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频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Fri, 11 Jul 2014 08:20:1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国内有线网、IPTV、OTT与互联网视频运营情况对比 //www.otias-ub.com/archives/254527.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254527.html#comments Fri, 11 Jul 2014 08:20:15 +0000 //www.otias-ub.com/?p=254527 传统广播电视节目主要通过有线网、卫星电视、无线电视三种途径进行传输,覆盖用户数近4亿户。在今天的新媒体环境里,受众在使用媒体方面有更多的选择,可以获得新闻和信息的渠道也更多,分享的信息也远远超过互联网诞生之前的年代。三网融合催生下,以电信网为传输载体的IPTV,以互联网为传输载体的OTT等新媒体开始发力。同时,随着个人电脑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互联网视频市场也加快了发展步伐。

一、国内有线网

根据广电总局计财司统计年报,2012年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总数2.15亿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48亿户,数字高清用户2000万户。全国卫星电视用户约有1亿户,其中总局推广的合法直播卫星用户,约有2400万户,个体家庭私接卫星用户,约有7600万户。全国无线电视用户3600万户。其中,以有线电视覆盖为主,2012年有线电视在我国的普及率占到全国收视总人口的68%。

1

图1 三种传统覆盖途径用户数占比图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面对网络视频、IPTV、OTT、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众多新媒体共同发展的现状,多屏传输环境开始形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介的自我进化,消费者的多样化选择,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广电网络一家独大传输电视节目的格局逐渐弱化,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论资金雄厚不及电信IPTV,论内容丰富不及互联网,论创意新颖不及新媒体,有线网面临着用户市场这块多年独享的大蛋糕,将被逐渐切分的局面。为了在错综复杂、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广播电视产业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一是靠技术,通过高清、多屏、点播、互动提升用户体验;二是靠服务,通过多业务捆绑、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三是靠内容,通过频道资源极大丰富、海量内容库、差异化内容经营,增强用户粘性。通过这三方面的相互促进,实现用户持续消费,巩固和提高用户的ARPU值。细究人们对电视媒体的认同,还是以节目内容为基本初衷。受众最能接受的,是电视的视听形式。这也使得在传媒的公信力和媒体价值上,电视屏相对其他屏,仍更具显著优势。

2013年媒体公信力调查结果显示,电视依然是公信力最强的媒体。

“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之“媒体公信力”调查,分别对中国的31家省级卫视、在全国报纸发行量排行榜上占据前15位的报纸,以及12家主流网络媒体的公信力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反映电视在目前所有媒体中占主导地位。由于它的即时性,电视是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主要来源。在盖洛普进行的一项调研中同样显示,电视是美国公众获得时事新闻的主要来源。

2

图2 媒体类型公信力排行榜

公信力与媒体本身的传播效益、传播的真实性与权威性有很大关系,从传播新闻、尤其是重大新闻的角度来说,电视可以做现场报道,在权威性方面有优势。由此可见,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传统媒体仍有发展前景,关键在于如何强化自身优势,根据新技术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及时和有效地转型。

二、IPTV

电信运营商借助IPTV业务,已经成功的切入了电视媒体行业,为其未来全业务发展提供了机会和资源。将IPTV与原有的宽带业务相结合,为其主营的高ARUP值宽带业务提供发展支撑,以便更有效地吸引和黏住用户。

据流媒体网相关统计,2012年国内IPTV用户数为2300万,其中江苏400万居首,浙江300万,上海、广东也已超过100万户。据最新统计截止2014年1月,国内IPTV用户数已达3000万户。[1]

5

4

6

6

图3 用户数量统计(注:上海有线网双向改造已完成,其他地区有线网双向改造正在进行中。)

从IPTV发展趋势上看:第一,IPTV发展区域与有线双向改造区域基本重合。IPTV发展较快、用户数多的地区,通常是经济实力强的地区。IPTV作为宽带附属产品与宽带业务相互借力发展,而宽带业务的发展又跟当地的经济呈正比。同样,各地有线网双向改造进程与当地经济也呈正比。尽管有些地区IPTV涨势较快,而有线网尚未完成双向改造,但为了加强竞争力,有线网势必加速改造过程;第二,IPTV与有线网功能趋同随着各地省网整合、双向网改造的持续推进,我国有线电视双向互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网全双向已经成为行业的潮流。随着双向互动机顶盒的逐步铺开,回看、点播功能已不再是IPTV独有的卖点,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如北京歌华、杭州华数、河南省网、广东省网等众多省级网络公司也早已实现。

