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中国企业IPO数量及融资额月度比较(2011.11-2012.11)
4家中国企业登陆境外市场 境内IPO市场几近冰封
2012年11月成功IPO的中国企业当中,两家房地产企业旭辉控股和新城发展控股登陆香港主板,融资规模合计约为4.81亿美元,占11月IPO融资总额的81.2%,房地产行业优势明显;一家纺织及服装企业福斯特赴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金额约为0.23亿美元;互联网企业多玩YY成功在纳斯达克完成IPO,融资0.82亿美元;汽车行业的浙江世宝登陆中小企业版,也是11月唯一一家在境内上市的企业,融资额约为613.85万美元。
表1 2012年11月中国企业IPO情况统计
2012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企业IPO的数量、融资规模逐月走低。10月10日之后,再未有任何企业上会,10月26日之后,也无新股上网发行;而根据证监会公开信息显示,截止至11月22日,合计808家企业排队等待IPO审核,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有155家,深圳创业板和深圳中小企业板有分别有315家和338家,超过800家的排队上市企业数量与近期沉寂的IPO市场形成鲜明地对比,境内新股发行面临巨大的压力。11月27日,上证指数收盘跌破2000点,这是沪指自2009年2月以来首次收盘于2000点下方;在IPO审核暂缓和经济形势的双重作用下,境内IPO发行状况在近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境外方面,2012年1月至11月,共计有7家企业在欧洲市场挂牌(1家伦敦AIM板,6家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高于去年同期,而在美国市场,今年来仅有2家中国企业完成IPO,在美国市场未完全打开之时,中国企业开始奔赴欧洲市场,积极寻找融资途径;但是全球经济乏力,中概股在境外估值过低,中国企业境外IPO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图2中国企业境内主要IPO市场IPO数量比较(2011.11-2012.11)
图3中国企业境外主要IPO市场IPO数量比较(2011.11-2012.11)
YY撬开美国市场 机构淘金中概股私有化
2012年11月,仅多玩YY一家IPO企业在上市前获得了VC/PE机构支持,其背后的老虎基金、纪源资本、思伟投资和晨兴资本都获得了IPO退出。YY的IPO给中概股赴美上市带来了一丝曙光,也让机构投资者看到了退出的希望,但不容忽视的是,YY以发行价区间的最低值发行,也从一个方面说明美国投资者对中概股的谨慎态度。
2012年以来,已经有阿里巴巴、分众传媒、7天连锁等多家境外上市企业已经完成或有计划实施私有化退市,掀起一阵境外企业私有化退市的浪潮。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在海外水土不服,股票市值长期被低估;另一方面部分公司爆出财务丑闻,中概股遭遇信誉危机;加之一些做空机构的恶意围剿,使不少无辜企业遭受牵连,股票市值无故蒸发。从公司层面来看,上市公司受制于业绩压力,企业的战略规划与发展受到投资者的制约,因此私有化退市成为上市公司的选择之一。对于VC/PE投资机构,企业的私有化退市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机构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企业流通股,协助企业退市,然后再寻求并购或境内IPO的退出,获得利益。只要能抓住机遇,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无论是中概股在境外上市,还是私有化退市,投资机构都可以从中获得收益。
注:从2009年第一季度开始,清科研究中心海外研究市场范围由原十一个扩大到十三个:包括NASDAQ、纽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主板和AIM、香港主板、香港创业板、新加坡主板、凯利板(原新加坡创业板)、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东京证券交易所创业板、韩国交易所主板和创业板、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其中伦敦证券交易所主板和韩国交易所主板为新增加的市场,特此说明。
2011年,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成为对沿海三地区小微企业经营影响最大的三个成本因素。同时,在去年,沿海小微企业资金普遍紧张,而狭窄的外部融资渠道却很难实现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最大
报告显示,认为原材料成本上涨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为55%,排在各种因素之首,显示原材料成本对小微企业形成较大压力。
另外,42%的小微企业认为 2010年员工工资上涨对企业影响较大,这一因素放在2011年,比例上升为53%,绝对值比例上升11%。在各种影响因素中,这一因素上涨趋势最为明显。而认为受人民币升值影响经营的小微企业比例在30%左右。
亲戚朋友成主要融资渠道
小微企业一直以来就有融资需求。调研报告显示,2011年,沿海三地区中,环渤海地区有62%的受调研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另有12%的受调研小微企业虽无融资需求,但已有外部借款。其中需求额度在100万元以内的企业为41%,占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为57%。与此同时,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却相当狭窄,小微企业的主要借款渠道是亲戚朋友和银行。
但调研结果显示,银行更偏向给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小微企业融资,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主要通过亲戚朋友借款。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受调研小微企业通过此渠道借款的比例分别是约51%、39%和34%。
此外,调研数据还表明,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受调研小微企业认为融资成本高的比例都较往年升高了10%以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表示,解决小企业融资并非短期过程,政府应在稳定宏观经济、改变负利率现状、创造公平环境等方面做出努力,同时可鼓励社会资源应利用市场化手段,发展小微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