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hu, 03 Apr 2025 15:03:3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本世纪全球变暖超过3°C 可能导致世界经济损失40%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8824.html Thu, 03 Apr 2025 15:03:31 +0000 //www.otias-ub.com/?p=1748824 根据我和同事进行的最新研究,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造成的破坏很可能被大大低估了,该研究考虑了极端天气及其后果的全球影响。迄今为止,气候变化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影响的预测大致表明,其危害程度为轻度至中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各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缺乏紧迫感。

然而,这些模型往往存在一个根本缺陷——它们假设一个国家的经济只受该国天气的影响。其他地区天气事件的任何影响,比如一个国家的洪水如何影响另一个国家的粮食供应,都没有被纳入模型中。

我们的新研究旨在解决这一问题。在将极端天气的全球影响纳入我们的模型后,预测的全球 GDP 损害比之前认为的要严重得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国家人民的生活。

各地同时遭遇天气冲击

全球变暖以多种方式影响经济。

最明显的是极端天气造成的破坏。干旱会导致收成不佳,而风暴和洪水会造成大面积破坏并扰乱货物供应。最近的研究还表明,气候变化加剧的热浪导致了食品通胀。

高温还会降低工人的生产效率,影响人类健康,加剧疾病传播,并可能导致大规模移民和冲突。

先前的大多数研究预测,到本世纪末,即使是 4°C 的极端变暖也只会对全球经济产生轻微的负面影响 — — 7%到23%之间。

这种建模通常基于过去天气冲击的影响。然而,这些冲击通常局限于当地或区域范围,并被其他条件所抵消。

例如,过去南美洲可能遭遇干旱,但世界其他地区降雨充足。因此,南美洲可以依赖从其他国家进口农产品来填补国内缺口,防止粮食价格飙升。

但未来气候变化将增加天气冲击在各国同时发生、且持续时间更长的风险。这将扰乱商品生产和运输网络,损害贸易,并限制各国相互帮助的程度。

国际贸易是全球经济生产的基础。因此,我们的研究考察了一个国家未来的经济增长将如何受到世界其他地方的天气状况的影响。

我们发现了什么?

有一件事立即变得清晰起来:全球变暖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我们修正了三种主要模型,以说明全球天气对国家经济的影响,然后取其结果的平均值。我们的分析侧重于全球人均 GDP,换句话说,就是世界经济产出除以其人口。

我们发现,如果到本世纪末地球变暖超过 3°C,对全球经济的损害估计将从平均 11%(根据之前的建模假设)跃升至 40%(根据我们的建模假设)。这种程度的损害可能会摧毁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生计。

先前的模型认为,全球气温升高将使俄罗斯和北欧等寒冷地区的经济受益。然而,我们发现全球经济受到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所有国家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成本与收益

减少排放会产生短期经济成本。必须将这些成本与避免危险的气候变化的长期利益进行权衡。最近的经济模型表明,通过以允许地球升温 2.7°C 的速度减少排放,可以实现这种平衡。这接近地球目前的变暖轨迹。但远高于《巴黎协定》的目标以及气候科学家建议的全球变暖限度。这也是基于上述有缺陷的假设。

根据我们的新研究,平衡短期成本和长期利益的最佳全球变暖量是1.7°C——这一数字与《巴黎协定》最雄心勃勃的目标大致一致。

我们的新研究表明,此前对全球变暖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的预测过于乐观。它与其他近期证据表明,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被严重低估。

显然,地球目前的排放轨迹危及我们和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人类越早意识到严重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我们就能越早改变方向,避免灾难。

本文转载自《对话》。作者:蒂莫西·尼尔(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

自 中文业界资讯站
]]>
布里斯托尔大学:研究显示浮游生物无法适应全球迅速变暖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7723.html Wed, 20 Nov 2024 11:36:14 +0000 //www.otias-ub.com/?p=1727723 一项研究显示,对海洋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浮游生物无法适应全球迅速变暖,从而威胁到海洋生物和人类食物供应。 研究人员强调,全球应根据《巴黎协定》采取紧急行动,遏制排放,限制变暖。

布里斯托尔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作为海洋生态系统基础的浮游生物无法快速适应当前的全球变暖速度,这可能导致它们在本世纪末灭绝。 这种令人担忧的减少可能会破坏整个海洋食物网,危及海洋生物、碳储存和人类食物供应。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如果人类驱动的全球变暖继续加剧,某些海洋物种可能在下个世纪面临灭绝。这项研究由布里斯托尔大学领导,发表在 《自然》杂志上。这项研究首次比较了远古时代世界最后一次显著变暖时,被称为浮游生物的微小海洋生物的反应,以及本世纪末在类似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浮游生物无法跟上当前气温上升的速度,这将危及大量海洋生物,包括依赖这些生物为食的鱼类。

该项目的主要作者、布里斯托尔大学海洋生态学博士 Rui Ying 博士说:”这些结果令人震惊,因为即使按照2摄氏度升温这一较为保守的气候预测,浮游生物显然也无法迅速作出调整,以适应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而且看起来还将持续下去的更快的升温速度。”

图为海洋浮游生物标本的放大 3D 模型。 图片来源:布里斯托尔大学 Daniela Schmidt

“浮游生物是海洋的命脉,支撑着海洋食物网和碳储存。 如果它们的生存岌岌可危,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威胁,破坏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生物和人类食物供应造成破坏性的深远影响。”

为了得出这一结论,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新模型,该模型可以分析约21000年前上一个冰河时期浮游生物的行为,同时还可以分析在未来气候预测下浮游生物可能的行为。 通过重点研究历代都存在的特定浮游生物群,建模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准确性。

应博士说:”过去通常被认为是了解未来世界的关键。 地质记录显示,浮游生物曾远离温暖的海洋以求生存。”

图片显示的是一种名为有孔虫的浮游生物–微小的生物,只有沙粒大小–与其他微生物一起漂浮在靠近海面的地方。 图片来源:布里斯托尔大学 Bernat Heszler

“但使用相同的生态学和气候模型,预测结果显示目前和未来的升温速度过快,不可能再次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使珍贵的生物灭绝。”

根据《巴黎协定》,196个国家同意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的升幅限制在远低于2摄氏度的范围内,并努力将升幅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但是,联合国上个月的一份报告警告说,如果各国政府不采取更多行动减少碳排放,全球将面临高达 3.1°C 的升温。

合著者之一、布里斯托尔大学地球科学教授达妮埃拉-施密特(Daniela Schmidt)是世界著名的海洋生态学家,曾主持编写了多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

施密特教授说: “这项工作强调了世界目前面临的急剧的气候和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随着这些令人担忧的趋势不断恶化,我们的生态系统和人们的生计,包括渔业社区,都将面临非常现实的后果。 因此,信息是明确的–所有国家必须集体和单独地加强努力和措施,将全球变暖控制在最低水平。”

DOI: 10.1038/s41586-024-08029-0.

