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08 Jul 2024 12:40:36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AI大模型数量达到36% 仅次于美国的44%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6816.html Mon, 08 Jul 2024 12:40:36 +0000 //www.otias-ub.com/?p=1706816 近日消息,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占比已超过1/3,达到36%,仅次于美国的44%。

在全球AI企业数量上,中国以15%的占比紧随美国之后,位列第二。同时,中国的AI独角兽企业数量也达到了71家,显示出中国AI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市场潜力。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态势报告》,2014年至2023年间,中国发明人申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数量超过3.8万件,是美国的6倍,稳居全球第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指出,人工智能的潜力发挥不仅依赖于模型本身,还涉及到技术、算法、工程化部署、训练数据等多方面的进步。

此外,白皮书还显示,中国在5G网络建设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拥有的5G基站数量占全球的60%,5G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多个行业,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自 快科技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1年10月国内手机出货量3357.5万部 5G手机占比79.2% //www.otias-ub.com/archives/1348846.html Wed, 24 Nov 2021 16:08:38 +0000 //www.otias-ub.com/?p=1348846

一、国内手机市场总体情况

2021 10 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 3357.5 万部,同比增长 28.4%,其中,5G 手机 2659.0 万部,同比增长 58.7%,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 79.2%

2021 1-10 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 2.82 亿部,同比增长 12.0%,其中,5G 手机出货量 2.10 亿部,同比增长 68.8%,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 74.5%

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及 5G 手机占比

2021 10 月,国内手机上市新机型 26 款,同比增长 4.0%,其中 5G 手机 16 款,同比增长 33.3%,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 61.5%

2021 1-10 月,上市新机型累计 380 款,同比增长 0.3%,其中 5G 手机 188 款,同比增长 3.9%,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 49.5%

国内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及 5G 手机占比

二、国内手机市场国内外品牌构成

2021 10 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 2281.1 万部,同比增长 12.2%,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 67.9%;上市新机型 25 款,同比增长 13.6%,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 96.2%

2021 1-10 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累计 2.47 亿部,同比增长 9.2%,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 87.6%;上市新机型累计 345 款,同比增长 1.5%,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 90.8%

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及占比

三、国内智能手机发展情况

2021 10 月,智能手机出货量 3268.1 万部,同比增长 30.6%,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 97.3%2021 1-10 月,智能手机出货量 2.75 亿部,同比增长 13.4%,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 97.6%

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及占比

2021 10 月,智能手机上市新机型 25 款,同比增长 13.6%,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 96.2%2021 1-10 月,智能手机上市新机型累计 325 款,同比增长 11.7%,占同期上市新机型数量的 85.5%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1年8月iPhone在中国销量放缓为150万台 被认为在等候 iPhone 13 //www.otias-ub.com/archives/1316115.html Thu, 23 Sep 2021 12:40:20 +0000 //www.otias-ub.com/?p=1316115

据国外媒体报道 ,8 月份苹果智能手机iPhone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有所放缓,这可能意味着中国市场许多消费者因在等候 iPhone 13 的推出而推迟了购买新手机的时间。摩根大通分析师萨米克·查特吉 (Samik Chatterjee) 提交给投资者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苹果今年 8 月份在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150 万部,这个数字低于 250 万部的历史平均水平。

查特吉认为,这个数字应该考虑到在当时 iPhone 13 即将发布的背景。查特吉在这份研究报告中写道,“我们认为 ,8 月份销售放缓表明消费者对新手机购买的时间已经推迟,在等待 iPhone 13 的发布。最近中国市场对 iPhone 13 的强劲预订,也证明了这一点。”

媒体报道称 ,9 月 17 日晚间 8 点 ,iPhone 13 正式开启首轮预定。开启预定后,苹果官网一度被抢崩,出现页面卡顿、无法支付等状况。在开启预售的 1 小时后,国内各大平台的首批备货也火速售罄。苹果 iPhone 13 产品线的预订量超过了当初的 iPhone 12。 据报道到本周三,中国市场 iPhone 13 的预订量已超过 500 万部。

分析认为,苹果 iPhone 13 在中国市场预订出现的火爆,也得益于华为手机的无芯可用,苹果已经开始收割了原本属于华为的高端市场份额。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字显示 ,2021 年 1 至 8 月,中国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 2.27 亿部,同比增长 12.3%。 其中 8 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 2430.6 万部,同比下降 9.7%。

5G 手机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 。1 至 8 月份,中国市场 5G 手机出货量 1.68 亿部,同比增长 79.7%, 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 74.1%。 其中 8 月份 ,5G 手机出货 1768.8 万部,同比增长 9.4%, 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 72.8%。

查特吉表示,尽管 8 月份中国智能手机行业整体出现放缓,但苹果手机的销售放缓尤其明显。但他还表示 ,iPhone 13 初期的预订表现表明苹果的销售有上行趋势。

查特吉写道,“消费者对新机发布的等候,导致苹果智能手机 8 月份的销售似乎疲软,但我们预计这一被压制的需求已经在 iPhone 13 推出时得到满足,这其中也有部分原因是苹果新产品也调低了价格。”

