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量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14 Jan 2025 11:38:0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破3100万辆 连续16年居全球第一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6827.html Tue, 14 Jan 2025 11:38:09 +0000 //www.otias-ub.com/?p=1736827 近日消息,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报告,2024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3128.2万辆,同比增长3.7%,销量为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

产销量双双突破3100万辆,连续16年保持全球第一。

这也是年产销首次超过1000万辆,销量占比超过40%,标志着新能源汽车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目前,乘用车市场持续增长,稳定了汽车消费的基本盘,但商用车市场表现不佳,未达到400万辆的预期。

汽车出口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的份额超过60%,同比增长8.6个百分点,10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占有率突破70%,同比上升10.4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在2024年7月首次在月度零售销量上超越传统燃油车,并连续多月保持领先,显示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不断提升。

11月,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6年内实现了从年产过万辆到年产千万辆的跨越,为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 快科技

]]>
中国汽车协会: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1285.html Thu, 11 Jan 2024 12:10:41 +0000 //www.otias-ub.com/?p=1671285 近日消息,据中国汽车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

据悉,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创历史新高。

其中,我国汽车出口量也再创新高,2023年全年汽车出口量是491万辆,同比增长57.9%,且出口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7%,有望成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

传统燃料油车2023年出口370.7万辆,同比增长52.4%,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据了解,在2023年整车出口前十车企中,比亚迪出口25.2万辆,同比增长3.3倍,奇瑞出口92.5万辆,同比增长1倍,长城出口31.6万辆,同比增长82.5%。

对于我国乘用车市场,也呈现良好增长趋势,2023年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6%,这是我国乘用车市场连续九年超过2000万辆。

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已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其市场占有率达31.6%,高于上年同期5.9%。

此外,我国中国汽车协会还对2024年汽车产销进行预测,其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

自 快科技

]]>
2021年中国车企产销量盘点 //www.otias-ub.com/archives/1382340.html Sun, 23 Jan 2022 11:41:53 +0000 //www.otias-ub.com/?p=1382340

2021年落下帷幕,随着各家车企的产销数据出炉,2021年中国汽车产业的成绩单也正式揭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生产与销售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

其中,汽车出口表现出色,年度出口首次超过200万辆,实现了多年来一直徘徊在100万辆左右的突破;中国品牌汽车受新能源、出口市场向好带来的拉动作用,市场份额已超过44%,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整个产业过去一年持续面临全球疫情蔓延、国内疫情散点爆发、芯片短缺等挑战,但能实现增长:

一方面得益于前两年中国市场基数较低;另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中国自主品牌和汽车出口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奋发的中国车企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回顾2021年中国车企产销量,复盘之余,得以窥见中国车企的风云际会。

南方系车企,横扫中国车市

亿欧汽车发现,位居全年销量前三名的上汽集团、东风汽车和长安集团,分别地处上海、武汉和重庆,均为南方系车企。

从销量来看,上汽集团的成绩最为亮眼,以2021年全年总销量546.4万辆的成绩,第16次荣登中国车企汽车销量榜首,超过了第二名东风汽车(277.5万辆)和第三名长安汽车(230.1万辆)的总和。

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也达到73.3万辆,位居新能源销量榜首。

在中国头部上市车企的销量排名中,北方系的长城汽车、一汽解放表现尚可,但不可置否的是,南方系车企几乎垄断了中国车市。

这与南方是中国经济重心脱不开关系。高销量车企所在的城市均为万亿级GDP城市,如上海、武汉、重庆、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早已步入万亿级GDP城市俱乐部。

由于政策的开放扶持,南方市场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上激发了经济活力,使得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工业之一,中国汽车产业逐步向交通体系发达、经济体系活跃的南方迁移,并在南方市场中形成了稳定健全的汽车供应链,与海外市场建立了高频互信的合作关系,促使中国汽车产业在南方市场迸发了活力。

车企的表现也与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或存在正向的线性关系。

强大的汽车工业同样是经济实力的重要佐证。未来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崛起,多依赖于经济活力较强的南方车企,而在国内国外双循环的大环境下,南方车企也势必突出重围,推动汽车工业走向海外。

一哥嫡子当家,黑马跑赢大盘

上汽集团以总销量546.4万辆的成绩稳坐第一名,尽管比2020年下降了2.5%,但还是没能撼动其老大哥的位置。

上汽集团的销量表现,很大程度得益于自主品牌。2021年上汽自主品牌销售285.7万辆,在总销量中占比达到52.3%,首次超过一半。

一向依靠大众、通用的上汽集团,如今扶持的自主品牌呈现崛起之势,颇有嫡子当家的风范。

亿欧汽车了解到,在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中,荣威和MG品牌合计销量约为80万辆。上汽通用五菱2021年销量166万辆,同比增长3.8%,成为2021年度上汽集团销量贡献最大的子公司。