自 中文业界资讯站

]]>
WMO:2024年7月极端高温影响全球数亿人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4587.html Mon, 19 Aug 2024 13:45:56 +0000 //www.otias-ub.com/?p=1714587 在刚刚过去的7月,录得了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天。世界气象组织(WMO)在近期发布报告时表示,7月的极端高温影响了全球数亿人。这再次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正在改变全球气候。

此前,各大国际机构已经发预测称2024年的气温将非常高,且将打破2023年创下的最热纪录。国际劳工组织(ILO)则多次警示目前的一些保护标准,需要跟上气候变化。

根据ILO的数据,如果根据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上升1.5摄氏度以及劳动力趋势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总工时的2.2%将因高温而损失,这相当于8000万个全职工作岗位的生产力损失。

剑桥大学助理教授德布纳斯(Ramit Debnath)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是投资决策必须包括气候风险的时候了。一些重要的工具包括信用评级、投资支持更高效率和弹性计划的公司、使用大型语言模型等 人工智能工具进行更好的风险评估和预测、通过投资引领这一转型的高排放行业来支持能源转型、投资降低声誉风险——尤其是支持那些不支持漂绿、误导等行为的公司。”

气候变化造成额外损害

ILO近期报告的数据显示,超过24亿工人(约占全球劳动力的70%)暴露在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健康危害中。据ILO统计,每年因过热导致的2287万起工伤事故造成18970人死亡。

“还有数千人死于农药中毒、工作场所空气污染、太阳紫外线辐射以及寄生虫和病媒传染的疾病。“ILO在报告中称,全球有16亿工人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

据矿业公司必和必拓集团预测,到2070年左右,澳大利亚皮尔巴拉矿区东部的气温超过40摄氏度的天数可能会从目前的每年54天增加到124天。

在对140多台设备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审查后发现,这一结果将给包括输电电缆和路面在内的设备带来新的挑战。

需要解释的是,虽然这些评估是针对未来几十年后,但潜在的影响却与现在的大宗商品生产商息息相关:这些生产商正在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矿区,这些矿区通常打算运营40年或更长时间。

澳大利亚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包括力拓集团、必和必拓和福特斯库等企业,在过去十年中已在皮尔巴拉的新项目上花费了约160亿美元。

根据彭博社汇编的实物资产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数据,到本世纪中叶,必和必拓全球资产受热浪影响的比例将从2030年的约四分之三上升到96%。数据显示,在同一时期,力拓集团的风险敞口将从79%攀升至88%。

澳大利亚最近一个夏季的热浪在皮尔巴拉地区也创下了新的极值,一度达到了50.7摄氏度。这给当地6万多名工人带来了挑战,据矿工们说,这里的工作环境常常就像步入了烤箱。

工人的“烤验”

酷热难当下,皮尔巴拉的矿工并不是唯一面临“烤验”的工人。

从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到印度,从建筑工人到农民,数以百万计的人都面临着在工作中暴露于酷热的风险。

在印度Nifty 500公司的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热浪”至少被提及了80次,创历史新高,而去年同期仅有7次提及。

德布纳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一趋势凸显了人们不断认识到热浪越来越频繁、越来越致命,这已经扰乱了整个行业的供应链。

“这种影响在2024年是意料之外的,因为全球行业仍在面临气候影响,并寻找缓解方法。热浪表明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适应,而一切照旧的趋势没有这种适应的空间。”他认为,“农业、食品和林业最有可能受到热浪的影响,因为食品直接依赖雨水、温度、土壤质量和其他与自然相关的因素。其他行业包括能源转型风险、建筑(洪水)等。”

香港大学会计学与法学教授史德仁(Derrald Stice)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最近越来越多的经理提到“热浪”部分是由于今年异常炎热,但更重要的是,经理们越来越意识到异常天气或温度会对业务运营产生实际影响。这可能会影响客户或员工,或两者兼而有之。任何行业或公司的运营直接或间接受到异常天气或气温的影响,都需要考虑这一风险。当然,复杂性来自于某些行业和公司受到异常高温或低温天气的积极或消极影响。虽然人们非常关注“高温”,但同样的问题也适用于异常寒冷的天气。

目前全球的政策制定者也在研究如何确保工人得到保护。

拜登政府近日宣布了一项提供热应激保护的提案。其中包括为在建筑工地、钢铁厂和其他设施工作的人提供更多的休息时间、遮阳和饮用水。拜登政府表示,拟议中的劳工部规定将“大幅减少3600多万工人的热伤害、热疾病和热死亡”。

在印度,自营职业妇女协会工会实施的一项计划则确保46000名妇女在天气太热时不必工作。该计划利用一种称为参数保险的工具,在气温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为妇女们支付工资。

“随着季风的猛烈,洪水和山体滑坡的风险变得非常高,扰乱了供应链。目前,印度市场对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的反应迟缓,尤其是需要对孟买、加尔各答、金奈等人口密集、地势低洼的城市进行城市恢复投资。”德布纳斯表示:“印度的热浪对建筑、农业和乳制品行业造成了特别严重的破坏,因为白天室外温度高会改变劳动生产率,使人们更容易中暑、脱水等,而这些人通常是低收入群体,本来就很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

自 第一财经

]]>
C3S:截至2024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高出1.64摄氏度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6807.html Mon, 08 Jul 2024 12:37:33 +0000 //www.otias-ub.com/?p=1706807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全球气温屡刷新高似乎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欧盟气候变化监测服务机构周一表示,上个月全球刚刚再度创下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延续了此前一连串的高温纪录。一些科学家已表示,这使得2024年有望成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根据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C3S)周一发布的最新月度公报,自2023年6月以来的每个月(连续13个月),全球气温比以往同期的纪录更为炎热。

一些 科学家指出,最新数据表明,2024年很可能会超过2023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因为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和此前厄尔尼诺等自然现象,都在将今年的气温进一步推向了历史最高。

伯克利地球研究所的 科学家Zeke Hausfather表示,“我现在估计,2024年击败2023年——成为自19世纪中期开始有全球地表温度记录以来最热年份的可能性,已达到了约95%。”

与此同时,根据C3S的公报,截至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已连续12个月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水平高出至少1.5摄氏度。过去12个月(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的全球平均气温已经创下了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比工业化前平均气温高出1.64摄氏度。

根据《巴黎协定》提出的控温目标,到本世纪末,应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内而努力。然而,尽管各国都承诺要遏制全球变暖,但迄今为止仍未能共同减少有害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致使气温持续升高。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主任卡洛·布翁滕波表示,截至6月,全球气温连续13个月创下新高,且连续12个月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这凸显了气候巨大且持续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迄今,气温的变化已经在世界各地引发了不少灾难性的后果。

沙特当局23日宣布,由于信徒在沙特王国的伊斯兰教圣地遭遇极端高温,已有1300多人在今年的朝觐中丧生;在印度新德里,人们也经历了史无前例的长时间热浪;而随着希腊多地气温达40摄氏度以上,多名游客徒步旅行时也因高温身亡。

伦敦帝国学院格兰瑟姆研究所的气候 科学家Friederike Otto表示,2024年“很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Otto称,“厄尔尼诺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总是来来去去。我们无法阻止厄尔尼诺现象,但我们可以停止燃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通常,自然界的厄尔尼诺现象会使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变暖,往往会提高全球平均气温。不过近几个月来,厄尔尼诺的影响已有所减弱。世界气象组织6月3日曾发布报告称,近年来造成全球气温飙升和极端天气的厄尔尼诺现象有结束的迹象,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自 财联社

]]>
英国国家气象局:预计2024年全球升温或首破1.5℃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5850.html Mon, 11 Dec 2023 12:17:48 +0000 //www.otias-ub.com/?p=1665850

