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Wed, 11 Dec 2024 14:32:5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4年全球儿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9872.html Wed, 11 Dec 2024 22:00:56 +0000 //www.otias-ub.com/?p=1729872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了“2024年全球儿童报告”,分析了变化世界里的儿童的未来。

未来就是现在

我们今天向大气中排放的碳将塑造未来的气候。

我们今天开发的技术将有助于塑造我们学习、工作和交流的方式。他们会影响我们孩子的幸福。

今天的人口趋势将有助于塑造未来社会的人口模式。

所以,未来就是现在。

改变世界的大趋势

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们可以审视塑造当今世界的力量和趋势,并思考它们可能如何塑造未来。

这些要素的清单不可能是完整的;毕竟,我们的世界是复杂的,塑造它的力量和趋势也是复杂的。例如,在疫情大流行以来的几年里,政治、社会和经济趋势的碰撞引发了一场全球“多重危机”,其中包括对民主的日益严峻的挑战、多边体系的分裂和债务危机。

2050年的世界儿童

根据这三大趋势和许多其他社会经济指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委托维特根斯坦人口和全球人力资本中心使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模型分析各种情景,以探索2050年世界儿童的前景。

未来25年

这种对未来的展望必须让我们三思而后行。但他们不应该让我们感到绝望。对于未来如何展开,还有其他更为乐观的场景。我们不仅需要预测来告诉我们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设定航线

我们为每个儿童建设尽可能最好的未来的指南,首先必须是《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权利公约》于35年前通过,为改善世界各地无数儿童的生活提供了支持。在儿童面临的危险有可能“破坏有关儿童的国际标准的完整性”的时候,《儿童权利公约》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始终是各国政府、联合国、多边体系、企业和民间社会制定应对当前和未来挑战的政策、方法和做法的试金石。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盖茨基金会年度报告:气候变化将致4000万儿童因营养不良而发育迟缓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8185.html Wed, 18 Sep 2024 12:43:02 +0000 //www.otias-ub.com/?p=1718185 近期,亚洲部分地区接连遭遇极端天气的袭击。9月15日7时30分前后,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以强台风级登陆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沿海,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在登陆上海之前,“贝碧嘉”于13日18时先进入了菲律宾预警责任区。9月17日,菲律宾国家减灾委通报称,“贝碧嘉”已致菲律宾10死11伤,逾20万人受灾。

上周,“摩羯”以超强台风级别三次登陆了中国海南文昌、广东徐闻沿海和越南沿海,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秋台风,并重创越南。央视新闻援引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称,截至9月16日晚,台风“摩羯”已在越南造成291人死亡、38人失踪。

与此同时,在大西洋,美国气象部门称,今年6月至11月之间可能会出现“异常”飓风季节,9月将达到高峰。许多地区的海水温度目前都非常高,这可能会使风暴更加猛烈。

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气候科学家、世界气象归因倡议(WWA)的联合领导人基尔特·范·奥尔登伯格(Geert Jan van Oldenborgh)曾经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由于地球变暖,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的联系正变得越来越紧密。

除了极端天气之外,气候变化还将给人类带来更多深远影响。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在9月17日发布的第八份年度《目标守卫者报告》中预计,从2040年到2050年,气候变化意味着将新增4000万儿童发育迟缓。

气候变化影响粮食安全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今年7月接受《中国气象报社》采访时曾提出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联:气候变化导致灾害增多,粮食产量波动更大,农业风险加大,最终导致粮食供应减少和粮食价格上涨,威胁到人类的粮食安全、营养和生计。

《目标守卫者报告》显示,世界粮食计划署在2022年的报告中提到,到2050年,全球农作物产量预计将下降30%;而粮食产量则需要增加60%才能养活预计将超过90亿的全球人口。

儿童受此影响尤甚。《目标守卫者报告》提到,预计到2050年,全球蛋白质供应量减少19.5%,铁减少13.6%,锌减少14.6%。这些都是儿童茁壮成长所需的关键营养素,它们的供应量减少将剥夺儿童大脑和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

在此影响下,从2040年到2050年,气候变化意味着将新增4000万儿童发育迟缓,以及2800万儿童消瘦。这些都是最严重的急性和慢性营养不良的表现。

营养不良削弱了人们的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进而对国家经济发展构成挑战,《目标守卫者报告》的数据显示,由此造成的全球每年生产力损失将达到3万亿美元。世界银行2023报告中指出,在低收入国家,这一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至16%(甚至更多),这相当于每年都在经历一场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的永久性全球衰退。

目前超过一半的儿童死亡仍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每14名儿童中就有1人在五岁前死亡,比高收入国家儿童的死亡风险高出15倍,比世界平均水平落后 20 多年。但与现实挑战形成反差的是,提供给非洲的对外援助总额占比却从2010年的40%降至目前的25%,为20年来的最低水平。

有效应对儿童营养不良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盖茨呼吁保持对全球健康的投资,并通过支持新成立的一个协调营养捐赠资金的平台——儿童营养基金(Child Nutrition Fund)来立即应对日益严峻的儿童营养不良危机。盖茨还呼吁各国政府为那些已被证实每年可以有效保护数百万生命的机构提供充足资金,比如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和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这两家机构都将于2025年进行下一轮筹资。

盖茨写道:“如果能做好这三件事,我们不仅可以迎来全球健康的新一轮大繁荣、挽救数百万生命,还将证明人类依然有能力、有勇气面对最严峻的挑战。”

报告还重点介绍了多种有助于解决营养不良问题行之有效的工具:新的农业技术可使牛奶产量增加两到三倍,到2050年可以防止上亿儿童发育迟缓;推广营养强化食盐和调味包等日常食品摄入的新方法,可以减少数百万贫血病例,并避免因神经管缺陷导致的死亡;为孕妇提供优质产前维生素,到2040年将挽救近50万生命,改善2500万新生儿的出生状况。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营养与发展部主任维克·阿瓜约博士(Dr. Víctor Aguayo)写道:“儿童营养基金可能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举措。它有潜力解决儿童营养不良的危机,并改变母婴营养领域的慈善工作。”

“目标守卫者”行动由盖茨基金会发起,旨在推动全球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又称全球目标)。通过发布年度报告来分享这些目标背后的数据和故事,希望以此激励新一代的领袖,也就是目标守卫者们,帮助大众增强对进展的认识、号召各国领导人承担责任,并促使更多人采取行动实现这些目标。

]]>
欧盟统计局:2024年欧盟儿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2620.html Wed, 21 Aug 2024 18:00:30 +0000 //www.otias-ub.com/?p=1712620 2023年0-17岁儿童占欧盟总人口的18.0%,和2010年(18.7%)相比稍有下降。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降至16.4%。

目前,欧盟有4770万家庭有儿童,其中48.9%有一个孩子,38.2%有两个孩子,12.9%有3个或更多孩子。590万个有孩子的家庭是单亲家庭。

在欧盟3岁以下的儿童中有62.6%没有享有正规的儿童保育或教育。但是78.4%的父母表示他们花足够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在接受教育方面,每个小学老师平均教13.3个小学生。这个数字在各个国家间存在差异,从罗马尼亚的18.5个学生到希腊的7.9个学生。欧盟政府每年在教育和相关服务的支出是7460亿欧元,相当于GDP的4.7%。

2023年有9.5%的欧盟青少年(18-24岁)过早地脱离教育环境。这个数字和2013年(11.8%)比明显下降。

从健康来看,96.5%的欧盟儿童处于良好或优秀健康水平。只有3.6%的儿童的医疗需求未得到满足。

2023年有1990万欧盟儿童面临贫困或社会排斥风险。欧盟的目标是到2030年帮助1500万人脱贫,其中至少有500万是儿童。

2023年首次申请欧盟避难的人口中有24.3%是儿童,相当于254900人。

]]>
联合国劳工组织:童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5007.html Sun, 07 Jul 2024 22:00:05 +0000 //www.otias-ub.com/?p=1705007 联合国劳工组织发布了最新的“童工报告”,评估了全球消除童工工作的现状。国际劳工组织(IL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是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具体目标8.7的共同监管人,该报告在联合国消除童工国际年发布,描述了当今童工的规模和主要特征,以及随时间的变化。

全球趋势

童工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顽固问题。

自2016年以来,全球反童工进展停滞不前。

全球形势掩盖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在打击童工方面取得的持续进展。在这两个地区,童工的百分比和绝对值在过去四年中呈下降趋势。

2020年全球估计的其他关键结果包括:

  • 在所有年龄段,男孩的童工参与率都高于女孩。
  • 童工在农村地区更为普遍。
  • 大多数童工继续发生在农业领域。
  • 最大比例的童工发生在家庭内部。

童工往往与儿童失学有关。

前进的道路

应特别关注在日益增多的危机、冲突和灾难中使用童工的高风险问题。

解决国内和全球供应链中的童工风险仍然很重要。

各国政府需要采取创造性的资源调动战略来扩大其财政空间。

已经债台高筑的国家应该延长债务减免并进行债务重组,这样就不会因为增加偿债支付而挤占社会支出。

可持续发展目标8.7在促进政府和非政府在童工问题上的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当务之急是按照全球承诺和目标,采取行动消除童工现象。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3年儿童死亡率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682408.html Fri, 29 Mar 2024 22:00:04 +0000 //www.otias-ub.com/?p=1682408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了“2023年儿童死亡率报告”。报告显示,现在,存活儿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全球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自2000年以来下降了51%。几个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国家的下降速度超过了全球速度。这表明,只要为包括儿童健康和福祉在内的初级卫生保健分配足够的资源,就有可能取得进展。调查结果显示,自2000年以来,柬埔寨、马拉维、蒙古和卢旺达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75%以上。

但是,调查结果发现,尽管取得了这一进展,但要结束所有可预防的儿童和青年死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490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近一半为新生儿)之外,还有210万5-24岁儿童和青年早亡。这些死亡大多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

主要是由于早产、分娩并发症、肺炎、腹泻和疟疾等可预防或可治疗的原因造成的。如果能够更好地获得包括接种疫苗、熟练的卫生人员助产、早期和持续母乳喂养支持以及儿童疾病诊断和治疗等低成本的基本干预措施在内的高质量初级卫生保健,很多生命本可以得到挽救。

要想获得优质卫生服务的机会和挽救儿童的生命使其免于可预防的死亡,就需要对教育、就业和体面的工作条件进行投资,以便包括社区卫生工作者在内的卫生工作者能够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作为值得信赖的社区成员,社区卫生工作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将他们纳入初级卫生保健系统,并为他们提供公平的报酬、良好的培训以及提供最高质量护理的手段。

研究表明,如果基于社区的儿童生存干预措施能够惠及有需要的人,那么最高风险国家的儿童死亡率就可能大幅下降。仅凭这一系列干预措施就可以拯救数百万儿童的生命,并且可以在离家更近的地方提供保健服务。


]]>
复旦大学:研究发现儿童时期兄弟姐妹早逝会使人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17%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0870.html Wed, 10 Jan 2024 12:04:18 +0000 //www.otias-ub.com/?p=1670870 新的研究表明,兄弟姐妹早逝会使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17%,其中大部分是早发心血管疾病。研究结果凸显了丧亲之痛对心脏健康的深远影响,以及为悲伤的兄弟姐妹提供额外支持以降低未来健康问题风险的必要性。

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是最长久、最亲密的关系之一,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对彼此的成长产生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以往的研究表明,失去兄弟姐妹是一个高度创伤性的事件,其破坏性可能比失去其他家庭成员更大。但失去兄弟姐妹是否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如增加患病风险?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中国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早年兄弟姐妹死亡与随后心血管疾病(CVD)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研究对象包括200多万丹麦人,其中51.3%为男性,其兄弟姐妹死亡时的中位年龄为11.48岁。研究结果显示,早发心血管疾病是指在41岁之前首次出现心血管疾病。在中位数为 17.52 年的随访期间,丧亲组和非丧亲组分别有 1,286 人和 76,862 人被诊断出患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 22.86 岁。

丧亲者患心血管疾病的总体风险比非丧亲者高出17%。研究人员发现,失去兄弟姐妹的参与者罹患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肺栓塞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未失去兄弟姐妹的参与者高出34%到66%。无论兄弟姐妹死于心血管疾病还是非心血管疾病,风险都会增加,但如果兄弟姐妹死于心血管疾病,大多数特定类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更高。

关于兄弟姐妹之间的年龄差异,失去双胞胎或较小兄弟姐妹的参与者的相关性更强。兄弟姐妹死亡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现象在短期和长期内均可观察到,与丧亲时的年龄无关。不过,研究人员注意到,在青春期兄弟姐妹死亡后的第一年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了三倍多。

研究人员说:”在这项队列研究中,兄弟姐妹在童年和成年早期死亡与总体和大多数类型特异性早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这些关联的强度因死亡原因和兄弟姐妹间的年龄差异而异。这种风险在丧亲后不久最高,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但长期持续存在”。

据研究人员所知,这是第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全面揭示了兄弟姐妹死亡与总体心血管疾病风险和特定类型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他们提出了一些可能解释这种关联的机制。

他们发现,兄弟姐妹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具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这支持了一种假设,即家族中存在的共同遗传和环境心血管风险因素可能是一种解释。然而,当兄弟姐妹死于非心血管疾病时,这种风险也存在,这表明遗传以外的因素也在起作用。丧亲后的心理压力可能会激活急性应激反应,从而导致长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失去双胞胎或更小的兄弟姐妹后所感受到的更强烈的悲伤可能会导致不寻常的心理生理状态和异常的心血管健康结果。

虽然这项研究并没有直接证明失去兄弟姐妹会导致心脏病,但研究结果突出表明,有必要为失去兄弟姐妹的人提供额外的关注以及社会和心理健康支持,以降低日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版》(JAMA Network Open)上。

