房源量相对最多的朝阳区出现上涨,带动全市在架量增加,密云和平谷也出现明显增长,不过门头沟和东城的在架量出现了了一定的减少。

 8月,上海市二手在架房源量环比7月出现9%的下跌。当前在架房源量在疫情之后首次出现回落,不过依旧处于相对高点。

从各行政区在架房源量变化来看,除崇明在架量上涨之外,其他15个区都出现不同幅度的下跌,市中心的虹口、黄浦、静安、杨浦的下跌幅度都大于全市平均水平。

8月,广州市二手在架房源量环比7月出现15.5%的下跌。近几个月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出现持续明显的回落,主要是对当前在架房源持续的治理有关,从而提升房源的真实性。

从各行政区在架房源量数据来看,房源减幅最大的区域分别是南沙、从化两区,减幅在20%左右。

8月,深圳市二手在架房源量环比7月出现10.1%的下跌。2022年的深圳楼市持续低迷,成交也并未出现回升,并且结合城市房源展示逻辑的转变,挂牌量也出现了明显回落。

本月,各个区域的挂牌量都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其中宝安、罗湖和南山跌幅最大。

各房型在架量

8月,北京市二手房在架房源中,两房和一房的房源占比出现了增长,其中两房的房源增幅相对最大,占比达到45.5%。三房及以上在架房源都出现减少,其中减幅最大的为四房房源,占比减少0.4个百分点。高端房源出现减少主要受高端房源需求相对稳定有关。

 

8月,上海市二手房在架房源中,一房小户型房源在架量出现明显增加,增加0.4个百分点,而大户型房型也出现了0.1个百分点的增加。两房和三房在架房源都出现小幅的减少,减幅分别是0.1个和0.2个百分点。小户型房源增加与置换需求增加有关。

8月,广州市二手房在架房源中,一房和两房房源占比出现增加,其中两房房源增幅尤其明显,增加了2.1个百分点,这与城市房源展示逻辑调整相关。城市其他户型挂牌房源占比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减少。

8月,深圳市二手房在架房源中,一房和两房房源占比出现了小幅增加,分贝增加0.3个和0.4个百分点。而中大户型的房源占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不过深圳的二手成交量持续地位徘徊,也会影响到高端置换需求的入市。

2.供求关系分析

8月,北京市二手房新增上架量环比增加3.2%,购房需求热度环比上涨1.6%。北京二手房时长供需都出现上涨,体现买卖双方意愿相对较强,不过其购房需求热度增幅相比7月出现了大幅的下跌,体现出购房者具有一定需求意愿有所回落。

8月,北京市各行政区新增上架和购房需求热度占比最高的区域为朝阳区。各行政区丰台区购房需求热度占比相比新增上架房源占比相差最大,体现该区域购房者关注的相对较高,但是其8月新增上架房源占比不足。

8月,上海市二手房新增上架量环比减少16.4%,购房需求热度环比下跌14.2%。在6月疫情之后新增上架房源大幅增加之后,后续持续出现回落,不过购房需求热度也在8月疫情之后出现大幅回落,高温影响购房者的看房热情,前期需求得到一定的释放影响热度降低。

8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二手房新增上架房源和购房需求热度占比最高。其中购房需求热度占比明显高于新增上架房源的去分别是奉贤、嘉定、青浦和松江,这些区域都是五大新城主要分布区,购房者对这些区域的关注度会较高。

8月,广州市二手房新增上架量环比减少20.4%,购房需求热度环比下跌12.9%。近几个月,广州市在架房源和新增上架房源都出现明显减少和房源展示逻辑调整相关,有利于提升房源的可信度。购房需求热度在8月也出现较大幅度调整,购房者对未来预期出现一定的调整。

8月,广州市二手房新增上架房源占比最多的区域为天河区,购房需求热度占比最高的区域为番禺区。本月广州市各行政区需求热度占比明显高于新增上架房源占比的区域为花都、南沙两区,区域主要为相对价格水平较低的区域。