从2007年,全国具备点播能力的双向互动电视用户为83.45万户,其中实际双向互动电视订户数量达到60万户,发展到2011年,中国有线双向网络覆盖用户7650万户,发放双向互动机顶盒2100万户,具备点播功能的双向互动电视用户为1250万户,互动电视订户达到883万户。[1]

IPTV与有线网的市场竞争,是从优质用户资源入手,赢取更高的ARPU值。各地有线网面对IPTV的竞争也开始苦练内功,不断提升功能和用户体验。但IPTV自身还存在部分制约因素,首先是由于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到位,IPTV在高清节目传输上存在困难,节目质量难于有线电视媲美;第二是优质直播类节目数不足,缺少中央电视台3、5、6、8套节目及当地不上星的电视节目。

随着三网融合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在可预见的将来,IPTV与有线网的竞争将会进一步升温。如果IPTV与有线数字电视成为互补、差异化竞争,各自都找到自己的定位,将使上游的节目提供商和下游的用户同时受益。

三、OTT

IPTV发展的同时,以OTT为代表的其他新媒体受到越来越多的技术企业、内容企业及运营商的高度关注,并进行着探索与实践。因为OTT可以使内容提供机构跨过网络运营商,将节目通过公关互联网送达到用户电视终端,所以业内普遍认为它今后会有大的发展前景,在国家政策允许和互联网带宽“给力”的条件下,很可能成为未来节目传输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据英国的数字电视研究公司(DigitalTV Research)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中国OTT产业收入将从2010年的5000万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13.8亿美元,增长27倍,OTT电视用户数也将过亿。

在我国OTT兴起不久,由于政策制约,OTT自身发展能力受限。作为基于互联网的视频服务,OTT TV在传输方式、节目内容、播控平台等方面与IPTV有着极其相似的性质,差别在于:

l OTT TV不像IPTV那样用电信设置的专网传输,而是在公共互联网上。因此,OTT TV机顶盒的使用不受到区域限制,难以监管;

l 按国家规定,OTT暂不能传输直播频道;

l OTT TV的现有7张牌照全部掌握在广电手中,电信企业只能参与合作,没有主导权。但是,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非法的OTT TV“山寨盒子”,不顾版权非法盗播电视节目,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OTT盒子乱象急需规范管理。

一直以来,有线网都将IPTV作为最直接和最根本的竞争对手,并通过政策手段减慢IPTV的发展步伐。有线数字电视与电信运营商持续正面交锋,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资进行网络改造、机顶盒发放、前端建设以及运营团队建设。但是现在出现了新的情况,互联网公司在基本完成兼并整合之后,以空降侵入电视屏。在风险资本支持下互联网公司无视终端成本压力,从成本价发放到补贴甚至直接免费派送,直接摧毁了有线网和IPTV的运营模式。

此时,有线网对OTT TV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为应对IPTV产生的冲击,开始探索利用OTT方式的解决之道。受制于公益服务的定位,有线电视直播服务是被“低估”的业务,有线电视DVB业务的商业价值没能得到完整体现。有效融合直播和点播的DVB+OTT的模式,可能产生类似“电话+微信”的巨大效应,同时也将弥补单独OTT即使政策允许,但直播服务既无法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在技术上也不具备合理的性价比的短板。有线网DVB+OTT的互相补充、互通有无,将为用户提供目前最佳的业务体验。在可预见未来,电视屏的主要业务形态将是有线电视、OTT TV、有线互动电视(DVB+OTT)以及电信IPTV并存。

四、互联网视频

与电视相比,互联网视频以其非线性、交互性、易分享、广传播等特性在媒介视听领域受到广泛青睐,正在消解着以电视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客厅文化”。除了时令性新闻以外,用户收视已经开始转向以网络媒介或是移动终端为载体的视频服务。

截止2012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数达到3.72亿户,比2011年增长14.5%。网民中上网收看视频的用户比例达到65.9%,使用手机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网民为1.3亿,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32%,增速仅次于手机微博。[2]

长期以来,视频网站面临一些受到版权费用 “高烧不退”,争取用户入口的持续投入,用户付费意识要逐步形成等盈利困扰。但随着广告业务的成长、宽带成本的下降以及付费模式的成熟,视频企业有望走向盈利。近年来互联网视频网站通过并购重组等内部洗牌,对经营策略做出了调整,一方面,将触角伸向上游,以投资或联合投资的形式获取版权;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在自制内容和UGC(用户生成内容)方面的投入,强调内容的独特性、挖掘短视频的价值。

无论是IPTV还是OTT,使用的收视终端还都集中在电视屏上,但互联网视频的快速发展,势必会打破人们只通过电视收看的习惯,形成智能电视、个人电脑、移动终端等多屏传输环境。