英国国家气象局近日预测,2024年可能是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工业化前时代高出1.5℃以上的第一年。这是英国气象局首次预测一年内气温有可能暂时超过1.5℃,暂时超过并不意味着违反了《巴黎协定》。2015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官员在巴黎举行的会议上同意努力防止全球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但超过1.5℃的第一年肯定会是气候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11月1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坦特菲尔德发生火灾,这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造成的可能结果之一。 图片来源:英国《新科学家》网站

根据预测,2024年有27%的可能比1850—1900年的平均气温高出1.5℃。但这一可能性或比27%更高,因为2023年的气温超出预期。在2023年之前的10年里,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一直在英国气象局年初预测的范围内。但对于创纪录的2023年,与工业化前相比1—10月的平均升温为1.4℃,高于2022年底预测的1.1℃—1.3℃。

部分原因可能是目前的厄尔尼诺现象比预期的更强。在厄尔尼诺期间,不断变化的风将温暖的海水传播到整个太平洋,暂时使大气变暖。此外,2022年汤加水下火山的喷发还向平流层注入了大量水蒸气,具有变暖效应。更重要的是,南半球的气温比预期的要高,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只从单月气温而不是年份来看,有记录以来第一次超过1.5℃限制的月份是2016年1月,当时正值最后一次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随后的一个月更加温暖,异常升温1.64℃,是迄今为止最热的月份。然而,今年11月可能会超过这一数字。

根据短时数据,今年早些时候,11月17日是比工业化前升温超过2℃限制的第一天。根据目前趋势,预计长期平均气温在本世纪40年代左右升温将超过2℃限制。

自 科学网

]]>
世界气象组织:2023年是人类历史上最热一年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4324.html Fri, 01 Dec 2023 12:29:34 +0000 //www.otias-ub.com/?p=1664324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暂定版《2023全球气候状况报告》,并宣布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截至10月底的数据显示,2023年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1850-1900年)的基线高出约1.4摄氏度(不确定幅度为±0.12摄氏度)。

此前,2016年和2020年被列为最热年份,而2023年比这两年更严重,而且差距很大,使得最后两个月不太可能影响排名。

报告显示,地球上温室气体水平创历史新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已比工业化前时代高出50%。

与此同时,海平面上升创历史新高,而且还在加速上升。由于海洋持续变暖以及冰川和冰盖融化,2013年至2022年海平面上升速度是卫星记录的第一个十年(1993年至2002年)的两倍多。

世界气象组织还警告说,厄尔尼诺现象于2023年春季出现,并在夏季迅速发展,可能会进一步加剧2024年的高温。

自 快科技

]]>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2023年9月气温刷新最高纪录 2023年或成最热一年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2419.html Fri, 06 Oct 2023 12:26:15 +0000 //www.otias-ub.com/?p=1652419

欧洲联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表示,今年9月为有记录以来最热9月。据悉,今年9月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为16.38摄氏度,比1991年至2020年的同期平均值高0.93摄氏度,比先前最热9月,即2020年9月的全球平均气温高0.5摄氏度。

而此前几个月也都多次破纪录,因此,2023年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按照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说法,2023年9月是1940年以来“最反常的温暖月份”。这一个月的全球平均气温比1850年至1900年间(工业化前)的9月平均气温高1.75摄氏度。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气象数据库ERA5收集的最早数据记录于1940年。

依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16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这一记录或将在今年被打破。

今年1月至9月的全球平均气温比1850年至1900年间同期平均气温高1.4摄氏度,比1991年至2020年同期平均值高0.52摄氏度,比2016年同期平均气温高0.05摄氏度。

自 快科技

]]>
中山大学:预计2023年将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1321.html Sun, 24 Sep 2023 12:10:01 +0000 //www.otias-ub.com/?p=1651321

根据 CMST 2.0 数据集的研究,预计 2023 年将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其中 5 月份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随着全球气温飙升到破纪录的高度,气候危机正达到前所未有的紧迫程度,2023 年 7 月将成为另一个令人震惊的里程碑。

气候危机正在加剧,根据一项利用中国全球合并表面温度数据集 2.0(CMST 2.0)进行的研究,2023 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由中山大学李庆祥教授领导的一项基于中国全球合并表面温度数据集2.0(CMST 2.0)的新研究显示,2023年有望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李庆祥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研究员。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9月1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大气科学进展》(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上。

CMST 2.0 数据分析与未来预测

研究人员分析了CMST 2.0数据集,发现2023年已成为有记录以来第三个最热的上半年,仅次于最热的2016年和第二热的2020年。全球平均海面温度(SST)在 4 月份飙升至历史新高,而全球平均陆地气温也紧随其后,在 6 月份达到月度第二高水平。这一组合使得 5 月份成为有记录以来全球平均表面温度最高的月份。

受厄尔尼诺现象和大范围野火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气温将在 2023 年下半年继续上升。7 月份,全球平均海温和全球平均陆地温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点,超越了以往的记录。

李教授说:”鉴于目前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轨迹和短期预测结果,以及强烈影响全球地表温度的大西洋多年代涛动的极正阶段,预计2023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此外,2024年全球地表温度可能会更高。”

李教授团队开发的CMST 2.0数据集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全球地表温度基准数据集之一。它兼顾了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的准确性,将全球气温监测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该数据集整合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全球陆地-空气温度数据和全球最先进的研究成果,为气候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基于该数据集,该团队率先指出,过去十年中备受关注的”全球变暖停滞”只是一个统计上的假象,2022 年,该数据集扩展到北极温度数据,进一步加强了其全球覆盖范围。

CMST 2.0 数据集可在全球气候变化观测和建模数据平台上免费获取,供科学界和公众使用。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速,极端天气事件和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因此,研究人员呼吁需要立即做出持续努力,减轻气候变化的破坏性影响。

]]>
微光:数据显示2023年欧盟化石燃料发电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www.otias-ub.com/archives/1644805.html Thu, 31 Aug 2023 12:53:49 +0000 //www.otias-ub.com/?p=1644805

数据显示,欧盟使用的煤块、石油和天然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少。清洁能源智囊团微光(Ember)的一项研究发现,2023年1月至6月期间,27个成员国燃烧的化石燃料比前一年同期减少了17%。分析师称,这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15年是分析师掌握月度数据的第一年),”很有可能”是自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研究发现,化石燃料发电量下降的原因是电力需求下降,以及清洁电力的一些增长。

“我们很高兴看到化石燃料发电量下降,但从长远来看,依靠需求下降来实现这一目标是不可持续的,”报告作者、Ember 数据分析师马特-埃文(Matt Ewen)说。”我们必须取代这些能源,而不是期望它们消失,不再被使用。”

为了阻止地球升温,欧盟承诺在本十年末将温室气体污染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55%,并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欧盟可能必须比现在使用更少的能源,但使用更多的电力,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力而不是化石燃料来取暖和驾驶汽车。

报告发现,2023 年上半年,11 个欧盟国家的化石燃料发电量下降了 20% 以上,其中 5 个国家下降了 30% 以上。14个国家的化石燃料总发电量创下了这一时期的最低记录。在七个国家–奥地利、捷克共和国、丹麦、芬兰、意大利、波兰和斯洛文尼亚–化石燃料燃烧达到了本世纪的最低水平。