自 cnBeta.COM

]]>
Pediatrics:研究显示美国儿童多动症用药错误激增299%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8189.html Mon, 25 Dec 2023 12:58:58 +0000 //www.otias-ub.com/?p=1668189 一项研究显示,儿童多动症用药错误急剧增加,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家中,涉及 6-12 岁的男性。专家呼吁对患者和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并开发更好的儿童抗药性药物配发和跟踪系统以减少这些错误。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最常见的儿科神经发育疾病之一。2019 年,近 10% 的美国儿童被诊断患有多动症。目前,约有 330 万名儿童,即大约每 100 名美国儿童中就有 5 人被处方服用治疗多动症的药物。

在最近发表于《儿科学》(Pediatrics)杂志的一项新研究中,美国全国儿童医院伤害研究与政策中心(Center for Injury Research and Policy)和俄亥俄州中部毒物中心(Central Ohio Poison Center)的研究人员调查了 2000 年至 2021 年期间向美国毒物中心报告的 20 岁以下人群院外多动症用药错误的特征和趋势。

研究显示,从 2000 年到 2021 年,每年与多动症相关的用药错误数量增加了 299%。在研究期间,向美国毒物中心报告的涉及多动症药物为主要药物的用药错误病例有 87691 例,平均每年 3985 例。仅 2021 年就报告了 5235 起用药错误,相当于每 100 分钟就有一名儿童用药错误。总体趋势是男性占用药错误的 76%,6-12 岁年龄组占用药错误的 67%。约 93% 的药物接触发生在家中。

在以多动症药物为主要药物的用药错误中,最常见的情况是:

54% -“无意中服用/给予两次药物”-“无意中服用/给予两次药物”-“无意中服用/给予两次药物”。

13%–“无意中服用/给予他人药物”。

13%–“吃错药/给错药”

该研究的合著者、全国儿童医院俄亥俄州中部毒物中心主任娜塔莉-瑞恩(Natalie Rine)药学博士说:”报告的用药错误数量的增加与其他研究报告的结果一致,即在过去二十年中,美国儿童多动症的诊断有所增加,这很可能与多动症药物使用的增加有关。”

在 83% 的病例中,患者没有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但是,2.3% 的病例导致患者入住医疗机构,其中 0.8% 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此外,4.2%的病例导致了严重的医疗后果。一些儿童出现了躁动、震颤、抽搐和精神状态改变。与 6-19 岁的儿童相比,6 岁以下儿童出现严重医疗后果的几率是后者的两倍,被送入医疗机构的几率是后者的三倍多。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全美儿童医院伤害研究与政策中心主任、医学博士、公共卫生博士加里-史密斯(Gary Smith)说:”由于多动症用药错误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应更加重视对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教育,并开发更好的儿童抗药性药物配发和跟踪系统。另一个策略可能是从药瓶过渡到单位剂量包装,比如泡罩包装,这可能有助于记住药物是否已经服用或给药”。

尽管预防工作应侧重于家庭环境,但还应关注学校及其他儿童和青少年经常逗留并接受药物治疗的场所。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全国毒物数据系统 (NPDS),该系统由美国毒物中心(前身为美国毒物控制中心协会 (AAPCC))维护。毒物中心通过全国毒物求助热线(1-800-222-1222)接听电话,并记录有关产品、接触途径、接触者、接触情景和其他数据的信息,然后上报给 NPDS。

自 cnBeta.COM

]]>
昆士兰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发现童年时与猫共处一室与翻倍的精神障碍风险有关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5942.html Tue, 12 Dec 2023 12:03:53 +0000 //www.otias-ub.com/?p=1665942

一项对 11 个国家、历时 44 年的 17 项研究进行的综合荟萃分析有力地支持了越来越多的证据,即童年时与猫共处一室与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显著增加有关。昆士兰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对这些国际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在对合并症进行调整后,他们仍然发现,童年时与猫科动物为伴的风险估计值是家中没有养猫的风险估计值的 2.24 倍。

虽然并没有一个最令人担忧的接触猫的共同年龄,但人们一致认为,风险窗口存在于整个童年时期。芬兰的一项研究表明,精神障碍与 7 岁以下儿童的接触有关,而英国的研究则表明,与 4 到 10 岁儿童的接触有关。

不过,研究人员说,在你收拾好行李大步走出家门之前,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了解这种联系以及可能影响日后精神分裂症相关疾病诊断的许多因素。

不过,科学家们对这一风险因素的成因已了如指掌:家猫寄生虫弓形虫。虽然这种寄生虫也会通过未煮熟的肉类和受污染的水传播,但它经常通过猫粪中的虫卵传播。长期以来,它一直与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大脑功能的变化有关。

这种寄生虫可以在人类宿主体内隐藏终生,健康人不太可能出现任何症状,因为免疫系统可以将这种虫子拒之门外。事实上,据估计多达15%的美国人感染过弓形虫。

孕妇和更脆弱的人群面临的风险更大,儿童也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弓形虫感染是全球新生儿失明的主要原因,也是癫痫发作和视力丧失等后遗症的主要原因。最近,这种寄生虫还与晚年的虚弱,以及奇怪的危险性行为联系在一起。

虽然人们很容易认为猫把这种复杂的传染病带到人类家中的,但猫只是这种机会性单细胞原生动物的宿主。弓形虫在家猫的肠道中找到了肥沃的土壤,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猫体内缺乏一种酶–δ-6-去饱和酶。在其他哺乳动物体内,这种酶会对寄生虫的繁殖目标形成生化屏障。

在大多数情况下,猫不会受到寄生虫的困扰,也不会表现出疾病的迹象,但它们会在粪便中排出数百万个卵细胞(卵),这些卵细胞最终会落在爪子和皮毛上,然后会接触到人手。虽然寄生虫无法在人类宿主体内完成其生命周期,但以其微小的形态,它可以躲避免疫系统,偷偷穿过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中造成破坏。

虽然要研究某些儿童成年后更容易患上特定精神疾病的确切原因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研究人员建议养猫的儿童要注意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研究人员说:”我们的综述为养猫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疾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支持。研究领域需要产生新的候选环境风险因素,尤其是那些有可能改变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大型、有代表性的样本基础上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养猫作为精神障碍的候选风险调节因素的作用。”

这项研究发表在《精神分裂症简报》(Schizophrenia Bulletin)杂志上。

自 cnBeta.COM

]]>
Common Sense:2022年儿童YouTube视频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4794.html Wed, 29 Nov 2023 22:00:04 +0000 //www.otias-ub.com/?p=1654794 儿童观看的YouTube视频并不能反映美国儿童、青少年和青年的种族多样性。

0到8岁的孩子看了很多“色盲”动画片,其中的动画角色没有明确的种族。

在9至18岁的青少年中,尽管有更多的视频包含BIPOC个体(61%),但绝大多数仍然是白人(67%),其次是非洲裔(11%),多种族(5%),拉丁裔(5%)和东亚裔(4%)。

在幼儿观看的视频中,与白人角色相比,对BIPOC角色的描述不成比例地为负面。

总体而言,0-8观看的视频中有22%具有突出的BIPOC角色,青少年收看的视频中有35%。但是,在0- 8岁儿童观看的视频中,具有突出的BIPOC角色的视频明显更有可能包含人际暴力、脏话(32% vs 13%)、饮酒/吸毒/吸烟的比例略高(7% vs 2%)。

在0到8岁儿童观看的视频中,对BIPOC人物的描绘在近3/4的时间里都很肤浅或缺失。

10%的视频中出现了肤浅的BIPOC角色描述,62%的视频根本不包括任何BIPOC角色。

对于青少年来说,种族刻板印象平均出现在大约1/10的视频中。

当我们查看青少年的YouTube观看历史时,平均有9%的视频包含刻板印象。

与没有种族刻板印象的视频相比,包含种族刻板印象的视频的收视率较低。

带有种族偏见的视频的观看次数(中位数为734822次)低于没有种族偏见的视频(中位数为1290331次)。

性别刻板印象在青少年观看的视频中普遍存在,而且往往也出现在种族刻板印象的视频中。

在青少年观看的视频中,与没有种族刻板印象的视频(18%)相比,带有种族刻板印象的视频更有可能包含性别刻板印象(55%)。

关于种族和民族的教学极为罕见;儿童观看的1242个视频中只有两个(0.002%)讨论了种族和民族。

虽然青少年观看的视频中的人物反映了他们自己的民族身份,但对于0到8岁的孩子来说,情况并非如此。

在两个年龄段观看的视频中,白人角色最为突出。在0 – 8岁的儿童收看的视频中,BIPOC中白人角色的平均比例为69%,这与白人儿童观看的视频(66%)相似。


]]>
阿斯顿大学:研究发现无聊可能会让孩子吃得更多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6449.html Thu, 02 Nov 2023 11:55:04 +0000 //www.otias-ub.com/?p=1656449

新的研究发现,四岁大的孩子在无聊时摄入的卡路里要比情绪中性时多 79%。这项研究强调了父母在不经意间助长这种行为的作用,因为他们在孩子苦恼的时候把食物作为一种安慰工具。研究建议,应教会儿童如何应对无聊,而不是求助于食物,父母应寻找其他方法来解决孩子的无聊问题。

阿斯顿大学(Aston University)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四岁的儿童在无聊时消耗的卡路里要比处于中立状态时多79%。

尽管无聊是许多儿童都会经历的一种情绪,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研究通过实验研究过儿童在无聊时会多吃多少东西。研究显示,感到无聊的儿童在已经吃饱的情况下平均会摄入 95 千卡的热量,而处于中性情绪状态下的儿童只摄入 59 千卡的热量。

这项开创性研究由丽贝卡-斯通(Rebecca Stone)博士领导,她的博士论文由阿斯顿大学的克莱尔-法罗(Claire Farrow)教授、杰姬-布利塞特(Jackie Blissett)教授和拉夫堡大学的艾玛-海克拉夫特(Emma Haycraft)教授指导。

影响儿童饮食行为的因素

儿童的饮食行为受其遗传、性情和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他们所经历的喂养方式。在以往的研究中,作者曾探讨过儿童在经历负面情绪时更容易进食的行为。通常情况下,当儿童体验到无聊或悲伤等负面情绪时,成人会用食物来安抚他们。然而,这种被称为”情绪喂养”的行为似乎会提高儿童在情绪低落时吃得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有可能教会儿童在情绪低落时寻找食物。

作为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员询问了家长对孩子的喂养方式以及孩子的脾气。研究人员给儿童和家长提供了一顿标准餐,他们吃到饱为止。然后,孩子们参加了一系列日常活动,对他们的情绪进行评估,其中一个活动对孩子们来说很无聊。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父母表示经常用食物来舒缓孩子的情绪,而孩子的情绪又非常激动,那么孩子在感到无聊时摄入的热量(104 千卡)是情绪中性时(21 千卡)的五倍。

对热量摄入的潜在影响

斯通博士说:”如果儿童在实验室诱发一次无聊时(四分钟)多摄入这么多卡路里,考虑到无聊是儿童经常体验到的一种情绪,那么在食物丰富的环境中,一天、一周或一年内因无聊而摄入过多卡路里的可能性可能非常大。”

以往关于什么会影响儿童饮食行为的研究往往基于调查问卷,将所有负面情绪(包括悲伤、愤怒和焦虑)归为一类。无聊的情绪很容易辨别,一般也很容易纠正,因此,帮助父母在不使用食物的情况下处理儿童的无聊情绪,将是减少不健康零食的一个潜在的有用方法。

斯通博士强调,无聊的经历对于儿童自我意识和创造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她并不建议儿童可以或应该避免无聊。相反,她建议儿童需要学会在不求助于食物的情况下体验无聊,家长可以尝试在孩子感到无聊时将他们的注意力从食物上转移开,或者调整家庭饮食环境,使儿童在无聊时求助于食物的可能性降低。

专家意见和未来方向

法罗教授说:”人们普遍认为,儿童在感到无聊时往往会转向食物,而且有些儿童比其他儿童更容易这样做。这是第一项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测试的研究。虽然儿童在无聊时进食似乎存在个体差异,但了解成人围绕食物所采取的喂养方式可能会影响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是很有帮助的。虽然把食物作为安慰孩子的工具很有诱惑力,但研究表明,情绪化喂养可能会导致孩子将来更情绪化地进食。重要的是,父母和照顾者要意识到,这种短期的补救措施可能会给未来带来挑战”。

研究小组有兴趣探索儿童的其他负面情绪状态,并为家庭提供建议和支持,以便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儿童进食行为方面的挑战。

]]>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研究发现儿童三分之一的课余时间都花在了屏幕上 //www.otias-ub.com/archives/1642699.html Fri, 25 Aug 2023 12:47:16 +0000 //www.otias-ub.com/?p=1642699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University of Otago)的研究人员强调,迫切需要制定相关法规,保护儿童免受不受监控的数字领域中潜在危险的伤害。他们在《新西兰医学杂志》(New Zealand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对 12 岁儿童放学后的作息时间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孩子在放学后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玩屏幕,晚上 8 点以后,这一数字上升到一半以上。

该大学公共卫生系的高级研究员莫伊拉-史密斯博士说,这大大超过了目前的指导方针,该指导方针建议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课外时间)的屏幕时间少于两小时。

莫伊拉-史密斯 资料来源:奥塔哥大学

这些结果来自创新性的”Kids’Cam”项目,参与该项目的108名儿童佩戴了摄像头,摄像头每7秒钟捕捉一次图像,为了解他们在2014年和2015年的日常生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孩子们大多在玩游戏和观看节目。10%的时间里,孩子们在使用一个以上的屏幕。

“使用屏幕会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它与肥胖、精神状况不佳、睡眠和心理功能不佳以及缺乏体育锻炼有关,”史密斯博士说。”它还会影响儿童集中注意力、调节行为和情绪的能力。”

现在,使用屏幕已成为儿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自收集”Kids’Cam”数据以来,使用屏幕的情况很可能有所增加。

“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屏幕使用率迅速上升,2023 年的儿童经常上网,尤其是使用智能手机。根据最新的媒体使用调查,YouTube 和 Netflix 是观看节目最受欢迎的网站,每三名 14 岁以下的儿童中就有一人使用社交媒体,最常见的是被评为 R13 级的 TikTok。”

