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方式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Wed, 13 Dec 2023 16:39:2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北大团队超50万人研究:遵循这5种健康生活方式,寿命延长6.3年 //www.otias-ub.com/archives/1633860.html Thu, 15 Feb 2024 08:22:00 +0000 //www.otias-ub.com/?p=1633860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中疾控预测到2035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或将增长到81.3岁,随着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的提升,国人越来越长寿了。

预期寿命包括了有疾病和无疾病的生命年数,长寿并且健康是生命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与总的预期寿命相比,无病寿命是监测健康老龄化进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更好指标。

目前,在人口老龄化和健康风险因素冲击的大背景下,非传染性疾病(NCDs)的负担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既往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于增加寿命,但现有研究主要在西方国家进行,且大多数都集中在单个生活方式因素上。通过推进健康生活方式进而帮助中国人口实现无主要慢性疾病和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是否可行,目前尚不清楚。

近日,北京大学李立明、吕筠共同通讯在 Nature Human Behaviour 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Healthy lifestyle and life expectancy free of major chronic diseases at age 40 in China ”的研究论文,发现拥有五种健康生活方式:不吸烟、不过量饮酒,积极锻炼、健康饮食和健康体脂率,男性无病预期寿命平均延长6.3年,女性平均延长4.2年

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3-01624-7

该研究的数据来源依托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China Kadoorie Biobank, CKB),共纳入451,233名参与者中位随访11.1年,平均基线年龄为51.0±10.4岁,其中40.2%为男性。本研究的无病预期寿命指的是无心血管疾病(CVDs)、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RDs)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进行评估的低风险生活方式包括以下五项:

吸烟方面,不吸烟或因疾病以外原因戒烟;

饮酒方面,不定期饮酒,或每日轻度至中度饮酒(纯酒精摄入量男性<30克/天,女性<15克/天);

运动锻炼方面,在同年龄段(<50岁,50~59岁,≥60岁)及同性别人群中处于中等或以上水平;

饮食方面,包括“每天吃新鲜蔬菜、每天吃新鲜水果、每周吃红肉1~6天、每周吃豆类≥4天、每周吃鱼≥1天”五项标准,每达到一个标准就得1分,得分在4到5分的被划分为低风险。

体脂水平方面,BMI在18.5-27.9 kg/m2之间,男性腰围(WC)<90cm,女性腰围<85cm。

结果显示,遵循以上至少三种、四种和全部五种低风险生活方式的参与者比例分别为68.6%、28.2%和2.0%。

随访期间,共记录了111,002例新增CVD病例,24,635例新增癌症病例和12,506例新增CRD病例,共计34,740例死亡,其中4,710例死亡与CVD、癌症或CRD无关。

多变量调整模型中,所有五种低风险生活方式因素都与男性和女性罹患三种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降低有关。由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C)定义的健康体脂水平显示出最强的负相关,在大多数肥胖参与者中,无病(三种非传染性疾病)预期寿命占总预期寿命的比值也明显降低,进一步强调了中国人口预防肥胖的重要性。

图:具有不同生活方式因素个体的预期寿命(来源:文献[1])

五种低风险生活方式因素的联合分析显示,随着低风险生活方式因素数量的增加,总预期寿命、无病(三种非传染性疾病)预期寿命以及无病(三种非传染性疾病)预期寿命占总预期寿命的比值稳步增加。

与男性相比,女性的无病(三种非传染性疾病)预期寿命较短,但总预期寿命和带病(三种非传染性疾病)预期寿命较长。

对于40岁的个体来说,具有0-1个低风险生活方式因素的人群,无病(三种非传染性疾病)预期寿命男性平均为23.9年(占总预期寿命的73.1%),女性为24.2年(占总预期寿命的67.6%)。

而全部遵循5种低危险生活方式因素的个体,男性预期寿命达到30.2年(占总预期寿命的76.3%),女性预期寿命达到28.4年(占总寿命的68.4%)。

换句话说,与遵循0-1个低风险生活方式因素的人群相比,全部遵循5种低危险生活方式因素人群的预期寿命大大延长,男性平均增加6.3年,女性平均增加4.2年。

图:不同生活方式因素数量对40岁个体的影响(来源:文献[1])

这项针对中国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更长的总预期寿命和更大比率的无重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寿命相关。“健康中国2030”蓝图中,除了提出到2030年实现出生时预期寿命达到79岁的目标外,还对提高健康寿命提出了要求。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公共卫生举措,如限制吸烟和创造有利于体育活动的邻里环境,并加强其他健康风险因素对健康(无病)预期寿命影响的研究,对于实现这一愿景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Healthy lifestyle and life expectancy free of major chronic diseases at age 40 in China. Nature Human Behaviour, 2023.