非营利性研究机构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6 月份的分析显示,”欧盟明显放弃了化石燃料发电”。该报告的作者之一、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的能源分析师佩特拉斯-卡蒂纳斯(Petras Katinas)说:”即使能源价格高企导致需求下降,欧盟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依然存在。他说:”这种依赖还延伸到了外部来源。鉴于欧盟化石燃料需求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从第三国进口来满足的,因此存在着脆弱性。即使是供应链中的轻微中断,也可能导致价格上涨和潜在的能源短缺。

Ember 报告发现,今年上半年太阳能发电继续增长,发电量比 2022 年同期增加了 13%。风力发电量增长了 5%,而水力发电量在去年大面积干旱造成电力短缺后增长了 11%。核电发电量下降了 4%,但年内仍将攀升。

报告发现,一些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打破了记录。希腊和罗马尼亚首次超过了 50%,丹麦和葡萄牙则突破了 75%。

去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天然气价格飙升,欧盟采取紧急措施削减需求。由于冬季出乎意料地温和,2023 年上半年的电力需求比 2022 年下降了 5%。

Ember报告发现,需求下降的部分原因在于人们更有效地使用能源,但大部分转变是”不可持续或不可取的”。

报告呼吁各国政府加快建设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报告还称,各国政府应”紧急”扩大电网,建造更多电池来储存电力,并简化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的许可流程。

“我们不应该对即将到来的冬天感到自满,”依文说。”你需要继续推动”。

本文数据截止2023年8月30日,以更正欧盟的排放目标;欧盟的目标是到203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55%,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而不是到2030年减排65%,到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

]]>
研究发现过去30年大部分蜂类的体型平均体重每年下降 0.7% //www.otias-ub.com/archives/1634776.html Sat, 05 Aug 2023 01:19:08 +0000 //www.otias-ub.com/?p=1634776 新研究发现,全球蜜蜂因为气候变化正在疯狂“减肥”,许多网友发问人类会不会也受到影响?

其实,蜜蜂变小、变少不是什么新闻了,这个确实与气候变化有很大关系,人类当然也会受到影响。

过去100万年气候变化一直在改变人属物种的体型和脑容量,但是人类的寿命很长,体型的实际影响因素也有很多,所以我们短期内基本不会看出有什么影响的,不仅如此我甚至觉得短期内人类体重还会有所增加。

很早人们就发现,昆虫正在迅速变少,由于全球75%的农作物需要蜜蜂授粉,所以大家对蜜蜂的关注会更多一点,了解的信息也更多一点。

去年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 B-生物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全球变暖让那些体型更大的蜂类(比如熊峰、大黄蜂、切叶蜂等)减少的更明显。而最近又有一个科研团队发现,过去30年,大部分蜂类的体型都在缩水——平均体重每年下降 0.7%,而同样那些体型较大的蜂类体重下降的更厉害——每年损失约 0.9% 的体重。

其实,所有这些研究都指向全球变暖导致的蜜蜂变少、变小,不过今年的这次“蜂类减肥”的相关研究增加了一个因素,食物变少也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先来说说气候变化为什么会影响体型吧!

这个其实就是动物界著名的温度-尺寸规则!

早在19世纪,人们就已经发现哺乳动物的体型和气候有很大关系,那些生活在高纬度寒冷地区的哺乳动物往往体型更大,而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则体型则更小,你会发现人类也是如此——北方人往往比南方人会更高大。

这个规则在哺乳动物世界几乎是通用的,所以在1847年的时候,德国生物学家卡尔·伯格曼提出来一个后来被称为伯格曼法则的理论,指的是吸热体型(即哺乳动物)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当时伯格曼给出的解释是,较大体型的动物更有利于在低温环境生存,因为体型越大意味着表面积与体积比越小,从而总热量损失会更少。

伯格曼的物理估计非常优秀,他的解释是有道理的,但是人们很快发现至少83.5% 的变温动物也是随着纬度增加体型增大——这在动物界几乎就是一个普遍现象。

变温动物不用像恒温动物那样保持体温,而且相反它们通常需要快速蒸发热量损失才行,体型大意味着热量不容易损失,这对它们是不利的。

所以,出现这个规则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需要维持体温这么简单。

不过,动物的特征和行为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和繁殖,只要我们知道最终是要得到这两个结果,其实就很容易找到原因。

现在关于越热动物体型越小,越冷则越大,还有一个通用的解释是,在寒冷的地方动物生长较为缓慢,所以成年后个体的体型更大,而体型大的个体可以产下更大的后代在寒冷地方也存活率更高;

而更热的地方因为每天活动的时间会大大增加,所以被捕食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所以动物倾向于加快生长,让自己更快繁衍后代,而体型则会更小。

过去30年,蜜蜂体型变小的主要原因也是在于此(发育变得更快了),但就像这个项目的研究人员所说的那样,食物变少也是其中因素之一。

实际上,影响动物体型的因素非常多,食物肯定是其中之一,对于人类而言,过去30年,我们的体型肯定是变大了,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我们现在的营养摄入远高于过去的任何时代。

无论食物也好,气温也罢,其实都是自然选择的一部分,种群根据自己生存环境和资源,很容易改变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以便更好的生存和繁殖。

然而,对于动物而言,影响其特征和行为的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性选择,这点对动物的影响完全不亚于自然选择。

所谓性选择,就是动物都有对自己择偶的特定癖好,而这个选择癖好往往会被发展成一个不仅对生存、繁殖没有帮助,反而是累赘的特征。

关于性选择特征,我最喜欢举的案例就是雄性孔雀的尾羽,很难想象雄性孔雀拖着这样一个夸张的尾羽有什么用,甚至完全都是影响自己生产的存在。

但是,雌性孔雀就会被它们这种夸张尾羽吸引,因此越夸张就拥有越多交配权,基因就越容易得到遗传。

为了得到更多交配权,雄性孔雀的尾羽变得越来越夸张,这就是性选择的力量,一点都不亚于自然选择。

其实,动物世界最夸张的性选择特征是雄鹿的角。

你现在看到的这个鹿被称作大角鹿,它们是有史以来人类发现的有着最夸张鹿角的鹿,它们自己身高只有2米左右,但是角能长到了3.6米宽、1.5米高。

同样很难从生物角度去理解它们扛着一个这样的角要如何生存,所以大角鹿成功被自己得鹿角搞灭绝了。

其实很多动物的灭绝都和他们的性选择特征有很大关系,这些特征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种动物进入了进化的死胡同,是影响它们生存的,只要环境稍有变化就会导致灭绝。

那么,我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篇幅描述性选择呢,其实我想告诉你的是,性选择的力量可能会让人类不那么容易因为气候变化而体型变小,因为身高已然在向着夸张的性选择特征发展了。

从现在的人类文化来看,无论帅哥、还是美女,身高突出一点的话,都是吸引力的加分项。

所以,气候变化肯定对人类体型有影响,但是就我们现在能够获得生存资源,以及我们的性选择偏好来看,人类在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根蜜蜂一样,但是以万年为时间单位的话,就说不好了。

自 怪罗科普

]]>
埃克塞特大学:研究发现当前的气候政策将使数十亿人暴露在危险的高温下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5542.html Sun, 16 Jul 2023 12:57:34 +0000 //www.otias-ub.com/?p=1625542