她说,孩子们在上网时会接触到吸食大麻、酒精、赌博和垃圾食品的广告,并遭遇性别歧视、种族主义和欺凌。

“网络欺凌在奥特亚罗瓦的儿童中尤为严重,每四位家长中就有一位称自己的孩子在上网时受到过欺凌”。史密斯博士说,新西兰目前的立法已经过时,无法充分应对儿童正在接触的网络世界。”虽然使用屏幕有很多好处,但在这个基本上不受监管的空间里,需要保护儿童免受伤害”。

她说,政府在内政部(DIA)最近发布的咨询文件中建议对社交媒体进行更多监管,这值得称赞。

奥塔哥的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利用屏幕捕捉技术研究奥特亚罗瓦儿童的网络世界,研究结果有望很快公布。

]]>
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表明屏幕时间不会对学龄前儿童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www.otias-ub.com/archives/1639174.html Fri, 11 Aug 2023 12:47:53 +0000 //www.otias-ub.com/?p=1639174

新的研究表明,屏幕时间似乎不会对学龄前儿童的发展产生压倒性的负面影响,这与许多家长的担忧恰恰相反。这项研究的重点是来自服务不足和少数民族背景的儿童,结果显示,使用电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时间与他们在语言、读写和数学技能方面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屏幕使用率非常高的儿童–尤其是在夜间–在某些社交和行为技能方面的进步确实较小,但这并不是大多数儿童的情况。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学克莱恩儿童早期研究与政策中心研究主任丽贝卡-多尔说:”社会上对屏幕时间对幼儿的所谓有害影响存在很多担忧,这确实吓坏了家长。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应该停止妖魔化屏幕媒体的使用,找到更好的方法来支持家庭和贫困儿童的教育和发展。”

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心理科学转化问题》杂志上。

多尔说,这个问题对于这项研究中的低收入和少数民族家庭尤为重要,因为研究表明,他们的孩子使用屏幕媒体的时间大约是白人和高收入同龄人的两倍。”低收入家庭和少数民族家庭往往面临很多障碍,这使得限制屏幕时间变得更加困难。”这些结果可以让家长们放心,这并不是千篇一律、压倒性的负面影响。”

这项研究使用了 2018-19 年收集的数据,作为一项大型研究的一部分,该研究评估了为哥伦布地区低收入家庭儿童提供的为期 15 个月的幼儿园过渡干预措施的效果。 这项研究包括 179 名预计在下一年进入幼儿园的儿童。

经过培训的研究助理帮助家庭完成了 24 小时的时间日记,详细记录了儿童使用媒体的情况,包括每次开始和停止的时间、观看的内容以及使用的设备。

儿童的语言、识字和数学技能以及社交和行为技能在学前班接受了两次评估,分别是秋季和春季,以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

参与研究的儿童平均每天使用屏幕近两个小时,其中 46% 是夜间使用(晚上 6 点到早上 6 点)。结果显示,屏幕使用时间对研究中评估的学习技能没有明显影响。

在学前一年中,大量使用屏幕媒体与社交能力的较小提高有关,但这只针对那些每天使用媒体时间超过两小时的儿童。

多尔说:”有些家长担心,使用每一种媒体对孩子都不好,但我们发现,中低水平的屏幕时间似乎并不重要。真正的情况是,在我们开始发现一些问题之前,屏幕使用时间必须达到很高的水平。”

她说,大量使用媒体可能会伤害儿童,因为这会取代他们本可以做的其他更有益的事情,比如与同伴或成人互动。

与夜间使用低度或中度媒体的儿童相比,夜间在屏幕前花费大量时间(超过一小时)的儿童的同伴社交技能往往较差。这可能是由于睡眠时间较少或睡眠质量较差,扰乱了儿童白天与同伴积极互动的能力。

“其他研究未能捕捉到夜间使用媒体的潜在影响。 而那些关注夜间使用媒体的研究也没有调查与社交技能的关联,”多尔说。

这项研究的一个优点是使用了时间日记,这可能比许多研究要求家长回忆孩子平日使用媒体的情况更准确。 这项研究还对孩子的学业、社交和行为技能进行了两次测量,这让研究人员能够看到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取得的进步,以及这些进步与使用屏幕时间的关系。

多尔说,研究结果应该能让那些担心孩子使用媒体的家长放心。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花在屏幕上的时间少于一小时,但这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对低收入家庭而言。

她说:”当许多家长听说他们的孩子每天使用媒体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时,他们要么感到内疚,要么就把这个建议一笔勾销,因为这与他们的生活不符。当然,家长应该监督孩子使用屏幕的时间。但这些低收入家庭还面临着许多其他更大的问题。 我们需要做出更多基于证据的努力,以减少他们的孩子与贫困生活相关的障碍。”

]]>
联合国:呼吁全球禁止学生校内用手机 影响成绩和情绪 //www.otias-ub.com/archives/1630608.html Wed, 26 Jul 2023 11:21:01 +0000 //www.otias-ub.com/?p=163060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把学习者放在第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全球禁止在学校使用智能手机》的报告。教科文组织呼吁全球学校实施校园禁令,禁止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报告认为这项禁令可以改善课堂混乱情况,改善学生学习状态,并帮助保护儿童免受网络欺凌。

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有证据表明,过度使用移动的与教育成绩下降有关,而且过多的屏幕时间对儿童的情绪稳定性有负面影响。

报告称,学生在课堂和家里过度或不恰当地使用科技产品,无论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是笔记本电脑,都可能会分散注意力、造成干扰,并对学习造成不利影响。它引用了大规模的国际评估数据,表明过度使用数字技术与学生成绩之间存在“负相关”。

此外,尽管数字技术有可能为数百万人提供学习机会,但其好处分布不均,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贫困人口实际上被排除在外。数字教育基础设施成本高昂,而且其环境成本常常被低估。

报告总结道:“并非所有的新东西都是进步的,不能因为数字技术能带来某些改变,我们就要完全接纳数字技术”。

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对全球200个教育系统的分析,估计有六分之一的国家通过法律或指导禁止在学校使用智能手机,其中包括于2018年出台政策的法国和将从2024年起实施限制的荷兰。

自 快科技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3年全球儿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5213.html Tue, 20 Jun 2023 22:00:54 +0000 //www.otias-ub.com/?p=1595213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了“2023年全球儿童报告”。疫苗可以挽救生命,但世界上有太多的儿童没有接种疫苗。COVID-19大流行只是增加了未接种疫苗的儿童的数量。被遗漏的儿童生活在最贫穷、最偏远和最边缘化的社区。为了接触到她们,至关重要的是优先投资于初级卫生保健和提供服务的卫生工作者(主要是妇女)。同样重要的是,建立对疫苗的信心,并充分利用一系列新想法和新技术,以增强疫苗的效力,确保每个儿童都能接种疫苗。

如果我们不给儿童接种疫苗,就会危及他们的生命和健康——以及社会的成长和发展。疫苗有助于儿童茁壮成长,支持家庭和照顾者,并有益于更广泛社区的健康。疫苗每年挽救440万人的生命,如果实现《2030年免疫议程》的目标,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上升到580万人。

COVID-19大流行阻碍了世界各地的儿童免疫接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估计,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有6700万儿童完全或部分错过了常规免疫接种;其中4800万人完全错过了。

但即使在大流行之前,也有太多儿童错过了疫苗接种。许多人生活在最贫穷和最边缘化的社区。没有接种疫苗的儿童是关于不平等、贫困、社区服务不足和妇女赋权不足的故事。

为了给每个儿童接种疫苗,必须加强初级卫生保健,并向主要为女性的一线工作人员提供所需的资源和支持。

家长和社区需要相信疫苗接种的价值;有令人担忧的迹象表明,一些国家对疫苗的信心正在下降。

为每个儿童接种疫苗意味着投资于新的方法,以加强筹资并充分利用科学和技术创新。


]]>
2021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1105.html Tue, 25 Apr 2023 06:27:56 +0000 //www.otias-ub.com/?p=1591105 2021 年是实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 年)》(以下简称《纲要》)开局之年,为全面反映《纲要》实施进展情况,国家统计局根据《纲要》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相关部门数据资料,对儿童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和法律保护等七个领域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纲要》实施首年总体进展顺利,儿童健康水平整体提高,安全保护持续加强,受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儿童福利提标扩面,家庭建设日益完善,成长环境日益优化,法律保护机制不断健全。

一、儿童与健康

(一)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儿童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2021 年,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生 0.78 名,比 2020 年增加 0.14 名;每千名儿童拥有床位 2.2 张,增加 0.03 张。全国新生儿死亡率为 3.1‰,下降 0.3 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由 2020 年的 5.4‰下降到 5‰;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 7.1‰,下降 0.4 个千分点。

(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不断强化。初步建立覆盖婚前、孕前、孕期、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防治出生缺陷宣传教育得到加强,公众优生健康意识不断提高。2021 年,全国婚前医学检查率为 70.9%,比 2020 年提高 2.5 个百分点;产前筛查率为 85.7%,提高 4.6 个百分点;新生儿访视率为 96.2%,提高 0.7 个百分点。

(三)儿童健康管理得到加强。围绕儿童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眼保健和视力检查等儿童生长发育重点,全面加强儿童健康服务和管理。2021 年,3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 92.8%;7 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为 94.6%,比 2020 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0—6 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为 93%,提高 1.2 个百分点。小学生和初中生近视率分别为 35.5% 和 71.1%,与 2020 年基本持平。

(四)儿童疾病防治持续强化。加强儿童传染病防治,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儿童血液病等重大疾病救治诊疗体系逐步完善。2021 年,适龄儿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各种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 90% 以上。5 岁以下儿童贫血率为 4.2%,比 2020 年下降 0.3 个百分点;5 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 1.1%。国家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救治管理病种范围的通知》,累计将 22 个病种纳入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救治管理病种范围。

(五)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得到关注。学生健康体检和体质监测机制不断完善,引导儿童树立正确性别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教育逐步纳入基础教育体系。2021 年,小学和中学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校比例分别为 30.1% 和 54.2%,分别比 2020 年提高 21 个和 23.7 个百分点。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和性教育相关课程和活动的学校比例为 94.4%,提高 4.3 个百分点。

二、儿童与安全

(一)儿童伤害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儿童伤害防控宣传教育加强,儿童伤害预防服务能力和救治能力提升,儿童伤害死亡发生率下降。2021 年,儿童伤害死亡率为 10.28/10 万,比 2020 年下降 7.1%。儿童溺水死亡率由 2020 年的 3.38/10 万下降到 3.29/10 万,下降 2.7%。

(二)儿童食品用品安全监管加强。加大力度查处儿童食品用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预防和减少食品用品引发的儿童伤害发生。2021 年,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为 99.89%,儿童用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率为 13.92%。

三、儿童与教育

(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提高。2021 年,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开始实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扩大,普及水平持续提高。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 88.1%,比 2020 年提高 2.9 个百分点。全国共有普惠性幼儿园 24.5 万所,增加 1.1 万所;占全部幼儿园的比例为 83%,提高 2.8 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 4218.2 万人,增加 135.4 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 87.8%,提高 3 个百分点。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推进。2021 年,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全国所有区县均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我国义务教育实现了基本均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 95.4%,比 2020 年提高 0.2 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和小学升学率分别为 99.9% 和 99.3%,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始终保持在 100% 以上。2021 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0.7 万所;专任教师 1057.2 万人,增加 27.7 万人。

(三)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巩固提升。2021 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 91.4%,比 2020 年提高 0.2 个百分点。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 2.4 万所,在校生 4403.1 万人,增加 245.3 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 2605 万人,增加 110.6 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 59.2%。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 1738.5 万人,增加 75.2 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 39.5%。

(四)特殊儿童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2021 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 2288 所,比 2020 年增加 44 所;专任教师 6.9 万人,增加 3184 人;在校生 92 万人,增加 3.9 万人。

四、儿童与福利

(一)儿童福利水平提标扩面。儿童参加基本医疗保障得到巩固,孤儿[2]、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基本生活标准不断提高,更多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2021 年末,全国共有 2.5 亿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21 年,机构内集中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平均保障标准分别为 1697.4 元和 1257.2 元,分别比 2020 年提高 86.1 元和 72.9 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月平均保障标准为 1248.1 元,提高 69.9 元。36.3 万名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救助,增加 7.9 万人。672.2 万名儿童纳入低保对象范围。

(二)基层儿童服务机构队伍壮大。积极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为包括各类困境儿童在内的未成年人提供关爱服务。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共有儿童福利机构 539 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 276 个;城乡社区儿童之家 32.9 万个,增加 8550 个;全国共配备儿童督导员 5.3 万人、儿童主任 65.1 万人,基本实现乡镇级设立有儿童督导员、村级设立有儿童主任的目标。

五、儿童与家庭

(一)家庭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广大家庭将立德树人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儿童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工作机制的意见》。以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为重点深入实施 “家家幸福安康工程”。2021 年,各级妇联组织共表彰五好家庭 49858 户,寻找推荐各级各类最美家庭 178.6 万户。

(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明确规定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制定实施家庭教育工作规划。2021 年,全国共有家长学校 41.8 万个,培训 6959.4 万人次。

(三)支持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落地实施。各地陆续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出台财政、税收、教育、住房、就业等新生育政策的配套支持政策,积极探索育儿津贴、育儿假等支持家庭生育养育的措施。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给予每个新增托位 1 万元补助,2021 年底全国每千人口托位数 2.03 个。

六、儿童与环境

(一)儿童健康成长的人居环境持续优化。2021 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 84%,比 2020 年提高 1 个百分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 94.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 70%。

(二)儿童文化产品日益丰富。积极满足青少年儿童对文化产品和服务新需求,不断扩大面向青少年儿童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2021 年,全国出版初中及以下少年儿童图书 9.7 亿册(张),比 2020 年增加 6562 万册(张);出版儿童音像制品 801.6 万盒(张)。全国公共图书馆共有少儿文献 1.7 亿册,增加 1516.7 万册。全国少儿广播节目播出时间为 28.8 万小时,与 2020 年基本持平;少儿电视动画片和少儿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分别为 45.2 万小时和 62.6 万小时。

