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hu, 08 Aug 2024 13:44:3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中国海关:2024年前1-7月中国半导体进口量达到3081亿片 同比增长14.5%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2435.html Thu, 08 Aug 2024 13:44:35 +0000 //www.otias-ub.com/?p=1712435 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半导体进口量持续扩大,有报道称,美国可能对高带宽存储器(HBM)芯片实施新的限制,大陆企业纷纷抢购集成电路(IC)。根据海关总署周三公布的数据,2024 年前七个月,芯片进口总量为 3081 亿片,价值约 2120 亿美元。这意味着进口量同比增长 14.5%,美元价值增长 11.5%。

集成电路进口量激增反映出人们对美国将对大陆获取高带宽存储器实施新的单方面限制的预期,路透社周二报道称,大陆大型科技公司囤积三星电子生产的此类芯片的动力。

彭博社最近的一份报告称,美国的这些措施最早可能在下个月推出。HBM 芯片通常与人工智能(AI) 加速器(例如NVIDIA的图形处理单元)捆绑在一起,是构建大型语言模型不可或缺的组件,而大型语言模型是 OpenAI 的 ChatGPT 等生成式 AI服务的基础技术。

据路透社报道,这场芯片争夺战导致中国大陆在今年上半年占据了三星 HBM 收入的 30%。

2023 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总额为 3490 亿美元,较 2022 年下降 15.4%。

海关数据还显示,今年1至7月,大陆半导体出口量达1666亿块,较上年同期增长10.3%,总值同比增长22.5%,达900亿美元。

中国集成电路出口反映了海外对传统芯片的强劲需求。传统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和各种消费电子产品。海关数据显示,仅 7 月份,集成电路出口就达到 273 亿块,价值 139 亿美元。

这一增长正值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复苏之际。市场研究公司 Canalys 的数据显示,6 月份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了 12%。

中国去年的集成电路进口数量和金额,双双下滑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官网公布的 2023 年全国进口重点商品量值表,集成电路进口数量 4795.6 亿颗,同比减少 10.8%;金额为 24590.7 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 10.6%。

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 2023 年进口 4529.6 亿件,同比减少 23.8%;金额为 1658.1 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 13.7%。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集成电路和半导体设备进口疲软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中国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销售疲软等因素影响,其二是中国企业也在努力提高本土芯片产量,以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

尽管我国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实现量产尚需时日,但在政府的积极推动和相关政策扶持下,正逐渐建立更具弹性的芯片供应链,已促使本地制造商积极提高成熟节点的产能。这些芯片用于汽车和家电等设备,不受美国当前限制措施的影响。

公开信息显示,、华虹集团和联芯国际在扩大生产方面最为积极,重点关注驱动集成电路、CIS / ISP 和功率半导体集成电路等特种工艺。

根据集邦咨询 TrendForce 预测,到 2027 年,中国成熟工艺产能占全球市场的份额将从 2023 年的 31% 增至 39%,如果设备采购进展顺利,还将有进一步增长的潜力。

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出口额同比降幅收窄至10.1%

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出口1359.7亿美元,同比下降10.1%,但仍较疫情前的2019年高出33.9%,同期出口量同比下降1.8%至2678.3亿块。

受厂商加速去库存、旺季集中出货带动,全球电子信息行业需求企稳待升。2023年第四季度,我国集成电路出口量额分别同比增长9.3%、2.8%。其中,12月出口额同比增长9%至140.5亿美元,出口量同比增长8.5%至232.9亿块,已连续6个月同比增长,全年出口降幅收窄。

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数据显示,全球11月半导体销售同比增长5.3%至480亿美元,是2022年8月以来首次同比增长,表明全球芯片市场在进入2024年之际继续走强。SIA预测2024年全球市场将同比增长13.1%。我国集成电路出口主要受全球需求变化影响,逐步企稳的市场需求将支撑2024年出口增长的预期。