新的研究表明,由于目前的气候战略,到2100年,全球20%以上的人口可能会遭受严重的高温天气。《巴黎协定》中概述的承诺旨在将全球气温相对于工业化前的升幅限制在2°C以内。然而,根据目前的政策,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约2.7℃。

这项新研究由埃克塞特大学全球系统研究所(与地球委员会有联系)和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他们评估了这对生活在我们人类繁衍生息的”气候生态位”之外的人口数量意味着什么。

报告指出,约6000万人已经暴露在危险的高温环境中(平均气温29°C或更高)。在全球变暖2.7°C的情况下,将有20亿人(占本世纪末预计人口的22%)暴露在危险的高温环境中。

该文件强调了果断的气候政策的”巨大潜力”,以限制气候变化对人类造成的代价和不公平。将升温限制在1.5°C将使5%的人暴露在高温下–与2.7°C的升温相比,这将使六分之一的人免于危险的高温。

该研究还发现,今天3.5个普通全球公民(或仅1.2个美国公民)的终生排放量将使未来的一个人面临危险的高温。这凸显了气候危机的不平等性,因为这些未来受高温影响的人将生活在当今排放量约为全球平均水平一半的地方。

在全球升温3.6°C甚至4.4°C的”最坏情况”下,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可能被排除在气候利基之外,这就构成了研究人员所说的”生存风险”。

“埃克塞特大学全球系统研究所所长蒂姆-伦顿(Tim Lenton)教授说:”全球变暖的代价通常用经济术语来表示,但我们的研究强调了未能应对气候紧急情况所带来的巨大人力成本。气温每升高0.1摄氏度,就会有约1.4亿人暴露在危险的高温下。这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和采取果断行动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而不是2.7℃,意味着2100年暴露在危险高温下的人数将减少五倍。”

确定利基

历史上,平均气温在13°C左右的地区人口密度达到顶峰,在27°C左右达到次高峰(季风气候,尤其是南亚)。农作物和牲畜的密度也遵循类似的模式,财富(以GDP衡量)在约13°C时达到峰值。死亡率在温度较高和较低时都会增加,这支持了人类”生态位”的观点。尽管目前只有不到1%的人类生活在危险的高温环境中,但该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使全球9%的人口(超过6亿人)处于”利基”之外。

这些人中的大多数生活在温度较低的13°C壁龛峰值附近,现在则处于两个峰值之间的”中间地带”。南京大学的徐赤教授说:”虽然这些地区并不炎热,但却更加干燥,在历史上并不支持密集的人类居住。与此同时,由于未来气候变暖,绝大多数人将被遗弃在小天地之外,暴露在危险的高温之下。这种高温与死亡率上升、劳动生产率下降、认知能力下降、学习能力受损、不良妊娠结局、农作物减产、冲突增加和传染病传播等问题有关。虽然一些凉爽的地方可能会因气候变化而变得更适合居住,但预计在面临高温危险的地方,特别是印度和尼日利亚,人口增长将是最高的。”

研究还发现,在1.2°C(略高于目前的全球变暖水平)时,暴露于危险高温的人数开始急剧增加,每升温0.1°C,就会增加约1.4亿人。

假设未来人口为95亿,那么在全球变暖2.7°C的情况下,印度将拥有最多的人口–超过6亿。如果升温1.5°C,这一数字将大大降低,约为9000万。在全球升温2.7°C的情况下,尼日利亚的受热人口将位居第二,超过3亿。在升温1.5℃的情况下,这一数字将低于4000万。

印度和尼日利亚已经显示出危险温度的”热点”。在2.7°C的情况下,包括布基纳法索和马里在内的一些国家几乎100%的地区对人类来说都将是危险的高温。巴西将有最大的土地面积暴露在危险的高温下,尽管在1.5 °C时几乎没有面积暴露在高温下。澳大利亚和印度的暴露面积也将大幅增加。

由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华盛顿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奥胡斯大学和瓦赫宁根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强调,通过迅速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避免最严重的影响。

瓦赫宁根大学的Marten Scheffer教授在谈到他们的构想时说:”碳排放的经济成本难以反映对人类福祉的影响,这一事实触发了我们的灵感。”我们的计算现在有助于弥补这一差距,并应激发人们对正义提出新的、非正统的问题”。

埃克塞特全球系统研究所的Ashish Ghadiali说:”这些来自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的新发现强调了预计气候影响的深刻种族化性质,并应激发政策上的巨变,即围绕去碳化努力的紧迫性以及将全球投资大规模转移到气候脆弱性前沿的价值进行思考。”

自 cnBeta

]]>
苹果:自2015年以来Apple的综合碳足迹减少了45%以上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0416.html Thu, 20 Apr 2023 12:59:38 +0000 //www.otias-ub.com/?p=1590416 近日消息,苹果为迎接世界地球日(4 月 22 日),发布新闻稿,邀请用户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并一起落实推进各项行动。

苹果公司在新闻稿中表示公司运营已经实现了碳中和,自 2015 年以来,Apple 的综合碳足迹减少了 45% 以上,而同期公司的收入增长超过了 68%。

附报告中主要数据如下:

  • 在全球供应链中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避免了 2800 万公吨的碳排放。
  • 配备 M2 芯片的 MacBook Air 的碳排放量减少了 38%,回收和可再生成分占比 40%
  • 制造 Apple Watch Series 8 使用 40% 的可再生电力,该手表对气候的影响降低了 26%。
  • 苹果宣布和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SEE 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Beyond Benign 等机构合作,创新解决方案。
  • 倡导用户将旧设备带给苹果,公司提供折抵换购服务和免费回收,帮助顾客轻松回收设备。
  • 苹果邀请顾客访问 Apple Store,参与 Today at Apple 课程。
  • 推出“The Future of Fashion Is Sustainable”(时尚的未来是可持续的)的地球日主题合集,让用户采取实际行动保护地球。

自 IT之家

]]>
全球变暖或使南极洲65%物种消失 //www.otias-ub.com/archives/1541554.html Fri, 23 Dec 2022 11:30:19 +0000 //www.otias-ub.com/?p=1541554 全球变暖最大的影响之一怕就是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锐减了,尤其是南北两极的动植物。据美国媒体报道,一项发表在《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的研究认为,如果不能控制导致全球变暖的化石燃料的排放,南极洲65%的本土物种可能会在21世纪末消失,其中帝企鹅面临的消失风险居首位

最新研究数据表明,南极洲海冰目前的融化速度比几十年前更快,新研究预测,若全球温度升幅与工业化前相比远低于2摄氏度,到公元2500年东南极冰盖将使海平面上升不到半米。

但如果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量高,本世纪全球温度升幅超过2摄氏度,那么东南极冰盖会加快融化,到公元2300年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约1到3米,到2500年上升约2到5米

而帝企鹅在孵化幼崽时需要恰到好处的海冰厚度,海冰融化的时间提前,导致帝企鹅宝宝浑身沾满泥泞,容易失温死亡,此外,海冰的快速融化,还会导致企鹅宝宝下水时间过早,此时它们还没有换上防水的羽毛,死亡率会更高。

这或许会给帝企鹅带来灭顶之灾,不得不引起人类的重视。

自 快科技

]]>
预计2026年地球有50%的可能达到关键变暖标志 //www.otias-ub.com/archives/1435062.html Fri, 13 May 2022 12:56:57 +0000 //www.otias-ub.com/?p=1435062