(三)儿童成长的友好环境逐渐形成。各地大力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儿童友好环境氛围日益优化。2021 年,全国共有社区少先队实践教育营地(基地)5567 个。全年青少年参加科普宣讲活动 3.6 亿人次;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 1.8 亿人次,比 2020 年增加 5905.5 万人次。全年处置网上危害儿童的违法和不良信息 286.1 万条。

七、儿童与法律保护

(一)未成年人司法工作体系逐步健全。全面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中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 原则,进一步完善少年审判、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制。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共设立少年法庭 2181 个,未成年人检察专门机构 2176 个。2021 年,得到法律援助的未成年人 14.8 万人次,比 2020 年增长 23%;分别有 2795 名和 10719 名未成年人得到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提供的司法救助。

(二)依法严惩侵犯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查找被拐失踪儿童的 “团圆” 专项行动,依法严惩利用网络侵犯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2021 年,全国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 348 起,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 1.1 万名。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取得新进展。强化立法保障,实施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确立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 “六位一体” 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营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社会环境。2021 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 3.5 万人,占同期犯罪人数的比重为 2.02%,比 2020 年下降 0.19 个百分点。

注:

[1]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是指初中阶段在校生总数占国家规定初中阶段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

[2] 孤儿是指失去父母或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 18 周岁、由地方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和条件认定的、并已经领取了孤儿基本生活费的未成年人。其中集中养育孤儿是指社会福利机构抚养或寄养的孤儿;社会散居孤儿是指在社会上分散供养,由其法定监护人承担抚养义务、履行监护职责的孤儿。

[3]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均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被撤销监护资格、被遣送(驱逐)出境情形之一的儿童;或者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踪,另一方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被撤销监护资格、被遣送(驱逐)出境情形之一的儿童。

]]>
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儿童人工智能工具包 //www.otias-ub.com/archives/1431293.html Fri, 29 Jul 2022 22:00:46 +0000 //www.otias-ub.com/?p=1431293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22年儿童人工智能工具包”。新一代儿童在人工智能 (AI) 塑造的世界中成长。AI 是一组强大的算法,旨在收集和解释数据,以根据数据中发现的模式进行预测。

儿童和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许多产品中都被人工智能所包围,从社交媒体到教育技术、视频游戏、智能玩具和智能音箱。人工智能决定了孩子们在网上观看的视频、他们学习的课程以及他们玩耍和与他人互动的方式。

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工具包由青年、技术专家、学者和商业领袖组成的多元化团队制作,旨在帮助公司为儿童和青少年开发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 (AI),并帮助父母、监护人、儿童和青少年负责任地购买和安全使用人工智能产品。

人工智能可用于教育儿童和青年,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儿童和青少年可能特别容易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潜在风险的影响,包括偏见、网络安全和缺乏可访问性。人工智能的设计必须具有包容性,以尊重儿童用户的权利。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可以保护儿童和青少年免受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

必须创建人工智能技术,使其具有创新性和责任感。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是安全、道德、透明、公平、可访问和包容的。设计负责任和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对消费者、企业和社会都有好处。父母、监护人和成年人都有责任仔细选择符合道德规范的 AI 产品并帮助儿童安全使用它们。

什么是危险的?人工智能将决定游戏、童年、教育和社会的未来。儿童和青年代表着未来,因此必须尽一切努力支持他们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并应对未来的挑战。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JAMA Network Open》:研究发现长期新冠肺炎在14岁以上的住院青少年中最为普遍 //www.otias-ub.com/archives/1468633.html Mon, 25 Jul 2022 13:37:26 +0000 //www.otias-ub.com/?p=1468633

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网络版上的新研究对儿童面临的长期新冠肺炎风险有了新的认识。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新冠肺炎在儿童中相对罕见,而在14岁以上的住院青少年中最为普遍。

这项新研究是调查COVID-19对儿童的挥之不去的影响的最大研究之一。近2,000名儿童在他们的急性疾病之后被追踪了至少90天。

总体而言,9.8%的COVID-19住院儿童在三个月后显示出一些遗留症状。对于未住院的儿童,这一比例下降到4.6%。咳嗽、呼吸 短促和疲劳是儿童最常报告的新冠长期症状。

除了住院治疗外,还有几个因素被发现会增加儿童患上长期新冠肺炎的风险。14岁以上有四种或更多症状的女性在90天后最有可能出现长期新冠肺炎的迹象。

这项新研究的联合首席研究员Nathan Kuppermann指出,跟成人相比,长期新冠肺炎似乎在儿童中出现的频率较低。他还指出,这些发现可以帮助父母和医生识别那些最容易患长期新冠肺炎的儿童。

Kuppermann说道:“据报道,成人的长期新冠肺炎比率大大高于我们在儿童中发现的情况。我们的发现可以为有关儿童COVID-19缓解策略的公共卫生政策决定提供信息并在严重感染者中筛查长期新冠肺炎的方法。”

确切地说,为什么年龄较大的儿童似乎比年龄较小的儿童更有可能患上长期新冠肺炎目前还不清楚。提出的一个假设是,跟幼儿相比,大龄儿童更有可能有效地用语言表达特定的症状,这可能是青少年长新冠肺炎发生率较高的原因。

“我们依靠父母来报告他们的孩子是如何行动的,”Kuppermann向NBC新闻解释说。”一个两岁的孩子不会告诉你新冠脑雾,我不确定他们的父母是否能以一种也许是15岁的孩子能够发现的方式来检测新冠脑雾。”

虽然这项研究对父母来说是个好消息,证实了长期以来长期新冠病毒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低于成人,但它也表明这种顽疾对少数年轻人来说仍是个问题。该项目另一位调查员Todd Florin表示,长期新冠肺炎仍在儿童中出现,研究人员亟需调查新的治疗方法。

Florin说道:“不幸的是,对于儿童长期新冠肺炎没有已知的治疗方法,在这个领域需要更多的研究。然而,如果症状明显,针对症状的治疗是最重要的。如果症状影响到生活质量就应该进行多学科护理。”

自 cnBeta.COM

]]>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显示0-3岁期间过度屏幕暴露会影响儿童的认知控制能力 //www.otias-ub.com/archives/1446560.html Wed, 08 Jun 2022 08:43:43 +0000 //www.otias-ub.com/?p=1446560

随着各种电子设备进入千家万户,儿童接触电子屏幕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屏幕暴露过多在全球范围亦是如此。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在0-3岁期间过度屏幕暴露会影响儿童的认知控制能力,进而影响总智商水平以及注意力发展,并导致多动行为增多。

研究显示,3岁以后屏幕暴露显著增高的儿童,其智力水平受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较低的语言理解能力和知觉推理能力。据悉,江帆教授团队关于屏幕暴露影响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JAMA Pediatrics上。

江帆教授团队长期从事生活方式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系列研究,建立了覆盖10个省市、超过22万名儿童的生活方式及健康发展研究队列(SCHEDULE队列)。本研究数据来源于SCHEDULE出生队列,该队列建立于2012年,参与者从母亲孕晚期开始进入研究,至今已经随访至儿童10岁。通过这些儿童的数据追踪,阐明了婴幼儿生命早期屏幕暴露不同轨迹对认知发育的影响规律。

研究人员通过SCHEDULE学龄前队列数据研究发现,在上海有76%的孩子在2岁前就已经开始接触屏幕,而24%的儿童在1岁以前就开始与家长一起被动看电视,同时很多家长也把手机作为哄孩子的工具,利用手机里面的动画片、游戏吸引逗引孩子。

研究发现,除了接触屏幕年龄越来越小以外,屏幕暴露的时间长度也令人堪忧,以刚进入幼儿园的3岁儿童为例,其每日平均屏幕时间已经高达2小时50分钟,78.6%的儿童屏幕时间超过了每天1小时的指南推荐标准。

过多和过早接触屏幕会对儿童早期发展究竟产生什么影响?事实上,此前,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是非常清晰,使得防控策略也难以完善。据悉,江帆团队的研究从母亲孕晚期开始,对婴幼儿进行了长达持续6年以上的持续追踪研究。

从儿童出生后6个月开始,研究人员分别在9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6月龄、48月龄和72月龄评估儿童日均屏幕使用时间以及屏幕暴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同时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研究团队定期对儿童认知发育、语言以及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定期评估。

研究结果发现,6岁以内儿童的屏幕暴露随年龄增长主要有三种轨迹特征:有一组儿童是6岁以内屏幕暴露“持续较低”,另一组儿童表现为“早期增长”特征;还有一组表现为“后期增长”特征。对这三组儿童的发育水平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基线(刚出生后)时,三组儿童在6岁时的认知功能(韦氏智力量表测量)和心理行为问题出现了显著差异。在心理行为方面,相较于屏幕暴露“持续较低组”,“早期增长组”儿童的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多动与注意力不足方面受损更加明显。

江帆告诉记者,在6岁以内每天屏幕暴露始终控制在1小时以内的儿童,其认知心理发展水平相对是最好的。如果在婴幼儿阶段早期就出现较多屏幕暴露,即使后来屏幕暴露有所下降,仍然可对儿童产生显著不良影响。这位专家解释,这是由于婴幼儿,尤其是三岁以内是大脑发育最快速的阶段,这一时期在真实世界丰富的环境刺激下,儿童对此的积极认知处理会使大脑前皮层和各脑区的功能进行迅速连接,从而形成认知控制所需的网络。但对于电视这类电子产品,儿童大脑所采取的策略是被动处理,长期暴露在这种屏幕刺激下,会导致认知控制网络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有研究发现,即使是下载量较高的教育类软件,也充斥着大量分散注意力的广告和动画,而能模拟人际社交互动和提供良好认知刺激的却很少。

江帆指出,我们既要利用好新技术助力儿童发展与教育,同时也要防止过度及过早暴露屏幕对儿童脑智发育的影响。结合现有的屏幕暴露指南,本研究提供的证据提示家长,应尽量避免让2岁前,尤其是18月龄前儿童接触电子屏幕,而2岁以后儿童屏幕暴露时间也应该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

]]>
Ofcom:2022年儿童和父母媒体使用和态度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418378.html Wed, 13 Apr 2022 22:00:22 +0000 //www.otias-ub.com/?p=1418378 Ofcom发布了“2022年儿童和父母媒体使用和态度报告“,主要发现包括:

在线访问和态度

  • 2021年几乎所有儿童都上网(99%);大多数人使用手机(72%)或平板电脑(69%)。
  • 36%的小学适龄儿童并不总是能够在家中获得足够的在线学习设备,而中学生的这一比例为17%。11%的小学生很少或从未接触过在线学习设备,而中学生的这一比例为3%。

在线行为

  • 使用YouTube或TikTok等视频共享平台(VSP)是3-17岁儿童(95%)中最受欢迎的在线活动;虽然大多数人选择观看VSP上的内容,但31%的12-17岁青少年发布了他们自己制作的内容。
  • 在各类网络平台中,89%的儿童使用最多的是YouTube,而50%的儿童使用TikTok。但TikTok在发布内容方面更受欢迎。

在线个人资料

  • 大多数13岁以下的儿童在至少一个社交媒体应用程序或网站上注册自己的个人资料;33%的5-7岁儿童的父母表示孩子注册过个人资料,60%的8-11岁儿童的父母也这么表示。
  • 62%的8-17岁儿童表示他们在某些在线应用程序和网站上注册多个个人资料。
  • 42%的3-17岁的儿童父母知道使用大多数社交媒体的最低年龄要求(13岁)。38%的8-11岁的儿童父母允许孩子使用社交媒体。

内容消费

  • 孩子们仍然看电视直播,但更有可能观看付费点播流媒体服务;78%的孩子观看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 和Disney+ 等服务,而47%的孩子观看直播电视。
  • 尽管6/10的青少年表示他们使用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但这也是最不可信或最不准确的新闻来源;12-15岁的青少年更愿意相信家人(68%)或电视(65%)。

家长对儿童内容消费的担忧

  • 16岁以下孩子的父母中有7/10担心孩子在网上看到的内容。最受关注的方面是不适合年龄的内容。
  • 与在线内容相比, 46%的家长担心孩子在电视上看到不良语言、暴力或令人不安的内容。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卡巴斯基:2020年寒假全球儿童网络行为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1203795.html Sat, 06 Mar 2021 18:08:51 +0000 //www.otias-ub.com/?p=1203795

由于2020年末的大流行情况,全球各地的街头庆祝活动被取消。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圣诞节与祖父母的聚会也被搁置了。结果,全球的孩子们都在舒适的家中寻求假日乐趣和游戏。当然,由于现代技术和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他们没有理由感到无聊。

卡巴斯基实验室对节日期间(2020年12月20日至2021年1月10日)最受欢迎的网站和搜索查询进行了分析和分类,以了解孩子们如何弥补冬季户外娱乐活动的不足。

儿童最常访问带有视频和音频内容的网站(40.36%),高于年度平均值(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为39.11%)。第二名是在线交流平台(25.8%),对WhatsApp和Telegram、Facebook、Instagram和此类别其他网站的访问份额都有所增加。排名第三的是视频游戏(16.19%),其兴趣也有小幅增长,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的数字为15.98%。但是,对在线商店的访问(10.94%)却低于年平均水平(11.25%)。

孩子们的搜索活动突显了他们的兴趣,并且与网站访问量的统计数据密切相关。寒假期间,搜索次数最多的是YouTube(20.84%)。在受欢迎程度方面,与游戏相关的搜索位居第二(15.47%)。孩子们还经常搜索在线翻译资源(11.02%),最受欢迎的是“谷歌翻译”。

软件、音频和视频

尽管兴趣重叠很多,但来自某个地区的孩子有时还是比其他地方的同伴更喜欢某些内容。例如,来自南亚(孟加拉国和印度)的儿童对音频和视频内容表现出最大的兴趣(52.84%)。而在独联体国家儿童中此类内容的份额仅为39.2%。