自 半导体行业观察

]]>
中国海关:2023年Q3中国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额至634亿元人民币 较去年同期暴涨93%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1025.html Thu, 16 Nov 2023 12:27:14 +0000 //www.otias-ub.com/?p=1661025

虽然目前美日荷均出台了政策,限制先进半导体设备的对华出口,但是中国进口的半导体设备金额仍在快速增长。根据日经新闻报道,分析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7-9月)中国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额较去年同期暴涨了93%至634亿元人民币。就产品类别来看,光刻设备进口额暴涨了近4倍

就国别来看,来自荷兰的进口额暴涨了超过6倍。预估其中大部分为荷兰光刻机龙头艾ASML的光刻机产品。来自日本的半导体设备进口额成长约40%、来自美国的进口额则仅增长20%。

从三季度中国半导体设备来源区域的进口额占比来看,美国占比仅9%,远低于2021年的17%,日本占比也从32%降至25%,而荷兰则从约15%飙增至30%。

ASML公布的三季度财报也显示,其三季度来自中国大陆的销售收入占比由二季度的24%(销售额约为13.45亿欧元),几乎翻倍增长到了46%(销售额约为24.42亿欧元),要知道今年一季度中国大陆的销售收入占比仅8%。这也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大陆市场对于ASML光刻系统的需求的快速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在2022年10月开始对先进芯片/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管制,之后日本、荷兰在今年才相继跟进。而半导体设备从下单到交货须半年到1年时间,因此预计在去年很多厂商就已经在大量下单荷兰的半导体设备。

根据今年9月1日正式生效的荷兰半导体出口管制新规,ASML TWINSCAN NXT:2000i及后续推出的浸润式光刻系统需要向荷兰政府申请出口许可证才能出口。

但目前有在售的NXT:1980系列及以下型号则不受影响。随后ASML的声明显示,尽管出口限制从9月开始生效,但该公司现有的许可证仍能够允许其在2023年底前继续将NXT:2000i 和更先进的DUV光刻机运送到中国

今年10月17日晚间,美国政府又颁布了最新的出口管制规则,对于相关半导体设备的限制进行了更新。这也使得ASML的相关DUV光刻机的对华出口将会受到新的影响。

对此,ASML在财报会议上维持了与10月17日发布的声明一致的口径:

“需要仔细评估潜在的影响。就我们的业务而言,根据目前收到的信息,我们认为适用该新规的涉及先进芯片制造的中国晶圆厂数量有限……ASML将向美国政府进一步澄清这些新规的适用范围。ASML持续致力于遵守经营所在国家/地区所有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包括出口管制法规。”

不过,ASML的声明中所提到的“新规定将适用于中国与先进半导体制造相关的有限数量的晶圆厂”的说明,意味着少数中国先进晶圆厂采购DUV设备和零部件可能将会受限。

Peter Wennink在业绩说明会上仅表示,“1980Di原则上将受出口管制限制,但仅当用于先进半导体制造时,仅适用于少数应用。这意味着1980Di仅对少数晶圆厂禁止出口,但可向绝大多数应用于次关键和成熟制程的中国大陆客户直接出口,无需许可。”

]]>
中国海关:2023年Q3中国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额较去年同期暴涨了93%至634亿元人民币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0708.html Tue, 14 Nov 2023 12:09:46 +0000 //www.otias-ub.com/?p=1660708 近日消息,虽然目前美日荷均出台了政策,限制先进半导体设备的对华出口,但是中国进口的半导体设备金额仍在快速增长。

根据日经新闻报道,分析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7-9月)中国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额较去年同期暴涨了93%至634亿元人民币。就产品类别来看,光刻设备进口额暴涨了近4倍

就国别来看,来自荷兰的进口额暴涨了超过6倍。预估其中大部分为荷兰光刻机龙头艾ASML的光刻机产品。来自日本的半导体设备进口额成长约40%、来自美国的进口额则仅增长20%。

