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车企出海比作一场马拉松,那么奇瑞出口就像一场持续了二十年的“持久战”。作为连续22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冠军的老将,奇瑞前四月出口34.1万辆,虽然同比微降0.3%,但其“燃油+新能源双线作战”的策略却值得玩味:在俄罗斯、中东等市场,瑞虎8系列燃油车仍是销量主力;而在南美、东盟,小蚂蚁、QQ冰淇淋等微型电动车正悄然渗透。这种“左右互搏”的打法,让奇瑞在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的阵痛期,依然能稳住基本盘。
相比奇瑞,比亚迪无疑是半程杀出的“黑马”:前四月出口29.3万辆、同比增长1.1倍的数据,让其以微弱差距紧追奇瑞。这家从电池作坊起家的企业,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三级跳”:从押注新能源赛道,到刀片电池、DM-i混动技术的“技术核爆”,再到将秦PLUS、元PLUS等车型卖到欧洲街头。更关键的是,比亚迪的出海逻辑并非简单卖车,而是通过在泰国、巴西等地建厂,将供应链本地化,把价格打到当地燃油车“命门”。
出口榜单的排位战远比想象中激烈。上汽集团以28万辆成绩位列第三,这家手握MG名爵“欧洲护照”的央企,在英伦三岛玩转本土化营销;长安汽车借力中欧班列,把20.2万辆汽车从重庆运往欧洲腹地;吉利汽车则用11.4万辆出口数据证明,收购沃尔沃不是终点,而是全球化布局的起点。
老牌车企的转型同样具有戏剧性。东风汽车,这位曾经的“共和国次子”,前四月出口5.5万辆,虽然排名第八,但却在东南亚市场玩转“曲线救国”;长城汽车在皮卡市场筑起护城河的同时,正将坦克系列推向澳洲矿区;悦达起亚作为合资车企逆袭样本,3.9万辆出口中有八成是挂着起亚标却产自盐城的“混血车型”;以商用车起家的江淮汽车,正通过轻卡产品在南美市场撕开缺口;而北汽福田则以8万辆的出口量独占鳌头,其重型卡车在非洲矿山穿梭的身影,恰似中国制造“基建狂魔”的海外延伸。
编后语
繁华的背后,暗流从未停歇。欧盟挥舞反补贴调查大棒,印度提高整车进口关税,东南亚市场涌入更多中国品牌,当地经销商开始抱怨“价格战太卷”……实际上,智电车讯认为,真正致命的挑战,是在于如何从“产品出口”升级为“品牌输出”,毕竟只有当老外觉得开中国车有面子,而不是为了性价比,那才是中国汽车真正的崛起。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4月,我国汽车销量207.0万辆,同比增长4.4%,环比增长43.5%。其中乘用车4月份销量为153.6万辆,同比下降2.6%,环比增长45.6%。
今年1-4月,我国汽车累计销量576.1万辆,同比下降31.1%。其中乘用车1-4月累计销量443.3万辆,同比下降35.3%。
4月份,我国三大类乘用车品种中SUV有所增长,轿车和MPV销量继续下滑,其中SUV销量69.6万辆,同比增长7.3%;轿车销量74.3万辆,同比下降6.2%;MPV销量6.1万辆,降幅高达36.0%。
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未走出阴霾。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7.2万辆,同比下降26.5%,环比增长9.7%。
得益于终端大幅优惠以及相关政策的刺激,在连续下滑21个月之后,我国车市终于在今年4月实现销量的止跌回升。而随着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逐步落地,以及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购车需求的释放,我国车市接下来的表现仍将大概率向好。
疫情在第一季度对汽车行业造成了广泛影响,其中承压最大的莫过于主机厂,自身产销严重受限的同时,还要想尽一切方法去帮扶上下游的供应商和经销商,足见其所面临处境的艰难。
进入4月以后,随着各项生产生活的陆续恢复,汽车消费也出现明显复苏,4月刚刚结束,多家压力大幅缓解的车企便在第一时间发布了销量喜报。
来源:新浪汽车
通过对多家销量增长车企的数据进行统计,其中销量增幅最高的车企蔚来,4月销量几近翻了两倍,一汽红旗紧随其后,销量增幅高达168%,值得一提的是,一汽红旗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销量增长,此外,广汽新能源销量增幅也超过100%,而销量增幅在两位数的车企则接近10家。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肖政三表示,通过对全国各个区域大中小三个类别经销商的调研显示,4月日系和德系产品较为畅销,尤其是日系品牌的雷克萨斯,以及德系品牌的奥迪、宝马、奔驰更受青睐,自主品牌则承受了一定压力。这也与统计的车企销量走势一致。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车市的两极分化仍在持续,一些边缘车企销量大幅下滑,已经濒临被淘汰出局。就拿海马汽车来说,该企业4月销量仅为1376辆,同比下滑48.08%,前4月累计销量不足4000辆,同比下降接近50%。
除一些自主品牌车企外,也有几家合资车企正在面临困境,广汽菲克便是其中之一,今年4月,广汽菲克销量3509辆,同比下降28.64%,而前4月广汽菲克销量下滑幅度更是接近60%。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与消费者逐渐成熟,以及头部车企的进一步发力,我国车市的两极分化将越发明显。为了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存活下来,对于自主品牌车企而言,接下来要不断提升产品力和品牌力,攻克核心技术;而对于合资品牌而言,便是要加深对中国市场的了解,持续推进本土化进程,打造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在4月实现复苏之后,进入5月,我国车市所面临的局面依旧向好。就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汽车、家电等前期被抑制冻结的耐用消费品销售明显回升,“五一”期间,上海、重庆、浙江重点监测企业汽车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9.6%、28.5%和8.8%。
可以说“五一”假期为国内车市在本月开了个好头,接下来,随着经销商优惠和相关政策逐步落地的进一步刺激,车市5月份的表现将非常值得期待。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分析,进入5月份,随着各地学校开学,旅游逐步恢复,家庭用车需求将有所增加,这对汽车消费有一定拉动作用,5月国内车市销量相比4月将有所上升。
而去年5月销量低于4月销量,且今年4月销量与去年同期持平,如果像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今年5月销量相比4月有所增加的话,那么5月国内车市销量将大概率为正增长。
来源:新浪汽车
从经销商对5月市场需求的判断也能印证上述预测,调查显示,认为5月市场需求持平的经销商比例为48.1%,认为增加的比例为27.5%,高于认为市场需求减少的经销商比例。
当然,也有业内专家对5月车市表示出了担忧,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就指出,由于法定假期的差异,今年5月有19个工作日,较去年同期少2个工作日,不利于产销恢复;此外,虽然海外疫情逐步稳定,但全球经济短期内前景黯淡,加之进口零部件的供给状态尚未改善,产销恢复仍有隐忧。
不过总体来看,5月国内车市走势仍将大概率向好,虽然有一些负面因素干扰,但相信在终端大幅优惠及相关政策等有利因素的刺激下,能够促使一部分被积压的需求得到释放,进而推动车市的持续复苏。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4、5、6月份将更多被视为车市复苏的过程,因此业内对于下半年国内车市的走势显得更为关注。
对此,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看来,下半年汽车行业恢复到去年同期、甚至高于去年同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补回前期损失的销量是非常难的。由此可见,虽然月度销量能够转正,但国内车市2020年全年销量仍将是负增长的状态。
根据中汽协预测,若疫情控制状况良好,中国车市2020年销量将同比下滑15%;若疫情持续蔓延至第三、甚至第四季度,那么中国车市2020年销量可能整体下滑25%。
via 富途牛牛 新浪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