视频游戏

全球儿童访问网站的次数方面,视频游戏排名第三。最有可能访问游戏网站的是亚洲儿童(25.10%)。但是,南亚的儿童更喜欢视频和音频内容,而不是游戏(5.21%)。

值得一提的兴趣

在某些地区,冬季假期早于其他地区,这就是为什么教育(5.34%)仍然是热门搜索话题的原因。例如,说英语的孩子最常搜索“谷歌教室(google classroom)”。

199IT.com原创编译自:卡巴斯基 非授权请勿转载

]]>
美国儿科学会:儿童和Covid-19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129458.html Fri, 30 Oct 2020 21:30:53 +0000 //www.otias-ub.com/?p=1129458 新的数据显示,美国儿童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更快,这对年轻人相对安全的流行观点提出了质疑。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和儿童医院协会正在收集的数据收集,在过去的五个月里,美国每100000名儿童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正在急剧上升。总体而言,人均发病率从4月份的13人增加到9月初的700多名儿童,远远超过同期总人口的发病率。这也体现在儿童总病例的百分比上,4月份美国新冠肺炎感染病例中只有2%是儿童,到了9月10日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10%。

此外,一些州也报告,就在学校开学之际儿童新冠肺炎病例出现了天文数字的增长。7月份,美国儿童感染新冠肺炎病例总数增长了90%,佛罗里达州等州的儿童病例增长了137%。

此前,有专家推测儿童不易感染新冠病毒。但是,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新冠肺炎在儿童中不太容易传播或不那么严重,而且这种疾病而住院的儿童人数增加与病例增加相吻合。儿童新冠肺炎患者的住院率从5月底的0.8%上升到9月初的1.7%。值得庆幸的是儿童死亡病例的上升相对较慢,从5月下旬的28名儿童上升到9月10日的105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冠状病毒在儿童中同样会迅速传播,许多美国人呼吁当地和全州的学区推迟面对面的学校学习。但是,许多学生正在推进定期面授课程,以开始新学年。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儿童数字阅读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042575.html Sun, 29 Sep 2019 13:52:42 +0000 //www.otias-ub.com/?p=1042575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领先的儿童数字内容平台KaDa故事联合主办的“2018儿童数字阅读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董毅敏,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王飚,KaDa故事创始人兼CEO谢琳斐,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少年儿童馆馆长王志庚,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梅子涵等业界专家出席活动,共话儿童内容出版和儿童数字阅读普及的现状和未来。

会议发布了我国首份基于儿童视角的《2018中国儿童数字阅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基于2000万孩子4年产生的50亿条阅读数据,并结合国家统计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行业出版单位等专业数据,由儿童数字内容领域专家团队完成。报告从市场分析、用户分析、内容分析三大层面,深度揭秘我国儿童数字阅读现状,且对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为拓展我国儿童内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出版格局贡献了新思路,为推动区域、城乡阅读公平提供解决方案。

国民消费升级,数字阅读接触率逐步提升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教育、文化和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投入也在不断增多。根据《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2018年居民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国民消费升级的同时也使得儿童阅读市场进一步扩张。报告显示,2018年儿童消费市场潜在规模达5000亿元。

从报告数据来看,近些年来少儿读物品种高速增长,2018年码洋占比图书行业达24.64%。此外,儿童文学、儿童绘本依旧占据少儿图书市场的半边天。

另一方面,纸质图书阅读率增长放缓,数字阅读蔚然成风,接触率近5年提升26%。而其中手机阅读在各类数字化媒介中接触率最高,移动阅读迎来风口

三四线阅读量超过一二线,数字阅读减小城乡差异

报告发现,在地域分布上,用户从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向三四线快速渗透,三四线城市占比40%;在阅读量上,三四线城市儿童由于纸质图书获取资源较少,对数字阅读的热情甚至反超一二线城市,日均阅读量达到4.7本

在城市渗透率方面,杭州、深圳、温州、长沙等一二线城市领跑全国,泰州、临沂等城市对数字阅读的接受度快速提升,跻身前20。

由于城乡差距,30%的城市孩子拥有88%的儿童图书。但随着数字阅读技术的渗透,不同地区的孩子可以获得更加公平接触阅读内容的机会。

内容评价体系尊重每个孩子的阅读需求,实现从机会公平到品质公平

数字阅读有效缓解了城乡阅读差异的问题,然而信息接触的均等权利只是基础,没有足够优质和个性化的内容作为保障,阅读差距仍然存在。

为了尊重每个孩子的阅读需求,报告在业内首次提出“儿童内容评价体系”,这套体系依托KaDa故事平台50亿条阅读数据生成,从作品打开率、阅读完成率、重复阅读率、订阅量四个维度综合分析儿童的阅读需求和偏好,不断筛选优质阅读内容,确保内容品质。

作品打开率是指作品被打开阅读的次数占曝光次数的比例,高打开率的作品都拥有简单生动的封面形象,依靠有趣的构图和独特的字体设计快速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完成率是作品被阅读完成的人数占阅读总人数的比例,经典IP形象和传统文化主题的作品品质历经时间考验,阅读完成率居高不下。同时,孩子们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小动物是最受喜欢的主角,阅读完成率TOP榜单中,有小动物主角的作品占比高达79.3%。

重复阅读率则指的是重复阅读作品人数占阅读完成作品人数的比例,该项数据较高的内容多取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此外,戏剧性反转的故事也容易吸引儿童多次阅读。

同时KaDa故事还建立了一套个性化推荐机制,作品上线平台后会参考儿童启蒙阅读内容体系被打上创新思考、艺术表现、生活习惯等内容标签,并与年龄、性别等用户标签进行匹配,形成基于儿童兴趣的内容模型,结合儿童内容评价体系,分析不同内容对用户的吸引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阅读到自己喜爱的、符合全面发展所需的优质内容。

报告还发现,0-3岁孩子喜欢《良好习惯养成书:幸福的小豆豆和小安娜》等颜色鲜亮、画面夸张的作品,4-6岁喜欢《葫芦兄弟:中国动画典藏》等主题简单、结局正义的作品,7-9岁儿童更加偏好《新版美绘西游记》等带有冒险性、故事情节强的作品。即便同样喜爱科普题材,男孩会选择看《恐龙终极大决斗》,女孩会选择看《一片叶子的旅行》。

基于儿童内容评价体系,本次发布会还颁发了“最佳设计奖”、“最佳魅力奖”、“十大最受儿童喜爱出版单位”等奖项。

90后家长更愿意赋权给孩子,数字阅读购买率增长300%

作品打开率、阅读完成率和重复阅读率代表了孩子的选择,订阅量则代表了家长的认可。报告数据显示,订阅量与打开率、阅读完成率和重复阅读率成正比,这意味着现在的家长更加尊重孩子的选择,了解孩子是打动孩子的首要关键点。分析认为,在经济相对富裕、思想更为自由的环境中长大的90后家长自身更有安全感,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更对等,因此家长也更尊重孩子。

报告发现,家长希望儿童在未来职业发展上早做了解,建立起对不同职业的初步感知,同时在引导孩子阅读时,传统文化等题材表现强势,科普内容也渐渐成为刚需,可见人文和通识教育是家长首要看重的部分

报告数据也显示,2018年国内家长消费意愿度迅速增强,当月复购率年增长近3倍,超半数家长愿意持续为优质儿童数字内容付费。在付费意愿城市排行榜中,上海、北京牢牢占据前两位,说明经济发达城市的家长更愿意为孩子的精神文化内容买单。

在众多作品中,《长大干什么:幼儿职业体验书》 《动物大百科:自然传奇》《萤火虫·世界经典童话双语绘本》《一片叶子的旅行》四部作品凭借订阅量TOP4获得“最受家长信赖奖”。

我国孩子更爱本土内容,年均阅读量超美国

从报告数据来看,儿童数字阅读量逐年上升,2018年人均年阅读量达到40本,远超全球最大童书出版社Scholastic调研公布的美国儿童人均每年23本的阅读量。其中,有10%的儿童年均阅读量超过500本5%的儿童年均阅读量超过1000本。谢琳斐特别强调,该阅读量基于孩子读完图书的多少来统计。

通过分析用户具体阅读行为,报告也发现,我国本土内容对儿童更具吸引力。在阅读完成率和重复阅读率达到80%的作品中,34.6%为本土原创内容。其中又以日常生活和传统文化题材最受青睐,《盘中餐》《大闹天宫》(出自《新版美绘西游记》合辑)、《变色蝇》(出自《蓝精灵经典图画故事书》合辑)凭借阅读完成率最高获评“最佳实力奖”,《警察抓坏蛋》(出自《车车认知大画书第二辑》合辑)、《小嘀咕-去野营》《108只小海龟-建设快乐岛》则以最高重复阅读率获得“最佳魅力奖”。

数据生成客观有效的儿童内容评价体系,助力融合出版

事实上,上述优秀作品的挖掘也受益于KaDa故事的内容评价体系的建构。传统出版中图书选题常以编辑自身经验为导向,而无法把握内容与读者之间的实时有效链接,使得作品“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一困境,儿童内容评价体系以儿童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改良了传统出版行业基于经验的判断模型,助力少儿内容融合出版和发行。

研究发现,内容出版发行渠道单一、远离读者,依然是优质内容传播的主要障碍。KaDa故事凭借平台自身优势,在“儿童内容评价体系”的帮助下,通过APP、小程序等多渠道内容发行方式,拓宽内容传播半径,打破发行单一困局。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童趣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童立方文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奇想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双螺旋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北京歪歪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出版单位因其出品作品入选平台TOP100榜单数量最多,被评为“2018年度十大最受儿童喜爱数字内容出版单位”,迪士尼全球出版获得“2018年度最受中国儿童喜爱的数字内容品牌”称号。

据了解,KaDa故事除了通过线上平台链接孩子和内容,接下来还将与由新东方与好未来共同出资成立的“情系远山基金会”一起发起公益数字绘本课,借助公益力量加快弥合区域、城乡数字鸿沟。“我们会继续发挥KaDa故事平台和内容的优势,营造更加优质、公平的儿童阅读环境。”谢琳斐表示。

]]>
BARC:印度电视收视率的21%来自儿童 //www.otias-ub.com/archives/856999.html Mon, 08 Apr 2019 16:30:18 +0000 //www.otias-ub.com/?p=856999 印度电视行业正在增长,儿童的收视率也在上升。98%的印度家庭仍是单一的电视之家,共同观看的范围很广,这提供了更好的定向选项,而且对本土化内容和区域内容的需求仍是创作者的福音。

印度广播观众研究理事会(BARC)发布的“捕捉最年轻观众”调查显示,传统电视收视率的21%来自儿童。每四个观众中就有一个是孩子,参与度很高,花费的时间也在上涨。

只有12%的孩子在收看儿童内容,高达49%的孩子观看普通娱乐频道(GEC),24%的孩子看电影。

2-14岁儿童占印度电视观众的38%,15-21岁青少年占10%,22-30岁和31-40岁分别占14%和18%,这是由于家人共同观看电视。但是高级住宅有多个电视,这些家庭的孩子大约贡献了16%的收视率。

印度全国儿童频道本土化内容和时长增长了18%。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内容的喜好在改变,较小的儿童更喜欢本土内容。

除此之外,用多种语言广播的儿童频道在收视率上有明显的优势。11个多语言频道吸引了84%的儿童观众,7%的儿童收看印度语频道,3%收看泰米尔语频道,而收看泰卢固语、马亚拉姆语和卡纳达语的儿童各占2%。

最好的广告产品是儿童产品,但母亲也是目标受众,因为她们是决策者。Boost和Fisher Price是针对孩子的品牌,而高露洁、Harpic和Vicks专注于看电视的母亲。

199IT.com原创编译自:BARC 非授权请勿转载

]]>
Comcast:76%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迷恋科技设备 //www.otias-ub.com/archives/813083.html Thu, 27 Dec 2018 16:32:38 +0000 //www.otias-ub.com/?p=813083         孩子们仍然是网络时代的独特群体。虽然很少有智能手机或社交媒体账号,但他们访问屏幕的时间让人感觉像是一场全国性的危机。

        2018年6月,Comcast的调查发现76%的父母表示他们的孩子对设备的迷恋超过了糖果。

        同期Edelman Intelligence为GoGo Squeez实施的调查显示,相似比例的父母认为孩子呆在屏幕前的时间比自己希望的更多。

        eMarketer的新报告“2018年美国儿童和网络”,沉迷数字设备的问题不仅限于儿童,也包括青少年。

        2018年3月,YouGov调查发现许多2岁或更小的孩子的父母感叹他们的孩子花在数字设备及电视上的时间太多。

        父母担心孩子花在屏幕前的时间主要是因为这可能会取代其他活动。例如,在2018年6月Wakefield Research进行的一项调查中,超过1/3的家长抱怨他们的孩子“每天花更多的时间在他们的数字设备上而不是与家人在一起”。

        人们还担心孩子们过度沉迷于网络视频和游戏会削减体育活动的时间,从而导致身体素质的下降。2018年3月Lego对5至12岁儿童进行的调查发现,87%的孩子最喜欢“网络游戏”,远超过“体育游戏”(55%)。

        智能音箱等成为常见的家用设备,孩子们使用数字技术的时间还将增长。有趣的是,一些家长将音箱作为屏幕的两性替代品,并希望前者更多地取代后者。而这也是一些父母购买智能音箱的原因。

        在拥有智能音箱一年或更长时间的家长中有24%是为了减少孩子的屏幕时间才买智能音箱的。在拥有设备不到一年的家长中有48%也这么表示的。

        55%的父母表示孩子用智能音箱播放音乐,25%的孩子用它来帮助完成作业。

]]>
Media.com:2018年联网儿童趋势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772685.html Mon, 26 Nov 2018 16:59:07 +0000 //www.otias-ub.com/?p=772685 Media.com发布了“2018年联网儿童趋势报告”。16岁及以上的英国青少年中有超过一半有意购买或停止使用某个品牌,道德规范是最重要的原因,但这与质量和价值等决策因素相比仍然是次要的。