除以上几种主要方式之外,新媒体传播方式还包括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电视CMMB、公共载体电视(如公共交通载体、户外大屏、楼宇电视)等方式。这些新媒体的定位是作为传统收视渠道的补充,其未来发展将会涉及部分直播,但不以频道直播服务为主,其内容提供商多为商业化机构,主要通过购买电影、电视剧等各类节目版权,播放视频内容,侧重于内容的分类点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五、各媒体情况对比

各媒体情况对比如表1。

 

用户规模

功能特点

运营机构

盈利模式

有线网

2.15亿
(数字1.43亿;双向2006万)

直播、点播

地点电视台、有线网络公司、小片网

用户按月缴费

IPTV

2300万

直播、点播

CNTV、各省电视台、电信运营商

用户按月缴费

OTT

3000万

点播

持有平台和内容许可排照的机构
及终端设备厂家

暂不明确

互联网

3.72亿

直播、点播

视频网站

收看免费(广告费)
VIP用户付费

 

(摘自:《现代电视技术》   作者:杜玮)

]]>
//www.otias-ub.com/archives/254527.html/feed 2
Strategy Analytics:调查显示消费者收看视频“首选”互联网视频点播服务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827.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827.html#comments Tue, 19 Nov 2013 14:10:28 +0000 //www.otias-ub.com/?p=171827

Strategy Analytics数字家庭观察(DHO)的发布最新报告《互联网视频点播服务给电视供应商带来威胁》,报告研究了点播电视和早期联网电视消费者的行为、态度和使用情况。由于许多消费者在家中主要收看和使用智能电视机,使得互联网视频点播(OTT SVOD)服务越来越普及,与此同时互联网视频点播服务也越来越受欢迎。点播服务提供的媒体源价格低廉、内容丰富、极具竞争力,订户的数量不断上升,对电视提供商带来巨大的威胁。

互联网视频点播服务提供专享视频服务,例如Netflix网上提供的《纸牌屋》(House of Cards)和2013年的《发展受阻》(Arrested Development)。消费被视频点播深深吸引,就像他们之前被无线电视吸引一样,开始收看特定的电视节目和视频。互联网视频点播服务以其低廉的价格、更加触手可及的服务,凭借着更加有趣、熟悉、便捷的用户界面和更加方便的视频搜索功能,正在成为传统电视供应商的巨大威胁。许多消费者有望同有线电视永远地“一刀两断”。

报告作者Strategy Analytics数字家庭观察(DHO)的高级分析师泰林·图拉(Taryn Tulay)表示:“当我们问受访者从哪里获得视频资源,大多数人想都没想就说互联网视频点播是他们的主要途径。消费者发现互联网视频点播的数量和质量完全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对收看视频的设备没有限制,价格也更便宜。”

Strategy Analytics用户体验创新实践(UXIP)副总裁凯文·诺兰(Kevin Nolan)补充到:“起初,电视上没有什么节目的时候,或为了重温节目,人们才会想到互联网视频点播。但是,互联网视频点播的优势压倒了无线电视的优势,许多消费者觉得无线电视不那么不可或缺了。电视供应商很有必要研究一下,他们该如何将大多数消费者的‘首选’服务同传统服务结合起来。”

]]>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827.html/feed 4
NPD:数据显示iTunes成互联网视频点播份额最多的平台 //www.otias-ub.com/archives/93369.html Fri, 01 Feb 2013 16:50:18 +0000 //www.otias-ub.com/?p=93369 NPD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苹果iTunes成现今互联网视频点播市场份额最多的一个平台。据悉,传统光盘的市场份额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从2011年的64%下跌至2012年的61%。与此同时,数字下载从2011年的14%增至2012年的16%;而视频点播(VOD)服务则也从2011年的11%增至2012年的12%。

其中,电视运营商持有VOD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为72%。不过,NPD特别指出,电子销售途径(EST)的表现也不容小觑,在VOD中占据了16%。而剩下的12%则被互联网VOD(iVOD)占据。

NPD指出,在iVOD这一部分中,苹果的iTunes以45%的绝对优势取得了第一的位置。紧随其后的则是亚马逊的Instant Video、Vudu、Zune(Xbox Video),市场份额份额分别为18%、15%、14%。

相关背景:苹果从2006年开始在iTunes上销售电影和电视节目,并于2008年开始提供电影租借服务。到了2010年,则开始为用户带来99美分的电视节目租借服务,不过参加这一活动的电视节目都是指定的。微软的Xbox Video Store和亚马逊的Instant Video则都是在2006年的后半年推出,Vudu则是在2007年推出。