从三季度中国半导体设备来源区域的进口额占比来看,美国占比仅9%,远低于2021年的17%,日本占比也从32%降至25%,而荷兰则从约15%飙增至30%。

ASML公布的三季度财报也显示,其三季度来自中国大陆的销售收入占比由二季度的24%(销售额约为13.45亿欧元),几乎翻倍增长到了46%(销售额约为24.42亿欧元),要知道今年一季度中国大陆的销售收入占比仅8%。这也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大陆市场对于ASML光刻系统的需求的快速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在2022年10月开始对先进芯片/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管制,之后日本、荷兰在今年才相继跟进。而半导体设备从下单到交货须半年到1年时间,因此预计在去年很多厂商就已经在大量下单荷兰的半导体设备。

根据今年9月1日正式生效的荷兰半导体出口管制新规,ASML TWINSCAN NXT:2000i及后续推出的浸润式光刻系统需要向荷兰政府申请出口许可证才能出口。

但目前有在售的NXT:1980系列及以下型号则不受影响。随后ASML的声明显示,尽管出口限制从9月开始生效,但该公司现有的许可证仍能够允许其在2023年底前继续将NXT:2000i 和更先进的DUV光刻机运送到中国

今年10月17日晚间,美国政府又颁布了最新的出口管制规则,对于相关半导体设备的限制进行了更新。这也使得ASML的相关DUV光刻机的对华出口将会受到新的影响。

对此,ASML在财报会议上维持了与10月17日发布的声明一致的口径:

“需要仔细评估潜在的影响。就我们的业务而言,根据目前收到的信息,我们认为适用该新规的涉及先进芯片制造的中国晶圆厂数量有限……ASML将向美国政府进一步澄清这些新规的适用范围。ASML持续致力于遵守经营所在国家/地区所有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包括出口管制法规。”

不过,ASML的声明中所提到的“新规定将适用于中国与先进半导体制造相关的有限数量的晶圆厂”的说明,意味着少数中国先进晶圆厂采购DUV设备和零部件可能将会受限。

Peter Wennink在业绩说明会上仅表示,“1980Di原则上将受出口管制限制,但仅当用于先进半导体制造时,仅适用于少数应用。这意味着1980Di仅对少数晶圆厂禁止出口,但可向绝大多数应用于次关键和成熟制程的中国大陆客户直接出口,无需许可。”

自 芯智讯

]]>
中国海关:2023年1-8月中国对欧盟出口汽车54万台 接近去年全年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2557.html Sun, 08 Oct 2023 13:33:41 +0000 //www.otias-ub.com/?p=1652557 中国出口欧盟的汽车表现超强增长是客观事实。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22年对欧盟出口汽车55万台增86%,2023年1-8月出口54万台增93%,2023年1-8月出口接近2022年全年汽车出口量。

其中,纯电动汽车在2022年出口33.8万台增94%,2023年1-8月出口33.9万台增95%。

今天,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撰文公布了中国自主纯电汽车出口欧洲的情况,其中部分销量较小的欧盟国家就没列出。

数据显示,名爵是出口欧洲最多的自主汽车品牌,今年前8个月共出口6.88万辆,位居第一。其实,名爵已经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单一汽车品牌海外销量冠军。

极星排名第二,出口欧洲数量总计2.46万辆,比亚迪排名第三,出口欧洲数量0.76万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在欧洲插混市场表现相对一般,占据份额不足5%。其中大部分份额是吉利的沃尔沃的份额,并非自主的真正出口,而比亚迪等的插混并未出口欧洲。

据了解,欧洲共有44个国家,只有28个欧盟成员国。欧盟是一个独特的经济和政治联盟,由28个欧盟国家组成,共同覆盖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英国、挪威、瑞士、俄罗斯、乌克兰等均不是欧盟国家。

自 快科技

]]>
中国海关:2022年前三季度进出口增长9.9% //www.otias-ub.com/archives/1509784.html Mon, 24 Oct 2022 16:11:17 +0000 //www.otias-ub.com/?p=1509784