调查发现,16岁以上的青少年中有54%根据品牌的道德规范做出购买或使用决定,63%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品牌支持对他们重要的事业或慈善,他们更有可能从这个品牌购买商品。

即使没有积极购买这些品牌的产品,英国16岁及以上青少年也希望品牌具有道德意识。85%的受访者表示品牌应负责减少对环境的影响,71%的受访者认为品牌有责任回馈社会。

还有一小部分青少年(37%)对那些支持良好事业的品牌持怀疑态度。大多数人认为,品牌夸大了其对这些事业的支持程度(69%)以及对环境的影响(69%)。

正是因为道德立场,青少年经常购买Lush、The Body Shop和Fairtrade的商品。另一方面,青少年也因为道德原因停止在星巴克、MAC和Primark消费。

虽然青少年比成年人更有可能为支持相关事业或慈善机构的品牌支付额外费用,但他们仍将质量(81%)和价值(80%)置于道德因素之前,例如,产品是如何制造的(43%),它是否在动物身上进行了测试(42%),是否环保(34%)。

显然,青少年决定在哪里购买产品时,目的可能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企业在2018年成为一个不关心目标和道德的品牌,那么可能会失去一整代人。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Common Sense:虚拟现实101报告——孩子和VR //www.otias-ub.com/archives/754613.html Tue, 28 Aug 2018 16:59:10 +0000 //www.otias-ub.com/?p=754613 Common Sense发布了新报告“虚拟现实101——孩子和VR”。

虚拟现实有可能对儿童产生强大影响,因为对虚拟现实的反应类似于实际体验

心理出席是一种“存在”的感觉,是由技术调节而带来的类似“真实体验”。虽然其他媒介技术也能产生这种感觉,但没有一种可与VR媲美。

儿童使用沉浸式VR对大脑发育和健康的长期影响仍然不明朗,但是大部分父母很担忧,而且专家也认为应当适度并有所监管。60%的父母表示他们至少有些担心在使用VR时孩子的健康受到负面影响。而且缺乏VR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只有1/5的美国父母表示家里有VR(21%),大部分人没有购买VR硬件的计划(65%)。但是,美国儿童对VR十分感兴趣,父母则比较矛盾。2017年的调查显示,70%的美国儿童(8-15岁)对VR体验感兴趣,64%的父母也这么表示。尽管如此,在实际购买VR设备时父母的顾虑仍然很多。

VR体验中的角色可能会对年幼的儿童产生更大影响,远超过电视上的人物。这种影响既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因此,父母必须了解VR中人物对儿童的影响,并仔细筛选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VR时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更大的热情,但是他们并不一定通过VR学到比游戏更多的知识。

VR潜在上对儿童情感发展有好处,尽管大多数家长对这一点持怀疑态度。事实上,只有38%的家长认为VR有这样的潜力。

在选择VR内容方面,家长应当考虑是否他们希望孩子在现实世界也能有相同的体验,否则可能会在虚拟现实和真实现实之间产生冲突。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Mediacom:2017年联网儿童新趋势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672814.html Tue, 16 Jan 2018 16:59:03 +0000 //www.otias-ub.com/?p=672814 199IT原创编译

Mediacom调查了英国8-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联网设备的使用情况,并发布了报告。研究发现:

这些孩子是伴随智能手机长大的一代人,这意味着他们精通技术,也知道如何避开广告。为了接触这部分受众,品牌必须证明自己的透明度和信誉。孩子们也担心数据和隐私,因此品牌必须表明如何使用数据,以及能给受众带来什么好处。

随着智能手机在低龄儿童中的普及率提高,父母很难控制孩子们接触的内容。品牌需要思考自己的责任,以及如何和在哪分享自己的内容。

英国青少年喜欢在智能手机上看电视,由于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优质。

青少年大多是双屏用户。女孩在不同平台上搜索内容、查看社交会话,Instagram特别重要。品牌需要寻找机会参与到相应的直播事件中,提供有吸引力的网络内容,提高收视体验。

调查发现,青少年用Facebook和家人保持联系,这个品牌提供了特别的机遇。照片和图片是女孩自我表达的最重要的方式。

一直关注朋友、名人和博主所带来的压力可能会让青少年过滤社交媒体内容。这给那些能给青少年带来愉悦的品牌带来了独特的机遇。

这一代人在多设备和丰富内容的陪伴下长大,他们更了解新闻故事和宣传。因此,他们更期待品牌的透明和社会责任。

YouTube名人更像是朋友,他们和青少年年龄相仿,讨论相似的问题,因此,他们更真实、更真诚。

银行和兼职应用使用量增长证明青少年很早就开始经济独立了。他们了解父母的压力,知道赚钱的重要性,因此,英国青少年更想追求事业成功。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199IT感谢您的支持!

]]>
eMarketer:近半数美国儿童观看网络视频 //www.otias-ub.com/archives/667479.html Fri, 05 Jan 2018 16:40:41 +0000 //www.otias-ub.com/?p=667479         199IT原创编译

        孩子是数字时代的反常现象。Z世代是数字原住民,但是除了Tweens(8-13岁)之外,很少有智能手机,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参与也是微不足道的。他们的数字活动以视频为主。他们花在屏幕前的时间可能会让许多父母有危机感。

        Z世代严重依赖网络视频娱乐。根据eMarketer的调查,美国11岁或更小的孩子中,近一半是网络视频观众。有8岁或更小的孩子的家庭订阅视频服务而不是有线电视。

        YouTube视频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一项调查显示,45%的8-12岁美国儿童有YouTube账号。另一项调查则发现,2/3的10-12岁儿童是YouTube用户。

        eMarketer预计美国11岁及更小的孩子中,有47.5%是网络视频观众。虽然低于成年人的普及率,但这个统计数字中还包括新生儿。

        199IT.com原创编译自:eMarketer 非授权请勿转载

]]>
Common Sense:2017年0-8岁儿童媒体使用情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652249.html Sun, 26 Nov 2017 16:59:54 +0000 //www.otias-ub.com/?p=652249 199IT原创编译

Common Sense发布了新报告“0-8岁儿童媒体使用情况”。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0-8岁儿童的家里都有移动设备(98%),这显然会对儿童媒体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事实上,儿童接触媒体的时间中,35%是花在移动设备上,而这个数字在2011年只有4%。

虽然孩子们仍然花费更多的时间收看电视,但是,大屏幕的统治地位正在消失。预计,今年,孩子们将在电视屏幕前消耗42%的媒体接触时间,比2011年(51%)下降明显。DVD和录像带的影响力也在减弱,访问时间和2011年(23%)比减少一半(12% )。

不出所料,在线视频资源的作用则越来越重要。目前,互联网占儿童电视和视频收视时间的1/4,而2011年仅占4%。而且,调查显示,有儿童的家庭更愿意订阅视频点播服务,如Netflix(72%),相比之下,只有65%的有孩子的家庭订阅付费电视。

家长显然是把移动设备当成孩子的保姆了。2岁的孩子就已经开始有稳定的移动设备使用时间。

从整体来看,0-8岁儿童平均每天花48分钟使用移动设备。2-4岁的儿童平均每天花58分钟使用移动设备,5-8岁的儿童移动设备日常访问时间则增长至1小时2分钟。

有趣的是,5-8岁儿童花在电视机前的时间甚至比低龄儿童更少。Common Sense的调查显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长(1小时4分钟)和使用移动设备的时间几乎相同。

在儿童媒体接触方面,家庭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影响最大。家庭收入越低,孩子们呆在屏幕前的时间越长。

 

PDF版本将同步到199IT交流群,199IT感谢您的支持!

]]>
eMarketer:美国儿童电视使用量仍然高于互联网 //www.otias-ub.com/archives/542294.html Thu, 01 Dec 2016 16:29:19 +0000 //www.otias-ub.com/?p=542294         199IT原创编译

        很多孩子在学会走路之前就成了网民。eMarketer的新报告“美国儿童和网络:网络原住民一代”显示,虽然很多孩子使用智能手机,但是真正拥有手机的孩子并不多。

1        eMarketer预计,2016年美国0到11岁儿童中,61.6%每个月至少上网一次,低于少年和成年人的水平,但是这部分儿童中还包括婴儿。

        年纪大一些的儿童互联网使用量更高。2016年5月KidSay的调查发现,8到11岁的儿童中,每天上网多次的男孩和女孩分别占51.0%和45.7%。还有15.2%的男孩和23.1%的女孩每天上网一次。

        即使是在移动时代,还有很多孩子仍然使用PC上网。Nielsen 2016年“第二季度受众报告”显示,26%的2到11岁儿童每个月至少使用PC或手提电脑上一次网。

        有些儿童互联网访问量有限是因为家里缺少更好的网络连接。2016年2月Sesame Workshop的报告调查了有6到13岁孩子且收入低于美国中等水平的家庭。调查发现,94%的家庭曾经能上网,23%的家庭只能用手机上网。在曾经能上网的这部分家庭中,20%因为欠费导致网络被切断。在那些只能用手机上网的家庭中,29%的家庭曾达到过数据流量限制;24%的家庭曾因为欠费无法上网。

2        访问互联网并不意味着儿童就不再看电视了。Nielsen的报告显示,2到11岁儿童平均每周花19小时15分钟收看直播和DVR等。Ipsos Connect在今年2月的调查印证了这一结论,6到12岁美国儿童更喜欢在电视上看视频(67%),但是这个指数和2014年比下降13个百分点。

        199IT.com原创编译自:eMarketer 非授权请勿转载

]]>
Influence Central:儿童获得第一部手机的平均年龄只有10.3岁 //www.otias-ub.com/archives/476706.html Mon, 04 Jul 2016 17:10:39 +0000 //www.otias-ub.com/?p=476706 199IT原创编译

练习一结束球场上的青少年就掏出智能手机,孩子们不是通过打电话和朋友保持联系而是通过发短信或社交应用,这样的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

Influence Central“2016年网络趋势调查”显示了科技在当今孩子的生活中有多么重要,孩子在更小的年纪就开始接触科技设备,孩子们网络访问量越来越大,分享的隐私越来越多。

孩子们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

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孩子们也离不开手机,而且孩子获得第一部手机的平均年龄是10.3岁。

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也靠短信交流

孩子们热衷于发短信,31%的父母表示即使孩子在家也给父母发短信。

使用GPS追踪孩子的父母比例翻一番

使用智能手机GPS监视孩子的父母并不是多数,但是使用这一功能的父母比例确实从2012年的7%增长至15%。

glance

孩子们在路上也玩手机

手机是孩子们在路上享受娱乐的设备之一,仅次于iPad和平板,这是路上孩子们必备设备的首选。

  • 平板使用量因此从26%增长至55%;
  • 选择手机的孩子占45%,和2012年的39%比增长显著;
  • DVD则降至第三位,从2012年的48%降至35%;
  • 曾经受欢迎的Nintendo DS则降至第四位,选择的孩子只占24%,而4年前则有40%的孩子选择。

incar

孩子互联网使用量增长明显

2016年的调查显示父母对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约束有些放松,严格限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时间和地点的父母比例从49%下降至41%,而那些稍微限制的父母比例则从44%增长至50%。

这意味着父母们采取措施控制孩子能访问的网络内容,27%的父母正在使用网络程序控制和过滤网站和平台,相比之下,4年前这个指数是23%。

采用更加宽松方法的父母比例和4年前比增长明显:2012年85%孩子和家人共用一个网络连接;现在则降至76%,24%的孩子从自己的卧室通过专线上网。

现在64%的孩子使用自己的手提电脑或平板访问互联网,而这个指数在2012年只有42%,而那些在公共空间(家里)使用家庭共用电脑上网的孩子比例则从2012年的70%下降至54%。

而且,38%的孩子使用手机访问互联网,和2012年比翻一番;26%的孩子使用游戏主机访问互联网,和2012年的19%比也有所增长。

smile

时间到!