全球各地的气象学家团队预测,世界正在逐步接近国际协议试图防止的变暖门槛,在未来五年内,地球几乎有一半的可能性将暂时达到该温度标志。一个由11个不同的预测中心组成的团队于周一晚些时候为世界气象组织做出预测–随着人为气候变化的继续,从现在到2026年,全球有48%的机会至少有一次达到比19世纪末工业化前水平高1.5摄氏度的年平均温度,这是气候变化谈判和科学中一个明亮的红色信号。

这种几率正随着温度计的升高而不断上升。去年,同样的预测人员认为几率接近40%,这在十年前则只有10%。

由英国气象局协调的团队在他们的五年总体展望中指出,等到2026年底,世界上有93%的可能性会创下最热年份的纪录。他们还称,从2022年到2026年的五年将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的可能性将有93%。预报员还预测,美国西南部容易发生火灾的特大干旱将持续下去。

协调该报告的英国气象局高级科学家Leon Hermanson说道:“我们将看到持续变暖,这跟气候变化的预期一致。”

这些预测是基于长期平均值和最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并在年度和季节时间尺度上对全球和区域气候的大局预测。它们不同于越来越精确的天气预报,后者预测某一天在特定地方会有多热或多湿。

但即使世界达到了比工业化前时期高出1.5度的那个标志–自19世纪末以来,全球已经变暖了约1.1度–这也跟国际谈判者在2015年巴黎协议中首次设定的全球门槛不太一样。2018年,一份重要的联合国科学报告预测,如果气候变暖超过1.5度,那么将对人类和世界产生巨大而危险的影响。

几位科学家表示,全球1.5度的阈值是指世界不是在一年内而是在20年或30年的时间内都是这样。这不是报告所预测的。Hermanson称,气象学家只能在地球实际达到该平均标志多年后,也许是十年或二十年后才能知道,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平均值。

“这是对几年后的平均水平的警告,”来自康奈尔大学的气候科学家Natalie Mahowald说道。他不是预测小组的成员。

科技公司Stripe和Berkeley Earth的气候科学家Zeke Hausfather指出,鉴于世界已经很暖和,并且由于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预计在未来五年内还会增加十分之一摄氏度,这种预测是有意义的。据悉,Hausfather并不在预测小组中。再加上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太平洋部分地区的自然周期性变暖,改变了世界天气–这可能会暂时在上面再抛出几十分之一的温度,世界则会达到1.5度。

科学家们表示,世界正处于拉尼娜现象的连续第二年。拉尼娜现场跟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厄尔尼诺现象有轻微的全球冷却效应,但不足以抵消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燃烧所喷出的引热气体的整体升温。五年的预测指出,拉尼娜可能会在今年年底或2023年结束。

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效应就像把全球温度放在一个上升的扶梯上。科学家们称,厄尔尼诺、拉尼娜和其他一些自然天气变化就像在这个自动扶梯向上迈出或下降的脚步。

在区域范围内,北极地区在冬季仍将以比全球平均气温高三倍的速度变暖。报告预测,虽然美国西南部和欧洲西南部在未来五年可能比正常情况下更干燥,但非洲经常干旱的萨赫勒地区、欧洲北部、巴西东北部和澳大利亚预计会比正常情况下更潮湿。

Hermanson指出,全球团队已经非正式地进行了这些预测十年,另外正式地进行了约五年四件,准确率超过90%。

NASA的顶级气候科学家Gavin Schmidit表示,这份报告中的数字比NASA和NOAA使用的数字“略微温暖”。另外,他还对长期区域预测的技能水平表示怀疑。

“不管这里的预测是什么,我们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非常有可能超过1.5摄氏度,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长期致力于此–或者努力减少进一步的变化是不值得的,”Schmidit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道。

自 cnBeta.COM

]]>
WMO:未来5年全球年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1.5摄氏度的可能性为50% //www.otias-ub.com/archives/1433381.html Wed, 11 May 2022 12:44:23 +0000 //www.otias-ub.com/?p=1433381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当地时间9日晚发布的最新气候通报,未来5年全球年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1.5摄氏度的可能性为50%,而且这一概率将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路透社称,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指出,国际社会应在本世纪内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同时努力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

也就是说,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根本不需要等到本世纪末,人类在2026年前就有可能面临全球气温比工业化时代前升高1.5摄氏度的限值。

尽管目前预测全球气温升高仅有50%的概率超过1.5摄氏度,但专家认为近年来这一预测概率一直在提升,2020年预测仅有20%,去年修正为40%,今年则为50%。而全球升温1.5摄氏度将带来可怕的影响。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称,全球升温1.5摄氏度将对自然和人类系统造成巨大破坏,比如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情况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和地球生命。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表示:“这项研究表明,我们正明显接近达到《巴黎协定》设定的(温控)较低限值目标的境地。1.5摄氏度这个数字并不是随机的统计数字,它更像是一个指标,表明气候影响将给人类乃至整个地球造成越来越大的危害。”

塔拉斯说:“只要我们继续排放温室气体,全球温度就会持续上升。同时,海洋将继续变暖和酸化,海冰和冰川将继续融化,海平面会继续上升,极端天气将更加频发。北极的升温程度超出了正常比例,在北极出现的变化将影响我们每个人。”

目前全球的平均气温较工业化之前已上升约1.1摄氏度。路透社称,就当前人类活动和气候政策而言,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较工业化时代前升高3.2摄氏度。世界气象组织气候预测与适应部主任迪利表示:“与气候变化相关或因气候变化而加剧的损失和损害已经发生,其中一些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不可逆转的。”

与世界气象组织合作预测的英国气象中心表示,2016年和2020年是有史以来全球最热的年份,而该中心的研究认为,2022年-2026会有突破全球气温新高的年份出现。2022年至2026年的全球气温平均值高于过去5年的概率高达93%。英国气象中心研究员赫曼森说:“这令人非常担忧,这表明我们继续使地球变暖,我们正在接近巴黎协议中设定的第一个门槛。我们应尽可能地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
世界气象组织:未来五年全球气温暂时达到1.5摄氏度阈值的概率为50:50 //www.otias-ub.com/archives/1432344.html Tue, 10 May 2022 13:03:21 +0000 //www.otias-ub.com/?p=1432344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当地时间9日晚发布的最新气候通报,未来五年全球年均温度有50:50的概率至少有一年暂时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而这一可能性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2022年至2026年间至少有一年有93%的可能性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并将2016年赶下榜首。根据英国气象局作为世界气象组织此类预测牵头中心制作的《全球一年期至十年期气候最新通报》,2022年至2026年的五年平均值高于过去五年(2017年至2021年)的概率也是93%。