]]>
中国海关:2022年前8个月进出口增长10.1% //www.otias-ub.com/archives/1490068.html Wed, 07 Sep 2022 17:38:16 +0000 //www.otias-ub.com/?p=1490068

]]>
中国海关:2022年5月中国茶叶出口情况简报 //www.otias-ub.com/archives/1458183.html Sun, 03 Jul 2022 16:34:12 +0000 //www.otias-ub.com/?p=1458183 出口量2022年首次出现单月下滑

据中国海关数据,2022年5月,中国茶叶出口量为2.98万吨,同比减少5.83%,出口额为1.62亿美元,同比减少20.04%,出口均价为5.44美元/千克,同比减少15.09%。

截至5月,2022年中国茶叶累计出口量为15.21万吨,同比增长12.08%,累计出口额为8.27亿美元,同比增长4.97%,1-5月出口均价为5.43美元/千克,比去年同期降低6.34%。

分茶类看。2022年1-5月,中国绿茶出口量为12.92万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85.0%,增长1.48万吨,同比增长12.9%;红茶出口量为1.18万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7.8%,增长1246吨,增幅11.8%;乌龙茶出口量为7707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5.1%,增长299吨,增幅4.0%;花茶出口量为2389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1.6%,增长220吨,增幅10.1%;普洱茶出口量为885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0.6%;黑茶出口量为111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0.1%。

]]>
中国海关:2020年1-2月国内共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4.57万吨 同比下降3.3% //www.otias-ub.com/archives/1043965.html Sat, 18 Apr 2020 03:08:42 +0000 //www.otias-ub.com/?p=1043965 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2月,国内共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4.57万吨,同比下降3.3%;进口额6.83亿美元,同比下降4.9%。平均价格为14942美元/吨,同比下降1.6%。

 

受疫情影响,来自欧洲荷兰、法国、爱尔兰、德国、丹麦等国的进口量明显下降。

欧盟多国是主要的进口来源地,从欧盟进口3.31万吨,同比减少4.7%;从新西兰进口0.89万吨,同比增加7.8%;从澳大利亚进口0.16万吨,同比增加34.6%。

欧洲的荷兰、爱尔兰、法国、德国等占进口总量的72.4%,新西兰占比为19.5%,澳大利亚占比为3.6%。

这是进口自欧盟各国的奶粉数量历史上首次在开年出现明显下降!疫情更严重的3-4月份的进口量目前还不明朗,趋势将是继续下降。

2019年1-2月,国内共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4.7万吨,同比增长24%,价值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2%。价格15190美元/吨,同比增3.4%。

消费日曝了解,2019年1-2月,进口主要来自荷兰1.53万吨,占32.3%,同比增长1.9%;来自新西兰8282吨,占17.5%,同比增长54.2%;爱尔兰7066吨,占14.9%,同比增长70.2%;法国5034吨,占10.6%,同比增长29.2%;丹麦3230吨,占6.8%,同比增长119.2%;这5个国家约占中国总进口的82.3%。

2019年1-12月中国共进口婴配34.55万吨,同比增加6.5%,进口额51.91亿美元,同比增长8.8%,平均价格为15027美元/吨,同比上涨2.2%。

疫情重创下,欧洲奶粉、澳洲奶粉代购处于停摆中,跨境购奶粉也几乎停摆中。

奶粉进口只能依靠一般贸易,也就是各大品牌的官方渠道进口了。

来自: 消费日曝

]]>
中国海关:2018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增长5.4% 同期下降13.9个百分点 //www.otias-ub.com/archives/744846.html Tue, 03 Jul 2018 07:18:53 +0000 //www.otias-ub.com/?p=744846

据海关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出口增长5.4%,增速较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3.9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对美出口增长3.8%,增速下降23.8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国对美出口机电产品增长8%,占同期我国对美出口总值的62.6%;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增长3.6%,手机增长5.5%。同期,7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下降1.8%,家具及其零件增长2.5%。

6月份,我国对美出口机电产品增长4%;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下降6.6%,手机下降7.1%。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3.5%,农产品下降0.9%。