查特吉将苹果未来一年目标股价维持为 180 美元。

自 网易科技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0年中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158719.html Mon, 23 Nov 2020 15:50:50 +0000 //www.otias-ub.com/?p=1158719 “5G+工业互联网促进国家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推动了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发展。”在日前举行的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在主旨演讲时指出,5G+工业互联网将发挥我国完备工业体系优势,为5G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助力两个强国建设,对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据刘多介绍,近年来,我国5G+工业互联网产业加速推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业和信息化部《“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指导推进,从技术产业、创新应用、资源供给方面推动提升了5G+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关键技术产业能力、创新应用能力和资源供给能力。

其次,5G垂直行业应用加速落地,工业互联网已成为5G垂直行业应用的主赛道。据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大赛统计,工业互联网项目占比连续三年增长,占全部项目的28%,成为最具热度的5G融合应用领域。

5G+工业互联网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5G技术以一业带百业,不断提高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助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赋能工业互联网垂直行业提质增效。

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逐渐形成。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从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应用类型从大带宽主导向多类型方向发展,提质增效降本成效初显。

5G+工业互联网建网模式逐渐清晰。目前,全国5G基站建设超70万个,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5G基站共有3.2万个,基于用户面下沉的建网模式为工业企业首选。

5G+工业互联网”终端产品逐渐涌现。“5G+工业互联网”涉及到网络化升级改造、融合产品研发等诸多内容,带动研发一批新型工业融合终端,培育一批新型解决方案提供商。截止2020年11月,全球一共发布工业级CPE设备达到21款。我国涌现出一批具备5G通信能力的AGV、无人机、MES终端等融合终端产品。

5G+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不断壮大。基础电信企业和工业企业加快对接,目前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100个。网络服务提供商、设备商积极参与“5G+工业互联网”应用落地,探索新商业合作模式。

除此之外,5G+工业互联网融合标准体系也在稳步推进。

但在刘多看来,我国5G+工业互联网仍然面临着五大方面的挑战:一是复杂的应用环境待适应,二是上行带宽的需求待满足,三是安全性与经济性待协同,四是产业支撑体系待完善,五是融入工业体系待加深。

最后,刘多对5G+工业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她指出,一要加快终端模组研发,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在芯片、工业模组终端方面加大协同研发力度,加速提升产业供给能力。二要夯实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打造网络标杆样板工程,加强商业模式探索,为工业企业探索提供有力网络条件保障。三要加快融合应用创新,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在标准、测试、专利方面服务创新应用孵化。四要强化安全保障建设,促进安全技术、标准、产品和解决方案体系化供给。五要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发挥联盟、协会作用,通过政产学研用多方合作,进一步促进5G+工业互联网供需对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组织业界专家总结我国“5G+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并形成发展报告。

2020年11月21日,在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信部新闻宣传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史德年在发布现场为大家带来深度解读,以下为现场发布PPT。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9月国内增值电信业务许可情况分析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951521.html Wed, 16 Oct 2019 16:50:37 +0000 //www.otias-ub.com/?p=951521 截至2019年9月底,全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企业共75155家,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许可的跨地区企业17973家,各省(区、市)通信管理局许可的本地企业合计57182家,较上一月分别增长2.01%、3.67%、1.50%。

图1  全国持证企业数量(家)

目前,全国增值电信业务市场区域发展不均衡特征突出。在17973跨地区企业中,注册地在北京的4595家,广东的3654家,上海的1794家,三地集中了55.9%的跨地区企业。

在57182家本地企业中,北京11516家,广东6787家,浙江5983家,北京、广东、浙江三地的增值电信企业数量在全国遥遥领先,接下来依次是江苏、四川、上海等6地集中了全国60.4%的增值电信企业,西部12省份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仅占全国的13.4%。

图2  持证企业按地域分类情况

按照2015版《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中增值电信业务分类,75155家增值电信企业合计拥有92593个许可项目。其中,43528个信息服务业务(仅限互联网信息服务),15596个信息服务业务(不含互联网信息服务),11338个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10085个国内呼叫中心业务,5445个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以下简称ISP),2891个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以下简称IDC),其他业务3710个。

图3  业务分类许可情况

二、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情况

从各业务跨地区经营者数量来看,排名前三的业务依次是:10476家企业经营信息服务业务(不含互联网信息服务),7699家企业经营国内呼叫中心业务,3312家企业经营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详见下表。

表1  截至2019年9月末跨地区各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数量

不同经营者间注册资金规模差异较大,但仍以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人民币的经营者居多。在目前部颁证17973家经营者中,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人民币的经营者占经营者总数的69.1%,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到500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经营者占经营者总数的17.6%,注册资金在5000万元(含)到1亿元人民币之间的经营者占经营者总数的7.2%,注册资金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大型企业占经营者总数的5.7%,详见图4。

图4  跨地区企业注册资金规模分布(元)

目前国内增值电信领域已经形成日趋多元化的投融资市场,民营资本已经发展成为增值电信业务领域的主力军。截至2019年9月底,部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中,国有控股企业635家,占经营者总数的3.5%;民营控股企业17216家,占经营者总数的95.8%;外商投资企业122家,占经营者总数的0.7%,详见图5。

图5  跨地区企业经济性质分布

三、本期重点业务介绍——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

截至2019年9月年底,全国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持证企业共5445家,其中部颁证的企业3312家;省颁证企业2133家。区域发展不均衡特征突出。部颁证企业多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山东等地,省颁证企业数最多的企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地。

图6  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企业分布(家)

根据2018年年报数据,2018年全国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收入超过350亿元,同比增长4.4%,总体平稳,其中部颁证企业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52.5%,省颁证企业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47.5%。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通信业务受理中心