来自: 生物谷

 

更多阅读:

]]>
国民健康生活方式洞察及干预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541334.html Mon, 26 Dec 2022 05:46:01 +0000 //www.otias-ub.com/?p=1541334 报告的调研、编撰和发布,由国家权威机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完成,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业指导。报告还得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的学术支持,大健康产业的领军企业代表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其中。

创新手段研究报告揭示小康社会国民健康新挑战

报告项目负责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胜兰博士表示:报告调研阶段借助社交媒体优势实施的样本获取、反馈收集以及阶段性持续互动干预的特色,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

今年5月,安利携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环球时报》等机构,发起了“健康中国我们行动”国民健康素养提升计划。同时上线的“我们行动啦”微信小程序,推出百套免费健康课程、支持百万国民组队以每日打卡的形式行动,记录自己的健康知识学习、膳食营养摄入、运动、睡眠、戒烟限酒、三减三健等健康信息,并通过社群成员互相陪伴、激励督促等手段,逐步养成并固化健康生活方式。

依托于活动小程序及打卡人群,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开展了问卷调研,为期半年完成了这份颇具代表性和时效性的研究报告。调研收集有效样本18332人,覆盖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域,从合理膳食、运动健身、心理健康、疾病防治、健康服务利用、健康知识六个维度,对城市居民生活方式进行全覆盖、细摸底,并通过综合干预手段的实施,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改善方法—大力开展健康社群、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养成。

报告显示,虽然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自评情况良好,但健康生活方式情况却远未令人满意。合理膳食种类不够(每天摄入12种食物的人群只有21.4%)、缺乏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成为两大短板,而甫入社会打拼的年轻群体,健康生活方式得分最低。

报告显示: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受访者中平均每人拥有2.2个健康困扰,体重/体型管理、心理/情绪/睡眠、疼痛(关节疼痛、肌肉酸痛、肩颈疼等)问题位列前三,分别占比41.9%、37.5%和28.2%,背后则是75.7%的不良生活习惯群体占比。在快节奏、大压力下的移动互联网社会,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包括:久坐、熬夜、情绪难调、饮食无章、吸烟、饮酒等等。压力大、焦虑、沮丧、消沉等多种表现形式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现代都市人群的一道健康难题。

线上线下融合干预 健康社群推进健康生活方式成效显著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知易行难。刘胜兰介绍,阻碍健康生活方式原因多样,调查发现“难坚持”及“拖延症”占比最高,分别为33.6%和31.7%。同时,国民健康知识也明显不足,其中科学适量运动和营养素理解两项,正确率分别仅为29.4%和44.9%。

正是由于“我们行动啦”微信小程序的组队打卡功能和社群健康实践活动,使此次项目成为一次塑造健康生活方式的有益实践。报告显示,受访者非常认同“健康社群”在知识分享、监督陪伴、经验交流方面的作用,通过组建微信群、坚持开展线下活动的小组表现尤佳,社群成员共同运动、打卡督促、拍照交流(健康食谱搭配和制作),有力克服“不能坚持”和“拖延症”等痛点。

基于线上组队、线下行动的“组团健康”,参与者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六个维度上有显著改善。对比干预前后(学习前后)的测评分数,合理膳食、疾病防治、健康知识、运动健身方面的得分,分别提高11.9分、11.6分、9.9分、7.2分;参与者膳食搭配多样性与膳食技能明显提升,运动健身行动力显著增强;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度加强。

]]>
《年龄与老龄化》:健康的生活方式死亡风险降低、预期寿命延长有关 //www.otias-ub.com/archives/1439353.html Sun, 22 May 2022 12:16:15 +0000 //www.otias-ub.com/?p=1439353

从古至今,人类对健康、长寿的追求从未停止。古时,为追求长寿、长生,秦始皇曾派徐福到蓬莱求仙药;唐太宗曾沉迷丹药;还有很多人钟情于吃玉石。即使在小说中,也有人参果、蟠桃、甚至“唐僧肉”等能让人长生的食物。如今,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寿命和死亡有了更多了解。尽管还没有完全掌握长寿的秘密,但科学家发现,想要长寿,有一个简单的秘诀——健康的生活方式。