]]>
中国海关:2018年Q1中国进出口总额6.75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4% //www.otias-ub.com/archives/712009.html Tue, 17 Apr 2018 10:11:45 +0000 //www.otias-ub.com/?p=712009

根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6.7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9.4%;其中出口3.54万亿元,增长7.4%;进口3.21万亿元,增长11.7%;顺差3261.8亿元,收窄21.8%。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日前,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指出,2018年1-3月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呈以下特点:

从商品结构看,机电产品出口2.10万亿元,增长9.5%,占比59.4%,其中集成电路、手机和汽车出口分别增长25.4%、13.5%和10.3%。天然气、原油、大豆等10大类大宗商品进口额合计增长9.1%,其中天然气、原油、煤炭和铜精矿进口数量分别增加37.3%、7.0%、16.6%和7.4%。机电产品进口1.42万亿元,增长14.9%;其中金属加工机床、集成电路、计算机进口额分别增长51.3%、28.7%和17.3%;进口汽车28万辆,增长5.7%。

从经营主体看,民营企业出口1.64万亿元,增长11.9%,占比46.4%,较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出口第一大经营主体地位。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3.93万亿元,增长13.2%,占全国外贸总值的58.3%,较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

从国际市场看,我对美国、欧盟、香港等传统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6.3%、8.2%和7.9%;同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2.9%,高出总体增速3.5个百分点,同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0.5%、20.0%和30.7%。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势头不断巩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3.9%,较2017年提高0.2个百分点,创2012年以来新高。4月12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最新报告,预测2018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增长4.4%。同时,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态势进一步巩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外贸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
中国海关:2017年1-2月中国对印度进出口贸易增长超2成 //www.otias-ub.com/archives/585833.html Mon, 24 Apr 2017 15:40:08 +0000 //www.otias-ub.com/?p=585833

据海关统计,2017年1-2月,我国对印度贸易进出口总值818.2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2.3%;其中,对印度出口631.9亿元,增长12.4%;自印度进口186.3亿元,增长73.9%。同期,印度保持为我国的第九大贸易伙伴,占我国外贸比重为2.1%。我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为445.6亿元,收窄2.1%。

从月度数据看,自2016年11月起,我国对印度贸易进出口同比连续4个月保持增长态势。其中,2017年2月份我国对印度贸易进出口总值34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4%,环比下降27.1%;其中,对印度出口251.3亿元,同比增长4.7%,环比下降34%;自印度进口93.6亿元,同比增长1倍,环比增长0.9%。

一、今年1-2月我国对印度进出口贸易主要特点

(一)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占7成且保持快速增长,以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进出口和对外承包工程出口大幅增长。1-2月,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对印度进出口574.4亿元,增长21.1%,占同期我国对印度进出口总值(下同)的70.2%;其中出口448.4亿元,增长10%;进口126亿元,增长89.8%。同期,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134.3亿元,增长4%,占16.4%;以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进出口46.1亿元,增长54.4%,占5.6%;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4.4亿元,增长7.2倍。

二)手机零件、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出口保持良好增势,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小幅下降。1-2月,我国对印度出口机电产品406.2亿元,增长25.1%,占同期我国对印度出口总值的64.3%。其中,出口手机零件(天线除外)55.1亿元,增长4.2倍;太阳能电池52.4亿元,增长44.8%;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24亿元,增长16.3%。出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63.4亿元,下降1.8%,占10%。

(三)进口以资源性产品为主且多实现增长,铁矿砂重回进口第一大商品位置。1-2月,我国自印度进口前十大商品值均实现快速增长,其中铁矿砂进口31亿元,增长8.5倍,占同期我对印度进口总值的16.6%;进口钻石23.8亿元,增长48.7%;进口棉纱线21.2亿元,增长75.3%。此外,进口棉花、铬铁、初级形状塑料和氧化铝值均实现成倍增长。