作为出口大户的上汽,今年表现依然不俗,已经第六年在海外市场夺得中国车企榜首——全年共实现新车销售69.7万辆,同比增长78.9%。

其中,上汽集团新车出口量达59.8万辆,海外基地产销量则达到9.9万辆。作为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冠军,MG品牌海外销量达到了36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多家中国车企出口表现优异。奇瑞全年汽车出口量达到26.9万辆;长城汽车出口量为14.3万辆,同比增长103%;吉利汽车出口11.5万辆,同比增长58%,旗下领克品牌在欧洲受到欢迎;长安汽车海外年度累计销量超过11万辆。

此外,蔚来、比亚迪等也将中国电动车带到了挪威等欧洲市场。

上汽也积极发力智能电动车领域,旗下的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智己汽车,首款智己L7已经完成批量下线;其下飞凡汽车也正式成立,定位中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上汽还积极布局L4级Robotaxi以及L4级洋山港智能重卡,不断加大在创新领域的投资力度。

尽管也有短板——合资品牌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分别以年销量124万辆和133万辆分别同比下滑17.5%、9.3%。

但集团整体在遭遇缺“芯”、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干扰因素后能够迅速回暖实属不易,过去一年的“稳定发挥”也得益于长久以来的技术和产业积累。

相较之下,比亚迪2021年呈现出猛烈追赶之势,以73.3%的高销售增长率成为增幅最大、进步最快的车企,更像是一匹厚积薄发的黑马,无论在汽车销量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超常发挥。

过去一年里,比亚迪全年汽车总销量达到74万辆,仅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就达60.4万辆,占据全部销量的81.6%,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218.3%。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带动整体业务增长,也使其市值一度突破9000亿大关,达到9299亿元。

聚焦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中国是全年新能源销量前三强,比亚迪以59.4万辆的销量,坐稳了中国新能源的第一把交椅。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则分别以43.1万辆和32.1万辆,位列二三名。

做汽车电池起家,2008年就开始“死磕”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如今终于笑出了声。

毕竟同样乘上了“双碳”目标和节能减排的东风,并非谁都能够快速实现规模销量,获得市场认可。

这种差距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中更加明显。尽管2021年年初,比亚迪与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在销量上旗鼓相当,但比亚迪后期月销量突破9万辆时,另外两家的月销量不足两万。

差异化的价格区间和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使比亚迪获得消费者真金白银的投票。此外,比亚迪积极拓展挪威等欧洲发达国家市场,借降碳之势把中国电动车带到了海外。

新能源破圈,百家争鸣做大蛋糕

在国家政策推动和市场因素的作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在2021年呈现出整体“爆发”的景象。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这也得益于2020年6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单月渗透突破5%后,已经实现连续19个月的逐渐走高。

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增速达到了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刚刚过去的12月,新能源乘用车月零售渗透率创历史新高,达22.6%。

全年新能源乘用车厂商销量排名的前三位是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并且和跟随者拉开了较大差距。

比亚迪纯电、插混两条路线同时发力,新能源乘用车全年销量59.4万辆,同比增长231.6%;主打小型低端市场的上汽通用五菱MINI EV累计销量达55万辆;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年产量达到了48.3万辆,该品牌在中国的交付量为31.9万辆。

新能源乘用车年销售量破10万的整车厂还有长城汽车、广汽埃安和上汽集团。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蔚来、理想汽车的销量分别为9.8万、9.1万和9万辆,分别位于第7、9、10位。

从全年的车型排名来看,在上市的200多款新能源车型中,TOP20的合计占比达到65%,说明畅销车型的销量对整体贡献明显,第一名五菱宏光MINI EV和第二名特斯拉Model Y联合占到了近20%的新能源市场份额。

从价格区间来看,15-20万区间的车型竞争最为激烈,20-30万区间的销售整体落后于10万以下、10-20万以及30万以上的区间。

在六家造车新势力中,随着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的主力车型开始加速放量,月销量正在逐渐拉开和后四家的差距。

以月销过万台为界限,六家造车新势力中明显可分为两个阵营,小鹏、理想、蔚来、合众的月销量均破万,而零跑和威马的月销量则处于5000-7000台量级。

除蔚来因月度销量数据波动较大而不稳定外,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梯队较为稳定。

六大国有车企的12月新能源销量未能突破6万辆,和比亚迪一家的9万辆相比差距较大。其中以广汽集团的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表现最好,畅销车型AION S单月零售量达7800辆,AION Y销量达6700辆。长安汽车仅靠一款奔奔E-Star 就月销过万辆,但后续新能源车型不足。

一汽集团的奔腾NAT是12月最大黑马,从11月的百台销量提升到12月的5800余台,也帮助一汽在12月新能源销量上超越了上汽和北汽。

不过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开启完全退出补贴“倒计时”,新能源汽车价格优势或将有所削弱。

一方面,尽管补贴减少,但国家仍通过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制定碳配额管理等办法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另一方面,车企纷纷做好预期和应对补贴退坡的准备。

未来,新能源汽车将由政策促进逐渐转向市场驱动,倒逼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的加速迭代,倒逼车企提供为更优质的量产产品,提升终端竞争力。