]]>
CAICT:万物互联,共建智能设备标识体系 //www.otias-ub.com/archives/915247.html Wed, 31 Jul 2019 09:47:28 +0000 //www.otias-ub.com/?p=915247 禁止非系统应用访问Device ID以及WiFi Mac地址随机化是Android Q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变更。该变更将对应用数据统计、广告推荐、用户画像等业务场景造成影响。(参考:安卓Q | 用户画像等功能受影响,Device ID禁用适配指南

移动安全联盟(MSA)联合国内设备企业共同推出移动智能终端补充设备标识体系,解决了现行标识体系的不足,在商业价值和隐私保护合规中找到了平衡 。

今天发布的是由移动安全联盟秘书长杨正军分享的主题演讲“AIoT时代,共建智能设备标识体系”。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6月国内手机出货量3431万部 //www.otias-ub.com/archives/905445.html Fri, 12 Jul 2019 09:09:00 +0000 //www.otias-ub.com/?p=905445
一、国内手机市场总体情况

  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2019年6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3431.0万部,同比下降6.3%,其中4G手机3326.2万部,同比下降5.2%,在同期手机出货量中占比96.9%,另有2G手机出货量104.9万部; 2019年1-6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1.86亿部,同比下降5.1%,其中4G手机1.78亿部,同比下降4.2%,在同期手机出货量中占比95.6%,另有2G、3G手机出货量分别为810.5万部、5.7万部。

图1  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情况

  国内手机市场上市新机型数量。2019年6月,上市新机型38款,同比下降48.6%,上市新机型中含2G手机9款、4G手机28款、5G手机1款;2019年1-6月,上市新机型246款,同比下降38.0%,上市新机型中含2G手机47款、3G手机1款,4G手机197款、5G手机1款。

图2  国内手机市场上市新机型数量

二、国内手机市场国内外品牌构成

  2019年6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3268.0万部,同比下降4.1%,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5.2%;上市新机型37款,同比下降47.1%,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97.4%。2019年1-6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1.72亿部,同比下降1.8%,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2.7%;上市新机型221款,同比下降39.8%,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89.8%。

图3  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及占比

三、国内智能手机发展情况

  智能手机出货量。2019年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3322.0万部,同比下降5.0%,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6.8%,其中Android手机在智能手机中占比95.6%。2019年1-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1.78亿部,同比下降4.3%,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5.4%,其中Android手机在智能手机中占比92.7%。

图4  2018年/2019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及增长趋势

  智能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2019年6月,智能手机上市新机型27款,同比下降52.6%,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71.1%,其中支持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27款。2019年1-6月,智能手机上市新机型192款,同比下降38.3%,占同期上市新机型数量的78.0%,其中支持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192款。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一季度互联网投融资运行情况 //www.otias-ub.com/archives/859041.html Tue, 09 Apr 2019 07:36:46 +0000 //www.otias-ub.com/?p=859041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互联网运行分析团队发布了《2019年一季度互联网投融资运行情况》报告。

报告构建了互联网行业投融资研究框架,借助CB Insights的数据库,深入挖掘我国和全球行业投融资整体态势及重点领域情况,为行业趋势预测、热点问题预判提供重要参考。

报告全文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9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783512.html Mon, 15 Oct 2018 15:47:58 +0000 //www.otias-ub.com/?p=783512 一、国内手机市场总体情况

9月份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环比增长近两成,前三季度出货量累计超过3亿部。2018年9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3902.2万部,同比下降11.7%,环比增长19.7%; 2018年1-9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3.05亿部,同比下降17.0%。

图1 2017年至2018年9月国内手机出货量情况

4G手机出货量占比超九成。2018年9月,4G手机出货量3701.2万部,同比下降11.0%,在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中占比94.8%,4G手机中双4G产品占比99.8%;另有2G、3G手机出货量分别为200.2万部、0.8万部,同比分别下降22.6%和增长529.9%。2018年1-9月,2G手机出货量1676.2万部,同比下降19.7%;3G手机出货量4.9万部,同比下降90.9%;4G手机出货量2.88亿部,同比下降16.7%。(注:双4G手机指同时支持TD-LTE和LTE FDD两种4G网络制式的手机)

图2 2017年至2018年9月4G手机出货量占比

上市新机型数量较上月增加30余款。2018年9月,上市新机型91款,同比下降26.0%,环比增长65.5%,上市新机型中含2G手机18款、3G手机1款,4G手机72款;2018年1-9月,上市新机型635款,同比下降22.8%,上市新机型中含2G手机144款、3G手机3款,4G手机488款。

图3 2018年1-9月国内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

二、国内市场国内外品牌构成

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幅度与上月相比大幅缩小。2018年9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3445.8万部,同比下降9.1%,环比增长13.9%,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88.3%;上市新机型83款,同比下降27.8%,占同期国内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91.2%。2018年1-9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2.76亿部,同比下降16.8%,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90.4%;上市新机型582款,同比下降24.1%,占同期国内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91.7%。

图4 2018年1-9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

三、智能手机发展情况

智能手机出货量向头部企业集中趋势明显。2018年9月,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676.5万部,同比下降11.5%,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94.2%,其中Android手机在智能手机中占比89.0%。2018年1-9月,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87亿部,同比下降16.8%,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94.2%,其中Android手机在智能手机中占比89.8%。从智能手机厂商的分布情况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排名前十的厂商合计出货量份额达到92%,较上年同期相比提高8个百分点。