8月,深圳市二手房新增上架量环比减少14.7%,购房需求热度环比下跌7.4%。深圳新增上架房源持续出现减少,和当前市场交易低迷相关,房东挂牌意愿相对不强烈。其次,购房需求热度在今年出现深度调整,表明购房者对未来信心不足。

8月,深圳市二手房新增上架房源和购房需求热度占比最高的区域为龙岗。其中,龙岗、龙华、罗湖和盐田这四个区购房需求热度占比会明显高于新增挂牌房源量,表面这些区域购房者关注度较高。

各房型购房供需热度

8月,北京市二手房各房型体现出三房的新增供应房源显高于购房需求热度,并且近三个月持续供应充足。不过从一房的供需热度占比变化来看,其逐步从新增供应无法满足购房需求的状况向供需相对平衡的趋势转变。本月,其他户型房源基本无较大的供需矛盾。

8月,上海市二手房各房型中,中小户型的一房和两房新增供应占比会明显多于购房需求的占比,可见近期该类房源房东出售意愿会强于购房者的买房意愿。而相对较大的户型全面呈现出新增供应少于购房需求热度占比,体现出购房者购买此类房源的意愿会更强。

8月,广州市二手房各房型中,中小户型的一房和两房新增供应占比会明显多于购房需求的占比,可见近期该类房源房东出售意愿会强于购房者的买房意愿。而相对较大的户型全面呈现出新增供应少于购房需求热度占比,体现出购房者购买此类房源的意愿会更强。

8月,深圳市二手房各房型中,一房和三房体现出新增供应会大于购房需求热度占比,而两房和大户型房源购房需求热度占比会相对较高,体现出大户型需求大但是短期供应不足。

3.挂牌价格分析

8月,北京市二手房挂牌均价为59368元/平方米,环比7月上涨0.6%。从各行政区房价来看,中心城区涨幅相对较快,其中东城区、石景山区和通州区都出现1%以上的上涨,外围区域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

8月,上海市二手房挂牌均价为55762元/平方米,环比7月上涨0.3%,为今年最高点。从各行政区房价来看,多数区域都出现了房价上涨,涨幅基本上和全市涨幅同步,仅有外围区域的松江区和金山区的房价出现了调整。

8月,广州市二手房挂牌均价为35255元/平方米,环比7月下跌2.2%,房价已连续两个月出现调整。从各行政区房价来看,外围区域房价多出现调整,其中增城和从化两区的房价调整幅度较大。

8月,深圳市二手房挂牌均价为57097元/平方米,环比7月下跌0.4%。从各行政区房价来看,各区域房价涨跌互现,其中宝安区涨幅最大,为2.4%,大鹏新区跌幅最大,为2.1%。

各价格段在架房源量占比

8月,北京市3-5万元的房源购房需求热度占比增幅相对较大,明显超过该价格段房源量占比,不过其房源占比相比7月却出现小幅萎缩。

8月,上海市二手房挂牌量和购房需求热度相对都变化不大,其变化幅度基本处于同步状态。

8月,广州市各价格段在架房源量和购房需求热度占比变化相对较小,基本个上个月持平。

8月,深圳市3-8万元这两个价格段的住宅在架房源占比和购房需求热度占比都出现同步增长。

]]>
微医研究院:2017一线城市白领健康状况及就医行为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661556.html Fri, 08 Dec 2017 02:09:26 +0000 //www.otias-ub.com/?p=661556 2017年,最小的一批80后即将走入而立之年。从“88年的中年女人”到“油腻中年”,奋斗在大城市中的青年人们似乎突然失去了对健康的自信。“初老症”的蔓延和随之带来的健康观念升级,成为了所有青年人的共同话题。

