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at, 09 Nov 2013 09:28:1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2013年上海市青少年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68965.html Sat, 09 Nov 2013 09:28:18 +0000 //www.otias-ub.com/?p=168965 2013年度上海市青少年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发布

上海国际童书展揭幕第二天,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和团市委联手发布了一份有关《上海市青少年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该报告显示,本市青少年的图书消费需求,呈现出相当强烈的“刚性”特点。无论是纸质读物还是数字读物,青少年的消费水平都要高于市民的平均水平。同时在数字化传播对于阅读产生巨大影响的当下,青少年并未因为有数字化阅读而“冷落”传统的纸质阅读。

 阅读多为增加知识提高修养

本次调查3月启动,由市新闻出版局、团市委和“上海青少年阅读调查”课题组共同设计完成调查问卷,并将目标人群锁定为在校学生和在职青年,将阅读指向限定在“不包括教科书、教辅读物、期刊的其他各类图书”。有效调查样本量为1771个。

对于阅读的主要目的,在总选择人次中,排在前四位的是“增加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修养”(31.89%)、“工作或学习需要”(17.51%)、“满足兴趣爱好”(17.26%)、“掌握实用技能”(15.23%)。

对被调查者目前的读书习惯,“影响最大的人是什么人”这一问题,居于首位的39.24%的“父母,家人”,第二位27.67%的“老师、领导”,以下依次为18.29%的“同学、同事”,11.69%的“其他”,2.43%的“偶像、明星”。

对于所喜欢图书种类这一问题,居于前六位的分别是:“文学”(13.06%)、“武侠/玄幻/轻小说”(10.26%)、“心理/励志”(9.27%)、“历史/地理”(7.46%)、“自然科学”(7.43%)、“卡通漫画”(7.30%)。

超半数认为纸质阅读效果好

  从总体看,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阅读效果的比例为58.22%,认为“数字读物”具有最好阅读效果的比例为11.86%,选择“两者差不多”的比例达到29.59%。

在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之间的时间分配,选择“数字阅读<纸质阅读”的为45.74%,选择“数字阅读>纸质阅读”的为28.40%,选择“差不多”的为25.07%。

对于选择纸质图书的主要原因,居于前五位的是:“阅读习惯”(28.15%)、“需要深度阅读”(14.49%)、“为了收藏”(11.07%)、“内容查找方便”(10.51%)、“需要记录或做读书笔记”(10.26%)。

  青少年阅读量高于市民水平

一天中,青少年花多少时间用于阅读?调查显示,每天接触纸质图书的时间,26.09%的“15-30分钟”和24.79%的“0.5-1小时”位居第一、二位。有9.20%选择了“基本不阅读”。

而对于过去一年大约阅读了多少本纸质图书的问题,选择“1-3本”和“4-6本”的比例分别是27.44%和24.17%;以下依次为“20本以上”(16.71%)、“7-10本”(13.10%)、“11-15”本(8.47%)和“16-20本”(4.86%)。

总体来看,上海青少年的阅读量要高于市民的阅读量;“一本也没读”的比例为3.90%,状况明显优于“2013市民阅读调查”的9.98%。但超过一半的一年“1-3本”和“4-6本”阅读量,依然折射出《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超五成的18—70周岁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这一结论。

]]>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2013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数据 //www.otias-ub.com/archives/139319.html Thu, 08 Aug 2013 17:35:04 +0000 //www.otias-ub.com/?p=139319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今天正式发布《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13)》。报告显示,在首选的阅读方式中,市民对“传统(纸质)阅读”的选择仍比“数字阅读”高出13.85%,且将近65%的选择者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另外,总体阅读时间较去年增加,每天30分钟阅读渐成市民阅读主流。

纸质阅读更加受推崇

据调查数据显示,81.25%的被调查者认为,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而在首选的阅读方式中,对“传统阅读”的选择仍然占有优势,但两者的差距比去年缩短。且在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之间的时间分配上,数据也非常接近。

之所以选择纸质阅读,除了用于收藏和保存外,更多受调查者的选择出发点主要与阅读的要求、质量、效果、感受相关。与此相应,数字阅读尽管具有“信息丰富”、“获取便利”和“收费少甚至不付费”等显著优势,却也因存在“容易导致视觉疲劳”、不适合精度阅读”、“信息庞杂”等问题而未成为市民阅读方式的首选。

数字出版物“收费”难

虽然近些年数字阅读发展势头强劲,尤其在年轻读者群中占据巨大市场。然而,对于数字出版物,比例高达63.01%的被调查者“只看免费的”,反映出数字阅读收费仍是难题,数字出版盈利模式仍有待构建。

而在纸质出版物消费支出上看,67.34%的选择者在一年中会购买50元以上的纸质图书。购买“20元以下”群体的16.06%的比例与去年购书周期为“一年以上或更长”和“从不购买”之和的14.15%大致接近。

日均阅读时间有所增加

近几年中,中国与文化大国极不相称的超低阅读时间和数量广受诟病。而随着全民阅读意识的增强和推广,记者在2013年的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中看到,“15-30分钟”和“0.5-1小时”成为上海市民每天接触图书的主要时间段,这两个时段和“1小时及以上时段”的比例与去年相比较分别有约5、7、10个百分点的增加。因此可以认为总体的阅读时间在增加之中。

而在阅读数量上,并未有明显的增长。报告显示,对于过去一年中大约阅读了多少本“纸质图书”这一问题的选择,居首位的答案是“1-3本”,比例达40.10%。另有近百分之十的受调查者“一本也没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