图5 2017年/2018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及增长趋势

70余款智能手机新机型本月集中上市。2018年9月,上市智能手机新机型71款,同比下降21.1%,占同期手机新机型总量的78.0%,其中支持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68款。2018年1-9月,上市智能手机新机型487款,同比下降23.8%,占同期新机型数量的76.7%,其中支持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472款。

图6 2018年智能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6月国内增值电信业务许可情况分析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746985.html Tue, 10 Jul 2018 10:15:07 +0000 //www.otias-ub.com/?p=746985 ​​一、全国增值电信业务许可情况

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企业共54257家,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许可的跨地区企业10572家,各省(区、市)通信管理局许可的本地企业合计43685家,较上一月分别增长1.96%、2.16%、1.91%。​

图1 全国持证企业数量(家)

目前,全国增值电信业务市场区域发展不均衡特征突出。在10572家跨地区企业中,注册地在北京的3348家,广东的1994家,上海的1114家,三地集中了61.1%的跨地区企业。部分西部地区的跨地区企业数仍停留在个位数字。

在43685家本地企业中,北京9109家,广东5397家,北京、广东两地的增值电信企业数量在全国遥遥领先,接下来依次是浙江、江苏、四川、上海等,6地集中了全国62.4%的增值电信企业,西部12省份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仅占全国的12.2%。​

图2 持证企业按地域分类情况

按照2015版《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中增值电信业务分类, 54257家增值电信企业合计拥有66596个许可项目。其中,33976个信息服务业务(仅限互联网信息服务),12869个信息服务业务(不含互联网信息服务),5991个国内呼叫中心业务,5694个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4052个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以下简称ISP),1869个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以下简称IDC),其他业务2145个。

图3 业务分类许可情况

二、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情况

从各业务跨地区经营者数量来看,排名前三的业务依次是:6596家企业经营移动信息服务业务,3565家企业经营国内呼叫中心业务,2000家企业经营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详见下表。

表1截至2018年6月末跨地区各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数量

​不同经营者间注册资金规模差异较大,但仍以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人民币的经营者居多。在目前部颁10572家经营者中,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人民币的经营者占经营者总数的65.3%,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到500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经营者占经营者总数的20%,注册资金在5000万元(含)到1亿元人民币之间的经营者占经营者总数的8%,注册资金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大型企业占经营者总数的6.4%,详见图4。​

图4 跨地区企业注册资金规模分布

目前国内增值电信领域已经形成日趋多元化的投融资市场,民营资本已经发展成为增值电信业务领域的主力军。截至2018年6月底,部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中,国有控股企业352家,占经营者总数的3.3%;民营控股企业10158家,占经营者总数的96.1%;外商投资企业62家,占经营者总数的0.6%,详见图5。​

图5 跨地区企业经济性质分布

三、本期重点业务介绍——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

根据年报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持证企业共12326家,其中部颁证企业5648家,占企业总量的45.8%,省颁证企业6678家,占企业总量的54.2%。在6678家省颁证企业中,排名前五的地区分别为广东、浙江、四川、北京和河北,企业数量分别为963家、574家、545家、379家和374家,占企业总量的42.5%。

图6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持证企业集中度(家)

2017年,全国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收入超过640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部颁证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68.5%,同比增长3.1%,省颁证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31.5%,同比增长8.2%,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收入以部颁证企业为主。

发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通信业务受理中心​​​​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1月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3906.4万部 同比降16.6% //www.otias-ub.com/archives/691516.html Mon, 12 Feb 2018 16:01:54 +0000 //www.otias-ub.com/?p=691516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网站11日消息,2018年1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出炉。报告显示,2018年1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3906.4万部,同比下降16.6%;上市新机型51款,同比下降19.0%。4G手机出货量3633.7万部,上市新机型33款,同比分别下降19.5%和34.0%,占比分别为93.0%和64.7%。

报告显示,2018年1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3906.4万部,同比下降 16.6%;上市新机型51款,同比下降19.0%。

2018年1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截图

2018年1月,4G手机出货量3633.7万部,上市新机型33款,同比分别下降19.5%和 34.0%,占比分别为93.0%和 64.7%。

1月份出货的4G手机中,全制式手机占比91.4%。从 4G 手机支持的网络制式来看,FDD、TD-SCDMA、WCDMA、cdma2000 网络制式的占比分别为98.5%、99.3%、98.0%、91.5%。

2018年1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 3349.5 万部,同比下降 18.0%,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 85.7%;上市新机型 45 款,同比下降 22.4%,占同期国内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 88.2%。

2018年1月,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628.2万部,同比下降19.4%,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 92.9%,其中Android手机出货量 2945.7 万部。

2018年1月,上市智能手机新机型33款,同比下降35.3%,占同期手机新机型总量的 64.7%,支持Android 操作系统的31款。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鹰潭NB-IoT网络测试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622196.html Sun, 13 Aug 2017 16:05:21 +0000 //www.otias-ub.com/?p=622196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与鹰潭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7年创客中国“鹰潭杯”移动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鹰潭NB-IoT网络测试报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发布该报告并对其进行了解读。她在演讲中介绍,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在鹰潭已投资1.7亿元,共建成开通962个NB-IoT基站,实现鹰潭城区、县城、乡镇全域覆盖,大型自然村覆盖达100%。