 2017年末,微医研究院联合《中国家庭报》,以拥有1.5亿用户与历年积累7.9亿服务人次的大数据为基础,解读当代中青年中最具代表性的群体之一——生活在一线城市的白领们的健康状况与就医行为,并给小鲜肉与小仙女们提供保养“秘籍”。

“初老症”侵袭青年男女

慢性病、老年病纷纷提前

从2013年到2017年(2017.1.1-2017.11.30),慢性病多发科室患者量占总患者的比例从24%上升到了32%。同时,通过微医平台就医的高血压、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下降了0.78岁,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下降了0.50岁。原本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的疾病,正在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油腻中年并不遥远

脱发、早泄带来健康“男”题

男性白领最为焦虑的十大病症中,早泄高居第2位,脱发位列第6。作家冯唐曾以一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规劝男性中青年:“一旦‘谢顶’,主动在发型上皈依我佛”。如果说“老年病”年轻化引发的“中年危机”还不是那么显而易见,那么脱发则让这一危机变得可视化。 

奋斗也有“副作用”

职业病成白领最大健康困扰

在物价、收入、住房、职场等巨大的压力之下,饮食、作息不规律,频繁熬夜,精神压力大成为一线城市白领群体的生活和工作常态,也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职业病、慢性病,这些困扰白领们的常见病症,与生活方式紧密相关,深深打上了“奋斗”的烙印。快节奏的时代,青年人奋斗不易,却往往忽略了“革命的本钱”。

越现代、越敏感

湿疹、鼻炎、皮肤过敏日益高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全球范围内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鼻炎、湿疹、皮肤过敏占据了一线城市女性问诊疾病排行TOP10的3席,占据男性白领就医原因的第2位和第5位。同时,一线城市白领对过敏性疾病的关注度也要高于二线城市,可谓“越现代 越‘敏感’”。

二胎开放VS不孕不育

都市女性的晚育之“痛”

一线城市中,更多女性得以在职场与男性一较高下。获得经济独立、自主掌握生育权的同时,女性们也面对着空前的工作、生活压力,“奋斗病”缠身,生殖健康也受到影响。在女性疾病排行中,不孕不育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极易导致不孕)分别位居第2和第4位。2013年-2017年,通过微医平台就医一线城市女性的平均怀孕年龄为31.29岁,其中北京最晚,达到了31.60岁。

滚蛋吧!恶性肿瘤君

白领面临重疾悬崖

有个词叫“谈癌色变”,也许,恶性肿瘤正离我们越来越近。2013年至今,一线城市白领恶性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已经从原来的36.65下降到35.86。男性白领5大高发癌肿分别是甲状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鼻咽癌;女性白领为甲状腺癌、乳腺癌、宫颈癌、肺癌和结直肠癌。一旦罹患便会极大破坏生活质量的恶性肿瘤,让白领们走在健康的悬崖边。

城市也有“特色病”?!

就医情况存在明显地域差别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与饮食习惯和文化底蕴上的明显差异相同,白领们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健康状况也“各有特色”。通过挂号和问诊数据分析,广州地区的白领们关注乙肝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城市,达到1.11%,地理上靠近广州的深圳也达到了0.71%。而在中医治疗习惯的对比中,深圳成为最不“待见”中医的城市,而距离深圳仅1个多小时车程的广州,则以4.87%的就医人次比例位居榜首。对比整形外科的患者量占比则能发现,上海地区的白领群体是最爱美的。

健康一定要“趁早”!