事实上,除了电动化,智能化也已成为车企发展的主流方向,毕竟每个造车企业心里,都揣着一个“苹果梦”。

结语

在疫情、碳中和、缺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2021年就这样并不“淡定”地退场了。

出口和新能源拉动了2021年的中国车市,但随之而来的2022年,中国车企即将面对更多复杂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

各路神仙的加入打破了既有汽车出行市场的格局,也预示着未来核心竞争点,必将围绕智能化的汽车业务形态展开。

亿欧汽车认为,在全球减碳的趋势之下,由补贴退坡带来的影响将非常有限,新能源的势头将会持续。而强者接连入局,汽车出行市场必定风光继续。

自 亿欧汽车

]]>
中汽协:2021年中国8月汽车销量179.9万辆 同比下滑17.8% //www.otias-ub.com/archives/1310209.html Fri, 10 Sep 2021 12:07:22 +0000 //www.otias-ub.com/?p=1310209

9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8月汽车产销数据,数据显示,8月汽车产量172.5万辆,环比下滑7.4%,同比下滑18.7%;8月汽车销量179.9万辆,环比下滑3.5%,同比下滑17.8%。

全文如下

产业运行 | 2021年8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本月汽车产销同比继续下降,降幅进一步扩大。受国内疫情和马来西亚疫情的影响,供应链风险提升导致减产压力进一步加大,此外产销的波动也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有关。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芯片短缺显著影响了企业生产计划,但汽车累计产销与2019年同期数据相比仍呈现微增,目前主要是汽车产品供给不足,终端市场需求保持平稳。商用车受本次7月1日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法规切换造成商用车市场波动,然而轻客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拉动客车继续增长;本月新能源汽车持续成为亮点,当月产销继续刷新记录,并首次超过30万辆,1-8月渗透率也继续提升至近11%的水平。此外,本月汽车出口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单月出口量再创新高。

 

]]>
2020年7月-2021年5月中国汽车产量及同比增长率(附原数据表) ​​​​ //www.otias-ub.com/archives/1267699.html Thu, 24 Jun 2021 03:19:18 +0000 //www.otias-ub.com/?p=1267699

]]>
2020年5月-2021年4月中国汽车产量及同比增长率(附原数据表) ​​​​ //www.otias-ub.com/archives/1249293.html Fri, 21 May 2021 09:05:22 +0000 //www.otias-ub.com/?p=1249293

]]>
2020年4月-2021年3月中国汽车产量及同比增长率(附原数据表) ​​​​ //www.otias-ub.com/archives/1231447.html Thu, 15 Apr 2021 07:04:49 +0000 //www.otias-ub.com/?p=1231447

]]>
2020年1-12月中国汽车产量及同比增长率(附原数据表) ​​​​ //www.otias-ub.com/archives/1195908.html Mon, 25 Jan 2021 08:08:46 +0000 //www.otias-ub.com/?p=1195908

]]>
金融时报:2013年中国汽车产量或将首超欧洲 //www.otias-ub.com/archives/88517.html Fri, 04 Jan 2013 15:47:19 +0000 //www.otias-ub.com/?p=88517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预期中国今年将生产1960万辆汽车以及小型卡车等其他轻型车辆,而欧洲的预期产量将为1830万辆。

考虑到欧洲的预测不仅包括欧盟(EU),还包括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国,因此中国的崛起更加引人注目。根据汽车行业的估测,去年,欧洲汽车以及相关车辆的产量为1890万辆,显著领先于中国的1780万辆。

这些预测基于环球通视(IHS)、LMCAuto和普华永道(PwC)以及投行瑞银(UBS)和瑞信(CreditSuisse)的数据。它们预测,今年全球汽车行业仅会略有复苏,预计2013年全球汽车产量将温和增长2.2%,而2012年增长4.9%。

鉴于全球汽车销售额为每年1.3万亿美元左右,汽车业是全球经济状况的最佳领先指标之一。

根据这些数据,欧洲今年汽车产量占全球的比重将略超过五分之一,远远低于2001年的35%。1970年,在全球生产的每两辆汽车中,几乎就有一辆来自欧洲的工厂。

中国今年的汽车产量可能会比2000年高出10倍,当时中国在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市场份额仅为3.5%,而今年可能达到23.8%。

咨询公司博斯(Booz&Co)汽车专家斯科特˙考文(ScottCorwin)表示,尽管美国和中国的汽车产量和需求增速预测都相对强劲,但”单凭这些市场不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整个世界)向前。”

考文还警告称,尽管中国汽车业近年的崛起势头将继续下去,但由于激烈的竞争以及中国市场由大量小型汽车(其制造商的利润率很低)构成的事实,在华经营业务的很多汽车制造商将”很难赚大钱”。

欧洲汽车产量下滑的预期,是对自2008/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整个欧洲大陆汽车销量大幅下滑的回应,这些问题给很多大型汽车制造商带来严重困境,尤其是法国的标致雪铁龙(PSAPeugeotCitroen),该公司正裁员近1万人,并正从法国政府争取到对其融资部门的70亿欧元救助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