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鹰潭目前已经成功孵化出NB-IoT产品30余种,在实际场景试点应用的领域15个,终端连接数近2000个,形成一批可向全省、全国、全球推广的应用案例。

王志勤介绍,中国信通研究院经过对鹰潭全市NB-IoT网络为期一周的质量测试,对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进行了全面评估。测试结果显示,测试区域的覆盖率已达到95%,38个物业点Ping包成功率的占比达到92%。可以看出,鹰潭市NB-IoT网络总体实现了全域覆盖,网络速率和时延已能满足各类移动物联网业务需求。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7年1月全国增值电信业务市场发展情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564507.html Wed, 15 Feb 2017 12:04:05 +0000 //www.otias-ub.com/?p=564507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6年4月全国增值电信业务市场发展情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475700.html Tue, 24 May 2016 13:52:19 +0000 //www.otias-ub.com/?p=475700 P020160516509598691159_000001 P020160516509598691159_000002 P020160516509598691159_000003 P020160516509598691159_000004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 //www.otias-ub.com/archives/422999.html Mon, 28 Dec 2015 15:52:50 +0000 //www.otias-ub.com/?p=422999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于2015年12月25日下午在京召开“ICT深度观察大型报告会暨白皮书发布会”,会上发布了《物联网白皮书(2015年)》。

摘 要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典型代表,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与重要引擎。物联网与其它ICT技术以及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加速融合,在诸多领域快速渗透,为服务、创新等理念赋予全新内涵,全球物联网正在整体进入实质性推进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物联网领域重大政策研究支撑单位,我院已发布两版物联网白皮书,并在业内形成一定影响。2011版白皮书通过原创性地系统梳理,对物联网的内涵、关键要素、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资源体系等内容进行了澄清。2014版白皮书则重点从战略、应用、技术和标准、产业四个角度分析并归纳三年来物联网发展的整体特点和亮点,探寻物联网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对未来发展重点方向进行研判。

本次发布的2015版白皮书将基于对全球物联网最新布局和发展态势的把握,以及对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新一轮摸底调查,对物联网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对物联网发展的新模式、新机遇、新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并针对我国物联网发展中遇到的新老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目 录

一、国际物联网发展的最新态势 1

(一)发达国家加强物联网战略统筹和资金支持 1

(二)国际物联网产业生态的布局全面展开 3

(三)全球物联网应用呈现重点突破态势 4

(四)智慧城市成为物联网集成应用的综合平台 6

(五)物联网标准化持续推进,开放式架构成为重点 7

二、我国物联网发展最新进展 9

(一)政策持续出台推动物联网发展 9

(二)传统行业借助物联网应用提振效能愈发明显 10

(三)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首要特征 11

(四)基于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合的消费性应用创新更为活跃 13

(五)技术研究和标准化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14

(六)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形成多样化发展模式 16

(七)四大空间集聚区产业与应用各具特色 18

三、我国物联网发展仍面临的突出问题 20

(一)物联网产业生态主导权的竞争依然严峻 20

(二)标准协调统筹和实施仍不能满足产业和应用需求 23

(三)协同性不足严重阻碍产业发展进程 23

(四)新业务新模式与各行业政策和体制机制的不适应性更趋突出 24

四、我国物联网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方向 25

(一)物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25

(二)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开辟物联网新时代 26

(三)物联网应用潜力将在智慧城市进一步释放 27

五、对我国物联网未来发展的思考 28

(一)把握重点应用方向,加快应用实施与推广 28

(二)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消除产业发展障碍 29

(三)加快标准的统筹与实施,发挥龙头企业影响力 29

(四)加强自主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布局 30

(五)建立完善市场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协同 31

(六)创新财税金融支持方式,破解企业发展资金瓶颈 32

(七)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保障健康有序发展 33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0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0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03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04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0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06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07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0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09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10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1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1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13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14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1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16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17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1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19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20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2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2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23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24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2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26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27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2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29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30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3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3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33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34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3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36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37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3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物联网白皮书_000039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白皮书 //www.otias-ub.com/archives/422939.html Mon, 28 Dec 2015 15:39:43 +0000 //www.otias-ub.com/?p=422939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于2015年12月25日下午在京召开“ICT深度观察大型报告会暨白皮书发布会”,会上发布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白皮书(2015年)》。

摘 要

当前,发展壮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的需求日益迫切。一方面,国际网络空间的竞争博弈日趋激烈,安全产业是否壮大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网络安全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互联网+”融合创新的新业态使得各关键行业和重要系统对网络安全保障的需求不断增加,安全产业已成为网络强国建设的基础保障。新形势下,我国安全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我院推出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白皮书(2015版),将从产业政策、产业结构、生态环境、技术标准、企业发展等维度对国内外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的建议举措,以及产业发展应重点把握的方向和领域,希望与业界分享,共同推动我国安全产业蓬勃发展。

目 录

一、全球安全产业发展趋势 1

(一)政府发展政策 1

(二)产业规模结构 7

(三)产业生态环境 10

(四)安全技术标准 15

(五)企业发展经验 19

二、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现状 22

(一)政府发展政策 22

(二)产业规模结构 24

(三)产业生态环境 26

(四)安全技术标准 30

(五)企业发展现状 34

三、我国安全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7

(一)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的关键机遇 37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38