白领健康观的解放与升级

一线城市白领往往是新潮事物和思想的“弄潮儿”,在健康观念上亦是如此。根据微医健康消费、健康教育大数据显示,白领们的健康观念也正在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换代升级”。

从生了病再挂号,去线下医院就诊的“被动医疗”习惯,白领们渐渐开始接受线上线下结合的就医新模式,并愿意投入金钱和时间购买养生药品、食补药材、健康器械、体检产品,并通过各种线上渠道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参与健康社区交流互动。

健康必须要趁早——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健康管理的“主动健康”生活方式正成为一股风潮席卷中国。

]]>
一线城市不同阶层人群生存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589283.html Wed, 03 May 2017 04:09:33 +0000 //www.otias-ub.com/?p=589283 对于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大部分年轻人来说,一毕业就得去租房。

一租房才会深刻认识到城市的阶层分化。

由于租房的市场化程度最高,租金的差异相比房价差异而言更敏感、更反映供求关系。

以上海为例,我们来简单看看租金从2000元到7000元的房屋空间差异:

通过市场上挂牌出来的房源数据可以看到:不同租金价格的住宅在空间上组成了一个个放射型的同心圆。每个月少付1000块,你可能就要住的离市中心更远一点。

但实际上,房屋的总租金并不能真正反映人群阶层的分化,毕竟大部分年轻人都是合租的。因此,租金真实的分布形态还要更复杂一点:

以房屋月租总价除以房间数,可以得到每个房间的月租单价(下文的“租金”均代表每间房屋的月单价)。为了避免极端房源造成的误差,我们进一步将不同房源在尺度为200m-500m的居住空间单元内聚合,得到了每个居住单元的平均租金。

举个例子——

3000元/房间/月以上的阶层群体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这类阶层群体集中在中环线范围内,但在徐汇和世纪大道方向上略有延伸。

1500~3000元/房间/月的阶层群体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这类阶层群体在浦西的沈海高速-申嘉湖高速圈层内有广泛分布,并延伸到闵行莘庄、浦东周浦,以及松江和宝山的部分地区。

1500元/房间/月以下的阶层群体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这类阶层主要分布在郊区新城,以及市中心的群租房中。

接下来,我们从生活便利度(生活)、本地就业机会(机遇)、平均通勤距离(通勤)和职业结构(工作)这四个角度来评价一下不同租金的居住空间单元对应的阶层群体的生存质量吧。

一,生活便利度

我们综合了交通设施(公共交通站点、停车场等)、生活服务设施(理发店、足浴店、洗衣店等)、体育健身场所、购物场所、餐饮场所等poi的数量和密度,合成了“生活便利设施指数”。该指数越高,说明该地区的生活便利程度越高。

我们将生活便利设施指数分解到不同租金的居住空间单元中,可以得到下图:

这里出现了一个“倒U型”的分布。租金在500块钱的阶层所处的地区,其生活便利性最差,而租金为1.5-3k的阶层在居住地附近则拥有最多的生活便利设施,甚至高于租金3k+的阶层。

但如果我们用人均生活便利设施的话,趋势就截然不同了,请看下图:

结论很明显:

1,人均生活设施的便利程度总体随着租金的涨幅而提升。

2,有趣的是:人均生活便利设施条件最差的,并不是租金最低的阶层,而是租金为2-2.5k元/房间/月的人。

3,租金4K元/房间/月是一个重要的临界值,假如你囊中羞涩,不得不在这个标准上少支付12%(差不多是500块钱),那么平均看来,你所能享受到的生活便利程度将大幅度降低接近40%,生活的残酷由此可见。

二,本地就业机会

人们在选择租房时,除了考虑生活便利度,也会高度重视就业机会。

为了引入就业岗位数据,我们需要把本次研究的空间单元从几百米的栅格扩大到街镇。以街镇的就业岗位数量和常住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衡量地区的本地就业机会。该指标越大,说明本地就业机会越大。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

1, 随着不同阶层租金的提升,本地就业机会指数先减后增,呈现“U型”;

2, 本地就业机会最少的是租金2~2.5k元/房间/月的阶层。相比之下,租金4~4.5k元/房间/月的阶层在本地就近工作的可能性比前者要大3倍;

3, 租金3.5k元/房间/月是一个临界值。在这个基础上,假如由于某些原因,你不得不减少500元的每个月房租预算,那么,对不起,你在本地就近工作的可能性会降低约60%。