二、1-2月我国对印度贸易进出口双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印度经济向好,需求环境改善拉动我国对印度出口。莫迪上台后,锐志经济改革,大力加强基础设施投资、推行宽松的财政货币组合和革新政策改善经济环境,取得了良好效果。2016年10月到12月的第四季度(2017财年第三财季),印度经济同比增长7%[1]。经合组织2月28日发布《印度经济调查报告》指出,印度经济快速增长,年增长率保持在7.5%[2]。印度总体经济向好,且拥有超过12亿人口,消费者数目庞大,可支配开支不断增加,也刺激我国对印度的出口增长。

(二)我国需求企稳及国际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促进自印度进口。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企稳向好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份制造业PMI为51.6%,高于去年同期2.6个百分点,已连续5个月保持荣枯线以上;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0.6%;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5%。国内投资和生产需求回暖,我自印度进口铁矿砂、未锻轧铜及铜材等增长较快。此外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自印进口值快速增长也起到一定的贡献作用,海关数据显示, 1-2月,我国自印度进口主要商品多呈量价齐升态势。

]]>
中国海关:2017年1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18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9.6% //www.otias-ub.com/archives/564568.html Wed, 15 Feb 2017 12:15:57 +0000 //www.otias-ub.com/?p=564568

据海关统计,2017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8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9.6%。其中,出口1.27万亿元,增长15.9%;进口9111.7亿元,增长25.2%;贸易顺差3545.3亿元,收窄2.7%。

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有所提升。1月份,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25万亿元,增长19.9%,占我外贸总值的57.3%,较去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084.8亿元,增长12.7%,占出口总值的56%;进口5387.7亿元,增长30.8%,占进口总值的59.1%;一般贸易项下顺差1697.1亿元,收窄21.7%。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5861.3亿元,增长11.6%,占我外贸总值的26.9%,比去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908.2亿元,增长14.6%,占出口总值的30.9%;进口1953.1亿元,增长5.9%,占进口总值的21.4%;加工贸易项下顺差1955.1亿元,扩大24.8%。

此外,我国以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进出口2344亿元,增长33.4%,占我外贸总值的10.8%。其中出口737.7亿元,增长12.1%,占出口总值的5.8%;进口1606.3亿元,增长46.2%,占进口总值的17.6%。

二、对欧美日东盟等市场进出口增长。1月份,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总值3255.6亿元,增长14.1%,占我外贸总值的15%。其中,我对欧盟出口2116.4亿元,增长13.6%;自欧盟进口1139.2亿元,增长15.2%;对欧贸易顺差977.2亿元,扩大11.8%。美国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为3200.7亿元,增长21.9%,占我外贸总值的14.7%。其中,我对美国出口2339.8亿元,增长17.2%;自美国进口860.9亿元,增长36.7%;对美贸易顺差1478.9亿元,扩大8.2%。

1月份,东盟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与东盟贸易总值为2668.4亿元,增长18.8%,占我外贸总值的12.3%。其中,我对东盟出口1546.4亿元,增长13.7%;自东盟进口1122亿元,增长26.6%;对东盟贸易顺差424.4亿元,收窄10.4%。日本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总值为1550.3亿元,增长18.4%,占我外贸总值的7.1%。其中,对日本出口849.3亿元,增长18%;自日本进口701亿元,增长18.8%;对日贸易顺差148.3亿元,扩大14.4%。

三、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提升,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进出口均增长。1月份,民营企业进出口8617.4亿元,增长21.3%,占我外贸总值的39.6%,较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123.8亿元,增长18.9%,占出口总值的48.4%;进口2493.6亿元,增长27.9%,占进口总值的27.4%。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9155.7亿元,增长13%,占我外贸总值的42.1%。其中,出口5112.2亿元,增长11.8%,占出口总值的40.4%;进口4043.5亿元,增长14.5%,占进口总值的44.4%。

此外,国有企业进出口3928.5亿元,增长36.7%,占我外贸总值的18%。其中,出口1411.1亿元,增长19.1%,占出口总值的11.1%;进口2517.4亿元,增长48.9%,占进口总值的27.6%。