四、促进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 42

(一)加强安全产业政策引导 42

(二)优化产业生态环境 44

(三)技术方向和关键领域 45

(四)安全企业发展建议 46

附件:国际安全企业研究 48

(一)美国典型安全企业研究 48

(二)创新型安全企业研究 49

(三)网络安全300强企业中非美国企业研究 51

以下为白皮书全文:

3417eb9bbd9017eaf4c64c

3417eb9bbd9017eaf4c64d

3417eb9bbd9017eaf4c64e

3417eb9bbd9017eaf4c64f

3417eb9bbd9017eaf4c750

 

3417eb9bbd9017eaf4c752

3417eb9bbd9017eaf4c853

3417eb9bbd9017eaf4c854

3417eb9bbd9017eaf4c955

3417eb9bbd9017eaf4c956

3417eb9bbd9017eaf4c957

3417eb9bbd9017eaf4ca58

3417eb9bbd9017eaf4ca59

3417eb9bbd9017eaf4cb5a

3417eb9bbd9017eaf4cb5b

3417eb9bbd9017eaf4cc5c

3417eb9bbd9017eaf4cc5d

3417eb9bbd9017eaf4cc5e

3417eb9bbd9017eaf4cd5f

3417eb9bbd9017eaf4cd60

3417eb9bbd9017eaf4cd61

3417eb9bbd9017eaf4ce62

3417eb9bbd9017eaf4ce63

3417eb9bbd9017eaf4cf00

3417eb9bbd9017eaf4cf01

3417eb9bbd9017eaf4cf02

3417eb9bbd9017eaf4d003

3417eb9bbd9017eaf4d004

3417eb9bbd9017eaf4d105

3417eb9bbd9017eaf4d106

3417eb9bbd9017eaf4d107

3417eb9bbd9017eaf4d208

3417eb9bbd9017eaf4d209

3417eb9bbd9017eaf4d20a

3417eb9bbd9017eaf4d30b

3417eb9bbd9017eaf4d30c

3417eb9bbd9017eaf4d30d

3417eb9bbd9017eaf4d40e

3417eb9bbd9017eaf4d40f

3417eb9bbd9017eaf4d510

3417eb9bbd9017eaf4d511

3417eb9bbd9017eaf4d512

3417eb9bbd9017eaf4d613

3417eb9bbd9017eaf4d614

3417eb9bbd9017eaf4d615

3417eb9bbd9017eaf4d716

3417eb9bbd9017eaf4d717

3417eb9bbd9017eaf4d718

3417eb9bbd9017eaf4d819

3417eb9bbd9017eaf4d81a

3417eb9bbd9017eaf4d91b

3417eb9bbd9017eaf4d91c

3417eb9bbd9017eaf4da1d

3417eb9bbd9017eaf4da1e

3417eb9bbd9017eaf4da1f

3417eb9bbd9017eaf4db20

3417eb9bbd9017eaf4db21

3417eb9bbd9017eaf4dc22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125.8亿元 增速高达471.8% //www.otias-ub.com/archives/421277.html Thu, 24 Dec 2015 08:46:15 +0000 //www.otias-ub.com/?p=421277 Mambo-sports-wristband-Smart-wristband-pedometer-wristband-pedometer-intelligent-wearable-device-ios-Andrews-4-0-waterproof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125.8亿元,增速高达471.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主任工程师闵栋对报告进行了解读。他表示,目前,中国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仍处于探索期。从2016年开始,部分垂直领域的巨大潜力将开始释放,可穿戴市场将正式进入启动期,预计2016年可穿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消费者预算多在千元内,2016年进入市场启动期

2015年,谷歌推出头戴手机盒子Cardboard,苹果正式发布Apple Watch,SONY发布虚拟现实头盔,给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注入了强心剂。同时,三星、英伟达、爱可视、卡尔蔡司,雷蛇都发布了虚拟现实产品。

而在国内市场,华为、小米、中兴、盛大、百度等企业的产品覆盖智能腕带,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大朋、暴风科技等企业发布了虚拟现实产品。

闵栋表示,在众多产品中,消费者在选择可穿戴设备时,更倾向于传统终端企业。得益于苹果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品牌形象,70.8%的消费者对苹果牌可穿戴设备感兴趣,其次是小米,华为两个国产品牌。在市场价格方面,超过50%的消费者购买预算在千元以内,但中高端市场同样存在,各价位段均有不少消费者愿意买单。

针对当前的市场情况,闵栋表示,截至201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仍处在探索期,表现为各类产品规模均有限,消费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而从2016年开始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将进入启动期。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基于健康大数据的服务类产品逐步成熟,产品差异化加大。从2019年开始,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商业模式逐渐完善,产品被消费市场接受,健康大数据服务更加成熟,产品更加细分。2022年进入市场成熟期,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趋于成熟,进入门槛提高。

智能腕带占比最高,但用户粘性严重不足

在《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提到,2015年125.8亿元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中,仅智能腕带(包括智能手表)设备一项的市场规模就达到122亿元。相比2014年,智能腕带设备消费级市场规模增长481%。

对此,闵栋表示,尽管增长迅速,但智能腕带设备却存在使用时间不长,用户粘性较弱的问题。在购买智能手表的用户中,有30.8%的用户持续使用时间不超过一个月,使用时间一年以内占76.9%。目前市场上较知名的两款智能手表,Apple Watch和MOTO 360,距离推出时间都较短,相应的用户使用智能手表的时间也较短。