三,通勤距离与方向

与本地就业机会密切相关的另一个生活质量指标是通勤。

我们把去隐私的个人移动设备的定位数据落到一个个居住空间单元里,计算出各个阶层市民的平均通勤距离,结果见下图:

结果显示:

1, 随着租金的变化,不同阶层的通勤距离从短到长再到短。

2, 租金2~2.5k/房间/月的阶层平均直线通勤距离最长,达到了8km;

3, 而通勤距离最短的则是租金在500块钱以下的群体,平均通勤距离为5.6km。

4, 对2k-4.5k/房间/月的区间里,当你每个月房租降低500元,意味着你每天单程的平均通勤直线距离将增加300m,也就是每年在这个城市里多跑230km以及消耗更多的生命。

虽然通勤距离不同,但事实上大家的通勤方向都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以部分样本为例,绘制了如下三个图:

从左至右,分别对应中心城区内居民、外环到新外环(沈海高速-申嘉湖高速环)内的居民、以及五个新城居民的通勤路线。可以看到:

中心城区居民主要在城内通勤;外环到新外环内居民通勤也以城区为主;而新城居民则出现了大量的本地通勤。

结合租金,我们可以进一步统计出各个阶层的就业地点,绘制出下图:

可以看到:

1, 随着租金水平的提升,人们前往市区通勤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2, 租金在2-2.5k元/房间/月以上的阶层,超过一半的人在外环线以内工作,而相邻的租金在2.5k-3k元/房间/月以上的阶层,则超过一半在中环线内工作;

3, 租金在4-4.5k元/房间/月以上的阶层,超过一半的人工作在内环线以内的市中心。

四,职业结构

最后,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不同阶层的人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

我们以各地区的通勤人数、通勤方向和工作地区的岗位结构等要素,推测出不同阶层居民的职业结构,并借用 “区位熵”的概念定义了“职业密集度”,以此表征各阶层人群的职业分布情况。

职业密集度=某阶层居民从事某职业的比例/全市居民从事某行业的比例

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从绝对数量来说,各行业人数最多的都是中间阶层。因此,本指标比较的是每个阶层与全市相对照的相对就业密集度。指标越高,说明该阶层越集中从事该行业的工作。)

可以看到:

1,租金在500元/房间/月以下的群体从事制造业的密集度远远高于从事其他行业的密集度;

2, 信息技术密集度最高的群体的租金水平为3~3.5k元/房间/月,这个租金水平再上涨500块,群体就业密集度最高的行业就立刻跳转到金融业了;

3, 金融业群体无疑是租金水平最高的,从3.5k元/房间/月以上的所有租金区段,都是金融业的就业密集度排名第一;

4, 租金在4.5k以上的群体和0.5k以下的群体呈鲜明的对比,前者从事金融业的比制造业的密集度要高大约8倍,而后者从事制造业的比从事金融业的密集度要高出大约18倍。

上海就是这样一座城市。有些时候,我们仅仅为了每月节省500元钱寄回家里,就不得不牺牲60%就近工作的可能性,就不得不每年多通勤230公里,就不得不消耗我们宝贵的时间和生命。

是的,这个城市的背后隐藏着极其残酷的阶层与空间分化。遗憾的是:从来没有人能告诉我们,到底应当如何选择。

]]>
数局:到底是谁在“蚕食”一线城市的苹果?–信息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504251.html Thu, 04 Aug 2016 17:28:40 +0000 //www.otias-ub.com/?p=504251 iPhone系列手机今年5月在中国市占率仅10.8%,落后于华为、vivo、OPPO和小米等中国本土厂商,这四大本土品牌瓜分了53%的市场份额。苹果推出iPhone SE后,不但没有在低端市场捞到好处,由于创新不足,连原本占优的中高端市场也遭到蚕食。

1470331681-6025-1e07gw1f6i3yumi8lj20jg4f0wz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