四、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1月份,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095.7亿元,增长16.6%,占出口总值的56.1%。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3028.7亿元,增长12.5%;机械设备1978.9亿元,增长14.4%。同期,服装出口992.7亿元,增长9.5%;纺织品664.1亿元,增长11.2%;鞋类357.9亿元,增长16.8%;家具324.5亿元,增长4.1%;塑料制品233.6亿元,增长20.5%;箱包174.9亿元,增长22.1%;玩具121.1亿元,增长53.4%;上述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2868.8亿元,增长13%,占出口总值的22.7%。此外,肥料出口121万吨,减少51.3%;钢材742万吨,减少23.2%;汽车7万辆,增加65.7%。

五、铁矿砂、原油、煤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1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砂9200万吨,增加12%,进口均价为每吨524.9元,上涨81.3%;原油3403万吨,增加27.5%,进口均价为每吨2644.4元,上涨46.7%;煤2491万吨,增加64.4%,进口均价为每吨650元,上涨1.1倍;成品油260万吨,减少2.2%,进口均价为每吨3284.7元,上涨48.3%;初级形状的塑料221万吨,增加10.2%,进口均价为每吨1.12万元,上涨9.9%;钢材109万吨,增加17.7%,进口均价为每吨6853.6元,上涨0.8%;未锻轧铜及铜材38万吨,减少12.7%,进口均价为每吨4.26万元,上涨30.5%。

此外,机电产品进口3884.1亿元,增长12.9%;其中汽车8万辆,增加29.1%。

六、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回升。1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9,较去年12月回升1.6,初步判断2017年二季度初我国出口压力有望缓解。其中,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月,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41.5,较上月回升2.1;新增出口订单指数、经理人信心指数分别回升2、3.7至43.9、47.2,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回落1.1至22.8。

]]>
中国海关:2015上半年LED显示屏行业出口数据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382103.html Tue, 08 Sep 2015 09:06:01 +0000 //www.otias-ub.com/?p=382103        根据2015最新的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月~5月,中国出口led显示屏金额达到2.6亿美金,出口数量达44万台。其中,五月份出口金额约为5900万美金,占比约为前5个月总和的22.22%。

    2015年上半年led显示屏出口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我国led显示屏行业出口地区集中度仍然较高,虽然主导的传统市场(西欧、北美)地位变化不是特别显着,但是所占的市场份额却正在减少,俄罗斯、巴西、印度等东欧以及亚非拉新兴市场增长迅速。

201509081141066847

2015上半年LED显示屏行业出口数据分析

    从对应出口市场方面来看,美国、德国依旧是最大的出口目的国,与2014年较为不同的是俄罗斯市场的变化。2014年1至5月,俄罗斯仅为中国的第八位目的出口国,但是到了2015年,就已经上升到了第三位的位置,贸易金额同比增长52.33%,这种增长速度几乎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全球有超过160个国家从中国采购led显示屏,俄罗斯在新兴市场中表现最为抢眼。出口目的国的前十名分别为,美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墨西哥、英国、意大利、中国香港、荷兰。其中,出口目的国为美国的企业达54家,出口目的国为德国的企业有30家,出口至俄罗斯的企业有26家。根据海关数据统计,成交金额达到千万美金的企业共有五家:

数据显示,2015年1-5月,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led显示屏类产品金额达1300万美元。鉴于2018年的FIFA世界杯,预计该市场的需求量将会继续增长。但是,由于该行业中的一些小型企业不断涌入市场,因此竞争必然会日益激烈。

中国对俄出口led显示屏的出口数量和金额逐年递增,其发展趋势有目共睹。尽管受今年上半年俄罗斯经济下滑、卢布贬值的影响,国内led显示屏企业对俄罗斯市场的开拓和深耕稍有犹疑,但俄罗斯LED市场膨胀的需求却始终极具吸引力。