这份年度最新通报表明,暂时性的气温升高超过1.5摄氏度的可能性自2015年以来也在逐渐升高,而这一可能性在2015年时接近0。2017年至2021年,超出的概率为10%。2022年至2026年期间,这一概率已增至近50%。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表示,这项研究表明,我们正明显接近暂时达到《巴黎协定》设定的较低目标的境地。1.5摄氏度这个数字并不是随机统计数字,它更像是一个指标,表明气候影响将给人类乃至整个地球造成越来越大的危害。他说,因为只要我们继续排放温室气体,温度就会持续上升。同时,海洋将继续变暖和酸化,海冰和冰川将继续融化,海平面将继续上升,极端天气将更加频发。北极升温程度超出了正常比例,在北极出现的变化将影响我们每个人。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称,全球升温1.5摄氏度对自然和人类系统造成的气候相关风险高于当前水平,但低于2摄氏度造成的风险。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关于《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2021年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的基线高出了1.1摄氏度。《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最终稿将于5月18日发表。

]]>
IPCC: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迟需要在2025年达到峰值 并在2030年之前减少43% //www.otias-ub.com/archives/1414867.html Tue, 05 Apr 2022 10:34:19 +0000 //www.otias-ub.com/?p=1414867

联合国顶级气候科学家的三份报告的最后一章已经出版,伴随着作者的严厉警告,现在是”现在或永远”避免全球变暖的最坏影响的情况。但是,科学家们也指出了一些乐观的理由,提出了一个论点,即采取有意义的行动的窗口仍然是开放的,我们有工具可以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减半。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今天发布的题为《2022年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的报告是一套三份报告中的最后一份,概述了有增无减的全球变暖的危险。去年发表的第一份报告审查了气候变化的物理科学,并警告说洪水和热浪等自然灾害将会增加。第二份报告于2月发表,重点关注适应问题以及世界上最有能力和最没有能力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

最新的报告着眼于行动的机会,指出太阳能和风能的成本下降,以及储存这些能源的电池。其他积极的迹象包括越来越多的政策和法律旨在加强可再生能源的部署,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森林砍伐。

“我们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IPCC主席Hoesung Lee说。”我们现在做出的决定可以确保一个宜居的未来。我们拥有限制气候变暖所需的工具和技术。我对许多国家正在采取的气候行动感到鼓舞。有一些政策、法规和市场工具被证明是有效的。如果这些政策得到扩大,并得到更广泛和公平的应用,它们可以支持深度减排并刺激创新”。

虽然作者们看到了一丝希望,但他们对我们面前的任务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不抱幻想。他们说,为了将升温限制在《巴黎协定》中概述的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C(2.7°F)的水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迟需要在2025年达到峰值,并在2030年之前减少43%,同时将甲烷排放减少约三分之一。然后,二氧化碳排放将需要在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

至于减排可能来自哪里,科学家们说有机会减少所有部门的碳足迹。氢气等替代燃料和某些行业的电气化可以帮助能源方面的努力,而创建紧凑和可步行的城市也可以减少城市地区的碳足迹。

通过重复使用和回收产品来更有效地使用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以及为化学品、钢铁和其他建筑材料开发新的生产工艺也需要发挥一定的作用。作者还指出,农业和林业不仅有能力提供大规模的减排,同时还能清除和储存碳。

“如果我们想把全球变暖限制在1.5°C(2.7°F)以内,要么现在,要么永远,”IPCC第三工作组联合主席Jim Skea说。”如果不立即在所有部门进行深度减排,这将是不可能的”。

虽然观点上比前两份报告的基调更加积极,但第三份报告当然被气候的恶劣状况以及可能到来的灾难性后果所掩盖。报告还显示,有害的碳排放从未像2010年至2019年期间那样高,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警告说,我们正处在通往灾难的”快车道”上,他指出我们正走在全球变暖的道路上,比《巴黎协定》规定的1.5℃的限制高出一倍以上。

“气候变化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不可持续的能源和土地使用、生活方式以及消费和生产模式的结果,”斯凯亚说。”这份报告表明,现在采取行动可以使我们走向一个更公平、更可持续的世界。”

自 cnBeta.COM

]]>
《科学进展》:自2000年以来美国火灾规模扩大四倍 频率增加了三倍 //www.otias-ub.com/archives/1405094.html Thu, 17 Mar 2022 11:08:52 +0000 //www.otias-ub.com/?p=1405094

根据周三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份新报告,自2000年以来,整个美国本土的火灾规模扩大了四倍,频率增加了三倍。该研究发现,这些灾难也正在侵袭和破坏以前被认为是安全的燃烧区域。

在过去几年中,由于气候变化,野火正在迅速增加和蔓延。

该研究的作者说,极端的、突然的气候变化是促成环境条件的原因,这些环境条件增强了对火灾的脆弱性。他们表示,例如,干旱和有机物干涸既是全球变暖的直接结果,也是野火的前兆–这些完美风暴的风险正在比曾经想象的更快地变成现实。

“预测的气候、燃料和点火的变化表明,我们将在未来看到更多、更大的火灾。我们的分析表明,这些变化已经在发生,”环境科学合作研究所地球实验室的环境科学家、该论文的主要作者Virginia Iglesias在一份声明中说。

Iglesias的分析与过去三年全美各地感受到的破坏力相一致。例如,2020年在加州各地蔓延的野火;2021年,全美有770万英亩被烧毁,而2022年一开始就出现了可怕的野火,科罗拉多州的火灾被标为该州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火灾。

“更多和更大的共同发生的火灾已经在改变植被组成和结构、积雪和对我们社区的供水,”Iglesias说。“这种趋势正在挑战灭火工作,威胁着数百万美国人的生命、健康和家园。”

更具体地说,该研究计算出2011年至2016年期间的火灾导致约35亿美元的财产和作物损失,约124亿美元的灭火工作,以及162人丧生。

为了得出结论,Iglesias和其他研究人员分析了联邦火灾历史数据和1984年至2018年期间发生的超过28000场火灾的卫星图像。他们表示,很明显,与前几年相比,2005年至2018年期间,在美国毗连区的每个地区都有大约四倍大的火灾,而且频率高得多。

在频率方面,他们发现西部和东部的火灾频率增加了一倍,而大平原的火灾频率在研究的几年里增加了四倍。此外,他们说,每年烧毁的土地面积从西部的中间地带1552平方英里增加到5502平方英里,从东部的465平方英里增加到1295平方英里。

不过,也许最令人震惊的是,研究人员发现火灾正在蔓延到美国那些过去没有遭受过这种灾难的地方。

地球实验室副主任和该研究的共同作者William Travis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些趋同的趋势,更多的大火加上不断加强的发展,意味着最严重的火灾灾难仍将到来。”

自 cnBeta.COM

]]>
伦敦大学:升温3°C可能导致热浪期间死亡率增加75% //www.otias-ub.com/archives/1401036.html Wed, 09 Mar 2022 12:09:32 +0000 //www.otias-ub.com/?p=1401036

近日,伦敦大学学院和雷丁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全球变暖2°C的情况下,与极端气温相关的死亡率将显著上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环境研究快报》。

如果气温比工业化前升高2°C,在一年中最热的日子里,英格兰和威尔士与温度相关的死亡率(即死亡人数与气候温度直接相关)将增加42%。这意味着,在一年中最热的10天里,平均每天将有166人死亡。该研究强调了将全球变暖水平控制在2°C以下的重要性。

在当前全球变暖平均水平约为1.21°C的情况下,我们看到冬季与温度相关的死亡率略有下降,而夏季与温度相关的死亡率变化微乎其微。这意味着总体而言,在这种变暖水平下,与温度相关的死亡率略有下降。