限制孩子使用手机的父母比例从14%上升至34%。

50%的孩子在12岁就已经有社交媒体帐号

社交媒体也在消耗孩子的时间,拥有第一个社交账号的平均年龄只有11.4岁。事实上,39%的孩子在10到12岁就已经有第一个社交账号,还有11%的孩子在10岁之前就有了社交账号。

Facebook和Instagram是孩子最常用的社交平台,分别有77%的孩子选择。但是,访问Twitter的孩子只占49%。新崛起的Snapchat也吸引了47%的孩子。其他社交平台孩子访问比较少。

single

199IT.com原创编译自:Influence Central非授权请勿转载

]]>
英国卡迪夫大学:调查显示儿童常喝运动饮料 不利健康 //www.otias-ub.com/archives/490625.html Sat, 02 Jul 2016 03:46:19 +0000 //www.otias-ub.com/?p=490625 394-a1-1-600x400

英国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的一项调查显示,该国有相当比例的儿童饮用经常饮用运动饮料,进而增加其肥胖与蛀牙的风险。

在这项调查中,该校牙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针对南威尔士(South Wales)地区4所学校的160名12至14岁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这些儿童被运动饮料的甜味、低价和随处可及所吸引,而大多数儿童与其家长都不知道,运动饮料并不适合儿童饮用。

有半数受访儿童声称,他们把运动饮料当成社交用的饮料,其中大多数人(80%)在当地商店购买该饮料;有90%的受访儿童说,口味是影响购买意愿的因素之一,其它因素还包括价格等;只有18%的人说,他们喝运动饮料是认为它有提神的效果。

卡迪夫大学研究人员摩根(Maria Morgan)表示,运动饮料的目的正受到误解。而高年级的学童显然被此种饮料的高糖度和低酸碱值所吸引,这导致蛀牙、珐琅质损伤和肥胖的情况发生。

而英国运动医学专家杰克森(Paul D Jackson)则说,运动饮料是专供参与持久且强烈运动赛事的运动员饮用的,此种饮料与运动员的蛀牙也有关系,应该在医护人员的建议下才能饮用。对于儿童来说,水和牛奶已足够提供水分。高糖度的运动饮料对于儿童和大多数成年人都是不需要的。

一般人不太容易区分出运动饮料与能量饮料有何区别,但从牙医或更广的健康角度来看,这两种饮料都因其高糖度和低酸碱值而具有类似的不利效果。

此外,超市或商店通常会将运动饮料与其他含糖饮料放在一起,这容易误导儿童与家长,使其误以为运动饮料是每个人都可以喝的。

]]>
工程师爸爸:2015年中国儿童听书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405699.html Mon, 16 Nov 2015 02:46:22 +0000 //www.otias-ub.com/?p=405699 “工程师爸爸”发布《2015中国儿童听书报告》,报告从家庭听书情况、听书内容选择、听书付费情况等多个维度对当前中国儿童听书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分析了儿童听书的发展趋势。

报告显示,中国78%听书儿童的家长是80后,75%的家长具备有大学以上学历,将近3成的听书儿童家庭年收入10万以上。近80%的家长在孩子3岁的时候开始培养他们的听读能力。一般情况下,都是妈妈陪伴着孩子一起听。

报告显示,近5成的用户收听的内容是故事,之后依次是儿歌、教辅、英语、国学、音乐、科普、名著等方面的内容。再细一点看,用户按关键词搜索最多的是白雪公主,小红帽、西游记、儿歌、灰姑娘依次位列其后。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01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02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03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04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05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06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07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08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09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10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11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12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13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14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15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16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17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18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19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20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21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22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23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24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25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26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27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28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29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30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31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32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33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34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35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36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37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38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39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40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41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42 CCBF_2015儿童听报告-简版-20151114-v1_000043

]]>
淘米网:2014年中国少年儿童移动互联网研究 //www.otias-ub.com/archives/327595.html Wed, 04 Feb 2015 13:47:00 +0000 //www.otias-ub.com/?p=327595 淘米网发布了《中国少年儿童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根据淘米战略发展部于2014年底对全国9个城市2700名6~14岁的少年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孩子拥有移动设备。其中,安卓设备在少年儿童智能机占比74.7%,相较成年人高出10个百分点。报告显示,休闲益智类的手游最受孩子的追捧。

184906l26zejw22g77d8xz

报告显示,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孩子拥有移动设备了,其中有73.9%的孩子拥有手机,拥有智能机的孩子占比66.9%,54.8%的孩子拥有或家中拥有Pad。按照性别来分,女生拥有移动设备的比例略高于男生。

184906gdw4gn8sqmqunsw0

数据显示,家长对于孩子使用手机和pad的限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多为在平日限制较多,周末和节假日给予一定游戏时间。

184907dmnghmma559iofwn

我们从报告中看到,安卓设备在儿童智能机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中最高,达到了74.7%,相较成人的65.6%,还高出9.1个百分点。排名第二的iOS设备只占到总数的10.3%。

184908ia6cqrncnak6s5ii

报告数据表明,休闲益智类手游最受孩子们的追捧,其中《神庙逃亡》、《愤怒的笑尿》和《找你妹》市场占有率最高,超过3成的孩子手机中都有这些游戏。

1849096ugcambup8yscty1

调查报告显示,孩子们选择玩手游的地方,清一色的都选择为家中。主要是因为家长管的比较严以及白天老师不让把手机带到学校,只有放学回家才能玩。

184911jo0jllfco11eltej

报告指出,儿童最喜欢日式漫画风格的IP。其中,年龄12~14岁的男生最喜欢《高达》、《七龙珠》之类的IP,另外超级英雄题材的IP也较容易受到儿童的欢迎,《蜘蛛侠》、《超人》、《奥特曼》等作品都榜上有名。

via:gameres

]]>
FOSI:55%的家长会密切监视孩子的网上活动 //www.otias-ub.com/archives/296108.html Thu, 27 Nov 2014 00:24:59 +0000 //www.otias-ub.com/?p=296108         199IT原创编译

        大部分18岁一下的美国儿童或青少年都访问过某种数字设备,这些伴随数字设备成长的一代通过一些列数字设备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父母会对他们置之不理。

181987-26

        根据Family Online Safety Institute的调查,2014年10月近半数6到17岁的儿童有一台电脑、手机、平板或能够无线上网的MP3。没有这些设备的孩子也会访问互联网,近半数受访的父母表示家里有PC或手提电脑。

181989-26

        小孩子的父母更可能监视孩子网上活动。6到9岁孩子的父母中有七成密切监视孩子在网上干什么,相比之下,14到17岁孩子的父母比例是41%。

        父母大部分认为离线活动对孩子的危害更小。只有14%的父母表示离线应用和单机游戏对孩子更有害。但是,在社交媒体方面43%的父母表示社交媒体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编译自:eMarketer 译者:孙莹

]]>
Communicus:6到9岁的儿童平板电脑拥有比例达到83% //www.otias-ub.com/archives/279873.html Wed, 08 Oct 2014 23:53:24 +0000 //www.otias-ub.com/?p=279873         199IT原创编译

        随着孩子从童年进入青少年,我们猜测他们先进设备使用量也在增加。但是,2014年7月Communicus的研究发现这对手机和平板来说并不一定。在2到17岁的美国儿童中,平板使用量峰值出现在6到9岁孩子中,虽然下一个年龄段(10-12)的使用量排在第二位,但是2到5岁的孩子使用量排在第三位。

179853-8

        平板所有量则不同,10-12岁孩子拥有量排在第一位,占57%。但是儿童仍然比青少年要高,46%比42%。虽然2到5岁的孩子拥有量排在最后,但是也有33%的孩子有平板,还有50%的孩子让父母给买。

        在没有平板的孩子中,51%的人缠着父母给买,在有平板的孩子中,也有51%的孩子让父母买最新的型号。

179946-8

        Communicus报告表示60%的孩子带着平板上学。早前Harris Poll为Pearson的调查显示48%的孩子带着平板上学,使用量在小孩子中更高。56%的美国小学生网民上学时用平板,34%的孩子周末使用量是平时的两倍。相比之下,48%的中学生和45%的高中生上学时用平板。

        编译自:eMarketer 译者:孙莹

]]>
牛津大学:研究显示每天玩游戏一小时的儿童社交能力更强 //www.otias-ub.com/archives/262740.html Mon, 04 Aug 2014 17:38:04 +0000 //www.otias-ub.com/?p=262740 video-game-2_2362669b

    牛津大学的研究发现,10至15岁的孩子每天玩一个小时左右的游戏是有益的。

   他们对5000名儿童进行了跟踪测试,将那些每天不玩游戏和在不同时间玩不同游戏的儿童进行分组比较。经过研究发现,每天花少许时间玩游戏的儿童比不玩游戏的儿童有着更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其中,每天玩1小时游戏的儿童社交能力最强,并对生活很满意,似乎在情感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比其他儿童要少,显得更加成稳。

   当然,凡事得有度,适当游戏是有好处的,如果长期沉迷于游戏,会对学业以及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

]]>
从产品、运营和推广看如何获得APP Store推荐 //www.otias-ub.com/archives/255991.html Wed, 16 Jul 2014 14:41:52 +0000 //www.otias-ub.com/?p=255991 0 (1)

App Store的内容按类别做了不同的划分,收录了游戏、儿童、教育、报刊杂志等共24个类别,均已卡片形式排列,优秀的APP将被展示在分类首页的banner。开发者如何从产品的技术、运营和推广层面做好一个App,使它有更多被推荐的机会呢?

“让用户和市场自主选择出来的好产品,才是获得推荐的必要条件。”

一、技术方面

1、反复测试保证质量

从服务端到客户端,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对自己的代码质量非常重视。

通过Jenkins进行每日自动化的DailyBuild版本打包,确保开发过程中能以分钟为单位持续测试新功能,临近上线大家会紧盯着闪退报告和用户反馈。

测试环节除了功能测试,团队全体成员还会结合用户反馈的问题和复杂的操作场景反复试验,确保流畅准确。

2、协作提高团队执行力

版本开发任务确定后,根据特长分配工作,保证个人的力量得以最大发挥,同时客户端和服务端开发同学也有充分的交流。

版本发布前夕,根据各自的进展情况相互补位,保证团队的整体执行力。

在每个版本发布后开发者们整理自己的代码,抽象完善出各种通用组件供其他产品团队使用。

二、运营方面

1、重视用户的反馈和行为

用户反馈是产品和用户沟通最直接的渠道,用户行为则是无声的反馈。在这种匿名的机制里,用户更会直接的反应问题和情绪,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这些线索。

另外。不同的场景,你的目标用户也可能是不一样的。被App Store推荐,我们面向的有意向的人;而应用内部的活动,面向的则是趋利用户和忠实用户。

2、保持敏感性

一件事情接触久了,就会消耗我们的敏锐程度。同时我们又很容易把自己当成用户,有时候我们自然而然的”以为”就是这样,可能偏偏是不客观的。

其实应该跳出这种惯性思维,还原到从第一眼看到,第一次点击的时候开始。并且记住这种好奇的、用心的感觉。

3、运营掌握好时间

像产品周期一样,运营也需要掌握好时间点。有些事情当别人做出来,你再做那就是不及格。

有效地利用当下热点是运营推广的常用手段,但是当事件本身不积极,或者网络消息已经层出不穷的时候,热点就是个不聪明的手段,我们要避开,或聪明的把它变成新东西。

同时预测产品发展,用运营的手段为后面产品铺路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推广方面

1、放大APP store推荐效果

苹果商店首页推荐每周五上午更新,得到推荐后,配合自家已有的资源和外部资源,将难得的推荐效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发酵、放大这次推荐。

平时做好激活量与总榜/分榜的对比关系数据分析,总结苹果的排名变化规律,也十分重要。

]]>
eMarketer:有孩子的家庭拥有平板电脑比例达到60% //www.otias-ub.com/archives/255628.html Wed, 16 Jul 2014 00:34:03 +0000 //www.otias-ub.com/?p=255628         199IT原创编译

        夏天已经到来,许多父母告诉孩子起床后去外边玩。但是随着平板电脑拥有量增加,是否会占用孩子们户外活动或者玩传统玩具的时间呐?NPD Group在2014年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大部分父母不这么想。

图片4

        研究发现有2到12岁孩子的家庭的平板电脑拥有量从2013年的50%上升至2014年的59%。孩子使用这些设备的时间也在增加,从38%上升至48%。尽管如此,三分之二的父母认为孩子玩传统玩具的时间减少和平板电脑拥有量及使用水平上升无关。

图片5

        Ipsos MediaCT在2014年6月发布的研究也显示美国有孩子家庭或孩子们平板电脑拥有量的上涨,从2013年的58%增长至今年的74%。NPD Group认为更高的普及率是由于不包括六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通常限制使用这些设备。

        eMarketer 估计,今年美国0到11岁消费者(每个月至少用一次平板)的数量将会上升14.8%,达到1380万,占年龄组的27.9%。NPD Group认为,较低的数字是由于包括了0到1岁的孩子,他们的平板电脑使用量是最低的,而且排除了12岁大的孩子,这些孩子家平板电脑拥有量水平与传统玩具持平。

        编译自:eMarketer 译者:孙莹

]]>
平板电脑阅读?别扯了 //www.otias-ub.com/archives/190226.html Sun, 26 Jan 2014 03:09:20 +0000 //www.otias-ub.com/?p=190226 小编上大学那阵子,跟家里人说买电脑是为了学习,买了电脑后,发现电脑几乎跟学习没有什么关系;当iPad开始流行时,邻居大妈问买iPad是否有助于孩子学习……

根据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的数据,儿童们接触最多的教育内容媒体主要是电视。
20140124202506

2/3的美国儿童使用电子阅读器或平板电脑,但只有一半的人使用这些设备来阅读。

这家名为Ganz Cooney Center 的机构调研了1577位家长关于他们2-10岁的孩子在诸如电视,电脑和游戏机上面在教育类内容上投入了多少时间。

62%的儿童拥有电子书,平板电脑或两者皆有,但只有49%的人使用这些设备来阅读。

即便在这些阅读的孩子群体中,他们每天阅读的时间也不过5分钟,而在阅读实体书本上面,平均时间长达半小时。

尽管如此,家长们认为他们孩子的媒体消费时间中有44%花在了教育性的内容上面,相当于一天2小时7分钟中的56分钟。

57%的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从阅读和数学等教育内容中学到不少,但只有19%的人认为他们的孩子从中学到了足够的科学知识。

]]>
Common Sense Media:调查显示2013年美国0-8岁儿童中使用移动设备人数比例占72% //www.otias-ub.com/archives/168493.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168493.html#comments Thu, 07 Nov 2013 13:50:57 +0000 //www.otias-ub.com/?p=168493 儿童倡导组织Common Sense Media的最新调查发现,尽管医生警告太久盯着屏幕可能对儿童不利,儿童对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带屏便携设备的使用率在过去两年仍呈现爆炸式增长。

该组织对美国父母进行的一年两次的调查显示,0-8岁儿童中使用移动设备的人数比例从2011年的38%升至2013年的72%,增长89%。即便在两岁以下幼儿中,也有38%左右的儿童使用过移动媒体设备,而两年前这一比例只有10%。

除此之外,所有儿童每天使用移动设备的时间也增加了两倍,从5分钟增至15分钟。

美国儿童移动设备使用率呈爆炸式增长

 

0-8岁儿童中使用移动设备的人数比例从2011年的38%升至2013年的72%

与此同时,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周一再次对儿童使用移动设备和电视机等带屏设备发出警告。该学会称,父母应该将每天孩子的屏幕娱乐时间限制在1-2个小时以下,并建议不要让两岁以下儿童接触带屏媒体。美国儿科学会周一向父母们提出建议,包括不许孩子在吃饭和上床睡觉后使用移动设备。

平板电脑的出现已经改变了许多家庭的育儿方式,调查显示,能够接触到平板电脑的儿童数量已经增长了四倍。Common Sense Media创始人吉姆·施泰尔(Jim Steyer)说,此类设备的出现已开始愈加取代电视、故事书甚至保姆的工作。