此外,数据显示,虽然目前我国led显示屏的出口地区仍主要集中在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地区,但是国际市场这块蛋糕仍然很大,金砖国家峰会机制的建立,使中国与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各国间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区域,具有巨大的贸易发展潜力和良好的贸易政策支持,可以预测,未来led显示屏对于金砖国家的出口可拓展空间巨大。

 

]]>
中国海关:2013年上半年中国陶瓷砖出口额达36.33亿美元 比增40.83% //www.otias-ub.com/archives/160027.html Sun, 13 Oct 2013 15:46:50 +0000 //www.otias-ub.com/?p=160027 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1~6月,全国陶瓷累计完成出口额36.33亿美元,同比增长40.83%。其中:1月份完成出口额同比增长103.48%,出口额及增速均为上半年单月最高;2月份完成出口额同比增长80.57%;3月份同比增长31.3%;4月份同比增长36.7%;5月份同比增长19.08%;6月份同比增长18.22%。详见图1所示。

2013上半年全国陶瓷砖出口36.33亿美元 比增40.83%

1、出口地区分布情况

2013年1~6月,广东陶瓷砖出口占比进一步扩大,出口额占到全国出口的七成以上。从广东完成累计出口额占同比增长45.81%,75.5%)。全国主要陶瓷砖产区,上半年仅福建、上海、重庆出口额同比下降,其他产区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详见图2、3所示。

2013上半年全国陶瓷砖出口36.33亿美元 比增40.83%

2013上半年全国陶瓷砖出口36.33亿美元 比增40.83%

2、出口贸易国分布情况

按出口金额统计,2013年1~6月,陶瓷砖出口前五位的国家依次是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美国、新加坡、南非。其中,马来西亚累计出口额占比及增速均在首位,累计出口额占7.56%,同比增长264.11%;沙特阿拉伯占7.38%,同比增长45.82%;美国占4.37%,同比增长33.11%;新加坡完占3.93%,同比增长85.29%;南非占3.78%,同比增长112.94%。除马来西亚外,出口增速居前的其他国家、地区分别是香港、南非、新加坡、沙特阿拉伯,出口增速均在45%以上。详见图4、5所示。

2013上半年全国陶瓷砖出口36.33亿美元 比增40.83%

2013上半年全国陶瓷砖出口36.33亿美元 比增40.83%

]]>
中国海关:2013年上半年中国共出口纺织原料及制品为1232.6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46317.html Sat, 31 Aug 2013 07:47:13 +0000 //www.otias-ub.com/?p=146317

中国纺织业出口在遭遇了去年的“寒流”之后,今年上半年出口呈现显著复苏迹象,纺织原料、制品及纺织机械出口额增速均出现恢复性增长。

虽然纺织业出口在今年出现了明显回暖迹象,但仍面临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人民币快速升值直接影响纺织业出口利润,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二是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将进一步提高企业成本,加剧出口订单向东南亚国家的流失;三是纺织行业遭受的各类贸易壁垒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给我国纺织企业出口造成一定风险。

海关信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共出口纺织原料及制品1232.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

其中,天然纤维类产品出口115.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6%;化纤及工业用纺织品类产品出口199.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服装及饰品类产品出口917.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6%。另外,第一季度我国纺织机械产品出口额为1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

天然纤维类产品对东南亚国家出口额大幅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天然纤维类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为中国香港、越南和孟加拉国,对以上三市场出口额合计占同期天然纤维类产品出口总额的39.7%,对以上三市场出口额分别为20.5亿美元、13.9亿美元和11.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27.1%和29.9%。

可以看出,受我国纺织业成本不断升高和国际市场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贸易壁垒的不断加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优势正在逐渐被越南、孟加拉等低劳动力成本国家所取代,上述国家对自我国进口天然纤维类原料的需求呈持续增长态势。

从天然纤维类产品出口主要品种看,各类型棉织布品种出口额排名居前。

从出口企业情况来看,我国天然纤维类产品出口集中度较低,出口额排名前10位企业出口额合计占同期出口总额的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