研究团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英格兰和威尔士温度相关死亡率的影响,重点关注了夏季炎热和冬季寒冷的风险。他们发现,随着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夏季与温度相关的死亡率将以更快的非线性速度增长。

他们发现,升温2°C时,增长速度尤其加快,超过2.5°C时,风险就会高得多。研究人员表示,升温3°C可能导致热浪期间死亡率增加75%。

当绘制相关图表时,温度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U形,这意味着在人们不习惯的极端高温下,日平均温度每升高1°C,死亡风险就会急剧增加。

该论文通讯作者、伦敦大学学院土木环境地质工程专业博士Katty Huang说:“在目前全球变暖的水平下,死亡率主要在热浪期间增加显著,但随着进一步变暖,除了热浪期间的死亡率不断上升外,我们还会看到夏季事情平均死亡率的上升。”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温度相关死亡人数约占总人口死亡人数的9%,大多数死亡都与寒冷天气的副作用有关。研究团队利用当前温度和死亡率数据分析了2018年英国气候预测,以预测温度相关死亡率相对于全球变暖程度的变化。

为了分离全球变暖对死亡率的影响,研究人员观察了当前人口的潜在影响,但没有考虑平均年龄和健康状况等未来变化。

项目负责人、雷丁大学教授Andrew Charlton-Perez说:“正如最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影响报告显示的那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不同水平的平均全球变暖,如何增加对人类和社会造成重大危害的风险。我们的研究表明,如果经历非常高的温度,死亡率将大幅上升,限制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可能会对人口的整体健康有实质性的好处。”

自 中国科学报

]]>
eLife: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对疾病传播产生了复杂影响 //www.otias-ub.com/archives/1396887.html Tue, 01 Mar 2022 11:10:22 +0000 //www.otias-ub.com/?p=1396887

2 月中旬发表在 eLife 上的一份报告称,平均背景温度、热浪等温度波动,或对感染率和疾病结果产生非常不同的影响。研究一作 Pepijn Luijckx、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寄生虫生物学讲师 William C. Campbell 解释称:“预计气候变化不仅增加了平均温度,还让温度波动的幅度、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变得更大”。

研究配图 – 1:实验选用的三档温度状态

换言之,温度变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病原体及其宿主。而这些生物受到的变化类型,与其经受的平均背景温度有较大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变得愈加普遍,预测气候变化对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影响,也正变得越来越困难。

SCI Tech Daily 指出,传染病对人类、农业和野生动物种群具有深远的生态影响。众所周知,病原体与其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温度变化相当敏感。

然而对于突然和极端的温度变化、及其对总体感染率和疾病后果的影响,目前仍鲜为人知。

研究配图 – 2:“宿主-寄生虫”生活特征的热表现曲线

这项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宿主生物体(一种被称作 Daphnia magna 的小型甲壳类动物)、及其已知的肠道寄生虫 Odospora colligata 的各项特征影响。

寄生虫传播是环境传播的一个典型代表,而研究团队就恒定温度和两种可变状态展开了对比观察 —— 每日波动 ± 3℃,或三日热浪(高于环境 6 ℃)。

通过衡量宿主的寿命、繁殖能力、感染状态、以及肠道内寄生虫孢子的数量,研究团队将数据汇聚成册、并构建了一个统计模型,以比较三档不同温度状态对环境的影响。

结果发现,与维持恒定平均温度的状况相比,每日温度波动均降低了寄生虫传染性和孢子的负担 —— 意味着它们能够较宿主更好地承受热量的突然变化,且热浪后的传染性与恒温环境下的寄生虫几乎相同。

研究配图 – 3:暴露于寄生虫环境中的宿主 / 对照组的繁殖能力对比

此外当将环境温度设置为恒定 16℃ 时,可知在三日“热绕”之后,甲壳类动物宿主中的孢子数量有所增加、但在更高的温度下有所减少 —— 表明温度变化的影响,取决于平均背景温度、及其是否接近寄生虫的最适宜温度。

暴露于寄生虫孢子或经历可变温度的甲壳类动物的宿主适应性、及其繁殖成功率,通常也会降低。而宿主和病原体之间的反应差异,又道出在某些情况下,寄生虫可较宿主更好地承受热量的突然变化。

Pepijn Luijckx 总结道:研究表明,温度变化以特别复杂的方式,改变了宿主-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温度变化不仅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不同的宿主和病原体形状,且变异类型和平均环境温度也很重要。

这意味着气候变化模式的变化、加上全球变暖导致的平均温度变化,或对疾病动态产生深远和意想不到的影响。

自 cnBeta.COM

]]>
爱立信:消费者、可持续性和ICT //www.otias-ub.com/archives/1064247.html Sat, 13 Jun 2020 21:58:25 +0000 //www.otias-ub.com/?p=1064247 爱立信最新报告深入探讨了如何过上更可持续的生活的问题以及人们的行为和习惯。参与这项研究的国家包括美国、巴西、英国、德国、西班牙、俄罗斯、南非、沙特阿拉伯王国、印度、马来西亚、中国和澳大利亚。样本由来自每个国家的1000名受访者组成。

基于对来自世界各地的1.2万名网民的定量研究,该报告揭示了当代消费者对领先的环境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心态。

20年前只有1/5的消费者担心空气和水污染。20年过去了,现在几乎每两个消费者都在担心环境污染。而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考虑也从13%的消费者上升到50%。

这项研究还包括消费者对减轻环境影响的最终责任在哪里的想法。在全球范围内,8/10的消费者认为政府有责任保护环境,大约70%的消费者认为公民也有责任。很明显,消费者也看到了集体行动的必要性,5/10的消费者希望公司和品牌坚持自己的社会责任。

消费者还认为技术创新对于应对未来的环境挑战至关重要,46%的受访者支持这一说法。此外,36%的受访者希望他们的设备能为更具环保意识的生活提供指导。

有趣的是,与其他人相比,那些认为技术将对解决未来环境挑战至关重要的消费者对各种ICT(信息、通信和技术)解决方案的兴趣几乎比普通人高一倍。他们认为这些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更具环境意识。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人员认为智能手机加剧全球变暖 //www.otias-ub.com/archives/705959.html Mon, 02 Apr 2018 01:56:24 +0000 //www.otias-ub.com/?p=705959

提及气候变暖原因,多数人会想到交通运输、采矿和石油开采等。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人员认为,智能手机等信息通信技术产品是全球变暖的推手之一。

研究项目牵头人卢特菲·贝尔希尔在由《对话》杂志刊载的文章中写道,全球碳排放总量中,信息通信技术的“相对贡献”2007年占1%,2020年可能升至3.5%,2040年可能达14%,达到交通运输碳排放的一半以上。

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碳排放中,智能手机2010年占比4%,2020年时可能升至11%。就绝对数值看,智能手机2010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为17兆吨,2020年可能增至125兆吨。

贝尔希尔说,这种增加不仅源于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生产商鼓励消费者每两年更换一部手机,旧手机因而“成为淘汰品,造成额外且不必要的浪费”。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日益依赖智能手机。英国2017年12月调查2000名成年人后发现,这些人人均一天看手机28次,其中三分之一其实不必要。智能手机硬件普及促使软件企业蓬勃发展,为吸引用户而不断开发新应用,同样增加碳排放。

相关研究结果刊载于最新一期《清洁生产杂志》。(黄敏)

      来自:新华社

]]>