他说,有些1岁的孩子已经开始走到电视前用手滑动屏幕,以为那是平板电脑。如今,平板电脑已经以昔日难以想像的方式成为孩子们童年的一部分。那么孩子们都用移动设备做些什么呢?据调查,主要是玩游戏(63%),用应用软件(50%)和看视频(47%)。

施泰尔称,他所在的组织建议父母们限制设备的使用,但他同时也承认,让所有家庭中的两岁以下幼儿远离屏幕是不现实的。他说,毫无疑问,促进大脑发育的最佳方法是与孩子交谈、玩积木,给他们拥抱,这些都是无法靠科学技术来帮忙的。

他讲道,当孩子使用移动设备时,父母们也应试着让他们从屏幕上多学些知识,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睿智。

]]>
//www.otias-ub.com/archives/168493.html/feed 8
Ofcom:调查显示英国80%的儿童都玩手机游戏 //www.otias-ub.com/archives/164853.html Sun, 27 Oct 2013 12:30:04 +0000 //www.otias-ub.com/?p=164853

来自Ofcom的数据显示,英国儿童的电视和主机使用率首次出现下降,当然,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孩子拥有了智能机和平板。

最近,英国的官方广播BBC也对此进行了报道,BBC儿童未来媒体部产品经理John Howard在伦敦的2013应用世界大会上专门强调了这个情况。“电视迅速成为了第二屏幕,而不是第一,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现状”,Howard说。

游戏的一代

据Ofcom的数据显示,英国35%的带小孩家庭都有平板设备,而91%的儿童都使用自己家的平板设备。

Howard还指出,虽然家长们用平板最多的是上网和社交媒体,但孩子们主要却是用来游戏,70%的儿童用平板是玩游戏的。这和BBC对6-12岁儿童做的调查结果一致,BBC通过CBBC网站的调查显示,80%的儿童都玩手游。

“BBC是英国地区最大的游戏发行商之一”,Howard说,目前该公司旗下的游戏多达1700款。更重要的是,这些游戏中没有一款游戏的持续时间需要超过10分钟,因此这些游戏非常适合智能机和平板设备。

从PC到移动设备的转化还直接把BBC变成了HTML5使用者,该公司的游戏研发很多都是使用的HTML5语言,Flash游戏正在被取代,因为HTML5在跨平台方面更加容易。

实际上,CBBC网站最成功的游戏之一,一款Scooby Doo Funfair Freak Out主题的游戏就是通过HTML5研发。不过这并不是说BBC完全抛弃了传统的研发方式。

通过和独立开发商Mobile Pie的合作,BBC最近刚刚发布了Playtime应用,里面包含了多种Cbeebies品牌的小游戏,Cbeebies是BBC旗下历史比较久的品牌,已经推出了6年多。由于是一家公众资金创建的公司,所以BBC旗下所有的游戏都是完全免费的,既不需要付费下载,也没有任何IAP选项,同时也不会投放任何广告。

由于带有很多教育主题的游戏,很明显英国地区的家长们会为孩子们下载更多的BBC游戏。

]]>
儿童教育应用必须跨过的四道门槛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443.html Sun, 20 Oct 2013 16:08:33 +0000 //www.otias-ub.com/?p=162443
儿童教育应用必须跨过的四道门槛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儿童教育类APP或是除游戏外最具赚钱潜力的类别。

据上周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儿童生活形态报告》显示,在4-6岁、7-9岁、10-12岁、13-16岁的儿童中,上网比例分别达到52.6%、58.6%、77.1%,93.2%。而如今,我国仅0-6岁的婴幼儿数量已达1.08亿。据预估,我国最高出生率大约出现在2016年。

与此对应的,是“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对孩子教育不惜重金的消费习惯:调研公司FrostSullivan的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儿童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3111亿元。甚至有专家预言教育APP市场保守估计也应达1万亿元,2015年更可达到2万亿元规模。

这一切都让人们相信,儿童教育类APP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前途很光明,道路阻且长。据了解,目前在做儿童教育类APP的公司中已经盈利的较少,多数仅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从市场现状来分析,儿童教育类APP要想真正迎来光明,还需跨过四个门槛。

第一关:营销提高认知度

儿童教育类APP在平板电脑上的表现最好,但受制于平板电脑本身的销量和普及度,并未形成很强的认知度。对很多家长来说,移动互联网属于新鲜事物,移动APP对孩子有哪些帮助,并不了解。

线上的儿童教育类APP与传统儿童玩具的功能类似。主要有六大类:故事类、百科认知类、折纸动手类、数学思维类、字母语言类和音乐艺术类。

由此,对儿童教育类APP进行推广,不仅需要线上的吸引,最好还能结合线下的活动。

像工程师爸爸等可供儿童教育类APP下载的网站在推广时,可部分采用传统儿童玩具最常用的推广方式,如电视广告推广,到婴幼儿玩具店张贴海报等,吸引传统玩具用户。

在单个APP的推广时,则要注意拥有美观的图标。因为使用这个APP的是儿童,有趣是第一诉求,然而对此进行购买却是孩子的父母。App Store中的应用,仅仅通过文字描述是很难吸引父母的眼球的。目前来说,大多数家长都太忙,以至于他们没什么时间去阅读应用的简介和评论。如果想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好的应用图标则需要极为抢眼。颜色是一个优秀图标的核心之一,如果配上独特的形状和设计那再好不过。

其次,重视评论网站的互动性也非常重要。从市场研究表明,大约75%的网络用户至少查看一条以上的评论信息,然后作出购买决定行为。所以,无论应用有着怎样的目标,把它提交到尽可能多的行业网站都不失一个好的选择。APP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介绍应用的精彩功能,而若获得好得用户评论,则更有份量。

第二关:内容为王,线上和线下结合

如今,大多数儿童教育类APP还处在免费应用的阶段,究其根本是同质化严重,缺失内容的支撑。

据了解,如今国内从事教育APP的公司数量约在130家,其中绝大部分是拥有传统互联网背景或移动互联网经验的技术型公司,做法多是将传统内容照搬到移动终端上。

有家长对此反映,随便一搜就能找出几十个唐诗300首应用,几无差别,必然不会选择付费软件。而且,有些APP直接将一本汉语词典搬过来了,根本不适合小孩。

“没有找到教育APP真正意义所在,只能将其沦为阅读、应用形式的转变,很难产生爆发式盈利突破。”东方爱婴研发总监张晓清曾在过去的采访中如此讲道。“你是否更多用心专注于从用户角度来考虑和设计产品。因为能模仿的只是形,用心的部分模仿不来,那才是产品的灵魂所在”。

“家务,你说了算”(You Rule Chores)是一款售价3.99美元(约合人民币24元)的儿童教育类APP。这款应用可以让每个孩子都在软件中选择了一个自己的虚拟化身,可供选择的化身一共有六个,包括一只粉红色小猫、一个机器人科学家和一名星际警察等。孩子们在现实中完成家务并且得到家长的核准后,该软件就会相应奖励一些电子货币,孩子们可以用这些货币来兑换奖品,比如看电视的时间或去酸奶店喝酸奶的机会。

这款软件不仅很大程度调动了儿童做家务的积极性,还帮助家长让孩子们懂得工作和薪酬成正比的道理。

该软件虽然价格不低,却获得较大下载量。同样,Magikid Stage(魔力小孩舞台)在苹果商店的售价是30元人民币,价格不便宜,但仍吸引了大量用户。值得关注的是,这款软件的开发公司最初就是由一群怀揣着为孩子创造适合的APP的妈妈们创办的。

第三关:让孩子们乖乖测试

为孩子设计app的人并不是孩子,所以在游戏制作完成后,一定要找来孩子进行测试。

NoodleWorks的CEO Mark曾这样说过,“孩子们有他们自己天生的玩法,而成年人意识不到。理解孩子们是怎么玩的能更好地帮我们改进。”他这句感慨的起因是,有一次他们在测试时,孩子们很喜欢一直戳界面的某个角落,而忽略正在进行的游戏,这使得开发人员明白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实喜欢的是每个点都可以戳,能跟他们互动的,由此对游戏加以改进获得成功。

但是要怎样让他们乖乖测试呢?儿童APP的测试跟成人不一样,成人会直接演示给你看然后告诉你“为什么我会点这里”。但是对付孩子,要更多地观察他们与游戏的互动,因为你很难让孩子告诉你他们是怎么想的。而且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所以让他们专心地做完测试也是个技术活。

另外,APP可以准确的匹配孩子的年龄层也很重要。比如屏幕上突然弹出的大块鲜艳颜料,很小的孩子可能会被吓到,但是大些的孩子反倒觉得好玩。

第四关:灵活定价实现清晰的盈利模式

如何盈利是横在儿童教育类应用从业者面前最大的一道坎。

由于使用者是儿童,不具有实际购买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广告或社交插件的投放效果并不好。而且,通过监测用户的行为来投放针对性广告,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儿童的隐私权,可能引来家长的不满,最终导致失去用户。

由此,灵活的定价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盈利模式。当家长正为孩子寻找一个有趣的应用时,也许10元的花费可能会让他们望而却步。如果利润率能负担得起,4、99元到可以吸引用户的注意。

而提供免费版本和限时折扣的做法也是一个好主意。当这些定价策略只有短暂的期限时,人们通常会很快作出决定。提供免费版本则是为了吸引用户并增强用户粘性。同时,随着免费版本使用量的增多,开发者可以适当推出内购工具、金币等环节,实现应用的变现。

当然,即便如此,儿童教育类的盈利模式还是相对单一,对于如何实现清晰的盈利模式,应用开发商还需在前进中继续探索。

]]>
调查显示英国十分之一儿童在5岁时得到第一部手机 //www.otias-ub.com/archives/143430.html Fri, 23 Aug 2013 16:11:43 +0000 //www.otias-ub.com/?p=143430

2013年8月23日消息,英国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十分之一的英国儿童在5岁时得到第一部手机。多数家长为孩子购买手机是出于安全考虑。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英国多数家长会在孩子11岁时为孩子购买智能手机,而英国十分之一的儿童在5岁时得到第一部手机。

家长的这一做法主要是为孩子安全考虑。然而有专家认为,很多家长给孩子够买智能手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不会感到无聊。

调查结果中还提到,英国中学生每月的手机通讯费用平均为11欧元,而他们父母每月的通讯费用平均为19欧元。只有10%的儿童手机通讯费高于自 己的长辈,42%的家长不会对孩子的手机进行严格监控,25%的家长会限制孩子的通讯活动,还有3%的家长为孩子取消了除短信和电话外的其他手机功能。

]]>
Econsultancy:沉迷于移动APP的澳大利亚儿童 //www.otias-ub.com/archives/108927.html Mon, 06 May 2013 00:38:46 +0000 //www.otias-ub.com/?p=108927 如果你的营销对象是年轻的一代,那么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是个好主意。根据最新一份的报告,澳大利亚儿童们使用移动应用的程度相当之高,在过去18个月数量翻了一倍。

7/10的儿童使用APP,人均每月使用7个app

这份最新的2013年卡通网络调研,分析了1800位儿童的媒体使用行为,他们发现7/10的年龄在4-14岁的儿童使用apps,是2011年调研数据的两倍。在这些使用app的儿童中,平均每月使用7个app,他们或是在自己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或是使用他们父母和兄弟姐妹们的设备。

1/3的父母在app上每月花费超过10美元

平板电脑目前在互联网流量上的占比不小,30%的澳大利亚儿童使用平板电脑来访问互联网,1/3的父母表示他们在调研前的一个月在app上的花费超过10美元。

游戏和视频是儿童消磨时间的主要活动

app正在重新定义父母跟儿童的娱乐方式,智能设备的快速普及,在不到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改变了儿童访问互联网和玩游戏的方式。另外一个有趣的数据是儿童在互联网上消磨时间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和视频观看,而不是社交网络。

调研还发现游戏机的使用从2011年来已经下降了32%,儿童更倾向于使用像ipad或ipod touch这种可以安装app的智能设备。

电视仍然是儿童重要的媒介方式

尽管app日益流行,电视仍然保持强劲,而且仍然是强劲的广告媒体。3/4的父母称他们跟孩子们一起在上周观看电视,6/7的人表示这是他们了解儿童需求的最佳方式。电视广告也是父母和儿童们了解新玩具,游戏,电影和技术的最佳方式。

调研还揭示称澳大利亚儿童掌控着高达16亿美元的生意。

现在鉴于这些儿童们将55%的闲暇时间花在屏幕面前,为营销者提供了机遇。

199it@Econsultancy

]]>
TMSW:美国儿童更为幸福,家是幸福之源 //www.otias-ub.com/archives/84543.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84543.html#comments Wed, 12 Dec 2012 01:44:01 +0000 //www.otias-ub.com/?p=84543 TMSW的最新研究发现,对比11个国家6-12岁儿童的幸福感,发现美国儿童相较其他国家更幸福,中国儿童的幸福感处于平均水平。

不幸福感随年龄上升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似乎变得更加无趣和不幸福。只有9%的年龄在6岁的儿童感到非常压抑,但在12岁的儿童中,这个比例飘升至20%;同样58%的6岁儿童相信世界是美好的,这个比例在12岁的儿童中却下降到了41%。76%的6岁儿童认为他们多数时间都是快乐的,这个数据在12岁的儿童中却降至62%

家人是快乐之源

全球范围内,家人和家庭时光是最普遍的幸福之源。但日本比较例外,日本儿童将玩耍和游戏视为幸福的第一源泉,而家人,朋友和玩乐在二,三位。文化的差异也呈现出来,竞争和成就感对中国儿童很重要,但对美国儿童就不那么重要了

其他发现

  • 82%的受研究儿童非常同意他们跟他们的家人关系亲密。65%的人认为他们有非常好的朋友
  • 2/3的儿童表示他们有时候觉得压力很大,日本和德国儿童最常感到紧张

via:http://www.datatmt.com/archives/34152.html

]]>
//www.otias-ub.com/archives/84543.html/fe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