那么,用户为什么不愿意持续使用可穿戴智能设备呢?调查显示,62.8%的消费者认为功能鸡肋是最大的缺点。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功能较单一,计步等功能并无法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这是造成部分智能手环用户使用时间短暂的原因。

消费者最关心功能和待机

消费者在购买可穿戴智能设备时,最关心的又是哪些呢?闵栋表示,目前来看,功能是消费者购买智能可穿戴设备考虑的主要因素。超过80%的消费者购买智能可穿戴设备时会关注产品的功能。其次消费者会考虑价格与外观。闵栋表示,智能可穿戴厂商应尽量避免功能上的同质化竞争,在垂直细分领域形成相应的技术壁垒,同时也需要兼顾产品设计及成本控制。

而在具体功能方面,健康监测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功能,消费者对健康指标的追踪功能最感兴趣,其次是监测睡眠和GPS定位功能,除此之外,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信息通知遥控电器等功能的兴趣程度也相对较高,而对支持SIM卡、游戏等功能的兴趣程度相对较低。

在交互方式方面,消费者对触控的交互方式最感兴趣,其次是体感交互和语音交互,感兴趣比例均超过半数。

同时,多数人希望待机时间足够长,52%的消费者希望待机时间能超过5天,对于目前已经有手机平板笔记本等多种消费电子产品的用户而言,并不希望增加更多需要充电的设备,能够接受一天一充的用户只占到5%,可见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待机问题,消费者的容忍度较低。

我国可穿戴市场面临哪些挑战?

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产业仍面临众多问题和挑战。闵栋表示,第一,关键技术亟待突破。国内针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定制化芯片和操作系统产品成熟度仍待提高,尤其是操作系统差距较大。同时,国内传感器主要满足中低端市场需求,缺乏面向可穿戴设备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更高的中高端产品。

第二,产品应用服务亟需强化。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多以实现运动健康管理功能为主,在实际应用中和竞争对手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监测的数据类型和活动项目不同而已。产品的用户体验需进一步提升,由于对数据监测精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应用的发展。

第三,安全与隐私保护亟待加强。智能可穿戴设备对个人数据的收集能力较其他智能设备更为强大,如个人信息、生理状态、日常活动、周边环境等,个人隐私泄露的危险大大增加。

第四,产业链整合能力亟待提高。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制造产业链还不成熟,可穿戴设备厂商往往需求与上游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不匹配,硬件成本上升。可穿戴设备产品可关联性强,行业涉及面广,需要各学科和行业的有机结合,当前不同创新产品和服务彼此独立封闭缺少合作,数据缺乏有效共享和深入整合。

可穿戴发展思路:技术、应用、安全、生态

针对我国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闵栋提出我国发展建议总体思路:

第一,推进关键技术研发,重点支持可穿戴专用芯片和操作系统、传感器等技术开发,为可穿戴设备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第二,促进典型业务推广,从当前健康、运动、康复等易被大众接受的典型应用入手,探索可持续的、可推广的可穿戴产品与服务商业模式。

第三,营造健康应用环境。建立可穿戴设备信息安全体系,规范企业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范围和行为,营造可穿戴设备安全健康的发展环境。

第四,打造产业生态体系。完善关键环节标准,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建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91901.html Fri, 09 Oct 2015 15:37:40 +0000 //www.otias-ub.com/?p=391901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01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02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03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04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05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06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07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08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09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10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11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12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13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14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15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16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17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18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19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20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21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22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23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24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25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26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27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28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29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30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31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32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33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34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35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36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37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38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39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40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41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42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43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44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45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46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47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48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49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50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51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52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_000053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4年中国手机市场累积出货量为4.52亿部 //www.otias-ub.com/archives/329005.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329005.html#comments Wed, 11 Feb 2015 16:59:52 +0000 //www.otias-ub.com/?p=329005 年初,4G牌照已经发放。面对着新鲜的4G市场,手机厂商表现出极强的热情,新品纷纷亮相。酷派副总裁曹井升曾表示,4G是国内手机厂商实现对国际品牌弯道超车的最后机会。也正是在年中,酷派的第1000万部4G手机下线,随后出货量也一度超过了三星排在市场首位。

然而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中国手机市场累积出货量为4.52亿部,比2013年的5.79亿部下降21.9%。虽然各路专家均表示,这是国内手机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的信号,增长还在继续,但是在手机厂商维持高产能的时候,用户的购买力是否还能一如既往消化如此庞大的产能?厂商又要以怎样的姿态应对2015年的新局面?新的疑问开始出现。

诚然,2014年已经告别了粗枝大叶的价格战,企业开始推出更多差异化的产品,至少在口头上表明产品的与众不同。然而用户已经被普及的智能手机调教,他们已经熟稔智能手机的配置、价格、卖点等细节,告别了信息不对称的初级状态。再次赢得用户市场,企业需要适应2014年快速改变的市场环境,推出更多符合用户需求的创新,才能实现进一步发展。

20152984437734

20152984437580

20152984437621

重构的游戏规则

“改变是2014年的主旋律。”在中国好手机盛典上,北京赛诺市场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手机事业部总经理李睿表示。