]]>
comScore:2012年9月美国网络视频市场数据 视频广告播放次数则达到94亿次 //www.otias-ub.com/archives/75999.html Thu, 01 Nov 2012 01:30:57 +0000 //www.otias-ub.com/?p=75999 2012年10月31日早间消息,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今天发布了9月美国互联网视频市场数据。今年9月,1.91亿美国互联网用户共观看了超过390亿条视频,视频广告播放次数则达到94亿次。

9月美国前十大视频网站排名
2012年9月美国前十大视频网站排名

9月,在美国互联网视频市场,包括YouTube在内的谷歌网站仍然排名第一,独立观众数为1.503亿。排名随后的分别为雅虎网站、AOL、Vevo和Facebook,独立观众数分别为5740万、5380万、5030万和4640万。

9月,美国互联网用户观看了超过390亿条视频,其中谷歌网站占131亿条,其后为AOL的7.41亿条。在前十大视频网站中,谷歌网站的用户平均参与度也最高。

9月美国前十大视频广告服务
2012年9月美国前十大视频广告服务

视频广告方面,美国用户共观看了94亿次视频广告,前5大视频广告服务均播放了超过10亿次视频广告。谷歌网站排名第一,视频广告播放量为18亿次。随后分别为BrightRoll Video Network、Hulu、Liverail和Adap.tv,视频广告播放量分别为13亿、12亿、11亿和10亿次。

美国用户观看视频广告的总时长为34亿分钟,其中BrightRoll Video Network排名第一,视频广告播放总时长为6.81亿分钟。互联网视频广告已覆盖了美国51%的人口,平均每用户观看广告60.2次。其中Hulu视频广告的平均每用户观看次数为51次,谷歌网站为20次。

此外,YouTube的合作伙伴数据显示,以独立观众数计算,音乐视频网站Vevo是排名第一的YouTube合作渠道,独立观众数为4880万。华纳音乐排名第二,为2440万。Maker Studio升至第三,独立观众数为2350万。在YouTube的前十大合作伙伴中,Machinima有着最高的用户参与度,每用户观看视频时长为70分钟,随后为Vevo的38分钟。Vevo的视频播放量排名第一,为5.45亿条,随后为Machinima的4.49亿条。

9月的其他重要数据还包括:

85%美国互联网用户观看了网络视频。

网络视频的平均时长为6.4分钟,而视频广告平均时长为0.4分钟。

视频广告占视频播放总量的19.3%,占视频观看总时长的1.3%。

]]>
Xyologic:92%的Google TV 应用是预装的,而非用户下载 //www.otias-ub.com/archives/24272.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24272.html#comments Thu, 16 Feb 2012 00:28:09 +0000 //www.otias-ub.com/?p=24272 ]]> 尽管智能电视的概念很吸引人,消费者似乎还在逐渐适应。今年将会有更多的互联网电视出现,而且价格也将降低。Google TV 将和Apple TV以及Roku 、Boxee 、Samsung等公司的产品一道将我们的客厅和网络相连。

目前为止,智能电视实际需求并不高。市场上只有google TV以及索尼的40英尺和46英尺的互联网电视等产品,此外还有两款机顶盒Sony Blu-Ray Player和ogitech Revue.

Google TV装载了特别为大尺寸屏幕设计的原生Andriod 应用程序,其中包括Flixster, Google Music, IMDb, Plex 、Twitter等,而这些程序在Andriod市场中的评分并不高。Xyologic指出谷歌电视的应用程序中只有两个应用在下载排行中的前10,其余均比较冷淡。

在google TV应用程序中意外的赢家是Napster,它是列表中唯一的音乐服务应用,它被预装在Google TV出售正如几年前收购它的百思买卖其他设备时的模式一样。

相比之下,在Roku2发布之前,截止到2011年5月,Roku机顶盒已经有1500万的频道下载量,Roku的频道不像Android的应用那样从一个移动平台的角度看问题,大多数Roku的频道是人为下载的(不是预先装入),是用户选择的结果。Roku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中介,使得google能和Hulu Plus、Amazon、Netflix、HBO Go等进行合作。

然而专门设计用于google TV的应用可能不会那么吃香,像Myriad这样的公司正在努力降低Android应用程序出现普通电视机上的门槛。Myriad Alien Vue将Android应用程序(不仅仅是Google TV)带入人们的客厅,相较于智能电视市场,这对于服务提供商可能是一个更有吸引力的选择。与Apple TV、Roku和Google TV等代表通过汇聚内容来取得市场的模式相反,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Myriad将特定的Android应用程序连接到电视。

这可能是开放的Android生态系统反噬Google的案例,Myriad可以抛开Google TV,直接从服务提供商那里获取互联网电视的Android 应用。

编译:神小火

]]>
//www.otias-ub.com/archives/24272.html/fe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