近日,一项发表在《年龄与老龄化》(Age and Ageing)的新研究显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死亡风险降低、预期寿命延长有关。更重要的是,即使在80岁以上或者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中,也是如此。

这项新研究来自长寿之国日本。研究人员对日本协作队列研究(JACC)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纳入了49021名参与者。参与者的平均年龄是56.8岁,43.7%是男性。

研究人员统计了参与者前1年的生活方式信息,包括饮食、身体活动、吸烟状况和饮酒量等。如果参与者的8种生活方式满足以下标准,则属于健康:

水果≥1次/天,即每天至少吃1次水果,或每周至少吃7次;

鱼≥1次/天,即每天至少吃1次鱼,或1周至少吃7次;

几乎每天喝牛奶;

规律运动,每天至少走路0.5小时,而且每周至少做5小时运动;

健康体重,体重指数(BMI)位于21.0 kg/m2–25.0 kg/m2范围内;

不吸烟,从不吸烟或已经戒烟;

不喝酒,或少量喝酒,酒精摄入量≤46.0 g/天;

健康睡眠,每天睡眠时间为5.5小时-7.4小时。

此外,研究人员还统计了参与者的教育程度、压力,以及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史和治疗史等信息。

在平均长达近20年的随访期间,共有9865名参与者发生死亡,包括5824名男性和4041名女性。

刨除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死亡风险降低和预期寿命延长有关,健康生活方式越多,对死亡和寿命的影响越大。

在男性中,相比于仅有0-2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参与者,有3种、4种、5种、6种和7-8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参与者,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12%、15%、32%、40%和47%。

在女性中,相比于仅有0-2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参与者,有3种、4种、5种、6种和7-8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参与者,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3%、26%、33%、38%和44%。

健康生活方式还与更长的预期寿命有关。如在40岁时,有7-8种健康生活方式的男性和女性参与者,剩余预期寿命分别为46.5年和51.3年,分别比仅有0-2种健康生活方式的男性(41.2年)和女性(45.1年)延长了5.3年和6.2年。

健康生活方式对预期寿命的潜在影响,可持续到80岁和以上年龄的人群中。即使是在80岁时,有7-8种健康生活方式的男性(14年)和女性(14.3年)参与者,剩余预期寿命也比仅有0-2种健康生活方式的男性(9.6年)和女性(12.1年)延长了4.4年和2.2年。

▲有不同数量健康生活方式的男性和女性参与者,在不同年龄时的剩余预期寿命。(数据来源:参考资料[1];制图:药明康德内容团队)

研究结果还显示,即使患有心血管疾病、癌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健康生活方式也会对预期寿命产生影响,健康生活方式越多,剩余预期寿命也越长。

▲不同性别的慢性疾病患者中,与有0-2种健康生活方式参与者相比,有3-5种、≥6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参与者,剩余预期寿命延长的年数。(数据来源:参考资料[1];制图:药明康德内容团队)

此外,即使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采用更多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对预期寿命产生有益影响。

如在50岁时,患有1种、2种和至少3种慢性疾病的参与者,如果仅有0-2种健康生活方式,剩余预期寿命将分别为34.3年、30.8年和25.3年,而至少有6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参与者,剩余预期寿命分别为41.2年、39.2年和34.0年,预期寿命分别延长了6.9年、8.3年和8.7年。

研究最后强调指出,寿命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经济水平、医疗保健,以及生活方式等。之前已有多项研究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死亡风险降低、预期寿命延长有关。这项研究不仅为此添加了新证据,也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持续潜在影响,不管是在80岁或以上年龄的人中,还是在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中,对他们的预期寿命都是有益的,而且健康生活方式越多,好处也越大。

由于这项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生活方式对预期寿命的影响,并没有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如少量饮酒也被认为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已有多项研究发现,即使是少量饮酒也对健康有害,增加癌症风险等。

研究通讯作者、日本大阪大学(Osaka University)的Hiroyasu Iso 教授指出,更多的健康生活方式与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直接相关,对于40岁的人来说,预期寿命增加了6年多。

“即使在老年人(80岁或以上)和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肾病)的人群中,这种益处也很显著。目前,全球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有所增加,而且是老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这项研究的发现,有望为慢性疾病患者延长寿命提供方法,带来更多生存机会”, Hiroyasu Iso 教授补充道。

 

自 药明康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