如果不是4G牌照的发放,2013年应该是3G手机价格探底的一年。这一年,企业继续沿用“价低者得市场”的游戏规则,让四核五英寸的3G手机已经探底到500元的价位段。产品售价如过山车般下降,一天一个价。这也让一批以斩杀价格索取市场回报的企业,不断迎来出货量的高峰。

拼价格基本符合了用户的取向,这也让一些手机厂商稳固了市场中的地位。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4G市场也是在“性价比定天下”的呼声中开始竞争。在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宇龙酷派就率先推出了4G千元机酷派8720L。当时,4G牌照并没有发放,不过企业已经迫不及待将3G的传统玩法甩到4G市场。

然而2014年,设想中的疯狂并没有出现,用户没有为4G手机的低价竞争买单。3G手机重构了用户习惯,让他们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降价不过是顺水推舟;可是到了4G时代,倍增的网络带宽只是优化了体验,让用户感受“从有到好”的爽快,可这解决的不是用户的刚性需求,单纯依靠价格自然不能推动出货量增长,手机厂商依靠规模换取供应链议价权的商业模式宣告失败。“3G时代,网罗用户需要低价,然而在4G时代,实现低价未必一定能够获取用户。”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

这一点,得到了赛诺咨询的数据支持。李睿表示,据统计,从2013年开始,用户需求出现非常大的改变。在所有调查选项中,用户对价格高达35%的关注高于其他所有选项。这证明在3G时代,用户首先需要解决没有网络可用的问题。然而在2014年,该数据下降了15%,成为非决定性因素。4G时代,游戏规则就这样改变了。

Gartner分析师吕俊宽表示,国内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在2014年初就已经达到80%,有待消化的2G用户存量——真正有价值的换机用户已经非常有限。之前,厂商还可以依靠2G用户向3G网络升级汲取出货量红利,如今2G的资源几近干涸,又有多少使用3G网络不久的用户,愿意进入未知的4G时代呢?

就在手机厂商苦苦寻找突破口时,国家发改委启动了针对美国高通公司的反垄断调查。一旦结论成立,专利费用将被计入手机产品的总成本中。虽然最终结果还未确定,但是市场释放的信号已经非常明显——手机的生产研发成本将会继续提升,厂商继续粗放式的发展将难以为继。

于是在2014年,手机厂商面对着一个重构的游戏规则:市场的消化能力正在逐渐减退,手机研发生产的成本不断提升,抢夺市场的难度异常艰难。“仅一年的时间,国内已经有超过130家手机厂商退市。”泰尔管理研究所业务与投资咨询部副主任卢表示。

剩下的企业顺应了市场的调整。以华为、中兴和酷派为首的手机厂商开始放弃低端市场的战略,开始执行提升品牌价值,打造精品的战略,产品的售价也随之提升。虽然手机出货量开始下滑,但是产品的平均售价大幅上扬,从2013年的1361元提升至2014年的1421元。“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在减弱,他们更强调用户体验。”赛诺咨询分析师孙琦表示。

内部改组

单纯按照2014年的发展思路推想,企业只需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升品牌营销力度,即可稳稳掌握主动权,不过这些改变还不够。

在普及3G手机的过程中,运营商的作用不容忽视。手机厂商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运营商借终端补贴进一步提升吸引力,双方优势资源组合后,形成了巨大的合力,于是“得运营商渠道者得天下”的观点开始盛行。

发布产品时,手机厂商会高呼用户需求之可贵,可是运营商渠道的销量优势,还是让手机厂商在制定渠道策略时有所倾斜。

某业内人士表示,长期以来,手机厂商保持电商渠道、公开渠道和运营商渠道的比例为1∶3∶6,运营商渠道占比一直稳定在50%以上。由此可见,运营商渠道的话语权过于重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距离,厂商B2B的生意满足的是运营商的需求,这让企业重视的用户需求的价值观停留在口头上。

不过年中,三大运营商同步启动缩减终端补贴额度共计100亿元,并表示将在三年的时间内内缩减400亿元,规模之大、力度之巨前所未见。某手机厂商工作人员表示,在新闻发布之前,企业已经得到运营商将终端补贴的消息。鉴于调整需要时间,因此众多厂商并未马上撤离运营商渠道。即便如此,在上述信息公布一个月内,华为还是迅速宣布放弃低端定制机市场,而且缩减的目标达到80%。

企业在弱化运营商渠道的同时,开始同时加大开放市场与电商渠道的布局。前者需要企业加大实体渠道的投入,后者需要企业提升产品的性价比优势。无论那种模式,都需要企业与用户走得更近。这正是运营商渠道为主导时,企业欠缺的部分。

结果证明,这样的改变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作为电商品牌的代表,小米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公司2014年出货量达到6112万部,含税收入743亿元;华为荣耀的销量也达到了2000万部,销售额达到了30亿美元。

之前运营商渠道占比非常高的厂商,改组的信念也更为坚决。接受媒体采访时,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联想移动业务集团总裁刘军表示,联想改变了战略,推动旗舰机系列VIBE、线上品牌K,以及运营商定制A三条产品线同步发展。按照之前K/S/P/A四条产品线划分时,每条产品线的产品都会针对运营商不同需求发布三个版本。酷派则更为彻底,在原有品牌的基础上,推出了面向主要开放市场和电商渠道的ivvi与大神两个品牌,改变之前过于依赖运营商渠道的发展模式。

]]>
//www.otias-ub.com/archives/329005.html/fe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